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96711A - 一种抑制碳五双烯烃自聚或共聚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抑制碳五双烯烃自聚或共聚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96711A
CN103896711A CN201210579582.4A CN201210579582A CN103896711A CN 103896711 A CN103896711 A CN 103896711A CN 201210579582 A CN201210579582 A CN 201210579582A CN 103896711 A CN103896711 A CN 1038967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stopper
fraction
copolymerization
autohemagglut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795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96711B (zh
Inventor
王福善
潘广勤
张霖
邓廷昌
程嘉杰
陈明衍
赵小龙
张耀亨
刘栓祥
徐惠俭
石铭
齐永新
王弘
马斌
杨成洁
张阳志
刘青利
张建平
刘嘉彤
李红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7958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967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967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67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967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967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石油碳五馏分分离过程中抑制碳五双烯烃自聚或共聚的方法,该方法在碳五馏分物料中加入阻聚剂,使阻聚剂在碳五馏分物料中维持一定的量,阻聚剂由组分A为N,N-二乙基羟胺,组分B为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组分C为丁二酰亚胺组成,组分A、组分B、组分C的重量比为(0.1~3)∶1~3∶0.1~3,碳五馏分物料中阻聚剂维持的量以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的总量计为20~600ppm;本方法所用的阻聚剂阻聚效果好,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各组份和溶剂与碳五馏分中的异戊二烯、环戊二烯(或双环戊二烯)以及间戊二烯等双烯烃存在较大的沸点差,可以随分离过程被分离,无需另行增加分离过程。

Description

一种抑制碳五双烯烃自聚或共聚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石油碳五馏分分离过程中抑制碳五双烯烃自聚或共聚的方法,特别涉及裂解碳五馏分分离过程中通过在碳五馏分物料中加入阻聚剂来抑制碳五双烯烃自聚或共聚的方法。
背景技术
石油裂解制乙烯的过程中副产相当数量的碳五馏分,碳五馏分中含有约40~60%的异戊二烯、环戊二烯以及间戊二烯等双烯烃,这些双烯烃化学性质活泼,是很多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因此,碳五馏分的分离利用对于提高乙烯装置的经济效益,综合利用石油资源极有意义。C5馏分组成复杂,含有60多种组分,主要为各类双烯烃、单烯烃及饱和烃。而且组分间可能形成多种共沸物,因此不能用普通精馏的方法分离得到高纯度的产品。为此采用萃取精馏来达到分离出高纯度异戊二烯的目的,而分离回收利用含量较高的异戊二烯(IP)、环戊二烯(CPD)、间戊二烯(PD)和双环戊二烯(DCPD)则是混合C5馏分分离利用的关键。工业上一般采用先加热二聚的方法分离出环戊二烯,然后采用溶剂萃取蒸馏分离异戊二烯,其工艺复杂且分离条件相对苛刻。在分离提纯过程中,C5中的二烯烃性质十分活泼,在受到热、氧或杂质的影响下易发生二烯烃聚合,形成所谓的(聚合物)污垢。污垢可以在许多设备上产生,如:预热器、冷凝器、分馏塔和再沸器等,污垢的产生,轻则消耗C5物料,重则堵塞塔器、管线、换热器和再沸器等,影响传质、传热,设备操作性能下降,运行周期缩短,更严重的则会损坏设备,引起一系列的生产事故,甚至造成突然停车。因此C5分离装置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设备的堵挂问题,防止或减缓设备内污垢的产生和沉积,对企业提高装置安全运行周期,提高经济效益,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现有技术中,工业上最有效的方法是在碳五馏分分离过程中添加阻聚剂并使阻聚剂维持一定的浓度来抑制双烯烃的自聚或共聚,如专利200510110281.7、CN200910078045.X、CN200410018518.4、CN200510043568.2等所述及的技术。阻聚剂是一种能够防止不饱和烃类在加工、精制、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发生聚合的物质,这种物质能与体系中的自由基作用形成稳定的生成物,从而阻止或减缓聚合反应的反应速率。目前,常用的抑制碳五双烯烃自聚或共聚的阻聚剂包括自由基类、苯酚类(醌类)、胺类(羟胺类)、硝基化合物如邻一硝基苯酚、硝基苯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石油碳五馏分分离过程中抑制碳五双烯烃自聚或共聚的方法,通过加入阻聚剂来抑制碳五双烯烃自聚或共聚,采用的阻聚剂具有更好的阻聚效果,并且阻聚剂本身在现有的碳五馏分分离工艺过程中易于被分离。
本发明所述的在石油碳五馏分分离过程中抑制碳五自聚或共聚的方法,该方法在碳五馏分物料中加入阻聚剂,使阻聚剂在碳五馏分物料中维持一定的量。阻聚剂包括组分A为二乙羟胺,组分B为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组分C为丁二酰亚胺,组分A,、组分B、组分C的重量比为(0.1~3):1~3:0.1~3,碳五馏分物料中阻聚剂维持的量以组分A、组分B、组分C的总量计为20~600ppm。
上述碳五馏分物料中阻聚剂维持的量以组分A和组分B、组分C的总量最好为50~200ppm;组分A、组分B的重量比为(0.5~2):1:0.5~2。
为了使阻聚剂更好地分散于碳五馏分物料中,碳五馏分物料中加入阻聚剂之前,最好先将阻聚剂用溶剂配成阻聚剂溶液,再将阻聚剂溶液加入到物料中。溶剂可取碳含量为10以下的饱和烷烃,阻聚剂溶液中组分A、组分B的总有效含量为25~45wt%,而最好为30~40wt%。溶剂则最好选择碳数在10以内的饱和烷烃。
从理论上讲,阻聚剂的量愈多则阻聚效果愈好,但当超过600ppm后,一方面成本的增加比较明显,另一方面阻聚剂将有可能分离不净而残余在分离产品中;而当低于30ppm时,阻聚效果将会有明显的降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采用的阻聚剂具有更好的阻聚效果,而其中的各组分和溶剂与碳五馏分中的异戊二烯、环戊二烯(或双环戊二烯)以及间戊二烯等双烯烃存在较大的沸点差,在现有的碳五馏分分离工艺过程中可以随已有的分离过程被分离,无需另行增加分离过程。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10】
一、阻聚剂的配制
取所需量的组分A、组分B、组分C溶解于溶剂中配制成阻聚剂备用,控制组分A、组分B、组分C的总含量为25~45wt%。各实施例结果见表1所列。
二、阻聚剂的封管试验
静态玻璃封管评价法
①用进样器将配好的阻聚剂按所需量加入到C5中,分成AB两个平行样装入到玻璃管中并密封好,同时装好不加阻聚剂的空白样。
②放入烘箱,按设计的温度和时间进行试验,到时间后取出冷却至室温,称重。
③在通风橱内旋开密封帽,常温常压下自然挥发10min。然后用将水浴缓慢升温蒸发,至水微沸后继续蒸发40~60min。
④在真空干燥箱内120℃下减压蒸发1.5h,真空度≤-0.090Mpa。
⑤结束后称重,计算阻聚效率。
⑥清洗密封管:用特制的清洁剂灌满玻璃封管,在超声波清洗器中进行加热超声波清洗1~1.5h,之后用自来水冲洗数次,干净后,最后用蒸馏水冲洗一次,目测干净后烘干备用。
三、聚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
(1)聚合物含量的测定:
Figure BDA00002664723800031
金属片或填料上聚合物重(wt)=实验后总重-实验前净重
(2)阻聚剂效率的计算:
Figure BDA00002664723800032
(3)C5成分含量的测定
采用岛津气相色谱测定C5成分变化,用面积归一法进行计算。
【比较例l】
阻聚剂采用单纯的二乙羟胺,用实施例相同的方法进行封管试验,阻聚剂用量和聚合物测试结果见表2。
【比较例2】
阻聚剂采用二乙羟胺和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按1:1的比例复合,用实施例相同的方法进行封管试验,阻聚剂用量和聚合物测试结果见表2。
表1阻聚剂评价
Figure BDA00002664723800041
表2:比较例评价情况
阻聚剂 DEHA DEHA+44PD 阻聚剂1 阻聚剂2
聚合物/% 1.44 1.52 1.38 1.43

Claims (5)

1.一种抑制碳五双烯烃自聚或共聚的方法,在石油碳五馏分分离过程中在碳五馏分物料中加入阻聚剂,使阻聚剂在碳五馏分物料中维持一定的量,其特征在于:阻聚剂由组分A为N,N-二乙基羟胺,组分B为N,N-二仲丁基对苯二胺,组分C为丁二酰亚胺组成,组分A,、组分B、组分C的重量比为(0.1~3):1~3:0.1~3,碳五馏分物料中阻聚剂维持的量以组份A、组份B和组分C的总重量计为20~600pp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碳五双烯烃自聚或共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五馏分物料中阻聚剂维持的量以组份A、组份B和组分C的总量计为50~200pp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碳五双烯烃自聚或共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的重量比为(0.5~2):1:0.5~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制碳五双烯烃自聚或共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碳五馏分物料中加入阻聚剂之前,先将阻聚剂用溶剂配成阻聚剂溶液,再将阻聚剂溶液加入到物料中,溶剂取自碳数10以内的饱和烷烃、N-甲基吡咯烷酮,阻聚剂溶液中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的总含量为25—45wt%。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抑制碳五双烯烃自聚或共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聚剂溶液中组分A、组分B和组分C的总含量为30~40wt%。
CN201210579582.4A 2012-12-27 2012-12-27 一种抑制碳五双烯烃自聚或共聚的方法 Active CN1038967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9582.4A CN103896711B (zh) 2012-12-27 2012-12-27 一种抑制碳五双烯烃自聚或共聚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9582.4A CN103896711B (zh) 2012-12-27 2012-12-27 一种抑制碳五双烯烃自聚或共聚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6711A true CN103896711A (zh) 2014-07-02
CN103896711B CN103896711B (zh) 2015-10-28

Family

ID=50988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79582.4A Active CN103896711B (zh) 2012-12-27 2012-12-27 一种抑制碳五双烯烃自聚或共聚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9671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9122A (zh) * 2015-04-30 2016-12-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二烯烃的反应设备及其应用
CN111826217A (zh) * 2020-08-10 2020-10-27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低碳数浅色无硫无氯无灰阻聚剂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62323B1 (en) * 1999-12-14 2001-07-17 Baker Hughes Incorporated Polymerization inhibition of isoprene
CN102071061B (zh) * 2010-12-22 2013-09-25 浙江杭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裂解汽油加氢系统的阻垢剂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79122A (zh) * 2015-04-30 2016-12-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二烯烃的反应设备及其应用
CN106179122B (zh) * 2015-04-30 2019-06-2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二烯烃的反应设备及其应用
CN111826217A (zh) * 2020-08-10 2020-10-27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低碳数浅色无硫无氯无灰阻聚剂及其应用
CN111826217B (zh) * 2020-08-10 2022-06-07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一种低碳数浅色无硫无氯无灰阻聚剂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96711B (zh) 2015-10-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6822B (zh) 一种间戊二烯的分离方法
CN103896711B (zh) 一种抑制碳五双烯烃自聚或共聚的方法
CN106316769A (zh) 从烃类混合物中分离苯乙烯的装置及方法
CN101823932A (zh) 一种用于抑制石油裂解碳五馏分中双烯烃聚合的阻聚剂
CN104276912A (zh) 由石油裂解制乙烯副产物c9~c10馏分分离及提高收率的方法
CN104830366B (zh) 提高原油蒸馏拔出率和改善渣油性质的方法
CN100503527C (zh) 用于抑制碳五双烯烃自聚或共聚的阻聚剂
CN104276913A (zh) 由石油裂解制乙烯副产物c9~c10馏分提取双环戊二烯的方法
CN105324353A (zh) 用于分离和纯化丁二烯和异戊二烯的共提取系统
CN102311304B (zh) 一种萃取精馏分离苯乙烯的复合溶剂及应用
CN104276914B (zh) 利用精馏塔分离石油裂解制乙烯副产物c9~c10馏分的方法
CN102643156A (zh) 一种氯乙烷的提纯工艺
CN104892341A (zh) 一种利用炼厂碳四馏分生产异丁烯的方法
PL77160B1 (zh)
CN102924218B (zh) 一种用于制苯装置多功能抗氧剂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699310A (zh) 石油碳五馏份分离过程抑制碳五双烯烃自聚或共聚的方法
CN102452889B (zh) 一种采用二甲基甲酰胺及其混合物抽提丁二烯的方法
CN203269815U (zh) 吸附分离法制备异丁烯的生产装置
CN106365938B (zh) 一种用于乙烯装置高效分散剂的制备及其使用方法
US20230357653A1 (en) Methods for integrated separation of dienes
CN102464555B (zh) 一种用于石油裂解碳五馏分热二聚过程中的阻聚剂
EP343807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1, 3-butadiene
CN109422619A (zh) 一种从裂解汽油分离所得粗苯乙烯的脱色方法
CN116082113B (zh) 一种加氢碳九轻组分生产高纯环戊烷与甲基环戊烷的方法
CN116751098A (zh) 一种用于抑制石油裂解碳五馏分中烯烃聚合的阻聚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