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8819A - 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98819A
CN103898819A CN201210583948.5A CN201210583948A CN103898819A CN 103898819 A CN103898819 A CN 103898819A CN 201210583948 A CN201210583948 A CN 201210583948A CN 103898819 A CN103898819 A CN 1038988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 tail
overpass bridge
revolving door
splice bar
b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8394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98819B (zh
Inventor
张惠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KUAITONG (BEIJING) TRAFFIC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UKUAITONG (BEIJING) TRAFFIC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KUAITONG (BEIJING) TRAFFIC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UKUAITONG (BEIJING) TRAFFIC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8394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988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98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8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98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88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通疏导设备,特别是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这种立交桥的出入口处设置有喇叭状的鱼尾口;在鱼尾口处安装有旋转门,多个旋转门配合使用可以控制车辆通行方向。这种立交桥一般在交通高峰期应用,可以将一部分车辆引流上桥,减轻交通压力。鱼尾立交桥主要应用于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平交路口,也可以安装在不具备架设正规立交桥条件的中小城市,用于缓解交通拥堵,提高道路通过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疏堵装备,特别是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
背景技术
立交桥全称“立体交叉桥”,是在城市重要交通交汇点建立的上下分层、多方向行驶、互不相扰的现代化陆地桥。
立交桥是在既有线路之上跨越。分为分离式和互通式。分离式只保证上下层线路的车辆各自独立通行;而互通式立交桥可使上下层线路的车辆相互通行,
绝大多数立交桥需要在平面和立面上修建复杂的迂回匝道,建设成本高,周期长,尤其要占用很多稀缺的城市土地。另外,在城市中心区,因为历史、地理甚至政治原因,无法大规模修建现代化的立交桥。
城市现代化进程加快,车辆数目激增,而城市中大量存在的平交路口自然成了大大小小的“堵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日益加剧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这种立交桥用在平交路口,主要为城市中数量最多的小型车辆提供快捷的立体交叉通道,通过加强小型车辆的通过能力来降低交通压力。
本发明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由支柱62、桥体63、护栏60、61等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尾立交桥分为桥顶、坡道以及鱼尾口;据鱼尾口数量分一字型、丁字形、十字型和多口型鱼尾立交桥;据桥体位置分高架式及下凹式;所述鱼尾立交桥的鱼尾口由鱼尾板56、58、71、73、75、76、77、78构成。
本发明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尾立交桥的鱼尾口为一喇叭状开口,其小端接在桥体上,其大端压在路面正、逆两个方向内侧车道处;所述鱼尾板为固定式鱼尾板或活动式鱼尾板。
本发明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尾立交桥为单车道、单方向轮流行驶的立交桥;其桥顶和坡道处的车道为单车道,宽度仅容一车通过;所述鱼尾立交桥安装在道路正、逆向车道分界线上;其对称中线的投影与车道分界线重合;所述鱼尾口小端接在桥体坡道末端,其宽度为一个车道的宽度;鱼尾口大端的宽度为正、逆向两个内侧车道宽度之和。
本发明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鱼尾板是右侧鱼尾板58、71和左侧鱼尾板56、73,所述鱼尾板分别连接在右侧隔栏61、69和左侧隔栏60、70上。
本发明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鱼尾板是左侧活动鱼尾板75、78和右侧活动鱼尾板76、77;所述活动鱼尾板分别转动地安装在桥体斜坡护栏的末端。
本发明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字型鱼尾立交桥,由桥体及两个鱼尾口构成,所述两侧鱼尾口相应的分界桩处装有旋转门57和旋转门59。
本发明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型鱼尾立交桥,由桥体及四个鱼尾口组成,其桥顶有四个方向的转弯匝道,所述四个鱼尾口处的分界桩上分别装有旋转门64、旋转门65、旋转门66和旋转门67。
本发明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式鱼尾立交桥,其十字交叉处有下凹的挖深,挖深处有转弯匝道;挖深顶部是主桥板68,鱼尾口处有右侧护栏69和左侧护栏70,两侧护栏末端分别接右侧鱼尾板71和左侧鱼尾板73,旋转门72安装在分界桩74上。
本发明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丁字型鱼尾立交桥,由桥体及三个鱼尾口组成,其桥顶有两个方向的转弯匝道,所述三个鱼尾口处的分界桩上分别装有旋转门79、旋转门80和旋转门81。
本发明的应用可以取得一系列积极的疏堵效果:
第一,鱼尾立交桥小巧轻便,不占用太大空间和土地,对市容市貌的影响较小。第二,鱼尾立交桥机动灵活,可根据实际拥堵状况,随时调整疏堵策略,疏堵效果明显。第三,鱼尾立交桥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可根据需要随时组装。第四,鱼尾立交桥价格低廉,维护成本低,适于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经一字型鱼尾立交桥西向东通行的示意图
图2是经一字型鱼尾立交桥东向西通行的示意图
图3是一字型鱼尾立交桥被封闭的情形
图4是经十字型鱼尾立交桥西向东、向北通行的示意图
图5是经十字型鱼尾立交桥东向西、向南通行的示意图
图6是十字型鱼尾立交桥被封闭的情形
图7是经十字型鱼尾立交桥北向南、向东通行的示意图
图8是经十字型鱼尾立交桥南向北、向西通行的示意图
图9是下凹式鱼尾立交桥的视图
图10是下凹式鱼尾立交桥未加顶盖和护栏的情形
图11是经装活动鱼尾板的鱼尾立交桥西向东通行的视图
图12是装活动鱼尾板的鱼尾立交桥被封闭的情形
图13是经装活动鱼尾板的鱼尾立交桥东向西通行的视图
图14是经丁字型鱼尾立交桥西向东通行的示意图
图15是经丁字型鱼尾立交桥东向西、向南通行的示意图
图16是经丁字型鱼尾立交桥南向西通行的示意图
图17是丁字型鱼尾立交桥被封闭的情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5个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
图1-图17是一组各种类型鱼尾立交桥的立体示意图,这些立交桥的共同特点是:所有立交桥斜坡的尾端,都有一个类似鱼尾状的结构,这里称之为“鱼尾口”;鱼尾口既可以是车辆的出口也可以是车辆的入口。
鱼尾口处有或固定或转动的护栏板,这里称之为“鱼尾板”,有的鱼尾口处装有转门,定义转门转动方向的准则的是:面向鱼尾口,往左手一侧转动称为左旋、往右手一侧旋转称为右旋。
所有附图中均以字母标注方向,其中N代表的方向是北、S代表的方向是南、W代表的方向是西、E代表的方向是东。
实施例1:应用一字型鱼尾立交桥的平交路口
图1-图3是在一个东西向8车道和南北向4车道的平交路口应用鱼尾立交桥的实例。
图1所示的鱼尾立交桥63,其桥体两端着地,中间被支柱63支撑。桥体中间是仅容一辆轿车通行的通道,通道两侧是左侧隔栏60和右侧隔栏61,两侧隔栏的一端分别连接着左侧鱼尾板56和右侧鱼尾板58。
鱼尾板56和鱼尾板58组成一个喇叭口,其大端宽度是两个车道的尺寸,其小端宽度和桥体中间部分等同,为一个车道的宽度。
鱼尾口的大端刚好能通行正、逆两个方向两条内侧车道的车辆,车辆既可以由鱼尾口进入桥体,又可由桥体经鱼尾口出来,这些都由旋转门57和旋转门59来控制。
十字路西口的旋转门57安装在道路中央的分界桩55上,其左旋靠在左侧鱼尾板56上,右旋则靠在右侧鱼尾板58上,同理,十字路东口的旋转门59也是同样的工作模式。
图1是经一字型鱼尾立交桥西向东通行的示意图,西口旋转门57左旋,东口旋转门59右旋,刚好形成了一个由西向东的桥上通道,车辆可以越过平交路口从桥上通过。
图2是经一字型鱼尾立交桥东向西通行的示意图,西口旋转门57右旋,东口旋转门59左旋,这时形成的是一个由东向西的桥上通道。
图3是一字型鱼尾立交桥被封闭的情形,此时,西口旋转门57右旋,东口旋转门59也右旋,这样东、西两个方向内侧车道的车辆都无法进入立交桥。这是在交通拥堵解除后关闭立交桥的情形。
实施例2:应用十字型鱼尾立交桥的平交路口
图4-图8是在一个东西和南北向各有6个车道的平交路口应用鱼尾立交桥的实例。
图4所示的鱼尾立交桥,其西、东、北、南四个口都各有一个相同的鱼尾口,每个鱼尾口都有一个旋转门,分别是旋转门64、旋转门65、旋转门66和旋转门67,四个旋转门需要配合使用,这样能使十字型鱼尾立交桥发挥不同的功用。
具体应用情况见如下的附图解释:
图4是经十字型鱼尾立交桥西向东、向北通行的示意图;此时旋转门64左旋;旋转门65右旋;旋转门66右旋;旋转门67右旋;这种组配下,形成了一个西向东直行,西向北左转弯的桥上通道。
图5是经十字型鱼尾立交桥东向西、向南通行的示意图;此时旋转门64右旋;旋转门65左旋;旋转门66右旋;旋转门67右旋;这种组配下,形成了一个西向东直行,西向南左转弯的桥上通道。
图6是十字型鱼尾立交桥被封闭的情形,此时旋转门64右旋;旋转门65右旋;旋转门66右旋;旋转门67右旋;也就是说,所有的4个旋转门都选择右旋的情况下,四个方向的车辆无法进入鱼尾立交桥,而尚未离开的车辆却可以自由驶离鱼尾立交桥。图中所示的其实是一种“只出不进”的模式,应用这种模式可以清空桥上车辆,也可停止鱼尾立交桥的使用,当交通拥堵状况解除后可应用这种模式。
图7是经十字型鱼尾立交桥北向南、向东通行的示意图,此时旋转门64右旋;旋转门65右旋;旋转门66左旋;旋转门67右旋;这种组配下,形成了一个北向南直行,北向东左转弯的桥上通道。
图8是经十字型鱼尾立交桥南向北、向西通行的示意图,此时旋转门64右旋;旋转门65右旋;旋转门66右旋;旋转门67左旋;这种组配下,形成了一个南向北直行,南向西左转弯的桥上通道。
实施例3:应用下凹式鱼尾立交桥的平交路口
图9-图10是下凹式鱼尾立交桥的应用实例
由于鱼尾立交桥一般都用来通行小轿车,如果在平交路口上方架桥,那么桥的净空高度必须保证能通过大型车辆,一般的高度都在4.5米左右。如果采用下凹式鱼尾立交桥,由于轿车高度低,一般挖深2米左右就足以可保障轿车通过,而且下凹式还对市容的影响小,所以也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鱼尾立交桥。
图9是下凹式鱼尾立交桥的视图,图中其西、东、北、南四个口都各有一个相同的鱼尾口,每个鱼尾口都有一个旋转门,由于十字路口正中有挖深,故路口正中有主桥板68,每个鱼尾口处都有右侧护栏69和左侧护栏70;两侧护栏末端分别接右侧鱼尾板71和左侧鱼尾板73。旋转门72安装在分界桩74上。
图10是下凹式鱼尾立交桥未加顶盖和护栏的情形,从图中可以看到十字路口的挖深情况,其深度能通过轿车即可,不需要开挖太大的土方量。
实施例4:应用一种装活动鱼尾板的鱼尾立交桥
图11-图13是一种装活动鱼尾板的鱼尾立交桥应用实例
以上所提的鱼尾立交桥,其两侧的鱼尾板都是固定的,依靠旋转门来实现鱼尾立交桥通行方向的转变,图11-图14提供了一种装活动鱼尾板的鱼尾立交桥应用实例。
与旋转门安装在分界桩上不同,活动鱼尾板安装在鱼尾立交桥的斜坡固定护栏末端,鱼尾口一端有有两个活动鱼尾板,两个鱼尾板一般组合使用。
图11是经鱼尾立交桥西向东通行的视图,图中西口左侧活动鱼尾板75右旋、右侧活动鱼尾板76右旋;东口右侧活动鱼尾板77左旋、左侧活动鱼尾板78左旋,四个活动鱼尾板形成了一个由西向东直行的桥上通道。
图12是装活动鱼尾板的鱼尾立交桥被封闭的情形,此时活动鱼尾板75右旋、活动鱼尾板76左旋、活动鱼尾板77左旋、活动鱼尾板78右旋,这时构成了如图所示将桥上通道封闭的情形。
图13是经装活动鱼尾板的鱼尾立交桥东向西通行的视图,此时活动鱼尾板75左旋、活动鱼尾板76左旋、活动鱼尾板77右旋、活动鱼尾板78右旋,四个活动鱼尾板形成了一个由东向西直行的桥上通道。
图12所示鱼尾立交桥被封闭的情形是图11和图13两种情形切换时的必经过程,也就是说:单车道、单方向行驶的鱼尾立交桥在行驶方向转变时必经先清空桥上车辆。
实施例5:应用一字型鱼尾立交桥的平交路口
图14-图17是在丁字平交路口应用鱼尾立交桥的实例。
图14是经丁字型鱼尾立交桥西向东通行的示意图,此时旋转门79左旋;旋转门80右旋;旋转门81右旋,这种组配下,形成了西向东的桥上直行通道。
图15是经丁字型鱼尾立交桥东向西、向南通行的示意图,此时旋转门79右旋;旋转门80左旋;旋转门81右旋,这种组配下,形成了东向西直行,东向南左转弯的桥上通道。
图16是经丁字型鱼尾立交桥南向西通行的示意图,此时旋转门79右旋;旋转门80右旋;旋转门81左旋,这种组配下,形成南向西左转弯的桥上通道。
图17是丁字型鱼尾立交桥被封闭的情形,此时旋转门79右旋;旋转门80右旋;旋转门81右旋,也就是3个旋转门都右旋,三个方向的车辆无法进入鱼尾立交桥,但未离开的车辆可以不受限制的驶离鱼尾立交桥。这种停止使用鱼尾立交桥的情形,一般是交通恢复正常,无需“疏堵”的状况。
本发明“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最好的实施方式,就是将其限定为单车道、单方向轮流使用的轿车专用立交桥。因为按数量来说,城市里绝大部分车辆都是小轿车,如果能在拥堵路口利用鱼尾立交桥把小轿车有效分流,将会为疏导交通减轻不小的压力;而如果将鱼尾立交桥只限用于轿车,那么桥体就可以做的很小很轻巧,对其承载能力及强度的要求会大为降低,制造成本自然减少,这将有利于鱼尾立交桥的推广和应用。

Claims (9)

1.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由支柱(62)、桥体(63)、护栏(60、61)等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尾立交桥分为桥顶、坡道以及鱼尾口;据鱼尾口数量分一字型、丁字形、十字型和多口型鱼尾立交桥;据桥体位置分高架式及下凹式;所述鱼尾立交桥的鱼尾口由鱼尾板(56、58、71、73、75、76、77、78)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尾立交桥的鱼尾口为一喇叭状开口,其小端接在桥体上,其大端压在路面正、逆两个方向内侧车道处;所述鱼尾板为固定式鱼尾板或活动式鱼尾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尾立交桥为单车道、单方向轮流行驶的立交桥;其桥顶和坡道处的车道为单车道,宽度仅容一车通过;所述鱼尾立交桥安装在道路正、逆向车道分界线上;其对称中线的投影与车道分界线重合;所述鱼尾口小端接在桥体坡道末端,其宽度为一个车道的宽度;鱼尾口大端的宽度为正、逆向两个内侧车道宽度之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鱼尾板是右侧鱼尾板(58、71)和左侧鱼尾板(56、73),所述鱼尾板分别连接在右侧隔栏(61、69)和左侧隔栏(60、70)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鱼尾板是左侧活动鱼尾板(75、78)和右侧活动鱼尾板(76、77);所述活动鱼尾板分别转动地安装在桥体斜坡护栏的末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字型鱼尾立交桥,由桥体及两个鱼尾口构成,所述两侧鱼尾口相应的分界桩处装有旋转门(57)和旋转门(59)。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型鱼尾立交桥,由桥体及四个鱼尾口组成,其桥顶有四个方向的转弯匝道,所述四个鱼尾口处的分界桩上分别装有旋转门(64)、旋转门(65)、旋转门(66)和旋转门(67)。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凹式鱼尾立交桥,其十字交叉处有下凹的挖深,挖深处有转弯匝道;挖深顶部是主桥板(68),鱼尾口处有右侧护栏(69)和左侧护栏(70),两侧护栏末端分别接右侧鱼尾板(71)和左侧鱼尾板(73),旋转门(72)安装在分界桩(74)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丁字型鱼尾立交桥,由桥体及三个鱼尾口组成,其桥顶有两个方向的转弯匝道,所述三个鱼尾口处的分界桩上分别装有旋转门(79)、旋转门(80)和旋转门(81)。
CN201210583948.5A 2012-12-31 2012-12-31 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 Active CN1038988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83948.5A CN103898819B (zh) 2012-12-31 2012-12-31 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83948.5A CN103898819B (zh) 2012-12-31 2012-12-31 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8819A true CN103898819A (zh) 2014-07-02
CN103898819B CN103898819B (zh) 2016-05-11

Family

ID=50990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83948.5A Active CN103898819B (zh) 2012-12-31 2012-12-31 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9881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58617A (zh) * 2016-12-09 2017-05-31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分体式互通复合立交结构
CN107217561A (zh) * 2017-07-10 2017-09-29 王敬 城市中心区既有道路疏堵畅行系统设计方案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784720A1 (de) * 1968-09-11 1971-08-12 Hagedorn Gerhard Dipl Ing UEberbrueckungs-Fahrbahn
CN2558687Y (zh) * 2002-04-05 2003-07-02 李华绪 半沉式四层面立交桥
CN2729232Y (zh) * 2003-06-21 2005-09-28 凌培素 交通安全枢纽港
CN201010853Y (zh) * 2007-02-08 2008-01-23 陈映华 双层组合型立交桥
CN101818470A (zh) * 2010-04-20 2010-09-01 长安大学 一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优化设置方法
CN201770920U (zh) * 2010-09-14 2011-03-23 何远强 一种结构简化的立交桥
CN202509352U (zh) * 2011-12-25 2012-10-31 张光裕 城市道路分离式立交桥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784720A1 (de) * 1968-09-11 1971-08-12 Hagedorn Gerhard Dipl Ing UEberbrueckungs-Fahrbahn
CN2558687Y (zh) * 2002-04-05 2003-07-02 李华绪 半沉式四层面立交桥
CN2729232Y (zh) * 2003-06-21 2005-09-28 凌培素 交通安全枢纽港
CN201010853Y (zh) * 2007-02-08 2008-01-23 陈映华 双层组合型立交桥
CN101818470A (zh) * 2010-04-20 2010-09-01 长安大学 一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优化设置方法
CN201770920U (zh) * 2010-09-14 2011-03-23 何远强 一种结构简化的立交桥
CN202509352U (zh) * 2011-12-25 2012-10-31 张光裕 城市道路分离式立交桥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58617A (zh) * 2016-12-09 2017-05-31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分体式互通复合立交结构
CN107217561A (zh) * 2017-07-10 2017-09-29 王敬 城市中心区既有道路疏堵畅行系统设计方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8819B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23830U (zh) 城市十字路口互通式立交桥
CN203487426U (zh) 十字形城市立交桥
CN201080585Y (zh) 应用在十字路口的单向直通立交桥
CN2926299Y (zh) 带停车泊位的立交桥
CN105155374A (zh) 一种多功能十字立交桥
CN103898819A (zh) 一种城市交通疏堵用鱼尾立交桥
CN102912701A (zh) 多功能左转式定向互通立交桥
CN202466335U (zh) 一种立交桥
CN202323599U (zh) 一种全直通式立交桥
CN101792994A (zh) 多功能遂道立交枢纽桥
CN202766940U (zh) 一种能使车道上车辆不相交行车的道路设施
CN104562881A (zh) 一种一环三洞或一环两洞式路口立体交通系统
CN204753287U (zh) 一种右转制单层桥六机动车车道十字路口
CN108625241A (zh) 两桥并联的三相立交路口
CN1177103C (zh) 一种改建的十字路口
CN207130557U (zh) 交通十字路口人车分离无障碍两层畅通桥
CN201648900U (zh) 多功能遂道立交枢纽桥
CN204728155U (zh) 一种左转制单层桥六机动车车道十字路口
CN103726423A (zh) 大街小巷斜拉双能摩天马路
CN203160082U (zh) 一种交叉路口桥
CN204959529U (zh) 一种快慢分离立交系统
CN202390737U (zh) 三桥式微型立交桥
CN202247566U (zh) 一种能使城市车道交叉路口的车辆畅通分流的车道设施
Van Tilburg Traffic policy and circulation in Roman cities
CN202519551U (zh) 多功能房式自由通行立交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