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72087B - 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72087B
CN103772087B CN201210412588.2A CN201210412588A CN103772087B CN 103772087 B CN103772087 B CN 103772087B CN 201210412588 A CN201210412588 A CN 201210412588A CN 103772087 B CN103772087 B CN 1037720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ynthesis gas
complex carrier
catalyst
preparing low
carbon olefi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125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72087A (zh
Inventor
李剑锋
陶跃武
陈庆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Sinopec Shanghai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121041258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720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720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720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720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720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固定床费托合成制低碳烯烃反应中CO转化率低和低碳烯烃选择性较低的问题。本发明通过采用以选用α‑氧化铝和Silicalite‑2分子筛的混合物为复合载体,在复合载体上负载活性组分,活性组分含有以原子比计化学式如下组合物:Fe100AaBbCcOx;其中A为选自过渡金属Mn,B为选自稀土金属La或Ce中得至少一种,C为选自碱金属K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该问题,可用于合成气制取低碳烯烃的工业生产中。

Description

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
背景技术
低碳烯烃是指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烯烃。以乙烯、丙烯为代表的低碳烯烃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长期以来,低碳烯烃市场供不应求。目前,低碳烯烃的生产主要采用轻烃(乙烷、石脑油、轻柴油)裂解的石油化工路线,由于全球石油资源的日渐缺乏和原油价格长期高位运行,发展低碳烯烃工业仅仅依靠石油轻烃为原料的管式裂解炉工艺会遇到越来越大的原料难题,低碳烯烃生产工艺和原料必须多元化。选用合成气制取烯烃工艺可拓宽原材料来源,将以原油、天然气、煤炭和可再生材料为原料生产合成气,为基于高成本原料如石脑油的蒸汽裂解技术方面提供替代方案。合成气一步法直接制取低碳烯烃就是一氧化碳和氢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费托合成反应直接制得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低碳烯烃的过程,该工艺无需像间接法工艺那样从合成气经甲醇或二甲醚,进一步制备烯烃,简化工艺流程,大大减少投资。
合成气通过费托合成直接制取低碳烯烃,已成为费托合成催化剂开发的研究热点之一。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公开的专利CN1083415A中,用MgO等IIA族碱金属氧化物或高硅沸石分子筛(或磷铝沸石)担载的铁-锰催化剂体系,以强碱K或Cs离子作助剂,在合成气制低碳烯烃反应压力为1.0~5.0MPa,反应温度300~400℃下,可获得较高的活性(CO转化率90%)和选择性(低碳烯烃选择性66%)。北京化工大学所申报的专利ZL03109585.2中,采用真空浸渍法制备锰、铜、锌硅、钾等为助剂的Fe/活性炭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低碳烯烃反应,在无原料气循环的条件下,CO转化率96%,低碳烯烃在碳氢化合物中的选择性68%。但上述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中的CO转化率和低碳烯烃选择性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固定床费托合成制低碳烯烃过程中,CO转化率较低,产物中低碳烯烃选择性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该方法具有CO转化率高,低碳烯烃选择性高的优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固定床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以H2和CO组成的合成气为原料,H2 和CO的摩尔比为1~3,在反应温度为250~400℃,反应压力为1.0~3.0MPa,原料气体积空速为500~2500小时-1的条件下,原料气与固定床催化剂接触,生成主要含C2-C4的烯烃,其中所用的催化剂以选用α-氧化铝和Silicalite-2分子筛的混合物为复合载体,在复合载体上负载活性组分,活性组分含有以原子比计化学式如下的组合物:
Fe100AaBbCcOx
式中A为选自过渡金属Mn;
B为选自稀土金属La或Ce中得至少一种;
C为选自碱金属K;
a的取值范围为10.0~60.0;
b的取值范围为1.0~50.0;
c的取值范围为1.0~50.0;
x为满足催化剂中各元素化合价所需的氧原子总数;
复合载体用量以重量百分比计为催化剂重量的20~80%;复合载体中含有的α-氧化铝以重量百分比计为复合载体重量的5%~95%。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复合载体中含有的α-氧化铝以重量百分比计优选范围为复合载体重量的25~70%,更优选范围为复合载体重量的30~60%。a的取值优选范围为15.0~50.0;b的取值优选范围为10.0~40.0;c的取值优选范围为10.0~35.0。复合载体用量以重量百分比计优选范围为催化剂重量的30~70%。反应温度优选范围为280~380℃。反应压力优选范围为1.5~2.5MPa。原料气体积空速优选范围为800~2000小时-1。原料中H2 和CO的摩尔比优选范围为1.5~2.8。
本发明方法中使用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需量的α-氧化铝粉末和所需量的Silicalite-2分子筛粉末混合均匀,压片筛分成型制备复合载体H;
(2)将所需量的铁盐、锰盐、稀土金属镧盐或铈盐,以及碱金属钾盐,溶于水中制成混合溶液I;
(3)在真空条件下,将上述混合溶液I浸渍于所需量的(1)步骤中制备好的复合载体H上得催化剂前体J;
(4)将催化剂前体J,经干燥后400~800℃焙烧0.5~4.5小时,得到所需的催化剂。
本发明方法采用α-氧化铝和Silicalite-2分子筛混合的复合载体,一方面可以利用α-氧化铝载体与活性组分之间较弱的相互作用,提高活性组分的还原度,并大幅降低催化剂表面酸性,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低碳烯烃选择性;另一方面可以利用Silicalite-2分子筛孔道尺寸与低碳烯烃分子大小相近的择形效应,使低碳烯烃快速移出,提高低碳烯烃选择性。
本发明方法在催化剂中引入的稀土元素作为催化剂助剂,可以调节催化剂活性组分和载体的相互作用强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低碳烯烃选择性。
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在H2 和CO的摩尔比为1.5,在反应温度为325℃,反应压力为1.5MPa,原料气体积空速为1000小时-1的条件下,CO转化率可达99.5%,比现有技术提高3.5%;低碳烯烃在碳氢化合物中的选择性可达72.5%,比现有技术提高4.5%。取得了较好的技术效果。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所需量的α-氧化铝粉末和Silicalite-2分子筛粉末混合均匀,压片筛分成60~80目制备出复合载体H备用;将所需量的硝酸铁、硝酸锰、硝酸镧,以及硝酸钾盐,溶于水中制成混合溶液I;在真空条件下,将上述混合溶液I浸渍于所需量的已制备好的复合载体H上得催化剂前体J;浸渍好的催化剂前体J在110℃条件下干燥,然后进行焙烧,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2h,得到用于固定床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其制成重量组成为:
30%Fe100Mn30La10K10Ox+70%(60%α-Al2O3+40%Silicalite-2)
所制得的催化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进行固定床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实验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2】
将所需量的α-氧化铝粉末和Silicalite-2分子筛粉末混合均匀,压片筛分成60-80目制备出复合载体H备用;将所需量的硝酸铁、硝酸锰、硝酸镧,以及硝酸钾盐,溶于水中制成混合溶液I;在真空条件下,将上述混合溶液I浸渍于所需量的已制备好的复合载体H上得催化剂前体J;浸渍好的催化剂前体J在110℃条件下干燥,然后进行焙烧,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2h,得到用于固定床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其制成重量组成为:
30%Fe100Mn60La30K5Ox+70%(30%α-Al2O3+70%Silicalite-2)
所制得的催化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进行固定床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实验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3】
将所需量的α-氧化铝粉末和Silicalite-2分子筛粉末混合均匀,压片筛分成60-80目制备出复合载体H备用;将所需量的硝酸铁、硝酸锰、硝酸镧,以及硝酸钾盐,溶于水中制成混合溶液I;在真空条件下,将上述混合溶液I浸渍于所需量的已制备好的复合载体H上得催化剂前体J;浸渍好的催化剂前体J在110℃条件下干燥,然后进行焙烧,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2h,得到用于固定床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其制成重量组成为:
60%Fe100Mn10Ce50K20Ox+40%(90%α-Al2O3+10%Silicalite-2)
所制得的催化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进行固定床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实验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4】
将所需量的α-氧化铝粉末和Silicalite-2分子筛粉末混合均匀,压片筛分成60-80目制备出复合载体H备用;将所需量的硝酸铁、硝酸锰、硝酸镧,以及硝酸钾盐,溶于水中制成混合溶液I;在真空条件下,将上述混合溶液I浸渍于所需量的已制备好的复合载体H上得催化剂前体J;浸渍好的催化剂前体J在110℃条件下干燥,然后进行焙烧,焙烧温度600℃,焙烧时间2h,得到用于固定床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其制成重量组成为:
60%Fe100Mn40Ce5K40Ox+40%(10%α-Al2O3+90%Silicalite-2)
所制得的催化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进行固定床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实验结果列于表1。
【实施例5~6】
采用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的方法制备具有不同重量组成的催化剂,所得催化剂编号及组成分别为:
实施例5 70%Fe100Mn30La10K10Ox+30%(40%α-Al2O3+60%Silicalite-2)
实施例6 40%Fe100Mn10Ce50K20Ox+60%(10%α-Al2O3+90%Silicalite-2)
所制得的催化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进行固定床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实验结果列于表1。
【比较例1~2】
采用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的方法制备具有不同重量组成的催化剂,所得催化剂编号及组成分别为:
比较例1 30%Fe100Mn30Ox+70%(60%α-Al2O3+40%Silicalite-2)
比较例2 30%Fe100Mn30La10K10Ox+70%SiO2
所制得的催化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进行固定床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实验结果列于表1。
上述实施例与比较例的还原条件为:
温度 450℃
压力 常压
催化剂装填量 3 ml
催化剂负荷 1000小时-1
还原气 H2
还原时间 8小时
反应条件为:
φ8毫米固定床反应器
反应温度 330℃
反应压力 1.5MPa
催化剂装填量 3 ml
催化剂负荷 1000 h-1
原料配比(摩尔)H2/CO=1.5/1
表1
【实施例7】
按实施例2的各个步骤与条件制备与评价催化剂,只是改变评价条件,其考评结果列于表2。
表2

Claims (6)

1.一种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以H2和CO组成的合成气为原料,H2和CO的摩尔比为1~1.5,在反应温度为280~330℃,反应压力为1.0~1.5MPa,原料气体积空速为500~2500小时-1的条件下,原料气与固定床催化剂接触,生成主要含C2-C4的烯烃;其中所用的催化剂以选用α-氧化铝和Silicalite-2分子筛的混合物为复合载体,在复合载体上负载活性组分,活性组分含有以原子比计化学式如下的组合物:
Fe100AaBbCcOx
式中A选自过渡金属Mn;
B选自稀土金属La或Ce中得至少一种;
C选自碱金属K;
a的取值范围为10.0~60.0;
b的取值范围为1.0~50.0;
c的取值范围为1.0~50.0;
x为满足催化剂中各元素化合价所需的氧原子总数;
复合载体用量以重量百分比计为催化剂重量的20~80%;复合载体中含有的α-氧化铝以重量百分比计为复合载体重量的5~9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载体中含有的α-氧化铝以重量百分比计为复合载体重量的25~7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载体中含有的α-氧化铝以重量百分比计为复合载体重量的30~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a的取值范围为15.0~50.0;b的取值范围为10.0~40.0;c的取值范围为10.0~3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复合载体用量以重量百分比计为催化剂重量的30~7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气体积空速为800~2000小时-1
CN201210412588.2A 2012-10-25 2012-10-25 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 Active CN1037720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12588.2A CN103772087B (zh) 2012-10-25 2012-10-25 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12588.2A CN103772087B (zh) 2012-10-25 2012-10-25 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72087A CN103772087A (zh) 2014-05-07
CN103772087B true CN103772087B (zh) 2016-12-21

Family

ID=50564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12588.2A Active CN103772087B (zh) 2012-10-25 2012-10-25 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720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19981B2 (en) 2014-07-11 2018-03-20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onversion of carbon monoxide, carbon dioxide, or a combination thereof over hybrid catalyst
CN107537557B (zh) * 2016-06-29 2020-04-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双功能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304215B (zh) * 2017-07-28 2021-06-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合成气一步法制低碳烯烃的催化剂
CN109304216B (zh) * 2017-07-28 2021-06-2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合成气一步法生产低碳烯烃的催化剂
CN112642437B (zh) * 2019-10-12 2022-10-1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合成气制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425362B (zh) * 2020-10-14 2023-10-3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合成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3707A (zh) * 2009-08-31 2011-03-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费托合成重质烃的方法
CN102452878A (zh) * 2010-10-21 2012-05-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合成气一步法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3707A (zh) * 2009-08-31 2011-03-3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费托合成重质烃的方法
CN102452878A (zh) * 2010-10-21 2012-05-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合成气一步法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72087A (zh) 2014-05-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2878B (zh) 合成气一步法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
CN104148106B (zh) 合成气生产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1253B (zh) 合成气一步法制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3772087B (zh) 合成气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
CN102649079B (zh) 用铁锰基催化剂将合成气转化为低碳烯烃的方法
CN103864556A (zh) 一种合成气经低碳烷烃制低碳烯烃的方法
CN104549325A (zh) 合成气一步法制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3664436B (zh) 由合成气直接转化为低碳烯烃的方法
CN104437511B (zh) 固定床生产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07043A (zh) 铁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913729B (zh) 复合型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37532A (zh) 固定床制低碳烯烃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4549352B (zh) 合成气生产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及其使用方法
CN105435801B (zh) 负载型铁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562026B (zh) 含硫的铁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607048B (zh) 固定床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
CN109304216B (zh) 合成气一步法生产低碳烯烃的催化剂
CN103521239B (zh) 费托合成制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1241A (zh) 合成气直接转化为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CN103773409B (zh) 以合成气为原料直接制取低碳烯烃的方法
CN109304215B (zh) 合成气一步法制低碳烯烃的催化剂
CN109305870B (zh) 合成气一步法制低碳烯烃的方法
CN109647492B (zh) 合成气直接生产低碳烯烃的催化剂
CN109305871B (zh) 合成气一步法生产低碳烯烃的方法
CN109651030B (zh) 合成气直接制备低碳烯烃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