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65921A - 扬声器以及具备该扬声器的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以及具备该扬声器的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65921A
CN103765921A CN201380002708.4A CN201380002708A CN103765921A CN 103765921 A CN103765921 A CN 103765921A CN 201380002708 A CN201380002708 A CN 201380002708A CN 103765921 A CN103765921 A CN 103765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voice coil
loud speaker
plate
yo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27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65921B (zh
Inventor
坂口敦
佐伯周二
松村俊之
狩野佐和子
藤濑明子
汤浅孝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65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5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65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59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04R9/027Air gaps using a magnetic flu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2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227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only  using transducers reproducing the same frequency ba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9/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of the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covered by H04R9/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9/022Aspects regarding the stray flux internal or external to the magnetic circuit, e.g. shielding, shape of magnetic circuit, flux compensation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04R9/046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提供扬声器(100、203、300、400、500、700)以及具备该扬声器的设备,该扬声器具备:磁电路,具备具有至少一个孔(108、308、408、508、708)的磁体(102、302、402、502)、固定在上述磁体的一方的磁极面上的板(103、303、403、503)、以及内侧底面固定在上述磁体的另一方的磁极面上的箱状的磁轭(101、301、401、501);音圈(106、306、406、506),在上下方向上能够振动地配置在上述板和上述磁轭形成的磁隙(107、307、507)中;振动板(104、304、404、504),周边部与上述音圈的上端卡合;以及磁性流体(110、310、410、510、610),填充在上述音圈与上述板的间隙、和上述音圈与上述磁轭的间隙的至少一方;具有至少一个使上述磁性流体均等分布的机构(108、308、411、506、708)。

Description

扬声器以及具备该扬声器的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扬声器的构成。 
背景技术
近年,根据TV、移动设备的时尚的外观要求,使显示器器件周围的外框变细的窄边框化得到发展。因此,一般情况下,设置在边框部的扬声器的形状被要求更细长的形状。 
然而,在细长形状的扬声器中,短边方向的宽度变窄,因此不能够充分确保保持振动板的悬架的宽度。因此,悬架的刚度增大、扬声器的最低共振频率f0也增大。结果,产生低频的特性劣化、再生带宽缩小这种问题。对于该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一种以往的扬声器,再生带宽不缩小,且是利用磁性流体和分割悬架的、细长的扬声器。 
图22(a)是表示在专利文献1的以往的扬声器中、利用了磁性流体和分割悬架的扬声器600的截面图的图,图22(b)是按照图22(a)的切断线A-B将扬声器切断式从箭头C方向观察扬声器600的图。扬声器600具备磁轭601、磁体602、板603、振动板604、悬架605a及605b、音圈606、音孔608、肋609、以及磁性流体610。磁体602的前面外形形状为跑道形状,与上面开放的箱形状的磁轭601的内部底面粘合。板603的前面外形形状为跑道形状,与磁体602的上面粘合。在磁轭601与板603之间形成有磁隙607。如此,磁轭601、磁体602以及板603构成形成磁隙607的磁电路。此外,在磁轭601、磁体602以及板603上,形成有沿着中心轴O贯通磁轭601、磁体602以及板603的音孔608。在振动板604上形成有与振动板604的短边平行的多个肋609。在振动板604的短边,作为能够振动地支撑振动板604的支撑体,设置有悬架605a以及605b。即,未在振动板604的整个周围设置悬架,而在其一部分设置有多个独立的悬架(分割悬架)。悬架605a以及605b由与振动板604相同的材料构成,与振动板604一体成型。音圈606的前面外形形状以及前面 内形状为跑道形状,配置在磁隙607内。在磁隙607内,除了音圈606以外,还填充有磁性流体610。此外,在专利文献1的以往的扬声器600中,磁性流体610仅填充在磁隙607内的音圈606的内周侧。 
根据以上的构成,能够振动地支撑振动板604的悬架605a以及605b构成为,设置在振动板604的外周部、且设置在相互不同位置。由此,计算将扬声器小型化,也能够通过对悬架605a以及605b的宽度、厚度进行调整,来减小刚度、使扬声器的最低共振频率降低。并且,通过封入磁性流体610,还能够抑制由振动板604的各面产生的声波之间的干涉、轰鸣(rolling)。如上所述,通过使用利用了磁性流体610和分割悬架605a以及605b的扬声器600,能够改善在细长的扬声器中成为课题的再生带宽的缩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9/066415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9/016743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以往的扬声器600中,通过利用分割悬架605a以及605b和磁性流体610,能够抑制再生带宽的缩小。然而,在上述以往的扬声器600中,未成为考虑使磁性流体610在磁隙607内均匀分布的构成。因此,在上述以往的扬声器600那种使用了细长形状的扬声器中,根据情况的不同磁性流体610会集中到一部分,产生在音圈606与板603之间的磁隙607内形成空气的间隙、而产生轰鸣、低频特性的劣化这种课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扬声器的特征在于,具备:磁电路,具备磁体、固定在上述磁体的一方的磁极面上的板、以及内侧底面固定在上述磁体的另一方的磁极面上的箱状的磁轭;音圈,在上下方向上能够振动地配置在上述板和上述磁轭形成的磁隙中;振动板,周边部与上述音圈的上端卡合;以及磁性流体,填充到上述音圈与上述板的间隙和上述音圈与上述磁轭的间隙的至少一方;并具有至少一个使上述磁性流体均等分布的机构。 
此外,本发明的扬声器的特征在于,具备:磁电路,具备磁体、固定在上述磁体的一方的磁极面上的板、以及内侧底面固定在上述磁体的另一方的磁极面上的箱状的磁轭;音圈,在上下方向上能够振动地配置在上述板和上述磁轭形成的磁隙中;振动板,周边部与上述音圈的上端卡合;以及磁性流体,填充到上述音圈与上述板的间隙和上述音圈与上述磁轭的间隙的至少一方,与上述音圈相对的上述磁电路的外侧磁极的内缘的形状、和与上述音圈相对的上述磁电路的内侧磁极的外缘的形状,分别由在俯视时相互对置的2个大致直线部和相互对置的2个弯曲部且向外侧成为凸形状的弯曲部形成,上述外侧磁极的内缘与上述内侧磁极的外缘的间隙由相互的上述大致直线部彼此以及相互的上述弯曲部彼此形成,上述间隙的间隔在相互的上述弯曲部彼此之间比在相互的上述大致直线部彼此之间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磁性流体均匀分布在磁隙内,能够抑制在磁隙内产生空气间隙,由此能够防止声漏导致的低频特性的劣化、轰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扬声器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以往的扬声器与本发明的扬声器的磁通密度分布的差异的图。 
图3是以往的扬声器和本发明的扬声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扬声器的截面图。 
图5是搭载了本发明的扬声器的薄型电视机的正面外观图。 
图6是本发明的他的扬声器的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的另一其他扬声器的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另一其他扬声器的截面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另一其他扬声器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的扬声器的截面图。 
图11是表示引出部的配置的图。 
图12是表示磁性流体的保持状态的图。 
图13是表示磁通的分布的图。 
图14是本发明的另一其他扬声器的截面图。 
图15是图14的扬声器的俯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另一其他扬声器的俯视图。 
图17是图16的扬声器的截面图。 
图18是说明本发明的扬声器阵列的图。 
图19是本发明的入耳式耳机的部分截面图。 
图20是说明本发明的便携式信息终端的图。 
图21是说明本发明的映像声音信息终端的图。 
图22是以往的扬声器的构造截面图。 
图23是专利文献1公开的扬声器的构造截面图。 
图24是专利文献2公开的扬声器的构造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第一扬声器,该第一扬声器具备:磁电路,具备磁体、固定在上述磁体的一方的磁极面上的板、以及内侧底面固定在上述磁体的另一方的磁极面上的箱状的磁轭;音圈,在上下方向上能够振动地配置在上述板和上述磁轭形成的磁隙中;振动板,周边部与上述音圈的上端卡合;以及磁性流体,填充到上述音圈与上述板的间隙和上述音圈与上述磁轭的间隙的至少一方;并具有至少一个使上述磁性流体均等分布的机构。 
此外,本发明包括第二扬声器,该第二扬声器具备:磁电路,具备磁体、固定在上述磁体的一方的磁极面上的板、以及内侧底面固定在上述磁体的另一方的磁极面上的箱状的磁轭;音圈,在上下方向上能够振动地配置在上述板和上述磁轭形成的磁隙中;振动板,周边部与上述音圈的上端卡合;以及磁性流体,填充到上述音圈与上述板的间隙和上述音圈与上述磁轭的间隙的至少一方;与上述音圈相对的上述磁电路的外侧磁极的内缘的形状、和与上述音圈相对的上述磁电路的内侧磁极的外缘的形状,分别由在俯视时相互对置的2个大致直线部和相互对置的2个弯曲部且向外侧成为凸形状的弯曲部形成,上述外侧磁极的内缘与上述内侧磁极的外缘的间隙由相互的上述大致直线部彼此以及相互的上述弯曲部彼此形成,上述间隙的间隔在相互的上述弯曲部彼此之间比在相互的上述大致直线部彼此之 间小。 
由此,能够使磁性流体均匀分布在磁隙内,因此能够抑制在磁隙内产生空气间隙,由此能够防止声漏导致的低频特性的劣化、轰鸣。 
此外,作为第一扬声器的其他方式,还能够如下那样的构成。 
例如,作为上述机构,也可以具有以贯通上述板和上述磁体的方式设置的音孔。 
此外,例如也可以为,上述音孔将在上述板和上述磁体的各自上形成的相同形状的各开口部对齐来形成。 
此外,例如也可以为,从上述音孔的贯通轴方向观察,在将从上述音孔的重心离上述板外周最近的点作为第一点,将上述第一点与上述音孔外周之间的最短距离作为第一距离,将从上述音孔的重心离上述板外周最远的点作为第二点,将上述第二点与上述音孔外周之间的最短距离作为第二距离时,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由此,能够进行基于距离调整的磁通分布的均匀化而实现磁性流体的均匀分布。 
此外,作为进行基于距离调整的磁通分布的均匀化的方法,能够列举以下的构成。 
例如也可以为,作为上述机构,具有多个音孔,该音孔设置为,在上述板、上述磁体以及上述磁轭的各自上形成的相同形状的各开口部对齐地贯通上述板、上述磁体以及上述磁轭。 
此外,例如也可以为,上述音孔至少设置在磁通密度较高的位置。 
此外,例如也可以为,上述磁体的水平剖面的外周形状为跑道形状,上述音孔在贯通轴方向上观察为跑道形状,设置在使贯穿上述磁体的直线部分的上述外周的磁通的磁通密度降低的位置。 
此外,例如也可以为,作为上述机构,具有形状被调整为上述磁性流体均等分布在上述间隙内的上述音圈。 
此外,例如也可以为,在上述板、上述磁体以及上述磁轭的各自上形成的相同形状的各开口部组合,而以贯通上述板、上述磁体以及上述磁轭的方式设置有音孔,在从上述音孔的贯通轴方向观察,将从上述音孔的重心离上述板外周最近的点作为第三点,将上述第三点与上述音圈之间的最短距离作为第三距离,将从上述音孔的重心离上述板外周最远的点作为第 四点,将上述第四点与上述音圈之间的最短距离作为第四距离时,第三距离大于第四距离。 
此外,例如也可以为,作为上述机构,具有设置在比上述音圈靠外侧的辅助磁体。 
此外,例如也可以为,上述音圈的水平剖面形状为跑道形状,上述辅助磁体被设置为,在上述音圈的短边方向的外周具有与上述板外周同样的曲率半径。 
还能够构成为包括具备上述扬声器的电视机、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平板终端、耳机以及助听器的AV设备。 
此外,作为第二扬声器的其他方式,还能够采用如下那样的构成。 
例如也可以为,上述磁电路的形状在俯视时为跑道形和大致矩形的某个形状。 
此外,例如也可以为,上述磁轭为,在上述弯曲部具有使上述音圈的引出线向上述磁电路之外通过的至少2个狭缝部。由此,能够防止音圈引出线与其他部件的接触,并且通过使切口部的磁隙宽度比其他部分窄,能够使磁性流体均等分布,能够提供一种高效率、线形性较高的小型扬声器。 
作为狭缝部的具体的方式,能够列举以下的方式。 
例如也可以为,上述狭缝部是在磁轭的上端延伸的切口。 
此外,例如也可以为,上述狭缝部是以在上述引出线的振动范围的上下具有规定间隙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磁轭的侧壁上的贯通孔。 
能够构成为具备上述扬声器的入耳式耳机、便携式信息终端、平板型映像声音信息终端。 
(根据以往技术得到的见解) 
在以往的扬声器600中,未成为考虑了使磁性流体610在磁隙607内均匀分布的构成,因此产生磁性流体610集中到一部分这种课题。本申请发明人发现,磁性流体集中到一部分的重要因素在于扬声器的形状为细长形状。在细长形状的扬声器中,磁隙曲线部的磁通密度变得不均匀。例如,在以往的扬声器600中,形成磁隙607的音圈606、板603构成为跑道形状(由2个并行的线段和将该线段之间的相对的端部彼此连接的2个曲线构成的形状),磁隙607的曲线部的磁通与直线部相比较大地扩散,因此磁隙607的 曲线部的磁通密度比直线部降低。因此,根据情况的不同,磁性流体集中到一部分,在音圈606与板603之间的磁隙607内形成空气间隙并产生轰鸣、低频特性的劣化。本发明解决这些发现的课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具体例。以下的实施方式中所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方式、步骤、步骤的顺序等为一个例子,其主旨不在于限定本发明。本发明仅通过请求范围来限定。因此,关于以下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表示本发明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请求项未记载的构成要素,对于实现本发明的课题不是必需的,但作为构成更优选方式的构成要素来说明。此外,有时对于相同的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表示本发明的扬声器100的截面图。在以下的说明中,如图1(a)右侧所示箭头那样,将纸面上部作为垂直方向上、将纸面下部作为垂直方向下来定义垂直方向。此外,水平方向是与垂直方向正交的方向。此外,在图1的说明中,“振动方向”表示与垂直方向同样的方向。图1(a)是表示扬声器100的垂直截面图的图,图1(b)是在通过图1(a)的切断线A-B将扬声器切断时、从箭头C方向观察扬声器的图。扬声器100具备磁轭101、磁体102、板103、振动板104、悬架105a及105b、音圈106、音孔108以及磁性流体110。通过磁轭101、磁体102、板103形成磁隙107。音圈106、磁性流体110配置在该磁隙107内。以下对各构成进行说明。 
磁轭101为上面开放的箱状,在底面中央形成有具有开口端为跑道形状的开口部的音孔108的一部分。跑道形状的2条并行的线段构成2个直线部,将线段之间的相对的端部彼此连接的2个曲线构成以向外侧成为凸形状的方式弯曲为弧状的2个曲线部。即,磁轭101的开口部的长边为直线形状,短边为曲线形状。此外,磁轭101由磁性材料构成。 
磁体102的水平剖面的外周形状为跑道形状。磁体102在中央具有开口部,并形成音孔108的一部分。磁体102的开口部的形状与磁轭101上所设置的开口部的形状为同样的形状。此外,磁体102以其开口部的位置与磁轭101的开口部的位置对齐的方式粘合在磁轭101的内部底面上。磁体102的磁化 方向被磁化为与振动板104的振动方向成为同样的方向。 
板103的水平剖面的外周形状为跑道形状。板103与磁轭101、磁体102同样,在中央具有开口部,形成音孔108的一部分。板103的开口部的形状也与磁轭101上所设置的开口部的形状为同样的形状。此外,板103以其开口部的位置与磁体102的开口部的位置对齐的方式,通过粘合等固定在成为磁体102的一方的磁极面的上面。成为磁体102的另一方的磁极面的下面,如上述那样通过粘合等固定在磁轭101的内部底面上。磁性流体110与板103的外周接触。板103由磁性材料构成。从音孔108的贯通轴方向观察,在板103中将从音孔108的重心离板108的外周最近的点(第一点)设为P,将点P与音孔108的外周之间的最短距离设为LP(第一距离),在板103中将从音孔108的重心离板103的外周最远的点(第二点)设为Q,将点Q与音孔108的外周之间的最短距离设为LQ(第二距离)时,存在LP小于LQ的关系。此外,音孔108也可以仅由板103的开口部和磁体102的开口部构成,在该情况下,在磁轭101上至少未设置有与板103的开口部和磁体102的开口部对齐的开口部。 
振动板104的水平剖面的外周形状为跑道形状。即,振动板104的长边为直线形状,短边为曲线形状。此外,振动板104由与悬架105a、悬架105b相同的材料构成,其曲线部一体形成地粘合在悬架105a、悬架105b上。此外,振动板104也可以不与悬架105a以及悬架105b一体形成,也可以不是由相同的材料构成。此外,音圈106的上端通过粘合等而卡合在振动板104的周边部中的底面外周部。此外,也可以如图1(a)那样,形成与振动板104的短边平行的多个肋109。通过具有肋109,能够抑制可听带宽内的共振。 
悬架105a、悬架105b粘合在振动板104以及磁轭101上。悬架105a以及悬架105b与振动板104粘合的边为曲线形状。此外,悬架105a以及悬架105b与磁轭101粘合的边为直线形状。不覆盖振动板的整个周围、而仅在一部分(曲线部)粘合有多个,因此将悬架105a、悬架105b合称为分割悬架。此外,悬架105a和悬架105b的垂直剖面形状为非直线。通过该形状能够振动地保持振动板104。此外,悬架105a和悬架105b的垂直剖面形状,可以如图1(a)那样成为在振动方向上向下凸的形状、也可以成为向上凸的形状。此外,悬架105a以及悬架105b的形状不限于这些。例如,与磁轭101粘合的边也可 以为曲线形状。此时,当然磁轭101与悬架105a以及悬架105b粘合的边为曲线形状。 
音圈106的水平剖面形状为跑道形状,立体形状为筒状。音圈106的垂直方向下端与振动板104的底面外周部粘合。此外,音圈106的垂直方向下端配置在磁隙107内。此外,磁性流体110与音圈106的垂直方向下端、内周接触。由此,音圈106在上下方向上能够振动地配置于磁隙107。 
音孔108(使磁性流体均等分布的机构)由在磁轭101、磁体102以及板103上分别设置的相同形状的开口部构成。音孔108的形状如图1(b)那样、在贯通轴方向上观察为跑道形状。 
磁性流体110无间隙地填充在板103的外周以及音圈106的内周的空间中。此外,磁性流体110一般填充在音圈106与板103之间的间隙和音圈106与磁轭101之间的间隙的至少一方即可。 
对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扬声器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当向音圈106输入电信号时,根据弗莱明的左手法则而音圈106进行振动。音圈106与振动板104粘合,因此从振动板104产生声波。此时,悬架105a以及105b不包围振动板104整周地、而部分地与振动板粘合,因此悬架105a以及105b的刚度与一般的包围振动板整周的悬架的刚度相比、足够低。由此,能够使最低共振频率降低,能够抑制再生带宽的缩小。 
此外,音孔108被设计为,磁性流体110均匀分布在板103的外侧面,能够使磁性流体110在音圈106的内侧所形成的磁隙中均匀分布。 
图2表示将以往的构成与本发明的板侧面的磁通密度分布进行比较的结果。图2的横轴如图1(b)中箭头所示那样,与处于点P的位置X0和点Q的位置X1之间的沿着板外周的距离X内的位置对应,纵轴表示磁通密度的高度。用实线表示以往的构成的磁通密度分布的结果,虚线表示本发明的磁通密度分布的结果。根据图2,在以往的构成中,由于音孔、磁隙曲线部的影响而磁通密度的分布变得不均匀,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音孔被设计为磁隙内的磁通密度分布成为恒定,因此与以往的构成相比磁通密度的分布变得均匀。因此,在本发明中,能够使磁性流体110在板103的侧面均匀分布。 
在此,对通过设置本发明中所示那样的音孔108、而磁通密度的分布变 得均匀的理由进行说明。图3(a)表示将以往的扬声器600的一部分放大的图,图3(b)表示将本发明的扬声器100的一部分放大的图。如图3(a)所示,在以往的扬声器中,跑道形状的直线部分的磁通密度较高,曲线部分的磁通密度较低。另一方面,在图3(b)的本发明中,由于形成有音孔108而直线部分的磁通密度降低。由此,磁通密度的分布变得均匀。通过将这种音孔例如至少设置于在假设了无音孔的情况下磁通密度相对变高的位置,由此能够使磁通密度的分布均匀。在如扬声器100那样、具有跑道形状的磁体的情况下,例如在使贯通磁体的直线部分的外周的磁通的磁通密度降低的位置设置音孔。 
根据以上理由,在本发明的扬声器100中,不会如以往的扬声器600那样、磁性流体110集中在一部分。由此,在板103的外周以及音圈106的内周的空间不会产生间隙,因此音孔108以及振动板104下部的空间保持被磁性流体密封的状态。即,在分割悬架的下部空间产生的声音从音孔108以及振动板104下部的空间漏出的情况被抑制。即,能够防止声漏导致的低频特性的劣化、轰鸣。 
并且,音孔108被设计为使磁性流体110均匀分布在板103的外侧面,由此在组装阶段向磁电路注入磁性流体时,能够不偏差地注入磁性流体110。由此,能够抑制磁性流体110附着在磁轭101的内侧面。 
并且,关于从音孔108放射的声波,在本发明中,以在长边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设置有音孔108,因此能够防止从振动板104中央和端部放射的声波由于路径差而进行干涉。由此,即使扬声器100为细长形状,也能够无损于容易受到路径差导致的干涉的影响的高频特性地放射声波。 
接下来,使用图4对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扬声器装置700进行说明。扬声器装置700与扬声器装置100的不同点在于音孔708。音孔708为排列有三个圆形的孔。通过由这种形状的孔来形成,由此容易进行设计、并且能够使磁性流体110在音圈106的内侧所形成的磁隙中均等分布。此外,孔的个数不限于3个。在此,如使用图3说明的那样,在显著地产生磁通密度的不均匀的位置为跑道形状的扬声器的情况下,在直线部与曲线部的边界附近、在使该附近的直线部(磁通密度较高的位置)的磁通密度降低的位置设置音孔即可。即,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与跑道形状以外的形状(例如长方形等、 圆形以外的形状)。即使在该情况下,同样,在显著地产生磁通密度的不均匀的位置上,以使磁通密度较高的位置的磁通密度降低的方式设置音孔即可。 
接下来,对将本发明的扬声器搭载于薄型电视机的例子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搭载了本发明的扬声器的薄型电视机的构成的图。在此,图5是薄型电视机的主视外观图。在该图中,201为设置的框体,202为PDP、液晶或有机EL等的显示器部、203为扬声器。扬声器203设置在显示器部202两侧的设置框体内部。该扬声器203能够采用本发明的扬声器100、300、400、500、700的任意一个。 
对如以上那样构成的薄型电视机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此,虽然未图示,但由信号处理部处理的音响信号向扬声器左右的扬声器203输入,由此从扬声器203再生声音。扬声器203与电视机的窄边框外观设计相匹配而成为细长形状,但以板外侧面的磁通密度成为恒定的方式设计音孔,因此磁性流体在由音圈和板的形成的磁隙内均等分布,因此在抑制了空气孔导致的低频特性的降低、轰鸣的状态下,实现低音再生优良的薄型电视机。另外,在本发明中,将扬声器配置在显示器部的两端,但不限定扬声器的个数、设置位置。 
图6表示本发明的扬声器300的截面图。此外,与上述同样地定义垂直方向、水平方向以及振动方向。图6(a)是表示扬声器300的垂直截面图的图,图6(b)是在通过图6(a)的切断线A-B将扬声器300切断时、从箭头C方向观察扬声器300的图。扬声器300具备磁轭301、磁体302、板303、振动板304、悬架305a以及305b、音圈306、音孔308以及磁性流体310。通过磁轭301、磁体302、板303形成磁隙307。音圈306和磁性流体310配置在该磁隙307内。与扬声器100的不同点为,磁体302使用粘结磁铁这一点以及音孔308。以下,关于扬声器300的动作,对与扬声器100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 
音圈306进行振动、从振动板304产生声波这一点与扬声器100同样。与扬声器100较大的不同点在于磁体302(使磁性流体均等分布的机构)使用粘结磁铁这一点。在此,粘结磁铁是指将磁铁粉碎而揉合到橡胶、塑料中的具有柔软性的磁铁,是形状、磁化方向的设计自由度较高的磁铁。因此,通过使用粘结磁铁,能够将磁通密度设计为,使磁性流体310在音圈306的 内侧所形成的磁隙中均等分布。由此,无需设置扬声器100那样形状的音孔,使用与以往的音孔同样的形状也能够发挥效果。即,能够抑制由于磁性流体的偏差、而在板303与音圈306之间产生空气间隙的情况,能够防止声漏导致的低频特性的劣化、轰鸣。 
并且,在组装阶段向磁电路注入磁性流体310时,能够无偏差地注入磁性流体310,因此能够抑制磁性流体310附着在磁轭301的内侧面。并且,粘结磁铁容易进行加工。因此,对于从音孔308放射的声波,在成型时能够将音孔308自由地设计为,从振动板中央和端部放射的声波不产生干涉,能够抑制路径差导致的干涉。由此,还容易如图4的扬声器700那样,由多个圆形状的孔来形成音孔。通过由多个圆形状的孔来形成音孔,由此即使扬声器为细长形状,也能够无损于容易受到路径差导致的干涉的影响的高频特性地放射声波。 
如此,在本发明中,能够成为磁体采用能够自由改变磁隙内的磁通密度的磁体的方式。 
图7表示本发明的扬声器400的截面图。此外,与上述同样地定义垂直方向、水平方向以及振动方向。图7(a)是表示扬声器400的垂直截面图的图,图7(b)是通过图7(a)的切断线A-B将扬声器400切断时、从箭头C方向观察扬声器400的图。扬声器400具备磁轭401、磁体402、板403、振动板404、悬架405a以及405b、音圈406、音孔408、磁性流体410以及辅助磁体411。与扬声器100的不同点在于设置有辅助磁体411。以下,关于扬声器400的动作,对与扬声器100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 
音圈406进行振动、从振动板404产生声波这一点与扬声器100同样。与扬声器100的较大不同点为,辅助磁体411(使磁性流体均等分布的机构)粘合在磁轭401的短边方向的两端这一点。辅助磁体411将大小、形状调整为,磁性流体410均等地保持在板403的外侧面,因此能够使磁性流体410在音圈406的内侧所形成的磁隙中均等分布。由此,能够抑制由于磁性流体410的偏差而在板403与音圈406之间产生空气间隙,能够防止声漏导致的低频特性的劣化、轰鸣。 
并且,在组装阶段向磁电路注入磁性流体410时,能够不偏差地注入磁性流体410,因此能够抑制磁性流体110附着在磁轭401的内侧面。并且,在 本发明中,通过辅助磁体411能够使对于磁隙407的曲线部为不足的磁隙曲线部的磁通密度增大。因此,能够不伴随效率降低地使磁通密度分布均匀。 
图8表示本发明的扬声器500的截面图。另外,与上述同样地定义垂直方向、水平方向以及振动方向。图8(a)是表示扬声器500的垂直截面图的图,图8(b)是在通过图8(a)的切断线A-B将扬声器500切断时、从箭头C方向观察扬声器500的图。扬声器500具备磁轭501、磁体502、板503、振动板504、悬架505a以及505b、音圈506、音孔508以及磁性流体510。与扬声器100的不同点为音圈506的形状。以下,关于扬声器500的动作,对与扬声器100不同的构成进行说明。 
音圈506进行振动、从振动板504产生声波这一点与扬声器100同样。与扬声器100的较大不同点为,音圈506(使磁性流体均等分布的机构)使用与磁性流体510的分布相匹配而变形了的音圈这一点。具体地说,在图8(b)中,与跑道的曲线部的区域D相比,跑道的直线部的区域E的磁通密度较高,因此与区域D的磁隙507的宽度w1相比,将区域E的磁隙507的宽度w2较宽地设置。该条件一般为,在从音孔的贯通轴方向观察,将从音孔的重心离板外周最近的点设为第三点(与图8的点R相当),将第三点与音圈之间的最短距离设为第三距离(与图8的宽度w2相当),将从音孔的重心离板外周最远的点设为第四点(与图8的点S相当),将第四点与音圈之间的最短距离设为第四距离(与图8的宽度w1相当)时,成为第三距离大于第四距离。通过如此构成,即使磁性流体510为在板503的外侧面不均匀地分布的状态,由于音圈506成为与磁性流体510的分布相匹配的形状,因此能够抑制在音圈506的内侧所形成的磁隙507中产生空隙,能够防止声漏搭载的低频特性的劣化、轰鸣。另外,在本发明中,使音圈506的长边方向变形,但只要是与磁性流体的分布相匹配的变形,则可以是任意的变形。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对能够使磁性流体在磁隙内均匀分布的扬声器进一步进行说明。此外,以下的说明与小型且能够低音再生的扬声器的生产效率提高以及效率提高有关。此外,以下的说明的各部件的符号独立于图1~图8、图22的符号。 
近年来,由于便携式信息终端的普及以及个人对映像、音乐进行视听 的生活方式的普及,高音质的入耳式耳机的需要提高。供入耳式耳机插入的耳孔的形状根据用户的不同而较大地不同,因此为了使更多的用户的佩戴感提高,而需要框体设计的自由度较高的小型的扬声器。此外,在便携式信息终端主体所搭载的扬声器中,要求输出声音的频带较宽、且为薄型。作为能够实现这些入耳式耳机、便携式信息终端所要求的省空间性、并且能够进行低音域的再生的方式,提出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动式扬声器的一个方式。 
图23是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扬声器1100的构造截面图。图23中,图23(a)是扬声器1100的俯视图。图23(b)是通过图23(a)所示的线A-O-B将扬声器1100切断、并从箭头方向观察时的扬声器1100的构造截面图。如图23所示那样,专利文献1的扬声器1100具备磁轭1101、磁体1102、板1103、振动板1106、边缘片1108a~1108d、隔离物1109、音圈1107以及磁性流体1110。磁性流体1110填充在磁隙G2内的音圈1107的内周侧。根据专利文献1的公开,能够振动地支撑振动板1106的支撑体由多个边缘片1108a~1108d构成,因此即使将扬声器1100小型化,也能够使支撑体的刚度减小、并使其以大振幅进行动作。此外,磁性流体1110填充在磁隙G2内的音圈1107的内周侧,因此从振动板1106的背面放射的声波经由磁隙G2向振动板1106的前面漏出,能够防止与从振动板1106的前面放射的声波抵消,能够使声压提高。 
如以上那样,根据专利文献1的公开,能够使扬声器小型化并且放大低音域。另一方面,在省空间化了的电动式扬声器中,将音圈与外部端子连接的引出线的布线空间较窄,在动作时与其他部件接触导致的异响、断线的风险较高。此外,在省空间化了的电动式扬声器的音圈中,以轻量化为目的而使用线径比较细的铜线,因此由于组装时的弯曲而断线的风险也较高。 
为了防止这些情况,提出如下构造:在磁轭的侧面设置狭缝状的切口而使引出线通过,引出线能够不与其他部件接触地进行振动。图24是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扬声器装置1的截面图。扬声器装置1具有磁轭21、磁铁22、板23、振动体3、音圈33、引出线4、框架5以及端子部6。此外,在俯视图中省略了振动体3。此外,从音圈33引出一对引出线4。此外,如图24所示那样,磁轭21具有在磁轭的侧部21C形成的切口部71。引出线4从切口部71 附近的音圈33的下端部引出,通过切口部71而其端部与框架5上所形成的端子部6电连接。由此,即使在音圈33沿上下方向位移了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引出线4与磁轭21、边缘32等其他部件接触。如以上那样,根据专利文献2的公开,能够提高一种引出线能够不与其他部件接触地进行振动的薄型的扬声器、或小型的扬声器。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 
参照图9~图11对本发明的扬声器100的构造进行说明。图9是扬声器100的俯视图。图10(a)是通过图9的1A-1A'线剖面切断时的构造截面图。图10(b)是扬声器100的图10(a)的2A-2A'线截面图。在图10(a)中,扬声器100具备磁轭101、磁体103、板104、振动板105、音圈106、悬架107a以及107b、框架部108a以及108b、磁性流体109。磁轭101为上面开放的箱状,具备切口部102a、102b。从上面观察扬声器100时的外形形状为如图9所示那样的长条状。振动板105的整体形状为长条状,在与音圈106固定的部分的内侧设置有肋。此外,肋不是必须的构成。此外,从上面观察扬声器100的磁电路部时的外形形状为图10(b)所示那样由半圆部和直线部构成的大致椭圆形状。音圈106能够上下振动地配置在磁轭101的侧部101a、101b的内周与板104的外周之间的间隙中,从上面观察时的形状为大致椭圆形状。并且,音圈106如图11所示那样具备引出部110a、110b。 
如图10(a)所示那样,磁体103的下面固定在磁轭101的内部底面上。板104固定在磁体103的上面上。磁体103的上面成为磁体103的一方的磁极,磁体103的下面成为磁体103的另一方的磁极。在磁轭101的侧部101a、101b与板104之间,形成有剖面为大致椭圆的筒状的磁隙。音圈106能够在上下方向即中心轴O方向上振动地配置在磁隙内。磁性流体109填充在板104与音圈106之间,在俯视时分布为大致椭圆形的环状。此外,磁性流体109一般填充在音圈106与板104之间的间隙、音圈106与磁轭101之间的间隙的至少一方即可。此外,通过在磁轭101、磁体103以及板104的各自上形成的孔,来设置沿着中心轴O的贯通孔111。振动板105的周边部与音圈106的上面卡合。悬架107a被设置为将振动板105的左端边与框架108a进行连接,悬架107b被设置为将振动板105的右端边与框架108b进行连接。悬架107a、107b的剖面形状如图10(a)所示那样为向下凸的曲线形状。 
如上述磁轭101、板104的形状那样,与音圈106相对的磁电路的外侧磁极的内缘的形状、与音圈106相对的磁电路的内侧磁极的外缘的形状,分别由在俯视时相互对置的2个大致直线部、相互对置的2个弯曲部且向外侧成为凸形状的弯曲部构成。磁轭101在弯曲部具有使音圈106的引出线向磁电路之外通过的至少2个狭缝部。 
对如以上那样构成的扬声器100的动作进行说明。当向音圈106输入电信号时,根据弗莱明的左手法则,音圈106进行振动。振动板105与音圈106卡合,因此随着音圈106的振动而振动,使上面以及下面的空气产生压力变化,产生声波。通过将扬声器的上面或下面的某一个作为放射面使用,能够进行声音听取。 
磁性流体109填充在板104与音圈106之间,由磁轭101、磁体103、板104产生的磁场来保持,由此对在扬声器100的上面和下面产生的相互反相的声波进行遮挡,防止由声波的回绕导致的再生声压的降低。如图11所示那样,使音圈106的引出部110a通过磁轭101的切口部102a,使引出部110b通过切口部102b,并弯曲为防止与框架108a、108b以及磁轭101接触的形状,最终与未图示的外部端子电连接。 
在此,使用图12对磁轭101以及板104的形状与磁性流体109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图12(a)~(c)是从扬声器100省略磁轭101、板104以及磁性流体109以外的要素而表示的图。在图12(a)~(c)中,图12(c)表示扬声器100。将图12(a)、(b)的磁轭101的内周与板104的外周之间的距离设为d1,将图12(c)的切口部102a、102b附近的磁轭101的内周与板104的外周之间的距离设为d2。 
假设,在磁轭101为不具备切口部102a、102b的构成时,由于图12(a)的磁轭101、板104的形状而磁性流体109在板104的周围均匀分布。在不改变磁轭101、板104的形状、而在磁轭101的圆弧部设置切口部102a、102b的情况下,在切口部102a、102b附近、磁轭101与板104的磁极间距离变远,磁通密度降低,因此在图12(b)所示的切口部102a、102b附近、磁性流体109被保持的量成为比其他部分少的量。结果,在音圈106与板104之间未被填充磁性流体109而产生空气泄漏,扬声器100的声压可能降低。此外,即使在未产生空气泄漏的情况下,由于磁性流体109的分布不均匀,因此由于 磁性流体的表面张力而将音圈106保持在规定位置的作用减弱,可能产生轰鸣等。并且,对音圈106本身作用的电磁力也在切口部102a、102b降低,因此同样可能产生轰鸣等,此外,扬声器100的效率本身也降低。 
另一方面,在图12(c)中,与图12(a)、(b)的情况相比,板104的外周的半圆部更靠磁轭101的内周。即,切口部102a、102b附近的磁轭101的内周与板104的外周之间的距离d2,如图12(c)所示那样变得比距离d1小。结果,即使在切口部102a、102b附近,磁通密度也不降低,磁性流体109遍及整周被均匀地保持。由此,能够防止在图12(b)的构成中产生的空气泄漏导致的扬声器100的声压降低、轰鸣以及效率降低。 
由此,根据扬声器100,提供使切口部102a以及102b附近的磁轭内周与板外周之间的距离比其他部分小,由此能够提供能够兼顾防止引出线与其他部件的接触、保持磁性流体的均等,使可靠性和低音再生能力提高了的小型以及薄型的扬声器。如此,外侧磁极的内缘与内侧磁极的外缘之间的间隙的间隔,比在相互的上述弯曲部彼此之间、相互的上述大致直线部彼此之间小。由此具有使磁性流体的分布均匀的效果。即,这不仅对具有切口部的扬声器发挥效果。还能够应用与没有切口部的扬声器。即,构成为,不仅解决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的上述课题,通过应用于未设置切口部的扬声器,也能够解决实施方式1中所述的课题。 
此外,根据扬声器100,悬架107a、107b沿长轴方向被分割。即,成为悬架未覆盖振动板的整个周围的形状。因此,能够将扬声器100的短轴方向的长度缩小到磁轭101的短轴方向的长度,能够构成窄宽度且能够进行大带宽再生的扬声器。 
此外,音圈106的引出部110a、110b配置在磁轭101与框架部108a以及108b之间、且配置在悬架108a、108b下侧的空间,因此不需要另外设置引出部110a以及110b的配置场所。由此,能够构成使音圈106振动自如并且省空间的扬声器。 
为了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目的,磁轭101的切口部102a、102b和板104的详细形状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来决定。图13是将在切口部102a附近产生磁电路的磁通的分布(b)与磁轭101不具备切口部102a、102b的情况(a)进行比较而表示的图。为了使说明简单,将磁电路的极性设定为,板104侧为 N极、磁轭101侧为S极。将切口部102a的宽度设为范围Y-Y’间的高度H。在图13(a)、(b)的范围Y-Y’间,通过音圈的磁通的每单位面积的密度,与以板104侧为始端、以磁轭101侧为终端的磁通线的平均长度的平方成反比例。即,将d2设定为,范围Y-Y’间的磁通线的平均长度与磁轭不具有切口部的情况下的磁通线的平均长度相等,由此能够使切口部102a附近的磁通密度与磁轭不具有切口部的情况下的磁通密度相等。 
在磁轭101不具有切口部的情况下,磁通线的平均长度也可以如图13(a)所示那样视为磁轭101内壁与板104外周之间的距离d1。在磁轭101具有切口部102a、102b的情况下,如图13(b)所示那样,磁通线的平均长度成为比磁轭101内壁与板104外周的距离d2更长的值d2’,值d2’根据切口部102a的宽度H而变化。在实用时,也可以通过椭圆的圆弧等的2次曲线来对磁通线的分布进行近似,将Y-Y’间分割为多个微小区域,求出通过各微小区域的磁力线的平均长度。 
此外,在扬声器100中,振动板105的整体形状为长条状,但振动板105的形状也可以是与磁电路部大致相同形状的大致椭圆形,也可以是将长条形状的角部切除的形状。根据上述振动板形状,使引出部110a、110b向角部延长,能够扩大振动板105能够不与引出部110a、110b接触地上下振动的范围。 
此外,振动板105的肋设置在与音圈106固定的部分的内侧,但也可以设置在长条形状的角部。此外,振动板105的形状为设置了肋的平面,但也可以使中央部成为凸出的穹顶状。根据这些振动板形状,能够提供一种扬声器,通过提高振动板105的刚性来防止分割振动导致的声压降低,高频的输出频率特性优良。 
此外,从上面观察磁电路部的外形形状为由半圆部和直线部构成的大致椭圆形状,但磁电路部的形状也可以是将角部成为圆弧状的大致长条形。根据该构成,能够提供一种在扬声器100的形状内能够进一步扩大磁体103的体积、高效率的扬声器。 
此外,音圈106的引出部110a、110b不限于如图11所示那样的向长边侧的引出配置,例如也可以使其向框架部108a、108b下侧的空间延伸,并向短边侧引出。根据本发明,能够不改变磁电路的形状地实现多种引出线配 置。并且,能够通过磁性流体109的保持力来稳定地保持音圈106的朝向,因此即使引出部110a、110b相对于音圈106非对称地配置,也能够减少由引出线的张力的偏差导致的轰鸣、效率降低。由此,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不改变部件的形状就使端子部的方向的选择项增加、低成本且可定制性优良的扬声器。 
此外,切口部102a、102b的位置不限于扬声器100的长轴上,也可以形成在磁轭101的半圆部的任意位置。例如,通过将切口部102a、102b形成在磁轭101的半圆部的一端与中间点之间,能够使音圈106的引出部110a、110b的配置接近扬声器100的长边侧,能够减少引出线110a、110b与悬架107a、107b、框架部108a、108b以及磁轭101接触的可能。 
此外,在扬声器100中,切口部102a、102b的形状为从磁轭101的上面向内底延伸的狭缝状,但不限于该形状。作为一个例子,切口部102a、102b的下端也可以延伸到磁轭101的外底。根据该构成,通过从磁轭101的侧面方向利用切削机构进行切缝,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切口部102a、102b,因此能够减少加工成本。此外,作为一个例子,也可以在切口部102a、102b的上部填充有填充材料。根据该构成,能够防止由于落下等的冲击而引出部110a、110b向磁轭的上方飞出。 
此外,在扬声器100中,仅通过改变板104的形状来使切口部102a、102b附近的板104的外周与磁轭101的外周之间的距离缩小,但也可以使磁轭101的半圆部内周接近板104,也可以改变磁轭101以及板104双方的形状。 
此外,也可以代替作为切口部而设置狭缝部的情况,而设置为以在引出线的振动范围的上下具有规定间隙的方式、在磁轭101的侧壁上设置的贯通孔。 
参照图14、图15对本发明的扬声器700的构造进行说明。图15是扬声器700的俯视图。图14(a)是扬声器700的图15中的4A-4A'线截面图,图14(b)是扬声器700的图14(a)中的3A-3A'线截面图。扬声器700具备磁轭701、磁体703、板704、振动板705、音圈706、悬架707a、707b、悬架粘贴部708a、708b以及磁性流体709。虽然未图示,但音圈706具备与上述同样的引出部。扬声器700的俯视时的外形形状为图15所示那样的大致长方形。磁体703、板704以及音圈706的外形形状为由使角变圆的长方形等构成的大致矩形, 磁轭701以及振动板705的外形形状为由使角变圆的长方形等构成的大致矩形。 
磁轭701、磁体703、板704、振动板705、音圈706以及磁性流体709的位置关系以及接触关系,除了磁轭701、磁体703、板704、振动板705以及音圈706的形状为大致长方形、以及磁轭701不具有切口部以外,与在图9~图13说明的同样。此外,也可以同样地形成切口部。 
以上构成的扬声器700的动作与扬声器100的动作同样。 
参照图16、图17对本发明的扬声器200的构造进行说明。图是扬声器200的俯视图。图17(a)是扬声器200的图16中的5A-5A'线截面图,图17(b)是扬声器200的图16中的5B-5B'线截面图,图17(c)是扬声器200的图17(a)中的6A-6A'线截面图。扬声器200具备磁轭201、磁体203、板204、振动板205、音圈206、悬架207a~207d、悬架粘贴部208a~208d以及磁性流体209。音圈206如图17(c)所示那样具备引出部210a、210b。磁轭201具备切口部202a、202b。扬声器200的俯视时的外形形状为图16所示那样的安装正方形。磁体203、板204以及音圈206的外形形状为大致正圆形状,磁轭201以及振动板205的外形形状为长径沿着图的上下方向的大致椭圆形状。 
磁轭201、磁体203、板204、振动板205、音圈206、磁性流体209、切口部202a、202b的位置关系以及接触关系,除了磁轭201、磁体203、板204、振动板205以及音圈206的形状为大致圆形状以外,与在图9~图13中说明的同样。切口部202a、202b作为相对于扬声器200的中心而相互点对称、相对于短轴倾斜的直线状的切缝,设置在磁轭201的短径方向的侧壁上。悬架207a~207d与在图9~图13说明的不同,如图16所示那样在4处配置为带状,在中心侧与振动板205连接,固定在悬架粘贴部208a~208d上。 
以上构成的扬声器200的动作与扬声器100的动作同样。 
在扬声器200中,板204的外周为大致正圆形状,而磁轭201的侧壁部的内周为大致椭圆形状。由此,切口部202a、202b附近的磁轭201的内周与板204的外周之间的距离、比磁轭201的长径方向的磁轭201的内周与板204的外周之间的距离小,因此能够提供一种与扬声器100同样地兼顾防止引出线与其他部件接触、保持磁性流体的均等、使可靠性和低音再生能力提高、小型以及薄型的扬声器。 
此外,在扬声器200中,切口部202a、202b在磁轭201的侧壁上设置为倾斜的直线状,因此在扬声器200的内部能够容易地设置使引出线210a、210b弯曲的空间,能够避免拉动的力使引出线210a、210b断裂的危险。 
此外,在扬声器200中,板204的外周为大致正圆形状,磁轭201的侧壁部的内周为大致椭圆形状,但是板204以及磁轭201的形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磁体203、板204以及音圈206的外形形状成为长径沿着图16(a)的左右方向的大致椭圆形状,使磁轭201以及振动板205的外形形状为大致正圆形状。 
此外,在扬声器200中,切口部202a、202b成为相互点对称、相对于短轴倾斜的直线状的切缝,但切口部202a、202b也可以是相互相对于磁轭201的短轴方向成为线对称的直线状的切缝。根据本构成,能够将引出线210a、210b双方在根部不弯曲地向外部引出,能够避免反复弯曲导致的引出线210a、210b断裂的可能。 
参照图18对本发明的扬声器阵列311的构造进行说明。图18(a)是扬声器阵列311的俯视图,图18(b)是扬声器阵列311的图18(a)中的7A-7A'线截面图。扬声器阵列311由直线状地配置的四个扬声器300构成。扬声器300采用以扬声器200为基准的形状以及构成,具备磁轭301、磁体303、板304、振动板305、音圈306、悬架307a~307d、悬架粘贴部308a~308d以及磁性流体309。如图17(a)所示那样,音圈306具备引出部310a、310b。磁轭301具备切口部302a、302b。悬架粘贴部308a~308d中的308b与相邻的扬声器300的悬架粘贴部308a'为一体,308d与相邻的扬声器300的悬架粘贴部308c'为一体。 
以上构成的扬声器300的动作与扬声器200的动作同样。由此,能够与扬声器200同样地兼顾防止引出线与其他部件接触、保持磁性流体的均等。由此,根据本发明的扬声器阵列311,能够提供使可靠性和低音再生能力提高、窄宽度并且薄型的扬声器阵列。 
此外,在扬声器300中,切口部302b、相邻的扬声器300的切口部302a'形成为,引出部310b和引出部310a'相互相对于7A-7A'剖面向相同一侧的外部连接。由此,能够防止相邻的扬声器300彼此的引出部的接触,能够防止异响的产生。 
此外,在扬声器阵列311中,扬声器300成为以扬声器200为基准的大致正方形,但扬声器300的形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如在图14以及图15中说明的那样,成为以扬声器100为基准的大致长方形,也可以成为在长边方向上排列扬声器300的构成。根据本构成,能够实现更窄宽度的扬声器阵列311。 
此外,在图中说明了磁轭301由圆筒状的侧壁和底面部形成的情况,但磁轭301也可以形成为多个圆筒状的凹陷,并将扬声器阵列311的长方形的外周作为磁轭301的外壁而成为一体。在该情况下,切口部优选设置为一体构成的台座的槽。根据本构成,不需要分别形成磁轭301,而能够减少制造成本。 
此外,对构成扬声器阵列311的四个扬声器300分别具备独立的引出部310a、310b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相邻的扬声器300的音圈306彼此的引出部共用,并将扬声器300直列地连接。在该情况下,切口部的形状优选为通过7A-7A'线剖面的直线状。根据本构成,能够使扬声器阵列311的引出部的终端仅为扬声器阵列311的两端的2处,能够进一步减少引出部与其他部件接触的可能。 
参照图19对将扬声器100搭载于入耳式耳机410的例子进行说明。图19是入耳式耳机410的部分截面图。在图19中表示出入耳式耳机410的构成要素中的扬声器400、外壳402、耳套403的剖面、框体407以及线绳408。外壳402具有前面容积404、口405、背面音孔406。扬声器400具有以扬声器100为基准的形状以及构成,将振动板与磁电路对置的面作为声波放射面,经由前面容积404、口405、耳套403向听取者的耳道内输出声音。 
在此,扬声器400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构成,能够兼顾防止引出线与其他部件接触、保持磁性流体的均等。由此,即使在由于装备者的移动、摇晃,而入耳式耳机410活动、磁性流体受到要相对于磁电路移动的外力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产生磁性流体的偏在导致的效率降低、磁性流体的缺少导致空气泄漏,能够防止音量的降低。 
此外,扬声器400相对于听筒的背面倾斜安装,因此能够将口部小口径化到能够向耳道的入口插入,同时能够防止从背面音孔406放射的反相的音干涉听取音,能够防止音量的降低。由此,根据本发明的入耳式耳机410,通过使板成为本发明的构成,能够提供小型且能够再生从低音域到高音域 的宽度较大的带宽、兼顾了佩戴感的提高和高音质的入耳式耳机。 
参照图20对将扬声器100作为便携式信息终端的声音接收器进行搭载的例子进行说明。图20(a)是便携式信息终端510的外观图。图20(b)是便携式信息终端510的10A-10A'线截面图。在图20中表示出便携式信息终端510的构成要素中的扬声器500、框体502、显示器503、基板504以及音孔505。 
扬声器500以安装到基板504上所设置的穿孔部分的状态、收纳在框体502内。此外,扬声器500具有以扬声器100为基准的形状以及构成,将振动板与磁电路对置的面作为声波放射面,经由音孔505向用户的耳部生成通话声音。上述的扬声器500与入耳式耳机410同样,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构成,能够防止由于便携式信息终端510的移动、摇晃而产生由磁性流体的偏在、磁性流体的缺少导致的效率降低,能够防止音量的降低。 
参照图21对将扬声器200作为平板型映像声音信息终端的扬声器而搭载的例子进行说明。图21(a)是映像声音信息终端610的外观图。图21(b)是映像声音信息终端610的9A-9A'线截面图或者9B-9B’线截面图。在图21中表示出映像声音信息终端610的构成要素中的扬声器模块600、框体602、显示器603、框体加强框架604以及音孔605。扬声器模块600以安装在框体加强框架604上状态收纳在框体602内。此外,扬声器模块600具有以扬声器阵列311为基准的形状以及构成,将振动板与磁电路对置的面作为声波放射面,经由音孔605向用户的耳部书城通话声音。上述的扬声器模块600与入耳式耳机410同样,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构成,能够防止由于映像声音信息终端610的移动、摇晃而产生由磁性流体的偏在、磁性流体的缺少导致的效率降低,能够防止音量的降低。 
此外,在图18中,按照将扬声器200进行排列的扬声器阵列311来进行说明,但排列的扬声器的构成以及形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对扬声器100的构成以及形状进行排列。 
此外,在图19以及图20中,图示出搭载扬声器100的例子,但扬声器的构成以及形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扬声器200的构成以及形状。 
此外,在图21中,图示出搭载图18的扬声器阵列311的例子,但扬声器的构成以及形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扬声器100、200的构成以及形状。 
此外,在图19、20以及21中,示出将本发明的扬声器以及扬声器阵列 搭载于入耳式耳机、携带信息终端以及平板型映像声音信息终端的例子,但搭载的设备不限定于此,例如助听器、头戴式耳机、显示器设备等也可以具备本发明的扬声器。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即使是细长形状的扬声器,也能够使磁隙内的磁性流体的分布均匀,因此即使窄边框化发展的电视机、平板终端、智能手机所搭载的细长形状,也能够实现低音再生优良的扬声器。此外,在耳机、助听器等中,能够实现在外耳道内收纳的细长形状,因此能够将扬声器设置在鼓膜附近。由此,能够通过比以往的输入电压少的电压来实现同等的声压等级。 
此外,本发明的扬声器能够提供使可靠性和低音再生能力提高的小型以及薄型的扬声器,能够利用于入耳式耳机、携带信息终端、映像声音信息终端、助听器、头戴式耳机、显示器设备以及其他AV设备。 
符号的说明 
在图1~图8、图22中 
100、203、300、400、500、600、700 扬声器 
101、301、401、501、601 磁轭 
102、302、402、502、602 磁体 
103、303、403、503、603 板 
104、304、404、504、604 振动板 
105a、105b、305a、305b、405a、405b、505a、505b、605a、605b 悬架 
106、306、406、506、606 音圈 
107、307、507、607 磁隙 
108、308、408、508、608、708 音孔 
109、609 肋 
110、310、410、510、610 磁性流体 
201 框体 
202 显示器部 
411 辅助磁体 
P、Q、R、S 点 
LP、LQ 距离 
w1、w2 宽度 
在图9~图21、图23、图24中 
100、200、300、400、500、700、1100、1200 扬声器 
101、201、301、701、1101、21、1201 磁轭 
102a、102b、202a、202b、302a、302b、1202a、1202b 切口部 
103、203、303、703、1102 磁体 
104、204、304、704、1103、23、1204 板 
105、205、305、705、1106 振动板 
106、206、306、706、1107、33、1206 音圈 
107a、107b、207a~207d、307a~307d、707a、707b 悬架 
108a、108b 框架部 
208a~208d、308a~308d、308a'、308c'、708a、708b 悬架粘贴部 
109、209、309、709、1110、1209 磁性流体 
110a、110b、210a、210b、310a、310b 引出部 
311 扬声器阵列 
410 入耳式耳机 
402 外壳 
404 前面容积 
405 口 
406 背面音孔 
407 框体 
408 线绳 
510 便携式信息终端 
502、602 框体 
503、603 显示器 
504 基板 
505、605a~605d 音孔 
610 映像声音信息终端 
600a~600d 扬声器模块 
604 框体加强框架 
1108a~1108d 边缘片 
1109 隔离物 
G2 磁隙 
1 扬声器装置 
21C 侧部 
22 磁铁 
3 振动体 
4 引出线 
5 框架 
6 端子部 
71 切口部 。

Claims (20)

1.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磁电路,具备磁体、固定在上述磁体的一方的磁极面上的板、以及内侧底面固定在上述磁体的另一方的磁极面上的箱状的磁轭;
音圈,在上下方向上能够振动地配置在上述板和上述磁轭形成的磁隙中;
振动板,周边部与上述音圈的上端卡合;以及
磁性流体,填充到上述音圈与上述板的间隙和上述音圈与上述磁轭的间隙的至少一方,
上述扬声器具有至少一个使上述磁性流体均等分布的机构。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机构,具有以贯通上述板和上述磁体的方式设置的音孔。
3.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音孔将在上述板和上述磁体的各自上形成的相同形状的各开口部对齐而形成。
4.如权利要求2或3记载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在从上述音孔的贯通轴方向观察,将从上述音孔的重心离上述板外周最近的点作为第一点,将上述第一点与上述音孔外周之间的最短距离作为第一距离,将从上述音孔的重心离上述板外周最远的点作为第二点,将上述第二点与上述音孔外周之间的最短距离作为第二距离时,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
5.如权利要求2或3记载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机构,具有多个音孔,该音孔设置为,在上述板、上述磁体以及上述磁轭的各自上形成的相同形状的各开口部对齐地贯通上述板、上述磁体以及上述磁轭。
6.如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记载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音孔至少设置在磁通密度高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记载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磁体的水平剖面的外周形状为跑道形状,
上述音孔在贯通轴方向上观察为跑道形状,设置在使贯穿上述磁体的直线部分的上述外周的磁通的磁通密度降低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机构,具有形状被调整为上述磁性流体均等分布在上述间隙内的上述音圈。
9.如权利要求8记载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板、上述磁体以及上述磁轭的各自上形成的相同形状的各开口部组合,而以贯通上述板、上述磁体以及上述磁轭的方式设置有音孔,
在从上述音孔的贯通轴方向观察,将从上述音孔的重心离上述板外周最近的点作为第三点,将上述第三点与上述音圈之间的最短距离作为第三距离,将从上述音孔的重心离上述板外周最远的点作为第四点,将上述第四点与上述音圈之间的最短距离作为第四距离时,第三距离大于第四距离。
10.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作为上述机构,具有设置在比上述音圈靠外侧的辅助磁体。
11.如权利要求10记载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音圈的水平剖面形状为跑道形状,上述辅助磁体被设置为,在上述音圈的短边方向的外周具有与上述板外周同样的曲率半径。
12.一种AV设备,包括具备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记载的扬声器的电视机、移动电话、智能手机、平板终端、耳机、助听器。
13.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磁电路,具备磁体、固定在上述磁体的一方的磁极面上的板、以及内侧底面固定在上述磁体的另一方的磁极面上的箱状的磁轭;
音圈,在上下方向上能够振动地配置在上述板和上述磁轭形成的磁隙中;
振动板,周边部与上述音圈的上端卡合;以及
磁性流体,填充到上述音圈与上述板的间隙和上述音圈与上述磁轭的间隙的至少一方,
与上述音圈相对的上述磁电路的外侧磁极的内缘的形状、和与上述音圈相对的上述磁电路的内侧磁极的外缘的形状,分别由在俯视时相互对置的2个大致直线部和相互对置的2个弯曲部且向外侧成为凸形状的弯曲部形成,
上述外侧磁极的内缘与上述内侧磁极的外缘的间隙由相互的上述大致直线部彼此以及相互的上述弯曲部彼此形成,上述间隙的间隔在相互的上述弯曲部彼此之间比在相互的上述大致直线部彼此之间小。
14.如权利要求13记载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磁电路的形状在俯视时为跑道形和大致矩形的某个形状。
15.如权利要求13记载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磁轭为,在上述弯曲部具有使上述音圈的引出线向上述磁电路之外通过的至少2个狭缝部。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记载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狭缝部是在磁轭的上端延伸的切口。
17.如权利要求15记载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狭缝部是以在上述引出线的振动范围的上下具有规定间隙的方式设置在上述磁轭的侧壁上的贯通孔。
18.一种入耳式耳机,具备如权利要求13至17任一项记载的扬声器。
19.一种便携式信息终端,具备如权利要求13至17任一项记载的扬声器。
20.一种平板型映像声音信息终端,具备如权利要求13至17任一项记载的扬声器。
CN201380002708.4A 2012-06-20 2013-06-19 扬声器以及具备该扬声器的设备 Active CN1037659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8963 2012-06-20
JP2012-138962 2012-06-20
JP2012138962 2012-06-20
JP2012138963 2012-06-20
PCT/JP2013/003818 WO2013190836A1 (ja) 2012-06-20 2013-06-19 スピー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65921A true CN103765921A (zh) 2014-04-30
CN103765921B CN103765921B (zh) 2018-02-13

Family

ID=497684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2708.4A Active CN103765921B (zh) 2012-06-20 2013-06-19 扬声器以及具备该扬声器的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31304B2 (zh)
JP (1) JP6206730B2 (zh)
CN (1) CN103765921B (zh)
WO (1) WO201319083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0420A (zh) * 2020-08-28 2020-10-13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发声机构、颈带耳机以及头戴显示设备
CN113382346A (zh) * 2021-08-16 2021-09-10 深圳市微语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辨率拾音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4219630A1 (de) * 2014-09-26 2016-03-31 Sennheiser Electronic Gmbh & Co. Kg Elektrodynamischer Schallwandler
JP6596672B2 (ja) * 2014-12-12 2019-10-3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ラウドスピーカと、ラウドスピーカを用いた電子機器、および移動体装置
WO2016148913A1 (en) * 2015-03-17 2016-09-22 Labinal Power Systems Starter-generator brush
CN106162425B (zh) * 2016-07-21 2019-08-0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箱
CN108366324A (zh) * 2018-01-27 2018-08-03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8806972U (zh) * 2018-08-03 2019-04-30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扬声器
CN109348339B (zh) * 2018-11-02 2024-03-0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和耳机
CN109889965B (zh) * 2018-12-29 2021-02-26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110177322B (zh) * 2019-05-15 2021-01-15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屏幕发声激励器及电子设备
WO2021000156A1 (zh) * 2019-06-30 2021-01-07 瑞声声学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111866672B (zh) * 2020-08-03 2021-03-30 苏州索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屏幕发声装置、方法、存储介质及终端设备
CN111954129A (zh) * 2020-08-14 2020-11-17 美特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模块
CN112911474A (zh) * 2021-03-30 2021-06-04 华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扬声器
CN113329287B (zh) * 2021-04-19 2022-08-26 深圳市奥凯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硬型防脱落项圈式蓝牙耳机
CN113891220B (zh) * 2021-06-25 2022-12-2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振动系统、扬声器及终端
CN113395631B (zh) * 2021-08-18 2021-11-02 深圳市微语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磁流变原理的高分辨率拾音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14437A (en) * 1979-12-06 1983-11-08 Licentia Patent-Verwaltungs-Gmbh Moving coil dynamic transducer
CN1663320A (zh) * 2002-06-17 2005-08-31 磁性流体技术株式会社 音频扬声器及装配音频扬声器的方法
CN101128069A (zh) * 2006-02-14 2008-02-20 磁性流体技术株式会社 铁磁液体置中的音圈扬声器
US20090003644A1 (en) * 2007-06-29 2009-01-01 Masahito Furuya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CN101371615A (zh) * 2006-01-24 2009-02-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扬声器及使用该扬声器的电子设备、装置
CN101584225A (zh) * 2007-11-20 2009-11-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扬声器、视频设备、以及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
US20110235850A1 (en) * 2010-03-29 2011-09-29 Li-Liang Lu Micro-speaker
JP2011223559A (ja) * 2010-03-24 2011-11-04 Panasonic Corp スピー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61996A (ja) 1983-03-07 1984-09-12 Hitachi Ltd 磁性流体シ−ルスピ−カ
JPH0585194A (ja) 1991-09-25 1993-04-06 Toyota Motor Corp 自動車のドアのドアウエザストリツプ取付け構造
JP3161042B2 (ja) 1992-06-18 2001-04-2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トッププレートの製造法
JP3116315B2 (ja) 1992-07-08 2000-12-11 追浜工業株式会社 デイ−ゼルエンジンの回転計
JPH10126884A (ja) 1996-10-17 1998-05-15 Pioneer Electron Corp スピーカ
JP2000032587A (ja) 1998-07-07 2000-01-28 Victor Co Of Japan Ltd 電気音響変換器
JP2000134696A (ja) 1998-10-28 2000-05-1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磁型電気音響変換器
JP2002191093A (ja) 2000-12-21 2002-07-05 Kenwood Corp スピーカの磁気回路構造およびスピーカ
JP2002374595A (ja) 2001-06-15 2002-12-26 Minebea Co Ltd 偏心スピーカ
JP2005223720A (ja) 2004-02-06 2005-08-18 Hosiden Corp フラットコイルスピーカ
JP4403941B2 (ja) 2004-10-04 2010-01-27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JP4699878B2 (ja) 2005-11-18 2011-06-1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
JP4801568B2 (ja) 2006-11-29 2011-10-26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用磁気回路及びスピーカ
CN101766035B (zh) * 2007-07-31 2014-04-30 日本先锋公司 扬声器装置
JP2009049762A (ja) 2007-08-21 2009-03-05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スピーカ用磁気回路、およびスピーカ装置
JP2009088902A (ja) 2007-09-28 2009-04-23 Mitsubishi Electric Engineering Co Ltd スピーカ
JP2009253795A (ja) 2008-04-09 2009-10-29 Panasonic Corp スピーカの組立方法と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5267310B2 (ja) 2009-04-28 2013-08-21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スピーカ磁気回路用プレート
JP5751090B2 (ja) 2011-08-22 2015-07-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スピーカー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14437A (en) * 1979-12-06 1983-11-08 Licentia Patent-Verwaltungs-Gmbh Moving coil dynamic transducer
CN1663320A (zh) * 2002-06-17 2005-08-31 磁性流体技术株式会社 音频扬声器及装配音频扬声器的方法
CN101371615A (zh) * 2006-01-24 2009-02-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扬声器及使用该扬声器的电子设备、装置
CN101128069A (zh) * 2006-02-14 2008-02-20 磁性流体技术株式会社 铁磁液体置中的音圈扬声器
US20090003644A1 (en) * 2007-06-29 2009-01-01 Masahito Furuya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CN101584225A (zh) * 2007-11-20 2009-11-18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扬声器、视频设备、以及便携式信息处理装置
JP2011223559A (ja) * 2010-03-24 2011-11-04 Panasonic Corp スピーカ、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US20110235850A1 (en) * 2010-03-29 2011-09-29 Li-Liang Lu Micro-speaker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0420A (zh) * 2020-08-28 2020-10-13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发声机构、颈带耳机以及头戴显示设备
CN111770420B (zh) * 2020-08-28 2020-12-04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发声机构、颈带耳机以及头戴显示设备
CN113382346A (zh) * 2021-08-16 2021-09-10 深圳市微语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辨率拾音器
CN113382346B (zh) * 2021-08-16 2021-10-19 深圳市微语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辨率拾音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65921B (zh) 2018-02-13
US9131304B2 (en) 2015-09-08
JP6206730B2 (ja) 2017-10-04
JPWO2013190836A1 (ja) 2016-02-08
WO2013190836A1 (ja) 2013-12-27
US20140205135A1 (en) 2014-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65921A (zh) 扬声器以及具备该扬声器的设备
JP5879563B2 (ja) スピーカ、補聴器、イヤホン及び携帯型端末装置
JP5608667B2 (ja) スピーカ、補聴器、インナーイヤーヘッドホン、携帯型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av機器
JP6021023B2 (ja) スピーカ、スピーカを備えたインナーイヤーヘッドホンおよび補聴器
WO2014097632A1 (ja) スピーカ装置、映像音響機器、携帯型情報処理装置、移動体、およびイヤーホン
KR20150004079A (ko) 밸런스드 아마추어 트랜스듀서의 성능 개선 장치
CN103634727A (zh) 音频系统中与振动相关的扬声器、耳机和套件以及形成所述设备的方法
US20130202149A1 (en) Speaker apparatus with n-divided magnet structure
CN103167387A (zh) 具有内部共鸣腔的微型扬声器
US9998829B2 (en) Bone conduction transducer with increased low frequency performance
WO2022213457A1 (zh) 声学装置
US7106881B2 (en) Speaker
JP2017005666A (ja) 圧電式発音体及び電気音響変換装置
JP2011119913A (ja) ハイブリッド型スピーカーユニットおよびハイブリッド型スピーカー
JP2013157798A (ja) スピーカ、補聴器、インナーイヤーヘッドホン、携帯型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av機器
KR101419491B1 (ko) 다채널 출력용 진동 이어폰
US20230052353A1 (en) Loudspeak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KR20040046632A (ko) 이중 보이스 코일이 구비된 진동 스피커
KR200304376Y1 (ko) 이중 보이스 코일이 구비된 진동 스피커
KR101831310B1 (ko) 전기 음향 변환기
CN115696148A (zh)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KR100745664B1 (ko) 스피커
KR20110117920A (ko) 오디오 출력장치용 진동 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218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