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09418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09418A CN103809418A CN201310535070.2A CN201310535070A CN103809418A CN 103809418 A CN103809418 A CN 103809418A CN 201310535070 A CN201310535070 A CN 201310535070A CN 103809418 A CN103809418 A CN 1038094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lever
- lever portion
- axial region
- state
- described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transfer uni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42—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 G03G15/0178—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 G03G15/0189—Structure of complete machines using more than one reusab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e.g. one for every monocolour image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9—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multicolou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G03G2215/019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multicolou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ransfer member separable from recording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在运送图像形成装置时,既可以不受分离操作杆影响地保持感光体转印带的分离状态,又可以以关闭盖体的状态进行运输。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分离机构,用于使转印带与所接触的感光体分离;分离轴部,其通过从第一转动位置向第二转动位置转动从而使所述分离机构进行分离动作;操作杆部,其安装在所述分离轴部的一端部;以及收纳部,用于收纳单体状态下的所述操作杆部,未安装所述操作杆部的所述分离轴部的一端部在所述第一转动位置的状态下与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操作杆部相干涉,阻止该操作杆部的收纳,在所述第二转动位置的状态下,允许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操作杆部的收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在出厂时可以保持将转印带与处理单元分离的状态关闭盖体的转印带分离机构的操作杆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MFP(多功能一体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上,环形转动的转印带通过每个转印辊而加压接触在Y(黄色)、M(品红色)、C(青色)、K(黑色)的每种颜色的处理单元的感光鼓上,使各感光鼓上的色调剂图像可以转印到转印带上。
此外,将处理单元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上拆下时,操作使转印带与每种颜色的感光鼓分离的转印带分离机构,使与各感光鼓相对地配置的各转印辊远离转印带,使转印带与感光鼓分离。
例如这样操作上述转印带分离机构,打开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前面的前盖,将被折叠后收纳于装置主体的规定位置的分离操作杆向面前侧拉倒而使其可以把持,将该分离操作杆的把持部向规定方向转动。即使在分离操作杆被向面前侧拉倒的状态下要关闭前盖,由于分离操作杆与前盖干涉,使前盖不能关闭。因此,盖体打开关闭检测开关检测到前盖打开状态,因此即使错误地按下开始开关,图像形成装置也不能工作。
因此,向为了分离而转动的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分离操作杆,转印带就与各感光鼓加压接触,然后折叠收纳于原来的规定位置,从而前盖完全关闭,打开关闭检测开关可以检测到盖体关闭状态。
而从工厂将完工的图像形成装置出厂时,在运送图像形成装置时,为了防止转印带与感光鼓接触产生划痕,必须预先将转印带与感光体分离。
因此,目前的情况是如果使上述转印带分离机构的分离操作杆形成拉倒状态或分离解除状态,就会发生盖体不能关闭的问题,在运输时或者单独输送处理单元,或者必须在转印带与感光体之间夹着防止划痕的部件。
发明内容
鉴于这样的观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既可以不受分离操作杆影响地保持感光鼓与转印带的分离状态,又可以以关闭盖体的状态进行运输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说明书中所述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分离机构,用于使转印带与所接触的感光体分离;分离轴部,其通过从第一转动位置向第二转动位置转动从而使所述分离机构进行分离动作;操作杆部,其安装在所述分离轴部的一端部;以及收纳部,用于收纳单体状态下的所述操作杆部,未安装所述操作杆部的所述分离轴部的一端部在所述第一转动位置的状态下与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操作杆部相干涉,阻止该操作杆部的收纳,在所述第二转动位置的状态下,允许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操作杆部的收纳。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转印带及其周边设备的正视图。
图3的(a)是形成转印带分离机构的操作部的分离操作杆与分离轴的分解立体图,图3的(b)是图的(a)的E箭视图。
图4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上的转印带分离机构的分离操作杆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示出了使用图像形成装置时的盖体关闭状态。
图5的(a)是图4的部分正视图,图5的(b)是图5的(a)的A-A箭视图。
图6的(a)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上的转印带分离机构的分离操作杆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示出了使用图像形成装置时的操作杆拉倒状态,图6的(b)是表示盖体打开关闭检测开关的配置位置的正视图。
图7的(a)是图6的部分正视图,图7的(b)是图7的(a)的B-B箭视图。
图8是表示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上的转印带分离机构的分离操作杆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示出了使用图像形成装置时的分离解除状态。
图9是表示要在图8所示的分离操作杆的分离解除状态下关闭前盖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将图1的图像形成装置上的转印带分离机构的分离操作杆作为一个单体安装在规定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表示在运送图像形成装置时的分离解除状态。
图11的(a)是图10的部分正视图,图11的(b)是图11的(a)的C-C箭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就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转印带及其周边设备的正视图。
图像形成装置100沿着进行环形转动的转印带110的输送方向配置Y(黄色)、M(品红色)、C(青色)、K(黑色)的处理单元120、121、122、123。与设置在各处理单元120、121、122、123上的感光鼓120A、121A、122A、123A相对地、隔着转印带110配置转印辊130、131、132、133。
转印辊(一次转印辊)130、131、132、133安装在未图示的转印辊保持部件上。上述转印辊保持部件安装为可相对图像形成装置101向上下方向移动。在上述转印辊保持部件被向下方位置下降的状态下,各转印辊130、131、132、133使转印带110与各感光鼓120A、121A、122A、123A加压接触。此外,在上述转印辊保持部件被向上方位置上升的状态下,各转印辊130、131、132、133向转印带110的上方移动,使转印带110与各感光鼓120A、121A、122A、123A分离。转印带分离机构例如通过被配置在转印带110的输送方向一端侧的齿轮齿条机构使上述转印辊保持部件向上下方向移动。上述齿条被设置在上述转印辊保持部件侧,上述齿轮被安装在后述的分离轴30上。一旦使上述分离轴30向规定方向转动,上述转印辊保持部件就上升,一旦向相反方向转动就下降。上述分离轴30沿着图1的纸面的正反方向延伸,将该方向作为主扫描方向,将转印带的输送方向作为副扫描方向。
在转印带110与各感光鼓120A、121A、122A、123A分离的状态下,各处理单元120、121、122、123可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1上卸下或安装上。卸下方向是从图1的纸面的反面侧向正面侧,安装方向是该反方向。
在转印带110通过各转印辊130、131、132、133与各感光鼓120A、121A、122A、123A加压接触的状态下,每个感光鼓120A、121A、122A、 123A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转印带110上,在二次转印位置通过二次转印辊140转印带110上的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纸张上,通过定影器141被加热加压,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纸张上。然后,定影了色调剂图像的纸张向排纸部142排出。
图3是表示形成转印带分离机构的操作部1的分离操作杆10与分离轴30的分解立体图。这里,将主扫描方向设为X轴,副扫描方向为Y轴(与X轴正交),X轴和Y轴彼此正交的方向为Z轴。
分离轴30具有向X轴方向延伸的轴主体部31和被一体设置在分离轴主体部31的一端部的操作杆安装部32,上述齿轮被安装在轴主体部31的前端。分离操作杆10押入并卡合于操作杆安装部32,以分离操作杆10能够以Y轴方向的轴心为中心旋转的方式支撑分离操作杆10。分离轴30例如由合成树脂形成。
操作杆安装部32具有以X轴为中心在Y轴方向线对称地形成、与分离轴主体部31的根部连续设置的基部33和与基部33连续设置的第一嵌合部34。此外,在基部33的上面沿着Y轴方向两侧形成挡块部35,对分离操作杆10的后述的拉倒状态进行定位。
第一嵌合部34从基部33的一端起向着X轴方向前方、支出沿着Y轴方向相对的一对支轴片部36。一对支轴片部36在前端部向着Y轴方向外侧形成支轴部37。一旦该支轴片部36向着Y轴方向内侧弹性变形,一对支轴部37之间的轴间距就缩短,一旦解除该弹性变形,一对支轴部37之间的轴间距就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在一对支轴片部36的Z轴方向(上下方向)具有间隙38地分别形成上嵌合体部39和下嵌合体部40。下嵌合体部40的下面侧41形成弯曲形状。在上嵌合体部39和下嵌合体部40的Y轴方向的两侧壁面沿着Z轴方向形成第一突起部42、第二突起部43。设形成于上嵌合体部39的一 对第一突起部42的相对宽度为W1,同样设形成于下嵌合体部40的一对第二突起部43的相对宽度为W1。
分离操作杆10的矩形把持部11和与操作杆安装部32的第一嵌合部34嵌合的第二嵌合部12一体形成。第二嵌合部12在嵌入第一嵌合部34的凹部13的Y轴方向两侧具有一对壁部14、15,将与第一嵌合部34相对的端面形成开放端面16A,将相反侧的端面形成具有壁面的封闭端面16B。
可以使第二嵌合部12的一对壁部14、15的内面之间的宽度稍微大于W1,使第一嵌合部34几乎无间隙地嵌合。
此外,在一对壁部14、15的内面形成从上述开放端面16A侧向X轴方向延伸的凹槽部17。一对凹槽部17之间的宽度被形成为小于形成于一对支轴片部36的支轴部37的轴间距。如果使一对支轴部37紧靠在一对凹槽部17上使劲推入分离操作杆10,一对支轴片部36就向内侧弹性变形,一对支轴部37被引入凹槽部17。
在一对凹槽部17的前端分别形成在Y轴方向具有轴心的轴孔部18,被引入一对凹槽部17的一对支轴部37正好嵌入这些轴孔部18。轴孔部18形成使支轴部37可相对轴孔部18转动的轴径。
因此,分离操作杆10以能够以Y轴方向的轴心为中心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分离轴30的操作杆安装部32。在该安装状态下,分离操作杆10被不能拔出地一体安装在操作杆安装部32。此外,分离操作杆10可在图3所示的把持部11向着上部的折叠状态和从折叠状态向面前侧拉倒、与分离轴30沿着X轴方向排列在一条直线上的操作杆拉倒状态之间转动。
分离操作杆10的形成转动中心的轴孔部18配置在一对壁部14、15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间部,在操作杆拉倒状态下,一对壁部14、15将上 嵌合体部39和下嵌合体部40夹在中间的同时,形成在一对壁部14、15的前端部的卡定片部14A、15A将基部33的Y轴方向两侧部夹在中间。此时,一对卡定片部14A、15A的一侧边部14B、15B与基部33的挡块部35抵接,将分离操作杆定位在拉倒位置。
图6和图7表示该分离操作杆10的拉倒位置。分离操作杆10在拉倒位置由于分离操作杆10的一对壁部14、15和一对卡定片部14A、15A从两侧将第一嵌合部34和基部33夹在中间,因此即使用手握住把持部11转动,旋转力也可以可靠地传递到分离轴30。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分离操作杆10的把持部11的Y轴方向的厚度设为D1,将第二嵌合部12的Y轴方向的厚度设为D2,使第二嵌合部12的厚度D2大于把持部11的厚度D1(D1<D2)。
然后,如图4和图5所示,分离轴30配置为在X轴方向贯通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1的前面板150。在前面板150上形成向着后方凹陷的圆筒形的第一凹部151和从第一凹部151的上部向着上方连续设置、向着后方凹陷的纵长的长方体形的第二凹部152。
分离轴30以隔着第一凹部151的后壁部153的方式,基部33位于面前侧,轴主体部31位于后方。
图4和图5表示与分离轴30连接的分离操作杆10被折叠后收纳于第二凹部152内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转印带分离机构处于转印辊133下降,使转印带110与感光鼓接触的使用状态。一旦从该使用状态将手指放在分离操作杆10的把持部11的上端面后向面前侧拉动,分离操作杆10就被拉倒到图6和图7所示的位置。
在分离操作杆10被拉倒的状态下,分离操作杆10向面前侧突出。并且,如图8所示,一旦用手握住把持部11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小于90度的 规定角度,转印带分离机构就使转印辊133上升,形成使转印带110与感光鼓分离的分离状态。为了即使手离开把持部11,也可以保持该分离状态,也可以例如以分离状态将轴主体部31相对装置主体进行临时固定,然后将把持部11使劲向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解除该临时固定状态。
如图8所示,当分离操作杆10在分离状态的位置时,即使要将分离操作杆10折叠,分离操作杆10与第一凹部151的开口缘干涉,也不能折叠。因此,如图9所示,即使要关闭前盖102,由于与分离操作杆10干涉,不能关闭前盖102。因此,设置于装置主体101的盖体打开关闭检测开关103(参考图6的(b))无法检测到盖体关闭。
因此,在使分离操作杆10回到图6的拉倒位置、使转印带分离机构形成分离解除状态之后,如图4所示,使分离操作杆10折叠收纳于第二凹部152内,从而可以不与分离操作杆10干涉地完全关闭前盖102。
分离操作杆10在分离操作杆10收纳于第二凹部152内的状态下,在与第二凹部152的内壁面154相对的一端面19形成卡定突起部20。在第二凹部152的内壁面154形成卡定部155用于与卡定突起部20卡定。在分离操作杆10被折叠时,卡定突起部20一边与卡定部155的下面加压接触一边被推入。
此外,分离操作杆10的一对卡定片部14A、15A的另一侧边部14C、15C弯曲,当分离操作杆10被折叠时,另一侧边部14C、15C一边与第一凹部151下侧的内周面151a加压接触一边被推入。因此,分离操作杆10以卡定状态保持收纳于第二凹部152内。
在第二凹部152内形成第一卡合槽156A和第二卡合槽157A,所述第一卡合槽156A通过一对第一棱156形成与分离操作杆10的把持部11的厚度D1相同宽度的间隙,所述第二卡合槽157A通过一对第二棱156形成与第二嵌合部12的厚度D2相同宽度的间隙。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分离操作杆10与分离轴30连接的状态下,分离操作杆10收纳于第二凹部152内的情况下,分离操作杆10的把持部11与第一卡合槽156A卡合。
在第二凹部152内,分离操作杆10在与分离轴30连接之前的单体状态下,如图10和图11所示,被以插入的方式收纳。在这种情况下,使把持部11在下侧,第二嵌合部12在上侧地插入。在第二凹部152内配置为使第一卡合槽156A在下侧,第二卡合槽157A在上侧,把持部11插入第一卡合槽156A,第二嵌合部12插入第二卡合槽157A。
图像形成装置100在出厂时,在第二凹部152的正规位置、向着后述的正规方向收纳单体的分离操作杆10,例如利用胶带固定。此外,分离轴30被保持为将转印辊(130~133)相对感光鼓向上方抬起的分离状态,如图11的(a)所示,在该分离状态下,基部33和第一嵌合部34的一侧面处于相对水平状态稍微倾斜的状态。此时,如图11的(a)、图11的(b)所示,分离操作杆10的把持部11的下端与第一嵌合部34的一个侧面具有微小的间隙。因此,一旦分离轴30处于分离解除状态,第一嵌合部34的纵向方向(长度方向)就位于上下方向,因此第一嵌合部34进行干涉,分离操作杆10不能收纳于第二凹部152的规定位置。
在第二凹部152的内壁部154,干涉用突起部159向着前方突出设置。分离操作杆10将使把持部11向着下侧,使开放端面16A向着内侧(与第二凹部152的内壁部154相对的一侧)的状态作为正规的方向被插入第二凹部152的规定位置。干涉用突起部159配置在正对着开放端面16A的位置,从而单体的分离操作杆10被插入到第二凹部152内的内端。在与开放端面16相同的端面侧卡合突起部20支出,因此在第二凹部152的内壁部154形成嵌入卡合突起部20的孔部160,可以使单体的分离操作杆10收纳于第二凹部152的规定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单体的分离操作杆10收纳于第二凹部152时,只在使把持部11在下侧,使第二嵌合部12的开放端面16A为内侧地插入第二凹部152的情况下,可以将分离操作杆10收纳于第二凹部152的正规位置。因此,即使在图像形成装置110出厂时,转印带分离机构错误地将分离轴30的旋转位置设定成转印带的分离解除状态,一旦分离操作杆10不能收纳于第二凹部152的规定位置,就可以判断分离轴30的旋转位置未在转印辊的分离位置,可以事先防止在使转印带与感光鼓接触的状态下进行运输。
根据本实施方式,形成未将形成转印带分离机构的操作部1的分离操作杆10安装在分离轴30上、以半完工状态出厂的结构,形成如果分离轴30未转动到分离位置,单体的分离操作杆10就不能安装在规定位置的结构,因此在关闭了罩住分离操作杆的盖体的状态下可以保持转印带的分离状态。
因此,在运送图像形成装置时,可以取消夹在感光鼓与转印带之间的缓冲部件,有助于降低成本。
此外,在运送到用户进行设置时,只将单体的分离操作杆10与分离轴30的规定部分嵌合,就可以组装操作部1。并且,在平常的使用中,一旦需要拆装处理单元,就将分离操作杆10向面前侧拉倒,将把持部11向规定的方向旋转,就可以使转印带与感光鼓分离。但是,在该状态下不能关闭罩住分离操作杆10的盖体,因此在分离状态下图像形成装置不能工作,可以防止图像形成装置的故障。
本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可以以其他各种形式实施。因此,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每个方面仅仅是个示例性的,不应被限制性地解释。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的范围所示,不受说明书正文的任何限制。而且,属于专利要求范围的同等范围的所有变形、各种改进、替代以及改质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符号说明
1、操作部 10、分离操作杆
11、把持部 12、第二嵌合部
30、分离轴 31、轴主体部
32、杆安装部 33、基部
34、第一嵌合部 100、图像形成装置
110、转印带 130~133、转印辊
151、第一凹部 152、第二凹部。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分离机构,用于使转印带与所接触的感光体分离;
分离轴部,其通过从第一转动位置向第二转动位置转动从而使所述分离机构进行分离动作;
操作杆部,其安装在所述分离轴部的一端部;以及
收纳部,用于收纳单体状态下的所述操作杆部,
未安装所述操作杆部的所述分离轴部的一端部在所述第一转动位置的状态下与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操作杆部相干涉,阻止该操作杆部的收纳,在所述第二转动位置的状态下,允许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操作杆部的收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纳部内具有限制单体的所述操作杆部在长度方向上的收纳方向并执行收纳的嵌合槽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在所述收纳部内突出的突出部,所述操作杆部设置有如果所述操作杆部与所述嵌合槽部以与规定的嵌合方向不同的方向嵌合则与所述突出部干涉的干涉部,并设置有如果所述操作杆部与所述嵌合槽部以规定的嵌合方向嵌合则不与所述突出部干涉的非干涉的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单体的所述操作杆部与所述嵌合槽部嵌合而被收纳的状态下,能够关闭罩住所述操作杆部的盖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单体的所述操作杆部与所述嵌合槽部嵌合而被收纳的状态下,能够关闭罩住所述操作杆部的盖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单体的所述操作杆部与所述嵌合槽部嵌合而被收纳的状态下,能够关闭罩住所述操作杆部的盖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部以能够向与所述分离轴部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转动的方式嵌合于所述分离轴部的一端部,所述分离轴部在所述第一转动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操作杆部被折叠后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一部分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部以能够向与所述分离轴部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转动的方式嵌合于所述分离轴部的一端部,所述分离轴部在所述第一转动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操作杆部被折叠后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一部分内。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部以能够向与所述分离轴部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转动的方式嵌合于所述分离轴部的一端部,所述分离轴部在所述第一转动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操作杆部被折叠后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一部分内。
10.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部以能够向与所述分离轴部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转动的方式嵌合于所述分离轴部的一端部,所述分离轴部在所述第一转动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操作杆部被折叠后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一部分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46736 | 2012-11-08 | ||
JP2012246736A JP5653988B2 (ja) | 2012-11-08 | 2012-11-08 | 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09418A true CN103809418A (zh) | 2014-05-21 |
CN103809418B CN103809418B (zh) | 2016-05-04 |
Family
ID=50622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10535070.2A Active CN103809418B (zh) | 2012-11-08 | 2013-11-01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48655B2 (zh) |
JP (1) | JP5653988B2 (zh) |
CN (1) | CN10380941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53988B2 (ja) * | 2012-11-08 | 2015-01-14 | 株式会社東芝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417840B2 (ja) * | 2014-10-08 | 2018-11-07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転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10051059A1 (en) * | 2000-06-13 | 2001-12-13 | Yuusuke Morikami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4138927A (ja) * | 2002-10-21 | 2004-05-13 | Ricoh Co Ltd | ベル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138945A (ja) * | 2002-10-21 | 2004-05-13 | Canon Inc | 転写ユニット |
CN101713941A (zh) * | 2008-09-30 | 2010-05-26 | 株式会社理光 | 具有改善的框体结构强度的图像形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011A (en) * | 1852-06-15 | Improvement | ||
JP3527155B2 (ja) * | 1999-11-24 | 2004-05-17 |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520081B2 (ja) * | 2001-09-18 | 2010-08-0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014980B2 (ja) * | 2002-09-18 | 2007-11-28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5274652A (ja) * | 2004-03-23 | 2005-10-06 | Kyocera Mita Corp | 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 |
JP5239689B2 (ja) * | 2008-09-26 | 2013-07-17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用の運搬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2010079141A (ja) * | 2008-09-29 | 2010-04-08 | Fuji Xerox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862130B2 (ja) * | 2011-09-08 | 2016-02-16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5904823B2 (ja) * | 2012-02-29 | 2016-04-20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ベル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KR101941552B1 (ko) * | 2012-10-25 | 2019-01-23 | 에이치피프린팅코리아 유한회사 | 화상형성장치 |
JP5653988B2 (ja) * | 2012-11-08 | 2015-01-14 | 株式会社東芝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12
- 2012-11-08 JP JP2012246736A patent/JP5653988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11-01 CN CN201310535070.2A patent/CN103809418B/zh active Active
- 2013-11-08 US US14/074,793 patent/US894865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10051059A1 (en) * | 2000-06-13 | 2001-12-13 | Yuusuke Morikami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2004138927A (ja) * | 2002-10-21 | 2004-05-13 | Ricoh Co Ltd | ベル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138945A (ja) * | 2002-10-21 | 2004-05-13 | Canon Inc | 転写ユニット |
CN101713941A (zh) * | 2008-09-30 | 2010-05-26 | 株式会社理光 | 具有改善的框体结构强度的图像形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4095789A (ja) | 2014-05-22 |
US8948655B2 (en) | 2015-02-03 |
CN103809418B (zh) | 2016-05-04 |
US20140126931A1 (en) | 2014-05-08 |
JP5653988B2 (ja) | 2015-0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25233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シート搬送装置 | |
EP2472338B1 (en) |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 |
CN102566373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6200335B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CN104849975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9244425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9354595B2 (en) | Toner contai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toner container | |
CN107422617A (zh) | 供给单元和具有该供给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4749931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EP2738616B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9625871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 which toner container is attachable | |
CN103809418A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US9535371B2 (en) | Toner contain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o which toner container is attached | |
JP2016016930A (ja) | 積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5422486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10133233B2 (en) | Toner container configured to be attachable to and detachable from a toner replenishing portion and a waste toner collecting portion | |
JP694720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18185384A (ja) |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に装着可能なトナー容器 | |
CN109725509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EP3428736B1 (en) | Image forming device | |
JP2008105781A (ja) |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6045532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4290054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US9020375B2 (en) | Toner resupply device including a detector plate, a douser, and a fixing plate fixing the detector plate and the dous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JP6687896B2 (ja) | 粉体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