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43693A - 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仪及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仪及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43693A
CN103743693A CN201310521214.9A CN201310521214A CN103743693A CN 103743693 A CN103743693 A CN 103743693A CN 201310521214 A CN201310521214 A CN 201310521214A CN 103743693 A CN103743693 A CN 1037436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electrochemical
gas
organic carbon
total organ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52121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乐成
杨彬
李�浩
余青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31052121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743693A/zh
Publication of CN103743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4369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Non-Biological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仪及方法。它包括电化学反应池、非色散红外探测器、气体扩散膜、湿气交换器、气体收集室;分析仪本体从上到下顺次设有气体收集室、湿气交换器、气体扩散膜、电化学反应池;气体收集室中部插有非色散红外探测器,电化学反应池包括阳极、阴极、反应液和废液排放口,电化学反应池内侧壁相对设有阳极、阴极,电化学反应池侧壁设有废液排放口,电化学反应池内设有反应液;所述的湿气交换器采用Nafion或TEFLON聚合物管层材料。本发明具有安全、经济、高效等特点,满足微重力下的水质监测,并且可以实现在线连续监测。

Description

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仪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总有机碳(TOC)分析仪,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仪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环境、医疗、化工等领域,经常需要测定水中的总有机碳(TOC)。TOC分析仪的基本原理是先将水中有机物的碳氧化成CO2,消除干扰因素后由CO2检测器测定,再由数据处理把CO2气体含量转换成水中有机物的浓度。目前常见的氧化方法包括湿法氧化(过硫酸盐)、高温催化燃烧氧化、紫外(UV)氧化、UV-湿法氧化等,这些方法存在需要加强酸或强氧化性等有毒物质,或者高温燃烧等。美国宇航局在国际空间站中使用的第一代TOC分析仪即采用湿法氧化技术,以磷酸和过硫酸铵作为反应试剂,但这两种物质都属于有毒物质,且反应器设计复杂。因此亟待开发一种安全、经济、高效的新一代TOC分析仪,特别是针对某些特定场合的要求。
电化学催化氧化具有能量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可控性强、操作简单等优点,反应过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有毒有害氧化剂,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可将水中有机物快速直接矿化成CO2。对于电化学氧化技术来说,具有高电化学性能和高稳定性的阳极,是至关重要的。目前研究较多的阳极材料主要包括碳基电极、金属电极、金属氧化物电极等。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总有机碳分析仪具有安全、经济、高效等特点,并且可以实现在线连续监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分析仪需要加强酸或强氧化性等有毒物质,或者有机碳高温燃烧等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仪及其方法。
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仪包括电化学反应池、非色散红外探测器、气体扩散膜、湿气交换器、气体收集室; 分析仪本体从上到下顺次设有气体收集室、湿气交换器、气体扩散膜、电化学反应池;气体收集室中部插有非色散红外探测器,电化学反应池包括阳极、阴极、反应液和废液排放口,电化学反应池内侧壁相对设有阳极、阴极,电化学反应池侧壁设有废液排放口,电化学反应池内设有反应液;所述的湿气交换器采用Nafion或TEFLON聚合物管层材料。
所述的气体收集室上端设有氢气催化装置,所述的氢气催化装置中的催化剂是以多孔氧化铝为载体,负载含有铂、金、钯、三氧化钴或三氧化二铬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电化学反应池侧壁插有离子选择性电极,所述的电化学反应池侧壁设有体积补偿装置。
所述的阳极为硼掺杂金刚石电极、碳电极、贵金属电极或金属氧化物电极;所述的硼掺杂金刚石电极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气相掺杂乙硼烷或三氧化二硼,在导电的衬底材料表面沉积一层致密的金刚石薄膜得到;所述的碳电极为石墨电极、碳纤维电极或碳膜电极;所述的贵金属电极为铂电极或金电极;所述的金属氧化物电极为氧化铅电极、氧化铱电极、氧化钌电极、锑掺杂氧化铱电极、锡掺杂氧化铱电极、锑掺杂氧化钌电极或锡掺杂氧化钌电极。
所述的衬底材料为硅、石墨、钛、铂、金、铌或钽。
所述的阴极为不锈钢电极、石墨电极、硼掺杂金刚石电极、碳纤维电极、铂电极或钛电极。
所述的反应液以体积百分比计,摩尔浓度为0.5mol/L的NaH2PO4占70~99%,摩尔浓度为0.5mol/L的Na2HPO4占1~30%。
所述的气体扩散膜的材料为聚丙烯、玻璃纸、聚乙烯、聚四氟乙烯或TEFLON膜。
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方法是:利用电化学催化氧化将水样中有机物的碳直接氧化成CO2,消除干扰因素后由CO2检测器测定,再由数据处理把CO2气体含量转换成水中有机物的浓度;首先在电化学氧化池中注入水样和反应液,反应液为酸性溶液,可使水样中各种无机碳酸盐分解生成CO2,通过惰性气体的曝气过程将CO2驱赶至气体收集室,然后利用非色散红外探测器测定其浓度,测得水样的无机碳值;然后在阳极和阴极间施加电压,在电化学作用下将水样中有机物的碳直接催化氧化生成CO2,同样通过惰性气体的曝气过程将CO2驱赶至气体收集室,测得总碳值,总碳值和无机碳值相减即得到水样中总有机碳浓度值;气体扩散膜将CO2气体从水样中分离,同时防止水样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损失而产生测定误差;湿气交换器是管壳式交换器,用于干燥通过气体扩散膜的CO2气体;水样测定完毕后,反应液由废液排放口排出;部件离子选择性电极直接测定水样中CO2浓度,体积补偿装置用于监测电化学氧化反应过程中由于CO2、H2、O2气体产生而引起电化学氧化池内溶液体积的变化,并给予补加维持电化学氧化池内体积和压力平衡,氢气催化装置是一段自带加热器的反应床,用于将反应产生的H2氧化成H2O。
所述的惰性气体为氮气、氩气或氦气。
本发明分析仪采用电化学催化氧化技术将水样中的有机物碳直接氧化成CO2,消除干扰因素后由CO2检测器测定,再由数据处理把CO2气体含量转换成水中有机物的浓度。反应过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有毒有害氧化剂,具有能量效率高、反应条件温和、可控性强、操作简单、安全、经济等优点,并且可以实现在线连续监测。利用气体扩散膜、氢气催化装置和体积补偿装置可以实现在微重力、密闭空间条件下水样中有机碳的测定,大大提高了分析仪的应用范围和测量精度,比如密闭空间站的水质监测等。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总有机碳(TOC)分析仪;
图中,电化学反应池1、非色散红外探测器2、阳极3、阴极4、反应液5、离子选择性电极6、气体扩散膜7、体积补偿装置8、氢气催化装置9、湿气交换器10、气体收集室11、废液排放口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来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总有机碳分析仪包括包括电化学反应池1、非色散红外探测器2、气体扩散膜7、湿气交换器10、气体收集室11; 分析仪本体从上到下顺次设有气体收集室11、湿气交换器10、气体扩散膜7、电化学反应池1;气体收集室11中部插有非色散红外探测器2,电化学反应池1包括阳极3、阴极4、反应液5和废液排放口12,电化学反应池1内侧壁相对设有阳极3、阴极4,电化学反应池侧壁设有废液排放口12,电化学反应池内设有反应液5所述的湿气交换器10采用Nafion或TEFLON聚合物管层材料。
所述的气体收集室11上端设有氢气催化装置9,所述的氢气催化装置9中的催化剂是以多孔氧化铝为载体,负载含有铂、金、钯、三氧化钴或三氧化二铬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电化学反应池1侧壁插有离子选择性电极6,所述的电化学反应池1侧壁设有体积补偿装置8。
所述的阳极3为硼掺杂金刚石电极、碳电极、贵金属电极或金属氧化物电极;所述的硼掺杂金刚石电极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气相掺杂乙硼烷或三氧化二硼,在导电的衬底材料表面沉积一层致密的金刚石薄膜得到;所述的碳电极为石墨电极、碳纤维电极或碳膜电极;所述的贵金属电极为铂电极或金电极;所述的金属氧化物电极为氧化铅电极、氧化铱电极、氧化钌电极、锑掺杂氧化铱电极、锡掺杂氧化铱电极、锑掺杂氧化钌电极或锡掺杂氧化钌电极。
所述的衬底材料为硅、石墨、钛、铂、金、铌或钽。
所述的阴极4为不锈钢电极、石墨电极、硼掺杂金刚石电极、碳纤维电极、铂电极或钛电极。
所述的反应液5以体积百分比计,摩尔浓度为0.5mol/L的NaH2PO4占70~99%,摩尔浓度为0.5mol/L的Na2HPO4占1~30%。
所述的气体扩散膜7的材料为聚丙烯、玻璃纸、聚乙烯、聚四氟乙烯或TEFLON膜。
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方法是:利用电化学催化氧化将水样中有机物的碳直接氧化成CO2,消除干扰因素后由CO2检测器测定,再由数据处理把CO2气体含量转换成水中有机物的浓度;首先在电化学氧化池1中注入水样和反应液5,反应液5为酸性溶液,可使水样中各种无机碳酸盐分解生成CO2,通过惰性气体的曝气过程将CO2驱赶至气体收集室11,然后利用非色散红外探测器2测定其浓度,测得水样的无机碳值;然后在阳极3和阴极4间施加电压,在电化学作用下将水样中有机物的碳直接催化氧化生成CO2,同样通过惰性气体的曝气过程将CO2驱赶至气体收集室11,测得总碳值,总碳值和无机碳值相减即得到水样中总有机碳浓度值;气体扩散膜7将CO2气体从水样中分离,同时防止水样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损失而产生测定误差;湿气交换器(10)是管壳式交换器,用于干燥通过气体扩散膜7的CO2气体;水样测定完毕后,反应液5由废液排放口12排出;部件离子选择性电极6直接测定水样中CO2浓度,体积补偿装置8用于监测电化学氧化反应过程中由于CO2、H2、O2气体产生而引起电化学氧化池1内溶液体积的变化,并给予补加维持电化学氧化池1内体积和压力平衡,氢气催化装置9是一段自带加热器的反应床,用于将反应产生的H2氧化成H2O。
所述的惰性气体为氮气、氩气或氦气。
实施例1:
阳极选用硼掺杂金刚石电极,阴极选用不锈钢板;硼掺杂金刚石电极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气相掺杂乙硼烷,在导电的钽表面沉积一层致密的金刚石薄膜得到。
将水样注入电化学反应池1中,加入含99% 0.5 mol/L的NaH2PO4+1% 0.5 mol/L的Na2HPO4的反应液5,鼓入氮气气体,去除气相和水相中的CO2
利用非色散红外探测器(NDIR)2和离子选择性电极6分别测定气相和水相中CO2浓度,计算得到溶液中无机碳(IC)的浓度。
将阴极和阳极接至外接直流电路,使极板间发生电化学反应,将水中的有机物碳氧化成CO2。一部分CO2溶解于水中,另一部分通过以TEFLON膜为材料的气体扩散膜7及以Nafion聚合物管层材料的湿气交换器10进入上层的气体收集室11。
利用非色散红外探测器(NDIR)2和离子选择性电极6分别测定气相和液相中CO2浓度,测得总碳值(TC),二者相减计算得到溶液中总有机碳(TOC)的浓度。
将气体收集室11内的混合气鼓入氢气催化装置9,将H2催化氧化成H2O。同时将反应液5由废液排放口排出。所述的氢气催化装置中的催化剂为多孔氧化铝为载体,负载含有铂和三氧化二铬。
分析,导出实验报告。
实施例2:
阳极选用石墨电极,阴极选用石墨电极;
将水样注入电化学反应池1中,加入含99% 0.5 mol/L的NaH2PO4+1% 0.5 mol/L的Na2HPO4的反应液5,鼓入氩气气体,去除气相和水相中的CO2
利用非色散红外探测器(NDIR)2和离子选择性电极6分别测定气相和水相中CO2浓度,计算得到溶液中无机碳(IC)的浓度。
将阴极和阳极接至外接直流电路,使极板间发生电化学反应,将水中的有机物碳氧化成CO2。一部分CO2溶解于水中,另一部分通过聚丙烯气体扩散膜7及以TEFLON聚合物管层材料的湿气交换器10进入上层的气体收集室11。
利用非色散红外探测器(NDIR)2和离子选择性电极6分别测定气相和液相中CO2浓度,测得总碳值(TC),二者相减计算得到溶液中总有机碳(TOC)的浓度。
将气体收集室11内的混合气鼓入氢气催化装置9,将H2催化氧化成H2O。同时将反应液5由废液排放口排出。所述的氢气催化装置中的催化剂为多孔氧化铝为载体,负载含有金和三氧化钴。
分析,导出实验报告。
实施例3:
阳极选用铂电极,阴极选用硼掺杂金刚石电极;硼掺杂金刚石电极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气相掺杂三氧化二硼,在导电的石墨表面沉积一层致密的金刚石薄膜得到。
将水样注入电化学反应池1中,加入含99% 0.5 mol/L的NaH2PO4+1% 0.5 mol/L的Na2HPO4的反应液5,鼓入氦气气体,去除气相和水相中的CO2
利用非色散红外探测器(NDIR)2和离子选择性电极6分别测定气相和水相中CO2浓度,计算得到溶液中无机碳(IC)的浓度。
将阴极和阳极接至外接直流电路,使极板间发生电化学反应,将水中的有机物碳氧化成CO2。一部分CO2溶解于水中,另一部分通过以玻璃纸为材料的气体扩散膜7及以Nafion聚合物管层材料的湿气交换器10进入上层的气体收集室11。
利用非色散红外探测器(NDIR)2和离子选择性电极6分别测定气相和液相中CO2浓度,测得总碳值(TC),二者相减计算得到溶液中总有机碳(TOC)的浓度。
将气体收集室11内的混合气鼓入氢气催化装置9,将H2催化氧化成H2O。同时将反应液5由废液排放口排出。所述的氢气催化装置中的催化剂为多孔氧化铝为载体,负载含有钯。
分析,导出实验报告。
实施例4:
阳极选用氧化铅电极,阴极选用碳纤维电极;
将水样注入电化学反应池1中,加入含99% 0.5 mol/L的NaH2PO4+1% 0.5 mol/L的Na2HPO4的反应液5,鼓入氩气气体,去除气相和水相中的CO2
利用非色散红外探测器(NDIR)2和离子选择性电极6分别测定气相和水相中CO2浓度,计算得到溶液中无机碳(IC)的浓度。
将阴极和阳极接至外接直流电路,使极板间发生电化学反应,将水中的有机物碳氧化成CO2。一部分CO2溶解于水中,另一部分通过聚乙烯气体扩散膜7及以TEFLON聚合物管层材料的湿气交换器10进入上层的气体收集室11。
利用非色散红外探测器(NDIR)2和离子选择性电极6分别测定气相和液相中CO2浓度,测得总碳值(TC),二者相减计算得到溶液中总有机碳(TOC)的浓度。
将气体收集室11内的混合气鼓入氢气催化装置9,将H2催化氧化成H2O。同时将反应液5由废液排放口排出。所述的氢气催化装置中的催化剂为多孔氧化铝为载体,负载含有铂、钯和三氧化钴。
分析,导出实验报告。
实施例5:
阳极选用碳膜电极,阴极选用铂电极;
将水样注入电化学反应池1中,加入含99% 0.5 mol/L的NaH2PO4+1% 0.5 mol/L的Na2HPO4的反应液5,鼓入氩气气体,去除气相和水相中的CO2
利用非色散红外探测器(NDIR)2和离子选择性电极6分别测定气相和水相中CO2浓度,计算得到溶液中无机碳(IC)的浓度。
将阴极和阳极接至外接直流电路,使极板间发生电化学反应,将水中的有机物碳氧化成CO2。一部分CO2溶解于水中,另一部分通过聚四氟乙烯气体扩散膜7及以Nafion聚合物管层材料的湿气交换器10进入上层的气体收集室11。
利用非色散红外探测器(NDIR)2和离子选择性电极6分别测定气相和液相中CO2浓度,测得总碳值(TC),二者相减计算得到溶液中总有机碳(TOC)的浓度。
将气体收集室11内的混合气鼓入氢气催化装置9,将H2催化氧化成H2O。同时将反应液5由废液排放口排出。所述的氢气催化装置中的催化剂为多孔氧化铝为载体,负载含有铂和三氧化钴。
分析,导出实验报告。
实施例6:
阳极选用硼掺杂金刚石电极,阴极选用钛电极;硼掺杂金刚石电极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气相掺杂乙硼烷,在导电的硅表面沉积一层致密的金刚石薄膜得到。
将水样注入电化学反应池1中,加入含99% 0.5 mol/L的NaH2PO4+1% 0.5 mol/L的Na2HPO4的反应液5,鼓入氮气气体,去除气相和水相中的CO2
利用非色散红外探测器(NDIR)2和离子选择性电极6分别测定气相和水相中CO2浓度,计算得到溶液中无机碳(IC)的浓度。
将阴极和阳极接至外接直流电路,使极板间发生电化学反应,将水中的有机物碳氧化成CO2。一部分CO2溶解于水中,另一部分通过以TEFLON膜为材料的气体扩散膜7及以Nafion聚合物管层材料的湿气交换器10进入上层的气体收集室11。
利用非色散红外探测器(NDIR)2和离子选择性电极6分别测定气相和液相中CO2浓度,测得总碳值(TC),二者相减计算得到溶液中总有机碳(TOC)的浓度。
将气体收集室11内的混合气鼓入氢气催化装置9,将H2催化氧化成H2O。同时将反应液5由废液排放口排出。所述的氢气催化装置中的催化剂为多孔氧化铝为载体,负载含有铂。
分析,导出实验报告。
实施例7:
阳极选用锑掺杂氧化铱电极,阴极选用硼掺杂金刚石电极;硼掺杂金刚石电极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气相掺杂乙硼烷,在导电的铌表面沉积一层致密的金刚石薄膜得到。
将水样注入电化学反应池1中,加入含99% 0.5 mol/L的NaH2PO4+1% 0.5 mol/L的Na2HPO4的反应液5,鼓入氮气气体,去除气相和水相中的CO2
利用非色散红外探测器(NDIR)2和离子选择性电极6分别测定气相和水相中CO2浓度,计算得到溶液中无机碳(IC)的浓度。
将阴极和阳极接至外接直流电路,使极板间发生电化学反应,将水中的有机物碳氧化成CO2。一部分CO2溶解于水中,另一部分通过以TEFLON膜为材料的气体扩散膜7及以Nafion聚合物管层材料的湿气交换器10进入上层的气体收集室11。
利用非色散红外探测器(NDIR)2和离子选择性电极6分别测定气相和液相中CO2浓度,测得总碳值(TC),二者相减计算得到溶液中总有机碳(TOC)的浓度。
将气体收集室11内的混合气鼓入氢气催化装置9,将H2催化氧化成H2O。同时将反应液5由废液排放口排出。所述的氢气催化装置中的催化剂为多孔氧化铝为载体,负载含有金。
分析,导出实验报告。
实施例8:
阳极选用金电极,阴极选用碳纤维电极。
将水样注入电化学反应池1中,加入含99% 0.5 mol/L的NaH2PO4+1% 0.5 mol/L的Na2HPO4的反应液5,鼓入氮气气体,去除气相和水相中的CO2
利用非色散红外探测器(NDIR)2和离子选择性电极6分别测定气相和水相中CO2浓度,计算得到溶液中无机碳(IC)的浓度。
将阴极和阳极接至外接直流电路,使极板间发生电化学反应,将水中的有机物碳氧化成CO2。一部分CO2溶解于水中,另一部分通过以TEFLON膜为材料的气体扩散膜7及以Nafion聚合物管层材料的湿气交换器10进入上层的气体收集室11。
利用非色散红外探测器(NDIR)2和离子选择性电极6分别测定气相和液相中CO2浓度,测得总碳值(TC),二者相减计算得到溶液中总有机碳(TOC)的浓度。
将气体收集室11内的混合气鼓入氢气催化装置9,将H2催化氧化成H2O。同时将反应液5由废液排放口排出。所述的氢气催化装置中的催化剂为多孔氧化铝为载体,负载含有钯和三氧化二铬。
分析,导出实验报告。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化学反应池(1)、非色散红外探测器(2)、气体扩散膜(7)、湿气交换器(10)、气体收集室(11); 分析仪本体从上到下顺次设有气体收集室(11)、湿气交换器(10)、气体扩散膜(7)、电化学反应池(1);气体收集室(11)中部插有非色散红外探测器(2),电化学反应池(1)包括阳极(3)、阴极(4)、反应液(5)和废液排放口(12),电化学反应池(1)内侧壁相对设有阳极(3)、阴极(4),电化学反应池侧壁设有废液排放口(12),电化学反应池内设有反应液(5);所述的湿气交换器(10)采用Nafion或TEFLON聚合物管层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收集室(11)上端设有氢气催化装置(9),所述的氢气催化装置(9)中的催化剂是以多孔氧化铝为载体,负载含有铂、金、钯、三氧化钴或三氧化二铬中的一种或多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化学反应池(1)侧壁插有离子选择性电极(6),所述的电化学反应池(1)侧壁设有体积补偿装置(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阳极(3)为硼掺杂金刚石电极、碳电极、贵金属电极或金属氧化物电极;所述的硼掺杂金刚石电极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通过气相掺杂乙硼烷或三氧化二硼,在导电的衬底材料表面沉积一层致密的金刚石薄膜得到;所述的碳电极为石墨电极、碳纤维电极或碳膜电极;所述的贵金属电极为铂电极或金电极;所述的金属氧化物电极为氧化铅电极、氧化铱电极、氧化钌电极、锑掺杂氧化铱电极、锡掺杂氧化铱电极、锑掺杂氧化钌电极或锡掺杂氧化钌电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衬底材料为硅、石墨、钛、铂、金、铌或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阴极(4)为不锈钢电极、石墨电极、硼掺杂金刚石电极、碳纤维电极、铂电极或钛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液(5)以体积百分比计,摩尔浓度为0.5mol/L的NaH2PO4占70~99%,摩尔浓度为0.5mol/L的Na2HPO4占1~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扩散膜(7)的材料为聚丙烯、玻璃纸、聚乙烯、聚四氟乙烯或TEFLON膜。
9.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电化学催化氧化将水样中有机物的碳直接氧化成CO2,消除干扰因素后由CO2检测器测定,再由数据处理把CO2气体含量转换成水中有机物的浓度;首先在电化学氧化池(1)中注入水样和反应液(5),反应液(5)为酸性溶液,可使水样中各种无机碳酸盐分解生成CO2,通过惰性气体的曝气过程将CO2驱赶至气体收集室(11),然后利用非色散红外探测器(2)测定其浓度,测得水样的无机碳值;然后在阳极(3)和阴极(4)间施加电压,在电化学作用下将水样中有机物的碳直接催化氧化生成CO2,同样通过惰性气体的曝气过程将CO2驱赶至气体收集室(11),测得总碳值,总碳值和无机碳值相减即得到水样中总有机碳浓度值;气体扩散膜(7)将CO2气体从水样中分离,同时防止水样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损失而产生测定误差;湿气交换器(10)是管壳式交换器,用于干燥通过气体扩散膜(7)的CO2气体;水样测定完毕后,反应液(5)由废液排放口(12)排出;部件离子选择性电极(6)直接测定水样中CO2浓度,体积补偿装置(8)用于监测电化学氧化反应过程中由于CO2、H2、O2气体产生而引起电化学氧化池(1)内溶液体积的变化,并给予补加维持电化学氧化池(1)内体积和压力平衡,氢气催化装置(9)是一段自带加热器的反应床,用于将反应产生的H2氧化成H2O。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惰性气体为氮气、氩气或氦气。
CN201310521214.9A 2013-10-30 2013-10-30 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仪及其方法 Pending CN10374369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21214.9A CN103743693A (zh) 2013-10-30 2013-10-30 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仪及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521214.9A CN103743693A (zh) 2013-10-30 2013-10-30 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仪及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43693A true CN103743693A (zh) 2014-04-23

Family

ID=50500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521214.9A Pending CN103743693A (zh) 2013-10-30 2013-10-30 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仪及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743693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4037A (zh) * 2017-03-30 2017-08-18 闽江学院 一种导电比色皿及其制造方法
CN109406705A (zh) * 2018-11-29 2019-03-01 南京大学 一种液相色谱联用型有机碳检测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9470674A (zh) * 2018-12-28 2019-03-15 清华大学 一种溶解性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2119304A (zh) * 2018-07-24 2020-12-22 哈希公司 通过将金属氧化到较高化合价的水样测量
CN112240922A (zh) * 2019-07-19 2021-01-19 哈希公司 Sp3取代的碳电极分析
WO2023050825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深圳市普瑞美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69786A (ja) * 1990-11-16 1994-09-27 Fuji Electric Co Ltd 水処理プロセスのオゾン注入量制御方法
US20050226774A1 (en) * 2002-06-10 2005-10-13 Kounaves Samuel P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analyzer
CN1724397A (zh) * 2005-06-28 2006-01-25 陕西师范大学 电化学催化氧化污水处理器
US20070183929A1 (en) * 2006-02-09 2007-08-09 OI Analytical Total organic carbon analysis
CN101164914A (zh) * 2004-04-22 2008-04-23 株式会社东芝 水处理系统
DE102008010581A1 (de) * 2008-02-12 2009-08-20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resde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des gesamten organisch gebundenen Kohlenstoffs in einer wässrigen Probe
CN102230881A (zh) * 2011-04-08 2011-11-02 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超临界水氧化法在线检测水质总有机碳含量的装置和方法
CN102539641A (zh) * 2010-12-27 2012-07-04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分析装置
CN102992455A (zh) * 2012-12-25 2013-03-27 清华大学 一种处理难生物降解废水的新型三维电极装置
WO2013100101A1 (ja) * 2011-12-27 2013-07-04 学校法人東京理科大学 Cod又はtocの電気化学的測定方法及び測定装置
CN103196896A (zh) * 2013-04-16 2013-07-10 四川大学 一种水样中总有机碳检测的连续流动分析方法
CN203732436U (zh) * 2013-10-30 2014-07-23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仪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269786A (ja) * 1990-11-16 1994-09-27 Fuji Electric Co Ltd 水処理プロセスのオゾン注入量制御方法
US20050226774A1 (en) * 2002-06-10 2005-10-13 Kounaves Samuel P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analyzer
CN101164914A (zh) * 2004-04-22 2008-04-23 株式会社东芝 水处理系统
CN1724397A (zh) * 2005-06-28 2006-01-25 陕西师范大学 电化学催化氧化污水处理器
US20070183929A1 (en) * 2006-02-09 2007-08-09 OI Analytical Total organic carbon analysis
DE102008010581A1 (de) * 2008-02-12 2009-08-20 Technische Universität Dresden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Bestimmung des gesamten organisch gebundenen Kohlenstoffs in einer wässrigen Probe
CN102539641A (zh) * 2010-12-27 2012-07-04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分析装置
CN102230881A (zh) * 2011-04-08 2011-11-02 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超临界水氧化法在线检测水质总有机碳含量的装置和方法
WO2013100101A1 (ja) * 2011-12-27 2013-07-04 学校法人東京理科大学 Cod又はtocの電気化学的測定方法及び測定装置
CN102992455A (zh) * 2012-12-25 2013-03-27 清华大学 一种处理难生物降解废水的新型三维电极装置
CN103196896A (zh) * 2013-04-16 2013-07-10 四川大学 一种水样中总有机碳检测的连续流动分析方法
CN203732436U (zh) * 2013-10-30 2014-07-23 浙江大学 一种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仪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传增等: "BDD电催化氧化处理模拟空间站冷凝废水的实验研究",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64037A (zh) * 2017-03-30 2017-08-18 闽江学院 一种导电比色皿及其制造方法
CN112119304A (zh) * 2018-07-24 2020-12-22 哈希公司 通过将金属氧化到较高化合价的水样测量
CN112119304B (zh) * 2018-07-24 2024-04-09 哈希公司 通过将金属氧化到较高化合价的水样测量
CN109406705A (zh) * 2018-11-29 2019-03-01 南京大学 一种液相色谱联用型有机碳检测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9406705B (zh) * 2018-11-29 2024-04-09 南京大学 一种液相色谱联用型有机碳检测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9470674A (zh) * 2018-12-28 2019-03-15 清华大学 一种溶解性有机物分子量分布的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12240922A (zh) * 2019-07-19 2021-01-19 哈希公司 Sp3取代的碳电极分析
WO2023050825A1 (zh) * 2021-09-30 2023-04-06 深圳市普瑞美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VOCs的浓度测定方法、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43693A (zh) 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仪及其方法
US8216447B2 (en) Total organic compound (TOC) analyzer
EP3809129B1 (en) A total organic carbon analyzer
CN101788522B (zh) 基于硼掺杂金刚石膜电极的cod在线监测装置和方法
Ouyang et al. A rapid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hydroxyl radical detection on a microfluidic chip using an N-doped porous carbon nanofiber modified pencil graphite electrode
CN203732436U (zh) 一种基于电化学催化氧化的总有机碳分析仪
Korotcenkov Chemical Sensors: Comprehensive Sensor Technologies Volume 5: Electrochemical and Optical Sensors
JP6163202B2 (ja) 水性流の全有機含有量を測定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2305816A (zh) 采用pfc光电催化法测定环境气体中总有机气体浓度的方法
du Toit et al. UV–Vis spectrophotometric analytical technique for monitoring Fe2+ in the positive electrolyte of an ICRFB
Li et al. Influence of acidity and auxiliary electrode reaction on the oxidation of epinephrine on the pre-anodized carbon paste electrode
CN102692441B (zh) 一种沉积物微生物还原活性检测装置及方法
Wang et al. Prussian blue analogue fabricated one-dimensional hollow tube for high-performance detection of glucose
Tanaka et al. Extraction of hydrogen and tritium using high-temperature proton conductor for tritium monitoring
CN103412031A (zh) 一种能重复使用的无酶葡萄糖检测装置及方法
Muthuraman et al. Real time potentiometric macro flow sensor: An innovative tool to monitor electrogenerated electron mediator in high concentrated electrolyte during electrolysis and air pollutants removal
Barbosa et al. A simple, fast, and cost-effective analytical method for monitoring active quinones in a H2O2 production process
Webster et al. DEMS-monitoring liquid| gas interfacial ammonia oxidation at carbon nanofibre membranes
Guo et al. What can electrochemical test do in anodic oxidation wastewater treatment?
Yuan et al. A microfluidic electrochemical sensing platform for in situ detection of trace cadmium ions
Bahzad et al. Studying voltage losses during discharge for biphenyl-sodium polysulfide organic redox flow batteries
Gan et al. Electrochemical determination of dopamine using a mesoporous MnO2/Polypyrrole-modified electrode
CN114441608B (zh) 一种金属离子价态分布的检测方法和检测装置
Huang et al. The Principle of Detect SO 2 Concentration by Using the Electrochemical Method in Ionic Liquid
Kumar et al.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of bioelectrochemical fuel cel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