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3797A - 容器分类装置、样本处理系统及容器分类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容器分类装置、样本处理系统及容器分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83797A
CN103983797A CN201410037150.XA CN201410037150A CN103983797A CN 103983797 A CN103983797 A CN 103983797A CN 201410037150 A CN201410037150 A CN 201410037150A CN 103983797 A CN103983797 A CN 1039837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sample rack
sample container
container
class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371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83797B (zh
Inventor
高井启
山川展良
立谷洋大
高野裕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ysmex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ysmex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1655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8469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20551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44172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ysmex Corp filed Critical Sysmex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837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37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837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37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06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means for presenting articles for removal at predetermined position or level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容器分类装置,其具有:运送样本架的架运送部件;配置在高于所述架运送部件的位置,且能够收纳复数个样本容器的样本容器收纳部件;提升所述架运送部件运送的样本架的升降部件;从所述升降部件提升的样本架中取出样本容器,并将该样本容器放置到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的样本容器移送部件。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样本处理系统和一种分类样本架上安放的样本容器的方法。

Description

容器分类装置、样本处理系统及容器分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将装有样本的样本容器从一个样本架转移到其他样本架的容器分类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样本处理系统及容器分类方法。
背景技术
人们已知有用于处理血液和尿等样本的样本处理系统。在这种样本处理系统中,例如通过用运送装置运送支撑着样本容器的样本架来使装在样本容器中的样本运送到样本处理装置。
在此类通过样本架运送样本容器的样本处理系统中,为了高效地对众多样本进行处理,可以用分类装置在样本处理之前按照处理的种类将样本容器自动分类到一定的样本架(比如日本申请公开2002-40034)。在日本申请公开2002-40034所记述的样本分类装置中,架通过样本容器运送工具运送到样本分类位置。然后由机械手从架取出样本容器,将取出的样本容器移送到分类目的地。
在日本申请公开2002-40034记述的样本分类装置中,样本架的运送线在分类目的地的架的后方,但人们却希望将运送线配置于前方,使已分类的样本容器也能从装置前面取出。然而,在这种结构下,通过运送线的样本架会碍事,在取出已分类的样本容器时,不得不让运送线停止。
在日本申请公开2002-40034记述的样本分类装置中,不能更换架的运送顺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停止运送线的情况下从装置前面取出已分类的样本容器、且能够迅速分类容器的装置和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换架的运送顺序的装置和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内容如下。需要指出的是,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权利要求书所指定,不受本说明的任何影响。
本发明第一形态涉及一种容器分类装置。此容器分类装置具有:运送样本架的架运送部件、配置在高于所述架运送部件的位置,且能够收纳复数个样本容器的样本容器收纳部件、提升所述架运送部件运送的样本架的升降部件、从所述升降部件提升的样本架中取出样本容器,并将该样本容器放置到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的样本容器移送部件。
通过第一形态的容器分类装置能够收到以下效果。将样本容器收纳部件配置在高于架运送部件的位置,由此就能在不干扰架运送部件的情况下取出样本容器收纳部件中收纳的样本容器。因此,能够在不停止架运送部件的情况下从装置前面取出样本容器。
在此要考虑一个问题。在第一形态中,将样本容器收纳部件配置在高于架运送部件的位置,因此被置于运送通道上的样本架与样本容器收纳部件之间会产生上下方向的高度差。如果逐一将样本容器从样本架移送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的话会比较费时。
因此,此容器分类装置在样本容器移送部件运送样本容器前先向上移动样本架。通过向上移动使样本容器接近样本容器收纳部件。由此能够快速向样本容器收纳部件移动样本容器。
在第一形态中,最好如下设置:所述升降部件向所述架运送部件的上方垂直移动样本架。
在第一形态中,最好如下设置:所述升降部件提升样本架并在一定高度停止,在下降之前保持安放样本架的状态且不向与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平面重叠的位置移动样本架。
在第一形态中,最好如下设置:所述样本容器移送部件具有夹持样本容器的夹持部件,用所述夹持部件夹持所述升降部件在上升状态下所安放的样本架中的样本容器,使所述夹持部件上升并移动到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的上方,然后下降,由此将所述样本容器放置到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
在第一形态中,最好如下设置:所述升降部件向上方移动样本架,以使得样本架中收放的样本容器位于与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收纳的样本容器基本同样高度的位置。如此一来能够缩短从样本架向上移动样本容器的距离,从而能够使样本容器迅速移动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
此时,最好如下设置:所述升降部件向上方移动样本架,以使得样本架承载样本容器的承载面与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承载样本容器的承载面的高度基本相同。如此一来,从样本架抽出样本容器时的行程(stroke,下同)与将抽取的样本容器放置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时的行程基本相同。
在第一形态中,最好如下设置:所述架运送部件包括沿运送通道延伸的传送带,所述升降部件包括支撑样本架的底面的支撑部件、以及在上端位置与下端位置之间上下移动支撑部件的驱动部件。还可以如下设置:当所述支撑部件位于所述下端位置时,所述架运送部件使所述传送带运送的样本架从所述支撑部件上方通过。
在第一形态中,最好如下设置:还具有从所述架运送部件运送的样本架所收放的样本容器获取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获取部件。此时,如果根据所述识别信息获取部件获取的识别信息判断需要转移样本容器,则由所述升降部件向上方移动所述样本架,由所述样本容器移送部件移送样本容器。
在第一形态中,最好如下设置:在将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收纳的样本容器转移到样本架时,由所述升降部件向上方移动所述样本架,由所述样本容器移送部件从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取出样本容器,取出的样本容器被所述升降部件在上升状态下所安放的样本架支撑。
在第一形态中,最好如下设置:所述架运送部件包括设有所述升降部件的第一运送通道和不同于所述第一运送通道的第二运送通道。此时可以如下设置: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位于高于所述架运送部件运送的样本容器的顶部的位置,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运送通道的上方拉出。如此,通过第二运送通道运送样本容器时也能够拉出样本容器收纳部件。
此时可以如下设置: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根据移送的样本容器的种类划分为复数个区,各个区均能单独拉出。
在此结构中可以如下设置: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包含复数个用于插入样本容器的插孔,通过所述样本容器移送部件移送样本容器,并使得所述插孔从接近拉出口的一侧起依次被填充。如此就能减少取出样本容器收纳部件收纳的样本时的样本容器收纳部件的拉出量。
第一形态的容器分类装置最好如下设置:还具有设置在所述架运送部件的上方并限制样本架的移动的限制部件。所述升降部件通过向上方移动样本架来将该样本架置于所述限制部件限定的限制区域内。如此一来,提升后的样本架的移动被限制在限制区域内。防止样本容器移送部件受到从样本架取出样本容器时的振动的影响并导致样本容器的位置出现偏移。样本容器移送部件能够顺利地从样本架取出样本容器。
此时可以如下设置:所述限制部件具有一个引导部件,当所述升降部件向上移动样本架时该引导部件接触所述样本架并将所述样本架引导到所述限制区域。如此,当升降部件向上移动样本架时,能够逐渐的将样本架引导到限制区域。能够将提升后的样本架顺畅地置于限制区域内。
第一形态的容器分类装置最好如下设置:还具有用于限制所述升降部件提升的样本架的纵长方向的移动的限制部件。如此,样本架在纵长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能够防止样本容器移送部件受到从样本架取出样本容器时的振动的影响并导致样本容器的位置出现偏移。样本容器移送部件能够顺畅地从样本架取出样本容器。
此时可以如下设置:所述升降部件在支撑着样本架的底面的状态下向上移动该样本架,所述限制部件接触所述升降部件提升的样本架的上部并限制所述样本架的移动。如此,凭借简单的结构就能高效地限制样本架的移动。
此时可以如下设置:所述限制部件由具有开口的框架状部件构成,所述升降部件向上移动样本架时所述样本架会通过该开口。
此时可以如下设置:所述限制部件具有一个通过接触所述升降部件提升的样本架的上面来限制该样本架向上移动的部分。如此,能够防止取出样本架所支撑的样本容器时样本架被提升所导致的不便。
本发明第二形态涉及一种样本处理系统。此样本处理系统包括:测定模块,用于测定样本架所安放的样本容器中的样本;容器分类装置,分类样本架上安放的、已由所述测定模块完成测定的样本容器;所述容器分类装置具有:运送样本架的架运送部件;配置在高于所述架运送部件的位置且能够收纳复数个样本容器的样本容器收纳部件;提升所述架运送部件运送的样本架的升降部件;从所述升降部件提升的样本架取出样本容器并将该样本容器放置到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的样本容器移送部件。
通过第二形态,与第一形态一样,能够在不停止运送线的情况下从装置前面取出已分类的样本容器,且能够迅速地分类容器。
本发明的第三形态涉及一种对样本架上安放的样本容器进行分类的方法。此方法运送样本架,用升降部件向上移动所运送的样本架,让所述升降部件在上升状态下静止,从所述升降部件提升并安放的样本架取出样本容器,将取出的样本容器放置到配置在高于运送面的位置上的样本容器收纳部件。
通过第三形态,与第一形态一样,能够在不停止运送线的情况下从装置前面取出已分类样本容器,且能够迅速地分类容器。
本发明的第四形态涉及一种容器分类装置。此容器分类装置具有通过运送通道运送样本架的架运送部件;在所述运送通道中途的一定位置上提升样本架的升降部件;样本容器收纳部件;在所述升降部件提升的样本架与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之间移送样本容器的样本容器移送部件;所述架运送部件经过所述升降部件提升的其他样本架的下方运送一个样本架,并使其通过所述一定位置。
通过第四形态,在样本架被升降部件移到上方的状态下能够向下游运送后续样本架。即,不必另设运送通道就能更换样本架的运送顺序。通过此容器分类装置,能够在不增加装置的设置面积的情况下更改样本架的运送顺序。
在第四形态中,最好如下设置:所述运送通道的宽度只能允许一个样本架通过。
在第四形态中,最好如下设置:还具有从所述架运送部件运送的样本架上的样本容器获取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获取部件。
在第四形态中,最好如下设置:所述架运送部件包括沿所述运送通道延伸的传送带,所述升降部件包括支撑样本架的底面的支撑部件、以及在上端位置与下端位置之间上下移动支撑部件的驱动部件;其中所述下端位置低于所述传送带,以使得样本架从所述支撑部件上方通过。
在第四形态中,最好如下设置:所述运送通道的上面设有将所述传送带分割成几个区域的槽,所述支撑部件通过所述槽并上下移动。
在第四形态中,最好如下设置:所述传送带设有复数条,所述架运送部件具有用于驱动一条传送带的驱动部件、以及将所述驱动部件的驱动力传递给所述一条传送带以外的其他传送带的传递部件,所述传递部件不妨碍所述支撑部件在所述间隙移动。
本发明的第五形态涉及一种容器分类系统。此容器分类系统包括:架运送部件,通过经由第一位置和位于第一位置下游的第二位置的一条运送通道运送样本架;第一容器分类装置,该第一容器分类装置包括向上移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样本架的第一升降部件,且该第一容器分类装置分类所述第一升降部件向上移动的所述样本架上的容器;第二容器分类装置,该第二容器分类装置包括向上方移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样本架的第二升降部件,且该第二容器分类装置分类所述第二升降部件向上移动的所述样本架上的容器;控制部件,对该控制部件进行编程以便控制所述架运送部件,在一个样本架被所述第一升降部件提升时根据需要让其他样本架通过所述第一位置。
通过第五形态,与第四形态同样地,能够更换架的运送顺序。
在第五形态中,最好将控制部件如下编程:在第一样本架被所述第一升降部件向上移动、且由所述第一容器分类装置对所述第一样本架所支撑的样本容器进行分类时,所述控制部件让所述架运送部件通过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供应第二样本架。
在第五形态中,最好将控制部件如下编程:在第二样本架被所述第二升降部件向上移动、且所述第二容器分类装置对所述第二样本架所支撑的样本容器进行分类时,如果所述第一容器分类装置对所述第一样本架进行的分类已经完成,则所述控制部件通过所述架运送部件让所述第一样本架通过所述第二位置。
在第五形态的容器分类系统中,最好如下设置:还具有从所述架运送部件送的样本架的样本容器获取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获取部件。
在第五形态中,最好对所述控制部件进行如下编程:根据所述识别信息获取部件获取的识别信息判断不需要对样本架所支撑的样本容器进行分类时,所述控制部件通过所述架运送部件让该样本架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位置。
本发明的第六形态涉及一种用于运送样本架的运送装置。此运送装置具有:沿运送通道运送样本架的架运送部件、以及向上移动位于所述运送通道上的一定位置的样本架的升降部件;当所述架运送部件运送其他样本架时,所述升降部件将一个样本架向上移动至至少不妨碍所述运送通道运送支撑着样本容器的所述其他样本架的高度,当一个样本架被所述升降部件提升时,所述架运送部件根据需要让其他样本架从所述一定位置通过。
通过第六形态,与第四形态一样,能够更换架运送顺序。
本发明的第七形态涉及一种容器分类方法。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运送通道上游向下游运送第一样本架的步骤;向运送通道的第一位置上方移动所述第一样本架至不妨碍后续第二样本架在运送通道上的运送的高度的步骤;从向上移动后的所述第一样本架取出样本容器或向该样本架追加样本容器,由此来分类容器的步骤;在对所述第一样本架进行所述分类时,运送第二样本架通过所述第一位置的步骤;在所述第一位置下游的第二位置将所述第二样本架向第二位置上方移动至不妨碍样本架在运送通道上运送的高度的步骤;从向上移动后的所述第二样本架取出样本容器或向该样本架追加样本容器,以此进行容器分类的步骤。
通过第七形态,与第四形态一样,能够更换架运送顺序。
本发明的效果及意义通过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将更加清晰。但是以下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实施时的一个例示,本发明不受以下实施形态的任何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从上俯视样本处理系统时的结构图;
图2a为样本容器的示图;
图2b为样本架的示图;
图3为容器分类装置的内部结构斜视图;
图4为从上俯视容器分类装置内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从前方看运送部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b和图5c为条形码单元所进行的读取作业的说明图;
图6a和图6b为容器移送部件的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容器移送部件的支撑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升降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a~图9d为样本容器的转移步骤的示图;
图10a~图10c为样本容器转移时移动距离的示图;
图11为容器分类装置、放入单元、运送控制器的结构概要图;
图12为容器分类装置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3a和图13b为容器分类装置内配置的架限制部分的结构示图;
图14a为架限制部分的结构图;
图14b~图14d为样本架与架限制部分的位置关系图;
图15a和图15b为一实施方式中的样本容器转移情况的示图;
图15c和图15d为变更例中的样本容器转移情况的示图;
图16a和图16b为变更例中的样本容器转移情况的示图;
图16c和图16d为变更例中的样本容器转移情况的示图;
图17a和图17b为变更例中样本容器进行转移时的移动距离的示图;
图17c为从前方看运送部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从上俯视变更例中的样本处理系统时的结构图;
图19为变更例中的样本处理系统的作业的流程图(前半部分);
图20是图19的后续;
图21为其他架从处于上升状态的架的下方通过时的情况的示图;
图22a~图22d为架限制部分的变更例示图;
图23a~图23d为架限制部分的变更例示图;
图24a~图24c为架限制部分使用弹簧片时的变更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对血液进行相关检查和分析的样本处理系统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下面参照附图就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从上俯视样本处理系统1时的结构图。
本实施方式的样本处理系统1具有放入单元21、容器分类装置22、中转单元23、中转单元24、回收单元25、运送单元31~33、血细胞分析装置6、涂片标本制备装置43、以及运送控制器7。血细胞分析装置6具有信息处理单元5、测定单元41、42。样本处理系统1通过通信网络与主计算机8进行了可通信连接。
放入单元21、容器分类装置22、中转单元23和24、回收单元25、运送单元31~33左右相邻配置,能够互相传递样本架L。上述单元和装置能够承载复数个样本架L,该样本架L能够支撑10支样本容器T。样本架L能够沿图1中的箭头运送。容器分类装置22中设有向左运送样本架L的运送通道r1和向右运送样本架L的运送通道r2。
图2a、b分别为样本容器T和样本架L的结构图。图2a是样本容器T的外观斜视图,图2b是支撑着10支样本容器T的样本架L的外观斜视图。图2b还同时显示了样本架L运送时的朝向(图1所示前后左右方向)。
参照图2a,样本容器T是由透光性玻璃或合成树脂制成的管状容器,上端有开口。样本容器T的侧面贴有条形码标签T1。条形码标签T1上印刷着包含样本ID在内的条形码。样本容器T装有采自患者的全血血液样本,上端开口被橡胶制成的盖T2密封。
参照图2b,样本架T后方的侧面贴有条形码标签L1。条形码标签L1上印刷着包含架ID在内的条形码。样本架L中有能够垂直支撑10支样本容器T的支撑部件。在下面,为方便起见,从运送方向下游向上游将各支撑部件的位置依次称为支撑位置1~10。
返回图1,用户开始样本测定时,首先将装有样本的样本容器T放置到样本架L,用放入单元21承载此样本架L。放入单元21所承载的样本架L向后运送,并运出至容器分类装置22。
容器分类装置22内部具有条形码单元120、缓冲架140、6个存留架R1、一个分选架R2。如后所述,缓冲架140、存留架R1、分选架R2分别具有复数个支撑样本容器T的支撑部件。分选架R2前方设有用于承载样本架L的空间,此空间中放置有五个样本架L。
容器分类装置22首先用条形码单元120对从放入单元21运到容器分类装置22的样本架L进行处理。具体而言,条形码单元120从样本架L的条形码标签L1读取架ID,检测出样本架L支撑样本容器T的支撑位置,从样本容器T的条形码标签T1读取样本ID。容器分类装置22通过运送控制器7向主计算机8发送条形码单元120读取的样本ID。主计算机8根据各样本所设定的测定指令和分析结果等生成用于在容器分类装置22内转移样本容器T的信息(以下称为“转移信息”)。容器分类装置22通过运送控制器7从主计算机8接收转移信息。
然后,容器分类装置22按照收到的转移信息将样本架L所支撑的样本容器T转移到缓冲架140、存留架R1、分选架R2、以及承载在分选架R2前方的样本架L(以下统称为“收纳部件”)。容器分类装置22将缓冲架140所支撑的样本容器T恰当地转移到样本架L。然后,此样本架L被运到中转单元23。
从容器分类装置22运到中转单元23的样本架L向左运送时会运至中转单元24,向右运送时会在中转单元23内向前运送,运出到容器分类装置22。从中转单元23运至中转单元24的样本架L在中转单元24内向前运送后运至运送单元31。
运送单元31~33分别按照运送控制器7的指示运送从上游运出的样本架L。具体而言,在相应的单元和装置中进行处理时,运送单元31~33向后运送从上游运出的样本架L,分别将其运到与相应的单元和装置相对的前方位置。如果不在测定单元41、42进行处理,则运送单元31、32让从上游运出的样本架L向左直行,依次运到下游的运送单元。
测定单元41、42分别从运到前方位置的样本架L抽出样本容器T并测定此样本容器T中所装有的样本。信息处理单元5从测定单元41、42接收样本的测定数据并进行分析,生成包括测定项目的各分析值在内的分析结果。信息处理单元5与主计算机8进行了可通信连接,将分析结果传送至主计算机8。
涂片标本制备装置43在前方位置从样本架L所支撑的样本容器T吸移样本,制备所吸移的样本的涂片标本。涂片标本制备装置43与主计算机8进行了可通信连接。涂片标本制备装置43向主计算机8发送表示涂片标本的制备已完成的信息。
测定单元41、42和涂片标本制备装置43的处理已经完成,且无需在下游进行处理时,样本架L在处于运送过程中的运送单元内向前运送,并由此运送单元向上游一侧运出。这样,样本架L运往上游方向。
从运送单元31~33向上游一侧运送的样本架L再被中转单元24和中转单元23向右运送,运到容器分类装置22。容器分类装置22将从中转单元23运入的样本架L运到放入单元21。
从容器分类装置22运到放入单元21的样本架L在放入单元21内向后移动,并再次向容器分类装置22运出。此时,同上述一样,条形码单元120进行读取作业。容器分类装置22从主计算机8接收转移信息,按照所接收的转移信息转移样本架L所支撑的样本容器T。
不需要由测定单元41、42进行复检和由涂片标本制备装置43再次进行涂片标本制备(以下简单地称为“复检”)、且不需要在样本处理系统1以外进行处理的样本容器T被转移到存留架R1。无需复检但需要在样本处理系统1以外进行处理的样本容器T被转移到分选架R2。需要复检的样本容器T与上述相同地,在恰当地转移到样本架L后,运到中转单元23。样本处理系统1对样本容器T的处理因样本容器T转移到存留架R1或分选架R2而告终。
当所支撑的所有样本容器T全部转移并因此变空的样本架L运到中转单元23后,由中转单元23向前运送,然后再次运出到容器分类装置22。容器分类装置22将从中转单元23运入的空的样本架L运出至放入单元21。运到放入单元21的空的样本架L由放入单元21向右运送,运到回收单元25。此样本架L在回收单元25中向后运送,并收纳进回收单元25中。至此样本架L的运送结束。
运送控制器7与放入单元21、容器分类装置22、中转单元23和24、回收单元25、运送单元31~33进行了可通信连接,并控制这些单元的样本架L的运送作业。在主计算机8中与样本ID相对应地存储着此样本的测定指令和此样本的分析结果等。主计算机8还保有用于在容器分类装置22内转移样本容器T的规则。
图3为容器分类装置22的内部结构斜视图。图3所示X坐标正方向、Y坐标正方向、Z坐标正方向分别对应的方向是左、前、上。
容器分类装置22除了具有图1所示条形码单元120和收纳部件以外,还具有容器移送部件200、运送部件110、升降部件130、空架存储部件150(参照图4)、运送部件160、六个托盘171、两个托盘172。
容器移送部件200在容器分类装置22内部运送样本容器T。运送部件110将从放入单元21运出的样本架L沿运送通道r1(参照图1)向左运送。升降部件130如后所述,向上移动被置于运送通道r1的一定位置的样本架L。运送部件160沿运送通道r2(参照图1)向右运送从中转单元23运出的样本架L。
缓冲架140中有60个支撑部件141。一个存留架R1中有125个支撑部件R11。分选架R2中有200个支撑部件R21。
托盘171支撑着存留架R1,且其能从图3所示状态起向前移动。两个托盘172支撑着分选架R2和承载在分选架R2前方的样本架L,且其能够从图3所示状态起向前移动。两个托盘172互相联动地向前后移动。收纳部件和托盘171、172位于高于运送部件110、160的位置,具体来说,其位于高于运送部件110、160所运送的样本容器T的顶部(盖T2)的位置。以此,六个存留架R1能够通过覆盖着容器分类装置22内部的罩(无图示)上的开口分别向前拉出。分选架R2和承载在分选架R2前方的样本架L也与存留架R1一样能够向前拉出。
图4为从上俯视容器分类装置22的内部时的结构示意图。在图4中,为方便起见用点划线表示升降部件130。
容器移送部件200包括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两条轨道212、向左右方向延伸的轨道222、支撑部件230、240。轨道212固定在容器分类装置22内部,轨道222沿轨道212向前后方向移动。支撑部件230能够沿轨道222左右移动。支撑部件240能够沿支撑部件230上下移动。支撑部件240下端设有能够夹持样本容器T的夹持部件243。关于容器移送部件200的结构,随后参照图6a、图6b和图7进行说明。
运送部件110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传送带111和112、设置在传送带111和112前方和后方的壁部117a~117c、架推出构件118。随着传送带111和112向左移动,承载在传送带111和112上的样本架L向左运送。
图5a为从前方(向Y坐标负方向)看到的运送部件110的结构示意图。
运送部件110除了传送带111和112外还具有滑轮113a、113b、114a~114g、传送带115a、115b以及马达116。传送带111挂在滑轮113a、113b上,传送带112挂在滑轮114a~114g上。传送带115a在比传送带111和112靠前(Y坐标正方向)的一侧挂在滑轮113b和114a上,传送带115b在比传送带112靠前的一侧挂在滑轮114e和马达116的轴上。马达116位于比传送带115b更靠前的一侧。
如此,当马达116驱动时,通过传送带115b使滑轮114e旋转,滑轮114a~114g旋转。滑轮114a旋转后,通过传送带115a使滑轮113b旋转,滑轮113a旋转。如此,传送带111和112与马达116的轴的旋转相应地绕滑轮周边移动。
滑轮113b和114a之间形成了空间S1。滑轮114b和114e之间形成了空间S2。空间S1、S2的大小如图4所示,能够插入升降部件130的支撑部件139。滑轮113a和113b之间的传送带111的上面、滑轮114a和114b之间的传送带112的上面、以及滑轮114e和114f之间的传送带112的上面基本处于同一水平面。以下称此面为“运送面”。壁部117a~117c(参照图4)的上边位于稍高于运送面的位置,壁部117a、117b与壁部117c的前后方向的宽度设为仅能允许一个样本架L通过的宽度。
返回图4,从放入单元21运出的样本架L由传送带111向左运送,运到与条形码单元120相对的位置P1。被置于位置P1的样本架L被传感器s1检测到。条形码单元120检测出样本架L中支撑样本容器T的支撑位置,并读取架ID和样本ID。
图5b和图5c为条形码单元120的读取作业的说明图。
参照图5b,条形码单元120具有两个左右并列配置的移动部件121。两个移动部件121能够左右移动。移动部件121分别具有两个辊子121a、辊子121b和条形码读码器121c。条形码读码器121c固定在移动部件121上。条形码读码器121c从放置在其前方的条形码标签L1读取架ID,从条形码标签T1读取样本ID。
左侧的移动部件121依次被置于与支撑位置1~5相对应的位置。右侧的移动部件121依次被置于与支撑位置6~10相对应的位置。如图5c所示,在各支撑位置,移动部件121向前方移动两个辊子121a。此时,如果辊子121a移动的距离达到了应该碰到样本容器T的距离但还继续向前移动的话,则检测出该支撑位置上没有样本容器T。辊子121a接触到样本容器T时,辊子121b转动,读取条形码标签T1。
返回图4,当条形码单元120的检测和读取作业完成时,如上所述,容器分类装置22向主计算机8发送读取的样本ID,从主计算机8接收转移信息。参照转移信息,当样本架L上支撑着需要转移的样本容器T时,此样本架L由传送带111、112向左运送。样本架L被运送至与架推出构件118的边缘部分118a接触为止,并被置于位置P21。被置于位置P21的样本架L被传感器s2检测出来。另一方面,参照转移信息,当样本架L并未支撑需要转移的样本容器T时,此样本架L由传送带111、112向左运送,通过位置P21后被置于位置P3。被置于位置P3的样本架L再向左运送,运出到中转单元23。
位于位置P21的样本架L由升降部件130向上(Z坐标正方向)移动,被置于位置P22(参照图9c)。在样本架L被置于位置P22的状态下,需要转移的样本容器T从样本架L取出,移运到收纳部件。另外,缓冲架140所支撑的、应该转移到样本架L的样本容器T恰当地放入此样本架L。样本容器T向样本架L的转移结束后,此样本架L由升降部件130下降,再次被置于位置P21。样本架L由传送带112向左传送,被置于位置P3。被置于位置P3的样本架L运出到中转单元23。
在位置P22取出了全部的样本容器T并由此变空的样本架L被置于位置P21后,由架推出构件118推着其前侧的面,将其推入空架存储部件150。当缓冲架140所支撑的样本容器T的数目达到一定值时,存储在空架存储部件150的空的样本架L恰当地由架推出构件151推到位置P21,并被升降部件130置于位置P22。然后,缓冲架140上的样本容器T被转移到此样本架L。
从中转单元23运入运送部件160的样本架L被运送部件160的传送带161或传送带162向右运送,置于位置P4或位置P5。被置于位置P5的样本架L被架推出构件163推着后侧的面置于位置P4。被置于位置P4的样本架L由传送带161向右运送,运出至放入单元21。
图6a为容器移送部件200的支撑部件210的结构示意图。
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支撑板211设置在容器分类装置22的左端和右端。轨道212设置于支撑板211上。滑动部件213能够针对轨道212向Y坐标方向滑动。支撑部分214固定在滑动部件213上。滑轮215a、215b设置在轨道212的前端和后端附近。传送带216挂在滑轮215a、215b上。支撑部分214固定在传送带216上。右侧的滑轮215a和左侧的滑轮215a由轴217连接。轴217通过传送带218连接着马达219的轴。将支撑部件210设计为如此结构,使两侧的支撑部分214在马达219的驱动下相互联动地向Y坐标方向移动。
图6b为容器移送部件200的支撑部件220的结构示意图。
向X坐标方向延伸的支撑板221固定在支撑部件210的一对支撑部分214上。轨道222设置在支撑板221上。滑动部件223能够针对轨道222向X坐标方向滑动。支撑部分224固定在滑动部件223上。滑轮225a、225b在轨道222的左端和右端附近设置于支撑板221上。传送带226挂在滑轮225a、225b上,支撑部分224固定在传送带226上。右侧的滑轮225a连接着马达227的轴。将支撑部件220设计为如此结构,使支撑部分224在马达227的驱动下向X坐标方向移动。
图7为容器移送部件200的支撑部件230、240的结构示意图。
首先就支撑部件230进行说明。向Z坐标方向延伸的支撑板231固定在支撑部件220的支撑部分224上。轨道232设置在支撑板231上。滑动部件233能够针对轨道232向Z坐标方向滑动。支撑部分234固定在滑动部件233上。轴235向Z坐标方向延伸,轴235上有螺丝状的槽。支撑部分234设置在轴235上,且能够在轴235以Z坐标为中心旋转时沿轴235的槽向Z坐标方向移动。轴235的上端连接有马达236的轴。将支撑部件230设计为如此结构,使支撑部分234在马达236的驱动下向Z坐标方向移动。
支撑部分234上设置有遮光板237,支撑板231中设置的构成部分上设置有一对遮光式传感器238。支撑部分234向Z坐标方向移动,则遮光板237移动至一对传感器238之间。以此就能检测出支撑部分234已位于最上侧。
下面就支撑部件240进行说明。支撑部分241固定在支撑部件230的支撑部分234上。在支撑部分241的下方,支撑部分242通过弹簧安装在支撑部分241上。支撑部分242的下方设置有能够从Y坐标方向夹持样本容器T的上部的夹持部件243。将支撑部件240设计为如此结构,使夹持部件243能够通过支撑部件210向Y坐标方向移动,通过支撑部件220向X坐标方向移动,通过支撑部件230向Z坐标方向移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部件243通过两个能够打开和闭合的部分夹持样本容器T的上部,但夹持部件243也可以通过负压吸住样本容器T的上部,夹持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
连接支撑部分241、242的构成部分的上部设置有遮光板244,支撑部分241中设置的构成部分上则设置有一对遮光式传感器245。夹持部件243向下移动时,向夹持部件243施加向Z坐标方向的力,遮光板244就会移动至一对传感器245之间。以此能够检测出夹持部件243在下降途中接触到了样本容器T的盖T2等。
图8为升降部件130的结构示意图。
升降部件130具有:设置在容器分类装置22内部的支撑部分131、设置在支撑部分131中且向上下延伸的轨道132、能够针对轨道132向上下滑动的滑动部件133、设置于支撑部分131的上部和下部的滑轮134a和134b、挂在滑轮134a和134b上的传送带135、设置在支撑部分131后方的马达136、一对遮光式传感器137a和137b、设置在滑动部件133上的支撑体138、设置在支撑体138前方的一对支撑部件139。
马达136的轴连接着滑轮134b。马达136驱动后,滑轮134b旋转,传送带135移动。滑动部件133固定在传送带135上。传送带135移动,由此使滑动部件133沿轨道132上下移动。滑动部件133左端设有边缘部分133a。马达136驱动后,边缘部分133a移动至一对传感器137a、137b之间。以此就能检测出滑动部件133、支撑体138和支撑部件139已被置于上端和下端。
支撑部件139在Y坐标方向上的宽度d1大于样本架L的短边方向的宽度d2。以此,如图8所示,在支撑部件139的水平面支撑着样本架L的下面的状态下,支撑体138向上方驱动,样本架L由此向上移动。支撑体138有开口138a,该开口138a比样本架L纵长方向的幅度大、且比支撑着样本容器T的样本架L高度方向的幅度大。以此,被置于位置P21的空的样本架L通过开口138a被架推出构件118推出到空架存储部件150。
图9a~c为样本容器T的转移步骤的示图。
如图9a所示,支撑部件139的水平面事先插入图4和图5a所示空间S1、S2,其位于从运送面向下一定幅度的位置。在下文,将支撑部件139处于图9a所示位置的状态称为“待机状态”。如此,当支撑部件139处于待机状态时,从位置P1向X坐标正方向运送的样本架L被置于图9b所示位置P21,或通过位置P21运到位置P3。
样本架L被置于位置P21后,如果要对此样本架L进行样本容器T的转移作业,则向上移动支撑部件139,如图9c所示,将此样本架L置于位置P22。以下,将支撑部件139处于图9c所示位置时的状态称为“上升状态”。此时,被置于位置P22的样本架L的各支撑部件的底面高度为H1。
在此,决定存留架R1和缓冲架140的高度时,使得存留架R1的支撑部件R11的底面的高度H2和缓冲架140的支撑部件141的底面的高度H3等于H1。因此,将样本架L置于位置P22时,H1~H3彼此相等。另外,在决定分选架R2和分选架R2前面的样本架L的承载面的高度时,使得分选架R2的支撑部件R21的底面的高度和承载在分选架R2前面的样本架L的各支撑部件的底面的高度也等于高度H1。即,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部件的各支撑部件的底面的高度均为H1。
如此,在支撑部件139处于上升状态(样本架L被置于位置P22的状态)时,恰当地将此样本架L支撑的样本容器T转移到收纳部件,缓冲架140所支撑的样本容器T被转移到样本架L。当样本容器T向样本架L的转移结束后,支撑部件139下降并回到图9b所示状态,样本架L被传送带112向X坐标正方向运送。将位置P21的空的样本架L推入空架存储部件150时,支撑部件139被置于比图9a所示状态更靠下方的位置。以此,将空的样本架L通过支撑体138的开口138a推向Y坐标负方向。
样本容器T转移到存留架R1时,样本容器T从最左边的存留架R1起依次放置。一个存留架R1满后,样本容器T便依次插入右邻的存留架R1。当最右侧的存留架R1满后,样本容器T转移到最左侧的存留架R1。在各存留架R1内,如图9d所示,由最前面(第一列)且最左侧的支撑部件R11开始,第一列的支撑部件R11满后,样本容器T依次放置到后一列的支撑部件R11中。
将样本容器T放置到缓冲架140、分选架R2和分选架R2所承载的样本架L时,在事先设定了范围的支撑部件内,如图9d所示,样本容器T从最前方、最左侧的支撑部件开始转移。
图10a~c为样本容器T转移时的移动距离示图。
图10a为样本架L置于位置P21的状态下样本容器T向样本架L转移的比较例示图。此时,首先,样本容器T向上方升高α,使之与缓冲架140等支撑的样本容器T同高。然后,样本容器T再向上方升高Z1,以使得其不会接触到缓冲架140等所支撑的样本容器T。然后再向X坐标方向和Y坐标方向(XY方向)移动,之后样本容器T向下方下降Z1,放置到充当目标的支撑部件。此时,样本容器T从被夹持开始到被放置为止在上下方向移动了α+ Z1+ Z1。
图10b为样本架L升高到比位置P22更高的位置后恰当地向Y坐标方向移动到充当目标的支撑部件附近的比较例。此时,首先,样本架L通过构件180在Y坐标方向上移动到充当目标的支撑部件附近,然后,为了从样本架L抽出样本容器T,样本容器T例如向上方升高Z1。然后,在进行了XY方向的移动后,样本容器T向下方下降Z1+β,放置到充当目标的支撑部件。此时,样本容器T从被夹持开始到被放置为止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了Z1+ Z1+β。
图10c为本实施方式中样本容器T向样本架L转移的示图。此时,首先为了从样本架L抽出样本容器T而使样本容器T向上方升高Z1。然后,在进行了XY方向的移动后,样本容器T向下方下降Z1,放置到充当目标的支撑部件中。此时,样本容器T从被夹持开始到被放置为止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了Z1+ Z1。此时XY方向上的移动距离与图10a所示情况一样,大于图10b所示情况。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样本容器T在上下方向的移动距离与图10a的比较例相比小α。因此,本实施方式与图10a所示比较例相比能够迅速地向样本架L转移样本容器T。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样本容器T在上下方向的移动距离比图10b的比较例小β,但本实施方式中样本容器T在XY方向的移动距离却比图10b的比较例大。然而,在图10b所示比较例中,需要有构件180将样本架L向XY方向移动。而且,在图10b所示比较例中,还需要将被置于位置P22的样本架L转移到此构件180,以此会导致容器分类装置22的结构复杂。此外,在图10b所示比较例中,构件180移动会导致样本架L频繁摇晃,样本架L不稳定。样本架L不稳定将导致支撑部件240夹持样本容器T时发生碰撞或夹持失败。要避免发生此类情况,就要在样本架L移动后留出待机时间,这样会影响处理的快速进行。而且,在图10b的实施方式中,要迅速地转移样本容器T就需要尽可能地缩小样本容器T在Y坐标方向的移动距离ΔL。但是,如果将移动距离ΔL设得很小的话会导致构件180的位置与充当目标的支撑部件的位置在Y坐标方向上相当接近,在使从样本架L抽取的样本容器T向支撑部件下降时,样本容器T的下降可能会受到构件180的阻碍。为避免此问题,每次从样本架L抽取样本容器T时都必须频繁地向Y坐标方向移动构件180。这将导致样本架L更加不稳定。与此相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样本架L静置于位置P22的状态下进行样本容器T的转移,因此,与图10b的比较例相比,容器分类装置22的结构更加简单。而且,转移样本容器T时样本架L中的样本容器T的安放状态也不会不稳定。如此,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迅速、稳定地将样本容器T转移到支撑部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采血管作为样本容器T。此时,设定Z1的距离,使其与样本处理系统1中预计使用的采血管中最长的采血管的总长相同或更长。以此,在运送移送过来的采血管时能够避免与存留架R1等支撑的采血管发生碰撞。若要将Z1设定为大于采血管总长的长度,该长度宜设为总长加例如1mm~20mm,最好是总长加5mm~10mm。比如,当最长的采血管为125mm时,Z1应设定在126mm~145mm范围内,最好在130mm~135mm范围内。
图11为容器分类装置22、放入单元21、运送控制器7的结构概要图。
容器分类装置22具有控制部件321、通信部件322、条形码单元120、容器移送部件200、驱动部件323和传感器部件324。控制部件321控制容器分类装置22内的各个部件,并接收容器分类装置22内的各个部分输出的信号。控制部件321通过通信部件322与运送控制器7进行通信。
驱动部件323包括马达116、219、227、236和136、用于驱动架推出构件118、151和163的驱动源、用于驱动夹持部件243的驱动源。传感器部件324包括传感器s1~s3、238、245、137a、137b。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部件323所包含的各马达是由伺服马达构成的。被驱动部件323所包含的各马达所驱动的构成部分等即使没有设置用于检测出位于什么位置的光学传感器等,上述马达也能得到精确控制。驱动部件323所包含的各马达所驱动的构成部分等也可以适当使用用于检测出在哪个位置的光学传感器(例如图8的传感器137a、137b)。这样能够更精确地控制各个马达。
放入单元21具有控制部件311、通信部件312、驱动部件313和传感器部件314。控制部件311控制放入单元21内的各部分,还接收放入单元21内的各部分输出的信号。控制部件311通过通信部件312与运送控制器7进行通信。另外,中转单元23和24、回收单元25的结构也与放入单元21相同。
运送控制器7具有控制部件701、通信部件702、硬盘703和显示输入部件704。控制部件701通过通信部件702与放入单元21、容器分类装置22、中转单元23和24、回收单元25、运送单元31~33、以及主计算机8进行通信。
图12为容器分类装置22进行的处理的流程图。此处理自样本架L从放入单元21运出至容器分类装置22开始。
容器分类装置22的控制部件321用传送带111将从放入单元21运出的样本架L向左运送,并将其置于位置P1(S101)。然后,控制部件321通过条形码单元120检测出样本容器T支撑在此样本架L的哪个支撑位置,并读取样本ID和架ID(S102)。接着,控制部件321向主计算机8查询所支撑的样本容器T的转移信息(S103)。然后,控制部件321接收在S103查询的所有样本容器T的转移信息(S104)。
控制部件321根据在S104接收的转移信息判断此样本架L是否支撑着需要转移的样本容器T(S105)。如果没有需要转移的样本容器T(S105:否),则控制部件321通过传送带111、112向左运送被置于位置P1的样本架L,使其通过位置P21运到中转单元23(S110)。另外,在S110,如果支撑部件139并非待机状态或上升状态,则样本架L在位置P1待机,当支撑部件139处于待机状态或上升状态时,此样本架L通过位置P21。
另一方面,如果有需要转移的样本容器T(S105:是),则控制部件321通过传送带111、112向左运送被置于位置P1的样本架L,并将其置于位置P21(S106)。接着,控制部件321通过支撑部件139使被置于位置P21的样本架L上升,并将其置于位置P22(S107)。然后控制部件321转移样本架L所支撑的需要转移的样本容器T(S108)。
样本容器T的转移结束后,控制部件321便使被置于位置P22的样本架L下降,将其置于位置P21(S109)。然后,控制部件321通过传送带111、112向左运送被置于位置P21的样本架L,并将其运到中转单元23(S110)。至此,从放入单元21运到容器分类装置22的样本架L的处理结束。
下面说明一种将样本架L准确置于位置P22、还能限制转移样本容器T时的样本架L的位置偏移的结构。
图13a、b为容器分类装置22内配置的架限制部分F与支撑部件181的结构示图。在图13a、b中,为方便起见省略了其他构件(运送部件110、升降部件130等)的图示。
支撑部件181固定在容器分类装置22内部的底盘(无图示)上。支撑部件181在Y坐标负方向一侧设有缺口181a,在X坐标方向上夹着此缺口181a的位置上分别设有构成部分181b。这两个构成部分181b的上端分别固定有架限制部分F。架限制部分F设于位置P21的上方。架限制部分F有开口F1,开口F1的Y坐标正方向一侧的厚度大于Y坐标负方向一侧的厚度。两个架限制部分F由树脂塑料制成,且彼此形状相同。架限制部分F在Z坐标方向具有对称的形状,即使安装时表面和里面装反了也能发挥同样的功能。在图13a、b的状态下,两个架限制部分F相对于YZ平面来说相互对称配置。两个架限制部分F的开口F1正对配置。
如上所述,进行样本容器T的转移时,首先如图13a所示,样本架L被置于位置P21。然后,被置于位置P21的样本架L被升降部件130的支撑部件139(参照图8)向上移动。向上移动后的样本架L通过缺口181a,再自下侧起通到由两个架限制部分F的开口F1所限定的区域A(参照图14b)。然后,样本架L向上移动到样本架L的上面基本与架限制部分F的上面同高。如此,如图13b所示,样本架L被置于位置P22。
图14a、b为架限制部分F的详细结构图。图14a显示的是图13a、b所示左侧的架限制部分F,图14b则是从上俯视图13a、b所示两个架限制部分F时的平面图。
开口F1由以下构成:面F11、F21和F31、两个斜面F12、两个斜面F22、以及两个斜面F32。面F11、F21与XZ平面平行,面F31与YZ平面平行。斜面F12、F22和F32分别在面F11、F21和F31的上侧和下侧。斜面F12和F32之间、斜面F22和F32之间有设置在架限制部分F内部的凹部。具有如此结构的两个架限制部分F如图13a、b所示设置,这样,如图14b所示,由两个开口F1(更详细而言,是面F11、F21和F31)在与XY平面平行的面内限定了区域A。
图14c、d是被置于位置P22的样本架L与架限制部分F的位置关系图。图14c显示的则是样本架L被置于位置P22时向X坐标负方向看到的与YZ平面平行的面C1、C2(参照图14b)所构成的截面。图14d显示的是样本架L被置于位置P22时向Y坐标正方向看到的与XZ平面平行的面C3(参照图14b)所构成的断面。在图14c、d中,为方便起见用虚线显示样本容器T、样本架L和支撑部件139的位置。
参照图14c,面F11、F21的间隔(区域A的Y坐标方向的宽度)略大于样本架L短边方向的宽度d2。此外,面F11、F21略微离开被置于位置P22的样本架L的侧面。随着向下远离面F11、F21,斜面F12、F22的Y坐标方向的间隔变得大于面F11、F21的间隔。
参照图14d,两个面F31的间隔(区域A的X坐标方向的宽度)略大于样本架L纵长方向的宽度d3。两个面F31略微离开被置于位置P22的样本架L的侧面。随着向下远离面F31,两个斜面F32在X坐标方向的间隔变得比两个面F31的间隔大。
两个架限制部分F采用如此结构配置于容器分类装置22内,这样,即使从位置P21向上移动时的冲击和振动影响到样本架L,使样本架L在XY平面内出现偏移,也能够通过架限制部分F将样本架L引导到位置P22,消除位置偏移。具体而言,向上移动的样本架L的上面的顶部适当地接触下侧的斜面F12、F22和F32,由此,样本架L会被引入区域A内,并最终被置于位置P22。
如图14c、d所示,当样本架L被引导到位置P22时,容器移送部件200的夹持部件243(参照图7)能够顺畅地取出此样本架L所支撑的样本容器T。即,充当取出对象的样本容器T准确地置于所希望的位置而不会偏移,所以夹持部件243能够顺畅地取出样本架L所支撑的样本容器T。另外,当样本架L被引导到位置P22时,夹持部件243能够将从缓冲架140取出的样本容器T顺畅地放置到充当此样本架L的目标的支撑部件中。即,充当此样本架L的目标的支撑部件将会被置于所希望的位置而不会出现偏移,所以夹持部件243能够顺畅地将取出的样本容器T放置到样本架L。此外,样本架L的移动被架限制部分F限制在区域A内,因此,即使夹持部件243在放置和取出样本容器T时的振动或冲击影响到样本架L,也能够防止由此造成的样本架L的位置偏移,不会影响其后进行的样本容器T的放置和取出。
样本架L的位置P22是升降部件130的支撑部件139处于上升状态时样本架L的上端部分收纳在区域A内的位置。即,本实施方式的位置P22指的是下述位置:样本架L被支撑部件139向上移动时,此样本架L上端部分收纳在区域A内,由此使得夹持部件243能够顺畅地转移样本容器T的位置。
如上所述,通过本实施方式能够如下所述地迅速进行样本容器T的转移。即,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当收纳部件配置在比运送部件110高的位置时,被置于位置P21的样本架L与收纳部件之间会产生上下方向的高度差。因此,如图10a所示,当个别地将样本容器T从置于位置P21的样本架L向收纳部件转移时,要转移的样本容器T上下方向的移动距离会增大,因此转移样本容器T所需要的时间会延长。对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容器移送部件200转移样本容器T之前,先用支撑部件139向上移动样本架L,将其置于位置P22。以此,如图10c所示,要转移的样本容器T上下方向的移动距离缩小,能够迅速转移样本容器T。
在本实施方式中,被置于位置P22的样本架L的各支撑部件的底面(承载面)与收纳部件的各支撑部件的底面(承载面)同高。以此,从样本架L抽出样本容器T时的向上的行程与将抽出的样本容器T放置到收纳部件时的向下的行程基本相同,从而能够使样本转移时的控制作业和容器分类装置22的结构更加简单。
在本实施方式中,收纳部件和托盘171、172位于高于运送部件110、160的位置,更具体而言,位于高于运送部件160运送的样本容器T的顶部(盖T2)的位置。因此,收纳部件的各部分能够分别向前拉出。这样,即使运送部件160正在运送样本容器T,也能够分别拉出收纳部件的各部分,能够将样本容器T取出至外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d所示,容器移送部件200转移样本容器T,且要从靠近拉出口的一侧(前方)开始依次填充支撑部件。以此,能够控制取出收纳部件所收纳的样本时收纳部件的拉出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架限制部分F将提升后的样本架L置于位置P22,置于位置P22的样本架L在XY平面(水平面)内的移动受到限制。以此,夹持部件243就能顺利地取出样本架L所支撑的样本容器T,能够顺畅地将取出的样本容器T放置到样本架L。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位置P21向上移动的样本架L即使在XY平面内发生偏移,也能够通过斜面F12、F22和F32将样本架L置于位置P22。即,样本架L向上移动时,能够慢慢地将样本架L引导到区域A内。以此,能够顺畅地将提升后的样本架L置于位置P22。
在本实施方式中,架限制部分F如图14c、d所示,具有与提升后的样本架L的上部侧面相对的面F11、F21和F31,面F11、F21和F31与样本架L的上部侧面相接触,由此限制样本架L的移动。以此,比起使用与样本架L整个侧面相对配置的构成部分,本发明结构简单,且能够高效地限制样本架L的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架限制部分F支撑着平面看呈矩形的样本架L的上部的四个角。以此能够切实限制样本架L的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架限制部分F由树脂塑料构成。以此,样本架L接触到架限制部分F时的冲击会被架限制部分F吸收,从而能够避免样本架L被损坏。
以上就一种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比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例示中,测定单元41、42的测定对象是血液,但测定单元41、42的测定对象也可以是尿。即,本发明也可用于包括测定尿的测定单元在内的样本处理系统,本发明还可用于包括测定其他临床样本的测定单元在内的临床样本处理系统。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5a所示,被置于位置P21的样本架L向上移动,在其被置于位置P22的状态下进行样本容器T的转移。此时,如图15b所示,样本容器T的X坐标方向的移动距离增大。因此,如图15c所示,样本架L被置于位置P21后也可以适当斜向移动,以靠近充当目标的收纳部件的支撑部件。此时,比如,升降部件130的支撑部分131在XZ平面内相对于Z坐标方向呈倾斜状。如此,如图15d所示,样本架L所支撑的要转移的样本容器T与作为目标的收纳部件的支撑部件在X坐标方向上的距离接近,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这样能够更快速地转移样本容器T。
另外,也可以如图16a、b所示,被置于位置P21的样本架L向仅从位置P22向Y坐标正方向一侧偏离一点的位置P23斜向移动,在被置于位置P23的状态下进行样本容器T的转移。此时,比如,升降部件130的支撑部分131在YZ平面内相对于Z坐标方向呈倾斜状。
所谓“向上移动”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被置于位置P21的样本架L垂直向上移动到位置P22。即,权利要求中的“向上移动”也包括如图15c、d所示的样本架L在XY平面内斜向移动的情况、以及如图16a、b所示的样本架L在YZ平面内斜向移动的情况。
在图15c、d中,样本架L是斜向移动的,但也可以取而代之,当样本架L向Z坐标方向移动并被置于位置P22后,再向X坐标方向移动。在图16a、b中,样本架L也可以在向Z坐标方向移动并被置于位置P22后再向Y坐标方向移动,并被置于位置P2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样本架L向上的移动只限于从位置P21到位置P22,但不限于此,样本架L除了可以从位置P21移动到位置P22外,还可以在运送通道r1上的其他位置向上移动。比如,也可以如图16c、d所示,在运送通道r1上设置一个相对于位置P21向X坐标方向偏离的位置P24,被置于位置P24的样本架L上升,被置于位置P25。此时,样本架L被置于位置P22、P25中的其中之一,使样本架L所支撑的要进行转移的样本容器T和充当目标的收纳部件的支撑部件靠近。如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样本容器T的转移可以更加迅速。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0c所示,样本架L被置于位置P22,使样本架L的各支撑部件的底面的高度等于收纳部件的各支撑部件的底面高度。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如下设置:样本架L略高于或略低于位置P22,样本架L的各支撑部件的底面的高度不同于收纳部件的各支撑部件的底面的高度。此时,比起如图10a所示地从被置于位置P21的样本架L转移样本容器T,能够迅速地转移样本容器T。
当样本架L略高于位置P22时,最好如图17a所示,设定上升后的样本架L的位置P26,以使得样本架L的上面的高度H4基本等于收纳部件所支撑的样本容器T的盖T2的上面高度H5。如此一来,样本架L所支撑的样本容器T只要按照从样本架L将其抽出时所需要的行程向上移动即可,可以使样本转移时样本容器T在上下方向的移动行程最小化。
即,如上所述地设定位置P26后,如图17b所示,抽取样本容器T时,样本架L所支撑的样本容器T只向上移动Z2,在样本容器T的最下端被置于略高于H4的位置的同时,此样本容器T的最下端被置于略高于收纳部件所支撑的样本容器T的盖T2的位置。以此,样本容器T能够从收纳部件所支撑的样本容器T的上方通过并向Y坐标正方向移动。此时,Z2小于Z1,转移样本容器T所需要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距离(Z2+Z1)小于图10c所示情况下的上下方向的移动距离(Z1+Z1),且该值为最小值。因此,此种结构能够最迅速地转移样本容器T。
另外,当运到容器分类装置22的样本容器T的长度参差不齐时,以图17a、b所示高度H5为最长的样本容器T的盖T2的上面的高度,按照与上述同样的思想设定位置P26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两条传送带111、112通过传送带115a联动驱动,但也可以如图17c所示,仅使用一条传送带112。图17c所示结构是在图5a所示结构中省略了传送带111、115a、并在滑轮113b、114a的下方增加滑轮114h、114i所得到的。传送带112挂于滑轮114a~114i,且被马达116驱动。此时,滑轮113b和114a之间产生空间S1,滑轮114b和114e之间产生空间S2,支撑部件139能够插入空间S1、S2。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样本处理系统1如图1所示仅设置了一台容器分类装置,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两台以上的容器分类装置相邻配置。
图18为样本处理系统1包括两台容器分类装置时的结构图。图18所示样本处理系统1中,在图1所示容器分类装置22与中转单元23之间设有另一个容器分类装置26。此时,从放入单元21向下游运出的样本架L适当地供应到两台容器分类装置22、26,进行样本容器T的转移。
此时,即使容器分类装置22正在进行样本容器T的转移,由于此样本架L已经被支撑部件139向上移动,因此能够将后续的样本架L运往容器分类装置26。即使容器分类装置26正在进行样本容器T的转移,由于此样本架L已经被支撑部件139向上移动,因此能够将后续的样本架L运往中转单元23。即,无需另设运送通道就能够更换样本架L的运送顺序,即使正在转移样本容器T期间也能够将后续的样本架L运往下游。因此能够快速地转移样本容器T。
图19、20为包括两台容器分类装置的系统的处理流程图。此处理从样本架L被置于放入单元21后方开始。为方便起见,在图19、20所示处理中将容器分类装置22、26分别称为“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第二容器分类装置”。
参照图19,运送控制器7的控制部件701判断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升降部件130是否是待机中——即如图9a所示地升降部件130的支撑部件139处于待机状态,并判断样本架L是否未被置于位置P21(S201)。此判断根据升降部件130的马达136的驱动位置和传感器s2的检测信号进行。
接着,控制部件701判断在被放置到放入单元21后方的样本架L之前是否有从放入单元21向下游运出的样本架L正在向第一容器分类装置运送或正在向第二容器分类装置运送(S202、S203)。此判断根据运送控制器7的硬盘703所存储的运送指示的记录和第一及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传感器s1~s3的检测信号进行。
如果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升降部件130正在待机中(S201:是),其前面的样本架L并非正在运往第二容器分类装置(S202:否),则控制部件701向第一和第二容器分类装置发送指示,使第二容器分类装置对此样本架L进行处理。然后,此样本架L从放入单元21运往第一容器分类装置,处理进入到S301。如果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升降部件130并非正处于待机中(S201:否),其前面的样本架L正运往第一容器分类装置(S203:是),则同样地,处理前进到S301处理。
如果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升降部件130并非正处于待机中(S201:否),其前面的样本架L并非正运往第一容器分类装置(S203:否),则控制部件701向第一和第二容器分类装置发送指示,使第一容器分类装置对此样本架L进行处理。然后,此样本架L从放入单元21运往第一容器分类装置,处理进入S401。如果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升降部件130正在待机中(S201:是),其前面的样本架L正运往第二容器分类装置(S203:是),则同样地,处理进入S401。
在用第二容器分类装置对样本架L进行处理时,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的控制部件321使得从放入单元21运出的样本架L通过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的位置P21,并将其运到第二容器分类装置。此时,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的支撑部件139如图9a所示处于待机状态时,样本架L如图9b所示,从支撑部件139的上方通过,再通过位置P21。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的支撑部件139如图9c所示处于上升状态时,样本架L如图21所示,从支撑部件139下方通过,再通过位置P21。然后,此样本架L由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控制部件321运送到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位置P1(S301)。
然后,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控制部件321通过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条形码单元120检测出样本容器T被此样本架L的哪个支撑位置支撑,并且读取样本ID和架ID(S302)。然后,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控制部件321再向主计算机8查询所支撑的样本容器T的转移信息(S303)。然后,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控制部件321接收在S303查询的所有样本容器T的转移信息(S304)。
下面,参照图12,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控制部件321根据在S304接收的转移信息判断此样本架L是否支撑着需要转移的样本容器T(S305)。如果没有需要转移的样本容器T(S305:否),则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控制部件321向左运送被置于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位置P1的样本架L,使其经过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位置P21并运到中转单元24(S310)。在S310中,如果支撑部件139并非处于待机状态或上升状态,则样本架L在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位置P1待命,当支撑部件139转入待机状态或上升状态时,此样本架L通过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位置P21。
另一方面,如果有需要转移的样本容器T(S305:是),则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控制部件321向左运送被置于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位置P1的样本架L,然后被置于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位置P21(S306)。然后,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控制部件321通过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支撑部件139向上移动被置于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位置P21的样本架L,将其置于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位置P22(S307)。然后,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控制部件321再转移样本架L所支撑的需要转移的样本容器T(S308)。
样本容器T的转移结束后,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控制部件321使被置于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位置P22的样本架L下降,并将其置于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位置P21(S309)。而且,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控制部件321向左运送被置于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位置P21的样本架L,并将其运到中转单元24(S310)。至此,第二容器分类装置对样本架L的处理结束。
下面,参照图19,在用第一容器分类装置对样本架L进行处理时,从放入单元21运出的样本架L由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的控制部件321运送到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的位置P1(S401)。然后,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的控制部件321通过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的条形码单元120检测出样本容器T支撑在此样本架L的哪个支撑位置,并读取样本ID和架ID(S402)。然后,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的控制部件321向主计算机8查询所支撑的样本容器T的转移信息(S403)。然后,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的控制部件321接收在S403查询的所有样本容器T的转移信息(S404)。
下面,参照图20,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的控制部件321根据在S404接收的转移信息判断此样本架L是否支撑着需要转移的样本容器T(S405)。如果没有需要转移的样本容器T(S405:否),则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的控制部件321向左运送被置于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的位置P1的样本架L,使其经过第一和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位置P21,并将其运到中转单元24(S410)。在S410中,如果第一和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支撑部件139并非处于待机状态或上升状态,则样本架L在第一和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位置P1待命,当支撑部件139转入待机状态或上升状态时,此样本架L通过第一和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位置P21。
另一方面,如果有需要转移的样本容器T(S405:是),则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的控制部件321向左运送被置于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的位置P1的样本架L,将其置于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的位置P21(S406)。然后,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的控制部件321通过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的支撑部件139向上移动被置于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的位置P21的样本架L,并将其置于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的位置P22(S407)。然后,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的控制部件321再转移样本架L所支撑的、需要转移的样本容器T(S408)。
样本容器T的转移结束后,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的控制部件321使得被置于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的位置P22的样本架L下降,并将其置于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的位置P21(S409)。然后,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的控制部件321向左运送被置于第一容器分类装置的位置P21的样本架L,使其通过第二容器分类装置的位置P21,将其运到中转单元24(S410)。至此,第一容器分类装置对样本架L的处理结束。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架限制部分F的上面一侧和下面一侧相对于XY平面来说是对称的,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如图22a所示,省略上侧的斜面F12、F22、F32。此时,左右设置的架限制部分不能是同一形状,设在右侧的架限制部分是一个相对于图22a所示架限制部分F来说呈YZ平面对称的架限制部分。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区域A由面F11、F21和F31所界定,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用线来划定。比如,也可以如图22b所示,在上述架限制部分F中省略面F11、F21和F31,使上侧和下侧的斜面F12、F22和F32连接起来。此时,由上侧和下侧的斜面F12之间的山脊线、上侧和下侧的斜面F22之间的山脊线、以及上侧和下侧的斜面F32之间的山脊线界定区域A。
区域A也可以由点来界定。比如,可以如图22c所示,在上述架限制部分F中,在面F11、F21和F31上分别设置半球形的突起部件F11a、F21a和F31a。突起部件F11a、F21a和F31a也可以如图22d所示为圆锥形。如此设置,在如图22c、22d所示情况下,由突起部件F11a、F21a和F31a的前端部分的点界定了区域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向上移动的样本架L由斜面F12、F22和F32引导至位置P22,但不限于此,样本架L也可以由其他引导部分引导。比如,可以如图23a所示,在上述架限制部分F中,两个斜面F12低一截,在这两个斜面F12上设置两个分别斜向延伸的突出条部件F12a。对斜面F22和F32也同样设置突出条部件(无图示)。如此,沿斜面F12、F22和F32上设有的突出条部件的前端(山脊线)将样本架L引导至位置P22。
向上移动的样本架L不一定非要由斜面F12、F22和F32这样的平面来引导,也可以由曲面引导。比如,可以如图23b所示,在上述架限制部分F中,在开口F1的内壁面设置将圆柱一分为二所得到形状的圆柱部件F12b,由此取代面F11和两个斜面F12。关于面F21和两个斜面F22、面F31和两个斜面F32,也同样设置将圆柱一分为二所得到的形状的圆柱部件(无图示)来取代这些面。如此,样本架L将沿圆柱部件的曲面被引导到位置P22。样本架L被相对的圆柱部件F12b的顶点夹着,由此对其进行定位,限制其移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架限制部分F限制被置于位置P22的样本架L的X坐标和Y坐标两个方向上的移动,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限制样本架L的X坐标方向和Y坐标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上的移动。
图23c为仅限制样本架L的X坐标方向(纵长方向)的移动的架限制部分F的结构图。此时的架限制部分F的形状是从图14a所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架限制部分F中省略面F11、F21和斜面F12、F22所得到的。此时,即使样本架L在运送面上从位置P21向X坐标方向偏离,此样本架L通过向上移动就能如图23d所示地被置于由两个面F31设定的范围A1内,在上升状态下向X坐标方向的移动受到限制。此外,样本架L在Y坐标方向(短边方向)的移动基本上被升降部件130的支撑部件139(参照图8)限制。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一样,此样本架L被置于位置P22,在上升状态下XY平面内的移动受到限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用架限制部分F限制被置于位置P22的样本架L在XY平面上的移动,但也可以利用以下所示弹簧片182限制被置于位置P22的样本架L在Z坐标方向的移动。
图24a为设置在架限制部分F的弹簧片182的结构示图。两个弹簧片182固定在左右的架限制部分F的上面。两个弹簧片182由金属构成,彼此形状相同。在图24a所示状态下,两个弹簧片182表里相反设置,相对于YZ平面来说相互对称。另外,如图24b、24c所示,从上俯视(向Z坐标负方向)时,弹簧片182搭在被置于位置P22的样本架L的一部分上。
将两个弹簧片182设置为如此结构,并将其配置于架限制部分F上面,这样,用夹持部件243取出此样本架L所支撑的样本容器T时,能够防止样本容器T挂到样本架L上并使得样本架L被向上提起。以此,能够避免被提起的样本架L落到支撑部件139时因冲击力损伤样本容器T。同时能够避免被提起的样本架L停在这个状态下不动并造成样本架L无法正常运送。
此时,弹簧片182是由金属制成的,因此,即使向上移动的样本架L碰到弹簧片182,也能够切实将样本架L置于位置P22,同时还能避免弹簧片182破损。
此时,也可以如下设置:调整升降部件130的步进马达136,当升降部件130的支撑部件139为上升状态时,使样本架L的上面被按压在弹簧片182上。如此,在将样本容器T放入位置P22的样本架L时,能够防止样本容器T挂在样本架L上并导致样本架L被向下压下去。以此,能够避免压下去的样本架L再次回到位置P22时的冲击损伤样本容器T。同时还能避免压下去的样本架L停止在这个状态下不动并造成样本架L无法正常运送。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所示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以有各种适当变更。

Claims (22)

1. 一种容器分类装置,包括:
运送样本架的架运送部件;
配置在高于所述架运送部件的位置,且能够收纳数个样本容器的样本容器收纳部件;
提升所述架运送部件运送的样本架的升降部件;
从所述升降部件提升的样本架中取出样本容器,并将该样本容器放置到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的样本容器移送部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部件向所述架运送部件的上方垂直移动样本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部件提升样本架并在一定高度停止,在下降之前保持安放样本架的状态且不向与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平面重叠的位置移动样本架。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本容器移送部件具有夹持样本容器的夹持部件,用所述夹持部件夹持所述升降部件在上升状态下所安放的样本架中的样本容器,使所述夹持部件上升并移动到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的上方,然后下降,由此将所述样本容器放置到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部件向上移动样本架,以使得样本架中收放的样本容器位于与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收纳的样本容器基本相同的高度的位置。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容器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部件向上移动样本架,以使得样本架承载样本容器的承载面与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承载样本容器的承载面的高度基本相同。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运送部件包括沿运送通道延伸的传送带;
所述升降部件包括支撑样本架的底面的支撑部件、以及在上端位置与下端位置之间上下移动支撑部件的驱动部件;
当所述支撑部件位于所述下端位置时,所述架运送部件使所述传送带运送的样本架从所述支撑部件上方通过。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还具有从所述架运送部件运送的样本架所收放的样本容器获取识别信息的识别信息获取部件;
如果根据所述识别信息获取部件获取的识别信息判断需要转移样本容器,则由所述升降部件向上移动所述样本架,由所述样本容器移送部件从该样本架取出样本容器并将其放置在容器收纳部件。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收纳的样本容器转移到样本架时,由所述升降部件向上移动所述样本架,由所述样本容器移送部件从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取出样本容器,将取出的样本容器放置在所述升降部件在上升状态下所安放的样本架中。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运送部件包括设有所述升降部件的第一运送通道和不同于所述第一运送通道的第二运送通道;
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位于高于所述架运送部件运送的样本容器的顶部的位置,且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运送通道的上方拉出。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容器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根据移送的样本容器的种类划分为数个区;
各个区均能单独拉出。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容器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包含数个用于插入样本容器的插孔;
所述样本容器移送部件从接近拉出口的一侧的所述插孔起依次放置样本容器。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还具有设置在所述架运送部件的上方并限制样本架的移动的限制部件;
所述升降部件通过向上移动样本架来将该样本架置于所述限制部件限定的限制区域内。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容器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具有一个引导部件,当所述升降部件向上移动样本架时该引导部件接触所述样本架并将所述样本架引导到所述限制区域。
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还具有用于限制所述升降部件提升的样本架的纵长方向的移动的限制部件。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容器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升降部件在支撑着样本架的底面的状态下向上移动该样本架;
所述限制部件接触所述升降部件提升的样本架的上部并限制所述样本架的移动。
17.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容器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由具有开口的框架状部件构成,所述升降部件向上移动样本架时所述样本架会通过该开口。
18.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容器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部件具有一个通过接触所述升降部件提升的样本架的上面来限制该样本架向上移动的部分。
19. 一种样本处理系统,包括:
测定模块,用于测定样本架所安放的样本容器中的样本;以及
容器分类装置,分类样本架上安放的、已由所述测定模块完成测定的样本容器;
其中,所述容器分类装置具有:
运送样本架的架运送部件;
配置在高于所述架运送部件的位置且能够收纳数个样本容器的样本容器收纳部件;
提升所述架运送部件运送的样本架的升降部件;
从所述升降部件提升的样本架取出样本容器并将该样本容器放置到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的样本容器移送部件。
20. 一种分类样本架上安放的样本容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运送样本架;
用升降部件向上移动所运送的样本架;
让所述升降部件在上升状态下静止;
从所述升降部件提升并安放的样本架取出样本容器;
将取出的样本容器放置到配置在高于运送面的位置上的样本容器收纳部件。
21. 一种容器分类装置,包括:
通过运送通道运送样本架的架运送部件;
在所述运送通道中途的一定位置上提升样本架的升降部件;
样本容器收纳部件;
在所述升降部件提升的样本架与所述样本容器收纳部件之间移送样本容器的样本容器移送部件;
其中,所述架运送部件经过所述升降部件提升的其他样本架的下方运送一个样本架,并使其通过所述一定位置。
22. 一种容器分类系统,包括:
架运送部件,通过经由第一位置和位于第一位置下游的第二位置的一条运送通道运送样本架;
第一容器分类装置,该第一容器分类装置包括向上移动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样本架的第一升降部件,且该第一容器分类装置分类所述第一升降部件向上移动的所述样本架上的容器;
第二容器分类装置,该第二容器分类装置包括向上移动位于所述第二位置的样本架的第二升降部件,且该第二容器分类装置分类所述第二升降部件向上移动的所述样本架上的容器;
    控制部件,对该控制部件进行编程以便控制所述架运送部件,在一个样本架被所述第一升降部件提升时根据需要让其他样本架通过所述第一位置。
CN201410037150.XA 2013-01-31 2014-01-26 容器分类装置、样本处理系统及容器分类方法 Active CN1039837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16556 2013-01-31
JP2013016553 2013-01-31
JP2013-016553 2013-01-31
JP2013016556A JP5984699B2 (ja) 2013-01-31 2013-01-31 検体移し替え装置、検体移し替えシステム、検体移し替え方法および搬送装置
JP2013205519A JP6144172B2 (ja) 2013-01-31 2013-09-30 検体移し替え装置
JP2013-205519 2013-09-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3797A true CN103983797A (zh) 2014-08-13
CN103983797B CN103983797B (zh) 2018-05-04

Family

ID=50070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37150.XA Active CN103983797B (zh) 2013-01-31 2014-01-26 容器分类装置、样本处理系统及容器分类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446900B2 (zh)
EP (1) EP2762891A3 (zh)
CN (1) CN103983797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7508A (zh) * 2014-10-28 2015-01-21 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为分析装置自动传送样本的样本加载系统
CN108082821A (zh) * 2017-12-29 2018-05-29 广东伽懋智能织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样品储存机
CN108706259A (zh) * 2018-03-26 2018-10-26 潍坊科技学院 一种用于医学检验科的样品存储及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1837041A (zh) * 2018-03-29 2020-10-27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架的运送方法、样本测定系统
WO2020258317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样本分析系统以及样本分析方法
CN112292336A (zh) * 2018-06-20 2021-01-29 奥卡多创新有限公司 订单履行的系统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56481B2 (en) 2012-06-18 2017-05-23 Cimpress Schweiz Gmbh Integrated imprinting system and trays for selectively processing items on tray
US9156293B2 (en) * 2012-06-18 2015-10-13 Cimpress Schweiz Gmbh Manufacturing tray with customized inlays for processing different types of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US9114645B2 (en) 2012-06-18 2015-08-25 Cimpress Schweiz Gmbh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inting on multiple different articles of manufacture by the same printing system in a conveyor system
JP6009881B2 (ja) * 2012-09-20 2016-10-19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移し替え装置および検体処理システム
US9457967B1 (en) * 2013-08-06 2016-10-04 Humana Inc. Pharmaceutical vial processing system and method
JP6731946B2 (ja) 2015-12-15 2020-07-29 株式会社堀場製作所 対象物を回転させる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3730A (zh) * 1998-12-18 2002-01-30 阿赛斯特技术公司 一体式的隔舱内部输送、存放及运送装置
JP2002040034A (ja) * 2000-07-24 2002-02-0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検体仕分け装置
JP2007309675A (ja) * 2006-05-16 2007-11-29 Olympus Corp サンプルラック供給回収装置
WO2011148897A1 (ja) * 2010-05-24 2011-12-0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検体検査自動化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9316A (en) * 1988-03-29 1991-04-23 Klein David C Test tube cassette system and cassettes for use therein
JPH049668A (ja) * 1990-04-26 1992-01-14 Teijin Seiki Co Ltd 仕分け装置
US5351801A (en) * 1993-06-07 1994-10-04 Board Of Regents - Univ. Of Nebraska Automated laboratory conveyor system
JPH09251024A (ja) 1996-03-13 1997-09-22 Medica Tec Kk 血液等の検査装置および血液等の検査装置におけるユニット
US6068437A (en) * 1998-11-24 2000-05-30 Lab-Interlink Automated laboratory specimen organizer and storage unit
JP4136187B2 (ja) 1999-05-14 2008-08-20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移し替え装置
EP1275966B1 (en) * 2000-03-15 2006-07-12 Hitachi, Ltd. Automatic analyzer and part feeding device used for the analyzer
US7458483B2 (en) * 2001-04-24 2008-12-02 Abbott Laboratories, Inc. Assay testing diagnostic analyzer
JP3882714B2 (ja) * 2002-08-21 2007-02-21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自動保管装置
JP4009668B2 (ja) * 2003-06-19 2007-11-21 株式会社テ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多連槽式連続汚濁水浄化装置
JP2007322287A (ja) 2006-06-01 2007-12-13 Olympus Corp 自動分析装置
JP2010175513A (ja) * 2009-02-02 2010-08-12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 検体前処理システム
US9611104B2 (en) * 2011-12-06 2017-04-04 Hirata Corporation Sorting apparatus and vessel sorting method
JP6009881B2 (ja) * 2012-09-20 2016-10-19 シス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検体移し替え装置および検体処理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3730A (zh) * 1998-12-18 2002-01-30 阿赛斯特技术公司 一体式的隔舱内部输送、存放及运送装置
JP2002040034A (ja) * 2000-07-24 2002-02-06 Olympus Optical Co Ltd 検体仕分け装置
JP2007309675A (ja) * 2006-05-16 2007-11-29 Olympus Corp サンプルラック供給回収装置
WO2011148897A1 (ja) * 2010-05-24 2011-12-0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検体検査自動化システム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7508A (zh) * 2014-10-28 2015-01-21 深圳市亚辉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为分析装置自动传送样本的样本加载系统
CN108082821A (zh) * 2017-12-29 2018-05-29 广东伽懋智能织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固态样品储存机
CN108706259A (zh) * 2018-03-26 2018-10-26 潍坊科技学院 一种用于医学检验科的样品存储及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08706259B (zh) * 2018-03-26 2020-10-02 孟祥英 一种用于医学检验科的样品存储及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1837041A (zh) * 2018-03-29 2020-10-27 希森美康株式会社 架的运送方法、样本测定系统
CN112292336A (zh) * 2018-06-20 2021-01-29 奥卡多创新有限公司 订单履行的系统和方法
CN112292336B (zh) * 2018-06-20 2023-08-18 奥卡多创新有限公司 订单履行的系统和方法
WO2020258317A1 (zh) * 2019-06-28 2020-12-30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样本分析系统以及样本分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446900B2 (en) 2016-09-20
EP2762891A3 (en) 2018-01-03
CN103983797B (zh) 2018-05-04
EP2762891A2 (en) 2014-08-06
US20140212248A1 (en) 2014-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3797A (zh) 容器分类装置、样本处理系统及容器分类方法
CN103575922B (zh) 样本容器分类装置、样本处理系统、以及架运送方法
CN104597269A (zh) 样本容器取出装置及样本处理系统
JP6189697B2 (ja) 検体移し替え装置及び検体処理システム
US20200189846A1 (en) Method for order-picking goods and order-picking system for carrying out the method
EP2711715A2 (en) Sample sorting apparatus and sample sorting method
CN104053614A (zh) 用来转移药品包装的方法
CN104210815A (zh) 物品搬送台车
CN1970406A (zh) 自动储物装置及相关储物方法
CA3141466C (en) Overhead conveyor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thickness of a hanging bag
CN113617699A (zh) 货物分离机构、货物单件分离系统及方法
JP5984699B2 (ja) 検体移し替え装置、検体移し替えシステム、検体移し替え方法および搬送装置
JP6144172B2 (ja) 検体移し替え装置
CN217101949U (zh) 一种双层轨装置
JP5736629B1 (ja) 収納システム及び収納方法
CN103502099A (zh) 蛋包装装置和蛋包装方法
RU45655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контроля деталей
CN220885633U (zh) 一种免疫分析仪耗材仓
JP5533125B2 (ja) 物品投入方法
WO2023054763A1 (ko) 물품 적재 및 자동 반출 시스템과 그 방법
JP2011201584A (ja) 投入ガイド装着装置及び装着方法
JP5170541B2 (ja) 物品収納設備
JP5299709B2 (ja) 投入ガイド取外し装置及び取外し方法
JP2023032834A (ja) 仕分装置
KR930000937B1 (ko) 항공기 탑승자의 수하물 취급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