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03320A - 记录片材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片材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803320A
CN103803320A CN201310442428.7A CN201310442428A CN103803320A CN 103803320 A CN103803320 A CN 103803320A CN 201310442428 A CN201310442428 A CN 201310442428A CN 103803320 A CN103803320 A CN 1038033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mechanism
recording sheet
drive source
gear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424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803320B (zh
Inventor
山本智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8033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33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8033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8033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记录片材输送装置,具有:片材放置板,其构成为,可在接近供纸辊的接近位置与离开供纸辊的离开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放置板移动机构,其作用于片材放置板,构成为使片材放置板在接近位置与离开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可向正逆两方旋转的电动机;第1传递机构,其可切换成能将驱动力从电动机传递到放置板移动机构的连接状态、和不能将驱动力从电动机传递到放置板移动机构的切断状态;以及控制电动机的控制装置。并且,当第1传递机构处于切断状态时,控制装置允许电动机正旋转和逆旋转,当第1传递机构处于连接状态时,允许电动机正旋转,禁止电动机逆旋转。采用本发明,可减少放置板移动机构的零件的破损和异常动作。

Description

记录片材输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供纸辊、以及将所放置的记录片材向供纸辊抬起的片材放置板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装置等所具有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中,已知有这样的技术:通过放置有记录片材的片材放置板向供纸辊移动,而使记录片材与供纸辊抵接,可一张一张供给该记录片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记录片材输送装置中,片材放置板利用放置板移动机构而相对于供纸辊作上下移动。
另外,以往,已知有这样一种记录片材输送装置,当发生用纸卡住时,即当记录片材堵塞,拔出堵塞的记录片材时,即使将夹着堵塞的记录片材的输送辊逆旋转,该旋转也不会传递到驱动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具体来说,这种记录片材输送装置构成为,驱动源和输送辊利用传递机构而连接,当驱动源正旋转时,传递机构将驱动力传递给输送辊,当驱动源逆旋转时,传递机构切断驱动力向输送辊的传递。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71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9-216747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将驱动放置板移动机构用的驱动源和输送记录片材用的驱动源做成同一个的场合,当发生卡住时,若驱动源逆旋转,则逆向的驱动力被输入放置板移动机构。由此,有可能损伤构成放置板移动机构的零件,或放置板移动机构产生异常动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少放置板移动机构的零件的损伤和异常动作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具有:供纸辊;片材放置板,该片材放置板放置记录片材,构成为可在接近所述供纸辊的接近位置与离开所述供纸辊的离开位置之间进行移动,通过从所述离开位置向所述接近位置移动,将所放置的记录片材向所述供纸辊抬起;放置板移动机构,该放置板移动机构构成为作用于所述片材放置板,使所述片材放置板在所述接近位置与所述离开位置之间进行移动;可向正逆两方旋转的驱动源;第1传递机构,该第1传递机构可切换成能将驱动力从所述驱动源传递到所述放置板移动机构的连接状态、和不能将驱动力从所述驱动源传递到所述放置板移动机构的切断状态;以及控制所述驱动源的控制装置。
当所述第1传递机构处于切断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允许所述驱动源正旋转和逆旋转,当所述第1传递机构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允许所述驱动源正旋转,并且禁止所述驱动源逆旋转。
采用如此构成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当第1传递机构处于能将驱动力从驱动源传递到放置板移动机构的连接状态时,由于驱动源不进行逆旋转,因此,可减少因逆向驱动力输入放置板移动机构而产生的放置板移动机构的零件的破损和异常动作。
并且,所述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还可具有:配置在输送道上的输送辊,该输送道输送由所述供纸辊送出的记录片材;以及将驱动力从所述驱动源向所述输送辊传递的第2传递机构。
采用如此构成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由于能用同一个驱动源使输送辊和片材放置板动作,故能削减零件个数。
另外,较好的是,当所述驱动源正旋转时,所述第2传递机构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输送辊,当所述驱动源逆旋转时,所述第2传递机构切断驱动力向所述输送辊的传递。
采用如此构成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通过使驱动源逆旋转,能切断驱动力从驱动源向输送辊的传递,因此,当记录片材以被输送辊夹住的状态而堵塞时,即使拔出该记录片材,逆旋转输送辊,该旋转力也不会传递到驱动源而容易旋转输送辊。由此,容易拔出堵塞的记录片材。
并且,所述的第2传递机构,较好的是具有:与所述驱动源连接的第1齿轮;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输送辊的第2齿轮;以及行星齿轮,该行星齿轮与所述第1齿轮啮合,当所述驱动源正旋转时与所述第2齿轮啮合并传递驱动力,当所述驱动源逆旋转时离开所述第2齿轮。
通过如此构成第2传递机构,可将驱动源与输送辊进行连接、断开用的结构做得简单。
另外,所述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具有:具有:传感器,该传感器配置在输送由所述供纸辊送出的记录片材的输送道上,对被输送的记录片材进行检测;以及判定部,该判定部基于所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定记录片材的堵塞,当所述判定部判定为记录片材堵塞时,若所述第1传递机构处于切断状态,则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驱动源逆旋转。
采用如此构成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当记录片材堵塞时,通过使驱动源逆旋转,从而可例如将堵塞的记录片材返回,或如上述那样切断驱动力从驱动源向输送辊的传递,容易去除堵塞的记录片材。并且,当第1传递机构是切断状态时,即当放置板移动机构不动作时,使驱动源逆旋转,故能防止放置板移动机构的破损和异常动作。
并且,在具有所述传感器和判定构件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中,控制装置较好的是,当所述判定部判定为记录片材堵塞时,若所述第1传递机构处于连接状态,则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驱动源停止。
采用如此构成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当第1传递机构是连接状态时,即在放置板移动机构进行动作时发生了记录片材堵塞的场合,通过使驱动源马上停止,从而可减少放置板移动机构的破损。
另外,在具有所述传感器和判定构件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中,所述第1传递机构构成为当从所述驱动源被输入正旋转、供给一张记录片材时,在从切断状态切换到连接状态后,再成为切断状态,当所述判定部判定为记录片材堵塞时,若所述第1传递机构处于连接状态,则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驱动源正旋转直至所述第1传递机构切换成切断状态,在所述第1传递机构成为切断状态后,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驱动源逆旋转。
采用如此构成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当放置板移动机构进行动作时,在发生了记录片材堵塞的场合,通过第1传递机构成为切断状态,并切断驱动源和放置板移动机构的驱动力的传递后使驱动源逆旋转,从而能减少放置板移动机构的破损,并能容易去除堵塞的记录片材。
并且,在所述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中,较好的是,当所述第1传递机构处于切断状态时,所述片材放置板位于所述离开位置。
采用如此构成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当记录片材堵塞、使驱动源逆旋转时,片材放置板位于离开位置,故容易去除堵塞的记录片材。
另外,在所述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中,所述放置板移动机构具有:上推构件,该上推构件与所述片材放置板抵接,并将所述片材放置板向所述接近位置抬起;施力构件,该施力构件对所述上推构件向抬起所述片材放置板的方向进行施力;以及凸轮,该凸轮克服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而使所述上推构件向离开所述片材放置板的方向移动,所述凸轮与所述第1传递机构连接。
另外,在所述的放置板移动机构具有凸轮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中,也可构成为,所述第1传递机构具有:从所述驱动源输入驱动力而进行旋转的第1旋转体;以及与所述凸轮连接的第2旋转体,所述第2旋转体具有:传递部,该传递部当与所述第1旋转体相对时,由所述第1旋转体传递驱动力而使所述凸轮驱动;以及非传递部,该非传递部当与所述第1旋转体相对时,不能传递来自所述第1旋转体的驱动力。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当第1传递机构处于能将驱动力从驱动源传递到放置板移动机构的连接状态时,驱动源不进行逆旋转,故能减少因逆向驱动力输入放置板移动机构而产生的放置板移动机构的零件的破损和异常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有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用纸输送装置的激光打印机的概略结构的示图。
图2是表示架桥构件与上推构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包含电动机、第1传递机构及第2传递机构的齿轮机构的示图。
图4(a)是第1齿轮的立体图,图4(b)是表示第1齿轮的与图(a)所示的面相反侧的面的立体图,图4(c)是第2齿轮的立体图,图4(d)是表示第2齿轮的与图(c)所示的面相反侧的面的示图,图4(e)是第1齿轮及第2齿轮的立体图,图4(f)是表示第1齿轮及第2齿轮的与图(e)所示的面相反侧的面的立体图。
图5(a)、(b)是表示待机时的供给部的示图,图5(c)是表示从与图(a)相反侧看到的供给部的示图。
图6(a)、(b)是表示螺线管动作时的供给部的示图,图6(c)是从与图(a)相反侧看到的供给部的示图。
图7(a)、(b)是表示用纸放置板开始上升时的供给部的示图,图7(c)是从与图(a)相反侧看到的供给部的示图。
图8(a)、(b)是表示供纸辊开始旋转时的供给部的示图,图8(c)是表示从与图(a)相反侧看到的供给部的示图。
图9是表示控制装置的结构的示图。
图10是表示控制装置对电动机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变形例的控制装置对电动机的控制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8   排出辊
10  用纸输送装置
11  输送道
12  纸张通过传感器
14  控制装置
17  第1传递机构
18A 第2传递机构
18B 第2传递机构
31A 用纸放置板
32A 供纸辊
32D 一对辊
71  加热辊
72  加压辊
100 放置板移动机构
110 上推构件
120 拉伸弹簧
130 凸轮
141 卡住判定部
171 第1驱动输入齿轮
172 第2旋转体
182 第1行星齿轮
183 辊齿轮
184 第2驱动输入齿轮
186 第2惰轮
187 第2行星齿轮
M   电动机
P   用纸
S   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适当参照说明书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首先,说明具有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作为记录片材输送装置一例子的用纸输送装置10的激光打印机1的整体结构,然后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特点部分。
在下面的说明中,方向是用使用激光打印机1时的用户为基准的方向进行说明。即,在图1中,面对纸面将右侧设为“前侧”,面对纸面将左侧设为“后侧”,面对纸面将里侧设为“右侧”,面对纸面将跟前侧设为“左侧”。另外,面对纸面将上下方向设为“上下方向”。
<激光打印机的概略结构>
如图1所示,激光打印机1具有:装置主体2;用于供给作为记录片材一例子的用纸P的具有供给部3的用纸输送装置10;以及用于将图像形成在用纸P上的图像形成部4。
装置主体2具有框体21、顶盖22和前盖23。
框体21具有在左右方向相对的一对侧框架24(仅图示右侧)、以及将一对侧框架24连接并构成装置主体2底面的架桥构件25。架桥构件25由板金形成,固定在一对侧框架24的下端部上。
顶盖22是对形成于装置主体2上表面的开口进行开闭的罩盖构件,设成以后部为支点可上下转动。
前盖23是对形成于装置主体2前表面的插入口21B进行开闭的罩盖构件,设成以下部为支点可前后转动。并且,通过打开前盖23将插入口21B开放,从而可从插入口21B将用纸P插入装置主体2内。
供给部3具有:位于装置主体2的下方、用于放置用纸P的供纸托盘31;以及具有供纸辊32A的供纸机构32。
供纸托盘31包括:作为放置用纸P的片材放置板一例子的用纸放置板31A及前述的前盖23;使用纸放置板31A上下移动的放置板移动机构100。
具体来说,前盖23在倒向用实线表示的前侧的状态下,构成供纸托盘31的前部,对所放置的用纸P的前侧进行支承。
另外,用纸放置板31A设在前盖23的后方,构成供纸托盘31的后部。该用纸放置板31A形成为板状,对放置在供纸托盘31上的用纸P的后部进行支承。并且,用纸放置板31A构成为,当供给一张用纸P时,将放置在上面的用纸P向供纸辊32A抬起。
具体来说,用纸放置板31A的后端部配置在供纸辊32A的下方,后端部以前端部为支点可上下转动地支承在装置主体2上。由此,用纸放置板31A可在后端部接近供纸辊32A的接近位置即用实线表示的位置与后端部离开供纸辊32A的离开位置即用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放置板移动机构100构成为对用纸放置板31A产生作用,使用纸放置板31A在接近位置与离开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放置板移动机构100的详细结构在后叙述。
供纸机构32主要具有供纸辊32A、分离辊32B、分离垫32C和一对辊32D。供纸辊32A配置在用纸放置板31A后端的上方。分离辊32B配置在供纸辊32A的用纸P的输送方向下游侧,与分离垫32C相对。并且,一对辊32D配置在分离辊32B的用纸P的输送方向下游侧。
另外,在供纸机构32中,供纸辊32A与分离辊32B可互相联动旋转。具体来说,供纸机构32具有:与供纸辊32A一体旋转的未图示的齿轮;与分离辊32B一体旋转的图3所示的分离辊齿轮174;与这些二个齿轮啮合的未图示的惰轮。由此,通过驱动力输入分离辊齿轮174,驱动力就通过惰轮而传递到供纸辊32A。
在如此构成的供给部3中,在将前盖23向前侧倒下而形成供纸托盘31后,将用纸P放置在该供纸托盘31上。并且,通过供纸辊32A与放置在供纸托盘31上的用纸P接触并旋转,从而放置在供纸托盘31上的用纸P被送出到分离辊32B。被送出的用纸P在分离辊32B与分离垫32C之间被一张一张分离后,利用一对辊32D而被供给到图像形成部4。
图像形成部4具有扫描单元5、处理盒6和定影装置7。
扫描单元5设在装置主体2内的前侧,具有未图示的激光发光部、多面反射镜、透镜及反射镜等。在该扫描单元5中,将激光束以高速扫描的方式照射在感光鼓61的表面上。
处理盒6设在装置主体2后部的供纸机构32的上方。处理盒6通过将顶盖22开放所形成的开口而相对于框体21可装拆,具有感光鼓61、使感光鼓61上的色粉像转印在用纸P上的转印辊62、未图示的带电器、省略符号表示的显影辊、供给辊及色粉收容室等。
在该处理盒6中,旋转的感光鼓61的表面在利用带电器而被均匀带电后,利用来自扫描单元5的激光束的高速扫描而曝光。由此,曝光部分的电位下降,在感光鼓61的表面形成基于图像数据的静电潜像。
接着,色粉收容室内的色粉利用显影辊而被供给到感光鼓61的静电潜像上,在感光鼓61的表面上形成色粉像。然后,用纸P在感光鼓61与转印辊62之间被输送,由感光鼓61表面承载的色粉像被转印在用纸P上。
定影装置7位于装置主体2的上侧后方,且配置在处理盒6的上方,主要具有加热辊71和加压辊72。
加热辊71是加热用纸P的构件,在其内侧设有卤素灯等的热源。
加压辊72是在与加热辊71之间将用纸P夹持进行输送的构件,设在加热辊71的后斜上侧。
并且,在如此构成的定影装置7中,在用纸P通过加热辊71与加压辊72之间的期间,将转印在用纸P上的色粉进行热定影。另外,由定影装置7热定影后的用纸P由配设于定影装置7下游侧的排出辊8输送,从该排出辊8排出到形成于顶盖22上表面的排出托盘9上。
并且,在激光打印机1中,由上述的供给部3、定影装置7及排出辊8等构成输送用纸P的用纸输送装置10。
<用纸输送装置的详细结构>
如图1所示,用纸输送装置10除了具有供纸辊32A、用纸放置板31A和放置板移动机构100的供给部3之外,还具有:在输送由供给部3的供纸辊32A送出的用纸P的输送道11上配置的多个输送辊;以及对沿输送道11输送的用纸P进行检测的公知的多个纸张通过传感器12。
输送辊,例如是供给辊3的一对辊32D、定影装置7的加热辊71及加压辊72、排出辊8等。
纸张通过传感器12是配置在分离辊32B与一对辊32D之间的第1纸张通过传感器12A、配置在一对辊32D与感光鼓61之间的第2纸张通过传感器12B以及配置在定影装置7与排出辊8之间的第3纸张通过传感器12C。
另外,用纸输送装置10还具有:图3所述的电动机M;从电动机M将驱动力传递到各输送辊和放置板移动机构100用的齿轮机构13;以及图9所示的对电动机M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14。
<放置板移动机构的结构>
放置板移动机构100如图2所示,具有:设在架桥构件25上的上推构件110;以及使上推构件110上下移动用的图5(c)所示的拉伸弹簧120及凸轮130。
上推构件110如图2所示,是向左右延长的板状的构件,具有:配置在用纸放置板31A下方的主体部111;设在主体部111后端部上的上推部113;以及设在主体部111左端部上的作用部114。
主体部111由板金构成,右端部配置在供纸辊32A的下方,左端部设在用纸放置板31A的左右方向外侧。该主体部111,通过其设在前端部上的支点部112支承在架桥构件25上,从而后端部可上下转动。
上推部113设在供纸辊32A的下方。上推部113形成为,从主体部111的后端向后斜上方延伸,当上推构件110的后端向上方移动时,就与用纸放置板31A的下表面抵接。
作用部114是拉伸弹簧120和凸轮130产生作用的部分。作用部114沿上推构件110的左端部边缘向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在作用部114的后端部上设有向上方突出的侧面看时大致三角形的抵接部115。该抵接部115由树脂形成。并且,在作用部114的前端设有向上延伸的臂部116,在臂部116的顶端设有钩子部117。
并且,上推构件110,通过拉伸弹簧120和凸轮130对该作用部114进行作用,而可在利用上推部113将用纸放置板31A向接近位置上推的第1位置即图1中用实线表示的位置与使用纸放置板31A位于离开位置的第2位置即图1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拉伸弹簧120如图5(c)所示,一端部与上推构件110的钩子部117卡止,另一端部支承在装置主体2上。该拉伸弹簧120将钩子部117向前方拉伸,对上推构件110向抬起用纸放置板31A的方向即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进行施力。
凸轮130,是通过其周面一边与作用部114的抵接部115接触一边进行旋转、从而使上推构件110克服拉伸弹簧120的施力而向离开用纸放置板31A的方向移动的构件。
凸轮130在轴向在可与上推构件110的抵接部115抵接的位置,可旋转地支承在装置主体2上。凸轮130如图3所示,周面包括第1面131、第2面132和凹部133。
具体地说,第1面131是设于最离开凸轮130旋转中心的位置的面,配置在如下位置上:当与上推构件110的抵接部115相对时,可使上推构件110克服拉伸弹簧120的施力而位于第2位置。
第2面132是相比第1面132离开旋转中心的距离短的面,配置在如下的位置上:当与上推构件110的抵接部115相对时,允许上推构件110克服拉伸弹簧120的施力而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
凹部133形成为,当与上推构件110的抵接部115相对时、抵接部115按压凹部133(凸轮面)的力朝向凸轮130的旋转中心。
如此构成的凸轮130,在不进行供纸动作的待机时,凹部133与上推构件110的抵接部115相对配置。
<齿轮机构的结构>
下面,参照图3来详细说明齿轮机构13的结构。
电动机M是可向正向逆向两方旋转的驱动源,该旋转由控制装置14控制。
齿轮机构13的用途是将驱动力从电动机M传递到各输送辊和放置板移动机构100等。齿轮机构13包括:与电动机M连接的带机构15;与带机构15连接的鼓驱动齿轮16;第1传递机构17及第2传递机构18A、18B。另外,构成齿轮机构13的各齿轮等的旋转体可旋转地支承在装置主体2上。
带机构15是将驱动力从电动机M传递到鼓驱动齿轮16、第1传递机构17及第2传递机构18A、18B的机构。
带机构15具有:与电动机M啮合的第1传递齿轮151;与第1传递齿轮151一体旋转的第1带轮152;配置在离开第1带轮152的位置上的第2带轮153;固定在第2带轮153的旋转轴上的第2传递齿轮154;以及挂设在第1带轮152与第2带轮153之间的环状带155。第1带轮152及第2带轮153是有齿带轮,带155是可与第1带轮152及第2带轮153啮合的有齿带。当第1带轮152随着第1传递齿轮151的旋转而旋转时,该带机构15的旋转驱动力就通过带155而传递到第2带轮153,第2带轮153与第2传递齿轮154就进行旋转。
鼓驱动齿轮16是将驱动力从电动机M传递到感光鼓61用的齿轮。鼓驱动齿轮16设成与第2传递齿轮154啮合,可与固定在感光鼓61的旋转轴上的未图示的齿轮连接。
第1传递机构17是将驱动力从电动机M传递到放置板移动机构100及分离辊32B用的机构。第1传递机构17具有:作为与第2传递齿轮154啮合的第1旋转体一例子的第1驱动输入齿轮171;可与第1驱动输入齿轮171连接、切断的第2旋转体172;可与第2旋转体172连接的第1惰轮173;以及图5(a)所示的锁定机构175。
如图4所示,第2旋转体172是由第1齿轮310和第2齿轮320组合而成的。
第1齿轮310如图4(a)、(b)所示,具有:圆形的驱动用齿轮部311;设在驱动用齿轮部311的一个面上的传递用齿轮部312;设在传递用齿轮部312的与驱动用齿轮部311相反侧的面上的制动部314。并且,驱动用齿轮部311、传递用齿轮部312及制动部314,一体地形成为贯通孔315成为旋转中心。
驱动用齿轮311的周面,除缺齿部311A(非传递部)外而设有齿轮齿(传递部)。该驱动用齿轮部311设在可与第1驱动输入齿轮171啮合的位置上。
传递用齿轮部312是大致半圆状的齿轮,在夹着贯通孔315与缺齿部311A的相反侧设有齿轮齿。该传递用齿轮部312设在可与第1惰轮173啮合的位置上,驱动用齿轮部311开始与第1驱动输入齿轮171啮合后,在规定时间、具体来说上推构件110位于第1位置后,与第1惰轮173啮合。另外,传递用齿轮部312的齿轮齿设成,使第1惰轮173旋转供纸辊32A拾起一张用纸P所必需的量。
凸轮部313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其周面具有向径向突出的卡合爪313A。卡合爪313A的用途是,在待机时与锁定臂351的顶端卡合,停止第1齿轮310的旋转。
制动部314具有:对设在与第2齿轮320之间的压缩弹簧S进行支承的第1弹簧支承部314A;以及从贯通孔315向径向延伸、设在沿周向错开的位置上的二个第1制动部314B。
第2齿轮320如图4(c)、(d)所示,具有:大致半圆状的齿轮部321;构成设在齿轮部321一面侧的放置板移动机构100的凸轮130;以及设在齿轮部321端面上的制动部323。并且,齿轮部321与凸轮130以轴部324为旋转中心而形成一体。
齿轮部321的周面具有:周向的长度与第1齿轮310的驱动用齿轮部311的缺齿部311A相同的缺齿部321A(非传递部);以及夹着该缺齿部321A的齿轮齿(传递部)。该齿轮部321的齿轮齿形成为,其相位与第1齿轮310的驱动用齿轮部311的齿轮齿相同。
制动部323具有:可支承压缩弹簧S的第2弹簧支承部323A;以及二个设在夹着第1齿轮310的第1制动部314B的位置上的第2制动部323B。第2制动部323B形成为,从轴部324的向径向延伸的壁向周向突出。
并且,如图4(e)、(f)所示,第1齿轮310与第2齿轮320,是将第2齿轮320的轴部324插入第1齿轮310的贯通孔315内进行装配的。另外,在第1齿轮310与第2齿轮320之间设有由第1弹簧支承部314A与第2弹簧支承部323A支承的压缩弹簧S。
另外,第1齿轮310与第2齿轮320,一方相对于另一方可旋转。并且,通过第1齿轮310的第1制动部314B与第2齿轮320的第2制动部323B卡合,从而限制第1齿轮310与第2齿轮320的一方相对于另一方的旋转。另外,当第1制动部314B与第2制动部323B卡合时,第1齿轮310的驱动用齿轮部311的齿轮齿与第2齿轮320的齿轮部321的齿轮齿的相位是相同的。
如图3所示,第1惰轮173当与分离辊齿轮174啮合、与第1齿轮310的传递用齿轮部312啮合时,就将驱动力传递到分离辊齿轮174。
锁定机构175如图5(a)所示,包括:可摆动的锁定臂351;对锁定臂351的基端部进行推拉的螺线管352。锁定臂351配置在其顶端可与第1齿轮310的凸轮部313周面抵接的位置上。
如此构成的第1传递机构17可切换成如下的状态:能将驱动力从电动机M传递到放置板移动机构100的连接状态,即如图7所示那样第1齿轮310的齿轮齿及第2齿轮320的齿轮齿与第1驱动输入齿轮171啮合的状态;不能将驱动力从电动机M传递到放置板移动机构100的切断状态,即如图5所示那样第1齿轮310的缺齿部311A及第2齿轮320的缺齿部321A与第1驱动输入齿轮171相对的状态。
具体来说,第1传递机构17在切断状态下,凸轮130的第1面131中凹部133与上推构件110的抵接部115相对。由此,凸轮130使上推构件110克服拉伸弹簧120的施力而位于第2位置。
另外,第2齿轮320,通过凸轮130的凹部133与上推构件110的抵接部115卡合而停止旋转。另一方面,第1齿轮310,通过锁定臂351与卡合爪313A卡合而在压缩弹簧S被压缩状态那样的位置停止旋转。
如图3所示,第2传递机构18A、18B是用于将驱动力从电动机M传递到一对辊32D和排出辊8、定影装置7的机构。
相对一对辊32D而设置的第2传递机构18A,包括:构成所述第1传递机构17的作为第1齿轮一例子的第1驱动输入齿轮171;将驱动力传递到一对辊32D的作为第2齿轮一例子的辊齿轮183;以及与第1驱动输入齿轮171及辊齿轮183啮合同时旋转轴与第1驱动输入齿轮171连接的作为行星齿轮一例子的第1行星齿轮182。
在如此的第2传递机构18A中,当向图3所示的箭头方向旋转的正旋转的驱动力从电动机M传递到第1驱动输入齿轮171时,驱动力通过第1行星齿轮182而传递到辊齿轮183,一对辊32D进行旋转驱动。而此时,由于在第1行星齿轮182上作用将第1驱动输入齿轮171绕图3的逆时针转动的力,故第1行星齿轮182如实线所示那样被按压在辊齿轮183上进行啮合。并且,当向箭头的相反方向旋转的逆旋转的驱动力从电动机M传递到第1驱动输入齿轮171时,由于在第1行星齿轮182上作用将第1驱动输入齿轮171绕图3的顺时针转动的力,故第1行星齿轮182如虚线所示那样离开辊齿轮183,切断驱动力向一对辊32D的传递。
另外,相对排出辊8和定影装置7而设置的第2传递机构18B,包括:与第2传递齿轮154啮合的第2驱动输入齿轮184;与固定在排出辊8的旋转轴上的排出辊齿轮185及固定在加压辊72的旋转轴上的未图示的加压辊齿轮相连接的作为第2齿轮一例子的第2惰轮186;以及与第2驱动输入齿轮184及第2惰轮186啮合同时旋转轴与第2驱动输入齿轮184连接的作为行星齿轮一例子的第2行星齿轮187。
在如此的第2传递机构18B中,当电动机M正旋转时,如实线所示那样驱动力也通过第2行星齿轮187而传递到第2惰轮186,排出辊齿轮185和加压辊齿轮进行旋转驱动。并且,当电动机M逆旋转时,第2行星齿轮187如虚线所示那样离开第2惰轮186,切断驱动力向排出辊8和定影装置7的传递。
<控制装置>
下面,说明用于控制电动机M的控制装置14。
控制装置14具有CPU、ROM和RAM等,程序储存于ROM,对电动机M和激光打印机1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具体来说,控制装置14当第1传递机构17处于切断状态时,允许电动机M正旋转和逆旋转,当第1传递机构17处于连接状态时,允许电动机M正旋转,并禁止电动机M逆旋转。
控制装置14如图9所示,具有卡住判定部141、螺线管控制部142、切断判定部143和电动机控制部144。
卡住判定部141构成为,以从第1纸张通过传感器12A、第2纸张通过传感器12B及第3纸张通过传感器12C输出的检测结果为基础,判定用纸P的堵塞即卡住。作为一例子,在由第1纸张通过传感器12A检测用纸P后,在一定时间的期间用纸P未被第2纸张通过传感器12B检测到的场合,判定为卡住。另外,在用纸P由第3纸张通过传感器12B检测到后,在一定时间的期间由第3纸张通过传感器12C对用纸P的检测未被解除即持续检测用纸P的场合,判定为卡住。
螺线管控制部142对构成第1传递机构17的螺线管352的动作进行控制,当供给用纸P时,将螺线管352设成接通。
切断判定部143以来自螺线管控制部142的输出为基础,判断第1传递机构17是连接状态还是切断状态。具体来说,切断判定部143,当螺线管控制部142将螺线管352设为接通后一定时间即第2旋转体172旋转一次所花费时间的期间,判断为第1传递机构17是连接状态,除此以外的期间判断为第1传递机构17是切断状态。
电动机控制部144以从卡住判定部141输出的判定结果和从切断判定部143输出的判定结果为基础,来控制电动机M。具体来说,电动机控制部144在打印时使电动机M正旋转。并且,电动机控制部144在卡住判定部141判定了卡住的场合,若第1传递机构17是切断状态,则使电动机M逆旋转规定时间,若第1传递机构17是连接状态,则使电动机M停止。另外,规定时间,是第2传递机构18A、18B的第1、第2行星齿轮182、187离开辊齿轮183和第2惰轮186而所需的足够时间。
<动作说明>
对于以上那样构成的激光打印机1的动作,现参照图10来说明。
控制装置14当输入进行打印的信号时,电动机控制部144使电动机M正旋转并进行打印动作(S11)。此时,控制装置14的螺线管控制部142在供给用纸P的时间将螺线管352设成接通。
当电动机M正旋转时,驱动力就通过带机构15而传递到鼓驱动齿轮16和第1传递机构17、第2传递机构18A、18B。
在第1传递机构17中,当螺线管352动作时,如图6(a)所示,锁定臂351就脱离第1齿轮310的卡合爪313A。由此,如图6(a)~(c)所示,第1齿轮310因压缩弹簧S的施力而绕图6(a)的逆时针被推压,第1齿轮310的驱动用齿轮部311的齿轮齿与旋转的第1驱动输入齿轮171啮合。由此,第1齿轮310由第1驱动输入齿轮171驱动而开始旋转。
并且,通过第1齿轮310的驱动用齿轮部311进行旋转,第1齿轮310的旋转方向下游侧的第1制动部314B就碰到相对的第2齿轮320的第2制动部323B,推压第2齿轮320。由此,如图7(a)~(c)所示,第2齿轮320开始旋转。并且,通过第2齿轮320进行旋转,凸轮130的与上推构件110的抵接部115相对的面就从第1面131变位到第2面132。因此,上推构件110利用拉伸弹簧120的施力,而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沿着凸轮130的第2面132开始上升。并且,通过上推构件110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从而上推构件110的上推部113将用纸放置板31A从下上推。由此,用纸放置板31A从离开位置向接近位置开始移动。
并且,当第1齿轮310及第2齿轮320进一步旋转时,如图8(a)~(c)所示,用纸放置板31A位于接近位置。并且,第1齿轮310的传递用齿轮部312的齿轮齿与第1惰轮173啮合。由此,由于第1惰轮173开始旋转,故供纸辊32A和分离辊32B也随此进行旋转。因此,放置在用纸放置板31A上的用纸P由供纸辊32A和分离辊32B供给。
并且,当供给一张用纸P时,第1齿轮310的传递用齿轮部312的齿轮齿与第1惰轮173的啮合被解除,供纸辊32A与分离辊32B停止旋转。
当第1齿轮310及第2齿轮320进一步旋转时,凸轮130的与上推构件110的抵接部115相对的面就从第2面132变位到的第1面131,将上推构件110从第1位置下推到第2位置。由此,用纸放置板31A也从接近位置向离开位置移动。
接着,如图5(a)所示,锁定臂351的顶端与第1齿轮310的卡合爪313A卡合,第1齿轮310停止旋转。并且,第2齿轮320的凸轮130的凹部133与上推构件110的抵接部115卡合而停止旋转。即,若从电动机M被输入正旋转,则当供给一张用纸时,第1传递机构17就从切断状态切换成连接状态后,再次处于切断状态。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在第2传递机构18A、18B中,辊齿轮183、排出辊齿轮185、加压辊齿轮进行旋转,一对辊32D、排出辊8及加压辊72进行旋转。
并且,在进行打印动作的期间,控制装置14的卡住判定部141判定是否发生了卡住(S12)。并且,在未发生卡住的场合(S12,否),在保持电动机M正旋转的状态下继续进行打印动作。
如果在步骤S12中控制装置14的卡住判定部141在判定为发生了卡住的场合(S12,是),控制装置14的切断判定部143判定第1传递机构17是否是切断状态(S13)。此时,在判定为第1传递机构17是切断状态的场合(S13,是),控制装置14使电动机M逆旋转规定时间(S14)。
如此,当电动机M逆旋转时,第2传递机构18A的第1行星齿轮182离开辊齿轮183,切断驱动力从电动机M传递向一对辊32D的传递。另外,由于第2传递机构18B的第2行星齿轮187也离开第2惰轮186,故也切断驱动力从电动机M向排出辊8和定影装置7的传递。
并且,如果在步骤S13中由控制装置14判定为第1传递机构17不是切断状态即是连接状态的场合(S13,否),控制装置14使电动机M停止旋转(S15)。
在步骤S14或步骤S15之后,控制装置14判定卡住是否消除(S16)。此时,若卡住未消除(S16,否),则待机直至被消除。并且,若判定为卡住已消除(S16,是),则控制装置14判定打印是否结束(S17)。此时,若打印结束(S17,是),则控制装置14的控制结束,若继续进行打印(S17,否),则控制装置14返回到步骤S11继续进行电动机M的控制。
现对上述那样构成的用纸输送装置1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当第1传递机构17处于连接状态时,由于控制装置14禁止电动机M逆旋转,故可减少例如因凸轮130逆旋转将上推构件110的抵接部115折断等、因逆向驱动力输入放置板移动机构100所产生的零件的破损和异常动作。
并且,由于控制装置14使电动机M逆旋转是第1传递机构17为切断状态时,故可减少因使电动机M逆旋转所产生的放置板移动机构100的破损。
另外,当发生了卡住时,在第1传递机构17是连接状态的场合,由于控制装置14使电动机M停止旋转,故可减少放置板移动机构100的破损。
并且,通过使电动机M逆旋转、切断驱动力向输送辊即一对辊32D、定影装置7及排出辊8的传递,从而将用纸P在被输送辊夹持的状态下拔出,即使输送辊逆旋转,该旋转也不会传递到电动机M,因此可简单地将堵塞的用纸P拔出。
另外,在用纸P以被感光鼓61和转印辊62夹持的状态而堵塞的场合,通过从装置主体2上取下处理盒6就能简单地去除用纸P。
并且,具有当电动机M逆旋转时离开辊齿轮183和第2惰轮186的第1、第2行星齿轮182、187而构成第2传递机构18A、18B,从而可将对电动机M和各输送辊进行连接、断开用的结构做得简单。
并且,通过设置将驱动力从电动机M传递到各输送辊的第2传递机构18A、18B,从而可用同一个电动机M使输送辊和用纸放置板31A动作,因此可削减零件个数。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形态。对于具体的结构,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可作适当变更。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前述实施形态大致同样的结构要素,标上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
在前述实施形态中,当发生了卡住时,在第1传递机构17是连接状态的场合,使电动机M停止旋转,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构成为:当发生了卡住时,在第1传递机构17是连接状态的场合,使电动机M正旋转直至第1传递机构17切换成切断状态,在第1传递机构17成为切断状态后,使电动机M逆旋转。
具体来说,控制装置14的电动机控制部144,在卡住判定部141判定了卡住的场合,参照切断判定部143的判定结果。并且,电动机控制部144若判定为第1传递机构17是连接状态,则使电动机M正旋转,直至切断判定部143判定为第1的传递机构17是切断状态,若切断判定部143判定为第1传递机构17是切断状态,则使电动机M逆旋转规定时间。
对于如此构成场合的控制装置14的动作,现参照图11进行说明。
首先,控制装置14与前述实施形态相同,当进行打印动作时(S11),判定是否发生卡住(S12)。
此时,若未发生卡住(S12,否),则控制装置14判定是否结束打印(S17)。
并且,在步骤S12中,在判定为发生卡住的场合(S12,是),控制装置14判定第1传递机构17是否是切断状态(S23)。
此时,在判定为第1传递机构17是连接状态的场合(S23,否),控制装置14使电动机M正旋转并等待至判定为第1传递机构17是切断状态。并且,在步骤S23中,若判定为第1传递机构17是切断状态(S23,是),则控制装置14使电动机M逆旋转规定时间(S24)。
然后,控制装置14判定卡住是否消除(S25)。此时,若卡住未消除(S25,否),则待机直至被消除。并且,若判定为卡住已消除(S25,是),则控制装置14判定打印是否结束。
在前述实施形态中,第2传递机构18A、18B构成为,当电动机M逆旋转时,切断驱动力向输送辊的传递,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是不能切断驱动力从电动机M向输送辊传递的结构。即使是该场合,通过使电动机M逆旋转,返回已堵塞的用纸P,也容易去除用纸P。
另外,在这种场合,当第1传递机构17是切断状态时,由于用纸放置板31A位于离开位置,故当发生了卡住时,容易去除已堵塞的用纸P。
在前述实施形态中,例示了拉伸弹簧120作为施力构件,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是扭簧或橡胶等。
并且,在前述实施形态中,作为记录片材一例子,采用了厚纸、明信片和薄纸等的用纸P,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是OHP片材。
另外,在前述实施形态中,本发明虽然适用于激光打印机1,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其它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彩色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以及具有这些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机、复合机等。另外,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图像读取装置。

Claims (10)

1.一种记录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供纸辊;
片材放置板,该片材放置板放置记录片材,构成为可在接近所述供纸辊的接近位置与离开所述供纸辊的离开位置之间进行移动,通过从所述离开位置向所述接近位置移动,将所放置的记录片材向所述供纸辊抬起;
放置板移动机构,该放置板移动机构构成为作用于所述片材放置板,使所述片材放置板在所述接近位置与所述离开位置之间进行移动;
可向正逆两方旋转的驱动源;
第1传递机构,该第1传递机构可切换成能将驱动力从所述驱动源传递到所述放置板移动机构的连接状态、和不能将驱动力从所述驱动源传递到所述放置板移动机构的切断状态;以及
控制所述驱动源的控制装置,
当所述第1传递机构处于切断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允许所述驱动源正旋转和逆旋转,当所述第1传递机构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控制装置允许所述驱动源正旋转,并且禁止所述驱动源逆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配置在输送道上的输送辊,该输送道输送由所述供纸辊送出的记录片材;以及
将驱动力从所述驱动源向所述输送辊传递的第2传递机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驱动源正旋转时,所述第2传递机构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输送辊,当所述驱动源逆旋转时,所述第2传递机构切断驱动力向所述输送辊的传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传递机构具有:
与所述驱动源连接的第1齿轮;
将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输送辊的第2齿轮;以及
行星齿轮,该行星齿轮与所述第1齿轮啮合,当所述驱动源正旋转时与所述第2齿轮啮合并传递驱动力,当所述驱动源逆旋转时离开所述第2齿轮。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传感器,该传感器配置在输送由所述供纸辊送出的记录片材的输送道上,对被输送的记录片材进行检测;以及
判定部,该判定部基于所述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来判定记录片材的堵塞,
当所述判定部判定为记录片材堵塞时,若所述第1传递机构处于切断状态,则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驱动源逆旋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判定部判定为记录片材堵塞时,若所述第1传递机构处于连接状态,则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驱动源停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传递机构构成为当从所述驱动源被输入正旋转、供给一张记录片材时,在从切断状态切换到连接状态后,再成为切断状态,
当所述判定部判定为记录片材堵塞时,若所述第1传递机构处于连接状态,则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驱动源正旋转直至所述第1传递机构切换成切断状态,在所述第1传递机构成为切断状态后,所述控制装置使所述驱动源逆旋转。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1传递机构处于切断状态时,所述片材放置板位于所述离开位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板移动机构具有:上推构件,该上推构件与所述片材放置板抵接,并将所述片材放置板向所述接近位置抬起;施力构件,该施力构件对所述上推构件向抬起所述片材放置板的方向进行施力;以及凸轮,该凸轮克服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而使所述上推构件向离开所述片材放置板的方向移动,
所述凸轮与所述第1传递机构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片材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传递机构具有:从所述驱动源输入驱动力而进行旋转的第1旋转体;以及与所述凸轮连接的第2旋转体,
所述第2旋转体具有:传递部,该传递部当与所述第1旋转体相对时,由所述第1旋转体传递驱动力而使所述凸轮驱动;以及非传递部,该非传递部当与所述第1旋转体相对时,不能传递来自所述第1旋转体的驱动力。
CN201310442428.7A 2012-11-07 2013-09-25 记录片材输送装置 Active CN1038033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5376A JP6079149B2 (ja) 2012-11-07 2012-11-07 記録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12-245376 2012-11-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803320A true CN103803320A (zh) 2014-05-21
CN103803320B CN103803320B (zh) 2016-11-30

Family

ID=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4782A (zh) * 2015-05-13 2016-11-2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片材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WO2017005093A1 (zh) * 2015-07-03 2017-01-12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分纸机构及使用该分纸机构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CN106364949A (zh) * 2015-07-24 2017-02-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片材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
CN114200802A (zh) * 2021-01-28 2022-03-1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用纸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45350Y (zh) * 1998-01-24 1999-10-27 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进纸装置
US20050013626A1 (en) * 2003-06-05 2005-01-20 Naoki Satoh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fixing unit
CN1660595A (zh) * 2004-01-27 2005-08-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双路取纸系统
JP2006251619A (ja) * 2005-03-14 2006-09-21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1154065A (zh) * 2006-09-25 2008-04-02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159050A (zh) * 2011-12-15 2013-06-19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13923A (zh) * 2011-09-26 2013-09-18 好利用国际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45350Y (zh) * 1998-01-24 1999-10-27 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进纸装置
US20050013626A1 (en) * 2003-06-05 2005-01-20 Naoki Satoh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fixing unit
CN1660595A (zh) * 2004-01-27 2005-08-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双路取纸系统
JP2006251619A (ja) * 2005-03-14 2006-09-21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1154065A (zh) * 2006-09-25 2008-04-02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13923A (zh) * 2011-09-26 2013-09-18 好利用国际株式会社 供纸装置
CN103159050A (zh) * 2011-12-15 2013-06-19 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54782A (zh) * 2015-05-13 2016-11-23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片材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6154782B (zh) * 2015-05-13 2019-04-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片材供给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WO2017005093A1 (zh) * 2015-07-03 2017-01-12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分纸机构及使用该分纸机构的薄片类介质处理装置
CN106364949A (zh) * 2015-07-24 2017-02-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片材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
CN106364949B (zh) * 2015-07-24 2019-11-2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片材供给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
CN114200802A (zh) * 2021-01-28 2022-03-1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用纸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094785A (ja) 2014-05-22
JP6079149B2 (ja) 201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5230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68305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127390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838099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119003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257712B2 (ja) 搬送路切換装置
JP575427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2203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増設給紙トレイ
JP622543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3803320A (zh) 记录片材输送装置
JP3999057B2 (ja) 整合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1114138B (zh) 供纸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以及供纸装置的控制方法
EP1757997B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3803320B (zh) 记录片材输送装置
JP6686937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WO2014192395A1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422927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9167185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69065A (ja) シート輸送装置及びこの種類の装置を含むプリンタ
US1099660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55563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供給装置
JP2009018924A (ja) シート部材搬送装置とこれを用いた用紙供給装置及び原稿読取り装置
US8699934B2 (en) Cleaning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JP6620638B2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86263A (ja) 圧接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