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30305A - 莱菔子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莱菔子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30305A
CN103830305A CN201410033131.XA CN201410033131A CN103830305A CN 103830305 A CN103830305 A CN 103830305A CN 201410033131 A CN201410033131 A CN 201410033131A CN 103830305 A CN103830305 A CN 1038303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en raphani
extract
content
fatty oil
def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331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文海
任涛
苏永汶
孙忠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iority to CN20141003313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30305A/zh
Publication of CN103830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303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莱菔子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提供的莱菔子提取物的制备包括莱菔子的净制、炒制、脱脂、提取与精制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其制备工艺简单、合理,有效的保存和富集了药效成分,并同时获得了可作为精细化工原料的高芥酸脂肪油。本发明方法制备的莱菔子提取物可使其药效成分得到有效富集,即可保证传统炒莱菔子饮片的药效,并显著减少了服用剂量,使其质量更加稳定可控。

Description

莱菔子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莱菔子提取物,同时涉及其提取制备方法,属中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饮片炮制后入药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色,炮制在中药的减毒、增效、缓性、便用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但受历史及学科发展等方面的制约,传统炮制一直处于对中药材整体的简单的加工状态,由于受药材的产地、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保证中药饮片治疗质量科学意义上的稳定和统一。 目前,在认识传统炮制机理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提取分离技术,对中药有效成分研究已成为创新药物研制的途径之一,在此理论基础上,研究中药饮片如何使有效成分富集,又保证药效的技术问题,是对丰富和完善中药炮制理论实践的有益探索。                                                                                                                                         
     莱菔子是中医常用药,具有 “生升熟降”、“生熟异治” 的药性特点。申报者在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2665)中证明,莱菔子炒制的一个重要机理是防止萝卜苷在煎煮过程中被酶解,有利于在煎出液中保存萝卜苷。莱菔子中含有30%-40%的脂肪油,按中药传统入煎剂使用只有不足5%被煎出,其余则随药渣废弃。莱菔子脂肪油中含30%以上的芥酸。芥酸长期食用对人体不利,是食用油的限制性标准之一,但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很高的工业利用价值。可用于制造芥酸酰胺、芥醇、山嵛酸、芥酸的各种金属盐类及酯类等各种表面活性剂和塑料助剂。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炒莱菔子配方颗粒,是炒莱菔子经水提、浓缩,干燥获得的简单提取物。其炒制工艺限于经验控制水平,提取制备中没有精制过程,饮片中95%以上的脂肪油随药渣废弃。炒制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药效成分得不到有效富集,资源得不到综合利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莱菔子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是在规范莱菔子炒制工艺的基础上,通过物理脱脂获得75%左右的莱菔子脂肪油部分。并对脱脂后的提取精制工艺进行了优化,使其药效成分得到了有效富集,且保证了炒莱菔子饮片的药效,显著减少了服用剂量,使其质量更加稳定可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莱菔子提取物,由以下步骤制备而成:
1.莱菔子的炒制与脱脂
   取莱菔子,净制后炒制;炒制时,预热至锅底温度达200-250 ℃时投药,快速均匀翻炒1—1.5 min,至质地鼓起,易脱皮,有爆裂声和特有香气时,取出,晾凉;粉碎成10目粉,90℃烘1-2h,使粉末温度均匀达到90℃,压油机物料室控温95℃±3℃,投料入压油室,压油机采用渐进式加压使脂肪油溢出后,暂停加压,待油溢出速度显著减慢时,再继续加压至油溢出,如此反复至出油率达到原料中脂肪油含量的75%±3%时,停止压油;脂肪油另器保存,药饼粉碎后供进一步提取;
2.脱脂炒莱菔子的提取与精制
经物理脱脂后的炒莱菔子药饼破碎成粗粉,加水浸泡0.5 h,加热回流提取三次,加水量依次为药料的8倍,6倍,6倍,提取时间分别为1.0 h,0.5 h,0.5 h,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1 g/ml,加入95%乙醇,边加边快速搅拌,使得乙醇浓度为80%,静置24 h,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继续浓缩至近干,真空干燥至含水量为4.0%-5.0%,得到莱菔子提取物。
   由以上制备方法制备成的莱菔子提取物中的主要的有效成分及含量范围如下:
总硫苷含量为:42.39%~45.50%;
萝卜苷含量为:20.12%~23.14%;
总生物碱含量为:4.19%~4.80%;
芥子碱的含量为:3.79%~4.35%;
总黄酮含量为: 6.99%~8.83%。
  莱菔子中含有30%-40%的脂肪油,按中药传统入煎剂使用只有不足5%被煎出,其余则随药渣废弃。且莱菔子脂肪油中含30%以上的芥酸,芥酸长期食用对人体不利,是食用油的限制性标准之一,但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具有很高的工业利用价值。所以,本发明采用物理脱脂方法获取其脂肪油,既避免了生产过程中使用有机溶媒,难以实际应用,又可使样品中较化学脱脂法留用部分脂肪油,这部分脂肪油在提取物中完全可以达到原有饮片的药效,同时,还具有消泡的作用,使提取过程更安全。压榨出的脂肪油可以作为化工原料使用,从而减少高芥酸脂肪油的浪费,提高莱菔子的利用价值,使资源达到综合利用。同时利于药效成分的富集和减少脂肪油对提取过程的影响。
炒莱菔子提取物可在使用剂量显著减少,质量更加可控的条件下,发挥炒莱菔子传统饮片的疗效。药效实验表明,炒莱菔子提取物使用传统饮片1/5的剂量,可取得与其相同的抑制实验动物胃排空,促进肠推进的功效。减少实验动物的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的作用,祛痰作用也呈现相同的规律性变化。实验还表明,炒莱菔子脂肪油也具有一定的抑制胃排空,促进肠推进,减少实验动物的咳嗽潜伏期和咳嗽次数及祛痰作用,说明采用物理脱脂,使炒莱菔子提取物中含有符合中医临床使用饮片中的少量脂肪油,更能体现炒莱菔子的中医临床效果。具体药效实验如下:
1促进胃肠运动实验
1.1.供试样品的制备 
水煎剂:称取5.00g炒莱菔子药材,捣碎,加入20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1h,抽滤,合并水煎液,浓缩定容至25mL,即得含药浓度为0.2g/ mL的水煎液。
脂肪油部位:参照5.00g炒莱菔子饮片在水煎剂中的溶出量,称取脂肪油0.1200g,加入10mL蒸馏水,超声30min,制成浓度为0.012g/mL混悬液。
提取物: 参照5.00g炒莱菔子饮片制备成提取物的量,称取亳州提取物1.00g,用蒸馏水定容至25 mL,即得浓度为0.04g/ mL溶液。
1.1.3 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鼠,体重18~22 g,雌雄各半,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质监中心实验动物室提供。许可证号:SCXK(鲁)20080002。
实验方法与结果
1.2.1 实验方法
昆明种小鼠60只,18~22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组、阿托品组、阿托品+水煎剂、阿托品+提取物组、阿托品+脂肪油组。
实验前禁食10 h,清除垫料,饮水不限。实验时,空白组和阿托品组灌胃0.2 mL蒸馏水,阿托品+水煎剂、阿托品+提取物组和阿托品+脂肪油组灌胃等量的相应药物。
给药1h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阿托品(1.5mg·kg-1)。
给药后2 h,各组均给予半固体营养糊,0.4 mL/只,10 min后脱颈椎处死。解剖,结扎胃贲门和幽门,取胃称重,然后沿胃大弯剪开胃体,洗去胃内容物后拭干称重。同时迅速取出小肠,轻轻剥离后直铺于白纸上,测量幽门至回盲肠部全长及幽门至黑色半固体糊前沿的距离。
胃内残留率=(胃总重-胃净重)/所灌营养糊重×100%。
小肠推进率=推进长度/小肠总长×100%。
表1供试品小鼠胃排空实验数据
组别 n 胃内残留率(%)
空白组 12 54.07±10.48
阿托品组 12 70.07±14.35
阿托品+水煎剂组 12 70.06±17.40
阿托品+提取物组 12 70.05±21.44
阿托品+脂肪油组 12 71.60±10.87
阿托品组与空白组间有显著差异,说明阿托品起到抑制胃排空作用。水煎剂组、提取物组、脂肪油组与阿托品组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可见水煎剂、提取物、脂肪油三者对阿托品所致抑制胃排空作用未见有效的拮抗作用。
表2 供试品小鼠肠推进实验数据
组别 n 推进率(%)
空白组 12 43.76±9.89
阿托品组 12 33.60±10.32
阿托品+水煎剂组 12 43.47±9.17
阿托品+提取物组 12 45.55±11.76
阿托品+脂肪油组 12 46.86±13.23
注:“﹡”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5; “△”表示与阿托品组比较P<0.05。
实验结果表明,阿托品组与空白组比较推进率显著性降低,表明阿托品对肠推进有抑制作用;阿托品+水煎剂组、阿托品+提取物组、阿托品+脂肪油组与阿托品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水煎剂、提取物、脂肪油对因阿托品引起的小肠运动过缓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但三者之间差别不大。
上述实验中给药量为中等剂量(成人剂量的10倍),未发现水煎剂、提取物、脂肪油三者功效差异。为进一步探讨三者功效,将给药量调为小剂量(成人剂量的5倍),依上述方法再次实验。
表3  5倍量给药小鼠胃排空实验结果
组别 n 胃内残留率(%)
空白组 12 57.56±10.95
阿托品组 12 74.90±13.40
阿托品+水煎剂组 12 77.86±18.72
阿托品+提取物组 12 71.92±14.62
阿托品+脂肪油组 12 85.78±20.83
阿托品组与空白组间有显著差异,说明阿托品起到抑制胃排空作用。水煎剂组、提取物组、脂肪油组与阿托品组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可见水煎剂、提取物、脂肪油三者对阿托品所致抑制胃排空作用未见有效的拮抗作用。
表4  5倍量给药小鼠肠推进实验结果
组别 n 推进率(%)
空白组 12 61.04±16.33
阿托品组 12 40.46±5.95﹡﹡
阿托品+水煎剂组 12 43.87±7.15
阿托品+提取物组 12 53.39±13.20
阿托品+脂肪油组 12 39.07±5.90
注:“﹡”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5,“﹡﹡”表示P<0.01。
由表可知,阿托品组与空白组相比肠推进率有显著性差异,阿托品+提取物组较阿托品组有显著性差异,而阿托品+水煎剂组、阿托品+脂肪油组较阿托品组均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小剂量时,提取物对因阿托品引起的小肠运动过缓有明显改善作用,水煎剂和脂肪油未见改善作用。提取物作用明显优于饮片水煎剂组,但用药剂量仅为饮片的1/5。
2.镇咳祛痰实验
2.1 实验材料
2.1.1 仪器与试剂
YLS-8A自动诱咳引喘仪(上海寰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3010紫外分光光度计(日本日立)
咳必清(山东仁和药业有限公司),氨水(天津基准化学试剂有限公司),酚红(上海试剂一厂)。
2.1.2供试样品的制备 
水煎剂:称取炒莱菔子药材20.00g,捣碎,加入20倍量水加热回流提取,1h,抽滤,合并水煎液,浓缩定容至20mL,即得含药浓度为1g/ mL的水煎液。
脂肪油部位:参照20.00g炒莱菔子饮片在水煎剂中的溶出量,称取脂肪油0.60g,加入10mL蒸馏水,超声30min,制成浓度为0.06g/mL混悬液。
提取物:参照20.00g炒莱菔子饮片制备成提取物的量,称取相应产地提取物5.00g,用蒸馏水定容至25 mL,即得浓度为0.20g/ mL溶液。
2.1.3 实验动物
同第五部分1.1.3项下。
镇咳实验方法与结果
昆明种小鼠放入自动诱咳引喘仪内,浓氨水恒压喷雾刺激15s,记录小鼠从接受喷雾开始到出现咳嗽的潜伏期,以及2min内的咳嗽次数。喷雾后1min不咳嗽者舍弃。合格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灌胃蒸馏水,阳性药组灌胃咳必清15mg·kg﹣1,水煎剂组、提取物组、脂肪油组分别灌胃相应溶液0.4 mL,连续给药4d。末次给药后1h,分别接受氨水喷雾刺激15s,记录小鼠从接受喷雾开始到出现咳嗽的潜伏期及2min内的咳嗽次数,分别观察莱菔子不同炮制品的镇咳作用。
表5  样品对小鼠咳嗽潜伏期的影响
试验组 样本数 咳嗽潜伏期(S)(
Figure 201410033131X100002DEST_PATH_IMAGE001
±s)
空白组 11 17.11±1.45
阳性药组 11 25.20±5.39
水煎剂组 11 18.13±2.36
提取物组 11 18.38±2.46
脂肪油组 11 17.73±2.97
表6  样品对小鼠2min内咳嗽次数的影响
试验组 样本数 咳嗽次数(±s)
空白组 11 20.40±7.09
阳性药组 11 14.60±4.55*
水煎剂组 11 10.09±6.06**
提取物组 11 9.20±6.16**
脂肪油组 11 10.91±5.01**
注:“**”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1;“*”表示与空白组比较P<0.05。
由表可知,阳性药既能延长咳嗽潜伏期,又能减少咳嗽次数。水煎剂、提取物、脂肪油均不能延长咳嗽潜伏期,但三者都能明显降低咳嗽次数,可见炒莱菔子饮片、提取物、脂肪油有一定程度的镇咳作用。
祛痰试验方法与结果
昆明种小鼠,18~22g,雌雄各半,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灌胃蒸馏水,阳性药组灌胃氯化铵1g/kg,水煎剂组、提取物组、脂肪油组分别灌胃相应溶液0.4 mL,连续3d,于末次给药后0.5h,将已禁食12h的小鼠腹腔注射0.5g·dl-1酚红溶液0.5ml,注射后0.5h脱颈椎处死小鼠,分离气管,取5g·dl-1 碳酸氢钠溶液灌洗气管,收集灌洗液约2ml,置比色皿中,于546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用酚红作一标准曲线,根据曲线计算酚红含量(ug·ml-1),结果见表5-7。
表7 样品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的影响
Figure 173652DEST_PATH_IMAGE002
由表中结果可见,阳性药、水煎剂、提取物、脂肪油均能显著增加小鼠气管排泌量。从均值上看,呈现脂肪油>饮片>提取物的趋势,提示脂肪油效果较提取物与饮片更优,但无统计学意义。
   从以上药理实验可以看出,在胃排空实验中,中剂量和小剂量给药未发现水煎剂、提取物和脂肪油对阿托品所致抑制胃排空有影响。在肠推进实验时,三者均能拮抗阿托品所致抑制肠推进作用,而小剂量时,只有提取物对阿托品抑制肠推进有改善作用。这与前期工作结论一致,提示炒莱菔子促进消化的作用可能更趋向于促进肠动力。 提取物在拮抗阿托品所致抑制肠推进作用方面与炒莱菔子饮片疗效相当,随给药剂量减少,提取物有优于炒莱菔子饮片的趋势。祛痰实验中,水煎剂、提取物、脂肪油都能显著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而脂肪油部位效果更优,提示脂肪油中低级性成分可能与祛痰作用相关。在肠推进实验、祛痰实验中,提取物与饮片效果相当,但提取物使用剂量仅为饮片1/5,且更便于携带使用,而且质量稳定性远高于饮片。 
附图说明
图1为莱菔子提取物的特征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1、莱菔子原料及炒制工艺及含量测定
   净制 取莱菔子  去除杂质。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方法检查其杂质为1.8%,含水量为6.8%;
   炒制  取净莱菔子,炒制时,预热至锅底温度达200-250 ℃时投药,快速均匀翻炒1—1.5 min,至质地鼓起,易脱皮,有爆裂声和特有香气时,取出,晾凉;
测定莱菔子中萝卜苷含量为:0.95%。炒莱菔子中萝卜苷含量为8.12%。
2、炒莱菔子脱脂工艺及含量测定
脱脂  取净莱菔子,粉碎成10目粉,90℃烘1-2h,使粉末温度均匀达到90℃,压油机物料室控温95℃±3℃,投料入压油室,压油机采用渐进式加压使脂肪油溢出后,暂停加压,待油溢出速度显著减慢时,再继续加压至油溢出,如此反复至出油率达到原料中脂肪油含量的75%±3%时,停止压油;脂肪油另器保存,药饼粉碎后供进一步提取;
脱脂前萝卜苷含量:8.12%;脱脂后萝卜苷含量:11.07%;
3、脱脂炒莱菔子的提取精制工艺与质量要求
   取脱脂炒莱菔子1000.0g,破碎成粗粉,加水浸泡0.5 h,加热回流提取三次,加水量依次为药料的8倍,6倍,6倍,提取时间分别为1.0 h,0.5 h,0.5 h,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1 g/ml,加入95%乙醇,边加边快速搅拌,使得乙醇浓度为80%,静置24 h,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继续浓缩至近干,真空干燥至含水量为4.0%-5.0%。得到莱菔子提取物170.8g。
经检测:总硫苷含量:41.96%,总生物碱含量:4.30%,总黄酮含量:7.13%,萝卜苷含量:21.06%,芥子碱含量:3.83%。
其特征峰图谱如图1.
实施例2
1、莱菔子原料及炒制工艺及含量测定
   净制 取莱菔子  去除杂质。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方法检查其杂质为1.9%,含水量为6.5%;
   炒制  取净莱菔子,炒制时,预热至锅底温度达200-250 ℃时投药,快速均匀翻炒1—1.5 min,至质地鼓起,易脱皮,有爆裂声和特有香气时,取出,晾凉;
 莱菔子中萝卜苷含量为0.89%:炒莱菔子中萝卜苷含量为8.27%。
2、炒莱菔子脱脂工艺及含量测定
脱脂  取净莱菔子,粉碎成10目粉,90℃烘1-2h,使粉末温度均匀达到90℃,压油机物料室控温95℃±3℃,投料入压油室,压油机采用渐进式加压使脂肪油溢出后,暂停加压,待油溢出速度显著减慢时,再继续加压至油溢出,如此反复至出油率达到原料中脂肪油含量的75%±3%时,停止压油;脂肪油另器保存,药饼粉碎后供进一步提取。
脱脂前萝卜苷含量:8.27%;脱脂后萝卜苷含量:10.98%。
3、脱脂炒莱菔子的提取精制工艺与质量要求
   取脱脂炒莱菔子1000.0g,破碎成粗粉,加水浸泡0.5 h,加热回流提取三次,加水量依次为药料的8倍,6倍,6倍,提取时间分别为1.0 h,0.5 h,0.5 h,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1 g/ml,加入95%乙醇,边加边快速搅拌,使得乙醇浓度为80%,静置24 h,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继续浓缩至近干,真空干燥至含水量为4.0%-5.0%。得到莱菔子提取物171.6g。
经检测:总硫苷含量:44.27%,总生物碱含量:4.21%,总黄酮含量:7.83%,萝卜苷含量:22.40%,芥子碱含量:3.98%。 
实施例3
1、莱菔子原料及炒制工艺及含量测定
   净制 取莱菔子  去除杂质。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方法检查其杂质为1.5%,含水量为6.4%;
   炒制  取净莱菔子,炒制时,预热至锅底温度达200-250 ℃时投药,快速均匀翻炒1—1.5 min,至质地鼓起,易脱皮,有爆裂声和特有香气时,取出,晾凉;
 莱菔子中萝卜苷含量为0.93%;炒莱菔子中萝卜苷含量为8.10%。
2、炒莱菔子脱脂工艺及含量测定
脱脂  取净莱菔子,粉碎成10目粉,90℃烘1-2h,使粉末温度均匀达到90℃,压油机物料室控温95℃±3℃,投料入压油室,压油机采用渐进式加压使脂肪油溢出后,暂停加压,待油溢出速度显著减慢时,再继续加压至油溢出,如此反复至出油率达到原料中脂肪油含量的75%±3%时,停止压油;脂肪油另器保存,药饼粉碎后供进一步提取。
脱脂前萝卜苷含量:8.10%;脱脂后萝卜苷含量:11.29%;
3、脱脂炒莱菔子的提取精制工艺与质量要求
   取脱脂炒莱菔子1000.0g,破碎成粗粉,加水浸泡0.5 h,加热回流提取三次,加水量依次为药料的8倍,6倍,6倍,提取时间分别为1.0 h,0.5 h,0.5 h,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1 g/ml,加入95%乙醇,边加边快速搅拌,使得乙醇浓度为80%,静置24 h,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继续浓缩至近干,真空干燥至含水量为4.0%-5.0%。得到莱菔子提取物169.4g。
经检测:总硫苷含量:45.30%,总生物碱含量:4.60%,总黄酮含量:8.13%,萝卜苷含量:23.10%,芥子碱含量:4.23%。
本发明中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如下。
1.所述莱菔子炒制前后萝卜苷的测定方法如下:
质量要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Ⅵ D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1%的磷酸水溶液(5:95);检测波长:225 nm;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萝卜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水制成每1 ml含0.3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分别取莱菔子、炒莱菔子粉末约0.1 g,精密称定。置50 ml烧瓶中,精密加水25 ml,称重,浸泡30 min。回流提取1.0 h,补足失重,抽滤,滤液经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后备用;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2. 炒莱菔子脱脂前后及提取物中萝卜苷的含量测定
     测定方法: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Ⅵ D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0.1%的磷酸水溶液(5:95);检测波长:225 nm;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萝卜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纯净水制成每1 ml含0.3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约0.15g,精密称定,加入纯净水200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30分钟,放冷,纯净水定容至250 ml,摇匀,滤过,取续滤液,置棕色瓶中,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3.芥子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如下:
测定方法: 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Ⅵ D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醋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6nm。理论板数按芥子碱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芥子碱硫氰酸盐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水制成每1 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莱菔子提取物粉末约0.15g,精密称定,加水50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30分钟,放冷,用水定容至100 ml,摇匀,滤过,取续滤液,置棕色瓶中,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4.总硫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如下:
测定方法: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黑芥子苷对照品4.66 mg,置10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即得;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照品溶液2.0、4.0、6.0、8.0ml,分别置10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VA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25 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吸收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模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回归方程;
测定法   取莱菔子提取物各约0.15 g,精密称定,加水200 ml溶解,超声30 min,置250 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 ml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照标准曲线法测定吸收度,代入回归方程,求得供试品的总硫苷含量。
5.总黄酮测定方法如下:
测定方法: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在120℃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芦丁对照品10.0 mg,置25 ml量瓶中,加75%乙醇至刻度,摇匀;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2、0.4、0.6、0.8、1.0和1.2 ml,分别置于10 ml 量瓶中,加入0.3 ml 5%亚硝酸钠液,摇匀,6 min后,再加入0.3 ml 10%硝酸铝液,摇匀,6 min后,加入4 ml 4%氢氧化钠液,用75%乙醇定容到刻度,摇匀,放置10min显色。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VA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10 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芥子碱硫氰酸盐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回归方程;
测定法  取莱菔子提取物约0.50 g,精密称定,置50 ml量瓶中,用75% 乙醇溶解并加至刻度,超声30 min,得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0.4 ml,置10 ml量瓶中,加入0.3 ml 5%亚硝酸钠液,摇匀,放置6 min,再加入0.3 ml 10%硝酸铝溶液摇匀,6 min后,加入4 ml 4%氢氧化钠液,用75%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放置10min显色。照标准曲线法测定吸收度,代入回归方程,求得供试品的总生物碱含量。
6.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如下:
测定方法: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定芥子碱硫氰酸盐对照品20.4 mg,置50ml量瓶中,用pH4.2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溶解并加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贮备液。精密量取对照品贮备液1.0,2.0,3.0,5.0,7.0 ml,置10ml量瓶中,用pH为4.2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
标准曲线的制备  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各2.0 ml,于分液漏斗中,加入10 ml pH为4.2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再加入2.0 mL 0.04%的溴甲酚绿液,用三氯甲烷萃取4 次(5,9,5,5 mL),合并三氯甲烷萃取液,置25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至刻度,以相应试剂为空白,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VA紫外分光光度法,在326 nm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芥子碱硫氰酸盐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求出回归方程;
测定法   取莱菔子提取物约0.30g,精密称定,pH4.2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溶解,超声20 min,置100ml量瓶中,加pH4.2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至刻度,得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2.0 ml,置分液漏斗中,加入10 ml pH为4.2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再加入2.0 mL 0.04%的溴甲酚绿液,用三氯甲烷萃取4 次(5,5,5,5 mL),合并三氯甲烷萃取液,置25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至刻度。以相应试剂为空白,照标准曲线法测定吸收度,代入回归方程,求得供试品的总生物碱含量。
7.特征峰图谱的测定方法如下:
特征峰的测定方法: 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VI D)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柱长为25cm,内径为4.6mm,粒径为5μm);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每分钟1ml;检测波长为225 nm;
Figure 201410033131X100002DEST_PATH_IMAGE003
参照物溶液的制备 取萝卜苷对照品、芥子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分别加纯净水制成每1 ml含萝卜苷0.25 mg、芥子碱0.03 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莱菔子提取物约30m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超声处理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参照物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供试品特征图谱中应呈现5个特征峰,其中峰1、峰2应分别与萝卜苷和芥子碱参照物保留时间相同。以萝卜苷参照物峰(图中1号峰)为S峰,计算特征峰2~5的相对保留时间,其相对保留时间应在规定值的±5%之内,规定值为:4.34(峰2)、5.26(峰3)、6.22(峰4)、7.58(峰5)。

Claims (5)

1.一种莱菔子提取物,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有效成分及含量范围如下:
总硫苷及含量范围:42.39%~45.50%;
总生物碱及含量范围:4.19%~4.80%;
总黄酮及含量范围:6.99%~8.8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莱菔子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总硫苷中萝卜苷在莱菔子提取物中的含量范围为:20.12%~23.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莱菔子提取物,其特征在于,生物碱中芥子碱在莱菔子提取物中的含量范围为:3.79%~4.35%。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莱菔子提取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1)莱菔子的炒制与脱脂
   取莱菔子,净制,炒制:炒制时,预热至锅底温度达200-250 ℃时投药,快速均匀翻炒1-1.5 min,至质地鼓起,易脱皮,有爆裂声和特有香气时,取出,晾凉;粉碎成10目粉,90℃烘1-2h,使粉末温度均匀达到90℃,压油机物料室控温95℃±3℃,投料入压油室,压油机采用渐进式加压使脂肪油溢出后,暂停加压,待油溢出速度显著减慢时,再继续加压至油溢出,如此反复至出油率达到原料中脂肪油含量的75%±3%时,停止压油;脂肪油另器保存,药饼粉碎后供进一步提取;
   2)脱脂炒莱菔子的提取与精制
    经物理脱脂后的炒莱菔子药饼破碎成粗粉,加水浸泡0.5 h,加热回流提取三次,加水量依次为药料的8倍,6倍,6倍,提取时间分别为1.0 h,0.5 h,0.5 h,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1 g/ml,加入95%乙醇,边加边快速搅拌,使得乙醇浓度为80%,静置24 h,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继续浓缩至近干,真空干燥至含水量为4.0%-5.0%,得到莱菔子提取物。
5.一种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莱菔子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莱菔子的炒制与脱脂
   取莱菔子,净制,炒制:炒制时,预热至锅底温度达200-250 ℃时投药,快速均匀翻炒1-1.5 min,至质地鼓起,易脱皮,有爆裂声和特有香气时,取出,晾凉;粉碎成10目粉,90℃烘1-2h,使粉末温度均匀达到90℃,压油机物料室控温95℃±3℃,投料入压油室,压油机采用渐进式加压使脂肪油溢出后,暂停加压,待油溢出速度显著减慢时,再继续加压至油溢出,如此反复至出油率达到原料中脂肪油含量的75%±3%时,停止压油;脂肪油另器保存,药饼粉碎后供进一步提取;
   2)脱脂炒莱菔子的提取与精制
    经物理脱脂后的炒莱菔子药饼破碎成粗粉,加水浸泡0.5 h,加热回流提取三次,加水量依次为药料的8倍,6倍,6倍,提取时间分别为1.0 h,0.5 h,0.5 h,过滤,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1 g/ml,加入95%乙醇,边加边快速搅拌,使得乙醇浓度为80%,静置24 h,过滤,滤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至无醇味,继续浓缩至近干,真空干燥至含水量为4.0%-5.0%,得到莱菔子提取物。
CN201410033131.XA 2014-01-24 2014-01-24 莱菔子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383030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3131.XA CN103830305A (zh) 2014-01-24 2014-01-24 莱菔子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33131.XA CN103830305A (zh) 2014-01-24 2014-01-24 莱菔子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30305A true CN103830305A (zh) 2014-06-04

Family

ID=50794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33131.XA Pending CN103830305A (zh) 2014-01-24 2014-01-24 莱菔子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3030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2847A (zh) * 2016-05-12 2016-08-10 陕西开元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31303A (zh) * 2020-05-29 2020-09-08 谢文月 一种中药饲料添加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3483A (zh) * 2013-01-30 2013-05-08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一种治疗1、2级高血压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30496A (zh) * 2013-04-08 2013-08-07 张宗升 一种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83483A (zh) * 2013-01-30 2013-05-08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一种治疗1、2级高血压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230496A (zh) * 2013-04-08 2013-08-07 张宗升 一种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任涛等: "以硫代葡萄糖苷相对含量优选莱菔子炮制工艺研究", 《中成药》, vol. 32, no. 7, 20 July 2010 (2010-07-20) *
李书云等: "炒莱菔子提取物中萝卜苷测定", 《中成药》, vol. 35, no. 10, 20 October 2013 (2013-10-20)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32847A (zh) * 2016-05-12 2016-08-10 陕西开元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32847B (zh) * 2016-05-12 2019-11-08 陕西开元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31303A (zh) * 2020-05-29 2020-09-08 谢文月 一种中药饲料添加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88827B (zh) 一种铁皮石斛颗粒剂
CN102988828B (zh) 一种铁皮石斛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CN102961439B (zh) 一种神香草总黄酮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5232961A (zh) 一种黄精的炮制方法
CN103768151B (zh) 桂花苯乙醇苷提取物在制备抗衰老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CN103610718B (zh) 一种含有人参总次苷的植物切片及其制剂
CN102423352A (zh) 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药颗粒剂
CN102423340A (zh) 姜厚朴配方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68152A (zh) 桂花苯乙醇苷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156906B (zh) 一种葛根芩连药物组合物
CN103976124A (zh) 一种葛根糖果的制备工艺
CN102283913B (zh) 附子提取物及其应用
CN104013636A (zh) 瓦草五环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抗肿瘤的药物用途
CN103830305A (zh) 莱菔子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83786B (zh) 一种预防和/或治疗高血脂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88323A (zh) 一种增强家禽免疫功能的中兽药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62058A (zh) 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48188A (zh) 一种金雀根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813713A (zh) 一种绵马贯众山楂组合物、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2764414B (zh) 一种制备小青龙合剂的方法
CN102198209B (zh) 一种舒筋活血胶囊及其制备工艺
CN105079362A (zh) 一种藿香正气片
CN104352572B (zh) 一种女贞子的炮制方法
CN102552374A (zh) 淡豆豉总黄酮滴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47072A (zh) 一种炙淫羊藿及其药酒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