CN104038861B - 音响装置 - Google Patents

音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38861B
CN104038861B CN201410080803.2A CN201410080803A CN104038861B CN 104038861 B CN104038861 B CN 104038861B CN 201410080803 A CN201410080803 A CN 201410080803A CN 104038861 B CN104038861 B CN 1040388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open end
chamber
standing wave
op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8080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38861A (zh
Inventor
盐泽安生
冈崎浩二
鬼束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38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88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38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886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69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 H04R1/2884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by means of the enclosure structure, i.e. strengthening or shape of the enclosure
    • H04R1/2888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by means of the enclosure structure, i.e. strengthening or shape of the enclosure for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1/00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method of silencing
    • F01N1/06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method of silencing by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
    • F01N1/065Silenc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method of silencing by using interference effect by using an active noise source, e.g. speak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8Transducer mountings or enclosures modified by provision of mechanical or acoustic impedances, e.g. resonator, damping means
    • H04R1/2869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 H04R1/2876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by means of damping material, e.g. as cladding
    • H04R1/288Reduction of undesired resonances, i.e. standing waves within enclosure, or of undesired vibrations, i.e. of the enclosure itself by means of damping material, e.g. as cladding for loudspeaker transduc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Obtaining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In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音响装置,包括:振动部,所述振动部被构造为用于产生声振;管,所述管具有面对所述振动部的空腔;和至少一个开口管,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管经由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连接到所述管上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管的长度是所述管中产生的驻波的大致一半波长的整数倍。所述第一开口端大致位于所述管中产生的驻波的波腹处。

Description

音响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日本申请No.JP2013-045964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内容在此通过引用而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音响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当在由音响装置的壁包围的空间中发出自然频率的声波时,声波在空间的壁表面之间的往复运动,从而产生驻波,这影响了音响装置的声学特性。日本专利No.2606447、日本专利No.3763682和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No.2008-131199中公开了抑制作为音响装置的扬声器中的驻波的技术。日本专利No.2606447中公开的扬声器装置包括扬声器单元,容纳扬声器单元的箱体和设置在箱体中的亥姆霍兹共振器。在该扬声器装置中的亥姆霍兹共振器的颈长L和腔积V被设计成使得亥姆霍兹共振器在与箱体中存在的驻波的频率相同的频率下共振。当该扬声器装置的箱体中产生驻波时,发生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共振现象,从而消弱了驻波。日本专利No.3763682中公开的扬声器装置包括扬声器单元,容纳扬声器单元的箱体和具有开口端和封闭端的声管(封闭管)。该扬声器装置的声管的管长L为与箱体中产生的驻波的最低共振模式对应的波长的四分之一。该声管以这样的一种状态被容纳在箱体中,即,其开口端靠近箱体中的驻波的声压的波腹(粒子速度的波节)的位置。当在扬声器装置的箱体中产生驻波(其波长是管长L的四倍)时,在声管中会产生共振波。该共振波在声管的开口端具有声压的波节(粒子速度的波腹),在封闭端具有声压的波腹(粒子速度的波节)。因此,该扬声器装置缓和箱体中的声压分布的偏置,从而消弱箱体中的驻波。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No.2008-131199公开了与日本专利No.3763682中相同的技术。
发明内容
被称为“高音扩音器”的、用于再生高音频的扬声器装置在用作振动源的驱动部的后侧处包括腔室或封闭管,以加宽再生(reproduction)范围。在这样具有腔室的高音扩音器中,由驱动部和腔室包围的封闭空间中可能产生驻波。结果,由于高音扩音器的放射特性而产生较大的峰部骤降(peak dip),从而降低了音质。解决该问题的可能的方案是在高音扩音器的腔室中设置前述的亥姆霍兹共振器或声管。然而,高音扩音器的腔室是非常细长的管体,以致于难以在其中设置亥姆霍兹共振器、声管等。还没有提供改进高音扩音器的发散特性的有效途径。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个目的在于,在诸如高音扩音器的具有腔室的音响装置中抑制在腔室中产生的驻波。
(1)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一种音响装置包括:振动部,所述振动部被构造为用于产生声振;管,所述管具有面对所述振动部的空腔;和至少一个开口管,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管经由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连接到所述管上。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管的长度是所述管中产生的驻波的大致一半波长的整数倍。所述第一开口端大致位于所述管中产生的驻波的波腹处。
(2)在根据(1)所述的音响装置中,所述第二开口端大致位于所述管中产生的驻波的波节处。
(3)在根据(1)或(2)所述的音响装置中,所述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位于以所述驻波的大致四分之一波长的奇数倍的长度在所述管的轴向方向上彼此隔开的位置处。
(4)在根据(1)所述的音响装置中,所述第二开口端大致位于所述管中产生的驻波的波腹处。
(5)在根据(1)至(4)中的一个所述的音响装置中,所述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中的至少一个开口端由通气性吸声材料完全或部分地覆盖。
(6)在根据(1)至(5)中的一个所述的音响装置中,所述开口管被设置在所述管的外侧。
(7)在根据(1)至(6)中的一个所述的音响装置中,所述第一开口端大致位于远离所述振动部的波腹处。
(8)在根据(1)至(7)中的一个所述的音响装置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管的数目是两个,并且所述两个开口管被设置成隔着所述管彼此面对。
(9)在根据(8)所述的音响装置中,所述音响装置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用于容纳所述振动部、所述管和所述两个开口管。所述两个开口管被设置成与所述箱体的底表面大致平行。
(10)在根据(8)或(9)所述的音响装置中,所述两个开口管和所述管被形成为一腔室的开口。
(11)在根据(10)所述的音响装置中,所述腔室具有圆筒形腔室本体和翼部,随着所述翼部被定位成远离所述振动部,从而所述翼部从所述圆筒形腔室向侧部延伸。所述管被形成为所述圆筒形腔室本体的开口。所述两个开口管被形成为所述翼部的通孔。
(12)在根据(1)至(12)中的一个所述的音响装置中,所述音响装置还包括分别具有不同的声音范围的多个所述振动部。所述管和所述开口管被设置用于至少除了多个所述振动部中的、具有最低声音范围的振动部以外的多个所述振动部中的每个振动部。
(13)在根据(1)至(12)中的一个所述的音响装置中,所述开口管的内径比所述管的内径小。
(14)在根据(1)至(13)中的一个所述的音响装置中,所述音响装置包括扬声器。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意三分频扬声器及其高音扩音器的视图,该三分频扬声器是适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个示例。
图1B是示意三分频扬声器及其高音扩音器的视图,该三分频扬声器是适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一个示例。
图2是示出带腔室的高音扩音器的声学特性的曲线图。
图3是示意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音响装置的高音扩音器的构造的视图。
图4A是示意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抑制驻波的操作的视图。
图4B是示意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抑制驻波的操作的视图。
图4C是示意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抑制驻波的操作的视图。
图4D是示意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抑制驻波的操作的视图。
图4E是示意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抑制驻波的操作的视图。
图5是示意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效果的曲线图。
图6A是示意能够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设有开口管的腔室的第一示例的视图。
图6B是示意能够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设有开口管的腔室的第一示例的视图。
图7是示意设有开口管的腔室的第二示例的视图。
图8是示意设有开口管的腔室的第三示例的视图。
图9是示意设有开口管的腔室的第四示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A是示意包括高音扩音器的三分频扬声器的构造的透视图,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适用于该高音扩音器。如图1A所示,该三分频扬声器包括安装在箱体100前侧的低音用扬声器101、中音用扬声器102、和高音扩音器103。图1B是示意高音扩音器103的构造的侧视图。如图1B所示,高音扩音器103包括驱动部10和腔室20,所述驱动部10响应于从放大器(未示出)向其提供的电信号而振动,所述腔室20封闭面对驱动部10后侧的空间。腔室20是封闭管,其与驱动部10相对的一端是封闭端。
图2是示出高音扩音器103的声压级SPL和电抗Imp的频率特性的曲线图。腔室20被设置在高音扩音器103中,以加宽再生范围。在高音扩音器103中设置腔室20使得更容易在由驱动部10和腔室20包围的封闭空间中产生驻波。图1B以虚线示例了在由驱动部10和腔室20包围的封闭空间中产生的驻波中的最低次序(order)(基本模式)的声压波形。显然,基本模式中的驻波的声压波形在驱动部10和腔室20的封闭端20a处变成波腹(环),并且在腔室20中的中间位置处变成波节。除了所示意的基本模式中的驻波以外,在由驱动部10和腔室20包围的封闭空间中还产生在驱动部10和腔室20的封闭端20a处具有声压波腹的更高次序的驻波。结果,在由高音扩音器103发出的声压级SPL和高音扩音器103的电抗Imp中发生大的峰部骤降,因此降低了声音的质量。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是抑制在由驱动部10和腔室20包围的封闭空间中的驻波的产生。
图3是示意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音响装置的高音扩音器的构造的侧视图。如图3所示,开口管21和22连接到根据本实施例的高音扩音器103中的腔室20。开口管21是具有分别作为开口端21a和21b的两端的中间管。开口端21a在腔室20的封闭端附近的壁表面处敞开,而开口端21b在腔室20的大致中心的壁表面处敞开。开口管21中的空间通过开口端21a和21b与腔室20中的空间连通。同样,开口管22是具有分别用作开口端22a和22b的两端的中间管。开口端22a在腔室20的封闭端附近的壁表面处敞开,而开口端22b在腔室20的大致中心的壁表面处敞开。开口管22中的空间通过开口端22a和22b与腔室20中的空间连通。开口管21和22具有与腔室20的管长相同的管长。虽然在该示例中使用了两个开口管21和22,但是开口管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也可以是三个或更多个。在腔室20中,吸声材料23分别被设置在开口端21a和22a附近的区域以及开口端21b和22b附近的区域中,所述吸声材料23是通气性吸声材料。更具体地,在该示例中,在腔室20中,开口管21的两个开口端21a和21b的整个区域由吸声材料覆盖,并且开口管22的两个开口端22a和22b的整个区域由吸声材料覆盖。
本实施例的第一特征在于开口管21和22。根据本实施例,开口管21和22给出了以下效果。当电信号从放大器(未示出)供应时,驱动部10同时向后和向前发出声波。由驱动部10向后发出的声波通过腔室20中的空间传播。由驱动部10发出的声波中的具有与腔室20的空间中的自然频率相同的频率的频率分量在驱动部10和腔室20的封闭端之间在腔室20中往复运动。以这种方式往复运动的多个声波结合产生具有波长λk=2L/k(k=1,2,…)的驻波SWk(k=1,2,…),所述波长λk=2L/k(k=1,2,…)是腔室20的管长L的2/k(k=1,2,…)倍。
图4A至图4E示例了以上述方式在腔室20中产生的第一次序至第五次序驻波SWk(k=1至5)的声压波形。如图所示,这些驻波的声压波形在腔室20的封闭端附近具有波腹。在这些驻波中,第一次序、第三次序和第五次序驻波SW1、SW3和SW5的声压波形在腔室20的中心附近具有波节。开口管21和22具有与腔室20的管长L相同的管长L,即,管长L=kλk/2,其是驻波SWk(k=1,2,…)的波长的k/2(k=1,2,…)倍。因此,驻波SW1、SW3和SW5每个均在从开口端21b和22b并到达开口端21a和22a的在开口管21和22中的传播期间相位延迟(k/2)×2π。因此,在腔室20中在开口端21a和22a附近产生声压波形的波节。结果,在腔室20中抑制驻波SW1、SW3和SW5。
关于腔室20中产生的第二次序驻波SW2的声压分量,在腔室20的中心附近产生在相位上与在腔室20的封闭端处产生的声压波腹相反的声压波腹。驻波SW2在从开口端21b和22b并到达开口端21a和22a的在开口管21和22中的传播期间相位延迟2π。换言之,在相位上与在腔室20中产生的驻波SW2的声压波形波腹相反的波腹通过开口管21和22到达腔室20的封闭端附近。结果,在腔室20中抑制驻波SW2。
关于腔室20中产生的第四次序驻波SW4的声压分量,在腔室20的中心附近产生在相位上与在腔室20的闭合端上产生的声压波腹相同的声压波腹。驻波SW4在从开口端21b和22b并到达开口端21a和22a的在开口管21和22中的传播期间相位延迟4π。因此,在腔室20中没有抑制第四次序驻波SW4。
从以上描述明显可知,根据本实施例,除了第四次序驻波以外,开口管21和22到腔室20的连接能够抑制第一次序至第五次序驻波。由于在该示例中将抑制的各个驻波的声压波腹位于腔室20的中心,所以开口端21b和22b被设置在腔室20的中心。然而,当待被抑制的驻波的声压波腹产生在腔室20的中心以外的位置处时,开口端21b和22b可以被设置在该位置处。
本实施例的第二特征在于吸声材料23的位置。设置在腔室20中的开口端21a和22a附近的区域和其中的开口端21b和22b附近的区域中的吸声材料23展现以下效果。该两个区域是腔室20与开口管21和22之间的边界区域,其中气流快速流动并且声音的能量趋于集中在腔室20中。因此,设置在这些区域中的吸声材料23能够有效地吸收腔室20中的声能。换言之,设置在腔室20与开口管21和22之间的边界区域中的吸声材料23能够展现有效地吸收来自腔室20中的驻波的声能的效果。
本发明的发明人进行了模拟,以检验本实施例的效果。具体地,通过模拟获得从高音扩音器发出的声音的声压级和驱动部的电抗,同时改变供应到高音扩音器的驱动部的测试信号的频率。图5示出该模拟的结果。图5示出当吸声材料填充在腔室20的整个区域中时从现有技术的高音扩音器(见图1B)发出的声音的声压级SPL1和电抗Imp1,以及从根据本实施例的高音扩音器(见图3)发出的声音的声压级SPL2和电抗Imp2。在没有使用吸声材料的现有技术的情形中的高音扩音器的声压级SPL和电抗Imp的频率特性(见图2)中出现源于腔室20中产生的驻波的大的峰部骤降。根据本实施例的从高音扩音器发出的声音的声压级SPL1和电抗Imp1的频率特性示出,峰部骤降被显著地抑制。即使如本实施例,在吸声材料填充在现有技术的高音扩音器(见图1B)中的腔室20的整个区域中时,也能够抵制从高音扩音器发出的声音的声压级SPL1和电抗Imp1中的峰部骤降。然而,在根据本实施例的高音扩音器中,吸声材料23设置在腔室20中的整个区域的大约三分之一中。尽管如此,本实施例导致改进的声学特性,该改进的声学特性与在吸声材料23填充在现有技术的高音扩音器的腔室20的整个区域中的情形中的声学特性没有太大不同。
从以上描述明显可知,根据本实施例,在高音扩音器的腔室20中设置开口管21和22能够抑制腔室20中产生的驻波,从而改进高音扩音器的声学特性。此外,根据本实施例,吸声材料仅填充在腔室20中的关于开口管21和22的边界区域中,从而与吸声材料填充在腔室20内侧的整个区域中的情形相比,节省了大量的吸声材料。这使得成本降低,从而能够避免在其它情形中使用大量的吸声材料时产生的问题。换言之,当吸声材料填充在腔室20中的整个区域中时,也消弱了除了腔室20中产生的驻波以外的波分量,这会不期望地影响高音扩音器的声学特性。根据本实施例,当吸声材料仅填充在腔室20中的关于开口管21和22的边界区域中时,能够避免不利的影响。
接下来描述设有能够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开口管的腔室的具体示例。图6A和图6B示例了设有开口管的腔室的第一示例。图6A是设有开口管的腔室的侧视图,并且图6B是斜视地示意设有开口管的腔室的垂直截面的示图。如图所示,第一示例的设有开口管的腔室具有从圆筒形腔室20的左右侧突出的扁平翼部25和26。通孔25n被设置在翼部25内侧,该通孔25n通过腔室20的封闭端附近的开口端25a到达腔室20中间的开口端25b。通孔26n被设置在翼部26内侧,该通孔26n通过腔室20的封闭端附近的开口端26a到达腔室20中间的开口端26b的。设有通孔25n的翼部25和设有通孔26n的翼部26用作开口管。通孔25n和通孔26n中的每个通孔的长度均是待被抑制的驻波中的最低次序的驻波的波长的一半。在腔室20的长度方向上的开口端25a和26a的位置和开口端25b和26b的位置之间的距离是待被抑制的驻波中的最低次序的驻波的波长的四分之一。
图7是示意设有开口管的腔室的第二示例的透视图。如图所示,第二示例的设有开口管的腔室具有螺旋开口管27,该螺旋开口管27被设置成围绕圆筒形腔室20并沿着腔室20的轴向方向延伸。螺旋开口管27的下端27a和上端27b在腔室20的封闭端附近的位置和中间位置处连接到腔室20的侧表面。分别在开口管27的下端27a附近及其上端27b附近在腔室20的侧表面中设置允许开口管27中的空腔与腔室20中的空腔连通的两个开口端(未示出)。开口管27的长度是待被抑制的驻波中的最低次序的驻波的波长的一半。在腔室20的长度方向上的开口管27的下端27a的位置和上端27b的位置之间的距离是待被抑制的驻波中的最低次序的驻波的波长的四分之一。
图8是示意设有开口管的腔室的第三示例的透视图。如图所示,第三示例的设有开口管的腔室具有两个开口管28和29,该两个开口管分别连接到圆筒形腔室20的左右侧。开口管28的下端28a和上端28b在腔室20的封闭端附近的位置和中间位置处连接到腔室20的侧表面。同样地,开口管29的下端29a和上端29b在腔室20的封闭端附近的位置和中间位置处连接到腔室20的侧表面。开口管28从上端28b侧向延伸,在重复侧向弯曲的同时向下延伸以形成波状形状,并最终侧向延伸以到达下端28a。开口管29类似地延伸。分别在开口管28的下端28a附近及其上端28b附近在腔室20的侧表面中设置允许开口管28中的空腔与腔室20中的空腔连通的两个开口端(未示出)。类似地还在开口管29中设置两个开口端。开口管28和29中的每个开口管的长度是待被抑制的驻波中的最低次序的驻波的波长的一半。在腔室20的长度方向上的开口管28和29的下端28a和29a的位置和上端28b和29b的位置之间的距离是待被抑制的驻波中的最低次序的驻波的波长的四分之一。
图9是示意设有开口管的腔室的第四示例的透视图。如图所示,第四示例的设有开口管的腔室具有两个开口管30和31,该两个开口管分别连接到圆筒形腔室20的左右侧。开口管30的下端30a和上端30b在腔室20的封闭端附近的位置和中间位置处连接到腔室20的侧表面。同样地,开口管31的下端31a和上端31b在腔室20的封闭端附近的位置和中间位置处连接到腔室20的侧表面。开口管30从上端30b侧向延伸,向下延伸,延伸以形成单个环,再次向下延伸,并最终侧向延伸以到达下端30a。开口管31类似地延伸。分别在开口管30的下端30a附近及其上端30b附近在腔室20的侧表面中设置允许开口管30中的空腔与腔室20中的空腔连通的两个开口端(未示出)。类似地还在开口管31中设置两个开口端。每个开口管30和31中的每个开口管的长度是待被抑制的驻波中的最低次序的驻波的波长的一半。在腔室20的长度方向上的开口管30和31的下端30a和31a的位置和上端30b和31b的位置之间的距离是待被抑制的驻波中的最低次序的驻波的波长的四分之一。
根据上述的第一至第四示例,具有根据待被抑制的驻波的波长的适当管长的开口管的开口端被设置在腔室中的适当位置处,因此能够抑制在腔室中产生的驻波,以改进高音扩音器的声学特性。此外,虽然没有示意,但是在腔室中的关于开口管的边界区域处设置吸声材料能够有效地减弱腔室中不必需的驻波。
其他实施例
以上描述了有限数目的实施例,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腔室中,开口管的两个开口端都由通气性吸声材料完全覆盖。然而,只要能够实现消弱驻波的充分效果,开口管的两开口端可以由通气性吸声材料局部地覆盖,或者开口管的两个开口端中的一个开口端可以由通气性吸声材料完全或局部地覆盖。
在上述实施例中,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适用于高音扩音器。然而,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不限于适用于诸如高音扩音器的扬声器。例如,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可以适用于摩托车的消声器,或者可以适用于中音用扬声器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到腔室的开口管的长度对应于待被抑制的驻波中的最低次序的驻波的波长的一半。然而,开口管的长度可以不必完全地对应于待被抑制的驻波中的最低次序的驻波的波长的一半,并且仅必须是所述波长的大约一半的整数倍。在该情形中,能够实现与上述实施例中类似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到腔室的开口管的两个开口端的位置被设定为以待被抑制的驻波中的最低次序的驻波的波长的四分之一沿着腔室的轴向方向隔开。然而,该两个开口端可以不必被设定成完全以最低次序的驻波的波长的四分之一隔开,并且仅必须被设定成以所述波长的大约四分之一的奇数倍隔开。在该情形中,能够实现与上述实施例中类似的效果。
如图3所示,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开口管可以被设置在管外侧。开口管可以被设置在管外侧。第一开口端的位置可以大致位于在远离振动部的波腹处。该两个开口管可以被设置成隔着管彼此面对。
此外,如图1A所示,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音响装置可以包括箱体,该箱体用于容纳振动部、管和两个开口管,并且该两个开口管可以被设置设置成与箱体的底表面大致平行。如图6A和图6B所示,例如,两个开口管和管中的每一个均可以被形成为一腔室的开口。该腔室可以具有圆筒形腔室本体和翼部,随着翼部被定位成远离振动部,该翼部从圆筒形腔室本体向侧部延伸。管可以被形成为圆筒形腔室本体的开口。该两个开口管可以被形成为翼部的通孔。
此外,如图1A所示,例如,在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音响装置可以包括具有不同声音范围的多个振动部。管和开口管可以设被置用于至少除了所述多个振动部中的、具有最低声音范围的振动部以外的所述多个振动部中的每一个振动部。
此外,例如如图6A至图9所示,开口管的内径可以比的管的内径小。音响装置可以包括扬声器。音响装置可以包括扬声器。
此外,可以基于具有大致相同的直径的部分的长度来确定管和开口管的长度。具体地,在图4A示例的情况下,例如,由“L”指示的部分具有大致相同的直径,因此该“L”对应于管的长度。
虽然已经用限制数目的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能够考虑不偏离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范围的其它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仅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3)

1.一种音响装置,包括:
振动部,所述振动部被构造为用于产生声振;
管,所述管具有面对所述振动部的空腔;和
至少一个开口管,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管经由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连接到所述管上,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管的长度是所述管中产生的驻波的大致一半波长的整数倍,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端大致位于所述管中产生的驻波的波腹处,
其中,所述第二开口端大致位于所述管中产生的驻波的波节处。
2.一种音响装置,包括:
振动部,所述振动部被构造为用于产生声振;
管,所述管具有面对所述振动部的空腔;和
至少一个开口管,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管经由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连接到所述管上,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管的长度是所述管中产生的驻波的大致一半波长的整数倍,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端大致位于所述管中产生的驻波的波腹处,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位于以所述驻波的大致四分之一波长的奇数倍的长度在所述管的轴向方向上彼此隔开的位置处。
3.一种音响装置,包括:
振动部,所述振动部被构造为用于产生声振;
管,所述管具有面对所述振动部的空腔;和
至少一个开口管,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管经由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连接到所述管上,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管的长度是所述管中产生的驻波的大致一半波长的整数倍,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端大致位于所述管中产生的驻波的波腹处,所述第二开口端大致位于所述管中产生的驻波的波腹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中的至少一个开口端由通气性吸声材料完全或部分地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装置,其中,所述开口管被设置在所述管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开口端大致位于远离所述振动部的波腹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装置,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管的数目是两个,并且
其中,所述两个开口管被设置成隔着所述管彼此面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音响装置,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用于容纳所述振动部、所述管和所述两个开口管,
其中,所述两个开口管被设置成与所述箱体的底表面大致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音响装置,其中,所述两个开口管和所述管被形成为一腔室的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音响装置,
其中,所述腔室具有圆筒形腔室本体和翼部,随着所述翼部被定位成远离所述振动部,所述翼部从所述圆筒形腔室向侧部延伸,
其中,所述管被形成为所述圆筒形腔室本体的开口,并且
其中,所述两个开口管被形成为所述翼部的通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装置,还包括分别具有不同的频率特性的多个所述振动部,
其中,所述管和所述开口管被设置用于至少除了多个所述振动部中的、具有最低频率特性的振动部以外的多个所述振动部中的每个振动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装置,其中,所述开口管的内径比所述管的内径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响装置,其中,所述音响装置包括扬声器。
CN201410080803.2A 2013-03-07 2014-03-06 音响装置 Active CN1040388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45964A JP5817762B2 (ja) 2013-03-07 2013-03-07 音響装置
JP2013-045964 2013-03-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38861A CN104038861A (zh) 2014-09-10
CN104038861B true CN104038861B (zh) 2018-07-27

Family

ID=50190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80803.2A Active CN104038861B (zh) 2013-03-07 2014-03-06 音响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73847B2 (zh)
EP (1) EP2775734B1 (zh)
JP (1) JP5817762B2 (zh)
CN (1) CN1040388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76887B2 (ja) * 2015-06-18 2020-04-08 ヤマハ株式会社 音響構造体、および音響パネル
CN106257933B (zh) * 2015-06-18 2019-08-30 雅马哈株式会社 声学结构和音响板
JP2017011409A (ja) * 2015-06-18 2017-01-12 ヤマハ株式会社 音響構造体
US9749735B1 (en) * 2016-07-06 2017-08-29 Bose Corporation Waveguide
US9820032B1 (en) * 2017-06-16 2017-11-14 Unisinger LTD. Speaker system for high fidelity reproduction of audio signals
BR112020009889A2 (pt) 2017-12-14 2020-11-03 Flodesign Sonics, Inc. acionador e controlador de transdutor acústico
USD919597S1 (en) * 2019-12-20 2021-05-18 Yamaha Corporation Speake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651A (zh) * 1995-03-14 1996-10-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扬声器装置
US6002781A (en) * 1993-02-24 1999-12-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peaker system
US6032464A (en) * 1999-01-20 2000-03-07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Traveling-wave device with mass flux suppression
EP2461602A1 (en) * 2010-10-05 2012-06-06 Makoto Yamagishi Earpho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32763A (en) * 1927-09-26 1931-11-17 William M Campbell Acoustic chamber
US4031318A (en) * 1975-11-21 1977-06-21 Innovative Electronics, Inc. High fidelity loudspeaker system
JPS59177288U (ja) * 1983-05-12 1984-11-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ピ−カ−装置
US4616731A (en) 1984-03-02 1986-10-14 Robinson James R Speaker system
JP2945983B2 (ja) 1987-03-25 1999-09-06 久次 中村 スピーカ装置
US4930596A (en) * 1987-06-16 1990-06-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Loudspeaker system
JP2622846B2 (ja) * 1987-12-14 1997-06-2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バスレフ型スピーカシステム
WO1991019406A1 (en) * 1990-05-25 1991-12-1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Speaker system
JP2606447B2 (ja) 1990-05-25 1997-05-0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ー装置
US5714721A (en) 1990-12-03 1998-02-03 Bose Corporation Porting
US5177329A (en) * 1991-05-29 1993-01-05 Hughes Aircraft Company High efficiency low frequency speaker system
DE69233164D1 (de) * 1992-07-23 2003-09-18 Katsutoshi Tozawa Lautsprechersystem
US5373564A (en) 1992-10-02 1994-12-13 Spear; Robert J. Transmission line for planar waves
JPH06253383A (ja) * 1993-02-24 1994-09-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スピーカ装置
JP3505280B2 (ja) * 1995-07-03 2004-03-08 ティーオーエー株式会社 電子消音装置
US5875255A (en) * 1997-08-28 1999-02-23 Campbell; Paul G. High power electroacoustic speaker system having wide band frequency response
JP3763682B2 (ja) 1998-10-14 2006-04-0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装置
JP2003063322A (ja) * 2001-08-24 2003-03-05 Inoac Corp アンダーカバー
JP3966222B2 (ja) 2003-05-09 2007-08-2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スピーカ用筐体及びスピーカ装置
GB0328639D0 (en) 2003-12-10 2004-01-14 Mitel Networks Corp Loudspeaker enclosure incorporating a leak to compensate for the effect of acoustic modes on loudspeaker frequency response
US20050189164A1 (en) 2004-02-26 2005-09-01 Chang Chi L. Speaker enclosure having outer flared tube
JP2008131199A (ja) * 2006-11-17 2008-06-05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スピーカ装置
JP2009118182A (ja) * 2007-11-06 2009-05-28 Sharp Corp スピーカ装置
US8401216B2 (en) 2009-10-27 2013-03-19 Saab Sensis Corporation Acoustic traveling wave tube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nd propagating acoustic waves
JP5866751B2 (ja) * 2009-11-30 2016-02-17 ヤマハ株式会社 音響共鳴体及び音響室
JP6044164B2 (ja) * 2011-09-09 2016-12-14 ヤマハ株式会社 音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2781A (en) * 1993-02-24 1999-12-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Speaker system
CN1134651A (zh) * 1995-03-14 1996-10-3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扬声器装置
US6032464A (en) * 1999-01-20 2000-03-07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Traveling-wave device with mass flux suppression
EP2461602A1 (en) * 2010-10-05 2012-06-06 Makoto Yamagishi Earpho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75734A3 (en) 2016-11-09
EP2775734B1 (en) 2020-01-22
JP5817762B2 (ja) 2015-11-18
US20140254839A1 (en) 2014-09-11
EP2775734A2 (en) 2014-09-10
CN104038861A (zh) 2014-09-10
JP2014175807A (ja) 2014-09-22
US9473847B2 (en) 2016-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38861B (zh) 音响装置
TWI519176B (zh) 多腔室通孔式立體聲揚聲器
US9344783B2 (en) Inverse horn loudspeakers
US7207413B2 (en) Closed loop embedded audio transmission line technology for loudspeaker enclosures and systems
US9432764B2 (en) Dynamic acoustic waveguide
CN106303771A (zh) 全向倒相音箱结构
CN205491072U (zh) 一种麦克风音箱一体设备
JP2015222939A (ja) スピーカシステム
US20060078136A1 (en) Chamber-loaded augmented passive radiator
JP6687756B2 (ja) ポート付変換器筐体のための音響抵抗要素
JP2008048176A (ja) スピーカ装置
JP2019506105A (ja) ポート型トランスデューサアレイエンクロージャの雑音の低減
US20140291065A1 (en) Loudspeaker having external extension
CN202103837U (zh) 加强型被动辐射器
JP5588752B2 (ja) 透明音響壁体
JP2003295862A (ja) 放音装置
JP3154917U (ja) バスレフ型スピーカー用ダクト
JP3167758U (ja) スピーカーボックス
Giouvanakis et 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loudspeakers with low-Bl drivers for low-frequency active noise control applications
JP6340974B2 (ja) 音響装置
JP2014072571A (ja) 波状管型スピーカーボックス及び音響装置
CN210351585U (zh) 一种背负式号角音箱
JP5629184B2 (ja) バックロードホーン型スピーカー
KR100963560B1 (ko) 스피커장치
JP6676887B2 (ja) 音響構造体、および音響パネ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