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09551B - 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09551B
CN103809551B CN201310246991.7A CN201310246991A CN103809551B CN 103809551 B CN103809551 B CN 103809551B CN 201310246991 A CN201310246991 A CN 201310246991A CN 103809551 B CN103809551 B CN 1038095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portable terminal
terminal device
events
op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4699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09551A (zh
Inventor
上冈洋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K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K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KD Corp filed Critical CKD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8095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95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095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95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8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sector-wide applications
    • Y02P80/40Minimising material used in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General Factory Administration (AREA)
  • Testing And Monitoring For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该系统可通过多个作业者,以良好的效率进行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在进行卷绕机的运行管理的运行管理系统中,通过由多个作业者所持有的多个便携终端监视各种材料的剩余量。各便携终端经由局域LAN获得各种材料的剩余量的数据,其中,对于必须要求补充作业的数据,在显示部的作业列表中作为作业项目而显示。另外,在规定的作业者采用本身所持有的便携终端,从显示部的作业列表中,将规定的作业项目选定为本身进行的作业的场合,该主旨的信息发送给其他作业者所持有的便携终端。另一方面,在接收了它的其他人的便携终端的作业列表中,规定的作业者所选定的作业项目变灰,不能够选择。

Description

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进行在工场等中运转的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的运行管理系统,本发明特别是涉及采用便携终端的运行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过去,作为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人们知道有采用便携电话机等的便携终端,监视生产设备的状态的系统(比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系统中,在作为监视对象的生产设备中,如果产生某种的异常、材料不足等的不良状况,则该信息通过邮件等而通知给作业者所具有的便携终端。由此,看到该通知的作业者可针对上述生产设备,进行消除上述不良状况的规定的作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7538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已有技术中,在具有多个持有便携终端的作业者的场合,具有接收了相同信息的多个作业者同时前往相同生产设备进行相同作业等,使作业效率显著降低的危险。
另一方面,即使形成:在系统侧依次任意地指定进行规定作业的作业者、仅对该作业者进行该作业的指示的结构,仍会发生下述情况,即,比如不一定发给结束之前的作业、正在空手的作业者,也会对正在进行别的作业的处于作业中的作业者通知作业指示,因此作业效率不一定提高。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其可通过多个作业者,以良好的效率进行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
解决课题用的技术方案
下面分项地对适合于解决上述课题的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另外,根据需要,在相应的技术方案的后面,附加特有的作用效果。
技术方案1涉及一种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该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用于进行1个或多个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其特征在于,该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包括:
监视机构,该监视机构可监视上述生产设备的状态(比如,生产设备中材料的剩余量);
多个便携终端,该多个便携终端由多个作业者所持有,
上述便携终端包括:
通信机构,该通信机构可通过规定的通信线路,至少获得与上述生产设备有关的状态信息(比如材料的剩余量信息),并且可与其他便携终端相互进行通信;
显示机构,其中,在根据上述状态信息,上述生产设备的状态为至少必须要求作业者的规定的作业(比如材料的补充)的状态的场合,该显示机构可显示必须要求该规定的作业的主旨的信息作为作业项目,
输入机构,该输入机构可将显示于上述显示机构中的作业项目选定为持有该便携终端的作业者所进行的作业,
在规定的作业者采用本身持有的上述便携终端,将显示于上述显示机构中的规定的作业项目选定为本身进行的作业的场合,将该主旨的信息作为选择信息,发送给其他作业者所持有的上述便携终端,
在其他作业者所持有的便携终端中接收了上述选择信息的场合,以规定的方式(比如变灰)显示如下主旨:该选择信息的作业项目已经被选定了。
在这里,“生产设备”指与工场等中的材料加工、部件组装等制品生产相关的设备,包括制造装置等。
另外,在构成监视对象的“生产设备的状态”中,包括生产设备中的“故障”、“异常”、“材料的有无”、“材料的剩余量”等。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1,通过监视机构监视生产设备的状态,该生产设备的状态为至少必须要求作业者的规定的作业(材料补充、维修检查等)的状态的场合,在多个作业者分别持有的全部的便携终端中,该主旨的信息作为作业项目而显示。比如,在第几号机的生产设备中,哪种材料不足,该材料还有多长时间告罄等的信息作为作业项目而显示。由此所有作业者可知道必须进行上述规定的作业。
此外,在规定的作业者采用本身所持有的便携终端,将规定的作业项目选定为本身进行的作业的场合,在其他作业者所持有的便携终端中,以规定的方式显示选择确定该作业项目的主旨。由此,其他作业者可把握:规定的作业者承担该作业项目的作业。
其结果是,将便携终端中所显示的作业项目选定后的作业者,仅其本人去进行该作业项目相关的作业,故即使在持有便携终端的作业者为多个的情况下,仍可抑制下述不良状况等的发生,即接收了该信息的多个作业者同时前往相同生产设备而进行相同作业。
还有,由于形成可在作业者侧选择而确定本身进行的作业的结构,故与在系统侧任意地指定进行规定作业的作业者的结构相比较,难以产生作业者处于空手的状态、或一个作业者同时具有多个作业等的不良状况。
其结果是,可通过多个作业者,以良好的效率进行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进而可谋求生产性的提高。特别在进行多个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时,更加有效。
技术方案2涉及技术方案1所述的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监视机构监视作为上述生产设备的状态的至少在上述生产设备中采用的规定的材料的剩余量的状态。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2,在材料的剩余量在规定量以下,即处于不足状态之前,作业者可把握材料的状态。其结果是,与仅仅检测材料不足的状态的结构相比较,可从容地进行材料补充作业等的准备等,可谋求作业效率的提高。
技术方案3涉及技术方案2所述的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便携终端的显示机构在上述作业项目中,显示上述材料的剩余量(包括剩余时间)。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3,在比如,具有多个生产设备的场合、具有多种材料的场合等具有多个监视对象的场合,通过观看便携终端,便可更加简单地把握哪个监视对象必须要求更加快速地进行规定的作业(材料补充等)等的情况。其结果是,从更加要求紧急的优先顺序有选择地进行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技术方案4涉及技术方案1~3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针对上述规定的作业者采用本身持有的上述便携终端而选定的作业项目,不能够在上述其他作业者所持有的上述便携终端中选择。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4,更加确实地实现上述技术方案1的作用效果。
技术方案5涉及技术方案1~4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便携终端的显示机构中,多个上述作业项目按照以必须要求上述规定的作业的优先位次高的顺序排列的方式通过列表显示。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5,实现与上述技术方案3相同的作用效果。
技术方案6涉及技术方案1~5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形成下述的结构,在该结构中,上述规定的作业者采用本身所持有的上述便携终端,将显示于上述显示机构中的规定的作业项目选定为本身进行的作业的场合,该主旨的信息作为选择信息,发送给该规定的作业项目的上述生产设备,并且,
上述生产设备包括:
认证机构,该认证机构可认证对本设备进行作业的作业者(的便携终端)、与发送了上述选择信息的规定的作业者(的便携终端)是否一致。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6,相对规定的生产设备进行规定作业的作业者、与事先发送了该作业的选择信息的作业者是否一致可进行认证。
由此,可形成下述的方案,其中,在比如两者一致的场合,允许该作业,两者不一致的场合,通报该主旨使其注意,不允许该作业等。
其结果是,抑制作业者出错、在不是本身应该进行作业的生产设备上进行作业的不良状况的发生,可降低多个作业者对多个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复杂的危险。
技术方案7涉及技术方案6所述的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生产设备在上述对本设备进行作业的作业者、与发送了上述选择信息的规定的作业者一致的场合,将该主旨的信息作为确定信息发送给其他作业者所持有的上述便携终端,
在其他作业者所持有的上述便携终端中,接收上述确定信息的场合,以规定方式(比如变灰)显示如下主旨:该确定信息所相关的作业项目的选定已确定了。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7,其他作业者更加容易把握:在规定的作业者于正确的生产设备中进行作业等的规定的作业者的行动,可进一步提高上述技术方案1等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运行管理系统的基本结构的结构图;
图2为表示卷绕机的基本结构的结构图;
图3为表示电池元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表示便携终端的显示部中的显示方式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5为用于说明关于材料补充作业的一系列流程的流程图;
图6为表示关于材料补充作业的一系列流程中的多个便携终端的显示方式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7为表示关于材料补充作业的一系列流程中的多个便携终端的显示方式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8为用于说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关于材料补充作业的一系列流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表示用于进行在工场等处运转的生产设备的运转管理的运转管理系统100的基本结构的结构图。图2为表示作为通过运转管理系统100而进行运转管理的生产设备的卷绕机10的基本结构的结构图。图3为表示通过卷绕机10制造的锂离子电池元件1(在下面简称为“电池元件1”)的剖面示意图。
在运转管理系统100的说明之前,首先对电池元件1和卷绕机10进行说明。
像图3所示的那样,电池元件1通过下述方式制造,该方式为:经由两片分隔件2、3(正极用分隔件2,负极用分隔件3)之间,电极片4、5(正极片4,负极片5)以重合状态而卷绕。另外,在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按照分隔件2、3和电极片4、5(在下面,在将它们统称的场合,称为“各种片2~5”)的相互间隔开的方式表示。
分隔件2、3分别呈具有同一宽度的带状,由聚丙烯(PP)等的绝缘体构成,以便防止因不同的电极片4、5之间相互接触而产生短路的情况。
电极片4、5由薄板状的金属片构成,具有与分隔件2、3基本相同的宽度。另外,在电极片4、5的内外两个表面上,涂敷有活性物质。正极片4采用比如铝箔片,在其内外两个表面上涂敷正极活性物质。负极片5采用比如铜箔片,在其内外两个表面上涂敷负极活性物质。
在正极片4和负极片5之间,经由上述活性物质进行离子交换。更具体地说,在充电时,离子从正极片4一侧移向负极片5一侧,在放电时,离子从负极片5一侧移向正极片4一侧。
另外,焊接的多个正极舌片从正极片4的宽度方向一端缘伸出,并且焊接的多个负极舌片从负极片5的宽度方向的另一端缘伸出,虽然关于这一点的图示省略。
此外,在获得锂离子电池时,卷绕的电池元件1设置于金属制成的呈筒状的电池容器的内部,并且上述正极舌片和负极舌片分别连接于将上述电气容器的两端封闭的正极端子部件和负极端子部件,由此,可获得锂离子电池。
下面对用于制造电池元件1的卷绕机10进行具体说明。像图2所示的那样,卷绕机10包括:卷绕部11,用于卷绕各种片2~5;正极片供给机构31,该正极片供给机构31供给正极片4;负极片供给机构41,该负极片供给机构41供给负极片5;正极用分隔件供给机构51,该正极用分隔件供给机构51供给正极用分隔件2;负极用分隔件供给机构61,该负极用分隔件供给机构61供给负极用分隔件3。
另外,上述卷绕部11、各供给机构31、41、51、61、后述的卷绕机10内的各种机构为接纳于规定的外壳21的内部,并且通过后述的主控制部111(参照图1)而控制的结构。
正极片供给机构31包括:正极片原卷32,该正极片原卷32将正极片4以卷状卷绕;一对排送辊33A、33B,该一对排送辊33A、33B将正极片4递送给后述的一对压送辊71A、71B之间;片切断器34,该片切断器34用于切断正极片4。
正极片原卷32呈卷状而卷绕于卷芯体的周围,其安装于轴辊38上。轴辊38按照通过恒定转矩电动机等的轴辊驱动机构而进行转矩控制,可对从此处抽出的正极片4施加规定的张力的方式构成。
一对排送辊33A、33B分别按照可通过伺服电动机等的排送辊驱动机构而进行旋转控制的方式构成,并且按照可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气缸等的驱动机构而上下运动的方式构成。由此,一对排送辊33A、33B在按照可在夹持正极片4的关闭状态,与打开正极片4的打开状态进行开闭动作的方式送出到一对压送辊71A、71B之间时,一边通过一对排送辊33A、33B而夹持正极片4,一边通过各排送辊33A、33B的旋转,将正极片4从正极片原卷32抽出,一边将其送出到一对压送辊71A、71B之间。
片切断器34由位于正极片4的上下的一对刃部构成。正极片4的切断在通过一对排送辊33A、33B夹持正极片4的状态进行。
此外,正极片供给机构31包括:剩余量检测传感器35,该剩余量检测传感器35用于检测正极片原卷32的剩余量;预备的正极片原卷36;正极片自动连接机构37,该正极片自动连接机构37进行两正极片原卷32、36的连接作业。
剩余量检测传感器35由激光位移传感器等构成,其为通过测量正极片原卷32的直径,检测其剩余量的结构。当然,剩余量检测传感器35并不限于此,也可采用不同的结构(对于下面的剩余量检测传感器45、55、65是同样的)。
正极片自动连接机构37在安装于上述轴辊38上的正极片原卷32用完之前,将该用完之前的正极片原卷32的终端部、与新的正极片原卷36的起始端部进行连接等作业,并且将该正极片原卷36重新安装于轴辊38上,由此,可进行相对卷绕部11的正极片4的连续的供给。当然,正极片自动连续机构37的结构并不限于此,也可采用不同的结构(对于下述的自动连接机构47、57、67是同样的)。
负极片供给机构41与正极片供给机构31相同,包括负极片原卷42、轴辊48、一对排送辊43A、43B、片切断器44、剩余量检测传感器45、负极片原卷46、负极片自动连续机构47等。另外,由于一对排送辊43A、43B等的负极片供给机构41的各种结构与正极片供给机构31相同,故其具体的说明省略。
分隔件供给机构51、61分别包括呈卷状而卷绕有分隔件2、3的分隔件原卷52、62。
分隔件原卷52、62分别呈卷状卷绕于卷芯体的周围,其安装于轴辊58、68上。轴辊58、68按照通过恒定转矩电动机等的轴辊驱动机构而进行转矩控制,以可对从此处抽出的分隔件2、3施加规定的张力的方式构成。
分隔件2、3分别从一对压送辊71A、71B之间,81A、81B之间通过,供给到卷绕部11。
一对压送辊71A、71B、81A、81B中的一侧压送辊71A、81A分别为活动辊,其按照可通过伺服电动机等的辊驱动机构而旋转控制的方式构成,并且可通过图中未示出的气缸等的驱动机构而上下运动的方式构成。
另一侧压送辊71B、81B为固定辊,其不发生位移,该辊以可自由旋转的方式通过轴承支承,从动于压送辊71A、81A的旋转动作、所运送的分隔件2、3等而旋转。
由此,一对压送辊71A、71B、81A、81B可在夹持分隔件2、3和电极片4、5的关闭状态与将它们开放的打开状态,进行开闭动作。
此外,分隔件供给机构51、61包括用于检测分隔件原卷52、62剩余量的剩余量检测传感器55、65;预备的分隔件原卷56、66;分隔件自动连接机构57、67,该分隔件自动连接机构57、67进行两个分隔件原卷52、56和两个分隔件原卷62、66的连接作业。
剩余量检测传感器55、65与上述剩余量检测传感器35相同,由激光位移传感器等构成,按照通过测量分隔件原卷52、62的直径,检测其剩余量的方式构成。
分隔件自动连接机构57、67与上述电极片自动连接机构37、47相同,在即将安装于上述轴辊58、68上的分隔件原卷52、62用完之前,进行用完之前的分隔件原卷52、62的终端部与新的分隔件原卷56、66的起始端部的连接等作业,并且将该分隔件原卷56、66重新安装于轴辊58、68上,由此,可进行相对卷绕部11的分隔件2、3的连续的供给。
另外,在各种片2~5的供给通路的中途,还设置用于对各种片2~5进行导向的各种导向辊(符号省略)等。
下面对卷绕部11的结构进行说明。卷绕部11包括: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的圆盘状的托架12;2个卷芯13、14,该2个卷芯13、14在该托架12的旋转方向,以180°间隔而设置;分隔件切割器16,该分隔件切割器16用于切断分隔件2、3。
卷芯13、14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分别在本身的外周侧卷取各种片2~5,将本身的中心轴作为旋转轴而旋转。另外,卷芯13、14按照可沿托架12的轴线方向,相对该托架12而进出的方式设置。
卷芯13、14按照下述方式构成,分别由沿本身的轴线方向延伸的一对芯片构成,按照可在该对芯片之间夹持分隔件2、3的方式构成。
卷芯13、14按照通过托架12的旋转,可在卷绕位置P1与取下位置P2之间旋转运动的方式构成。
卷绕位置P1为将各种片2~5卷绕于卷芯13、14上的位置,将各种片2~5分别从上述各供给机构31、41、51、61供给到该卷绕位置P1。
取下位置P2为用于进行卷绕后的各种片2~5,即电池元件1的取下的位置。
在取下位置P2的周边部设置:用于抑制卷绕后的各种片2~5不齐整的按压辊(图示省略);用于将电池元件1从卷芯13、14取下的取下装置(图示省略)等。
分隔件切割器16按照在卷绕位置P1的附近处上下运动,可向接近托架12、切断分隔件2、3的切断位置;与和托架12离开、不妨碍卷芯13、14的移动的退避位置而移动的方式构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形成将各种片2~5直接卷绕于卷芯13、14上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形成下述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将卷芯芯体安装于卷芯13、14上,将各种片2~5卷绕于该卷芯芯体上。
下面对采用上述卷绕机10的电池元件1的卷绕流程进行具体说明。
此外,在图2中,给出下述的状态,在该状态,于卷绕位置P1而卷绕各种片2~5的一个卷芯14移向取下位置P2,并且新移向卷绕位置P1的另一卷芯13夹持分隔件2、3。
在从图2所示的状态,于取下位置P2的卷芯14与卷绕位置P1的卷芯13之间切断分隔件2、3之后,于卷绕位置P1开始新的电池元件1的卷绕。另外,在本阶段,一对压送辊71A、71B、81A、81B处于打开状态。
接着,如果分隔件2、3以规定长度而卷于卷芯13上,则卷芯13暂时停止,使排送辊33A、33B、43A、43B旋转,排送电极片4、5。
在电极片4、5的前端到达压送辊71A、71B之间、81A、81B之间时,停止排送辊33A、33B、43A、43B,并且压送辊71A、71B、81A、81B处于关闭状态,以与分隔件2、3重合的状态夹持电极片4、5。对应于此,排送辊33A、33B、43A、43B处于打开状态,将电极片4、5开放。
然后,如果再次使卷芯13旋转,将电极片4、5卷于卷芯13上,则压送辊71A、71B、81A、81B处于打开状态。由此,在之后,在重合的状态,将各种片2~5卷绕于卷芯13上。
如果按照规定长度而将各种片2~5卷绕于卷芯13上,则卷芯13的旋转动作暂时停止。在该状态,排送辊33A、33B、43A、43B处于关闭状态,持握电极片4、5,然后,通过片切断器34、44而切断。
如果电极片4、5的切断结束,则卷芯13以规定量而旋转,与分隔件2、3一起地卷取电极片4、5的终端部分(卷取残留部分)。
如果电极片4、5的终端部分的卷取完成,则不切断分隔件2、3,托架12旋转。由此,一个卷芯13一边抽出分隔件2、3,一边移向取下位置P2侧,并且在另一卷芯14在相对托架12而进出的状态,移向卷绕位置P1侧。
然后,如果卷芯13、14分别到达取下位置P2、卷绕位置P1时,则托架12停止,并且在卷绕位置P1,卷芯14相对托架12而突出,统一地持握分隔件2、3。同时,在取下位置P2,图中未示出的按压辊接近卷芯13,按压分隔件2、3的终端部附近。
如果在该状态,分隔件切割器16动作,在取下位置P2的卷芯13与卷绕位置P1的卷芯14之间切断分隔件2、3。
在该切断后,在通过上述按压辊按压分隔件2、3的终端部附近的状态,取下位置P2的卷芯13旋转,卷取分隔件2、3的终端部分,通过卷绕固定胶带(图示省略)而固定分隔件2、3的终端部分,由此,各种片2~5的卷绕作业完成,电池元件1完成。该电池元件1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取下装置,从卷芯13上取下。
另外,在上述分隔件2、3的切断后,在进行取下位置P2中的分隔件2、3的终端部分的卷取作业的同时,在卷绕位置P1使卷芯14旋转,开始该卷芯14持握的分隔件2、3的起始端部分的卷取。
然后,反复进行上述步骤,将各种片2~5交替地卷绕于卷芯13、14上,由此,依次制造电池元件1。
接着,卷绕机10(主控制部111)根据各供给机构31、41、51、61中的剩余量检测传感器35、45、55、65的检测结果而判定各种片2~5的原卷32、42,52、62处于即将用完的状态,则进行驱动自动连接机构37、47、57、67,将事先设定在该自动连接机构37、47、57、67中的预备的原卷36、46、56、66的起始端部进行与在先的原卷32、42、52、62的终端部连接等的作业,将各种片2~5连续地供给到卷绕部11。
此外,预备的原卷36、46、56、66在自动连接机构37、47、57、67作业之前,预先通过作业者而设定。在下面将上述设定作业称为“材料补充作业”。
下面对卷绕机10的运行管理系统100进行具体说明。像图1所示的那样,在通过运行管理系统100而管理的工场的内部,设置多个上述的卷绕机10。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1号机~10号机的10个卷绕机10。显然,构成运行管理系统100的管理对象的卷绕机10的数量并不限于此,比如也可为运行管理一个卷绕机10的结构。
各卷绕机10不但具有上述的结构,还包括:主控制部111,该主控制部111进行卷绕机10的主控制;通信控制部(无线通信装置)112,该通信控制部112进行各种通信的控制;存取点(天线装置)113,该存取点113用于在该通信控制部112和后述的便携终端200之间发送接收电波;触摸面板114,该触摸面板114构成显示机构和输入机构。
主控制部111由PLC(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构成,具有CPU、存储器等。当然,也可代替PLC,而采用PC(个人计算机)。
CPU通过按照控制系统程序运行次序(sequence)程序,由此进行比如所谓的运算处理、存储器的数据的写入/读取的控制等,该运算处理根据从上述剩余量检测传感器35等的输入器而输入的信号,将控制指示、控制数据提供给上述正极片自动连接机构37等的输出器。
存储器包括系统存储器,该系统存储器存储控制系统程序,由ROM等构成;程序存储器,该程序存储器存储次序(sequence)程序,由闪存等构成;数据存储器,该数据存储器临时存储运算数据,输入输出数据等的数据,由RAM等构成。
各卷绕机10的通信控制部112通过LAN(局域网)缆线而连接,构成有线LAN。另外,在存取点113和便携终端200之间,构成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LAN。于是,通过该有线LAN和无线LAN,构成工场内的局域LAN,通过该局域LAN,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通信线路。
通信控制部112具有经由存取点113,将从主控制部111而输出的各种数据送给各便携终端200,或将从各便携终端200而接收的各种数据输入到主控制部111的功能。
另外,对于各卷绕机10的存取点113,由于可相对便携终端200而发送接收电波的范围限定于本身周围的规定区域,各卷绕机10的通信控制部112在于本身的卷绕机10的存取点113的区域内,不存在构成进行发送接收的对象的便携终端200的场合,经由具有可与便携终端200发送接收的区域的另一卷绕机10的存取点113,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
此外,通信控制部112具有经由存取点113,将多个便携终端200之间的数据的发送接收中继的功能。比如,在从作业者A的便携终端200A将数据发送给作业者B的便携终端200B的场合,构成作业者A的便携终端200A→存取点113→通信控制部112→存取点113→作业者B的便携终端200B的通路。
接着,对便携终端200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便携终端200采用已有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于是,便携终端200包括:控制部,该控制部由进行各种运算处理的CPU等构成;存储器,该存储器由存储程序等的ROM、临时存储各种数据的RAM等构成;作为通信机构的通信处理部等,该通信处理部经由存取点113,进行各种数据的发送接收,虽然关于这一点的图示省略。
再有,便携终端200包括可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部201。显示部201由所谓的触摸面板构成,构成显示机构和输入机构。
下面参照图5的流程图等,对像上述那样构成的运行管理系统100的动作方式进行说明。
在工场内运转的各卷绕机10的主控制部111定期地(比如,30秒间隔),根据各供给机构31、41、51、61中的剩余量检测传感器35、45、55、65的检测结果,把握各种材料(各种片2~5的原卷32、42、52、62)的剩余量,存储于存储器中。于是,剩余量检测传感器35、45、55、65构成本实施方式的监视机构。
另一方面,在工场内(设置卷绕机10的生产室、作业者等待的监视室等),进行卷绕机10的保管管理的多个作业者从事作业,各作业者每人持有一台便携终端200。
另外,如果作业者启动预先安装于便携终端200中的软件(应用程序),则在便携终端200的显示部201中,显示规定的菜单画面(图示省略)。
接着,如果作业者按压显示于菜单画面中的“材料状况”按钮,则显示图4所示那样的“材料状况”画面。另外,在这里,“按钮”指模拟显示于显示部201中的按钮的图像(在下面相同)。
在便携终端200中,如果按压“材料状况”按钮,经由上述局域LAN,将请求材料状况数据的数据请求信号发送给各卷绕机10的主控制部111。接收了它的各卷绕机10的主控制部111分别将4种材料状况数据,即表示各种片2~5的原卷32、42、52、62的剩余量的数据返回到发送了该请求信号的发送方的便携终端200。于是,材料状况数据相当于本实施方式的“生产设备的状态的状态信息(材料剩余量信息)”。
另一方面,从各卷绕机10接收了材料状况数据的便携终端200将该材料状况数据存储于存储器中。于是,在便携终端200的存储器中,存储10个卷绕机10的4种材料状况数据,共计40种材料状况数据。
然后,便携终端200通过背景处理,每次以规定间隔(比如,30秒间隔)将上述数据请求信号发送给各卷绕机10,获得新的材料状况,存储于存储器中。由此,便携终端200的存储器内的材料状况数据每次以规定间隔,更新为最新的数据。
另外,在便携终端200的“材料状况”画面中,显示基于上述材料状况数据的作业列表300(步骤S1)。
在于作业列表300中显示的各作业项目301中,构成显示进行上述材料补充作业的对象的卷绕机10的号机号码、应进行材料补充作业的材料名、该材料的剩余量(剩余材料)、进行材料补充作业的作业者名等。由此,作业者可把握产生“必须要求作业者的规定作业的状态”的主旨,以及其具体内容。
在这里,作为“材料的剩余量”,按照作业者容易辨认的方式,显示消耗该材料的剩余时间。另外,“作业者名”与便携终端200的固有信息(ID,MAC地址等)相关联,显示预先登记的作业者(当前的作业者)的名字,通过在作业列表300中显示进行作业的作业者的名字,各作业者可把握其他作业者承担哪样作业,由此,本身容易选择承担哪样作业,可谋求作业性的提高。
此外,由于还具有即使在为同一便携终端200,针对每个业务转换(shift),采用它的作业者仍不同的情况,故具有仅仅通过显示便携终端200的固有信息,无法指定实际进行作业的危险。相对该情况,像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在作业项目301中显示作业者的名字,可更加确实地把握承担各作业的作业者。
在作业列表300中,多个作业项目301按照以进行上述材料补充作业的优先位次高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的方式进行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以材料的剩余量少的顺序而排列的方式进行显示。但是,在作业列表300中,仅仅显示材料的剩余量为还剩余20分钟以内的量,不显示超过20分钟的量。并不限于此,既可为比如,仅仅显示30分钟以内的量的方案,也可不设置限制,而全部地显示。
接着,作业者从作业列表300中触摸而选择本身进行材料补充作业的作业项目301(步骤S2)。在这里,通过作业者选择的作业项目301的栏从初始颜色(比如白色),变为表示“选择中”的规定颜色(比如黄色)。同时,“开始”按钮302的颜色也按照督促作业者进行作业的方式,从初始颜色(比如白色)变为规定颜色(比如黄色)。
然后,作业者通过按压“开始”按钮302,确定选择作业项目301(步骤S3)。另外,在按压“开始”按钮302之前,处于可改变所选择的作业项目301的状态。
在这里,通过作业者选择的作业项目301的栏从上述规定颜色(比如黄色)变为表示“工作中”的指定颜色(比如橙色)。同时,“开始”按钮302在“复位”按钮303(参照图7)中,改变其方式。关于“复位”按钮303的功能,将在后面描述。
在按压“开始”按钮302的同时,便携终端200经由上述局域LAN,将选择了上述业项目301的主旨的选择信息发送给其他全部的作业者的便携终端200(步骤S4)。接收了它的其他人的便携终端200在本身的作业列表300中,将发送了上述选择信息的发送方的便携终端200选择的上述作业项目301的栏变灰,不能选择该作业项目301(步骤S5)。
另一方面,构成上述发送方的便携终端200选择的作业项目301的对象的卷绕机10(主控制部111)在材料补充作业完成时,将最新的材料状况数据发送给全部作业者的便携终端200。
在本实施方式中,消耗未使用的原卷32、42、52、62(原卷36、46、56、66)所需要的时间为100分钟。于是,关于刚结束材料补充作业的材料,将该时间加于材料状况数据(材料的剩余量)中,由此,在各作业者的便携终端200中,从作业列表300中排除该材料的作业项目301,为非显示(步骤S6)。由此,各作业者可把握该作业项目301的作业完成。另外,进行该作业的作业者可选择新的作业项目301。
在这里,也可采用下述的方案,其中,在上述材料补充作业的完成后,代替卷绕机10(主控制部111)将最新的材料状况数据发送给全部作业者的便携终端200的方式,将材料补充作业完成的主旨的完成信号发送给各便携终端200,在接收了该信号的便携终端200中,从作业列表300中排除该完成的作业项目301,为非显示。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相对1个便携终端200,可选择仅仅1个作业项目301的方式构成。于是,作业者在选定规定的作业项目301后,打算变为其他作业项目301的场合,必须暂时解除它。上述“复位”按钮303用于进行该解除操作。于是,上述“复位”按钮303构成本实施方式的选择解除机构。
比如,如果按压上述“复位”按钮303,则已选择的作业项目301的栏的颜色返回到初始颜色,可选择而改变作业项目301。同时,上述“复位”按钮303在“开始”按钮302中改变其方式。由此,通过上述步骤,作业者可选定新的作业项目301。
下面参照图6、7对便携终端200的操作流程和显示方式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在图6、7中,示出作业者A所具有的便携终端200A、与作业者B所具有的便携终端200B。
显示于两个便携终端200A、200B的显示部201A、201B中的作业列表300A、300B的前面两个(第1和第2栏)的作业项目301A、301B,已通过作业者C、D而选择,处于作业中(变灰)的状态。由此,作业者A、B不能选择前面的作业项目301A、301B。
在这里,如果作业者A从作业列表300上触摸而选择第3个(第3栏)的作业项目301A,则该已选择的第3个作业项目301A的栏从初始颜色(比如,白色)变为表示“选择中”的规定颜色(比如黄色),并且“开始”按钮302A的颜色也从初始颜色(比如白色)变为规定颜色(比如黄色)(参照图6)。另一方面,在该阶段,作业者B的便携终端200B中的作业项目301B、“开始”按钮302B的状态没有改变。
显然,不必一定从作业列表300上选择作业项目301,也可比如,作业者A从作业列表300上跳过第3个(第3栏)作业项目301A,将靠近当前地的卷绕机10的从上起的第4个(第4栏)作业项目301A作为本身进行作业而选定。
另外,如果作业者A通过按压“开始”按钮302A,确定选择作业项目301A,则该已选择的作业项目301A的栏的颜色从上述规定颜色(比如黄色)变为表示“作业中”的指定颜色(比如橙色)(参照图7)。同时,“开始”按钮302A在“复位”按钮303中,改变其方式。
此外,在按压“开始”按钮302A的同时,作业者A的便携终端200A经由上述局域LAN,将选择了从上起第3个作业项目301A的主旨的选择信息发送给作业者B的便携终端200B。接收了该信息的作业者B的便携终端200B在本身的作业列表300B中,从作业者A的便携终端200A选择后,使第3个作业项目301B的栏变灰,不能选择该作业项目301B。
像上面具体描述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各卷绕机10的供给机构31、41、51、61中的剩余量检测传感器35、45、55、65监视各种片2~5的原卷32、42、52、62(在下面简称为“材料”)的剩余量。另外,在材料的剩余量少,必须要求材料补充作业的场合,在各作业者所持有的便携终端200的作业列表300B中,显示该主旨的作业项目301。由此,各作业者可知道必须进行上述材料补充作业。
另外,在规定的作业者采用本身所持有的便携终端200,将规定的作业项目301作为本身进行的作业选定的场合,在其他作业者的便携终端200中,该作业项目301的栏变灰,不能选择。由此,其他作业者可把握规定的作业者所承担该作业项目301的作业的情况。
其结果是,由于仅仅选定显示于便携终端200中的作业项目301的作业者面向该作业项目301的作业,故可抑制面临接收了该信息的多个作业者同时在该卷绕机10中进行相同作业等的不良状况的发生。
此外,由于形成:在作业者侧可选定本身进行的作业的结构,故与在系统侧指定任意地进行规定作业的作业者的结构相比较,难以产生作业者处于手空的状态或一个作业者同时接收多个作业等的不良状况。
其结果是,可通过多位作业者,以良好的效率进行卷绕机10的运行管理,进而可谋求生产性的提高。特别是与进行多个卷绕机10的运行管理时相比较,更加实现该功能。
另外,在作业列表300的作业项目301中,显示材料的剩余量,并且多个作业项目301按照以进行材料补充作业的优先位次高的顺序(材料的剩余量少的顺序)从上到下排列的方式进行显示。由此,在像本实施方式那样,具有多个卷绕机10的场合、具有多种材料的场合等具有多个监视对象的场合,可通过观看便携终端200,更加简单地把握哪个监视对象必须要求更快地进行材料补充作业等的情况。其结果是,从更加要求紧急的优先顺序有选择地进行作业,可谋求进一步的作业效率的提高。
(第2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8的流程图等,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对于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重复的部分,采用同一部件名称、同一标号等省略对其的具体的说明,并且在下面以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而进行说明。
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便携终端200的“材料状况”画面中显示作业列表300(步骤T1)。
接着,作业者从作业列表300中触摸而选择本身进行材料补充作业的作业项目301(步骤T2)。在这里,通过作业者而选择的作业项目301的栏从初始颜色(比如白色)变为表示“选择中”的规定颜色(比如黄色)。
然后,作业者按压“开始”按钮302(步骤T3)。与此同时,便携终端200经由上述局域LAN,将选择了上述作业项目301的主旨的选择信息发送给其他全部的作业者的便携终端200(步骤T4)。
在这里,由作业者选择的作业项目301的栏从上述规定颜色(比如黄色)变为表示“临时确定中”的指定颜色(比如橙色)。
另一方面,接收了上述选择信息的其他人的便携终端200针对本身的作业列表300,将发送了上述选择信息的发送方的便携终端200已选择的上述作业项目301的栏的颜色变为:表示“临时确定中”的指定颜色(比如绿色),并且不能选择该作业项目301。
发送方的便携终端200在将选择信息发送给其他便携终端200的同时,经由上述局域LAN,还向构成作业对象的卷绕机10发送选择了上述作业项目301的主旨的选择信息,将本身已选择的主旨通知给该卷绕机10(步骤T5)。
接收了上述选择信息的卷绕机10在本身的触摸面板114中,显示“到达”按钮(步骤T6)。
接着,作业者到达该卷绕机10,如果按压上述“到达”按钮,则该卷绕机10(主控制部111)对针对本设备进行作业的该作业者(的便携终端200)、与已发送了上述选择信息的规定的作业者(的便携终端200)是否一致进行认证(步骤T7)。通过该功能,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认证机构。
比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卷绕机10在按压上述“到达”按钮时,获得便携终端200的固有信息,该固有信息存在于:与设置于卷绕机10本身上的存取点113可发送接收信息的区域内。由此,判断该便携终端200是否为向卷绕机10本身发送了上述选择信息的便携终端200,由此,进行作业者的认证处理。显然,认证方法并不限于此,比如,也可采用卷绕机10和便携终端200通过红外线通信而进行认证作业等的不同的认证方法。
在这里,卷绕机10在通过上述认证方法确认为两者一致的场合,允许进行材料补充作业(步骤T8),同时经由上述局域LAN,将作业者确定的主旨的确定信息发送给其他全部的作业者的便携终端200(步骤T9)。
卷绕机10在允许作业的场合,比如,通过触摸面板114将“到达”按钮的颜色点亮为“绿色”,然后从触摸面板114删除该“到达”按钮。由此,作业者可识别已允许作业的主旨。
另一方面,卷绕机10在通过上述认证处理确认为两者不一致的场合,比如,通过触摸面板114,将“到达”按钮的颜色点亮为“红色”,然后,不从触摸面板114删除该“到达”按钮,继续显示。由此,作业者可识别到:来到了一个不允许作业、与自己应进行作业的卷绕机10不同的卷绕机10。显然,通报认证结果的方法并不限于此,比如,也可采用显示规定的消息,或使规定的灯发光等的不同的通报方法。
在这里,卷绕机10在不允许作业的场合,也可按照比如,不能够进行材料补充作业的方式,采取在将外壳21关闭的状态,不能够将其打开等的措施。
另外,从卷绕机10而接收上述确定信息的其他人的便携终端200在本身的作业存储器300中,从表示上述“临时确定中”的指定颜色(比如绿色),使发送了上述选择信息的发送方的便携终端200已选择的上述作业项目301的栏变灰,不能选择该作业项目301(步骤T10)。
此外,允许上述作业的卷绕机10(主控制部111)在材料补充作业完成时,将最新的材料状况数据发送给全部作业者的便携终端200。
由此,在各作业者的便携终端200中,从作业列表300中排除该材料的作业项目301,进行非显示(步骤T11)。
按照上述实施方式,不但具有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可抑制作业者误对不同于本身应进行作业的卷绕机10的卷绕机10而进行作业的不良状况的发生。其结果是,可降低多个作业者对多个卷绕机10的运行管理复杂的危险。
还有,接收了上述确定信息的其他作业者可更加容易把握规定的作业者在正确的卷绕机10上进行作业等的,规定的作业者的行动,可进一步提高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再有,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记载内容,比如,也可像下述那样而实施。显然,在下面没有列举的其他应用例、变形例也是当然可能的。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通过运行管理系统100运行管理的生产设备,列举了制造电池元件1的卷绕机(电池制造装置)10,但是通过运行管理系统100而运行管理的对象并不限于此,也可为硬质泡沫塑料衬垫包装机、衬底安装装置等的其他生产设备。
在这里,在比如,制造由填充有药片等的袋部的容器膜、与按照将袋部封闭的方式安装于容器膜上的罩面膜构成的硬质泡沫塑料衬垫片(PTP片)的药片包装机(PTP包装机)中,作为构成监视对象的材料,列举有容器膜、罩面膜等。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便携终端200的例子,列举有智能手机、平板PC等,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采用已有的便携电话机、笔记本型PC等。显然,也可代替触摸面板,而将普通的液晶显示器等用作显示机构,并且将鼠标、键盘等作为输入机构。
(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便携终端200将数据请求信号发送给各卷绕机10,获得各材料状况数据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形成从卷绕机10定期地将材料状况数据发送给便携终端200的结构。
另外,作为设置经由局域LAN,以可与各卷绕机10通信的方式链接的管理服务器,该管理服务器一元地管理各卷绕机10的材料状况数据的结构,也可形成从该管理服务器,便携终端200获得各卷绕机10的各材料状况数据的结构。
(d)网络结构(局域LAN)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比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各卷绕机10的通信控制部112通过LAN缆线而链接的结构(有线LAN),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形成它们通过无线LAN而链接的结构。
此外,各卷绕机10不必一定相互进行网络链接,形成至少各卷绕机10和便携终端200可进行数据发送接收的通信线路即可。关于通信线路,不必一定要求在工场内构成专用的网络,也可形成将公众的便携电话通信网、公众无线LAN等用作通信线路的结构。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针对各卷绕机10形成通信控制部(无线通信装置)112、存取点(天线装置)113的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形成将这些功能设置于卷绕机10的外部的结构。另外,不必一定按照相对各卷绕机10的1对1的关系设置它们。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构成无线LAN的无线通信规格没有特别谈及,但是,如果形成Wi-Fi(注册商标)、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等,可至少采用无线通信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结构,则也可采用任意的无线通信规格。
(e)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卷绕机10的主控制部111监视各种材料(各种片2~5的原卷32、42、52、62)的剩余量,便携终端200在处于至少必须要求材料的不足状态,即材料补充作业的状态之前,定期地获得材料状况数据(材料剩余量信息),判定其中的材料的剩余量的状态为必须要求材料补充作业的状态(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剩余20分钟以内),只要满足该条件,则形成显示为作业列表300的作业项目301的结构。
并不限于此,也可形成比如,还可显示材料的剩余量的状态为不必要求材料补充作业的状态(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剩余超过20分钟)的结构。
另外,也可代替上述实施方式或在该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形成下述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在各卷绕机10侧,监视各种材料的不足(缺乏)状态、或各卷绕机10的异常状态、故障状态等的卷绕机10的状态是否处于必须要求规定的作业的状态,并且获得关于它的状态信息的便携终端200将已获得的信息全部作为作业项目301而显示。
(f)显示于作业列表300中的作业项目301的内容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显示构成至少进行材料补充作业的卷绕机10的号机号码、应进行材料补充作业的材料名称。也可显示不同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内容的信息。
还有,还可不形成下述的结构,其中,在作业列表300中,多个作业项目301必须按照以进行上述材料补充作业的优先顺序高的顺序(材料的剩余量少的顺序)排列的方式进行显示。
但是,从谋求方便性的提高的方面来说,最好显示材料的剩余量(剩余时间)、进行材料补充作业的作业者姓名等。
(g)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各卷绕机10的主控制部111仅仅监视各种片2~5的原卷32、42、52、62的剩余量的结构,但是,构成监视对象的材料并不限于此。
也可采用比如监视下述参数并进行适当补充的结构,该参数为,通过卷绕部11而安装于卷芯13、14上的卷芯体的剩余量(个数);将分隔件2、3的终端部分固定的卷绕固定胶带的剩余量(长度);焊接于电极片4、5上的舌片的剩余量(个数)等。
另外,对于上述卷绕机10的异常状态、故障状态、卷芯体的剩余量(个数)、卷绕固定胶带的剩余量(长度)、舌片的剩余量(个数)等的无法通过剩余时间而把握的监视对象,最好不同于上述各种片2~5的原卷32、42、52、62的剩余量的作业列表300,而作为第2作业列表而显示。
在这里,还可形成第2作业列表(的作业项目)作为优先度高于作业列表300(的作用项目301)的列表而处理的结构。另外,还可形成第2作业列表作为仅对应指定的管理者的列表而处理的结构。
(h)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按照相对一台便携终端200,可选择仅仅一个作业项目301的方式构成,但是,并不限于此,如果为比如同一号机,并且同一作业者,则也可形成可选择多个作业项目301的结构。
(i)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接收了规定的作业者已选择作业项目301的主旨的选择信息的其他人的便携终端200通过在本身的作业列表300中,将发送了上述选择信息的发送方的便携终端200已选择的上述作业项目301的栏变灰,显示已选择了该作业项目301的主旨。并不限于此,也可按照显示规定的消息,或对该作业项目301加入“检查”等的不同的方式,显示已选定了作业项目301的主旨。
(j)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从作业列表300中触摸而选择作业项目301,然后通过按压“开始”按钮302,选定该作业项目301的结构,但是,也可形成省略“开始”按钮302,仅仅通过从作业列表300触摸作业项目301的方式,选定该作业项目301的结构。
另外,同样关于作业项目301的选择解除,还可形成省略“复位”按钮303的结构。还可形成比如,仅仅通过在作业列表300中,触摸不同于已选定的作业项目301的作业项目301,进行作业项目301的选择解除和选择变更的结构。另外,还可形成在触摸不同于已选定的作业项目301的作业项目301后,通过按压“开始”按钮302,进行作业项目301的选择解除和选择变更的结构。
(k)也可形成运行管理系统100(便携终端200)的功能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而具有谋求方便性提高等的下述的各种功能的方案。
还可形成可将比如卷绕机10的运转状况(是否正常运转、是否在正常停止中、是否在异常停止中等)、卷绕机10的生产状况(生产数量、合格品数量、不合格品数量等)等显示于便携终端200中,进行确认的结构。
还可形成在各便携终端200相互之间,具有可进行消息等的发送接收的语言传送功能的结构。
也可形成具有在卷绕机10产生不良状况时,可通过字符、图像(通过便携终端200拍摄的图像)等而保存它的记忆功能的结构。
另外,也可形成具有下述功能的结构,该功能可记录各便携终端200经由本身而进行的操作历史和作业历史(时刻、作业内容、作业内容等),形成作业日报。在这里,还可形成可将通过语言传送功能、演示功能制作的信息与作业日报链接的结构。另外,还可形成通过在菜单画面中显示“日报制作”按钮,按压该按钮,自动地制作作业日报的结构。
标号的说明:
标号2表示正极用分隔件;
标号3表示负极用分隔件;
标号4表示正极片;
标号5表示负极片;
标号10表示卷绕机;
标号32、42表示片原卷;
标号36、46表示预备的片原卷;
标号35、45、55、65表示剩余量检测传感器;
标号37、47表示片自动连接机构;
标号52、62表示分隔件原卷;
标号56、66表示预备的分隔件原卷;
标号57、67表示分隔件连接机构;
标号100表示运行管理系统;
标号111表示主控制部;
标号112表示通信控制部;
标号113表示存取点;
标号114表示触摸面板;
标号200表示便携终端;
标号201表示显示部;
标号300表示作业列表;
标号301表示作业项目。

Claims (13)

1.一种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该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用于进行一个或多个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其特征在于,该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包括:
监视机构,该监视机构能监视上述生产设备的状态;以及
多个便携终端,该多个便携终端由多个作业者所持有,
上述便携终端包括:
通信机构,该通信机构能通过规定的通信线路至少获得与上述生产设备有关的状态信息,并且能与其他便携终端相互进行通信;
显示机构,其中,在根据上述状态信息,上述生产设备的状态为至少必须要求作业者的规定的作业的状态的场合,该显示机构能显示必须要求该规定的作业的主旨的信息作为作业项目;以及
输入机构,该输入机构能将显示于上述显示机构中的作业项目选定为持有该便携终端的作业者所进行的作业,
在规定的作业者采用本身持有的上述便携终端,将显示于上述显示机构中的规定的作业项目选定为本身进行的作业的场合,将该主旨的信息作为选择信息,发送给其他作业者所持有的上述便携终端;
在其他作业者所持有的上述便携终端中接收了上述选择信息的场合,以规定的方式显示如下主旨:该选择信息的作业项目已经被选定了,
同时,形成下述的结构,在该结构中,上述规定的作业者采用本身所持有的上述便携终端,将显示于上述显示机构中的规定的作业项目选定为本身进行的作业的场合,该主旨的信息作为选择信息,发送给该规定的作业项目的上述生产设备,并且,
上述生产设备包括:
认证机构,该认证机构能认证对本设备进行作业的作业者、与发送了上述选择信息的规定的作业者是否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监视机构监视作为上述生产设备的状态的至少在上述生产设备中采用的规定的材料的剩余量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便携终端的显示机构在上述作业项目中显示上述材料的剩余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针对上述规定的作业者采用本身持有的上述便携终端而选择确定的作业项目,不能够在上述其他作业者所持有的上述便携终端中选择。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针对上述规定的作业者采用本身持有的上述便携终端而选择确定的作业项目,不能够在上述其他作业者所持有的上述便携终端中选择。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针对上述规定的作业者采用本身持有的上述便携终端而选择确定的作业项目,不能够在上述其他作业者所持有的上述便携终端中选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便携终端的显示机构中,多个上述作业项目按照以必须要求上述规定的作业的优先位次高的顺序排列的方式通过列表显示。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便携终端的显示机构中,多个上述作业项目按照以必须要求上述规定的作业的优先位次高的顺序排列的方式通过列表显示。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便携终端的显示机构中,多个上述作业项目按照以必须要求上述规定的作业的优先位次高的顺序排列的方式通过列表显示。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便携终端的显示机构中,多个上述作业项目按照以必须要求上述规定的作业的优先位次高的顺序排列的方式通过列表显示。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便携终端的显示机构中,多个上述作业项目按照以必须要求上述规定的作业的优先位次高的顺序排列的方式通过列表显示。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便携终端的显示机构中,多个上述作业项目按照以必须要求上述规定的作业的优先位次高的顺序排列的方式通过列表显示。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上述生产设备在上述对本设备进行作业的作业者、与发送了上述选择信息的规定的作业者一致的场合,将该主旨的信息作为确定信息发送给其他作业者所持有的上述便携终端,
在其他作业者所持有的上述便携终端中接收上述确定信息的场合,以规定方式显示如下主旨:该确定信息所相关的作业项目的选定已确定了。
CN201310246991.7A 2012-11-14 2013-06-20 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 Active CN1038095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9893A JP5735948B2 (ja) 2012-11-14 2012-11-14 生産機器の運用管理システム
JP2012-249893 2012-11-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9551A CN103809551A (zh) 2014-05-21
CN103809551B true CN103809551B (zh) 2016-09-14

Family

ID=50706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46991.7A Active CN103809551B (zh) 2012-11-14 2013-06-20 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35948B2 (zh)
CN (1) CN10380955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00434B2 (ja) * 2013-01-11 2015-10-28 Ckd株式会社 検査装置の監視システム
JP2017010295A (ja) * 2015-06-23 2017-01-12 三星ダイヤモ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ラインシステム
JP7452145B2 (ja) * 2020-03-19 2024-03-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生産ライン監視システム
CN113597259B (zh) * 2021-07-30 2023-09-15 广州佳帆计算机有限公司 供料器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29812A (ja) * 2001-07-17 2003-01-31 Toshiba Corp 生産管理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3295932A (ja) * 2002-04-03 2003-10-17 Amada Co Ltd 工程管理システム
JP2009265719A (ja) * 2008-04-22 2009-11-12 Ishida Co Ltd 端末装置、生産情報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201464911U (zh) * 2009-07-30 2010-05-12 中国交通信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散货码头生产管理系统
CN201788401U (zh) * 2010-08-23 2011-04-06 天津渤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碱厂 设备生产过程控制管理信息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34318A (ja) * 2007-03-20 2008-10-02 Shibuya Kogyo Co Ltd 設備操作システ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29812A (ja) * 2001-07-17 2003-01-31 Toshiba Corp 生産管理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2003295932A (ja) * 2002-04-03 2003-10-17 Amada Co Ltd 工程管理システム
JP2009265719A (ja) * 2008-04-22 2009-11-12 Ishida Co Ltd 端末装置、生産情報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201464911U (zh) * 2009-07-30 2010-05-12 中国交通信息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散货码头生产管理系统
CN201788401U (zh) * 2010-08-23 2011-04-06 天津渤海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碱厂 设备生产过程控制管理信息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9551A (zh) 2014-05-21
JP5735948B2 (ja) 2015-06-17
JP2014099010A (ja) 2014-05-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09551B (zh) 生产设备的运行管理系统
CN1119849C (zh) 电力系统保护和控制系统及分布式控制系统
US9535415B2 (en) Softwar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bile visualization of industrial automation environments
JP5337400B2 (ja) 端末装置、生産情報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Wang et al. Cloud-assisted interaction and negotiation of industrial robots for the smart factory
CN107272610B (zh) 呈现用于工业自动化装置的参数集合的系统、方法及软件
CN105717890A (zh) 工业自动化视觉化仪表板创建范例
CN108244697B (zh) 一种基于工单的卷烟机与喂丝机生产协同控制方法
CN109597750A (zh) 用于在过程工厂中的图形显示配置设计验证的系统和方法
CN106022685A (zh) 一种托运订单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9906413A (zh) 信息显示装置、信息显示系统及显示画面控制方法
CN106096977A (zh)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药芯焊丝生产参数追溯方法及系统
DE102014103383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für nahtlose Zustandsübertragung zwischen Benutzeroberflächengeräten in einer mobilen Schaltzentrale
CN105005277B (zh) 一种轨道车辆大线下料系统设计及生产方法
DE102014103442A1 (de) Verfahren zum Initiieren oder Fortsetzen einer mobilen Steuerungssitzung in einer Prozessanlage
CN106054629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JP2004145860A (ja) 成形機管理システム、成形機管理装置、携帯情報端末、成形機管理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プログラム、及び携帯情報端末に用いられるプログラム
CN106733683A (zh) 手机自动测试线及其测试方法
CN204203729U (zh) 一种适于包装印刷机器云服务系统
CN109816123B (zh) 智能废弃物回收后台系统
CN208438608U (zh) 风电叶片预成型块生产系统
CN206193861U (zh) 化学品混存的集装箱及其管理系统
CN207156737U (zh) 一种装订机系统
CN107358369B (zh) 一种制衣厂动态数据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JP2020049667A (ja) 電子機器及び通信処理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