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21551A -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921551A CN103921551A CN201410011541.4A CN201410011541A CN103921551A CN 103921551 A CN103921551 A CN 103921551A CN 201410011541 A CN201410011541 A CN 201410011541A CN 103921551 A CN103921551 A CN 1039215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on substrate
- substrate
- circuit substrate
- sheet
- jet he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6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2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9000012190 activ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593 Epox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451 lead zirconate titan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LENZDBCJOHFCAS-UHFFFAOYSA-N tris Chemical compound OCC(N)(CO)CO LENZDBCJOHFCA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41 inkjet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HFGPZNIAWCZYJU-UHFFFAOYSA-N lead zirconate titanate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O-2].[O-2].[Ti+4].[Zr+4].[Pb+2] HFGPZNIAWCZYJ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016—Structure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14072—Electrical connections, e.g. details on electrodes, connecting the chip to the outsid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09—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nger type, chamber walls consisting integrally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5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with two or more sets of type or printing elements
- B41J3/543—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with two or more sets of type or printing elements with multiple inkjet print hea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91—Electrical connection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减薄头片的与液体吐出侧相反侧的区域的厚度并轻量化的同时,提高组装作业性的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具备:层叠第1头片(73a)和第2头片(73b)的吐出部(70);输出驱动吐出部(70)的驱动信号的电路基板(82);电连接第1头片(73a)与电路基板(82)的第1连接基板(83);以及电连接第2头片(73b)与电路基板(82)的第2连接基板(84),在电路基板(82)设置弯曲部(85),以该弯曲部(85)为中心弯曲电路基板(82),从而使第1电极端子部(83a)及第2电极端子部(84a)分别向同一方向引出,并且在第1头片(73a)和第2头片(73b)的层叠方向互相对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喷嘴孔吐出液体而对被记录介质记录图像或字符的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向被记录介质喷射液体(墨)的装置,已知从墨室的多个喷嘴孔向被记录介质喷射墨滴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在这种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之中,有具备采用所谓喷墨方式的喷墨头的装置。
在喷墨头设有头片(head chip)。头片具备形成有填充墨的多个长槽的压电致动器。在各长槽的两侧壁分别设有电极,对这些电极施加既定的驱动电压时侧壁会变形,使长槽内的容积发生变化。由此,墨滴会从喷嘴孔向被记录介质吐出。
在此,为了提高记录在被记录介质的字符或图像的密度,提案有增大喷嘴孔的数量的各种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叠合两个头片,增加2倍的喷嘴孔的数量而能够高密度记录的技术。
更具体而言,基于图10进行说明。
图10是现有例的喷墨头横截面图(专利文献1的图12)。
如该图所示,喷墨头110叠合两个头片101而构成。各头片101由被夹于下部基板111和上部基板113的通道部115、贴附在通道部115的前面的喷嘴板102、贴附在下部基板111的外面的布线基板103、和安装在布线基板103的驱动IC104等构成。
通道部115被下部基板111、上部基板113、和由夹于下部基板111与上部基板113之间的压电体构成的两个壁(未图示)包围。
两个头片101使上部基板113彼此面对、使下部基板111朝外侧而层叠。在两个下部基板111的外面分别贴附有布线基板103。即,两个头片101具有被两块布线基板103夹住的构造。在各布线基板103的内侧,在表面分别安装有驱动IC104。因而,两个头片101的与液体吐出侧相反侧的区域被两块布线基板103包围。
被安装在布线基板103的驱动IC104,从控制电路等的外部电路经由两个连接器105及布线106而输入控制信号,生成选择性驱动各通道部115的驱动信号。由驱动IC104生成的驱动信号经由驱动布线107而供给至通道部115。由压电体构成的两个壁响应驱动信号而变形,使通道部115的容积发生变化。由此能从喷嘴吐出被填充在内部的墨。
接着,根据图11,对能够高密度记录的其他例进行说明。
图11是其他现有例的液体喷射头的示意立体图。
如该图所示,液体喷射头120包括:2列头片123;对该2列头片123供给驱动信号的两块电路基板124、125;向两块电路基板124、125供给控制信号的中继基板126;以及四块柔性基板127、128、131、132。
2列头片123具有2列贴合由压电体构成的两块压电致动器121、122的喷嘴列。
在四块柔性基板127、128、131、132中,两块柔性基板127、128用于电连接两块电路基板124、125与2列头片123。另一方面,两块柔性基板131、132分别电连接中继基板126与两块电路基板124、125。
中继基板126具备从外部电路输入控制信号的外部设备连接用连接器133。而且,将输入的控制信号经由两块柔性基板131、132而供给至两块电路基板124、125。
两块电路基板124、125分别具备驱动器IC134、135。各驱动器IC134、135基于输入的控制信号生成用于驱动2列头片123的驱动信号。由驱动器IC134生成的驱动信号经由柔性基板127供给至上部的压电致动器121。另一方面,由驱动器IC135生成的驱动信号经由柔性基板128供给至下部的压电致动器122。
因而,由2列头片123构成的液体喷射头120,需要两块电路基板124、125;一块中继基板126;和四块柔性基板127、128、131、13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097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在构成各头片101的下部基板111的外侧,设有向液体吐出侧的相反侧大幅突出的布线基板103。因此,不仅使喷墨头110的重量变重,而且在减薄喷墨头110时存在极限,喷墨头110的容量、容积变大。其结果,存在滑动架(carriage)、驱动该滑动架的驱动系统的部件变大,装置整体会大型化的课题。
而且,存在搭载多个喷墨头110的滑动架的质量增大而对驱动滑动架的驱动系统带来较大的负担的课题。
此外,存在两个头片101的与液体吐出侧相反侧的区域被布线基板103占有,不能将该区域适用于其他的设备的课题。此外,由于装备两个连接器105,所以存在会增大布线106和控制电路等的与外部电路的连接布局的限制的课题。
而且,在图11所示的其他现有例中,在与液体吐出侧相反侧的区域,设有两块电路基板124、125;四块柔性基板127、128、131、132;和一块中继基板126。因此,存在较薄地形成该区域的厚度时存在极限的课题。
此外,存在部件件数多、组装的组装工序复杂且长、而且也增加故障的原因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提供一种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不仅减薄头片的与液体吐出侧相反侧的区域的厚度并轻量化,而且有效活用配置空间而能够提高部件的布局性。
此外,提供不仅能提高组装作业性,而且能够减少故障的担忧的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具备:吐出部,层叠有用于喷出液体的第1头片和第2头片;电路基板,输出驱动所述吐出部的驱动信号;第1连接基板,电连接所述第1头片与所述电路基板;以及第2连接基板,电连接所述第2头片与所述电路基板,在所述电路基板的任意两个侧边,各自分别设置所述第1连接基板的一端并且设置所述第2连接基板的一端,通过在所述电路基板、所述第1连接基板及所述第2连接基板的至少任一个上设置的弯曲部使所述电路基板、所述第1连接基板及所述第2连接基板的至少任一个弯曲,从而所述第1连接基板的另一端及所述第2连接基板的另一端分别向同一方向引出。
这时,以所述弯曲部为中心弯曲所述电路基板、所述第1连接基板及所述第2连接基板的至少任一个也可。此外,在所述电路基板设置所述弯曲部也可。而且,所述电路基板由柔性基板构成也可。
此外,在所述第1连接基板及所述第2连接基板分别设置所述弯曲部也可。而且,所述第1连接基板及所述第2连接基板由柔性基板构成也可。
通过这样构成,由于在各头片的与液体吐出侧相反侧的区域设置的仅为电路基板、第1连接基板及第2连接基板,所以能够减少部件件数。此外,由于各连接基板的另一端分别向同一方向引出,所以各连接基板不会被无谓加长。因此,不仅能够减薄各头片的与液体吐出侧相反侧的区域的厚度并能轻量化,而且能够提高各连接基板与各头片的连接作业性。此外,能够减少部件件数,并能减少故障的担忧。
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电路基板、所述第1连接基板及所述第2连接基板一体化。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减少部件件数,并能降低液体喷射头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连接基板的另一端及所述第2连接基板的另一端,在所述第1头片和所述第2头片的层叠方向上互相对置。
通过这样构成,还消除各连接基板的无谓加长,不仅能够更加可靠地减薄各头片的与液体吐出侧相反侧的区域的厚度并能轻量化,而且能够提高各连接基板与各头片的连接作业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路基板设置用于电连接该电路基板与外部设备的外部设备连接用端子部,在所述电路基板形成有用于使所述外部设备连接用端子部露出外部的窗部。
这时,所述外部设备连接用端子部由柔性基板构成,该柔性基板经由所述窗部露出外部也可。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经由窗部电连接外部设备与外部设备连接用端子部。这样,能够有效活用配置空间而提高液体喷射头的布局性,且能够小型化、轻量化。
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避开所述窗部而铺设所述电路基板上的布线。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可靠地进行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部件的电连接。
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窗部夹着安装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的电子元件而形成在所述第1连接基板及所述第2连接基板的相反侧。
在此,由于各连接基板的另一端与各个头片连接,所以在各连接基板的另一端附近布线密度变高。因此,通过夹着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电子元件而在第1连接基板及第2连接基板的相反侧形成窗部,能够提高布线布局性。其结果,能够减薄各头片的与液体吐出侧相反侧的区域的厚度并能轻量化。
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射头;使所述液体喷射头扫掠的扫掠单元;收纳所述液体的液体收纳体;以及液体供给管,其铺设在所述液体喷射头与所述液体收纳体之间,使所述液体流通。
通过这样构成,能够降低使液体喷射头扫掠的扫掠单元的驱动负担,能够提供高效率、高性能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发明效果
依据本发明,由于设置在各头片的与液体吐出侧相反侧的区域的仅为电路基板、第1连接基板及第2连接基板,能够减少部件件数。此外,由于各连接基板的另一端分别向同一方向引出,所以消除各连接基板的无谓加长。因此,不仅能够减薄各头片的与液体吐出侧相反侧的区域的厚度并能轻量化,而且能够提高各连接基板与各头片的连接作业性。此外,能够减少部件件数,并能减少故障的担忧。
此外,能够经由窗部电连接外部设备与外部设备连接用端子部。这样,能够有效活用配置空间而提高液体喷射头的布局性,且能够小型化、轻量化。
而且,能够降低使液体喷射头扫掠的扫掠单元的驱动负担,能够提供高效率、高性能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单元头(unit head)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连接吐出部与驱动控制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控制部的展开图;
图5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控制部,(a)示出展开立体图,(b)是示出安装在吐出部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示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控制部,(a)是展开立体图,(b)是示出安装在吐出部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控制部的立体图;
图8示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控制部,(a)是展开立体图,(b)是示出安装在吐出部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示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控制部,(a)是展开立体图,(b)是示出安装在吐出部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现有例的喷墨头横截面图;
图11是其他现有例的液体喷射头的示意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接着,基于图1~图4,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说明中使用的附图中,为了使各部件为能够辨认的大小,适宜变更了各部件的比例尺。
图1是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液体喷射记录装置1具备:输送纸等的被记录介质S的一对输送机构2、3;向被记录介质S喷射墨滴的单元头4;向单元头4供给墨的液体供给单元5;以及使单元头4沿与被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主扫掠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副扫掠方向)扫掠的扫掠单元6。
再者,在以下说明中,以副扫掠方向为X方向、以主扫掠方向为Y方向、然后以与X方向及Y方向都正交的方向为Z方向而进行说明。在此,液体喷射记录装置1以使X方向、Y方向成为水平方向,且使Z方向成为重力方向上下方向的方式承载使用。
即,构成为在承载液体喷射记录装置1的状态下,使单元头4在被记录介质S上沿水平方向(X方向、Y方向)进行扫掠。此外,构成为从该单元头4朝着重力方向下方(Z方向下方)喷射墨滴,使该墨滴打中被记录介质S。
一对输送机构2、3具备:各自沿X方向延伸设置的栅格辊(grid roller)20、30;分别平行于栅格辊20、30而延伸的夹送辊(pinch roller)21、31;以及虽未做详细图示但使栅格辊20、30绕轴进行旋转动作的电动机等的驱动机构。
液体供给单元5具备收纳墨的液体收纳体50、和连接液体收纳体50与单元头4的液体供给管51。设有多个液体收纳体50,例如,并列地设有收纳黄色、品红色、青绿色、黑色这4种墨的墨罐50Y、50M、50C、50B。墨罐50Y、50M、50C、50B的各个上设有泵电动机M,能够将墨通过液体供给管51按压移动到单元头4。液体供给管51由具有能够对应单元头4(滑动架单元62)的动作的可挠性的柔性软管构成。
再者,液体收纳体50并不限于收纳黄色、品红色、青绿色、黑色这4种墨的墨罐50Y、50M、50C、50B,也可具备收纳更多种颜色的墨的墨罐。
扫掠单元6具备:沿X方向延伸设置的一对导向轨60、61;能够沿着一对导向轨60、61滑动的滑动架单元62;以及使滑动架单元62沿X方向移动的驱动机构63。驱动机构63具备:配置在一对导向轨60、61之间的一对滑轮64、65;缠绕在一对滑轮64、65间的无接头带66;以及旋转驱动一个滑轮64的驱动电动机67。
一对滑轮64、65分别配置在一对导向轨60、61的两端部间,在X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无接头带66配置在一对导向轨60、61间,该无接头带66上连结有滑动架单元62。在滑动架单元62的基端部62a搭载有多个单元头4。具体而言,沿X方向并列地搭载有各自分别对应于黄色、品红色、青绿色、黑色这4种墨的单元头4Y、4M、4C、4B。
(单元头)
图2是单元头的立体图。
如该图所示,单元头4在下部基座41上以2列并列地配置了两个液体喷射头10、10。再者,两个液体喷射头10、10同样构成,因此在以下说明中,仅对两个液体喷射头10、10的一个进行说明,对于另一个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液体喷射头)
液体喷射头10包括:对被记录介质S(参照图1)喷射墨滴的吐出部70;与吐出部70电连接并控制该吐出部70的驱动的驱动控制部80;固定驱动控制部80的纵基座42;以及分别经由连接部13、14而介于吐出部70与液体供给管51之间的液体流通部12。而且,从液体供给管51流入的墨通过液体流通部12后供给至吐出部70。再者,将下部基座41和纵基座42一体成形也可。
图3是示出连接吐出部与驱动控制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2、图3所示,吐出部70包括:固定在下部基座41并经由连接部14连接到液体流通部12的流路部件71;通过施加电压来向被记录介质S喷射作为液滴的墨的第1头片73a及第2头片73b;以及第1头片73a及第2头片73b的Z方向的下端面73c、即设于最下表面的喷嘴板72。
第1头片73a及第2头片73b分别具有层叠压电致动器板PP和覆盖板CP的构造,以Y方向较长地形成为大体矩形板状。而且,第1头片73a及第2头片73b被配置成压电致动器板PP在X方向互相重合。
再者,第1头片73a及第2头片73b同样构成,因此以下对第1头片73a及第2头片73b的构成进行说明时,仅对第1头片73a进行说明,对于第2头片73b标注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
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将两个压电致动器板PP重合的侧面称为重叠面PPa、将与该重叠面PPa相反侧的面称为覆盖面PPb而进行说明。
压电致动器板PP是例如由钛酸锆酸铅(PZT)等压电材料构成的大体矩形状的板。在压电致动器板PP的覆盖面PPb侧,Z方向下侧形成有多个通道(未图示)。通道是填充墨的部位,以沿着压电致动器板PP的短边方向(Z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为截面大体矩形的槽状。
喷嘴板72形成有连通至通道的多个喷嘴孔(均未图示)。而且,各喷嘴孔沿着Y方向形成喷嘴列。
此外,在压电致动器板PP的覆盖面PPb侧层叠有覆盖板CP。覆盖板CP形成为Y方向较长的大体矩形板状,以遮盖压电致动器板PP的通道。而且,在覆盖板CP的与压电致动器板PP相反侧的面配置有流路部件71。
此外,压电致动器板PP的覆盖面PPb侧成为露出(突出)未设置覆盖板CP的Z方向上侧的状态,在这里形成有电极引出部74。即,第1头片73a的电极引出部74及第2头片73b的电极引出部74配置成为在第1头片73a与第2头片73b的层叠方向(X方向)重叠,且成为在层叠方向外侧露出的状态。而且,在这样构成的第1头片73a及第2头片73b的各电极引出部74分别连接有驱动控制部80。
在这样的构成之下,从驱动控制部80向压电致动器板PP施加电压,从而使通道变形。而且,通过通道的变形,被填充在该通道中的墨,从各个第1头片73a及第2头片73b的下端面73c经由喷嘴板72而吐出。
如此,液体喷射头10使第1头片73a及第2头片73b的下端面73c为墨吐出侧。而且,驱动控制部80成为位于第1头片73a及第2头片73b的与墨吐出侧相反侧的状态。
(驱动控制部)
接着,基于图3、图4,详细描述驱动控制部80。
图4是驱动控制部的展开图。
如图3、图4所示,驱动控制部80具有一个带状的柔性基板81。而且,将该柔性基板81的长边方向中央的大部分构成为输出驱动吐出部70的驱动信号的电路基板82。此外,将从电路基板82的一侧延伸出的部位构成为用于电连接电路基板82与第1头片73a的第1连接基板83。而且,将从电路基板82的另一侧延伸出的部位构成为用于电连接电路基板82与第2头片73b的第2连接基板84。
即,在该第1实施方式中,驱动控制部80在电路基板82的Z方向两端侧分别设置第1连接基板83和第2连接基板84,成为将这些电路基板82、第1连接基板83及第2连接基板84一体化的构成。而且,在图3、图4中,没有特别明确电路基板82与第1连接基板83及第2连接基板84的边界,但是电路基板82的Z方向两端侧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电路基板的任意两个侧边”(以下的第2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也同样)。
在第1连接基板83的与电路基板82相反侧端,柔性基板81的一面81a侧设有第1电极端子部83a。该第1电极端子部83a用于连接第1连接基板83与形成在第1头片73a的电极引出部74。
另一方面,在第2连接基板84的与电路基板82相反侧端,与设有第1电极端子部83a的面相同的一面81a侧,设有第2电极端子部84a。该第2电极端子部84a用于连接第2连接基板84与形成在第2头片73b的电极引出部74。
这些第1电极端子部83a及第2电极端子部84a通常由100个以上的电极端子构成。而且,第1电极端子部83a及第2电极端子部84a使端子部所具有的电极端子沿着柔性基板81的短边方向(Y方向)配置成一列。
电路基板82中,长边方向(Z方向)中央遍及整个短边方向(Y方向)而构成为弯曲部85。在该弯曲部85中心,以使第1电极端子部83a和第2电极端子部84a重合的方式弯曲柔性基板81,从而成为从电路基板82朝着同一方向引出第1连接基板83及第2连接基板84的状态(参照图3)。
而且,如在图3中详细所示,第1连接基板83的第1电极端子部83a和第2连接基板84的第2电极端子部84a成为在X方向对置的状态。即,第1电极端子部83a和第2电极端子部84a对置的方向,与第1头片73a和第2头片73b的层叠方向相同。
此外,电路基板82在柔性基板81的一面81a侧,设有输入来自未图示的外部设备的控制信号的外部设备连接用连接器86。外部设备连接用连接器86被配置成邻接于弯曲部85的第2连接基板84侧,且其长边方向沿着柔性基板81的短边方向(Y方向)。
再者,也可以将外部设备连接用连接器86的配置部位配置成邻接于弯曲部85的第1连接基板83侧,且其长边方向沿着柔性基板81的短边方向(Y方向)。
在此,在电路基板82的弯曲部85,与外部设备连接用连接器86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窗部)87。该开口部87的大小形成为稍大于外部设备连接用连接器86的外形形状。
而且,在将电路基板82以弯曲部85为中心进行弯曲时,成为外部设备连接用连接器86从开口部87露出到外部。而且,成为经由开口部87,从未图示的外部设备延伸的柔性扁平电缆(FFC)88(参照图2)连接到外部设备连接用连接器86。
此外,在电路基板82中的柔性基板81的一面81a侧,比弯曲部85靠第1连接基板83侧,设有第1驱动器IC89a。而且,在电路基板82中的柔性基板81的一面81a侧,比弯曲部85靠第2连接基板84侧,设有第2驱动器IC89b。这些第1驱动器IC89a及第2驱动器IC89b分别用于生成驱动第1头片73a及第2头片73b的驱动信号。
第1驱动器IC89a及第1电极端子部83a通过铺设在柔性基板81上的布线91来电连接。此外,第2驱动器IC89b及第2电极端子部84a通过铺设在柔性基板81上的布线92来电连接。而且,第1驱动器IC89a、第2驱动器IC89b及外部设备连接用连接器86通过铺设在柔性基板81上的布线93来电连接。布线93被铺设成避开开口部87。
在这样的构成下,对吐出部70的第1头片73a及第2头片73b连接驱动控制部80时,首先,将电路基板82以弯曲部85为中心进行弯曲。然后,以使第1连接基板83的第1电极端子部83a与第2连接基板84的第2电极端子部84a对置的状态,将第1电极端子部83a承载于第1头片73a的电极引出部74上,并且将第2电极端子部84a承载于第2头片73b的电极引出部74上。其后,将第1电极端子部83a压接在第1头片73a的电极引出部74,并且将第2电极端子部84a压接在第2头片73b的电极引出部74。
在此,第1头片73a的电极引出部74及第2头片73b的电极引出部74被配置成为在第1头片73a和第2头片73b的层叠方向(X方向)重叠。因此,能够同时从第1电极端子部83a及第2电极端子部84a的上方给予按压力,将这些第1电极端子部83a及第2电极端子部84a同时压接到各自对应的电极引出部74。然后,由此完成驱动控制部80对吐出部70的电连接作业。
在吐出部70连接驱动控制部80之后,如图2所示,在下部基座41固定吐出部70,并且在纵基座42固定驱动控制部80。该状态的液体喷射头10中,下端面73c位于吐出部70的第1头片73a及第2头片73b的Z方向的下侧,驱动控制部80的开口部87位于与吐出部70相反侧的上侧。然后,成为经由该开口部87露出外部设备连接用连接器86的状态。因此,能够容易向外部设备连接用连接器86连接从未图示的外部设备延伸的柔性扁平电缆(FFC)88。由此,完成液体喷射头10与未图示的外部设备的电连接作业。
(效果)
因而,依据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设置在第1头片73a及第2头片73b的与下端面73c(墨吐出侧)相反侧的区域的仅为构成驱动控制部80的电路基板82、第1连接基板83及第2连接基板84,因此能够减少部件件数。而且,由于这些电路基板82、第1连接基板83及第2连接基板84由一个柔性基板81构成,换句话说,电路基板82、第1连接基板83及第2连接基板84被一体化,因此能够进一步减少部件件数。因此,能够减薄第1头片73a及第2头片73b的与下端面73c相反侧的区域的厚度并能轻量化,并且能够减少各部件的故障的担忧。而且,能够降低扫掠单元6的驱动负担,能够提供高效率、高性能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1。
此外,通过在电路基板82设定弯曲部85,以该弯曲部85为中心弯曲电路基板82,朝着同一方向引出第1连接基板83的第1电极端子部83a及第2连接基板84的第2电极端子部84a。而且,使第1电极端子部83a及第2电极端子部84a在与第1头片73a和第2头片73b的层叠方向相同的方向上对置。
因此,能够容易减薄第1头片73a及第2头片73b的与下端面73c相反侧的区域的厚度。而且,能够将第1电极端子部83a及第2电极端子部84a同时压接在各自对应的电极引出部74,因此能够提高连接作业性。而且,与不向同一方向引出各连接基板83、84的情况相比,不会无谓加长各连接基板83、84的迂回距离,能够谋求驱动控制部80全体的小型、轻量化。
此外,电路基板82中,以邻接弯曲部85的第2连接基板84侧的方式设有外部设备连接用连接器86,并且在弯曲部85的与外部设备连接用连接器86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87。因此,在以弯曲部85为中心弯曲电路基板82时,能够使外部设备连接用连接器86从开口部87露出到外部。
因而,容易将柔性扁平电缆88连接到外部设备连接用连接器86。进而,能够使驱动控制部80的占有空间为最小,因此不仅能够将液体喷射头10小型、轻量化,而且相应地能够有效活用配置空间,能够提高液体喷射头10的布局性。
此外,电连接设在电路基板82上的第1驱动器IC89a、第2驱动器IC89b及外部设备连接用连接器86的布线93,被铺设成避开开口部87。而且,电连接第1驱动器IC89a与第1电极端子部83a的布线91及电连接第2驱动器IC89b与第2电极端子部84a的布线92,成为夹着各驱动器IC89a、89b而被铺设在与开口部87相反侧的状态,因此可以说这些布线91、92也铺设成避开开口部87。如此,由于各布线91~93避开开口部87地铺设,所以能够可靠地进行第1驱动器IC89a、第2驱动器IC89b及外部设备连接用连接器86的各电连接。
在此,第1电极端子部83a及第2电极端子部84a通常由100个以上的电极端子构成,因此成为在第1驱动器IC89a与第1电极端子部83a之间铺设有很多布线91,并且在第2驱动器IC89b与第2电极端子部84a之间铺设有很多布线92。在这种状态下,未铺设布线91、92的部位形成有开口部87。因此,无需避开开口部87地铺设很多布线91、92,相应地,第1连接基板83及第2连接基板84不会被大型化。
更具体而言,例如在第1驱动器IC89a与第1电极端子部83a之间,以及在第2驱动器IC89b与第2电极端子部84a之间的任意部分形成开口部87时,需要确保用于以避开该开口部87的方式铺设布线91、92的空间。因此,第1驱动器IC89a与第1电极端子部83a之间,以及第2驱动器IC89b与第2电极端子部84a之间会被大型化。但是,由于在柔性基板81上的未铺设布线91、92的部位形成有开口部87,所以能够防止第1连接基板83及第2连接基板84的大型化。其结果,能够进一步减薄第1头片73a及第2头片73b的与下端面73c相反侧的区域的厚度并能轻量化。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器86被记载为单一的连接器,但并不限于该记载,使用多个连接器86a、86b(未图示)也可。该情况下,连接器86a经由布线93a(未图示)而与第1驱动器IC89a连接。而且,连接器86b经由布线93b(未图示)而与第2驱动器IC89b连接。
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能够缩短布线93的迂回距离,并且无需使布线93迂回到开口部87的Y方向的正侧面。由此,能够进一步缩小柔性基板81的Y方向的宽度,因此能够将柔性基板81小型化。此外,该方式总归示出弯曲部85不存在布线的情况。该情况下,即便弯曲部85随时间劣化而在柔性基板81的弯曲部85产生龟裂,也不会切断布线。
(第2实施方式)
接着,援引图1并根据图5(a)、图5(b)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此外,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形态,标注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以下的实施方式也同样)。
图5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控制部,(a)是展开立体图,(b)是示出安装吐出部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记录装置1具备:输送纸等的被记录介质S的一对输送机构2、3;向被记录介质S喷射墨滴的单元头4;向单元头4供给墨的液体供给单元5;以及使单元头4沿与被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主扫掠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副扫掠方向)扫掠的扫掠单元6,在这一点上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此外,在承载液体喷射记录装置1的状态下,构成为使单元头4沿着水平方向(X方向、Y方向)扫掠被记录介质S上,在这一点上也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
进而,构成为从单元头4朝着重力方向下方(Z方向下方)喷射墨滴,使该墨滴打中被记录介质S,在这一点上也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再者,单元头4在下部基座41上使两个液体喷射头10、10并两列地配置,在这一点上也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此外,液体喷射头10包括:对被记录介质S(参照图1)喷射墨滴的吐出部70;与吐出部70电连接并控制该吐出部70的驱动的驱动控制部280;固定驱动控制部280的纵基座42;以及各自经由连接部13、14而介于吐出部70与液体供给管51之间的液体流通部12,在这一点上也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相同。此外,对于这些构成,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也相同。
在此,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和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部80在电路基板82上设有外部设备连接用连接器86,与之相对,第2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部280在柔性基板81的短边方向侧边设有外部设备连接用端子286。以下更详细地进行说明。
(驱动控制部)
如图5(a)所示,驱动控制部280具有一个带状的柔性基板81,将该柔性基板81的长边方向中央的大部分构成为电路基板82。此外,将从电路基板82的一侧延伸出的部位构成为第1连接基板83。而且,将从电路基板82的另一侧延伸出的部位构成为第2连接基板84。这于这些构成,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部80相同。
在此,在柔性基板81的短边方向一侧,一体地设有外部设备连接用柔性基板281(以下,称为外部设备连接用FPC281)。外部设备连接用FPC281形成为俯视时大致L字状,由从短边方向(Y方向)一侧沿着该短边方向延伸出的短片FPC281a和从短片FPC281a的顶端沿着长边方向(Z方向)延伸出的长片FPC281b构成。
短片FPC281a从相当于柔性基板81的电路基板82的部位之中比弯曲部85靠第2连接基板84侧的短边方向一侧延伸出。此外,长片FPC281b形成为从短片FPC281a朝着第1连接基板83侧而延伸出。而且,在长片FPC281b的顶端设有外部设备连接用端子286。外部设备连接用端子286被配置成使其长边方向沿着长片FPC281b的短边方向(Y方向)。
此外,第1驱动器IC89a及第1电极端子部83a通过铺设在柔性基板81上的布线91来电连接。此外,第2驱动器IC89b及第2电极端子部84a通过铺设在柔性基板81上的布线92来电连接。而且,第1驱动器IC89a、第2驱动器IC89b及外部设备连接用端子286通过铺设在柔性基板81上及外部设备连接用FPC281上的布线293来电连接。
在这样的构成下,如图5(b)所示,通过以设定在电路基板82的弯曲部85为中心进行弯曲,使第1连接基板83的第1电极端子部83a及第2连接基板84的第2电极端子部84a朝着同一方向引出。此外,使第1电极端子部83a及第2电极端子部84a在与第1头片73a和第2头片73b的层叠方向(X方向,参照图3)相同的方向上对置。
再者,成为使第1电极端子部83a及第2电极端子部84a分别连接至第1头片73a及第2头片73b的电极引出部74。
因而,依据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通过外部设备连接用FPC281,从柔性基板81引出外部设备连接用端子286,因此能够提高与从未图示的外部设备延伸的柔性扁平电缆88的连接作业性。
(第3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图6(a)、图6(b)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
图6示出第3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控制部,(a)是展开立体图,(b)是示出安装吐出部时的状态的立体图,分别与图5(a)、图5(b)对应。
如图6(a)所示,前述的第2实施方式和第3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第2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部280中,在电路基板82未形成开口部(窗部)387,与之相对,在第3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部380中,在电路基板82形成开口部387。
开口部387比电路基板82的弯曲部85上的短边方向(Y方向)中央靠连接有外部设备连接用FPC281的一侧配置。在此,开口部387的大小形成为稍大于长片FPC281b的横截面的外形状。
此外,将外部设备连接用FPC281的短片FPC281a之中与柔性基板81的连接部分、即杈根部分遍及整个Z方向而构成为弯曲部385。而且,电连接第1驱动器IC89a、第2驱动器IC89b及外部设备连接用端子286的布线393被铺设成避开开口部387。
在这样的构成下,如图6(b)所示,在对吐出部70(参照图3)连接驱动控制部380时,首先,以弯曲部385为中心,将外部设备连接用FPC281向柔性基板81侧弯曲。接着,以弯曲部85为中心弯曲电路基板82。此时,外部设备连接用FPC281的长片FPC281b通过开口部387。即,开口部387被形成在以弯曲部385为中心弯曲外部设备连接用FPC281的状态下,与长片FPC281b对应的位置。
而且,在该状态下对第1头片73a及第2头片73b的电极引出部74分别连接第1电极端子部83a及第2电极端子部84a。
因而,依据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不仅有与前述的第2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而且能按照以弯曲部385为中心弯曲外部设备连接用FPC281的量将驱动控制部380小型化。
再者,在上述的第3实施方式中,对于开口部387形成在以弯曲部385为中心弯曲外部设备连接用FPC281的状态下,与长片FPC281b对应的位置、即比电路基板82的弯曲部85上的短边方向(Y方向)中央靠连接有外部设备连接用FPC281的一侧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外部设备连接用FPC281的短片FPC281a较长地形成,相应地将开口部387的形成位置偏向电路基板82的短边方向中央而形成。
在此,若开口部387的形成位置被设定为比电路基板82的弯曲部85上的短边方向(Y方向)中央靠连接有外部设备连接用FPC281的一侧,则难以在电路基板82与外部设备连接用FPC281之间铺设布线393。因此,必须迂回到开口部387的与外部设备连接用FPC281相反侧铺设布线393,有布线393的铺设长度变长的担忧。
但是,如果能够确保较大的开口部387与外部设备连接用FPC281之间的空间,就能够在该空间铺设布线393。因此,能够缩短布线393的铺设长度。
再者,通过尽量缩短外部设备连接用FPC281的短片FPC281a,显然还能降低外部设备连接用FPC281的材料成本。因而,开口部387的形成部位最好考虑外部设备连接用FPC281的材料成本、布线393的线材成本后决定。
(第4实施方式)
接着,根据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
图7是第4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控制部的立体图。
如该图所示,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与第4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第1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部80中,电路基板82、第1连接基板83及第2连接基板84由一个柔性基板81构成,与之相对,在第4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部480中,电路基板482、第1连接基板483及第2连接基板484各自独立形成。以下进行详细说明。
(驱动控制部)
如图7所示,电路基板482用环氧基板形成为Y方向较长的俯视时大致长方形的板状。在电路基板482的一面482a侧,在长边方向(Y方向)一侧设有外部设备连接用连接器86。
此外,在电路基板482的一面482a侧,在短边方向(Z方向)一侧(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电路基板的“侧边”)设有用于连接第1连接基板483的第1电极端子部474a。第1电极端子部474a中,端子部所具有的电极端子沿着电路基板482的长边方向(Y方向)配置一列。再者,在第1电极端子部474a连接有第1连接基板483的一端。
而且,在电路基板482的一面482a侧,在短边方向(Z方向)另一侧(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电路基板的“侧边”)设有用于连接第2连接基板484的第2电极端子部474b。第2电极端子部474b也与第1电极端子部474a同样,端子部所具有的电极端子沿着电路基板482的长边方向(Y方向)配置一列。再者,在第2电极端子部474b连接有第2连接基板484的一端。
第1连接基板483及第2连接基板484分别用柔性基板形成为带状。
在此,在第1连接基板483的与电路基板482的连接部附近,遍及整个短边方向(Y方向)设定弯曲部485。以该弯曲部485为中心弯曲第1连接基板483,从而成为在与电路基板482的短边方向相同的一侧引出第1连接基板483及第2连接基板484的状态。
此外,成为第1连接基板483的另一端(虽然在图7中未图示,但是在另一端设有第1电极端子部83a(参照图3))和第2连接基板484的另一端(虽然在图7中未图示,但是在另一端设有第2电极端子部84a(参照图3))在X方向对置的状态。即,第1连接基板83的另一端和第2连接基板484的另一端对置的方向,与第1头片73a和第2头片73b的层叠方向相同。
因而,依据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前述的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进而,由于用环氧基板形成电路基板482,能比柔性基板更容易进行对纵基座42的安装。
(第5实施方式)
根据图8(a)、图8(b)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
图8示出第5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控制部,(a)是展开立体图,(b)是示出安装吐出部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8(a)所示,前述的第4实施方式与第5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第4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部480中,第1连接基板483及第2连接基板484各自用柔性基板形成为带状,与之相对,在第5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部580中,第1连接基板583及第2连接基板584各自用柔性基板形成为俯视时大致直角三角形状。
电路基板582形成为在Z方向较长的俯视时大致长方形的板状。再者,在电路基板582的第1电极端子部574a连接有第1连接基板583的对边583a。此外,在电路基板582的第2电极端子部574b连接有第2连接基板584的对边584a。
在此,在第1连接基板583的与电路基板582的连接部附近、以及第2连接基板584的与电路基板582的连接部附近,分别遍及电路基板582的整个长边方向(Z方向)而设定弯曲部585。
而且,如图8(b)所示,以各个弯曲部585为中心弯曲第1连接基板583的同时,弯曲第2连接基板584,从而成为第1连接基板583的邻边583b以及第2连接基板584的邻边584b在电路基板582上沿X方向(第1头片73a和第2头片73b的层叠方向)重合的状态。
即,通过将第1连接基板583及第2连接基板584形成为俯视时大致直角三角形状,将一端连接在电路基板582的第1连接基板583及第2连接基板584的另一端,分别向电路基板582的长边方向的同一侧引出,且设为在X方向叠合的状态。
在这样的构成下,在第1头片73a的电极引出部74(参照图3),连接有第1连接基板583的邻边583b,另一方面,在第2头片73b的电极引出部74(参照图3),连接有第2连接基板584的邻边584b。
因而,依据上述的第5实施方式,不仅有与前述的第4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而且在电路基板582上叠合第1连接基板583及第2连接基板584,因此能够进一步将驱动控制部580小型化。
(第6实施方式)
根据图9(a)、图9(b)说明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
图9示出第6实施方式中的驱动控制部,(a)是展开立体图,(b)是示出安装吐出部时的状态的立体图。
如图9(a)所示,前述的第5实施方式与第6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前述的第5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部580将电路基板582、第1连接基板583及第2连接基板584分别独立地形成,与之相对,第6实施方式的驱动控制部680用一个柔性基板681构成。以下更详细进行说明。
如图9(a)所示,驱动控制部680具有一个俯视时大致等腰梯形状的柔性基板681。再者,将该柔性基板681的中央部构成为在Z方向较长的俯视时大致长方形状的电路基板682。此外,将从电路基板682的短边方向(Y方向)两侧延伸出的两个俯视时大致直角三角形状的部位,分别构成为与第1头片73a连接的第1连接基板683及与第2头片73b连接的第2连接基板684。
即,在该第6实施方式中,驱动控制部680构成为在电路基板682的Y方向两端侧分别设置第1连接基板683和第2连接基板684,将这些电路基板682、第1连接基板683及第2连接基板684一体化。再者,在图9(a)、图9(b)中,虽然没有特别明确电路基板682与第1连接基板683及第2连接基板684边界,但是电路基板682的Y方向两端侧相当于权利要求中的“电路基板的任意两个侧边”。
在这样的构成下,在第1头片73a的电极引出部74(参照图3),连接有第1连接基板683的邻边683b,另一方面,在第2头片73b的电极引出部74(参照图3),连接有第2连接基板684的邻边684b。
因而,依据上述的第6实施方式,能得到与前述的第5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由于电路基板682、第1连接基板683及第2连接基板684由一个柔性基板681构成,所以还能够减少部件件数。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趣旨的范围内,包括对上述的实施方式增加各种变更后的方案。
例如,在上述的第1、第2、第3实施方式中,对电路基板82由柔性基板81构成、其长边方向(Z方向)中央遍及整个短边方向(Y方向)构成为弯曲部85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将夹着电路基板82的弯曲部85的两侧分别用环氧基板形成,用柔性基板连接两个环氧基板。再者,将连接两个环氧基板的柔性基板构成为弯曲部85也可。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夹着电路基板82、482、582、682而在两侧分别独立地设有第1连接基板83、483、583、683及第2连接基板84、484、584、68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但是,并不限于此,在电路基板82、482、582、682的任意两个侧边分别独立地设置第1连接基板83、483、583、683及第2连接基板84、484、584、684即可。而且,通过对电路基板82、482、582、682,第1连接基板83、483、583、683,以及第2连接基板84、484、584、684的至少任一个上设置弯曲部而进行弯曲,构成为使第1连接基板83、483、583、683及第2连接基板84、484、584、684的引出方向为同一方向,且连接到各头片73a、73b的一侧的端部彼此在头片73a、73b的与层叠方向(X方向)相同的方向对置即可。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弯曲柔性基板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在全部实施方式中,铺设在柔性基板上的各布线连接到形成在图3所示的压电致动器板PP的电极引出部74,导通至压电致动器PP的未图示的驱动电极。
特别是,在上述的第4实施方式~第6实施方式中,认为由于各柔性基板弯曲,所以压电致动器板PP的电极引出部(电极端子部)和柔性基板的连接端子不会对置,其表面和背面会反转。在该情况下,能够例如经由通孔等,使各布线迂回至柔性基板的表面和背面,使压电致动器板PP的电极引出部(电极端子部)和柔性基板的连接端子对置。
例如,在图8(a)中,沿第1连接基板583和第2连接基板584的X方向在同一面侧铺设布线的情况下,如图8(b)所示,两基板的布线朝着电路基板582侧而配置。在该情况下,压电致动器板PP的电极引出部(电极端子部)和柔性基板的连接端子不会对置,因此任意地将各布线迂回到柔性基板的表面和背面而解决即可。
此外,如图3所示,两个压电致动器板PP彼此不会背对背地接合,使两个压电致动器板PP朝着X方向的同一方向,接合一方的压电致动器板PP和另一方的覆盖板CP,从而也可以不需要将布线迂回至表面和背面。
而且,在第5实施方式、第6实施方式中,对将第1连接基板583、683及第2连接基板584、684朝着X方向的同一侧折叠的方式弯曲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第1连接基板583、683朝着电路基板582、682的X方向的一侧弯曲,将第2连接基板584、684朝着电路基板582、682的X方向的另一侧弯曲。
符号说明
1…液体喷射记录装置;4…单元头;6…扫掠单元;10…液体喷射头;50…液体收纳体;51…液体供给管;70…吐出部;73a…第1头片;73b…第2头片;80、280、380、480、580、680…驱动控制部;81、681…柔性基板;82、482、582、682…电路基板;83、483、583、683…第1连接基板;83a…第1电极端子部(一端);84、484、584、684…第2连接基板;84a…第2电极端子部(另一端);85、385、485、585、685…弯曲部;86…外部设备连接用连接器(外部设备连接用端子部);87、387…开口部(窗部);89a…第1驱动器IC(电子元件);89b…第2驱动器IC(电子元件);91、92…布线;93…布线;281…外部设备连接用柔性基板(外部设备连接用FPC,外部设备连接用端子部);286…外部设备连接用端子。
Claims (13)
1. 一种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具备:
吐出部,层叠有用于喷出液体的第1头片和第2头片;
电路基板,输出驱动所述吐出部的驱动信号;
第1连接基板,电连接所述第1头片与所述电路基板;以及
第2连接基板,电连接所述第2头片与所述电路基板,
在所述电路基板的任意两个侧边,各自分别设置所述第1连接基板的一端并且设置所述第2连接基板的一端,
通过在所述电路基板、所述第1连接基板及所述第2连接基板的至少任一个上设置的弯曲部使所述电路基板、所述第1连接基板及所述第2连接基板的至少任一个弯曲,从而所述第1连接基板的另一端及所述第2连接基板的另一端分别向同一方向引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弯曲部为中心,弯曲所述电路基板、所述第1连接基板及所述第2连接基板的至少任一个。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路基板设置所述弯曲部。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基板由柔性基板构成。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连接基板及所述第2连接基板分别设置所述弯曲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连接基板及所述第2连接基板由柔性基板构成。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电路基板、所述第1连接基板及所述第2连接基板一体化。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连接基板的另一端及所述第2连接基板的另一端,在所述第1头片和所述第2头片的层叠方向互相对置。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路基板设置用于电连接该电路基板与外部设备的外部设备连接用端子部,
在所述电路基板形成用于使所述外部设备连接用端子部露出外部的窗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设备连接用端子部由柔性基板构成,该柔性基板经由所述窗部而露出外部。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基板上的布线避开所述窗部而铺设。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窗部夹着安装在所述电路基板上的电子元件而形成在与所述第1连接基板及所述第2连接基板相反侧。
13. 一种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
使所述液体喷射头扫掠的扫掠单元;
收纳所述液体的液体收纳体;以及
铺设在所述液体喷射头与所述液体收纳体之间并使所述液体流通的液体供给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02907 | 2013-01-10 | ||
JP2013002907A JP2014133369A (ja) | 2013-01-10 | 2013-01-10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921551A true CN103921551A (zh) | 2014-07-16 |
Family
ID=50191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11541.4A Pending CN103921551A (zh) | 2013-01-10 | 2014-01-10 |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44974B2 (zh) |
JP (1) | JP2014133369A (zh) |
KR (1) | KR20140090947A (zh) |
CN (1) | CN103921551A (zh) |
GB (1) | GB2511911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28657A (zh) * | 2017-07-10 | 2019-01-18 | 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CN109720092A (zh) * | 2017-10-31 | 2019-05-0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头单元 |
CN109720091A (zh) * | 2017-10-31 | 2019-05-0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头单元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950425B2 (ja) * | 2017-09-29 | 2021-10-13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30715A1 (en) | 2000-07-07 | 2002-03-14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Ink jet recording device |
JP2002321423A (ja) | 2001-04-26 | 2002-11-05 | Brother Ind Ltd | 記録装置 |
WO2002087887A1 (fr) * | 2001-04-26 | 2002-11-07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Unite a tete d'enregistremen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et enregistreur utilisant cette unite |
JP4363038B2 (ja) | 2002-12-27 | 2009-11-11 |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
JP2005319817A (ja) | 2005-08-04 | 2005-11-17 | Brother Ind Ltd | 記録装置 |
JP5941645B2 (ja) * | 2011-09-27 | 2016-06-29 |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2013
- 2013-01-10 JP JP2013002907A patent/JP2014133369A/ja active Pending
-
2014
- 2014-01-07 US US14/149,590 patent/US9144974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1-08 KR KR1020140002426A patent/KR20140090947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4-01-10 GB GB1400384.2A patent/GB2511911B/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1-10 CN CN201410011541.4A patent/CN10392155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28657A (zh) * | 2017-07-10 | 2019-01-18 | 精工电子打印科技有限公司 |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CN109720092A (zh) * | 2017-10-31 | 2019-05-0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头单元 |
CN109720091A (zh) * | 2017-10-31 | 2019-05-0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头单元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GB2511911A (en) | 2014-09-17 |
KR20140090947A (ko) | 2014-07-18 |
US9144974B2 (en) | 2015-09-29 |
GB2511911B (en) | 2019-11-13 |
JP2014133369A (ja) | 2014-07-24 |
GB201400384D0 (en) | 2014-02-26 |
US20140192115A1 (en) | 2014-07-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39860B (zh) |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
CN103921551A (zh) |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 |
CN104772987A (zh) |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头单元、液体喷射行式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
US9802406B2 (en) | Liquid jet head and liquid jet device | |
JP6278190B2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CN104339857A (zh) |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
JP2016088084A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6380731B2 (ja) | 流路形成部材、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15174386A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08211048A (ja) | 回路素子実装フレキシブル配線材 | |
CN104691109A (zh) |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头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 |
EP2783853B1 (en) | Head unit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US10639895B2 (en) |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US8690278B2 (en) | Wiring substrate unit and printer including the same | |
JP2018065394A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5067440B2 (ja) | 配線基板 | |
JP6741099B2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US10507658B2 (en) |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 |
JP6345552B2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US20070024677A1 (en) | Ink-jet printer, head for ink-jet printer and flexible cable usable for the same | |
JP2017222182A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19142234A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11253858A (ja) | 配線基板ユニット | |
JP2008100433A (ja) | 記録装置 | |
JP2015107565A (ja) |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