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65881B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捕捉设备和视差量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捕捉设备和视差量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65881B
CN103765881B CN201280042547.7A CN201280042547A CN103765881B CN 103765881 B CN103765881 B CN 103765881B CN 201280042547 A CN201280042547 A CN 201280042547A CN 103765881 B CN103765881 B CN 1037658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ject
parallax amount
display
parallax
anaglyp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254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65881A (zh
Inventor
若林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765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58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658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588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02Image reproducers for viewing without the aid of special glasses, i.e. using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5/00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 G03B35/08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by simultaneous recording
    • G03B35/10Stereoscopic photography by simultaneous recording having single camera with stereoscopic-base-defining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10Processing, recording or transmission of stereoscopic or multi-view image signals
    • H04N13/106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 H04N13/128Adjusting depth or dispa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04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 H04N13/239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using two 2D image sensors having a relative position equal to or related to the interocular dist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96Synchronisation thereof; Control thereof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再现立体图像期间,允许选择的被摄体的视差量在确认的同时得到定量的调节。利用十字键(20)选择其视差量将被调节的被摄体。代表被摄体的识别标记(34)显示在辅助窗口(24)中的二维图示(30)上,其中,垂直轴的视差量和水平轴的距离信息这两者被明确地示意。在识别标记(34)附近显示引导标记(35),其使用箭头以指示减少被摄体的视差量的方向。识别标记(34)和引导标记(35)根据用于调节视差量的操作沿着垂直轴移位显示。视差量调节电路(40)被致动以调节被摄体的视差量。当识别标记(34)移位到在指示适当范围的显示线(31、32)之间的位置时,引导标记(35)消失。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捕捉设备和视差量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处理装置、一种图像捕捉设备,和一种用于调节立体图像的视差量的方法,以允许在定量的把握下调节立体图像的视差量。
背景技术
两个成像系统从不同的方向捕捉相同被摄体的两个分别的图像。如此获取的该两个视点图像允许被摄体的立体观测。已知平行方法和交叉方法是用于执行裸眼立体观测的容易的方式。在平行方法中,从平行的左视点和右视点观察并排地布置的该两个视点图像。在交叉方法中,左视点和右视点交叉以观察视点图像。作为用于立体观测的技术,还广泛地已知补色立体方法、偏光眼镜方法等。在补色立体方法中,通过带有具有不同的颜色即红色和蓝色的左透镜和右透镜的眼镜观察以红色和蓝色来着色的两个视点图像。在偏光眼镜方法中,利用带有具有不同的偏振方向的左透镜和右透镜的偏光眼镜观察具有不同偏振方向的两个视点图像。
此外,视差障栅方法和柱状透镜方法使得立体观测是可能的。在视差障栅方法和柱状透镜方法中,两个视点图像被沿着垂直方向划分成细矩形片并且沿着水平方向交替地布置。在视差障栅方法中,通过其中垂直定向的狭缝开口被以预定间距布置的视差障栅观察图像。在柱状透镜方法中,通过柱状透镜片观察图像。实际上使用一种用于在监视器上交替地显示两个视点图像并且通过带有每一个结合快门的左透镜和右透镜的眼镜观察图像的方法。各个快门以切换图像的周期打开和关闭。实际上使用一种用于交替地显示已经经历偏振调制处理的两个视点图像并且通过带有每一个结合滤光片的左透镜和右透镜的眼镜观察图像的方法。滤光片具有不同的偏振轴。
在使用上述方法执行立体观测的情况下,适当的立体效果根据使用者而不同。立体效果根据在两个或者更多视点图像之间的偏移量(视差量)而改变。提出了一项用于在从视点图像产生立体图像时根据由使用者规定的视差量处理图像数据的技术(见专利文献1)。还提出了一项用于在观察从两个或者更多视点图像产生的立体图像时调节立体效果的技术(见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4-129186号日本专利公开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0-90814号日本专利公开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方法允许在立体图像的观察期间调节视差量。在那些方法中,显示图像自身的立体效果在直觉上得到调节。这些方法具有不能定量地掌握视差量的改变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一种图像捕捉设备、和一种用于调节视差量的方法,以允许在改变立体图像的立体效果时在定量地检查视差量的同时调节任何选择的被摄体的视差量。
用于解决所述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包括用于获取用于再现立体图像的视差图像的视差图像获取部、用于获取视差图像中的被摄体的视差量的视差信息获取部、用于显示再现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像显示部、被摄体选择器、视差量调节部、和视差量图示显示部。被摄体选择器根据选择操作,选择在立体图像显示部上显示的被摄体中的特定一个,并且为该特定被摄体提供选择标记。视差量调节部根据调节操作调节选择的特定被摄体的视差量。视差量图示显示部根据视差量调节部的调节操作在二维图示上沿着视差量轴移动被分配给所选择的被摄体的识别标记并且显示该识别标记,并且根据深度方向的相对距离在二维图示上相对于距离信息轴分开地显示所述特定被摄体和另一个被摄体。深度方向的相对距离是根据各个被摄体的视差量计算的。所述二维图示在不同于显示屏幕的辅助屏幕上显示。所述二维图示由视差量轴和距离信息轴代表。
优选的是视差量图示显示部在二维图示上显示视差量的适当范围。进而,优选的是视差量图示显示部具有用于在被摄体调节之后的视差量在适当范围以外的情况下在二维图示上显示引导显示的功能。引导显示指示用于使得视差量为小的调节方向。优选的是,被摄体选择器具有用于自动地选择由视差信息获取部获取的视差量最小的被摄体直至执行选择操作的功能。优选的是,视差量调节部具有用于在被摄体选择器选择被摄体之后并且在执行视差量的调节操作之前,将所选择的被摄体的视差量自动地调节为预定量的功能。
在利用被摄体选择器选择新的被摄体的情况下,以类似的方式处理作为特定被摄体的最新选择的被摄体。选择标记被提供给新的特定被摄体。在辅助屏幕上,基于与最新选择的被摄体相关联的识别标记的坐标位置,在二维图示上显示视差量和各被摄体之间的深度方向上的距离信息。优选的是当被摄体的选择更新时在二维图示上明显地显示新选择的被摄体的识别标记。
在立体图像显示部中的显示屏幕的一个部分上显示辅助屏幕是可能的。注意,在视差图像由左视点图像和右视点图像构成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在左和右视点图像的图像合成时调节左视点图像和右视点图像在左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而调节在左和右视点图像之间的视差量。
本发明的图像捕捉设备包括在上述图像处理装置中的所有的主要构件。特别地,该图像捕捉设备的特征在于,视差图像获取部包括捕捉左视点图像和右视点图像以获取视差图像的成像部。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调节视差量的方法包括视差图像获取步骤、视差信息获取步骤、立体图像显示步骤、选择被摄体显示步骤、辅助显示步骤、和显示更新步骤。在视差图像获取步骤中,获取用于再现立体图像的视差图像。在立体图像显示步骤中,基于获取的视差图像显示立体图像。在选择被摄体显示步骤中,当从在立体图像显示步骤中显示的被摄体中、根据选择操作选择特定被摄体时,为所述特定被摄体提供选择标记。在辅助显示步骤中,基于各个被摄体的视差量计算在选择的特定被摄体和另一个被摄体之间在深度方向的相对距离,并且在二维图示上显示识别标记。识别标记以如此方式对应于各个被摄体,使得在各个被摄体之间的相对空间是明显的。在显示更新步骤中,在根据调节操作调节特定被摄体的视差量的情况下,根据视差量的调节来更新在立体图像显示步骤中的被摄体的显示状态和在辅助显示步骤中的二维图示的显示状态。
本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从在立体图像显示部中显示的被摄体中根据期望选择特定被摄体。选择的被摄体的视差量得到调节。当执行用于调节视差量的操作时,代表特定被摄体的识别标记根据调节量在辅助屏幕中的二维图示上移位,并且得到显示。而且,在被摄体之间在深度方向上的距离信息基于在屏幕中的各个被摄体的视差量来计算,并且在辅助屏幕上二维地显示。在深度方向上的距离信息。在被摄体之间的距离感得到识别时,选择的被摄体的视差量被定量地改变。由此调节操作易于执行。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示意本发明的3D照相机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2是从后侧示意3D照相机的外观的透视图。
图3是示意3D照相机的电气配置的框图。
图4A是视差图像捕捉的一个实例的说明图。
图4B是示意左视点图像的一个实例的说明图。
图4C是示意右视点图像的一个实例的说明图。
图5是示意3D显示装置的显示屏幕的一个实例的说明图。
图6是示意在辅助窗口上的显示的一个实例的说明图。
图7是示意视差量调节的流程图。
图8是示意在视差量调节期间显示的辅助窗口的说明图。
图9是示意在视差量调节完成时的辅助窗口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图1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捕捉设备(在下文中被称作3D照相机)10具有基本长方体状的照相机本体11。用于捕捉左视点图像的透镜12、用于捕捉右视点图像的透镜13和闪光发射器14设置在照相机本体11的前表面上。快门释放按钮15和电源按钮16设置在照相机本体11的顶面上。狭槽(未示出)设置在照相机本体11的右抓持侧表面上。用于存储图像数据的存储卡17被以可拆离方式插入该狭槽中。通过图像捕捉获取的图像数据被记录并且存储在存储卡17中。
如在图2中所示,3D显示装置18设置在照相机本体11的后表面上。3D显示装置18允许被摄体图像的立体观察。3D显示装置18是用于立体地显示从存储卡17读出的再现图像、实时取景图像(取景图像)等的立体图像显示部。各种方法诸如柱状透镜方法、差异障栅方法、视差障栅方法、补色立体方法、帧序列方法和光方向方法可以被用于显示立体图像。在该实施例中,使用采用柱状透镜方法的3D显示装置18。
在柱状透镜方法中,例如,基于利用3D照相机10捕捉的一对左和右视点图像数据执行数据处理。通过数据处理,从该对左和右视点图像数据产生具有在左右方向上稍微不同的视点的多个虚拟视点图像数据。从如此产生的各个虚拟视点图像数据产生细矩形视点图像。在3D显示装置18的LCD面板上以预定间距显示视点图像。通过被集成到LCD面板的前表面中的柱状透镜片观察作为立体图像的视点图像。
进而,用于选择成像模式或者再现模式的成像和再现模式选择按钮29、功能用作被摄体选择器的十字键20、用于选择视差量的自动调节、视差量的手动调节和关闭视差量调节之一的视差调节模式设定按钮21、和用于在手动调节中增加和减少视差量的“+”按钮22和“-”按钮23,被设置在照相机本体11的后表面上。
当在3D显示装置18的显示屏幕19上显示菜单时,操作十字键20以选择一个项目。十字键20还用作被摄体选择器,以对被摄体选择电路67执行输入操作,由此从显示屏幕19上显示的被摄体中选择是视差量调节的目标的被摄体。“+”按钮22和“-”按钮23被用作用于增加和减少各种成像条件和初始设定的值的按钮。“+”按钮22和“-”按钮23还被用作用于视差量调节部的输入部,以增加和减少所选择的被摄体的视差量。
在示意3D照相机10的电气配置的图3中,设置左视点照相机36和右视点照相机37。左视点照相机36包括透镜12、快门41、和图像传感器43,以捕捉左视点图像。右视点照相机37包括透镜13、快门42、和图像传感器44,以捕捉右视点图像。CCD型图像传感器(在下文中,CCD)被用作图像传感器43和44。另一个类型的图像传感器例如MOS型图像传感器可以被用作图像传感器43和44。
来自CCD43和44的图像信号通过CDS电路45和46、放大器47和48、和A/D转换器49和50被输入数据总线51。注意在捕捉新的视差图像的情况下,左和右视点照相机36和37对应于视差图像获取部。在读出在存储卡17中记录的视差图像数据以再现立体图像的情况下,介质控制器60对应于视差图像获取部。
构成介质控制器60、CPU61、和图像处理装置62的多个电路等连接到数据总线51。此外,图像信号处理电路52、压缩/解压电路53、AE/AF处理电路54、ROM55、RAM56、SDRAM57、3D图像产生电路58、视差量调节电路40、被摄体选择电路67、视差信息获取电路68、辅助窗口显示电路69、和用于控制3D显示装置18的LCD面板的LCD驱动器59,连接到数据总线51,并且连同CPU61一起地构成图像处理装置62。CPU61将存储在ROM55中的序列程序读出到是工作存储器的RAM56,并且运行该程序。
在示意利用左视点照相机36和右视点照相机37捕捉视差图像的状态的图4A中,各个照相机的光轴36a和37a在例如离开照相机本体115m的位置处以辐辏角θ相互交叉。在图像中基本上相互间无视差地,捕捉光轴相互交叉处的位置附近的被摄体。注意光轴36a和37a并非必须在预定距离处相互交叉。光轴36a和37a可以相互平行,如果用于计算视差量的数据处理能够适应的话。
通过使用左视点照相机36和右视点照相机37,通过如在附图中所示意地布置的树被摄体27和人被摄体28的图像捕捉,来获取在图4B中示意的左视点图像36L和在图4C中示意的右视点图像37R。字符P示意各个屏幕的中心。字符25示意AF(自动聚焦)区域。如此捕捉的左视点图像36L和右视点图像37R被分别地转换成图像数据。图像信号处理电路52对于各个图像数据执行各种图像处理诸如色调转换和伽马校正处理,并且然后各个图像数据被记录在SDRAM57中。
图像数据被从SDRAM57读出并且在视差信息获取电路68中经历数据处理。由此各个被摄体27和28的视差量得以计算。在左视点图像36L中,树被摄体27相对于屏幕的中心P具有视差L1。人被摄体28相对于屏幕的中心P具有视差L2。在右视点图像37R中,树被摄体27相对于屏幕的中心P具有视差R1。人被摄体28相对于屏幕的中心P具有视差R2。在左视点图像36L中,沿着从屏幕的中心P向左的方向的视差是负视差。沿着从屏幕的中心P向右的方向的视差是正视差。在右视点图像37R中,从屏幕的中心P向右的视差是负视差。从屏幕的中心P向左的视差是正视差。在关于由左视点图像36L和右视点图像37R构成的视差图像将各个被摄体27和28的视差量相互比较的情况下,树被摄体27的视差量是“-L1+R1”。人被摄体28的视差量是“-L2+R2”。树被摄体27的视差量基本为“0”。人被摄体28具有正视差量。
3D图像产生电路58根据在SDRAM57中记录的左视点图像数据和右视点图像数据,产生进一步被沿着左右方向细分的虚拟的多视点图像数据。多视点图像数据形成当在观察期间视点位置移位时作为内插观察的视点图像。多视点图像数据允许立体图像的平滑显示。在上述数据处理中,作为视差信息获取部的视差信息获取电路68执行逻辑操作处理。由此视差信息获取电路68基于左和右视点图像数据,对于各个被摄体计算左和右视差量,并且计算信息诸如在被摄体之间的视差量的差的数据。
从如此产生的各个多视点图像数据再现垂直定向矩形的视差图像。各个多视点图像数据作为模拟-转换后的显示信号从LCD驱动器59输入到3D显示装置18的LCD面板。由此,多个垂直定向矩形的视差图像在LCD面板上以预定间距显示。通过沿着水平方向以预定间距布置超细的垂直定向柱状透镜的柱状透镜片,观察这些多视点图像。由此在3D显示装置18的显示屏幕19上观察到立体图像。
从左视点照相机36和右视点照相机37的各个以预定帧频顺序地输出图像信号。每次输出图像信号时,上述左视点图像数据和右视点图像数据在SDRAM57中重写。每次左视点图像数据和右视点图像数据被重写时,视差信息获取电路68获取各个被摄体的视差信息,3D图像产生电路58执行用于产生多视点图像数据的过程,并且从多视点图像数据产生的新的视差图像得以显示。由此3D显示装置18立体地显示实时取景图像。
压缩/解压电路53被致动以存储利用3D照相机10捕捉的视差图像的图像数据。当按下快门释放按钮15以执行视差图像的记录操作时,压缩/解压电路53,对由紧接在记录操作之后从左视点照相机36和右视点照相机37输出的图像信号获取的左视点图像数据和右视点图像数据,执行预定压缩格式(例如,JPEG格式)的图像压缩。数据压缩后的左视点图像数据和数据压缩后的右视点图像数据,连同它们的相互关联信息一起,通过介质控制器60被记录并且存储在存储卡17中
AE/AF处理电路54基于从左视点照相机36和右视点照相机37的各个获取的图像数据,自动地执行曝光量调节和对焦调节。对于设置在屏幕的中心部分中的、AF区域25中的被摄体执行对焦调节。被摄体合焦还是离焦是由AE/AF处理电路54确定的。在被摄体离焦的情况下,CPU61向驱动器63传输对焦调节命令。由此透镜12和13的对焦调节得以执行。
驱动器63和驱动器64连接到CPU61,并且由此来自CPU61的命令控制透镜12和13的对焦调节和变焦、和用于打开和关闭快门41和42的步进马达(未示出)。此外,闪光灯电路66连接到CPU61。CPU61执行闪光发射器14的发射控制。来自快门释放按钮15、电源按钮16、十字键20、视差量调节模式设定按钮21、“+”按钮22,和“-”按钮23中的各个的操作信号被输入CPU61。视差量调节模式设定按钮21、“+”按钮22、和“-”按钮23允许视差量的调节。响应于各个操作信号,CPU61操作各个相应的部。
成像和再现模式选择按钮29被用于选择是作为图像捕捉设备还是作为再现设备使用3D照相机10。在选择使用3D照相机10作为图像捕捉设备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地记录利用左视点照相机36捕捉的左视点图像的图像数据和利用右视点照相机37捕捉的右视点图像的图像数据。当操作快门释放按钮15时执行这些记录。直到操作快门释放按钮15之前,3D显示装置18允许观察3D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在再现模式中,允许基于从3D照相机10的内存储器或者存储卡17读出的视差图像数据的立体图像的观察。
视差量调节模式设定按钮21被操作用于选择自动调节模式和手动调节模式之一。在自动调节模式中,当从在3D显示装置18的显示屏幕19中显示的被摄体中选择作为视差量调节的目标的被摄体时,视差量被自动地调节。在手动调节模式中,在选择作为视差量调节的目标的被摄体之后,视需要调节视差量。注意,当视差量调节模式设定按钮21未被操作时,视差量的调节处于OFF状态中,并且,在自动聚焦区域中作为对焦调节的目标的被摄体,被作为零视差的被摄体处理。利用视差量调节模式设定按钮21的各个按压操作,模式按照这个次序被设定为“自动调节模式”、“手动调节模式”或者“关闭”。
在下文中,描述以上配置的操作。当显示正常实时取景图像时,不在图5中示意的3D显示装置18的显示屏幕19上显示辅助窗口24。例如,整个显示屏幕19被用于显示立体图像。如在图中所示意地,AF区域25设定在其中包括屏幕中心P的、屏幕的中心部分中,从而对于树被摄体27执行对焦调节。是用于选择作为视差量调节目标的被摄体的选择标记的、框架标记26的初始位置与AF区域25交迭。在此情形中,利用视差量“0”捕捉树被摄体27的图像。
在这个实时取景图像中,人被摄体28的立体图像被立体地显示,正如人被摄体28处于树被摄体27前面那样。零视差量的树被摄体27相对于深度方向显示在显示屏幕19上,从而当在观察期间视点位置稍微地沿着左-右方向移动时树被摄体27几乎不移动。因为正如人被摄体28处于显示屏幕19上方那样地显示人被摄体28,所以当视点移动时,人被摄体28很可能显著地沿着左右方向移动。在人被摄体28是主要被摄体的情况下,观察它是极度困难的。
为了减小人被摄体28的视差量以便观察,如在图7中的流程图中所示意地操作视差量调节模式设定按钮21以切换到视差量调节模式。与切换操作同时地,辅助窗口显示电路69被致动。由此作为视差量图示显示部的辅助窗口24在显示屏幕19的右下区域中出现。在辅助窗口24的显示区域中,替代用于显示立体实时取景图像的视差图像地,显示用于显示二维图示的单视点图像。通过3D显示装置18的柱状透镜片观察二维显示的图示。
如在图6中所示,显示线31和32被显示在辅助窗口24上的二维图示30上。显示线31和32示意适当的视差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代表视差量“0”的水平轴(距离信息轴)位于显示线31和32之间。3D照相机10识别树被摄体27和人被摄体28,作为在有限被摄体距离范围内的被摄体。代表被摄体27和28的识别标记33和34,根据各自的被摄体距离沿着距离信息轴分开地显示在分别的坐标位置处。
这里,代表树被摄体27的识别标记33具有视差量“0”,从而识别标记33显示在水平轴上。代表人被摄体27的识别标记34显示在具有正方向上的视差量的位置处。注意,关于在显示屏幕19的深度方向上的显示位置,显示屏幕19的表面对应于视差量“0”。根据正视差量的程度,观察到具有正视差量的被摄体,正如被摄体浮在表面之上那样。根据负视差量的程度,观察到具有负视差量的被摄体,正如被摄体位于表面后部那样。
如在图6中所示,代表树被摄体27的识别标记33显示在对应于视差量“0”的位置处。代表人被摄体28的识别标记34显示在显示线31上方,这指示正方向上的视差量太高并且不适合于立体观察。引导标记35显示在识别标记34的一侧上。引导标记35提示向下修正视差量。
通过将视差量调节模式设定按钮21按压一次,来选择自动调节模式。在模式切换到自动调节模式之后,十字键20被操作以从AF区域25移动框架标记26并且将框架标记26置于显示屏幕19上的所期被摄体上。如此被摄体得到选择。对于在图5中示意的显示屏幕19上的AF区域25中的树被摄体27执行对焦调节。在显示屏幕19上的被摄体中,树被摄体27具有最小视差量。
当在切换到视差量调节模式之后未在预定时间流逝之后执行选择被摄体的操作时,具有最小视差量的被摄体被自动地选择作为视差量调节的目标。由此,如与其它识别标记相比较,识别标记33闪烁以明显地显示。树被摄体27的视差量被自动地设定为预定视差量“0”。因此,实际上,视差量不被调节。在前显示的实时取景图像的显示继续。注意自动地设定的视差量并非必然为“0”。例如,用于使得被摄体看起来以显示屏幕19沿着水平方向的长度的大致0.5%悬浮在显示屏幕19的表面之上的视差量可以被设定作为标准。
通过在时间到期之前在人被摄体28上放置框架标记26,人被摄体28被选择作为视差量调节目标,并且识别标记34闪烁从而是明显的。在自动调节模式中,视差量调节电路40将人被摄体28的正视差量自动地调节为视差量“0”。同时,视差量调节电路40将树被摄体27的视差量“0”调节为负视差量。结果,辅助窗口24从在图6中示意的显示状态改变为在图8中示意的显示状态。识别标记34移动到对应于视差量“0”的位置。识别标记33移动并且显示在对应于负视差量的区域中。
注意,人被摄体28的被摄体距离不与树被摄体27的相同。用于人被摄体28的视差量的调节量通常不同于用于树被摄体27的视差量的调节量。基于在实时取景图像的图像捕捉期间通过数据处理由视差信息获取电路68获取的视差信息,计算各个被摄体距离信息。根据在人被摄体28和树被摄体27之间的相对视差量、或者在人被摄体28和树被摄体27的相对被摄体距离之间的差异,视差量之一被自动地调节而另一个被视差量调节电路40调节。
在取得调节后的视差量信息并且对于从SDRAM57读出的左和右视点图像数据执行数据处理以使得人被摄体28的视差量为“0”之后,3D图像产生电路58产生多视点图像数据。3D显示装置18基于调节后的多视点图像数据来显示视差图像。由此,正如人被摄体28在深度方向上位于显示表面上那样立体地显示实时取景图像。结果,变得易于观察人被摄体28。然而,在远景中的树被摄体27的视差量沿着负方向增加,从而变得难以利用双眼立体地观察树被摄体27。在此情形中,有效地使用用于以手动方式调节视差量的手动调节模式。
在图7所示流程图中,在手动调节模式中,在图6所示辅助窗口24中显示的识别标记34,闪烁以等待用于选择作为视差量调节目标的人被摄体28的视差量调节操作的输入。树被摄体27的识别标记33显示在对应于视差量“0”的位置处。人被摄体28的识别标记34沿着正方向在适当的视差量范围以外,从而向着减少视差量的方向的引导标记35显示在识别标记34一侧上。
每次根据引导标记35的指令按下“-”按钮23时,识别标记34向下移动。识别标记33也向下移动。同时,视差量调节电路40根据“-”按钮23的按压操作调节视差量。树被摄体27的被摄体距离大于人被摄体28的被摄体距离,从而识别标记33的移动量通常小于识别标记34的移动量。当作为视差量调节目标的识别标记34移动到如在图9中所示意地与显示线31交迭的位置时,引导标记35消失,从而通知人被摄体28的视差量是在适当范围内的。
在辅助窗口24中显示图9所示二维图示30的状态中,人被摄体28的视差量和树被摄体27的视差量在视差量的适当范围内。当观察3D显示装置18的显示屏幕19时,正如稍微地在显示表面上方地观察到人被摄体28那样显示人被摄体28。正如在显示表面的后部观察到树被摄体27那样显示树被摄体27。3D图像产生电路58基于视差量调节的数据来产生多视点图像数据,并且在3D显示装置18上显示视差图像。由此,在深度方向上以适当的立体效果观察到人被摄体28和树被摄体27。
为了再次调节树被摄体27的视差量,操作十字键20以再次将框架标记26置于树被摄体27上。由此,树被摄体27的识别标记33在图9中示意的辅助窗口24上闪烁。响应于“+”按钮22和“-”按钮23的操作,操作视差量调节电路40。因此树被摄体27的视差量得到调节。注意人被摄体28的视差量与树被摄体27的视差量调节同时地得到调节。在辅助窗口24中,识别标记34还以不同的移动量沿着与识别标记33相同的方向移动。
在视差图像中包括除了树被摄体27和人被摄体28之外的第三被摄体的情况下,第三被摄体显示在显示屏幕19上。选择第三被摄体作为视差量调节目标也是可能的。视差信息获取电路68获取第三被摄体的视差量信息和被摄体距离信息,从而用于代表第三被摄体的另一个识别标记也显示在辅助窗口24上。在模式被切换到视差量调节模式时显示辅助窗口24。在这之后,以类似的方式调节视差量。
在通过在调节视差量之后操作快门释放按钮15来捕捉视差图像的情况下,未经调节的左和右视点图像的图像数据被存储在SDRAM57中。通过与图像数据一起地作为元数据记录视差量调节的数据,在再现时以与以上相同的方式观察到立体图像。上述过程还能够应用于在外部存储卡17中记录数据的情形。
在以上实施例中,在未经调节的情况下存储输入的左和右视点图像。通过左和右视点图像的图像数据处理,获取具有经过调节的视差量的视差图像。在左视点照相机36和右视点照相机37之间的辐辏角θ可以得到调节。可以使用辐辏角θ的调节或者考虑到辐辏角θ的调节地执行视差量调节。在3D显示装置18的表面上层叠的触摸面板可以被用作用于选择被摄体或者增加或者减少视差量的输入装置。可以执行利用手指尖或者触摸笔的触摸操作、拖曳操作和移位操作。
辅助窗口24可以与3D显示装置18的显示屏幕19分开地设置成独立显示部。为了明显地显示作为视差量调节目标选择的被摄体,可以替代如在该实施例中描述地闪烁识别标记,而改变识别标记的颜色。使用识别标记的移位长度模拟显示视差量调节的程度。替代地,通过在实际上适当的视差量范围中关于基准点”0”在±5水平的量级上提供,数字显示可以是可能的。注意二维图示不限于在图中示意的显示,只要使用两条轴,即,视差量轴和距离信息轴。
此外,在成像期间优先保持视差量为“0”的被摄体合焦是可能的,只要如在以上实施例中描述地利用左视点照相机36捕捉左视点图像并且利用右视点照相机37捕捉右视点图像。关于带有面部图像检测功能的图像捕捉设备,在被摄体图像中自动地搜寻面部图像,并且框架标记按照被摄体距离的升序从一个面部图像移位到另一个。面部图像中的被选择的一个自动地被设定作为视差量调节目标。在实现本发明时这个实例也是有效的。在选择的被摄体处于远距离中或者在被摄场的深度以外的情况下,可以在显示屏幕19上显示警告。
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左视点照相机36捕捉左视点图像并且利用右视点照相机37捕捉右视点图像。如上述图像处理装置那样,本发明还能够应用于用于从存储卡17读出各个视点图像以显示立体图像的图像处理装置。能够作为在以上实施例中有效地采用的、用于调节视差量的方法实现本发明。

Claims (10)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获取用于再现立体图像的视差图像的视差图像获取部;
用于获取所述视差图像中的被摄体的视差量的视差信息获取部;
用于基于所述视差图像在显示屏幕上显示所述被摄体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像显示部;
用于根据选择操作选择在所述显示屏幕上显示的被摄体中的特定被摄体,并且为所述特定被摄体提供选择标记的被摄体选择器;
用于根据调节操作增加和减少所述特定被摄体的视差量的视差量调节部;和
视差量图示显示部,所述视差量图示显示部用于根据所述视差量调节部的调节操作在二维图示上沿着视差量轴移动对应于所述特定被摄体的识别标记并且显示所述识别标记,并且根据深度方向的相对距离在二维图示上相对于距离信息轴分开地显示所述识别标记和对应于另一个被摄体的识别标记,所述深度方向的相对距离是根据各个被摄体的视差量计算的,所述二维图示在不同于所述显示屏幕的辅助屏幕上显示,所述二维图示由视差量轴和距离信息轴代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差量图示显示部在所述二维图示上显示视差量的适当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选择的被摄体的调节之后的视差量在所述适当范围以外的情况下,所述视差量图示显示部在所述二维图示上显示引导显示,并且所述引导显示指示用于朝向所述适当范围调节视差量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摄体选择器自动地选择由所述视差信息获取部获取的视差量最小的被摄体,直至执行所述选择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差量调节部响应于使用所述被摄体选择器对被摄体的选择,将所选择的被摄体的视差量自动地调节为预定量。
6.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所述被摄体选择器选择新的被摄体的情况下,所述选择标记被移位到最新选择的被摄体并且显示,以及,在所述视差量图示显示部中以能够区别于另一个识别标记的方式显示代表所述最新选择的被摄体的识别标记。
7.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差量调节部在左视点图像和右视点图像的图像合成时改变左视点图像和右视点图像在左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以调节视差图像的视差量。
8.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体图像显示部中所述显示屏幕的一个部分被用于所述视差量图示显示部的所述辅助屏幕。
9.一种图像捕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捕捉左视点图像和右视点图像以获取视差图像的视差图像获取部;
用于获取所述视差图像中的被摄体的视差量的视差信息获取部;
用于基于所述视差图像在显示屏幕上显示所述被摄体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像显示部;
用于根据选择操作选择在所述显示屏幕上显示的被摄体中的特定被摄体并且为所述特定被摄体提供选择标记的被摄体选择器;
用于根据调节操作增加和减少所述特定被摄体的视差量的视差量调节部;和
视差量图示显示部,所述视差量图示显示部用于根据所述视差量调节部的调节量在二维图示上沿着视差量轴移动对应于所述特定被摄体的识别标记并且显示所述识别标记,并且根据深度方向的相对距离在二维图示上相对于距离信息轴分开地显示所述识别标记和对应于另一个被摄体的识别标记,所述深度方向的相对距离是根据各个被摄体的视差量计算的,所述二维图示在不同于所述显示屏幕的辅助屏幕上显示,所述二维图示由视差量轴和距离信息轴代表。
10.一种用于调节视差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获取用于再现立体图像的视差图像的视差图像获取步骤;
用于基于所获取的视差图像获取在所述视差图像中的被摄体的视差量的视差信息获取步骤;
用于基于所述视差图像在显示屏幕上显示所述被摄体的立体图像的立体图像显示步骤;
用于在根据选择操作选择在所述立体图像显示步骤中显示的被摄体中的特定一个的情况下为特定被摄体提供选择标记以使得所述特定被摄体区别于另一个被摄体的选择被摄体显示步骤;
辅助显示步骤,所述辅助显示步骤用于基于利用所述视差信息获取步骤获取的各个被摄体的视差量计算在所述特定被摄体和所述另一个被摄体之间在深度方向的相对距离,并且在二维图示上的位置处显示代表各个被摄体的识别标记,所述位置代表在各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和
显示更新步骤,用于在根据调节操作调节所选择的被摄体的视差量的情况下,根据视差量的调节来更新在所述立体图像显示步骤中的所述被摄体的显示状态和在所述辅助显示步骤中的所述二维图示的显示状态。
CN201280042547.7A 2011-09-29 2012-09-24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捕捉设备和视差量调节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658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4198 2011-09-29
JP2011-214198 2011-09-29
PCT/JP2012/074353 WO2013047415A1 (ja) 2011-09-29 2012-09-24 画像処理装置、撮像装置及び視差量調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65881A CN103765881A (zh) 2014-04-30
CN103765881B true CN103765881B (zh) 2015-07-22

Family

ID=47995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2547.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65881B (zh) 2011-09-29 2012-09-24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捕捉设备和视差量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176686A1 (zh)
JP (1) JP5550791B2 (zh)
CN (1) CN103765881B (zh)
WO (1) WO201304741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31279B2 (ja) * 2013-07-23 2018-05-30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4093013B (zh) * 2014-06-25 2016-05-11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一种立体视觉三维可视化系统中自动调节图像视差的方法
TWI533240B (zh) * 2014-12-31 2016-05-11 拓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顯示方法及系統,及相關電腦程式產品
JP6611531B2 (ja) * 2015-09-16 2019-11-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307666B2 (ja) * 2015-12-14 2018-04-0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US20180309971A1 (en) * 2017-04-19 2018-10-25 2Sens Ltd.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s for grading discomfort effects of three dimensional (3d) content
DE102022207014A1 (de) 2022-07-08 2024-01-11 Arnold & Richter Cine Technik Gmbh & Co. Betriebs Kg Kamera-Assistenz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49734A1 (ja) * 2002-11-28 2004-06-10 Seijiro Tomita 立体映像信号生成回路及び立体映像表示装置
JP4251952B2 (ja) * 2003-10-01 2009-04-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立体画像表示方法
JP4469159B2 (ja) * 2003-11-06 2010-05-26 学校法人早稲田大学 立体映像評価装置および立体映像チューナ
KR20080076628A (ko) * 2007-02-16 2008-08-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의 입체감 향상을 위한 입체영상 표시장치 및 그 방법
US8228327B2 (en) * 2008-02-29 2012-07-24 Disney Enterprises, Inc. Non-linear depth rendering of stereoscopic animated images
US9307224B2 (en) * 2009-11-23 2016-04-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GUI providing method, and display apparatus and 3D image provid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EP2355526A3 (en) * 2010-01-14 2012-10-31 Nintendo Co., Lt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having stored therein display control program,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display control system, and display control method
JP2011171813A (ja) * 2010-02-16 2011-09-01 Fujifilm Corp 撮像装置及び立体画像表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176686A1 (en) 2014-06-26
JP5550791B2 (ja) 2014-07-16
WO2013047415A1 (ja) 2013-04-04
JPWO2013047415A1 (ja) 2015-03-26
CN103765881A (zh) 201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65881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捕捉设备和视差量调节方法
CN102959969B (zh) 单眼立体摄像装置
CN102172031B (zh) 三维显示设备和三维显示方法
CN102860019B (zh) 立体图像再生装置及方法、立体摄像装置、立体显示器装置
CN101959020B (zh) 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JP5214826B2 (ja) 立体パノラマ画像作成装置、立体パノラマ画像作成方法及び立体パノラマ画像作成プログラム並びに立体パノラマ画像再生装置、立体パノラマ画像再生方法及び立体パノラマ画像再生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US8208048B2 (en) Method for high dynamic range imaging
WO2012011341A1 (ja) 撮像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2959467B (zh) 单眼立体成像装置
CN103874960B (zh) 单眼立体摄影装置、摄影方法及程序
CN103370943B (zh) 成像装置和成像方法
CN102388617B (zh) 复眼摄像装置及其视差调整方法和程序
CN108616752B (zh) 支持增强现实交互的头戴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03649807B (zh) 成像设备
CN103430530A (zh) 成像设备、用于成像设备的拍摄向导显示方法和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
US8072487B2 (en) Picture processing apparatus, picture record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program thereof
CN104508551B (zh) 相机及其动作控制方法
WO2013065543A1 (ja) 視差調節装置及び方法、撮影装置、再生表示装置
CN103842903A (zh) 成像设备、成像方法以及程序
CN102959967B (zh) 图像输出装置及方法
CN102986232B (zh) 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2656892B (zh) 立体图像显示控制设备及其操作控制方法
JPWO2012026185A1 (ja) 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動作制御方法
CN104756493A (zh) 摄像装置、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的控制程序及图像处理装置的控制程序
JP2012257105A (ja) 立体画像取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Termination date: 201809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