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36167B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耦合装置冷却润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耦合装置冷却润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36167B
CN103836167B CN201210490712.7A CN201210490712A CN103836167B CN 103836167 B CN103836167 B CN 103836167B CN 201210490712 A CN201210490712 A CN 201210490712A CN 103836167 B CN103836167 B CN 1038361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coupling device
dynamic coupling
radial direction
communic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9071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36167A (zh
Inventor
刘振军
黄东
段志辉
陈振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University, Chongqing Changan Automobile Co Ltd, Chongqing Changan New Energy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49071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361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361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61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361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61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 F16H57/0441Arrangements of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02Cleaning of lubricants, e.g. filters or magn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12Cooling or heating; Control of temperature
    • F16H57/0413Controlled cooling or heating of lubricant; Temperature control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5Lubricant storage reservoirs, e.g. reservoirs in addition to a gear sump for collecting lubricant in the upper part of a gear case
    • F16H57/0452Oil p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67Elements of gearings to be lubricated, cooled or heated
    • F16H57/0476Electric machines and gearing, i.e. joint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耦合装置冷却润滑系统,由所述动力耦合装置外部冷却循环系统和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内部冷却润滑循环系统构成,所述动力耦合装置外部冷却循环系统,包括设在是动力耦合装置壳体下部的油底壳、设在油底壳底部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进口端与出油口连接的散热器、一端与散热器的出口端连接的动力油泵,动力油泵的另一端与油管的一端连接,该油管穿过油底壳底部的进油口伸入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内与所述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内部冷却润滑循环系统相通。本发明集输送、贮存、冷却、过滤功能于一体,减小系统的空间尺寸和重量,能克服现有的动力的耦合装置冷却润滑系统分离之后,造成的结构复杂、体积大、成本高的不足。<!--1-->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耦合装置冷却润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耦合装置冷却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开发低排放、低油耗的新型汽车成为当今汽车工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开发应用,避免了纯电动汽车在蓄电池技术和能源基础设施上的不足,是解决当前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方案,已成为当今国际汽车研究开发的热点。在国外,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制和开发已经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而比较成熟并形成产业化的只有日本的丰田和本田公司;在国内,从政府、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到汽车企业都开始重视并着手开展对混合动力汽车的研制和开发。
现有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系统结构形式有串联、并联和混联三种形式。例如本田公司Insight的IMA并联系统、丰田公司Prius的THS混联系统、大众宝马日产现代四家汽车公司开发了单电机双离合器的混合动力系统、国内比亚迪开发的F3DM双模混合动力汽车已经上市等。其中,本田公司Insight的IMA系统结构简单,但电机只具备动力辅助功能,不具备纯电动行驶能力,属弱混合动力形式。丰田公司Prius的THS混联系统具备纯电动行驶能力。
冷却润滑系统作为辅助系统之一,是整个系统的主要技术之一,同时也是整个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从现有市场上已投放的成熟混合动力车型来看,日本的丰田公司的Prius采用的双电机的混联驱动系统,该系统要综合考虑动力传动性能指标,还要实现结构和功能上的集成,做到小型化、轻量化、智能化和模块化,该系统壳体内部采用润滑油润滑相关零部件和壳体上设置冷却水套通过冷却水循环进行整个系统冷却。中国的比亚迪F3DM采用的也是双电机的驱动系统,该系统构型较Prius系统较为简单,同时采用类似Prius润滑冷却的方法对整个系统进行润滑和冷却。这种润滑冷却系统的壳体需要更为复杂的工艺及制造要求,导致生产效率降低,增加成本,同时也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尺寸。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耦合装置冷却润滑系统,该系统集输送、贮存、冷却、过滤功能于一体,形成高集成度的混合动力耦合装置冷却润滑系统结构,减小系统的空间尺寸和减轻系统部件的重量,能克服现有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的耦合装置冷却润滑系统分离之后,造成的系统结构复杂、体积大、成本高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耦合装置冷却润滑系统,由所述动力耦合装置外部冷却循环系统和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内部冷却润滑循环系统构成,其特征是:
所述动力耦合装置外部冷却循环系统,包括设在动力耦合装置壳体下部的油底壳、设在油底壳底部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设在出油口处的带磁性滤芯的过滤器、进口端与出油口连接的散热器、一端与散热器的出口端连接的动力油泵,动力油泵的另一端与油管的一端连接,该油管穿过油底壳底部的进油口伸入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内与所述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内部冷却润滑循环系统相通;所述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动力油泵作为动力源,从油底壳的出油口吸油并通过油管将油输入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内部冷却润滑循环系统。
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耦合装置冷却润滑系统,其所述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内部冷却润滑循环系统,包括设在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内与所述前壳体连接的进油压板,在该进油压板上设进油道和与之相通的进油槽,所述进油道与所述油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油槽与前壳体内壁紧贴形成闭合油道;
还包括设在输入轴左端部与前壳体配合部位的第一油腔,所述第一油腔呈环形油道,由配合在前壳体和输入轴上的油封的一侧和第一轴承的一侧构成,所述闭合油道与所述第一油腔相通;
还包括设在输入轴上的第一径向油道和第一轴心油道,第一径向油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油腔相通,第一径向油道的另一端与第一轴心油道的一端相通,第一轴心油道的另一端与设在输入轴右端的端面油槽相通;该端面油槽由在输入轴右端的阶梯凹槽的底面、输出轴的左端面和配合在输出轴上的第二轴承的左侧构成;
还包括设在输出轴上的第二轴心油道、次径向油道和主径向油道,第二轴心油道与所述端面油槽相通,并分别与次径向油道和主径向油道的一端相通,所述次径向油道的另一端与配合在输出轴上的第四轴承的内圈对应,所述主径向油道的另一端与转子毂的内腔相通;所述转子毂的内腔通过设在转子毂上的多个径向油孔与主离合器的空隙相通,主离合器的空腔与设在转子缸上的多个径向油孔和导油槽相通,转子缸上的导油槽与设在转子压板上的径向油孔相通,转子压板上的径向油孔与动力耦合装置壳体的内腔相通,从转子缸两侧出来的润滑油直接冷却电机的转子和定子,并导入油底壳。
进一步,所述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内部冷却润滑循环系统,还包括设在输入轴和输出轴配合连接部位的第二油腔,所述第二油腔由输入轴右端的阶梯凹槽的一部分、与输入轴和转子缸配合的单向离合器的内圈的左侧面、通过第四轴承配合连接在输出轴上的转子缸的左端部、与输入轴和输出轴配合连接的第二轴承外圈的一部分构成;所述第二油腔通过第一号导油孔与所述输入轴右端的端面油槽相通;所述第二油腔还通过设在输入轴上的第二号导油孔与次离合器的空隙及第三轴承的空隙相通,所述次离合器的空隙通过设在转子缸上的径向导油孔与动力耦合装置壳体的内腔相通。
本发明的动力耦合装置外部冷却循环系统的散热器放置在发动机散热器的位置,当系统温度过高时,可以利用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散热风扇对外部冷却动力系统进行散热,提高了冷却效率,保证系统稳定。本发明通过输入轴端面油槽和与之相对的输出轴的轴心油孔的大小,在油压的作用下,保证足够的冷却润滑油量分配到单向离合器、次离合器、主离合器,维持系统的正常工作状态。
本发明不仅能够满足混合动力汽车动力耦合装置集成化的要求,同时能够更好的保证整个动力耦合装置良好的冷却和润滑,改变了现有的双电机工作冷却润滑模式,去除了额外复杂的冷却水道设计,简化了系统工艺制造的难度,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装的方便性,综合考虑动力传动装置冷却润滑系统中各个部件的匹配,合理布置,最大化降低系统的阻力,使整个系统性能达到最优。在满足动力传动和总体功能要求及可靠性的基础上,达到了系统“轻、小、少、低”的目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内部冷却润滑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1-出油口,2-油底壳,3-进油口,4-油管,5-前壳体,6-进油压板,7-第二油腔,8-油封,9-输入轴,10-第一油腔,11-第一轴承,12-第二轴承,13-第一号导油孔,14-第二号导油孔,15-第三轴承,16-次离合器,17-转子缸,18-动力耦合装置壳体的内腔,19-定子,20-转子,21-转子压板,22-主离合器,23-转子毂,24-次径向油道,25-主径向油道,26-输出轴,27-第四轴承,28-单向离合的内圈,29-单向离合器,30-动力耦合装置后壳体,31-第二油腔,32-动力油泵,33-散热器,34-过滤器,35-动力耦合装置外部冷却循环系统,36-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内部冷却润滑循环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耦合装置冷却润滑系统,由所述动力耦合装置外部冷却循环系统35和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内部冷却润滑循环系统36构成;
所述动力耦合装置外部冷却循环系统35,包括设在动力耦合装置壳体下部的油底壳2、设在油底壳底部的进油口3和出油口1、设在出油口1处的带磁性滤芯的过滤器34、进口端与出油口连接的散热器33、一端与散热器的出口端连接的动力油泵32,动力油泵的另一端与油管4的一端连接,该油管穿过油底壳2底部的进油口3伸入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内与所述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内部冷却润滑循环系统36相通;所述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包括前壳体5和后壳体30;动力油泵作为动力源,从油底壳的出油口吸油并通过油管将油输入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内部冷却润滑循环系统。
所述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内部冷却润滑循环系统36,包括设在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内与所述前壳体5连接的进油压板6,在该进油压板上设进油道和与之相通的进油槽,所述进油道与所述油管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油槽与前壳体内壁紧贴形成闭合油道;还包括设在输入轴9左端部与前壳体5配合部位的第一油腔10,所述第一油腔呈环形油道,由配合在前壳体和输入轴上的油封8的一侧和第一轴承11的一侧构成,所述闭合油道与所述第一油腔10相通;还包括设在输入轴9上的第一径向油道和第一轴心油道,第一径向油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油腔10相通,第一径向油道的另一端与第一轴心油道的一端相通,第一轴心油道的另一端与设在输入轴9右端的端面油槽相通;该端面油槽由在输入轴9右端的阶梯凹槽的底面、输出轴26的左端面和配合在输出轴上的第二轴承12的左侧构成;还包括设在输出轴26上的第二轴心油道、次径向油道24和主径向油道25,第二轴心油道与所述端面油槽相通,并分别与次径向油道和主径向油道的一端相通,所述次径向油道24的另一端与配合在输出轴26上的第四轴承27的内圈对应,所述主径向油道25的另一端与转子毂23的内腔相通;所述转子毂的内腔通过设在转子毂上的多个径向油孔与主离合器22的空隙相通,主离合器的空腔与设在转子缸17上的多个径向油孔和导油槽相通,转子缸17上的导油槽与设在转子压板21上的径向油孔相通,转子压板上的径向油孔与动力耦合装置壳体的内腔18相通,从转子缸17两侧出来的润滑油直接冷却电机的转子20和定子19,并导入油底壳2。
所述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内部冷却润滑循环系统36,还包括设在输入轴9和输出轴26配合连接部位的第二油腔31,所述第二油腔由输入轴9右端的阶梯凹槽的一部分、与输入轴9和转子缸17配合的单向离合器29的内圈28的左侧面、通过第四轴承27配合连接在输出轴26上的转子缸17的左端部、与输入轴9和输出轴26配合连接的第二轴承12外圈的一部分构成;所述第二油腔31通过第一号导油孔13与所述输入轴9右端的端面油槽相通;所述第二油腔31还通过设在输入轴9上的第二号导油孔14与次离合器16的空隙及第三轴承15的空隙相通,所述次离合器16的空隙通过设在转子缸17上的径向导油孔与动力耦合装置壳体的内腔18相通。
在输出轴上设置主次两个导油孔与输出轴的轴心油孔相通,通过控制主次导油孔的大小,保证轴承的润滑和进入到转子毂内腔冷却润滑主离合器的油量;所述转子毂设置径向导油孔,通过控制导油孔的大小和数量保证主离合器冷却润滑油量。本发明在保证转子缸内部零部件冷却润滑的基础上,通过转子缸上设置的油孔将润滑油导出,导出的润滑油进行转子和定子的冷却,从而有利于电机的快速充分冷却及稳定的工作。

Claims (2)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耦合装置冷却润滑系统,由所述动力耦合装置外部冷却循环系统(35)和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内部冷却润滑循环系统(36)构成,其特征是:
所述动力耦合装置外部冷却循环系统(35),包括设在动力耦合装置壳体下部的油底壳(2)、设在油底壳底部的进油口(3)和出油口(1)、设在出油口(1)处的带磁性滤芯的过滤器(34)、进口端与出油口连接的散热器(33)、一端与散热器的出口端连接的动力油泵(32),动力油泵的另一端与油管(4)的一端连接,该油管穿过油底壳(2)底部的进油口(3)伸入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内与所述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内部冷却润滑循环系统(36)相通;所述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包括前壳体(5)和后壳体(30);
所述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内部冷却润滑循环系统(36),包括设在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内与所述前壳体(5)连接的进油压板(6),在该进油压板上设进油道和与之相通的进油槽,所述进油道与所述油管(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进油槽与前壳体内壁紧贴形成闭合油道;
还包括设在输入轴(9)左端部与前壳体(5)配合部位的第一油腔(10),所述第一油腔呈环形油道,由配合在前壳体和输入轴上的油封(8)的一侧和第一轴承(11)的一侧构成,所述闭合油道与所述第一油腔(10)相通;
还包括设在输入轴(9)上的第一径向油道和第一轴心油道,第一径向油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油腔(10)相通,第一径向油道的另一端与第一轴心油道的一端相通,第一轴心油道的另一端与设在输入轴(9)右端的端面油槽相通;该端面油槽由在输入轴(9)右端的阶梯凹槽的底面、输出轴(26)的左端面和配合在输出轴上的第二轴承(12)的左侧构成;
还包括设在输出轴(26)上的第二轴心油道、次径向油道(24)和主径向油道(25),第二轴心油道与所述端面油槽相通,并分别与次径向油道和主径向油道的一端相通,所述次径向油道(24)的另一端与配合在输出轴(26)上的第四轴承(27)的内圈对应,所述主径向油道(25)的另一端与转子毂(23)的内腔相通;所述转子毂的内腔通过设在转子毂上的多个径向油孔与主离合器(22)的空隙相通,主离合器的空腔与设在转子缸(17)上的多个径向油孔和导油槽相通,转子缸(17)上的导油槽与设在转子压板(21)上的径向油孔相通,转子压板上的径向油孔与动力耦合装置壳体的内腔(18)相通,从转子缸(17)两侧出来的润滑油直接冷却电机的转子(20)和定子(19),并导入油底壳(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耦合装置冷却润滑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动力耦合装置壳体内部冷却润滑循环系统(36),还包括设在输入轴(9)和输出轴(26)配合连接部位的第二油腔(31),所述第二油腔由输入轴(9)右端的阶梯凹槽的一部分、与输入轴(9)和转子缸(17)配合的单向离合器(29)的内圈(28)的左侧面、通过第四轴承(27)配合连接在输出轴(26)上的转子缸(17)的左端部、与输入轴(9)和输出轴(26)配合连接的第二轴承(12)外圈的一部分构成;所述第二油腔(31)通过第一号导油孔(13)与所述输入轴(9)右端的端面油槽相通;所述第二油腔(31)还通过设在输入轴(9)上的第二号导油孔(14)与次离合器(16)的空隙及第三轴承(15)的空隙相通,所述次离合器(16)的空隙通过设在转子缸(17)上的径向导油孔与动力耦合装置壳体的内腔(18)相通。
CN201210490712.7A 2012-11-27 2012-11-27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耦合装置冷却润滑系统 Active CN1038361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90712.7A CN103836167B (zh) 2012-11-27 2012-11-27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耦合装置冷却润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90712.7A CN103836167B (zh) 2012-11-27 2012-11-27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耦合装置冷却润滑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36167A CN103836167A (zh) 2014-06-04
CN103836167B true CN103836167B (zh) 2016-02-03

Family

ID=50799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90712.7A Active CN103836167B (zh) 2012-11-27 2012-11-27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耦合装置冷却润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361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1383B (zh) * 2015-12-07 2017-08-11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的离合器总成及汽车
CN107139711B (zh) * 2016-03-01 2022-01-11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耦合装置
ITUA20164391A1 (it) * 2016-06-15 2017-12-15 Bonfiglioli Riduttori Spa Motoriduttore
CN106740598B (zh) * 2016-12-28 2019-01-25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混合动力汽车动力耦合机构油路系统
KR102416587B1 (ko) * 2017-09-11 2022-07-0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모터 냉각장치
CN108953577A (zh) * 2018-09-27 2018-12-07 湖南机油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润滑油道集成式的减速器油泵
CN113883254B (zh) * 2021-10-26 2023-06-23 南通睿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电机纯电动减速箱防吸空系统
CN116587834B (zh) * 2023-07-19 2023-10-13 浙江万里扬新能源驱动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混合动力控制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3853A (ja) * 1991-07-26 1993-02-09 Nissan Motor Co Ltd オイル調整装置
CN1918404A (zh) * 2003-12-17 2007-02-21 迪尔公司 用于汽车的传动装置
CN201090719Y (zh) * 2007-06-15 2008-07-23 龙工(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轮式装载机动力换挡变速箱支承轴承润滑结构
CN201521626U (zh) * 2009-09-23 2010-07-07 国茂减速机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润滑油外循环结构的立式摆线针轮减速机
CN201599397U (zh) * 2009-12-21 2010-10-06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速机
CN201818309U (zh) * 2010-10-27 2011-05-04 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煤矿用掘进机截割减速机双循环润滑冷却装置
CN102506155A (zh) * 2011-10-31 2012-06-20 河南恒星钢缆有限公司 钢绞线张力机的减速机油箱冷却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3853A (ja) * 1991-07-26 1993-02-09 Nissan Motor Co Ltd オイル調整装置
CN1918404A (zh) * 2003-12-17 2007-02-21 迪尔公司 用于汽车的传动装置
CN201090719Y (zh) * 2007-06-15 2008-07-23 龙工(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轮式装载机动力换挡变速箱支承轴承润滑结构
CN201521626U (zh) * 2009-09-23 2010-07-07 国茂减速机集团有限公司 具有润滑油外循环结构的立式摆线针轮减速机
CN201599397U (zh) * 2009-12-21 2010-10-06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速机
CN201818309U (zh) * 2010-10-27 2011-05-04 石家庄煤矿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煤矿用掘进机截割减速机双循环润滑冷却装置
CN102506155A (zh) * 2011-10-31 2012-06-20 河南恒星钢缆有限公司 钢绞线张力机的减速机油箱冷却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36167A (zh) 2014-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36167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耦合装置冷却润滑系统
CN106838275B (zh) 动力传递装置的冷却构造
CN201509123U (zh) 一种轮毂电机系统及其润滑系统
CN103095035B (zh) 电机系统及新能源车辆
CN110065374B (zh) 一种集成化两档电驱系统
CN106956586B (zh) 混合动力汽车耦合机构冷却润滑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644289A (zh) 带双联齿轮机构的电动减速箱
CN115750752A (zh) 一种混合动力电驱动系统以及混合动力车辆
CN108128135A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总成布置结构
CN205350303U (zh) 混合动力汽车耦合机构冷却润滑系统
CN218616195U (zh) 增程电驱动系统和车辆
CN204077346U (zh) 混合动力传动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汽车
CN108340762B (zh) 车辆及其动力装置
CN113547907B (zh) 一种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壳体的布置结构及车辆
CN205823966U (zh) 一种轴承座
CN213064578U (zh)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冷却系统及车辆
CN213419859U (zh) 双泵双离合器液压系统
CN211449594U (zh) 一种新型大功率一轴取力器
CN112303217A (zh) 一种混动机车用中间齿轮箱
CN210087969U (zh) 用于动力耦合装置的冷却润滑结构及动力耦合装置
CN110259924B (zh) 一种变速箱机油冷却过滤系统
CN207349408U (zh)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用壳体
CN201884617U (zh) 轮式拖拉机传动系的低压控制和润滑液压系统
CN106958645A (zh) 混合动力汽车耦合机构冷却润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5937766U (zh) 减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