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33126A -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器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33126A
CN103733126A CN201180029634.4A CN201180029634A CN103733126A CN 103733126 A CN103733126 A CN 103733126A CN 201180029634 A CN201180029634 A CN 201180029634A CN 103733126 A CN103733126 A CN 1037331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substrate
emitting diode
cutting board
liquid crys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296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33126B (zh
Inventor
山崎佐知子
今城育子
马场匡史
小野记久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Display Inc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 of America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Japan Display Eas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Japan Display East Inc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33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3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33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31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3Direct backlight with LE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5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specially adapted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3Direct backlight characterized by the sequence of light sour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源,能够实现成本削减及背光源的薄型化及小型化。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面板(10)。背光源(14)具有:发光二极管(16);搭载有发光二极管(16)的基板(18);避开发光二极管(16)并与基板(18)的搭载有发光二极管(16)的面重叠的反射片(20)。基板(18)的搭载有发光二极管(16)的面与液晶显示面板(10)的背面相对。液晶显示面板(10)及基板(18)都具有共同的第一方向(D1)的宽度比与第一方向(D1)正交的第二方向(D2)的宽度长的形状。基板(18)的第二方向(D2)的宽度比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二方向(D2)的宽度短,基板(18)避开与液晶显示面板(10)的第二方向(D2)的两端部相对,而与液晶显示面板(10)的两端部之间的中央部相对。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器。
背景技术
逐渐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背光的光源。例如,已知一种端面照光(edge light)方式的背光源,代替冷阴极管而将发光二极管配置在导光板的端面上,从而通过导光板使其面发光。或者,还已知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直下式方式的背光源的例子(专利文献1)。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878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以往的直下式方式中,在与液晶显示面板的整个面相对的区域中配列有发光二极管。因此,需要使用大型的发光二极管用基板,难以减少使用零件的数量及削减成本。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发光二极管用基板的小型化及成本削减的背光源及使用该背光源的电视接收器。
(1)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面及位于所述显示面的相反侧的背面;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搭载有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基板;反射片,避开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地与所述基板的搭载有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的面重叠,所述基板的搭载有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的所述面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背面相对,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及所述基板都具有共同的第一方向的宽度比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宽度长的形状,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比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短,并且,所述基板避开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部相对,而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两端部之间的中央部相对。根据本发明,由于搭载有发光二极管的基板较小,所以,能够削减成本。
(2)在(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宽度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宽度的1/3以下。
(3)在(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及所述基板为沿所述第一方向长的长方形。
(4)在(1)~(3)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沿所述第一方向配列成一列。
(5)在(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节距相等。
(6)在(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节距越接近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央越小。
(7)在(1)~(3)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沿所述第一方向以交错状配列。
(8)在(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在所述交错状的配列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节距相等。
(9)在(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在所述交错状的配列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节距越接近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央越小。
(10)在(1)~(3)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配列成一列的第一组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交错状配列的第二组的所述发光二极管。
(11)在(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第二组的所述发光二极管配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央部,所述第一组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分别配置在夹持所述基板的所述中央部的两端部。
(12)在(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第一组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等节距配列,所述第二组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在所述交错状的配列方向上以等节距配列。
(13)在(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第一组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彼此相邻的节距越接近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央越小,所述第二组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所述交错状的配列方向上彼此相邻的节距越接近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央越小。
(14)在(11)~(13)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基板的所述中央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比所述两端部的各自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宽。
(15)在(1)~(3)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节距越接近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央变得越小,所述基板在所述节距最小的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之间,被分割成第一分割基板及第二分割基板,所述第一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二分割基板的至少一方,在一侧的端部具有用于与电缆连接的电缆连接器,所述第一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二分割基板,使另一侧的端部彼此相邻地配置。
(16)在(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第一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二分割基板以相同的设计构成,处于相互旋转对称的位置关系。
(17)在(1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第一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二分割基板的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在相互相对的表面具有凹部及凸部,所述第一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二分割基板以一侧的所述凹部和另一侧的所述凸部相对的方式配置。
(18)在(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至少在所述第一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二分割基板的形成有所述凹部及所述凸部的所述端部的一侧沿所述第一方向以交错状配列,从所述第一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二分割基板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最外侧的所述发光二极管起沿所述第一方向突出有所述凸部。
(19)在(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节距越接近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央变得越小,所述基板在避开所述节距最小的位置的、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之间被分割成第一分割基板及第二分割基板,所述第一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二分割基板的至少一方,在一侧的端部具有用于与电缆连接的电缆连接器,所述第一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二分割基板以另一侧的端部彼此相邻的方式配置。
(20)在(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节距越接近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央变得越小,所述基板在避开所述节距最小的位置的、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之间被分割成第一分割基板、第二分割基板及第三分割基板,还具有:设在所述第一分割基板的一侧的端部的、用于与电缆连接的电缆连接器;对所述第一分割基板的另一侧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分割基板的一侧的端部进行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对所述第二分割基板的另一侧的端部和所述第三分割基板的一侧的端部进行电连接的第二连接器。
(21)在(2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交错状配列,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节距为在所述交错状的配列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节距。
(22)在(2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第一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二分割基板的相互被电连接的所述端部,在相互相对的表面分别具有凹部及凸部,所述第二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三分割基板的相互被电连接的所述端部,在相互相对的表面分别具有凹部及凸部,从所述第一分割基板、所述第二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三分割基板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最外侧的所述发光二极管起沿所述第一方向突出有所述凸部,所述第一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二分割基板,以一侧的所述凹部和另一侧的所述凸部相对的方式配置,所述第二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三分割基板,以一侧的所述凹部和另一侧的所述凸部相对的方式配置。
(23)在(2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配置在所述第二分割基板上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交错状配列,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节距为在所述交错状的配列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节距,分别配置在所述第一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三分割基板上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配列成一列。
(24)在(2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第二分割基板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比所述第一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三分割基板的任一个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都宽。
(25)在(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背光源将所述反射片作为第一反射片,还具有粘贴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二反射片,所述第一反射片具有将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分别配置在内侧的多个第一孔,所述第二反射片作为整体具有将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分别配置在内侧的多个第二孔,在各自的所述第一孔的内侧某个所述第二孔的缘部的至少一部分露出。
(26)在(2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第二反射片被分割成多个反射小片,一个所述反射小片具有将一个所述发光二极管配置在内侧的一个所述第二孔,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节距越接近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央变得越小,所述多个反射小片为在与所述节距最小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对应的位置上相互不重叠的大小及形状。
(27)在(2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第二反射片被分割成配置在所述基板的中央的第一区域的第一反射小片、和配置在夹持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区域的一对第二区域的多个第二反射小片,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节距越接近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央变得越小。
(28)在(2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小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孔,各所述第二反射小片分别具有一个所述第二孔。
(29)在(2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小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孔,各所述第二反射小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孔。
(30)在(27)~(2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至少配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交错状配列。
(31)在(3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
配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配置成一列。
(32)在(2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第二反射片被分割成多个反射小片,各所述反射小片具有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发光二极管配置在内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孔,所述基板被分割成多个分割基板,各所述反射小片具有与被粘贴的所述分割基板相似的外形形状。
(33)在(2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第二反射片是在所述基板上涂布白色保护层而形成的。
(34)在(1)~(3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还具有:支承板,在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的相反侧支承所述基板、且比所述基板大;透镜,在所述基板的上方,配置在至少一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上方,所述透镜在所述基板的外侧被安装在所述支承板上。
(35)在(3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具有设在所述支承板上的隔片,所述透镜经由所述隔片被支承在所述支承板上。
(36)在(1)~(3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具有多个所述基板,还具有:支承板,在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的相反侧支承所述多个基板、且比所述基板大;透镜,在各所述基板的上方,配置在至少一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上方,所述透镜在配置在其下的所述基板的外侧被安装在所述支承板上。
(37)在(3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具有设在所述支承板上的隔片,所述透镜经由所述隔片被支承在所述支承板上。
(38)在(3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隔片以至少在彼此相邻的所述基板之间不被分割的方式配置,位于一侧的所述基板的上方的所述透镜和位于另一侧的所述基板的上方的所述透镜双方,被配置在彼此相邻的所述基板间的所述隔片支承。
(39)在(3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隔片至少在彼此相邻的所述基板之间,被分割成与一侧的所述基板接近的第一分割隔片和与另一侧的所述基板接近的第二分割隔片来配置,位于一侧的所述基板的上方的所述透镜被支承在所述第一分割隔片上,位于另一侧的所述基板的上方的所述透镜被支承在所述第二分割隔片上。
(40)在(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第一反射片具有弯曲部。
(41)一种电视接收器,其特征还可以在于:具有(1)到(40)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以接收电视台放送的电波从而进行显像、发出声音的方式构成。
(42)一种电视接收器,其特征还可以在于,具有:具有横长的画面的液晶显示面板;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重叠的背光源;扬声器;调谐器,所述背光源具有:以凹面朝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方式具有弯曲部的反射片;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相反侧与所述反射片重叠的基板;搭载在所述基板上并贯穿所述反射片、且以向所述凹面侧突出的方式配置的多个点光源,各个所述点光源向相对于所述基板垂直的方向及其他的方向放射光,与所述垂直的方向相比,向其他的方向的光强度变强,所述多个点光源在所述画面的横方向以至少一列并列,并以被收纳在沿所述画面的纵方向的宽度为所述画面的纵方向的长度的一半以下的空间区域内的方式配列。根据本发明,虽然多个点光源占据的空间在画面的纵方向上较小,但光以扩散的方式放射,由于通过反射片的弯曲部,亮度的变化变得平缓,所以,能够得到没有不适感的亮度分布。
(43)在(42)所述的电视接收器,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基板的所述画面的纵方向的宽度为所述画面的纵方向的长度的一半以下。
(44)在(42)所述的电视接收器,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基板由在所述画面的纵方向上并列的多个分割基板构成。
(45)在(42)所述的电视接收器,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反射片的所述弯曲部包括第一弯曲部及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及所述第二弯曲部分别形成在所述画面的纵方向上夹持所述多个点光源的两侧。
(46)在(42)所述的电视接收器,其特征还可以在于:各所述点光源分别包括发光二极管及配置在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外侧的透镜。
(47)一种电视接收器,其特征还可以在于,具有:具有横长的画面的液晶显示面板;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重叠的背光源;扬声器;调谐器;至少收容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及所述背光源的机壳,所述背光源具有:以凹面朝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方式具有弯曲部的反射片;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相反侧与所述反射片重叠的基板;搭载在所述基板上并贯穿所述反射片、且以向所述凹面侧突出的方式配置的多个点光源,所述多个点光源在所述画面的横方向至少以一列并列,各个所述点光源向相对于所述基板垂直的方向及其他的方向放射光,与所述垂直的方向相比,向其他的方向的光强度变强,所述基板被固定在所述机壳上。根据本发明,光以扩散的方式放射,由于通过反射片的弯曲部,亮度的变化变得平缓,所以,能够得到没有不适感的亮度分布,通过将基板固定在机壳上而能够谋求薄型化。
(48)在(47)所述的电视接收器,其特征还可以在于:所述基板被直接固定在所述机壳上。
(49)在(47)所述的电视接收器,其特征还可以在于:还具有固定有所述基板的散热板,所述散热板被固定在所述机壳上,所述基板经由所述散热板被固定在所述机壳上。
(50)在(47)所述的电视接收器,其特征还可以在于:具有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具有包含所述调谐器的电路,所述反射片的所述弯曲部以从所述机壳离开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弯曲部和所述机壳之间的空间的下方配置有所述电路基板。
(51)在(47)所述的电视接收器,其特征还可以在于:各个所述点光源包含发光二极管及配置在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外侧的透镜。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构造的剖视图。
图2是背光源的俯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多个发光二极管的配列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多个发光二极管的配列的变形例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多个发光二极管的配列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多个发光二极管的配列的变形例的图。
图7是表示与图6所示的配列有发光二极管的构造对应的反射片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多个发光二极管的配列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搭载有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基板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基板的变形例1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基板的变形例2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搭载有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基板的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搭载有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基板的图。
图17是用于说明第六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基板的变形例1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第六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基板的变形例2的图。
图19是用于说明第六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基板的变形例3的图。
图20是用于说明第六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基板的变形例4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源的图。
图22是表示反射小片的变形例的图。
图23是表示反射小片的变形例的图。
图24是用于说明第七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背光源的变形例1的图。
图25是用于说明第七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背光源的变形例2的图。
图26是用于说明第七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背光源的变形例3的图。
图27是用于说明第七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背光源的变形例4的图。
图28的28(A)~图28(C)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源的图。
图29是用于说明第八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背光源的变形例1的图。
图30的图30(A)~图30(C)是用于说明第八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背光源的变形例2的图。
图31是用于说明第八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背光源的变形例3的图。
图32是用于说明第八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背光源的变形例4的图。
图33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液晶电视接收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4是表示图33所示的液晶电视接收器的反射片的后方的图。
图35是图33所示的液晶电视接收器的侧视图。
图36是图33所示的液晶电视接收器的纵剖面概要图。
图37是表示点光源的光强度分布(指向特性)的图。
图38是表示光强度的测定结果的图。
图3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液晶电视接收器的反射片的后方的图。
图40是液晶电视接收器的纵剖面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基本构造]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构造的剖视图。
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面板10。液晶显示面板10具有显示面(图1中左侧面)及位于显示面的相反侧的背面(图1中右侧面)。以与液晶显示面板10的背面相对的方式,配置有扩散片、棱镜片等多张光学片12。
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背光源14。图2是背光源14的俯视图。在液晶显示面板10和背光源14之间,配置有光学片12。背光源14具有成为光源的多个发光二极管16。多个发光二极管16被搭载在由玻璃环氧树脂等构成的基板18上。基板18的搭载有多个发光二极管16的面与液晶显示面板10的背面(图1中右侧面)相对。
避开多个发光二极管16,在基板18的搭载有多个发光二极管16的表面重叠有反射片20。反射片20比基板18大,基板18的整体与反射片20的一部分重叠。反射片20例如由树脂构成。反射片20由热膨胀率与基板18不同的材料构成。反射片20的光反射率比基板18的表面高。如图1所示,反射片20以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10的背面(图1中右侧面)不平行的方式折曲或弯曲。由此,通过反射片20反射的光的方向被调整。
搭载有发光二极管16的基板18被安装在支承板22上。支承板22被固定在框体24的内侧。在框体24的内侧安装有反射片20的端部。
液晶显示面板10及基板18都具有共同的第一方向D1(图1中纸面的表里方向,图2中左右方向)的宽度比与第一方向D1正交的第二方向D2(图1或图2中上下方向)的宽度长的形状。例如,液晶显示面板10及基板18的平面形状都为第一方向D1长的长方形。
如图1所示,基板18的第二方向D2的宽度比液晶显示面板10的第二方向D2的宽度短。基板18的第二方向D2的宽度为液晶显示面板10的第二方向D2的宽度的1/3以下。基板18避免与液晶显示面板10的第二方向D2的两端部相对,而与液晶显示面板10的两端部之间的中央部相对。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搭载有发光二极管16的基板18较小,所以,能够进行成本削减及使背光源14小型化。
关于基本构造,上述的内容还对应于以下的任意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多个发光二极管的配列的图。
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发光二极管116沿第一方向D1配列为一列。另外,彼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116的节距相等。
图4是用于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多个发光二极管116的配列的变形例的图。在该例中,多个发光二极管116以不均等的节距配列。详细地说,彼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116的节距越靠近基板118的第一方向D1的中央变得越小。
[第二实施方式]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多个发光二极管的配列的图。
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发光二极管216沿第一方向D1以交错状(锯齿状)配列。另外,在交错状的配列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斜着相邻的)发光二极管216的节距相等。
图6是用于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多个发光二极管216的配列的变形例的图。在该例中,多个发光二极管216以不均等的节距配列。作为一例,在交错状的配列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216的节距,在基板218的第一方向D1的中央附近变密,在基板218的端部附近变疏。
图7是表示与图6所示的配列有发光二极管216的构造对应的反射片220的图。反射片220具有用于将多个发光二极管216一个一个地配置在内侧的多个孔226。多个孔226与图6所示的发光二极管216的配列对应地沿第一方向D1以交错状配列。多个孔226以不均等的节距配列。详细地说,在交错状的配列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孔226的节距越靠近基板218的第一方向D1的中央变得越小。
反射片220具有与基板218(参照图6)平行地相对的平坦区域228。在平坦区域228上形成有多个孔226。反射片220具有与平坦区域228倾斜地连接的第一倾斜区域230。第一倾斜区域230分别连接在平坦区域228的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一对边上。反射片220被折曲,而呈现平坦区域228和第一倾斜区域230的边界。第一倾斜区域230以与基板218相反侧的表面(反射光的表面)成为凹面的方式弯曲。
反射片220具有与平坦区域228倾斜地连接的第二倾斜区域232。第二倾斜区域232分别连接在平坦区域228的沿第二方向D2延伸的一对边上。反射片220被折曲,而呈现平坦区域228和第二倾斜区域232的边界。一个第二倾斜区域232位于一对第一倾斜区域230之间,一个第一倾斜区域230位于一对第二倾斜区域232之间。
[第三实施方式]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多个发光二极管的配列的图。
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发光二极管316被分成第一组及第二组。第一组的发光二极管316a沿第一方向D1配列为一列。第一组的发光二极管316a分别被配置在夹持基板318的中央部的两端部。第一组的发光二极管316a沿第一方向D1以等节距配列。
第二组的发光二极管316b沿第一方向D1以交错状配列。第二组的发光二极管316b配置在基板318的第一方向D1的中央部。第二组的发光二极管316b在交错状的配列方向上以等节距配列。
图9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的图。在该例中,基板320的中央部320b的第二方向D2上的宽度比两端部320a的各第二方向D2上的宽度宽,这点与图8所示的基板318不同。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图。在该例中,第一组的发光二极管316c的彼此相邻的节距越接近基板318的第一方向D1的中央变得越小。另外,第二组的发光二极管316d的在交错状的配列方向上彼此相邻的节距越接近基板318的第一方向D1的中央变得越小。
图11是用于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图。在该例中,基板320的中央部320b的第二方向D2上的宽度比两端部320a的各第二方向D2上的宽度宽,这点与图10所示的基板318不同。
[第四实施方式]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搭载有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基板的图。
本实施方式中,彼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416的节距越接近基板418的第一方向D1的中央变得越小。另外,基板418在节距最小的彼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416之间被分割成第一分割基板438及第二分割基板440。第一分割基板438及第二分割基板440以相同的设计构成,处于相互为旋转对称的位置关系。该情况下的旋转对称的旋转的中心位于第一分割基板438及第二分割基板440之间。
第一分割基板438及第二分割基板440的至少一方(图12的例中为双方),在一侧的端部具有用于与电缆434连接的电缆连接器436。而且,第一分割基板438及第二分割基板440使另一侧的端部彼此相邻地配置。
图13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基板418的变形例1的图。在该例中,第一分割基板446及第二分割基板448的相邻的端部,在相互相对的表面具有凹部442及凸部444。第一分割基板446及第二分割基板448以一侧的凹部442和另一侧的凸部444相对的方式配置。
多个发光二极管416至少在第一分割基板446及第二分割基板448的形成了凹部442及凸部444的端部一侧沿第一方向D1以交错状配列。详细地说,第一分割基板446及第二分割基板448都具有短边方向的宽度较宽的部分450和较窄的部分452,在较宽的部分450中,多个发光二极管416以交错状配列。从第一分割基板446及第二分割基板448的各自的第一方向D1上位于最外侧的发光二极管416起沿第一方向D1突出有凸部444。凸部444和凹部442相邻地形成,划分两者的边与第一方向D1平行地延伸。
图14是用于说明第四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基板418的变形例2的图。在该例中,多个发光二极管416,在第一分割基板454的全体及第二分割基板456的全体范围内,沿第一方向D1以交错状配列。因此,与图13的例不同,第一分割基板454及第二分割基板456各自的短边方向的宽度恒定。图14中,划分凸部和凹部的边458以与第一方向D1交叉的方式倾斜地延伸。
[第五实施方式]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搭载有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基板的图。
本实施方式中,彼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516的节距越接近基板518的第一方向D1的中央变得越小。基板518避开彼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516的节距最小的位置,在彼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516之间被分割成第一分割基板538及第二分割基板540。第一分割基板538及第二分割基板540的至少一方(图15的例中为双方)在端部具有用于与电缆534连接的电缆连接器536。第一分割基板538及第二分割基板540的端部彼此相邻地配置。
[第六实施方式]
图1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搭载有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基板的图。
本实施方式中,彼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616的节距越接近基板618的第一方向D1的中央变得越小。基板618避开节距最小的位置,在彼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616之间被分割为第一分割基板638、第二分割基板640及第三分割基板646。
在第一分割基板638的一侧的端部设有用于与电缆634连接的电缆连接器636。第一分割基板638的另一侧的端部和第二分割基板640的一侧的端部通过第一连接器648被电连接。第二分割基板640的另一侧的端部和第三分割基板646的一侧的端部通过第二连接器650被电连接。
图17是用于说明第六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基板618的变形例1的图。在该例中,多个发光二极管616沿第一方向D1以交错状配列。相连的彼此的发光二极管616的节距是沿交错状的配列方向彼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616的节距。
图18是用于说明第六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基板618的变形例2的图。在该例中,第一分割基板652及第二分割基板654的相互被电连接的端部,在相互相对的表面分别具有凹部642及凸部644。第二分割基板654及第三分割基板656的相互被电连接的端部,在相互相对的表面分别具有凹部642及凸部644。
从第一分割基板652、第二分割基板654及第三分割基板656的各自的第一方向D1上位于最外侧的发光二极管616起沿第一方向D1突出有凸部644。
第一分割基板652及第二分割基板654以一侧的凹部642和另一侧的凸部644相对的方式配置。第二分割基板640及第三分割基板646以一侧的凹部642和另一侧的凸部644相对的方式配置。
图19是用于说明第六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基板618的变形例3的图。在该例中,配置在第二分割基板660上的发光二极管616在第一方向D1上以交错状配列。彼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616的节距为在交错状的配列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616的节距。对此,分别配置在第一分割基板658及第三分割基板662上的发光二极管616在第一方向D1上以一列配列。
图20是用于说明第六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基板618的变形例4的图。在该例中,第二分割基板666的第二方向D2的宽度比第一分割基板664及第三分割基板668的第二方向D2的宽度都宽。
[第七实施方式]
图2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七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源的图。
本实施方式中,发光二极管716在第一方向D1上以交错状配列。背光源714具有与基板718重叠的第一反射片778。第一反射片778具有将多个发光二极管716分别配置在内侧的多个第一孔752。
背光源714具有贴在基板718上的第二反射片722。第二反射片722被分割成多个反射小片758。第二反射片722,作为整体,具有将多个发光二极管716分别配置在内侧的多个第二孔754。一个反射小片758具有将一个发光二极管716配置在内侧的一个第二孔754。在各自的第一孔752的内侧某个第二孔754的缘部的至少一部分露出。也就是说,在贴在基板718上的第二反射片722(多个反射小片758)上重叠有第一反射片778。
彼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716的节距越接近基板718的第一方向D1的中央变得越小。而且,多个反射小片758为在与节距最小的发光二极管716对应的位置上相互不重叠的大小及形状。
图21所示的反射小片758具有矩形的外形,但还可以使用如图22所示的具有六边形的外形的反射小片724或如图23所示的具有圆形的外形的反射小片726。
图24是用于说明第七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背光源的变形例1的图。在该例中,彼此相邻的发光二极管716的节距越接近基板718的第一方向D1的中央变得越小。第二反射片732被分割成第一反射小片762和多个第二反射小片764。第一反射小片762被配置在基板718的中央的第一区域756中。第一反射小片762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孔754。多个第二反射小片764被配置在夹持基板718的第一区域756的一对第二区域760上。各个第二反射小片764具有一个第二孔754。
图25是用于说明第七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背光源的变形例2的图。在该例中,第一反射小片782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孔784。各个第二反射小片786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孔788。其他的内容与上述变形例1的内容相同。
图26是用于说明第七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背光源的变形例3的图。在该例中,配置在第二区域790中的发光二极管716在第一方向D1上以一列配列。
图27是用于说明第七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背光源的变形例4的图。在该例中,第二反射片792被分割成多个反射小片794。各个反射小片794具有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发光二极管716一个个地配置在内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孔796。基板798被分割成多个分割基板800。各个反射小片794具有与被粘贴的分割基板800相似的外形形状。
[第八实施方式]
图28(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源的图。
本实施方式中,在基板818的上方,在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816的上方配置有透镜866。基板818在多个发光二极管816的相反侧被支承板822支承。支承板822比基板818大。
透镜866在基板818的外侧被安装在支承板822上。例如,透镜866通过粘结剂868被粘结在支承板822上。如图28(A)所示,还以在以120°旋转的三个部位分别设置粘结剂868,还可以如图28(B)所示,在以180°旋转的两个部位分别设置粘结剂868,还可以如图28(C)所示,在以90°旋转的四个部位分别设置粘结剂868。
图29是用于说明第八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背光源的变形例1的图。在该例中,在支承板822上设有隔片870,透镜866经由隔片870被支承在支承板822上。
图30(A)是用于说明第八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背光源的变形例2的图。在该例中,多个基板818在多个发光二极管816的相反侧被比基板818大的支承板822支承。在各个基板818的上方,在至少一个发光二极管816的上方配置有透镜866。透镜866在配置在其下的基板818的外侧被安装在支承板822上。
透镜866在基板818的外侧被安装在支承板822上。例如,透镜866通过粘结剂868粘结在支承板822上。可以如图30(A)所示在以120°旋转的三个部位分别设置粘结剂868,还可以如图30(B)所示在以180°旋转的两个部位分别设置粘结剂868,还可以如图30(C)所示在以90°旋转的四个部位分别设置粘结剂868。
图31是用于说明第八实施方式说明的背光源的变形例3的图。在该例中,在支承板822上设有隔片880。透镜866经由隔片880支承在支承板822上。隔片880以至少在彼此相邻的基板818之间不分割的方式配置。位于一侧的基板818的上方的透镜866和位于另一侧的基板818的上方的透镜866双方被配置在彼此相邻的基板818之间的隔片880支承。
图32是用于说明第八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背光源的变形例4的图。在该例中,隔片890被分割成第一分割隔片892和第二分割隔片894。在彼此相邻的基板818之间,以第一分割隔片892接近一侧的基板818、第二分割隔片894接近另一侧的基板818的方式配置。位于一侧的基板818的上方的透镜866被第一分割隔片892支承。位于另一侧的基板818的上方的透镜866被第二分割隔片894支承。
组装入上述某个实施方式中记载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构成接收电视台放送的电波从而显示图像、发出声音的电视接收器。以下,说明液晶电视接收器的例子。
[第九实施方式]
图33是本发明的第九实施方式的液晶电视接收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4是表示图33所示的液晶电视接收器的反射片的后方的图。图35是图33所示的液晶电视接收器的侧视图。图36使图33所示的液晶电视接收器的纵剖面概要图。
液晶电视接收器具有液晶显示面板900,该液晶显示面板900具有横长的画面。液晶电视接收器的画面的宽高比(横尺寸和纵尺寸的比)为16比9。液晶显示面板900中,前方侧(显示图像的一侧)被支承在上框架902上,后方侧被模压框架904支承。液晶电视接收器具有与液晶显示面板900重叠的背光源906。
液晶显示面板900、上框架902、模压框架904及背光源906被收容在由前机壳908及后机壳910形成的机壳912中。前机壳908由树脂构成,后机壳910由涂装的金属或树脂构成。机壳912被由台座914及支腿916构成的支架918支承。如图35所示,在机壳912的侧面配置有开关920,该开关920对显示的频道进行选择、并控制音量。
在后机壳910的下部后方安装有罩922。在罩922的内部配置有扬声器924及电路基板926。电路基板926具有用于从各种各样频率的电波中选择特定的频率的电波的调谐电路(调谐器)。
背光源906具有反射片930,该反射片930以凹面朝向液晶显示面板900的方式具有弯曲部928。反射片930的弯曲部928以从机壳912离开的方式配置(参照图36)。弯曲部928包括第一弯曲部932及第二弯曲部934。第一弯曲部932及第二弯曲部934在画面的纵方向上分别形成在夹持多个点光源936的两侧。在弯曲部928和后机壳910之间的空间的下方配置有电路基板926(参照图36)。
背光源906在液晶显示面板900的相反侧具有与反射片930重叠的基板938。基板938的画面的纵方向的宽度为画面的纵方向的长度的一半以下。基板938被固定在机壳912上。基板938可以直接固定在机壳912上,也可以经由散热板940固定在机壳912上。图33为后者的例子,是基板938被固定在散热板940上、散热板940被固定在机壳912上的构造。此外,基板938和散热板940为相当于图1的基板18和支承板22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画面的大致中央对应的位置上,包括发光二极管942(参照图36)的点光源936被搭载在横方向上长的长方形的基板938上。基板938能够使用印刷配线基板。基板938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被固定,即螺纹固定在后机壳910上、或螺纹固定在铝等的金属的散热板940上、然后再将散热板940固定在后机壳910上。发光二极管942沿上下方向以交错状的两列在横方向上延伸地配置。从正面观察,基板938的尺寸YL以成为液晶显示面板900的画面的高度YH的1/3以下的方式被设定。
背光源906具有多个点光源936,该多个点光源936搭载在基板938上、并以贯穿反射片930向弯曲部928的凹面侧突出的方式配置。多个点光源936在画面的横方向上至少并列一列,并以被收纳在画面的纵方向的宽度为画面的纵方向的长度的一半以下的空间区域内的方式被配列。各个点光源936,如图36所示,包括发光二极管942及配置在其外侧的透镜944。基板938上以覆盖发光二极管942的方式搭载有使用了丙烯酸树脂的透镜944。
点光源936向相对于基板938垂直的方向及其他的方向放射光,与垂直的方向相比,向其他的方向的光强度变强。透镜944具有与正面方向相比使来自发光二极管942的放射光更向视角方向扩散地放射的广配光特性。将点光源936的这样的光强度分布(指向特性)表示在图37中。另外,图38是表示从透镜944出来的光强度的测定结果的图。此外,角度的数值表示来自点光源936的光的出射方向,0°为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900的面侧(基板938的平面的铅直方向),±90°相当于与基板938的平面平行的方向。
液晶电视接收器的一个特征为,沿画面的纵方向,无论基板938的纵方向尺寸YL是否为画面尺寸YH的1/3以下那么小,都具有能够感受到明亮的、整个画面的亮度的均匀性高的高画质的性能。
在以往的液晶电视接收器中,配置多个配置有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基板,即使在基板间的区域中,亮度也变得均匀或亮度变化平滑。具体来说,使用多个发光二极管,缩短发光二极管间隔而使亮度变化平滑,以光学上无法识别各个发光二极管配置的方式进行配置。通过将广配向透镜配置在发光二极管上部,虽存在扩大多个基板的间隔的情况,但基板的尺寸也变得比画面的一半大。
本实施方式中,纵方向上离得最远的一对透镜944的朝向相反方向的外表面间的尺寸为画面尺寸YH的1/3以下。在发光二极管942沿横方向配置成一列的情况下,透镜944的纵方向的宽度(直径)为画面尺寸YH的1/3以下。为了降低成本,发光二极管942及透镜944成为不向基板938之外突出的尺寸,被设定为最小的尺寸。
本实施方式中,基板938的纵尺寸YL或沿纵方向并列两列的透镜944的外轮廓间的尺寸为画面的纵尺寸的1/3以下。由此,即使减少发光二极管942的数量,也能够确保明亮且使亮度分布自然地平滑,能够大幅度降低成本。
本实施方式中,以宽度为从画面纵方向(画面的短边方向)的尺寸YH中减去基板938的纵尺寸YL后的长度的方式,配置反射片930的弯曲部928。弯曲部928的宽度若为YH的1/2以上,即使从正面观察,画面的亮度分布也没有不适感,而且,能够大幅度削减发光二极管942的数量,能够降低成本。即,与收纳有点光源936的空间区域相比,通过增大由弯曲部928构成的反射区域,能够削减成本。
从配置在基板938上的发光二极管942放射的光通过配置在发光二极管942的上方的由丙烯酸树脂构成的透镜944而被扩散。其配光特性是使朝向斜方向的光强度比正面方向强。由于在多个发光二极管942上分别安装有广配光的透镜944,所以,在从基板938到位于垂直方向(向画面的方向)的扩散板946的距离(以下作为内厚Zd)的空间中,与朝向正面的放射光相比,从基板938向画面的周边方向的放射光的光强度变得更大。从透镜944向正面放射的光的一部分透过扩散板946,并通过液晶显示面板900作为图像被显示。另外,一部分的光通过扩散板946反射,通过反射片930被反射后向不是正面的方向放射。另外,还存在从透镜944直接入射到反射片930,并向各种各样的方向放射的光。从透镜944放射的光,在具有弯曲部928的反射片930和扩散板946之间的空间中反复进行反射,并通过扩散板946透过画面的大致整个面。
上述构成的液晶电视接收器的亮度性能为,若将从正面测定的最大亮度作为100%,则周边为暗30%左右的状态。画面正面的中央亮度和平均亮度的比为1.65。但是,由于反射片930的弯曲部928平缓地弯曲,所以,亮度从基板938沿画面的纵方向平缓地变化。因此,无论中央亮度和平均亮度是否为1.65那么大,都能够提供因在其分布中不存在大的变局点而少有不适感的图像。
即使中央亮度和平均亮度为1.65以上,得到没有不适感的平滑的亮度分布,反过来说也能够减少发光二极管942数量,使基板938宽度变窄,并能够降低成本。
此外,中央的亮度明亮、且随着趋向画面周边,亮度以平滑的亮度分布降低的特性,若设置了遮挡朝向正面的光放射的构造的话,则无法实现。该情况下,就会成为中央暗的状态,因此,成为具有不适感的显示分布。因此,包含各个发光二极管942和与其相接近的透镜944的点光源936的光出射特性即使在正面也具有规定的输出。
后机壳910构成液晶电视接收器的最外表面。基板938被螺纹固定在散热板940上,使来自发光二极管942的热通过基板938及散热板940散热,由此,将发光二极管942的接合温度抑制在规定的值。散热板940,在液晶电视接收器的额定亮度较低的情况下,能够除去。该情况下,基板938被直接固定在后机壳910上。该情况下,发光二极管942的散热仅通过基板938进行,但对于基板938的散热效果来说,能够将发光二极管942的接合温度抑制为规定的值。
基板938和反射片930接近后机壳910地被固定,所以,能够实现液晶电视接收器的薄型化。通过该构造,能够保持亮度性能没有不适感的均匀性,同时,能够使液晶电视接收器的厚度变薄。
在以往的背光源构造中,搭载了发光二极管的基板被固定在由铁或铝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后框架(未图示)上,在该后框架的外部配置驱动发光二极管的电源以及控制液晶显示面板的门信号线、漏电信号线的时间控制器的基板,而且在其外部配置有电视接收器的后机壳。因此,除了背光源的扩散板和发光二极管的内厚距离以外,还需要增厚后框架和后机壳的距离。
本实施方式中,从透镜944以比正面高的亮度向周边放射的光经过规定的空间(内厚Zd)透过扩散板946及液晶显示面板900,并由此显示图像。基板938和散热板940接触,散热板940和后机壳910通过螺纹被固定,因此,除了内厚Zd以外没有不需要的空节距离,液晶电视接收器的厚度被薄型化。
液晶电视接收器的薄型化能够通过具有电源电路、显像电路、调谐电路(调谐器)、液晶显示面板900的时间电路的电路基板926的配置得到实现。详细地说,反射片930的弯曲部928向从后机壳910分离的方向弯曲,因此,能够在弯曲部928和后机壳910之间得到较大的空间。在液晶电视接收器的下部紧凑地收纳具有电源电路、显像电路、调谐电路(调谐器)、液晶显示面板900的时间电路的电路基板926。由此,不会在搭载有发光二极管942的基板938或散热板940与后机壳910之间占用空间。通过这样的构造,无论是否使用弯曲的反射片930,作为电视接收器,都能够实现薄型化。
下面,参照图33~图36对液晶电视接收器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例如,在对以铁为材料的部件实施涂装而成的后机壳910上,从内侧安装壁挂配件948。壁挂配件948对后机壳910的强度进行加强。在从后机壳910的背后进行壁挂时的承托螺纹孔形成在壁挂配件948上。在后机壳910的内侧例如固定以铝为材料的散热板940。
接下来,将搭载了发光二极管942的基板938安装在散热板940上。在发光二极管942上覆盖使用了丙烯酸的广配光的透镜944,并通过粘结材料对其进行固定。根据液晶电视接收器的亮度规格,在发光二极管942的接合温度有富余的情况下,还可以将基板938直接安装在后机壳910上。这里,在基板938的表面,在发光二极管942周边,粘贴有如第七实施方式的第二反射片722所示那样的反射片。还可以以容易地将从发光二极管942放射的光再次反射的方式,代替第二反射片722那样的片,在基板938上涂布白色保护层。
图34所示的连接器950是直至基板938上的点光源936的配线的电连接部。在连接器950上连接有配线951,经由形成在后机壳910上的取出孔952,将配线951向后机壳910的背面引出,并向电路基板926连接(参照图36)。电路基板926包括对发光二极管942进行控制的倒相电路。另外,取出孔952开设在与后述的罩922重复的位置上。由此,能够防止来自外部的灰尘等侵入后机壳910内部。
接下来,安装反射片930,该反射片930的表面具有光扩散性,在画面的纵方向上弯曲,且为了穿插透镜944而具有比透镜944直径大的孔。在其上方配置厚度为从1.5到3mm的扩散板946、棱镜片950及扩散片952。在基板938和扩散板946的背面的空间(内厚Zd)中,对来自发光二极管942的直接光和来自反射片930的2次光即反射光进行合成。
下面,通过由树脂材料制成的被分割为四部分的模压框架904来固定光学片类。在其上方配置液晶显示面板900。液晶显示面板900的构成为,在两块玻璃基板内封入液晶,并在一侧的基板(TFT基板)上形成TFT(ThinFilmTransistor)以及漏电信号线及门信号线,在另一侧的基板上形成滤色器。TFT基板上的门信号线及漏电信号线被向外部引出,并被连接在驱动IC及搭载有驱动IC的漏电基板上。在玻璃基板的各表面上粘贴有偏光板。漏电基板通过柔性电缆与供给显像信号的时间控制电路电连接。在液晶显示面板900的上方安装有由铁形成的上框架902,该上框架902用于防止来自驱动IC的电磁波,并用于固定液晶显示面板900。
最后,为了完成液晶电视接收器,在上框架902的表面安装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前机壳908,在机壳912下配置有发光二极管942的控制电路、时间控制电路、向显像电路供给电源的电源电路、与外部的连接端子等,安装有保护用的树脂制的罩922。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使用壁挂配件948的例子,但在后机壳910具有充分的强度的情况下,也可以不使用壁挂配件948。
[第十实施方式]
图3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十实施方式的液晶电视接收器的反射片的后方的图。图40是液晶电视接收器的纵剖面概要图。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电视接收器是画面的尺寸比第九实施方式大的液晶电视接收器。因此,若将全部的发光二极管972搭载在一块基板上,则基板变大导致成本增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基板分割成多个部分。也就是说,基板960由在画面的纵方向上并列的多个分割基板962组成。
在多个分割基板962上分别搭载发光二极管972,以彼此相邻的分割基板962的发光二极管972的中心点间隔成为YYL的方式,空出两者的间隔。多个分割基板962被固定在散热板970上。尺寸YYL扩大到在点光源964的光分布中沿纵方向不会发生不均的距离。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液晶电视接收器没有搭载壁挂配件。
收纳有多个点光源964的空间区域的纵方向的宽度YL,比从画面的纵尺寸中减去YL后的距离,即反射片966的弯曲部968的纵方向的宽度小。由此,能够得到正面的亮度高、且通过朝向周边亮度平滑地降低的亮度分布。该分布为从正面观察的情况下没有不适感的亮度分布,由于周边的亮度变小,因此,能够降低液晶电视接收器所需要的光量总量,所以,能够降低成本。
如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与第九实施方式相比,能够降低更大画面的液晶电视接收器的成本。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的内容与第九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相同。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能够被置换成实质上相同的构成、发挥相同的作用效果的构成或能够实现相同的目的的构成。

Claims (51)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液晶显示面板,其具有显示面及位于所述显示面的相反侧的背面;
背光源,
所述背光源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搭载有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的基板;反射片,避开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并与所述基板的搭载有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的面重叠,
所述基板的搭载有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的所述面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背面相对,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及所述基板都具有共同的第一方向的宽度比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的宽度长的形状,
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比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短,并且,所述基板避开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部相对,而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两端部之间的中央部相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宽度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宽度的1/3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及所述基板为沿所述第一方向长的长方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沿所述第一方向配列成一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节距相等。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节距越接近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央越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沿所述第一方向以交错状配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交错状的配列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节距相等。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交错状的配列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节距越接近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央越小。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具有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配列成一列的第一组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交错状配列的第二组的所述发光二极管。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组的所述发光二极管配置在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央部,
所述第一组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分别配置在夹持所述基板的所述中央部的两端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等节距配列,
所述第二组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在所述交错状的配列方向上以等节距配列。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组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彼此相邻的节距越接近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央越小,
所述第二组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所述交错状的配列方向上彼此相邻的节距越接近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央越小。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的所述中央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比所述两端部的各自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宽。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节距越接近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央变得越小,
所述基板在所述节距最小的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之间,被分割成第一分割基板及第二分割基板,
所述第一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二分割基板的至少一方,在一侧的端部具有用于与电缆连接的电缆连接器,
所述第一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二分割基板,使另一侧的端部彼此相邻地配置。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二分割基板以相同的设计构成,处于相互旋转对称的位置关系。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二分割基板的所述另一侧的端部在相互相对的表面具有凹部及凸部,
所述第一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二分割基板以一侧的所述凹部和另一侧的所述凸部相对的方式配置。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至少在所述第一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二分割基板的形成有所述凹部及所述凸部的所述端部的一侧沿所述第一方向以交错状配列,
从所述第一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二分割基板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最外侧的所述发光二极管起沿所述第一方向突出有所述凸部。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节距越接近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央变得越小,
所述基板在避开所述节距最小的位置的、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之间被分割成第一分割基板及第二分割基板,
所述第一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二分割基板的至少一方,在一侧的端部具有用于与电缆连接的电缆连接器,
所述第一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二分割基板以另一侧的端部彼此相邻的方式配置。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节距越接近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央变得越小,
所述基板在避开所述节距最小的位置的、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之间被分割成第一分割基板、第二分割基板及第三分割基板,
还具有:
设在所述第一分割基板的一侧的端部的、用于与电缆连接的电缆连接器;
对所述第一分割基板的另一侧的端部和所述第二分割基板的一侧的端部进行电连接的第一连接器;
对所述第二分割基板的另一侧的端部和所述第三分割基板的一侧的端部进行电连接的第二连接器。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交错状配列,
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节距为在所述交错状的配列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节距。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二分割基板的相互被电连接的所述端部,在相互相对的表面分别具有凹部及凸部,
所述第二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三分割基板的相互被电连接的所述端部,在相互相对的表面分别具有凹部及凸部,
从所述第一分割基板、所述第二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三分割基板的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方向上最外侧的所述发光二极管起沿所述第一方向突出有所述凸部,
所述第一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二分割基板,以一侧的所述凹部和另一侧的所述凸部相对的方式配置,
所述第二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三分割基板,以一侧的所述凹部和另一侧的所述凸部相对的方式配置。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配置在所述第二分割基板上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交错状配列,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节距为在所述交错状的配列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节距,
分别配置在所述第一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三分割基板上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第一方向上配列成一列。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分割基板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比所述第一分割基板及所述第三分割基板的任一个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都宽。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光源将所述反射片作为第一反射片,还具有粘贴在所述基板上的第二反射片,
所述第一反射片具有将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分别配置在内侧的多个第一孔,
所述第二反射片作为整体具有将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分别配置在内侧的多个第二孔,
在各自的所述第一孔的内侧某个所述第二孔的缘部的至少一部分露出。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反射片被分割成多个反射小片,
一个所述反射小片具有将一个所述发光二极管配置在内侧的一个所述第二孔,
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节距越接近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央变得越小,
所述多个反射小片为在与所述节距最小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对应的位置上相互不重叠的大小及形状。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反射片被分割成配置在所述基板的中央的第一区域的第一反射小片、和配置在夹持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区域的一对第二区域的多个第二反射小片,
彼此相邻的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节距越接近所述基板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中央变得越小。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射小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孔,
各所述第二反射小片分别具有一个所述第二孔。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射小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孔,
各所述第二反射小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孔。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至少配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中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交错状配列。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配置在所述第二区域中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配置成一列。
32.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反射片被分割成多个反射小片,
各所述反射小片具有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发光二极管配置在内侧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孔,
所述基板被分割成多个分割基板,
各所述反射小片具有与被粘贴的所述分割基板相似的外形形状。
33.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反射片是在所述基板上涂布白色保护层而形成的。
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支承板,在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的相反侧支承所述基板、且比所述基板大;
透镜,在所述基板的上方,配置在至少一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上方,
所述透镜在所述基板的外侧被安装在所述支承板上。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在所述支承板上的隔片,
所述透镜经由所述隔片被支承在所述支承板上。
3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多个所述基板,
还具有:
支承板,在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的相反侧支承所述多个基板、且比所述基板大;
透镜,在各所述基板的上方,配置在至少一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上方,
所述透镜在配置在其下的所述基板的外侧被安装在所述支承板上。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在所述支承板上的隔片,
所述透镜经由所述隔片被支承在所述支承板上。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片以至少在彼此相邻的所述基板之间不被分割的方式配置,
位于一侧的所述基板的上方的所述透镜和位于另一侧的所述基板的上方的所述透镜双方,被配置在彼此相邻的所述基板间的所述隔片支承。
3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片至少在彼此相邻的所述基板之间,被分割成与一侧的所述基板接近的第一分割隔片和与另一侧的所述基板接近的第二分割隔片来配置,
位于一侧的所述基板的上方的所述透镜被支承在所述第一分割隔片上,
位于另一侧的所述基板的上方的所述透镜被支承在所述第二分割隔片上。
4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反射片具有弯曲部。
41.一种电视接收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到40的任一项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以接收电视台放送的电波从而进行显像、发出声音的方式构成。
42.一种电视接收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
具有横长的画面的液晶显示面板;
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重叠的背光源;
扬声器;
调谐器,
所述背光源具有:以凹面朝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方式具有弯曲部的反射片;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相反侧与所述反射片重叠的基板;搭载在所述基板上并贯穿所述反射片、且以向所述凹面侧突出的方式配置的多个点光源,
各个所述点光源向相对于所述基板垂直的方向及其他的方向放射光,与所述垂直的方向相比,向其他的方向的光强度变强,
所述多个点光源在所述画面的横方向以至少一列并列,并以被收纳在沿所述画面的纵方向的宽度为所述画面的纵方向的长度的一半以下的空间区域内的方式配列。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电视接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的所述画面的纵方向的宽度为所述画面的纵方向的长度的一半以下。
44.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电视接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由在所述画面的纵方向上并列的多个分割基板构成。
45.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电视接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片的所述弯曲部包括第一弯曲部及第二弯曲部,
所述第一弯曲部及所述第二弯曲部分别形成在所述画面的纵方向上夹持所述多个点光源的两侧。
46.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电视接收器,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点光源分别包括发光二极管及配置在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外侧的透镜。
47.一种电视接收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
具有横长的画面的液晶显示面板;
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重叠的背光源;
扬声器;
调谐器;
至少收容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及所述背光源的机壳,
所述背光源具有:以凹面朝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方式具有弯曲部的反射片;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相反侧与所述反射片重叠的基板;搭载在所述基板上并贯穿所述反射片、且以向所述凹面侧突出的方式配置的多个点光源,
所述多个点光源在所述画面的横方向以至少一列并列,
各个所述点光源向相对于所述基板垂直的方向及其他的方向放射光,与所述垂直的方向相比,向其他的方向的光强度变强,
所述基板被固定在所述机壳上。
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电视接收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板被直接固定在所述机壳上。
49.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电视接收器,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固定有所述基板的散热板,
所述散热板被固定在所述机壳上,
所述基板经由所述散热板被固定在所述机壳上。
50.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电视接收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具有包含所述调谐器的电路,
所述反射片的所述弯曲部以从所述机壳离开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弯曲部和所述机壳之间的空间的下方配置有所述电路基板。
51.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电视接收器,其特征在于:
各个所述点光源包含发光二极管及配置在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外侧的透镜。
CN201180029634.4A 2010-06-17 2011-01-25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器 Active CN1037331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38555 2010-06-17
JP2010-138555 2010-06-17
PCT/JP2011/051308 WO2011158523A1 (ja) 2010-06-17 2011-01-25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像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33126A true CN103733126A (zh) 2014-04-16
CN103733126B CN103733126B (zh) 2017-06-23

Family

ID=45347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29634.4A Active CN103733126B (zh) 2010-06-17 2011-01-25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2) JP5415618B2 (zh)
KR (1) KR101437297B1 (zh)
CN (1) CN103733126B (zh)
WO (1) WO201115852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6977A (zh) * 2019-08-19 2021-02-23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317732B2 (en) 2015-12-23 2019-06-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splay apparatus with backlight unit
JP6204559B1 (ja) * 2016-06-07 2017-09-27 ルーメン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線形led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を含む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JP6316494B1 (ja) 2017-09-26 2018-04-25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面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72930A (ja) * 2001-12-06 2003-06-20 Seiko Epson Corp 信号機用液晶装置及び信号機
CN1828388A (zh) * 2005-02-28 2006-09-06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背光单元以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器件
CN1881039A (zh) * 2005-06-15 2006-12-20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背光单元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JP2008286955A (ja) * 2007-05-17 2008-11-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表示パネル用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9272451A (ja) * 2008-05-08 2009-11-19 Hitachi Ltd 面光源モジュール、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062006A (ja) * 2008-09-04 2010-03-18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照明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1682961A (zh) * 2007-07-27 2010-03-24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26704A (ja) * 1996-10-21 1998-05-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視聴装置
JP2005228535A (ja) * 2004-02-12 2005-08-25 Advanced Display Inc 面状光源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683969B2 (ja) * 2005-03-18 2011-05-18 京セラ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60134375A (ko) * 2005-06-22 2006-1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JP4467491B2 (ja) * 2005-09-06 2010-05-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液晶表示装置
KR101295144B1 (ko) * 2006-06-12 2013-08-0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구조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JP5028562B2 (ja) * 2006-12-11 2012-09-19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照明装置及びこの照明装置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JP4857185B2 (ja) * 2007-05-14 2012-01-18 株式会社アキタ電子システムズ 照明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584726B1 (ko) 2008-09-01 2016-01-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발광모듈
JP2010123551A (ja) * 2008-11-21 2010-06-03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面状光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72930A (ja) * 2001-12-06 2003-06-20 Seiko Epson Corp 信号機用液晶装置及び信号機
CN1828388A (zh) * 2005-02-28 2006-09-06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背光单元以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器件
CN1881039A (zh) * 2005-06-15 2006-12-20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背光单元及使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JP2008286955A (ja) * 2007-05-17 2008-11-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表示パネル用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1682961A (zh) * 2007-07-27 2010-03-24 夏普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JP2009272451A (ja) * 2008-05-08 2009-11-19 Hitachi Ltd 面光源モジュール、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0062006A (ja) * 2008-09-04 2010-03-18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照明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6977A (zh) * 2019-08-19 2021-02-23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28066B2 (ja) 2015-06-03
JP5415618B2 (ja) 2014-02-12
JP2014041844A (ja) 2014-03-06
CN103733126B (zh) 2017-06-23
JPWO2011158523A1 (ja) 2013-08-19
KR20130030809A (ko) 2013-03-27
KR101437297B1 (ko) 2014-09-03
WO2011158523A1 (ja) 2011-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46352B (zh) 光源单元以及显示装置
CN102971579B (zh) 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器
CN102893076B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US20080303976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160022215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그 도광판
US20120236213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20220043306A1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Display Apparatus, And Lighting Apparatus
US8547497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4315418A (zh) 一种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和曲面显示装置
CN103038703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3733126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电视接收器
EP3279720B1 (en) Backlight unit provided with supporter of light source unit,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upport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backlight unit
WO2013177805A1 (zh) 背光模组
US8052319B2 (en) Diffusion pl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20120099028A1 (en) Light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WO2020107897A1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显示装置
WO2012169440A1 (ja)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9383604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set
KR20080022717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KR101658145B1 (ko) 백 라이트 유닛 및 이의 조립방법
KR20080048180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모듈
JP2004219838A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CN105068317A (zh)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终端
KR200307097Y1 (ko) 엘씨디용 백라이트 장치
KR20160063522A (ko) 광 지향 각 조절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22

Address after: Hyogo

Applicant after: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Applicant after: JAPAN DISPLAY Inc.

Address before: Hyogo

Applicant before: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Japan Display East Inc.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06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Inc.

Address before: Japan Hyogo Prefecture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Patentee before: JAPAN DISPLAY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