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16210A - 电梯以及该电梯所具有的尾缆减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以及该电梯所具有的尾缆减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16210A
CN104016210A CN201410047230.3A CN201410047230A CN104016210A CN 104016210 A CN104016210 A CN 104016210A CN 201410047230 A CN201410047230 A CN 201410047230A CN 104016210 A CN104016210 A CN 1040162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rn fast
open
close member
shock attenuation
attenua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472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井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16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162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尾缆减振装置以及具有该尾缆减振装置的电梯,所述尾缆减振装置不需要扩大电梯的设置空间,不会导致电梯的安装作业变得困难,并且能够切实地抑制尾缆发生晃动。在升降通道(2)的壁面或者固定在升降通道壁面的结构物(12)上安装有一个或者多个尾缆减振装置(3A),该尾缆减振装置(3A)具有尾缆(8)的保持框体(23)和开闭构件(24),该开闭构件(24)设置在保持框体(23)上,通过随着电梯轿厢(4)的升降而位移的尾缆(8)的折回部分(8a)进行打开操作,并且在折回部分(8a)通过后自动将保持框体(23)闭锁。

Description

电梯以及该电梯所具有的尾缆减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以及一端与电梯轿厢连接的尾缆的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具备: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的电梯轿厢;通过曳引或者放出一端与电梯轿厢连接的钢丝绳而使电梯轿厢进行升降的卷扬机;对卷扬机进行驱动控制的电梯控制装置;以及尾缆,所述尾缆从电梯控制装置向电梯轿厢供电,并且在电梯控制装置与电梯轿厢之间进行信号交换。尾缆的一端与电梯轿厢连接,另一端与设置在升降通道的高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的中继盒连接。
尾缆因各种原因而发生晃动,例如尾缆会在建筑物因地震和风等而发生了摇晃时发生晃动或者在电梯轿厢驱动以及停止等时发生晃动。在现有的一般的电梯中,尾缆悬吊在升降通道内,并且没有设置用于抑制尾缆晃动的装置。因此,在尾缆因建筑物的摇晃等而发生了晃动时,尾缆容易与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的各种设备发生碰撞,可能会导致设备发生故障或者使尾缆发生断线等。由于尾缆的长度越长,尾缆的晃动幅度就越大,因此在高层用电梯中尤其容易产生上述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方案,其沿着升降通道在建筑物上形成被称为升降通道管路的尾缆通道,并且在对升降通道和升降通道管路进行连通的间隙处具备有用于防止尾缆从升降通道管路脱出到升降通道内的线缆固定构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的摘要)。由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梯能够通过升降通道管路来抑制尾缆发生晃动,因此能够防止因尾缆的晃动而引起的各种设备的故障和尾缆的断线等。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456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梯中,由于必须沿着升降通道在建筑物上设置升降通道管路,因此不仅会导致建筑物的建筑成本变得昂贵,而且还会导致电梯的设置空间增大,从而使得建筑物的可有效利用的其他空间变小。此外,由于将尾缆插入升降通道管路内需要花费很大的劳力,因此会使得电梯的安装作业变得困难。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尾缆减振装置以及具备该减振装置的电梯,所述尾缆减振装置不需要扩大电梯的设置空间,不会导致电梯的安装作业变得困难,并且能够切实地抑制尾缆发生晃动。
解决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其具备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的电梯轿厢、对所述电梯轿厢进行驱动使其升降的卷扬机、对所述卷扬机进行驱动控制的电梯控制装置以及将所述电梯轿厢和所述电梯控制装置电连接的尾缆,所述电梯的特征在于,在所述升降通道的壁面或者固定在所述升降通道壁面的结构物上安装有一个或者多个尾缆减振装置,所述尾缆减振装置具备所述尾缆的保持框体和开闭构件,所述开闭构件设置在该保持框体上,通过随着所述电梯轿厢的升降而进行位移的所述尾缆的折回部分进行打开操作,并且在所述折回部分通过后自动将所述保持框体闭锁。
此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尾缆的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尾缆的保持框体和开闭构件,所述开闭构件设置在该保持框体上,通过随着所述电梯轿厢的升降而进行位移的所述尾缆的折回部分进行打开操作,并且在所述折回部分通过后自动将所述保持框体闭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升降通道的壁面或者固定在升降通道壁面的结构物安装了一个或者多个尾缆减振装置,因此不需要在建筑物形成尾缆减振用的升降通道管路,由此能够防止建筑物的建筑成本上升以及电梯的设置空间扩大。此外,在本发明的尾缆减振装置中,在保持框体具备开闭构件,所述开闭构件通过尾缆的折回部分进行打开操作,并且在折回部分通过后自动将保持框体闭锁,因此只需要在升降通道内的适当部位设置保持框体就能够自动进行尾缆的保持,并且还能够使电梯的安装作业变得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结构的升降通道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结构的升降通道的横向剖视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尾缆减振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尾缆减振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尾缆减振装置的尾缆保持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尾缆减振装置的立体图。
图7是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尾缆减振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尾缆减振装置的结构以及动作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梯,2…升降通道,3A、3B、3C…尾缆减振装置,4…电梯轿厢,5…钢丝绳,6…卷扬机,7…电梯控制装置,8…尾缆,9…中继盒,10…固定电缆,11…导轨,12…支架,13…引导构件,21…基板部分,21a…螺栓贯穿孔,22…侧板部分,23…保持框体,24…开闭构件,25…弯曲部分,26…蝶形弹簧,27…操作部分,28…防脱落部分,31…基板部分,32…侧板部分,33…开闭构件设定部分,34…保持框体,35…开闭构件,36…螺旋弹簧,37…加强构件,38…连接销,41…基板部分,42…侧板部分,43…保持框体,44…开闭构件,45…贯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1A的特征在于,在升降通道2的壁面安装有多个(在图1的示例中为5个)尾缆减振装置3,上述尾缆减振装置3分别隔开规定的间隔在纵向排成一列。其他部分的结构与已知的一般的电梯的结构相同。
也就是说,电梯轿厢4通过固定在升降通道2壁面上的未图示的导轨设置在升降通道2内,电梯轿厢4通过钢丝绳5与卷扬机6连接。通过电梯控制装置7对卷扬机6的驱动进行控制,从而使电梯轿厢4沿着升降通道2进行升降。电梯轿厢4和电梯控制装置7通过尾缆8进行电连接。尾缆8具有能够供电梯轿厢4在建筑物的最下层和最上层之间进行运行的长度,其一端与电梯轿厢4连接,并且其另一端与设置在升降通道2的高度方向中间位置上的中继盒9连接。中继盒9和电梯控制装置7通过沿着升降通道2的壁面布线的固定电缆10进行连接,由此能够从电梯控制装置7向电梯轿厢4进行供电,并且在电梯控制装置7与电梯轿厢4之间收发信号。尾缆减振装置3的设定数量以及设定间隔根据尾缆8的全长和晃动难易等来决定。
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梯1B不采用在升降通道2的壁面直接安装尾缆减振装置3的结构,如图2所示,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电梯1B的特征在于,在沿着升降通道2的壁面设置的高刚性的结构物上安装尾缆减振装置3。在图2的示例中,在固定在升降通道2的壁面的电梯轿厢4的导轨11上一体地形成有支架12,尾缆减振装置3安装在该支架12上。此外,图2所示的符号13表示设置在电梯轿厢4上的引导构件,其与固定在升降通道2壁面上的导轨11卡合。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尾缆减振装置3的实施方式的各个实施例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尾缆减振装置3A由U字形的保持框体23、L字形的开闭构件24以及蝶形弹簧26构成,U字形的保持框体23由基板部分21以及从该基板部分21的左右两侧边朝着相同方向立起的两个侧板部分22构成,L字形的开闭构件24安装在侧板部分22的内表面,蝶形弹簧26设置在侧板部分22的内表面与开闭构件24的弯曲部分25之间,始终将开闭构件24朝着打开方向施力。
基板部分21上开设有一个或者多个(在图4的示例中为2个)螺栓贯穿孔21a,保持框体23使用穿过该螺栓贯穿孔21a的未图示的螺栓而固定在升降通道2的壁面上,或者固定在固定于升降通道2壁面的支架12等结构物上。此外,将两个侧板部分22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大于尾缆8的宽度,使得尾缆8能够穿过该间隔。
如图3至图5所示,开闭构件24的隔着弯曲部分25的下方部分成为被尾缆8进行按压操作的操作部分27,此外,开闭构件24的隔着弯曲部分25的上方部分成为防脱落部分28,该防脱落部分28朝进入保持框体23内的尾缆8的前方移动而防止尾缆8从保持框体23中脱落出来。防脱落部分28的横向宽度被设定为小于操作部分27的横向宽度,防脱落部分28形成在操作部分27的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在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的开闭构件24中,操作部分27设置在尾缆8的通过路径上,并且安装在构成保持框体23的侧板部分22的内表面,使得防脱落部分28能够朝着进入保持框体23内的尾缆8的前方移动。
蝶形弹簧26设置在形成于开闭构件24的弯曲部分25的附近,其一端固定在操作部分27的外表面上或者与操作部分27的外表面抵接,并且其另一端固定在侧板部分22的内表面上或者与侧板部分22的内表面抵接。因而,如图3和图4所示,蝶形弹簧26在使防脱落部分28的外表面与侧板部分22的内表面抵接、并且使操作部分27朝着保持框体23内突出的方向上对开关构件24进行施力。
以下,对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尾缆减振装置3A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保持框体23没有保持尾缆8的状态下,如图3和图4所示,在蝶形弹簧26的弹力的作用下,开闭构件24的防脱落部分28与保持部分23的侧板部分22抵接,并且开闭构件24的操作部分27朝着保持框体23内突出。在尾缆8的折回部分8a随着电梯轿厢4的下降而下降,并且下降的尾缆8的折回部分8a进入保持框体23的内部后,尾缆8的折回部分8a与突出在保持框体23内部的开闭构件24的操作部分27抵接,在抵接力的作用下,开闭构件24克服蝶形弹簧26的弹力朝相反方向旋转。由此,如图5所示,在开闭构件24的操作部分27朝着与保持框体23的侧板部分22抵接的方向旋转的同时,开闭构件24的防脱落部分28向进入保持框体23内的尾缆8的前表面侧旋转。在尾缆8进入保持框体23内的期间,由于开闭构件24的操作部分27被尾缆8的侧边部按压,因此开闭构件24的操作部分27保持朝着与保持框体23的侧板部分22抵接的方向旋转后的状态,并且开闭构件24的防脱落部分28保持旋转到进入保持框体23内的尾缆8的前表面侧的状态。因而,能够切实地防止尾缆8从保持框体23中脱落出来。
另一方面,在保持框体23内保持有尾缆8的状态下,在尾缆8的折回部分8a随着电梯轿厢4的上升而上升,并且上升的尾缆8的折回部分8a超出了保持框体23的设定位置后,尾缆8与保持框体23的卡合解除,开闭构件24在蝶形弹簧26的弹力的作用下朝着蝶形弹簧26的施力方向旋转,返回到图4和图5所示的状态。由此,尾缆8能够顺利地从保持框体23脱离。
第二实施例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尾缆减振装置3B由大致呈U字形的保持框体34、臂状的开闭构件35、螺旋弹簧36以及加强构件37构成,大致呈U字形的保持框体34由基板部分31、从该基板部分31的左右两侧边朝着相同方向立起的两个侧板部分32以及从侧板部分32的前端朝着外侧弯折的开闭构件设定部分33构成,臂状的开闭构件3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在开闭构件设定部分33的外表面,螺旋弹簧36设置在开闭构件设定部分33与开闭构件35之间,始终将开闭构件35保持在水平位置上,加强构件37设置在开闭构件35的外侧,并且固定在开闭构件设定部分33上。
如图6、图7(a)以及图7(c)所示,开闭构件35的基端部分的中央通过连接销38摆动自如地连结在开闭构件设定部分33上,开闭构件35通过张紧地设置在基端部分的上边与开闭构件设定部分33之间的螺旋弹簧36保持在水平状态。由于其他部分的情况与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尾缆减振装置3A相同,因此对相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
以下,对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尾缆减振装置3B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保持框体34没有保持尾缆8的状态下,如图6和图7(a)所示,开闭构件35的前端部在螺旋弹簧36的弹力的作用下朝着保持框体34的开口部内突出。在尾缆8的折回部分8a随着电梯轿厢4的下降而下降,并且下降的尾缆8的折回部分8a进入到保持框体34内后,如图7(b)所示,尾缆8的折回部分8a与突出到保持框体34的开口部内的开闭构件35抵接,在抵接力的作用下,开闭构件35的前端部以连接销38为中心,克服螺旋弹簧36的弹力而朝着下方旋转。在尾缆8的折回部分8a进一步下降并且通过开闭构件35后,开闭构件35在螺旋弹簧36的弹力的作用下返回到原来的水平状态。由此,能够切实地防止尾缆8从保持框体34中脱落出来。
另一方面,在保持框体34内保持有尾缆8的状态下,在尾缆8的折回部分8a随着电梯轿厢4的上升而上升,并且上升的尾缆8的折回部分8a进入到保持框体34内后,尾缆8的折回部分8a与突出到保持框体34的开口部内的开闭构件35抵接,在抵接力的作用下,开闭构件35的前端部以连接销38为中心,克服螺旋弹簧36的弹力而朝着上方旋转。在尾缆8的折回部分8A进一步上升并且通过开闭构件35后,开闭构件35在螺旋弹簧36的弹力的作用下返回到原来的水平状态。由此,尾缆8能够顺利地从保持框体34脱离。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尾缆减振装置3B除了具有与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尾缆减振装置3A相同的效果外,由于在开闭构件35的外表面侧设置了加强构件37,因此能够防止开闭构件35发生变形,使其具有优异的耐久性。
第三实施例
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尾缆减振装置3C如图8所示,由U字形的保持框体43和开闭构件44构成,该U字形的保持框体43由基板部分41以及从该基板部分41的左右两侧边朝着相同方向立起的两个侧板部分42构成,该开闭构件44由一端固定在侧板部分42的外表面的V字形的弹性板构成。
在侧板部分42上开设有能够让开闭构件44的前端侧穿过的贯穿孔45,开闭构件44的一端固定在该贯穿孔45的上部或者下部。此外,在被弯曲成V字形的开闭构件44的中央部分穿过贯穿孔45而突出地设置在两个侧板部分42的中间部分。由于其他部分与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尾缆减振装置3A以及第二实施例所涉及的尾缆减振装置3B相同,因此在相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说明。
以下,对第三实施例所涉及的尾缆减振装置3C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保持框体43没有保持尾缆8的状态下,如图8的实线所示,开闭构件44的中央部分朝着保持框体43内突出。在尾缆8的折回部分8a随着电梯轿厢4的下降而下降,并且下降的尾缆8的折回部分8a进入到保持框体43内后,尾缆8的折回部分8a与突出在保持框体43内的开闭构件44抵接,在该抵接力的作用下,如图8的虚线所示,开闭构件44发生弹性变形,使得开闭构件44通过贯穿孔45退避到侧板部分42的外侧。在尾缆8的折回部分8a进一步下降并通过开闭构件44后,开闭构件44在自身的弹力的作用下朝保持框体43内突出。由此,能够切实地防止尾缆8从保持框体43中脱落出来。
另一方面,在保持框体43内保持有尾缆8的状态下,在尾缆8的折回部分8a随着电梯轿厢4的上升而上升,并且上升的尾缆8的折回部分8a进入到保持框体43内后,尾缆8的折回部分8a与突出到保持框体43内的开闭构件44抵接,在该抵接力的作用下,开闭构件44发生弹性变形,使得开闭构件44穿过贯穿孔45退避到侧板部分42的外侧。在尾缆8的折回部分8a进一步上升并通过开闭构件44后,开闭构件44在自身的弹力的作用下再次朝保持框体43内突出。由此,尾缆8能够顺利地从保持框体43脱离。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尾缆减振装置3C除了具有与第一实施例所涉及的尾缆减振装置3A相同的效果外,由于开闭构件44自身被赋予了弹性,因此不需要另行设置其他特别的弹簧构件,由此能够降低实施成本。

Claims (5)

1.一种电梯,其具备设置在升降通道内的电梯轿厢、对所述电梯轿厢进行驱动使其升降的卷扬机、进行所述卷扬机的驱动控制的电梯控制装置以及将所述电梯轿厢和所述电梯控制装置电连接的尾缆,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升降通道的壁面或者固定在所述升降通道的壁面的结构物上安装有一个或者多个尾缆减振装置,所述尾缆减振装置具备所述尾缆的保持框体和开闭构件,所述开闭构件设置在该保持框体上,利用追随所述电梯轿厢的升降而进行位移的所述尾缆的折回部分进行打开操作,并且在所述折回部分通过后自动将所述保持框体闭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尾缆减振装置,使用由保持框体、L字形的开闭构件以及弹簧构件构成的减振装置,所述保持框体形成为U字形状,具有能够供所述尾缆穿过的内部宽度,所述L字形的开闭构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保持框体的内表面,通过所述尾缆进行旋转操作,所述弹簧构件以所述开闭构件的弯曲部分为中心朝向一个方向对所述开闭构件进行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尾缆减振装置,使用由所述保持框体、臂状的开闭构件以及弹簧构件构成的减振装置,所述保持框体形成为U字形状,具有能够供所述尾缆穿过的内部宽度,所述臂状的开闭构件以一个端部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保持框体的前端部,通过所述尾缆进行旋转操作,所述弹簧构件将所述开闭构件保持成水平状,且使其前端部配置在所述保持框体的开口部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尾缆减振装置,使用由所述保持框体和所述开闭构件构成的减振装置,所述保持框体形成为U字形状,具有能够供所述尾缆穿过的内部宽度,所述开闭构件由一端固定在所述保持框体上的V字形状的弹簧件构成。
5.一种尾缆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尾缆减振装置具备尾缆的保持框体和开闭构件,所述开闭构件设置在该保持框体上,利用随着所述电梯轿厢的升降而进行位移的所述尾缆的折回部分进行打开操作,并且在所述折回部分通过后自动将所述保持框体闭锁。
CN201410047230.3A 2013-03-01 2014-02-11 电梯以及该电梯所具有的尾缆减振装置 Pending CN1040162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40805 2013-03-01
JP2013040805A JP5997076B2 (ja) 2013-03-01 2013-03-01 エレベータ及びこれに備えられるテールコード制振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16210A true CN104016210A (zh) 2014-09-03

Family

ID=51433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7230.3A Pending CN104016210A (zh) 2013-03-01 2014-02-11 电梯以及该电梯所具有的尾缆减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97076B2 (zh)
CN (1) CN10401621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4057A (zh) * 2018-01-19 2019-07-2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2140B2 (ja) * 2015-03-26 2018-08-29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US10099895B2 (en) 2016-06-28 2018-10-16 Safeworks, Llc Wire, rope, and cable managem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99182A (ja) * 1988-05-27 1989-12-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用移動ケーブルの制振装置
JPH04189290A (ja) * 1990-11-22 1992-07-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ケーブル制振装置
JPH1111823A (ja) * 1997-06-17 1999-01-19 Toshiba Fa Syst Eng Kk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JP2005145614A (ja) * 2003-11-13 2005-06-0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テールコード振れ止め装置
CN101450764A (zh) * 2007-12-06 2009-06-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防缆索勾挂装置
CN101456508A (zh) * 2007-12-11 2009-06-17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绳索防振装置
EP2537791A1 (de) * 2011-06-22 2012-12-26 Inventio AG Aufzug mit Ausgleichsmittel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10960A (en) * 1930-10-22 1931-06-23 Otis Elevator Co Elevator construction
JPS5322904Y2 (zh) * 1972-07-12 1978-06-14
JP3136940U (ja) * 2007-08-24 2007-11-08 三成研機株式会社 工事用エレベーターにおけるケーブル類の抜け止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99182A (ja) * 1988-05-27 1989-12-0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用移動ケーブルの制振装置
JPH04189290A (ja) * 1990-11-22 1992-07-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の制御ケーブル制振装置
JPH1111823A (ja) * 1997-06-17 1999-01-19 Toshiba Fa Syst Eng Kk エレベータの安全装置
JP2005145614A (ja) * 2003-11-13 2005-06-0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テールコード振れ止め装置
CN101450764A (zh) * 2007-12-06 2009-06-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防缆索勾挂装置
CN101456508A (zh) * 2007-12-11 2009-06-17 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电梯的绳索防振装置
EP2537791A1 (de) * 2011-06-22 2012-12-26 Inventio AG Aufzug mit Ausgleichsmittel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54057A (zh) * 2018-01-19 2019-07-26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69145A (ja) 2014-09-18
JP5997076B2 (ja) 2016-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16210A (zh) 电梯以及该电梯所具有的尾缆减振装置
ES2450141T3 (es) Instalación de ascensor con un vehículo de varios pisos
CN108137295B (zh) 移动式起重机及使其主悬臂延长部相对主悬臂弯折的方法
DE112014000110B4 (de) Führungsschienenseil-Ablenkungsverhinderungsmechanismus und Verfahren für paralleles Weichseil-Aufhängungssystem
KR101870090B1 (ko) 전기식 항타기
JP2015003799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テールコードの制振装置
CN102229342A (zh) 矿用斜巷防跑车机构
ES2297969A1 (es) Accionamiento y control sistema antibalanceo en gruas porta contenedores mediante motores hidraulicos.
CN101482025B (zh) 一种轻型液压支架
ES2539165T3 (es) Ascensor de polea motriz sin sala de máquinas
CN101549816B (zh) 引线的减振结构
CN201362556Y (zh) 一种土方吊运装置
CN109667707B (zh) 风力发电装置
CN208479037U (zh) 一种用于隧道及桥梁电缆敷设工程的电缆支撑装置
JP2014196161A (ja) 免震吊上装置
CN215105234U (zh) 一种插接式振冲碎石桩机装置
CN102502206B (zh) 一种斜拉悬臂式输送机
CN102910191A (zh) 一种跑车防护装置用挡车栏
JP6474653B2 (ja) 新設・既設地下構造物の接続構造
JP6382140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203294116U (zh) 铁轨回送车用车钩及铁轨回送车
CN203544020U (zh) 煤矿自动阻车器
CN105480873A (zh) 不停运高铁跨越设备的跨梁变幅旋转机构
JP6013222B2 (ja) エレベーター
WO2013051711A1 (ja) 走行クレーンの免震支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301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