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95172B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95172B
CN103795172B CN201310504420.9A CN201310504420A CN103795172B CN 103795172 B CN103795172 B CN 103795172B CN 201310504420 A CN201310504420 A CN 201310504420A CN 103795172 B CN103795172 B CN 1037951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section
bearings
peristome
parts
en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0442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95172A (zh
Inventor
米山秀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Sanky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Sanky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Sankyo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Sanky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795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51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951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9517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马达,其能够保持适当的位置关系而高效地重叠轴承部件与端板。在马达(1)中,在通过端板(80)在端板与定子(40)之间保持配置于定子的端部的轴承部件(70)时,轴承部件(70)在周向的多个部位具有与定子(40)的端面(49)重叠的卡合部(73),端板(80)在周向的多个部位具有供多个卡合部(73)分别嵌入的开口部(83)。在轴承部件(70)的卡合部(73)的外缘中的沿周向延伸的末端部(733)形成有进行轴承部件(70)与端板(80)之间的径向定位的凸部(734),轴承部件(70)的卡合部(73)的末端部(733)和端板(80)的开口部(83)的末端部(833)在径向经由凸部(734)接触。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部件通过端板保持在定子的端部的马达。
背景技术
针对步进马达等马达,提出了一种在构成将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机构时,通过端板在端板与定子之间保持配置于定子的端部的轴承部件的结构(参考专利文献1)。
在所述结构的马达中,轴承部件在周向的多个部位具有与定子的端面重叠的矩形形状的卡合部,端板在周向的多个部位具有供多个卡合部分别嵌入的矩形形状的开口部。因此,端板在马达轴线方向不与轴承部件的卡合部重叠,所以能够缩小定子周边的马达轴线方向的尺寸。并且,多个卡合部的径向尺寸(长度尺寸)与多个开口部的径向尺寸(长度尺寸)大致相同。因此,在将卡合部嵌入到开口部中时,卡合部的径向的外侧端部中的沿周向延伸的部分与开口部的径向的外侧端部中的沿周向延伸的部分接触,所以能够进行轴承部件与端板之间的径向定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40925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卡合部的径向的外侧端部中的沿周向延伸的部分与开口部的径向的外侧端部中的沿周向延伸的部分接触,因此若卡合部和开口部中的任一部件的尺寸精度低,则无法将卡合部嵌入到开口部中,因而存在难以适当地重叠轴承部件与端板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持适当的位置关系而高效地重叠轴承部件与端板的马达。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马达具有:转子,其具有旋转轴;定子,其绕所述转子配置;轴承部件,其在所述定子的马达轴线方向的一个端部将所述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端板,其相对于所述轴承部件从与所述定子相反的一侧重叠,且在所述端板与所述定子之间保持所述轴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部件在周向的多个部位具有与所述定子的端面重叠的卡合部,所述端板在周向的多个部位具有供所述多个卡合部分别嵌入的开口部,在所述卡合部的外周面中的沿周向延伸的部分以及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中的沿周向延伸的部分中的一方形成有凸部,所述凸部朝向所述卡合部的外周面中的沿周向延伸的部分以及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中的沿周向延伸的部分中的另一方突出并与该另一方抵接,从而进行所述轴承部件与所述端板之间的径向定位。
在本发明中,在设为通过端板在该端板与定子之间保持配置于定子的端部的轴承部件的结构时,轴承部件在周向的多个部位具有与定子的端面重叠的卡合部,端板在周向的多个部位具有供多个卡合部分别嵌入的开口部。因此,端板在马达轴线方向不与轴承部件的卡合部重叠,所以能够缩小定子周边的马达轴线方向的尺寸。在此,在进行轴承部件与端板之间的径向定位时,由于在卡合部的外周面中的沿周向延伸的部分或开口部的内周面中的沿周向延伸的部分形成有凸部,因此卡合部的外周面和开口部的内周面在径向经由凸部接触。因此,在重叠轴承部件与端板时,能够容易地将卡合部嵌入到开口部中,从而能够保持适当的位置关系而高效地重叠轴承部件与端板。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凸部具有半圆形的平面形状。根据这种结构,即使在因尺寸公差的影响而导致卡合部不易嵌入到开口部中的情况下,由于只要在将卡合部嵌入到开口部中时施加稍大的力,凸部就会变形,因此在重叠轴承部件与端板时也能够容易地将卡合部嵌入到开口部中。
在本发明中,优选在所有所述卡合部的外周面或所有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形成有所述凸部。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可靠地进行轴承部件与端板之间的径向定位,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卡合部嵌入到开口部中。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卡合部及所述开口部呈大致矩形形状,所述凸部形成在所述卡合部的径向最外侧的部分或所述开口部的径向最外侧的部分。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凸部形成在所述轴承部件一侧,所述凸部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定子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边缘成为锥面。根据这种结构,在重叠轴承部件与端板时能够容易地将卡合部嵌入到开口部中。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凸部形成在所述端板一侧,所述凸部的外周面中的所述定子所在的一侧的边缘成为锥面。根据这种结构,在重叠轴承部件与端板时能够容易地将卡合部嵌入到开口部中。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卡合部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定子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边缘、以及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中的所述定子所在的一侧的边缘中的至少一个边缘成为锥面。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多个卡合部分别从所述轴承部件的中心侧朝向径向外侧突出,通过所述卡合部中的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侧面部与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抵接,进行所述轴承部件与所述端板之间的周向定位。
在本发明中,能够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端板为具有将所述旋转轴向马达轴线方向施力的板簧部的施力部件。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多个卡合部在周向以大致等角度间隔形成,所述多个开口部在周向以大致等角度间隔形成。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卡合部及所述开口部分别形成有三个。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凸部形成在所述卡合部的外周面中的沿周向延伸的部分,形成于在所述一个部位形成的卡合部的所述凸部形成在该卡合部的周向中央,形成于其他卡合部的所述凸部形成在从该卡合部的周向中央朝向一侧偏离的位置。
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多个卡合部及所述多个开口部中的形成于所述一个部位的卡合部及开口部的周向宽度尺寸比其他卡合部及开口部的周向宽度尺寸小。
在本发明中,优选形成于所述一个部位的卡合部的宽度尺寸与开口部的宽度尺寸之差比其他卡合部的宽度尺寸与开口部的宽度尺寸之差小。
在本发明中,在设为通过端板在端板与定子之间保持配置于定子的端部的轴承部件的结构时,轴承部件在周向的多个部位具有与定子的端面重叠的卡合部,端板在周向的多个部位具有供多个卡合部分别嵌入的开口部。因此,端板在马达轴线方向不与轴承部件的卡合部重叠,所以能够缩小定子周边的马达轴线方向的尺寸。在此,在进行轴承部件与端板之间的径向定位时,由于在卡合部的外周面中的沿周向延伸的部分或开口部的内周面中的沿周向延伸的部分形成有凸部,因此卡合部的外周面和开口部的内周面在径向经由凸部接触。因此,在重叠轴承部件与端板时,能够容易地将卡合部嵌入到开口部中,从而能够保持适当的位置关系而高效地重叠轴承部件与端板。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本发明的马达的说明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马达的外定子铁芯的说明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马达的轴承部件的说明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马达的端板的说明图。
图5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马达中使端板与轴承部件重叠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马达中使端板与轴承部件重叠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马达的端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对应用本发明的马达的一例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在马达轴线方向L中,以旋转轴50从定子40突出的一侧为输出侧L1,以与旋转轴50从定子40突出的一侧相反的一侧为输出相反侧L2来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整体结构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马达的说明图,图1(a)、图1(b)是马达的半剖视图以及从输出相反侧观察到的马达的后视图。
图1所示的马达1为在DVD和蓝光光盘等光盘驱动装置中用于光头的驱动等的步进马达,该马达1具有圆筒状的定子40。定子40具有A相用的定子和B相用的定子在马达轴线方向L重叠配置的结构。因此,在定子40中,卷绕有线圈线20的环状的两个线圈骨架2(第一线圈骨架2A和第二线圈骨架2B)在马达轴线方向L重叠配置,在所述线圈骨架2分别重叠配置有内定子铁芯3及外定子铁芯4。更具体地说,在第一线圈骨架2A中,在马达轴线方向L的两侧重叠配置有环状的内定子铁芯3A及截面呈U字形状的外定子铁芯4A,在第二线圈骨架2B中,在马达轴线方向L的两侧重叠配置有环状的内定子铁芯3B及截面呈U字形状的外定子铁芯4B。在第一线圈骨架2A及第二线圈骨架2B的内周面呈沿周向排列内定子铁芯3A、3B及外定子铁芯4A、4B的多个极齿31、41的结构。如此一来,构成具有转子配置孔30的圆筒状的定子40,在定子40的径向内侧以同轴状配置转子5。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定子铁芯4A、4B分别延伸至第一线圈骨架2A及第二线圈骨架2B的径向外侧,从而构成马达壳体10。
线圈骨架2(第一线圈骨架2A及第二线圈骨架2B)由树脂制成,在线圈骨架2一体形成有保持端子91(端子91A、91B)的端子台25(25A、25B)。端子91(端子91A、91B)从马达壳体10向径向外侧突出,且连接有柔性配线基板等配线材(未图示)。
在转子5中,旋转轴50沿马达轴线方向L延伸,且在旋转轴50的靠输出相反侧L2的位置通过粘结剂56固接有圆筒状的永磁体59。在转子配置孔30的内侧,永磁体59的外周面590在径向内侧与定子40的极齿31、41隔着预定间隔对置。旋转轴50由不锈钢、黄铜、铝等金属材料构成,且在旋转轴50的外周面57中的从定子40突出的一侧(输出侧L1)的外周面57形成有螺旋槽58,该螺旋槽58与形成在光头(未图示)侧的齿条卡合。旋转轴50中的形成有螺旋槽58的部分的直径比固接有永磁体59的部分的直径大。
板65的结构
相对于定子40在输出侧L1设置板65。板65具有:通过焊接等方法固定在定子40的输出侧L1的端面48(马达壳体10的输出侧L1的端面)的固定板部651、在输出侧L1与固定板部651对置并支承旋转轴50的输出侧L1的端部51的支承板部652、以及沿马达轴线方向L延伸而连接固定板部651和支承板部652的连接板部653。在固定板部651形成有使旋转轴50贯通的孔650。
输出侧L1的轴承结构
在板65中,在支承板部652构成有输出侧L1的轴承机构6,该输出侧L1的轴承机构6在马达轴线方向L及径向将旋转轴50的输出侧L1的端部51支承为能够旋转。在所述轴承机构6中,在板65的支承板部652固定有输出侧L1的轴承部件60,旋转轴50的输出侧L1的端部51嵌入并支承在凹部61的内侧,该凹部61在轴承部件60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朝向输出侧L1凹陷。轴承部件60具有在贯通形成于板65的支承板部652的孔656的状态下与支承板部652的输出相反侧L2的面抵接的大径部64,通过大径部64限制轴承部件60向输出侧L1移动。在旋转轴50中,输出侧L1的端部51的直径比形成有螺旋槽58的部分的直径小,并且输出侧L1的端部51被加工成半球状。
外定子铁芯4B的结构
以下,在说明输出相反侧L2的轴承机构7的详细结构之前,对构成定子40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的B相用的外定子铁芯4B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马达1的外定子铁芯4B的说明图,图2(a)、图2(b)、图2(c)是从极齿41所突出的一侧观察到的外定子铁芯4B的俯视图、侧视图以及沿着P-O-P’线切断时的切断端面图。
在图1及图2中,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由于外定子铁芯4B作为构成马达壳体10的壳体部件而构成,因此其截面具有U字形状。更具体地说,外定子铁芯4B具有圆环部45、从圆环部45的内周缘向马达轴线方向L的输出侧L1被切口弯板而成的多个极齿41以及从圆环部45的外周缘向马达轴线方向L的输出侧L1延伸并在径向外侧与极齿41对置的圆筒状的筒部46,通过圆环部45的输出相反侧L2的面构成定子40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49。所述外定子铁芯4B与卷绕有线圈线20的线圈骨架2重叠配置,其结果是,呈在极齿41与筒部46之间配置线圈骨架2的状态。在此,在圆环部45的内周缘,被沿周向相邻的极齿41夹持的部分成为朝向径向外侧被切去而成的凹部451,所述凹部451进行后述的轴承部件70的周向定位。在凹部451的一部分形成有进一步向径向外侧呈圆弧状被切去而成的切口452,在进行外定子铁芯4B与轴承部件70之间的定位时,在所述切口452插入定位销(工具/未图示)。
在筒部46的末端缘形成有在相对置的位置沿马达轴线方向L被切去而成的两个切口461、468,当组合外定子铁芯4B和线圈骨架2时,外定子铁芯4B与线圈骨架2以切口461、468中的周向尺寸大的切口461与线圈骨架2的端子台25在马达轴线方向L重叠的方式被对齐。
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口461的两端部成为半圆形的浅切口462,在与切口462沿周向相邻的位置形成有比切口461的底部浅一阶的台阶部463。如图1(a)所示,从内定子铁芯3B的外周缘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36进入所述切口461的两端,台阶部463从马达轴线方向L与内定子铁芯3B的凸部36抵接,从而进行内定子铁芯3B的定位。
而在周向尺寸小的切口468插入有从内定子铁芯3B的外周缘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35,切口468的底部从马达轴线方向L与内定子铁芯3B的凸部35抵接,从而进行内定子铁芯3B的定位。另外,切口468的两端部形成有被进一步呈半圆状深切去而成的切口469。
另外,A相用的外定子铁芯4A与B相用的外定子铁芯4B为相同的结构,且以马达轴线方向L对称配置。
输出相反侧L2的轴承机构7的概要结构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在旋转轴50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52构成有输出相反侧L2的轴承机构7,该输出相反侧L2的轴承机构7在马达轴线方向L以及径向将旋转轴50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52支承为能够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永磁体59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形成有朝向输出侧L1凹陷的凹部595,轴承机构7在凹部595的内侧将从永磁体59朝向输出相反侧L2突出的旋转轴50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52支承为能够旋转。在旋转轴50中,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52的直径比固接有永磁体59的部分的直径稍小,并且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52被加工成半球状。
在输出相反侧L2的轴承机构7中,在旋转轴50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52的周围配置圆盘状的轴承部件70,旋转轴50的端部52嵌入在轴承部件70的圆筒部71的内侧且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相对于轴承部件70在输出相反侧L2配置有端板80,轴承部件70保持在端板80与定子40之间。在此,端板80作为将旋转轴50朝向输出侧L1施力的施力部件而构成。更具体地说,端板80具有通过焊接等固定于定子40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49的圆板部81和在圆板部81的中央部分被切口弯板而成的板簧部85,圆板部81在与定子40之间保持轴承部件70的端部,板簧部85将旋转轴50朝向输出侧L1施力。在此,在旋转轴50的输出侧L1构成有输出侧L1的轴承机构6,该输出侧L1的轴承机构6在马达轴线方向L及径向将旋转轴50的输出侧L1的端部51支承为能够旋转。因此,旋转轴50处于被施力成输出侧L1的端部51与轴承机构6抵接的状态,所以在旋转轴50旋转时可以防止旋转轴50在马达轴线方向L的松动。
轴承部件70的详细结构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马达1的轴承部件70的说明图,图3(a)、图3(b)、图3(c)、图3(d)、图3(e)分别是从输出侧L1观察到的轴承部件70的俯视图、从输出相反侧L2观察到的仰视图、侧视图、Q-Q’剖视图以及放大示出Q’侧的端部的剖视图。
在图3中,轴承部件70是由树脂制成的部件,其包括具有在内侧支承旋转轴50的端部52的孔79的圆筒部71和在圆筒部71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扩径的圆盘部72。并且,在轴承部件70中的圆盘部72的输出相反侧L2的面具有从中心侧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卡合部73,所述多个卡合部73在中心侧相连。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卡合部73以大致等角度间隔形成有三个卡合部73a、73b、73c,所述卡合部73a、73b、73c均具有大致矩形形状。所述轴承部件70的外形尺寸比定子40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49(外定子铁芯4B的圆环部45)的外形尺寸小,圆盘部72的外径尺寸等于或稍大于定子40的内径尺寸(外定子铁芯4B的圆环部45的内径尺寸)。
相对于三个卡合部73a、73b、73c中的卡合部73a在相反侧形成有板状的止转部74,所述止转部74的朝向径向外侧的突出尺寸比卡合部73a、73b、73c的朝向外侧的突出尺寸小。在此,止转部74从圆盘部72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而卡合部73从圆盘部72的输出相反侧L2的面朝向径向外侧突出。因此,止转部74位于比卡合部73靠输出侧L1的位置。在止转部74与卡合部73a之间形成有从止转部74延伸至轴承部件70的中央(形成有孔79的位置)的弹簧部容纳用凹部75,所述弹簧部容纳用凹部75成为从外周侧朝中心侧向输出侧L1倾斜的锥面。
在这样构成的轴承部件70中,卡合部73a、73b、73c基本上具有同一形状,且具有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一对侧面部731、732和在径向的最外周侧沿周向延伸从而与侧面部731、732相连的末端部733。
并且,三个卡合部73a、73b、73c中的任一卡合部均在末端部733的周向中央附近形成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部734。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凸部734沿周向以等角度间隔形成。因此,形成于卡合部73a的凸部734形成在卡合部73a的周向中央,而形成于卡合部73b、73c的凸部734形成在从卡合部73b、73c的周向中央向一侧偏离的位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734具有半圆形的平面形状。
在此,若将三个卡合部73a、73b、73c的周向尺寸(宽度尺寸)分别设为W73a、W73b、W73c,则所述宽度尺寸具有如下大小关系:
W73a<W73b=W73c。
即,卡合部73a的宽度尺寸W73a比其他卡合部73b、73c的宽度尺寸W73b、W73c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三个卡合部73(卡合部73a、73b、73c)的包括形成有凸部734的位置和形成有弹簧部容纳用凹部75的部分在内的整个外周面中,与定子40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输出相反侧L2)的边缘成为锥面76(倒角面)。
端板80的详细结构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马达1的端板80的说明图,图4(a)、图4(b)、图4(c)、图4(d)分别是从输出侧L1观察到的端板80的俯视图、从输出相反侧L2观察到的端板80的仰视图、侧视图以及R-R’剖视图。
在图4中,端板80由具有圆板部81、在圆板部81的中央部分被倾斜地切口弯板而成的矩形形状的板簧部85以及从圆板部81的中央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开口部83的金属板构成。在端板80中,作为开口部83在周向的多个部位以大致等角度间隔形成有开口部83a、83b、83c,且所述开口部83a、83b、83c在中心侧相连。并且,板簧部85的末端部85a朝向开口部83a所在的角度方向。所述端板80的外形尺寸比定子40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49(外定子铁芯4B的圆环部45)的外形尺寸小,且比轴承部件70的外形尺寸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圆板部81的外周缘在周向的多个部位被切去成直线状,由此以大致等角度间隔形成有三处直线部分811、812、813。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相当于开口部83a、83b、83c之间的角度位置形成有直线部分811、812、813。
在这样构成的端板80中,三个开口部83a、83b、83c均具有大致矩形形状。即,开口部83a、83b、83c均具有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一对侧面部831、832和在径向的最外周侧沿周向延伸从而与侧面部831、832相连的末端部833。另外,在圆板部81以同心状形成有低的台阶87。
在此,板簧部85形成在当将端板80重叠在轴承部件70的输出相反侧L2时与轴承部件70的弹簧部容纳用凹部75重叠的位置。并且,三个开口部83a、83b、83c分别形成在当将端板80重叠在轴承部件70的输出相反侧L2时与轴承部件70的卡合部73a、73b、73c重叠的位置,轴承部件70的卡合部73a、73b、73c分别嵌入在端板80的开口部83a、83b、83c中。
并且,若将开口部83a、83b、83c各自的周向尺寸(宽度尺寸)分别设为W83a、W83b、W83c,则所述宽度尺寸具有如下大小关系:
W83a<W83b=W83c。
即,开口部83a的宽度尺寸W83a比其他开口部83b、83c的宽度尺寸W83b、W83c小。
并且,若比较开口部83a、83b、83c的宽度尺寸W83a、W83b、W83c与参考图3说明的卡合部73a、73b、73c的宽度尺寸W73a、W73b、W73c,则成为以下关系:
W83a≈W73a
W83b>W73b
W83c>W73c。
即,开口部83a的宽度尺寸W83a比卡合部73a的宽度尺寸W73a稍大,相反其他开口部83b、83c的宽度尺寸W83b、W83c大幅度大于卡合部73b、73c的宽度尺寸W73b、W73c。因此,在将端板80重叠在轴承部件70的输出相反侧L2时,轴承部件70的卡合部73a嵌入到端板80的开口部83a中发挥在周向定位轴承部件70与端板80的功能,相反卡合部73b、73c即使嵌入到端板80的开口部83b、83c中也不发挥在周向定位轴承部件70与端板80的功能。
并且,开口部83a、83b、83c的径向尺寸(长度尺寸)与轴承部件70的包括凸部734在内的卡合部73a、73b、73c的径向尺寸(长度尺寸)大致相等。因此,在将端板80重叠在轴承部件70的输出相反侧L2时,轴承部件70的卡合部73a、73b、73c经由凸部734与端板80的开口部83a、83b、83c的末端部833抵接,从而发挥在径向定位轴承部件70与端板80的功能。
轴承机构7的组装工序
图5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马达1中将端板80重叠在轴承部件70后的状态的说明图,图5(a)、图5(b)是从输出相反侧L2(端板80侧)观察到的将端板80重叠在轴承部件70后的状态的说明图及剖视图。另外,在图5(a)中,在端板80标示朝向右下方向的斜线。
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制造工序中,在组装轴承机构7时,将板65安装在定子40之后,在定子40的内侧配置转子5,之后将轴承部件70及端板80设置在定子40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部。
此时,在将轴承部件70安装在定子40之后,重叠端板80。另外,还能够在将端板80重叠在轴承部件70之后,将轴承部件70及端板80安装于定子40。如图5所示,端板80在上述两种安装方式中的任一情况下都重叠在轴承部件70的输出相反侧L2。在该状态下,板簧部85位于轴承部件70的弹簧部容纳用凹部75的内侧。并且,轴承部件70的卡合部73(卡合部73a、73b、73c)分别嵌入到端板80的开口部83(开口部83a、83b、83c)中。并且,板簧部85的末端部85a朝向多个卡合部73中的卡合部73a所在的角度方向。
在此,当轴承部件70的卡合部73a嵌入到端板80的开口部83a中时,侧面部731、732分别与侧面部831、832抵接,且在周向定位轴承部件70与端板80。但是,其他卡合部73b、73c即使嵌入到端板80的开口部83b、83c中,也由于在侧面部731、732与侧面部831、832之间存在间隙而不发挥在周向定位轴承部件70与端板80的功能。并且,轴承部件70的卡合部73a、73b、73c经由凸部734与端板80的开口部83a、83b、83c的末端部833抵接,从而在径向定位轴承部件70与端板80。
并且,在轴承部件70重叠在定子40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49(外定子铁芯4B的圆环部45)的状态下,轴承部件70的卡合部73(73a、73b、73c)与定子40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49重叠,从而轴承部件70的马达轴线方向L的位置被确定。并且,轴承部件70的止转部74嵌入到外定子铁芯4B的圆环部45的凹部451中,从而进行轴承部件70的止转。此时,轴承部件70的止转部74的末端部与外定子铁芯4B的圆环部45的凹部451的最底部抵接。并且,轴承部件70的圆盘部72嵌入到外定子铁芯4B的圆环部45的内侧,从而轴承部件70相对于定子40呈同轴状态。
之后,如图1(b)所示,在端板80的圆板部81的外周缘中,将直线部分811、812、813与外定子铁芯4B的圆环部45(定子40的端面49)进行焊接S。其结果是,轴承部件70被保持在端板80与定子40的输出相反侧L2的端面49(外定子铁芯4B的圆环部45)之间。具体地说,通过卡合部73与定子40的端面49抵接,从而阻止轴承部件70向输出侧L1移动,通过圆盘部72与端板80的圆板部81抵接,从而阻止轴承部件70向输出相反侧L2移动。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1中,在设为通过端板80在端板80与定子40之间保持配置于定子40的端部的轴承部件70的结构时,轴承部件70在周向的多个部位具有与定子40的端面49重叠的卡合部73,端板80在周向的多个部位具有供多个卡合部73分别嵌入的开口部83。因此,由于端板80在马达轴线方向L并未与轴承部件70的卡合部73重叠,因此能够缩小定子40周边的马达轴线方向L的尺寸。并且,由于在轴承部件70的多个部位形成有与定子40的端面49重叠的卡合部73,因此轴承部件70以稳定的状态被支承于定子40的端面49。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周向的三处形成有卡合部73,因此轴承部件70以稳定的状态被支承于定子40的端面49。
在此,在进行轴承部件70与端板80之间的周向定位时,通过多个部位中的一个部位的卡合部73a和开口部83a进行定位。因此,在所述一个部位的卡合部73a及开口部83a中尺寸精度高即可,而关于其他部位的卡合部73b、73c及开口部83b、83c,只要能够将卡合部73嵌入到开口部83中就不需要高的尺寸精度。因此,不易发生无法将卡合部73嵌入到开口部83中的情况,所以能够保持适当的位置关系而高效地重叠轴承部件70与端板80。
并且,由于多个卡合部73及多个开口部83中的有助于周向定位的卡合部73a及开口部83a的宽度尺寸比其他卡合部73b、73c及开口部83b、83c的宽度尺寸小,因此有容易获得尺寸精度等优点,并能够可靠地进行部件的制作和组装。
并且,由于设置在端板80的板簧部85从被两个开口部83夹持的位置朝向其他开口部83所在的一侧延伸,因此能够合理地配置板簧部85。而且,板簧部85的末端部85a朝向有助于周向定位的卡合部73a及开口部83a所在的角度方向。因此,只要确认板簧部85的方向,就能够容易地判别有助于周向定位的卡合部73a及开口部83a所在的角度方向。
并且,由于通过卡合部73a中的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侧面部731、732与开口部83a的内缘抵接,来进行轴承部件70与端板80之间的周向定位,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轴承部件70与端板80之间的周向定位。
并且,由于卡合部73的外周面中的与定子40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边缘成为锥面76,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卡合部73嵌入到开口部83中。因此,能够高效地层叠轴承部件70与端板80。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轴承部件70的卡合部73的外缘中的沿周向延伸的末端部733形成有进行轴承部件70与端板80之间的径向定位的凸部734,因此轴承部件70的卡合部73的末端部733与端板80的开口部83的末端部833在径向经由凸部734接触。因此,在重叠轴承部件70与端板80时,能够容易地将卡合部73嵌入到开口部83中。
在此,由于凸部734具有半圆形的平面形状,因此即使在因尺寸公差的影响而造成卡合部73不易嵌入到开口部83中的情况下,只要在将卡合部73嵌入到开口部84中时施加稍大的力,凸部734就会变形。因此,在重叠轴承部件70与端板80时,能够容易地将卡合部73嵌入到开口部83中。
并且,由于凸部734形成在所有卡合部73,因此能够可靠地进行轴承部件70与端板80之间的径向定位,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卡合部73嵌入到开口部83中。而且,由于在包括形成有凸部734的部分在内的卡合部73的整个外周面中,与定子40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边缘成为锥面76,因此能够容易地将卡合部73嵌入到开口部83中。
实施方式2
图6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马达1中将端板80重叠在轴承部件70后的状态的说明图。另外,在图6中,在端板80标示朝向右下方向的斜线。并且,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对共通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实施方式1中,在轴承部件70的卡合部73形成有进行轴承部件70与端板80之间的径向定位的凸部734,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在端板80的开口部83的末端部833形成有朝向卡合部73突出的凸部834,且凸部834具有半圆形的平面形状。
在这种结构中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轴承部件70的卡合部73的末端部733与端板80的开口部83的末端部833在径向经由凸部834接触。因此,在重叠轴承部件70与端板80时,能够容易地将卡合部73嵌入到开口部83中。并且,由于凸部834具有半圆形的平面形状,因此即使在因尺寸公差的影响而造成卡合部73不易嵌入到开口部83中的情况下,只要在将卡合部73嵌入到开口部83中时施加稍大的力,凸部834就会变形。因此,起到在重叠轴承部件70与端板80时能够容易地将卡合部73嵌入到开口部83中等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马达1的端板80的剖视图。另外,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对共通部分标注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实施方式1中,卡合部73的外周面中的与定子40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边缘成为锥面76,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端板80的开口部83的内周面中的定子40所在的一侧(输出侧L1)的边缘成为锥面86。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容易地将卡合部73嵌入到开口部83中,因此能够高效地重叠轴承部件70与端板80。
另外,如实施方式2所示在端板80设置凸部834时,优选在端板80的开口部83的包括凸部834在内的整个内周面中,定子40所在的一侧(输出侧L1)的边缘成为锥面86。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定子40的端面49由外定子铁芯4B的圆环部45构成的结构,但是定子40的端面49由重叠配置在外定子铁芯4B的圆环部45的壳体部件构成的情况也可应用本发明。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步进马达,但是在步进马达以外的马达1中也可应用本发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端板80是作为具有板簧部85的施力部件而构成的,但是在不具有板簧部85而支承旋转轴50的端部52的情况或通过轴承部件70在轴向支承旋转轴50且端板80在与定子40之间保持轴承部件70的结构的马达1中也可应用本发明。并且,也可采用轴承部件70的多个卡合部73的宽度尺寸相同且端板80的多个开口部83中的一个开口部83的宽度尺寸比其他开口部83的宽度尺寸小的结构。并且,也可采用端板80的多个开口部83的宽度尺寸相同且轴承部件70的多个卡合部73中的一个卡合部73的宽度尺寸比其他卡合部73的宽度尺寸大的结构。

Claims (15)

1.一种马达,其具有:
转子,其具有旋转轴;
定子,其绕所述转子配置;
轴承部件,其在所述定子的马达轴线方向的一个端部将所述旋转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
端板,其相对于所述轴承部件从与所述定子相反的一侧重叠,且在所述端板与所述定子之间保持所述轴承部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部件在周向的多个部位具有与所述定子的端面重叠的卡合部,
所述端板在周向的多个部位具有供所述多个卡合部分别嵌入的开口部,
在所述卡合部的外周面中的沿周向延伸的部分以及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中的沿周向延伸的部分中的一方形成有凸部,所述凸部朝向所述卡合部的外周面中的沿周向延伸的部分以及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中的沿周向延伸的部分中的另一方突出并与该另一方抵接,从而进行所述轴承部件与所述端板之间的径向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具有半圆形的平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有所述卡合部的外周面或所有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形成有所述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在所有所述卡合部的外周面或所有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形成有所述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及所述开口部呈矩形形状,
所述凸部形成在所述卡合部的径向最外侧的部分或所述开口部的径向最外侧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形成在所述轴承部件一侧,
所述凸部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定子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边缘成为锥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形成在所述端板一侧,
所述凸部的外周面中的所述定子所在的一侧的边缘成为锥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的外周面中的与所述定子所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边缘、以及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中的所述定子所在的一侧的边缘中的至少一个边缘成为锥面。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卡合部分别从所述轴承部件的中心侧朝向径向外侧突出,
通过所述卡合部中的朝向径向外侧延伸的侧面部与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抵接,进行所述轴承部件与所述端板之间的周向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板为施力部件,所述施力部件具有将所述旋转轴向马达轴线方向施力的板簧部。
11.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卡合部在周向以等角度间隔形成,
所述多个开口部在周向以等角度间隔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及所述开口部分别形成有三个。
13.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形成在所述卡合部的外周面中的沿周向延伸的部分,
在多个部位中的一个部位形成的卡合部上的所述凸部形成在该卡合部的周向中央,
形成于其他卡合部的所述凸部形成在从该卡合部的周向中央朝向一侧偏离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卡合部及所述多个开口部中,形成于多个部位中的一个部位的卡合部及开口部的周向宽度尺寸比其他卡合部及开口部的周向宽度尺寸小。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形成于多个部位中的一个部位的卡合部的宽度尺寸与开口部的宽度尺寸之差比其他卡合部的宽度尺寸与开口部的宽度尺寸之差小。
CN201310504420.9A 2012-10-31 2013-10-23 马达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951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9954 2012-10-31
JP2012239954A JP5981303B2 (ja) 2012-10-31 2012-10-31 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95172A CN103795172A (zh) 2014-05-14
CN103795172B true CN103795172B (zh) 2016-06-22

Family

ID=5067059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04420.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95172B (zh) 2012-10-31 2013-10-23 马达
CN201320657629.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632429U (zh) 2012-10-31 2013-10-23 马达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57629.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632429U (zh) 2012-10-31 2013-10-23 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81303B2 (zh)
CN (2) CN10379517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08222A (ja) * 2006-06-29 2008-01-17 Nidec Sankyo Corp ポンプ装置
CN101699716A (zh) * 2009-10-27 2010-04-28 常州奥立思特电子有限公司 电机
CN203562870U (zh) * 2012-10-31 2014-04-2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5147A (ja) * 1993-07-26 1995-02-03 Hitachi Ltd 回転電機
JP4058324B2 (ja) * 2002-10-17 2008-03-0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4058325B2 (ja) * 2002-10-17 2008-03-05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
JP5294830B2 (ja) * 2008-01-10 2013-09-18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およびこの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5457787B2 (ja) * 2009-10-20 2014-04-02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モータ用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08222A (ja) * 2006-06-29 2008-01-17 Nidec Sankyo Corp ポンプ装置
CN101699716A (zh) * 2009-10-27 2010-04-28 常州奥立思特电子有限公司 电机
CN203562870U (zh) * 2012-10-31 2014-04-23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32429U (zh) 2014-06-04
JP2014090610A (ja) 2014-05-15
CN103795172A (zh) 2014-05-14
JP5981303B2 (ja) 201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589336B2 (ja) モータおよび車載装置
US10811918B2 (en) Stack structure of rotor core
JP6357738B2 (ja) 回転角検出装置の組立方法
JP2013021810A (ja) 回転電機
JP2008275385A (ja) バリアブルリラクタンス型レゾルバロータ及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WO2017038707A1 (ja) 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回転電機の製造方法
CN203562870U (zh) 马达
JP5306309B2 (ja) 外転型の電動機
JPWO2019088156A1 (ja) 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CN103795172B (zh) 马达
JP2007202363A (ja) 回転電機
JP2008182786A (ja) ロータ及び回転電機
CN103795178B (zh) 马达
WO2018131693A1 (ja) センサマグネット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モータ
JP6601788B2 (ja) モータ用回転子、モータ装置、およびモータ用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JP5013046B2 (ja) セグメント磁石ロータ固定構造及び回転機
WO2019123962A1 (ja) 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JP2006340542A (ja) 電動機
JP3906101B2 (ja) モ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8105046A1 (ja) 永久磁石式回転電機
JP2013158072A (ja) アウターロータ型モータ
JP7435344B2 (ja) 回転電機
WO2019044311A1 (ja) ロータ、モータ、及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19123949A1 (ja) 電磁鋼板、ロータコア、ロ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JP2018007380A (ja) 回転電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2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