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77152B - 含有石榴籽油和紫苏籽油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含有石榴籽油和紫苏籽油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77152B
CN103877152B CN201410127753.9A CN201410127753A CN103877152B CN 103877152 B CN103877152 B CN 103877152B CN 201410127753 A CN201410127753 A CN 201410127753A CN 103877152 B CN103877152 B CN 1038771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ionss
group
perillae
extraction
sepa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2775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77152A (zh
Inventor
李卫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ISHENGTANG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ishengtang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ishengtang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ishengtang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2775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7715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77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71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771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771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石榴籽油与紫苏籽油,这也是首次将两者联合使用,两者在作用机制上互补,并且联合使用可以稳定其活性成分。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以及所述组合物在制备糖尿病、高血脂的药物中的用途。

Description

含有石榴籽油和紫苏籽油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和药物治疗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石榴籽油和紫苏籽油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苏子系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cent(L.)Britt.Var.crispa Decene]或白苏[Perilla Frutescent(L.)Britt.]的种子(紫苏子或白苏子,统称苏子),其含油丰富,榨出的油称苏子油,日本称茬油,茬胡麻油。苏子油色泽淡黄,质澄清,气味清香,a-亚麻酸的含量最高,约为50%~70%,油中n-3系与n-6系脂肪酸的比例合适(约为5:1)。苏子油具有“三高”特性,高碘值,高干性,高不饱和甘油酯。众多学者比较一致的看法:α-亚麻酸是必须脂肪酸,脂肪酸的摄取须均衡,ω-3与ω-6系列脂肪酸应有适当的比率,现在的饮食状况,人们缺少的是α-亚麻酸。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ω-3系列脂肪酸,尤其是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碳数目大于20)与心血管疾病呈负相关。
紫苏子油,是一种在韩国很普遍的食用油。据报道紫苏子油苏子油中90%多是中性脂类,几乎90%是甘油三酯。紫苏子油苏子油里高含量的α-亚麻酸(53.6%~64%),因此是相对不稳定,易被氧化的。Witting等认为为防止自动氧化,可以在紫苏子油苏子油加入α-生育酚。
大量研究表明,无论是空腹或者是餐后状态,n-3系长链脂肪酸都有降低血脂水平的作用。无论是对实验动物上还是人体实验,众多研究已经表明鱼油可以抑制餐后和空腹状态下的甘油三酯(TG)水平。但是,鱼油因为自身难闻的味道,因此不是广泛使用的一种食用油。值得关注的是,Burdge and Calder称α-亚麻酸是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化合物的前体,因此紫苏子油在调节肝脂肪酸的氧化上表现出和鱼油相似的生理活性。
众多文献关于n-3系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表明其有降低心率、血压、血小板聚集和甘油三酯水平的作用,因此可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同时,Parks and Rudel等指出饮食n-3系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胆固醇水平,也使初生态的HDL和载脂蛋白A-1的合成降低。
Hye-Kyeong Kim等研究旨在探讨分别饮食n-3和n-6不饱和脂肪酸对膳食血脂水平和肝膜上的脂肪酸成分的影响,肝膜上的脂肪酸成分可以反映膳食脂肪酸以及其代谢转换。结果表明,与喂食玉米油和牛油的鼠相比,喂食紫苏子油和鱼油的鼠体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水平下降,肝TG也有减少。喂食牛油的鼠肝膜上的主要脂肪酸是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同样的,玉米油组主要是亚油酸(LA)和花生四烯酸,苏子油组是α-亚麻酸(ALA)和十二碳五烯酸(EPA),鱼油组是棕榈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而且,DHA含量与 血脂水平呈负相关,EPA和DHA含量也和肝脂质水平呈负相关,因此本研究表明,与n-6系的亚油酸(LA)相比,n-3系的α-亚麻酸(ALA)更有利于降血脂,n-3系不饱和脂肪酸的降血脂作用部分原因是与肝膜上的EPA和DHA含量有关。紫苏子油将是一种很有效的降低血脂的n-3系不饱和脂肪酸。Williams等研究指出补充适当剂量的n-3系脂肪酸将有利于降低餐后甘油三酯(TG)水平。
然后,Hye-Kyeong Kim等对紫苏子油(n-3系α-亚麻酸的主要来源)可以降低甘油三酯(TG)水平的机制是由于影响肝脂肪生成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紫苏子油组和鱼油组肝脏中和血浆中的TG水平降低,紫苏子油组合与鱼油组中肝脂肪生成酶如脂肪酸合成酶(FAS)、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和苹果酸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同时,糖酵解酶、葡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和脂肪生成酶一样活性受到抑制。脂肪酸合成酶(FAS)是脂肪生成酶的关键调节酶,与肝脏和血浆中TG水平时呈正相关,而在紫苏子油组中该酶的活性显著性降低。而且,脂肪酸合成酶(FAS)的活性与肝微粒体中EPA和DHA含量呈负相关。因此,紫苏子油(富含α-亚麻酸)的降血脂作用与脂肪酸合成酶(FAS)的活性、以及肝微粒体中EPA和DHA的含量密切相关。
Hui-Hsiang Chang等利用ovalbumin(OVA)-challenged模型的老鼠,旨在探讨紫苏子油对血脂水平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试验以5%的玉米油(富含亚油酸,18:2n-6系不饱和脂肪酸)为对照组,5%的紫苏子油(富含α-亚麻酸,18:3n-3系不饱和脂肪酸)和紫苏子油+玉米油为试验组,结果显示:无论是单独的紫苏子油组还是混合组都显著性(P<0.05)降低了肝组织的相对重量(RTW),以及血脂水平,包括甘油三酯(﹣59.6%)、总胆固醇(﹣34.3%)、HDL胆固醇(﹣48.2%)和LDL胆固醇(﹣28.4%)。而且,HDL/总胆固醇(﹣26.9%)、HDL/LDL率(﹣29.7%)也显著性的降低。同时,紫苏子油组也明显降低了血清中特异性蛋白IgA水平以及总IgA抗体(Th2抗体)。不好的是,紫苏子油也降低了非特异性血清IgE水平(Th2抗体),这些结果表明紫苏子油在适当剂量下,通过有效降低血脂水平、特异性蛋白IgG1以及总IgA水平,将对哮喘过敏有一个很好的影响。然而,它不能很好的调节Th1/Th2抗体水平通过B细胞同位交换使得Th2抗体到Th1抗体。
Kurowska等研究认为富含α-亚麻酸的苏子油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化学诱导癌症有良好的效果。Kim and Choi在研究中认为给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喂食紫苏子油后可减少餐后血脂水平。
Al-Shawwa等研究证实高脂血症是诱发哮喘的潜在的一个危险因素。Javadi等利用雄性BALB/cAnNrl大鼠模型,喂食含有12%α-亚麻酸的饲料,发现血浆总胆固醇、HDL-胆固醇和磷脂质都显著降低。Kim and Choi也研究发现紫苏子油可以发挥和鱼油相似的作用,可显著降低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的餐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
Leyton等通过对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标记脂肪酸,证实α-亚麻酸比亚油酸有更快的β-氧化速率。有报道指出富含α-亚麻酸的紫苏子油可以激活肝脏活动以及乙酰辅酶a氧化酶(乙酰-CoA氧化酶)基因的表达,这是紫苏子油可以降低大鼠血浆甘油三酯水平的一个原因。
Kim HJ等的研究中指出饮食α-亚麻酸可以抑制肝脏中胆固醇浓度。J.E.Lee等通过对载脂蛋白E基因剔除小鼠喂食高胆固醇后,研究了紫苏子油对其肝脏中脂质积聚的作用。结果显示紫苏子油显著降低了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浓度,因此,紫苏子油通过抑制对肝脏中胆固醇和脂代谢起调节作用的转录因子蛋白质,来发挥一个有效的抑制肝脏中脂质积聚的作用。
高脂血症可能会导致神经紊乱,例如痴呆。从最近的研究上看来,n-3系不饱和脂肪酸已经被认为可以很好缓解大脑紊乱,通过预防神经细胞氧化损伤。
J.E.Seong等研究了紫苏子油对高胆固醇饮食诱导的神经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苏子油通过抑制大脑中脂质积聚来控制脑损伤危险因子蛋白的表达,从而对由高脂血症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达到很好的效果。
一些研究人员认为高甘油三脂血症是由于肝VLDL-TG的分泌与合成降低。因为肝脏是脂肪酸和TG合成的主要场所,因此抑制肝脂肪生成酶的活性是一个关键因素。
Young-Hee Pyo等通过HPLC和LC-MS联用技术对韩国日常消费的六类植物油(玉米胚芽油、葡萄籽油、紫苏子油、大豆油、芝麻油、橄榄油),进行了辅酶Q10和辅酶Q9的含测。结果表明玉米胚芽油中辅酶Q9含量最高(233.7±8.2μg/g),而紫苏子油中辅酶Q10含量最高(84.9±7.6μg/g),而且在芝麻油和紫苏子油中均未检测到辅酶Q9。
辅酶Q10补充物似乎能保护线粒体膜免受自由基的伤害,这可能有利于对冠心病的治疗。最近的研究已经表明辅酶Q10与生育酚一起作用将有保护生物膜的功能,可以再生α-生育酚,可以防止α-生育酚的促氧化作用。
由于辅酶Q10本身的高分子量(863.7Da)和难水溶性,因此它的口服吸收是很有限的,如果可以借助脂溶性介质将可以达到一个最大吸收。最近,研究发现辅酶Q10更易溶于椰子油和红花油中,而难溶于猪油和黄油中。
石榴籽油中含有80%的共轭亚麻酸,石榴酸是共轭亚麻酸的异构体之一,关于石榴籽油的降血脂作用的动物实验结果存在一些争议。Arao等认为石榴籽油可以降低肥胖高脂血症OLETF大鼠中的TAG(三酰基甘油)积累,而Yang等则证实石榴籽油并未改变血清胆固醇浓度。与Arao的研究结果相似的实验也证实口服石榴籽油后可以降低肝脏中TAG的积累,而这种机制认为是石榴酸抑制了HepG2细胞中TAG的合成。同时Parvin Mirmiran等研究发现在给高脂血症大鼠口服石榴籽油四周后,TAG(三酰基甘油酯)浓度和TAG:HDL-C率显著降低。
Keisuke Arao等研究了富含石榴酸的石榴籽油对肥胖、高脂血症OLETF大鼠的脂代谢的影响,结果显示石榴酸显著降低了肝脏中甘油三酯水平,而肝脂肪酸合成酶和脂肪酸β-氧化没有受到影响。同时,在肥胖、高脂血症OLETF大鼠中,血清甘油三酯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很高,而石榴酸也显著降低了OLETF大鼠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因此,石榴酸可以体内抑制△-9去饱和酶的活性,对缓解肝脏中甘油三酯积累起到重要作用。
紫苏子油(富含α-亚麻酸)的降血脂作用一方面与脂肪酸合成酶(FAS)的活性、以及肝微粒体中EPA和DHA的含量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可以激活肝脏活动以及乙酰辅酶a氧化酶(乙酰-CoA氧化酶)基因的表达。
石榴酸可以体内抑制△-9去饱和酶的活性,从而降低了高脂血症OLETF大鼠中血清甘油三酯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而未影响到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也有研究说石榴酸抑制了HepG2细胞中TAG(三酰基甘油)的合成。
目前,将石榴籽油和紫苏籽油联合使用的情况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石榴籽油和紫苏籽油的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组合物在制备糖尿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紫苏籽油和石榴籽油。
本申请发明人认为紫苏籽油和石榴籽油在降血脂的机制上,可以有互补的地方,理由如下:
(1)降血脂机制不同,可以互补;
(2)紫苏籽油还可以预防高胆固醇诱发的大脑紊乱,例如痴呆、哮喘;
(3)紫苏籽油中含有高含量的辅酶Q10,难吸收,如若溶于石榴籽油中可能会达到最大吸收;
(4)紫苏籽油中的α-亚麻酸易自动氧化,与α-生育酚合用可以防止氧化;研究证实石榴籽油中含有生育酚。
作为本发明所述组合物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组合物中,石榴籽油和紫苏籽油的质量比为1:1。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实现此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a)从石榴籽中提取得到石榴籽油,从紫苏籽中提取得到紫苏籽油;
(2a)将步骤(1a)中得到的石榴籽油和紫苏籽油混合均匀,即得组合物;
或者:
(1b)将石榴籽和紫苏籽混合均匀后,粉碎,得提取原料;
(2b)从步骤(1b)得到提取原料中提取石榴籽油和紫苏籽油的混合物,即得组合物。本申请发明人发明将石榴籽与紫苏籽混合萃取,可以提高产油率,缩短萃取时间。
作为本发明所述组合物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1b)中,石榴籽和紫苏籽的重量比为石榴籽:紫苏籽=1:0.5~1:2。
作为本发明所述组合物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2b)中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从提取原料中提取石榴籽油和紫苏籽油的混合物。作为本发明所述组合物的更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2b)中超临界流体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为29-30Mpa,萃取温度为35~50℃,萃取时间为0.5~2.5h;分离釜Ⅰ的分离压力为10~12Mpa,分离釜Ⅰ的分离温度为50℃;分离釜Ⅱ的分离压力为5Mpa,分离 釜Ⅱ的分离温度为35℃。
作为本发明所述组合物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1b)中石榴籽和紫苏籽的重量比为石榴籽:紫苏籽=1:1,所述步骤(2b)中超临界流体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为29-30Mpa,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2h;分离釜Ⅰ的分离压力为10Mpa,分离釜Ⅰ的分离温度为50℃;分离釜Ⅱ的分离压力为5Mpa,分离釜Ⅱ的分离温度为35℃。本申请发明人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当步骤(1b)中石榴籽和紫苏籽的重量比为石榴籽:紫苏籽=1:1时,上述萃取条件为优选,其产油率高,萃取时间短,然后又考察了萃取温度对于萃取产油率的影响,当萃取温度为40℃时,其总产油率最高。
作为本发明所述组合物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1b)中石榴籽和紫苏籽的重量比为石榴籽:紫苏籽=1:2,所述步骤(2b)中超临界流体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为29-30Mpa,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2.5h;分离釜Ⅰ的分离压力为12Mpa,分离釜Ⅰ的分离温度为50℃;分离釜Ⅱ的分离压力为5Mpa,分离釜Ⅱ的分离温度为35℃。本申请发明人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当步骤(1b)中石榴籽和紫苏籽的重量比为石榴籽:紫苏籽=1:2时,上述萃取条件为优选,其产油率高,萃取时间短,然后又考察了萃取温度对于萃取产油率的影响,当萃取温度为40℃时,其总产油率最高。
作为本发明所述组合物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1b)中石榴籽和紫苏籽的重量比为石榴籽:紫苏籽=1:0.5,所述步骤(2b)中超临界流体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为29-30Mpa,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2.5h;分离釜Ⅰ的分离压力为12Mpa,分离釜Ⅰ的分离温度为50℃;分离釜Ⅱ的分离压力为5Mpa,分离釜Ⅱ的分离温度为35℃。本申请发明人经过大量研究发现,当步骤(1b)中石榴籽和紫苏籽的重量比为石榴籽:紫苏籽=1:0.5时,上述萃取条件为优选,其产油率高,萃取时间短,然后又考察了萃取温度对于萃取产油率的影响,当萃取温度为40℃时,其总产油率最高。
作为本发明所述组合物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步骤(1b)中,,将石榴籽和紫苏籽混合均匀后,粉碎成40目,得提取原料。
另外,本申请发明人还研究了石榴籽油、紫苏籽油及其混合油的含量测定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发现,脂肪酸类的测定通常都是使用GC法、GC-MS法测定,少有HPLC法。同时石榴籽油从未发现有HPLC法进行测定其指标性成分石榴酸含量。脂肪酸为长链烃类,在200-400nm没有吸收,无法直接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所以采用柱前衍生化方法,使脂肪酸带上一个强发色团,使其在200-400nm有最大吸收。本申请发明人采用以ω-溴代苯乙酮为衍生化试剂,三乙醇胺为相转移催化剂,对石榴籽油、紫苏籽油、石榴籽油:紫苏籽油=1:1共提混合油进行含量测定。对色谱条件的考察中,分别选择了检测波长、流动相。经过大量研究,最终确定α-亚麻酸的检测波长优选为245nm,石榴酸的检测波长优选为272nm。考察流动相乙腈-水、甲醇-水和甲醇-乙腈-水对脂肪酸衍生物的分离效果,最后发现在甲醇-乙腈-水=68.5:20:11.5条件下均对α-亚麻酸、石榴酸有良好的分离。石榴油样品中主要含有石榴酸成分,而不含有α-亚麻酸,而紫苏油中主要含有α-亚麻酸成分,不含石榴酸成分,因而可以用石榴酸和α- 亚麻酸来作为各自指标性成分,具有专属性,从而用来控制质量。通过计算可得石榴籽油样品中石榴酸含量为55.16%,紫苏籽油样品中α-亚麻酸含量为60.3%。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所述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高血脂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所述组合物在用于制备治疗糖尿病、高血脂的药物时,所述组合物可结合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备成不同的剂型。作为本发明所述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高血脂的药物中的用途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药物为软胶囊、液体胶囊或滴丸。即本发明所述组合物制备成药物时,其制备的剂型优选但不限于软胶囊、液体胶囊和滴丸。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石榴籽油与紫苏籽油,这也是首次将两者联合使用,两者在作用机制上互补,并且联合使用可以稳定其活性成分。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产油率高,在制备过程中还能保持活性成分的稳定性。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组合物在制备糖尿病药物中的用途,具有显著的降糖效果,并且还有降血脂、总胆红素和尿酸作用,其副作用小,为糖尿病、高血脂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高效、安全的备选组合药物,以满足临床多方面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给药6周后禁食12h各组小鼠血糖Glu变化;
图2为给药6周后禁食12h各组小鼠胆固醇TC变化;
图3为给药6周后禁食12h各组小鼠甘油三酯TG变化;
图4为给药9周后禁食12h各组小鼠血糖Glu变化;
图5为给药9周后禁食12h各组小鼠胆固醇TC变化;
图6为给药9周后禁食12h各组小鼠甘油三酯TG变化;
图7为给药9周后禁食12h各组小鼠LDL-C变化;
图8为给药9周后禁食12h各组小鼠总胆红素T-Bil变化;
图9为给药9周后禁食12h各组小鼠尿酸UA变化;
图10为给药9周后各组小鼠肝脏Apo-B100含量变化;
图11为给药9周后各组小鼠肝脏FAS含量变化;
图12为注射STZ前后小鼠体重变化;
图13为注射STZ后小鼠平均进食量;
图14为注射STZ前后小鼠血糖变化;
图15为给药11周正常组与模型组小鼠体重变化;
图16为正常组与模型组小鼠各阶段体重变化;
图17为给药后小鼠进食量变化;
图18为给药后小鼠进热量值变化;
图19为给药后正常组与模型组小鼠的白色脂肪对比;
图20为给药后正常组与模型组小鼠的棕色脂肪对比;
图21为给药8周后禁食12h各组小鼠血糖Glu变化;
图22为给药8周后禁食12h各组小鼠胆固醇TC变化;
图23为给药8周后禁食12h各组小鼠甘油三酯TG变化;
图24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血糖水平的比较;
图25为给药11周后非禁食下各组小鼠血糖Glu变化;
图26为给药11周后非禁食下各组小鼠胆固醇TC变化;
图27为给药11周后非禁食下各组小鼠甘油三酯TG变化;
图28为给药8周后各组小鼠肝脏Apo-B100含量变化;
图29为给药8周后各组小鼠肝脏FAS含量变化;
图30为给药16周后禁食12h各组小鼠血糖Glu变化;
图31为给药16周后禁食12h各组小鼠胆固醇TC变化;
图32为给药16周后禁食12h各组小鼠甘油三酯TG变化;
图33为给药17周后非禁食下各组小鼠血糖Glu变化;
图34为给药17周后非禁食下各组小鼠胆固醇TC变化;
图35为给药17周后非禁食下各组小鼠甘油三酯TG变化;
图36为给药17周后非禁食下各组小鼠低密度脂蛋白LDL-C变化;
图37为给药17周后非禁食下各组小鼠尿酸UA变化;
图38为给药17周后非禁食下各组小鼠总胆红素T-Bil变化;
图39为给药16周后禁食12h各组小鼠胰岛素Ins变化;
图40为给药16周后各组小鼠肝脏Apo-B100含量变化;
图41为给药16周后各组小鼠肝脏FAS含量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所述组合物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组合物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分别称取石榴籽和紫苏籽,采用超临界萃取从石榴籽中提取石榴籽油,超临界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为29-30Mpa,萃取温度为45℃,萃取时间为1h;分离釜Ⅰ的分离压力为12Mpa,分离釜Ⅰ的分离温度为50℃;分离釜Ⅱ的分离压力为5Mpa,分离釜Ⅱ的分离温度为35℃;采用超临界萃取从紫苏籽中提取紫苏籽油,其超临界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为29-30Mpa,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3h;分离釜Ⅰ的分离压力为12Mpa,分离釜Ⅰ的分离温度为50℃;分离釜Ⅱ的分离压力为5Mpa,分离釜Ⅱ的分离温度为35℃;将得到的石榴籽油和紫苏籽油按照质量比为1:1混合均匀,即得组合物。
实施例2
本发明所述组合物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组合物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将石榴籽粗粉后,与紫苏籽按重量比石榴籽:紫苏籽=1:1混合均匀粉碎成40目细粉,混匀之后经低温冷冻,备用;然后通过超临界萃取收集分离釜Ⅰ和分离釜Ⅱ中的油料,其超临界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为29-30Mpa,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2h;分离釜Ⅰ的分离压力为10Mpa,分离釜Ⅰ的分离温度为50℃;分离釜Ⅱ的分离压力为5Mpa,分离釜Ⅱ的分离温度为35℃。
实施例3
本发明所述组合物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组合物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将石榴籽粗粉后,与紫苏籽按重量比石榴籽:紫苏籽=1:2混合均匀粉碎成40目细粉,混匀之后经低温冷冻,备用;然后通过超临界萃取收集分离釜Ⅰ和分离釜Ⅱ中的油料,其超临界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为29-30Mpa,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2.5h;分离釜Ⅰ的分离压力为12Mpa,分离釜Ⅰ的分离温度为50℃;分离釜Ⅱ的分离压力为5Mpa,分离釜Ⅱ的分离温度为35℃。
实施例4
本发明所述组合物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组合物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将石榴籽粗粉后,与紫苏籽按重量比石榴籽:紫苏籽=1:0.5混合均匀粉碎成40目细粉,混匀之后经低温冷冻,备用;然后通过超临界萃取收集分离釜Ⅰ和分离釜Ⅱ中的油料,所述超临界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为29-30Mpa,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2.5h;分离釜Ⅰ的分离压力为12Mpa,分离釜Ⅰ的分离温度为50℃;分离釜Ⅱ的分离压力为5Mpa,分离釜Ⅱ的分离温度为35℃。
实施例5
本发明所述组合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影响
本实施例中B提取物是指石榴籽油,C提取物是指紫苏籽油,B+C提取物(自调)是指先分别从石榴籽中提取出石榴籽油和从紫苏籽中提取出紫苏籽油,然后再将提取的石榴籽油和紫苏籽油混合得到的。
1实验材料及方法
1.1药物
B提取物、C提取物,B+C提取物(自调),2L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华安超临界萃取设备有限公司)制备。
1.2分组
小鼠适应性饲养3周,禁食12h,乙醚麻醉,眼底静脉丛取血,肝素抗凝,4℃离心(3000r/min,15min)分离血浆,测定空腹血糖(FPG),TC,TG作为该批小鼠的基础生化值。然后根据体重、TG、FPG、TC随机分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B提取物组、C提取物组、B+C提取物(自调)高剂量组、B+C提取物(自调)低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二甲双胍为,B提取物为720mg/kg,C提取物为1050mg/kg,B+C高剂量为1780mg/kg,B+C低剂量为890mg/kg;其中,B+C提取物(自调)高剂量组、B+C提取物(自调)低剂量组中,石榴籽油和紫苏籽油的质量比为1:1。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其他各组动物每天给予高脂饲料,直至实验结束。同时各组动物按10mL/Kg体重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积混悬液(0.5%CMC-Na),其他给药组给予相应药液,1次/天。给药8周末,禁食12h,正常组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其他组腹腔注射STZ,剂量均为120mg/Kg。每周记录两次小鼠体重,测定每周前三天的进食量。
1.3生化指标的测定
给药6周末,禁食12h,乙醚麻醉,眼底静脉丛取血,肝素抗凝,4℃离心(3000r/min,15min)分取血浆,测定Glu,TC,TG;给药9周末,禁食12h, 乙醚麻醉,眼底静脉丛取血,肝素抗凝,4℃离心(3000r/min,15min)分取血浆,测定Glu,TC,TG,LDL-C、总胆红素、尿酸;实验结束后,小鼠麻醉眼球取血,备用。然后脱颈处死,取心、肝、肺、附睾脂肪组织、肌肉等脏器组织,称重,放置冻存管-70℃下保存。另取约0.2g肝脏,按1:5(W/V)比例加入PBS(pH7.4)至冰上,用匀浆器充分匀浆,4℃离心(3000rpm/min,15min),分离上清液,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小鼠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FAS)、载脂蛋白B100(Apo-B100)的含量,具体操作步骤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
2实验结果及分析
2.1糖尿病C57BL/6N小鼠模型构建
高脂喂养6周末,模型组小鼠禁食12h后的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水平均高于正常组小鼠,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9周末,即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一周后,模型组小鼠禁食12h后的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同样均高于正常组小鼠,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表明糖尿病小鼠模型造模成功。见表1
表1糖尿病C57BL/6N小鼠模型复制结果(mmol·L-1,n=10)
Table1The results in FPG TC TG levels of C57BL/6N diabetic mice
注:与正常组比较,ΔP<0.05,ΔΔP<0.01。
2.2给药6周对2型糖尿病小鼠Glu、TC、TG的影响
结果分析:如图1、2、3所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FPG、TC、TG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小鼠FPG、TC、TG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B提取物组小鼠FPG、TC、TG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二甲双胍组相比,B提取物组小鼠TC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表明B提取物对TC的作用优于二甲双胍。与模型组相比,C提取物组小鼠TC、TG水平显著降低,表明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同时B+C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均表现一定的降血脂作用。
2.3给药9周对2型糖尿病小鼠Glu、TC、TG、LDL-C的影响
结果分析:如图4、5、6、7所示,模型组小鼠血浆Glu、TC、TG、LDL-C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阳性药组小鼠血浆Glu、TG、LDL-C的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B提取物组小鼠血浆Glu、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0.05);C提取物组小鼠血浆TG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B+C提取物高剂量组小鼠血浆Glu、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0.05)。
2.4给药9周对2型糖尿病小鼠尿酸、总胆红素的影响
结果分析:如图8、9所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总胆红素、尿素均有 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B提取物组总胆红素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各实验组降尿酸水平还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可能原因是给药周期不够。但B+C提取物组队总胆红素、尿酸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2.5给药9周对2型糖尿病小鼠肝脏Apo-B100、FAS酶含量的影响
结果分析:如图10、11所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Apo-B100、FAS酶含量显著升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表明糖尿病与这两种酶的升高有关。与模型组相比,B提取物组小鼠肝脏Apo-B100含量显著降低,表明B提取物可以抑制Apo-B100的分泌,但对FAS酶的含量未有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C提取物组小鼠肝脏FAS含量显著性降低,表明C提取物可以抑制FAS的合成与分泌,但对Apo-B100含量影响不大。以上表明B提取物、C提取物可能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预防作用机理不同。同时,与模型组相比,B+C提取物高、低剂量组对小鼠肝脏Apo-B100、FAS酶含量均有显著降低,且高剂量效果更明显。
实施例6
所述组合物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机理研究
本实施例中A提取物是指栝楼籽油,B提取物是指石榴籽油,C提取物是指紫苏籽油,B+C提取物(共提)是指将石榴籽和紫苏籽混合后再同时提取出其中的石榴籽油和紫苏籽油得到的,B+C提取物(自调)是指先分别从石榴籽中提取出石榴籽油和从紫苏籽中提取出紫苏籽油,然后再将提取的石榴籽油和紫苏籽油混合得到的。
1实验材料及方法
1.1药物
A提取物、B提取物、C提取物;B+C提取物(共提),B+C提取物(自调),2L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华安超临界萃取设备有限公司)制备。
1.2分组
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禁食12h,乙醚麻醉,眼底静脉丛取血,肝素抗凝,4℃离心(3000r/min,15min)分离血浆,测定空腹血糖(FPG),TC,TG,作为该批小鼠的基础生化值。然后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按照小鼠非空腹体重腹腔注射,正常组注射柠檬酸缓冲液,模型组注射浓度为120mg/kg的链脲佐菌素(STZ)。喂养三周后,分别测定禁食12h后Glu、TC、TG和不禁食下Glu、TC、TG水平。
根据禁食12h后Glu、TC、TG和不禁食下Glu、TC、TG水平,将模型组全部动物随机分为10组,每组21只小鼠。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血脂康组、A提取物组、B提取物组、C提取物组、B+C提取物(自调)组、B+C提取物(共提)低剂量组、B+C提取物(共提)高剂量组,给药剂量为:A提取物为2000mg/kg,B提取物为1080mg/kg,C提取物为1570mg/kg,B+C提取物(自调)为2500mg/kg,B+C提取物(共提)低剂量1000mg/kg,B+C提取物(共提)高剂量3000mg/kg;其中B+C提取物(自调)组中,石榴籽油和紫苏籽油的质量比为1:1;B+C提取物(共提)低剂量组、B+C提取物(共提)高剂量组中,石榴籽和紫苏籽的质量比均为1:1共提得到。正常组给予基础饲料,其他各组动物每天给予高脂饲料,直至实验结束。同时各组动物按 10mL/Kg体重灌胃给药,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给予等容积混悬液(0.5%CMC-Na),其他给药组给予相应药液,1次/天。每周记录两次小鼠体重,测定每周前三天的进食量。
1.3生化指标的测定
给药2个月末,禁食12h,乙醚麻醉,眼底静脉丛取血,肝素抗凝,4℃离心(3000r/min,15min)分取血浆,测定Glu,TC,TG;然后取每组6只小鼠脱颈处死,取心、肝、肺、附睾脂肪组织、肌肉等脏器组织,称重,放置冻存管-70℃下保存。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小鼠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FAS)、载脂蛋白B100(Apo-B100)的含量。
给药4个月末,禁食12h,乙醚麻醉,眼底静脉丛取血,肝素抗凝,4℃离心(3000r/min,15min)分取血浆,测定Glu,TC,TG,LDL-C、总胆红素、尿酸,另取空腹血浆测定血浆胰岛素(Ins)含量;实验结束后,小鼠麻醉眼球取血,备用。然后取每组6只小鼠脱颈处死,取心、肝、肺、附睾脂肪组织、肌肉等脏器组织,称重,放置冻存管-70℃下保存。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小鼠肝脏中脂肪酸合成酶(FAS)、载脂蛋白B100(Apo-B100)的含量。
2实验结果及分析
2.1糖尿病C57BL/6小鼠模型构建
2.1.1小鼠体重变化
表2注射STZ前后小鼠体重变化(g)
注:与正常组相比,**P<0.001,***P<0.0001。
结果分析:如表2、图12所示,在注射STZ前2周,正常组与模型组之间小鼠体重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在注射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降低,且降低幅度趋于平稳,提示佐菌素(STZ)对小鼠β细胞的破坏能力基本饱和。
2.1.2小鼠进食量变化
结果分析:如图13所示,模型组注射STZ后,与正常组一样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从上图可知,模型组的进食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注射STZ后小鼠体重下降的原因并非因进食量导致,表明用该造模方法制备的模型具备糖尿病小鼠“体重下降”的特征。
2.1.3小鼠血糖变化
结果分析:如图14所示,在适应性饲养一周后,正常组与模型组小鼠基础血糖水平无差异。在注射STZ三周、禁食12h后,眼眶取血测定Glu值,发现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后小鼠适应5天、不禁食情况下,再次眼眶取血测定Glu值,发现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 意义(P<0.001)。提示,糖尿病小鼠模型建模成功。
2.2给药2个月实验结果及分析
2.2.1给药2个月小鼠体重、进食量与脏器重量变化
结果分析:如图15-图20所示,从正常组与模型组解剖小鼠体重与进食量来看,在给药11周过程中,两组小鼠每周进食量基本趋于稳定,但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超过正常组小鼠,且差异逐渐明显。比较正常组与模型组小鼠脏器重量发现,模型组的白色脂肪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棕色脂肪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目前越多的研究表明肥胖的特征为脂肪组织的大量蓄积,而脂肪组织分为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白色脂肪是将摄入过多的能量贮存起来,而棕色脂肪则主要是燃烧脂肪将能量转换成热量。因此实验结果说明2型糖尿病肥胖模型的成功建立。
2.2.2给药8周后各实验组小鼠血糖、血脂变化
结果分析:如图21、22、23所示,在给药8周,禁食12h后,模型组小鼠的血糖、TC、TG与正常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具有降血糖作用,各给药组降糖效果是B提取物优于A提取物,也优于C提取物。在B+C提取物组中,都表现了明显的降糖作用。在对血脂的影响来看,各给药组,除血脂康外,均有降低TC的作用,且C提取物、B+C提取物(自调)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性更明显。各给药组均有降低TG的作用,C提取物、B+C提取物(自调)、B+C提取物(共提)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性更明显。总的来说,在给药8周后,B+C提取物组均表现出了降血糖、血脂作用。与单独C提取物相比,B+C提取物组降糖幅度更大;与B提取物组相比,B+C提取物组降TC幅度更大。同时结合体重变化,B+C提取物组对糖尿病小鼠体重的控制作用较优于单味药。
2.2.3给药10周后各实验组小鼠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试验血糖水平的比较
表3各给药组对糖尿病小鼠口服耐糖量(OGTT)的影响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
结果分析:如表3、图24所示,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结果显示,正常组小鼠的血糖在空腹血糖0min以及口服葡萄糖后20、60、120min时均低于高脂模型组,且在各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差异。B+C提取物(自调)组小鼠血糖在0、60、120min时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B+C提取物(共提)高剂量组小鼠血糖在60、120min时均低于模型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提示B提取物、C提取物混合后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的葡萄糖耐量。
2.2.4给药11周后各实验组小鼠随机(非禁食)血糖、血脂变化
结果分析:小鼠解剖前不禁食采血,测定各给药组随机血糖、血脂。如图25、26、27所示,小鼠在给药11周后,模型组小鼠的血糖、TC、TG与正常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B+C提取物组均表现出降糖、降脂效果,且表现出优于单味药的作用,同时B+C提取物(自调)、B+C提取物(共提)高剂量组小鼠降Glu、TC、TG的效果更明显。
2.2.5给药8周对2型糖尿病小鼠肝脏Apo-B100、FAS酶含量的影响
结果分析:如图28、29所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Apo-B100、FAS酶含量显著升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表明糖尿病与这两种酶的升高有关。与模型组相比,B提取物组小鼠肝脏Apo-B100含量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比,C提取物组小鼠肝脏FAS含量显著性降低,表明C提取物可以抑制FAS的合成与分泌。以上表明B提取物、C提取物可能对2型糖尿病小鼠的预防作用机理不同。且与前期药效具有重复性,B+C提取物的作用更加显著,差异性更大。
2.3给药4个月实验结果及分析
2.3.1给药16周后各实验组小鼠空腹血糖、血脂变化
结果分析:如图30、31、32所示,给药16周后,模型组小鼠的空腹血糖GLU、TC、TG与正常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对血糖的影响:各单味药组中B提取物降糖效果优于A提取物,也优于C提取物。B+C提取物组也表现出降糖作用,且与之前给药8周末血糖相比,具有更突出的降糖效果,尤其是B+C提取物(共提)高剂量组与单味药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对血脂的影响:C提取物可显著降TC、TG水平,B+C提取物(自调)、B+C提取物(共提)均表现了较好的降脂效果。总体来说,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B+C提取物的降糖、脂效果更加突出,且优于单味药。
2.3.2给药17周后各实验组小鼠随机(非禁食)血糖、血脂变化
结果分析:给药17周末,解剖小鼠,不禁食采血,测定各给药组随机血糖、血脂。如图33、34、35所示,小鼠在给药17周后,模型组小鼠的血糖、TC、TG与正常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B+C提取物组均表现出降糖、降脂效果,且表现出优于单味药的作用,同时B+C提取物(共提)高剂量组小鼠 降Glu、TC、TG的效果更明显。
2.3.3给药17周后各实验组小鼠血浆尿酸、总胆红素变化
结果分析:在给药17周后,测定各组小鼠低密度脂蛋白LDL-C、尿酸、总胆红素。如图36、37、38所示,模型组小鼠于正常组相比,低密度脂蛋白LDL-C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LDL-C水平均显著性降低,且B+C提取物(共提)高剂量组效果更明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中尿酸、总胆红素水平升高。长期高脂高糖后基本上会引起高尿酸的存在,主要是因尿酸盐损害了动脉内皮细胞,从图37看,各给药组(C提取物除外)均具有降低血浆中尿酸的作用,这说明血糖、血脂与尿酸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对总胆红素的影响,目前还未看到明显的作用,但B+C提取物(共提)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具有降低总胆红素的作用。
2.3.4给药4个月后解剖小鼠各脏器指数变化
表4给药4个月后各给药组对2型糖尿病小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注:与正常组相比,ΔP<0.05,ΔP<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表5给药4个月后各给药组对2型糖尿病小鼠体脂肪重量的影响
注:与正常组相比,ΔΔΔP<0.001;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P<0.001。
结果分析:从上表4结果可看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升高;心脏指数、肾脏指数、胰腺指数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这表明2型糖尿病小鼠的肝脏肿大、水肿,心脏增长受到抑制,肾脏萎缩,胰腺退化。模型组小鼠的肺脏指数与正常组相比无变化,说明对肺部的影响较小。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脏器指数均有所升高或降低,接近正常组水平,尤其B提取物组、B+C提取物组的脏器指数变化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从上表5结果可看出:对小鼠体脂肪分布的影响来看,模型组小鼠的白色脂肪,即附睾周围脂肪、肾周脂肪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的棕色脂肪显著性降低(P<0.001)。与模型组相比,二甲双胍组、B提取物组以及B+C提取物组附睾周围脂肪、肾周脂肪降低,棕色脂肪升高;尤其B+C提取物(自调)、B+C提取物(共提)高剂量组对脂肪分布的影响更加明显。
2.3.5给药16周对2型糖尿病小鼠胰岛素的影响
结果分析:如图39所示,给药16周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胰岛素含量显著升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中,B提取物具有降低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同时,B+C提取物(共提)高剂量表现出降低胰岛素Ins含量的作用。
2.3.6给药16周对2型糖尿病小鼠肝脏Apo-B100、FAS酶含量的影响
结果分析:如附图40、41所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肝脏Apo-B100、FAS酶含量显著升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相比,B提取物组小鼠肝脏Apo-B100含量显著降低,同时C提取物对其也具有抑制作用。与模型组相比,C提取物组小鼠肝脏FAS含量显著性降低,且B提取物也表现出降FAS作用。以上结果表明,B提取物、C提取物均表现出降ApoB100、FAS作用,尤其是B+C提取物降低的程度更加显著。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降血糖降血脂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由石榴籽油和紫苏籽油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血糖降血脂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中石榴籽油和紫苏籽油的质量比为1:1。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降血糖降血脂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a)从石榴籽中提取得到石榴籽油,从紫苏籽中提取得到紫苏籽油;
(2a)将步骤(1a)中得到的石榴籽油和紫苏籽油混合均匀,即得组合物;
或者:
(1b)将石榴籽和紫苏籽混合均匀后,粉碎,得提取原料;
(2b)从步骤(1b)得到提取原料中提取石榴籽油和紫苏籽油的混合物,即得组合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降血糖降血脂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b)中,石榴籽和紫苏籽的重量比为石榴籽:紫苏籽=1:0.5~1:2。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降血糖降血脂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b)中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从提取原料中提取石榴籽油和紫苏籽油的混合物;所述步骤(2b)中超临界流体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为29-30Mpa,萃取温度为35~50℃,萃取时间为0.5~2.5h;分离釜Ⅰ的分离压力为10~12Mpa,分离釜Ⅰ的分离温度为50℃;分离釜Ⅱ的分离压力为5Mpa,分离釜Ⅱ的分离温度为3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降血糖降血脂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b)中石榴籽和紫苏籽的重量比为石榴籽:紫苏籽=1:1,所述步骤(2b)中超临界流体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为29-30Mpa,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2h;分离釜Ⅰ的分离压力为10Mpa,分离釜Ⅰ的分离温度为50℃;分离釜II的分离压力为5Mpa,分离釜II的分离温度为35℃。
7.如权利要求5所述降血糖降血脂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b)中石榴籽和紫苏籽的重量比为石榴籽:紫苏籽=1:2,所述步骤(2b)中超临界流体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为29-30Mpa,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2.5h;分离釜Ⅰ的分离压力为12Mpa,分离釜Ⅰ的分离温度为50℃;分离釜Ⅱ的分离压力为5Mpa,分离釜Ⅱ的分离温度为35℃。
8.如权利要求5所述降血糖降血脂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b)中石榴籽和紫苏籽的重量比为石榴籽:紫苏籽=1:0.5,所述步骤(2b)中超临界流体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为29-30Mpa,萃取温度为40℃,萃取时间为2.5h;分离釜Ⅰ的分离压力为12Mpa,分离釜Ⅰ的分离温度为50℃;分离釜Ⅱ的分离压力为5Mpa,分离釜Ⅱ的分离温度为35℃。
9.如权利要求3所述降血糖降血脂的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b)中,将石榴籽和紫苏籽混合均匀后,低温冷冻,粉碎成40目,得提取原料。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降血糖降血脂的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糖尿病、高血脂的药物中的用途。
CN201410127753.9A 2014-04-01 2014-04-01 含有石榴籽油和紫苏籽油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ctive CN1038771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27753.9A CN103877152B (zh) 2014-04-01 2014-04-01 含有石榴籽油和紫苏籽油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27753.9A CN103877152B (zh) 2014-04-01 2014-04-01 含有石榴籽油和紫苏籽油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7152A CN103877152A (zh) 2014-06-25
CN103877152B true CN103877152B (zh) 2017-04-05

Family

ID=50946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27753.9A Active CN103877152B (zh) 2014-04-01 2014-04-01 含有石榴籽油和紫苏籽油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7715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91609A (zh) * 2018-11-01 2018-12-28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具有抗氧化降血脂功效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5859A (zh) * 1998-09-01 2001-10-03 Jan食品和饲料技术公司 抗肥胖和降低内脏脂肪蓄积的物质及其用途
CN103442702A (zh) * 2011-01-07 2013-12-11 阿勒根公司 黑色素改良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5859A (zh) * 1998-09-01 2001-10-03 Jan食品和饲料技术公司 抗肥胖和降低内脏脂肪蓄积的物质及其用途
CN103442702A (zh) * 2011-01-07 2013-12-11 阿勒根公司 黑色素改良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eneficial effects of leptin on glycaemic and lipid control in a mouse model of type 2 diabetes with increased adiposity induced by streptozotocin and a high-fat diet";T. Kusakabe,等;《Diabetologia》;20091231(第52期);第675-683页 *
"石榴籽油的研究进展";张润光,等;《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0630(第6期);第26页第1栏第1段 *
"石榴籽油调节2 型糖尿病小鼠糖脂质代谢的药理研究";李艳,等;《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31130;第24卷(第6期);第533-537页 *
"紫苏籽油研究进展概述";郭烨;《江西食品工业》;20110228(第02期);第43页摘要,第2栏第2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77152A (zh) 201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0756B (zh) 一种含藤茶的复方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Shen et al. Policosanol: Extraction and biological functions
US8859006B2 (en) Semen cassiae soft capsule for reducing fat and losing weigh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5232525A (zh) 一种降血脂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176501A (zh) 一种温和的婴儿按摩油
CN102526346A (zh) 一种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功能的保健药物配方
WO2006065735A1 (en) Medicament for treatment of cancer and other diseases
CN103877152B (zh) 含有石榴籽油和紫苏籽油的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US8431165B2 (en) Medicament for treatment of cancer and other diseases
CN103800352A (zh) 一种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药有效成分复方制剂及应用
CN101890073B (zh) 预防和治疗高血脂和脂肪肝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35623A (zh) 辅助降血脂片
CN106418542A (zh) 具有调节血脂作用的保健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01817B (zh) 可食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包含该组合物的食品
CN101496604A (zh) 一种具有降血脂功能的营养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23829B (zh) 一种蜂胶丹参保健食品
CN1679593A (zh) 一种含有α-亚麻酸游离酸、大豆磷脂和维生素E的复合制剂
CN105267968A (zh) 一种具有减肥功效的天然药物组合物
CN105707568A (zh) 一种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的α-亚麻酸软胶囊及制备方法
JP7397906B2 (ja) 代謝疾患の調節に用いるラクチカゼイバチルス・パラカゼイ発酵ウコン
CN110038090A (zh) 一种具有抗痛风作用的复合芹菜籽油自乳化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71971A (zh) 一种具有降血脂作用的中药醋蛋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10675A (zh) 改善营养性贫血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81481B (zh) 一种柳叶蜡梅总黄酮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308229B (zh) 一种降血脂瓜蒌籽油复方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227

Address after: 100000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Yaojieyuan Sirirath 7 hospital No. 1 Building 1 layer 19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YISHENGTANG MEDIC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Address before: 014000 Baotou rare earth hi tech Zone, campus road, No. 38,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pplicant before: Baotou Qiannianjia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