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58897B - 叶片型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叶片型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58897B
CN103958897B CN201280057084.1A CN201280057084A CN103958897B CN 103958897 B CN103958897 B CN 103958897B CN 201280057084 A CN201280057084 A CN 201280057084A CN 103958897 B CN103958897 B CN 1039588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aforementioned
peripheral surface
inner peripheral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708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58897A (zh
Inventor
关屋慎
河村雷人
前山英明
高桥真
高桥真一
佐佐木辰也
杉浦干朗
杉浦干一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58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88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588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588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3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 F04C18/3441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the inner and outer member being in contact along one line or continuous surface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axis of ro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2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1C1/00 - F01C20/00
    • F01C21/08Rotary pistons
    • F01C21/0809Construction of vanes or vane holders
    • F01C21/0818Vane tracking; control therefor
    • F01C21/0827Vane tracking; control therefor by mechanical means
    • F01C21/0836Vane tracking; control therefor by mechanical means comprising guiding means, e.g. cams, 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3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both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21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both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hinged to the inner member and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3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 F04C18/35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inner member the vanes being pivoted on the axis of the outer memb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2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 F04C29/025Lubrication; Lubricant separation using a lubricant pu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60Shafts
    • F04C2240/603Shafts with internal channels for fluid distribution, e.g. hollow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80Other components
    • F04C2240/809Lubricant su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8Hermetic pump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叶片型压缩机,其稳定地支撑叶片,抑制叶片的前端部的磨损,通过能够以小径支撑旋转轴部来降低轴承滑动损失,且提高转子部的外径以及旋转中心的精度。为了衬套(8)稳定地绕衬套中心(8a)旋转,构成为叶片部(6a)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与衬套中心(8a)相比总是位于内侧。

Description

叶片型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叶片型压缩机。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下述结构的一般的叶片型压缩机,所述一般的叶片型压缩机将叶片嵌入在转子主轴(将在缸内进行旋转运动的圆柱形的转子部和向转子部传递旋转力的主轴一体化的部件称为转子主轴)的转子部内形成于一处或多处的叶片槽内,该叶片的前端一边与缸的内周面抵接,一边滑动(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另外,提出了下述的叶片型压缩机,所述叶片型压缩机将转子主轴的内侧构成为空心,在其中配置叶片的固定轴,叶片可旋转地被安装在该固定轴,再有,在转子部的外周部附近经半圆棒形状的一对夹持部件(衬套)相对于转子部旋转自由地保持叶片(例如,参见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52675号公报(第4页、第1图)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352390号公报(第6页、第1图)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记载的以往的一般的叶片型压缩机由于叶片前端的曲率半径和缸的内周面的曲率半径相差很大,所以,没有在缸的内周面和叶片前端之间形成油膜,没有成为流体润滑状态,而是成为边界润滑状态。一般来说,对于润滑状态下的摩擦系数而言,相对于在流体润滑状态为0.001~0.005左右,在边界润滑状态下非常大,为大约0.05以上。
因此,在以往的一般的叶片型压缩机的结构中,滑动阻力因叶片前端和缸的内周面在边界润滑状态下滑动而变大,存在产生因机械损失的增大造成的压缩机效率大幅下降这样的问题点。与此同时,还存在叶片前端以及缸的内周面容易磨损,难以确保长期的寿命这样的问题点。
因此,作为改善上述的问题点的方案,提出了一种方法,所述方法是将转子部的内部做成空心,在其中具有在缸的内周面的中心可旋转地支撑叶片的固定轴,且在转子部的外周部近旁经夹持部件保持叶片,以便使叶片相对于转子部能够旋转(例如,参见上述专利文献2)。
根据该结构,叶片在缸内周面的中心被旋转支撑。据此,由于叶片的长边方向总是朝向缸内周面的中心,所以,叶片前端沿缸的内周面旋转。因此,能够得到可在叶片前端和缸的内周面之间保持微小的缝隙,非接触地运转,不会产生因在叶片前端的滑动而造成的损失,另外,不存在叶片前端以及缸的内周面磨损的情况的叶片型压缩机。
然而,在专利文献2记载的方法中,由于将转子部内部构成为空心,而难以向转子部付与旋转力以及难以旋转支撑转子部。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在转子部的两端面设置有端板。单侧的端板因需要传递来自旋转轴的动力而是圆盘状,做成在端板的中心连接旋转轴的结构。另外,另一侧的端板由于需要构成为不与叶片固定轴以及叶片轴支撑材的旋转范围干涉,所以,需要构成为在中央部开有孔的圆环状。因此,旋转支撑端板的部分需要与旋转轴相比构成为大径,存在轴承滑动损失变大这样的问题点。
另外,由于在转子部和缸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狭窄的缝隙,以便压缩的气体不会泄漏,所以,转子部的外径以及旋转中心部要求高的精度。但是,由于转子部和端板由分别的零件构成,所以,还存在因转子部和端板的紧固而产生的形变以及转子部和端板的同轴错开等,成为使转子部的外径以及旋转中心部的精度恶化的主要原因这样的问题点。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得到一种如下的叶片型压缩机,稳定地支撑叶片,抑制叶片的前端部的磨损,通过能够以小径支撑旋转轴部来降低轴承滑动损失,且提高转子部的外径以及旋转中心的精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叶片型压缩机的压缩制冷剂的压缩元件具备:缸,其形成有圆筒状的内周面;转子主轴,其在该缸的内部具有圆筒形状的转子部以及向该转子部传递来自外部的旋转力的旋转轴部,上述转子部以与前述内周面的中心轴错开规定的距离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框架,其将前述缸的前述内周面的一方的开口部堵塞,并由主轴承部支承前述旋转轴部;缸盖,其将前述缸的前述内周面的另一方的开口部堵塞,并由主轴承部支承前述旋转轴部;和至少1片叶片,其被设置在前述转子部,从前述转子部内突出的前端部被形成为向外侧凸的圆弧形状,其中,所述叶片型压缩机具备叶片支撑构件,所述叶片支撑构件以前述叶片的前述前端部的前述圆弧形状的法线和前述缸的前述内周面的法线总是大致一致的状态支撑前述叶片,以便在由前述叶片、前述转子部的外周部以及前述缸的前述内周面包围的空间中压缩制冷剂,将前述叶片支撑成相对于前述转子部能够旋转且能够移动,将前述叶片保持成在前述叶片的前述前端部最大限度地移动到前述缸的前述内周面侧的情况下,在该前端部和该内周面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隙,前述转子主轴一体地形成前述转子部和前述旋转轴部而构成,前述叶片中的作为前述缸的前述内周面的中心的内周面中心的一侧的端面与前述叶片的相对于前述转子部的旋转中心相比,总是位于前述转子部的内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通过在叶片的前端部和缸的内周面之间设置规定的适当的间隙,能够抑制制冷剂从前端部的泄漏,抑制因机械损失的增大造成的压缩机效率的下降,并且抑制前端部的磨损。另外,由于能够由将转子部和旋转轴部一体的结构来实现如下的机构,该机构使得用于进行压缩动作所需要的叶片以缸的内周面的中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运动,以便使叶片的前端部的圆弧形状以及缸的内周面的法线总是大致一致,所以,通过能够以小径支撑旋转轴部,能够降低轴承滑动损失,且提高转子部的外径以及旋转中心的精度,能够将转子部和缸的内周面之间由狭窄的缝隙形成,降低泄漏损失。而且,因为叶片中的作为缸的内周面的中心的内周面中心的一侧的端面与叶片的相对于转子部的旋转中心相比总是位于转子部的内侧,所以,叶片可以稳定地绕该旋转中心旋转,可以总是稳定地支撑叶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叶片型压缩机200的纵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叶片型压缩机200的压缩元件101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叶片型压缩机200的第1叶片5以及第2叶片6的俯视图以及主视图。
图4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叶片型压缩机200中,图1的I-I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叶片型压缩机200的压缩动作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叶片型压缩机200的叶片对准器部5c、6c的旋转动作的图1中的J-J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叶片型压缩机200的第1叶片5的叶片部5a周边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叶片型压缩机200的叶片部6a周边的结构以及运行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叶片型压缩机200的第1叶片5以及第2叶片6的俯视图以及主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叶片型压缩机200的第1叶片5以及第2叶片6的其它的方式的俯视图以及主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叶片型压缩机200的第1叶片5以及第2叶片6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叶片型压缩机200的压缩动作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叶片型压缩机200中的“角度0°”的图1的I-I剖视图。
图1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叶片型压缩机200中,从图13的状态进行了旋转的状态下的第1叶片5的叶片部5a周边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叶片型压缩机200的转子主轴4的俯视图以及纵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叶片型压缩机200的转子主轴4的其它的方式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叶片型压缩机200的构造)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叶片型压缩机200的纵剖视图,图2是该叶片型压缩机200的压缩元件101的分解立体图,而且,图3是该叶片型压缩机200的第1叶片5以及第2叶片6的俯视图以及主视图。其中,在图1中,实线所示的箭头表示气体(制冷剂)的流动,而且,虚线所示的箭头表示冷冻机油25的流动。下面,一边参见图1~图3,一边对叶片型压缩机200的构造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叶片型压缩机200由形成外形的密闭容器103、被收纳在该密闭容器103内的压缩元件101、位于该压缩元件101的上部且驱动压缩元件101的电动元件102以及被设置在密闭容器103内的底部且贮藏冷冻机油25的贮油器104构成。
密闭容器103形成叶片型压缩机200的外形,在其内部收纳压缩元件101以及电动元件102,并将制冷剂以及冷冻机油密闭。在密闭容器103的侧面设置将制冷剂吸入密闭容器103内部的吸入管26,在密闭容器103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将被压缩了的制冷剂向外部排出的排出管24。
压缩元件101对从吸入管26吸入到密闭容器103内的制冷剂进行压缩,由缸1、框架2、缸盖3、转子主轴4、第1叶片5、第2叶片6以及衬套7、8构成。
缸1的全体形状为大致圆筒状,以沿轴方向与圆筒状的圆的中心偏心的位置成为中心的方式形成有大致圆形状的贯通部1f。另外,在作为该贯通部1f的内周面的缸内周面1b的一部分设置从贯通部1f的中心朝向外侧被挖成R(圆弧)形状的切口部1c,在该切口部1c开口有吸入端口1a。该吸入端口1a与吸入管26连通,制冷剂从该吸入端口1a被吸入到贯通部1f内。另外,在位于隔着后述的最邻近点32与吸入端口1a相反的一侧,在该最邻近点32的近旁且在后述的缸1中的面向框架2的一侧切出设置有排出端口1d(参见图2)。另外,在缸1的外周部,在轴方向贯通且与贯通部1f的中心对称的位置设置有2个回油孔1e。
框架2纵截面形状为大致T字状,与缸1相接的部分为大致圆板形状,将缸1的贯通部1f的一方的开口部(图2中的上侧)堵塞。另外,框架2的中央部成为圆筒形状,该圆筒形状部为空心,在这里形成主轴承部2c。另外,在框架2的缸1侧的端面且在主轴承部2c部分形成外周面为与缸内周面1b同心圆的凹部2a。在该凹部2a中嵌入后述的第1叶片5的叶片对准器部5c以及第2叶片6的叶片对准器部6c。此时,叶片对准器部5c、6c由作为凹部2a的外周面的叶片对准器轴承部2b支承。另外,在框架2中,设置与设置在缸1上的排出端口1d连通并在轴方向上贯通的排出端口2d,在该排出端口2d的与缸1相反一侧的开口部,安装排出阀27以及用于限制该排出阀27的开度的排出推压件28。
缸盖3纵截面形状为大致T字状,与缸1相接的部分为大致圆板形状,将缸1的贯通部1f的另一方的开口部(图2中为下侧)堵塞。另外,缸盖3的中央部成为圆筒形状,该圆筒形状为空心,在这里形成主轴承部3c。另外,在缸盖3的缸1侧的端面且是在主轴承部3c部分形成外周面为与缸内周面1b同心圆的凹部3a。在该凹部3a中嵌入后述的第1叶片5的叶片对准器部5d以及第2叶片6的叶片对准器部6d。此时,叶片对准器部5d、6d由作为凹部3a的外周面的叶片对准器轴承部3b支承。
转子主轴4是转子部4a、旋转轴部4b以及旋转轴部4c成为一体的构造,所述转子部4a为大致圆筒形状,在缸1内在与缸1的贯通部1f的中心轴偏心的中心轴上进行旋转运动,所述旋转轴部4b从作为该转子部4a的上表面的圆的中心向该上表面的垂直向上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旋转轴部4c从作为转子部4a的下表面的圆的中心向该下表面的垂直向下方向延伸设置。该旋转轴部4b插通于框架2的主轴承部2c地被支承,旋转轴部4c插通于缸盖3的主轴承部3c地被支承。在转子部4a形成相对于圆筒形状的转子部4a的轴方向为垂直方向的截面是大致圆形,并在该轴方向贯通的衬套保持部4d、4e以及叶片退让部4f、4g。衬套保持部4d、4e分别被形成在相对于转子部4a的中心为对称的位置,在衬套保持部4d、4e的内侧方向分别形成叶片退让部4f、4g。即,被形成为转子部4a、衬套保持部4d、4e以及叶片退让部4f、4g的中心排列成大致直线状。另外,衬套保持部4d和叶片退让部4f连通,衬套保持部4e和叶片退让部4g连通。另外,叶片退让部4f、4g的轴方向端部与框架2的凹部2a以及缸盖3的凹部3a连通。另外,在转子主轴4的旋转轴部4c的下端部设置有例如日本特开2009-62820号公报记载的那样的利用了转子主轴4的离心力的油泵31。该油泵31被设置在转子主轴4的旋转轴部4c的下端的轴中央部,与从旋转轴部4c的下端到转子部4a以及旋转轴部4b的内部向上方向延伸的供油路4h连通。另外,在旋转轴部4b设置使供油路4h和凹部2a连通的供油路4i,而且,在旋转轴部4c设置使供油路4h和凹部3a连通的供油路4j。再有,在旋转轴部4b的主轴承部2c的上方的位置,设置将供油路4h与密闭容器103内部空间连通的排油孔4k。
第1叶片5由作为大致四边形的板形状的部件的叶片部5a、被设置在该叶片部5a的框架2侧且设置在旋转轴部4b侧的上端面上的圆弧形状即部分圆环形状的叶片对准器部5c、以及被设置在叶片部5a的缸盖3侧且设置在旋转轴部4c侧的下端面上的圆弧形状即部分圆环形状的叶片对准器部5d构成。另外,作为叶片部5a的缸内周面1b侧的端面的叶片前端部5b被形成为向外侧凸的圆弧形状,该圆弧形状的曲率半径被形成为与缸内周面1b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另外,第1叶片5如图3所示,被形成为在叶片部5a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叶片前端部5b的圆弧的法线在叶片对准器部5c、5d的圆弧的中心穿过。
第2叶片6由作为大致四边形的板形状的部件的叶片部6a、被设置在该叶片部6a的框架2侧且设置在旋转轴部4b侧的上端面上的圆弧形状即部分圆环形状的叶片对准器部6c、以及被设置在叶片部6a的缸盖3侧且设置在旋转轴部4c侧的下端面上的圆弧形状即部分圆环形状的叶片对准器部6d构成。另外,作为叶片部6a的缸内周面1b侧的端面的叶片前端部6b被形成为向外侧凸的圆弧形状,其圆弧形状的曲率半径被形成为与缸内周面1b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另外,第2叶片6如图3所示,被形成为在叶片部6a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叶片前端部6b的圆弧的法线在叶片对准器部6c、6d的圆弧的中心穿过。
衬套7、8分别由被形成为大致半圆柱状的一对物体构成。衬套7嵌入转子主轴4的衬套保持部4d,在该一对衬套7的内侧夹持板形状的叶片部5a。此时,叶片部5a相对于转子部4a旋转自由且被保持成能够在其长度方向上移动。衬套8嵌入转子主轴4的衬套保持部4e,在该一对衬套8的内侧夹持板形状的叶片部6a。此时,叶片部6a相对于转子部4a旋转自由,且被保持成能够在其长度方向上移动。
另外,衬套保持部4d、4e、叶片退让部4f、4g、衬套7、8以及叶片对准器轴承部2b、3b相当于本发明的“叶片支撑构件”。
电动元件102例如由无刷DC马达构成,如图1所示,由被固定在密闭容器103的内周的定子21以及被配置在该定子21的内侧且由永久磁铁形成的转子件22构成。定子21由被固定在密闭容器103的上表面的玻璃端子23供给电力,转子件22通过该电力进行旋转驱动。另外,在该转子件22中插通并固定着前述的转子主轴4的旋转轴部4b,通过转子件22旋转,其旋转力向旋转轴部4b传递,转子主轴4整体进行旋转驱动。
(叶片型压缩机200的压缩动作)
图4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叶片型压缩机200中、图1的I-I剖视图,图5是表示该叶片型压缩机200的压缩动作的图。下面,一边参见图4以及图5,一边对叶片型压缩机200的压缩动作进行说明。
在该图5中,表示转子主轴4的转子部4a在缸内周面1b的一处(最邻近点32)最挨近的状态。这里,在使叶片对准器轴承部2b、3b的半径为ra(参见后述的图6),而且,使缸内周面1b的半径为rc(参见图4)的情况下,第1叶片5的叶片对准器部5c、5d的外周侧和叶片前端部5b之间的距离rv(参见图3)用下述的式(1)表示。
rv=rc-ra-δ
(1)
这里,δ表示叶片前端部5b和缸内周面1b之间的缝隙,通过像式(1)那样设定rv,第1叶片5的叶片前端部5b不与缸内周面1b接触地旋转。这里,若将rv设定成使δ极小,则制冷剂从叶片前端部5b的泄漏极少。另外,式(1)的关系在第2叶片6中也同样,在第2叶片6的叶片前端部6b和缸内周面1b之间确保狭窄的缝隙的同时,第2叶片6旋转。
根据上面的结构,由与缸内周面1b挨近的最邻近点32、第1叶片5的叶片前端部5b以及第2叶片6的叶片前端部6b在缸1的贯通部1f内形成3个空间(吸入室9、中间室10以及压缩室11)。从吸入管26吸入来的制冷剂经切口部1c的吸入端口1a进入吸入室9。该切口部1c如图4(使该转子主轴4的旋转角的位置为90°)所示,被形成在从最邻近点32的近旁到第1叶片5的叶片前端部5b和缸内周面1b的邻近点A的范围。压缩室11经缸1的排出端口1d,与被设置在框架2上的排出端口2d连通,上述排出端口2d在排出制冷剂时以外由排出阀27堵塞。因此,中间室10是在到旋转角度90°为止与吸入端口1a连通,但是,此后与吸入端口1a以及排出端口1d的哪一个均不连通的旋转角度范围内形成的空间,此后,与排出端口1d连通,成为压缩室11。另外,在图4中,衬套中心7a、8a分别是衬套7、8的旋转中心,也是叶片部5a、6a的旋转中心。
接着,对叶片型压缩机200的转子主轴4的旋转动作进行说明。
转子主轴4的旋转轴部4b受到来自电动元件102的转子件22的旋转力,转子部4a在缸1的贯通部1f内旋转。伴随着该转子部4a的旋转,转子部4a的衬套保持部4d、4e在以转子主轴4的中心为中心的圆的圆周上移动。而且,被分别保持在衬套保持部4d、4e内的一对衬套7、8以及可旋转地被夹持在该一对衬套7、8的每一个之间的第1叶片5的叶片部5a以及第2叶片6的叶片部6a也随着转子部4a的旋转而旋转。第1叶片5以及第2叶片6受到因转子部4a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叶片对准器部5c、6c以及叶片对准器部5d、6d分别被叶片对准器轴承部2b、3b推压而滑动,同时以叶片对准器轴承部2b、3b的中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这里,由于叶片对准器轴承部2b、3b和缸内周面1b为同心,所以,第1叶片5以及第2叶片6以缸内周面1b的中心为旋转中心旋转。这样一来,衬套7、8分别在衬套保持部4d、4e内,以衬套中心7a、8a为旋转中心旋转,以便在第1叶片5的叶片部5a以及第2叶片6的叶片部6a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线在缸内周面1b的中心穿过。即,转子部4a在叶片前端部5b、6b的圆弧形状以及缸内周面1b的法线总是大致一致的状态下旋转。
在上面的动作中,衬套7以及第1叶片5的叶片部5a的侧面相互进行滑动,衬套8以及第2叶片6的叶片部6a的侧面也相互进行滑动。另外,转子主轴4的衬套保持部4d以及衬套7相互进行滑动,转子主轴4的衬套保持部4e以及衬套8也相互进行滑动。
接着,一边参见图5,一边说明吸入室9、中间室10以及压缩室11的容积变化的形式。另外,在图5中,为了简单,省略吸入端口1a、切口部1c以及排出端口1d的图示,分别将吸入端口1a以及排出端口1d用箭头作为吸入以及排出来表示。首先,低压的气体制冷剂伴随着转子主轴4的旋转经由吸入管26从吸入端口1a流入。这里,对于图5中的旋转角度,将转子主轴4的转子部4a和缸内周面1b最挨近的最邻近点32与叶片部5a和缸内周面1b相对的一部位一致时定义为“角度0°”。在图5中,表示“角度0°”、“角度45°”、“角度90°”以及“角度135°”的情况下的叶片部5a以及叶片部6a的位置以及各自的情况下的吸入室9、中间室10以及压缩室11的状态。另外,在图5的“角度0°”的图中,用箭头表示转子主轴4的旋转方向(图5中为顺时针方向)。但是,在其它的角度的图中,省略了表示转子主轴4的旋转方向的箭头。另外,没有表示“角度180°”以后的状态是因为若达到“角度180°”,则与在“角度0°”处第1叶片部5和第2叶片部6被切换的状态相同,此后表示与从“角度0°”到“角度135°”相同的压缩动作。
在图5中的“角度0°”,由最邻近点32和第2叶片6的叶片部6a分隔的右侧的空间是中间室10,经切口部1c与吸入端口1a连通,吸入气体制冷剂。由最邻近点32和第2叶片6的叶片部6a分隔的左侧的空间成为与排出端口1d连通的压缩室11。
在图5中的“角度45°”,由第1叶片5的叶片部5a和最邻近点32分隔的空间成为吸入室9。由第1叶片5的叶片部5a和第2叶片6的叶片部6a分隔的中间室10经切口部1c与吸入端口1a连通,因为中间室10的容积比“角度0°”时大,所以,继续进行气体制冷剂的吸入。另外,由第2叶片6的叶片部6a和最邻近点32分隔的空间是压缩室11,压缩室11的容积比“角度0°”时小,气体制冷剂被压缩,其压力渐渐变高。
在图5中的“角度90°”,因为第1叶片5的叶片前端部5b与缸内周面1b上的邻近点A重合,所以,中间室10不再与吸入端口1a连通。据此,气体制冷剂向中间室10的吸入结束。另外,在该状态下,中间室10的容积成为大致最大。压缩室11的容积比“角度45°”时更小,气体制冷剂的压力上升。吸入室9的容积比“角度45°”时大,经切口部1c与吸入端口1a连通,吸入气体制冷剂。
在图5中的“角度135°”,中间室10的容积比“角度90°”时小,制冷剂的压力上升。另外,压缩室11的容积也比“角度90°”时小,制冷剂的压力上升。因为吸入室9的容积比“角度90°”时大,所以,继续进行气体制冷剂的吸入。
此后,虽然第2叶片6的叶片部6a靠近排出端口1d,但是,若压缩室11内的气体制冷剂的压力高于制冷循环的高压(也包括将排出阀27打开所需要的压力),则排出阀27打开。而且,压缩室11内的气体制冷剂在排出端口1d以及排出端口2d穿过,如图1所示,向密闭容器103内被排出。被排出到密闭容器103内的气体制冷剂在电动元件102通过,在被固定在密闭容器103的上部的排出管24穿过,向外部(制冷循环的高压侧)被排出。因此,密闭容器103内的压力成为高压的排出压力。
另外,若第2叶片6的叶片部6a在排出端口1d通过,则在压缩室11残存若干高压的气体制冷剂(成为损耗)。而且,在“角度180°”(未图示出),在压缩室11消失了时,该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吸入室9中向低压的气体制冷剂变化。另外,在“角度180°”,吸入室9向中间室10转换,中间室10向压缩室11转换,以后,反复进行上述的压缩动作。
这样,通过转子主轴4的转子部4a的旋转,吸入室9的容积渐渐变大,继续进行气体制冷剂的吸入。以后,虽然吸入室9向中间室10转换,但是,到中途为止(到将吸入室9和中间室10分隔的叶片部(叶片部5a或叶片部6a)与邻近点A相对为止),容积渐渐变大,进一步继续进行气体制冷剂的吸入。在其中途,中间室10的容积成为最大,因为没有与吸入端口1a连通,所以,气体制冷剂的吸入在这里结束。以后,中间室10的容积渐渐变小,压缩气体制冷剂。此后,中间室10向压缩室11转换,继续进行气体制冷剂的压缩。被压缩到规定的压力的气体制冷剂在排出端口1d以及排出端口2d穿过,上推排出阀27,向密闭容器103内被排出。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叶片型压缩机200的叶片对准器部5c、6c的旋转动作的图1中的J-J剖视图。
在图6的“角度0°”的图中,用箭头表示叶片对准器部5c、6c的旋转方向(图6中为顺时针方向)。但是,在其它的角度的图中省略了表示叶片对准器部5c、6c的旋转方向的箭头。通过转子主轴4的旋转,第1叶片5的叶片部5a以及第2叶片6的叶片部6a以缸内周面1b的中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据此,叶片对准器部5c、6c如图6所示,在凹部2a内由叶片对准器轴承部2b支撑,以缸内周面1b的中心为旋转中心旋转。另外,同样,叶片对准器部5d、6d在凹部3a内由叶片对准器轴承部3b支撑,以缸内周面1b的中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
(冷冻机油25的运行)
在上面的动作中,如图1所示,通过转子主轴4的旋转,由油泵31从贮油器104抽取冷冻机油25,向供油路4h送出。被送出到该供油路4h的冷冻机油25在供油路4i穿过向框架2的凹部2a送出,且在供油路4j穿过,向缸盖3的凹部3a送出。被送出到凹部2a、3a的冷冻机油25润滑叶片对准器轴承部2b、3b,且向与凹部2a、3a连通的叶片退让部4f、4g供给。这里,由于密闭容器103内的压力成为高压的排出压力,所以,凹部2a、3a以及叶片退让部4f、4g内的压力也成为排出压力。另外,被送出到凹部2a、3a的冷冻机油25的一部分被供给到框架2的主轴承部2c以及缸盖3的主轴承部3c,进行润滑。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叶片型压缩机200的第1叶片5的叶片部5a周边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如图7所示,实线的箭头表示冷冻机油25的流动。由于叶片退让部4f内的压力是排出压力,比吸入室9以及中间室10内的压力高,所以,冷冻机油25一边润滑叶片部5a的侧面和衬套7之间的滑动部,一边因压力差以及离心力而向吸入室9以及中间室10送出。另外,冷冻机油25一边润滑衬套7和转子主轴4的衬套保持部4d之间的滑动部,一边因压力差以及离心力而向吸入室9以及中间室10送出。另外,被送出到中间室10的冷冻机油25的一部分一边密封叶片前端部5b和缸内周面1b之间的缝隙,一边向吸入室9流入。
另外,在上述中,对由第1叶片5的叶片部5a分隔的空间为吸入室9以及中间室10的情况进行了表示,但是,即使在转子主轴4的旋转继续进行,由第1叶片5的叶片部5a分隔的空间是中间室10以及压缩室11的情况下也是同样。即、即使在压缩室11内的压力达到与叶片退让部4f的压力相同的排出压力的情况下,冷冻机油25也因离心力而朝向压缩室11被送出。
另外,上面的动作针对第1叶片5进行了表示,但是,在第2叶片6中也是同样。
另外,如图1所示,被供给到主轴承部2c的冷冻机油25在穿过主轴承部2c和旋转轴部4b的缝隙,排出到框架2的上方的空间后,在设置在缸1的外周部的回油孔1e穿过,返回贮油器104。另外,被供给到主轴承部3c的冷冻机油25在主轴承部3c和旋转轴部4c的缝隙穿过,返回贮油器104。另外,经叶片退让部4f、4g送出到吸入室9、中间室10以及压缩室11的冷冻机油25最终也与气体制冷剂一起从排出端口2d被排出到框架2的上方的空间,然后,在形成于缸1的外周部的回油孔1e穿过,返回贮油器104。另外,由油泵31送出到供油路4h的冷冻机油25中的剩余的冷冻机油25在从转子主轴4的上方的排油孔4k排出到框架2的上方的空间后,在形成于缸1的外周部的回油孔1e穿过,返回贮油器104。
(叶片部5a、6a以及衬套7、8的结构以及运行)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叶片型压缩机200的叶片部6a周边的结构以及运行的图。在该图8中,表示作用于保持“角度0°”的状态下的第2叶片6的叶片部6a的衬套8上的载荷。其中,图8(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叶片型压缩机200的叶片部6a周边的构造的图,图8(b)是表示叶片部6a的缸内周面1b的中心(下面,简单称为“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与衬套中心8a相比位于外侧的情况。
首先,一边参见图8(a),一边对本实施方式中的第2叶片6的叶片部6a的运行进行说明。
如图8(a)所示,如箭头41所示那样,因压缩室11和中间室10的压力差而产生的载荷(从压缩室11朝向中间室10的方向)作用于第2叶片6的叶片部6a。因为通过由该箭头41所示的载荷,叶片部6a在图8(a)中,欲逆时针旋转,所以,右侧的衬套8的与内周面中心相反一侧的滑动面和叶片部6a的与衬套中心8a相比靠外侧的右侧侧面接触,因此,载荷在箭头42所示的方向(衬套8绕衬套中心8a逆时针旋转的方向)上作用于衬套8。另外,因为左侧的衬套8的内周面中心侧的滑动面和叶片部6a的与衬套中心8a相比靠内侧的左侧侧面接触,所以,载荷在箭头43所示的方向(衬套8绕衬套中心8a逆时针旋转的方向)上作用于衬套8。这里,在衬套8上,因箭头42所示的载荷,使得转矩44绕衬套中心8a作用,因箭头43所示的载荷,使得转矩45绕衬套中心8a作用。据此,衬套8可以稳定地绕衬套中心8a旋转。
接着,一边参见图8(b),一边对叶片部6a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与衬套中心8a相比位于外侧的情况下的叶片部6a的运行进行说明。
在图8(b)中,也是在第2叶片6的叶片部6a,如箭头41所示那样,作用有因压缩室11和中间室10的压力差而产生的载荷(从压缩室11朝向中间室10的方向)。因为通过该箭头41所示的载荷,使得叶片部6a在图8(b)中欲逆时针旋转,所以,右侧的衬套8的与内周面中心相反一侧的滑动面和叶片部6a的与衬套中心8a相比靠外侧的右侧侧面接触,所以,载荷在箭头42所示的方向(衬套8绕衬套中心8a逆时针旋转的方向)上作用于衬套8。另外,因为左侧的衬套8的与内周面中心相反一侧的滑动面和叶片部6a的与衬套中心8a相比靠外侧的左侧侧面接触,所以,载荷在箭头43所示的方向(衬套8绕衬套中心8a顺时针旋转的方向)上作用于衬套8。这里,在衬套8中,因箭头42所示的载荷,使得绕衬套中心8a作用的转矩44逆时针地发挥作用。但是,因为因箭头43所示的载荷,使得绕衬套中心8a作用的转矩45顺时针地发挥作用,所以,衬套8难以绕衬套中心8a稳定地旋转。
因此,为了衬套8稳定地绕衬套中心8a旋转,需要像图8(a)所示那样,构成为使叶片部6a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与衬套中心8a相比总是位于内侧。这里,因为在图8的情况下(“角度0°”的状态),叶片部6a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最靠近于衬套中心8a,所以,只要构成为在该状态下,叶片部6a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与衬套中心8a相比位于内侧即可。
另外,在图8中,对第2叶片6的叶片部6a以及衬套8的结构以及运行进行了说明,但是,就第1叶片5的叶片部5a以及衬套7而言也是同样,需要构成为叶片部5a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与衬套中心7a相比总是位于内侧。
另外,如图8(a)所示,第2叶片6的叶片部6a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被构成为与衬套8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相比没有向内侧突出,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当然也可以将叶片部6a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构成为与衬套8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相比向内侧突出。但是,在为了谋求叶片型压缩机200的小径化,而欲使转子部4a的外径小的情况下,希望尽可能缩短衬套中心8a和第2叶片6的叶片部6a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之间的距离。因此,如图8(a)所示,在“角度0°”的状态的位置,第2叶片6的叶片部6a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被构成为与衬套8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相比没有向内侧突出,可以进一步减小转子部4a的外径,可以谋求叶片型压缩机200的小径化。
(实施方式1的效果)
通过像上面的结构那样,通过以具有上述的式(1)的关系的方式,在叶片前端部5b、6b和缸内周面1b之间设置规定的适当的缝隙δ,能够一边抑制制冷剂从叶片前端部5b、6b泄漏,一边抑制因机械损失的增大造成的压缩机效率的下降,且抑制叶片前端部5b、6b的磨损。
另外,因为将第1叶片5的叶片前端部5b以及第2叶片6的叶片前端部6b的圆弧形状的曲率半径形成为与缸内周面1b的曲率半径大致相同,所以,能够在叶片前端部5b、6b和缸内周面1b之间形成流体润滑状态,能够抑制滑动阻力,降低机械损失。
另外,能够由将转子部4a和旋转轴部4b、4c一体的结构来实现如下的机构,该机构使得用于进行压缩动作所需要的叶片(第1叶片5、第2叶片6)以缸内周面1b的中心为旋转中心进行旋转运动,以便使叶片前端部5b、6b的圆弧形状以及缸内周面1b的法线总是大致一致。因此,通过能够以小径支撑旋转轴部4b、4c来降低轴承滑动损失,且能够提高转子部4a的外径以及旋转中心的精度,能够将转子部4a和缸内周面1b之间由狭窄的缝隙形成,降低泄漏损失。
另外,因为叶片部5a、6a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构成为分别与衬套中心7a、8a相比总是位于内侧,所以,衬套7、8分别可以稳定地绕衬套中心7a、8a旋转,也可总是稳定地支撑叶片部5a、6a。另外,此时,在叶片部5a、6a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分别最靠近于衬套中心7a、8a的转子部4a的旋转角度处,叶片部5a、6a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构成为分别与衬套7、8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相比没有向内侧突出,据此,能够减小转子部4a的外径,能够谋求叶片型压缩机200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设置在转子主轴4的转子部4a上的叶片,做成第1叶片5以及第2叶片6这2片,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做成设置1片或3片以上的叶片的结构。
另外,如图4、图7以及图8所示,将叶片退让部4f、4g的截面做成大致圆形状,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若叶片部5a、6a分别不与叶片退让部4f、4g的内周面接触,则也可做成任意的形状(例如,长孔形状或矩形状等)。
另外,如图1所示,做成如下的结构,即,在框架2以及缸盖3形成凹部2a、3a,所述凹部2a、3a的作为各自的外周面的叶片对准器轴承部2b、3b与缸内周面1b为同心圆,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即,若叶片对准器轴承部2b、3b与缸内周面1b为同心圆,且能够嵌入叶片对准器部5c、6c、5d以及6d,则可以做成任意的形状,例如,也可以做成由供叶片对准器部5c、6c、5d以及6d能够嵌入的那样的圆环状的槽所形成的结构。
实施方式2.
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叶片型压缩机200,以与实施方式1的叶片型压缩机200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第1叶片5以及第2叶片6的构造)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叶片型压缩机200的第1叶片5以及第2叶片6的俯视图以及主视图。
如图9所示,将第1叶片5的叶片部5a以及第2叶片6的叶片部6a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分别构成为与叶片对准器部5c、5d以及叶片对准器部6c、6d的内径部相比向内周面中心侧突出。据此,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比,可以使叶片部5a、6a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进一步向内周面中心侧延伸,因此,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转子部4a的外形更小,可以谋求叶片型压缩机200的小型化。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叶片型压缩机200的第1叶片5以及第2叶片6的其它的形式的俯视图以及主视图。
如图10所示,叶片内侧突出部5e、6e被形成为从第1叶片5的叶片部5a以及第2叶片6的叶片部6a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的面的一部分分别与叶片对准器部5c、5d以及叶片对准器部6c、6d的内径部相比向内周面中心侧突出。通过做成这样的结构,即使叶片部5a、6a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在转子部4a的旋转中,分别成为与衬套中心7a、8a相比不向内侧突出的状态,叶片内侧突出部5e、6e也被构成为分别与衬套中心7a、8a相比总是成为内侧。据此,衬套7、8可以分别稳定地绕衬套中心7a、8a旋转,可以总是稳定地支撑叶片部5a、6a,能够得到与图9所示的情况等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2的效果)
根据上面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转子部4a的外形更小,可以谋求叶片型压缩机200的小型化。
实施方式3.
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叶片型压缩机200,以与实施方式1的叶片型压缩机200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叶片型压缩机200的构造)
图1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叶片型压缩机200的第1叶片5以及第2叶片6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该叶片型压缩机200的压缩动作的图。
如图11所示,B是表示叶片部5a、6a的长度方向的线,C是叶片前端部5b、6b的圆弧形状的法线。因此,相对于叶片对准器部5c、5d、6c、6d,叶片部5a、6a向B的方向倾斜地被安装。另外,叶片前端部5b、6b的圆弧的法线C相对于线B倾斜,被形成为在形成叶片对准器部5c、5d、6c、6d的圆弧的中心穿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部4a以及衬套保持部4d、4e的中心被形成为排列成大致直线状,但是,如图12的“角度0°”的图所示,叶片退让部4f形成在该直线的靠右侧,叶片退让部4g形成在该直线的靠左侧。
(叶片型压缩机200的压缩动作)
在上面的那样的结构中,也与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1同样,能够在叶片前端部5b、6b的圆弧形状以及缸内周面1b的法线总是大致一致的状态下进行压缩动作,叶片前端部5b、6b和缸内周面1b能够一边总是保持微小的缝隙,一边叶片前端部5b、6b非接触地进行旋转。另外,图12的“角度0°”处的第2叶片6的叶片部6a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与实施方式1同样,与衬套8内的衬套中心8a相比向内侧突出,衬套8能够稳定地绕衬套中心8a旋转,能够总是稳定地支撑叶片。
(实施方式3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在叶片前端部5b、6b的圆弧形状以及缸内周面1b的法线总是大致一致的状态下进行压缩动作,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4.
针对本实施方式的叶片型压缩机200,以与实施方式2的叶片型压缩机200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叶片型压缩机200的构造)
图1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叶片型压缩机200中的在“角度0°”处的图1的I-I剖视图。另外,在图13中,省略吸入端口1a、切口部1c以及排出端口1d。
如图13所示,成为如下的结构:第1叶片5的叶片部5a以及第2叶片6的叶片部6a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向内侧延伸,在转子部4a在“角度0°”的状态下,叶片部5a、6a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在转子部4a内,与旋转轴部4b、4c的外周线相比突出到内侧(转子主轴4的中心侧)。与此对应,从叶片退让部4f、4g朝向转子部4a的中心侧,与旋转轴部4b、4c的外周线相比在内侧分别形成第2叶片退让部4l、4m。这里,第2叶片退让部4l、4m的与转子部4a的中心轴垂直的截面为矩形状。这里,周方向宽度a表示第2叶片退让部4l、4m的从转子部4a的中心轴方向看的情况下的宽度,周方向最小宽度b表示衬套保持部4d、4e的转子部4a的侧面部的开口部中的从转子主轴4的中心轴方向看的情况下的宽度。该周方向宽度a被形成为与周方向最小宽度b大致相同。
图14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叶片型压缩机200中,从图13的状态进行旋转的状态下的第1叶片5的叶片部5a周边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4所示的角度β是将转子部4a的中心和衬套中心7a连结的直线与朝向缸内周面1b的中心的第1叶片5的叶片部5a的长度方向构成的角度。
图14(a)是表示转子部4a从图13的“角度0°”的状态略微旋转了的状态,角度β随着转子部4a的旋转进行而渐渐增加。图14(b)表示转子部4a从图14(a)的状态进一步旋转了的状态,叶片部5a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靠近第2叶片退让部4l的侧面(与将转子主轴4的中心和衬套中心7a连结的直线大致平行的面),但是,从第2叶片退让部4l的底面(与将转子主轴4的中心和衬套中心7a连结的直线大致垂直的面)开始远离。另外,在该状态下,虽然角度β进一步变大,但是,叶片部5a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的旋转侧的角部从第2叶片退让部4l离开,位于叶片退让部4f内。另外,如图14所示,因为叶片退让部4f的周方向宽度(叶片退让部4f的从转子部4a的中心轴方向看的情况下的宽度)与第2叶片退让部4l的周方向宽度a相比,充分地变宽,所以,不存在叶片部5a与转子部4a接触的情况。图14(c)表示转子部4a的旋转角度从“角度90°”的状态进一步进展了的状态,是叶片部5a的长度方向与将转子主轴4的中心和缸内周面1b的中心连结的直线的角度成为90°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角度β为最大。由于在该状态下,叶片部5a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位于叶片退让部4f内,所以,不与转子部4a接触。
另外,有关图14所示的第1叶片5的叶片部5a的动作形式对于第2叶片6的叶片部6a而言,也是同样。
图1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叶片型压缩机200的转子主轴4的俯视图以及纵剖视图。其中,图15(a)是转子主轴4的俯视图,图15(b)是转子主轴4的纵剖视图。
衬套保持部4d、4e以及叶片退让部4f、4g如图15所示的箭头D所示,通过从转子主轴4的中心轴方向开始的加工而被形成。与此相对,第2叶片退让部4l、4m分别从叶片退让部4f、4g朝向转子部4a的中心轴,与旋转轴部4b、4c的外周线相比被形成在靠内侧,因此,如图15所示的箭头E所示,成为从转子部4a的侧面开始的加工。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第2叶片退让部4l、4m的周方向宽度a构成为与衬套保持部4d、4e的周方向最小宽度b大致相同,所以,第2叶片退让部4l、4m的加工容易。
另外,若叶片部5a、6a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不与第2叶片退让部4l、4m的侧面接触,则第2叶片退让部4l、4m的周方向宽度a也可以比衬套保持部4d、4e的周方向最小宽度b小。
(实施方式4的效果)
若在上面的结构的那样的转子部4a形成第2叶片退让部4l、4m,以便即使在叶片部5a、6a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与旋转轴部4b、4c的轴径相比向内侧突出的情况下,叶片部5a、6a也能够不与转子部4a接触地旋转,则可以使叶片部5a、6a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部进一步向内周面中心侧延伸,所以,与实施方式1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转子部4a的外形更小,可以谋求叶片型压缩机200的小型化。
另外,由于将第2叶片退让部4l、4m的周方向宽度a构成为与衬套保持部4d、4e的周方向最小宽度b大致相同或小,所以,能够容易地加工第2叶片退让部4l、4m。
另外,虽然图15所示的转子主轴4遍及转子部4a的轴方向的宽度整个区域形成第2叶片退让部4l、4m,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像图16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叶片型压缩机200的转子主轴4的其它的形式那样,将第2叶片退让部4l、4m的轴方向的宽度形成得比转子部4a的轴方向的宽度小(图16中,第2叶片退让部4l、4m是将转子部4a的轴方向两端的一部分除去而形成的)。在这种情况下,第1叶片5以及第2叶片6只要应用实施方式2的图10所示的第1叶片5以及第2叶片6即可。此时,叶片部5a的叶片内侧突出部5e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面被收容于第2叶片退让部4l,叶片部6a的叶片内侧突出部6e的内周面中心侧的端面被收容于第2叶片退让部4m。
通过上面那样的结构,因为也可以不遍及转子部4a的轴方向的宽度整个区域形成第2叶片退让部4l、4m,所以,具有能够不使转子部4a及旋转轴部4b以及转子部4a及旋转轴部4c的连接面积减少地提高轴刚性的效果。据此,能够得到轴强度比图15所示的转子主轴4高,轴的挠曲少的可靠性高的叶片型压缩机200。
另外,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4中,对利用了转子主轴4的离心力的油泵31进行了说明,但是,油泵31的形式是哪种均可,例如,也可以将日本特开2009-62820号公报记载的容积型泵作为油泵31来使用。
附图标记说明
1:缸;1a:吸入端口;1b:缸内周面;1c:切口部;1d:排出端口;1e:回油孔;1f:贯通部;2:框架;2a:凹部;2b:叶片对准器轴承部;2c:主轴承部;2d:排出端口;3:缸盖;3a:凹部;3b:叶片对准器轴承部;3c:主轴承部;4:转子主轴;4a:转子部;4b、4c:旋转轴部;4d、4e:衬套保持部;4f、4g:叶片退让部;4h~4j:供油路;4k:排油孔;4l、4m:第2叶片退让部;5:第1叶片;5a:叶片部;5b:叶片前端部;5c、5d:叶片对准器部;5e、6e:叶片内侧突出部;6:第2叶片;6a:叶片部;6b:叶片前端部;6c、6d:叶片对准器部;7:衬套;7a:衬套中心;8:衬套;8a:衬套中心;9:吸入室;10:中间室;11:压缩室;21:定子;22:转子件;23:玻璃端子;24:排出管;25:冷冻机油;26:吸入管;27:排出阀;28:排出推压件;31:油泵;32:最邻近点;41~43:箭头;44、45:转矩;101:压缩元件;102:电动元件;103:密闭容器;104:贮油器;200:叶片型压缩机。

Claims (6)

1.一种叶片型压缩机,
该叶片型压缩机的压缩制冷剂的压缩元件具备:
缸,其形成有圆筒状的内周面;
转子主轴,其在该缸的内部具有圆筒形状的转子部以及向该转子部传递来自外部的旋转力的旋转轴部,上述转子部以与前述内周面的中心轴错开规定的距离的旋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
框架,其将前述缸的前述内周面的一方的开口部堵塞,并由主轴承部支承前述旋转轴部;
缸盖,其将前述缸的前述内周面的另一方的开口部堵塞,并由主轴承部支承前述旋转轴部;和
至少1片叶片,其被设置在前述转子部,从前述转子部内突出的前端部被形成为向外侧凸的圆弧形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型压缩机具备叶片支撑构件,所述叶片支撑构件以前述叶片的前述前端部的前述圆弧形状的法线和前述缸的前述内周面的法线总是一致的状态支撑前述叶片,以便在由前述叶片、前述转子部的外周部以及前述缸的前述内周面包围的空间中压缩制冷剂,将前述叶片支撑成相对于前述转子部能够旋转且能够向离心方向移动,将前述叶片保持成在前述叶片的前述前端部最大限度地移动到靠前述缸的前述内周面这一侧的情况下,在该前端部和该内周面之间具有规定的间隙,
前述叶片支撑构件由衬套保持部、衬套和第1叶片退让部构成,
所述衬套保持部在前述转子部的外周部近旁,其与前述转子部的中心轴方向垂直的截面成为大致圆形地在该中心轴方向上贯通,
所述衬套是被插入该衬套保持部中的一对大致半圆柱状物,在前述衬套保持部内夹持前述叶片,
所述第1叶片退让部在前述转子部中,在该转子部的中心轴方向上贯通,以便使前述叶片的靠前述内周面中心这一侧的端面不接触前述转子部,
前述叶片具有被设置在靠前述框架这一侧且在靠前述转子部的中心这一侧的端面近旁、以及在靠前述缸盖这一侧且在靠前述转子部的中心这一侧的端面近旁的一对部分圆环形状的叶片对准器部,
在前述框架以及前述缸盖的靠前述缸这一侧的端面处形成与前述缸的前述内周面同心的凹部或槽部,
前述叶片对准器部被嵌入前述凹部或前述槽部内,由作为该凹部或该槽部的外周面的叶片对准器轴承部支承,
前述转子主轴一体地形成前述转子部和前述旋转轴部而构成,
前述叶片中的靠作为前述缸的前述内周面的中心的内周面中心这一侧的端面与前述叶片的相对于前述转子部的旋转中心相比,总是位于前述转子部的内侧,
在前述叶片的相对于前述转子部的旋转中心和前述叶片的靠前述内周面中心这一侧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最小的前述转子部的旋转角度处,前述叶片的靠前述内周面中心这一侧的端部与前述衬套的靠前述内周面中心这一侧的端部相比,不位于前述转子部的内侧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叶片被构成为,其靠前述内周面中心这一侧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与前述叶片对准器部的内径部相比,位于靠前述内周面中心这一侧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叶片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2叶片退让部,所述第2叶片退让部在前述转子部中,被形成在比与前述叶片的靠前述内周面中心这一侧对应的前述转子部内的前述旋转轴部的外周线靠内侧的部分,并与前述第1叶片退让部连通,
前述叶片的靠前述内周面中心这一侧的端面在与前述转子部内的前述旋转轴部的前述外周线相比位于靠内侧的情况下,被收容于前述第2叶片退让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片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2叶片退让部的在前述转子部的中心轴看时的宽度与形成在前述衬套保持部的靠前述转子部的侧面这一侧的开口部的在前述转子部的中心轴看时的宽度大致相同或比该宽度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片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叶片被构成为,其靠前述内周面中心这一侧的端面的一部分与前述叶片对准器部的内径部相比,位于靠前述内周面中心这一侧的位置,
前述第2叶片退让部被形成为,其前述转子部的中心轴方向的宽度比前述转子部的该中心轴方向的宽度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前述叶片的前述前端部的前述圆弧形状的曲率半径与前述缸的前述内周面的曲率半径相同。
CN201280057084.1A 2012-01-11 2012-01-11 叶片型压缩机 Active CN1039588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2/000113 WO2013105130A1 (ja) 2012-01-11 2012-01-11 ベーン型圧縮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58897A CN103958897A (zh) 2014-07-30
CN103958897B true CN103958897B (zh) 2016-10-05

Family

ID=48781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7084.1A Active CN103958897B (zh) 2012-01-11 2012-01-11 叶片型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99993B2 (zh)
EP (1) EP2803861B1 (zh)
JP (1) JP5657143B2 (zh)
CN (1) CN103958897B (zh)
WO (1) WO201310513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90132020A (ko) * 2018-05-18 2019-11-27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내측링을 구비한 오일펌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63152C (de) * 1932-11-02 Fritz Egersdoerfer Drehkolbenmaschine (Verdichter oder Pumpe) mit sichelfoermigem Arbeitsraum und in der Kolbentrommel verschiebbaren Flachkolben
JP2768004B2 (ja) * 1990-11-21 1998-06-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式多段気体圧縮機
CN1643259A (zh) * 2002-03-16 2005-07-20 吴仁叔 叶片泵
CN1766340A (zh) * 2004-10-27 2006-05-0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涡旋压缩机的偏心衬套制动器
WO2012023427A1 (ja) * 2010-08-18 2012-02-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ベーン型圧縮機
CN103080553A (zh) * 2010-08-18 2013-05-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叶片式压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90926718A (en) * 1908-11-19 1910-05-19 Edmond Castellazzo Improvements in Rotary Engines.
GB191026718A (en) 1910-11-17 1911-08-17 Albert Bertram Lun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Means for Separating and Supporting the Bows of Cape-cart Hoods and the like.
US1291618A (en) 1916-09-11 1919-01-14 Willard M Mcewen Combined fluid pump and motor.
US1339723A (en) 1916-10-12 1920-05-11 Walter J Piatt Rotary pump
US1444269A (en) 1920-11-01 1923-02-06 Walter J Piatt Rotary pump
GB244181A (en) 1924-09-13 1925-12-14 William Joe Stern Improvements in and connected with rotary pump machines
US2044873A (en) 1933-11-21 1936-06-23 Cecil J Beust Rotary compressor
CH181039A (de) 1935-01-28 1935-11-30 Rotorkompressoren A G Rotationskompressor mit in einem Gehäuse mit zylindrischer Bohrung exzentrisch zur Zylinderachse beidseitig gelagertem zylindrischem Rotor.
DE874944C (de) 1951-02-17 1953-04-27 Heinz Knebel Rotationskompressor
JPS5247571B2 (zh) * 1973-01-29 1977-12-03
JPS51128704A (en) 1975-05-02 1976-11-09 Toyota Motor Corp Rotary vane pump
JPS5247571A (en) 1975-10-14 1977-04-15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Flue gas treatment method
JPS5260911A (en) 1975-11-14 1977-05-19 Hitachi Ltd Pumping motor
JPS538809A (en) 1976-07-13 1978-01-26 Aisin Seiki Co Ltd Rotary vane type rotation machine
JPS5629001A (en) 1979-08-18 1981-03-23 Masaichi Hashino Rotary piston mechanism
JPS5870087A (ja) 1981-10-21 1983-04-26 Kishino Masahide シリンダ−内壁に同心円的に回転する翼を持つ回転ピストン圧縮機
DE8434465U1 (de) 1984-11-24 1986-03-27 Robert Bosch Gmbh, 7000 Stuttgart Flügelabdichtung in Flügelzellenpumpen
JPS63131883A (ja) 1986-11-21 1988-06-03 Eagle Ind Co Ltd ベ−ンポンプ
JPS6373593U (zh) 1986-11-04 1988-05-17
US4958995A (en) 1986-07-22 1990-09-25 Eagle Industry Co., Ltd. Vane pump with annular recesses to control vane extension
US5087183A (en) 1990-06-07 1992-02-11 Edwards Thomas C Rotary vane machine with simplified anti-friction positive bi-axial vane motion control
JP2812022B2 (ja) 1991-11-12 1998-10-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バイパス弁装置を備えた多段気体圧縮機
US5536153A (en) 1994-06-28 1996-07-16 Edwards; Thomas C. Non-contact vane-type fluid displacement machine with lubricant separator and sump arrangement
JPH08247064A (ja) 1995-03-07 1996-09-24 Daikin Ind Ltd スイングピストン形圧縮機
JPH08247063A (ja) 1995-03-07 1996-09-24 Daikin Ind Ltd スイングピストン形圧縮機
US6026649A (en) 1996-04-11 2000-02-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mpressor provided with refrigerant and lubricant in specified relationship
TW385332B (en) 1997-02-27 2000-03-21 Idemitsu Kosan Co Refrigerating oil composition
JPH10252675A (ja) 1997-03-13 1998-09-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ベーンロータリ圧縮機
JP2000352390A (ja) * 1999-06-08 2000-12-19 Hiroyoshi Ooka ベーン軸支型回転圧縮機
JP2009062820A (ja) * 2007-09-04 2009-03-2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密閉形ロータリ圧縮機
JP5431805B2 (ja) 2009-06-24 2014-03-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組成物、化合物及び被膜形成方法
JP5637755B2 (ja) 2010-07-12 2014-12-1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ベーン型圧縮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563152C (de) * 1932-11-02 Fritz Egersdoerfer Drehkolbenmaschine (Verdichter oder Pumpe) mit sichelfoermigem Arbeitsraum und in der Kolbentrommel verschiebbaren Flachkolben
JP2768004B2 (ja) * 1990-11-21 1998-06-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ロータリ式多段気体圧縮機
CN1643259A (zh) * 2002-03-16 2005-07-20 吴仁叔 叶片泵
CN1766340A (zh) * 2004-10-27 2006-05-03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涡旋压缩机的偏心衬套制动器
WO2012023427A1 (ja) * 2010-08-18 2012-02-2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ベーン型圧縮機
CN103080553A (zh) * 2010-08-18 2013-05-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叶片式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3105130A1 (ja) 2015-05-11
JP5657143B2 (ja) 2015-01-21
EP2803861A4 (en) 2015-07-22
EP2803861B1 (en) 2019-04-10
WO2013105130A1 (ja) 2013-07-18
CN103958897A (zh) 2014-07-30
US20140271315A1 (en) 2014-09-18
US9399993B2 (en) 2016-07-26
EP2803861A1 (en) 2014-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70572B (zh) 涡旋压缩机
CN103930677B (zh) 叶片型压缩机
JP5765379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5425312B2 (ja) ベーン型圧縮機
WO2013118514A1 (ja) 圧縮機
CN104040179B (zh) 叶片型压缩机
WO2010070851A1 (ja) 密閉型圧縮機
CN103975163A (zh) 叶片型压缩机
JP4645754B2 (ja) スクリュー圧縮機
WO2014155923A1 (ja) 圧縮機
CN103958897B (zh) 叶片型压缩机
CN102678546A (zh) 涡旋压缩机
CN103299079A (zh) 压缩机
CN103982437B (zh) 容积型压缩机
JP5425311B2 (ja) ベーン型圧縮機
JP2013142351A (ja) ベーン型圧縮機
CN103906925B (zh) 叶片式压缩机
CN105874203B (zh) 压缩机
JP5494139B2 (ja) 回転式圧縮機
JP2006241993A (ja)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CN103930678B (zh) 叶片型压缩机
JP5402889B2 (ja) 圧縮機
WO2015155798A1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2010261462A (ja) 密閉型圧縮機
JP2016205132A (ja) ベーン型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