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20506A - 一种基因重组菌发酵生产辅酶q10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因重组菌发酵生产辅酶q10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20506A
CN103820506A CN201310668128.0A CN201310668128A CN103820506A CN 103820506 A CN103820506 A CN 103820506A CN 201310668128 A CN201310668128 A CN 201310668128A CN 103820506 A CN103820506 A CN 1038205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enzyme
bacterium
recombinant bacteria
culture
gluc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66812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20506B (zh
Inventor
陶帅
刘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KEYUAN BIO-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KEYUAN BIO-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KEYUAN BIO-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KEYUAN BIO-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1066812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8205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820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05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205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205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基因重组菌发酵生产辅酶Q10的方法,将NAD激酶基因转入高效表达还原性辅酶Q10的菌株;所述的重组菌优化的培养条件为:(1)斜面活化;(2)种子培养;(3)发酵培养。本发明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的重组菌,稳定性强,其辅酶Q10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21.6%,达到1.63g/L,能够达到工业生产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基因重组菌发酵生产辅酶Q10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辅酶Q10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因重组菌发酵生产辅酶Q10的方法。
背景技术
辅酶Q是一种天然存在的脂溶性醌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胞质膜和真核生物线粒体内膜中。结构上是由苯环和长度不同的类异戊二烯侧链两部分构成。由于不同生物中聚异戊二烯焦磷酸合成酶的编码不同,使得不同的生物体产生的辅酶Q种类各不相同。辅酶Q10是呼吸链上的一种电子传递体,具有抗氧化功能,广泛运用于心血管类疾病、肝炎、癌症、艾滋病等综合治疗及提高人体免疫力。
目前,辅酶Q10的生产方法主要有3种:动植物组织提取法、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
1. 动植物组织提取法
动植物组织提取法曾经是辅酶Q10唯一的生产方法。该法利用了辅酶Q10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特别是动物的肝脏内的特点。动植物组织提取法又可分为皂化法(醇-碱皂化法)、溶剂萃取法(醇-醚混合提取法)、吸附层析法等。
2.化学合成法
随着从废次烟叶中提取分离茄尼醇技术的成功及其工业化的实现,以全E式结构的茄尼醇为原料合成辅酶Q10的研究引起了化学家的广泛关注。目前,通过茄尼醇合成辅酶Q10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茄尼醇经多步反应制备成癸异戊二烯醇衍生物,再与2,3-二甲氧基-5-甲基-1,4-苯醌(Q0)及其衍生物多步合成辅酶Q10的侧链直接引入法;二是用2,3-二甲氧基-5-甲基-1-4-苯醌(Q0)或四甲氧基甲苯先制备成含有异戊烯结构的中间体,再与茄尼醇衍生物经偶联、氧化合成辅酶Q10的侧链延长法。
3.微生物发酵法
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在化学合成法徘徊不前之际,人们想到了利用微生物培养获取辅酶Q10的方法,现已发现了很多产辅酶Q10的菌株。
与其它制备方法相比,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辅酶Q10具有不受原料限制,原料成本低,分离过程相对简单,不存在手性问题,易控制可实现大规模生产及发展前景广阔等优点。
但现有的应用于辅酶Q10生产的菌株产量都较低,难于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因重组菌发酵生产辅酶Q10的方法,与出发菌株相比,重组菌株能够有效提高辅酶Q10的产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因重组菌发酵生产辅酶Q10的方法,将一种与呼吸代谢、电子传递及能量转换相关的酶的基因转入高效表达还原性辅酶Q10的菌株。
所述与呼吸代谢、电子传递及能量转换相关的酶的基因为:NAD激酶基因。
所述高效表达还原性辅酶Q10的出发菌株为:类红球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
所述类红球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简称CGMCC),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569。
所述的基因操作过程包括所涉及的目的基因的PCR扩增程序、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检验方法、目的基因电转导方式。
所述重组菌的优化培养条件为:
(1)斜面活化(g/L):葡萄糖 10-25,牛肉膏 5-15,酵母粉 5-20,氯化钠 5-10,琼脂粉 5-20,pH5-8,121℃灭菌20 min,确定无污染后接种重组菌,28-35℃培养2-8天;
(2)种子培养(g/L):葡萄糖 10-30,玉米浆 5-20,酵母粉 5-25,硝酸钠 2-8,磷酸二氢钾 1-2,七水硫酸镁 0.2-1,pH5-8,121℃灭菌20 min,冷却后从活化好的斜面取一环菌体接种,25-38℃震荡培养5-32小时;
(3)发酵培养(g/L):葡萄糖 30-80,玉米浆 5-40,酵母粉 5-25,硝酸钠 2-10,磷酸二氢钾 1-2,七水硫酸镁 0.2-1,一水硫酸锰 0.01-0.05,七水硫酸亚铁 0.01-0.05,生物素 (1-9)×10-5,pH5-8,121-125℃灭菌20 min,接种量为1-10%,25-38℃震荡培养2-7天。
本发明通过前期发酵菌株代谢途径的分析,找到了影响菌株生产性能的酶,通过基因工程手段,采用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了新的基因工程重组菌,其辅酶Q10产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进一步通过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找到了适用于该重组菌的培养基,其辅酶Q10产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本发明利用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辅酶 Q10,与其它制备方法相比,具有不受原料限制,原料成本低,分离过程相对简单,不存在手性问题,易控制,可实现大规模生产及发展前景广阔等优点。同时,本发明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进了菌株呼吸代谢、电子传递及能量代谢的流量,使其对氧气及碳源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生长速率和辅酶Q10的产量都有显著的提升,其辅酶Q10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21.6%,达到1.63 g/L。该菌株性能稳定,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1、目的基因的扩增
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根据GenBank公布的NAD激酶基因ppnK序列,引物设计如下:
ppnK F Xba I:5’-GC TCTAGA ATGACTGCACCCACGAACG-3’
ppnK R Sal I:5’-GC GTCGAC TTACCCCGCTGACCTGG-3’
下划线部分为限制性酶Xba I及Sal I酶切位点。引物由上海某基因公司合成。
(2)Rhodobacter sphaeroides基因组DNA的提取。PCR扩增出ppnK片段,并通过核酸电泳进行回收。
(3)将胶回收后的目的片段与pMD19-T Simple Vector连接,连接体系组成如下:
试剂 体积
pMD19-T Simple Vector 0.2 μL (约50 ng)
加A后PCR产物 4.8 μL (约300 ng)
10 × Ligation buffer 1 μL
T4 DNA Ligase (5 U/μL) 1 μL
ddH2O 3 μL
将连接体系混合均匀,于16 ℃恒温水浴中连接过夜。
(4)制备大肠杆菌E. coli JM109感受态,并将连接体系转化入感受态细胞。将转化后的菌液涂布于含50 μg/mL氨苄青霉素的固体LB培养基中,倒置平板,于37℃培养16 h,可见相应菌落。从平板上随机挑取菌落于LB培养基中培养过夜,提取质粒后用自动序列仪进行测序(测序采用Sanger双脱氧末端终止法,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完成)。用DNAMAN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
(5)目的片段与表达载体的连接:将已携带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T载体进行双酶切,核酸胶回收,获得纯化的带粘性末端的目的基因片段;将经双酶切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段与经同样双酶切处理的表达载体pJC1-tac进行连接。
(6)电转化:将连接有目的片段ppnK的表达体系pJC1-tac-ppnK电转化入Rhodobacter sphaeroides感受态细胞,涂布在0.5wt%葡萄糖和10 μg/ml卡那霉素的固体LB平板上,于30℃培养36 h后长出转化子。经检验,共有15株含有重组质粒,即为含有ppnK基因的重组菌株。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1)重组菌培养
将获得的15株重组菌接种于种子培养基,每个三个平行,于32℃,180 rpm摇床培养84小时。
(2)产物提取
用6 M盐酸将发酵液pH调至3.5,之后加入6 M氢氧化钠将pH调至7.0;收集菌液于8000 rpm离心10 min;收集菌体,加入石油醚,于45℃,180 rpm下回流提取2小时,提取液8000 rpm下离心10 min,取上清液浓缩至干,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过滤后待测。
(3)HPLC检测
样品检测方法(参照中国药典辅酶Q10检测方法)
色 谱 柱:BDS C18 5μm 250 mm×4.6 mm
流 动 相:甲醇:无水乙醇=50:50
检测波长:275 nm
流    速:1.0 ml/min
柱    温:35℃
进 样 量:20μl
通过检测,出发菌株的辅酶Q10产量约为1.28 g/L,与出发菌相比,15株重组菌株生长较快,其辅酶Q10产量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3号菌株的产量最高,达到1.55 g/L。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3号重组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g/L):葡萄糖 40,玉米浆 20,酵母粉 15,硝酸钠 5,磷酸二氢钾 1.5,七水硫酸镁 0.5,一水硫酸锰 0.01,七水硫酸亚铁 0.01,生物素 1×10-5,pH7.0。
将出发菌与重组菌分别接种于种子培养基,32℃震荡培养24小时后,转接于优化好的发酵培养基,每组设三个平行,接种量为相当于培养基的2wt%,32℃震荡培养84小时。
按实施例2方法进行提取与HPLC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菌株的生长速率和最终菌体量均高于出发菌株,其辅酶Q10产量达到1.63 g/L,与出发菌株1.34 g/L的产量相比,其产量提高了21.6%。

Claims (3)

1. 一种基因重组菌发酵生产辅酶Q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NAD激酶基因转入高效表达还原性辅酶Q10的菌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因重组菌发酵生产辅酶Q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效表达还原性辅酶Q10的出发菌株为:类红球细菌(Rhodobacter sphaeroides);所述类红球细菌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5691.256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因重组菌发酵生产辅酶Q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菌的培养条件为:
(1)斜面活化:葡萄糖 10-25 g/L,牛肉膏 5-15 g/L,酵母粉 5-20 g/L,氯化钠 5-10 g/L,琼脂粉 5-20 g/L,pH5-8,121℃灭菌20 min,确定无污染后接种重组菌,28-35℃培养2-8天;
(2)种子培养:葡萄糖 10-30 g/L,玉米浆 5-20 g/L,酵母粉 5-25 g/L,硝酸钠 2-8 g/L,磷酸二氢钾 1-2 g/L,七水硫酸镁 0.2-1 g/L,pH5-8,121℃灭菌20 min,冷却后从活化好的斜面取一环菌体接种,25-38℃震荡培养5-32小时;
(3)发酵培养:葡萄糖 30-80 g/L,玉米浆 5-40 g/L,酵母粉 5-25 g/L,硝酸钠 2-10 g/L,磷酸二氢钾 1-2 g/L,七水硫酸镁 0.2-1 g/L,一水硫酸锰 0.01-0.05 g/L,七水硫酸亚铁 0.01-0.05 g/L,生物素 (1-9)×10-5 g/L,pH5-8,121-125℃灭菌20 min,接种量为1-10%,25-38℃震荡培养2-7天。
CN201310668128.0A 2013-12-11 2013-12-11 一种基因重组菌发酵生产辅酶q10的方法 Active CN1038205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68128.0A CN103820506B (zh) 2013-12-11 2013-12-11 一种基因重组菌发酵生产辅酶q10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668128.0A CN103820506B (zh) 2013-12-11 2013-12-11 一种基因重组菌发酵生产辅酶q10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20506A true CN103820506A (zh) 2014-05-28
CN103820506B CN103820506B (zh) 2017-04-05

Family

ID=50755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668128.0A Active CN103820506B (zh) 2013-12-11 2013-12-11 一种基因重组菌发酵生产辅酶q10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82050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48263A (zh) * 2016-07-08 2016-11-23 福建师范大学 类球红细菌菌株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795968A (zh) * 2017-05-03 2018-11-13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类球红细菌高产菌株的遗传转化方法
CN112795607A (zh) * 2020-12-31 2021-05-14 河南巨龙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腺苷发酵产量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NG等: "Multiple strategies for 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Escherichia coli for efficient production of coenzyme Q10",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
LEE HC等: "Thymidine production by overexpressing NAD+ kinase in an Escherichia coli recombinant strain", 《BIOTECHNOL LETT.》 *
邵庆伟等: "辅酶Q10的微生物合成", 《生命的化学》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48263A (zh) * 2016-07-08 2016-11-23 福建师范大学 类球红细菌菌株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148263B (zh) * 2016-07-08 2019-05-10 福建师范大学 类球红细菌菌株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795968A (zh) * 2017-05-03 2018-11-13 华东理工大学 一种类球红细菌高产菌株的遗传转化方法
CN112795607A (zh) * 2020-12-31 2021-05-14 河南巨龙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腺苷发酵产量的方法
CN112795607B (zh) * 2020-12-31 2023-06-23 河南巨龙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腺苷发酵产量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20506B (zh) 2017-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29765B (zh) 一种高产l-丙氨酸的xz-a26菌株及构建方法与应用
CN103497911B (zh) 一株金黄杆菌及其羰基还原酶用于阿瑞匹坦手性中间体生产
CN104059872A (zh) 高产n-乙酰氨基葡萄糖代谢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CN101173308A (zh) 用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腺苷蛋氨酸的方法
CN104342390A (zh) 一种苜蓿中华根瘤菌株及其组合物与应用
CN104651287A (zh) 一种用于合成甘油葡糖苷的工程菌和应用
CN105368766A (zh) 一株生产戊二胺的基因工程菌及其制备戊二胺的方法
CN103898004A (zh) 假诺卡氏菌及其发酵生产骨化二醇的方法
CN104726505A (zh) 一种利用基因工程蓝藻生产三碳化合物的方法
CN100532536C (zh) 一株高产核酸酶p1的桔青霉菌及其选育方法
CN103571772A (zh) 一株新的产丁醇菌株及其生产丁醇的方法
CN104046586B (zh) 一株基因工程菌及其在生产(2r,3r)-2,3-丁二醇中的应用
CN104130967B (zh) 一株共表达l‑乳酸脱氢酶和甲酸脱氢酶的大肠杆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CN103820506A (zh) 一种基因重组菌发酵生产辅酶q10的方法
CN102517303B (zh) 一种产乳酸的重组蓝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Li et al. Genome shuffling of Aspergillus niger for improving transglycosylation activity
CN103555646B (zh) 一种共表达l-阿拉伯糖异构酶基因和甘露糖-6-磷酸异构酶的基因工程菌
CN105586293B (zh) 一种新的乳酸利用梭菌及其用途
CN105274041B (zh) 一株重组大肠杆菌及其在生产2-丁醇中的应用
CN101993850B (zh) 一种生产d-乳酸基因工程菌及构建方法和应用
Christen et al. Evaluation of four Candida utilis strains for biomass, acetic acid and ethyl acetate production from ethanol
CN102199643A (zh) 胞二磷胆碱的制备方法
CN114015607B (zh) 一种高产5-甲基四氢叶酸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CN109929853B (zh) 嗜热菌来源的热激蛋白基因的应用
CN110358687B (zh) 一株产d泛解酸内酯水解酶的赤霉菌及应用、发酵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