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87509B - 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正极和锂电池 - Google Patents

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正极和锂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87509B
CN103887509B CN201410112269.9A CN201410112269A CN103887509B CN 103887509 B CN103887509 B CN 103887509B CN 201410112269 A CN201410112269 A CN 201410112269A CN 103887509 B CN103887509 B CN 1038875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thium
positive electrode
conductive carbon
carbon
composite condu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1226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87509A (zh
Inventor
孔令涌
尚伟丽
赖玉丽
黄永侃
陈玲震
胡秋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YNANONIC CO Ltd
FOSHAN DYNAN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YNANONIC CO Ltd
FOSHAN DYNAN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YNANONIC CO Ltd, FOSHAN DYNAN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YNAN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1226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875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87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75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875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875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4Electric conductive fillers
    • H01M4/625Carbon or graphi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4/136Electrodes based on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25Oxygenated metallic salts or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borates, phosphates, silicates, oliv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电池正极和锂电池。该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是碳原位包覆磷酸铁锂复合导体正极材料,所述碳包含球形导电碳、片状导电碳、管状导电碳,且所述球形导电碳、片状导电碳、管状导电碳的质量比为(10-50):(10-50):(10-50)。其制备方法包括含锂源、铁源、磷源和有机碳源的混合溶液、制备含球形导电碳、片状导电碳、管状导电碳的混合溶液、将两种混合溶液混合后进行预热处理、球磨、干燥、煅烧处理等步骤。该锂电池正极、锂电池均含有该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

Description

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正极和锂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电池正极和锂电池。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因具有原材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热稳定性优,循环性能好,安全无毒等优点备受关注,被认为是理想的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然而磷酸铁锂较低的电子导电性成为其商业化发展的一个瓶颈。
为了改善磷酸铁锂材料的电子导电性,研究人员在学术界开展了大量研究,其中尤以碳包覆技术最为成功,通过在活性颗粒表面包覆碳层,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磷酸铁锂材料的电子传导率,另一方面也抑制了颗粒长大,从而缩短锂离子在磷酸铁锂颗粒中的扩散路径。
通过近十几年的研究,目前,通过在颗粒表面包覆碳的技术已使磷酸铁锂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基础要求,但现有制备的磷酸铁锂材料电化学性能还是不能满足市场要求,如导电性能不高,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有待改进,因此,利用其制作的电池倍率性能不高,高倍率循环性差,只能适用于普通电流的工作条件,无法在大电流条件下长期工作,不利于用在高性能型动力电池上,且目前磷酸铁锂容量发挥水平与理论值之间还有一定距离,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还待继续改进,因此,磷酸铁锂材料的性能还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导电性不高,制备锂离子电池放电容量低,循环性能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该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的锂电池正极和锂电池。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其是碳原位包覆磷酸铁锂复合导体正极材料,所述碳包含球形导电碳、片状导电碳、管状导电碳,且所述球形导电碳、片状导电碳、管状导电碳的质量比为(10-50):(10-50):(10-50)。
以及,一种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有机碳源和制备磷酸铁锂的锂源、铁源、磷源加入溶剂溶解,得溶液或乳浊液A;其中,所述磷源、有机碳源的磷与碳元素的摩尔比为1:(0.1~1);
将质量比为(10-50):(10-50):(10-50)的球形导电碳、片状导电碳、管状导电碳在分散剂存在的条件下分散于溶剂中,形成混合溶液B;
将所述溶液或乳浊液A与混合溶液B进行混合处理,得到混合溶液C;
将所述混合溶液C在100-500℃下热处理,得到磷酸铁锂前驱体固体;
将所述磷酸铁锂前驱体固体进行球磨,筛分处理后,于惰性气氛或还原气氛保护气氛中进行煅烧处理,冷却得到所述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
以及,一种锂电池正极,包括集流体和结合在所述集流体上的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为上述的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或由上述的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
以及,一种锂电池,所述锂电池包括上述的锂电池正极。
上述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通过对多种导电碳优点进行优化组合,使其在磷酸铁锂材料中形成完整的导电网络,提高半导体磷酸铁锂的导电性,从而使磷酸铁锂的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使其可用于高功率储能设备等特殊设备上,也为其在电动汽车上的普及应用提供了保障。
上述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制备方法能使磷酸铁锂与多种导电碳充分均匀混合,无需再次烧结,可与磷酸铁锂的制备同时进行,大大减少了工序,缩短了时间,且操作方便,工艺简单,清洁无污染。同时使得磷酸铁锂原材料在分子级别的混合,制备的磷酸铁锂纯度高,性能好。通过该方法制备的正极材料导电性能优异,电化学性能发挥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上述锂电池正极和锂电池由于含有上述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又由于该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具有如上所述的导电性能优,电化学性能好,从而赋予该锂电池高倍率和优异倍率循环特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以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倍率充放电性能图;
图3为以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1C倍率充放电100次循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例提供一种导电性高的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该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是碳原位包覆磷酸铁锂复合导体正极材料。所述碳为混合物,其包括球形导电碳、片状导电碳、管状导电碳以及有机碳源经碳化处理后所形成的碳。其中,球形导电碳、片状导电碳、管状导电碳是分散均匀的,且球形导电碳、片状导电碳、管状导电碳的质量比为(10-50):(10-50):(10-50);碳化处理后所形成的碳是包覆在磷酸铁锂晶格表面的,且碳化处理后所形成的碳是与球形导电碳、片状导电碳、管状导电碳混合掺杂包覆在磷酸铁锂晶格表面或进一步球形导电碳、片状导电碳、管状导电碳混合导电碳分布于各磷酸铁锂晶格之间,使得在上述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颗粒中的各磷酸铁锂晶格之间形成完整的导电网络,从而赋予上述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优异的导电性能。与此同时,该混合型导电碳原位包覆磷酸铁锂晶格,赋予该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优异的稳定性能。因此,使得磷酸铁锂的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使其可用于高功率储能设备等特殊设备上,也为其在电动汽车上的普及应用提供了保障。
为了使得上述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导电性能和结构稳定性更加优异,在优选实施例中,该球形导电碳、片状导电碳、管状导电碳总质量是磷酸铁锂的0.5%-2%。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原位包覆磷酸铁锂基的总碳质量是磷酸铁锂的0.5-10%左右,如可以是3%。当然,如果不考虑上述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导电性能和结构稳定性优化问题,其他碳含量也在本发明公开的范围。
在具体实施例中,该球形导电碳为球形碳黑、炭黑、乙炔黑、球形石墨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该片状导电碳为片状石墨、碳纤维、片状碳黑、炭黑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在又一具体实施例中,该管状导电碳为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的一种制备方法,该方法工艺流程请参见图1。该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01:将有机碳源和制备磷酸铁锂的锂源、铁源、磷源加入溶剂溶解,得溶液或乳浊液A;
步骤S02:将质量比为(10-50):(10-50):(10-50)的球形导电碳、片状导电碳、管状导电碳在分散剂存在的条件下分散于溶剂中,形成混合溶液B;
步骤S03:将步骤S01配制的所述溶液或乳浊液A与步骤S02配制的混合溶液B进行混合处理,得到混合溶液C;
步骤S04:将步骤S03配制的所述混合溶液C在100-500℃下热处理,得到磷酸铁锂前驱体固体;
步骤S05:将步骤S04得到的磷酸铁锂前驱体固体进行球磨,筛分处理后,于惰性气氛或还原气氛保护气氛中进行煅烧处理,冷却得到所述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
具体地,上述步骤S01中,有机碳源可以是柠檬酸,当然还可以是本领域其他常规的有机碳源。该有机碳源的存在能在后续步骤S04和S05的两步热处理过程中起到碳纳米化并包覆在磷酸铁锂晶粒表面。因此,在一实施例中,该有机碳源的用量是有机碳源的碳元素与磷源的磷元素的摩尔比为(0.1~1):1。
该步骤S01中,制备磷酸铁锂的锂源、铁源、磷源用量可以根据常规制备磷酸铁锂的量进行取量。在一实施例中,该锂源、铁源、磷源的用量按摩尔比为Li:Fe:P=(1~1.2):1:1。
其中,在一实施例中,锂源选用硝酸锂,铁源选用硝酸铁,磷源选用磷酸二氢铵。当然锂源、铁源、磷源还可以是本领域磷酸铁锂原料的其他常规的材料。
溶解锂源、铁源、磷源和碳源的溶剂可以选用去离子水、蒸馏水、乙醇、甲醇、丙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在一实施例中,锂源、铁源、磷源和有机碳源经溶剂溶解分散后形成的溶液或乳浊液A中,锂源的摩尔浓度为2-10mol/L。当然,溶液或乳浊液A浓度还可以是其他浓度,只要能实现锂源、铁源、磷源和有机碳源的均匀溶解或分散即可。
上述步骤S02中,球形导电碳、片状导电碳、管状导电碳分别优选的导电碳的种类如上文所述,如球形导电碳选用球形碳黑、炭黑、乙炔黑、球形石墨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片状导电碳选用片状石墨、碳纤维、片状碳黑、炭黑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管状导电碳选用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该混合型导电碳的存在能使得包覆在磷酸铁锂晶格表面或进一步分布于各磷酸铁锂晶格之间,使得在制备的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颗粒中的各磷酸铁锂晶格之间形成完整的导电网络,从而赋予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优异的导电性能。
该步骤S02中,该混合型导电碳的溶剂可以选用水,用于分散混合型导电碳的分散剂选用乙醇、丙酮、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氧化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均聚物、氧化均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低分子离聚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该优选的分散剂能使得混合型导电碳均匀分散,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从而保证该方法制备的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的优异电化学性能。
该混合型导电碳分散可以采用高速分散机、研磨机、砂磨机、水浴超声仪、探头超声仪中的一种或几种结合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球形导电碳、片状导电碳、管状导电碳混合导电碳溶剂分散后形成的混合溶液B,混合导电碳的总质量浓度为0.01-0.5g/ml。分散剂的质量浓度为0.001-0.1g/ml当然,混合溶液B的混合导电碳和分散剂的浓度还可以是其他浓度,只要能实现球形导电碳、片状导电碳、管状导电碳的均匀溶解或分散即可。
上述步骤S01、步骤S02没有先后顺序。
上述步骤S03中,溶液或乳浊液A与混合溶液B的混合处理可以采用现有任何能实现两者均匀混合的方法进行处理,本发明实施例对此没有特别要求。
上述步骤S04中,在混合溶液C在100-500℃下热处理过程中,溶剂被挥发,碳源在此过程中分解的碳包覆在磷酸铁锂的原料表面,且碳源和磷酸铁锂的原料发生部分反应。在优选实施例中,该混合溶液C在100-500℃的热处理下的时间为2-10小时。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05中,磷酸铁锂前驱体固体进行球磨方法如下:将所述磷酸铁锂前驱体固体与液相球磨溶剂按照体积比为1:(1-2)进行混合后进行球磨处理8-24小时。在具体实施例中,磷酸铁锂前驱体固体与液相球磨溶剂按照体积比为1:1。采用该液相球磨处理是为了进一步促使磷酸铁锂前驱体固体的导电碳能够均匀混合,从而进一步提高由上述方法制备的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在优选实施例中,该液相球磨溶剂为水、乙醇、丙酮、乙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上述磷酸铁锂前驱体固体待球磨处理后进行干燥处理,除去液相球磨溶剂,得到各相均匀混合的磷酸铁锂前驱体固体。在一实施例中,干燥处理优选采用真空干燥。
筛分处理是为了进一步控制球磨后的磷酸铁锂前驱体固体的颗粒粒径,在优选实施例中,该筛分处理是将上述经依次球磨、干燥后磷酸铁锂前驱体固体过100~300目筛网进行筛分处理。
在优选实施例中,经依次球磨、干燥、筛分处理后的磷酸铁锂前驱体固体进行煅烧处理的温度为500~750℃,时间为6~12小时。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该煅烧处理的煅烧温度以2~15℃/分钟的升温速率进行升温。
通过上述优选的煅烧工艺条件,能使得最终获得的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更优异,如下文的实施例1-4中的实验数据。
由上述可知,上述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制备方法能使磷酸铁锂与多种导电碳充分均匀混合,无需再次烧结,可与磷酸铁锂的制备同时进行,大大减少了工序,缩短了时间,且操作方便,工艺简单,清洁无污染。同时使得磷酸铁锂原材料在分子级别的混合,制备的磷酸铁锂纯度高,性能好。通过该方法制备的正极材料导电性能优异,电化学性能发挥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基于上述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正极,其包括集流体和结合在该集流体上的正极材料。其中,该正极材料为上文所述的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集流体可以选用本领域常用的集流体。这样,该锂电池正极由于含有上文所述的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又由于该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具有如上所述的导电性能优,结构稳固,电化学性能好。因此,该锂电池正极在工作过程中性能稳定,导电性高,结构稳固。
相应地,在上述锂电池正极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锂电池,该锂电池包括上文所述的锂电池正极。这样,该锂电池由于含有上文所述的锂电池正极,从而赋予该锂电池高倍率和优异倍率循环特性,且该锂电池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电化学性能稳定,容量高,寿命长。使其可在大电流条件下长期工作,因此,可以用于电动汽车上得到普及应用。
以下通过多个实施例来举例说明上述锂电池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电池正极和锂电池等方面。
实施例1
一种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将电池级原材料硝酸锂、硝酸铁、磷酸二氢铵、柠檬酸摩尔比按照Li:Fe:P:C=1.1:1:1:0.5进行称料(理论产物为1摩尔),并依次溶解于去离子水中,磁力搅拌至形成透明溶液A;
步骤S12:称取0.5g球形碳黑,0.5g片状石墨,0.5g多壁碳纳米管,0.2g聚乙二醇,通过高速分散机把上述导电碳源均匀分散在加有聚乙二醇的水溶液中,形成混合溶液B;
步骤S13:将混合溶液B加入到溶液A中,搅拌2小时,形成均匀的乳浊液,并将此乳浊液放入烘箱中,120℃保温6小时,得到磷酸铁锂前躯体的固体粉末,将此固体粉末加入球磨罐中,注入与固体粉末体积比为1:1的乙醇,液相球磨8小时后,真空120℃干燥后过200目筛网,得分散均匀的混合物。
步骤S14:将混合物放入管式炉中,氮气保护下,升温速率为5℃/分钟,700℃保温6小时,得碳包覆的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
实施例2
一种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将电池级原材料氢氧化锂、草酸亚铁、磷酸二氢铵、葡萄糖摩尔比按照Li:Fe:P:C=1.1:1:1:0.1进行称料(理论产物为1摩尔),并依次溶解于乙醇的水溶液中,磁力搅拌至形成透明溶液A;
步骤S22:称取0.2g炭黑、0.2g碳纤维,0.2g双壁碳纳米管,0.1g聚氧化乙烯,通过探头超声仪把上述导电碳源均匀分散在加有聚氧化乙烯的水溶液中,形成混合溶液B;
步骤S23:将混合溶液B加入到溶液A中,搅拌2小时,形成均匀的乳浊液,并将此乳浊液放入烘箱中,180℃保温9小时,得到磷酸铁锂前躯体的固体粉末,将此固体粉末加入球磨罐中,注入与固体粉末体积比为1:1的丙酮,液相球磨8小时后,真空120℃干燥后过100目筛网,得分散均匀的混合物。
步骤S24:将混合物放入管式炉中,氮气保护下,升温速率为10℃/分钟,500℃保温12小时,得碳包覆的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
实施例3
一种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将电池级原材料碳酸锂、氧化铁红、磷酸二氢铵、柠檬酸摩尔比按照Li:Fe:P:C=1.2:1:1:1进行称料(理论产物为1摩尔),并依次溶解于乙二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磁力搅拌至形成乳浊液A;
步骤S32:称取0.6g乙炔黑、0.4g片状碳黑,0.5g多壁碳纳米管,0.1g聚乙烯吡咯烷酮,通过研磨机把上述导电碳源均匀分散在加有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水溶液中,形成混合溶液B;
步骤S33:将混合溶液B加入到溶液A中,搅拌2小时,形成均匀的乳浊液,并将此乳浊液放入烘箱中,300℃保温2小时,得到磷酸铁锂前躯体的固体粉末,将此固体粉末加入球磨罐中,注入与固体粉末体积比为1:1的乙二醇,液相球磨8小时后,真空120℃干燥后过300目筛网,得分散均匀的混合物。
步骤S34:将混合物放入管式炉中,氮气保护下,升温速率为15℃/分钟,600℃保温8小时,得碳包覆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
实施例4
一种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1:将电池级原材料硝酸锂、硝酸铁、磷酸二氢铵、柠檬酸摩尔比按照Li:Fe:P:C=1.15:1:1:0.3进行称料(理论产物为1摩尔),并依次溶解于二甲基甲酰胺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中,磁力搅拌至形成透明溶液A;
步骤S42:称取0.5g乙炔黑、0.2g片状碳黑,0.2g多壁碳纳米管,0.2g聚乙烯吡咯烷酮,通过水浴超声仪把上述导电碳源均匀分散在加有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水溶液中,形成混合溶液B;
步骤S43:将混合溶液B加入到溶液A中,搅拌2小时,形成均匀的乳浊液,并将此乳浊液放入烘箱中,500℃保温3小时,得到磷酸铁锂前躯体的固体粉末,将此固体粉末加入球磨罐中,注入与固体粉末体积比为1:1的乙二醇,液相球磨8小时后,真空120℃干燥后过200目筛网,得分散均匀的混合物。
步骤S44:将混合物放入管式炉中,氮气保护下,升温速率为10℃/分钟,700℃保温8小时,得碳包覆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实施例
分别用实施例1-4制备的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为正极材料,乙炔黑为导电剂,聚偏氟乙烯为粘结剂,制作成电池正极极片,以金属锂片为负极,组装成纽扣式半电池。
对比实施例
直接获取现有常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测试:
将上述各实施例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和对比实施例提供的现有锂离子电池分别在在2.0~3.8V的电压范围内,以不同电流进行倍率充放电和0.5C倍率充放电1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测试,各锂离子电池相关容量测试结果如下表1。其中,以实施例1中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的倍率充放电性能如图2所示,0.5C倍率充放电1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图如图3所示。
表1
由上述表1和图2、3可知,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以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和高倍率循环性能。如含实施例1提供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0.1C的克容量可达168mAh/g,0.5C倍率下可逆充放电克容量已达到148mAh/g,1C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5%。因此,含有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正极材料可以在大电流条件下长期工作,可用于高功率储能设备等特殊设备上,也为其在电动汽车上的普及应用提供了保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有机碳源和制备磷酸铁锂的锂源、铁源、磷源加入溶剂溶解,得溶液或乳浊液A;其中,所述磷源、有机碳源的磷与碳元素的摩尔比为1:(0.1~1);
将质量比为(10-50):(10-50):(10-50)的球形导电碳、片状导电碳、管状导电碳在分散剂存在的条件下分散于溶剂中,形成混合溶液B;
将所述溶液或乳浊液A与混合溶液B进行混合处理,得到混合溶液C;
将所述混合溶液C在100-500℃下热处理,得到磷酸铁锂前驱体固体;
将所述磷酸铁锂前驱体固体进行球磨,干燥后进行筛分处理后,于惰性气氛或还原气氛保护气氛中进行煅烧处理,冷却得到所述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得的材料为原位包覆材料;所述正极材料中,所述球形导电碳、片状导电碳、管状导电碳的质量比为(10-50):(10-50):(10-50),且所述球形导电碳、片状导电碳、管状导电碳总质量是磷酸铁锂的0.5%-1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导电碳为球形碳黑、球形石墨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或/和
所述片状导电碳为片状石墨、片状碳纤维、片状碳黑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或/和
所述管状导电碳为单壁碳纳米管,双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4.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磷酸铁锂前驱体固体进行球磨处理是将所述磷酸铁锂前驱体固体与液相球磨溶剂按照体积比为1:(1-2)进行混合后进行球磨处理8-24小时。
5.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煅烧处理的温度为500~750℃,时间为6~12小时。
6.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煅烧处理的升温速率控制在2~15℃/分钟。
7.如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乙醇、丙酮、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氧化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均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低分子离聚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或/和
溶解所述锂源、铁源、磷源、有机碳源的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蒸馏水、乙醇、甲醇、丙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乙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8.一种锂电池正极,包括集流体和结合在所述集流体上的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材料由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提供。
9.一种锂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包括权利要求8所述的锂电池正极。
CN201410112269.9A 2014-03-24 2014-03-24 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正极和锂电池 Active CN1038875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12269.9A CN103887509B (zh) 2014-03-24 2014-03-24 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正极和锂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12269.9A CN103887509B (zh) 2014-03-24 2014-03-24 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正极和锂电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87509A CN103887509A (zh) 2014-06-25
CN103887509B true CN103887509B (zh) 2016-07-06

Family

ID=50956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12269.9A Active CN103887509B (zh) 2014-03-24 2014-03-24 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正极和锂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875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58852A1 (de) * 2014-10-15 2016-04-21 Basf Se Homogene, aprotische flüssigkeiten, deren verwendung und ein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der zersetzenden wirkung von metallischem lithium gegenüber homogenen, aprotischen flüssigkeiten
CN110021747B (zh) * 2019-04-25 2021-04-06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一种以酸洗铁红为原料制备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方法
CN110247044A (zh) * 2019-07-11 2019-09-17 深圳市本征方程石墨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石墨烯原位复合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1696A (zh) * 2007-05-15 2007-12-05 深圳市贝特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锂离子动力电池用磷酸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20809A (zh) * 2008-07-17 2008-12-10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锰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35352A (zh) * 2009-07-20 2010-01-27 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碳包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593446A (zh) * 2012-02-22 2012-07-18 清华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活性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427072A (zh) * 2012-05-16 2013-12-04 上海宝钢磁业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铁锂原位碳包覆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1696A (zh) * 2007-05-15 2007-12-05 深圳市贝特瑞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锂离子动力电池用磷酸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20809A (zh) * 2008-07-17 2008-12-10 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锰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35352A (zh) * 2009-07-20 2010-01-27 万向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碳包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2593446A (zh) * 2012-02-22 2012-07-18 清华大学 一种锂离子电池活性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427072A (zh) * 2012-05-16 2013-12-04 上海宝钢磁业有限公司 一种磷酸铁锂原位碳包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87509A (zh) 201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55545B (zh) 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多孔碳/硫复合材料、电池正极材料、锂硫电池及其应用
Wang et al. Improved performance all-solid-state electrolytes with high compacted density of monodispersed spherical Li1. 3Al0. 3Ti1. 7 (PO4) 3 particles
CN109616653A (zh)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的磷酸盐复合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1504979A (zh) 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一种新型制备方法
CN105047924B (zh) 一种硅酸锰锂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06189A (zh) 纳米磷酸亚铁锂-碳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078113A (zh) 钒、钛离子共掺杂磷酸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83546A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及正极、锂离子电池和设备
CN104752693A (zh)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4934574A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超高密度四氧化三钴/多孔石墨烯纳米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8493440B (zh) 高温锂电池的钼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高温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39464A (zh) 一种自支撑钠/钾离子电池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742629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石墨烯复合物的原位制备方法
CN105226267B (zh) 三维碳纳米管修饰尖晶石镍锰酸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567437A (zh) 一种有序介孔炭-硫纳米复合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25429A (zh) 一种硅锗合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8899499B (zh) 基于Sb/Sn磷酸盐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CN107623112A (zh) 掺锂磷酸硼修饰的碳包覆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618065B (zh) 磷酸铁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06038A (zh) 一种溶胶凝胶法合成高容量高循环纳米级磷酸铁锰锂材料
CN103094551A (zh) 一种石墨/氧化亚锰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569763A (zh) 异质结纳米材料、锂离子电池负极极片及锂离子电池
CN103887509B (zh) 磷酸铁锂基复合导体正极材料及制备方法、正极和锂电池
CN103996823B (zh) 一种动力锂离子电池用三元聚阴离子磷酸盐/碳正极材料的快速微波反应制备方法
CN103682343A (zh) 锡化钴/聚苯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28500, Qiaotou Road, Gaoming Town, Gaoming District, Guangdong, Foshan, 1

Applicant after: FOSHAN DYNANONIC CO., LTD.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Dynan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500, Qiaotou Road, Gaoming Town, Gaoming District, Guangdong, Foshan, 1

Applicant before: FOSHAN DYNANONIC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Dynanonic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