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43662A - 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43662A
CN103943662A CN201410160300.6A CN201410160300A CN103943662A CN 103943662 A CN103943662 A CN 103943662A CN 201410160300 A CN201410160300 A CN 201410160300A CN 103943662 A CN103943662 A CN 1039436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gb
primary colors
filter coating
full
b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603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43662B (zh
Inventor
何志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6030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4366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9436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3662A/zh
Priority to TW103127869A priority patent/TWI538196B/zh
Priority to KR1020140107029A priority patent/KR101614440B1/ko
Priority to JP2014165872A priority patent/JP5945835B2/ja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436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436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包括TFT电路层、设于TFT电路层之上的OLED发光层、以及设于所述OLED发光层之上的盖板玻璃,所述OLED发光层包括RGB三原色发光体和分别对应设于RGB三原色发光体之上的RGB三原色滤光膜。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中降低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优势的问题以及增加耗电、降低效率的问题。

Description

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具有自发光的特性,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电流通过时,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幕可视角度大,并且能够显著节省电能,因此现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有机发光二极管以RGB三原色实现全彩显示,现有两种方法可量产实现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如图1所示,显示了第一种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示意图。第一种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10包括TFT电路层101,于TFT电路层101之上形成的三原色发光体,分别为红色发光体102、绿色发光体103、和蓝色发光体104,以及于RGB三原色发光体之上形成的盖板玻璃105。利用红色发光体102、绿色发光体103、以及蓝色发光体104组合发出各种颜色的光,但该第一种结构10受到制作能力的限制,为避免三原色发光体之间产生混色现象,所以三原色发光体的开口率不能做到最大,即三个发光体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大大降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性能优势。如图2所示,显示了第二种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示意图。第二种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20包括TFT电路层201,形成于TFT电路层201之上的白光发光层202,形成于白光发光层202之上的RGB三原色滤光膜,以及形成于三原色滤光膜之上的盖板玻璃206。RGB三原色滤光膜包括红色滤光膜203、绿色滤光膜204、以及蓝色滤光膜205,第二种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20的制作方法简单,RGB三原色滤光膜的开口率可以做到最大,但由于白光经过RGB三原色滤光膜后出来的RGB三原色光的亮度不高,为了保持高亮度则需要增加电压,导致耗电增加,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可以解决现有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会降低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优势的问题以及增加耗电、降低效率等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一种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包括TFT电路层、设于TFT电路层之上的OLED发光层、以及设于所述OLED发光层之上的盖板玻璃,所述OLED发光层包括RGB三原色发光体和分别对应设于所述RGB三原色发光体之上的RGB三原色滤光膜。
采用RGB三原色发光体即红色发光体、绿色发光体、蓝色发光体与RGB三原色滤光膜即红色滤光膜、绿色滤光膜、蓝色滤光膜结合的技术方案,由于RGB三原色滤光膜设于相对应颜色的发光体之上,RGB三原色发光体的开口率可以做到最大,因为混合色可以通过RGB三原色滤光膜滤掉,从而不会影响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性能优势。另外,混合色仅于RGB三原色发光体相邻的位置产生,混合色的量非常少,通过RGB三原色滤光膜可以滤除。大量的RGB三原色光会透过RGB三原色滤光膜,使得RGB三原色光基本上没有损失,所以无需增加电压来保证亮度,提高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效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通过调整相应RGB三原色滤光膜的厚度,起到增透作用,保证出光强度,进而取得优质的全彩效果。
本发明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RGB三原色滤光膜中的任一个部分贴合于相邻的一个或两个所述RGB三原色发光体之上。
本发明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RGB三原色发光体的厚度不同。
本发明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任意两个相邻的RGB三原色发光体包括重合区域,所述重合区域形成混合色。
本发明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RGB三原色滤光膜的厚度不同。
本发明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RGB三原色滤光膜的厚度为所述RGB三原色滤光膜透过光的四分之一波长除以所述RGB三原色滤光膜的折射率。
本发明一种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于TFT电路层之上制备红色发光体、绿色发光体、以及蓝色发光体,形成RGB三原色发光体;
于所述红色发光体之上制备红色滤光膜,于所述绿色发光体之上制备绿色滤光膜,于所述蓝色发光体之上制备蓝色滤光膜,形成RGB三原色滤光膜;
于所述红色滤光膜、所述绿色滤光膜、所述蓝色滤光膜之上制备盖板玻璃。
本发明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制作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将所述RGB三原色滤光膜部分制备于相邻的所述RGB三原色滤光膜之上。
一种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于TFT电路层之上制备红色发光体、绿色发光体、以及蓝色发光体,形成RGB三原色发光体;
于盖板玻璃的底面制备红色滤光膜、绿色滤光膜、蓝色滤光膜,形成RGB三原色滤光膜;
将所述RGB三原色滤光膜设于相对应所述RGB三原色发光体之上,再对上述结构进行封装。
本发明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制作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所述RGB三原色发光体制备时,任意两个相邻的RGB三原色发光体包括有重合区域,所述重合区域形成混合色。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第一种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第二种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示意图;
图3至图11为本发明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发明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的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采用RGB三原色发光体与RGB三原色滤光膜结合的技术方案,实现全彩显示。其中的RGB三原色发光体的开口率可以做到最大,增加了发光亮度,RGB三原色滤光膜又可以滤掉混合色,混合色仅于RGB三原色发光体相邻的位置产生,混合色的量很少,并不影响整体RGB三原色光的亮度。大量的原色光透过RGB三原色滤光膜,有效保证RGB三原色光的出光率,另外还提高了RGB三原色光的色纯度,总体上看本发明具有降低功耗,提升效率的效果。相比现有技术来讲,解决了现有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而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制作简单,可以提高产品良率,降低成本。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公开了本发明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30包括TFT电路层301、设于TFT电路层301之上的OLED发光层、以及设于OLED发光层之上的盖板玻璃308。
其中,OLED发光层包括RGB三原色发光体、以及分别对应设于所述RGB三原色发光体之上的RGB三原色滤光膜,RGB三原色发光体为红色发光体302、绿色发光体303、以及蓝色发光体304,RGB三原色滤光膜为红色滤光膜305、绿色滤光膜306、以及蓝色滤光膜307。
红色发光体302、绿色发光体303、以及蓝色发光体304设于TFT电路层301之上,其中绿色发光体303设于红色发光体302和蓝色发光体304之间,且绿色发光体303抵靠于两侧的红色发光体302和蓝色发光体304,保证了RGB三原色发光体的开口率最大。另外,RGB三原色发光体的排列也可以将红色发光体302设于绿色发光体303和蓝色发光体304之间,或者将蓝色发光体设于红色发光体302和绿色发光体303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RGB三原色发光体的厚度相同,且任意相邻的两个RGB三原色发光体相互抵靠相接。红色发光体302、绿色发光体303、蓝色发光体304之间长度相同,即开口率相同。保证红色发光体302、绿色发光体303、蓝色发光体304发出的红光、绿光、蓝光具有相同的光照强度、色度,以确保彩色效果。
RGB三原色滤光膜分别对应设于所述RGB三原色发光体之上,即:红色滤光膜305贴合设于红色发光体302之上,绿色滤光膜306贴合设于绿色发光体303之上,蓝色滤光膜307贴合设于蓝色发光体304之上。结合图3所示,由于绿色发光体303设于红色发光体302和蓝色发光体304之间,且绿色发光体303抵靠于两侧的红色发光体302和蓝色发光体304,所以,绿色滤光膜306也设于红色滤光膜305和蓝色滤光膜307之间,且绿色滤光膜306抵靠于两侧的红色滤光膜305和蓝色滤光膜307。红色滤光膜305、绿色滤光膜306、以及蓝色滤光膜307之间厚膜可以不同,通过调整不同的膜厚,可以使得红色滤光膜305、绿色滤光膜306、以及蓝色滤光膜307具有增透膜的作用,增加出光率。RGB三原色滤光膜厚度的选择可以根据光学原理,滤光膜的最佳透光率的厚度公式为:n*d至λ*1/4,其中,n为RGB三原色滤光膜的折射率,d为RGB三原色滤光膜的厚度,λ为RGB滤光膜透过光的波长。即RGB三原色滤光膜的厚度为RGB三原色滤光膜透过光的四分之一波长除以RGB三原色滤光膜的折射率。可见,RGB三原色滤光膜的折射率根据薄膜的材料所决定的,所以需要选择折射率较高的材料制作滤光膜,这样厚度d可以变薄。RGB三原色滤光膜材料选定后,它的折射率也就是固定值了,RGB三原色滤光膜的厚度d根据其所透过光的波长来计算,厚度d的RGB三原色滤光膜具有最好的增透效果。根据上述公式计算,红色滤光膜305的厚度根据红光的四分之一波长除以红色滤光膜305的折射率得到,绿色滤光膜306的厚度根据绿光的四分之一波长除以绿色滤光膜306的折射率得到,蓝色滤光膜307的厚度根据蓝光的四分之一波长除以蓝色滤光膜307的折射率得到。红光的波长在RGB三原色光里最长,所以红色滤光膜305比绿色滤光膜306和蓝色滤光膜307厚,而蓝光的波长在RGB三原色光里最短,所以蓝色滤光膜307比红色滤光膜305和绿色滤光膜306薄。
采用相应颜色发光体之上设置相应颜色的滤光膜,可以使得发光体的开口率最大,增加开口率可以增加发光亮度,降低功耗,提升效率。设置不同厚度且相应颜色的滤光膜,可以增加原色光的纯度和出光率,这样的全彩显示结构,结构简单,可以提高产品良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可以提高屏幕分辨率。
如图4所示,显示了本发明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RGB三原色滤光膜有一小部分贴合于相邻的RGB三原色滤光膜之上,结合图4所示,红色滤光膜305有一小部分贴合于绿色滤光膜306之上,绿色滤光膜306有一小部分贴合于蓝色滤光膜307之上,多出一小部分贴合于其相邻的RGB三原色滤光膜之上,可以保证完全滤除相邻的RGB三原色发光体处产生的混合色。
如图5所示,显示了本发明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RGB三原色发光体之间部分重合,包含有重合区域,结合图5所示,红色发光体302部分贴合到绿色发光体303之上,绿色发光体303部分贴合到蓝色发光体304之上,上述的部分贴合区域为重合区域,该重合区域处会产生有混合色。红色发光体302和绿色发光体303的重合区域之上贴合有绿色滤光膜306,该处的混合色被绿色滤光膜306滤除,相同地,绿色发光体303和蓝色发光体304之间的重合区域产生的混合色被其上的蓝色滤光膜307滤除。
如图6所示,显示了本发明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RGB三原色滤光膜有一小部分贴合于相邻的RGB三原色滤光膜之上,结合图6所示,红色滤光膜305有一小部分贴合于绿色滤光膜306之上,绿色滤光膜306有一小部分贴合于蓝色滤光膜307之上,多出一小部分贴合于其相邻的RGB三原色滤光膜之上,可以保证完全滤除相邻的RGB三原色发光体处产生的混合色。
如图7所示,显示了本发明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RGB三原色发光体的厚度不同。
如图8所示,显示了本发明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RGB三原色滤光膜有一小部分贴合于相邻的RGB三原色滤光膜之上,结合图8所示,红色滤光膜305有一小部分贴合于绿色滤光膜306之上,绿色滤光膜306有一小部分贴合于蓝色滤光膜307之上,多出一小部分贴合于其相邻的RGB三原色滤光膜之上,可以保证完全滤除相邻的RGB三原色发光体处产生的混合色。
如图9所示,显示了本发明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区别在于:RGB三原色发光体之间部分重合,包含有重合区域,结合图9所示,绿色发光体303部分贴合于红色发光体302之内,形成有第一重合区域,该第一重合区域之上设有红色发光体302,该第一重合区域产生有混合色。蓝色发光体304部分贴合于绿色发光体303之内,形成有第二重合区域,该第二重合区域之上设有绿色发光体303,该第二重合区域产生有混合色。第一重合区域和第二重合区域处产生的混合色由其上设置的RGB三原色滤光膜滤除掉。
如图9所示,显示了本发明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RGB三原色发光体的厚度与长度均不同,其中,蓝色发光体304最薄最长,其次是绿色发光体303,最厚最短的是红色发光体302,RGB三原色发光体的结构为,绿色发光体303于端部的一小部分贴合于红色发光体302内,该贴合部分形成第一重合区域,第一重合区域的上方为红色发光体302,在该第一重合区域会产生混合色。蓝色发光体304于端部的一小部分贴合于绿色发光体303内,该贴合部分形成第二重合区域,重合区域的上方为绿色发光体,在该第二重合区域会产生混合色。RGB三原色滤光膜的厚度和长度也都不相同,厚度的选择同上述的厚度公式计算,其中,红色滤光膜305最厚最长,其次是绿色滤光膜306,蓝色滤光膜307最薄最短,红色滤光膜305贴合于红色发光体302之上,且有一小部分贴合于相邻的绿色滤光膜306之上。红色滤光膜305滤除了第一重合区域产生的混合色。又因红色滤光膜305有一小部分贴合于绿色滤光膜306之上,使得该一小部分红色滤光膜305处没有光滤出,因绿色滤光膜306滤出绿色的光,该绿色的光经上述一小部分的红色滤光膜305滤除。以这样的方式设置滤光膜,是为保证混色光完全滤除。绿色滤光膜306贴合于绿色发光体303之上,且也有一小部分贴合于相邻的蓝色滤光膜307之上,该处绿色滤光膜306多贴合于蓝色滤光膜307之上的原理同上述红色滤光膜305多贴合于绿色滤光膜306之上。蓝色滤光膜307贴合于蓝色发光体304之上。本实施方式采用RGB三原色滤光膜部分贴合于相邻颜色的滤光膜上,可以确保完全的滤除混合色,保证出光的色纯度。
如图11所示,显示了本发明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RGB三原色滤光膜设于盖板玻璃308的背面,然后在与设于TFT电路层301之上的RGB三原色发光体封装在一起。结合图11所示,RGB三原色滤光膜多出一小部分设于相邻的RGB三原色发光体的上方,红色滤光膜305多出一小部分设于绿色滤光膜303的上方,绿色滤光膜306多出一小部分设于蓝色发光体304的上方,可以保证完全滤除RGB三原色发光体相邻处产生的混合色。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RGB三原色滤光膜会有部分贴合到相邻的RGB三原色发光体上,可以使得RGB三原色滤光膜完全滤除三原色的混合色。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贴合结构,RGB三原色滤光膜可以贴合设于盖板玻璃308的背面,RGB三原色发光体设于TFT电路层之上,然后再将两者进行封装,形成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根据该结构还可以做出多种变化的实施方式,可以同上述图3至图10所述RGB三原色滤光膜和RGB三原色发光体的贴合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2所示,为本发明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执行步骤S1,结合图3所示,在TFT电路层之上制备RGB三原色发光体,即制备红色发光体302、绿色发光体303、蓝色发光体304,其中绿色发光体303设于红色发光体302和蓝色发光体304之间,且绿色发光体303抵靠于两侧的红色发光体302和蓝色发光体304,致使RGB三原色发光体的开口率最大。RGB三原色发光体的排列还可以为红色发光体302设于绿色发光体303和蓝色发光体304之间或者蓝色发光体304设于红色发光体302和绿色发光体303之间。制备RGB三原色发光体的方法可以采用蒸镀工艺,也可以采用溅射工艺或者打印技术形成。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制备的红色发光体302、绿色发光体303、蓝色发光体304之间的长度相同,可以保证相同的光照强度、色度,以确保彩色效果。作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红色发光体302、绿色发光体303、以及蓝色发光体304之间的长度不同。作为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红色发光体302、绿色发光体303、以及蓝色发光体304之间的厚度及长度均不同。接着执行步骤S2。
执行步骤S2,在RGB三原色发光体之上制备RGB三原色滤光膜,即于红色发光体302之上制备红色滤光膜305,于绿色发光体303之上制备绿色滤光膜306,于蓝色发光体304之上制备蓝色滤光膜307。采用的制备方法,可以为蒸镀工艺,也可以为溅射或者打印技术形成RGB三原色滤光膜。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RGB三原色滤光膜的长度不同,且制备过程中,将RGB三原色滤光膜设于相邻的滤光膜之上,可以保证完全滤除混合色。作为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方式,RGB三原色滤光膜的长度相同,贴设于长度不同的RGB三原色发光体上,RGB三原色滤光膜中的一小部分贴合到相邻的RGB三原色发光体之上,保证完全滤除混合色。RGB三原色滤光膜可以滤掉RGB三原色发光体的混合色,因此RGB三原色发光体发出来的光透过RGB三原色滤光膜后的光为三原色,不存在混合色。另外混合色于RGB三原色发光体相邻的位置产生,也仅有极少量的混合色产生,通过RGB三原色滤光膜滤掉后,基本上光量没有损失,所以采用RGB三原色滤光膜设置于相应的RGB三原色发光体之上,可以具有良好的色纯度以及出光率,保证屏幕的色饱和度,确保了彩色效果,提高屏幕分辨率。红色滤光膜305、绿色滤光膜306、蓝色滤光膜307之间的厚膜可以不同,通过调整不同的膜厚,可以使得红色滤光膜305、绿色滤光膜306、以及蓝色滤光膜307具有增透膜的作用,增加出光亮度。
RGB三原色滤光膜厚度的选择可以根据光学原理,滤光膜的最佳透光率的厚度公式为:n*d至λ*1/4,其中n为RGB三原色滤光膜的折射率,d为RGB三原色滤光膜的厚度,λ为RGB滤光膜透过光的波长。即RGB三原色滤光膜的厚度为RGB三原色滤光膜透过光的四分之一波长除以RGB三原色滤光膜的折射率。其中RGB三原色滤光膜的折射率根据薄膜的材料所决定的,所以需要选择折射率较高的材料制作滤光膜,这样厚度d可以变薄。RGB三原色滤光膜材料选定后,它的折射率也就是固定值了,RGB三原色滤光膜的厚度d根据其所透过光的波长来计算,厚度d的RGB三原色滤光膜具有最好的增透效果。根据上述公式计算,红色滤光膜305的厚度根据红光的四分之一波长除以红色滤光膜305的折射率得到,绿色滤光膜306的厚度根据绿光的四分之一波长除以绿色滤光膜306的折射率得到,蓝色滤光膜307的厚度根据蓝光的四分之一波长除以蓝色滤光膜307的折射率得到。红光的波长在RGB三原色光里最长,所以红色滤光膜305比绿色滤光膜306和蓝色滤光膜307厚,而蓝光的波长在RGB三原色光里最短,所以蓝色滤光膜307比红色滤光膜305和绿色滤光膜306薄。接着执行步骤S3。
执行步骤S3,在RGB三原色滤光膜之上制备盖板玻璃308。盖板玻璃308可以采用胶粘合于三原色滤光膜之上,也可以采用压合工艺形成于RGB三原色滤光膜之上。这样就形成了本发明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整个制作方法简单,对各个步骤的工艺要求不高,因此可以很好的提高产品的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又一较佳实施方式,结合图11所示,与上述方法的区别在于:将RGB三原色发光体制备于TFT电路层301之上,然后将RGB三原色滤光膜制备于盖板玻璃308之上,最后将上述两种结构封装在一起,以形成本发明的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同样地RGB三原色滤光膜设于相对应的RGB三原色发光体之上,由于RGB三原色滤光膜的厚度不同,所以在RGB三原色滤光膜和RGB三原色发光体之间形成有空隙,但该空隙并不影响滤光膜的出光率以及滤光效果。
本发明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的有益效果:
采用RGB三原色发光体和RGB三原色滤光膜相结合,可以使得RGB三原色发光体的开口率做到最大。开口率做到最大时,RGB三原色发光体于相邻的位置会产生少量的混合色,该少量的混合色会被RGB三原色滤光膜滤掉,由于仅有少量的混合色,基本上不影响RGB三原色发光体的发光量,RGB三原色滤光膜透过的光为RGB三原色光,这样保证了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性能优势。RGB三原色发光体的开口率最大,增加了发光量,保证了透过RGB三原色滤光膜射出光的亮度,与现有技术中的第二种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相比,无需增加电压,可以有效地减少功耗,提升效率。RGB三原色滤光膜通过设置不同的厚度,可以起到增透作用,保证了RGB三原色光的出光率,增加RGB三原色光的色纯度。另外,本发明的制作方法简单,且工艺要求不高,可以提高屏幕的分辨率以及产品的良率,降低成本。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包括TFT电路层、设于TFT电路层之上的OLED发光层、以及设于所述OLED发光层之上的盖板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发光层包括RGB三原色发光体和分别对应设于所述RGB三原色发光体之上的RGB三原色滤光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RGB三原色滤光膜中的任一个部分贴合于相邻的一个或两个所述RGB三原色发光体之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RGB三原色发光体的厚度不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相邻的RGB三原色发光体包括重合区域,所述重合区域形成混合色。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RGB三原色滤光膜的厚度不同。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RGB三原色滤光膜的厚度为所述RGB三原色滤光膜透过光的四分之一波长除以所述RGB三原色滤光膜的折射率。
7.一种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于TFT电路层之上制备红色发光体、绿色发光体、以及蓝色发光体,形成RGB三原色发光体;
于所述红色发光体之上制备红色滤光膜,于所述绿色发光体之上制备绿色滤光膜,于所述蓝色发光体之上制备蓝色滤光膜,形成RGB三原色滤光膜;
于所述红色滤光膜、所述绿色滤光膜、所述蓝色滤光膜之上制备盖板玻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所述RGB三原色滤光膜部分制备于相邻的所述RGB三原色滤光膜之上。
9.一种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于TFT电路层之上制备红色发光体、绿色发光体、以及蓝色发光体,形成RGB三原色发光体;
于盖板玻璃的底面制备红色滤光膜、绿色滤光膜、蓝色滤光膜,形成RGB三原色滤光膜;
将所述RGB三原色滤光膜设于相对应所述RGB三原色发光体之上,再对上述结构进行封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全才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RGB三原色发光体制备时,任意两个相邻的RGB三原色发光体包括有重合区域,所述重合区域形成混合色。
CN201410160300.6A 2014-04-21 2014-04-21 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039436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60300.6A CN103943662B (zh) 2014-04-21 2014-04-21 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TW103127869A TWI538196B (zh) 2014-04-21 2014-08-14 全彩有機發光二極體結構及其製作方法
KR1020140107029A KR101614440B1 (ko) 2014-04-21 2014-08-18 풀컬러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구조 및 그 제작방법
JP2014165872A JP5945835B2 (ja) 2014-04-21 2014-08-18 フルカラー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60300.6A CN103943662B (zh) 2014-04-21 2014-04-21 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3662A true CN103943662A (zh) 2014-07-23
CN103943662B CN103943662B (zh) 2017-03-15

Family

ID=51191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60300.6A Active CN103943662B (zh) 2014-04-21 2014-04-21 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945835B2 (zh)
KR (1) KR101614440B1 (zh)
CN (1) CN103943662B (zh)
TW (1) TWI53819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99572A (zh) * 2017-10-20 2018-03-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8281524A (zh) * 2018-01-23 2018-07-13 苏州市悠文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全彩柔性rgb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US10707274B2 (en) 2017-10-20 2020-07-07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WO2021168977A1 (zh) * 2020-02-26 2021-09-02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WO2022267201A1 (zh) * 2021-06-23 2022-12-2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07314A1 (en) * 2001-12-06 2003-06-12 Tetsuo Urabe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70123135A1 (en) * 2005-11-29 2007-05-31 Nam-Choul Yang Method of fabricat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CN100375290C (zh) * 2001-12-28 2008-03-12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装置
US20110096540A1 (en) * 2009-10-27 2011-04-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57657A (ja) * 2001-12-28 2003-09-1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JP2005222704A (ja) * 2004-02-03 2005-08-18 Tdk Corp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9186657A (ja) 2008-02-05 2009-08-20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染料顔料複合型カラーフィルタ及び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
JP5459142B2 (ja) * 2010-08-11 2014-04-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有機el装置、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2012190626A (ja) * 2011-03-10 2012-10-04 Panasonic Corp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07314A1 (en) * 2001-12-06 2003-06-12 Tetsuo Urabe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0375290C (zh) * 2001-12-28 2008-03-12 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发光装置
US20070123135A1 (en) * 2005-11-29 2007-05-31 Nam-Choul Yang Method of fabricat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OLED)
US20110096540A1 (en) * 2009-10-27 2011-04-2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99572A (zh) * 2017-10-20 2018-03-1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WO2019075814A1 (zh) * 2017-10-20 2019-04-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US10707274B2 (en) 2017-10-20 2020-07-07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8281524A (zh) * 2018-01-23 2018-07-13 苏州市悠文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全彩柔性rgb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WO2021168977A1 (zh) * 2020-02-26 2021-09-02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US11557699B2 (en) 2020-02-26 2023-01-17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2267201A1 (zh) * 2021-06-23 2022-12-2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207544A (ja) 2015-11-19
JP5945835B2 (ja) 2016-07-05
TWI538196B (zh) 2016-06-11
TW201541630A (zh) 2015-11-01
CN103943662B (zh) 2017-03-15
KR101614440B1 (ko) 2016-04-21
KR20150121638A (ko) 2015-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78740B (en) Full-col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thereof
KR101355262B1 (ko) 유기 일렉트로 루미네선스 표시 장치
CN103943662A (zh) 全彩有机发光二极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5161633B (zh) 一种有机发光器件
WO2006116346A3 (en) Multicolor oled displays
WO2014205880A1 (zh) 一种led背光光源
CN105182612A (zh) 用于背光模组的光源组件、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器
CN104485429A (zh) 一种具有光学谐振层的o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器
CN103268736A (zh) 一种量子点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179194A1 (zh) Oled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色偏调整方法、显示装置
KR20150135935A (ko) 표시 장치
CN106856229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应用其的显示器件
CN103474021B (zh) 一种增大led显示屏显示色域的方法
CN107634084A (zh) 顶发射白光oled显示装置
CN109585689A (zh)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207009473U (zh) 一种抗蓝光高饱和光源
CN102654594B (zh) 一种半透半反式彩色滤光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2361057B (zh) 具有光栅的光学膜
CN103837918A (zh) 一种用于全彩色发光oled的光栅结构彩色滤光膜
CN108511618A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214753838U (zh) Oled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CN102709280A (zh) 一种cob集成光源模块
CN211555936U (zh) 一种可转换颜色的倒装led芯片
CN108649132B (zh) 有机发光显示器件
CN209087304U (zh) 一种基于双基色像素的led显示结构及显示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201506, No. nine, No. 1568, Jinshan Industrial Zone,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ehui optoelectr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508, building two, building 100, 1, Jinshan Industrial Road, 208,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