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17408A - 具有挠曲接头运动控制件的车辆椅背 - Google Patents

具有挠曲接头运动控制件的车辆椅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17408A
CN103917408A CN201280055478.3A CN201280055478A CN103917408A CN 103917408 A CN103917408 A CN 103917408A CN 201280055478 A CN201280055478 A CN 201280055478A CN 103917408 A CN103917408 A CN 103917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ion control
attaching parts
seat
seat shell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5547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17408B (zh
Inventor
阿米特·库尔卡尼
大卫·戈利戈尔斯基
蒂莫西·R·普罗克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urecia Automotiv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Faurecia Automotiv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urecia Automotive GmbH filed Critical Faurecia Automotive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3917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7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17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74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6Lumbar supports
    • B60N2/667Lumbar supports having flexible support member bowed by applied for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43Back-rests or cushions shape of the back-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60N2/66Lumbar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车辆座椅包括靠背,该靠背联接至向上延伸的支撑框架。靠背包括可变形座椅壳体,可变形座椅壳体适于响应于由就坐乘客的躯干施加的可变向后负载而在初始位置与最终位置之间呈现各种形状。座椅壳体通过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经由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联接至支撑框架。运动控制连接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挠曲部,该挠曲部被配置为绕枢转轴线弯曲以构建挠曲接头。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可包括挠曲接头和/或旋转接头,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可包括挠曲接头、旋转接头或球状接头。

Description

具有挠曲接头运动控制件的车辆椅背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座椅,具体地涉及包括可膨胀及可收缩部分的座椅。更具体地,本公开涉及包括具有可变形状的椅背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车辆座椅通常包括大致水平的椅座底和大致直立的椅背。车辆乘员就坐于椅座底上,椅座底一般包括舒适的软垫。椅背也可包括舒适软垫,但由于椅背的直立位置,所以乘员的重量对确保椅背与乘员身体的舒适性、一致性适配并不总是有用。而且,并非全部车辆乘员均以相同姿势就坐。一些乘员以相对直立的姿态就坐,而其它乘员可能以松散的姿态就坐。这些不同的姿势将乘员的身体放置在彼此不同的物理方位上。因此,具有固定形状或轮廓的椅背可能仅合适地符合并支撑一小部分可能的乘员。虽然一些椅背由使用者可选轮廓构造,但通常仅存在有限数量的轮廓来选择,这可能适合或可能不适合特定乘员。此外,乘员可时常在他或她的座椅上移动。该移动可能导致姿势的改变,从而使得在没有另外调节以适合乘员移动的位置的情况下,即使适当调节后的椅背也可能变得不适合。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一种车辆座椅包括椅座底和从椅座底向上延伸的椅背。椅背在椅座底下方包括座椅基底和联接至座椅基底的靠背。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靠背包括联接至座椅基底的支撑框架、可变形座椅壳体和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该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被配置为提供这样的装置,即该装置用于支撑可变形座椅壳体用来响应于当乘客在车辆座椅上移动并改变姿态时由就坐于椅座底上的乘客在朝向支撑框架的方向上对可变形座椅壳体施加的力,在初始(脊柱前凸)位置至最终(脊柱后凸)位置之间相对于支撑框架进行可预期的形状改变运动,使得无论就坐的乘客的姿势如何,乘客的背部均以自定义的方式被可变形座椅壳体自动地支撑。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位于支撑框架与可变形座椅壳体之间并联接至支撑框架和可变形座椅壳体。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包括连接件基底,该连接件基底联接至支撑框架以在可变形座椅壳体相对于支撑框架的形状改变运动期间,相对于支撑框架处于固定位置。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还包括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被布置为位于连接件基底与可变形座椅壳体之间并将连接件基底互连到可变形座椅壳体,使得当可变形座椅壳体暴露于由在车辆座椅上移动并改变姿势的乘客所产生的外部力时,可变形座椅壳体以相对于连接件基底可控的方式移动。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为球状(球窝式)接头,该球状接头包括联接至连接件基底的球式件和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的球式件接收插口。在其它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被配置为构建旋转(枢转)接头。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被配置为构建挠曲接头。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包括上根部和挠曲部,其中上根部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挠曲部被设置为互连上根部与连接件基底且被配置为绕枢转轴线弯曲以构建挠曲接头。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为可枢转柱,该可枢转柱在其内端处联接至包含在可变形座椅壳体中的角板以绕着枢转轴线可枢转运动,并且在其外端处联接至连接件基底。可枢转柱包括挠曲部,该挠曲部被配置为绕着另一个间隔开的且平行的枢转轴线弯曲,从而构建以下的挠曲接头,该挠曲接头定位于在可枢转柱的内端处的旋转(枢转)接头与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的球状(球窝式)接头之间。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被配置为构建挠曲接头。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包括下根部和挠曲部,其中下根部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挠曲部被设置为互连下根部与连接件基底且被配置为绕着枢转轴线弯曲。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均被配置为构建挠曲接头,该挠曲接头具有配置为绕着以平行关系间隔开的枢转轴线弯曲的挠曲部。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件基底包括固定安装件和安装架。固定安装件互连相应的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中的挠曲部。可变形座椅壳体、固定安装件和相应的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可以由塑料材料制成,并且协作以形成整体部件。安装架被配置为与靠背的支撑框架和相应的固定安装件配合以支撑可变形座椅壳体相对于支撑框架运动。
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可变形座椅壳体横向地横跨支撑框架的宽度延伸。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包括第一壳体安装件和第二壳体安装件,其中第一壳体安装件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的第一(近)侧,第二壳体安装件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的第二(远)侧且被设置为与第一壳体安装件处于横向间隔开的关系。第一壳体安装件可以包括第一对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并且可以包括两个挠曲接头。第二壳体安装件可以包括第二对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并且可以包括多于两个的挠曲接头。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车辆座椅包括基底和椅座底,其中基底适于附接至车辆地板,椅座底被安装在座椅基底上。车辆座椅还包括支撑框架和可变形座椅壳体,其中支撑框架从椅座底向上延伸,可变形座椅壳体适于响应于由就坐在椅座底上的乘客的躯干所施加的可变向后负载而在初始脊柱前凸位置与最终脊柱后凸位置之间呈现各种形状。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将变形座椅壳体经由一个或多个固定安装件和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与支撑框架联接。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在固定安装件与可变形座椅壳体之间延伸。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或者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具有挠曲部,挠曲部在由就坐的乘客的躯干所施加的向后负载而导致可变形座椅壳体的形状改变变形期间弯曲。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车辆座椅包括基底和椅座底,其中基底适于附接至车辆地板,椅座底被安装在座椅基底上。车辆座椅还包括支撑框架和可变形座椅壳体,其中支撑框架从椅座底向上延伸,可变形座椅壳体适于响应于由就坐在椅座底上的乘客的躯干施加的可变向后负载而在初始脊柱前凸位置与最终脊柱后凸位置之间呈现各种形状。车辆座椅还包括第一和第二壳体安装件。每个壳体安装件具有固定安装件以及第一和第二接头,其中固定安装件在固定位置处联接至支撑框架,第一和第二接头用于将可变形座椅壳体联接至固定安装件。第一和第二接头中的每个被配置为绕着相应的第一和第二枢转轴线运动,接头中的至少一个为配置成绕着枢转轴线中的一个进行弯曲运动的挠曲接头。
通过例示目前所想到的本公开最佳实施方式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考虑,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对于本领域技术乘员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描述优选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元件,其中:
图1为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性车辆座椅的剖视立体图,该车辆座椅包括具有可变形座椅壳体和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的靠背;
图2为图1的车辆座椅的放大图;
图3A为图1的车辆座椅的分解图;
图3B为图1的车辆座椅的后视立体图;
图4为来自图1的车辆座椅的靠背的前视分解图;
图5为来自图1的车辆座椅的靠背的后视分解图;
图6为来自图1的车辆座椅的靠背的后视立体图,示出了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
图6A为图6的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的球状接头的放大及局部剖视图;
图6B为图6的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的旋转接头的放大及局部剖视图;
图6C为图6的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的挠曲接头的放大图;
图6D1-6D3为图6A的球状接头的视图,示出了关于无限数量轴线的运动;
图7为图6的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的放大图,还示出了所安装的复位弹簧;
图8为图6的靠背的局部剖视图,示出了所安装的复位弹簧;
图9为图8的剖视图,示出了所安装的复位弹簧;
图10为图6的靠背的侧视图,示出了可以由就坐乘客施加的力;
图11为图6的靠背的后视图;
图12为图11的剖视图;
图13为图6的靠背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初始(脊柱前凸)位置的可变形座椅壳体;
图14为图6的靠背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中段或过渡位置的可变形座椅壳体;
图15为图6的靠背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最终(脊柱后凸)位置的可变形座椅壳体;
图16为车辆座椅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侧视图,示出了以直立位置就坐的乘客,其中可变形座椅壳体处于初始(脊柱前凸)位置;
图17是图16的车辆座椅的侧视图,示出了以中段位置就坐的乘客,其中可变形座椅壳体处于过渡位置;
图18是图16的车辆座椅的侧视图,示出了以松散位置就坐的乘客,其中可变形座椅壳体处于最终(脊柱后凸)位置;
图19为与车辆座椅一同使用的靠背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后视立体图,其中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包括旋转接头;
图20为图19所示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的旋转接头的剖视图;
图21为图19所示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的旋转接头的剖视图;
图22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性车辆座椅的剖视立体图,车辆座椅包括具有可变形座椅壳体和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的靠背;
图23为图22的车辆座椅的放大图;
图24为图22的车辆座椅的分解图;
图25为图22的车辆座椅的后视立体图;
图26为来自图22的车辆座椅的靠背的一侧的前视立体图;
图27为图26的靠背的相反侧的前视立体图;
图28为图26的靠背的后视立体图,示出了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
图28A为图28的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的放大图,其中连接件包括挠曲接头;
图28B为图28的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的挠曲接头的放大图;
图29为图26的靠背的侧视图,示出了可以由就坐乘客施加的力;
图30为图26的放大图,示出了靠背的壳体安装件;
图31为在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处剖切的图26的靠背的后立体图;
图32为图31的后视立体图,示出了包括作为复位弹簧的片弹簧的靠背的替代性实施方式;
图33为图31的后视立体图,示出了包括作为复位弹簧的弹簧丝的靠背的另一替代性实施方式;
图34为图26的靠背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初始(脊柱前凸)位置的可变形座椅壳体;
图35为图26的靠背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中段或过渡位置的可变形座椅壳体;以及
图36为图26的靠背的侧视图,示出了处于最终(脊柱后凸)位置的可变形座椅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B所示,车辆座椅10包括座椅基底12、椅座底14和椅背16,其中座椅基底12适于锚固于车辆地板13,椅座底14安装在座椅基底12上,椅背16设置为从椅座底14向上延伸。例如图16-18所示,椅背16包括靠背16B,根据本公开的靠背16B提供服从式壳体系统,该服从式壳体系统对就坐于车辆座椅10上的直立坐姿的、位置改变的以及松散的乘客提供自定义的腰椎支撑。
在图1-15中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靠背16B。在图19-21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靠背116B。还在图22-36中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靠背516B。靠背16B包括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20,靠背116B包括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120,靠背516B包括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520。所示的实施方式为非限制性的,并且在这里仅被描述为本文所提出的教导的示例性实现方案。
例如图4-6所示,靠背16B包括乘客控制的可变形座椅壳体18,乘客控制的可变形座椅壳体18被支撑在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20上,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20包括分开的第一壳体安装件21和第二壳体安装件22,其中第一和第二壳体安装件21、22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背部。乘客控制的可变形座椅壳体18在图13所示的初始(脊柱前凸)位置、图14所示的过渡(中段)位置、与图15所示的最终(脊柱后凸)位置之间在形状上可预见地改变,其中,初始(脊柱前凸)位置适于支撑如图16所示地直立就坐的乘客,过渡(中段)位置用于支撑如图17所示地在直立与松散位置之间过渡的就坐的乘客,最终(脊柱后凸)位置适于支撑如图18所示地松散就坐的乘客。
如图4-6所示,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20的第一壳体安装件21包括固定的第一连接件基底261以及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U、24L,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U、24L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18且联接至固定的第一连接件基底261。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U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L被配置为在如图13-15所示由就坐乘客施加到座椅壳体18的各个负载Fl、F2的作用下改变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形状,以增强就坐乘客的舒适度。如图4-6所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基底261包括固定板261P和安装架261B,其中安装架261B配置为与固定板261P配合。固定板261P还可以被称为固定安装件。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U包括球状(例如,球窝式)接头,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L包括可枢转柱210和枢转销211,其中可枢转柱210具有联接至第一连接件基底261的固定板261P的上部210U,枢转销211与相对的下部210L关联并且设置为沿可枢转柱210的枢转轴线(此处示出为第一枢转轴线24A1)延伸。所示的可枢转柱210还包括挠曲部210M,挠曲部210M设置为互连上部210U和下部210L,并且在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形状改变的变形期间绕另一枢转轴线(如图13-15所示的第二枢转轴线24A2)弯曲。可枢转柱210可以由弹性的、可弯曲的材料制成。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固定板261P和可枢转柱210协作以形成整体元件。
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20的第二壳体安装件22包括固定的第二连接件基底262以及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U、24L,其中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U、24L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18且联接至固定的第二连接件基底262。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U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L被配置为在如图13-15所示由就坐乘客施加到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各个负载的作用下改变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形状,以增强就坐乘客的舒适度。如图4-6所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基底262包括固定板262P和安装架262B,其中安装架262B配置为与固定板262P配合。固定板262P还可以被称为固定安装件。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U包括球状(例如,球窝式)接头,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L包括可枢转柱220和枢转销221,其中可枢转柱220具有联接至第二连接件基底262的固定板262P的上部220U,枢转销221与可枢转柱220的相对的下部210L关联。所示的可枢转柱220还包括挠曲部220M,挠曲部220M设置为互连上部220U和下部220L,并且在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形状改变的变形期间绕如图13-15所示的枢转轴线24A2弯曲。可枢转柱220可以由弹性的、可弯曲材料制成。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固定板262P和可枢转柱220协作以形成整体元件。
如图16-18所示,可变形座椅壳体18响应就坐于椅座底14上的乘客在躯干位置中的任何偏移来改变形状,以使由位置改变的乘客产生的向后引导的变力从上向下施加到可变形座椅壳体18。如图13-15和图16-18所示,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20的这种示例安装在相对于座椅基底12的固定位置中,以便允许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L的可枢转柱210绕枢转轴线24A1进行自由枢转运动以及可枢转柱210的挠曲部210M绕枢转轴线24A2进行弯曲运动,并且允许包含在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20中的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进行多轴向自由旋转运动(绕具有共同中心的无限数量的轴线),从而响应于当就坐于椅座底14的乘客在车辆座椅10中偏移位置时由该乘客的躯干施加的力而控制可变形座椅壳体18相对于座椅基底12的动作。
如图3A所示,包含在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20的第一壳体安装件21中的固定的第一连接件基底261在座椅框架16F的、包含在靠背16B中的部分61上联接为处于固定位置。如图4-6所示,包含在所示的第一壳体安装件21中的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L在枢转轴线24A1处使其内端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18,使其外端联接至第一连接件基底261的固定板261P。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枢转柱210由柔韧的、弹性材料制成并且具有挠曲部210M,其中挠曲部210M被形成为包括纵向延伸槽210S以便于挠曲部210M(并由此便于可枢转柱210)绕枢转轴线24A2的弯曲。
如图3A和图7所示,包含在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20的第二壳体安装件22中的固定的第二连接件基底262在座椅框架16F的、包含在靠背中的部分62上联接为处于固定位置。如图4-6所示,包含在所示的第二壳体安装件22中的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L在枢转轴线24A1处使其内端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18,使其外端联接至固定的第二连接件基底26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枢转柱220具有挠曲部220M,其中挠曲部220M被形成为包括纵向延伸槽以便于挠曲部220M(并由此便于可枢转柱220)绕枢转轴线24A2的弯曲。
如图1-3B所示,椅背16包括靠背16B、头枕16H和支撑框架16F,其中头枕16H被设置为从靠背16B向上延伸、支撑框架16F被设置为从座椅基底12向上延伸并且处于靠背16B后。靠背16B提供服从式壳体系统,该服从式壳体系统联接至支撑框架16F以允许乘客控制的可变形座椅壳体18相对于支撑框架16F移动,并且响应由就坐于椅座底14上的位置变化的乘客11施加到座椅壳体18的力而改变形状。
如图3A所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椅背16还包括座椅覆盖件16C和框架防护件16S。如图2和图3A所示,座椅覆盖件16C适于覆盖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前面,并包括外装饰覆盖件98和内垫100,内垫100插置于外装饰覆盖件98与可变形座椅壳体18之间。如图3A和图3B所示,框架防护件16S适于被安装在座椅框架16F的背面以将座椅框架16F约束在靠背16B与框架防护件16S之间。如图3A、图3B和图6所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头枕16H包括底座16HB和衬垫16HP,底座16HB联接至支撑框架16F的上部,衬垫16HP联接至框架防护件16S并且被安装在底座16HB的暴露部分上。
椅背16的靠背16B包括乘客控制的可变形座椅壳体18和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20。如图5和图6所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20包括第一壳体安装件21和第二壳体安装件22。如图6所示,壳体安装件21、22中的每个包括被设置为位于可变形座椅壳体18与座椅框架16F的、在靠背16中的部分61或62之间的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U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L。壳体安装件21和22协作以提供这样的装置,即用于在座椅壳体18因就坐乘客的偏移躯干运动而导致的变形期间支撑可变形座椅壳体18并且用于将可变形座椅壳体18联接至支撑框架16F。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壳体安装件22被设置为相对于第一壳体安装件21横向地间隔开,以使得可变形座椅壳体18在壳体安装件21与22之间延伸并且互连壳体安装件21、22。如图3A和图3B所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安装件21联接至在座椅框架16F上的面向前的表面61,第二壳体安装件22联接至在座椅框架16F上的面向后的表面62。
如图13-15所示,在壳体安装件21、22的每个中的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U、24L响应就坐的乘客施加到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面向前的表面的向后作用力(Fl或F2)而相对于第一和第二连接件基底261、262移动。在座椅壳体设计阶段,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形状至少部分地由每个壳体安装件21、22中的连接件24U、24L的设计控制。包括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左右侧的、横向间隔开的壳体安装件21、22的双侧系统(two-sided system)允许在不改变已设计为抵抗且接纳外部冲击力的现有或传统车辆座椅架构的情况下,根据本公开的靠背16B提供的服从式壳体安装在传统车辆座椅基底上。
如图3A所示,第一壳体安装件21包括固定的第一连接件基底261,第一连接件基底261联接至设置在座椅框架16F上的面向前的表面61并被设置为面朝可变形座椅壳体18。例如图16-18所示,第一壳体安装件21中的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U、24L协作以提供用于支撑可变形座椅壳体18响应就坐于椅座底14上的就坐乘客11在向后方向19(如图10所示)对可变形座椅壳体18施加的力F而相对于第一连接件基底261进行受控运动的装置,使得根据乘客的躯干相对于椅座底14的方位可变形座椅壳体18以适于每位乘客的方式舒适地支撑乘客的躯干。壳体安装件21的连接件24U、24L与可变形座椅壳体18一起协作以提供具有适于各种体型、尺寸和姿态的就坐乘客11的舒适的、自定义的以及和谐形状的可变形座椅壳体18。如图2、3A和3B所示,固定的第一连接件基底261联接至椅背16的支撑框架16F以相对于座椅基底12处于固定位置,并且如图13-15所示,在座椅壳体18相对于支撑框架16F的运动期间相对于支撑框架16F不移动。
如图4和图5所示,所示的第一壳体安装件21的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L包括可枢转柱210和枢转销211。枢转销211被设置为沿枢转轴线24A1延伸并且联接至包含在可变形座椅壳体18中的第一加固角板(rigidified gusset)18G1且联接至可枢转柱210的内端,以提供如图6所示的第一旋转接头J1的旋转(枢转)接头。可枢转柱210包括下部210L、上部210U和挠曲部210M,其中下部210L与枢转轴线24A1关联、上部210U联接至第一连接件基底261、挠曲部210M与枢转轴线24A2关联并且被设置为互连下部210L和上部210U。下部210L包括第一和第二带式件,如图4所示第一和第二带式件设置为彼此处于间隔开的平行关系并且在其下端处联接至枢转销211而在其上端处联接至挠曲部210M。挠曲部210M被形成为包括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细长槽210S,以响应于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变形允许挠曲部210M绕枢转轴线24A2弹性弯曲,从而如图6所示在枢转轴线24A2处构建挠曲接头J3。上部210U包括下端和上端,其中下端联接至挠曲部210M、上端联接至第一连接件基底261的固定板261P。
例如图4和图5所示,所示的第一壳体安装件21的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U包括联接至第一连接件基底261的球式件21B、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球式件接收插口21S、以及保持件21R。如图6A和图6D1-6D3所示,保持件21R被配置为提供这样的装置,即该装置在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形状改变期间用于将球式件21B保持在球式件接收插口21S中,并同时允许球式件21B与球式件接收插口21S之间的相对运动。如图6所示,所示的第一壳体安装件21的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U被配置为构建球状接头J2。
如图4和图5所示,所示的第一连接件基底261包括固定板261P和安装架261B。安装架261B被配置为提供用于将固定板261P保持在靠背16B的支撑框架16H上的安装位置中的装置。
如图3A所示,所示的第二壳体安装件22包括固定的第二连接件基底262,第二连接件基底262联接至设置在座椅框架16F上的、面向前的表面62并被设置为面朝可变形座椅壳体18。如图16-18所示,第二壳体安装件22中的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U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L协作以提供这样的装置,即,该装置用于支撑可变形座椅壳体18响应就坐于椅座底14上的就坐的乘客11在向后方向19上对可变形座椅壳体18施加的力F而相对于第二连接件基底262进行受控运动,使得根据乘客的躯干相对于椅座底14的方位,以适于每位乘客的方式,可变形座椅壳体18舒适地支撑乘客的躯干。第二壳体安装件22的连接件24U、24L以及可变形座椅壳体18与第一壳体安装件21的连接件24U、24L协作以提供具有适于各种体型、尺寸和姿态的就坐的乘客11的舒适的、自定义且和谐形状的座椅壳体18。固定的第二连接件基底262联接至椅背16的支撑框架16F以处于相对于座椅基底12的固定位置,并且在座椅壳体18相对于支撑框架16F的运动期间相对于支撑框架16F不移动。例如图3B所示,第一和第二连接件基底261、262协作以限定与可变形座椅壳体18关联的且联接至椅背16的支撑框架16F的壳体基底260(参见图6)。
如图4和图5所示,所示的第二壳体安装件22的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L包括可枢转柱220和枢转销221。枢转销221被设置为沿枢转轴线24A1延伸并且联接至包含在可变形座椅壳体18中的第二加固角板18G2且联接至可枢转柱220的内端,以提供如图6所示的第一旋转接头的旋转(枢转)接头Jl。可枢转柱220包括下部220L、上部220U和挠曲部220M,其中下部220L与枢转轴线24A1关联,上部220U联接至第二连接件基底262,挠曲部220M与枢转轴线24A2关联并且被设置为互连下部220L和上部220U。下部220L包括第一和第二带式件,如图4所示第一和第二带式件被设置为彼此处于间隔开的平行关系并且在其下端处联接至枢转销221而在其上端处联接至挠曲部220M。如图所示,挠曲部220M可以被形成为包括在横向方向上延伸的细长槽220S,以响应于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变形允许挠曲部220M绕枢转轴线24A2弹性地弯曲,从而如图6所示在枢转轴线24A2处构建挠曲接头J3。上部220U包括下端和上端,其中下端联接至挠曲部220M,上端联接至第一连接件基底262的固定板262P。
例如图4和图5所示,所示的第二壳体安装件22的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U包括联接至第二连接件基底262的球式件22B、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球式件接收插口22S、以及保持件22R。如图6A和图6D1-6D3所示,保持件22R被配置为提供这样的装置,即该装置用于在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形状改变期间将球式件22B保持在球式件接收插口22S中并同时允许在球式件22B与球式件接收插口22S之间的相对运动。如图6所示,所示的第二壳体安装件22的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U被配置为构建球状接头J2。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连接件基底262可以包括固定板262P和安装架262B。安装架262B可以被配置为提供用于将固定板262P保持在靠背16B的支撑框架16H上的安装位置中的装置。
例如图16-18所示,乘客控制的可变形座椅壳体18被设置为沿就坐于椅座底14上的乘客11的躯干背部延伸,以提供腰椎和其它脊柱支撑。可变形座椅壳体18由可变形构造制成并且具有这样的形状,即当乘客在车辆座椅10中的姿态如图13-15和图16-18所示改变时该形状响应于乘客11提供的力进行改变,从而提供适于每位乘客11的需求和命令的自定义脊柱支撑。可变形座椅壳体18被配置为以设计的方式弯曲和挠曲,从而确保在就坐姿态的宽范围上适当的压力分布和支撑。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变形座椅壳体18可相对于固定的连接件基底261、262移动,例如图4和图5所示,固定的连接件基底261、262被设置为与可变形座椅壳体18处于间隔开的关系。
如图2、4和5所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变形座椅壳体18至少部分地通过由柔韧塑料材料制成的相对薄的柔韧异形板限定。如图4所示,可变形座椅壳体18可以包括下部壳体部分18L和上部壳体部分18U。如图1所示,下部壳体部分18L被设置为位于椅座底14与上部壳体部分18U之间。仍如图1所示,上部壳体部分18U被设置为位于下部壳体部分18L与头枕16H之间。
例如图1-6所示,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下部壳体部分18L可以被形成为包括一连串大致水平延伸的槽28。槽28可以被形成为彼此处于竖直间隔开的平行关系。如图13-15所示,槽28被确定尺寸且成型为便于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下部壳体部分18L的受控变形。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每个横向延伸的槽18填有如图3A概括地示出的挠曲塞(flexureplug)128。挠曲塞128可用于粘附泡沫垫100并修剪成下部壳体部分18L的动态腰椎区域并同时封闭夹点(pinch point)。如图5所示,下部壳体部分18L被配置为具有面向前的凸面18L1和面向后的凹面18L2,其中面向前的凸面18L1被设置为面朝乘客,面向后的凹面18L2被设置为面朝壳体基底26的第一和第二连接件基底261、262。
例如图4-6和图7-9所示,复位弹簧121、122被包含在所示的椅背16B中且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18。复位弹簧121、122协作以提供这样的装置,即该装置用于在由就坐于椅座底14上的位置变化的乘客所产生向后引导的力(F、Fl、F2)和该乘客对可变形座椅壳体18之前施加的力已撤销的情况下,将可变形座椅壳体18从图14所示的任何过渡(中段)位置或者图15所示的最终(脊柱后凸)位置恢复至图13所示的初始(脊柱前凸)位置。以此方式,无论车辆座椅10是否空闲,复位弹簧121、122均协作以使得可变形座椅壳体18均呈现初始(脊柱前凸)位置。
例如图6所示,复位弹簧121可以联接至包含在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下部壳体部分18L的近侧中的第一弹簧安装固定件121M,并且与第一壳体安装件21对准。所示的第一弹簧安装固定件121M包括(如图5和图6所示)上端接收插口121M1、下端接收插口121M2、以及中央轴颈(central journal)121M3,其中上端接收插口121M1被形成为包括用于接收复位弹簧121的上端121U的装置,下端接收插口121M2被形成为包括用于接收复位弹簧121的相对下端121L的装置,中央轴颈121M3位于插口121M1和121M2中间并被配置为接收复位弹簧121的中间部分。
例如图6所示,复位弹簧122可以联接至包含在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下部壳体部分18L的远侧中的第二弹簧安装固定件122M,并且与第二壳体安装件22对准。所示的第二弹簧安装固定件122包括(如图5-9所示)上端接收插口122M1、下端接收插口122M2、以及中央轴颈122M3,其中上端接收插口122M1被形成为包括用于接收复位弹簧122的上端122U的装置,下端接收插口122M2被形成为包括用于接收复位弹簧122的相对下端122L的装置,中央轴颈122M3位于插口122M1和122M2中间并被配置为接收复位弹簧122的中间部分。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每个复位弹簧121、122由弹簧钢丝制成。使用弹簧丝确保在宽温度范围上具有小变化的恒定的恢复力。如图5-9所示,每个复位弹簧121、122可以沿设置在可变形座椅壳体18中的弯曲线处的轴颈路径(journaled path)滑动到适当位置,并通过在壳体18内构建的捕获特征121M1、121M2和122M1、122M2而保持在适当位置。
如图3A-5所示,每个连接件基座261、262可以被配置为容易与椅背16的支撑框架16F配合,以便于将靠背16B安装在支撑框架上。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每个安装架261B、262B被铆接至支撑框架16F的部分61、62中的相应一个,然后每个固定板261P、262P联接至安装架261B、262B中的相应一个。也可以省略架,并且板261P、262P可以直接安装至支撑框架。
如图4-6A所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插入件306(参见图6A)被锚固在形成在每个固定板261P、262P中的套筒307中,以与保持件21R、22R中的相应一个配合,从而在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U处构建用于壳体安装件21、22中的每个的球状接头J2。
如图5所示,在所示的可变形座椅壳体18中的每个加固角板18G1、18G2被形成为包括相应的销接收件181、182。每个销接收件181、182被配置为接收联接至可枢转柱210的枢轴销211或联接至可枢转柱220的枢轴销221之一,以构建用于所示的壳体安装件21、22中的每个的旋转(枢转)接头J1。每个枢轴销211、221可与相应的可枢转柱210、212分离或与相应的可枢转柱210、212成为整体。
如图3A-7所示,可变形座椅壳体18还可以包括加固带18B,加固带18B联接至下部壳体部分18L的下部边缘。这种加固带18B可以被配置为提供用于保持上部和下部壳体部分18U、18L的预定横向轮廓的装置。如图6所示,加固角板Gl、G2被包含在所示的可变形座椅壳体18中以使壳体18的上部躯干区域变硬。如图6所示,用于复位弹簧121、122的下端接收插口121M2、122M2可沿下部壳体部分18L与加固带18B之间的共同边界定位。
仅几步简单步骤,即可将靠背16B容易地组装且安装在支撑框架16F上。首先,将安装架261B、262B锚固至支撑框架16F。其次,将固定板261P、262P联接至相应的安装架261B、262B。第三,使用枢转销211和222将可枢转柱210、220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18,从而构建旋转(枢转)接头J1。第四,例如使用保持件22R、22R将可变形座椅壳体18经由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U联接至固定板261P、262P,从而构建球状接头J2。该组装可以以其它顺序进行,例如在将板261P、262P联接至支撑框架之前构建接头J1和/或J2。
如图4所示,上部壳体部分18U可以包括上部片30和下部片32。所示的上部片30与下部壳体部分18L间隔开,并被设置为使下部片32位于上部片30与下部壳体部分18L之间。如图10所示,上部片30可以被配置为具有面向前的凹面301,该凹面301被布置为面朝就坐于椅座底14上的乘客。如图10所示,相反的面向后的凸面302可布置为面朝壳体基底26。上部壳体部分18U的下部片32被配置为具有面向前的表面321和面向后的表面322。所示的下部片32的面向前的表面321在面向前的凹面301与面向前的凸面18L1之间平滑地过渡。所示的下部片32的面向后的表面302在面向后的凸面302与面向后的凹面18L2之间平滑地过渡。如图10所示,所示的面向后的表面302、322和18L2一起协作以限定面向后的壳体表面68,所示的面向前的表面301、321和18L1协作以限定面向前的壳体表面70。
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20被配置为提供这样的装置,即该装置附接至汽车座椅结构以用于控制至少部分地由可变形座椅壳体18限定的舒适壳体的形状。当由松散就坐而向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下部区域(例如,下部壳体部分18L)施加压力时,会引起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上部区域(例如,上部壳体部分18U)随就坐乘客的肩部向前移动。预期的结果是与乘客的整个背部接触良好,提供较好压力分布。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20被专门设计,以确保适当的腰椎压扁量与适当的上背部移动量协调。
根据本公开的靠背16B可配置为使用每个壳体安装件21、22中的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24以提供球状接头J2,该球状接头J2被配置为至少部分限定旋转服从的上部躯体枢转。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下部带区域可以被配置为绕H点(臀点)旋转。
根据本公开的靠背16B可配置为在中心线处提供可变弧长,和在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腰部区域上方在弯曲线处提供恒定弧长。靠背16B还可以被配置为保持具有刚性下部带区域的壳体轮廓(在其横截面)。
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20可配置为在横跨车辆负载的过程中提供椅背16的整体横向稳定性。例如,在所示的示例中控制件20安装在支撑框架16F的侧部。控制件20可以使椅背16的中央区域标准化以提供背部活动动力学,并同时壳体18的周围区域可被定制成容纳使用模制插件的各种产品平台。控制件20可通过使用固定尺寸(如长度)的连接件在脊柱轮廓处提供可预期的运动,并可在整个宽温度波动提供几何稳定性。美观地,如图3B所示,控制件20可通过被局限于支撑框架16F的包封而在可变形壳体18后提供无障碍的空间视野。
在图19-21中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靠背116B。在该实施方式中,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124U处的每个接头J2'为旋转(枢转)接头,而非包含在图6的靠背16B中的球状(球窝式)接头J2。图19的接头J2'被示出为第二旋转接头J2',并被设置在包含在靠背116B中的壳体安装件421、422的每个中。
如图19所示,靠背116B包括乘客控制的可变形座椅壳体118,乘客控制的可变形座椅壳体118被支撑在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120上,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120包括分离的第一和第二壳体安装件421、422。靠背116B可以用于图1所示类型的车辆座椅中来替代靠背16B。可变形座椅壳体118可以被配置为以与先前附图中的上述可变形座椅壳体18相同的方式操作。
如图19所示,所示的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120的第一壳体安装件421包括固定的第一连接件基底261以及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124U、124L,其中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124U、124L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118且联接至固定的第一连接件基底261。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124U、124L被配置为以与图13-15所示类似的方式、在施加到座椅壳体的各个负载的作用下,改变可变形座椅壳体118的形状,以增强就坐乘客的舒适度。如图19所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基底261包括固定板261P和安装架261B,其中安装架261B配置为与固定板261P配合且与例如图3A所示类型的相应的支撑框架16F配合。如图19所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124L包括第一旋转(枢转)接头Jl和挠曲接头J3,而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124U包括第二旋转(枢转)接头J2'。
如图19和图20所示,靠背116B的第一壳体安装件421的旋转(枢转)接头Jl与枢转轴线(例如第一枢转轴线124A1)对准。第一壳体安装件421的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124L包括可枢转柱1210和枢转销1211,其中可枢转柱1210具有联接至固定板261P的上部,枢转销1211与可枢转柱1210的相对的下部关联且被设置为沿枢转轴线124A1延伸。
可枢转柱1210还可包括挠曲部1210M,该挠曲部1210M被设置为互连相应的上部和下部并且被设置为在可变形座椅壳体118的形状改变变形期间绕枢转轴线124A2弯曲以构建挠曲接头J3。例如图19所示,挠曲部1220M可以被形成为包括与枢转轴线124A2对准的细长槽1220S。
如图19和图21所示,靠背116B的第一壳体安装件421的旋转(枢转)接头J2'与枢转轴线124A3对准。旋转(枢转)接头J2'通过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124U构建。所示的第一壳体安装件421的连接件124U包括可枢转柱1215和枢转销1216,其中可枢转柱1215联接至固定板261P,枢转销1216与可枢转柱1215关联且被设置为沿枢转轴线124A3延伸并且与包含在可变形座椅壳体118中的角板(gusset)18G3配合。枢转销1216可与可枢转柱1215分离或与可枢转柱1215成为整体。
如图19所示,所示的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120的第二壳体安装件422包括固定的第二连接件基底262以及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124U、124L,其中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124U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124L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118且联接至固定的第二连接件基底262。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124U、124L被配置为以与图13-15所示相似的方式,在施加到座椅壳体的各个负载的作用下,改变可变形座椅壳体118的形状,以增强就坐乘客的舒适度。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基底262包括固定板262P和安装架262B,其中安装架262B配置为与固定板262P配合且与例如图3A所示类型的相应的支撑框架16F配合。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124L包括旋转(枢转)接头Jl和挠曲接头J3,而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124U包括另一或第二旋转(枢转)接头J2'。
如图19和图20所示,所示的靠背116B的第二壳体安装件422的旋转(枢转)接头Jl与枢转轴线124A1对准。所示的第二壳体安装件422的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124L包括可枢转柱1220和枢转销1221,其中可枢转柱1220具有联接至固定板262P的上部,枢转销1221与可枢转柱1220的相对的下部关联且被设置为沿枢转轴线124A1延伸。
可枢转柱1220还可以包括挠曲部1220M,该挠曲部1220M被设置为互连相应的上部和下部并且被设置为在可变形座椅壳体118的形状改变变形期间关于枢转轴线124A2弯曲。例如,如图19所示,挠曲部1220M可以被形成为包括与枢转轴线124A2对准的细长槽1210S。
如图19和图21所示,靠背116B的所示的第二壳体安装件422的旋转(枢转)接头J2'可以与枢转轴线124A3对准。旋转(枢转)接头J2'通过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124U构建。所示的第二壳体安装件422的连接件124U包括可枢转柱1225和枢转销1226,其中可枢转柱1225联接至固定板262P,枢转销1226与可枢转柱1225关联且被设置为沿着枢转轴线124A3延伸并且与包含在可变形座椅壳体118中的角板18G4配合。枢转销1226可与可枢转柱1225分离或与可枢转柱1225成为整体。
在图22-36中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靠背516B。在所示的示例中,每个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U、524L包括挠曲接头。如图22-25所示,靠背516B可以与图1的车辆座椅10的底层结构一起使用,或者与任何其它合适的车辆座椅结构一起使用。为了方便起见,图22-36中的许多附图标记来自图1-15且保持不变,其中在适当情况下仅对靠背516B的某些元件用不同的附图编号进行标记。
参照附图,如图22-25所示,示例性的车辆座椅10包括座椅基底12、椅座底14和椅背16,其中座椅基底12适于锚固于车辆地板13,椅座底14安装在座椅基底12上,椅背16设置为从椅座底14向上延伸。所示的椅背16包括如下面描述的靠背516B以提供服从式壳体系统,该服从式壳体系统对例如图16-18所示的就坐于车辆座椅10上的直立坐姿、位置变化和松散的乘客提供自定义腰椎支撑。
例如图26-28所示,靠背516B包括乘客控制的可变形座椅壳体518,乘客控制的可变形座椅壳体518被支撑在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520上,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520包括分离的第一和第二壳体安装件521、522,其中第一壳体安装件521和第二壳体安装件522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的背部。乘客控制的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的形状在图34所示的初始(脊柱前凸)位置、图35所示的过渡(中段)位置、与图36所示的最终(脊柱后凸)位置之间可预见地改变,其中,初始(脊柱前凸)位置适于支撑如图16所示地直立就坐的乘客,过渡(中段)位置用于支撑如图17所示地在直立与松散位置之间过渡的就坐的乘客,最终(脊柱后凸)位置适于支撑如图18所示地松散就坐的乘客。
如图26-28所示,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520的第一壳体安装件521包括固定的第一连接件基底261以及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U、524L,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U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L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518且联接至固定的第一连接件基底261。如图24所示,固定的第一连接件基底261联接至设置在座椅框架16F上的、面向前的表面61且设置为面朝可变形座椅壳体518。
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U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L被配置为在如图34-36所示由就坐乘客施加到座椅壳体518的各个负载Fl、F2的作用下,改变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形状以增强就坐乘客的舒适度。如图26-28所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基底261包括固定板261P和安装架261B,其中安装架261B配置为与固定板261P配合。如图34-36所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U包括挠曲部611,挠曲部611被配置且布置为在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的形状改变变形期间,绕枢转轴线524A3弯曲以构建挠曲接头J2"。挠曲接头J2"在图28中示出为第一挠曲接头。如图34-36所示,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L包括挠曲部613,挠曲部613被配置且布置为在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的形状改变变形期间,绕着枢转轴线524A2弯曲以构建挠曲接头J3,该挠曲接头J3在图28中示出为第二挠曲接头。
第一壳体安装件521中的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U、524L协作以提供这样的装置,即该装置用于支撑可变形座椅壳体518响应就坐于椅座底14上的就坐乘客11,在向后方向19(如图29所示)对可变形座椅壳体518施加的力F而相对于第一连接件基底261进行受控运动,使得例如图16-18所示,根据乘客的躯干相对于椅座底14的方位,以适于每位乘客的方式,可变形座椅壳体518舒适地支撑乘客的躯干。壳体安装件521的连接件524U、524L与可变形座椅壳体518一起协作以提供具有适于各种体型、尺寸和姿态的就坐乘客11的舒适的、自定义的且和谐的形状的可变形座椅壳体518。如图23-25所示,固定的第一连接件基底261联接至椅背16的支撑框架16F以相对于座椅基底12处于固定位置,并且如图34-36所示,在座椅壳体518相对于支撑框架16F的运动期间相对于支撑框架16F不移动。
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520的第二壳体安装件522包括固定的第二连接件基底262以及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U、524L,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U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L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518且联接至固定的第二连接件基底262。如图24所示,固定的第二连接件基底262联接至设置在座椅框架16F上的、面向前的表面62且设置为面朝可变形座椅壳体518。
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U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L被配置为在如图34-36所示由就坐乘客施加到座椅壳体518的各个负载的作用下,改变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形状以增强就坐乘客的舒适度。如图26-28所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基底262包括固定板262P和安装架262B,其中安装架262B配置为与固定板262P配合。如图34-36所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U包括挠曲部621,挠曲部621被配置且布置为在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的形状改变变形期间,绕着枢转轴线524A3弯曲以构建挠曲接头J2"。如图34-36所示,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L包括挠曲部623,挠曲部623被配置且布置为在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的形状改变变形期间,绕着枢转轴线524A2弯曲以构建挠曲接头J3。
第二壳体安装件522中的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U、524L协作以提供这样的装置,即该装置用于支撑可变形座椅壳体518响应就坐于椅座底14上的就坐乘客11在向后方向19上对可变形座椅壳体518施加的力F,而相对于第二连接件基底262进行受控运动,使得例如图16-18所示根据乘客的躯干相对于椅座底14的方位,以适于每位乘客的方式,可变形座椅壳体518舒适地支撑乘客的躯干。第二壳体安装件522的连接件524U、524L和可变形座椅壳体518与第一壳体安装件521的连接件524U、524L协作以提供具有适于各种体型、尺寸和姿态的就坐乘客11的舒适的、自定义的且和谐的形状的可变形座椅壳体518。固定的第二连接件基底262联接至椅背16的支撑框架16F以相对于座椅基底12处于固定位置,并且在座椅壳体518相对于支撑框架16F的运动期间相对于支撑框架16F不移动。例如图25所示,第一和第二连接件基底261、262协作以限定与可变形座椅壳体518关联的且联接至椅背16的支撑框架16F的壳体基底260(参见图28)。
如图16-18所示,可变形座椅壳体518响应就坐于椅座底14上的乘客在躯干位置中的任何偏移来改变形状,以使得由位置变化的乘客产生的向后引导的变力从上向下施加到可变形座椅壳体518。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520相对于座椅基底12安装在固定位置中,以便允许包含在壳体运动控制件520的壳体安装件521、522中的挠曲部613、623绕着枢转轴线524A2的弯曲运动,从而响应于由就坐于椅座底14上的乘客在车辆座椅10中偏移位置时由该乘客的躯干施加的力来控制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相对于座椅基底12的动作。
如图26和图27所示,第一连接件基底261包括固定板261P和安装架261B。安装架261B被配置为提供这样的装置,即该装置用于将固定板261P保持在靠背516B的支撑框架16H上的安装位置中。
如图24所示,包含在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520的第一壳体安装件521中的、固定的第一连接件基底261联接为处于座椅框架16F的、包含在靠背16B中的部分61上的固定位置。如图26和图28所示,包含在第一壳体安装件521中的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U在其内端处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518,在其外端处联接至第一连接件基底261的固定板261P。如图28所示,包含在第一壳体安装件521中的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L在其内端处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518,在其外端处联接至第一连接件基底261的固定板261P。
如图28所示,第一壳体安装件521的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U被配置为在枢转轴线524A3处构建挠曲接头J2"。例如图26、28和29所示,该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U包括上根部610和挠曲部611,其中上根部610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518,挠曲部611设置为互连上根部610和第一连接件基底261的固定板261P。挠曲部611被配置为在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的形状改变变形期间绕枢转轴线524A3弯曲,以便构建第一壳体安装件521的挠曲接头J2"。
如图28所示,第一壳体安装件521的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L被配置为在枢转轴线524A2处构建挠曲接头J3。例如图26、28和29所示,该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L包括下根部612和挠曲部613,其中下根部612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518,挠曲部613设置为互连下根部612和第一连接件基底261的固定板261P。挠曲部613被配置为在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的形状改变变形期间绕着枢转轴线524A2弯曲,以便构建第一壳体安装件521的挠曲接头J3。
如图26和图27所示,第二连接件基底262包括固定板262P和安装架262B。安装架262B被配置为提供这样的装置,即该装置用于将固定板262P保持在靠背16B的支撑框架16H上的安装位置中。
如图24所示,包含在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520的第二壳体安装件522中的固定的第二连接件基底262联接为处于座椅框架16F的、包含在靠背16B中的部分62上的固定位置。如图27和图28所示,包含在第二壳体安装件522中的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U在其内端处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518,在其外端处联接至第二连接件基底262的固定板262P。如图27和图28所示,包含在第二壳体安装件522中的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L在其内端处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518,在其外端处联接至枢转轴线524A2处的固定的第二连接件基底262。
如图28所示,第二壳体安装件522的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U被配置为在枢转轴线524A3处构建挠曲接头J2"。例如图27和图28所示,该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U包括上根部620和挠曲部621,其中上根部620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518,挠曲部621设置为互连上根部620和第二连接件基底262的固定板262P。挠曲部621被配置为在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的形状改变变形期间,绕着枢转轴线524A3弯曲以便构建第二壳体安装件522的挠曲接头J2"。
如图28所示,第二壳体安装件522的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L被配置为在枢转轴线524A2处构建挠曲接头J3。例如图27和图28所示,该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L包括下根部622和挠曲部623,其中下根部622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518,挠曲部623设置为互连下根部622和第二连接件基底262的固定板262P。挠曲部623被配置为在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的形状改变变形期间,绕着枢转轴线524A2弯曲以便构建第二壳体安装件522的挠曲接头J3。
在如图22-25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椅背16包括靠背516B、头枕16H和支撑框架16F,其中头枕16H被设置为从靠背516B向上延伸、支撑框架16F被设置为从座椅基底12向上延伸并且处于靠背516B后。靠背516B提供服从式壳体系统,该服从式壳体系统联接至支撑框架16F以允许乘客控制的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相对于支撑框架16F移动,并且响应由就坐于椅座底14上的位置变化的乘客11施加到座椅壳体518的力而改变形状。
如图24所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椅背16还包括座椅覆盖件16C和框架防护件16S。如图23和图24所示,座椅覆盖件16C适于覆盖可变形座椅壳体18的前面,并包括外装饰覆盖件98和内垫100,内垫100插置于外装饰覆盖件98与可变形座椅壳体518之间。如图24和图25所示,框架防护件16S适于安装在座椅框架16F的背面以将座椅框架16F约束在靠背516B与框架防护件16S之间。如图24、25和28所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头枕16H包括底座16HB和衬垫16HP,底座16HB联接至支撑框架16F的上部,衬垫16HP联接至框架防护件16S并且被安装在底座16HB的暴露部分上。
椅背16的靠背516B包括乘客控制的可变形座椅壳体518和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520。如图27和图28所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520包括第一壳体安装件521和第二壳体安装件522。如图28所示,壳体安装件521、522中的每个包括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U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L,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U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L被设置为位于可变形座椅壳体518与座椅框架16F的、在靠背16中的部分61或62之间。壳体安装件521和522协作以提供这样的装置,即该装置用于在座椅壳体518因就坐乘客的偏移躯干运动而导致的变形期间支撑可变形座椅壳体518,并且用于将可变形座椅壳体518联接至支撑框架16F。如图27和图28所示,第二壳体安装件522被设置为与第一壳体安装件521处于横向间隔开的关系,以使得可变形座椅壳体518在壳体安装件521与522之间延伸并且互连壳体安装件521、522。如图24和图25所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安装件521联接至座椅框架16F上的面向前的表面61,第二壳体安装件522联接至座椅框架16F上的面向前的表面62。
在壳体安装件521、522的每个中的上部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U、524L响应就坐的乘客对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的、面向前的表面施加的向后作用力而相对于第一和第二连接件基底261、262移动。在座椅壳体的设计阶段,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的形状至少部分地受到每个壳体安装件521、522中的连接件524U、524L的设计的控制。包括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的左右侧的、横向间隔开的壳体安装件521、522的双侧系统允许在不改变已设计为抵抗且接纳外部冲击力的传统的和/或现有的车辆座椅架构的情况下,将根据本公开的靠背516B提供的服从式壳体安装在传统车辆座椅基底上。
乘客控制的可变形座椅壳体518被设置为沿就坐于椅座底14上乘客11的躯干的背部延伸,以提供腰椎和其它脊柱支撑。可变形座椅壳体518可由可变形构造制成并且具有这样的形状,即该形状在乘客在车辆座椅10中的姿态改变时响应于乘客11提供的力而改变,从而提供适于每位乘客11的需求和命令的自定义脊柱支撑。可变形座椅壳体518被配置为以设计的方式弯曲和挠曲,从而确保在就坐姿态的宽范围上适当的压力分布和支撑。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图26和图27所示,可变形座椅壳体518可相对于固定的连接件基底261、262移动,固定的连接件基底261、262被设置为与可变形座椅壳体518处于间隔开的关系。
在如图23、26和27所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变形座椅壳体518通过由柔韧塑料材料制成的、相对薄的柔韧异形板限定。如图26所示,可变形座椅壳体518包括下部壳体部分518L和上部壳体部分518U。如图22所示,下部壳体部分518L被设置为位于椅座底14与上部壳体部分518U之间。仍如图22所示,上部壳体部分518U被设置为位于下部壳体部分518L与头枕16H之间。
例如图22-28所示,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的下部壳体部分518L被形成为包括一连串大致水平延伸的槽528。槽528被形成为彼此处于竖直间隔开的平行关系。槽528被确定尺寸且成型为便于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的下部壳体部分518L的受控变形。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每个横向延伸的槽18填有如图24概括地示出的挠曲塞(flexure plug)128。挠曲塞128可用于粘附泡沫垫100并修剪成下部壳体部分518L的动态腰椎区域并同时封闭夹点。如图28所示,下部壳体部分518L被配置为具有面向前的凸面518L1和面向后的凹面518L2,其中面向前的凸面518L1被设置为面朝乘客,面向后的凹面518L2被设置为面朝壳体基底260的第一和第二连接件基底261、262。
在靠背516B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第一轨道以及第二轨道协作以形成整体部件517,其中第一轨道顺次包括第一壳体安装件521的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U、固定板261P和第一壳体安装件521的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L,第二轨道顺次包括第二壳体安装件522的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U、固定板262P和第二壳体安装件522的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L。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整体部件517由柔韧塑料材料制成。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整体部件517由弹性材料制成。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整体部件517和安装架261B、262B协作以形成靠背516B。如在图32所示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和如图33所示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在靠背516B中包括复位弹簧是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的。
如图31所示,用于无论车辆座椅10是否空闲均使可变形座椅壳体518从变形位置恢复至初始(脊柱前凸)位置的装置是由弹性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第二壳体安装件522的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L的挠曲部623以及第二壳体安装件522的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524U的挠曲部621(由图28所示的第一壳体安装件521的挠曲部611、613协助)的回弹力提供。通过调节与槽528关联的肋部的重量,可以根据本公开调谐靠背516B的服从性。
如图32所示,对于增强的可靠性、可重复性和寿命性能,可以通过安装金属片弹簧LS(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的远端后侧上的圆形或片状板材(stock))来增大回弹力。片弹簧LS可以使用任何合适装置进行超模压或附接。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片弹簧LS可以从根部622延伸至根部610。如果需要的话,另一片弹簧(未示出)可以被安装在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的近端后侧上。
如图33所示,复位弹簧122可以安装在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的远端后侧上。如果需要的话,类似的复位弹簧(未示出)也可安装在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的近端后侧上。弹簧丝122的尺寸至少部分地影响服从性响应。
例如图33所示,复位弹簧122可包含在椅背516B中且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518。复位弹簧122被配置为提供这样的装置,即该装置用于在由就坐于椅座底14上的位置变化的乘客所产生向后引导的力(F、Fl、F2)和该乘客对可变形座椅壳体18之前施加的力已撤回时,将可变形座椅壳体518从任何过渡(中段)位置或者最终(脊柱后凸)位置恢复至初始(脊柱前凸)位置。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另一个相似的复位弹簧121可联接至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的近侧。以此方式,无论车辆座椅10是否空闲,复位弹簧121、122均协作以使得可变形座椅壳体18呈现初始(脊柱前凸)位置。
例如图33所示,复位弹簧122联接至包含在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的下部壳体部分518L的远侧中的第二弹簧安装固定件122M,并且与第二壳体安装件522对准。第二弹簧安装固定件122M包括上端接收插口122M1、下端接收插口122M2以及中央轴颈122M3,其中上端接收插口122M1被形成为包括用于接收复位弹簧122的上端122U的装置,下端接收插口122M2被形成为包括用于接收复位弹簧122的相对下端122L的装置,中央轴颈122M3位于插口122M1和122M2的中间并配置为接收复位弹簧122的中间部分。
在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复位弹簧122由弹簧钢丝制成。使用弹簧丝确保在整个宽温度范围上具有小变化的恒定的恢复力。如图33所示,复位弹簧122沿设置在可变形座椅壳体518中的弯曲线处的轴颈路径滑动到适当位置,并通过在壳体518内构建的捕获特征121M1、121M2和122M1、122M2而保持在适当位置。
每个连接件基底261、262被配置为容易与椅背16的支撑框架16F配合,以便于靠背516B安装在支撑框架16F上。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每个安装架261B、262B被铆接至支撑框架16F的部分61、62中的相应一个,然后每个固定板261P、262P联接至安装架261B、262B中的相应一个。
如图24-29所示,可变形座椅壳体518还包括加固带518B,加固带518B联接至下部壳体部分518L的下部边缘。这种加固带518B被配置为提供用于保持上部和下部壳体部分518U、518L的预定的横向轮廓的装置。如图28所示,用于复位弹簧121、122的下端接收插口121M2、122M2沿下部壳体部分518L与加固带518B之间的共同边界定位。
如图26所示,上部壳体部分518U包括上部片30和下部片32。上部片30与下部壳体部分518L间隔开,并被设置为使下部片32位于上部片30与下部壳体部分518L之间。上部片30被配置为具有面向前的凹面301,该凹面301被布置为面朝就坐于椅座底14上的乘客。相反的面向后的凸面302被布置为面朝壳体基底260。上部壳体部分518U的下部片32被配置为具有面向前的表面321和面向后的表面322。下部片32的面向前的表面321在面向前的凹面301与面向前的凸面518L1之间平滑地过渡。下部片32的面向后的表面302在面向后的凸面302与面向后的凹面518L2之间平滑地过渡。面向后的表面302、322和518L2一起协作以限定面向后的壳体表面68。面向前的表面301、321和518L1协作以限定面向前的壳体表面70。
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520被配置为提供这样的装置,即该装置附接至汽车座椅结构以用于控制由可变形座椅壳体518限定的舒适壳体的形状。当由松散就坐而向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的下部区域(例如,下部壳体部分518L)施加压力时,会引起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的上部区域(例如,上部壳体部分518U)随就坐乘客的肩部向前移动。最终结果是与乘客的整个背部接触良好产生较好压力分布。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520的设计非常特别,以确保适当的腰椎压扁量与适当的上背部移动量协调。
根据本公开的靠背516B被配置为在可变形座椅壳体518的腰椎区域上方的弯曲线处提供恒定弧长,在中心线处提供可变弧长。靠背516B还可配置为保持具有刚性下部带区域的壳体轮廓(在其横截面中)。
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520被配置为在整个车辆负载的过程中提供椅背16的整体横向稳定性。控制件520安装在支撑框架16F的侧部。控制件520使椅背16的中央区域标准化以提供背部活动动力学,并同时壳体518的周围区域可定制成容纳使用模制插件的各种产品平台。控制件520通过使用固定长度的连接件在脊柱轮廓处提供可预期的运动,并提供在整个宽温度波动上的几何稳定性。美观地,如图25所示,控制件520通过被局限于支撑框架16F的包封而在可变形壳体518后提供无障碍的空间视野。
应该理解,在参照独立的车辆座椅部件的附图和上面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序号描述符(例如,第一、第二等)不是其他相似命名部件的重要性、顺序、位置、实施方案间对应性或必要性的指标。这种描述符也不是必需与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任何序号对应。例如,“第一”部件并不意味着存在“第二个”这种部件,反之亦然。在另一示例中,上述靠背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第一”接头可以由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构建,而另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接头可以由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构建,并且无论是否使用相同序号,两个接头可以是相同的、相似的或不同的。
应该理解,前述内容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优选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于本文所公开的特定的实施方式,相反本发明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而且,在前述说明书中包含的陈述涉及特定的实施方式,并不应被理解为对本发明的范围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用语的定义的限制,除非用语或措辞在上面清楚地限定。各种其它实施方式和对所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各种改变和修改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所有这些其它的实施方式、改变和修改均旨在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如该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所使用的,用语“例如(for example)”、“例如(for instance)”、“例如(such as)”、“等等(like)”和动词“包括(comprising)”、“具有(having)”、“包括(including)”以及它们的其它动词形式在与一列一个或多个部件或其它项共同使用时,应被理解为开放式的,意味着所列的不应视为将其它的、附加的部件或项排除。其它用语应使用最广泛合理含义来构造,除非其在需要不同解释的上下文中使用。

Claims (15)

1.一种车辆座椅,包括:
基底,适于附接至车辆地板;
椅座底,安装在所述座椅基底上;
支撑框架,从所述椅座底向上延伸;
可变形座椅壳体,适于响应于由就坐在所述椅座底上的乘客的躯干所施加的可变向后负载而在初始脊柱前凸位置与最终脊柱后凸位置之间呈现各种形状;以及
服从式壳体运动控制件,使所述可变形座椅壳体经由一个或多个固定安装件以及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与所述支撑框架进行联接,其中所述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在所述固定安装件与所述可变形座椅壳体之间延伸,其中所述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所述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或者所述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具有挠曲部,所述挠曲部在由就坐的乘客的躯干所施加的向后负载而导致所述可变形座椅壳体的形状改变变形期间弯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壳体运动控制件包括两个固定安装件和两个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所述两个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均在所述可变形座椅壳体与所述固定安装件中的一个之间的位置处具有所述挠曲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壳体运动控制件包括两个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所述两个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均具有用于将所述可变形座椅壳体联接至所述固定安装件中的一个的接头,所述接头为球状接头或者旋转接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壳体运动控制件包括两个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所述两个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均具有位于所述可变形座椅壳体与所述固定安装件中的一个之间的挠曲部,由此所述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包括挠曲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具有用于将所述挠曲部联接至所述可变形座椅壳体的旋转接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中的每个包括用于将所述固定安装件联接至所述可变形座椅壳体的旋转接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可变形座椅壳体、所述固定安装件以及所述上部运动控制连接件和下部运动控制连接件被一同形成为整体结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朝向所述初始脊柱前凸位置偏压所述可变形座椅壳体。
9.一种车辆座椅,包括:
基底,适于附接至车辆地板;
椅座底,安装在所述座椅的基底上;
支撑框架,从所述椅座底向上延伸;
可变形座椅壳体,适于响应于由就坐在所述椅座底上的乘客的躯干所施加的可变向后负载而在初始脊柱前凸位置与最终脊柱后凸位置之间呈现各种形状;以及
第一壳体安装件和第二壳体安装件,每个壳体安装件具有固定安装件以及第一可动接头和第二可动接头,其中,所述固定安装件在固定位置联接至所述支撑框架,所述第一可动接头和第二可动接头将所述可变形座椅壳体联接至所述固定安装件,其中所述第一可动接头和第二可动接头中的每个被配置为在所述可变形座椅壳体的形状改变变形期间,绕相应的第一枢转轴线和第二枢转轴线运动,以及其中所述接头中的至少一个为被配置成绕所述枢转轴线中的一个进行弯曲运动的挠曲接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每个壳体安装件包括第一挠曲部和第二挠曲部,每个挠曲部被配置为在所述可变形座椅壳体的形状改变变形期间绕所述枢转轴线中的不同的一个弯曲,从而将所述第一接头和第二接头构建为挠曲接头。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每个壳体安装件包括挠曲部,所述挠曲部被配置为在所述可变形座椅壳体的形状改变变形期间绕所述枢转轴线中的一个弯曲,从而将所述第一接头构建为挠曲接头,所述第二接头为旋转接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旋转接头将所述挠曲部联接至所述可变形座椅壳体,每个壳体安装件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可变形座椅壳体联接至所述固定安装件的另一个旋转接头或球状接头。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每个壳体安装件包括挠曲部,所述挠曲部被配置为在所述可变形座椅壳体的形状改变变形期间绕所述枢转轴线中的一个弯曲,从而将所述第一接头构建为挠曲接头,所述第二接头为配置成绕多个轴线运动的球状接头。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每个壳体安装件包括挠曲接头、旋转接头和球状接头。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可变形座椅壳体为整体结构的一部分,所述整体结构还包括所述第一壳体安装件和第二壳体安装件。
CN201280055478.3A 2011-09-26 2012-09-26 具有挠曲接头运动控制件的车辆椅背 Active CN1039174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39256P 2011-09-26 2011-09-26
US61/539,256 2011-09-26
US201161540397P 2011-09-28 2011-09-28
US61/540,397 2011-09-28
PCT/US2012/057342 WO2013049211A1 (en) 2011-09-26 2012-09-26 Vehicle seat backrest with flexural joint motion-contro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7408A true CN103917408A (zh) 2014-07-09
CN103917408B CN103917408B (zh) 2016-11-23

Family

ID=47910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55478.3A Active CN103917408B (zh) 2011-09-26 2012-09-26 具有挠曲接头运动控制件的车辆椅背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90189B2 (zh)
EP (1) EP2760702B1 (zh)
CN (1) CN103917408B (zh)
WO (1) WO201304921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6336A (zh) * 2016-11-02 2018-05-1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成型软靠背面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09504B2 (en) 2013-01-24 2016-08-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lexible seatback system
US9415713B2 (en) 2013-01-24 2016-08-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lexible seatback system
US9399418B2 (en) 2013-01-24 2016-07-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dependent cushion extension and thigh support
US9902293B2 (en) 2013-01-24 2018-02-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dependent cushion extension with optimized leg-splay angle
US9193284B2 (en) 2013-06-11 2015-11-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rticulating cushion bolster for ingress/egress
US9527418B2 (en) 2013-09-12 2016-12-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mi rigid push/pull vented envelope system
US9187019B2 (en) 2013-10-17 2015-11-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high support for customer accommodation seat
US9505322B2 (en) 2013-10-25 2016-11-2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anual lumbar pump assembly
PL226831B1 (pl) * 2013-10-28 2017-09-29 Maciej Szymański Sposób wytwarzania pokrycia tapicerskiego, zwłaszcza foteli pojazdów komunikacji zbiorowej ipokrycie tapicerskie, zwłaszcza foteli pojazdów komunikacji zbiorowej
US9566884B2 (en) 2013-11-11 2017-02-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owered head restraint electrical connector
JP6202734B2 (ja) * 2013-11-18 2017-09-27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シート
JP6192221B2 (ja) * 2013-11-18 2017-09-06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シート
FR3014379B1 (fr) * 2013-12-09 2017-03-10 Faurecia Sieges Dautomobile Dossier de siege de vehicule et siege comportant un tel dossier
US9365143B2 (en) 2013-12-12 2016-06-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ear seat modular cushion
FR3016564B1 (fr) * 2014-01-21 2017-10-20 Renault Sas Siege dote d'un mecanisme de reglage de la distance entre la tete et un appuie-tete
US9315131B2 (en) 2014-01-23 2016-04-1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uspension seat back and cushion system having an inner suspension panel
US9649963B2 (en) 2014-03-04 2017-05-1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Pllc Trim and foam assembly for a vehicle seat
US9527419B2 (en) 2014-03-31 2016-12-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with manual cushion tilt
US9302643B2 (en) 2014-04-02 2016-04-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with side airbag deployment
US9421894B2 (en) 2014-04-02 2016-08-2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with manual independent thigh supports
US9694741B2 (en) 2014-08-25 2017-07-0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mbient functional lighting of a seat
US10471874B2 (en) 2014-09-02 2019-11-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assage bladder matrix
US9776533B2 (en) 2014-10-03 2017-10-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orsion bar upper seatback support assembly
US9789790B2 (en) 2014-10-03 2017-10-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uned flexible support member and flexible suspension features for comfort carriers
US9333882B2 (en) 2014-10-03 2016-05-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anual upper seatback support
US9771003B2 (en) 2014-10-29 2017-09-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pparatus for customizing a vehicle seat for an occupant
US9340131B1 (en) 2014-11-06 2016-05-1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Head restraint with a multi-cell bladder assembly
US9517777B2 (en) 2014-11-06 2016-12-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Lane departure feedback system
US10065570B2 (en) 2014-12-10 2018-09-0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onic device holder for a vehicle seat
US9593642B2 (en) 2014-12-19 2017-03-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mposite cam carrier
US9663000B2 (en) 2015-01-16 2017-05-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eat configured to improve access
US9707877B2 (en) 2015-01-20 2017-07-1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dependent thigh extension and support trim carrier
US9365142B1 (en) 2015-01-20 2016-06-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anual independent thigh extensions
US9566930B2 (en) 2015-03-02 2017-02-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eat assembly with side-impact airbag deployment mechanism
US9802535B2 (en) 2015-04-27 2017-10-3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 having ambient lighting
US9718387B2 (en) * 2015-08-03 2017-08-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 cushion module for a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US10046682B2 (en) * 2015-08-03 2018-08-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ack cushion module for a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US9688174B2 (en) 2015-08-07 2017-06-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ulti-cell seat cushion assembly
US9573528B1 (en) 2015-08-25 2017-02-2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tegrated seatback storage
US9616776B1 (en) 2015-11-16 2017-04-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tegrated power thigh extender
US9809131B2 (en) 2015-12-04 2017-11-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nthropomorphic pivotable upper seatback support
US9931999B2 (en) 2015-12-17 2018-04-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Back panel lower clip anchorage features for dynamic events
US10093214B2 (en) 2016-01-14 2018-10-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echanical manual leg tilt
US9914421B2 (en) 2016-01-15 2018-03-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back flexible slip plane joint for side air bag deployment
US9756408B2 (en) 2016-01-25 2017-09-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tegrated sound system
US10035442B2 (en) 2016-01-25 2018-07-3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djustable upper seatback module
US9776543B2 (en) 2016-01-25 2017-10-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tegrated independent thigh supports
US10052990B2 (en) 2016-01-25 2018-08-2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xtended seatback module head restraint attachment
JP6455471B2 (ja) * 2016-03-16 2019-01-2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US10286818B2 (en) 2016-03-16 2019-05-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ual suspension seating assembly
US9849817B2 (en) 2016-03-16 2017-12-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mposite seat structure
US10046681B2 (en) 2016-04-12 2018-08-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rticulating mechanical thigh extension composite trim payout linkage system
US9994135B2 (en) 2016-03-30 2018-06-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dependent cushion thigh support
US10220737B2 (en) 2016-04-01 2019-03-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Kinematic back panel
US9889773B2 (en) * 2016-04-04 2018-02-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nthropomorphic upper seatback
US9802512B1 (en) 2016-04-12 2017-10-3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orsion spring bushing
US10081279B2 (en) 2016-04-12 2018-09-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rticulating thigh extension trim tensioning slider mechanism
US10625646B2 (en) 2016-04-12 2020-04-2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rticulating mechanical thigh extension composite trim payout linkage system
CN105857132A (zh) * 2016-05-27 2016-08-17 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驾驶室副座椅结构
US9845029B1 (en) 2016-06-06 2017-12-1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assive conformal seat with hybrid air/liquid cells
US9834166B1 (en) 2016-06-07 2017-12-0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ide airbag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US9849856B1 (en) 2016-06-07 2017-12-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ide airbag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US10166895B2 (en) 2016-06-09 2019-01-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back comfort carrier
US10377279B2 (en) 2016-06-09 2019-08-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tegrated decking arm support feature
US10166894B2 (en) 2016-06-09 2019-01-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back comfort carrier
US10369906B2 (en) * 2016-08-22 2019-08-06 Kioma, LLC Child safety seat
US10967762B2 (en) * 2016-08-22 2021-04-06 Kioma, LLC Child safety seat
US10286824B2 (en) 2016-08-24 2019-05-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preader plate load distribution
US10279714B2 (en) 2016-08-26 2019-05-0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ing assembly with climate control features
US10239431B2 (en) 2016-09-02 2019-03-26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ross-tube attachment hook features for modular assembly and support
US10391910B2 (en) 2016-09-02 2019-08-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Modular assembly cross-tube attachment tab designs and functions
DE102016117564B4 (de) 2016-09-19 2020-01-16 Isringhausen Gmbh & Co. Kg Rückenlehne für einen Sitz,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JP6718785B2 (ja) * 2016-10-04 2020-07-08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US9914378B1 (en) 2016-12-16 2018-03-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ecorative and functional upper seatback closeout assembly
US10299602B2 (en) * 2017-03-22 2019-05-28 Yao-Chuan Wu Chair
US10596936B2 (en) 2017-05-04 2020-03-2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lf-retaining elastic strap for vent blower attachment to a back carrier
WO2021216049A1 (en) * 2020-04-21 2021-10-28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Llc Occupant positione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64595A1 (en) * 2003-01-14 2004-08-26 Faurecia Seiges D'automobile S.A. Vehicle seat with protection from shock loads
US20070063562A1 (en) * 2003-11-11 2007-03-22 Michalak Eric B Seat back adjustment mechanism
CN1951720A (zh) * 2005-10-18 2007-04-25 三角洲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US20080136240A1 (en) * 2005-05-05 2008-06-12 Johnson Controls Gmbh Vehicle seat
US20100148546A1 (en) * 2008-12-17 2010-06-17 Salvatore Demontis Lumbar support for a vehicle backrest
US20110121624A1 (en) * 2009-11-23 2011-05-26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Inc. Controllable comfort shell for vehicle seat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65482A (en) * 1968-06-24 1971-02-23 Leif Blodee Adjustable contour chair
SE505419C2 (sv) * 1996-09-09 1997-08-25 Volvo Ab Ryggstödsstruktur och fordonssäte med en dylik struktur
US7014269B2 (en) * 2001-06-15 2006-03-21 Hon Technology Inc. Chair back construction
US7216933B2 (en) * 2004-02-21 2007-05-15 Armin Sander Backrest, particularly for an office chai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164595A1 (en) * 2003-01-14 2004-08-26 Faurecia Seiges D'automobile S.A. Vehicle seat with protection from shock loads
US20070063562A1 (en) * 2003-11-11 2007-03-22 Michalak Eric B Seat back adjustment mechanism
US20080136240A1 (en) * 2005-05-05 2008-06-12 Johnson Controls Gmbh Vehicle seat
CN1951720A (zh) * 2005-10-18 2007-04-25 三角洲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
US20100148546A1 (en) * 2008-12-17 2010-06-17 Salvatore Demontis Lumbar support for a vehicle backrest
US20110121624A1 (en) * 2009-11-23 2011-05-26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Inc. Controllable comfort shell for vehicle seat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16336A (zh) * 2016-11-02 2018-05-11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成型软靠背面板
CN108016336B (zh) * 2016-11-02 2022-01-25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成型软靠背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60702B1 (en) 2018-09-05
US9090189B2 (en) 2015-07-28
US20130076092A1 (en) 2013-03-28
EP2760702A1 (en) 2014-08-06
WO2013049211A1 (en) 2013-04-04
EP2760702A4 (en) 2015-04-29
CN103917408B (zh) 2016-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7408A (zh) 具有挠曲接头运动控制件的车辆椅背
CN103906655A (zh) 用于车辆座椅的可控舒适壳体
KR101899411B1 (ko) 조절가능한 시트
EP1998649B1 (en) Ergonomic seat
CN102843931B (zh) 具有波状弹性靠背的座椅结构
JP5805730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01495013B (zh) 就座装置
CN104080646B (zh) 倾斜座椅组件
CN103108572B (zh) 用于椅子的倾斜机构及椅子
EP2709873B1 (en) Kinematic seat with elastic pivot
US20140159450A1 (en) Aircraft seat back with improved comfort and reduced size
CN1853978B (zh) 斜躺机构
CN104203050A (zh) 双层头枕、身体支撑结构以及支撑使用者颅骨的方法
CN104943570A (zh) 具有手动衬垫倾斜的车辆座位总成
CN105683042A (zh) 用于飞行器座椅的独立铰接座椅板
EP3272578B1 (en) Armrest
CN106965721A (zh) 具有颈部支持结构的可调节头枕总成
CN105667353A (zh) 可后倾座椅
CN101903206A (zh) 交通工具座椅
CN104553896B (zh) 交通工具用座椅
US20190152354A1 (en) Slouch seat with seat base tilt
CN103826915B (zh) 带有由自动反应式的支架结构构成的侧部的车辆座椅
CN207737150U (zh) 一种座椅及座椅用腿托
JP6000871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