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64273B - 流路构造体及流路构造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流路构造体及流路构造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64273B
CN103764273B CN201280043761.4A CN201280043761A CN103764273B CN 103764273 B CN103764273 B CN 103764273B CN 201280043761 A CN201280043761 A CN 201280043761A CN 103764273 B CN103764273 B CN 1037642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low path
face
fluid
straight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4376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64273A (zh
Inventor
野一色公二
铃木朝宽
三轮泰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e Steel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e Stee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e Steel Ltd filed Critical Kobe Stee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642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42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642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642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41/00Branching pipes; Joining pipes to walls
    • F16L41/02Branch units, e.g. made in one piece, welded, rive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19/0093Microreactors, e.g. miniaturised or microfabricated reac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81MICROSTRUCTURAL TECHNOLOGY
    • B81BMICROSTRUCTURAL DEVICES OR SYSTEMS, e.g. MICROMECHANICAL DEVICES
    • B81B1/00Devices without movable or flexible elements, e.g. microcapillar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781Aspects relating to microreactors
    • B01J2219/00783Laminate assemblies, i.e. the reactor comprising a stack of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781Aspects relating to microreactors
    • B01J2219/00783Laminate assemblies, i.e. the reactor comprising a stack of plates
    • B01J2219/00786Geometry of the plat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781Aspects relating to microreactors
    • B01J2219/00801Means to assemble
    • B01J2219/00804Plurality of plates
    • B01J2219/00808Seal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781Aspects relating to microreactors
    • B01J2219/00801Means to assemble
    • B01J2219/0081Plurality of modules
    • B01J2219/00813Fluidic conne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781Aspects relating to microreactors
    • B01J2219/00819Materials of construction
    • B01J2219/00822Met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781Aspects relating to microreactors
    • B01J2219/00873Heat exchan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781Aspects relating to microreactors
    • B01J2219/00889Mix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781Aspects relating to microreactors
    • B01J2219/00891Feeding or evacu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781Aspects relating to microreactors
    • B01J2219/0099Clea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260/00Heat exchangers or heat exchange elements having special size, e.g. microstructures
    • F28F2260/02Heat exchangers or heat exchange elements having special size, e.g. microstructures having microchann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0318Processes
    • Y10T137/0402Cleaning, repairing, or assemb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8593Systems
    • Y10T137/87571Multiple inlet with single outle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8593Systems
    • Y10T137/87571Multiple inlet with single outlet
    • Y10T137/87652With means to promote mixing or combining of plural flu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 Micromachines (AREA)
  • Valve Housings (AREA)

Abstract

流路构造体具有相对于主体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结合的第1盖部及第2盖部;流体流路具有多个直线流路部、第1折回部和第2折回部,所述第1折回部将多个直线流路部中的流体从第2端面侧朝向第1端面侧流动的直线流路部的下游侧的端部与配置在该直线流路部的下游侧并和该直线流路部相邻的直线流路部的上游侧的端部连接,所述第2折回部将多个直线流路部中的流体从上述第1端面侧朝向上述第2端面侧流动的直线流路部的下游侧的端部与配置在该直线流路部的下游侧并和该直线流路部相邻的直线流路部的上游侧的端部连接;第1折回部在第1端面上开口;第2折回部在第2端面上开口;第1盖部在以将第1折回部的开口封闭的方式接触在第1端面上的状态下结合在主体部上;第2盖部在以将第2折回部的开口封闭的方式接触在第2端面上的状态下结合在主体部上。

Description

流路构造体及流路构造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路构造体及流路构造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使多个流体彼此混合而产生相互作用的机构而已知有流路构造体。该流路构造体例如被用于下述反应装置:作为多个反应剂的流体彼此的相互作用而产生这些流体彼此的化学反应,得到希望的反应生成物。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流路构造体的一例。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反应装置:使用在内部具有多个流通路的流路构造体。各流通路具有被导入第1反应剂的流体的第1导入路、被导入第2反应剂的流体的第2导入路、连接在这两个导入路的下游侧、使经过这些各导入路流动的反应剂的流体彼此合流并混合的合流路、和连接在该合流路的下游侧、一边使在该合流路中合流后的流体流通一边使该流体中含有的反应剂彼此反应的反应路。流路构造体通过将多个板层叠而形成。第1导入路和第2导入路形成在1个板的表面侧,反应路形成在该板的背面侧。合流路从板的表面侧向背面侧贯通,以将第1导入路和第2导入路中的反应剂的导入侧和相反侧的端部彼此连结并将它们的端部与反应路的端部连结。此外,反应路为了使合流后的反应剂的滞留时间增加、促进反应剂彼此的反应,形成为流路长变大的蛇行形状。具体而言,反应路具有在板的背面、向该板的宽度方向的一侧延伸的部分和在该部分的下游侧向与上述一侧相反侧延伸的部分交替地连接那样的形状。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流路构造体中,因为反应路形成为上述那样的形状,难以进行反应路内的清扫。具体而言,在反应路形成为上述那样的形状的情况下,即使从反应路的一端将清扫器具向反应路内插入,清扫器具也难以达到深处。因此,例如在析出物或异物堵塞在反应路的深处的情况下,难以将这样的析出物或异物除去。这样,在上述流路构造体中,有难以将反应路内充分地清扫、并且在该清扫中非常花费工夫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2010-1624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使得即使在流路构造体中使流体流通的流路具有向一侧延伸的部分和在该部分的下游侧向另一侧延伸的部分交替地相连的形状、也能够将该流路内充分且容易地清扫。
遵循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流路构造体具备至少1个流通路,所述至少1个流通路具有被导入流体的至少1个导入路和使导入到该导入路中的流体流通的流体流路,其中,所述流路构造体具备:主体部,具有第1端面和相对于该第1端面朝向相反侧的第2端面;第1盖部,以对置于上述主体部的上述第1端面的方式配置,相对于上述主体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结合;和第2盖部,以对置于上述主体部的上述第2端面的方式配置,相对于上述主体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结合;上述流体流路具有多个直线流路部、第1折回部和第2折回部,所述多个直线流路部在上述主体部内在上述第1端面与上述第2端面之间在将这两端面彼此连结的方向上延伸,在与其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所述第1折回部将上述多个直线流路部中的流体从上述第2端面侧朝向上述第1端面侧流动的直线流路部的下游侧的端部与配置在该直线流路部的下游侧并和该直线流路部相邻的直线流路部的上游侧的端部连接,所述第2折回部将上述多个直线流路部中的流体从上述第1端面侧朝向上述第2端面侧流动的直线流路部的下游侧的端部与配置在该直线流路部的下游侧并和该直线流路部相邻的直线流路部的上游侧的端部连接;上述第1折回部在上述第1端面上开口;上述第2折回部在上述第2端面上开口;上述第1盖部在以将形成于上述第1端面上的上述第1折回部的开口封闭的方式接触在该第1端面上的状态下结合在上述主体部上;上述第2盖部在以将形成于上述第2端面上的上述第2折回部的开口封闭的方式接触在该第2端面上的状态下结合在上述主体部上。
遵循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流路构造体的制造方法,具备:基材形成工序,形成基材,所述基材在内部具有上述流通路;切断工序,沿着第1切断线和第2切断线,将上述基材切断,所述第1切断线在相对于上述各直线流路部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穿过上述第1折回部,所述第2切断线在相对于上述各直线流路部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穿过上述第2折回部;主体部形成工序,通过在上述切断工序中被切断的上述基材的上述第1切断线与上述第2切断线之间的部位,形成上述主体部;第1盖部形成工序,通过在上述切断工序中被切断的上述基材的比上述第1切断线靠外侧的部分,形成上述第1盖部;和第2盖部形成工序,通过在上述切断工序中被切断的上述基材的比上述第2切断线靠外侧的部分,形成上述第2盖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流路构造体的俯视图。
图2是朝向第3端面观察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流路构造体的图。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流路构造体中的流通路的配置的图。
图4是图1所示的流路构造体中的调温流路的配置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流路构造体的主体部的第1端面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流路构造体的主体部的第3端面的图。
图7是将图5所示的主体部的第1端面部分地放大而表示板的层叠构造和形成在该第1端面上的第1折回部的开口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流路构造体的第1盖部的第1对置面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流路构造体的第3盖部的第3对置面的图。
图10是为了形成流路构造体而使用的基材的俯视图。
图11是由基材形成的主材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构成基材的流通路用第1板的表面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构成基材的流通路用第2板的背面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构成基材的调温用板的表面的俯视图。
图15是用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流路构造体的合流流体流路的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图14,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流路构造体的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流路构造体1是为了使多个流体彼此合流、产生相互作用而使用的。本实施方式的流路构造体1例如在微反应器、热交换器、萃取反应用的反应装置或乳液化用的混合装置等中使用。
本实施方式的流路构造体1具备用来使相互作用的第1流体与第2流体合流而流通的多个流通路2(参照图3)、和用来使用来调节在流通路2中流动的流体的温度的调温用流体流动的多个调温用流路3(参照图4)。多个流通路2和多个调温用流路3以在流路构造体1的厚度方向(后述的基板的层叠方向)上排列的方式设在流路构造体1内(参照图7)。具体而言,1个流通路2的各部分配置在一平面上。两个调温用流路3在流路构造体1的厚度方向(相对于上述一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分开配置在该流通路2的两侧。并且,将这1个流通路2和两个调温用流路3作为1组流路,将多组流路在流路构造体1的厚度方向上排列配置。
各流通路2是具有微小的流路直径的所谓的微通道。该流通路2如图3所示,具有被导入第1流体的第1导入路2a、被导入第2流体的第2导入路2b、和使导入到这两个导入路2a、2b中的两流体合流而流通的合流流体流路2c。
第1导入路2a配置在流路构造体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的附近且与流路构造体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短边方向的一个端面附近的位置上。第1导入路2a在流路构造体1的长度方向上直线地延伸。第1导入路2a具有用来向该第1导入路2a导入第1流体的第1导入口2d。另外,该第1导入路2a包含在本发明的特定的导入路的概念中。
第2导入路2b配置在流路构造体1的长度方向的上述一端附近的位置上。第2导入路2b从流路构造体1的短边方向上的上述一个端面朝向相反侧的端面直线地延伸。该第2导入路2b在与第1导入路2a正交的方向上延伸。此外,第2导入路2b具有用来向该第2导入路2b导入第2流体的第2导入口2e。
合流流体流路2c包含在本发明的流体流路的概念中。该合流流体流路2c具有在流路构造体1的长度方向上向一侧直线地延伸的部分和从该部分折回而向与该一侧相反的另一侧直线地延伸的部分交替地相连的蜿蜒的形状。具体而言,合流流体流路2c具有多个直线流路部2f、多个第1折回部2g和多个第2折回部2h。
直线流路部2f构成合流流体流路2c中的在流路构造体1的长度方向上直线地延伸的部分。多个直线流路部2f相互平行地配置。多个直线流路部2f在流路构造体1的短边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
第1折回部2g是将合流流体流路2c中的向流路构造体1的长度方向的上述一端侧直线地延伸的部分和配置在该部分的下游侧、向与上述一端侧相反侧直线地延伸的部分的上述一端侧的端部彼此相连的部分。即,第1折回部2g将在流路构造体1的短边方向上相邻的直线流路部2f中的第1导入路2a侧的端部彼此相连。通过该第1折回部2g,流路被从该第1折回部2g的上游侧的向上述一端侧延伸的直线流路部2f向该第1折回部2g的下游侧的向与上述一端侧相反侧延伸的直线流路部2f折回。
第2折回部2h是将合流流体流路2c中的在流路构造体1的长度方向上向与上述一端侧相反侧直线地延伸的部分、与配置在该部分的下游侧、向上述一端侧直线地延伸的部分的与上述一端侧相反侧的端部彼此相连的部分。即,第2折回部2h将在流路构造体1的短边方向上相邻的直线流路部2f中的、在流路构造体1的长度方向上位于与上述第1导入路2a相反侧的端部彼此相邻。通过该第2折回部2h,流路被从该第2折回部2h的上游侧的向与上述一端侧相反侧延伸的直线流路部2f向该第2折回部2h的下游侧的向上述一端侧延伸的直线流路部2f折回。
此外,合流流体流路2c具有用来从该合流流体流路2c内导出流体的导出口2i。该导出口2i设在合流流体流路2c的下游侧的端部。
此外,在流路构造体1中,设有用来向各流通路2的第1导入路2a的第1导入口2d分配并供给第1流体的第1供给流路2j、用来向各流通路2的第2导入路2b的第2导入口2e分配并供给第2流体的第2供给流路2k、和用来使从各流通路2的合流流体流路2c的导出口2i导出的流体合流并回收的回收流路2o。另外,第1供给流路2j包含在本发明的供给流路的概念中。
第1供给流路2j具有第1供给孔2p和第1供给流路连接部2q。第1供给孔2p在流路构造体1的厚度方向的一个端面上开口,从该开口朝向流路构造体1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面延伸到与多个流通路2中的距该另一个端面最近的流通路2对应的位置。在该第1供给孔2p上连接着后述的第1供给侧连接器6b。对于第1供给孔2p,经过该第1供给侧连接器6b供给第1流体。第1供给流路连接部2q遍及从与多个流通路2中的距流路构造体1的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个端面最近的流通路2对应的位置到与距上述另一个端面最近的流通路2对应的位置,在流路构造体1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第1供给流路连接部2q与第1供给孔2p连通。该第1供给流路连接部2q连接在各流通路2的第1导入口2d上,将供给到第1供给孔2p中的第1流体向各第1导入口2d分配。
第2供给流路2k具有连接后述的第2供给侧连接器10b的第2供给孔2r、和向各流通路2的第2导入口2e连接的第2供给流路连接部2s。该第2供给流路2k的第2供给孔2r和第2供给流路连接部2s的结构与第1供给流路2j的第1供给孔2p和第1供给流路连接部2q的结构是同样的。
回收流路2o具有回收孔2t和回收流路连接部2u。回收孔2t在流路构造体1的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个端面上开口,从该开口朝向流路构造体1的厚度方向的上述另一个端面延伸到与多个流通路2中的距该另一个端面最近的流通路2对应的位置。在该回收孔2o上,连接着后述的回收侧连接器8b。回收流路连接部2u遍及从与多个流通路2中的距流路构造体1的厚度方向的上述一个端面最近的流通路2对应的位置到与距上述另一个端面最近的流通路2对应的位置,在流路构造体1的厚度方向上延伸。回收流路连接部2u与回收孔2o连通。该回收流路连接部2u连接在各流通路2的导出口2i上,使从这些导出口2i导出的流体合流。在该回收流路连接部2u处合流后的流体向回收孔2o流动,经过回收侧连接器8b被导出。
各调温用流路3如图4所示,由并列配置的多个单位流路3a构成。各单位流路3a具有在流路构造体1的长度方向上从上述一端侧向相反侧延伸的部分和从该部分折回、向与上述一端侧相反侧延伸的部分交替地相连的蜿蜒的形状。此外,在流路构造体1中,设有用来向各调温用流路3分配并供给调温用流体的调温用供给流路3b、和用来从各调温用流路3将调温用流体回收的调温用回收流路3c。
调温用供给流路3b具有调温用供给孔3d和多个调温用供给流路连接部3e。调温用供给孔3d在流路构造体1的厚度方向的一个端面上开口,从该开口朝向流路构造体1的厚度方向的另一个端面延伸到与多个调温用流路3中的距上述另一个端面最近的调温用流路3对应的位置。在该调温用供给孔3d上连接着后述的调温用供给侧连接器16。对于调温用供给孔3d,经过调温用供给连接器16供给调温用流体。调温用供给流路连接部3e在流路构造体1的厚度方向上分别设在与各调温用流路3对应的位置上。调温用供给流路连接部3e将调温用供给孔3d与各调温用流路3的多个单位流路3a的上游侧的端部相连。供给到调温用供给孔3d中的调温用流体经过各调温用供给流路连接部3e被向各调温用流路3的多个单位流路3a分配。
此外,调温用回收流路3c具有调温用回收孔3f、和连接在多个调温用流路3的下游侧的端部上的多个调温用回收流路连接部3g。调温用回收孔3f和调温用回收流路连接部3g的构造与调温用供给孔3d和调温用供给流路连接部3e的构造是同样的。在调温用回收孔3f上连接着后述的调温用回收侧连接器18。从各调温用流路3的多个单位流路3a的下游侧端部导出的调温用流体从各调温用回收流路连接部3g经过调温用回收孔3f、经过调温用回收侧连接器18而被导出。
并且,以上那样的设有流通路2及调温用流路3的本实施方式的流路构造体1具备主体部4、第1头6、第2头8、第3头10和多个螺栓12。
主体部4占流路构造体1的大部分。主体部4在内部具有上述多个流通路2的大部分、上述多个调温用流路3、上述调温用供给流路3b和上述调温用回收流路3c。该主体部4形成为长方体状。主体部4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作为朝向一侧的端面的第1端面4a、和朝向与该第1端面4a相反侧的第2端面4b。此外,主体部4在与该主体部4的长度方向正交的短边方向上具有作为朝向一侧的端面的第3端面4c、和作为与该第3端面4c相反侧的端面的第4端面4d。主体部4的长度方向是与流路构造体1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主体部4的短边方向是与流路构造体1的短边方向相同的方向,主体部4的厚度方向是与流路构造体1的厚度方向相同的方向。此外,第1端面4a是主体部4中的位于流路构造体1的长度方向的上述一端侧的端面,第2端面4b是主体部4中的位于流路构造体1的长度方向的上述一端相反侧的端面。
上述各流通路2的合流流体流路2c的多个直线流路部2f设在主体部4内。具体而言,各直线流路部2f在主体部4的第1端面4a与第2端面4b之间在将这两端面4a、4b彼此连结的方向(与第1端面4a及第2端面4b正交的方向)上直线地延伸。此外,多个直线流路部2f在与其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换言之,多个直线流路部2f在将主体部4的第3端面4c与第4端面4d连结的方向(与第3端面4c及第4端面4d正交的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各直线流路部2f具有相等的长度。各直线流路部2f的长度是比主体部4的第1端面4a与第2端面4b之间的距离稍小的长度。
各流通路2的合流流体流路2c的各第1折回部2g将多个直线流路部2f中的流体从第2端面4b侧朝向第1端面4a侧流动的直线流路部2f的下游侧的端部、与配置在该直线流路部2f的下游侧、与该直线流路部2f相邻的直线流路部2f的上游侧的端部相连。各第1折回部2g在主体部4的第1端面4a上开口。此外,各流通路2的合流流体流路2c的各第2折回部2h将多个直线流路部2f中的流体从第1端面4a侧朝向第2端面4b侧流动的直线流路部2f的下游侧的端部、与配置在该直线流路部2f的下游侧、与该直线流路部2f相邻的直线流路部2f的上游侧的端部相连。各第2折回部2h在主体部4的第2端面4b上开口。当朝向主体部4的第1端面4a观察时,经过各第1折回部2g的开口,可穿透连接在各第1折回部2g上的直线流路部2f内的空间而看到上述第2端面侧4b侧。当朝向主体部4的第2端面4b观察时,经过各第2折回部2h的开口,可穿透连接在各第2折回部2h上的直线流路部2f内的空间而看到上述第1端面4a侧。
此外,各流通路2的第1导入路2a及第2导入路2b也设在主体部4内。第1导入路2a的第1导入口2d在主体部4的第1端面4a中的距第3端面4c较近的位置开口。第1导入路2a在主体部4内从第1导入口2d朝向主体部4的第2端面4b侧直线地延伸,连接在合流流体流路2c的上游侧的端部上。第1导入路2a配置在与该第1导入路2a连接的合流流体流路2c中的位于最上游的直线流路部2f同一直线上。第2导入路2b的第2导入口2e在主体部4的第3端面4c中的距第1端面4a较近的位置开口。第2导入路2b在主体部4内从第2导入口2e朝向主体部4的第4端面4d侧直线地延伸,连接在合流流体流路2c的上游侧的端部上。第2导入路2b在相对于该第2导入路2b连接的合流流体流路2c的直线流路部2f正交的方向上延伸。
此外,在主体部4的第1端面4a上,以将设有全部的第1折回部2g的开口和全部的第1导入口2d的区域的外侧包围的方式设有多个第1螺栓孔4f(参照图5)。在主体部4的第2端面4b上,以将设有全部的第2折回部2h的开口和全部的导出口2i的区域的外侧包围的方式设有多个第2螺栓孔4g(参照图1)。此外,在主体部4的第3端面4c上,以将设有全部的第2导入口2e的区域的外侧包围的方式设有多个第3螺栓孔4h。
调温用流路3在主体部4内相对于各流通路2在该主体部4的厚度方向的一侧或另一侧隔开间隔配置。调温用供给流路3b在主体部4中设在第2端面4b附近且第3端面4c附近的位置上。此外,调温用回收流路3c在主体部4中设在第1端面4a附近且第4端面4d附近的位置上。此外,在主体部4的厚度方向的一个面上,以连接到调温用供给流路3b的调温用供给孔3d的方式安装着调温用供给侧连接器16,并且以连接到调温用回收流路3c的调温用回收孔3f的方式安装着调温用回收侧连接器18。调温用供给侧连接器16与用来供给调温用流体的图示省略的调温用供给配管的连接器连接,调温用回收侧连接器18与用来将调温用流体回收的图示省略的调温用回收配管的连接器连接。
此外,主体部4由将多个基板层叠并相互接合的部件形成。各流通路2通过将以与流通路2对应的形状形成在基板的表面上的槽、和在层叠于该基板上的别的基板的背面上与上述槽为对称形状而形成的槽叠合来形成。此外,各调温用流路3通过将在基板的表面上以对应于该调温用流路3的形状形成的槽用层叠于该基板上的别的基板封闭而形成。
第1头6对置于主体部4的第1端面4a而配置,相对于主体部4以可拆装的方式结合。此外,第1头6在以将形成于第1端面4a上的全部的第1折回部2g的开口封闭的方式接触在该第1端面4a上的状态下结合在主体部4上。该第1头6包含在本发明的第1盖部的概念中。第1头6具有第1头主体6a、第1供给侧连接器6b和第1外周密封件6c。
第1头主体6a相对于主体部4可拆装地结合。该第1头主体6a具有在该第1头主体6a结合在主体部4上的状态下面向主体部4的第1端面4a接触的第1对置面6d(参照图8)。通过该第1对置面6d接触在第1端面4a上,将形成在第1端面4a上的第1折回部2g的开口封闭。第1对置面6d具有与主体部4的第1端面4a相同的外形。此外,在第1头主体6a中设有第1供给流路2j。该第1供给流路2j的第1供给流路连接部2q在第1头主体6a的第1对置面6d中的、在该第1头主体6a结合在主体部4上的状态下连接在各流通路2的第1导入口2d上的位置处开口。此外,在第1对置面6d上设有第1密封件安装槽6e,以使其在第1头主体6a对主体部4结合的状态下将全部第1折回部2g的开口的整体的外周和全部第1导入口2d整体的外周(第1供给流路连接部2q的外周)分别包围。在该第1密封件安装槽6e中嵌入着第1外周密封件6c。该第1外周密封件6c由垫圈构成,当以第1头主体6a的第1对置面6d紧贴在主体部4的第1端面4a上的方式将第1头主体6a结合在主体部4上时,将全部第1折回部2g的开口的整体的周围封闭并将第1供给流路连接部2q及全部第1导入口2d的整体的周围封闭,由此,防止从主体部4的第1端面4a与第1头主体6a的第1对置面6d之间的流体的漏出。
此外,多个第1螺栓插通孔6f以将第1密封件安装槽6e的外侧包围的方式设在第1头主体6a上。该多个第1螺栓插通孔6f从第1头主体6a的第1对置面6d向与该第1对置面6d相反侧的面将该第1头主体6a贯通。该多个第1螺栓插通孔6f设置于在第1头主体6a结合在主体部4上的状态下与设在主体部4的第1端面4a上的多个第1螺栓孔4f一致的位置上。第1头主体6a通过向其各第1螺栓插通孔6f插通螺栓12并将该螺栓12拧合到主体部4的对应的第1螺栓孔4f中而连结到主体部4上。此外,只要将螺栓12放松并拆下,就能够从主体部4将第1头主体6a拆下。
第1供给侧连接器6b以连接到第1供给流路2j的第1供给孔2p的方式,安装在第1头主体6a的厚度方向的一个面上。该第1供给侧连接器6b与用来供给第1流体的图示省略的供给配管的连接器连接,将从该供给配管供给的第1流体向第1供给孔2p导入。
第2头8对置于主体部4的第2端面4b而配置,相对于主体部4以可拆装的方式结合。此外,第2头8在以将形成在第2端面4b上的全部的第2折回部2h的开口封闭的方式接触在该第2端面4b上的状态下结合在主体部4上。该第2头8包含在本发明的第2盖部的概念中。第2头8具有第2头主体8a、回收侧连接器8b和图示省略的第2外周密封件。
第2头主体8a相对于主体部4可拆装地结合。该第2头主体8a具有在该第2头主体8a结合在主体部4上的状态下面向主体部4的第2端面4b接触的图示省略的第2对置面。通过该第2对置面接触在第2端面4b上,将形成在第2端面4b上的第2折回部2h的开口封闭。第2对置面具有与主体部4的第2端面4b相同的外形。此外,在第2头主体8a中设有回收流路2o。该回收流路2o的回收流路连接部2u在第2头主体8a的第2对置面中的、在该第2头主体8a结合在主体部4上的状态下连接于各流通路2的导出口2i上的位置处开口。此外,在第2对置面上,以在第2头主体8a对主体部4结合的状态下将全部第2折回部2h的开口的整体的外周和全部导出口2i整体的外周(回收流路连接部2u的外周)分别包围的方式设有图示省略的第2密封件安装槽。在该第2密封件安装槽中,嵌入着图示省略的第2外周密封件。第2头主体8a的第2对置面上的回收流路连接部2u的开口、第2密封件安装槽及第2外周密封件与上述第1头主体6a的第1对置面6d上的第1供给流路连接部2q的开口、第1密封件安装槽6e及第1外周密封件6c相比,除了对称地配置以外,具有同样的结构。
此外,在第2头主体8a上,设有与设在第1头主体6a上的多个第1螺栓插通孔6f同样的多个第2螺栓插通孔8f。第2头主体8a通过在其各第2螺栓插通孔8f中插通螺栓12并将该螺栓12拧合到主体部4的对应的第2螺栓孔4g中,连结到主体部4上。
回收侧连接器8b以连接到回收流路2o的回收孔2t的方式,安装在第2头主体8a的厚度方向的一个端面上。该回收侧连接器8b与用来将流体回收的图示省略的回收配管的连接器连接,用来使从回收孔2t导出的流体向该回收配管流动。
第3头10对置于主体部4的第3端面4c而配置,相对于主体部4以可拆装的方式结合。第3头10具有第3头主体10a、第2供给侧连接器10b和第3外周密封件10c(参照图9)。
第3头主体10a相对于主体部4可拆装地结合。该第3头主体10a具有在该第3头主体10a结合在主体部4上的状态下面向主体部4的第3端面4c接触的第3对置面10d。此外,在第3头主体10a中设有第2供给流路2k。该第2供给流路2k的第2供给流路连接部2s在第3头主体10a的第3对置面10d中的、在该第3头主体10a结合在主体部4上的状态下连接于各流通路2的第2导入口2e上的位置处开口。此外,在第3对置面10d上,以将第2供给流路连接部2s的外周包围的方式设有第3密封件安装槽10e。在该第3密封件安装槽10e中,嵌入着第3外周密封件10c。该第3外周密封件10c由垫圈构成,当以第3头主体10a的第3对置面10d紧贴在主体部4的第3端面4c上的方式将第3头主体10a结合到主体部4上时,将第2供给流路连接部2s及多个第2导入口2e的周围封闭,由此,防止从主体部4的第3端面4c与第3头主体10a的第3对置面10d之间的流体的漏出。
此外,多个第3螺栓插通孔10f以将第3密封件安装槽10e的外侧包围的方式设在第3头主体10a上。该多个第3螺栓插通孔10f从第3头主体10a的第3对置面10d向与该第3对置面10d相反侧的面将该第3头主体10a贯通。该多个第3螺栓插通孔10f设于在第3头主体10a结合在主体部4上的状态下与设在主体部4的第3对置面4c上的多个第3螺栓孔4h一致的位置上。第3头主体10a通过在其各第3螺栓插通孔10f中插通螺栓12并将该螺栓12拧合到主体部4的对应的第3螺栓孔4h中而连结到主体部4上。
第2供给侧连接器10b以连接到第2供给流路2k的第2供给孔2r的方式安装在第3头主体10a的厚度方向的一个面上。该第2供给侧连接器10b与用来供给第2流体的图示省略的供给配管的连接器连接,将从该供给配管供给的第2流体向第2供给孔2r导入。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流路构造体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流路构造体1的制造方法中,形成长方体状的基材20(参照图10),通过将该基材20切断,形成主体部4、第1头6的第1头主体6a、第2头8的第2头主体8a和第3头10的第3头主体10a。
具体而言,首先通过将由不锈钢等金属构成的多个基板层叠接合而形成基材20。这里,在多个基板中,包括上侧端板22、下侧端板23、多片流通路用第1板24、多片流通路用第2板26和多片调温用板28(参照图11)。
在形成基材20的工序中,首先,在各流通路用第1板24的表面上,通过蚀刻加工形成与流通路2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的流通路第1槽32a(参照图12)。此外,在各流通路用第1板24中,在与第1供给流路2j对应的位置上形成与第1供给流路2j对应的形状的第1供给用贯通孔34a,在与第2供给流路2k对应的位置上形成与第2供给流路2k对应的形状的第2供给用贯通孔36a,在与回收流路2o对应的位置上形成与回收流路2o对应的形状的回收用贯通孔38a。此外,在各流通路用第1板24中,在与调温用供给流路3b的调温用供给孔3d对应的位置上形成与该调温用供给孔3d对应的形状的调温用供给贯通孔40a,在与调温用回收流路3c的调温用回收孔3f对应的位置上形成与该调温用回收孔3f对应的形状的调温用回收贯通孔42b。
此外,在各流通路用第2板26的背面上,通过蚀刻加工形成与流通路2的形状对应且与上述流通路第1槽32a为对称形的流通路第2槽32b(参照图13)。此外,在各流通路用第2板26中的、当将流通路用第2板26的背面与流通路用第1板24的表面叠合时与流通路用第1板24的第1供给用贯通孔34a、第2供给用贯通孔36a、回收用贯通孔38a、调温用供给贯通孔40a及调温用回收贯通孔42a一致的位置上,形成第1供给用贯通孔34b、第2供给用贯通孔36b、回收用贯通孔38b、调温用供给贯通孔40b及调温用回收贯通孔42b。第1供给用贯通孔34b形成为与流通路用第1板24的第1供给用贯通孔34a相同的形状,第2供给用贯通孔36b形成为与流通路用第1板24的第2供给用贯通孔36a相同的形状,回收用贯通孔38b形成为与流通路用第1板24的回收用贯通孔38a相同的形状。此外,调温用供给贯通孔40b形成为与流通路用第1板24的调温用供给贯通孔40a相同的形状,调温用回收贯通孔42b形成为与流通路用第1板24的调温用回收贯通孔42a相同的形状。
此外,在各调温用板28的表面上,通过蚀刻加工形成与调温用流路3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的调温流路用槽44(参照图14)。此外,在各调温用板28中,在与调温用供给孔3d对应的位置上形成调温用供给贯通孔46a,在与调温用供给流路连接部3e对应的位置上形成与该调温用供给流路连接部3e对应的形状的调温用供给槽46b。此外,在各调温用板28中的与调温用回收孔3f对应的位置上形成调温用回收贯通孔48a,在与调温用回收流路连接部3g对应的位置上形成与该调温用回收流路连接部3g对应的形状的调温用回收槽48b。此外,在各调温用板28中,在与流通路用第1板24的第1供给用贯通孔34a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同样的第1供给用贯通孔50,在与流通路用第1板24的第2供给用贯通孔36a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同样的第2供给用贯通孔52,在与流通路用第1板24的回收用贯通孔38a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同样的回收用贯通孔54。
此外,在上侧端板22中的与上述各板的第1供给用贯通孔、第2供给用贯通孔、回收用贯通孔、调温用供给贯通孔及调温用回收贯通孔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同样的第1供给用贯通孔56、第2供给用贯通孔58、回收用贯通孔60、调温用供给贯通孔62及调温用回收贯通孔64。
接着,将1片调温用板28、流通路用第1板24、流通路用第2板26及另1片调温用板28以该顺序从下向上层叠。详细地讲,以流通路用第1板24的背面重叠在1片调温用板28的表面上、流通路用第2板26的背面重叠在该流通路用第1板24的表面上、另一片调温用板28的背面重叠在该流通路用第2板26的表面上的方式,将这些板层叠。此时,以各板的第1供给用贯通孔的位置、第2供给用贯通孔的位置、回收用贯通孔的位置、调温用供给贯通孔的位置及调温用回收贯通孔的位置分别一致、并且流通路用第1板24的流通路第1槽32a与流通路用第2板26的流通路第2槽32b没有错开而重合的方式,将各板层叠。并且,将层叠后的4片板的重合的面彼此扩散接合,将4片板一体化。并且,同样形成多个由一体化的4片板构成的块。接着,将这些多个块堆积,并在最上方装载上侧端板22,在最下方配置下侧端板23,将这些重合的面彼此扩散接合。由此,形成一体的基材20,在该基材20内,通过流通路第1槽32a和流通路第2槽32b形成流通路2。此外,通过将调温流路用槽44封闭,在基材20内形成调温用流路3。此外,通过各板的第1供给用贯通孔相连而形成第1供给流路2j,通过各板的第2供给用贯通孔相连而形成第2供给流路2k,通过各板的回收用贯通孔相连而形成回收流路2o。此外,通过各板的调温用供给贯通孔相连而形成调温用供给孔3d,通过各板的调温用回收贯通孔相连而形成调温用回收孔3f。
接着,进行将基材20分别沿着图10所示的第1切断线A、第2切断线B、第3切断线C及第4切断线D切断的切断工序。
在该切断工序中,将基材20沿着各切断线A、B、C、D通过金属线放电切断而切断。另外,第1切断线A是在相对于各流通路2的多个直线流路部2f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并且穿过全部的第1折回部2g的切断线,第2切断线B是在相对于各流通路2的多个直线流路部2f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并且穿过全部的第2折回部2h的切断线。此外,第3切断线C是与第1切断线A和第2切断线B正交并且穿过各流通路2的第2导入口2e与连接在该第2导入口2e上的第2供给流路连接部2s的边界的切断线。此外,第4切断线D是将在第3切断线C将基材20切断而形成的端材进一步切断的切断线,是在相对于第2供给流路2k与第1供给流路2j相反侧的位置在相对于第3切断线C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切断线。
通过这样的切断工序,形成主材20a,所述主材20a作为基材20中的第1切断线A与第2切断线B之间的部位且比第3切断线C靠外侧的部位被切掉后的部位。此外,通过从基材20中的比第1切断线A靠外侧的部位在第3切断线C将端材切掉,形成图示省略的第1副材,通过从基材20中的比第2切断线B靠外侧的部位在第3切断线C将端材切掉,形成图示省略的第2副材。此外,通过基材20中的比第3切断线C靠外侧的部位且位于第1切断线A与第4切断线D之间的部位,形成图示省略的第3副材。
并且,在主材20a的沿着第1切断线A的切断面上,形成第1折回部2g的开口及第1导入口2d的开口,在主材20a的沿着第2切断线B的切断面上,形成第2折回部2h的开口及导出口2i的开口。此外,在主材20a的沿着第3切断线C的切断面上,形成第2导入口2e的开口。此外,在第1副材的沿着第1切断线A的切断面上,形成第1供给流路连接部2q的开口,在第2副材的沿着第2切断线B的切断面上,形成回收流路连接部2u的开口。此外,在第3副材的沿着第3切断线C的切断面上,形成第2供给流路连接部2s的开口。
接着,使用如上述那样形成的主材20a形成主体部4。具体而言,在主材20a的沿着第1切断线A的切断面上形成上述多个第1螺栓孔4f。该切断面为主体部4的第1端面4a。此外,在主材20a的沿着第2切断线B的切断面上形成上述多个第2螺栓孔4g。该切断面为主体部4的第2端面4b。此外,在主材20a的沿着第3切断线C的切断面上形成上述多个第3螺栓孔4h。该切断面为主体部4的第3端面4c。并且,安装调温用供给侧连接器16,以连接到主材20a中的上侧端板22的调温用供给贯通孔62,安装调温用回收侧连接器18,以连接到主材20a中的上侧端板22的调温用回收贯通孔64。这样,形成主体部4。
此外,使用如上述那样形成的第1副材形成第1盖部6。具体而言,在第1副材的沿着第1切断线A的切断面上形成第1密封件安装槽6e。此外,在第1副材上,以从该第1副材的切断面向相反侧的面贯通的方式,形成上述多个第1螺栓插通孔6f。接着,在第1密封件安装槽6e中嵌入第1外周密封件6c。此外,安装第1供给侧连接器6b,以连接到第1副材中的上侧端板22的第1供给用贯通孔56。这样,形成第1盖部6。
此外,使用如上述那样形成的第2副材形成第2盖部8。具体而言,在第2副材的沿着第2切断线B的切断面上形成上述第2密封件安装槽。此外,在第2副材上,以从该第2副材的切断面向相反侧的面贯通的方式,形成上述多个第2螺栓插通孔。接着,在第2外周密封件安装槽中嵌入第2外周密封件。此外,安装回收侧连接器8b,以连接到第2副材中的上侧端板22的回收用贯通孔60。这样,形成第2盖部8。
此外,使用如上述那样形成的第3副材形成第3盖部10。具体而言,在第3副材的沿着第3切断线B的切断面上形成上述第3密封件安装槽10e。此外,在第3副材上,以从该第3副材的切断面向相反侧的面贯通的方式,形成上述多个第3螺栓插通孔10f。接着,在第3密封件安装槽10e中嵌入第3外周密封件10c。此外,安装第2供给侧连接器10b,以连接到第3副材中的上侧端板22的第2供给用贯通孔58。这样,形成第3盖部10。
并且,通过在如以上那样形成的主体部4上用螺栓12连结第1盖部6、第2盖部8及第3盖部10,形成流路构造体1。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到形成在流路构造体1中的合流流体流路2c中的直线延伸的各直线流路部2f的一侧的端部上的各第1折回部2g在主体部4的第1端面4a上开口,连接到该各直线流路部2f的另一侧的端部上的各第2折回部2h在主体部4的第2端面4b上开口,将该第1折回部2g的开口封闭的第1盖部6和将第2折回部2h的开口封闭的第2盖部8相对于主体部4能够拆装。因此,当析出物或异物堵塞在合流流体流路2c的直线流路部2f内时,只要从主体部4将第1盖部6和第2盖部8放松连结它们的螺栓12而拆下,就能够从主体部4的第1端面4a侧经过第1折回部2g的开口、或从第2端面4b侧经过第2折回部2h的开口向直线流路部2f内直线地插入清扫器具而将析出物或异物取除。此外,当析出物或异物堵塞在合流流体流路2c的各折回部2g、2h内时,只要将封闭着该折回部2g、2h的开口的第1盖部6或第2盖部8从主体部4拆下,就能够经过折回部2g、2h的开口将该折回部2g、2h内直接清扫。如以上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合流流体流路2c具有向一侧直线地延伸的部分与在该部分的下游侧向另一侧直线地延伸的部分交替地相连的形状,也能够将该合流流体流路2c内充分且容易地清扫。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流通路2的第1导入路2a从以在主体部4的第1端面4a上开口的方式形成的该第1导入路2a的第1导入口2d向第2端面4b侧直线地延伸而连接在合流流体流路2c的上游侧的端部上,并且各流通路2的第2导入路2b从以在主体部4的第3端面4c上开口的方式形成的该第2导入路2b的第2导入口2e向第4端面4d侧直线地延伸而连接在合流流体流路2c的上游侧的端部上。因此,在各第1导入路2a内,能够经过该第1导入路2a的第1导入口2d从主体部4的第1端面4a侧朝向第2端面4b侧直线地将清扫器具插入,在各第2导入路2b内,能够经过该第2导入路2b的第2导入口2e从主体部4的第3端面4c侧朝向第4端面4d侧直线地将清扫器具插入。因此,在析出物或异物堵塞在各第1导入路2a内或各第2导入路2b内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这些导入路2a、2b内充分且容易地清扫,将该析出物或异物取除。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1供给流路2j形成在第1盖部主体6a上,所以能够利用第1盖部6作为具有用来向多个流通路2的第1导入口2d分配供给第1流体的第1供给流路2j的供给侧头。因此,相比与第1盖部6另外地设置供给侧头的情况能够削减部件件数。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回收流路2o形成在第2盖部主体8a上,所以能够利用第2盖部8作为具有用来使从多个流通路2的导出口2i导出的流体合流而回收的回收流路2o的回收侧头。因此,相比与第2盖部8另外地设置回收侧头的情况能够削减部件件数。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用来形成流路构造体1的基材20分别沿着第1切断线A、第2切断线B、第3切断线C及第4切断线D切断,使用通过该切断得到的主材20a、第1副材、第2副材及第3副材,形成主体部4、第1盖部6、第2盖部8及第3盖部10,所以能够有效利用材料。具体而言,由第1副材形成第1盖部主体6a,由第2副材形成第2盖部主体8a,由第3副材形成第3盖部主体10a,所以不发生材料的浪费,也不会为了形成这些盖部主体6a、8a、10a而另外需要材料。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将原本是一体的基材20沿着穿过第1折回部2g的第1切断线A和穿过第2折回部2h的第2切断线B切断并沿着第3切断线C切断而形成主体部4、第1盖部主体6a和第2盖部主体8a,所以沿着第1切断线A的主体部4的切断面(第1端面4a)和第1盖部主体6a的切断面(第1对置面6d)成为相互能够没有间隙抵接的平行面,并且沿着第2切断线B的主体部4的切断面(第2端面4b)和第2盖部主体8a的切断面(第2对置面)成为相互能够没有间隙抵接的平行面。因此,能够不进行特别精密的加工,而在使两盖部主体6a、8a结合在主体部4上的状态下使第1盖部主体6a的第1对置面6d与主体部4的第1端面4a紧贴并使第2盖部主体8a的第2对置面与主体部4的第2端面4b紧贴,能够有效地防止从第1折回部2g经过第1对置面6d与第1端面4a之间的流体的漏出及从第2折回部2h经过第2对置面与第2端面4b之间的流体的漏出。
另外,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全部的方面都是例示而不应被认为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还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义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例如,如图15所示,合流流体流路2c的直线流路部2f也可以由多个流路构成。具体而言,在该变形例中,合流流体流路2c的多个直线流路部2f中的与第1导入路2a及第2导入路2b相连的直线流路部2f以外的直线流路部2f在第1端面4a与第2端面4b之间在将这两端面彼此连结的方向上延伸,由并列配置的3条流路2w构成。
根据该变形例的结构,与直线流路部2f由单一的流路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向直线流路部2f流通的流体的流量。因此,能够使在合流流体流路2c中相互作用的流体的处理量增加。
此外,作为另一变形例,也可以是,第1盖部具有用来将形成在主体部4的第1端面4a上的第1折回部2g的开口封闭的第1封闭件和将该第1封闭件向第1端面4a推压而使其紧贴的第1固定部件,第2盖部具有用来将形成在主体部4的第2端面4b上的第2折回部2h的开口封闭的第2封闭件和将该第2封闭件向第2端面4b推压而使其紧贴的第2固定部件。
具体而言,在该变形例中,除了在第1固定部件上不形成第1密封件安装槽6e并且不设置第1外周密封件6c以外,将第1固定部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盖部6同样地形成。此外,除了在第2固定部件上不形成第2密封件安装槽并且不设置第2外周密封件以外,将第2固定部件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2盖部8同样地形成。并且,在这样形成的第1固定部件的第1对置面与主体部4的第1端面4a之间夹入由特氟隆薄片(特氟隆:注册商标)或铝薄片等构成的第1封闭件,通过用螺栓12将第1固定部件连结到主体部4上,使第1封闭件紧贴在主体部4的第1端面4a上。此外,在如上述那样形成的第2固定部件的第2对置面与主体部4的第2端面4b之间夹入与第1封闭件同样的第2封闭件,通过用螺栓12将第2固定部件连结到主体部4上,使第2封闭件紧贴在主体部4的第2端面4b上。另外,作为第1封闭件,使用将主体部4的第1端面4a中的第1折回部2g的开口的形成区域覆盖、但与第1导入口2d的开口不干涉那样的大小及形状者。此外,作为第2封闭件,使用将主体部4的第2端面4b中的第2折回部2h的开口的形成区域覆盖、但与导出口2i的开口不干涉那样的大小及形状者。
根据该变形例的结构,通过第1封闭件,能够将形成在主体部4的第1端面4a上的全部的第1折回部2g的开口封闭,并且通过第2封闭件能够将形成在主体部4的第2端面4b上的全部的第2折回部2h的开口封闭。因此,与不将这样的封闭件夹在主体部4的端面与固定部之间的情况相比,能够可靠地防止合流流体流路2c内的流体从第1折回部2g及第2折回部2h漏出。
此外,流通路具有的导入路也可以仅是1个,也可以对于该单一的导入路连接使导入到该导入路中的流体流通的流体流路。即,在该结构中,流体流路使导入到单一的导入路中的流体向下游侧流动。该流体流路只要具有上述合流流体流路那样的、向一侧直线地延伸的部分和从该部分折回并向另一侧直线地延伸的部分交替地相连的形状就可以。
此外,连接到合流流体流路的导入路也可以是两个或4个以上。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合流流体流路2c的各直线流路部2f在相对于主体部4的第1端面4a及第2端面4b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但合流流体流路2c的各直线流路部2f也可以相对于主体部4的第1端面4a及第2端面4b稍稍倾斜地延伸。
此外,用来将形成在主体部的第1端面上的第1折回部的开口封闭的第1盖部也可以不具有用来向各第1导入口分配并供给第1流体的供给流路。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分别设置第1盖部、和具有供给流路的供给头。
此外,用来将形成在主体部的第2端面上的第2折回部的开口封闭的第2盖部也可以不具有用来将从各导出口导出的流体回收的回收流路。在此情况下,也可以分别设置第2盖部和具有回收流路的排出侧头。
此外,在流路构造体中并不一定需要设置多个流通路,设在流路构造体中的流通路也可以仅是1个。此外,调温用流路也可以不设在流路构造体中。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将基材切断得到的第1副材、第2副材及第3副材,形成第1盖部、第2盖部及第3盖部,但也可以使用与该基材不同的材料形成第1盖部、第2盖部及第3盖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基材的形成工序中,通过将层叠的基板的重合的面彼此扩散接合而将这些基板一体化,但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以外的结合方法使层叠的基板一体化。例如,也可以通过将叠合的基板彼此钎焊而使这些基板彼此一体化。
[实施方式的概要]
总结上述实施方式,是以下这样的。
有关上述实施方式的流路构造体,具备至少1个流通路,所述至少1个流通路具有被导入流体的至少1个导入路和使导入到该导入路中的流体流通的流体流路,其中,所述流路构造体具备:主体部,具有第1端面和相对于该第1端面朝向相反侧的第2端面;第1盖部,以对置于上述主体部的上述第1端面的方式配置,相对于上述主体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结合;和第2盖部,以对置于上述主体部的上述第2端面的方式配置,相对于上述主体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结合;上述流体流路具有多个直线流路部、第1折回部和第2折回部,所述多个直线流路部在上述主体部内在上述第1端面与上述第2端面之间在将这两端面彼此连结的方向上延伸,在与其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所述第1折回部将上述多个直线流路部中的流体从上述第2端面侧朝向上述第1端面侧流动的直线流路部的下游侧的端部与配置在该直线流路部的下游侧并和该直线流路部相邻的直线流路部的上游侧的端部连接,所述第2折回部将上述多个直线流路部中的流体从上述第1端面侧朝向上述第2端面侧流动的直线流路部的下游侧的端部与配置在该直线流路部的下游侧并和该直线流路部相邻的直线流路部的上游侧的端部连接;上述第1折回部在上述第1端面上开口;上述第2折回部在上述第2端面上开口;上述第1盖部在以将形成于上述第1端面上的上述第1折回部的开口封闭的方式接触在该第1端面上的状态下结合在上述主体部上;上述第2盖部在以将形成于上述第2端面上的上述第2折回部的开口封闭的方式接触在该第2端面上的状态下结合在上述主体部上。
在该流路构造体中,由于流体流路具有多个直线流路部、第1折回部和第2折回部,所述多个直线流路部在主体部的第1端面与第2端面之间在将这两端面彼此连结的方向上延伸,在与其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所述第1折回部将多个直线流路部中的流体从第2端面侧朝向第1端面侧流动的直线流路部的下游侧的端部与配置在该直线流路部的下游侧并和该直线流路部相邻的直线流路部的上游侧的端部连接,所述第2折回部将多个直线流路部中的流体从第1端面侧朝向第2端面侧流动的直线流路部的下游侧的端部与配置在该直线流路部的下游侧并和该直线流路部相邻的直线流路部的上游侧的端部连接,所以该流体流路具有向一侧延伸的部分与在该部分的下游侧向另一侧延伸的部分交替地相连的形状。并且,由于第1折回部在主体部的第1端面上开口,第2折回部在主体部的第2端面上开口,将第1折回部的开口封闭的第1盖部和将第2折回部的开口封闭的第2盖部能够相对于主体部拆装,所以当析出物或异物堵塞在流体流路的直线流路部内时,只要从主体部将第1盖部和第2盖部拆下,就能够从主体部的第1端面侧或第2端面侧向各直线流路部内直线地将清扫器具插入而将析出物或异物取除。此外,当析出物或异物堵塞在流体流路的各折回部内时,只要将封闭该折回部的开口的盖部从主体部拆下,就能够经过该折回部的开口将该折回部内直接清扫。如以上这样,在该流路构造体中,即使流体流路具有向一侧延伸的部分和在该部分的下游侧向另一侧延伸的部分交替地连接的形状,也能够将该流体流路内充分且容易地清扫。
在上述流路构造体中,优选的是,上述导入路具有导入口,所述导入口用来向该导入路导入流体;上述导入口在上述主体部的外表面的规定的部位上开口;上述导入路在上述主体部内从上述导入口直线地延伸,连接在上述流体流路上。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从导入路的导入口向该导入路内直线地将清扫器具插入而将导入路内清扫,所以除了上述流体流路内以外能够将导入路内也充分且容易地清扫。
在上述流路构造体中,优选的是,上述导入路具有导入口,所述导入口用来向该导入路导入流体;在上述至少1个导入路中,包括特定的导入路,所述特定的导入路具有在上述第1端面上开口的上述导入口;上述流路构造体具备多个上述流通路;在上述第1盖部中设有供给流路,所述供给流路在该第1盖部结合在上述主体部上的状态下分别连接在上述多个流通路的上述特定的导入路的上述导入口上,用来向该各导入口分配并供给流体。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第1盖部作为具有用来向多个流通路的上述特定的导入路的导入口分配供给流体的供给流路的供给侧头。因此,相比与第1盖部另外地设置供给侧头的情况,能够削减部件件数。
在上述流路构造体中,优选的是,上述流路构造体具备多个上述流通路;上述各流通路的上述流体流路具有导出口,所述导出口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述第2端面上开口,用来从该流体流路内将流体导出;在上述第2盖部中设有回收流路,所述回收流路在该第2盖部结合在上述主体部上的状态下分别连接在上述多个流通路的上述流体流路的上述导出口上,用来使从该各导出口导出的流体合流而回收。
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第2盖部作为具有用来使从多个流通路的流体流路的导出口导出的流体合流而回收的回收流路的回收侧头。因此,相比与第2盖部另外地设置回收侧头的情况,能够削减部件件数。
在上述流路构造体中,优选的是,上述流通路具有多个上述导入路,该流通路的上述流体流路与上述多个导入路连接,使导入到这些各导入路中的各流体的合流流体流通。
根据该结构,即使是在流体流路中通过合流流体中的多个流体彼此的相互作用、例如化学反应产生生成物、该生成物堵塞在流体流路中的情况,也能够将该生成物容易地除去。
在上述流路构造体中,优选的是,上述各直线流路部由多个流路构成,所述多个流路在上述第1端面与上述第2端面之间在将这两端面彼此连结的方向上延伸,并列配置。
根据该结构,与直线流路部由单一的流路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向直线流路部流通的流体的流量。因此,能够使流体流路中的流体的处理量(流通量)增加。
在上述流路构造体中,优选的是,上述第1盖部具有第1封闭件和第1固定部件,所述第1封闭件用来将形成在上述第1端面上的上述第1折回部的开口封闭,所述第1固定部件相对于上述主体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结合,在结合在上述主体部上的状态下在与上述第1端面之间夹入上述第1封闭件,使该第1封闭件紧贴在上述第1端面上以使该第1封闭件将上述第1折回部的开口封闭;上述第2盖部具有第2封闭件和第2固定部件,所述第2封闭件用来将形成在上述第2端面上的上述第2折回部的开口封闭,所述第2固定部件相对于上述主体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结合,在结合在上述主体部上的状态下在与上述第2端面之间夹入上述第2封闭件,使该第2封闭件紧贴在上述第2端面上以使该第2封闭件将上述第2折回部的开口封闭。
根据该结构,由于能够用第1封闭件将流体流路的第1折回部的开口封闭、并用第2封闭件将流体流路的第2折回部的开口封闭,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流体流路内的流体从第1折回部及第2折回部漏出。
本发明的流路构造体的制造方法,是用来制造上述流路构造体的方法,具备:基材形成工序,形成基材,所述基材在内部具有上述流通路;切断工序,沿着第1切断线和第2切断线,将上述基材切断,所述第1切断线在相对于上述各直线流路部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穿过上述第1折回部,所述第2切断线在相对于上述各直线流路部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穿过上述第2折回部;主体部形成工序,通过在上述切断工序中被切断的上述基材的上述第1切断线与上述第2切断线之间的部位,形成上述主体部;第1盖部形成工序,通过在上述切断工序中被切断的上述基材的比上述第1切断线靠外侧的部分,形成上述第1盖部;和第2盖部形成工序,通过在上述切断工序中被切断的上述基材的比上述第2切断线靠外侧的部分,形成上述第2盖部。
在该流路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中,由于通过基材中的上述第1切断线与上述第2切断线之间的部位形成主体部,通过从基材切断的比上述第1切断线靠外侧的部位形成第1盖部,通过从基材切断的比上述第2切断线靠外侧的部位形成第2盖部,所以能够有效利用材料。具体而言,假如在将基材切断而形成主体部后、新使用别的材料形成第1盖部和第2盖部的情况下,基材中的在主体部中使用的部位以外的部分被丢弃而在材料中发生浪费,并且为了形成第1盖部和第2盖部还需要材料。相对于此,在本发明的流路构造体的制造方法中,由于能够将基材中的在主体部中使用的部位以外的部分挪用作第1盖部和第2盖部,所以不发生材料的浪费,也不另外需要材料。此外,在该制造方法中,由于将原本是一体的基材沿着穿过第1折回部的第1切断线和穿过第2折回部的第2切断线切断而形成主体部、第1盖部和第2盖部,所以沿着第1切断线的主体部的切断面和第1盖部的切断面成为能够相互无间隙地抵接的平行面,并且沿着第2切断线的主体部的切断面和第2盖部的切断面成为能够相互无间隙地抵接的平行面。因此,能够不进行特别精密的加工、而在使两盖部结合在主体部上的状态下使这两盖部的切断面与主体部的对应的切断面紧贴,能够有效地抑制从第1折回部经过第1盖部的切断面与主体部的对应的切断面之间的流体的漏出及从第2折回部经过第2盖部的切断面与主体部的对应的切断面之间的流体的漏出。
如以上说明,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在流路构造体中使流体流通的流路具有向一侧延伸的部分与在该部分的下游侧向另一侧延伸的部分交替地相连的形状,也能够将该流路内充分且容易地清扫。

Claims (7)

1.一种流路构造体,具备至少1个流通路,所述至少1个流通路具有被导入流体的至少1个导入路和使导入到该导入路中的流体流通的流体流路,所述流路构造体的特征在于,
具备:
主体部,具有第1端面和相对于该第1端面朝向相反侧的第2端面;
第1盖部,以对置于上述主体部的上述第1端面的方式配置,相对于上述主体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结合;和
第2盖部,以对置于上述主体部的上述第2端面的方式配置,相对于上述主体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结合;
上述流体流路具有多个直线流路部、第1折回部和第2折回部,所述多个直线流路部在上述主体部内在上述第1端面与上述第2端面之间在将这两端面彼此连结的方向上延伸,在与其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间隔排列,所述第1折回部将上述多个直线流路部中的流体从上述第2端面侧朝向上述第1端面侧流动的直线流路部的下游侧的端部与配置在该直线流路部的下游侧并和该直线流路部相邻的直线流路部的上游侧的端部连接,所述第2折回部将上述多个直线流路部中的流体从上述第1端面侧朝向上述第2端面侧流动的直线流路部的下游侧的端部与配置在该直线流路部的下游侧并和该直线流路部相邻的直线流路部的上游侧的端部连接;
上述第1折回部在上述第1端面上开口;
上述第2折回部在上述第2端面上开口;
上述第1盖部在以将形成于上述第1端面上的上述第1折回部的开口封闭的方式接触在该第1端面上的状态下结合在上述主体部上;
上述第2盖部在以将形成于上述第2端面上的上述第2折回部的开口封闭的方式接触在该第2端面上的状态下结合在上述主体部上;
上述第1盖部具有第1封闭件和第1固定部件,所述第1封闭件用来将形成在上述第1端面上的上述第1折回部的开口封闭,所述第1固定部件相对于上述主体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结合,在结合在上述主体部上的状态下在与上述第1端面之间夹入上述第1封闭件,使该第1封闭件紧贴在上述第1端面上以使该第1封闭件将上述第1折回部的开口封闭;
上述第2盖部具有第2封闭件和第2固定部件,所述第2封闭件用来将形成在上述第2端面上的上述第2折回部的开口封闭,所述第2固定部件相对于上述主体部以能够拆装的方式结合,在结合在上述主体部上的状态下在与上述第2端面之间夹入上述第2封闭件,使该第2封闭件紧贴在上述第2端面上以使该第2封闭件将上述第2折回部的开口封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入路具有导入口,所述导入口用来向该导入路导入流体;
上述导入口在上述主体部的外表面的规定的部位上开口;
上述导入路在上述主体部内从上述导入口直线地延伸,连接在上述流体流路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导入路具有导入口,所述导入口用来向该导入路导入流体;
在上述至少1个导入路中,包括特定的导入路,所述特定的导入路具有在上述第1端面上开口的上述导入口;
上述流路构造体具备多个上述流通路;
在上述第1盖部中设有供给流路,所述供给流路在该第1盖部结合在上述主体部上的状态下分别连接在上述多个流通路的上述特定的导入路的上述导入口上,用来向该各导入口分配并供给流体。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路构造体具备多个上述流通路;
上述各流通路的上述流体流路具有导出口,所述导出口在上述主体部的上述第2端面上开口,用来从该流体流路内将流体导出;
在上述第2盖部中设有回收流路,所述回收流路在该第2盖部结合在上述主体部上的状态下分别连接在上述多个流通路的上述流体流路的上述导出口上,用来使从该各导出口导出的流体合流而回收。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通路具有多个上述导入路,该流通路的上述流体流路与上述多个导入路连接,使导入到这些各导入路中的各流体的合流流体流通。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路构造体,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直线流路部由多个流路构成,所述多个流路在上述第1端面与上述第2端面之间在将这两端面彼此连结的方向上延伸,并列配置。
7.一种流路构造体的制造方法,是用来制造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流路构造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材形成工序,形成基材,所述基材在内部具有上述流通路;
切断工序,沿着第1切断线和第2切断线,将上述基材切断,所述第1切断线在相对于上述各直线流路部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穿过上述第1折回部,所述第2切断线在相对于上述各直线流路部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穿过上述第2折回部;
主体部形成工序,通过在上述切断工序中被切断的上述基材的上述第1切断线与上述第2切断线之间的部位,形成上述主体部;
第1盖部形成工序,通过在上述切断工序中被切断的上述基材的比上述第1切断线靠外侧的部分,形成上述第1盖部;和
第2盖部形成工序,通过在上述切断工序中被切断的上述基材的比上述第2切断线靠外侧的部分,形成上述第2盖部。
CN201280043761.4A 2011-09-09 2012-08-20 流路构造体及流路构造体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642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7183A JP5395861B2 (ja) 2011-09-09 2011-09-09 流路構造体及び流路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2011-197183 2011-09-09
PCT/JP2012/005213 WO2013035253A1 (ja) 2011-09-09 2012-08-20 流路構造体及び流路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64273A CN103764273A (zh) 2014-04-30
CN103764273B true CN103764273B (zh) 2015-12-02

Family

ID=47831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4376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64273B (zh) 2011-09-09 2012-08-20 流路构造体及流路构造体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534722B2 (zh)
EP (1) EP2754486A4 (zh)
JP (1) JP5395861B2 (zh)
KR (1) KR101581600B1 (zh)
CN (1) CN103764273B (zh)
WO (1) WO20130352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90316B2 (ja) 2014-05-02 2017-08-30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反応器及び反応生成物の生成方法
JP6243810B2 (ja) * 2014-07-14 2017-12-06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反応器、反応装置及び反応生成物の生成方法
WO2016097045A1 (en) * 2014-12-17 2016-06-23 Technische Universiteit Eindhoven Flow distributor for numbering-up micro- and milli- channel reactors
JP6190352B2 (ja) * 2014-12-19 2017-08-30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流体流通装置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US10088239B2 (en) * 2015-05-28 2018-10-02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r with improved flow at mitered corners
JP6647889B2 (ja) * 2016-02-02 2020-02-14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流路構造体
JP2017148796A (ja) * 2016-02-24 2017-08-31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ミキサー、マイクロミキサーエレメン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468224B1 (ko) 2016-03-09 2022-11-17 가부시키가이샤 도우사 고가쿠 겐큐쇼 설페이트기 및/또는 포스페이트기를 갖는 당의 제조방법
US10704841B2 (en) * 2017-01-03 2020-07-07 Titan Tensor LLC Monolithic bicontinuous labyrinth structures and methods for their manufacture
DE102017001567B4 (de) * 2017-02-20 2022-06-09 Diehl Aerospace Gmbh Verdampfer und Brennstoffzellenanordnung
JP6342542B1 (ja) 2017-04-06 2018-06-13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流体流路装置
JP6775061B1 (ja) 2019-05-10 2020-10-28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流体流路装置
JP7505401B2 (ja) 2020-12-25 2024-06-25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積層体及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8439A (zh) * 2009-11-05 2010-05-19 浙江大学 一种混沌微流控芯片混合器及其混合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60123A (en) * 1942-09-18 1944-10-10 Gen Motors Corp Oil cooler
US3353590A (en) * 1965-07-12 1967-11-21 Holman And Moody Inc Unitary oil filtering and cooling attachment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US4614231A (en) * 1982-08-09 1986-09-30 Murray Corporation Evaporators
JPS5960191A (ja) 1982-09-29 1984-04-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レ−ト式熱交換器
SE9502189D0 (sv) * 1995-06-16 1995-06-16 Tetra Laval Holdings & Finance Plattvärmeväxlare
DE19525216C1 (de) 1995-07-11 1996-11-21 Bosch Gmbh Robert Wärmetauscher
JP2004016870A (ja) * 2002-06-13 2004-01-22 Atec Japan:Kk マイクロリアクタ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化学反応方法
US20040265184A1 (en) 2003-04-18 2004-12-30 Kyocera Corporation Microchemical chip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2004314015A (ja) * 2003-04-18 2004-11-11 Kyocera Corp マイクロ化学チップ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007529A (ja) * 2003-06-19 2005-01-13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マイクロ流体デバイスおよびマイクロ流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4738116B2 (ja) * 2005-09-20 2011-08-03 勝也 津田 クロスフローコア式プレート型熱交換器
TW200738328A (en) * 2006-03-31 2007-10-16 Lonza Ag Micro-reactor system assembly
JP5071181B2 (ja) 2008-03-19 2012-11-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5553428B2 (ja) * 2008-08-27 2014-07-16 Ns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ペプチド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JP4515521B2 (ja) 2009-01-13 2010-08-04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反応装置及び反応装置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08439A (zh) * 2009-11-05 2010-05-19 浙江大学 一种混沌微流控芯片混合器及其混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581600B1 (ko) 2015-12-30
US20140166137A1 (en) 2014-06-19
WO2013035253A1 (ja) 2013-03-14
US9534722B2 (en) 2017-01-03
KR20140047155A (ko) 2014-04-21
EP2754486A1 (en) 2014-07-16
JP5395861B2 (ja) 2014-01-22
CN103764273A (zh) 2014-04-30
EP2754486A4 (en) 2016-01-20
JP2013056315A (ja) 201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64273B (zh) 流路构造体及流路构造体的制造方法
AU2013364069B2 (en) Separation systems, elements, and methods for separation utilizing stacked membranes and spacers
CN102449422B (zh) 热交换器单元
CN101661915B (zh) 液冷式冷却装置
JP2006346671A (ja) 液液界面反応装置
KR101369077B1 (ko) 유로 구조체, 유체의 혼합 방법, 추출 방법 및 반응 방법
EP1380337A3 (en) Fine channel device and a chemically operating method for fluid using the device
CN104087912A (zh) 用于化学气相沉积反应器的气体分配器
KR101324405B1 (ko) 마이크로 믹서
US20130032230A1 (en) Flow distributor
JP4958216B2 (ja) 静的ミクロミキサーを用いた抽出方法
EP3336475A1 (en) Fluid circulation device
CN102271800A (zh) 反应装置及反应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4990434A (zh) 机械镂穿的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实现方法
CN101374487A (zh) 供给设备
JP3810778B2 (ja) 平板静止型混合器
CN101109762B (zh) 具有一体式连接器的微型反应器装置
US20160178077A1 (en) Fluid flow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KR20110106357A (ko) 유로 구조체, 리액터 및 리액터를 사용한 반응 방법
CN201551969U (zh) 静态液体混流板及混流装置
TW201109078A (en) Minireactor array
CN209554915U (zh) 集成水路板和净水机
JP6342542B1 (ja) 流体流路装置
US20220362777A1 (en) Channel device
US20200206748A1 (en) Particle separation device and particle separation apparatus us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