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77067B -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检测和应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检测和应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77067B
CN103977067B CN201410150193.9A CN201410150193A CN103977067B CN 103977067 B CN103977067 B CN 103977067B CN 201410150193 A CN201410150193 A CN 201410150193A CN 103977067 B CN103977067 B CN 1039770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solution
medicinal material
maj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5019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77067A (zh
Inventor
唐志书
王梅
郭东艳
宋忠兴
宋小妹
杨秀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41015019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770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77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70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770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770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该中药组合物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药材组成:珠子参20%~30%、秦艽30%~45%、山茱萸30%~45%,优选的配比为珠子参25%、秦艽37.5%、山茱萸37.5%;本发明组合物加入药剂学上的常用辅料制成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口服液、搽剂、喷雾剂或膏剂,其制备和检测方法具有简单可行、科学,专属性强等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检测和应 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所述组合物的制备、检测和制药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简写为RA)是一种以慢性对称性多关节炎症为表现的致残率很高的全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晨僵当气压降低,或温度升高疼痛加剧,晚期关节强直畸形,活动功能严重受损,以致劳动力丧失或造成残疾,有学者称其为“不死的癌症”,国内、外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类风湿系当今最常见及最多发的疾病之一,其对人群的危害至为严重。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为0.1~1%;我国发病率为0.34%~1.08%,全国有400万~1300万患者之多,以女性居多,各年龄组均可发病,高峰年龄在40~50岁。该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消耗性、反复发作性的以关节症状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称之为白虎历节、顽痹。有病程缠绵难愈、其痛彻骨、致残率高的特点,发病10年后只有50%的患者能够继续工作,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故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但迄今对该病尚无特异性药物。
RA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认为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已被普遍承认。具有HLA-DR4和DW4型抗原者,对外界环境条件、病毒、细菌、神经精神及内分泌因素的刺激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当侵袭机体时,改变了HLA的抗原决定簇,使具有HLA的有核细胞成为免疫抑制的靶子。由于HLA基因产生可携带T细胞抗原受体和免疫相关抗原的特性,当外界刺激因子被巨噬细胞识别时,便产生T细胞激活及一系列免疫介质的释放,因而产生免疫反应。该病的病变组织变化虽可因部位而略有变异,但基本变化相同。其特点有:①弥漫或局限性组织中的淋巴或浆细胞浸润,甚至淋巴滤泡形成。②血管炎,伴随内膜增生管腔狭小、阻塞,或管壁的纤维蛋白样坏死。③类风湿性肉芽肿形成。
RA特征性的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炎性病变,在临床表现上病情和病程有个体差异,如:从短暂、轻微的少关节炎到急剧进行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肩、膝和足趾关节最为多见,并伴活动受限。关节炎常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肿胀和压痛,晨僵常长达1小时以上。最为常见的关节畸形是腕和肘关节强直、掌指关节的半脱位、手指向尺侧偏斜和呈“天鹅颈”样及钮孔花样表现。重症患者关节呈纤维性或骨性强直,并因关节周围肌肉萎缩、痉挛失去关节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除关节症状外,还可出现关节外或内脏损害,如类风湿结节,心、肺、肾、周围神经及眼等病变。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由此可见,RA的治疗成功与否及今后能否免于致残主要取决于RA在发病1年以内的合理治疗。据报道如果1年之内没合理治疗,可能有20%的患者获得自然缓解,但约有80%会陷入慢性发展及功能恶化,其中又有50%会在10年内停止工作,因此要及时合理治疗。目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矫正手术、保健教育、功能锻炼、心理教育等,其主要目的是改善症状、改变病情。药物治疗主要有一线药即内服非甾类药物(NSAIDS),二线药即抗风湿药(SAARDS),三线药即糖皮质激素(激素)。一线药品品种繁多,如消炎痛、布洛芬等,主要功能镇痛、退热、抗炎,但这类药并不能抑制病情的进展而且又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消化道溃疡,胃及大小肠黏膜的出血。据报道NSAIDS诱发胃溃疡的发生率可达15%~30%,因此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为此还可以加服雷尼替丁之类药,另外可用奥湿克(ARTHROTEC)可显著降低NSAIDS诱发的胃溃疡(约40%~50%)及致命性溃疡穿孔(约90%);三线药也有较强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但大量长期应用又可引起糖尿病、感染及骨坏死等;二线药的毒性也是显而易见的。MTX有肝毒性,美国对16500例RA患者用MTX治疗有24例发现肝肿大,此毒副反应又多见于原有肝病者、老年患者及长期用MTX的患者。MTX也可引起肺毒性、环胞菌素(CYS)可引起肾毒性等毒副作用。因此,寻求高效低毒、阻止病情进展的新药,仍是摆在世界医学界面前的一项公关难题。
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却渊远流长,积累了精辟的理论和丰富的防治方法。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等范畴。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有因卫阳虚疏、风邪入络而成;有因湿热伤气或入血络而成;有署伤气,湿热入络而成;有风湿肿痛而成;有气滞热郁而成……。”奠定了中医学对痹证认识的基础。《伤寒论》《金匮要略》则从湿病、历节论治,认为发病机理为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人体肌表、经络、关节,以及机体阳气、阴液亏虚,致经络痹阻而成,临证有表里寒热虚实之分,治疗有汗、温、清、补等法。《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治痹颇多新见。如首次提出“风毒”之概念,用毒邪的病理概念去认识历节病之发病规律,开拓了新的思路。热毒流入四肢历节肿痛,治以犀角汤,发展了仲景治痹方法。独活寄生汤,首载于《千金要方·诸风》,至今仍为治痹名方。金元时期,子和倡用汗、吐、下法治痹。丹溪明确提出有痰,二陈汤加酒炒黄芩、羌活、苍术等。注重气血痰瘀,主张除湿祛痰,疏通气血。《医学入门》、《医林绳墨》有类似风湿结节之记载。《证治准绳》论痹,广撷前贤学说而不杂,详述其证治之要,兼发己见。云:“热痹者,脏腑移热复遇外邪。”张景岳峻补真阴是为发明。李中梓《医宗必读》对之治疗原则予以较好地概括:“治外者,散那为急:治脏者,养正为先。治行痹者,散风为主,祛寒利湿仍不可废,大抵参以补血之剂,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痛痹者,散寒为主,疏风燥湿,仍不可缺,大抵参以补火之剂,非大辛大温不能释其寒凝之害也;治着痹者,利湿为主,祛风散寒亦不可缺,大抵参以补脾补气之剂,盖土强可以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医林改错·痹证有疲血说》论痹重瘀血,身痛逐瘀汤乃治痹之要方。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于痹证之治颇多发挥,如热痹、湿热痹、顽痹、久痹,主用虫类搜剔,新邪宜急散,宿邪宜缓攻。在病机的研究上,历代医家大多数认为RA发病除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外,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机体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脾胃虚弱、肝肾亏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该中药组合物在制备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在于提供本发明药物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它是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药材组成:
珠子参20%~30%,秦艽30%~45%,山茱萸30%~45%;
其中,对于上述本发明中药组合物进一步优选地方案,所述药材的重量百分比为:
珠子参22%~28%,秦艽35%~40%,山茱萸35%~40%;
再进一步,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最为优选地方案,所述药材的重量百分比为:
珠子参25%,秦艽37.5%,山茱萸37.5%。
其中珠子参(又名扣子七)为方中君药,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大叶三七以根状茎入药,苦、微甘,温,入肝、肺经。益气养阴,通痹止痛。《药典》中说“主治气阴两虚,烦热口苦,关节疼痛。”《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说“扣子七主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胃痛,外用治外伤出血。”秦艽辛微温,入胃、肝、胆经,宣痹止痛,舒筋活络。《本经》中谓“主寒热邪气、寒热风痹,肢节痛。”《别录》中说“功在舒经通络,流利关节惟治痹痛痉挛之症。”与方中君药扣子七相伍,协同君药通痹止痛,为方中臣药。山茱萸,酸、微温,入肝、肾经,具有补肝肾,治腰膝疼痛之效。《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说“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敛正气而不敛邪气,与其他酸敛之药不同,是以《本经》“逐寒湿痹也。”方中山茱萸,一是协同君臣之味,以逐寒湿痹痛;二是山茱萸具有补肝肾,敛元气,振作精神之效,与具有补肺养阴之功的扣子七相伍,共同达到补益肺肾之气、养肺肾之阴的作用,使元气充盛,气血流畅,痹痛自除;同时山茱萸又酸敛固脱,防扣子七、秦艽湿燥之性,为方中佐使药。全方三药相伍,配伍精当,补而不腻,温而不燥、凉而不寒,环环入扣,共凑益气养阴,补益肺肾,舒经通络,宣痹止痛之效。达到了元气充盛,风、寒、湿、热痹自愈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上述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它是由如下步骤操作:
(1)取珠子参粉碎成细粉,备用;
(2)将秦艽与山茱萸混合,加入与二者重量配比为610倍量的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水煎液,减压浓缩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达40%~70%,静置12~36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再加入步骤(1)中所述的珠子参药材细粉,干燥,粉碎成细粉,即得。
进一步,制备本发明组合物的最佳方法步骤为:
(1)取珠子参粉碎成细粉,备用;
(2)将秦艽与山茱萸混合,加入与二者重量配比为8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水煎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05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的稠膏,加入步骤(1)中所述的珠子参药材细粉,干燥,粉碎成细粉,即得。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组合物或根据上述方法制得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痹证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药制剂,其包括上述中药组合物或根据上述方法制得的中药组合物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制剂涉及不同的剂型,其包含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以及不同剂型所需的各种常规辅料,例如矫味剂、润滑剂、粘合剂等,并以本领域常规的制剂方法制备成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口服液、搽剂、喷雾剂或膏剂等。
本发明还提供了本发明药物的质量检测方法,包括薄层色谱鉴别和含量测定两种类型,
具体方案如下:
1.本发明薄层色谱检测方法包括以下项目(1)(2)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1)珠子参的鉴别方法:取本发明药物0.52g,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水饱和正丁醇提取3次,所用体积依次是20ml、15ml、15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珠子参药材1g,同供试品溶液的方法制备成对照药材溶液;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VI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10μl~20μl,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5∶10∶0.5∶0.3∶3.5的正丁醇-乙酸乙酯-甲醇-甲酸-水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溶液色谱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同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山茱萸的鉴别方法:取本发明药物0.5-2g,研细,加无水乙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山茱萸对照药材0.5g,加乙酸乙酯20ml,同供试品溶液的方法制备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马钱苷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VI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50∶10∶1的乙酸乙酯一乙醇-冰醋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本发明提供的含量检测方法如下:
(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体积比是30∶70甲醇-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nm;理论板数按龙胆苦苷色谱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龙胆苦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04mg的溶液,即得;
(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发明药物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重量,摇匀,滤过;精密移取续滤液2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4)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照上述(1)中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即得;
本发明药物每单位制剂含秦艽以龙胆苦苷计,不得少于3mg。
上述提供的两个质量检测方法适用于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也适用于含有各种辅料的中药制剂。在上述的两个质量检测方法中,所述的“本发明药物”是指本发明的组合物或经过预处理的中药制剂,所述的预处理是指如为胶囊剂,则为取其内容物;如为包衣片、包衣丸,则为去除包衣。上述检测方法中所述的对照品及对照药材均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符合现行药品法定标准规定。在含量检测方法中所述的单位制剂是指含相当于1g中药组合物的成品制剂。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基于此处内容公开的启示下,但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范围内,所作的任何改变、等同替换和改进,例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药物的质量检测方法中,对于所给出的某些具体数值进行适当的修改也有可能达到实现质量控制的目的。这些均应当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应当理解,此处提供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指导性的,而不应当解释为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
以下是本发明内容的具体实施例,用于阐述本申请文件中所能解决技术问题及其所述药物的有益效果,这些实施例包括本发明药物的药效学试验和质量检测等,以便有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全面理解本发明内容。
药效学试验
一、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1.1实验材料及分析方法:
实验药物:本发明药物(按照下述具体实施例1的方案制得);雷公藤多苷片,由湖南协业药业有限公司;Freunds完全佐剂,sigma公司制造。上述药物实验时用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
实验动物:SD大鼠,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实验结果的统计方法:实验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运用统计软件对各组进行组间比较。
1.2实验方法与结果:
取SD大鼠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多甙片阳性对照组、本发明药物组,灌胃体积均为10ml/kg。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大鼠右侧足后跖皮下注射Freunds完全佐剂0.1ml致炎,于致炎前1h开始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21天,停药后观察3天,观察药物对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观察指标:A、肿胀度测定:用足趾肿胀测定仪,于致炎前及致炎后2d、4d、7d、10d、13d、16d、19d、21d测定右侧足后跖容积1次,于致炎前及致炎后10d、13d、16d、19d、21d测定左侧足后跖容积1次,均以致炎前后同侧足跖容积之差作为肿胀度。以肿胀度进行统计比较,并观察鼠耳红斑、尾部结节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右后足肿胀为原发性病变,左后足肿胀为继发性病变。结果见表1、2。B、体重观察:于致炎前及致炎后8d、15d、22d称量大鼠体重1次。计算体重增长值,结果见表3。C、脾脏、胸腺指数:于第21d末次测定足后跖容积后,用麻醉药将大鼠处死,分别取各组大鼠的脾脏、胸腺称重,并称体重,计算脏器指数(脏器指数=脏器重量/动物重量*100),以肿胀度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见表4。
表1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原发性病变的影响(n=8,)
续表1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原发性病变的影响(n=8,)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p<0.001。
由表1可见:造模后,模型对照组大鼠右后踝关节肿胀明显,于第4d肿胀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轻,与第10d再肿胀,但肿胀不如造模开始几天明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本发明药物组大鼠在2d、4d、10d、13d足跖肿胀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01),在7d、21d足跖肿胀度有差异(p<0.05);雷公藤多甙片组在给药后2d、4d、7d、10d、13d、16d、19d、21d足跖肿胀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01)。以上结果提示,本发明药物组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原发性足肿胀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表2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继发性病变足肿胀的影响(n=8,)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p<0.001
由表2可见:造模后,模型对照组大鼠左后踝关节肿胀明显,于第19d肿胀达到高峰。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本发明药物组在16d、19d、21d足跖肿胀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01),在10d、13d足跖肿胀度有差异(p<0.05);雷公藤多甙片组在给药后10d到21d足跖容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继发性病变足肿胀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表3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体重的影响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由表3可见,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和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差异;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物组、本发明药物组大鼠体重明显增长(p<0.05,p<0.01),充分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体重增长缓慢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表4对大鼠脏器指数的影响(n=8)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
由表4可见,本发明药物组对大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的影响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大鼠脏器指数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差异。
从以上实验结果结合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可得出如下结论:动物佐剂性关节炎,是一种免疫制剂刺激形成的免疫亢进性关节炎症,与人风湿及类风湿关节炎的形成及表现有类似之处,目前常用作该两种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本实验选用此动物模型上做试验性治疗,结果显示本发明药物组对模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足跖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体重增长缓慢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与激素类药物不同,本发明药物药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免疫器官有作用。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用于风湿阻络所致的痹病风湿阻络所致的痹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药理学依据。
二、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1实验材料及数据处理方法
实验药物:本发明药物(按照下述具体实施例1的方案制得);醋酸泼尼松,浙江仙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上述药物实验时用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实验结果的统计方法:试验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运用统计软件对各组进行组间比较。
2.2实验方法及结果
2.2.1对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
取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泼尼松片阳性对照组、本发明药物组,各组灌胃体积均为10ml/kg。每天给药1次,共灌胃7天。于末次给药后将各组小鼠全部脱颈椎处死,剖取胸腺、脾脏,把其他组织剥离干净,用滤纸吸干水分后,用电子天平称重。按以下公式计算胸腺、脾脏指数,结果见表5。
脾脏指数=脾脏重量(mg)/体重(g);胸腺指数=胸腺重量(mg)/体重(g)
表5对小鼠免疫器官重量的影响
与空白组比较***p<0.001
从表5可得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本发明药物组的脾脏指数与胸腺指数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波尼松组的有显著性差异(P<0.001)。
2.2.2对小鼠碳廓清指数的影响
取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泼尼松片阳性对照组、本发明药物组,各组灌胃体积均为10ml/kg。每天给药1次,共灌胃7天。于末次给药后30min,从尾静脉注射印度墨汁(稀释5倍)10ml/kg,注射后2min、10min从眼眶后静脉丛取血20μl溶于2m10.1%Na2C03溶液中,摇匀,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680nm处测定光密度(OD),最后处死小鼠,分别称取肝、脾重量,按下式计算碳廓清指数K及校正指数α。以K和α值为指标进行组间比较(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
K=(logOD1-logOD2)/(t2-t1) α=K1/3×体重/(肝重+脾重)
表6对小鼠碳廓清指数K及校正指数α的影晌
备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6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药泼尼松和本发明药物组碳廓清指数K及校正指数α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
2.2.3对小鼠溶血素抗体的影晌
取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泼尼松片阳性对照组、本发明药物组,灌胃给药7天,灌胃体积均为20ml/kg,当天每鼠腹腔注射5%生理盐水鸡红细胞悬液0.2ml,免疫7天后,摘小鼠眼球取血,取稀释100倍血清1ml,与5%鸡红细胞悬液0.5ml,10%补体(豚鼠血清)0.5ml混匀,37℃水浴保温30min,0℃冰箱中止反应,取上清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于540nm处测定OD值,以OD值表示溶血素抗体生成量。以腹腔上清液的吸光度为指标,进行组间比较(方差分析),结果见表7。
表7对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的影晌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01**p<0.01
表7结果显示:阳性药泼尼松组和本发明组动物其上清液在540nm处的OD值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p<0.01)。
三、镇痛试验研究
3.1实验材料
实验药物:本发明药物(按照下述具体实施例1的方案制得);盐酸吗啡注射液,沈阳第一制药厂生产;美洛昔康,海南澳美华制药有限公司;上述药物实验时用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
实验动物:SD大鼠,昆明种小鼠,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实验结果的统计方法:试验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运用统计软件分析,对各组进行组间比较及各组给药前后比较。
3.2实验方法及结果
3.2.1对小鼠醋酸致痛的影晌
取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吗啡阳性组、本发明药物组,除阳性药物组外,各组连续灌胃给药3天,每日1次,灌胃体积均为20ml/kg,阳性药物组在最后一天腹腔注射吗啡1次,体积为10ml/kg。在末次给药30min后各鼠腹腔注射0.6%冰醋酸溶液0.1ml/10g,观察并记录注射冰醋酸溶液后30min内各鼠出现扭体反应的次数,并计算镇痛百分率。以扭体次数为指标进行组间比较(方差分析),结果见表8。
表8对小鼠扭体反应的影晌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从表8结果可见:本发明组可减少0.6%冰醋酸溶液所致小鼠扭体次数,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
3.2.2对小鼠热痛反应潜伏期的影响
取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吗啡阳性组、本发明药物组,除阳性药物组外,各组连续灌胃给药6天,每日1次,阳性药物组在最后一天腹腔注射吗啡1次,体积均为10ml/kg。分别在给药前和末次给药30min后,将小鼠尾下部垂直浸入45摄氏度恒温水浴中。进入长度约为3cm左右。以尾部明显回缩出水面的潜伏期为测定痛指标,结果见表9。
表9对小鼠热痛反应潜伏期的影响(n=10)
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01
从表9结果可以看出:与对照组比较,阳性药吗啡和本发明组痛阈值明显提高,并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
3.2.3对大鼠足尖压痛阈值的影响
取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阳性组美洛昔康、本发明药物组。各组连续灌胃给药7天,每日1次,分别在给药前和末次给药30min后,用YLS-3E电子压痛仪测定每只大鼠的足尖痛阈值并计算痛阈增长值。以给药后各组的痛阈值及痛阈增长值为指标,进行组间比较(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0。
表10对大鼠足尖压痛的影响(n=10)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5,**p<0.01。
从表10结果可见: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阳性药美洛昔康组和本发明组均可提高痛阈值,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p<0.01)。
四、抗炎作用研究
4.1实验材料
实验药物:本发明药物(按照下述具体实施例1的方案制得);醋酸泼尼松,浙江仙郡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上述药物实验时用蒸馏水配制成所需浓度。
实验动物:SD大鼠,昆明种小鼠,由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实验结果的统计方法:试验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运用统计软件分析,对各组进行组间比较及各组给药前后比较。
4.2实验方法及结果
4.2.1对大鼠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形成的影响
选用动物SD大鼠3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性别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本发明组、泼尼松对照组,每组10只,每日口服灌胃给药一次,给药容量均为10ml/kg;给药周期为7d。各组大鼠用1%戊巴比妥钠5ml/kg腹腔注射麻醉后,剪毛后无菌条件下切开右腋窝皮肤,切口长1cm,止血钳扩充皮下组织,向腋窝皮下植入0.02g无菌干燥棉球,缝合切口,术后当日给药,连续给药7d后,处死大鼠,手术取出棉球,剔尽脂肪组织,60℃烘干,称重,减去原棉球重量,即为肉芽组织重量,结果见表11。
表11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从表11可以看出:本发明组较模型组大鼠能显著的抑制棉球肉芽肿,并有统计学差异(P<0.05)。
4.2.2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选用昆明种小鼠3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性别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本发明组、泼尼松对照组,每组10只,每日口服灌胃给药一次,给药容量均为20ml/kg;给药周期为7d。在末次给药后30min,给予每只小鼠右耳两面涂二甲苯0.05ml,造成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左耳作对照,在涂二甲苯30min后准时处死动物,沿耳廓剪下双耳,使用电子天平分别称取双耳重量。记录电子天平称取的左耳重量(M0)和右耳重量(M),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每只动物的肿胀率:肿胀率=(M-M0)/M0×100%。检测数据换算成肿胀率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2。
表12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注:与对照组对照,***P<0.001
从表12可以看出:与模型组比较,泼尼松片、本发明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率均有降低,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
4.2.3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选用昆明种小鼠3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性别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本发明组、泼尼松对照组,每组10只,每日口服灌胃给药一次,给药容量均为20ml/kg;给药周期为7d。在末次给药后30min,给予每只小鼠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生理盐水溶液10ml/kg,并立即腹腔注射0.6%醋酸0.20ml/只,20min后准时脱臼处死,剪开腹部皮肤肌肉,用5.0ml生理盐水分3次洗涤腹腔,吸管吸出洗涤液,合并后加入生理盐水至10.0ml,3000rpm离心15min,上清液UV1102紫外分光光度计590nm比色测量光密度。记录各给药组和对照组动物腹腔洗涤液在590nm处的光密度值。以腹腔洗涤液光密度值为指标,组间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3。
表13对小鼠腹腔通透性的影响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
从表13可以看出,本发明组光密度值明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
综上所述,本发明药物具有明确的、符合中医药理论的配方和制备方法,并且有充足的实验数据表明,本药物具有治疗中医之痹症或西医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理学依据。此外,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阅读本说明书内容后,本发明的随之具有的其它有点和特征亦是显而易见可知的。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来阐述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进一步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全面理解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本发明药物胶囊剂的制备
(1)取珠子参250g粉碎成细粉,备用;
(2)将375g山茱萸与秦艽375g山茱萸混合,加入与二者重量配比为8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水煎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05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的稠膏,加入步骤(1)中所述的珠子参药材细粉,干燥,粉碎成细粉,将所得细粉装入硬胶囊中,共制得1000粒,即得。
实施例2:本发明药物片剂的制备
(1)取珠子参300g粉碎成细粉,备用;
(2)将300g山茱萸与秦艽400g山茱萸混合,加入与二者重量配比为6倍量的水,煎煮1次,每次3小时,合并水煎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05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达40%,静置36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的稠膏,加入步骤(1)中所述的珠子参药材细粉,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适量的硬脂酸镁,压至可得1000片,即得。
实施例3:本发明药物颗粒剂的制备
(1)取珠子参200g粉碎成细粉,备用;
(2)将450g山茱萸与秦艽350g山茱萸混合,加入与二者重量配比为10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小时,合并水煎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05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达70%,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的稠膏,加入步骤(1)中所述的珠子参药材细粉,干燥,粉碎成细粉,制粒,共制得1000g,即得。
实施例4:本发明药物丸剂的制备
(1)取珠子参220g粉碎成细粉,备用;
(2)将400g山茱萸与秦艽380g山茱萸混合,加入与二者重量配比为8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水煎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05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的稠膏,加入步骤(1)中所述的珠子参药材细粉,干燥,粉碎成细粉,再加入适量可压性淀粉,制得1000丸,即得。
实施例5:本发明药物口服液的制备
(1)取珠子参280g粉碎成细粉,备用;
(2)将420g山茱萸与秦艽300g山茱萸混合,加入与二者重量配比为8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水煎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05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的稠膏,加入步骤(1)中所述的珠子参药材细粉,干燥,粉碎成细粉,用蒸馏水溶解并加入适量常规的矫味剂和防腐剂,共制得1000ml,即得。
实施例6:本发明药物擦剂、喷雾剂及膏剂的制备
(1)取珠子参250g粉碎成细粉,备用;
(2)将375g山茱萸与秦艽375g山茱萸混合,加入与二者重量配比为8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水煎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05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的稠膏,加入步骤(1)中所述的珠子参药材细粉,干燥,粉碎成细粉,按照药剂学上常规的成型方法,制成擦剂、喷雾剂或膏剂。
实施例7:上述实施例1所制得胶囊剂的质量检测方法如下:
A.薄层色谱检测:
(1)取本品内容物约1g,研细,加无水乙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山茱萸对照药材0.5g,加乙酸乙酯20ml,同法制备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马钱苷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乙醇-冰醋酸(50∶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取本品内容物适量,研细,称取1g,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水饱和正丁醇提取3次(20ml、15ml、15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珠子参药材1g,同法制备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各溶液10μl~20μl,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乙酸乙酯-甲醇-甲酸-水(5∶10∶0.5∶0.3∶3.5)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溶液色谱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同位置现相同颜色的斑点。
B.含量测定(依据照高效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 D):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nm。理论板数按龙胆苦苷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龙胆苦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04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内容物适量,研细,取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重量,摇匀,滤过。精密移取续滤液2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粒含秦艽以龙胆苦苷(C33H40O15)计,为4.5mg。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参照上述关于关于实施例1中所制得的胶囊剂的检测方法,能够相应的将实施例26中所述的制剂采用上述方法进行质量检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按如下重量百分比的药材组成:珠子参20%~30%、秦艽30%~45%、山茱萸30%~4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材的重量百分比为:珠子参22%~28%、秦艽35%~40%、山茱萸35%~4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材的重量百分比为:珠子参25%、秦艽37.5%、山茱萸37.5%。
4.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如下步骤操作:
⑴取珠子参粉碎成细粉,备用;
⑵将秦艽与山茱萸混合,加入与二者重量配比为6-10倍量的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水煎液,减压浓缩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达40%~70%,静置12~36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再加入步骤⑴中所述的珠子参药材细粉,干燥,粉碎成细粉,即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⑴取珠子参粉碎成细粉,备用;
⑵将秦艽与山茱萸混合,加入与二者重量配比为8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水煎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2~1.05后,加乙醇使含醇量达50%,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25的稠膏,加入步骤⑴中所述的珠子参药材细粉,干燥,粉碎成细粉,即得。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或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方法制得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痹证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制剂中的应用。
7.一种中药制剂,由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或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方法制得的中药组合物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的剂型是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口服液、搽剂、喷雾剂或膏剂。
9.一种检测如权利要求8所述中药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项目⑴-⑵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⑴珠子参的鉴别方法:取本发明药物0.5-2g,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4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水饱和正丁醇提取3次,所用体积依次是20ml、15ml、15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珠子参药材1g,同供试品溶液的方法制备成对照药材溶液;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Ⅵ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10μl~20μl,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5∶10∶0.5∶0.3∶3.5的正丁醇-乙酸乙酯-甲醇-甲酸-水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溶液色谱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同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⑵山茱萸的鉴别方法:取本发明药物0.5-2g,研细,加无水乙醇25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山茱萸对照药材0.5g,加乙酸乙酯20ml,同供试品溶液的方法制备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马钱苷对照品,加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附录ⅥB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为50∶10∶1的乙酸乙酯-乙醇-冰醋酸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以上所述本发明药物是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或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方法制得的中药组合物,或经过药学上预处理的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药制剂。
10.一种检测如权利要求8所述中药制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的检测方法如下:
⑴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体积比是30∶70甲醇-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nm;理论板数按龙胆苦苷色谱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⑵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龙胆苦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04mg的溶液,即得;
⑶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发明药物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重量,摇匀,滤过;精密移取续滤液2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⑷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按照上述⑴中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即得;
本发明药物每单位制剂含秦艽以龙胆苦苷计,不得少于3mg;
上述单位制剂是指含相当于1g中药组合物的成品制剂;所述本发明药物是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中药组合物,或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方法制得的中药组合物,或经过药学上预处理的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中药制剂。
CN201410150193.9A 2014-04-05 2014-04-05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检测和应用方法 Active CN1039770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50193.9A CN103977067B (zh) 2014-04-05 2014-04-05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检测和应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50193.9A CN103977067B (zh) 2014-04-05 2014-04-05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检测和应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7067A CN103977067A (zh) 2014-08-13
CN103977067B true CN103977067B (zh) 2018-02-02

Family

ID=51269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50193.9A Active CN103977067B (zh) 2014-04-05 2014-04-05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检测和应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770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3049A (zh) * 2014-11-25 2015-02-18 孙颖 一种用于治疗特发性关节痛综合征的外用中药
CN104950068B (zh) * 2015-06-03 2016-07-06 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补肾祛风更年合剂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5213510A (zh) * 2015-11-03 2016-01-06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一种治疗风湿痹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77067A (zh) 2014-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63568A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
CN101773551B (zh) 一种用于治疗软组织损伤的蒙药外用药物组合物
CN103977067B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检测和应用方法
CN103341135B (zh) 一种治疗痹病的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05582B (zh) 改善类风湿关节炎关节肿痛的中药组合物
CN101829261A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
CN103735712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制备的中药组合物
CN107669991A (zh) 一种降低血尿酸水平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72405B (zh) 黄芪香参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584810A (zh) 一种治疗胃炎、消化性溃疡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9109A (zh) 防治寒湿阻络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药酒
CN106334171B (zh) 一种用于修复肝损伤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3908603B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5314B (zh) 一种治疗骨关节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768307B (zh) 一种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095912B (zh) 治疗风湿骨病的中成药的制备方法
CN104352633B (zh) 一种治疗骨关节病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2614248B (zh) 一种治疗中风与胸痹的中药组合物
CN100398097C (zh) 一种四季三黄新制剂和制备方法及用途
CN104225237A (zh) 一种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92203A (zh) 一种具有抗痛风作用的药物组合物
CN108578541A (zh) 一种治疗风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提取物、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3316214A (zh) 一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47060A (zh) 一种用于子宫肌瘤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13510A (zh) 一种治疗风湿痹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712046 , Xianyang Century Road,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outh Campus

Applicant after: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ddress before: 712046 , Xianyang Century Road,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South Campus

Applicant before: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SHAAN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 TO: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