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7616B -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框架及其涂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框架及其涂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87616B
CN103987616B CN201280060845.9A CN201280060845A CN103987616B CN 103987616 B CN103987616 B CN 103987616B CN 201280060845 A CN201280060845 A CN 201280060845A CN 103987616 B CN103987616 B CN 1039876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ucture body
main structure
cab frame
construction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6084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87616A (zh
Inventor
太田信行
大木慎二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ma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ma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matsu Ltd filed Critical Koma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9876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76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876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761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16Cabins, platforms, or the like, for drivers
    • E02F9/163Structures to protect drivers, e.g. cabins, doors for cabins; Falling object protection structure [FOPS]; Roll over protection structure [RO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3/00Electrophoretic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 C25D13/12Electrophoretic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ticle coat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FDREDGING; SOIL-SHIFTING
    • E02F9/00Component parts of dredgers or soil-shifting machines, not restricted to one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E02F3/00 - E02F7/00
    • E02F9/08Superstructures; Supports for superstructures
    • E02F9/0841Articulated frame, i.e. having at least one pivot point between two travelling gear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8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type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2D21/02 - B62D21/17
    • B62D21/186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the vehicle type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2D21/02 - B62D21/17 for building site vehicles or multi-purpose tracto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3/00Electrophoretic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 C25D13/20Pre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DUCTION OF COATINGS; ELECTROFORMING; APPARATUS THEREFOR
    • C25D13/00Electrophoretic co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 C25D13/22Servicing or operating apparatus or multistep processes

Abstract

具有:主结构体(10),其在外周的一部分具有开放部(30);作为从结构体的后部结构体(20),其覆盖开放部(30),并且以从主结构体(10)突出的方式与该主结构体(10)分割自如地连结。在主结构体(10)和后部结构体(20)上设有在彼此连结时以相对的状态连结的连结部(32、42),后部结构体(20)在向主结构体(10)连结的连结方向反转的状态下经由连结部(32、42)暂时固定自如地设置在主结构体(10)上,在后部结构体(20)反转而与主结构体(10)连结的状态下,后部结构体(20)收纳在主结构体(10)内。

Description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框架及其涂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大型轮式装载机等建筑机械的驾驶室框架及其涂装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有轮式装载机、推土机、铲土机之类的具有供操作人员乘坐的箱状驾驶室的建筑机械。这样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具有通过对金属制板材进行焊接等而组装的驾驶室框架。驾驶室框架在搭载于车体之前的阶段被单独涂装,作为驾驶室框架的涂装方法,通常利用将驾驶室框架浸渍在加入阳离子电镀涂料的电镀槽内的阳离子涂装方法。
但是,伴随着建筑机械的大型化,驾驶室内不仅设有操作人员坐席,有时还设有教练坐席。在这种情况下,从确保足够大的驾驶室内的空间的必要性考虑,驾驶室自身也需要设计成大的尺寸。另外,还希望在操作人员坐席不向前方滑动的状态下调节靠背,因此也需要扩大驾驶室后方的空间,从而使尺寸的扩大不可避免。
然而,如果驾驶室的尺寸变大,则驾驶室框架也必然变大,会产生不能将驾驶室框架整体投入电镀槽的问题。于是,考虑将驾驶室框架分割为多个,将分割后的框架逐个浸渍于电镀槽进行涂装,在涂装后使分割的框架一体化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并非出于涂装的目的,而是为了提高生产率,提出了将驾驶室框架分割为两个的技术,本发明将该技术用于驾驶室的涂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60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如果利用专利文献1的技术进行涂装,将分割为两部分的各车架分别投入电镀槽,会产生涂装工序增加,生产率反而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机械的驾驶室框架及其涂装方法,即使驾驶室尺寸很大,也能够在不增加涂装工序的情况下,有效地对驾驶室框架进行涂装。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框架的特征在于,具备:主结构体,其在外周的一部分具有开放部;从结构体,其覆盖所述开放部,并且以从所述主结构体突出的方式与该主结构体分割自如地连结;在所述主结构体和所述从结构体上都设有在彼此连结时以相对的状态连结的连结部,所述从结构体在向所述主结构体连结的连结方向反转的状态下以经由所述连结部固定自如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主结构体上,在所述从结构体反转并与所述主结构体连结的状态下,所述从结构体收纳在所述主结构体内。
第二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框架的特征在于,所述从结构体作为后部结构体构成,以覆盖所述主结构体的后侧的所述开放部的方式与所述主结构体连结,所述主结构体包括分开立设在四角的中空支柱。
第三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框架的特征在于,所述主结构体和所述后部结构体的各自连结部的左右两侧靠近所述建筑机械的翻倒时乘员保护结构(翻车保护)用支柱。
在第四发明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框架的涂装方法中,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框架具有:主结构体,其在外周的一部分具有开放部;从结构体,其覆盖所述开放部,并且以从所述主结构体突出的方式与该主结构体连结;所述主结构体和所述从结构体构成为通过彼此的连结部分割自如,所述建筑机械的驾驶室框架的涂装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将所述驾驶室框架浸渍于涂装槽时,使所述从结构体在向所述主结构体连结的连结方向反转的状态下经由所述连结部固定在所述主结构体上,从而将所述从结构体收纳在所述主结构体内。
根据第一、第四发明,驾驶室框架由主结构体和从结构体分割自如地构成,原本从结构体相对于主结构体突出地连结,但是在实施涂装时,通过使从结构体的连结方向反转而进行连结,从而使从结构体收纳在主结构体内。于是,从结构体从主结构体突出的部分几乎不存在,从而能够减小驾驶室框架的外径尺寸,能够可靠地将驾驶室框架浸渍于涂装槽,使生产率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不限于实施涂装的情况,在驾驶室框架的移动或运输时通过将从结构体收纳主结构体内,能够使驾驶室框架的包装式样紧凑,从而也能够使作业时的操作性提高。
根据第二发明,在主结构体中,在四角分开的位置设置有中空支柱,因此能够增强主结构体的刚性,从而无论是以原本的方向还是以反转的方向来连结从结构体,都能够防止主结构体的变形等。
另外,通过准备多个结构体的外径尺寸、特别是从主结构体突出的尺寸不同的从结构体,能够使本发明对应于机种或规格不同的建筑机械。而且,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主结构体侧具有足够的刚性,也能够可靠地与任一从结构体连结。
根据第三发明,利用翻车保护车架能够更可靠地保护主结构体和从结构体彼此的连结部,因此能够防止从连结部的破损,使驾驶室框架更加坚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建筑机械的整体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搭载于所述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的驾驶室框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所述驾驶室框架的侧剖图。
图4是表示所述驾驶室框架的平剖面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涂装时的所述驾驶室框架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表示涂装时的所述驾驶室框架的侧剖图,是图5的VI-VI剖视图。
图7是表示涂装时的所述驾驶室框架的腰部的平剖图,是图5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所述驾驶室框架的涂装方法的工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建筑机械的大型轮式装载机1的侧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前后左右各方向,与操作人员在图1所示的驾驶室6内就座状态下的前后左右是同一方向。
在图1中,轮式装载机1具有由前部车体2A和后部车体2B构成的车体2。前部车体2A的前方(图1中的左方)经由液压式工作装置驱动机构4安装有挖掘·装载用铲斗3,该液压式工作装置驱动机构4由大臂、摇臂、连结杆、铲斗缸、大臂缸等构成。
后部车体2B具有由厚的金属板等构成的后部车体框架5。在后部车体框架5的前侧设有供操作人员乘坐的箱状驾驶室6,在后部车体框架5的后侧搭载有未图示的发动机或被发动机驱动的液压泵等。
后部车体框架5上设有在车辆翻倒时保护驾驶室6的翻车保护(翻倒时乘员保护结构:ROPS;RollOverProtectiveStructure)车架7。在这里,翻车保护车架7在驾驶室6后侧的左右两侧具有立设在后部车体框架5上的一对支柱8和架设在支柱8的上部的保护部9。保护部9形成为檐状而向前方侧延伸,覆盖驾驶室6的上方。
在图2~图4中示出了驾驶室6的驾驶室框架6A。驾驶室框架6A由配置在前方侧的大的主结构体10和分割自如地连结在主结构体10的后方侧的作为从结构体的后部结构体20构成。主结构体10及后部结构体20均由加工成规定形状的金属制板材或中空型材通过彼此焊接而组装成的。
具体地说,主结构体10具有:分别装配的左右的框状侧板11,12;前板13,其左右两端与侧板11,12的前方下部侧接合;顶板14,其架设在侧板11,12的上部,形成顶面部分。
在形成框状的左侧侧板11的开口部分最终安装有供操作人员出入用的车门,在同为框状的右侧侧板12的开口部分嵌装有玻璃窗。为了实现刚性的提高,在侧板11,12中分别使用了中空的前后支柱15,16。后侧支柱16的截面大小比前侧支柱15的截面大很多,后侧支柱16形成为横截面呈L形,该后侧支柱16具有较大的背面部分。这些支柱15,16在主结构体10中分开地位于四角。
前板13以左右方向的中央部分向前方突出的方式形成为俯视时左右两侧向后方弯折的形状,覆盖在驾驶室6内配置的仪表板部分的前侧。在由侧板11,12、前板13及顶板14划分的前侧的开口部分嵌入有三枚前玻璃,该三枚前玻璃在前板13的弯折部分左右邻接。
顶板14是在将四个边框架组合而成的框体的上部安装板材17而构成的,其详细附图被省略。即,框体具有架设在侧板11,12的支柱15的上端之间的中空的横部件18、架设在支柱16的上端之间的中空的横部件19及直接或经由节点板架设在这些横部件18,19的端部之间的中空的前后部件。由侧板11,12及顶板14划分的后侧开放部30被后部结构体20堵塞。
后部结构体20具有左右的侧面部21,22,架设在这些侧面部21,22的上端之间的顶面部23,设置在侧面部21,22的后方下部侧之间的背面部24,沿侧面部21、22及顶面部23的前侧边缘而连续的凸缘40。为了确保操作人员的后方视野,在由各面部21,22,23,24划分的后侧的开口部分嵌入有后玻璃。
侧面部21,22及顶面部23的前后方向投影形状形成为尺寸比开放部30略小的形状。后部结构体20中除凸缘40的部分的左右宽度尺寸大致小了构成侧板11,12的支柱16的背面部分的宽度尺寸。因此,在一体连结主结构体10与后部结构体20而作为驾驶室框架6A组装而成的状态下,在驾驶室框架6A后方的左右两侧的角部分,形成有进入内方侧的嵌入角。并且,翻车保护车架7的支柱8位于与这些嵌入角对应的位置,靠近后述的连结部32,42(参照图4)。
主结构体10和后部结构体20均不存在形成地板面的底部分。在将主结构体10和后部结构体20作为驾驶室框架6A一体连结后而搭载在后部车体框架5(参照图1)上的情况下,使用了俯视时为大致六边形状的未图示的底板。即,在底板的前方侧载置主结构体10部分,在底板的后方侧载置后部结构体20部分。并且,底板的上表面成为驾驶室6的地板面。
因此,在主结构体10和后部结构体20的内部下侧,在距离下端规定高度的位置设有水平的凸缘10A,20A。凸缘10A、20A沿各结构体10,20的外形连续设置,贴在底板的上表面,由下方的螺栓固定在该底板上。另外,在底板的下表面与后部车体框架5之间的适当的位置,安装有抑制驾驶室6的振动或左右颠簸、前后颠簸等的减振支承体。
接着,对主结构体10及后部结构体20的连结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主结构体10的外周的一部分即后侧形成有由侧板11,12及顶板14划分的开放部30,如上所述,以覆盖该开放部30的方式连结有后部结构体20。各结构体10,20在连结的状态下,彼此的内部空间连通,从而确保驾驶室6内较大的空间。
在主结构体10中,在侧板11,12的铅直背面及顶板14后部的铅直端面上沿着面向开放部30的边缘设有多个螺栓孔31。这些螺栓孔31设置在以通过左右方向中心的铅直对称线C1为界的左右线对称的位置,利用设有螺栓孔31的部分形成有主结构体10侧的整体门形连结部32。在螺栓孔31的里侧通过焊接等固定安装有支承螺母33(参照图7)。
另一方面,在后部结构体20中,在凸缘40上设有与螺栓孔31对应的插通孔41。因此,这些插通孔41也配置在以通过左右中心的铅直对称线C2为界的左右线对称的位置,从而形成包括了设有插通孔41的凸缘40的后部结构体20侧的连结部42。
通过使与主结构体10的连结部32相对的后部结构体20的连结部42抵接到主结构体10的连结部32上,使插入插通孔41的螺栓50(参照图7)经由螺栓孔31与支承螺母33螺纹接合,从而将各结构体10,20彼此连结。
以下对驾驶室框架6A涂装时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图5中,在驾驶室框架6A的涂装时,使后部结构体20以前后反转的方向连结于主结构体10。由于设置在后部结构体20的连结部42上的多个插通孔41处于左右线对称的位置,因此即使将后部结构体20的前后方向反转,插通孔41的配置也不发生变化,仍然与设置在主结构体10的连结部32上的螺栓孔31相对。
如图6所示,在将前后反转的后部结构体20连结在主结构体10上时,由后部结构体20的侧面部21,22,顶面部23及背面部24形成的箱状部分穿过主结构体10的开放部30收纳在内部,几乎没有从主结构体10向后方突出的部分。因此,驾驶室框架6A整体尺寸,特别是前后尺寸缩短了后部结构体20的尺寸,从而能够将驾驶室框架6A整个浸渍在进行阳离子涂装的涂装槽即电镀槽内。
图7作为平剖图表示了涂装时的主结构体10和后部结构体20的连结部分的一部分。在以后部结构体20收纳在主结构体10内部的方式使后部结构体20与主结构体10连结时,主结构体10和后部结构体20的彼此的连结部32,42的螺栓孔31和插通孔41相对。螺栓50插入这些螺栓孔31和插通孔41内,并且与固定安装在螺栓孔31里侧的支承螺母33螺纹接合。
此时,在各连结部32、42之间安装有被螺栓50插通的垫圈51。在涂装时的连结中,螺栓50以不完全拧紧的状态固定。因此,各连结部32、42彼此之间具有比垫圈51的厚度略大的间隙而松动地分开,通过具有该间隙,在各连结部32、42的相对面也能够可靠地实施电镀涂装。
这样的连结在其他螺栓孔31及插通孔41的部位也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在涂装时,不需要使螺栓50与所有螺栓孔31及插通孔41螺纹接合,只要固定在不发生在涂装线上脱落等故障程度的部位即可。另外,由上述观点出发,螺栓孔31和插通孔41可以不整体配置在左右线对称的位置,可以使进行螺栓50的固定的至少一对螺栓孔31的配置左右线对称,并且使至少一对插通孔41的配置左右线对称即可。
以下基于图8对驾驶室框架6A的涂装方法进行说明。
在图8中,在将在驾驶室生产线100上分别制造的主结构体10和后部结构体20搬入电镀涂装线110之前,首先,通过金属擦除工序101进行擦去作业。在该金属擦除工序101中,利用抹布擦去附着在主结构体10及后部结构体20上的铁粉等。然后,使后部结构体20的前后方向反转,如图6所示将反转后的后部结构体20固定在主结构体10上而使其彼此成为一体。
在电镀涂装线110,首先,对一体化的各结构体10,20实施热水洗→预脱脂→脱脂→水洗→表面处理→化学生成→纯水清洗等前处理(前处理工序111)。接着,将前处理后的各结构体10,20浸渍在充满阳离子电镀涂料的电镀槽内,对各结构体10,20实施电镀涂装(电镀涂装工序112)。然后,用纯水洗净各结构体10,20,并将其搬入干燥炉进行干燥(干燥工序113)。
在干燥工序113之后,拆下螺栓50,从而解除各结构体10,20的固定,使后部结构体20从主结构体10分离,前后反转而相对于主结构体10以正常的方向连结,得到原本的驾驶室框架6A(安装工序114)。然后,将安装后的驾驶室框架6A搬入最后涂层线120。在最后涂层线120,利用最后涂层机器人等对驾驶室框架6A进行最后涂层。需要说明的是,在最终完成的驾驶室框架6A中,在连结部32,42彼此之间充填有密封材料,从而确保气密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能够达成本发明目的范围内的变形、改良等也包含于本发明。
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中,采用后部结构体20作为本发明的从结构体,通过使主结构体的大小比后部结构体20大,从而能够在涂装时使后部结构体20收纳在主结构体10的内部,但是也可以采用后方侧较大的结构体作为主结构体,采用与主结构体的前方连结的前部结构体作为从结构体,在涂装时将该前部结构体收纳在主结构体的内部。
另外,在所述实施方式中,由于驾驶室框架6A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尺寸超过电镀槽的容许量,因此使主结构体10和后部结构体20构成为能够分割,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方式那样的能够前后分割的方式,在驾驶室框架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尺寸很大,超过电镀槽的容许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将驾驶室框架分割为由左右侧板构成的一对侧部结构体(从结构体)和这些侧部结构体之间的主结构体的分割为三部分的结构,或以一方的侧板构成侧部结构体(从结构体),以其他部分构成主结构体的分割为两部分的结构等。
此外,可以在机种或规格不同的建筑机械中使用相同的主结构体,并且根据机种或可选配件等规格的不同准备前后尺寸等不同的从结构体,从而应用于各种建筑机械。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除了能够用于轮式装载机的驾驶室框架之外,还能够用于推土机、铲土机、机动平地机、自卸卡车等所搭载的箱状驾驶室的驾驶室框架。
附图标记说明
1…建筑机械即轮式装载机,6…驾驶室,6A…驾驶室框架,8…翻倒时乘员保护结构用支柱,10…主结构体,15、16…主结构体支柱,20…从结构体即后部结构体,30…开放部,32、42…连结部。

Claims (4)

1.一种建筑机械的驾驶室框架,具有:
主结构体,其在外周的一部分具有开放部;
从结构体,其覆盖所述开放部,并且以从所述主结构体突出的方式与该主结构体分割自如地连结;
在所述主结构体和所述从结构体上都设有在彼此连结时以相对的状态连结的连结部;
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框架特征在于,
所述从结构体在向所述主结构体连结的连结方向反转的状态下以经由所述连结部固定自如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主结构体上;
在所述从结构体反转并与所述主结构体连结的状态下,所述从结构体收纳在所述主结构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结构体作为后部结构体构成,以覆盖所述主结构体的后侧的所述开放部的方式与所述主结构体连结,
所述主结构体包括分开立设在四角的中空支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机械的驾驶室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结构体和所述后部结构体的各自连结部的左右两侧靠近所述建筑机械的翻倒时乘员保护结构用支柱。
4.一种建筑机械的驾驶室框架的涂装方法,该建筑机械的驾驶室框架具有:主结构体,其在外周的一部分具有开放部;从结构体,其覆盖所述开放部,并且以从所述主结构体突出的方式与该主结构体连结;所述主结构体和所述从结构体构成为通过彼此的连结部分割自如;
所述建筑机械的驾驶室框架的涂装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驾驶室框架浸渍于涂装槽时,使所述从结构体在向所述主结构体连结的连结方向反转的状态下经由所述连结部固定在所述主结构体上,从而将所述从结构体收纳在所述主结构体内。
CN201280060845.9A 2012-03-07 2012-09-14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框架及其涂装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876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50519 2012-03-07
JP2012050519A JP5654508B2 (ja) 2012-03-07 2012-03-07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フレームおよびその塗装方法
PCT/JP2012/073652 WO2013132683A1 (ja) 2012-03-07 2012-09-14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フレームおよびその塗装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7616A CN103987616A (zh) 2014-08-13
CN103987616B true CN103987616B (zh) 2016-04-06

Family

ID=49116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6084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87616B (zh) 2012-03-07 2012-09-14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框架及其涂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10846B2 (zh)
EP (1) EP2824018B1 (zh)
JP (1) JP5654508B2 (zh)
CN (1) CN103987616B (zh)
WO (1) WO20131326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26652A (zh) * 2016-01-15 2016-06-01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防漏电泳的螺栓
JP6653602B2 (ja) * 2016-03-18 2020-02-26 ベバスト 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パネル構造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568539B1 (ko) 2017-04-19 2023-08-18 클라크 이큅먼트 컴파니 로더 캡
JP7181076B2 (ja) * 2018-12-20 2022-11-30 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建設機械のキャビン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36445A1 (de) * 1995-04-07 1996-10-09 MAN Nutzfahrzeuge Aktiengesellschaft Fahrerhaus eines Frontlenker-Lastkraftwagen
CN1388845A (zh) * 2000-09-18 2003-01-01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施工机械用驾驶室
JP2006036002A (ja) * 2004-07-27 2006-02-09 Komatsu Ltd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242987A (zh) * 2005-09-06 2008-08-13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结构
CN101687521A (zh) * 2007-05-09 2010-03-31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搭载有该驾驶室的建筑机械及平地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86273A (en) * 1967-12-19 1969-12-30 Oscar Stanley Williams Window construction
US4050735A (en) * 1975-09-22 1977-09-27 Caterpillar Tractor Co. Multi-purpose cab for construction vehicles
JPS59167869U (ja) * 1983-04-26 1984-11-10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モ−タグレ−ダの運転席
JPS6013865U (ja) * 1983-07-07 1985-01-30 株式会社クボタ 運搬車のフエンダ構造
JPS61174353U (zh) * 1985-04-18 1986-10-30
JPH082760B2 (ja) * 1988-09-16 1996-01-17 株式会社クボタ ホイールローダのキャビン構造
FR2639339B1 (fr) * 1988-11-24 1991-11-08 Brissonneau & Lotz Perfectionnement aux corps de grues de bord de navires, de quais ou de plates-formes offshore
US5076637A (en) * 1990-10-31 1991-12-31 Deere & Company Vehicle cab window
JP3410486B2 (ja) 1992-02-25 2003-05-26 東レ・ダウコーニング・シリコーン株式会社 アルコキシ基含有シリコーンレジンの製造方法
JP2604811Y2 (ja) * 1993-04-05 2000-06-05 新キャタピラー三菱株式会社 組立式車両用キャビン
US6374993B1 (en) * 2000-09-14 2002-04-23 Lico, Inc. Carrier locking system for pendulum conveyor
DE10118344A1 (de) * 2001-04-12 2002-10-17 Daimler Chrysler Ag Modular aufgebaute Fahrerhaus-Baureihe für Lastkraftwagen
US20060017308A1 (en) 2004-07-22 2006-01-26 Kobelco Construction Machinery Co., Ltd. Driver's cabin of construction machine
JP2006037360A (ja) * 2004-07-22 2006-02-09 Kobelco Contstruction Machinery Ltd 建設機械のキャビン
JP5418425B2 (ja) * 2010-07-01 2014-02-19 コベルコ建機株式会社 キャビンのドア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36445A1 (de) * 1995-04-07 1996-10-09 MAN Nutzfahrzeuge Aktiengesellschaft Fahrerhaus eines Frontlenker-Lastkraftwagen
CN1388845A (zh) * 2000-09-18 2003-01-01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施工机械用驾驶室
JP2006036002A (ja) * 2004-07-27 2006-02-09 Komatsu Ltd 建設機械のキャブ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242987A (zh) * 2005-09-06 2008-08-13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结构
CN101687521A (zh) * 2007-05-09 2010-03-31 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搭载有该驾驶室的建筑机械及平地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184535A (ja) 2013-09-19
US9010846B2 (en) 2015-04-21
JP5654508B2 (ja) 2015-01-14
US20140354010A1 (en) 2014-12-04
EP2824018B1 (en) 2019-03-06
EP2824018A4 (en) 2016-03-30
WO2013132683A1 (ja) 2013-09-12
CN103987616A (zh) 2014-08-13
EP2824018A1 (en) 2015-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102012025570B4 (de) Struktur eines Fahrzeugkarosserieheckabschnitts
EP2483136B1 (de) Fahrzeugkarosserieaufbau mit einer karosserieversteifung hinter der zweiten sitzreihe
CN103140411B (zh) 树脂车顶安装结构
US10112651B2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CN103987616B (zh) 建筑机械的驾驶室框架及其涂装方法
CN103171629A (zh) 具有加强结构的机动车车身
CN102730077A (zh) 机动车车身的支承结构装置
CN103129626A (zh) 机动车车身的支承结构部件
US8205925B2 (en)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KR20070093310A (ko) 작업차의 프레임 구조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5313982A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CN102966136B (zh) 设备支撑部件和包括该设备支撑部件的上部回转体
DE102010035212A1 (de) Karosseriestruktur eines Kraftfahrzeuges, Kraftfahrzeug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Karosseriestruktur
CN103648894A (zh) 车体的地板增强结构
CN107097857A (zh) 车身结构
DE102016103082A1 (de) Hinterer Abschnitt der Fahrzeugkarosseriestruktur eines Kraftfahrzeugs
CN106661865A (zh) 作业车辆
JP2020029163A (ja) 車両の前部車体構造
JP2007245749A (ja) 作業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CN103429826B (zh) 用于施工机械的驾驶室
JP2006282048A (ja) タンク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CN110505995B (zh) 车身前部结构
US11866908B2 (en) Working machine
JP2007245750A (ja) 作業車のキャビン構造
CN110920757B (zh) 车辆的下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Termination date: 2019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