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09397A - 点火塞 - Google Patents

点火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09397A
CN104009397A CN201410066902.5A CN201410066902A CN104009397A CN 104009397 A CN104009397 A CN 104009397A CN 201410066902 A CN201410066902 A CN 201410066902A CN 104009397 A CN104009397 A CN 1040093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diameter portion
bend
central shaft
ins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6690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09397B (zh
Inventor
坂仓靖
松永祐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err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GK Spark Plu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GK Spark Plu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GK Spark Plu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0093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093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093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093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20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02Details
    • H01T13/08Mounting, fixing or sealing of sparking plugs, e.g. in combustion cha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13/00Sparking plugs
    • H01T13/20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 H01T13/36Sparking plugs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electrodes or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joint between insulation and body, e.g. using cem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park Plugs (AREA)

Abstract

一种点火塞,能抑制主体配件的变形且提高密封性。点火塞具备中心电极、绝缘子及主体配件。主体配件具有铆接部、外螺纹部、比外螺纹部靠铆接部一侧且在径向上膨出的基座部、以及比基座部靠铆接部一侧且被弯曲的弯曲部。弯曲部具有最大外径部和第1及第2最小外径部。在包含中心轴的剖面上的弯曲部中,将第1最小外径部的最远离中心轴的点与第2最小外径部的最远离中心轴的点之间的距离设为L1,将第1最小外径部的最远离中心轴的点与最大外径部的最远离中心轴的点之间的距离设为L2,将第2最小外径部的最远离中心轴的点与最大外径部的最远离中心轴的点之间的距离设为L3,满足0.01≤(L2+L3-L1)/(L2+L3)≤0.3。

Description

点火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点火塞。
背景技术
作为在汽油发动机等内燃机的点火中所使用的点火塞,使用中心电极插入在绝缘子中、且绝缘子插入在主体配件中的构造的点火塞。在这样的点火塞的制造过程中,主体配件中沿着绝缘子的插入方向的一个端部被铆接,从而主体配件安装在绝缘子上(专利文献1)。点火塞由于在非常高温且高压环境下使用,因此要求高密封性。因此,以往通过增大铆接负荷,来增大铆接部与绝缘子之间所配置的滑石的填充密度,提高点火塞的密封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66385号公报
但是,若增大铆接负荷,则在主体配件上与铆接部相邻配置的工具卡合部的外形变形,可能发生无法卡合工具的问题。工具卡合部具有与工具形状相应的俯视形状(例如正六边形),在将点火塞固定到内燃机等上时与工具卡合。此外,若增大铆接负荷,则在主体配件中用于将点火塞固定在内燃机等上的外螺纹部的长度伸展,可能发生无法与内燃机等上所形成的内螺纹部螺合的问题。如上所述,根据增大铆接负荷的方法,由于主体配件发生变形,因此在提高密封性方面存在界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能够通过以下方式或适用例来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点火塞,具备:中心电极;筒状的绝缘子,插入有上述中心电极;以及筒状的主体配件,插入有上述绝缘子,该主体配件具有自身的后端部被铆接的铆接部、安装用的外螺纹部、比上述外螺纹部靠上述铆接部一侧而配置且在径向上膨出的基座部、以及比上述基座部靠上述铆接部一侧而配置且被弯曲的弯曲部。该点火塞的特征在于,弯曲部具有上述弯曲部中以上述主体配件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外径最大的最大外径部、上述弯曲部中在比上述最大外径部靠上述铆接部一侧上述外径最小的第1最小外径部、以及上述弯曲部中在比上述最大外径部靠上述基座部一侧上述外径最小的第2最小外径部,在包含上述中心轴的剖面上的上述弯曲部中,在将上述第1最小外径部的最远离上述中心轴的点与上述第2最小外径部的最远离上述中心轴的点之间的距离设为L1,将上述第1最小外径部的最远离上述中心轴的点与上述最大外径部的最远离上述中心轴的点之间的距离设为L2,将上述第2最小外径部的最远离上述中心轴的点与上述最大外径部的最远离上述中心轴的点之间的距离设为L3时,满足0.01≤(L2+L3-L1)/(L2+L3)≤0.3。根据该方式的点火塞,由于满足0.01≤(L2+L3-L1)/(L2+L3),因此作为弯曲部能够采用比较大幅弯曲的弯曲部。因此,在弯曲时被施加比较大的负荷,能够提高点火塞的密封性。此外,由于满足(L2+L3-L1)/(L2+L3)≤0.3,因此能够抑制在弯曲时被施加非常大的负荷,能够抑制主体配件变形。
(2)在上述方式的点火塞中,也可以满足0.015≤(L2+L3-L1)/(L2+L3)。根据该方式的点火塞,即使在非常高的温度环境下,也能够提高密封性。
(3)在上述方式的点火塞中,还可以具备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配置在沿着上述中心轴的方向上的上述绝缘子与上述主体配件之间,在将上述点火塞中配置有上述外螺纹部的一侧设为前端侧,将没有配置上述外螺纹部的一侧设为后端侧时,上述铆接部的后端与上述密封部件和上述绝缘子的接触部处的后端之间的沿着上述中心轴的距离为35mm以上。一般情况下,若铆接部的后端与密封部件和绝缘子的接触部处的后端之间的沿着中心轴的距离为35mm以上,则在高温环境下主体配件的延伸量增大,密封性容易降低。然而,根据本方式的点火塞,由于满足0.01≤(L2+L3-L1)/(L2+L3)≤0.3,因此能够抑制密封性降低。
(4)在上述方式的点火塞中,外螺纹部的螺纹径也可以是M18以上。一般情况下,外螺纹部的螺纹径为M18以上的大型的点火塞使用在工业用燃气发动机等大型装置中。大型装置中的点火塞的使用环境是非常高温及高压。因此,根据本方式的点火塞,即使在非常高温及高压环境下使用,也能够抑制密封性降低。
(5)在上述方式的点火塞中,在将上述点火塞中配置有上述外螺纹部的一侧设为前端侧,将没有配置上述外螺纹部的一侧设为后端侧时,也可以在上述铆接部的后端与上述弯曲部的后端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绝缘子的外周面与上述主体配件的内周面之间配置有滑石。根据本方式的点火塞,在铆接部的后端与弯曲部的后端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在绝缘子的外周面与主体配件的内周面之间配置有滑石,因此能够提高后端侧处的绝缘子与主体配件之间的密封性。
本发明还能够通过点火塞以外的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能够通过点火塞的制造方法、火花塞、火花塞的制造方法等方式来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火花塞的局部剖视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弯曲部58的说明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例中的密封性试验的内容的说明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例中的密封性的评价方法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密封性评价试验的结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A.实施方式:
A1.火花塞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火花塞的局部剖视图。在图1中,以火花塞100的轴心即轴线CX为边界,在右侧图示火花塞100的外观形状,在左侧表示火花塞100的剖面形状。在以下说明中,与轴线CX平行地将图1的下方侧(在火花塞100中配置有后述的接地电极30的一侧)称为前端侧,将图1的上方侧(在火花塞100中配置有后述的端子配件40的一侧)称为后端侧。
火花塞100具备中心电极20、绝缘子10、端子配件40、主体配件50及接地电极30。另外,火花塞100的轴线CX还是中心电极20、绝缘子10、端子配件40及主体配件50的各部件的轴心。
中心电极20是在沿着轴线CX的方向(轴线方向XD)上延伸的棒状的电极。中心电极20中,除了前端部以外的其他部分的外周由绝缘子10来保持。中心电极20例如可以由Inconel(注册商标)等以镍为主成分的镍合金形成。中心电极20的后端经由陶瓷电阻3及密封体4与端子配件40电连接。
绝缘子10是插入有中心电极20中除了前端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的大致筒状的绝缘体。绝缘子10例如可以烧制以氧化铝为主的绝缘性陶瓷材料而形成。绝缘子10从前端侧到后端侧依次具备长腿部13、绝缘子台阶部15、前端侧主体部17、中央主体部19、后端侧主体部18。长腿部13是外径从后端侧靠向前端侧逐渐减小的筒状的部位。前端侧主体部17是具有比长腿部13大的外径的筒状的部位。绝缘子台阶部15是连接长腿部13的后端与前端侧主体部17的前端的部位。中央主体部19配置在轴线方向XD上的前端侧主体部17与后端侧主体部18之间,是具有比前端侧主体部17及后端侧主体部18大的外径的部位。后端侧主体部18配置在主体配件50与端子配件40之间,用于在主体配件50与端子配件40之间确保足够的绝缘距离。
端子配件40的前端侧容纳在绝缘子10的轴孔12中,后端侧从轴孔12露出。在端子配件40上连接未图示的高压电缆,施加高电压。
主体配件50是插入有绝缘子10的筒状的配件,例如由低碳钢等金属形成。主体配件50具备外螺纹部52、基座部54、弯曲部58、工具卡合部51及铆接部53。主体配件50通过在铆接部53处进行铆接,组装在绝缘子10上。
外螺纹部52在外周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配置在主体配件50的前端部。该外螺纹在将火花塞100安装到发动机缸盖200上时与发动机缸盖200的内螺纹201螺合。在外螺纹部52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有朝向中心方向突出的配件台阶部56。配件台阶部56相对于绝缘子10的绝缘子台阶部15沿着轴线方向XD配置在前端侧。在配件台阶部56与绝缘子10的绝缘子台阶部15之间配置有环状的密封片8。如图1所示,绝缘子台阶部15的外周面沿着轴线方向XD朝向大致前端侧。而配件台阶部56的上端面沿着轴线方向XD朝向大致后端侧。因此,密封片8配置在轴线方向XD上的绝缘子台阶部15与配件台阶部56之间。
基座部54是在径向OD上膨出的部位,相对于外螺纹部52在后端侧相接地配置。在基座部54与发动机缸盖200之间配置有弯折板体而形成的环状的衬垫5。
弯曲部58是主体配件50上的比其他部位薄的部位,相对于基座部54在后端侧相接地配置。弯曲部58通过铆接部53处的铆接处理而压缩变形。另外,在后文说明弯曲部58的详细结构。
工具卡合部51相对于弯曲部58在后端侧相接地配置。工具卡合部51例如具有六边形的剖面形状,在将火花塞100安装到发动机缸盖200上时与工具卡合。
铆接部53与弯曲部58同样形成为比主体配件50上的其他部位薄,具有自身的后端部朝向内侧(朝向主体配件50的轴心的方向)弯折的构造。铆接部53相对于工具卡合部51在后端侧相接地配置。在从工具卡合部51到铆接部53的主体配件50的内周面与绝缘子10的外周面之间,在前端侧配置有环部件6,在后端侧配置有环部件7。上述两个环部件6、7都具有环状的外观形状。此外,在上述两个环部件6、7之间填充有滑石(Talc)9的粉末。在制造火花塞100时,向前端侧按压铆接部53,以使其向内侧弯折,从而弯曲部58压缩变形,由于该弯曲部58的压缩变形,经由环部件6、7及滑石9,绝缘子10在主体配件50内朝向前端侧被按压。由于该按压,滑石9在轴线方向XD上被压缩,主体配件50内的气密性提高。此外,由于该按压,绝缘子台阶部15经由密封片8向配件台阶部56被推压,绝缘子10与主体配件50之间的气密性提高。
接地电极30是弯曲的棒状的金属制部件。接地电极30的构造可以设为与中心电极20相同的构造。即,例如可以采用在由镍合金构成的母材中埋设有由铜或以铜为主成分的合金构成的芯材的构造。接地电极30的一个端部焊接在主体配件50的端面57上,另一个端部被弯曲成与中心电极20的前端部相对。在接地电极30上,在与中心电极20的前端相对的部分设置有电极端头31,在该电极端头31与中心电极20的前端之间形成有用于火花放电的间隔(火花间隙)。
图2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弯曲部58的说明图。在图2中,局部地放大表示弯曲部58及与弯曲部58相接的部位。如图2所示,弯曲部58的外周面具有如下结构:轴线方向XD上的中央部最大且朝向径向OD外侧突出,随着从中央部靠向两端部,突出量逐渐减小。因此,如图2所示,在弯曲部58中位于轴线方向XD上的中央的最大外径部A3与弯曲部58上的其他部位相比,以轴线CX为中心的外径(平均外径)大。此外,在弯曲部58中沿着轴线方向XD位于后端侧一端的第1最小外径部A1与弯曲部58中比最大外径部A3靠后端侧的其他部位相比,以轴线CX为中心的外径(平均外径)小。此外,在弯曲部58中沿着轴线方向XD位于前端侧一端的第2最小外径部A2与弯曲部58中比最大外径部A3靠前端侧的其他部位相比,以轴线CX为中心的外径(平均外径)小。
在本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中,在第1最小外径部A1处最远离轴线CX的第1点p1、在第2最小外径部A2处最远离轴线CX的第2点p2、在最大外径部A3处最远离轴线CX的第3点p3之间的位置关系上成立以下式(1)所示的关系。另外,各点p1~p3均是弯曲部58的外周表面上的点。
0.01≤(L2+L3-L1)/(L2+L3)≤0.3……(1)
在上述式(1)中,变量L1如图2所示表示第1点p1与第2点p2之间的距离。此外,在上述式(1)中,变量L2如图2所示表示第1点p1与第3点p3之间的距离。此外,在上述式(1)中,变量L3如图2所示表示第2点p2与第3点p3之间的距离。
在弯曲部58大幅弯曲的情况下,最大外径部A3向外侧大幅突出,并且第1点p1与第2点p2更接近,因此变量L2及L3增大,变量L1减小。因此,(L2+L3-L1)/(L2+L3)的值增大。在这样弯曲部58大幅弯曲的情况下,铆接部53处的铆接处理的结果,密封片8处的面压大幅上升,因此火花塞100的密封性(绝缘子10与主体配件50之间的密封性)高。但是,在弯曲部58的弯曲程度非常大的情况下,在铆接处理中,非常大的负荷施加在火花塞100上。因此,存在与铆接部53相邻的工具卡合部51变形、无法卡合工具的可能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中,通过使上述式(1)成立,提高密封性,并抑制工具卡合部51变形。具体地说,在本实施方式的火花塞100中,通过调整进行铆接部53处的铆接处理时的铆接负荷,或调整滑石9的填充量,使上述式(1)成立。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将(L2+L3-L1)/(L2+L3)的值称为“弯折率”。
B.实施例:
制作满足上述式(1)的多个试样(火花塞100)和作为不满足上述式(1)的比较例的多个试样(火花塞),进行密封性的评价试验。所制作的试样彼此在后述的密封长度Ls和弯折率的组合上不同。密封长度Ls如图1所示是指,铆接部53的后端与主体配件50中和密封片8接触的部分的后端之间的长度。该长度相当于在火花塞中应确保绝缘子10与主体配件50之间的密封性的区域的沿着轴线方向XD的长度。另外,各试样的外螺纹部52的螺纹径为M18,工具卡合部51的俯视形状(正六边形)中的对边的长度(相对的顶点间的距离)为22.2mm。螺纹径为M18的火花塞是比较大型的火花塞。这种火花塞例如用在工业用燃气发动机等大型装置中。大型装置中的火花塞的使用环境为非常高温及高压的。本实施例的火花塞100在非常高温及高压环境下也能够确保高密封性。
图3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例中的密封性试验的内容的说明图。在图3中,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火花塞100中的主体配件50的外螺纹部52及基座部54、以及绝缘子10中的长腿部13及前端侧主体部17。
如图3所示,在各试样中,形成在厚度方向(径向OD)上贯通基座部54的气体流通路11,在该气体流通路11的端部配置气体检测装置300。从长腿部13与外螺纹部52之间供给试验用气体gf,气体检测装置300中测定经过气体流通路11而排出的每单位时间的气体量(cc/min)。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空气作为试验用气体gf。此外,以1.5MPa的压力供给试验用气体gf。在密封片8的密封性低的情况下,试验用气体gf经过密封片8与绝缘子台阶部15之间、或密封片8与配件台阶部56之间而向前端侧主体部17的外周面与外螺纹部52的内周面之间的微小的空隙29供给,进一步经过气体流通路11而在气体检测装置300中被检测出来。而在密封片8的密封性高的情况下,到达气体流通路11的试验用气体gf的量少。如后文所述,密封性越高,每单位时间内被检测到的气体量(漏气量)达到预定值的温度越高。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在各试样中一边供给试验用气体gf一边改变基座面温度,从而确定每单位时间的漏气量达到预定值(5cc/min)的温度(以下称为“阈值温度”),根据该阈值温度来评价密封性。
图4是示意地表示本实施例中的密封性的评价方法的说明图。在图4中,纵轴表示在图3的气体检测装置300中测定的每单位时间的气体量(cc/min),横轴是指基座面温度(基座部54的下表面的温度)。在图4中,曲线La表示第1试样(火花塞)的漏气量的温度特性。在图4中,曲线Lb表示与第1试样不同的第2试样(火花塞)的漏气量的温度特性。
如图4所示,在第1试样及第2试样中,随着基座面温度的上升,每单位时间的漏气量均增加。若基座面温度上升,则形成外螺纹部52的金属伸展,在配件台阶部56处与密封片8接触的面可能向前端侧移。因此,按压密封片8的面压降低,密封片8的密封性降低,每单位时间的漏气量增加。
如图4所示,在第1试样中,每单位时间的漏气量达到5cc/min是基座面温度为T1以上的情况。而在第2试样中,每单位时间的漏气量达到5cc/min是基座面温度比T1高的T2以上的情况。在两个试样具有这样的漏气量的温度特性的情况下,在本实施例中,评价为第2试样的密封性高于第1试样的密封性。
图5是表示密封性评价试验的结果的说明图。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对弯折率和密封长度Ls的组合彼此不同的10种试样评价密封性。具体地说,对密封长度为30mm、弯折率分别为0.005、0.01、0.015、0.3及0.35的5种试样、以及密封长度为35mm、弯折率分别为0.005、0.01、0.015、0.3及0.35的5种试样合计10种试样评价密封性。密封性的评价中,在阈值温度低于200℃的情况下评价为密封性低(×),在阈值温度为200℃以上且低于250℃的情况下评价为密封性中度(○),在阈值温度为250℃以上的情况下评价为密封性高(◎)。此外,除了密封性以外,对合计10种试样分别评价工具卡合部51的变形的有无。关于工具卡合部51的变形的有无,测定工具卡合部51的俯视形状中的对边的长度,在该长度比初始值(22.2mm)大的情况下评价为存在变形,在该长度为初始值的情况下评价为没有变形。作为工具卡合部51的对边的长度、用于求出弯折率的变量L1、L2及L3的测定方法,可以采用使用游标卡尺等测定工具来测定的方法、使用投影仪来取得试样的图像并根据该图像来测定的方法。另外,在实施例中弯曲部58的壁厚为0.60mm。弯曲部58的壁厚不限于0.60mm,也可以是0.50mm以上且0.75mm以下的任意的值。
如图5所示,在密封长度Ls为30mm的试样组和密封长度Ls为35mm的试样组中,关于密封性及工具卡合部51的变形的有无,得到了大致相同的评价结果。具体地说,在密封长度Ls为30mm的试样组中,弯折率为0.005的试样的阈值温度比较低,是150℃,而弯折率为0.01以上的试样的阈值温度均比较高,是200℃以上。尤其是,弯折率为0.015以上的三个试样的阈值温度为250℃以上,非常高。因此,弯折率为0.005的试样的评价结果为低(×),弯折率为0.01的试样的评价结果为中度(○),弯折率为0.015以上的三个试样的评价结果均为高(◎)。同样,在密封长度Ls为35mm的试样组中,弯折率为0.005的试样的阈值温度比较低,是100℃,而弯折率为0.01以上的试样的阈值温度均比较高,是200℃以上。尤其是,弯折率为0.015以上的三个试样的阈值温度为250℃以上,非常高。因此,弯折率为0.005的试样的评价结果为低(×),弯折率为0.01的试样的评价结果为中度(○),弯折率为0.015以上的三个试样的评价结果均为高(◎)。
关于工具卡合部51的变形的有无,在密封长度Ls为30mm的试样组和密封长度Ls为35mm的试样组中,在弯折率为0.3以下的试样组中均没有工具卡合部51的变形。但是,在密封长度Ls为30mm且弯折率为0.35的试样及密封长度Ls为35mm且弯折率为0.35的试样中,均存在工具卡合部51的变形。弯折率为0.35的两个试样与其他试样相比,铆接负荷比较大。因此,推测为,由于所施加的负荷,工具卡合部51在轴线方向XD方向上被压扁,工具卡合部51的俯视形状发生变形。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可知,与密封长度Ls的大小无关地,若弯折率为0.01以上且0.3以下,则能够得到高密封性,并且能够抑制工具卡合部51变形。尤其是可知,若弯折率为0.015以上,则阈值温度达到250℃以上,能够得到非常高的密封性。
在此,密封长度Ls越大,高温及高压环境下的外螺纹部52的延伸量越大。因此,密封长度Ls越大,按压密封片8的面压越降低,从而密封片8的密封性越容易降低。例如,在图5中,比较弯折率为0.005的两个试样(密封长度Ls为30mm的试样及密封长度Ls为35mm的试样)可知,密封长度Ls较长的试样的阈值温度低于密封长度Ls较短的试样的阈值温度,密封长度Ls较长的试样的密封性低。但是,在满足上述(1)的本实施例的火花塞100中,如图5所示,即使是密封长度Ls比较大的试样(密封长度Ls为35mm的试样),也能够确保与密封长度Ls比较小的试样(密封长度Ls为30mm的试样)相同程度的高密封性。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的火花塞100,由于能够确保高密封性,因此不需要为了抑制高温及高压的气体向火花塞100内部流入而增大长腿部13在轴线方向XD上的长度。因此,在本实施例的火花塞100中,能够减小长腿部13在轴线方向XD上的长度,所以能够减小暴露于高温环境下的火花塞100的表面。因此,能够抑制火花塞100自身达到非常高的温度,能够在更高温及高压环境下使用火花塞100。
C.变形例:
C1.变形例1:
上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的火花塞100中,从工具卡合部51到铆接部53的主体配件50的内周面与绝缘子10的外周面之间填充有滑石,但也可以省略滑石。在这种结构中,也能够通过执行对主体配件50进行加热、并在该状态下对主体配件50施加压缩负荷来使其塑性变形的处理(所谓的热铆接处理),来确保后端部侧的主体配件50与绝缘子10之间的密封性。
C2.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中,外螺纹部52的螺纹径为M18,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比M18大的螺纹径或比M18小的螺纹径。外螺纹部52的螺纹径为M18以上的大型的火花塞能够用在工业用燃气发动机等大型装置中。一般情况下,大型装置中的火花塞的使用环境是非常高温及高压。但是,通过在螺纹径为M18以上的火花塞中适用本发明,在这样非常高温及高压环境下,也能够确保高密封性。
C3.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中,将本发明适用在了火花塞中,但不限于火花塞,也可以适用在点火插头(Igniter plug)等任意的点火塞中。

Claims (5)

1.一种点火塞,具备:
中心电极;
筒状的绝缘子,插入有上述中心电极;以及
筒状的主体配件,插入有上述绝缘子,该主体配件具有自身的后端部被铆接的铆接部、安装用的外螺纹部、比上述外螺纹部靠上述铆接部一侧而配置且在径向上膨出的基座部、以及比上述基座部靠上述铆接部一侧而配置且被弯曲的弯曲部,
上述点火塞的特征在于,
上述弯曲部具有上述弯曲部中以上述主体配件的中心轴为中心的外径最大的最大外径部、上述弯曲部中在比上述最大外径部靠上述铆接部一侧上述外径最小的第1最小外径部、以及上述弯曲部中在比上述最大外径部靠上述基座部一侧上述外径最小的第2最小外径部,
在包含上述中心轴的剖面上的上述弯曲部中,在将上述第1最小外径部的最远离上述中心轴的点与上述第2最小外径部的最远离上述中心轴的点之间的距离设为L1,将上述第1最小外径部的最远离上述中心轴的点与上述最大外径部的最远离上述中心轴的点之间的距离设为L2,将上述第2最小外径部的最远离上述中心轴的点与上述最大外径部的最远离上述中心轴的点之间的距离设为L3时,满足0.01≤(L2+L3-L1)/(L2+L3)≤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火塞,其特征在于,
满足0.015≤(L2+L3-L1)/(L2+L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点火塞,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配置在沿着上述中心轴的方向上的上述绝缘子与上述主体配件之间,
在将上述点火塞中配置有上述外螺纹部的一侧设为前端侧,将没有配置上述外螺纹部的一侧设为后端侧时,上述铆接部的后端与上述密封部件和上述绝缘子的接触部处的后端之间的沿着上述中心轴的距离为35mm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点火塞,其特征在于,
上述外螺纹部的螺纹径为M18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点火塞,其特征在于,
在将上述点火塞中配置有上述外螺纹部的一侧设为前端侧,将没有配置上述外螺纹部的一侧设为后端侧时,在上述铆接部的后端与上述弯曲部的后端之间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绝缘子的外周面与上述主体配件的内周面之间配置有滑石。
CN201410066902.5A 2013-02-26 2014-02-26 点火塞 Active CN1040093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35299A JP5816643B2 (ja) 2013-02-26 2013-02-26 点火プラグ
JP2013-035299 2013-0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09397A true CN104009397A (zh) 2014-08-27
CN104009397B CN104009397B (zh) 2017-04-12

Family

ID=50151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66902.5A Active CN104009397B (zh) 2013-02-26 2014-02-26 点火塞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78426B2 (zh)
EP (1) EP2770593A3 (zh)
JP (1) JP5816643B2 (zh)
CN (1) CN1040093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72978B2 (en) 2015-06-15 2018-05-15 Federal-Mogul Ignition Company Spark plug gasket and method of attaching the sam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45676A (ja) * 1998-06-03 1999-12-14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スパークプラグ
EP1022829A1 (en) * 1999-01-21 2000-07-26 Ngk Spark Plug Co., Ltd. Spark plu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60022566A1 (en) * 2004-07-27 2006-02-02 Denso Corporation Compact spark plug with high gas tightness
CN102598441A (zh) * 2009-08-26 2012-07-18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用火花塞及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CN102725927A (zh) * 2010-02-26 2012-10-10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42982A (ja) * 1997-12-26 1999-09-07 Denso Corp 内燃機関用のスパークプラグ
JP2006049207A (ja) * 2004-08-06 2006-02-16 Nippon Soken Inc 内燃機関用スパークプラ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45676A (ja) * 1998-06-03 1999-12-14 Ngk Spark Plug Co Ltd スパークプラグ
EP1022829A1 (en) * 1999-01-21 2000-07-26 Ngk Spark Plug Co., Ltd. Spark plu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60022566A1 (en) * 2004-07-27 2006-02-02 Denso Corporation Compact spark plug with high gas tightness
CN102598441A (zh) * 2009-08-26 2012-07-18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内燃机用火花塞及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CN102725927A (zh) * 2010-02-26 2012-10-10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火花塞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239798A1 (en) 2014-08-28
EP2770593A3 (en) 2015-09-09
US8878426B2 (en) 2014-11-04
CN104009397B (zh) 2017-04-12
JP5816643B2 (ja) 2015-11-18
JP2014165036A (ja) 2014-09-08
EP2770593A2 (en) 2014-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203882A1 (en) Spark plug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625416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CN103840371A (zh) 火花塞的检查方法及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CN103972792A (zh) 火花塞以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76982A (zh) 火花塞及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KR20130124914A (ko) 글로 플러그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482719B2 (ja) 点火プラグ
CN104009397A (zh) 点火塞
JP6158283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CN103928844A (zh) 火花塞以及其制造方法
CN105222926B (zh) 温度传感器和制造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方法
JP5513466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US9429322B2 (en) Glow plug
JP5032355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及びスパークプラグ
JP2015122157A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
CN106253061B (zh)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及火花塞
CN105940578B (zh) 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JP6262796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及びスパークプラグ
JP5860753B2 (ja) 点火装置及び点火プラグ
JP6335770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用の絶縁体の製造方法
EP3285344B1 (en) Spark plug
JP5492244B2 (ja) 点火プラグ
JP5357822B2 (ja) 点火プラグ及びその点火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JP6675340B2 (ja) 棒部材
JP6077397B2 (ja) スパークプラグ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