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9763B - 一种用于治疗血友病关节病变的复方关节炎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血友病关节病变的复方关节炎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89763B
CN103989763B CN201410128657.6A CN201410128657A CN103989763B CN 103989763 B CN103989763 B CN 103989763B CN 201410128657 A CN201410128657 A CN 201410128657A CN 103989763 B CN103989763 B CN 1039897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treatment
arthritis
capsule
hippocamp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286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89763A (zh
Inventor
刘陕西
刘义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mophilia Academy Of Shaanxi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emophilia Academy Of Shaanx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mophilia Academy Of Shaanxi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mophilia Academy Of Shaanx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1012865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897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89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9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897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97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血友病关节病变的复方关节炎胶囊,制得的该复方关节炎胶囊以每1000粒计,由以下中药原料组成:当归:58g,防风:77g,茯苓:77g,赤芍:96g,荆芥77g,伸筋草:77g,海马:77g,延胡索:96g,乌药:77g,甘草:38g。制备方法是,以海马、茯苓和延胡索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原料分别以10倍量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5(60℃)的清膏;在清膏内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制粒,装胶囊,即得。具有高效、低费、无不良反应等优点,为血友病性关节炎(风寒湿痹证)的治疗及预防残疾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新思路。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血友病关节病变的复方关节炎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及其制备,特别是一种用于治疗血友病关节病变的复方关节炎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血友病性关节炎属中医风寒湿邪所致之痹症,是一种以三高(出血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著称的特殊慢性疾病(叶仕高,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3-666),目前尚缺乏专科用药。现有治疗关节炎的阿司匹林,布洛芬、活络丹等中、西药均抗凝血或活血过强而不适于血友病应用。
血友病患者80%因关节出血而引起滑膜关节炎,增生肥大,最终导致关节畸形而残疾。申请人检索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及临床资料,发现血友病关节病变的发病机理及病理与类风湿关节炎几近相同,活检表明其病理报告与类风湿关节炎完全相同,均为“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打破了既往认为血友病关节病变全系出血引起的结论。本病从症状、体征来讲,属于祖国医学的“痹症”范畴。
祖国医学认为痹证的发生,主要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之邪所致。内因是痹证发生的基础,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在因素。因其易受外邪侵袭,且在感受风、寒、湿之邪后,易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而形成痹证,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瘀血痰浊,阻痹经络,可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状。
血友病的诊断分型采用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04-311)。血友病性关节炎的诊断分级,采用De palmo&cotler四级分级标准。
血友病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畴,已列入国家特殊慢性疾病,是医学界公认的疑难病研究课题。因此,研究治疗血友病关节炎的专科新药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血友病关节病变的复方关节炎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血友病关节病变的复方关节炎胶囊,其特征在于,制得的该复方关节炎胶囊以每1000粒计,由以下中药原料组成:当归:58g,防风:77g,茯苓:77g,赤芍:96g,荆芥77g,伸筋草:77g,海马:77g,延胡索:96g,乌药:77g,甘草:38g。
上述用于治疗血友病关节病变的复方关节炎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海马、茯苓和延胡索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原料分别以10倍量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5(60℃)的清膏;在清膏内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制粒,装胶囊,即得。
本发明的用于治疗血友病关节病变的复方关节炎胶囊,以当归,防风为君药。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防风祛风止痛;二药活血、祛风、止痛。茯苓利尿渗湿,补脾宁心;赤芍凉血、活血,消痈散肿;荆芥祛风解表;伸筋草祛风湿,利筋骨。以上四味为臣药,助君活血舒筋,祛风除湿,加强主药疗效。海马温肾壮阳,化结消肿;延胡索活络,行气止痛;乌药顺气,散寒止痛,以上三药为佐药,助君臣药温经通络,补阳散寒,行气止痛。甘草为使药,味甘平,入十二经,补脾益气,解毒缓急,止咳祛痰。该方君臣佐使配伍得当,辨证施治,治病求本,组方严谨,共奏活血舒筋,祛风除湿之功效。具有高效、低费、无不良反应等优点,为血友病性关节炎(风寒湿痹证)的治疗及预防残疾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新思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治疗血友病关节病变的复方关节炎胶囊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图2是某患者治疗前双膝关节肿疼、畸形照片;
图3是图2的患者治疗前行走困难,靠母亲背行近1年的照片;
图4是图2的患者治疗18天,右膝关节背伸175度的照片;
图5是图2的患者治疗18天可自己行走,料理生活的照片;
图6、图7分别是血友病性关节炎(左膝关节)滑膜活检病理组织学改变图;其中,图6是HE染色×10,图7是HE染色×40。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实施例中,用于治疗血友病关节病变的复方关节炎胶囊简称为复方关节炎胶囊。
一、处方: 
本实施例给出的复方关节炎胶囊,以每1000粒胶囊计,由以下中药原料组成:当归:58g,防风:77g,茯苓:77g,赤芍:96g,荆芥77g,伸筋草:77g,海马:77g,延胡 索:96g,乌药:77g,甘草:38g。
包装说明书如下: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复方关节炎胶囊,汉语拼音:Fufang Guanjieyan Jiaonang。
【成分】当归、防风、茯苓、赤芍、荆芥、伸筋草、海马、延胡索、乌药、甘草。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黄褐色至棕褐色的颗粒,气微、味苦。
【功能主治】活血舒筋、祛风除湿的功效,应用于风寒湿、瘀血所致的痹证(关节炎、滑膜炎)。症见关节肿痛、痛有定所、增生肥大、畸形、屈伸不利、肌肉萎缩、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等证候。
【规格】每粒装0.3g
【用法用量】:口服,一日3次,一次4粒。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孕妇禁服。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3、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4、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5、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包装】药用塑料瓶,40粒/瓶/盒
【鉴别】(1)取本品内容物5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2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 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本品内容物3g,加丙酮20ml,超声提取2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防风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 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4∶1)为展开剂,饱和15min,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本品内容物3g,加甲醇50ml,超声提取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 10ml使溶解,加浓氨试液调至碱性,用乙醚振摇提取三次,每次1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延胡索对照药材1g,加甲醇1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 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9∶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碘缸内熏3min,取出,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应符合胶囊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I L)。
二、制备工艺 
制备工艺如图1所示。
1)以海马、茯苓和延胡索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2)其余7味中药原料分别以10倍量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5(60℃)的清膏;在清膏内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制粒,装胶囊,经检验合格即得成品。
三、剂型选择 
由于复方关节炎胶囊的处方源于已用于临床多年的煎剂,具有见效快,但存在口感不好,服用不便等缺陷,难以满足现代制剂的质量可控、方便生产、方便临床用药等要求,胶囊剂既保持了煎剂作用迅速的特点,又克服了煎剂临用时煎煮不便的缺点;且体积小,服用、贮藏及运输均较方便,还可以掩盖生药材原有的异味,故选用胶囊剂,中试表明生产可行、质量稳定,且使用方便,利于贮存和运输。
四、工艺研究 
根据临床经验,考虑到制剂成型和服用量等因素,以茯苓、海马、延胡索粉碎入药,因此对出粉率进行考察。其余当归等七味水提取入药。
1、出粉率的考察:按处方量称取茯苓60g、海马60g、延胡索75g,共三份,粉碎、过80目筛,称取药粉量,计算收粉率,结果见表1。
表1:实验室粉碎出粉率考察
从表1可以看出,出粉率约为91%,出粉率较为稳定。
2、制备工艺参数的确定
制备工艺研究中,以中药饮片为原料,在此基础上,进行以芍药苷和干膏率为指标的正交试验,考察因素为: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因素水平见表2。
表2  水提取工艺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干膏率测定:煎煮液,过滤,记录体积,精密吸取50ml,水浴蒸干,参照中国药典之浸出物测定法恒重的方式,在105℃干燥6小时,在干燥器中放凉称重,计算。
芍药苷测定:从各滤液中吸取7.0ml置于10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混匀,进样。色谱条件:乙腈-0.1%磷酸(14∶86),检测波长:230nm。
试验方法:取方中水提取药材78g,共九份,按照正交表进行试验,结果见表3。
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直观分析,从极差角度看,各因素的影响依次为:C>B>A,即煎煮次数>加水量>煎煮时间。最优工艺为:煎煮3次,加水量12倍,煎煮2.0小时。
方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表5。
表3:正交试验结果
综合评分=干膏率/干膏率的最大值×30+芍药苷/芍药苷的最大值×70。
表4:方差分析表
方差来源 偏差平方和 自由度 F比 F临界值 显著性
A 13.791 2 1.000 19.000  
B 60.026 2 4.353 19.000  
C 956.107 2 69.328 19.000 *
误差 13.791 2      
*F0.05(2,2)=19.00
综上所述:结合大生产的成本需求,最佳的提取工艺为:煎煮时间1.0小时,加水量10倍,煎煮次数3次。
验证实验:取1.5个实验处方量药材饮片,三份,煎煮3次,每次加水10倍量,每次煎煮1小时,煎煮液滤过,按确定的干膏率测定方法和芍药苷测定方法,计算干膏率和芍药苷得量,结果见表5,平均干膏率15.12%,说明优选工艺稳定,重复性好。
表5:验证试验
实验编号 干膏率/% 芍药苷量(mg)
1 15.10 575.05
2 15.17 511.04
3 15.08 506.41
平均值 15.12 530.83
五、润湿剂的选择
本品内容物为药材粉末与提取物干燥粉碎制粒后装入胶囊,崩解时限的长短及装量差异的大小是衡量胶囊剂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获得符合标准的药品,申请人选择乙醇为润湿剂,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试验,结果见表6。
表6:润湿剂的选择结果
编号 乙醇浓度 试验结果
1 75% 颗粒较硬,得率低,不易过筛
2 85% 容易过筛,颗粒松紧适宜,易于制粒
3 95% 颗粒松散,细粒较多
结果表明,选用85%乙醇做润湿剂较好。
六、制成1000粒复方关节炎胶囊处方的确定
本品打粉药材实际出粉率90.9%,打粉药材共39g,共出细粉35.5g,提取出膏率15.12%,提取药材78g,共出干膏11.8g,原一个处方共出干粉47.2g,即1000粒胶囊处方量,约为原处方(煎剂)的6.4倍。即:当归:58g,防风:77g,茯苓:77g,赤芍: 96g,荆芥77g,伸筋草:77g,海马:77g,延胡索:96g,乌药:77g,甘草:38g。
七、中试制备工艺
以上十味,海马、茯苓和延胡索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当归等七味分别以10倍量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5(60℃)的清膏,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制粒,装胶囊,共制成1000粒,即得。三批中试数据见表7。
表7:中试工艺参数总结
八、小结
本处方为10味中药材经过提取制成的胶囊剂,根据药材所含不同成分,采取相应的提取方法,在提取工艺中对各工艺参数进行了考察,并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按此条件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本工艺较稳定。
参考文献: 
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版。
九、处方性质依据:
上述复方关节炎胶囊是由当归、赤芍、茯苓、海马、伸筋草、荆芥、防风、乌药、延胡索、甘草等十味中药制成。该方药味成份复杂,其性质各不相同,归纳总结如下:
1)当归:
主要含挥发性成分和中性油(1),如:藁本内酯(Ligustilide)、正丁烯基内酯(n-Butyli-dene-phthalide)、2-甲基-十二烷-5-酮(2-methyl-dodecane-5-one)、苯乙酮(acetophenone)、对聚伞花素(P-cymene)、月桂烯(myrcene)、正丁基四氢化酜内酯(n-Butyli-tetrahydrophthalide)、正十二烷醇(dodecanol)等。酚性油组成, 如:对-甲基苯甲醇(P-methyl-benzolcohol)、5-甲氧基-2,3-二甲苯酚(5-methoxyl-2,3-dicresol)、苯酚(phenol)、邻甲苯酚(o-cresol)、对甲苯酚(P-cresol)、愈创木酚(guaiacol)、2,3-二甲苯酚(2,3-dierdsol)、对乙苯酚(p-ethylphe-nol)、间乙苯酚(o-ethylphenol)、4-乙基间苯二酚(4-ethylresorcinol)、2,4-二羟基苯乙酮(2,4-dihy-droacetophenone)等。酸性油组成,如:邻苯二甲酸酐(phthalic anhy-dride)、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茴香酸(anisic acid)等。
2)有机酸:当归根中含有阿魏酸(ferulic acid)、丁二酸(succinic acid)、烟酸(nicotin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正二十四酸(n-tetracosa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
3)糖类:含有蔗糖(sucrose),果糖(fructose)和葡萄糖(glucose),并分离出有抗补体活性的阿拉伯半乳聚糖(arabigalactan),静止后认为有a(1→4)多聚半乳多糖结合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构成的中性糖链,并与肽类结合。
4)维生素:含有维生素B12(vitamine B12)0.25~40ug/100g,维生素A(vitamine A)0.0675%。
5)氨基酸、尿嘌呤等碱性成分及多种为人体必需的无机元素等。
藁本内酯(Ligustilde)的结构式为: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1)当归具有抗炎镇痛及抗损伤作用。当归水浸膏口服可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PCA反应及漏出色素量。当归水煎液对多种致炎剂引起的急、慢性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摘除双侧肾上腺后其抗炎作用仍然存在;并能降低大鼠炎症组织PGE2的释放量,降低豚鼠补体旁路溶血活性,但不能拮抗组织胺的致炎作用。(2)本品水提物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小鼠口服185.9mg(生药)/kg对血管通透性的ID50与口服乙酰水杨酸钠201.1mg/kg作用相当,即其作用为后者1.1倍,且亦似乙酰水杨酸钠能一直血小板中致炎物质如5-HT的释放,从而产生消炎作用.(3)本品水提物及乙酰水杨酸钠对腹腔注入醋酸引起扭体反应的ID50分别为65.9(生药)mg/kg及114.3mg/kg,说明本品阵痛作用强度呀为乙酰水杨酸钠的1.7倍,当归口服或局部应用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家兔急性浮肿,显示抗浮肿作用。(4)抗菌作用,当归煎剂在试管内对大肠杆菌、伤寒及副伤寒、痢疾杆菌、霍乱弧菌、变形杆菌、甲型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 有轻度抑制作用。其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感染小鼠预防性给药或感染后治疗,均有较好抑制作用。(5)抗辐射损伤作用。预防性给予当归多糖对受辐射照射小鼠的造血组织有一定的辐射防护作用;当归多糖对受照小鼠的造血细胞亦有辐射防护作用。(6)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其中所含阿魏酸通过直接消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反应和自由基反应,以及与生物膜磷脂结合保护膜脂质等多种机理拮抗自由基对组织的损害。根据有效成分性质及药理作用,以水提取入药。
(2)赤芍:
赤芍的有效成分是芍药苷(paeoniflorin),芍药甙(paeoniflorin),氧化芍药甙(oxy-paeoniflorin),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paooniflorin),芍药甙无酮(paeoniflorigenone),没食子酰芍药甙(galloylpaeoniflorin),β-蒎-10-烯基-β-巢菜甙(z-1s,5R-β-pinen-10-y1-β-vicianoside),芍药新甙(lacioflorin),芍药内酯(paeoni-lactone)A、B、C,β-谷甾醇(β-siiosi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还从根的鞣质中分得1,2,3,6-四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2,3,6-tetra-O-galloyl-β-D-glucose),1,2,3,4,6-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及相应的六没食子酰基葡萄糖和七没食子酰基葡萄糖等。经基芍药苷(hudroxy-paeoni-florin)、芍药花苷(paeonin)、芍药内醋苷(albi-florin)、苯甲酞芍药苷(benzoylpaeoniflorin)等。
芍药苷(Paeoniflorin)的结构式为: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1、抗血栓形成作用
赤芍煎剂15-20g(生药)/kg给大鼠灌胃,使血栓形成时间明显延长,长度缩短,重量减轻;凝血酶原时间和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表明对血凝有显著抑制作用。
2、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赤芍提取物在体外对肾上腺素、二磷酸腺苷(ADP)、烙铁头蛇毒(TMVA)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使血小板粘附与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降低,血小板内cAMP含量升高。赤芍成分及其衍生物801、802在5×10-4~5×10-3ml /L时对ADP和胶原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802作用最强,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尚有解聚作用。
3、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作用
赤芍浸膏片5g(生药)/kg,每日服1次,连用10-15星期,使高脂血兔的血浆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h)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及HDL2-Ch显著高于对照组;Tch/HDL-Ch,Tch/HDL2-Ch,LDL-Ch/HDL-Ch和LDL-Ch/HDL2-Ch比值显著降低,同时使高脂血症所致血栓烷A2/前列环素(TXA2/PGI2)比值趋于正常。
(3)茯苓:菌核含多种成分:①三萜类:茯苓酸,16α-羟基齿孔酸,茯苓酸甲酯,16α-羟基齿孔酸甲酯,多孔菌酸C甲酯等。②多糖:茯苓聚糖。其他尚含麦角甾醇,辛酸,十一烷酸,月桂酸,十二碳酸酯(dodecenoic acid),棕榈酸(palmitic acid),十二碳烯酸酯(dodecenoate),辛酸酸(caprylate)以及无机元素。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1、茯苓多糖体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茯苓多糖、羟乙基茯苓多糖-3、羟乙基茯苓多糖-4、腹腔注射可以明显增强小鼠腹膜渗出细胞(PEC)的细胞毒性作用;茯苓聚糖、羟乙基茯苓多糖-1、羟乙基茯苓多糖-2也有一定的作用。羟甲基茯苓多糖能明显增强小鼠脾抗体分泌细胞数(PFC)以及特异的抗原结合细胞数(SRFC)。羟甲基茯苓多糖对PFC及SPFC的增强作用以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能明显增强小鼠对BSA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性。增加酸性非特异酯酶(ANAE)阳性淋巴细胞数。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茯苓多糖体能增强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即增强细胞免疫反应,并因此而激活机体对肿瘤的免疫监督系统,这与其抗肿瘤活性密切相关。
2、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能使环磷酰胺所致大白鼠白细胞减少加速回升。含水溶性小分子多糖的茯苓水提液能使离体健康人红细胞2,3一DPG水平上升约25%,并能有效地延缓温育过程中2,3一DPG的耗竭;静脉给药小鼠整体2,3一DPG水平显著上升。茯苓水煎剂皮下注射给药和灌胃给药均可使小鼠血浆皮质酮明显升高。所以以水提取入药。
(4)海马:海马含有谷氨酸(glutamic acid),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甘氨酸(glycine),脯氨酸(proline),丙氨酸(alanine),亮氨酸(leucine)等17种氨基酸;钙(Ca),磷(P),钠(Na),钾(K),镁(Mg),铁(Fe),锶(Sr),硅(Si)等19种无机元素。另外还含有硬脂酸(stearic acid),胆甾醇(cholesterol),此外还推测含有胆甾二醇(cholesterdiol),以打粉入药。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1、性激素样作用:
海马的乙醇提取物,可延长正常雌小鼠的动情期,对去势鼠则可出现动情期,并使子宫及卵巢(正常小鼠)重量增加。海马(品种未注明)提取液表现雄性激素样作用,其效力较蛇床子、淫羊藿弱,但比蛤蚧强。
2、延缓衰老作用:
海马能延长小鼠(NiH雄性小鼠)缺氧和存活时间,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显示了较好的抗应激力,增强体质和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力,增强动物的记忆力。海马对MAO-B(单胺氧化酶B)活性、过氧化脂质均有显著影响。海马配人参的制剂经药理实验表明,小鼠游泳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并能对抗氢化考的松引起小鼠胸腺萎缩的不良影响,表现出此制剂的补益作用。
(5)甘草:系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glabra L.的根及根茎。
化学成分:根和根茎主含三萜皂甙。其中主要的一种,谷称甘草甜素(glycyrrhizin)的,系甘草的甜味成分,是1分子的18β-甘草次酸(18β-glycyrrhetic acid)和2分子的葡萄醛酸(glucuronic acid)结合生成的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的钾盐和钙盐。其他的三萜皂甙有:乌拉尔甘草皂甙(uralsaponin)A、B和甘草皂甙(licoricesaponin)A3、B2、C2、D3、E2、F3、G2、H2、J2、K2。又含黄酮素类化合物:甘草甙元(liquiritigenin),甘草甙(liquiritin),异甘草甙元(isoliquiritigenin),异甘草甙(isoliquiritin),新甘草甙(neoliquiritin),亲异甘草甙(neoisoliquiritin),甘草西定(licoricidin),甘草利酮(licoricone),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5-O-甲基甘草本定(5-O-methyllicoricidin),甘草甙元-4′-芹糖葡萄糖甙[liquiritigenin-4′-qpiofur-anosyl(1→2)glucopyranoside,apioliquiritin],甘草甙元-7,4′-二葡萄糖甙(liquiritigenin-7,4′-diglucoside),新西兰牡荆甙II(vicenin II)即是6,8-二-葡萄糖基芹菜素、芒柄花甙(ononin),异甘草黄酮醇(isolicoflanonol),异甘草甙元-4′-芹糖葡萄甙。还含香豆精类化合物:甘草香豆精(glycycoum-arim),甘草酚(glycyrol),异甘草酚(isoglycyrol)甘草香豆精-7-甲醚(glycyrin),新甘草酚(neoglycyrol),甘草吡喃香豆精(licopyranocoumarin),甘草香豆酮(licocoumarione)等。又含生物碱:5,6,7,8-四氢-4-甲基喹啉(5,6,7,8-teTCMLIBahydro-4-methylquinoline),5,6,7,8-四氢-2,4-二甲基喹啉(5,6,7,8-teTCMLIBahydro-2,4-dimethylquinoline),3-甲基-6,7,8-三氢吡咯并[1,2-a]嘧啶-3-酮(3-methyl-6,7,8-TCMLIBihydropyrrolo[1,2-]pyrimidin-3-one)。还含甘草苯并呋喃 (licobenzofuran),又名甘草新木脂素(liconeolignan),β-谷甾醇(β-sitosterol),正二十三烷(n-TCMLIBicosane),正二十六烷(n-hexacos-ane),正二十七烷(n-heptacosane)等。另含甘草葡聚糖GBW(glucan GBW),三种中性的具网状内皮活性的甘草多糖(glycyrrigan)UA、UB、UC,多种具免疫兴奋作用的多糖(polysaccharide)GR-2a、GR-2IIb、GR-2II C和多糖GPS等。以水提取入药。
药理作用: 
1、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除去甘草甜素的浸膏及甘草中黄酮甙类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有明显保护作用。
2、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甘草浸膏、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对健康人及动物都有促进钠,水潴留的作用;小剂量甘草甜素(每只100ug)能使大鼠胸腺萎缩及肾上腺重量增加,产生糖皮质激素可的松样作用。大剂量时则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不明显,只呈现盐皮质激素样作用。
3、解毒作用 
甘草浸膏及甘草甜素对某些药物中毒、食物中毒、体内代谢产物中毒都有一定的解毒能力。解毒作用的有效成分为甘草甜素,解毒机制为甘草甜素对毒物有吸附作用,甘草甜素水解产物葡萄糖醛酸能与毒物结合,以及甘草甜素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等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④止咳平喘作用甘草次酸有明显的中枢性镇咳作用,大剂量的甘草次酸可使小鼠呼吸抑制。此外甘草甜素、甘草次酸盐尚有抗炎症及抗过敏、抗肝损伤、抗促癌、抗菌、抗艾滋病毒(甘草甜素)作用。
(6)伸筋草:本品含石松碱,棒石松宁碱等生物碱,石松三醇,石松四醇酮等萜类化合物,β-谷甾醇等甾醇,及香草酸,阿魏酸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伸筋草具有降温、降血压作用,本品水浸剂对实验家兔有降温作用。30毫克/公斤静脉注射石松碱可使麻醉猫、兔血压骤降,中毒剂量可增加动物呼吸振幅而减少频率。体外对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高度敏感,对志贺氏痢疾杆菌中度敏感。石松碱对蛙心收缩力有增强作用。对离体大鼠、豚鼠、家兔小肠平滑肌有兴奋作用。对兔、大鼠及豚鼠子宫有兴奋作用。在该制剂中以水煎入药。
(7)延胡索:含叔胺、季胺类生物碱。如延胡索甲素、乙素等。此外,延胡索中尚含有大量淀粉,少量黏液质、树脂、挥发油,另含无机微量元素。还含有多糖、羟链霉素、豆甾醇、谷甾醇、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延胡索酸等。
药理作用: 
(1)镇痛作用:延胡索以及其生物碱在镇痛方面的作用延胡索甲素,乙素,丑素对 小鼠,大鼠,兔均具有镇痛作用,以乙素效果最为明显。
(2)镇静,催眠与麻醉作用。
(3)其他作用:抗溃疡作用。脱氢延胡索碱是延胡索中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扩张冠状血管,提高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增强心肌耐缺氧能力以及保护心肌缺血,坏死等作用。
延胡索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药理作用明确且水溶性好,故采用水煎煮的方法。
(8)荆芥:荆芥含挥发油1.8%,油中主要成分为右旋薄荷酮,消旋薄荷酮,少量成分为右旋柠檬烯。挥发油中尚含有α-蒎烯、莰烯、β-蒎烯、3-辛酮、对聚伞花烯、3-辛醇、1-辛烯-3-醇、异薄荷酮、1-异薄荷酮、3-甲基环己酮、β-榄香烯(β-Elemene)、石竹烯等.荆芥穗中分离出荆芥甙A、B、C、D、E以及荆芥醇、荆芥二醇等单萜类化合物.亦分离出芹黄素-7-O-葡萄糖甙、黄色黄素-7-O-葡萄糖甙、橙皮甙、香叶木素、橙皮素和黄色黄素等黄酮类成分。
药理作用: 
1、抗菌和抗炎作用
体外实验证明:荆芥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此外,对炭疽杆菌、乙型链球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和人型结核杆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荆芥煎剂及荆芥与防风混合煎剂均有明显抑制小鼠耳郭肿胀作用,混合煎剂比单煎效果好.荆芥对醋酸引起的炎症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2、解热镇痛作用
荆芥煎剂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用伤寒混合菌苗使家兔发热,给予裂叶荆芥煎剂或乙醇浸剂2g/kg灌胃,发现有微弱的解热作用.荆芥的镇痛作用以d-薄荷酮为代表,用d-薄荷酮100mg/kg给小鼠灌胃,能抑制因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其强度与氨基比林相当。
3、止血作用 
生品荆芥不能明显缩短出血时间,而荆芥炭则使出血时间缩短72.6%;生品荆芥使凝血时间缩短30%,而荆芥炭缩短77.7%,即荆芥经炒炭后有止血作用.有报告指出,荆芥炭混悬液和荆芥炭挥发油乳剂均有明显的止血作用,且与剂量相关.但荆芥炭水煎剂及提出挥发油后的荆芥炭水煎剂,均未见明显的止血作用.报告者认为,临床上使用荆芥炭治疗各种出血疾病时,应以散剂内服为佳.亦有报告指出,荆芥炭脂溶性提取物的止血作用是通过体内促凝血、抗纤溶和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而实现的。
4、其他作用 
实验表明,荆芥油能降低正常大鼠体温;亦有镇静作用,荆芥油(0.5ml/kg)给兔灌胃,可见其活动减少,四肢肌肉略有松弛。
(9)防风:防风根含色酮类成分:防风色酮醇,4′-O-葡萄糖基-5-O-甲基齿阿密醇,3′-O-当归酰基亥酚,亥茅酚,3′-O-乙酰基亥茅酚,亥茅酚甙;防风酸性多糖(saposhnikovan)A、C;挥发油含数10种成分,能鉴定的共20种。还含β-谷甾醇,β-谷醇-β-D-葡萄糖甙,甘露醇,香草酸)等。
药理作用:镇痛作用,镇静作用;抗炎作用,抗过敏作用,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解热作用;
(10)乌药:已知乌药中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异喹啉生物碱及呋喃倍半萜及其内酯三大类。挥发油中主要组成大多为常见的单萜和倍半萜类化合物。根中挥发油主要含有龙脑、柠檬烯、β-草烯等。叶中挥发油主要含有罗勒烯、月桂烯、聚伞花素、莰烯、龙脑、乙酸龙脑酯、依兰烯、β-榄香烯、β-草烯、β-蛇床烯、毕澄茄烯等。
呋喃倍半萜及其内酯是乌药中被研究得最多的成分,主要包括桉烷型:香樟烯;乌药烷型:乌药烯、乌药醇、乙酸乌药酯、乌药酮、乌药醚、异乌药醚;吉马烷型等。
乌药具有较为广泛的药理活性,主要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另外,鲜乌药叶也有抗菌作用。乌药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还能对抗临床应用大黄引起的腹痛。乌药水煎液可明显增大家兔胃电幅值,有兴奋和增强胃运动节律作用。乌药水煎液可以显著抑制溃疡的形成,可明显对抗乙醇诱发的细胞损伤,具有细胞保护作用。乌药对心肌有兴奋作用,其挥发油内服有兴奋心肌、加速回流循环、升压及发汗作用。体外实验表明乌药有促进血凝作用,亦有报道乌药有抗凝血酶作用。乌药对小鼠肉瘤S180抑制作用明显。乌药根中呋喃倍半萜组分对实验性肝损伤有预防作用,该组分对CC14引起的GOT、GPT升高有预防作用,对乙硫氨酸所致血清转氨酶升高,GOT升高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可保护肝脏免受脂肪浸润。另外乌药亦有抗组胺的作用。
十、质量标准研究:
鉴别:仪器与试药:本项下所用批号20130201,20130202,20130203(由西安新城医大医院提供)。所用化学试剂为分析纯,薄层所用硅胶G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当归对照药材(120927-200613)、延胡索对照药材(120928-200604)、防风对照药材(120947-200405)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KQ52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BS210S分析天平(Max210g,d=0.1mg)(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
(1)方中当归的鉴别:取本品内容物5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20min,滤过,滤 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 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此法专属性及重复性好,空白无干扰,故收入质量标准正文。
(2)方中防风的鉴别:取本品内容物3g,加丙酮20ml,超声提取2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防风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4∶1)为展开剂,饱和15min,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此法专属性及重复性好,空白无干扰,故收入质量标准正文。
(3)方中延胡索的鉴别:取本品内容物3g,加甲醇50ml,超声提取3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加浓氨试液调至碱性,用乙醚振摇提取三次,每次1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延胡索对照药材1g,加甲醇1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9∶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碘缸内熏3min,取出,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本法专属性及重复性好,空白无干扰,故纳入质量标准正文。
另外本实验还对赤芍、茯苓、荆芥进行了薄层鉴别,具体方法如下:
赤芍的鉴别:取本品内容物5g,加乙醇10ml,振摇提取5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赤芍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VIB),吸取上述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醋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浓硫酸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同的位置上,有相同颜色的斑点出现,但比较模糊。故不纳入质量标准正文。
茯苓的鉴别:取本品内容物5g,加乙醚20ml,超声提取15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茯苓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 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VIB),吸取上述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20∶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香草醛浓硫酸溶液-乙醇(4∶1)的混合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同的位置上,有相同颜色的斑点出现,但不清晰。故不纳入质量标准正文。
荆芥的鉴别:取本品内容物5g,加石油醚(60-90℃)20ml,密塞,时时振摇,放置过夜,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石油醚(60-90℃)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荆芥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VIB),吸取上述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的5%浓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同的位置上,有相同颜色的斑点出现,但有干扰。故不纳入质量标准正文。
检查:按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I L胶囊剂项下规定进行检查。结果见表2-1。
表2-1:三批样品检查结果
参考文献: 
【1】康军。当归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医中药,2005,2(23):120。
【2】柳永青,当归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J].航空航天医药.2009,20(11):127-128。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
【4】康廷国主编,中药鉴定学,2003,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5】苗明三,李振国主编,中药质量控制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
十一、复方关节炎胶囊稳定性试验
按《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XI X C和《中药、天然药物稳定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国食药监注[2006]678号)中有关胶囊剂稳定性试验的各项规定,采用室温留样观察法,对复方关节炎胶囊临床应用包装的三个批号样品进行稳定性考察试验,以观察其质量变化,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仪器与试药:
仪器:UV-8三用紫外分析仪(无锡科达仪器厂),超声波清洗机(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型号:KQ-100型),电子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型号:BS210S,d=0.1mg)。
化学试剂与试药:化学试剂为分析纯,对照品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所,硅胶G为青岛海洋化工厂生产。
2、试验方法与结果:
1)方法:室温留样观察法。
2)留样条件和留样量:
留样室,面积15m2,留样量30瓶(批号:20130201,20130202,20130203,由西安新城医大医院提供);在常温条件下放置6个月,分别于0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各取样一次,按稳定性考察项目进行检测,样品起始情况见样品检验报告单。
3)检测指标:性状、鉴别、水分、崩解时限。
4)结果见表3-1~表3-3。
表3-1:复方关节炎胶囊稳定性试验报告(批号:20130201)
表3-2:复方关节炎胶囊稳定性试验报告(批号:20130202)
表3-3:复方关节炎胶囊稳定性试验报告(批号:20130203)
3、结论
采用室温留样观察法,分别考察了6个月的复方关节炎胶囊上市包装的三个批号样品,经检验各项指标均符合注册质量标准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胶囊剂项下规定,表明本品稳定性良好。
十二、复方关节炎胶囊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复方关节炎胶囊按33.3%的浓度及0.4ml/10g的给药容量,24小时给昆明种小鼠灌胃2次,小鼠无一只死亡,也无明显中毒反应,测得复方关节炎胶囊最大受试药物量为26.67g/kg,相当生药66.68g/kg,为临床人拟用量的444.5倍。
实验目的:24小时内给药2次,观察小鼠接受过量复方关节炎胶囊所产生的急性中毒反应,为多次反复给药的毒性实验设计剂量、分析毒性作用的靶器官、分析人体过量时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临床剂量选择和观察指标的设计提供参考信息等。
1、实验条件 
1.1动物品系: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g,♀♂各半,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0022491,许可证号:SCXK(军)2012-007。
1.2饲养管理:实验动物购回后适应性喂养2-3天后方可使用,实验动物分组后标记样品名称、实验动物种类、性别及组别。净化室温度保持在20-25℃;相对湿度保持在45-70%。保持门窗密闭,使用空气净化系统,送新风全口开启,送风机隔日换机一次,人流、物流和废弃物按照规定的方向运行,不得逆转。饲料和垫料由钴60照射处理,每天清扫地面、笼具架和墙壁,并用紫外线消毒一次,实验前后认真洗手和用75%酒精棉球消毒。试验结束后,对处死动物的尸体、垃圾应袋装后及时清理和焚烧。
1.3受试药物: 
1.3.1.名称:复方关节炎胶囊。
1.3.2.来源:西安新城医大医院
1.3.3.批号:20130201
1.3.4.规格含量:每粒0.3g,含生药0.75,每g含生药2.5g。
1.3.5.临床用量:每日3次,每次4粒,人日用量为0.06g/kg(体重按60kg计)。
1.4药液制备:实验时取复方关节炎胶囊药粉,用去离子水作溶剂,配成33.3%复方关节炎胶囊悬液。
2.实验方法
2.1预试:取昆明种小鼠4只,给药前禁食12小时,按33.3%的最大给药浓度,按0.4ml/10g的最大给药体积,24小时内灌药2次,给药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见给药后,4只小鼠大便正常,无死亡,活动自如,进食、饮水正常,也无明显中毒反应,提示本品难以测出LD50,故选择最大受试药物量实验。
2.2最大受试药物量实验及给药组,每组各20只小鼠(♀♂各半),给药前禁食12小时,给药组以33.3%浓度的复方关节炎胶囊悬液,按0.4ml/10g,24小时内2次灌胃给药,对照组给与同体积去离子水,连续观察14天,详细记录小鼠行为活动、状态、饮食、大小便及毛色、分泌物等。
3.实验结果
给药后,小鼠大便正常呈湿润颗粒状,无死亡,活动自如,进食、饮水均正常,皮毛光洁,口、鼻、眼及肛门清洁无分泌物,连续观察两周,体重有增加,给药前体重、第7日、第14日体重见表4-1,给药组体重与对照组体重无显著性差异。解剖所见:胸腔,腹腔未见异常液体,肠管未见胀气,心、肝、脾、肺、肾等重要脏器未见颜色、形态异常,没有出血点或其它病理改变,胃粘膜颜色红润,无出血点或溃疡,尸检无异常。
表4-1:急毒小鼠体重n=20
注: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4、实验结论 
给昆明种小鼠灌胃未测出LD50,24小时内给药2次,观察14天,小鼠死亡。其最大受试药物量为26.67g/kg,相当生药95.04g/kg,约为临床人拟用量的533倍。在此剂量下未观察到的急性毒性反应。
5、实验参考资料
中药、天然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00五年七月。
十三、关节炎煎剂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炎(风寒湿痹证)临床总结报告 
血友病关节炎的发生主要与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邪,侵袭肌肉、关节、经络而成痹症。患者倦怠无力、腰膝酸软、面色不华、肌肉萎缩、舌淡脉虚属肝肾气血虚。关节 肿胀、疼痛固定、伸屈不利、肥大畸形等症候属风寒、湿邪侵袭关节、肌肉、经络,日久不愈,气血不畅,血瘀痰浊,流注关节所致。教授依据中医治病求本,辨证施治的原则,前瞻性的拟定了血友病关节炎煎剂。该方由当归:9g,防风:12g,茯苓:12g,赤芍:15g,荆芥:12g,伸筋草:12g,海马:12g,延胡索:15g,乌药:12g,甘草:6g组成(即复方关节炎胶囊的前身),具有活血舒筋、祛风除湿功效。
西安新城医大医院2006年随机接诊来自全国各地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40例,服用关节炎煎剂18天,观察近期疗效:完全缓解者33例(82.5%),部分缓解5例(12.5%),末缓解2例(5%),。出院后巩固治疗,随访6个月,85.0%(34/40例)持续缓解、无复发。从2005年至今,已经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炎450余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且无不良反应。说明关节炎煎剂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的中药验方,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
2006年1月~12月,西安新城医大医院随机收住来自全国各地的血友病性关节炎(风寒湿痹证)患者40例,均为男性,中位年龄14.1(4~35)岁。血友病A31例,VIII因子活性(FVIII:C)均值2.83%,血友病B9例,FIX:C均值4.16%。其中重型12例(30%)、中型23例(57.5%)、轻型5例(12.5%)、亚临床型0例。膝、踝、肘关节炎依次为31例(77.5%)、6例(15%)、3例(7.5%)。关节腔穿刺抽液40例,215次,除3例首次穿刺抽液为陈旧性积血外,其余212次穿刺均为干抽。滑膜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左膝关节)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见图6、图7)。
2)诊断标准
血友病的诊断分型采用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血友病性关节炎的诊断分级,采用De palmo&cotler四级分级标准。
I级:暂时性滑膜炎,无出血引起的后遗症。X线显示仅见软组织改变。
II级:持续性滑膜炎伴关节肿胀,滑膜增厚,活动受限。X线显示I级病变基础上骨端单一平面的微小变化。
III级:慢性关节炎,在II级的基础上合并关节轴向改变及肌肉萎缩变化。X线显示骨骺异常增生,关节间隙狭窄,不同程度的关节面不一致及软骨下囊肿形成。
IV级:纤维性关节僵硬。X线显示关节变形。
3)纳入标准
对随机收住,不采用凝血因子及血液制品条件下,口服关节炎煎剂治疗18天,检验资料完整的病例纳入观察统计对象。
4)排除标准
通过影像学检查、关节腔穿刺液镜检、血沉及结核菌抗体等检查,排除关节结核风湿与化脓性关节炎等疾病。
5)治疗方法
关节煎剂组成:当归:9g,防风:12g,茯苓:12g,赤芍:15g,荆芥:12g,伸筋草:12g,海马:12g,延胡索:15g,乌药:12g,甘草:6g,水煎,一次200ml,一日两次,早晚空腹服用,18天为一疗程,观察近期效果。出院后继续巩固治疗6个月,随访远期效果。
6)观察项目及测量方法
6.1疗效判断方法 
40例治疗前及治疗18天后进行关节肿胀、疼痛和压痛的评定,判断近期疗效。半年后随访长期效果,中医主要观察临床证候及舌脉象变化。
关节肿胀的评定:膝、肘关节于伸展位时测量髌骨、鹰嘴水平中线围径;踝关节测量内、外踝下方围径,以cm表示。
关节疼痛及压痛的评定:采用口述描绘6级评分法,即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剧烈疼痛、极度疼痛,依次记分为:1、2、3、4、5、6分。
疗效判断标准:按照肿胀、疼痛及压痛的评分结果,区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未缓解[3]
完全缓解(CR):治疗后病变关节与对侧正常关节周径相等,疼痛和压痛消失,评分为0。
部分缓解(PR):治疗后病变关节周径与治疗前相比明显缩小,疼痛和压痛明显减轻。
未缓解(NR)):治疗后病变关节周径、疼痛及压痛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
6.2不良反应: 
通过治疗前、后肝肾功、电解质、心电图、血、尿常规等检查,观察全身不良反应。
7)统计学分析 
以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x2检验及秩和检验。
8)结果
A、治疗效果 
40例血友病性关节炎(风寒湿痹证)在未用VIII、IX凝血因子及血浆条件下,服用关 节炎煎剂治疗18天后,中医主要证候及舌脉象变化(表5-1)。服药后正常者34例(86.6%)与治疗前正常者12例(3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变关节周径、疼痛及压痛评定结果(表5-2),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CR、PR、及NR者依次为33例(82.5%)、5例(12.5%)、2例(5%),近期有效率95%(表5-3)。对I、II级效果最好,III级者良好,IV级较差。
B、不良反应 
40例在不用VIII、IX凝血因子及血浆条件下,治疗18天复查肝肾功、电解质、血糖、血、尿常规等均正常,无不良反应(表5-4)。
C、随访结果 
40例随访6个月,除III级2例、IV级4例,共6例复发外,其余34例(85%)均持续缓解(CCR),无复发,说明关节炎煎剂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炎(风寒湿痹证)的远期效果良好。
表5-1:治疗血友病性关节炎(风寒湿痹证)主要证候及舌脉象表化
表5-2:血友病性关节炎(风寒湿痹证)分级治疗效果
*I、II、III级治疗前后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IV级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差异。
表5-3:血友病性关节炎(风寒湿痹证)分级治疗效果
*用非参数秩和检验,I、II、III级与IV级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I、II、III级之间比较,p>0.05,无差异。
表5-4:40例血友病性关节炎(风寒湿痹证)治疗前后安全性检查
讨论:
血友病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畴,已列入国家特殊慢性疾病,是医学界公认的疑难病研究课题。
关节炎煎剂是西安新城医大医院刘陕西教授多年来潜心研究,实践精炼的验方。具有活血舒筋、祛风除湿功效。适应于血友病性关节炎(风寒湿痹证)引起的关节肿胀、疼痛固定、伸屈不利、肥大畸形、肌肉萎缩、腰膝酸软、倦怠无力、面色不华、舌淡脉虚等症候。
中医认为痹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之邪所致。内因是痹症发生的基处,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症的内在因素。血友病的主要内在因素是肝、肾、脾、气血虚。肝藏血,主筋,血友病关节炎的伸屈不利,肢体麻木属肝虚。脾统血摄血、主肌肉,肌肉萎缩,倦怠无力、面色不华属脾气虚。肾主骨髓,腰膝酸软属肾虚。由于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邪后,侵犯关节、肌肉,经络痹阻而成 痹症。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剧烈,痛有定所。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痰浊阻痹经络,则关节肥大、畸形、伸屈不利等症候。教授依据中医辨证施治,治病求本,标本兼治等原则,前瞻性的拟定了血友病关节炎煎剂。
关节炎煎剂中当归,防风为君药。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防风祛风止痛;二药活血、祛风、止痛。茯苓利尿渗湿,补脾宁心;赤芍凉血、活血,消痈散肿;荆芥祛风解表;伸筋草祛风湿,利筋骨。以上四味为臣药,助君活血舒筋,祛风除湿,加强主药疗效。海马温肾壮阳,化结消肿;延胡索活络,行气止痛;乌药顺气,散寒止痛,以上三药为佐药,助君臣药温经通络,补阳散寒,行气止痛。甘草为使药,味甘平,入十二经,补脾益气,解毒缓急,止咳祛痰。该方君臣佐使配伍得当,辨证施治,治病求本,组方严谨,共奏活血舒筋,祛风除湿之功效。40例血友病性关节炎(风寒湿痹症)服用关节炎煎剂18天取得了良好效果。
临床疗效总结:
I、40例血友病性关节炎(风寒湿痹症)服用关节炎煎剂18天,主要临床证候及舌脉象恢复正常者均值34.64例(86.6±15.26%),与治疗前12例(30.0±23.56%)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表5-1)。
II、40例血友病性关节炎(风寒湿痹症)服用关节炎煎剂18天,完全缓解者33例(82.5%),部分缓解者5例(12.5%),未缓解者2例(5%),近期有效率95%(表5-3),长期持续缓解率85%(34/4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就关节炎分级而言,对I、II级者疗效最好,对III级者疗效良好,对IV级者疗效较差。对I、II、III级的消肿、止痛及局部压痛作用最好(p<0.01)。随访6个月,除III级2例、IV级4例复发外,其余34例(85%)均持续缓解。
III、安全性监测:
40例血友病性关节炎(风寒湿痹症)患者服用关节炎煎剂18天后,复查肝肾功、血糖、心电图、血、尿常规等均未见异常(表5-4),未见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总之,经过40例临床观察,说明在未用VIII、IX凝血因子及血浆条件下,血友病性关节炎服用关节炎煎剂治疗具有高效、低费、无不良反应等优点,为血友病性关节炎(风寒湿痹证)的治疗及预防残疾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叶仕高,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63-666。
2、Ye SG.Internal medicine.6 editor.Beijing: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4:663-666。
3、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304-311。
4、Pettersson H,Ahberg A,Nilsson M,et al.Amdi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hemophilic arthropathy.Clin Orthop 1980:149(6):153-159。
典型病例:血友病关节肿痛畸形6年服用关节炎煎剂联合矫形18天可行走
秦××,男,15岁,广西籍,自幼反复皮下血肿、瘀斑14年,双膝及右肘关节反复肿痛、畸形6年(图2),行走困难,靠母亲背行近1年(图3),化验FVIII:C7%。诊断:血友病A、双膝关节炎(III级)。
服用关节炎煎剂及支架纠正治疗18天,关节疼痛及肿胀消失,右膝关节背伸由入院时135度提高到175度(图4),FVIII:C10%,可自己行走,料理生活(图5)。

Claims (2)

1.一种用于治疗血友病关节病变的复方关节炎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制得的该复方关节炎胶囊以每1000粒计,由以下中药原料组成:
当归:58g,防风:77g,茯苓:77g,赤芍:96g,荆芥77g,伸筋草:77g,海马:77g,延胡索:96g,乌药:77g,甘草:38g;
制备方法是以海马、茯苓和延胡索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原料分别以10倍量水煎煮三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在60℃下,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5的清膏;在清膏内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制粒,装胶囊,即得。
2.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制备的用于治疗血友病关节病变的复方关节炎胶囊。
CN201410128657.6A 2014-04-01 2014-04-01 一种用于治疗血友病关节病变的复方关节炎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39897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28657.6A CN103989763B (zh) 2014-04-01 2014-04-01 一种用于治疗血友病关节病变的复方关节炎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28657.6A CN103989763B (zh) 2014-04-01 2014-04-01 一种用于治疗血友病关节病变的复方关节炎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9763A CN103989763A (zh) 2014-08-20
CN103989763B true CN103989763B (zh) 2015-10-28

Family

ID=513042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28657.6A Active CN103989763B (zh) 2014-04-01 2014-04-01 一种用于治疗血友病关节病变的复方关节炎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897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7002A (zh) * 2017-08-23 2018-01-23 陕西医大血友病研究院 一种用于血友病关节病变的关节炎康复组合药物
CN107441265B (zh) * 2017-08-23 2021-03-23 陕西医大血友病研究院 一种用于治疗血友病关节炎及血肿的抗炎消肿止痛膏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9496A (zh) * 2004-03-08 2005-01-05 马艳峰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通络制剂
CN1709491A (zh) * 2005-05-31 2005-12-21 刘义威 一种治疗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9496A (zh) * 2004-03-08 2005-01-05 马艳峰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通络制剂
CN1709491A (zh) * 2005-05-31 2005-12-21 刘义威 一种治疗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9763A (zh) 2014-08-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eng et al. Analysis of the adverse reactions induced by natural product‐derived drugs
Fu et al. The Status quo and way forwar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Tibetan medicine and the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f tibetan materia Medica
PT1331007E (pt) Extracto de ervas chinesas
CN103933203B (zh) 一种用于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复方生血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61877B (zh) 一种用于防治鸡新城疫的复方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Zhang et al. Comparative pharmacokinetics of baicalin, wogonoside, baicalein and wogonin in plasma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pure baicalin, radix scutellariae and scutellariae-paeoniae couple extracts in normal and ulcerative colitis rats
Fu et al.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 liver diseases: a new opportunity
CN102380015B (zh)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ang et al. Ethnopharmacological use, pharmacology, toxicology, phytochemistry, and progress in Chinese crude drug processing of the lateral root of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eaux.(Fuzi): a review
Sajeev et al. Oroxylin A: A promising flavonoid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Zhai et al. Ex Vivo and In Situ Evaluation of ‘Dispelling‐Wind’Chinese Medicine Herb–Drugs on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Chlorogenic Acid
Li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CN103989763B (zh) 一种用于治疗血友病关节病变的复方关节炎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17709B (zh) 治疗自身免疫失调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947747B (zh) 由木犀草素和连翘制成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4225403A (zh) 一种治疗肺结核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933386B (zh) 一种用于治疗血友病的复方血友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Amin et al. Ethnopharmacological‐Based Validation of Polyalthia suberosa Leaf Extract in Neurological, Hyperalgesic, and Hyperactive Gut Disorders Using Animal Models
Abo-Dola et al. Anti-inflammatory, analgesic, antipyretic and the membrane-stabilizing effects of Tamarix aphylla ethanolic extract
CN103446280A (zh) 一种三七提取物、川芎提取物、红花提取物、葛根提取物与山楂提取物的组合药物及其制剂、应用
Saravanapriya et al. Plant extracts with putative hepatotoxicity activity
CN104095912B (zh) 治疗风湿骨病的中成药的制备方法
CN105748538A (zh) 松萝或其提取物在制备治疗和/或预防脂质代谢异常的药物中的用途
CN101816702B (zh) 取自夏枯草的防治肺癌组合物及其在制备防治肺癌药物中的应用
CN102058825B (zh) 一种治疗肝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