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52853B - 校正光学装置、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和图像捕捉装置 - Google Patents

校正光学装置、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和图像捕捉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52853B
CN103852853B CN201310637387.7A CN201310637387A CN103852853B CN 103852853 B CN103852853 B CN 103852853B CN 201310637387 A CN201310637387 A CN 201310637387A CN 103852853 B CN103852853 B CN 1038528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unit
driver element
movable member
rotating ring
optical devi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373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52853A (zh
Inventor
四方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852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28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528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528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3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permitting adjustmen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1Motion detection
    • H04N23/6812Motion detection based on additional sensors, e.g. acceleration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15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displac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5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 H04N23/651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by affecting camera operations, e.g. sleep mode, hibernation mode or power off of selective parts of the camera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校正光学装置,包括:固定部件;旋转部件,其配置成能够在垂直于校正光学装置的光轴的平面中相对于固定部件旋转;滑动部件,其配置成能够在垂直于校正光学装置的光轴的平面中沿第一方向相对于固定部件移动;可动部件,其配置成能够在垂直于校正光学装置的光轴的平面中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相对于滑动部件移动;设置在旋转部件和滑动部件之间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设置在滑动部件和可动部件之间的第二驱动单元,其中,旋转部件包括管制部件,其中,可动部件包括接合部,该接合部配置成能够在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上与管制部件接合。本发明还涉及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和图像捕捉装置。

Description

校正光学装置、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和图像捕捉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校正图像模糊的校正光学装置和图像捕捉装置,尤其是涉及包括保持机构的校正光学装置、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和图像捕捉装置,所述保持机构在未执行校正时管制移动的状态下保持为了校正而被移动的校正透镜或图像传感器。
背景技术
传统已知的校正光学装置包括校正光学系统,其通过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中平移校正透镜来防止图像模糊。
一些校正光学装置包括保持机构,其配置成在未执行图像模糊校正时管制用于支撑校正透镜的可动部的移动并固定该可动部。
日本专利No.03397536公开了一种包括这种保持机构的校正光学装置,通过旋转锁定环并从而使校正透镜支撑框架的突起与锁定环的内表面接合,该保持机构可管制校正透镜的移动。
发明内容
然而,在日本专利No.03397536中,需要使锁定环旋转的驱动单元,以使包括校正透镜的可动部从固定状态改变成可动状态,即校正启用状态。
此外,单独地需要致动器,其可在校正启用状态保持锁定环。出于此原因,由于例如尺寸、成本以及耗电增大,该装置并不一定令人满意。
本发明提供了校正光学装置、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和图像捕捉装置,其能够减小尺寸、成本和耗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校正光学装置,包括:固定部件;配置成在垂直于校正光学装置的光轴的平面中相对于固定部件可旋转的旋转部件;配置成在垂直于校正光学装置的光轴的平面中沿第一方向相对于固定部件可动的滑动部件;配置成在垂直于校正光学装置的光轴的平面中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相对于滑动部件可动的可动部件;设置在旋转部件和滑动部件之间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设置在滑动部件和可动部件之间的第二驱动单元;其中,旋转部件包括管制部件,可动部件包括接合部,该接合部配置成在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能够与管制部件接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配置成校正图像模糊的校正光学装置,包括:固定部件;配置成在垂直于校正光学装置的光轴的第一平面中相对于固定部件可旋转的旋转部件;配置成沿第一方向相对于固定部件可动以在第一平面中相对于固定部件平移校正透镜的滑动部件;配置成保持校正透镜并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相对于滑动部件可动的可动部件;设置在旋转部件和滑动部件之间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设置在滑动部件和可动部件之间的第二驱动单元,其中,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配置成在垂直于校正透镜的光轴的第二平面中相对于固定部件驱动可动部件以通过校正透镜校正图像模糊,第一驱动单元配置成在未执行图像模糊校正时使旋转部件在第二平面中旋转进而使设置在旋转部件上的管制部件与形成在可动部件上的接合部接合,从而管制可动部件的平移,以及管制部件配置成在执行图像模糊校正时从接合部脱离,从而使可动部件能够平移。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包括:固定部件;配置成在平行于图像传感器的受光面的平面中相对于固定部件可旋转的旋转部件;配置成在该平面中沿第一方向相对于固定部件可动的滑动部件;配置成在该平面中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相对于滑动部件可动的可动部件;设置在旋转部件和滑动部件之间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设置在滑动部件和可动部件之间的第二驱动单元;其中,旋转部件包括管制部件,可动部件包括配置成能够在旋转部件的旋转方向与管制部件接合的接合部。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配置成校正图像模糊的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包括:固定部件;配置成在平行于图像传感器的受光面的平面中相对于固定部件可旋转的旋转部件;配置成沿第一方向相对于固定部件可动以在该平面中相对于固定部件使图像传感器平移的滑动部件;配置成保持图像传感器并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相对于滑动部件可动的可动部件;设置在旋转部件和滑动部件之间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设置在滑动部件和可动部件之间的第二驱动单元;其中,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配置成在该平面中相对于固定部件驱动可动部件以通过图像传感器校正图像模糊,第一驱动单元配置成在未执行图像模糊校正时使旋转部件在该平面中旋转进而使设置在旋转部件上的管制部件与设置在可动部件上的接合部接合,从而管制可动部件的平移,以及管制部件配置成在执行图像模糊校正时从接合部脱离,从而使可动部件能够平移。
注意,在本说明书中,垂直于给定轴线的平面表示基本上垂直于给定轴线的平面,以允许装置的设计误差。类似地,平行于给定平面的平面表示基本上平行于给定平面的平面,以允许装置的设计误差。
从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校正光学装置的平面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校正光学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去除了移动板的校正光学装置的平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去除了移动板和滑动板的校正光学装置的平面图。
图5A、5B和5C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定位机构的视图。
图6是在构造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校正光学装置时照相机的剖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驱动单元周边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未锁定状态的平面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锁定状态的平面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驱动单元周边的剖视图。
图12是在构造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校正光学装置时照相机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基于下面的实施例描述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第一实施例
将参考图1至10描述作为第一实施例的校正光学装置、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和图像捕捉装置的布置的示例,上述这些装置配置成通过应用了本发明的校正透镜来校正图像模糊,并在不执行图像模糊校正时管制校正透镜的移动。
图6是用作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装置的照相机的剖视图。
图6示出的照相机具有捕捉移动图像和静止图像的功能。照相机包括透镜筒61和照相机本体62。
校正光学装置1包含在透镜筒61中。根据本实施例的校正光学装置1包括校正透镜31和保持校正透镜31的移动板(可动部件)32。移动板32通过设置在旋转环(旋转部件)5和滑动板(滑动部件)6上的驱动装置7而在垂直于校正光学装置的光轴2的平面中平移。
尽管未在图6示出,透镜筒61具有除校正透镜31之外的光学系统、检测透镜筒61的振动的加速度传感器和检测移动板32的二维移动的编码器。
还设置有向驱动装置和控制单元提供电能的电源,该控制单元可处理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和编码器的信号并操作电源。
照相机本体62包括图像传感器67。来自物体的光穿过透镜筒61中包括校正透镜31在内的光学系统,进入照相机本体62中的图像传感器67。照相机配置成能够通过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使校正光学装置1移动校正透镜31来校正图像模糊。
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校正光学装置1的平面图。
校正光学装置1具有作为底座部件的保持板(固定部件)21和支撑成可相对于该保持板21旋转的旋转环5。
在保持板21的三个位置设置有配置成引导旋转环5的弧形引导部23。
在中心处保持校正透镜31的移动板(可动部件)32设置在旋转环5的内侧。
图2是沿图1中路径A-O-B截开的校正光学装置的剖视图。
八边形滑动板6设置在旋转环5和移动板32之间。
图3是去除了移动板32的平面图,图4是也去除了滑动板6的平面图。
保持板21具有检测移动板32的位置的三个编码器24。长孔11和12形成于滑动板6上沿Y方向连续的两个部分处。长孔13和14形成于移动板32上沿X方向连续的两个部分处。两个滚柱8可旋转地支撑在保持板21上。滚柱8分别插入滑动板6的长孔11和12中。此外,两个滚柱10可旋转地支撑在滑动板6上。滚柱10分别插入移动板32的长孔13和14中。
滚柱8和10的直径选择成使得相对于长孔11至14的宽度几乎不形成游隙,滚柱能够在沿纵向移动时旋转。
因此,滑动板6能够相对于保持板21仅沿Y方向移动,移动板32能够相对于滑动板6仅沿X方向移动。
利用上述布置,移动板32能够相对于保持板21在X和Y方向平移,但是不能够相对于保持板21旋转,即使在受到旋转力时。
在移动板32的三个部分处设置有向外突出的突出部32a。滚柱4分别从突出部32a被可旋转地向外支撑。
位于三个部分处的滚柱4分别插入到形成在旋转环5的圆筒部中的引导孔51、52和53内。
图10是沿图1中箭头C方向观察的视图。
滚柱4的直径选择成使得相对于引导孔51、52和53的宽度几乎不形成游隙,滚柱能够在沿引导孔的纵向移动时旋转,还能够沿滚柱4的轴向移动。
利用上述布置,移动板32能够相对于旋转环5平移和旋转,但是被管制成不可在光轴方向移动。注意,旋转环5也被一个部件(未示出)管制而不可在光轴方向移动。
弧形引导部23中的一个具有球头柱塞22,用于把旋转环5定位在其旋转位置。
将参考图5A至5C描述定位机构。被内部弹簧偏压的珠22a从球头柱塞22的远端露出。在被预定压力挤压时,珠22a缩回。在压力消失时,珠返回其初始位置。
在球头柱塞22的侧面形成阳螺纹,其与弧形引导部23上形成的阴螺纹啮合。在定位了球头柱塞22之后,拧紧螺母41,从而固定球头柱塞22。
定位槽55和56形成在旋转环5上。当旋转环定位在图5A的位置时,球头柱塞22的珠22a配合在定位槽55中,旋转环5定位在图5A的旋转位置。
当向旋转环5施加预定大小以上的逆时针方向旋转力时,珠22a被定位槽55的倾斜面挤压并缩回,旋转环5如图5B所示地旋转。
如图5C所示,当定位槽56旋转到珠22a的位置时,珠22a再次被弹簧的偏压力挤压并配合在定位槽56中。此时,当作用于旋转环5上的旋转力消失时,旋转环5定位在图5C示出的位置。
为了使旋转环5返回到图5A示出的位置,向旋转环5施加预定大小以上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力。
如图1、3和4所示,设置有安装到保持板21上的光遮断器25和形成在旋转环5的外表面上的遮光板54,它们作为用于检测旋转环5的旋转位置的检测单元。
当旋转环5定位在图5A和5C的位置时,遮光板54不遮断光遮断器25的光。当旋转环5定位在中间位置例如图5B示出的位置时,遮光板54遮断光遮断器25的光。
因此,当在向旋转环5施加旋转力后从光遮断器25输出表示光被遮断的信号时,能够检测出旋转环5开始旋转。当输出表示光被再次接收的信号时,能够检测出旋转环5已经旋转到预定位置。
如图1中虚线指示地,布置在面对编码器24的位置处的编码器刻度34设置在移动板32的背面。编码器刻度34大到足以即使移动板32移动到其可动范围的最大值时也覆盖编码器24的范围。
作为使移动板32平移以进行图像模糊校正的驱动装置,使用振动型致动器。该振动型致动器配置成向设置在振动子中的机电能量转换元件施加驱动信号,从而以具有几乎彼此垂直的节线的第一和第二弯曲模式这两种模式激发椭圆运动,并通过在与振动子接触的接触部处的摩擦来产生驱动力。
图7是用作驱动装置的振动型致动器71周边的剖视图。
在固定于固定部75上的板簧72弯曲的状态下,振动型致动器71与固定在可动部76上的摩擦板(摩擦部件)73接触。
当板簧72弯曲时,设置在振动型致动器71上的两个接触部74总是接受板簧72沿图7中箭头A方向的偏压力,并与摩擦板73接触。当振动型致动器71的接触部74驱动压电元件(机电能量转换元件)(未示出)时,产生两种振动模式。
一种是沿推力方向(图7中箭头A方向)产生振动的推力模式,另一种是沿给送方向(图7中箭头B方向)产生振动的给送模式。两种振动模式组合,以在接触部74产生椭圆运动,将驱动力沿箭头B方向传递给摩擦板73。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四个振动型致动器。如图4所示,其中两个振动型致动器(第一驱动单元)71a和71b设置在旋转环5的两侧对称位置。
如图3所示,对应于振动型致动器71a和71b的摩擦板73a和73b设置在滑动板6的背面。当沿同一方向驱动两个振动型致动器71a和71b时,滑动板6沿图1中的Y方向(第一方向)移动。
其余两个振动型致动器(第二驱动单元)71c和71d设置在滑动板6的表面上的竖直对称位置。如图1所示,对应于振动型致动器71c和71d的摩擦板73c和73d设置在移动板32的背面。
当沿同一方向驱动两个振动型致动器71c和71d时,移动板32沿图1中的X方向(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移动。
如此驱动四个振动型致动器71a至71d,从而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中平移移动板32。
下面将描述在图像模糊校正模式中控制校正光学装置1的方法。在图像模糊校正模式中,首先,照相机或透镜本体的照相机振动检测传感器(未示出)输入图像模糊量给用于透镜驱动单元(未示出)的CPU(未示出)。
根据接收的图像模糊量,CPU算出校正图像模糊需要的校正光学系统的驱动量,并基于此输出驱动量给四个振动型致动器71a至71d作为驱动信号。振动型致动器71a至71d根据输出信号产生驱动力,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中平移移动板32。通过使设置在保持板21上的三个编码器24读取编码器刻度34检测移动板32的位置信息,并反馈给CPU。CPU根据反馈的位置信息和从照相机振动检测传感器新输入的图像模糊量算出校正光学系统的驱动量,然后据此输出驱动信号给振动型致动器71a至71d。
校正光学装置1通过反复地执行上述操作来连续执行图像模糊校正。
下面将参考图8和9描述锁定和解锁移动板32的方法。
首先,将描述图像模糊校正从打开状态切换到关闭状态即锁定状态的操作。
图8中,图像模糊校正为打开。此时,移动板32不与旋转环5在任何部分接触,因此能够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中平移。
旋转环5通过球头柱塞22而定位在图8示出的位置,并且还因球头柱塞22的偏压力被搁置。
当校正光学装置1从照相机或透镜接受图像模糊校正关闭信号时,使校正透镜31的中心几乎与光轴一致。之后,CPU仅向振动型致动器71a和71b输出驱动信号。此时,通过摩擦板73a向下移动滑动板6的驱动信号被输出给振动型致动器71a,通过摩擦板73a向上移动滑动板6的驱动信号被输出给振动型致动器71b。
因此,顺时针方向的旋转力作用在滑动板6上。然而,滑动板6不能旋转,因为其由在两部分处的滚柱8和长孔支撑从而相对于保持板21仅可沿Y方向移动。
然而,由于振动型致动器71a和71b安装在支撑成可相对于保持板21旋转的旋转环5上,因此上述旋转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旋转环5上。
由于此时的旋转力大到足以抵抗偏压力推动球头柱塞22的珠22a,因此旋转环5沿图9中箭头指示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当光遮断器25检测到旋转环5已经旋转到图9的位置时,停止给振动型致动器71a和71b的驱动信号。
当球头柱塞22的珠22a配合在定位槽55中时,旋转环5定位在图9示出的位置。
此时,旋转环5的凸部(管制部件)5a与在移动板32的三个部分处的突出部32a中形成的凹部(接合部)32b接合。这样可以管制移动板32在任意方向的移动,状态切换到图像模糊校正关闭状态即锁定状态。
下面将描述取消锁定状态的方法。为了取消锁定并再次返回到图像模糊校正模式,从图9示出的锁定状态输出驱动信号给振动型致动器71a和71b,并施加驱动信号以向移动板32施加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力。
然而,如上所述地,由于移动板32不能相对于保持板21旋转,因此旋转力的反作用力施加给支撑振动型致动器71a和71b的旋转环5。
由于此时旋转力大到足以推动球头柱塞22的珠22a,因此旋转环5顺时针方向旋转。当光遮断器25检测到旋转环5已经旋转到图8的位置时,停止给振动型致动器71a和71b的驱动信号。
当球头柱塞22的珠22a配合在定位槽56中时,旋转环5定位在图8示出的位置。
旋转环5的凸部5a从凹部32b脱离,得到移动件能够平移的状态。移动板32和旋转环5不在任何部分接触,状态返回到图像模糊校正打开状态。
通过上述方式将校正光学装置1设定在图像模糊校正模式。
利用上述布置,校正透镜驱动单元也能够用作旋转环(锁定环)的旋转单元。因此,不需要设置专用于锁定的另外的驱动单元。
因此能够提供成本、尺寸以及耗电减小的校正光学装置。注意: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振动型致动器71a和71b设置在旋转环5上,对应的摩擦板73a和73b设置在滑动板6的背面。其余两个振动型致动器71c和71d设置在滑动板6的表面上,对应的摩擦板73c和73d设置在移动板32的背面。可以替换振动型致动器和摩擦板的位置。
第二实施例
将参考图11描述作为第二实施例的布置的一个示例,除了驱动单元外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在第一实施例中,使用了所谓的振动型致动器,其配置成向设置在振动子中的机电能量转换元件施加驱动信号,从而以具有几乎彼此垂直的节线的第一和第二弯曲模式这两种模式激发椭圆运动,并通过在与振动子接触的接触部处的摩擦来产生驱动力。
在第二实施例中,使用所谓的音圈电机作为驱动单元来代替振动型致动器,该音圈电机由驱动线圈和永磁体构成,并利用永磁体产生的磁通量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
图11是音圈电机的剖视图。在图11的状态下,驱动线圈26的中心定位在永磁体33的中心线上。
永磁体33的磁力产生图11中箭头指示的磁力线。因此,当向驱动线圈26供给电流而产生图11中从右向左的磁场时,产生向下移动可动部76的力。当反向供给电流时,产生向上移动可动部76的力。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四个音圈电机。其中的两个音圈电机设置在旋转环5和滑动板6之间两侧对称的位置。当沿同一方向驱动该音圈电机时,滑动板6沿竖直方向移动。
其余两个音圈电机设置在滑动板6和移动板32之间竖直对称的位置。当沿同一方向驱动两个音圈电机时,移动板32沿图11中的水平方向移动。
如此驱动四个音圈电机,从而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中平移移动板32。
为了锁定移动板32,驱动设置在滑动板6和旋转环5之间的音圈电机以产生相反方向的力,并且使旋转环5旋转进而锁定移动板32,正如第一实施例那样。
注意,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替换永磁体和驱动线圈的位置。
第三实施例
将参考图12描述作为第三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装置的布置的一个示例,该图像捕捉装置通过平移图像传感器防止图像模糊。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于通过平移构成成像透镜一部分的校正透镜来防止图像模糊的图像捕捉装置。然而,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通过平移图像传感器来防止图像模糊的图像捕捉装置,如本实施例那样。本实施例的图像捕捉装置包括图12示出的透镜筒161和照相机本体162。
照相机本体162包含有图像模糊校正装置101。
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模糊校正装置101包括图像传感器167和保持图像传感器167的移动板(可动部件)132。
移动板132配置成通过设置在滑动板106和旋转环105上的驱动装置107而在垂直于校正光学装置的光轴2的平面中平移,旋转环105支撑成能够在平行于图像传感器的受光面的平面中相对于固定部件旋转。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移动板132支撑成仅可沿X和Y方向移动。
尽管未在图12中示出,但是透镜筒161具有成像光学系统,照相机本体162具有检测照相机振动的加速度传感器和检测移动板132的二维移动的编码器。
还设置有向驱动装置和控制单元供给电能的电源,该控制单元可处理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和编码器的信号并操作电源。
照相机本体162包括图像传感器167。来自物体的光穿过透镜筒161中的成像光学系统,进入图像传感器167。照相机配置成能够通过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信号使图像模糊校正装置101移动图像传感器167来校正图像模糊。
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通过向由振动型致动器和摩擦板构成的四个驱动装置施加驱动力,图像传感器167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中平移。然而,当向上述驱动装置中的设置在旋转环105上的两个驱动装置施加驱动力以产生围绕光轴的旋转力时,移动板132不会旋转,而是旋转环105通过反作用力旋转并锁定移动板132。
根据本实施例,图像传感器驱动单元还能够用作旋转环(锁定环)的旋转单元。因此,不需要设置专用于锁定的另外的驱动单元。因此能够提供成本、尺寸和耗电减小的图像捕捉装置。
此外,移动图像传感器的图像模糊校正装置不会使图像传感器旋转,进而管制图像传感器的移动并对其进行固定。因此,本发明的机构是合适的。
第四实施例
将描述作为第四实施例的布置的一个示例,其中,本发明应用于微动给送机构如X-Y台。
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于图像捕捉装置如照相机。然而,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微动给送机构如X-Y台。
例如,用于观察生物样品等的显微镜使用微动给送机构来在显微镜下定位观察目标的任意部分。
如果可动部即观察目标载放部能够由本发明那样的多个驱动单元直接平移,则能够使微动给送机构变薄,从而使整个显微镜的尺寸和重量减小。另一方面,这种类型的微动给送机构优选地具有位置管制机构,其配置成固定观察目标载放部,以防止在输送显微镜等情况时的振动导致的损坏。使用本发明可使这种微动给送机构的驱动单元用作位置管制机构的驱动单元,位置管制机构配置成使观察目标载放部处于静止。因此能够提供成本、尺寸和耗电减小的微动给送机构。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尺寸、成本和耗电减小的校正光学装置、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和图像捕捉装置。
尽管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随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给予最宽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修改、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20)

1.一种校正光学装置,包括:
固定部件;
旋转环,其配置成能够在垂直于校正光学装置的光轴的平面中相对于固定部件旋转;
滑动部件,其配置成能够在垂直于校正光学装置的光轴的平面中沿第一方向相对于固定部件移动;
可动部件,其配置成能够在垂直于校正光学装置的光轴的平面中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相对于滑动部件移动;
设置在旋转环和滑动部件之间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
设置在滑动部件和可动部件之间的第二驱动单元,
其中,旋转环包括管制部件,
其中,可动部件包括接合部,该接合部配置成能够在旋转环的旋转方向上与管制部件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正光学装置,其中,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每一个都包括振动型致动器,振动型致动器包括振动子,该振动子包括机电能量转换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正光学装置,其中,第一驱动单元包括振动子,该振动子包括机电能量转换元件并设置在滑动部件和旋转环中的一个上,
其中,摩擦部件设置在滑动部件和旋转环中的另一个上,在与第一驱动单元相对的位置与第一驱动单元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正光学装置,其中,第二驱动单元包括振动子,该振动子包括设置在滑动部件和可动部件中的一个上的机电能量转换元件,
其中,摩擦部件设置在滑动部件和可动部件中的另一个上,在与第二驱动单元相对的位置与第二驱动单元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正光学装置,
其中,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每一个都包括电机,电机包括驱动线圈和永磁体,该电机利用永磁体产生的磁通量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
其中,驱动线圈设置在旋转环上,永磁体设置在滑动部件上,或者
驱动线圈设置在滑动部件上,永磁体设置在旋转环上,或者
驱动线圈设置在滑动部件上,永磁体设置在可动部件上,或者
驱动线圈设置在可动部件上,永磁体设置在滑动部件上。
6.一种图像捕捉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正光学装置和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设置在穿过包括于校正光学装置中的校正透镜的光所进入的位置。
7.一种校正光学装置,其配置成校正图像模糊,校正光学装置包括:
固定部件;
旋转环,其配置成能够在垂直于校正光学装置的光轴的第一平面中相对于固定部件旋转;
滑动部件,其配置成能够在垂直于光轴的第二平面中沿第一方向相对于固定部件移动,以使校正透镜相对于固定部件平移;
可动部件,配置成保持校正透镜并能够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相对于滑动部件移动;
设置在旋转环和滑动部件之间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
设置在滑动部件和可动部件之间的第二驱动单元,
其中,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配置成在垂直于校正透镜的光轴的第三平面中相对于固定部件驱动可动部件,以通过校正透镜校正图像模糊,
其中,第一驱动单元配置成在未执行图像模糊校正时使旋转环在第一平面中旋转,以使设置在旋转环上的管制部件与设置在可动部件上的接合部接合,从而管制可动部件的平移,以及
其中,管制部件配置成在执行图像模糊校正时从接合部脱离,从而使可动部件能够平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校正光学装置,其中,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每一个都包括振动型致动器,振动型致动器包括振动子,振动子包括机电能量转换元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校正光学装置,其中,第一驱动单元包括振动子,该振动子包括机电能量转换元件并设置在滑动部件和旋转环中的一个上,
摩擦部件设置在滑动部件和旋转环中的另一个上,在与第一驱动单元相对的位置与第一驱动单元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校正光学装置,其中,第二驱动单元包括振动子,该振动子包括机电能量转换元件并设置在滑动部件和可动部件中的一个上,
摩擦部件设置在滑动部件和可动部件中的另一个上,在与第二驱动单元相对的位置与第二驱动单元相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校正光学装置,其中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每一个都包括电机,该电机包括驱动线圈和永磁体并利用永磁体产生的磁通量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并且
其中,驱动线圈设置在旋转环上,永磁体设置在滑动部件上,或者
其中,驱动线圈设置在滑动部件上,永磁体设置在旋转环上,或者
驱动线圈设置在滑动部件上,永磁体设置在可动部件上,或者
驱动线圈设置在可动部件上,永磁体设置在滑动部件上。
12.一种图像捕捉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校正光学装置和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设置在穿过包括于校正光学装置中的校正透镜的光所进入的位置。
13.一种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包括:
固定部件;
旋转环,其配置成能够在平行于图像传感器的受光面的平面中相对于固定部件旋转;
滑动部件,其配置成能够在所述平面中沿第一方向相对于固定部件移动;
可动部件,其配置成能够在所述平面中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相对于滑动部件移动;
设置在旋转环和滑动部件之间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
设置在滑动部件和可动部件之间的第二驱动单元;
其中,旋转环包括管制部件,
其中,可动部件包括接合部,该接合部配置成能够在旋转环的旋转方向与管制部件接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其中,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每一个都包括振动型致动器,振动型致动器包括振动子,振动子包括机电能量转换元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其中,第一驱动单元包括振动子,该振动子包括机电能量转换元件并设置在滑动部件和旋转环中的一个上,
其中,摩擦部件设置在滑动部件和旋转环中的另一个上,在与第一驱动单元相对的位置与第一驱动单元相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其中,第二驱动单元包括振动子,该振动子包括机电能量转换元件并设置在滑动部件和可动部件中的一个上,
其中,摩擦部件设置在滑动部件和可动部件中的另一个上,在与第二驱动单元相对的位置与第二驱动单元相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其中,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每一个都包括电机,该电机包括驱动线圈和永磁体并利用永磁体产生的磁通量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
其中,驱动线圈设置在旋转环上,永磁体设置在滑动部件上,或者
其中,驱动线圈设置在滑动部件上,永磁体设置在旋转环上,或者
驱动线圈设置在滑动部件上,永磁体设置在可动部件上,或者
驱动线圈设置在可动部件上,永磁体设置在滑动部件上。
18.一种图像捕捉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和成像光学系统,其中,穿过成像光学系统的光进入图像传感器。
19.一种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其配置成校正图像模糊,该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包括:
固定部件;
旋转环,其配置成能够在平行于图像传感器的受光面的平面中相对于固定部件旋转;
滑动部件,其配置成能够沿第一方向相对于固定部件移动,以在所述平面中使图像传感器相对于固定部件平移;
可动部件,其配置成保持图像传感器并能够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相对于滑动部件移动;
设置在旋转环和滑动部件之间的第一驱动单元;以及
设置在滑动部件和可动部件之间的第二驱动单元;
其中,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配置成在所述平面中相对于固定部件驱动可动部件,以通过图像传感器来校正图像模糊,
其中,第一驱动单元配置成在未执行图像模糊校正时使旋转环在所述平面中旋转,进而使设置在旋转环上的管制部件与设置在可动部件上的接合部接合,从而管制可动部件的平移,以及
其中,管制部件配置成在执行图像模糊校正时从接合部脱离,从而使可动部件能够平移。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其中,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每一个都包括振动型致动器,振动型致动器包括振动子,振动子包括机电能量转换元件。
CN201310637387.7A 2012-12-06 2013-12-03 校正光学装置、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和图像捕捉装置 Active CN1038528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7686 2012-12-06
JP2012267686A JP6108801B2 (ja) 2012-12-06 2012-12-06 補正光学装置、画像振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2853A CN103852853A (zh) 2014-06-11
CN103852853B true CN103852853B (zh) 2016-08-17

Family

ID=49752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37387.7A Active CN103852853B (zh) 2012-12-06 2013-12-03 校正光学装置、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和图像捕捉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207462B2 (zh)
EP (1) EP2741137B1 (zh)
JP (1) JP6108801B2 (zh)
CN (1) CN1038528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06340A (ja) * 2012-06-22 2014-01-16 Sony Corp 像振れ補正装置と像振れ補正方法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257187B2 (ja) * 2013-07-04 2018-01-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光学機器、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090636B2 (ja) * 2014-02-28 2017-03-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ぶれ補正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レンズ鏡筒、カメラシステム
KR20160029592A (ko) * 2014-09-05 2016-03-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손떨림 보정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촬영장치
JP6593990B2 (ja) * 2014-12-24 2019-10-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振れ補正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光学装置
JP2017073890A (ja) * 2015-10-07 2017-04-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並進駆動装置、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FR3042660B1 (fr) * 2015-10-16 2018-04-06 Airbus Helicopters Actionneur electromecanique pour commandes de vol electriques d'un aeronef
JP6704255B2 (ja) * 2016-01-19 2020-06-03 ソニー・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医療用観察装置、医療用観察システム及び画揺れ補正方法
JP6518960B2 (ja) 2016-03-10 2019-05-2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補正光学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722889B2 (ja) * 2016-07-06 2020-07-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光学式センサ装置、レンズ付きハウジング
US11310426B2 (en) 2017-08-01 2022-04-19 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rporation Control device, controlling method, and imaging apparatus
JP6728122B2 (ja) * 2017-11-20 2020-07-22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JP7321686B2 (ja) * 2018-09-04 2023-08-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カメラシステム
JP7265826B2 (ja) * 2019-01-23 2023-04-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像振れ補正装置及び像振れ補正装置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CN112135019B (zh) * 2020-09-08 2022-07-29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拍摄设备
JP7091498B2 (ja) * 2021-02-10 2022-06-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TWI793978B (zh) * 2021-12-02 2023-02-21 大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攝影模組與電子裝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4094A (zh) * 2007-10-15 2009-04-22 佳能株式会社 包括图像模糊校正装置的光学设备
CN101561616A (zh) * 2008-04-16 2009-10-2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及具有该设备的摄像设备或光学设备
JP2011022250A (ja) * 2009-07-14 2011-02-03 Canon Inc 振れ補正装置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2011257556A (ja) * 2010-06-08 2011-12-22 Nidec Sankyo Corp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97536B2 (ja) 1995-08-21 2003-04-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補正光学装置
JP3706661B2 (ja) 1995-08-21 2005-10-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JP3791057B2 (ja) * 1996-07-29 2006-06-28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ブレ補正装置、撮影光学系、及び、カメラ
JP4403609B2 (ja) 1998-12-11 2010-01-27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ブレ補正装置及び光学装置
JP2005352033A (ja) * 2004-06-09 2005-12-22 Sony Corp レンズ駆動機構及び撮像装置
JP4011576B2 (ja) * 2004-10-20 2007-11-21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カメラ
US7929849B2 (en) 2006-08-23 2011-04-19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blur correction device and imaging apparatus equipped therewith
JP4483869B2 (ja) 2007-02-01 2010-06-1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像ぶれ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4973244B2 (ja) * 2007-03-07 2012-07-1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手振れ補正機構における基準位置保持装置
JP4951801B2 (ja) 2007-05-21 2012-06-13 株式会社タムロン アクチュエー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
US8139291B2 (en) * 2007-05-21 2012-03-20 Tamron Co., Ltd. Image blur prevention actuator and lens unit and camera equipped therewith
JP5612917B2 (ja) 2010-06-22 2014-10-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725841B2 (ja) * 2010-12-20 2015-05-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補正光学装置
JP5455961B2 (ja) 2011-04-04 2014-03-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4094A (zh) * 2007-10-15 2009-04-22 佳能株式会社 包括图像模糊校正装置的光学设备
CN101561616A (zh) * 2008-04-16 2009-10-21 佳能株式会社 图像模糊校正设备及具有该设备的摄像设备或光学设备
JP2011022250A (ja) * 2009-07-14 2011-02-03 Canon Inc 振れ補正装置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JP2011257556A (ja) * 2010-06-08 2011-12-22 Nidec Sankyo Corp 振れ補正機能付き光学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52853A (zh) 2014-06-11
US9207462B2 (en) 2015-12-08
JP6108801B2 (ja) 2017-04-05
JP2014115350A (ja) 2014-06-26
EP2741137B1 (en) 2019-08-21
EP2741137A2 (en) 2014-06-11
EP2741137A3 (en) 2014-08-27
US20140160566A1 (en) 2014-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2853B (zh) 校正光学装置、图像模糊校正装置和图像捕捉装置
JP6103840B2 (ja) 補正光学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EP3571832B1 (en)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 device
CN208337697U (zh) 相机模块
CN111722453B (zh) 光圈模块、相机模块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JP5084308B2 (ja) ステージ装置、及びステージ装置を利用したカメラの手振れ補正装置
JP5923558B2 (ja) 光路の切り換えが可能な光学震動防止機構
CN109218576A (zh) 相机模块和包括相机模块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JP4626780B2 (ja) カメラの手振れ補正装置
JP5574873B2 (ja) 光学素子駆動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CN205880330U (zh) 具有三位置支承结构的自动对焦装置
JP5725841B2 (ja) 補正光学装置
US8121467B2 (en) Position controller for optical element
CN209570784U (zh) 相机模块
CN102736210B (zh) 镜筒
JP5483903B2 (ja) X線撮影装置
JP6053535B2 (ja) 補正光学装置、画像振れ補正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US20200028998A1 (en) Aperture module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4898348B (zh) 透镜单元及摄像装置
JP2008197388A (ja) 像ブレ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光学機器
US11226539B2 (en) Aperture module and camer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10221915A1 (en) Image stabilization mechanism and imaging module
JP2013125228A (ja) 像ブレ補正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光学機器、撮像装置
JP2009169302A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3125228A5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