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33957B - 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33957B
CN104033957B CN201410080835.2A CN201410080835A CN104033957B CN 104033957 B CN104033957 B CN 104033957B CN 201410080835 A CN201410080835 A CN 201410080835A CN 104033957 B CN104033957 B CN 1040339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furred ceiling
ceiling type
heat exchanger
type conditio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8083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33957A (zh
Inventor
茂木康弘
二宫浩三
薄井宏明
斋藤真由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33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3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33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33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抑制了在运转中室内空气不经由吸入格栅而进入室内换热器的吸入空间的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在收纳有室内换热器(15)、鼓风机(13)的箱体(12A)的底面具备吸入格栅(37)的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中,在所述箱体(12A)的底面设有供所述吸入格栅(37)的框卡合的槽部(71H、102A)。

Description

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悬挂设置于室内顶棚的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已知有在收纳有室内换热器、鼓风机的箱体的底面具备吸入格栅,并且在所述箱体的两侧面具备拆除自如的侧罩,利用悬吊螺栓悬挂设置于室内顶棚的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在这种装置中,在对顶棚设置后的空气调节装置进行维护时,将设于箱体的两侧面的侧罩拆除,例如分别从形成在两侧面的开口放入手来进行对于包括室内换热器及鼓风机在内的内部设备的不良状况等的修理。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64216号公报
【发明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现有的结构中,当在吸入格栅产生翘曲等时,在箱体的底面与吸入格栅的重合部分产生间隙,有可能不经由吸入格栅而从该间隙吸入室内空气。在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中,当室内空气不经由吸入格栅而进入到室内换热器的吸入空间时,未利用过滤器除去的室内的尘埃到达室内换热器,存在在经过长时间的运转使用时室内换热器发生堵塞等的问题。
发明内容
对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所具有的课题,提供一种能抑制在运转中室内空气不经由吸入格栅而向室内换热器的吸入空间进入的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在收纳有室内换热器、鼓风机的箱体的底面具备吸入格栅,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体的底面设有供所述吸入格栅的框卡合的槽部。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箱体的底面设有供所述吸入格栅的框卡合的槽部,因此,例如即便吸入格栅的框成为翘曲的状态,吸入格栅的框的间隙也几乎被密封,因此,抑制了运转中室内空气不经由吸入格栅而向室内换热器的吸入空间进入的情况。另外,由于吸入格栅的框与槽部的嵌合,故获得大体的迷宫效果,抑制了运转中室内空气不经由吸入格栅而向室内换热器的吸入空间进入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槽部设于所述箱体的侧面的下缘部。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在所述箱体的侧面具备用于进行内部设备的维护的开口和对该开口进行闭塞的闭塞板,在该闭塞板的下缘部设置所述槽部。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闭塞板具备:形成得比所述开口大并与该开口重叠的闭塞板主体;从所述闭塞板主体向所述开口内延伸并与该开口的缘部卡合的卡合部。
在本发明中,具备对开口进行闭塞的闭塞板,该闭塞板具备形成得比所述开口大并与该开口重叠的闭塞板主体和从所述闭塞板主体向所述开口内延伸而与该开口的缘部卡合的卡合部,因此,所述开口几乎被密封,因而,抑制了运转中室内空气不经由吸入格栅而向室内换热器的吸入空间进入的情况。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卡合部具备沿着所述开口的缘部形成的密封槽。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槽部形成为剖面呈コ形状。
在该结构中,所述开口的缘部与密封槽嵌合,故开口的缘部与卡合部之间几乎没有间隙,因而,抑制了运转中室内空气不经由吸入格栅而向室内换热器的吸入空间进入的情况。
在这些结构中,即便吸入格栅的框发生翘曲,吸入格栅的框的间隙也几乎被密封,故抑制了运转中室内空气不经由吸入格栅而向室内换热器的吸入空间进入的情况。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闭塞板具有提高刚性的肋。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开口形成为U字形状,所述闭塞板通过使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开口的缘部相对合并进行滑动从而安装在开口上。
也可以构成为,所述箱体在前面侧及后面侧具备支承所述吸入格栅的支承片,且在该支承片上设置所述槽部。
也可以构成为,后面侧及前面侧的所述支承片的一方设置在将所述箱体在所述室内换热器和所述鼓风机之间分隔开的中分隔板上。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所述箱体的底面设有供所述吸入格栅的框卡合的槽部,因此,即便例如吸入格栅的框成为翘曲的状态,吸入格栅的框的间隙也几乎被密封,因此,抑制了运转中室内空气不经由吸入格栅而向室内换热器的吸入空间进入的情况。另外,由于吸入格栅的框与槽部嵌合,故获得大体的迷宫效果,抑制了运转中室内空气不经由吸入格栅而向室内换热器的吸入空间进入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空气调节机主体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空气调节机主体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空气调节机主体的侧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该侧部的开口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沿着图4的VI-VI的方向观察时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 空气调节装置
1a 空气调节机主体
12A 外壳(箱体)
12C 开口
13 鼓风机
15 室内换热器
37 吸入格栅
43 中分隔板
45 侧罩
71 闭塞板
71A 肋
71C 闭塞板主体
71D 卡合部
71E 台阶部
71F 密封槽
71G 下缘部
71H、100A、101A、102A 槽部
100、101 支承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1的外观结构的立体图。另外,图2是表示空气调节机主体1a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3同样是表示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在本说明书中,上、下的用语是指在将空气调节装置1从顶棚悬挂的状态下的上、下。
如图1所示,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空气调节装置)1构成为,在空气调节机主体1a的外壳(箱体)12A的两侧配置有侧罩45,在空气调节机主体1a的外壳12A的下部(底部)配置有底板14和吸入格栅37。另外,在外壳12A设有接收窗50,在该接收窗50的背面配置有未图示的接收单元,该接收单元对来自用于控制空气调节机主体1a的未图示的摇控器的指示信号进行接收。
如图2所示,空气调节机主体1a卡挂于从顶棚悬挂的悬吊螺栓3而设置、固定在室内顶棚板5的下表面上。在该空气调节机主体1a上从设有吹出口41的前表面起依次配置有室内换热器15、鼓风机13,除此之外还收纳有电装箱11、制冷剂配管29等各种设备类。
如图3所示,鼓风机13由四台鼓风机单元21~24构成,这些鼓风机单元均固定、配置在由一台电动机25驱动的旋转轴27上。
如图3所示,本结构的鼓风机13具备四台鼓风机单元21~24,这些鼓风机单元均固定、配置在由一台电动机25驱动的旋转轴27上。如图2所示,室内换热器15为翅片·管型的换热器,倾斜地配置在空气调节机主体1a内。在该室内换热器15上连接有制冷剂配管29,该制冷剂配管29向空气调节机主体1a的外壳12A之外导出,并与室外机(未图示)的压缩机、减压装置、室外换热器等连接。
如图2所示,在室内换热器15的下方设置有发泡聚苯乙烯制的排泄盘31,在该排泄盘31的下表面设置有钣金制面板33。排泄盘31具备:接受从室内换热器15流下的排泄水的接水部31a;设置在比该接水部31a低的部位,对排泄水进行积存的排泄贮存处(积存部)31b。如图3所示,在该排泄贮存处31b的排水口34经由挠性管32而连接有排泄泵单元35,收容于该排泄泵单元35的排泄泵汲取在排泄贮存处31b中收集(积存)的排泄水并将其向空气调节机主体1a的外壳12A之外排出。
如图2所示,在鼓风机13的下方设置有树脂制的吸入格栅37,在该吸入格栅37上安装有空气清洁用的过滤器39。并且,当驱动鼓风机13时,通过吸入格栅37及过滤器39将室内的空气向空气调节机主体1a内吸入,该空气在室内换热器15中进行换热之后,借助风门51来调整风向,并通过吹出口41向室内吹出。中分隔板43是将空气调节机主体1a的大致中央横向分断地分隔的分隔板,鼓风机13配置在由该中分隔板43分隔开的室中。
图4是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1的侧部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表示该侧部的开口的分解立体图。
图4的立体图示出了将跟前的侧罩45拆除了的状态。在该空气调节机主体1a中,在例如维护时将侧罩45拆除了的状态下,外壳12A的侧面向外部露出。
如图5所示,在该露出的侧面部12B设有开口12C等各种间隙,鼓风机13面对开口12C,因此开口12C的内侧与室内换热器15的吸入空间连通。
如图2所示,该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1利用悬吊螺栓3从室内顶棚悬挂,并与室内顶棚板5大致相接地设置。悬吊螺栓3对外壳12A的四角进行支承,参考图4,卡挂在固定设置于外壳12A的两端的悬吊配件61的两端的卡止槽61A中,通过螺母固定(未图示)而支承外壳12A。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相对于设于外壳12A的侧面部12B的大致U字形状的开口12C配置有对该开口12C进行闭塞的闭塞板71。该闭塞板71为树脂制,在表背面具有使刚性提高的格子状的肋71A,且在一部分具备用于导出配管的开口71B。
该闭塞板71具备:形成得比开口12C的宽度W大且与开口12C重叠的闭塞板主体71C;从闭塞板主体71C向开口12C内突出而与开口12C的缘部卡合的卡合部71D。卡合部71D为沿着开口12C的缘部的形状且呈现大致U字形状。
该闭塞板71在其前端侧具备台阶部71E,如图4所示,该台阶部71E具备向内侧凹陷的凹部71J。另外,如图5所示,在开口12C的缘部以沿着该台阶部71E的方式形成有承受部12E。
如图6所示,在卡合部71D的外周面形成有沿着开口12C的缘部形成的密封槽71F。该密封槽71F形成在卡合部71D的整个周面上,供开口12C的缘部卡合。参考图5,该闭塞板71通过使卡合部71D的密封槽71F与开口12C的缘部相对合并从下向上滑动而安装在开口12C上。此时,台阶部71E与承受部12E抵接,并利用螺钉75(参考图4。)将台阶部71E固定在承受部12E上。另外,如图5所示,闭塞板主体71C利用螺钉76、77而被固定在外壳12A的侧面部12B上。
另外,如图6所示,闭塞板71的下缘部71G构成吸入开口12C的缘部的一部分,在该下缘部71G形成有供吸入格栅37的框37A嵌合的剖面呈コ形状的槽部71H。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对开口12C进行闭塞的闭塞板71,该闭塞板71具备:形成得比开口12C大并与开口12C重叠的闭塞板主体71C;从闭塞板主体71C向开口12C内延伸并与该开口12C的缘部卡合的卡合部71D,故开口12C的缘部几乎被密封,因此,抑制了在运转中室内空气不经由吸入格栅37而向室内换热器15的吸入空间进入的情况。因而,在运转中,室内的尘埃到达室内换热器15的情况变少,室内换热器15的堵塞得到抑制。
另外,开口12C形成为大致U字形状,闭塞板71通过使卡合部71D与开口12C的缘部相对合并进行滑动而安装在开口12C上,故能够将具备与开口12C的缘部卡合的卡合部71D的闭塞板71容易地安装在开口12C上。另外,由于将开口12C形成为通过闭塞板71的滑动而开闭的结构,故在外壳12A的侧方处,能够将用于开闭开口12C的空间形成为最小限度。
在该结构中,开口12C的缘部与卡合部71D的外周面的密封槽71F嵌合,故开口12C的缘部与卡合部71D之间几乎没有间隙,因而,抑制了在运转中室内空气不经由吸入格栅37而进入室内换热器15的吸入空间的情况。因而,在运转中,室内的尘埃到达室内换热器15的情况变少,室内换热器15的堵塞得到抑制。
在该结构中,闭塞板71的下缘部71G构成吸入开口12C的缘部的一部分,在该下缘部71G形成有供吸入格栅37的框37A嵌合的剖面呈コ形状的槽部71H,故通过吸入格栅37的框37A与闭塞板下缘部71G的剖面呈コ形状的槽部71H嵌合,在吸入格栅37的框37A与闭塞板下缘部71G之间几乎没有间隙,抑制了室内空气进入室内换热器15的吸入空间的情况。因而,在运转中,室内的尘埃到达室内换热器15的情况变少,室内换热器15的堵塞得到抑制。
另外,闭塞板71具有肋71A,故能够提高闭塞板71的刚性而抑制卡合部71D及槽部71H的变形,因此,即便吸入格栅37的框发生翘曲,也能够抑制开口12C的缘部与卡合部71D之间、以及吸入格栅37的框与槽部71H之间的间隙。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吸入格栅37如图3简要所示那样,由同一宽度W1的左右区分开的两张吸入格栅37R、37L构成。
两张吸入格栅37R、37L为同一形状。
两张吸入格栅37R、37L被支承安装在位于外壳12A的两端的各闭塞板71的下缘部71G、图3的后面侧的支承片100、图3的前面侧的支承片101及位于开口中央部的连结片102上。
中央部的连结片102具有剖面呈コ形状且下方敞开的槽部102A,右吸入格栅37R的框37A的左端部与左吸入格栅37L的框37A的右端部卡合在该槽部102A中。右吸入格栅37R的框37A的右端部与闭塞板71的右下缘部71G的槽部71H卡合,左吸入格栅37L的框37A的左端部与左下缘部71G的槽部71H卡合。
作为另一实施方式,也可以形成为如下的方式,即,对于后面侧及前面侧的支承片100、101也形成剖面呈コ形状且下方敞开的槽部100A、101A,且在该槽部100A、101A中卡合左右的吸入格栅37R、37L的框。在该结构中,两张吸入格栅37R、37L的框的大致整个周围与各槽部卡合,故在各卡合部之间几乎没有间隙,从而抑制了室内空气向室内换热器15的吸入空间进入的情况。因而,在运转中,室内的尘埃到达室内换热器15的情况变少,室内换热器15的堵塞得到抑制。
前面侧的支承片101设置在将外壳12A在室内换热器15与鼓风机13之间分隔为配置有室内换热器15的室和配置有鼓风机13的室的中分隔板43上。由此,能够提高支承片101的刚性而抑制槽部101A的变形,因此,即便吸入格栅37的框发生翘曲,也能够抑制吸入格栅37的框与槽部101A之间的间隙。
在本实施方式中,右吸入格栅37R的框的右端部与闭塞板71的右下缘部71G的槽部71H卡合,左吸入格栅37L的框的左端部与左下缘部71G的槽部71H卡合,且右吸入格栅37R的框的左端部与左吸入格栅37L的框的右端部卡合在中央部的连结片102的槽部102A中,因此,在吸入格栅37的框37A与下缘部71G及中央部的连结片102之间几乎没有间隙,从而抑制了室内空气向室内换热器15的吸入空间进入的情况。因而,在运转中,室内的尘埃到达室内换热器15的情况变少,室内换热器15的堵塞得到抑制。
例如,在室内顶棚板5随着经年变化等而发生波动的情况下,在侧罩45的上表面与室内顶棚板5的下表面之间产生间隙,室内空气从该间隙向外壳12A的侧面部12B吸入,如上所述室内空气有可能从该侧面部12B进入到室内换热器15的吸入空间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各部的间隙几乎不存在,因此,在运转中室内的尘埃到达室内换热器15的情况变少,从而抑制了室内换热器15的堵塞。
以上,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对于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设有槽部71H、102A的部位也可以为与吸入格栅37对应的位置处的、外壳12A的底面,并不局限于闭塞板71的下缘部71G、中央部的连结片102的下表面。

Claims (9)

1.一种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在收纳有室内换热器、鼓风机的箱体的底面具备吸入格栅,所述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箱体的底面上设有供所述吸入格栅的框卡合的槽部,
在所述箱体的侧面具备内侧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吸入空间连通的开口、以及对该开口进行闭塞的闭塞板,在该闭塞板的下缘部设置所述槽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设于所述箱体的侧面的下缘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闭塞板具备:形成得比所述开口大且与该开口重叠的闭塞板主体;从所述闭塞板主体向所述开口内延伸而与该开口的缘部卡合的卡合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具备沿着所述开口的缘部形成的密封槽。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槽部形成为剖面呈コ形状。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闭塞板具有提高刚性的肋。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形成为U字形状,
所述闭塞板通过使所述卡合部与所述开口的缘部相对合并进行滑动从而安装在开口上。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在前面侧及后面侧具备支承所述吸入格栅的支承片,且在该支承片上设置所述槽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后面侧及前面侧的所述支承片的一方设置于中分隔板上,该中分隔板将所述箱体在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鼓风机之间分隔。
CN201410080835.2A 2013-03-07 2014-03-06 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 Active CN1040339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44872A JP6176562B2 (ja) 2013-03-07 2013-03-07 天吊型空気調和装置
JP2013-044872 2013-03-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33957A CN104033957A (zh) 2014-09-10
CN104033957B true CN104033957B (zh) 2018-04-10

Family

ID=51464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80835.2A Active CN104033957B (zh) 2013-03-07 2014-03-06 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176562B2 (zh)
CN (1) CN1040339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45865B2 (ja) * 2013-03-07 2017-06-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天吊型空気調和装置
CN105605685A (zh) * 2016-03-15 2016-05-25 李丹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9237706A (zh) * 2018-08-24 2019-01-1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
CN109237707A (zh) * 2018-08-24 2019-01-18 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
JP7338380B2 (ja) * 2019-09-30 2023-09-05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天吊型空気調和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49326A (ja) * 2004-03-05 2005-09-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6284114A (ja) * 2005-04-01 2006-10-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換気装置
CN101000158A (zh) * 2006-12-27 2007-07-18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吊顶式分体空调器的室内机
CN102620350A (zh) * 2012-04-09 2012-08-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嵌入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2546949U (zh) * 2012-04-12 2012-11-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的出风装置
CN202581728U (zh) * 2012-05-18 2012-12-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进风格栅和进风支架及空调室内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32229U (zh) * 1987-02-19 1988-08-30
JPH1183067A (ja) * 1997-09-11 1999-03-26 Zexel Corp 天井カセットエアコン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49326A (ja) * 2004-03-05 2005-09-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
JP2006284114A (ja) * 2005-04-01 2006-10-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換気装置
CN101000158A (zh) * 2006-12-27 2007-07-18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吊顶式分体空调器的室内机
CN102620350A (zh) * 2012-04-09 2012-08-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嵌入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02546949U (zh) * 2012-04-12 2012-11-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的出风装置
CN202581728U (zh) * 2012-05-18 2012-12-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进风格栅和进风支架及空调室内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33957A (zh) 2014-09-10
JP6176562B2 (ja) 2017-08-09
JP2014173760A (ja) 2014-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33957B (zh) 吊顶型空气调节装置
CN102245975B (zh) 天花板埋入型空调室内机
CN104949214A (zh) 除湿机
JP5888965B2 (ja) 壁掛け型空気調和機
EP2083224B1 (en) Ceiling type air conditioner with filter cleaning mechanism
JP6596974B2 (ja) 空気調和機
TWI588419B (zh) 分離式模組之空調設備組合
JP2010286142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フィルタ掃除ユニット
KR20090078477A (ko) 공기조화기 실내기의 응축수 배수구조
JP6180262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機
JP6524217B2 (ja) 天井埋込形空気調和装置
JP5909069B2 (ja) 天井埋込み型空気調和機及びそのドレンパン清浄方法
JP6402961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1726083B (zh) 空调的室内机
TW201629404A (zh) 空氣清淨裝置
CN203454262U (zh) 空气调节机
JP2007327703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内ユニット
JP2013213595A (ja) ビルトイン型空気調和機
JP5595331B2 (ja) 冷蔵庫
JP6145865B2 (ja) 天吊型空気調和装置
EP2808615B1 (en) Indoor unit for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6296375B2 (ja) 天吊型空気調和装置
CN105102901B (zh) 空气调节机
JP2014185795A (ja) 空調室内機
JPH024337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