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标机用整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整合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送标机的整合装置。
背景技术
衣物上的标签是一种为了表面衣服各种信息的物品,有的衣物上需要多个标签合在一起才能把衣服的各种信息表达清楚,这就需要把多个标签整合在一起后再缝合到衣物上去,现有的这种操作都是依靠人力操作来完成的,这样导致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且生产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大规模的批量生产,严重影响了产品的生产产值,所述送标记被研发了出发了,一般的操作过程中多个标签整合在一起都是靠人工完成,效率低下,无法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能自动完成多个标签整合的送标机用整合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送标机用整合装置,包括依次固设在第一机台上的第一夹紧机构、第二夹紧机构、第三夹紧机、第四夹紧机构和第五夹紧机构;所述第一夹紧机构、第四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依次可滑动的设置在滑动板上;所述滑动板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一机台上;所述第三夹紧机构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一机台上;所述第五夹紧机构固定设置在第一机台上;所述第一夹紧机构、第二夹紧机构、第三夹紧机、第四夹紧机构和第五夹紧机构分别把对应剪切后的标签夹紧,然后第一夹紧机构、第二夹紧机构、第三夹紧机和第四夹紧机构分别滑动到第五夹紧机构一侧进行五个标签的整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紧机构包括第一移动板、第一气缸、第一转接块、第一下压板、第一上压板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移动板上方设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活塞杆下方设有第一转接块;所述第一转接块上设有第一下压板;所述第一下压板上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一上压板;所述第一上压板与设置在第一连接块上的第二气缸活塞杆相连;所述第一上压板与第一下压板的形状呈L型。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紧机构包括第二移动板、第三气缸、第二转接块、第二下压板、第二上压板和第四气缸;所述第二移动板下方设有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活塞杆下方设有第二转接块;所述第二转接块上设有第二上压板;所述第二上压板上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二下压板;所述第二下压板与设置在第二连接块上的第四气缸活塞杆相连;所述第二上压板与第二下压板的形状为L型。
优选的,所述第三夹紧机构包括第五气缸、第三上压板和第三下压板;所述第五气缸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一机台上;所述第五气缸活塞杆上设有第三上压板;所述第三上压板下方设有固定在第五气缸上的第三下压板;所述第三上压板与第三下压板的形状为长方形。
优选的,所述第四夹紧机构包括第三移动板、第六气缸、第三转接块、第四下压板、第四上压板和第七气缸;所述第三移动板上方设有第六气缸;所述第六气缸活塞杆下方设有第三转接块;所述第三转接块下方设有第四下压板;所述第四下压板上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四上压板;所述第四上压板与设置在第三连接块上的第七气缸活塞杆相连;所述第四上压板与第四下压板的形状为长方形。
优选的,所述第五夹紧机构包括第八气缸、定位块、第五上压板和第五下压板;所述定位块固设在第一机台上;所述定位块上设有第五上压板;所述第五上压板下方设有可以上下移动的第五下压板;所述第五下压板与设置在定位块上的第八气缸活塞杆相连;所述第五上压板和第五下压板的形状为长方形。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方案的一种送标机用整合装置,可以自动完成对多个标签整合在一起的功能,其操作简单方便有效,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同时也保证了产品的高效率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送标机用整合装置使用前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3为附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4为附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5为附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6为本发明送标机用整合装置使用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附图6中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1、第一机台;2、滑动板;3、第一移动板;4、第一气缸;5、第一转接块;6、第一下压板;7、第一上压板;8、第二气缸;9、第二移动板;10、第三气缸;11、第二转接块;12、第二上压板;13、第二下板;14、第四气缸;15、第五气缸;16、第三上压板;17、第三下压板;18、第三移动板;19、第六气缸;20、第三转接块;21、第四上压板;22、第四下压板;23、第七气缸;24、第八气缸;25、定位块;26、第五上压板;27、第五下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
如附图1-7所示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送标机用整合装置,一种送标机用整合装置,包括依次固设在第一机台1上的第一夹紧机构、第二夹紧机构、第三夹紧机、第四夹紧机构和第五夹紧机构;所述第一夹紧机构、第四夹紧机构和第二夹紧机构依次可滑动的设置在滑动板2上;所述滑动板2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一机台1上;所述第三夹紧机构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一机台1上;所述第五夹紧机构固定设置在第一机台1上;所述第一夹紧机构、第二夹紧机构、第三夹紧机、第四夹紧机构和第五夹紧机构分别把对应剪切后的标签夹紧,然后第一夹紧机构、第二夹紧机构、第三夹紧机和第四夹紧机构分别滑动到第五夹紧机构一侧进行五个标签的整合;所述第一夹紧机构包括第一移动板3、第一气缸4、第一转接块5、第一下压板6、第一上压板7和第二气缸8;所述第一移动板3上方设有第一气缸4;所述第一气缸4活塞杆下方设有第一转接块5;所述第一转接块5上设有第一下压板6;所述第一下压板6上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一上压板7;所述第一上压板7与设置在第一连接块5上的第二气缸6活塞杆相连;所述第一上压板7与第一下压板6的形状呈L型;所述第二夹紧机构包括第二移动板9、第三气缸10、第二转接块11、第二下压板13、第二上压板12和第四气缸14;所述第二移动板9下方设有第三气缸10;所述第三气缸10活塞杆下方设有第二转接块11;所述第二转接块11上设有第二上压板12;所述第二上压板12上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二下压板13;所述第二下压板13与设置在第二连接块11上的第四气缸14活塞杆相连;所述第二上压板12与第二下压板13的形状为L型;所述第三夹紧机构包括第五气缸15、第三上压板16和第三下压板17;所述第五气缸15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一机台1上;所述第五气缸15活塞杆上设有第三上压板16;所述第三上压板16下方设有固定在第五气缸15上的第三下压板17;所述第三上压板16与第三下压板17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第四夹紧机构包括第三移动板18、第六气缸19、第三转接块20、第四下压板21、第四上压板22和第七气缸23;所述第三移动板18上方设有第六气缸19;所述第六气缸19活塞杆下方设有第三转接块20;所述第三转接块20下方设有第四下压板21;所述第四下压板21上方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第四上压板22;所述第四上压板22与设置在第三连接块20上的第七气缸23活塞杆相连;所述第四上压板22与第四下压板21的形状为长方形;所述第五夹紧机构包括第八气缸24、定位块25、第五上压板26和第五下压板27;所述定位块25固设在第一机台1上;所述定位块25上设有第五上压板26;所述第五上压板26下方设有可以上下移动的第五下压板27;所述第五下压板27与设置在定位块25上的第八气缸24活塞杆相连;所述第五上压板26和第五下压板27的形状为长方形。
如附图1-7所示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送标机用整合装置,当开始工作时,首先滑动板横向滑动到一定位置,使得第一夹紧机构、第二夹紧机构、第三夹紧机构和第四夹紧机构分别滑动到对应的剪标机的标签出口处;第一夹紧机构中的第一移动板进行移动,直到第一个剪标机中的标签正好处于第一上压板和第一下压板的中间,然后第二气缸开启,第一上压板和第一下压板把第一个剪标机中的标签压紧,第一个剪标机开始工作,把第一个标签剪切掉,从而把第一个标签夹紧在第一夹紧机构中;第二夹紧机构中的第二移动板进行移动,直到第二个剪标机中的标签正好处于第二上压板和第二下压板的中间,然后第四气缸开启,第二上压板和第二下压板把第二个剪标机中的标签压紧,第二个剪标机开始工作,把第二个标签剪切掉,从而把第二个标签夹紧在第二夹紧机构中;当第五气缸滑动到一定的位置时,第三个剪标机中的标签正好位于第三上压板和第三下压板的中间,然后第五气缸开启,第三上压板和第三下压板把第三个剪标机中的标签压紧,第三个剪标机开始工作,从而把第三个标签夹紧在第三夹紧机构中;第四夹紧机构中的第三移动板进行移动,直到第四个剪标机中的标签正好位于第四上压板和第四下压板的中间,然后第七气缸开启,第四上压板和第四下压板把第四个剪标机中的标签压紧,第四个剪标机开始工作,把第四个标签剪切掉,这样第四标签就夹紧在第四夹紧机构中;第五个剪标机开始工作时,标签正好位于第五上压板和第五下压板的中间,然后定位块上的第八气缸开启,把标签夹紧在第五上压板和第五下压板中,第五个剪标机开始工作,把第五个标签剪切掉,从而把第五标签夹紧在第五夹紧机构中。
紧接着当滑动板横向移动到另一位置时,第二移动板进行移动,使得第四上压板和第四下压板位于定位块一侧,第六气缸开启,第四个标签往上移动,直到第四标签的高度高于第三标签的高度,使其起到给第三标签让位的作用,然后第五气缸进行滑动,使得第三标签滑动到第四标签下方;第三移动板下方的第三气缸开启,使得第二标签的高度低于第三标签的高度,然后第三移动板进行滑动,使得第二标签正好位于第三标签的下方;第一移动板上方的第一气缸开启,使得第一标签的高度高于第四标签的高度,第一移动板进行滑动,让第一标签正好位于第四标签的上方,这样五个标签就被整合在一起。
本发明方案的一种送标机用整合装置,可以自动完成对多个标签整合在一起的功能,其操作简单方便有效,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同时也保证了产品的高效率生产。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