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7634A - 玻璃瓶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玻璃瓶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57634A
CN103857634A CN201280044168.1A CN201280044168A CN103857634A CN 103857634 A CN103857634 A CN 103857634A CN 201280044168 A CN201280044168 A CN 201280044168A CN 103857634 A CN103857634 A CN 1038576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opening end
glass tubing
core
v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416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57634B (zh
Inventor
森内和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r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pr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ro Corp filed Critical Nipr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8576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76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576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76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3/00Re-forming shaped glass
    • C03B23/04Re-forming tubes or rods
    • C03B23/045Tool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forming tubes or rods in general, e.g. glass lathes, chuc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3/00Re-forming shaped glass
    • C03B23/04Re-forming tubes or rods
    • C03B23/09Reshaping the ends, e.g. as grooves, threads or mouths
    • C03B23/092Reshaping the ends, e.g. as grooves, threads or mouths by press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3/00Re-forming shaped glass
    • C03B23/04Re-forming tubes or rods
    • C03B23/11Reshaping by drawing without blowing, in combination with separating, e.g. for making ampoules
    • C03B23/118Apparatus for conveying the tubes or rods in a horizontal or an inclined plane through one or more form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 Containers Having Bodies Formed In One Piece (AREA)
  •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长度方向整体的同轴精度高的玻璃瓶及其制造方法。玻璃管(200)载置在多个圆盘(112)上,通过摄像装置(120)对其开口端(210)的周边进行摄像。生成的图像数据通过控制装置(140)进行处理,计算开口端(210)的中心位置。控制装置(140)控制成形装置(130)的定心部(131),以使开口端(210)的中心与芯(133)的中心轴线一致的高度将芯(133)插入开口端(210)。通过喷烧器(134)对开口端(210)的周边进行加热使其软化。在载置玻璃管(200)的圆盘(112)旋转的状态下,沿着芯(133)使开口端(210)的周边成形,形成口部(220)。

Description

玻璃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对管状的玻璃管等进行加工来制造玻璃瓶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制造的玻璃瓶主要作为保存液体的容器使用于各种场合。尤其是在医疗领域、化学领域中,以保存医药品为目的使用的玻璃瓶需要高的成形精度。作为这样的玻璃瓶的一例,例如有作为安剖瓶、西林瓶、以及作为注射器用容器使用的墨水管心、注射筒。
作为由玻璃管来制造玻璃瓶的方法,一般使用以下的方法。首先,将玻璃管切断为适当的长度。一边使玻璃管旋转,一边通过喷烧器等对开口端周边进行加热使其软化。从外侧按压玻璃管的开口端周边的周面。由于玻璃管在旋转,被按压的部分沿着周方向朝向内侧凹陷变形。这样成形为玻璃瓶的口。并且,通过加热处理等塞住另一侧的开口端,形成玻璃瓶的底。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开有小孔的橡胶栓插入玻璃管的一端将其封闭,采用煤气喷烧器等对另一端进行成形加工,从而减少玻璃内表面的碱成分的熔析的玻璃制容器。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通过马达能够在X、Y两轴方向移动的平台上设有活塞机构的自动调芯装置。在活塞机构的运转侧以一定的间距安装有导电体,在检测导电体的位移的动作传感器检测到异常波形时,向马达输送动作信号进行自动调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286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1449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通过上述的方法加工玻璃管时,使用以横放玻璃管的状态进行加工的方法(以下、设为横式成形)、或者以竖放玻璃管的状态进行加工的方法(以下、设为纵式成形)的某一种。通常,玻璃管以被横放的状态被输送到产线,相比纵式成形,横式成形的制造工序比较简单。
在横式成形中,玻璃管以横放在例如辊上的状态被载置。此时,玻璃管被载置为长度方向与辊的旋转轴平行。辊旋转时,其旋转被传递到玻璃管,玻璃管向与辊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对旋转的玻璃管进行上述的开口端周边的加工。
然而,加工成玻璃瓶的玻璃管也不一定是同样的形状,外径、内径有时存在微小误差。另外,即使同一玻璃管,根据被切断的部位,外径、内径有时也存在误差。在这种情况下,载置在辊上的玻璃管的中心轴线也会根据个体不同而高度存在微小不同。即、横式成形中,有时对于不同个体玻璃管的旋转中心存在不同的高度。因此,对于全部的玻璃管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开口端周边的加工的情况下,存在玻璃瓶的主体部分的中心轴线和开口端周边的中心轴线存在偏差,有损玻璃瓶的同轴精度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度方向整体的同轴精度较高的玻璃瓶的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1)本发明的玻璃瓶的制造方法,各自具有水平方向的轴的多个圆盘对被配置为各轴在水平方向上分离且相邻的两对圆盘对从轴向看是重叠的,向载置在相邻的两对圆盘对上的玻璃管体中插入芯材来进行加工。本发明的涉及的玻璃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摄像步骤,对载置在相邻的任意两对的上述各圆盘对上的上述玻璃管体的开口端进行摄像得到图像数据;中心运算步骤,基于上述图像数据,计算上述玻璃管体的开口端的中心;芯插入步骤,以计算出的上述玻璃管的中心位置与上述芯材的轴线一致的方式、向载置在相邻的任意两对的上述各圆盘对上的上述玻璃管体的开口端插入上述芯材;以及口形成步骤,一边使载置有上述玻璃管体的上述各圆盘对旋转,一边对上述玻璃管体的开口端进行加热,沿着上述芯材形成口部。
对载置在相邻的任意两对的圆盘对上的玻璃管体的开口端周边进行摄像。对生成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玻璃管体的开口端的中心。向载置在相邻的任意两对的圆盘对上的玻璃管体的开口端插入芯材。此时,以芯材的轴线与玻璃管的中心位置一致的方式插入芯材。一边使载置在玻璃管体上的各圆盘对旋转,一边对玻璃管体的开口端进行加热,沿着芯材形成口部。根据这样的方法,由于芯材的中心轴线与开口端的中心一致,因此,能够制造长度方向整体同轴精度高的玻璃瓶。
另外,在本发明中,“计算中心”是指通过计算求出确定开口端的中心位置的数值信息。该数值信息并不一定是直接示出空间中的开口端的中心坐标,也可以符号化为在芯插入步骤中使用的任意形式。例如,确定中心位置的数值信息也可以符号化为距离事先确定的基准位置的位移量。
(2)上述中心位置也可以基于上述开口端的轮廓线的位置或形状的至少一方进行计算。
通过确定玻璃管体的开口端的轮廓线的位置或形状,并基于此计算中心位置,能够以较少的步骤数量结束运算。
(3)上述轮廓线的位置或形状也可以通过对上述图像数据进行边缘检测处理来确定。
根据边缘检测处理,确定轮廓线的位置或形状,能够高精度确定轮廓线的位置或形状。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制造长度方向整体同轴精度高的玻璃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玻璃瓶制造装置100的整体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摄像装置120的构成示意图。
图3是示出成形装置130的构成示意图。
图4是从前后方向430的前方观察通过圆盘112输送玻璃管200的情况的图。
图5是示出载置于圆盘112的各个外径不同的玻璃管200的中心位置的图。
图6是示出按压构件136按压玻璃管200的情况的图。
图7是示出在玻璃管200形成口部220的情况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适当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不过是本发明的一例,当然在不改变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变更。
[玻璃瓶制造装置100的概要]
图1所示的玻璃瓶制造装置100具有输送装置110、摄像装置120、成形装置130、控制装置140。玻璃管200(相当于本发明的玻璃管体)通过输送装置110向着输送方向500被输送。在玻璃管200被输送的过程中,通过摄像装置120所具有的数字摄像功能,玻璃管20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的开口端210(相当于本发明的开口端)被摄像。被摄像的图像数据(相当于本发明的图像数据)通过控制装置140被进行处理,计算出开口端210的中心位置。在输送方向500的下游侧,成形装置130基于计算出的开口端210的中心位置,从玻璃管200的开口端210插入芯133(相当于本发明的芯材)。通过成形装置130,开口端210的周边沿着芯133成形,形成玻璃瓶(相当于本发明的玻璃瓶)的口部220(相当于本发明的口部)。以下,对玻璃瓶制造装置100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详细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以上下为基准定义上下方向410,以玻璃管200被输送的方向为基准定义左右方向420,将与上下方向410和左右方向420垂直的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430。
[输送装置110]
如图1所示,输送装置110由沿着左右方向420排列的多个旋转轴111(相当于本发明的轴)、设于各旋转轴111的多个圆盘112(相当于本发明的圆盘对)、以及使各旋转轴111旋转的驱动部115构成。旋转轴111的长度方向向着前后方向430配置。
圆盘112是通过例如金属制造的薄平板状,从前后方向430的俯视来看,是具有圆形形状的结构。圆盘112在各旋转轴111的长度方向间隔规定距离地设有多个。圆盘112间隔的距离比玻璃管20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短,优选相距玻璃管200的两端分别短10~15mm,即整体比玻璃管20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短20~30mm。另外,如果是1.5~3.0cc的容量的玻璃瓶的话,则玻璃管20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约为60mm。设于一个旋转轴111的圆盘112的直径相互相等。在输送方向500相邻的两个旋转轴111上,设于各旋转轴111的圆盘112的位置发生偏移,使得在前后方向430圆盘112的间隙为0.5~1.0mm左右。从前后方向430的俯视来看,被相互偏移的圆盘112部分重叠。圆盘112重叠的部分被称为重叠部113。例如,对于直径为78mm的圆盘112,通过将旋转轴111的间隔设定为55mm,产生23mm的重叠部113。将于后文详述,玻璃管200一边在各重叠部113的上部滞留规定的时间,一边向输送方向500阶段性输送。在图1的实例中,由于相对于各旋转轴111设有两个圆盘112,因此在相邻的旋转轴111之间形成有两个重叠部113。只是,设于各旋转轴111的圆盘112的数量不限定为两个,也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适当确定为两个以上。
在圆盘112的圆周的一部分形成有切口114(如图4所示)。切口114是将圆盘112的圆周的一部分沿着两条直线切除的结构。两条直线在切口114的最深部呈大致90°~120°左右的角度交叉。切口114的深度是圆盘112的半径的大致1/6~1/5。切口114是用于保持并输送玻璃管200的结构。圆盘112的直径以及切口114的形状大小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被输送的玻璃管200的尺寸来适当确定。
驱动部115支承各旋转轴111,赋予使旋转轴111与圆盘112一起旋转的驱动力。旋转轴111通过驱动部115左向(图4(A)的第1方向610)旋转。驱动部115由一个或多个马达(未图示)、将马达的旋转传递给各旋转轴111的齿轮(未图示)等构成。在图1中,驱动部115相对于全部的旋转轴111仅设置一个,但也可以相对于各旋转轴111或多个旋转轴111分别设置。驱动部115通过通信电缆141与控制装置140连接,通过控制装置140的控制进行动作。旋转轴111的旋转通过控制装置140进行控制。驱动部115也可以具有通过控制装置140的控制使各旋转轴111或者多个旋转轴111的旋转速度分别变化或停止旋转的功能。
图1中作为输送装置110仅示出了具有圆盘112和旋转轴111的部分,但输送装置110并不一定是所有部分都是如图1所示的构成。例如,输送装置110也可以具有用于输送玻璃管200的传送带,也可以具有用于使玻璃管200滑动输送的倾斜面。另外,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输送装置110使玻璃管200向输送方向500进行输送,输送方向500也可以并不是一直向着一个方向。即,输送装置110也可以在输送中使玻璃管200转弯或U形转弯。
[摄像装置120]
如图1所示,摄像装置120设在圆盘112附近,相对于圆盘112设在前后方向430的前方。摄像装置120内置有CMOS传感器,具有数字摄像功能。如图2所示,构成数字摄像功能的透镜121向着前后方向430的后方,即向着圆盘112侧。数字摄像功能用于对在输送中载置在重叠部113的上部的玻璃管200的开口端210周边进行摄像。平时,摄像装置120的各种参数被固定,能够以相同条件对被输送的多个玻璃管200进行摄像。摄像装置120具有内置了用于控制数字摄像功能的CPU、RAM的微型计算机。摄像装置120通过通信电缆142(如图1所示)与控制装置140连接,通过控制装置140的控制进行动作。摄像装置120进行摄像的时机由控制装置140来控制。另外,摄像装置120具有通过通信电缆142将摄像所生成的图像数据传送给控制装置140的功能。
[成形装置130]
如图1所示,成形装置130设于摄像装置120的输送方向500的下游侧。另外,成形装置130设在圆盘112的附近,相对于圆盘112设在前后方向430的前方。如图3所示,成形装置130具有:具有保持架132的定心部131、对玻璃管200的开口端210周边进行加热使其软化的喷烧器134、通过按压构件136对开口端210周边进行按压的按压部135。成形装置130通过通信电缆143(如图1所示)与控制装置140连接,通过控制装置140的控制进行动作。成形装置130对滞留在重叠部113的玻璃管200的开口端210周边进行成形,形成口部220(如图7所示)。
芯133被保持于保持架132。保持架132的大部分被容纳于定心部131,被多个马达等进行驱动传递并动作。保持架132能够通过来自例如马达(未图示)的动力在成形装置130的内部在上下方向410上、在移动范围700内进行移动。另外,保持架132能够通过来自例如马达(未图示)的动力,向着前后方向430的后方伸出芯133、或将芯133容纳在保持架132的内部。即、保持架132能够在移动范围700内的任意的高度、使芯133在前后方向430进出。控制装置140基于开口端210的中心位置,使保持架132在上下方向410移动,在开口端210的中心与芯133的中心轴线一致的高度上伸出芯133并使其插入到玻璃管200中。在图3中,容纳在保持架132的内部的状态的芯133由一点虚线示出。另外,从保持架132伸出并插入到玻璃管200中的状态的芯133由实线示出。
喷烧器134在前后方向430上设置在圆盘112和保持架132之间。喷烧器134能够向着上下方向410的上方喷射火焰。喷烧器134对玻璃管200的开口端210周边进行加热并使其软化。
按压部135设在喷烧器134的周边。在按压部135的上部的左右方向420的两侧分别轴支承有棒状的按压构件136。平时,按压构件136呈下端侧被轴支承、上端侧向左右方向420的两侧打开的状态(图6(A)的状态)。按压构件136通过来自例如马达的动力,其顶端侧向着左右方向420的内侧转动。即,两个按压构件136分别向着图6(A)的第2方向620和第3方向630转动。按压部135使由喷烧器134加热并软化了的玻璃管200的开口端210周边被两个按压构件136按压(图6(B)的状态)。按压构件136的形状基于玻璃管200的开口端210周边要加工的形状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适当确定。
[控制装置140]
控制装置140分别控制输送装置110、摄像装置120、以及成形装置130的动作。控制装置140通过上述的通信电缆141、142、143与输送装置110、摄像装置120、以及成形装置130分别能够通信地连接。控制装置140是具有CPU、RAM、以及硬盘驱动器等的计算机。控制装置140也可以是例如用于控制各装置而专门设计的计算机,也可以是在广泛使用的个人计算机或工作站中安装了用于控制各装置的控制用程序的装置。另外,控制装置140也可以是将控制各装置的多个计算机能够通信地进行连接的装置。另外,通信电缆141、142、143并不是必须的,控制装置140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各装置进行通信。
控制装置140中安装有对从摄像装置120传送来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的图像处理程序。控制装置140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玻璃管200的开口端210的中心位置。关于图像处理程序的详细情况将在后文叙述。
[玻璃瓶300的制造方法]
玻璃管200是尺寸、材质与制造玻璃瓶300的必要条件一致的管。一般来说,玻璃管200是与前后方向430交叉的截面是圆形的管。玻璃管200在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是开放的。玻璃管200也可以是将长度为数米的管截断成各个规定长度的管。例如、1.5~3.0cc的容量的玻璃瓶300的话,使用约60mm的长度的玻璃管200。
玻璃管200通过输送装置110在输送方向500上被输送。玻璃管200的开口端210的一方位于前后方向430的前方。输送中的玻璃管200为载置在圆盘112的重叠部113的上部的状态。即,玻璃管200跨越载置在前后方向430分离的多个圆盘112上。
通过控制装置140的控制,圆盘112与旋转轴111一体地向着图4(A)的第1方向610旋转。在载置有玻璃管200的圆盘112中的、输送方向500的下游侧的圆盘112上所形成的切口114转到玻璃管200的位置时,玻璃管200被保持在切口114上(图4(B)的状态)。玻璃管200以保持于切口114的状态沿着圆盘112的圆周被输送(图4(C)的状态)、移动到输送方向500的下一个下游侧的重叠部113的上部(图4(D)的状态)。由于玻璃管200的移动被下游侧的圆盘112阻止,玻璃管200成为脱离切口114的保持的状态(图4(E)的状态)。重复以上的动作,玻璃管200一边经过各重叠部113一边向输送方向500被阶段性输送。
玻璃管200被输送到摄像装置120后方的重叠部113时,控制装置140控制摄像装置120,对玻璃管200的开口端210周边进行摄像。如图2所示,由于透镜121向着前后方向430的后方,因此从长度方向对玻璃管200进行摄像。通过摄像得到的图像数据通过通信电缆142被传送到控制装置140。另外,控制装置140控制摄像装置120对玻璃管200的开口端210周边进行摄像的动作相当于本发明的摄像步骤。
控制装置140在将玻璃管200输送到成形装置130为止的期间,按照上述的图像处理程序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开口端210的中心位置。图像处理程序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任意设计的,使例如控制装置140执行以下这样的处理。
图像数据是从长度方向的前方对玻璃管200的开口端210进行摄像而得到的。即,在玻璃管200的截面是圆形的情况下,玻璃管200的开口端210被摄像为圆形。首先,控制装置140对图像数据进行边缘检测处理(相当于本发明的边缘检测处理),生成边缘部分以外的灰度值为0的二值图像数据。作为边缘检测处理,能够使用例如对各像素的灰度值取与附近像素的差分基于阈值进行二值化等的方法。
接着,控制装置140对得到的二值图像数据进行确定圆形形状的模板匹配处理。由此,在被检测到边缘中,确定与开口端210的轮廓线(相当于本发明的轮廓线)对应的部分。摄像装置120根据开口端210的轮廓线计算出开口端210的中心位置。被计算出的开口端210的中心位置是例如与开口端210的中心对应的像素的坐标。该像素的坐标由该像素的横向的坐标和纵向的坐标确定。开口端210的中心位置与像素和像素的边界对应的情况下,该位置也可以由细分各像素的假定单位辅像素来确定。另外,从摄像装置120传送的图像数据也可以是数据流形式的动图像数据。这种情况下,对于动图像中出现的多个玻璃管200,也可以实时进行确定开口端210的中心位置的上述处理。另外,控制装置140基于图像处理程序计算与开口端210的中心对应的像素的坐标的处理相当于本发明的中心运算步骤。
玻璃管200被输送到成形装置130后方的重叠部113时,控制装置140基于被计算出的开口端210的中心位置,使定心部131的保持架132移动到上下方向410的规定的高度。详细来说,使保持架132移动到开口端210的中心与芯133的中心轴线一致的高度。控制装置140使芯133向前后方向430的后方伸出,使芯133从开口端210插入到玻璃管200的规定深度。控制装置140确定使保持架132移动的位置的处理的一例在下文进行说明。
图5(A)示出假设作为外径基准的假定的玻璃管被载置于定心部131后方的情况下的假定轮廓线900。摄像范围800是摄像装置120进行摄像时图像数据所反映的空间范围。假定轮廓线900的中心o1的空间中的位置由x1和y1所示。x1和y1是左右方向420和上下方向410中的中心o1的空间中的位置。由于摄像范围800是固定的,中心o1与图像数据中的特定的像素(以下、设为基准像素)对应。另外,图像数据中的基准像素的坐标以及芯133的中心轴线位于y1时的、保持架132的上下方向410的位置(以下、设为基准位置)通过控制装置140被事先存储。
图5(B)示出外径比假定轮廓线900大的玻璃管200被载置于定心部131后方的状态。与图5(A)一样,开口端210的中心o2的位置通过x1和y2示出。无论玻璃管200的外径的大小,开口端210的中心都位于距两个圆盘112等距离的位置。即、x1在图5(A),(B)中位于相互相同的位置。另一方面,玻璃管200的外径越大,上下方向410的开口端210的中心的位置越高。因此,如根据图5也能判断出来那样,y1<y2。
基于图像处理程序,控制装置140对计算出的开口端210的中心的像素的坐标与基准像素的坐标进行比较。例如、在图5(B)的玻璃管200中,与开口端210的中心o2对应的像素的坐标相对于基准像素的坐标,向上方偏移一定的像素量(设为d像素)。基于该像素的坐标的偏移d,控制装置140计算出保持架132相对于基准位置的上下方向410的位移y2-y1。d与y2-y1具有线性关系,使用比例常数a,则y2-y1=ad成立。比例常数a的值能够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试验来事先确定。控制装置140将保持架132从基准位置向上方移动y2-y1。通过以上的方法,能够使开口端210的中心o2与芯133的中心轴线一致。另外,控制装置140控制定心部131并使保持架132移动、从开口端210插入芯133的动作相当于本发明的芯插入步骤。
在重叠部113中,由于圆盘112分别向第1方向610旋转,因此玻璃管200向第1方向610逆向旋转。玻璃管200的开口端210周边被喷烧器134的火炎加热并软化。如图6所示,控制装置140控制成形装置130的按压部135,使图6(A)所示的两个按压构件136分别向第2方向620和第3方向630转动。如图6(B)、图7所示,按压构件136以一定的力从左右方向420的外侧对开口端210周边进行按压。由此,玻璃管200的被按压的部分向周向内侧凹陷变形。由于玻璃管200中被插入芯133,因此,玻璃管200的被按压部分沿着芯133的周面成形,形成口部220。另外,在图6(A)、(B)中,省略成形装置130和芯133以外的构成要素。
口部220形成结束之后,控制装置140控制保持架132,将芯133从玻璃管200中拔出。同时,两个按压构件136返回到图6(A)的位置。另外,控制装置140控制按压部135以形成口部220的动作相当于本发明的口形成步骤。
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但在成形装置130的输送方向500的下游侧也可以设有具有喷烧器等的形成瓶底的装置(未图示)。在玻璃管200的前后方向430的后方的端部是开放的情况下,通过该装置封闭后方的开口端210,形成玻璃瓶的底。例如,通过喷烧器等对开口端210周边进行加热软化,在开口端210周边被软化了的状态下成形,将开口端210封闭为平坦的平面状。经过以上的工序,将玻璃管200制造为玻璃瓶300。形成瓶底的具体方法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适当确定。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形成口部220时,开口端210的中心与被插入的芯133的中心轴线是一致的,因此,能够制造长度方向整体的同轴精度高的玻璃瓶300。
另外,根据图像数据确定开口端210的轮廓线,基于此计算中心位置,因此,能够以较少的步骤数量完成运算。
另外,由于根据图像数据进行边缘检测处理,确定轮廓线的位置或形状,能够高精度地确定轮廓线的位置或形状。
另外,玻璃管200的输送以及加工是在玻璃管200横放的状态(长度方向为水平方向的状态)下进行的,制造工序得以简化,实现玻璃瓶300的低成本化。
另外,由于玻璃管200在各重叠部113滞留一定时间,容易在重叠部113加工玻璃管200。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变更各旋转轴111的旋转速度,能够任意调整玻璃管200在重叠部113滞留的时间。
玻璃瓶制造装置100的构造简洁,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造。
[变形例]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各玻璃管200制造一个玻璃瓶300,但也可以通过各玻璃管200制造两个玻璃瓶300。在这样的变形例中,玻璃管200使用在长度方向的两方的端部开放的结构。通过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方法,通过成形装置130成形一方的开口端210之后,玻璃管200通过输送装置110具有的臂等在前后方向430反转。在臂的下游侧设有另一组摄像装置120和成形装置130,通过同样的方法成形另一个开口端210。即、在两方的开口端210形成口部220。玻璃管200通过切割机等在长度方向的中央被切断。被切断了的两个玻璃管200的切断部分通过上述的方法被分别封闭成平面状,制造出两个玻璃瓶300。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芯133能够与保持架132一起在上下方向410移动,定心部131也可以是还能够使芯133在左右方向420移动的构成。这种情况下,控制装置140基于开口端210的中心位置,使保持架132在上下方向410和左右方向420移动,从而使得芯133的中心轴线与开口端210的中心一致。通过这样的方法,在左右方向420也可以调整芯133的位置,因此能够使开口端210的中心和芯133的中心轴线更为准确地一致。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按压构件136从左右方向420的两侧按压玻璃管200,但按压构件136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按压玻璃管200。例如、按压构件136也可以从上下方向410的两侧按压玻璃管200。另外,也可以通过旋转的辊代替按压构件136来形成口部220。
另外,输送装置110并不一定通过圆盘112的旋转来输送玻璃管200。例如、输送装置110也可以通过输送用的臂、传送带等多个单元输送玻璃管200。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摄像装置120和成形装置作为不同的装置构成,但摄像装置120和成形装置也可以容纳在一个壳体中,作为一个装置构成。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玻璃管滞留在重叠部113的期间,进行从开口端周边的摄像到口部220的成形这一系列的工序。
符号的说明
111...旋转轴
112...圆盘
133...芯
200...玻璃管
210...开口端
220...口部
300...玻璃瓶。

Claims (3)

1.一种玻璃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各自具有水平方向的轴的多个圆盘对被配置为各轴在水平方向上分离且相邻的两对圆盘对从轴向看是重叠的,向载置在相邻的两对圆盘对上的玻璃管体中插入芯材来进行加工,所述玻璃瓶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摄像步骤,对载置在相邻的任意两对的上述各圆盘对上的上述玻璃管体的开口端进行摄像得到图像数据;
中心运算步骤,基于上述图像数据,计算上述玻璃管体的开口端的中心;
芯插入步骤,以计算出的上述玻璃管的中心位置与上述芯材的轴线一致的方式、向载置在相邻的任意两对的上述各圆盘对上的上述玻璃管体的开口端插入上述芯材;以及
口形成步骤,一边使载置有上述玻璃管体的上述各圆盘对旋转,一边对上述玻璃管体的开口端进行加热,沿着上述芯材形成口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玻璃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心位置基于由上述图像数据确定的上述开口端的轮廓线的位置或形状的至少一方进行计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玻璃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轮廓线的位置或形状通过对上述图像数据进行边缘检测处理来确定。
CN201280044168.1A 2011-09-14 2012-09-06 玻璃瓶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38576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01163A JP5853520B2 (ja) 2011-09-14 2011-09-14 ガラス瓶の製造方法
JP2011-201163 2011-09-14
PCT/JP2012/072687 WO2013038976A1 (ja) 2011-09-14 2012-09-06 ガラス瓶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7634A true CN103857634A (zh) 2014-06-11
CN103857634B CN103857634B (zh) 2016-04-27

Family

ID=47883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4168.1A Active CN103857634B (zh) 2011-09-14 2012-09-06 玻璃瓶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853520B2 (zh)
CN (1) CN103857634B (zh)
WO (1) WO201303897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06194A (zh) * 2016-04-15 2016-08-31 天津市职业大学 一种玻璃管口自动成型装置
CN107337340A (zh) * 2017-07-26 2017-11-10 杭州千岛湖晨光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螺纹瓶的制造方法
CN113371984A (zh) * 2021-06-29 2021-09-10 重庆北源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安瓿瓶生产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31544B (zh) * 2015-04-24 2020-12-22 尼普洛株式会社 医用玻璃容器的制造方法和具有旋转装置的火焰喷射装置
DE102020114886A1 (de) * 2020-06-04 2021-12-09 Gerresheimer Bünde Gmbh Verfahren und eine Anlage zum Herstellen eines Glaszeuges
CN114590990B (zh) * 2022-02-21 2023-11-28 甘肃旭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瓶口尺寸调节系统和瓶口尺寸调节方法
CN114507005B (zh) * 2022-03-09 2023-12-12 甘肃旭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丹纳水平拉管法玻璃管精切圆口机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36338U (ja) * 1984-02-18 1985-09-10 国際特殊硝子株式会社 アンプル底部整形装置
JP2004051405A (ja) * 2002-07-18 2004-02-19 Toshiba Ceramics Co Ltd ガラスパイプ端部加工装置及びガラスパイプ端部加工制御方法
WO2009116300A1 (ja) * 2008-03-21 2009-09-24 大和特殊硝子株式会社 低アルカリガラス容器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1531A (ja) * 1990-05-15 1992-01-24 Naigai Glass Kogyo Kk 瓶口成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36338U (ja) * 1984-02-18 1985-09-10 国際特殊硝子株式会社 アンプル底部整形装置
JP2004051405A (ja) * 2002-07-18 2004-02-19 Toshiba Ceramics Co Ltd ガラスパイプ端部加工装置及びガラスパイプ端部加工制御方法
WO2009116300A1 (ja) * 2008-03-21 2009-09-24 大和特殊硝子株式会社 低アルカリガラス容器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06194A (zh) * 2016-04-15 2016-08-31 天津市职业大学 一种玻璃管口自动成型装置
CN105906194B (zh) * 2016-04-15 2023-09-05 天津市职业大学 一种玻璃管口自动成型装置
CN107337340A (zh) * 2017-07-26 2017-11-10 杭州千岛湖晨光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螺纹瓶的制造方法
CN113371984A (zh) * 2021-06-29 2021-09-10 重庆北源玻璃有限公司 一种安瓿瓶生产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53520B2 (ja) 2016-02-09
WO2013038976A1 (ja) 2013-03-21
JP2013060339A (ja) 2013-04-04
CN103857634B (zh) 2016-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7634A (zh) 玻璃瓶的制造方法
CN102119111B (zh) 输送机总成
CN102556747B (zh) 一种薄膜非连续卷绕输送模切装置
CN102176987A (zh) 成型给定长度的管子的方法
CN102661687B (zh) 一种雷管管壳自动排管机
CN103968755A (zh) 套管搬送装置、套管分类装置和套管搬送方法
CN106625796A (zh) 管材自动裁切装置
CN103803112A (zh) 一种螺杆式圆瓶自动入托机
CN103827004B (zh) 纸张类集积装置
CN104706535A (zh) 一种软胶囊制造器
CN110723705B (zh) 一种具备透明液位检测功能的灌装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3342228B (zh) 针剂瓶批料阵立式出托排队系统
CN106771302A (zh) 生化分析仪样品进样推进机构
CN103072814B (zh) 废烟支复选回收系统
CN202754521U (zh) 灌装压塞旋盖联动机的理盖装置
CN204624648U (zh) 安瓿输液制品行进瓶体自动合流装置
CN103071888B (zh) 一种金属筒体焊机
CN106986162A (zh) 采血针硬座定向筛料装置
CN203410666U (zh) 用于瓶装药片灌装的数片机
CN203143649U (zh) 侧进式进瓶卸压控制装置
EP3509443B1 (en) A feeding system, a feeding unit, a feeder and a method for feeding rod-like elements
CN207001622U (zh) 一种采血针硬座定向筛料装置
CN210803514U (zh) 水平管道中密相烟丝气力输送过程中烟丝图像采集装置
KR101371297B1 (ko) 롤투롤 공정용 플렉시블 기판 위치정렬 장치
CN105752917A (zh) 一种灌轧一体机、药品生产线及药品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