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63646A - 一种防止车辆误启动的止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止车辆误启动的止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63646A
CN103963646A CN201410215976.0A CN201410215976A CN103963646A CN 103963646 A CN103963646 A CN 103963646A CN 201410215976 A CN201410215976 A CN 201410215976A CN 103963646 A CN103963646 A CN 1039636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oke
auxiliary section
push rod
casing
i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159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63646B (zh
Inventor
席永帅
苗晓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erospace Wanda Hi 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erospace Times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erospace Times 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China Aerospace Times 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21597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636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63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3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636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636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车辆误启动的止锁装置,包括升降杆位置感应单元、控制单元、以及止锁机构。止锁机构包括传动组件、行程组件、感应组件、报警组件。传动组件包括电机、蜗杆、涡轮、凸轮、以及传动轴;行程组件包括行程顶杆、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导轨、挡板、第一行程开关;感应组件包括感应顶板、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导轨、第二行程开关;报警组件包括蜂鸣器和报警灯。升降杆位置感应单元根据升降杆的展开和收缩状态给控制单元发出电信号,控制单元控制止锁机构,通过凸轮推动行程顶杆穿过手刹杆上的止锁孔或者自止锁孔中退回原位,实现手刹杆的止锁和解锁,防止在手刹杆拉起后,错误地压下手刹杆导致车辆的误启动。

Description

一种防止车辆误启动的止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止车辆误启动的止锁装置,用于防止在升降杆展开的状态下车辆的误启动。
背景技术
随着特种车辆改装市场的日趋成熟,每年都有大量的车辆需要改装,而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对车辆改装的内容也多种多样,比如,加装天线和音频、视频系统用于卫星通信,加装侧拉箱体并且做豪华内饰的豪华房车等,若有避雷、短波通讯天线高度等要求,则需要在原车上加装升降杆系统。
升降杆在展开状态下的高度根据实际需要有所不相同,有3m、5m、10m等。由于升降杆在展开的状态下会高出车体很多,因此,在展开状态下不允许车辆行驶,特别是在超高、顶部安装有大质量设备的情况下。车辆在升降杆展开的状况下行驶可能存在以下风险:
(1)升降杆的晃动造成对升降杆本身结构的损坏,减小了升降杆的使用寿命;
(2)超出升降杆本身承受能力的晃动易导致升降杆折断;
(3)如果车辆通过高架或者进入隧道等情况下,会使升降杆折断、严重的有可能使车辆侧翻而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当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警示操作人员的方法来避免车辆在升降杆展开的状态下启动,包括在驾驶室醒目的位置上粘贴警示标语、安装报警灯等,但这样并不能完全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警示标语和报警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操作人员起到警示作用,但并不能保证避免由于其他一些原因(如污损、无供电等)而使不熟悉该系统的操作人员产生误操作。因此,需要一种智能化的机构来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车辆误启动的止锁装置,以防止车辆在升降杆展开的状态下启动,从而防止由于操作不当对升降杆造成损坏、甚至事故的发生,降低升降杆展开状态下车辆启动的几率,提高机构运行的可靠性和智能化。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方案包括:
一种防止车辆误启动的止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杆位置感应单元、控制单元、以及止锁机构,其中,
所述升降杆位置感应单元安装在升降杆上,用于在升降杆展开到位和收缩到位时,相应地给控制单元发出展开到位电信号和收缩到位电信号;
所述止锁机构包括机构壳体、传动组件、行程组件、感应组件、以及报警组件,其中,所述机构壳体为箱体结构,其围绕车辆的手刹杆而设置,所述机构壳体的侧面上设置有开口部,手刹杆的操作端能够自该开口部伸出,并能够保证操作杆被拉起到位或按压到位,从而启动车辆或者使车辆停止;所述行程组件和感应组件均设置在机构壳体内部,行程组件靠近于传动组件且位于手刹杆的一侧,感应组件位于手刹杆的相对的另一侧;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电机、蜗杆、涡轮、凸轮、以及传动轴,其中,蜗杆设置在电机的输出端;涡轮与蜗杆相啮合,涡轮和凸轮同轴且彼此间隔地安装于传动轴上;凸轮具有大径端和小径端;电机、蜗杆、涡轮、凸轮、以及传动轴均设置在机构壳体内部,并且传动轴的轴线方向与蜗杆的轴线方向垂直;
所述行程组件包括行程箱体、行程顶杆、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导轨、挡板、以及两个第一行程开关,其中,两个第一行程开关彼此间隔地安装在行程箱体的第二侧的内侧面上,行程箱体的与该第二侧相对的一侧为第一侧,行程箱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设置有同轴的通孔,并且第二侧上的通孔的位置位于两个第一行程开关之间;行程顶杆贯穿行程箱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的通孔而设置,行程顶杆的第一端伸出于行程箱体的第一侧,其第二端自行程箱体的第二侧伸出,并且行程顶杆的第一端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第一导轨设置在行程箱体的底板上,并且第一导轨具有导向槽;挡板套装固定于行程顶杆上,并且挡板能够与行程顶杆一起沿着第一导轨的导向槽移动;第一复位弹簧套设在行程顶杆上,其一端与挡板的朝向行程箱体第一侧的第一侧面接触,另一端与行程箱体的第一侧的内侧面接触;
所述感应组件包括感应箱体、感应顶板、两个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导轨、以及两个第二行程开关,其中,两个第二行程开关彼此间隔地设置在感应箱体的第一侧的内表面上,感应箱体的第二侧与感应箱体的第一侧相对;第二导轨设置在感应箱体的底板上,且第二导轨具有导向槽;感应顶板为板形结构,其平行于感应箱体的第一侧而布置,且能够沿着第二导轨的导向槽移动;两个第二复位弹簧彼此间隔地布置在感应顶板与感应箱体的第二侧的内表面之间,并且每个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感应顶板的侧面上,另一端固定至感应箱体的第二侧的内表面上;感应箱体的第二侧上设置有通孔,该通孔的位置与行程顶杆的位置相对应;
凸轮的大径端能够与行程顶杆的第二端接触,并推动行程顶杆的第二端朝向行程箱体的第一侧移动,使得行程顶杆的第一端穿过车辆手刹杆上的止锁孔或者自车辆手刹杆下面通过、并穿过感应箱体第二侧上的通孔,抵靠在感应顶板上,推动感应顶板沿着第二导轨移动,并最终抵靠在两个第二行程开关上;
报警组件包括蜂鸣器和报警灯,其中,蜂鸣器安装于机构壳体的内侧面上;报警灯安装于机构壳体的外侧面上;
所述控制单元安装在所述止锁机构的外侧面上,用来接收升降杆位置感应单元、第一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以及压力传感器发出的电信号,并控制电机、蜂鸣器和报警灯的动作:
当收到来自升降杆位置感应单元的展开到位电信号时,控制单元控制电机(2)转动,从而通过传动组件中的蜗杆、涡轮、传动轴以及凸轮带动行程组件中的行程顶杆动作,使得行程顶杆的第一端能够深入到感应组件中,推动感应顶板移动直至按压第二行程开关;并且,当收到第二行程开关发出的第二按压电信号时,控制单元控制电机停止转动,从而实现手刹杆的锁定;
当收到升降杆位置感应单元发出的收缩到位电信号时,控制单元控制电机转动,从而通过传动组件中的蜗杆、涡轮、传动轴以及凸轮带动行程组件中的行程顶杆动作,使得行程顶杆缩回,并且挡板压下第一行程开关;并且当收到第一行程开关发出的第一按压电信号时,控制单元控制电机停止转动,从而实现手刹杆的解锁;
当收到压力传感器发出的受压电信号时,控制单元一方面控制蜂鸣器和报警灯工作,从而起到报警作用;另一方面,控制单元控制电机反向转动,从而通过涡轮和蜗杆的配合作用,使得凸轮反转,从而使行程顶杆回缩到原位;而当行程顶杆回缩到位时,第一行程开关给控制单元发出第一按压电信号,控制单元据以控制蜂鸣器和报警灯停止工作。
优选地,在机构壳体上设置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为薄板结构,其两端垂直安装在机构壳体的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内侧面上,电机垂直安装在安装支架的侧面上,并且机构壳体的开口部设置在其第一侧上;以及机构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设置有同轴安装孔,每个安装孔中均设置有轴承,传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于机构壳体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
优选地,第一导轨有两个,每个第一导轨为长条形,其横截面基本上呈“工”字形,该“工”字形两侧的凹入部分为导向槽,并且两个第一导轨间隔布置在行程箱体的底板上;挡板为薄板结构,其第一侧边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第三配合部、以及第四配合部,该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第三配合部、以及第四配合部的形状与第一导轨两侧的导向槽的形状相匹配,其中,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彼此相对,第三配合部和第四配合部彼此相对,当安装到位时,挡板的该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第三配合部、以及第四配合部均位于行程顶杆之下,并分别配合在两个第一导轨两侧的导向槽中,由此,通过两个第一导轨引导挡板的移动。
优选地,行程顶杆的第二端上设置有凹槽,该凹槽将行程顶杆的第二端分为第一翼部和第二翼部,第一翼部和第二翼部上设置有两个同轴的轴孔,滚轮套装于滚轮轴上,并且滚轮轴的两端插设在第一翼部和第二翼部上的轴孔中。
优选地,第二导轨有两个,每个第二导轨的截面呈“工”字形,该“工”字形两侧的凹入部分为导向槽,并且,两个第二导轨间隔布置在感应箱体的底板上;以及感应顶板的第一侧边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第三配合部以及第四配合部,该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第三配合部、以及第四配合部的形状与第二导轨两侧的导向槽的形状相匹配,其中,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彼此相对,第三配合部和第四配合部彼此相对,当安装到位时,感应顶板的第一配合部、第二配合部、第三配合部、以及第四配合部分别配合在两个第二导轨两侧的导向槽中,由此,通过两个第二导轨引导感应顶板的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防止车辆误启动的止锁装置具备有益的技术效果,包括:
(1)根据本发明的止锁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一致性较好。通过简单的涡轮蜗杆、凸轮传动和复位弹簧的综合作用实现行程顶杆行程上的变化,从而实现杆体对手刹的止锁和解锁作用;
(2)本发明采用阻尼弹簧设计,有效降低了振动冲击和噪声,减小了对驱动执行机构的反作用力,有效地延长了机构的使用寿命。
(3)本发明采用机械限位面接触(挡板和感应顶板与限位开关的接触均为面接触)以及双限位开关,提高了限位效能。
(4)本发明采用声、光双报警模式,提高了使用的可靠性。当报警灯和蜂鸣器其中之一损坏的情况下还能进行报警,这种双保险模式在实际使用中更加可靠。
(5)本发明中采用了机构壳体、行程箱体、感应箱体的箱体结构设计,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止锁装置中部分部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止锁装置的外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止锁装置中各部分的组装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传动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行程组件和感应组件的位置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止锁装置中部分部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行程组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行程组件中各部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挡板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感应组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感应组件中各部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感应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蜂鸣器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报警灯的安装位置示意图;以及
图16是根据本发明的行程顶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根据本发明的防止车辆误启动的止锁装置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根据本发明的防止车辆误启动的止锁装置包括升降杆位置感应单元A、控制单元B、以及止锁机构C。其中,请参考图1,升降杆位置感应单元A安装在升降杆上,用于感应升降杆的升降位置并给控制单元发出电信号,当升降杆展开到位或收缩到位时,该升降杆位置感应单元相应地给控制单元发出展开到位电信号和收缩到位电信号。实践中,升降杆位置感应单元可采用位置感应器或者行程开关。
控制单元B安装于止锁机构的外侧面上(其具有安装位置不受限制),用来接收升降杆位置感应单元、第一行程开关15和第二行程开关19发出的信号,并控制电机2、蜂鸣器20和报警灯21的动作,当升降杆展开到位时,升降杆位置感应单元向控制单元发出展开到位电信号,控制单元控制电机2转动,进一步通过传动组件中的蜗杆3、涡轮4、传动轴6以及凸轮5带动行程组件中的行程顶杆12动作,使得行程顶杆12穿过手刹杆上的止锁孔(或者自手刹杆下面通过)并深入到感应组件中,推动感应顶板17移动,感应顶板17移动到位后会压下第二行程开关19,第二行程开关19给控制单元发出第二按压电信号,使得控制单元控制电机2停止转动。此时,由于行程顶杆12穿过手刹杆上的止锁孔(或者挡在手刹杆下面),从而实现了手刹杆的锁定;而当升降杆收缩到位时,升降杆位置感应单元向控制单元发出收缩到位电信号,控制单元控制电机2反向转动,进一步通过传动组件中的蜗杆3、涡轮4、传动轴6以及凸轮5带动行程组件中的行程顶杆12动作,使得行程顶杆12缩回原位,此时挡板14压下第一行程开关15,第一行程开关15给控制单元发送第一按压电信号,控制单元收到该第一按压电信号后控制电机2停止转动。此外,当行程顶杆12上的压力传感器122顶在手刹杆上,压力传感器122给控制单元发出受压电信号,控制单元收到该受压电信号后,一方面控制蜂鸣器20和报警灯21工作,从而起到报警作用;另一方面,控制单元控制电机2反转,进一步通过涡轮4和蜗杆3的配合作用,使得凸轮5反转,从而使行程顶杆12回缩到原位;而当行程顶杆12回缩到位时,挡板14会压下第一行程开关15,第一行程开关15收压后给控制单元发出第一按压电信号,控制单元收到该第一按压电信号后控制蜂鸣器20和报警灯21停止工作。
止锁机构C设置在车辆手刹杆附件,用于在手刹杆拉起到位后,防止因误操作导致手刹杆被压下而启动车辆。在如图2-图16所示的优选实施例中,为配合止锁机构的动作,需要在车辆手刹杆的棘轮上设置一个止锁孔,该止锁孔的位置对应于下面将描述的行程顶杆的轴向位置,以便于在手刹杆拉到位之后,行程顶杆的第一端能够顺利地穿过手刹杆上的止锁孔,锁定手刹杆,从而防止在升降杆展开的状态下车辆被误启动。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也可以不在手刹杆上设置止锁孔,而是使行程顶杆在手刹杆拉到位后自手刹杆的下面穿过,从而起到止锁功能,防止手刹杆被错误地按压下去。
根据本发明的止锁机构包括机构壳体1、传动组件、行程组件、感应组件以及报警组件。其中,传动组件、行程组件7、感应组件8、以及报警组件中的蜂鸣器均安装在机构壳体1内。如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发明的止锁机构安装于驾驶舱手刹杆的附近,使行程组件7和感应组件8分别置于手刹杆的两侧。
图2-图1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请参考图2,机构壳体1为矩形(也可以是方形或其它形状)箱体结构,其四个侧面围绕车辆的手刹杆而设置,并且机构壳体1的第一侧上设置有矩形(或其它可行形状)开口部,手刹杆的操作端自该开口部中伸出;机构壳体1的与该第一侧相对的侧面称为第二侧;机构壳体1的四个侧面的顶部设置有顶板,底部设置有底板,由此,将手刹杆的除操作端外的其它部分罩设于机构壳体的内腔中。并且行程组件7和感应组件8均设置在机构壳体1内部,并分别位于手刹杆的两侧。可以理解的是,开口部101的尺寸设置应当保证手刹杆能够被拉起到位或按压到位,从而启动车辆或者使车辆停止。
请参考图3-图5,传动组件包括电机2、蜗杆3、涡轮4、凸轮5和传动轴6。优选地,在机构壳体1上设置有安装支架9,该安装支架9为薄板结构,其两端垂直安装在机构壳体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内侧面上,并且,如图3所示,安装支架9安装于行程组件之上。电机2垂直安装在安装支架9的侧面上,蜗杆3设置在电机2的输出端。涡轮4和凸轮5同轴安装于传动轴6上,并且二者间隔设置。传动轴6的两端垂直安装于机构壳体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内侧面上,并且传动轴6的轴线方向与蜗杆3的轴线方向垂直,但传动轴6的轴线与蜗杆3的轴线位于不同的平面上。蜗杆3与涡轮4相配合。当电机2启动时,蜗杆3在电机2的作用下转动,涡轮4在与蜗杆3的配合作用下转动,凸轮5随着涡轮4转动,根据凸轮5的特性实现其行程的变化。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凸轮5包括大径端和小径端,如图4所示,凸轮5包括半圆形部51和锥形部52,其中,锥形部的锥顶端53距离传动轴6的轴心的距离大于半圆形部的外缘距离传动轴6的轴心的距离。设置凸轮5的目的在于,通过凸轮5的大径端推动行程顶杆12动作,从而实现其止锁功能,而当凸轮的大径端转动离开行程顶杆的第一端时,则行程顶杆不再受凸轮的作用力。此外,传动轴6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安装于机构壳体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相应的安装孔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理解的是,凸轮5的具体结构以及传动轴6的安装结构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不以本优选实施例中的结构为限。
请参考图8-图10,行程组件包括行程箱体11、行程顶杆12、第一复位弹簧(未示出)、两个第一导轨13、挡板14和两个第一行程开关15。如上所述,行程组件和感应组件分别设置在手刹杆的两侧,并且,行程组件7的位置更靠近于凸轮5。结合图3、图5、图14和图15所示,行程组件和感应组件通过支架10(包括若干凸台)固定安装在机构壳体1的底板上,并且二者分别位于手刹杆的两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理解的是,行程组件和感应组件的具体安装位置需保证行程组件中的行程顶杆能够在凸轮5的作用下移动穿过手刹杆上的止锁孔,并深入到感应组件中,顶靠在感应顶板上并推动感应顶板移动至按压第二行程开关,因此,本说明书中不对支架10的结构作具体限定,只要能实现上述目的即可。行程组件和感应组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结构进行固定和支撑。
其中,行程箱体11为立方体形、矩形或其它六面体形箱体。两个第一行程开关15彼此间隔地安装在行程箱体11的第二侧112的内侧面上,行程箱体11的与该第二侧112相对的一侧称为第一侧111。行程箱体11的第一侧111和第二侧112的中心位置上均设置有通孔,两个通孔的位置彼此相对,并且第二侧112上的通孔的位置位于两个第一行程开关15之间,以便于行程顶杆12能够贯穿两个通孔而设置。
如上面提到的,行程顶杆12贯穿行程箱体的第一侧111和第二侧112上的通孔而设置。行程顶杆12的第一端自行程箱体11的第一侧111伸出,其第二端穿过行程箱体11的内部自行程箱体11第二侧112伸出,并且行程顶杆12的长度应当保证:当行程顶杆12的第二端在凸轮5的作用下移动时,该行程顶杆12的第一端能够穿过手刹杆上的止锁孔以及下面将描述的感应箱体上的通孔163推动感应顶板17压靠两个第二行程开关19。第一导轨13、第一复位弹簧(未示出)、挡板14、以及第一行程开关15均设置在行程箱体11内。第一复位弹簧套设在行程顶杆12上,其一端与挡板14的朝向行程箱体11第一侧的第一侧面接触,另一端与行程箱体11的第一侧111的内侧面接触。
第一导轨13为长条形,其横截面基本上呈“工”字形,该“工”字形两侧的凹入部分为导向槽。两个第一导轨13间隔布置在行程箱体11的底板上。挡板14为薄板结构,其套装固定于行程顶杆12上。如图10所示,挡板14的第一侧边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141、第二配合部142、第三配合部143、以及第四配合部144,该第一配合部141、第二配合部142、第三配合部143、以及第四配合部144的形状与第一导轨两侧的导向槽的形状相匹配,其中,第一配合部141和第二配合部142彼此相对,第三配合部143和第四配合部144彼此相对,当安装到位时,挡板14的该第一配合部141、第二配合部142、第三配合部143、以及第四配合部144均位于行程顶杆12之下,并分别配合在两个第一导轨13两侧的导向槽中,由此,通过两个第一导轨13引导挡板14的移动动作。
请参考图11-图13,感应组件包括感应箱体16、感应顶板17、两个第二复位弹簧(未图示)、两个第二导轨18以及两个第二行程开关19。其中,感应箱体16为立方体形、矩形或其它六面体形箱体,感应顶板17、两个第二复位弹簧(未图示)、两个第二导轨18以及两个第二行程开关19均设置在感应箱体16内。两个第二行程开关19彼此间隔地设置在感应箱体16的第一侧161的内表面上,两个第二复位弹簧(未图示)彼此间隔地布置在感应顶板17与感应箱体16的第二侧162的内表面之间,并且该第二侧162与感应箱体16的第一侧161相对。每个第二复位弹簧(未图示)的一端固定在感应顶板17的侧面上,另一端固定至感应箱体16的第二侧162的内表面上。第二导轨18与第一导轨13的结构基本相同,其截面也呈“工”字形,该“工”字形两侧的凹入部分为导向槽。两个第二导轨18间隔布置在感应箱体16的底板上。感应顶板17为薄板结构,其第一侧边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171、第二配合部172、第三配合部173以及第四配合部174,如图13所示,该第一配合部171、第二配合部172、第三配合部173、以及第四配合部174的形状与第二导轨两侧的导向槽的形状相匹配,其中,第一配合部171和第二配合部172彼此相对,第三配合部173和第四配合部174彼此相对,当安装到位时,该感应顶板17的第一配合部171、第二配合部172、第三配合部173、以及第四配合部174分别配合在两个第二导轨18两侧的导向槽中,由此,通过两个第二导轨18引导感应顶板17的移动动作。
感应箱体16的第二侧162上设置有通孔163,行程顶杆12的第二端能够在凸轮5的作用下朝向行程箱体11的第一侧111移动,使得行程顶杆(12)的第一端穿过该通孔163,并抵靠在感应顶板17上,推动感应顶板17沿着两个第二导轨18移动,并最终抵靠在两个第二行程开关19上。
报警组件包括蜂鸣器20和报警灯21。如图14和图15所示,蜂鸣器20安装于机构壳体1的内侧面上,为内装式安装方式。报警灯21安装于机构壳体1的外侧面上,为外装式安装方式。蜂鸣器20和报警灯21的具体安装位置不受限制,只要不与其它部件干涉即可。
行程顶杆12的第一端的端面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22,其第二端上设置有凹槽121,滚轮123通过滚轮轴124安装于凹槽121内。具体地,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该凹槽121将行程顶杆12的第二端分为第一翼部1211和第二翼部1212,第一翼部1211和第二翼部1212上设置有两个同轴的轴孔,滚轮123套装于滚轮轴124上,并且滚轮轴124的两端插设在第一翼部1211和第二翼部1212上的轴孔中。在行程顶杆12的第一端的端面上设置压力传感器122的目的在于,当手刹杆没有拉到位,导致行程顶杆12的第一端无法穿过手刹杆上的止锁孔,此时设置在行程顶杆12第一端上的压力传感器122顶在手刹杆上,该压力传感器122给控制单元发出信号,控制单元一方面控制蜂鸣器20和报警灯21工作,从而起到报警作用;另一方面,控制单元控制电机2反转,进一步通过涡轮4和蜗杆3的配合作用,使得凸轮5反转,从而使行程顶杆12回缩到原位,此时,由于第一行程开关15给控制单元发出电信号,控制单元控制电机2停转,并同时控制蜂鸣器20和报警灯21停止工作,然后,待手刹杆拉到位之后,再重新启动电机2。设置滚轮123的目的在于,当凸轮5转动至推动行程顶杆12的第二端的位置时,凸轮5与行程顶杆12第二端上的滚轮123配合,从而减小凸轮5与行程顶杆12之间的摩擦力。
根据本发明的防止车辆误启动的止锁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驻车时拉起手刹杆,此时,升降杆处于收起状态;凸轮5的小径端靠近于行程顶杆;行程顶杆12在第一复位弹簧(未图示)的作用下保持原位不动,即,安装于行程顶杆12的第一端的压力传感器122与行程箱体11的第一侧111的外侧面基本上平行,而行程顶杆12的第二端伸出于行程箱体11的第二侧112,此时止锁功能尚未启动。当升降杆展开到位,升降杆位置感应单元向控制单元发送电信号,控制单元接收到电信号,驱动电机2转动;电机2输出端的蜗杆3将动力通过涡轮4传递给凸轮5,凸轮5随动,转动到大径端推动行程顶杆的位置;行程顶杆12在凸轮5的作用下移动,其第一端穿过机械式手刹杆上的止锁孔抵靠在感应组件中的感应顶板17上;当感应顶板17运行到位后,其压下两个第二行程开关19,第二行程开关19向控制单元发出电信号,控制单元接收到信号后驱动电机2停止转动,从而实现该止锁机构的止锁功能。当升降杆收缩到位时,升降杆位置感应单元给控制单元发出信号,控制单元控制电机2转动,电机2输出端的蜗杆3通过涡轮4将动作传递给凸轮5;凸轮5随动,其大径端转动与行程顶杆的第一端分离;行程顶杆12中的第一复位弹簧(未图示)作用于挡板14上;行程顶杆12随挡板14移动复位,当挡板14复位到位,挡板14会压下两个第一行程开关15,第一行程开关15向控制单元发出电信号,控制单元接收到信号后驱动电机2停止转动,从而停止止锁功能。与此同时,感应组件中的感应顶板17在第二复位弹簧(未图示)的作用下移动,感应顶板17离开两个第二行程开关19而回复原位。此时可以按下手刹杆,启动车辆。在手刹杆没有拉起或者拉起不到位的情况下,若此时升降杆展开到位,则升降杆位置感应单元向控制单元发送电信号;控制单元接收到电信号,驱动电机2转动;电机2的输出蜗杆3通过涡轮4将动力传递给凸轮5;凸轮5随动,其大径端转动至推动行程顶杆的第一端的位置;行程顶杆12随动;设置在行程顶杆12第一端上的压力传感器122会顶到手刹杆上。在电机持续的作用下,当压力传感器122检测到压力超限时,压力传感器122给控制单元发出信号;控制单元一方面控制蜂鸣器20和报警灯21工作,从而起到报警作用;另一方面,控制单元控制电机2反转,进一步通过涡轮4和蜗杆3的配合作用,使得凸轮5反转,从而使行程顶杆12回缩到位。此时,由于第一行程开关15给控制单元发出电信号,控制单元控制电机2停转,并同时控制蜂鸣器20和报警灯21停止工作。然后,待手刹杆拉到位之后,再重新启动电机2。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未详细描述的内容,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本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现有技术能够实现的,因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做出若干的修改和替换,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防止车辆误启动的止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杆位置感应单元(A)、控制单元(B)、以及止锁机构(C),其中,
所述升降杆位置感应单元(A)安装在升降杆上,用于在升降杆展开到位和收缩到位时,相应地给控制单元(B)发出展开到位电信号和收缩到位电信号;
所述止锁机构(C)包括机构壳体(1)、传动组件、行程组件(7)、感应组件(8)、以及报警组件,其中,所述机构壳体(1)为箱体结构,其围绕车辆的手刹杆而设置,所述机构壳体(1)的侧面上设置有开口部(101),手刹杆的操作端能够自该开口部(101)伸出,并能够保证操作杆被拉起到位或按压到位,从而启动车辆或者使车辆停止;所述行程组件(7)和感应组件(8)均设置在机构壳体(1)内部,行程组件(7)靠近于传动组件且位于手刹杆的一侧,感应组件(8)位于手刹杆的相对的另一侧;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电机(2)、蜗杆(3)、涡轮(4)、凸轮(5)、以及传动轴(6),其中,蜗杆(3)设置在电机(2)的输出端;涡轮(4)与蜗杆(3)相啮合,涡轮(4)和凸轮(5)同轴且彼此间隔地安装于传动轴(6)上;凸轮(5)具有大径端和小径端;电机(2)、蜗杆(3)、涡轮(4)、凸轮(5)、以及传动轴(6)均设置在机构壳体(1)内部,并且传动轴(6)的轴线方向与蜗杆(3)的轴线方向垂直;
所述行程组件(7)包括行程箱体(11)、行程顶杆(12)、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导轨(13)、挡板(14)、以及两个第一行程开关(15),其中,两个第一行程开关(15)彼此间隔地安装在行程箱体(11)的第二侧(112)的内侧面上,行程箱体(11)的与该第二侧(112)相对的一侧为第一侧(111),行程箱体(11)的第一侧(111)和第二侧(112)上设置有同轴的通孔,并且第二侧(112)上的通孔的位置位于两个第一行程开关(15)之间;行程顶杆(12)贯穿行程箱体的第一侧(111)和第二侧(112)上的通孔而设置,行程顶杆(12)的第一端伸出于行程箱体(11)的第一侧(111),其第二端自行程箱体(11)的第二侧(112)伸出,并且行程顶杆(12)的第一端上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22);第一导轨(13)设置在行程箱体(11)的底板上,并且第一导轨(13)具有导向槽;挡板(14)套装固定于行程顶杆(12)上,并且挡板(14)能够与行程顶杆(12)一起沿着第一导轨(13)的导向槽移动;第一复位弹簧套设在行程顶杆(12)上,其一端与挡板(14)的朝向行程箱体(11)第一侧(111)的第一侧面接触,另一端与行程箱体(11)的第一侧(111)的内侧面接触;
所述感应组件包括感应箱体(16)、感应顶板(17)、两个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导轨(18)、以及两个第二行程开关(19),其中,两个第二行程开关(19)彼此间隔地设置在感应箱体(16)的第一侧(161)的内表面上,感应箱体的第二侧(162)与感应箱体(16)的第一侧(161)相对;第二导轨(18)设置在感应箱体(16)的底板上,且第二导轨(18)具有导向槽;感应顶板(17)为板形结构,其平行于感应箱体(16)的第一侧(161)而布置,且能够沿着第二导轨(18)的导向槽移动;两个第二复位弹簧彼此间隔地布置在感应顶板(17)与感应箱体(16)的第二侧(162)的内表面之间,并且每个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感应顶板(17)的侧面上,另一端固定至感应箱体(16)的第二侧(162)的内表面上;感应箱体(16)的第二侧(162)上设置有通孔(163),该通孔(163)的位置与行程顶杆(12)的位置相对应;
凸轮(5)的大径端能够与行程顶杆(12)的第二端接触,并推动行程顶杆(12)的第二端朝向行程箱体(11)的第一侧(111)移动,使得行程顶杆(12)的第一端穿过车辆手刹杆上的止锁孔或者自车辆手刹杆下面通过、并穿过感应箱体(16)第二侧(162)上的通孔(163),抵靠在感应顶板(17)上,推动感应顶板(17)沿着第二导轨(18)移动,并最终抵靠在两个第二行程开关(19)上;
报警组件包括蜂鸣器(20)和报警灯(21),其中,蜂鸣器(20)安装于机构壳体(1)的内侧面上;报警灯(21)安装于机构壳体(1)的外侧面上;
所述控制单元(B)安装在所述止锁机构(C)的外侧面上,用来接收升降杆位置感应单元(A)、第一行程开关(15)、第二行程开关(19)、以及压力传感器(122)发出的电信号,并控制电机(2)、蜂鸣器(20)和报警灯(21)的动作:
当收到来自升降杆位置感应单元(A)的展开到位电信号时,控制单元(B)控制电机(2)转动,从而通过传动组件中的蜗杆(3)、涡轮(4)、传动轴(6)以及凸轮(5)带动行程组件中的行程顶杆(12)动作,使得行程顶杆(12)的第一端能够深入到感应组件中,推动感应顶板(17)移动直至按压第二行程开关(19);并且,当收到第二行程开关(19)发出的第二按压电信号时,控制单元(B)控制电机(2)停止转动,从而实现手刹杆的锁定;
当收到升降杆位置感应单元(A)发出的收缩到位电信号时,控制单元(B)控制电机(2)转动,从而通过传动组件中的蜗杆(3)、涡轮(4)、传动轴(6)以及凸轮(5)带动行程组件中的行程顶杆(12)动作,使得行程顶杆(12)缩回,并且挡板(14)压下第一行程开关(15);并且当收到第一行程开关(15)发出的第一按压电信号时,控制单元(B)控制电机(2)停止转动,从而实现手刹杆的解锁;
当收到压力传感器(122)发出的受压电信号时,控制单元(B)一方面控制蜂鸣器(20)和报警灯(21)工作,从而起到报警作用;另一方面,控制单元(B)控制电机(2)反向转动,从而通过涡轮(4)和蜗杆(3)的配合作用,使得凸轮(5)反转,从而使行程顶杆(12)回缩到原位;而当行程顶杆(12)回缩到位时,第一行程开关(15)给控制单元(B)发出第一按压电信号,控制单元(B)据以控制蜂鸣器(20)和报警灯(21)停止工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车辆误启动的止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机构壳体(1)上设置有安装支架(9),所述安装支架(9)为薄板结构,其两端垂直安装在机构壳体(1)的彼此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内侧面上,电机(2)垂直安装在安装支架(9)的侧面上,并且机构壳体(1)的开口部(101)设置在其第一侧上;以及
机构壳体(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设置有同轴安装孔,每个安装孔中均设置有轴承,传动轴(6)的两端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安装于机构壳体(1)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车辆误启动的止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导轨(13)有两个,每个第一导轨(13)为长条形,其横截面基本上呈“工”字形,该“工”字形两侧的凹入部分为导向槽,并且两个第一导轨(13)间隔布置在行程箱体(11)的底板上;
挡板(14)为薄板结构,其第一侧边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141)、第二配合部(142)、第三配合部(143)、以及第四配合部(144),该第一配合部(141)、第二配合部(142)、第三配合部(143)、以及第四配合部(144)的形状与第一导轨两侧的导向槽的形状相匹配,其中,第一配合部(141)和第二配合部(142)彼此相对,第三配合部(143)和第四配合部(144)彼此相对,当安装到位时,挡板(14)的该第一配合部(141)、第二配合部(142)、第三配合部(143)、以及第四配合部(144)均位于行程顶杆(12)之下,并分别配合在两个第一导轨(13)两侧的导向槽中,由此,通过两个第一导轨(13)引导挡板(14)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车辆误启动的止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行程顶杆(12)的第二端上设置有凹槽(121),该凹槽(121)将行程顶杆(12)的第二端分为第一翼部(1211)和第二翼部(1212),第一翼部(1211)和第二翼部(1212)上设置有两个同轴的轴孔,滚轮(123)套装于滚轮轴(124)上,并且滚轮轴(124)的两端插设在第一翼部(1211)和第二翼部(1212)上的轴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车辆误启动的止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二导轨(18)有两个,每个第二导轨(18)的截面呈“工”字形,该“工”字形两侧的凹入部分为导向槽,并且,两个第二导轨(18)间隔布置在感应箱体(16)的底板上;以及
感应顶板(17)的第一侧边上设置有第一配合部(171)、第二配合部(172)、第三配合部(173)以及第四配合部(174),该第一配合部(171)、第二配合部(172)、第三配合部(173)、以及第四配合部(174)的形状与第二导轨(18)两侧的导向槽的形状相匹配,其中,第一配合部(171)和第二配合部(172)彼此相对,第三配合部(173)和第四配合部(174)彼此相对,当安装到位时,感应顶板(17)的第一配合部(171)、第二配合部(172)、第三配合部(173)、以及第四配合部(174)分别配合在两个第二导轨(18)两侧的导向槽中,由此,通过两个第二导轨(18)引导感应顶板(17)的移动。
CN201410215976.0A 2014-05-21 2014-05-21 一种防止车辆误启动的止锁装置 Active CN1039636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5976.0A CN103963646B (zh) 2014-05-21 2014-05-21 一种防止车辆误启动的止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15976.0A CN103963646B (zh) 2014-05-21 2014-05-21 一种防止车辆误启动的止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3646A true CN103963646A (zh) 2014-08-06
CN103963646B CN103963646B (zh) 2016-06-29

Family

ID=51233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15976.0A Active CN103963646B (zh) 2014-05-21 2014-05-21 一种防止车辆误启动的止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96364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5171A (zh) * 2015-03-11 2017-11-28 柯惠Lp公司 手术机器人手推车固定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57686A2 (de) * 1999-06-05 2000-12-06 WABCO GmbH & CO. OHG Gangschaltung für Kraftfahrzeuge
CN1297824A (zh) * 1999-06-15 2001-06-06 李秀星 防止车辆突然加速的设备和方法
US6259362B1 (en) * 1999-09-21 2001-07-10 Trw Inc. System for conveying vehicle status information upon exit from a vehicle
CN200981503Y (zh) * 2006-07-11 2007-11-28 徐昱 一种防止误急踩油门的汽车操纵机构
CN101712281A (zh) * 2008-10-06 2010-05-26 黄少华 车用防误踩油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057686A2 (de) * 1999-06-05 2000-12-06 WABCO GmbH & CO. OHG Gangschaltung für Kraftfahrzeuge
CN1297824A (zh) * 1999-06-15 2001-06-06 李秀星 防止车辆突然加速的设备和方法
US6259362B1 (en) * 1999-09-21 2001-07-10 Trw Inc. System for conveying vehicle status information upon exit from a vehicle
CN200981503Y (zh) * 2006-07-11 2007-11-28 徐昱 一种防止误急踩油门的汽车操纵机构
CN101712281A (zh) * 2008-10-06 2010-05-26 黄少华 车用防误踩油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05171A (zh) * 2015-03-11 2017-11-28 柯惠Lp公司 手术机器人手推车固定器
US10682187B2 (en) 2015-03-11 2020-06-16 Covidien Lp Surgical robotic cart immobiliz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63646B (zh) 201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71162B (zh) 电动车位锁
CN203175121U (zh) 一种新型车位锁
CN104358866A (zh) 一种驻车机构、变速器及汽车
US10857890B2 (en) Current collector shoe with rapid retraction
CN105299416A (zh) 一种弹体的柔性顶升机构
US20140121858A1 (en) Car Central Locking System Remote Control System
CN102182340A (zh) 用于立体车库的电动车位锁
US9130264B2 (en) Apparatus for raising and lowering antennae
CN204252607U (zh) 一种车位地锁
CN103552450A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包锁止系统
CN103963646A (zh) 一种防止车辆误启动的止锁装置
CN101882705B (zh) 车载天线倒伏装置
CN202017367U (zh) 用于立体车库的电动车位锁
CN117162928A (zh) 一种智能车载防撞型毫米波雷达系统
CN204354978U (zh) 一种破玻逃生装置
CN207392096U (zh) 一种车牌识别的智能伸缩车位锁
KR200389692Y1 (ko) 경고등 상승하강장치
CN102700477A (zh) 一种汽车牌照防盗装置
CN204029114U (zh) 人防及突发事件多功能升降警报系统
CN105952286B (zh) 一种用于门系统的紧急解锁装置
CN205213197U (zh) 机车遥控器防护装置
CN102900888B (zh) 油罐车防盗数控电子锁
KR101696247B1 (ko) 케이블 권취 장치
KR200474493Y1 (ko) 자동차안전 표시용 엘이디삼각대
CN202967842U (zh) 一种自动扶梯断链保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224

Address after: 100854 Yongding Road, Beijing, No. 52, No.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AEROSPACE WANDA HIGH-TECH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854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box 142, box office, 403

Applicant before: China Aerospace Tim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The 13th Institute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