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7203B - 闩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闩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7203B
CN103797203B CN201280044293.2A CN201280044293A CN103797203B CN 103797203 B CN103797203 B CN 103797203B CN 201280044293 A CN201280044293 A CN 201280044293A CN 103797203 B CN103797203 B CN 1037972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locking
slide mass
engaging body
leaf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429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7203A (zh
Inventor
井爪友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f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if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fco Inc filed Critical Nif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7972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72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72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72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CBOLTS OR FASTENING DEVICES FOR WINGS, SPECIALLY FOR DOORS OR WINDOWS
    • E05C19/00Other devic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ecuring wings, e.g. with suction cups
    • E05C19/02Automatic catches, i.e. released by pull or pressure on the wing
    • E05C19/022Released by pushing in the closing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闩锁装置,其具备:配置于壳体的带凸轮槽的滑动体;朝向从壳体突出的方向对滑动体施力的弹簧部件;枢轴支撑于滑动体并且能够切换为使前端侧爪从滑动体内突出而卡定被卡定脱开部件的卡定状态与退让至滑动体内的卡定解除状态的卡合体;以及跟踪部件,当滑动体克服弹簧部件的作用力而移动时,在移动后的位置上通过凸轮槽以及跟踪部件被卡定,并且卡合体从卡定解除状态切换为卡定状态,其中,具有板簧,其配置于壳体内,在卡合体与被卡定脱开部件卡定的卡定状态下,在因朝向被卡定脱开部件的拔出方向的拉力而朝向卡定解除方向摇动时成为该卡合体的摇动阻力而积蓄作用力,并且在拔出被卡定脱开部件时,通过所积蓄的作用力而将卡合体再次切换为卡定状态。

Description

闩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第二部件(例如,盖、门等的可动体)以能够装卸的方式与第一部件(例如,主体、基体)卡定时所使用的闩锁装置中,特别适合于通过最初的推压操作来卡定第二部件侧的撞击器,通过接下来的推压操作来解除卡定的推压(push)式(这也被称为推压-推压式,推压锁定-推压打开式,交替(alternate)式等。以下,相同)的闩锁装置。
背景技术
图10(a)、图10(b)表示专利文献1公开的推压式的闩锁装置。在这种构造中,具备:壳体2;具有配置于壳体内且克服弹簧部件45的作用力而推压移动的撞接部32以及凸轮槽5等的滑动体30;具有前端侧爪部39以及后端侧凸部38c而枢轴支撑于滑动体30的卡合体37;跟踪部件6。这里,卡合体37将两侧的轴部37a嵌合枢轴支撑于滑动体30的轴孔,并通过滑动体30的移动而切换为使爪部39向撞接部32上突出而与作为被卡定脱开部件的撞击器62卡定的图10(b)的卡定状态和使爪部39从撞接部32上后退的图10(a)的卡定解除状态。在卡定解除状态中,滑动体30通过弹簧部件45的推压力而移动到壳体入口侧,卡合体37使凸部38c跃上设置于壳体2内的鼓出部28,由此保持这种状态。在卡定状态中,滑动体30通过撞击器62的推压力而克服弹簧部件45的推压力移动到里侧,在该移动后的位置上通过凸轮槽5以及跟踪部件6的卡合而卡定,卡合体37使凸部38c移动到比鼓出部28低的部分,并且倾动地使爪部39从滑动体侧的开口33内突出。
换言之,就以上的闩锁装置而言,通过相对于滑动体30的撞击器62的推压力来使卡合体37从卡定解除状态切换为卡定状态,通过相对于滑动体30的撞击器62的接下来的推压力来从卡定状态切换为卡定解除状态。此时,就弹簧部件45而言,上侧与设置在卡合体37的下中间的突片部卡定,能够在滑动体30向里侧推压移动的过程中积蓄推压力,并且使卡合体37以轴部37a为支点向图10(a)、图10(b)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而从卡定解除状态向卡定方向切换。
作为使用例,在主体侧安装闩锁装置,在门侧设置撞击器62的情况下,图10(b)成为将门与主体卡定(锁定)的状态,门侧的撞击器62通过构成主体侧的闩锁装置的卡合体37被卡定。若门再次被推压至主体侧,则跟踪部件6从凸轮槽5的卡定槽脱落而如图10(a)所示该卡定被卡定解除。这样的构造在专利文献2、3的闩锁装置中也相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54571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2086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0647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的闩锁装置中,例如,若在关闭门的卡定状态下,作用使门从主体分离的方向的外力,则卡合体37受到撞击器62的拔出方向的应力而与划分滑动体侧开口33的框部的内面压接。在这种构造中,由于此时产生的摩擦力而在卡合体37与撞击器62之间产生规定的卡定力、即欲维持卡定状态的力(强制拔出负荷),防止无意中打开门的情况。
然而,这样的强制拔出负荷受到卡合体侧爪部39与开口33相接的面彼此的表面粗糙度、收缩程度等的外部因素的影响,难以恒定地维持。另外,在以往构造中,若为了提高强制拔出负荷而在卡合体侧爪部39的形状上设置切削阶梯差,则爪部39被卡在开口33侧等通常时的正常的动作容易受损。此外,在对门作用比强制拔出负荷大的外力的情况下,卡合体37使爪部39从撞接部32上后退地旋转,即从卡定状态向卡定解除方向切换,成为凸轮槽、跟踪部件的破坏因素。
作为以上的对策,本申请人开发了专利文献2、3公开的构成等。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与这些对策相比,特别是提高强制拔出负荷或者是能够可靠并且准确地变更为按照用途的大小,从而提高设计自由度实现用途扩大。
用于实现课题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本发明提供如下闩锁装置,具备:壳体;配置于上述壳体的带凸轮槽的滑动体;朝向从上述壳体突出的方向对上述滑动体施力的弹簧部件;枢轴支撑于上述滑动体并且能够切换为使前端侧爪从滑动体内突出而卡定被卡定脱开部件的卡定状态与退让至滑动体内的卡定解除状态的卡合体;以及在上述凸轮槽移动的跟踪部件,当上述滑动体克服上述弹簧部件的作用力而移动时,在移动后的位置上通过上述凸轮槽以及上述跟踪部件被卡定,并且上述卡合体从卡定解除状态切换为卡定状态,其中,具有强制拔出负荷增大用的板簧,其配置于上述壳体内,在上述卡合体与上述被卡定脱开部件卡定的卡定状态下,在因朝向上述被卡定脱开部件的拔出方向的拉力而朝向卡定解除方向摇动时成为该卡合体的摇动阻力而积蓄作用力,并且在拔出上述被卡定脱开部件时,通过上述所积蓄的作用力而将卡合体再次切换为卡定状态。
以上的本发明优选如下述具体化。即,
(1)上述板簧是安装于上述壳体的构成。在该优选方式中,将板簧安装于壳体内面,所以例如能够较长地设定板簧的全长尺寸而扩大安装构造的选择项,也使导向槽等容易附加设置。
(2)上述板簧是安装于上述滑动体或者上述卡合体一侧的构成。在该优选方式中,若板簧安装于壳体以外的滑动体等,则与(1)所记载的优选方式相比,实现安装作业、组装顺序的改善,容易实现轻型化、成本减少。
(3)上述板簧是具有立设在两侧的安装用卡定部的构成。在该优选方式中,板簧利用安装用卡定部能够简单地安装于壳体或滑动体等,由此能够维持良好的组装作业性。
(4)上述板簧是具有倾斜地立起并与上述卡合体接触的抵接部的构成。在该优选方式中,例如通过变更抵接部的宽度或倾斜等的形状也能够容易设定根据用途的大小的强制拔出负荷或者强度。
(5)上述板簧是具有限制上述滑动体的移动范围的导向槽的构成。在该优选方式中,与将导向槽贯通形成在壳体的现有构造相比,壳体简单化,并且外观特性也能够改善。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在卡合体与被卡定脱开部件卡定的(跟踪部件与凸轮槽卡定)卡定状态下,通过被卡定脱开部件在强制拔出方向上受到一定值以上的负荷,则卡合体欲向卡定解除方向旋转,此时克服板簧的弹性,换句话说在板簧积蓄弹力或者作用力并进行旋转,从而卡定解除被卡定脱开部件。卡合体通过积蓄于板簧的作用力从该卡定解除状态再次切换为卡定状态。
换言之,在本发明中,壳体内的板簧每当卡合体向卡定解除方向旋转时弯曲而积蓄作用力,在卡定解除时通过积蓄的作用力而将卡合体再次切换为卡定状态。就构造特征而言,由于利用板簧的弯曲力,所以简易,并且得到高强度。另外,就不伴随强制拔出的通常的动作而言,由于板簧不弯曲,所以与没有板簧的构造相同地能够良好地维持。并且,强制拔出负荷或者强度取决于板簧的金属板强度,所以能够提高强制拔出负荷,或者展开多种强度变更,其结果,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且有助于用途扩大。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闩锁装置以及撞击器的关系,图1(a)是在使撞击器卡定解除的状态下从前方观察的概略图,图1(b)是在使撞击器卡定的状态下从后方观察的概略图。
图2是分解了上述闩锁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3是放大表示上述闩锁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概略立体图。
图4表示上述闩锁装置的使用例,图4(a)是与图1(a)对应的侧视图,图4(b)是与图1(b)对应的侧视图。
图5表示使上述闩锁装置与图4(a)对应的状态,图5(a)是示意纵剖视图,图5(b)是跟踪部件和凸轮槽的示意关系图。
图6表示使上述闩锁装置与图4(b)对应的状态,图6(a)是示意纵剖视图,图6(b)是跟踪部件和凸轮槽的示意关系图。
图7(a)是表示从上述闩锁装置强制拔出撞击器之前的状态的示意纵剖视图,图7(b)是跟踪部件和凸轮槽的示意关系图。
图8(a)表示上述强制拔出后使闩锁装置恢复为初始状态时的操作,图8(b)是跟踪部件和凸轮槽的示意关系图。
图9表示上述闩锁装置的变形例,图9(a)是变形例1的主要部分分解图,图9(b)是变形例2的主要部分分解图。
图10(a)、图10(b)是以卡定解除状态以及卡定状态来表示专利文献1的闩锁装置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最优的方式进行说明。图1(a)~图3表示闩锁装置的构造,图4(a)、图4(b)表示闩锁装置的使用例,图5(a)~图8(b)表示闩锁装置的动作,图9(a)、图9(b)表示变形例1和2。此外,附图中为了简化作图而使详细部分模式化或者简单化。在以下的说明中,明确装置构造、组装要领之后,对动作详细地进行说明。
(装置构造)图1(a)~图4(b)公开的闩锁装置具备:偏平容器状的壳体1;具有与作为被卡定脱开部件的撞击器7抵接的撞接部22及凸轮槽27而相对于壳体1能够进退地配置的滑动体2;相对于滑动体2能够摇动地枢轴支撑,从而能够切换为使爪部32向撞接部22上突出而使撞击器7能够卡定的卡定状态及从撞接部22上后退的卡定解除状态的卡合体3;朝向从壳体1突出的方向推压滑动体2的弹簧部件4;在凸轮槽27旋转的跟踪部件5;以及配置于壳体1内的强制拔出负荷增大用的板簧6。而且,该闩锁装置由如下的推压式构成:若滑动体2从后方被撞击器7推压而克服弹簧部件4的推压力进行移动,则在该移动后的位置上通过凸轮槽27以及跟踪部件5进行卡定,并且卡合体3从卡定解除状态切换为卡定状态。
另外,就以上的闩锁装置而言,在例如安装于图4(a)、图4(b)所示的设备类的主体8侧且将安装于门9的撞击器7卡定脱开的使用例中,则若门9克服未图示的推压机构的推压力而被推向关闭位置方向,则通过撞击器7卡定门9,若进一步将门9推向同方向并释放推压力,则解除对撞击器7的卡定。当然,作为使用方法,也可以为将闩锁装置安装于门等的可动体侧且对安装于设备类的主体侧的被卡定脱开部件进行卡定脱开的构成。另外,就材质而言,壳体1、滑动体2、卡合体3的材质为树脂成形品,但也可是树脂以外的材质。
在此,壳体1如图1(a)~图3和图5(a)、图5(b)所示,呈内部由上下壁10、11、两侧壁12、后侧的底壁13划分形成的大致筒形。其中,虽省略详细部分,但在上壁10的内面设置有限制跟踪部件5的摇动范围的未图示的导向部、引导滑动体2的前后移动的左右大致中间部的导向槽10a等。在下壁11设置有突设在内面两侧而使卡合体3能够向卡定解除方向旋转的鼓出部16和对设置于后侧而保持弹簧部件4的支撑轴40进行定位的未图示的定位部等。在两侧壁12设置有向后下侧突设的、具有孔17a的安装部17和与侧壁内面对置地设置而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导向槽14等。
底壁13作为以能够摇动的方式安装跟踪部件5的保持部而构成。该保持部呈以连结支撑在两侧壁12的内面的状态设置的大致凹状。在该凹状的对置面设置有与后述的跟踪部件侧安装部5a的嵌合孔5e嵌合的未图示的突起、与设置在安装部5a的端面的凸部5d嵌合的未图示的孔等。
滑动体2由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地配置于壳体1的出入口侧的大致矩形容器状的主体20、和突设在主体20的后方且宽度比主体20小的后延长部25构成。在主体20的外表面设置有与上述导向槽10a嵌合的上面的突起20a、与上述导向槽14嵌合的两侧面的突起20b、和设置于下表面侧的矩形状的开口21a。主体的内部24被里侧端面的撞接部22、从中途朝向外上侧扩展地倾斜的上面21b、从开口21a侧朝向外下侧扩展地倾斜的下面21c、相对置的两侧面21d大致划分,并且还可以从开口21a出入。
后延长部25由形成心形凸轮槽27的上侧部分和与该上侧部分朝向相同方向延伸的下侧的筒部26构成。上侧的凸轮槽27如图5(b)所示地设置于凸状凸轮岛28周围,由从后侧朝向前侧延伸的引导槽27a、位于引导槽27a的前侧而向左右分开的卡定用引导槽27b及解除用引导槽27d、在引导槽27b、27d之间且位于后侧的凹状卡定槽27c、从引导槽27d向后侧延伸的返回槽27e等构成。与此相对,就筒部26而言,筒内形成能够游嵌上述的弹簧部件4的上侧的筒孔,具有突设在筒下侧而与导向槽6f嵌合的突起26a(参照图5(a))和在主体侧向宽度方向贯通而使卡合体3通过旋转轴39枢轴支撑的轴孔29。
卡合体3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地由前板部30和从前板部30向后方向突设的两侧的后片部31、31构成。在前板部30设置有向上侧突出的爪部32和从爪部32的基端向前板部30的下侧至背面侧突设的突出部33。爪部32是从滑动体侧开口21a自如地向内部24进入或者退出的大小。在各后片部31,轴孔34分别贯通形成于对置内面。
弹簧部件4使用螺旋弹簧,后端侧通过支撑轴40保持于壳体1的对应部。而且,弹簧部件4在滑动体2向壳体1的里侧推压移动的过程中使推压力增大,通过该推压力而能够使卡合体3以旋转轴39为支点向卡定方向旋转。
跟踪部件5如图2所示地由大致倒L形构成,由垂直状的安装部5a、连结于安装部5a的上端的水平状的臂部5b、在臂部5b的前端下表面突出的销部5c构成。其中,安装部5a形成下端的凸部5d、两侧的凹部5e、下内周侧的凸状的接受部5f,相对于上述的壳体后壁13的凹状保持部,凸部5d与保持部侧的未图示的孔嵌合,以保持部侧的未图示的突片部与各凹部5e嵌合的状态左右能够摇动地被保持。销部5c呈截面小的矩形形状,从臂部5b以直角下设。就以上的跟踪部件5而言,通过支撑上述的弹簧部件4的支撑轴40定位卡定在接受部5f而始终朝向后方向被加力,由此能够吸收摇晃或者使其居中。
就板簧6而言,长度与壳体1的全长尺寸几乎相等,并且是能够在壳体1的内底面侧保持余量地配置的大小。下面进行详述,板簧6具有:位于中央部且形成导向槽6f的平坦状的主板部6a;比主板部6a更靠后侧板部的两侧进行立设并通过夹持构造安装于壳体底壁13的安装用卡定部6b(参照图1(b));比主板部6a更靠前侧板部而开口形成的切口部6g;从划分切口部6g的前侧部分倾斜地立起并与卡合体3的突出部33接触的抵接部6c;立设于主板部6a的两侧并通过压接及卡合构造安装于壳体的两内侧面的定位安装兼用的卡定部6e;以及贯通形成在主板部6a且限制滑动体2的前后方向的移动范围的导向槽6f。
(组装)就以上的各部件而言,首先卡合体3被枢轴支撑于滑动体2,并且板簧6安装于壳体1。在这种作业中,就卡合体3而言,相对于滑动体2将筒部26配置于两后片部31彼此之间,使轴孔29与轴孔34位于同轴线上,在该状态下,将旋转轴39插入到一方轴孔34、轴孔29、另一方轴孔34,则以仅能够旋转规定角度的方式被枢轴支撑。板簧6以如下状态压接于壳体1的内底面侧:后两侧的卡定部6b夹持于底壁13,大致中间两侧的卡定部6e定位于壳体对应部。由此,板簧6以如下状态进行配置:如图5(a)、图5(b)所示地包含主板部6a的后侧安装于壳体1的内底面,比主板部6a靠前侧的部位从壳体内面浮起。
接下来,以上的带卡合体3的滑动体2嵌入于壳体1。在这种作业中,例如,预先使弹簧部件4经由支撑轴40,而且,跟踪部件5以能够摇动的方式支撑于上述的底壁13的保持部的状态分别配置到壳体1内。而且,就带卡合体3的滑动体2而言,若以使突起20a与导向槽10a嵌合并使突起20b与导向槽14嵌合的状态压入于壳体1内,则在突起26a落入板簧侧导向槽6f而嵌合时以防脱的方式组装于壳体1。
在该压入过程中,弹簧部件4的上侧进入筒部26内,与卡合体3的前板部30的端面侧抵接。而且,弹簧部件4在滑动体2朝向壳体1的里侧推压移动的过程中使作用力增大,并且通过该作用力能够使卡合体3以旋转轴39为支点向卡定状态的方向旋转。另外,跟踪部件的销部5c进入所对应的凸轮槽27的槽入口。另一方面,就板簧侧抵接部6c而言,在如图7(a)、(b)所示地通过撞击器7的拔出方向的拉力而使卡合体3向卡定解除方向摇动时成为该卡合体3的摇动阻力而积蓄作用力,并且,在如图8(a)、图8(b)所示地将撞击器7从卡合体3拔出时通过所积蓄的作用力而将卡合体3再次切换为卡定状态。
(动作)就以上的闩锁装置而言,作为使用方式,如图4(a)、图4(b)例示,与安装于门9的撞击器7对应地,定位于机器类侧主体8并通过螺丝等进行安装。在安装状态中,就闩锁装置而言,通常如图5(a)、图5(b)所示,滑动体2通过弹簧部件4向突出方向加力移动(该移动通过突起26a与导向槽6f的前端面接触而被限制),并且卡合体3朝向将爪部32从主体内部24向外退出的方向旋转(该旋转中凸部35跃上鼓出部16的最高的位置)。该状态为卡合体3的卡定解除状态。
若朝向作为关闭方向的图4(a)的左箭头方向对门9进行推压操作,则通过撞击器7克服弹簧部件4的作用力而朝向没入于壳体1内的方向对滑动体2进行推压移动。在该移动过程中,卡合体3以旋转轴39为支点朝向卡定状态的方向旋转。于是,就卡合体3而言,凸部35向鼓出部16的低侧移动,同时在设置于撞击器的前端7a的跟前的凹部7c卡合爪部32而防脱。此时,就卡合体3而言,如图6(a)、(b)所示地跟踪部件的销部5c通过滑动体2以及卡合体3的后方移动而从上述的引导槽27a进入卡定用引导槽27b,在释放图5(a)、图5(b)的左箭头方向的推压力时,卡定于卡定槽27c。通过该卡定,门9被锁定保持为关闭状态。
另外,在从以上的门保持状态切换为图5(a)、图5(b)的解除状态时,朝向关闭方向稍微推压门9之后,释放该推压力。于是,跟踪部件的销部5c如图6(b)所示地从上述的卡定槽27c经由解除用引导槽27d、返回槽27e再次返回槽入口,同时,卡合体3切换为最初的解除位置。在如上所述的通常的动作中,该闩锁装置与以往相同,但在以下的几点进行了改进。
即,在以上的闩锁装置中,将通常时的动作维持为与以往相同,并且在强制拔出负荷即卡合体3的卡定状态下,朝向开门方向对上述的门9作用外力时,如图7(a)所示地卡合体3以使爪部32从主体内部24向外退出的方式进行旋转,换句话说通过强制拔出而切换为卡定解除状态时的负荷或者强度能够利用板簧6来提高,并且作为板簧6仅根据抵接部6c以及抵接部6c与主板部6a之间的板部的宽度、倾斜、长度等来改变变形程度,就能够变更为根据用途的最优的强制拔出负荷。参照图7(a)、图7(b)和图8(a)、图8(b)明确这一点。
图7(a)、图7(b)表示如图6(a)所示地在卡合体3的卡定状态下,朝向开门方向的图7(a)的箭头方向对上述的门9作用外力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若卡合体3由于外力而被拉向前方,则欲以旋转轴39为支点朝向顺时针方向移动。此时,就卡合体3而言,爪部32与开口21a的对应部滑动接触且从主体内部24退出,换句话说加强对于板簧侧抵接部6c的压接程度并向卡定解除方向旋转。通过该压接,在抵接部6c中积蓄推压力。
就如以上所述的作用力的积蓄而言,在卡合体3如图7(a)所示地达到卡定解除状态且撞击器7的前端7a横切开口21a而向外移动之前最大。即,在该构造中,在卡合体3以旋转轴39为支点从卡定状态向卡定解除状态旋转而进行切换时,受到板簧侧抵接部6c的变形阻力,从而能够提高课题所记载的强制拔出负荷或者强度。就该强制拔出负荷或者强度而言,例如通过改变抵接部6c或其附近的板部的宽度等,能够简单地变更为根据用途的任意的大小。
图8(a)、图8(b)表示将如图7(a)、图7(b)所示地强制拔出后的闩锁装置再次使用时的操作例。即,图8(a)的闩锁装置是从图6(a)的状态省略撞击器7的状态,跟踪部件的销部5c与凸轮槽的卡定槽27c卡定。因此,使用者利用手指等朝向图8(a)的箭头方向暂时推压并分离从壳体1突出的滑动体的主体部分。于是,如上述所述的跟踪部件的销部5c如图8(b)所示地从卡定槽27c经由解除用引导槽27d、返回槽27e返回槽入口,同时,卡合体3切换为图5(a)、图5(b)的解除状态。由此,闩锁装置再次切换为通常使用时的初始状态。
(变形例)图9(a)表示将板簧安装于滑动体的变形例1,图9(b)表示将板簧安装于卡合体侧的变形例2。在各变形例的说明中,在与上述方式相同或类似的部件上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只对变更的构成详述。
变形例1的板簧6A是安装于滑动体2的后延长部25侧的一个例子。即,该板簧6A与上述板簧6相比,全长尺寸变短,并且具有:平坦状的主板部6a;开口形成于比主板部6a更靠前侧的板部的切口部6g;从划分切口部6g的前侧部分倾斜地立起并与卡合体3的突出部33接触的抵接部6c;立设于主板部6a的两侧并与设于后延长部25的下两侧即筒部26的两侧的凹部卡合的安装用卡定部6h。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限制滑动体2的移动范围的构造,代替突起26a以及导向槽6f,例如,将突设在后延长部25的后上表面的导向凸部25a以及与该导向凸部25a嵌合而限制移动范围的槽附加设置于壳体1的内侧。
变形例2的板簧6B是安装于卡合体3侧的一个例子。即,该板簧6B与上述板簧6A的全长尺寸相比变得更短,具有:平坦状的主板部6a;开口形成于比主板部6a更靠前侧的板部的切口部6g;从划分切口部6g的前侧部分倾斜地立起并与卡合体3的突出部33接触的抵接部6c;立设于主板部6a的两侧并与卡合体3的旋转中心即旋转轴39的端面卡定的安装用卡定部6k。
此外,本发明不受到以上的方式的任何的限制,只要具备权利要求中确定的要件,则能够根据需要进行各种变更。作为其例子,作为将卡合体3枢轴支撑于滑动体2的构造,可以代替旋转轴39而采用一方的轴孔与另一方的轴部嵌合构造。另外,作为跟踪部件以及凸轮槽也可以是如图10(a)、图10(b)的构造。
在此引用2011年7月13日申请的日本国专利申请第2011-155005号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以及摘要的全部内容,作为本发明的说明书的公开而导入。

Claims (9)

1.一种闩锁装置,
具备:壳体;配置于上述壳体的带凸轮槽的滑动体;朝向从上述壳体突出的方向对上述滑动体施力的弹簧部件;枢轴支撑于上述滑动体并且能够切换为使前端侧爪从滑动体内突出而卡定被卡定脱开部件的卡定状态与退让至滑动体内的卡定解除状态的卡合体;以及在上述凸轮槽移动的跟踪部件,
当上述滑动体克服上述弹簧部件的作用力而移动时,在移动后的位置上通过上述凸轮槽以及上述跟踪部件被卡定,并且上述卡合体从卡定解除状态切换为卡定状态,
上述闩锁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有强制拔出负荷增大用的板簧,其配置于上述壳体内,在上述卡合体与上述被卡定脱开部件卡定的卡定状态下,在因朝向上述被卡定脱开部件的拔出方向的拉力而朝向卡定解除方向摇动时成为该卡合体的摇动阻力而积蓄作用力,并且在拔出上述被卡定脱开部件时,通过上述所积蓄的作用力而将卡合体再次切换为卡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簧安装于上述壳体内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簧安装于上述滑动体或者上述卡合体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簧具有立设在两侧的安装用卡定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簧具有倾斜地立起并与上述卡合体接触的抵接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簧具有倾斜地立起并与上述卡合体接触的抵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2、6中任一项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簧具有限制上述滑动体的移动范围的导向槽。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簧具有限制上述滑动体的移动范围的导向槽。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闩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板簧具有限制上述滑动体的移动范围的导向槽。
CN201280044293.2A 2011-07-13 2012-07-09 闩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972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55005A JP5789438B2 (ja) 2011-07-13 2011-07-13 ラッチ装置
JP2011-155005 2011-07-13
PCT/JP2012/067511 WO2013008793A1 (ja) 2011-07-13 2012-07-09 ラッ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7203A CN103797203A (zh) 2014-05-14
CN103797203B true CN103797203B (zh) 2016-04-06

Family

ID=47506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4293.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97203B (zh) 2011-07-13 2012-07-09 闩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789438B2 (zh)
CN (1) CN103797203B (zh)
WO (1) WO20130087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6046B (zh) * 2013-08-14 2017-05-10 施耐德博士塑料工厂有限公司 具有“推‑推”机构的装置
KR101567215B1 (ko) * 2014-05-22 2015-11-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푸시오픈 타입 연료도어 개폐 장치
JP5997739B2 (ja) * 2014-09-12 2016-09-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ライドドア構造
JP5885806B1 (ja) * 2014-10-30 2016-03-16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器具取付装置
GB2545677A (en) * 2015-12-21 2017-06-28 Graham Duffy David Touch catc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75244A3 (en) * 1990-09-04 1992-04-08 Nifco Inc. Latching device for use on a vehicle
CN1490489A (zh) * 2002-10-17 2004-04-21 株式会社利富高 锁紧装置
GB2408386A (en) * 2003-10-21 2005-05-25 Nifco Inc Latch with switch
JP4430469B2 (ja) * 2004-07-07 2010-03-10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ラッチ装置
WO2010050560A1 (ja) * 2008-10-29 2010-05-06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ラッチ装置
JP2010106479A (ja) * 2008-10-29 2010-05-13 Nifco Inc ラッ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75244A3 (en) * 1990-09-04 1992-04-08 Nifco Inc. Latching device for use on a vehicle
CN1490489A (zh) * 2002-10-17 2004-04-21 株式会社利富高 锁紧装置
GB2408386A (en) * 2003-10-21 2005-05-25 Nifco Inc Latch with switch
JP4430469B2 (ja) * 2004-07-07 2010-03-10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ラッチ装置
WO2010050560A1 (ja) * 2008-10-29 2010-05-06 株式会社ニフコ ラッチ装置
JP2010106479A (ja) * 2008-10-29 2010-05-13 Nifco Inc ラッ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019223A (ja) 2013-01-31
WO2013008793A1 (ja) 2013-01-17
CN103797203A (zh) 2014-05-14
JP5789438B2 (ja) 2015-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97203B (zh) 闩锁装置
CN102197185B (zh) 闩锁装置
CN101421481B (zh) 可动体的自行往动机构、拉门及衬垫件
US8899703B2 (en) Pressing-type unlocking track
CN101305384B (zh) 卡连接器
CN101322138A (zh) 卡连接器
US20090221168A1 (en) Memory card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sliding structure to reduce friction
US9271548B2 (en) Slider for slider fasteners
CN103325312A (zh) 用于可折叠便携终端的软性显示装置
JP2019097161A (ja) 落下時の保護を提供できるポータブル電子機器
US6948961B2 (en) Card connector including ejecting lever for ejecting card
US7131852B1 (en) Retractable plug of power supply
CN103127697B (zh) 演出按钮装置以及游戏机
CN203293870U (zh) 天窗装置
CN103676192A (zh) 眼镜架与眼镜腿的连接构造
CN207822515U (zh) 翻转组合玩具
CN102301082A (zh) 转动体的前进运动机构
US20060166533A1 (en) Card connector
US6109941A (en) Ejector mechanism for a memory card connector
CN103258675B (zh) 用于便携式终端的侧键
CN101603390A (zh) 门窗隔扇用支撑件及具备该支撑件的门窗隔扇
CN101827992B (zh) 开关移动体的缓冲机构以及利用其的拉入装置
CN108989509B (zh) 一种终端设备
JP5678339B2 (ja) 遊技機
CN203511581U (zh) 一种雨刷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Termination date: 2021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