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23627A - 磁共振成像装置及其比吸收率的运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磁共振成像装置及其比吸收率的运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23627A
CN104023627A CN201380003714.1A CN201380003714A CN104023627A CN 104023627 A CN104023627 A CN 104023627A CN 201380003714 A CN201380003714 A CN 201380003714A CN 104023627 A CN104023627 A CN 1040236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ower
weight
threshold value
situ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37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木三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Canon Medical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Medical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23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2362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44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 G01R33/48NMR imaging systems
    • G01R33/54Signal processing systems, e.g. using pulse sequences ; Generation or control of pulse sequences; Operator console
    • G01R33/56Image enhancement or correction, e.g. subtraction or averaging techniques, e.g. improvement of signal-to-noise ratio and resolu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288Provisions within MR facilities for enhancing safety during MR, e.g. reduction of the 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SAR], detection of ferromagnetic objects in the scanner roo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44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us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 G01R33/48NMR imaging systems
    • G01R33/54Signal processing systems, e.g. using pulse sequences ; Generation or control of pulse sequences; Operator console
    • G01R33/543Control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MR system, e.g. setting of acquisition parameters prior to or during MR data acquisition, dynamic shimming, use of one or more scout images for scan plane prescrip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磁共振成像装置(10)具有:在被检体或被检体内的摄像部位的重量为阈值以下或不足的情况下,按照重量与阈值之差来对RF功率进行移动,计算移动RF功率的移动RF功率运算机构;在重量为阈值以下或不足阈值的情况下,基于阈值以及移动RF功率来计算比吸收率的比吸收率运算机构;以及使比吸收率显示于显示装置的显示机构。

Description

磁共振成像装置及其比吸收率的运算方法
技术领域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状态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磁共振成像装置及其比吸收率的运算方法。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装置(MRI装置)是对被检体特别是构成人体的组织的原子核自旋(spin)产生的NMR信号(回波信号)进行计测、并将其头部、腹部以及四肢等的形态或功能以2维或3维的方式图像化的装置。在摄影中,对回波信号赋予因梯度磁场不同而不同的相位编码以及频率编码。所计测出的回波信号通过进行2维或3维傅里叶移动而被重构为图像。
MRI装置为了收集图像而向人体照射(施加)高频脉冲(RF脉冲:radiofrequency pulse)。近年来,通过照射较多的RF脉冲的高速摄像法的普及,每单位时间向人体照射的RF功率正在增加。通过RF功率的照射,对人体主要引起发热作用,其结果,带来体温上升等影响。虽然认为体温上升收敛在几度左右,但对于人体的体温调节机构来说成为负荷,因此也不能否定危险性。
作为RF功率的对人体的影响的指标,有比吸收率(SAR:specificabsorption ratio)。SAR作为人体所吸收的每单位质量的发热量(W/kg)而被表示。
在半径为γ、电气传导率为σ的均匀的球体的模型中,基于接下来的式(1)来运算SAR。
[数学式1]
SAR=σγ2B0 2α2D...(1)
这里,B0表示静磁场强度,α表示翻转角(rad),D表示工作率(dutycycle,占空比)。
由于临床时难以实际测量对于人体的SAR,因此实际上运算SAR的预测值(以下成为“SAR预测值”)。SAR预测值的运算方式有若干种,有脉冲能量法、或根据过去的数据及模拟结果通过表等进行运算的方法。脉冲能量法是根据实际上向人体照射的RF功率和患者的信息来运算SAR预测值的方法。
无论是用那种方式来进行运算的情况,SAR预测值都包含误差,因此,需要考虑误差而使SAR预测值作为比SAR预测值的运算值(以下称为“SAR预测运算值”)高的显示值(以下称为“SAR预测显示值”)来显示。若显示比SAR预测运算值高的SAR预测显示值,则容易以较少的RF功率受到限制,因此安全性提高。但是,该情况下,出现图像的画质降低或单位时间的摄像张数减少、便利性恶化等的此消彼长(trade-off)。
另外,作为与本发明关联的现有技术,公开了与降低伪影(artifact)以及比吸收率的MRI装置相关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959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脉冲能量法,在不需要大量RF的患者的情况下,在计算结果中误差较少,但在并不需要太多RF功率的患者或部位的情况下,误差变大,考虑到上述情况通过显示比SAR预测运算值高的SAR预测显示值,却有便利性降低这样的缺点。
此外,在根据过去的数据及模拟结果来运算SAR预测值的方法中,虽然误差的大小不因患者或部位而变化,但在由某种理由推算出的RF功率(称为90度条件)以上施加RF而进行摄像的情况下,有安全性降低这样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MRI装置的硬件构成的概略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MRI装置的功能的框图。
图3(A)~(C)是用于说明SAR推定运算值以及SAR推定显示值的图。
图4(A)~(C)是用于说明SAR推定运算值以及SAR推定显示值的图。
图5是表示重量与SAR推定显示值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现有的SAR推定显示值与本实施方式的SAR推定显示值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磁共振成像装置(MRI装置)以及比吸收率的运算方法。
本实施方式的MRI装置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具有:移动RF功率运算机构,在被检体或上述被检体内的摄像部位的重量为阈值以下或不足阈值的情况下,对应于上述重量与上述阈值之差对RF功率进行移动,来计算移动RF功率;比吸收率运算机构,在上述重量为上述阈值以下或不足上述阈值的情况下,基于上述阈值以及上述移动RF功率来计算比吸收率;以及显示机构,使上述比吸收率显示于显示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MRI装置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具有:比吸收率运算机构,基于与被检体的重量对应的修正量,对基于上述被检体或上述被检体内的摄像部位的重量和RF功率而计算出的比吸收率进行修正,来计算修正后的比吸收率;以及显示机构,使上述修正后的比吸收率显示于显示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MRI装置的比吸收率的运算方法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在被检体或上述被检体内的摄像部位的重量为阈值以下或不足阈值的情况下,对应于上述重量与上述阈值之差来RF功率进行移动,来计算移动RF功率,在上述重量为上述阈值以下或不足上述阈值的情况下,基于上述阈值以及上述移动RF功率来计算比吸收率,使上述比吸收率显示于显示装置。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MRI装置以及比吸收率的运算方法,能够提高摄像的平均功率,因此能够提高图像的画质,此外,能够增加单位时间的摄像张数(层面张数)。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MRI装置的硬件构成的概略图。
图1表示对被检体(患者)P的摄像部位进行摄像的本实施方式的MRI装置10。该MRI装置10大体上由摄像系统11和控制系统12构成。
摄像系统11具备:静磁场磁铁21、梯度磁场线圈22、梯度磁场电源23、诊视床24、诊视床控制部25、发送线圈26、发送部27、接收线圈28a~28e、以及接收部29。
静磁场磁铁21在架台(未图示)的最外部形成为中空的圆筒形状,在内部空间发生均匀的静磁场。作为静磁场磁铁21,例如使用永久磁铁以及超传导磁铁等。
梯度磁场线圈22形成为中空的圆筒形状,配置于静磁场磁铁21的内侧。梯度磁场线圈22由与相互正交的x、y、z的各轴对应的3个线圈组合而形成,这3个线圈从后述的梯度磁场电源23单独地接收电流供给,沿着x、y、z的各轴而产生磁场强度变化的梯度磁场。另外,z轴方向设为与静磁场同方向。
这里,由梯度磁场线圈22产生的x、y、z各轴的梯度磁场分别对应于例如读出用梯度磁场Gr、相位编码用梯度磁场Ge以及层面(slice)选择用梯度磁场Gs。读出用梯度磁场Gr为了按照空间的位置来变化NMR(nuclearmagnetic resonance)信号的频率而使用。相位编码用梯度磁场Ge为了按照空间的位置来变化NMR信号的相位而使用。层面选择用梯度磁场Gs为了任意地决定摄像截面而使用。
梯度磁场电源23基于从控制系统12发送的脉冲序列执行数据,向梯度磁场线圈22供给电流。
诊视床24具备载置被检体P的顶板24a。诊视床24根据后述的诊视床控制部25的控制,将顶板24a以载置被检体P的状态向梯度磁场线圈22的空洞(摄像口)内插入。通常,该诊视床24设置为,长边方向与静磁场磁铁21的中心轴为平行。
诊视床控制部25驱动诊视床24,将顶板24a向长边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移动。
发送线圈26配置在梯度磁场线圈22的内侧,从发送部27接收高频脉冲的供给,产生高频磁场。
发送部27基于从控制系统12发送的脉冲序列执行数据,将与拉莫尔频率对应的高频脉冲向发送线圈26发送。
接收线圈28a~28e配置在梯度磁场线圈22的内侧,接收通过高频磁场的影响而从被检体P的摄像部位放射的NMR信号。这里,接收线圈28a~28e分别是具有多个分别接收从被检体P的摄像部位发出的磁共振信号的要素线圈的阵列线圈,在通过各要素线圈接收NMR信号时,将所接收到的NMR信号向接收部29输出。
接收线圈28a是在被检体P的头部装配的头部用的线圈。此外,接收线圈28b、28c分别是配置在被检体P的后背与顶板24a之间的脊椎用的线圈。此外,接收线圈28d、28e分别是装配在被检体P的腹侧的腹部用的线圈。
接收部29基于从控制系统12发送的脉冲序列执行数据,基于从接收线圈28a~28e输出的NMR信号来生成NMR信号数据。此外,接收部29在生成NMR信号数据时,将该NMR信号数据向控制系统12发送。
另外,接收部29具有用于接收从接收线圈28a~28e所具有的多个要素线圈输出的NMR信号的多个接收通道。此外,在从控制系统12通知了摄像中使用的要素线圈的情况下,接收部29以接收从所通知的要素线圈输出的NMR信号的方式,对所通知的要素线圈分配接收通道。
控制系统12进行MRI装置10的整体控制、数据收集、图像重构等。控制系统12具有接口部31、数据收集部32、数据处理部33、存储部34、显示部35、输入部36以及控制部37。
接口部31被连接到梯度磁场电源23、诊视床控制部25、发送部27以及接收部29,在这些被连接的各部与控制系统12之间控制所收发的信号的输入输出。
数据收集部32经由接口部31,收集从接收部29发送的NMR信号数据。数据收集部32在收集NMR信号数据时,使收集到的NMR信号数据存储于存储部34。
数据处理部33通过对存储部34所存储的NMR信号数据实施后处理、即傅里叶移动等的重构处理,从而生成被检体P的摄像部位内的所期望的核自旋的光谱数据或图像数据。此外,数据处理部33在进行定位图像的摄像的情况下,基于由接收线圈28a~28e所具有的多个要素线圈的每个要素线圈接收到的NMR信号,按照每个要素线圈生成表示要素线圈的排列方向上的NMR信号的分布的分布(profile)数据。此外,数据处理部33将所生成的各种数据保存在存储部34。
存储部34按照每个被检体P存储由数据收集部32收集到的NMR信号数据和由数据处理部33生成的图像数据等。此外,存储部34如图2所示存储角度信息以及层面条件设定用信息。
显示部35显示由数据处理部33生成的光谱数据或图像数据等各种的信息。作为显示部35,能够利用液晶表示器等的显示设备。
输入部36从操作者受理各种操作、信息输入。作为输入部36,能够适当地利用鼠标或轨迹球等的定位设备、模式切替开关等的选择设备、或键盘等的输入设备。
控制部37具有未图示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存储器等,通过控制上述的各部来整体上控制MRI装置10。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MRI装置10的功能的框图。
通过控制部37的CPU执行程序,如图2所示,MRI装置10作为接口部61、摄像部位设定部62、事前图像生成部63、摄像条件设定部64、SAR推定部65、以及正式摄像执行部66而发挥作用。另外,对将MRI装置10的构成要素61~66作为软件而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是将构成要素61~66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电路而设置在MRI装置10中的情况。
接口部61是使构成要素62~65和显示部35以及输入部36交互的GUI(graphical user interface)等的接口。
摄像部位设定部62具有设定与被检体P(图1中图示)相关的1个或多个摄像部位(摄像位置)的功能。例如,摄像部位设定部62基于操作者使用输入部36在摄像条件编集画面上输入的输入信号,设定摄像部位。在从多个摄像部位之中设定了所期望的摄像部位时,通过后述的摄像条件设定部64设定与所设定的摄像部位对应的摄像条件(序列以及扫描条件等)。即,对于后述的摄像条件设定部64设定摄像条件的情况来说,在摄像条件的设定之前,摄像部位被设定。此外,例如,摄像部位设定部62通过对由后述的事前图像生成部63进行容积扫描而得到的容积数据进行构造认识,设定摄像部位。此外,例如,摄像部位设定部62基于接收线圈28a~28e中的基于操作者使用输入部36输入的输入信号而设定的接收NMR信号的线圈单元、和被检体P(图1中图示)向架台的前进方向(头先或脚先,headfirst or feet first),设定摄像部位。
事前图像生成部63具有如下功能,即:按照正式摄像之前的事前摄像用(用于设定正式摄像用的摄像条件的参数的摄像)的摄像条件来控制摄像系统11的动作,从而对由摄像部位设定部62设定的摄像部位执行摄像,分别生成作为截面图像的原始图像。具体来说,事前图像生成部63将轴向(AX)图像、矢状(SG)图像、以及冠状(CO)图像的正交3截面图像中的1个截面图像作为原始图像生成。这里,说明事前图像生成部63生成矢状图像来作为原始图像的情况。矢状图像经由接口部61而被显示于显示部35。
另外,事前图像生成部63可以基于矢状图像来构成作为其他的正交3截面图像的轴向图像以及冠状图像。冠状图像以及轴向图像经由接口部61而被分别显示于显示部35。
摄像条件设定部64具有在摄像条件编集画面上设定摄像条件的功能。
SAR推定部65具有如下功能,即:基于使用脉冲能量法、热量测定法或Q值测定法而由摄像条件设定部64设定出的摄像条件,来计算与被检体P(图1中图示)内的摄像部位的重量(部分体重)相关的SAR推定显示值Sd′。摄像部位的重量通过被检体P的重量(整体体重)以及身长等而被换算。通过SAR推定部65计算出的SAR推定显示值Sd′经由接口部61而被显示于显示部35。此外,摄像条件设定部64可以变更摄像条件而进行再设定,以使SAR推定显示值Sd′为阈值。另外,关于由SAR推定部65推定的SAR推定显示值Sd′的计算方法的详细情况在后面叙述。
正式摄像执行部66具有如下功能,即:在由SAR推定部65计算出的SAR推定显示值Sd′为SAR阈值(极限)以下(或不足)的情况下,在由摄像部位设定部62设定出的摄像部位处,通过按照由摄像条件设定部64设定出的摄像条件来控制摄像系统11的动作,执行供诊断的正式摄像。
接着,说明由SAR推定部65推定的SAR推定显示值Sd′的计算方法。这里,以基于脉冲能量法的SAR推定显示值Sd′的计算方法为例来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基于脉冲能量法的、与被检体P内的摄像部位的重量(部分体重)相关的现有的SAR推定显示值Sd的计算方法。
在现有的SAR推定显示值Sd的计算方法的情况下,基于从在有负荷(有被检体)处被摄像部位吸收的RF功率(发热量)Re的计测值中除去在无负荷(无被检体)处被吸收的RF功率(发热量)Rn的计测值后的值R、和摄像部位的重量B,并根据接下来的式(2),求出SAR推定运算值Sc。这里,RF功率Re是基于图1所示的发送线圈26(RF放大器)的输出而在摄像时被计测/监控出的值。另外,RF功率Re也可以是从由摄像条件设定部64设定出的摄像条件预测出的值。
[数学式2]
Sc=(Re-Rn)/B=R/B...(2)
对于上述式(2),需要考虑在有负荷处被摄像部位吸收的RF功率Re的计测误差来生成SAR推定显示值Sd。
图3(A)~图3(C)以及图4(A)~图4(C)是用于说明SAR推定运算值Sc以及SAR推定显示值Sd的图。图3(A)~(C)表示对于比较广的摄像区域的RF功率的情况,图4(A)~(C)表示对于头部摄像等比较窄的摄像区域的RF功率的情况。
图3(A)以及图4(A)表示在有负荷处被摄像部位吸收的RF功率Re和其计测的情况的误差E。误差E作为RF功率Re的a%而被预先决定。图3(B)以及图4(B)表示在无负荷处被摄像部位吸收的RF功率Rn(包含其计测的情况的误差)。对于这些情况来说,接下来的式(3)所示的SAR推定显示值Sd的分子如图3(C)以及图4(C)所示那样,成为对从有负荷处被摄像部位吸收的RF功率Re中除去无负荷处被摄像部位吸收的RF功率Rn后的值R加上误差E后的值。
[数学式3]
Sd={(Re-Rn)+E}/B=(R+E)/B...(3)
在像孩子等那样被检体P(图1中图示)较小且摄像部位较小的情况或摄像区域比较窄的情况下,摄像部位的重量B变小,上述式(3)中的误差E对SAR推定显示值Sd较大地产生影响,SAR推定显示值Sd过度地变大。因此,这些情况下,SAR推定显示值Sd过度地变大。在SAR推定显示值Sd过度地变大时,有摄像中的层面张数被限制、TR被延长等问题。
例如,图3(A)~图3(C)中RF功率R为30W,误差E为15W,在设摄像部位的重量为30kg时,SAR推定运算值Sc根据上述式(2)被计算为1.0W/kg,SAR推定显示值Sd根据上述式(3)被计算为1.5W/kg。此外,在图4(A)~图4(C)中RF功率R为10W,误差E为15W,在设摄像部位的重量为10kg时,SAR推定运算值Sc根据上述式(2)被计算为1.0W/kg,SAR推定显示值Sd根据上述式(3)被计算为2.5W/kg。
即,即使是SAR推定运算值Sc根据上述式(2)同样被计算为1.0W/kg的情况,若有SAR推定显示值Sd根据上述式(3)被计算为1.5W/kg的情况,则也有根据上述式(3)被计算为2.5W/kg的情况。即,即使SAR推定运算值Sc是同等的,SAR推定显示值Sd也产生差异。摄像部位较小的情况、摄像区域比较窄的情况与不是这种情况相比,SAR推定显示值Sd过度变大。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代替在摄像部位较小的情况、摄像区域比较窄的情况下过度大的现有的SAR推定运算值Sd,而提供即使是摄像区域比较窄的情况也不过度大的SAR推定运算值Sd′。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SAR推定显示值Sd′的计算方法。
返回图2的说明,SAR推定部65具有重量阈值设定部65a、移动(shift)RF功率运算部65b以及SAR推定显示值运算部65c。
重量阈值设定部65a具有按照每个摄像部位来设定SAR推定显示值Sd稳定的重量阈值Bt的功能。重量阈值设定部65a并不限定于在摄像的定时对由摄像部位设定部62所设定的摄像部位的重量阈值Bt进行设定的情况,也可以预先对于每个摄像部位设定重量阈值Bt。
图5是表示重量与SAR推定显示值Sd的关系的图。
图5是模拟了在头部摄像的情况下描绘将头部的每重量B的RF功率R代入上述式(3)而求得的SAR推定显示值Sd的散布图的图。在图5所示的斜线部分,曲线是散开存在的。若基于图5,则在头部的重量B比Bt[kg]大的情况下,SAR推定显示值Sd以至少高于SAR真值的一定值稳定。原因是,在头部的重量B比Bt[kg]大的情况下,一般来说,随着头部的重量B的增加,RF功率R增加。另一方面,若基于图5,则在头部的重量B为Bt[kg]以下的情况下,SAR推定显示值Sd发生偏差。原因是,在头部的重量B为Bt[kg]以下的情况下,一般来说,RF功率R相对于头部的重量B出现偏差。因此,SAR推定显示值Sd稳定的头部的重量Bt被设定为重量阈值。另外,按照每个摄像部位,设定SAR推定显示值Sd稳定的摄像部位的重量阈值Bt。
返回图2的说明,移动RF功率运算部65b具有如下功能,即:在由摄像部位设定部62设定的摄像部位的重量B为由重量阈值设定部65a设定的重量阈值Bt以下(或不足)的情况下,根据摄像部位的重量B和重量阈值Bt的差,将RF功率R(上述式(3))移动而计算修正后的移动RF功率R′。移动RF功率运算部65b在摄像部位的重量B为由重量阈值设定部65a设定的重量阈值Bt以下的情况下,计算将摄像部位的重量B以及重量阈值Bt分别代入摄像部位的重量与RF功率的关系式(基于按照摄像部位的每重量描绘RF功率的散布图的回归公式)而得到的2个RF功率之差(或比)。移动RF功率运算部65b将被计算出2个RF功率之差(或比)加上(或乘以)实际的RF功率R,来计算移动RF功率R′。
SAR推定显示值运算部65c具有如下功能,即:在摄像部位的重量B比由重量阈值设定部65a设定的重量阈值Bt大的情况下,将摄像部位的重量B和RF功率R代入上述式(3)来计算SAR推定显示值Sd,另一方面,在摄像部位的重量B为重量阈值Bt以下的情况下,将重量阈值Bt和移动RF功率R′代入将上述式(3)进行了变形后的接下来的式(4),来计算SAR推定显示值Sd′。
[数学式4]
Sd′=(R′+E)/Bt...(4)
图6是表示现有的SAR推定显示值Sd与本实施方式的SAR推定显示值Sd′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头部摄像的情况下的、基于按照头部的每重量B、通过上述式(3)对SAR推定显示值Sd进行了描绘的散布图(图5)的回归线和在头部为重量阈值Bt以下的情况下基于通过上述式(4)对SAR推定显示值Sd′进行了描绘的散布图的回归线。如图6所示,在头部为重量阈值Bt以下的情况下,头部的重量B越低,则现有的SAR推定显示值Sd越过度地变高。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SAR推定显示值Sd′不论头部的重量B如何,以至少比SAR真值高的一定值稳定。
另外,在头部摄像中,若假设与头部的重量B为5kg相对地,RF功率R成为2kW左右(通常为1.4kW左右)的情况,则SAR推定显示值Sd自不用说,SAR推定显示值Sd′也超过作为头部位置的极限的3.2W/kg。该情况下,正式摄像执行部66(图2中图示)不执行摄像。
此外,SAR推定部65为了直接地修正由上述式(4)求得的SAR推定显示值Sd,使用RF功率R和按照摄像部位的重量B变动的修正量F(B)~H(B),根据接下来的式(5)、(6)或(7)来计算SAR推定显示值Sd′。该情况下,不需要求得移动RF功率R′(上述式(4)中图示)。
[数学式5]
Sd′={R+E}/B+F(B)...(5)
Sd′={R+E+G(B)}/B...(6)
Sd′={R+E}/{B+H(B)}...(7)
如图6所示,分别设定上述式(5)~(7)的修正量F(B)~H(B),以使在摄像部位的重量B为重量阈值Bt以下的情况下,无论摄像部位的重量B如何,SAR推定显示值Sd′都为一定值。另一方面,在摄像部位的重量B为重量阈值Bt以上的(超过)情况下,上述式(5)~(7)的修正量F(B)~H(B)被全部设定为“0”。该情况下,可以预先保有将摄像部位的重量B与修正量F(B)~H(B)建立了对应的表,在表参照现实的摄像部位的重量B而取得修正量F(B)~H(B)。
返回图2的说明,正式摄像执行部66不按照由移动RF功率运算部65b计算出的移动RF功率R′,而只按照由摄像条件设定部64设定出的RF功率R来执行摄像。
另外,SAR推定显示值并不限定于与被检体P(图1中图示)的摄像部位的重量(部分体重)相关的SAR推定显示值Sd′。SAR推定显示值也可以是与被检体P(图1中图示)的重量(整体体重)相关的值。在SAR推定显示值是与被检体P的重量W相关的SAR推定显示值Td′的情况下,SAR推定显示值Td′使用被检体P的重量阈值Wt,根据将上述式(4)进行了变形的接下来的式(8)来计算。
[数学式6]
Td′=(R′+E)/Wt...(8)
此外,在SAR推定显示值是与被检体P(图1中图示)的重量W相关的SAR推定显示值Td′的情况下,SAR推定显示值Td′根据将上述式(5)~(7)进行了变形的接下来的式(9)~(11)来计算。该情况下,不需要求得移动RF功率R′(上述式(4)中图示)。
[数学式7]
Td′={R+E}/W+I(W)...(9)
Td′={R+E+J(W)}/W...(10)
Td′={R+E}/{W+K(W)}...(11)
分别设定上述式(9)~(11)的修正量I(W)~K(W),以使在被检体P的重量W为重量阈值Wt以下的情况下,无论被检体P的重量W如何,SAR推定显示值Td′都为一定值。另一方面,在被检体P的重量W为重量阈值Wt以上的(超过)情况下,上述式(9)~(11)的修正量I(W)~K(W)被全部设定为“0”。该情况下,可以预先保有将被检体P的重量W与修正量I(W)~K(W)建立了对应的表,在表中参照现实的被检体P的重量W来取得修正量I(W)~K(W)。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MRI装置10,能够取代摄像部位较小的情况下或摄像区域比较窄的情况下过度大的现有的SAR推定运算值Sd、Td而提供即使是摄像区域比较窄的情况也不过度大的SAR推定运算值Sd′、Td′。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MRI装置10,能够提高摄像的平均功率,因此能够提高图像的画质,此外能够增加单位时间的摄像张数(层面张数)。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示的,并不意味着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各样的形态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及主旨中,并包含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和其等价的范围中。

Claims (8)

1.一种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移动RF功率运算机构,在被检体或上述被检体内的摄像部位的重量为阈值以下或不足阈值的情况下,对应于上述重量与上述阈值之差对RF功率进行移动,来计算移动RF功率;
比吸收率运算机构,在上述重量为上述阈值以下或不足上述阈值的情况下,基于上述阈值以及上述移动RF功率来计算比吸收率;以及
显示机构,使上述比吸收率显示于显示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RF功率运算机构在上述重量为阈值以下或不足阈值的情况下,计算将上述重量以及上述阈值分别代入重量与RF功率的关系式而得到的2个RF功率之差,将所计算出的2个RF功率之差加上上述移动前的RF功率来计算上述移动RF功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RF功率运算机构在上述重量为阈值以下或不足阈值的情况下,计算将上述重量以及上述阈值分别代入重量与RF功率的关系式而得到的2个RF功率之比,将所计算出的2个RF功率之比乘以上述移动前的RF功率来计算上述移动RF功率。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阈值计算机构将基于上述RF功率以及上述重量的比吸收率的偏差为第2阈值以下或不足第2阈值的重量设定为上述阈值。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被检体内的摄像部位的重量为阈值以下或不足阈值的情况下,上述修正RF功率运算机构计算上述移动RF功率,
上述阈值设定机构按每个上述摄像部位来设定重量的阈值。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RF功率运算机构在摄像时计测上述移动前的RF功率。
7.一种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比吸收率运算机构,基于与被检体的重量对应的修正量,对基于上述被检体或上述被检体内的摄像部位的重量和RF功率而计算出的比吸收率进行修正,来计算修正后的比吸收率;以及
显示机构,使上述修正后的比吸收率显示于显示装置。
8.一种磁共振成像装置的比吸收率的运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被检体或上述被检体内的摄像部位的重量为阈值以下或不足阈值的情况下,对应于上述重量与上述阈值之差对RF功率进行移动,来计算移动RF功率,
在上述重量为上述阈值以下或不足上述阈值的情况下,基于上述阈值以及上述移动RF功率来计算比吸收率,
使上述比吸收率显示于显示装置。
CN201380003714.1A 2012-08-29 2013-08-28 磁共振成像装置及其比吸收率的运算方法 Pending CN10402362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88976 2012-08-29
JP2012-188976 2012-08-29
PCT/JP2013/073003 WO2014034722A1 (ja) 2012-08-29 2013-08-28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及びその比吸収率の演算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23627A true CN104023627A (zh) 2014-09-03

Family

ID=50183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3714.1A Pending CN104023627A (zh) 2012-08-29 2013-08-28 磁共振成像装置及其比吸收率的运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32401A1 (zh)
JP (1) JP2014061279A (zh)
CN (1) CN104023627A (zh)
WO (1) WO201403472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0534A (zh) * 2016-01-28 2016-07-06 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轴对称物理场的计算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80781A1 (ja) * 2012-11-20 2014-05-30 株式会社 日立メディコ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及び、sarの予測方法
JP6411063B2 (ja) * 2014-05-07 2018-10-24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及びsar算出方法
JP6577469B2 (ja) * 2014-07-14 2019-09-1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q値算出方法および比吸収率管理方法
JP2017164211A (ja) * 2016-03-15 2017-09-21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q値算出方法及び比吸収率管理方法
JP6147450B1 (ja) * 2017-01-04 2017-06-1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および、その作動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2675A (zh) * 2004-08-30 2006-03-08 株式会社东芝 磁共振诊断装置
JP2009072571A (ja) * 2007-08-24 2009-04-09 Toshiba Corp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sar算出装置、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の作動方法およびsar算出方法
JP2009082331A (ja) * 2007-09-28 2009-04-23 Toshiba Corp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31236A (ja) * 1989-10-17 1991-06-04 Toshiba Corp 寝台装置
US6025718A (en) * 1998-04-07 2000-02-15 Hushek; Stephen G. RF power calibration for an MRI system using local coils
JP4820601B2 (ja) * 2004-08-30 2011-11-24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共鳴診断装置
WO2006033047A2 (en) * 2004-09-24 2006-03-3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Adjustment of rf-field homogeneity in high-field mr imaging
US7355404B1 (en) * 2005-12-13 2008-04-08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of SAR management for an MR scan
WO2009111027A2 (en) * 2008-03-04 2009-09-11 Oni Medical Systems, Inc. Optimization of rf transmit and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imaging using radio frequency and gradient coils
US8941380B2 (en) * 2008-04-16 2015-01-27 Koninkijke Philips N.V. Real-time local and global SAR estimation for patient safety and improved scanning performance
JP5542591B2 (ja) * 2009-11-12 2014-07-09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および、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方法
US9510770B2 (en) * 2009-11-27 2016-12-06 Hitachi, Lt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SAR estimation method
EP2343567A1 (en) * 2009-12-31 2011-07-1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Method for calculating local specific energy absorption rate (SAR) i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JP2013031633A (ja) * 2011-06-29 2013-02-14 Hitachi Medical Corp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及びsar予測方法
KR20130021194A (ko) * 2011-08-22 2013-03-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자기공명영상 시스템, 이를 제어하는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2675A (zh) * 2004-08-30 2006-03-08 株式会社东芝 磁共振诊断装置
JP2009072571A (ja) * 2007-08-24 2009-04-09 Toshiba Corp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sar算出装置、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の作動方法およびsar算出方法
JP2009082331A (ja) * 2007-09-28 2009-04-23 Toshiba Corp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0534A (zh) * 2016-01-28 2016-07-06 珠海和佳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轴对称物理场的计算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61279A (ja) 2014-04-10
US20140232401A1 (en) 2014-08-21
WO2014034722A1 (ja) 2014-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23627A (zh) 磁共振成像装置及其比吸收率的运算方法
CN101493507B (zh) 磁共振成像装置和磁共振成像方法
CN104583799B (zh) 基于快速图像采集的运动跟踪
JP5361236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および撮像条件設定方法
US7847549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EP2745124B1 (en) Magnetic field probe for mri with a fluoroelastomer
JP5591545B2 (ja) 磁気共鳴映像装置
CN104023628A (zh) 磁共振成像装置及其高频输出测定装置
CN105792749A (zh) 磁共振成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6462307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6411063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及びsar算出方法
JP5295536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およびプレビュー画像表示装置
JP5337385B2 (ja) 磁気共鳴映像装置
CN106659420A (zh) 磁共振成像装置
JP2011200342A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7308097B2 (ja) 励起領域の設定方法および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2011087758A (ja) Mri装置及び撮影領域設定用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104510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EP4177626A1 (en) Respiratory state alignment in mri
JP7474498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710161B2 (ja) Mri装置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738614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5433738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2019209133A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2013230386A (ja) 磁気共鳴映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