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32137A - 线圈装置和磁共振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线圈装置和磁共振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32137A
CN103732137A CN201280038374.1A CN201280038374A CN103732137A CN 103732137 A CN103732137 A CN 103732137A CN 201280038374 A CN201280038374 A CN 201280038374A CN 103732137 A CN103732137 A CN 1037321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magnetic field
bobbin
wire
spl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83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32137B (zh
Inventor
杉山英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teri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eta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etal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etal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321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21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321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3213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8Systems for generation, homoge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the main or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 G01R33/385Systems for generation, homoge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the main or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using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co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8Systems for generation, homoge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the main or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 G01R33/385Systems for generation, homoge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the main or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using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coils
    • G01R33/3858Manufacture and installation of gradient coils, means for providing mechanical support to parts of the gradient-coil assemb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0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3/20Arrangements or instruments for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involving magnetic resonance
    • G01R33/28Details of apparatu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33/44 - G01R33/64
    • G01R33/38Systems for generation, homogenisation or stabilisation of the main or gradient magnetic field
    • G01R33/3806Open magnet assemblies for improved access to the sample, e.g. C-type or U-type magn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装置和磁共振成像装置。在层叠有形成平板状的第一线圈(2)、第二线圈(4)以及第三线圈(3)的线圈装置(1)中,所述第一线圈(2)具有空隙部,所述第三线圈(3)具有第二空隙部,将从所述第二线圈内侧跨过该第二线圈(4)而向边缘部引出的引线(44)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及从所述第三线圈内侧跨过该第三线圈(3)而向边缘部引出的引线(37a、37b)的一部分或全部收纳在所述空隙部中,将从所述第一线圈内侧跨过该第一线圈(2)而向边缘部引出的引线(27a、27b)的一部分或全部收纳在所述第二空隙部中。

Description

线圈装置和磁共振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圈装置和具备该线圈装置作为倾斜磁场线圈(Tilted Magnetic Field Coil)的磁共振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装置(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装置。以下称为“MRI装置”。)是利用在向放置于均匀静磁场中的被摄物体(活体)照射高频脉冲时产生的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以下称为“NMR”。)现象的装置。MRI装置用于测量构成被摄物体的组织的原子核自旋产生的NMR信号。MRI装置使用测量出的NMR信号将被摄物体的头部、腹部、四肢等的形态以二维或三维进行成像。在摄像中,在NMR信号中附加根据倾斜磁场的不同而不同的位置信息,并作为数字信号进行测量。测量出的数字信号被实施预定的信号处理,生成层析图像(断层图像)。
在MRI装置中使空间分辨率、灵敏度提高的静磁场强度的高强度化正在发展。
静磁场的强度由多种必要条件决定。必要条件之一是磁间隙的大小。为了增大静磁场强度,需要使由隔着间隙相对的磁铁和磁极片所形成的磁间隙按被摄物体的大小而极限地减小。并且,对于与静磁场的产生无关的构件亦即需要配置在磁间隙中的构件,需要减小其厚度。
其原因是,如果磁间隙更小、配置在磁间隙中的构件的厚度更小,则被摄物体与提供静磁场的磁铁之间的距离缩短,涉及被摄物体的磁场增大。
作为配置在磁间隙中的元件,有倾斜磁场线圈。倾斜磁场线圈是为了使磁铁形成的静磁场成为倾斜磁场所需的线圈。倾斜磁场线圈在摄像时针对从人、动物等被摄物体发出的NMR信号提供位置信息。
作为倾斜磁场线圈的一种形态,有层叠平面线圈的方式。倾斜磁场线圈由3层线圈形成,即由相对于静磁场的方向提供X方向、Y方向、Z方向(静磁场方向)的磁场的3层线圈来形成。
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用作倾斜磁场线圈的平面线圈。在层叠平面线圈而构成倾斜磁场线圈的情况下,构成倾斜磁场线圈的一层的平面线圈是在平板状的缠线板(robbin)表面部分设置槽。在该槽中嵌入铜线等的电线,并将其形成为螺旋状,由此制作螺旋状的电线。将该螺旋状的部分称作线圈绕组部。由于线圈绕组部形成为平面状,所以绕组端部的一侧成为靠缠线板的外缘,而绕组端部的另一侧成为线圈绕组的内部。
因此,与线圈绕组相连的导线(引线)的另一端在向线圈外部引出时需要从线圈绕组的内部跨过线圈绕组。在此,将跨过线圈绕组的部分导线称作连(搭)接线。由于作为该导线一部分的连接线的原因,平面线圈每一层的厚度就不只是缠线板的厚度,而是将缠线板的厚度与相当于连接线的线径的厚度相加后的厚度(专利文献1的图1a、1b)。
由于倾斜磁场线圈由3层线圈形成,因此,倾斜磁场线圈的厚度为将3片缠线板的厚度与相当于连接线线径的3倍的厚度相加后的厚度。
作为用于将倾斜磁场线圈等平面线圈制作得很薄的现有技术,有专利文献2示出的技术。即,在形成有按预定图形的槽的模构件的槽中配置导体的线材,在模构件上放置胶粘片,并将胶粘片压焊在线材上。通过将线材与薄片一起从模构件上取下,来得到表面固定有图形的线材的薄片。通过交替地层叠该薄片和线材,能得到薄型的平面线圈(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551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3070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层叠专利文献1示出的平面线圈来构成倾斜磁场线圈时,需要用于确保连接线的间隔空间的厚度。
专利文献2示出的方法作为将倾斜磁场线圈制作得很薄的方法来说是有效的。但是,对于所制造的倾斜磁场线圈,需要用于确保连接线的间隔空间的厚度。另外,由于在线圈制造过程中有许多工序,如在模构件的槽中配置线材的工序、在模构件上放置薄片的工序等,从而导致成本增加。
于是,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低成本制造的薄型的倾斜磁场线圈和使用了该倾斜磁场线圈的磁共振成像装置。
本发明涉及的线圈装置层叠有形成平板状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具有空隙部,将从所述第二线圈内侧跨过所述第二线圈向边缘部引出的引线的一部分或全部收纳在所述空隙部中。
在本发明中,第一线圈具有空隙部,将从第二线圈内侧跨过该第二线圈而向边缘部引出的引线的一部分或全部收纳在空隙部中。因此,不需要空出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间隔,能够将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贴紧地重叠。由此,能够使平面线圈的厚度减少连接线的线径部分。
在本发明涉及的线圈装置中,所述第一线圈由两个线圈分体构成,两个线圈分体隔着所述空隙部而并置。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线圈由两个线圈分体构成,两个线圈分体隔着空隙部而并置,将从第二线圈内侧跨过该第二线圈而向边缘部引出的引线的一部分或全部收纳在空隙部中。因此,不需要空出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间隔,能够使平面线圈的厚度减少。
本发明涉及的线圈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两个第一线圈分体的连接部。
在本发明中,将从第二线圈内侧跨过该第二线圈而向边缘部引出的引线的一部分或全部收纳在空隙部中。因此,不需要空出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的间隔,能够使平面线圈的厚度减少。
本发明涉及的线圈装置还包括形成平板状的第三线圈,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以及所述第三线圈按顺序依次层叠,所述第三线圈具有第二空隙部,将从所述第一线圈内侧跨过所述第一线圈而向边缘部引出的引线的一部分或全部收纳在所述第二空隙部中,将从所述第三线圈内侧跨过所述第三线圈而向边缘部引出的引线的一部分或全部收纳在所述空隙部中。
在本发明中,第三线圈具有第二空隙部,将从所述第一线圈内侧跨过该第一线圈而向边缘部引出的引线的一部分或全部收纳在所述第二空隙部中。将从所述第三线圈内侧跨过该第三线圈而向边缘部引出的引线的一部分或全部收纳在所述空隙部中。因此,不需要空出第一线圈与第三线圈之间的间隔,在第三线圈上也不需要穿过引线的空间,因此,能够使平面线圈的厚度进一步减少相当于连接线的线径的2倍的量。
在本发明涉及的线圈装置中,所述第三线圈由两个线圈分体构成,两个线圈分体隔着所述第二空隙部而并置。
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三线圈由两个线圈分体构成,两个线圈分体隔着所述第二空隙部而并置,将从所述第一线圈内侧跨过该第一线圈而向边缘部引出的引线的一部分或全部收纳在所述第二空隙部中。因此,不需要为穿过连接线而空出第一线圈与第三线圈之间的间隔,能够使平面线圈的厚度减少。
本发明涉及的线圈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两个第三线圈分体的第二连接部。
在本发明中,将从所述第一线圈内侧跨过该第一线圈而向边缘部引出的引线的一部分或全部收纳在所述第二空隙部中。因此,不需要空出第一线圈与第三线圈之间的间隔,能够使平面线圈的厚度减少。
本发明涉及的磁共振成像装置具备上述的任意一个线圈装置来作为倾斜磁场线圈。
在本发明中,能够使倾斜磁场线圈的厚度比现有技术中的倾斜磁场线圈更薄。能够缩短被摄物体与静磁铁之间的距离,缩短厚度减少的量,因此,能够增强静磁场。另外,能够减少倾斜磁场线圈的安装间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将从第二线圈内侧跨过该第二线圈而向边缘部引出的引线的一部分或全部收纳到第一线圈所形成的空隙部中。
由此,能够将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贴紧地层叠,因此能够减少平面线圈整体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构造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表示Z线圈构造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构成X线圈的X线圈分体的构造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X线圈构造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构成Y线圈的Y线圈分体构造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Y线圈构造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中X线圈与Z线圈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8是图7的A-A线的剖面略图。
图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中X线圈与Y线圈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10是图9的B-B线的剖面略图。
图1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1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的MRI装置内部结构的整体概要的框图。
图12是表示MRI装置内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的构造的立体分解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X、Y线圈用缠线板的形状的俯视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4涉及的Z2缠线板的形状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4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的构造的立体分解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5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单元的构造的立体分解图。
图18是实施方式5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冷却机构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6涉及的ESR装置的磁场发生部结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参照附图来具体说明实施方式1。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涉及的线圈装置作为应用于MRI装置的倾斜磁场线圈的例子来进行说明。作为其他示例,可应用于在电子自旋共振装置中使用的倾斜磁场线圈。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的构造的立体分解图。
倾斜磁场线圈1(线圈装置)形成为层叠有俯视观察为平板状的Z线圈4(第二线圈)、X线圈2(第一线圈)以及Y线圈3(第三线圈)的三层构造。各线圈中沿着外缘形成有多个螺纹孔。该螺纹孔中穿过未图示的螺钉,将X线圈2、Y线圈3以及Z线圈4相互结合起来。
构成倾斜磁场线圈1的线圈中的X线圈2由两个X线圈分体2a、2b构成。Y线圈3由两个Y线圈分体3a、3b构成。X线圈分体2a、2b、Y线圈分体3a、3b均为相同形状,俯视观察为弓形状。
X线圈分体2a、2b的曲线部分是与Z线圈4的圆周相同的曲率半径。将X线圈分体2a、2b重叠在Z线圈4上,以使得X线圈分体2a的直线部分和X线圈分体2b的直线部分平行。并且,以使得X线圈分体2a、2b的曲线部分与Z线圈4的圆周部分一致的方式,将X线圈分体2a、2b重叠在Z线圈4上。通过这样进行重叠,在X线圈分体2a与X线圈分体2b之间形成间隙(空隙部)。对于Y线圈3,也同样地在Y线圈分体3a与Y线圈分体3b之间形成间隙(第二空隙部)。
配置成使得X线圈分体2a和X线圈分体2b的直线部分、与Y线圈分体3a和Y线圈分体3b的直线部分形成直角。
X线圈分体2a、2b分别具备导线27a、27b(引线)。Y线圈分体3a、3b分别具备导线37a、37b(引线)。Z线圈4具备导线44(引线)。
X线圈2和Y线圈3分别由两个线圈分体构成,因此,导线的引出处分别是两处。如上述这样,由于配置成使得将X线圈2和Y线圈3相互正交,所以X线圈2的导线27a、27b和Y线圈3的导线37a、37b变为全部不同的位置。因此,倾斜磁场线圈1的导线引出位置变为最低4处。为了使引出位置的数量最小,使Z线圈4的引出位置与Y线圈3的一个引出位置一致。各导线的引出位置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进行配置。例如,在将Z线圈4的导线44设为时钟的3点位置时,X线圈2的导线27a、27b分别变为12点、6点的位置。Y线圈3的导线37a、37b分别变为9点、3点的位置。
使用图2,对Z线圈4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Z线圈的构造的俯视图。
Z线圈4包含Z线圈用缠线板41、线圈绕组部42、连接线43以及导线44。
Z线圈用缠线板41(以下称为“缠线板41”)是俯视观察为略圆板状的形状。
缠线板41使用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例如PET(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BT(polybut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或SPS(syndiotactic polystyrene:间规聚苯乙烯)来制作。
在缠线板41中形成有缺口部45a、45b、45c、45d、螺纹孔46以及螺纹孔47。另外,在缠线板41的一面上形成有未图示的槽。
槽是螺旋状的连续的一条的槽,除预定的间隔以外,从外缘形成。各槽是与缠线板41的外缘大致同心圆状。在外缘与槽之间设置缺口部45a、45b、45c、45d、螺纹孔46以及螺纹孔47。
线圈绕组部42是沿着槽嵌入由铜线等的导电体构成的线圈线(coil wire)而形成。线圈线通过环氧树脂铸模(mould)固定在缠线板41上。
用于铸模固定的树脂不限于环氧树脂。也可以使用具有与环氧树脂相同的绝缘性、耐热性、硬度的树脂,例如聚氨酯、聚酯等。
线圈绕组的缠绕结束部分42b的位置是从缠线板41的外缘在径向向内周侧进入了预定的距离的位置。这是为了在缠线板41的边缘部将与线圈绕组相连的导线44的一端铸模固定在缠线板41上。线圈绕组的缠绕开始部分42c的周向位置与线圈绕组的缠绕结束部分42b大致相同。这是为了在缠线板41的边缘部(第二线圈的边缘部)将与缠绕开始部分42c(第二线圈内侧)相连的导线44的另一端(引线)同导线44的一端一起在缠线板41上进行铸模固定并引出。
缺口部45a是用于将连接于线圈绕组的导线44向倾斜磁场线圈1的外部引出的构件。缺口部45a设置成使得线圈绕组的缠绕结束部分42b的周向位置与线圈绕组的缠绕开始部分42c的周向位置变成附近。缺口部45a~45d设置在比线圈绕组部42靠近外缘侧的位置。缺口部45a、45b、45c、45d是从缠线板41的外缘部向内部切入,将缠线板41的一部分切成大致长方形而形成。
缺口部45a、45b、45c、45d在周向以等间隔形成。
导线44的一端与线圈绕组部42的缠绕结束部分42b相连,从缺口部45a向倾斜磁场线圈1的外部被引出。与线圈绕组部42的缠绕开始部分42c相连的导线44的另一端跨过线圈绕组部42(连接线43),从缺口部45a向倾斜磁场线圈1的外部被引出。
螺纹孔46是用于穿过螺钉的孔,该螺钉用于重叠地固定Z线圈4和X线圈2、X线圈2和Y线圈3。螺纹孔46适当地形成在沿着缠线板41的外缘部比线圈绕组部42靠近外缘侧的位置以及线圈绕组部42的内部。螺纹孔47是用于穿过在将倾斜磁场线圈1固定于MRI装置等其他装置上时使用的螺钉的孔。螺纹孔47与螺纹孔46不同地适当形成在沿着缠线板41的外缘部比线圈绕组部42靠近外缘侧的位置。
在线圈绕组的线径设为1.0mm时,缠线板41的无槽部分的厚度设为1.6mm,槽宽度设为1.1mm,将槽深度设为1.2mm。如果这样,则线圈线被嵌入槽中而不会被露出在缠线板41表面,因此是合适的。
使用图3,对构成X线圈2的X线圈分体2a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构成X线圈的X线圈分体的构造的俯视图。
X线圈分体2a包含X线圈用缠线板21a、线圈绕组部23a、连接线26a以及导线27a。
X线圈用缠线板21a(以下称为“缠线板21a”)是俯视观察为弓形状。缠线板21a的曲线部和Z线圈用缠线板41的曲线部做成曲率半径相等。
缠线板21a使用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例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或SPS(间规聚苯乙烯)来制作。
在缠线板21a上形成有缺口部28a、螺纹孔29a以及螺纹孔30a。在缠线板21a的一面上形成有未图示的槽。沿着该槽嵌入由铜线等的导电体构成的线圈线,形成了线圈绕组部23a。
槽是连续的一条的槽,除预定的间隔以外,从外缘形成。为了形成与缠线板21a外缘为大致相似形的线圈绕组而设置槽。在外缘与槽之间设置缺口部28a、螺纹孔29a以及螺纹孔30a。
线圈绕组部23a是沿着槽嵌入由铜线等的导电体构成的线圈线而形成。线圈线通过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例如环氧树脂、聚氨酯、或聚酯而铸模固定在缠线板21a上。
线圈绕组的缠绕结束部分24a的位置是从缠线板21a的外缘在径向上向内周侧进入了预定的距离的位置。这是为了在缠线板21a的边缘部(第一线圈的边缘部)将与线圈绕组连接的导线27a的一端铸模固定在缠线板21a上。
缠绕结束部分24a的位置是形成缠线板21a边缘的一部分的圆弧的中点附近。线圈绕组的缠绕开始部分25a的周向位置与线圈绕组的缠绕结束部分24a的周向位置大致相同。这是为了在缠线板21a的边缘部,将与缠绕开始部分25a(第一线圈内侧)相连的导线27a的另一端(引线)同导线27a的一端一起在缠线板21a上进行铸模固定并引出。
缺口部28a是用于将连接于线圈绕组的导线27a向倾斜磁场线圈1的外部引出的构件。缺口部28a设置成使得线圈绕组的缠绕结束部分24a和缠绕开始部分25a的周向位置变为附近。缺口部28a形成在比线圈绕组部23a靠近外缘侧的位置。缺口部28a是从缠线板21a的外缘部向内部切入,将缠线板21a的一部分切成大致长方形而形成。
导线27a的一端与线圈绕组部23a的缠绕结束部分24a相连,从缺口部28a向倾斜磁场线圈1外部被引出。导线27a的另一端(引线)与线圈绕组部23a的缠绕开始部分25a相连,跨过线圈绕组部23a(连接线26a)而从缺口部28a向倾斜磁场线圈1的外部被引出。
螺纹孔29a是用于穿过螺钉的孔,该螺钉用于重叠地固定X线圈分体2a和Z线圈4、X线圈分体2a和Y线圈3。螺纹孔29a是适当地形成在沿着缠线板21a的外缘比线圈绕组部23a靠近外缘侧的位置以及线圈绕组部23a的内部。螺纹孔30a是用于穿过在将倾斜磁场线圈1固定于MRI装置等其他装置上时使用的螺钉的孔。螺纹孔30a与螺纹孔29a不同地沿着缠线板21a的外缘适当地形成。
在线圈绕组的线径设为1.0mm时,将缠线板21a的无槽部分的厚度设为1.6mm,槽宽度设为1.1mm,将槽深度设为1.2mm。如果这样,则线圈线被嵌入槽中而不会露出于缠线板21a表面,因此是合适的。
构成X线圈2的另一方的X线圈分体2b是与X线圈分体2a相同的构造。图4是表示X线圈的构造的俯视图。X线圈2由X线圈分体2a、X线圈分体2b构成。X线圈分体2b包含X线圈用缠线板21b、线圈绕组部23b、连接线26b以及导线27b。
用于X线圈分体2b的X线圈用缠线板21b(以下称为“缠线板21b”)也与用于X线圈分体2a的X线圈用缠线板21a相同。
在缠线板21b的一面上形成有未图示的槽。沿着该槽嵌入线圈线,形成了线圈绕组部23b。线圈线通过环氧树脂等铸模固定在缠线板21b上。
线圈绕组的缠绕结束部分24b、缠绕开始部分25b(第一线圈内侧)分别形成在与X线圈分体2a的缠绕结束部分24a、缠绕开始部分25a相同的位置上。与缠绕结束部分24b相连的导线27b的一端从缺口部28b被引出到外部。与缠绕开始部分25b相连的导线27b的另一端(引线)跨过线圈绕组(连接线26b),在缺口部28b的内侧铸模固定在缠线板21b上。导线27b的另一端也从缺口部28b被引出到外部。
对于螺纹孔29b、螺纹孔30b,分别以与X线圈分体2a的螺纹孔29a、螺纹孔30a相同的目的而形成在同样的位置。
X线圈2配置成使得X线圈分体2a的直线部分和X线圈分体2b的直线部分变成平行。
在配置于Z线圈4上时,进一步设置成使得X线圈分体2a、2b的圆弧部分和Z线圈4的圆弧部分一致。
使用图5,对构成Y线圈3的Y线圈分体3a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构成Y线圈的Y线圈分体的构造的俯视图。
Y线圈分体3a包含Y线圈用缠线板31a、线圈绕组部33a、连接线36a以及导线37a。
Y线圈用缠线板31a(以下称为“缠线板31a”)是俯视观察为弓形状。缠线板31a的形状与上述的缠线板21a相同。
缠线板31a使用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例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或SPS(间规聚苯乙烯)来制作。
在缠线板31a上形成有缺口部38a、螺纹孔39a以及螺纹孔40a。另外,在缠线板31a的一面上形成有未图示的槽。沿着该槽嵌入由铜线等的导电体构成的线圈线,形成了线圈绕组部33a。
槽是连续的一条的槽,除预定的间隔以外,从外缘形成。为了形成与缠线板31a外缘为大致相似形的线圈绕组而设置槽。在外缘与槽之间设置缺口部38a、螺纹孔39a以及螺纹孔40a。
线圈绕组部33a是沿着槽嵌入由铜线等的导电体构成的线圈线而形成。线圈线通过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例如环氧树脂、聚氨酯、或聚酯而铸模固定在缠线板31a上。
线圈绕组的缠绕结束部分34a的位置是从缠线板31a的外缘在径向上向内周侧进入了预定的距离的位置。这是为了在缠线板31a的边缘部(第三线圈的边缘部)将与线圈绕组连接的导线37a的一端铸模固定在缠线板31a上。
缠绕结束部分34a的位置是形成缠线板31a边缘的一部分的圆弧的中点附近。
线圈绕组的缠绕开始部分35a的周向位置与线圈绕组的缠绕结束部分34a的周向位置大致相同。这是为了在缠线板31a的边缘部将与缠绕开始部分35a(第三线圈内侧)相连的导线37a的另一端(引线)同导线37a的一端一起在缠线板31a上进行铸模固定并引出。
缺口部38a是用于将连接于线圈绕组的导线37a向倾斜磁场线圈1的外部引出的构件。缺口部38a设置成使得线圈绕组的缠绕结束部分34a和缠绕开始部分35a的周向位置变为附近。缺口部38a形成在比线圈绕组部33a靠近外缘侧的位置。缺口部38a是从缠线板31a的外缘部向内部切入,将缠线板31a的一部分切成大致长方形而形成。
导线37a的一端与线圈绕组部33a的缠绕结束部分34a相连,从缺口部38a向倾斜磁场线圈1外部被引出。导线37a的另一端(引线)与线圈绕组部33a的缠绕开始部分35a相连,跨过线圈绕组部33a(连接线36a)而从缺口部38a向倾斜磁场线圈1的外部被引出。
螺纹孔39a是用于穿过螺钉的孔,该螺钉用于重叠地固定Y线圈分体3a和Z线圈4、Y线圈分体3a和X线圈2。螺纹孔39a适当地形成在沿着缠线板31a的外缘比线圈绕组部33a靠近外缘侧的位置以及线圈绕组部33a的内部。螺纹孔40a是用于穿过在将倾斜磁场线圈1固定于MRI装置等其他装置上时使用的螺钉的孔。螺纹孔40a是与螺纹孔39a不同地沿着缠线板31a的外缘适当地形成。
在线圈绕组的线径设为1.0mm时,将缠线板31a的无槽部分的厚度设为1.6mm,槽宽度设为1.1mm,将槽深度设为1.2mm。如果这样,则线圈线被嵌入槽中而不会露出于缠线板31a表面,因此是合适的。
构成Y线圈3的另一方的Y线圈分体3b是与Y线圈分体3a相同的构造。图6是表示Y线圈的构造的俯视图。Y线圈3由Y线圈分体3a、Y线圈分体3b构成。Y线圈分体3b包含Y线圈用缠线板31b、线圈绕组部33b、连接线36b以及导线37b。
用于Y线圈分体3b的Y线圈用缠线板31b(以下称为“缠线板31b”)也与用于Y线圈分体3a的Y线圈用缠线板31a相同。
在缠线板31b的一面上形成有未图示的槽。沿着该槽嵌入线圈线,形成了线圈绕组部33b。线圈线通过环氧树脂等铸模固定在缠线板31b上。
线圈绕组的缠绕结束部分34b、缠绕开始部分35b(第三线圈内侧)分别形成在与Y线圈分体3a的缠绕结束部分34a、缠绕开始部分35a相同的位置上。与缠绕结束部分34b相连的导线37b的一端从缺口部38b被引出到外部。与缠绕开始部分35b相连的导线37b的另一端(引线)跨过线圈绕组(连接线36b),在缺口部38b的内侧铸模固定在缠线板31b上。导线37b的另一端也从缺口部38b被引出到外部。
对于螺纹孔39b、螺纹孔40b,分别以与Y线圈分体3a的螺纹孔39a、螺纹孔40a相同的目的而形成在同样的位置。
Y线圈3配置成使得Y线圈分体3a的直线部分和Y线圈分体3b的直线部分变成平行。
在配置于X线圈2上时,进一步设置成Y线圈分体3a、3b的圆弧部分与X线圈2的圆弧部分及Z线圈4的圆弧部分一致。
图7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中X线圈与Z线圈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8是图7的A-A线的剖面略图。
如图7和图8所示,将线圈绕组部42作为上面来放置Z线圈4,在Z线圈4上堆积由X线圈分体2a、X线圈分体2b构成的X线圈2。X线圈分体2a、2b与Z线圈4同样地,分别以线圈绕组部23a、23b成为上面的方式重叠在Z线圈4上。使Z线圈4的圆弧部分与X线圈分体2a的圆弧部分一致地重叠。使Z线圈4的圆弧部分与X线圈分体2b的圆弧部分一致地重叠。配置成X线圈分体2a的直线部分和X线圈分体2b的直线部分变为平行。由此,在Z线圈4上形成空隙部(以下称为“第一空隙部1a”),该空隙部是以大致长方形作为底面、具有相当于X线圈分体2a、2b的厚度的高度的大致六面体上的空间。即,X线圈分体2a和X线圈分体2b隔着第一空隙部1a(空隙部)而并置。
第一空隙部1a的高度比连接线43的线径大,因此能够将连接线43收纳在第一空隙部1a中。
即,能够利用第一空隙部1a而穿过Z线圈4的连接线43。由此,能够将Z线圈4的缠线板41和X线圈2的缠线板21a、21b贴紧,能够从倾斜磁场线圈的厚度中减少相当于连接线的线径的厚度。
在图8中,省略了设置于各缠线板上的线圈绕组用的槽的记载。另外,省略了将连接线43和线圈绕组42进行铸模固定的树脂的记载。
图9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中X线圈与Y线圈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图10是图9的B-B线的剖面略图。如图9和图10所示,在X线圈分体2a、2b上堆积有Y线圈分体3a、3b。Y线圈分体3a与X线圈分体2a、2b配置成使得外缘的直线部分相互正交。Y线圈分体3b也同样地配置成使得X线圈分体2a、2b和外缘的直线部分相互正交。Y线圈分体3a、3b分别以线圈绕组部33a、33b成为下面的方式堆积在X线圈分体2a、2b上。这是为了做成Y线圈分体3a、3b各自的连接线36a、36b穿过第一空隙部1a。
与X线圈2同样地,使Y线圈分体3a及Y线圈分体3b的圆弧部分、与Z线圈4、X线圈分体2a及X线圈分体2b的圆弧一致地配置。由此,在X线圈2上形成第二空隙部(以下称为“第二空隙部1b”),该第二空隙部是以大致长方形为底面、具有相当于Y线圈分体3a、3b的厚度的高度的大致六面体上的空间。即,Y线圈分体3a和Y线圈分体3b隔着第二空隙部1b而并置。
与上述的第一空隙部1a同样地,能够利用第二空隙部1b而穿过X线圈2的连接线26a、26b。另外,Y线圈3的连接线36a、36b与Z线圈4的连接线43同样地,能够穿过第一空隙部1a。因此,能够将Y线圈3的缠线板31a、31b和X线圈2的缠线板21a、21b贴紧,进而能够从倾斜磁场线圈的厚度中减少相当于连接线的线径的2倍的厚度。
在图10中,省略了设置于各缠线板上的线圈绕组用的槽的记载。另外,省略了用于对连接线26a和线圈绕组部23a、连接线26b和线圈绕组部23b进行铸模固定的树脂的记载。
如上述这样,能够利用第一空隙部1a和第二空隙部1b而穿过X线圈2的连接线26a、26b、Y线圈3的连接线36a、36b以及Z线圈4的连接线43。不需要为了穿过连接线而在层叠的缠线板间设置空间,与现有技术中的倾斜磁场线圈相比,能够减小共计相当于连接线的线径3倍的厚度。
接着,对具备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1的MRI装置进行说明。
图11是表示具备实施方式1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的MRI装置的内部结构的整体概要的框图。
大致地区分,MRI装置5具有静磁场发生部6、倾斜磁场发生部7、定序器8、电磁波发生部9、电磁波检测部10、信号处理部11以及操作部12。
静磁场发生部6在被摄物体100的上下方具有静磁场磁铁(未图示),对被摄物体100从MRI装置5的下部朝着上部施加静磁场。
倾斜磁场发生部7具有在作为MRI装置5的坐标系(静止坐标系)的X、Y、Z这三轴方向缠绕而成的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7a、7b和用于驱动倾斜磁场线圈7a、7b的倾斜磁场电源7c。Z轴方向是静磁场方向,X轴方向是从电磁波发生部9向电磁波检测部10的方向,Y轴方向是与X轴方向及Z轴方向相互正交的方向。倾斜磁场发生部7按照来自定序器8的指令来驱动倾斜磁场线圈7a、7b的倾斜磁场电源7c,由此将X、Y、Z这3轴方向的倾斜磁场Gx、Gy、Gz施加到被摄物体100。在摄像被摄物体100时,倾斜磁场发生部7通过向与摄像剖面正交的方向施加剖切方向倾斜磁场脉冲(Gs)来设定对被摄物体100的摄像剖面。
定序器8按照来自信号处理部11的指示,将被摄物体100的层析图像的数据收集所需的各种命令提供给倾斜磁场发生部7、电磁波发生部9以及电磁波检测部10。
电磁波发生部9具有高频振荡器9a、调制器9b、高频放大器9c以及高频发送线圈6a。电磁波发生部9为了使构成被摄物体100的活体组织的原子的核自旋产生核磁共振,向被摄物体100照射高频磁场脉冲。
调制器9b按照来自定序器8的指令,以预定的定时对从高频振荡器9a提供来的高频脉冲进行振幅调制,将振幅调制后的高频脉冲提供给高频放大器9c。
高频放大器9c对所提供的高频脉冲进行放大,并提供给与被摄物体100接近的高频发送线圈6a。高频发送线圈6a向被摄物体100照射放大后的高频脉冲。
电磁波检测部10具有高频接收线圈6b、信号放大器10a、正交相位检波器10b以及A/D转换器10c。电磁波检测部10检测NMR信号,该NMR信号是通过构成被摄物体100的活体组织的核自旋的核磁共振而从被摄物体100放射的电磁波。被摄物体100基于从高频发送线圈6a照射的电磁波产生核磁共振,并发送NMR信号。高频接收线圈6b与被摄物体100接近,检测从被摄物体100发出的NMR信号,并将检测到的NMR信号提供给信号放大器10a。信号放大器10a对所提供的NMR信号进行放大,并提供给正交相位检波器10b。正交相位检波器10b按照来自定序器8的指令,将从信号放大器10a提供来的NMR信号分为2个系统的信号,用A/D转换器10c将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提供给信号处理部11。
信号处理部11具有未图示的CPU、ROM以及RAM,对从A/D转换器10c收到的数字信号实施信号处理,对该处理结果进行输出、保存等。具体来说,信号处理部11在从电磁波检测部10提供了数字信号时,对数字信号实施傅里叶变换、校正系数计算、图像重构等处理,生成被摄物体100的层析图像。
操作部12具有显示器12a、轨迹球或鼠标12b以及键盘12c。操作部12接受由操作员进行的操作,受理用于进行MRI装置5的整体控制所需的数据和信号处理部11进行处理的数据,将层析图像的生成用数据提供给信号处理部11。另外,操作部12接受由操作员进行的操作,使信号处理部11所生成的层析图像显示在显示器12a上,或使其存储在外部存储装置(未图示)中。
图12是表示MRI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框图。
MRI装置5具有支柱磁轭50a及50b、底部磁轭51a及51b、静磁场磁铁52a及52b、倾斜磁场线圈7a及7b、高频发送线圈6a、高频接收线圈6b、操作部12。
静磁场磁铁52a及52b与底部磁轭51a及51b的内侧面相对地配置,进而在该内侧面相对地配置倾斜磁场线圈7a及7b。另外,高频发送线圈6a、高频接收线圈6b、以及倾斜磁场线圈7a、7b形成了静磁场空间。在该静磁场空间内放置被摄物体100。静磁场磁铁52a及52b、支柱磁轭50a及50b、底部磁轭51a及51b被电连接,由这些磁性体在MRI装置5的内部形成磁路。
静磁场空间是MRI装置5根据成为摄像对象的被摄物体100的大小而规定的,因此,倾斜磁场线圈7a、7b的间隔受被摄物体的大小限制。另一方面,被摄物体100与静磁场磁铁52a、52b之间的距离越短,被摄物体100涉及的静磁场强度越加强。因此,当采用本发明的倾斜磁场线圈1作为MRI装置5的倾斜磁场线圈7a、7b时,能够不改变静磁场空间的大小,而静磁场磁铁52a与静磁场磁铁52b之间的间隔缩小。由此,获得静磁场空间的磁场被加强这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2>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2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的构造的立体分解图。在实施方式1中,作为重叠X线圈2、Y线圈3以及Z线圈4的次序,在Z线圈4上重叠X线圈2,进而在其上重叠Y线圈3,但也可以将X线圈2和Y线圈3相反地重叠。即,也可以在Z线圈4上重叠Y线圈3,进而在其上重叠X线圈2。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由X线圈2、Y线圈3以及Z线圈4构成。X线圈2、Y线圈3以及Z线圈4各线圈是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结构,所以标记了相同的标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以下这样堆积线圈。以使得绕组部42成为上面的方式放置Z线圈4。导线44设为时钟的3点位置。在其上方,以使得线圈绕组部33a、33b成为上面的方式,分别重叠Y线圈分体3a、Y线圈分体3b。在这种情况下,Y线圈分体3a的导线37a成为时钟的12点位置。Y线圈分体3b的导线37b成为时钟的6点位置。
Z线圈4的连接线43被收纳在由Y线圈3所形成的第二空隙部1b中。
接着,在Y线圈3上重叠X线圈2。使X线圈分体2a和Y线圈分体3a、X线圈分体2a和Y线圈分体3b的外缘的直线部分正交。同样地,使X线圈分体2b和Y线圈分体3a、X线圈分体2b和Y线圈分体3b的外缘的直线部分正交。另外,以使得X线圈分体2a的线圈绕组部23a、X线圈分体2b的线圈绕组部23b成为下面的方式进行重叠。这是为了X线圈分体2a的连接线26a、X线圈分体2b的连接线26b被收纳在Y线圈3形成的第二空隙部1b中。
以使得X线圈分体2a的导线27a成为时钟的9点位置,X线圈分体2b的导线27b成为3点的位置的方式,配置X线圈分体2a、2b。X线圈分体2a的连接线26a和X线圈分体2b的连接线26b与Z线圈4的连接线43同样地被收纳在由Y线圈3所形成的第二空隙部1b中。另外,X线圈分体2b的导线27b从与Z线圈4的导线44相同的位置被引出。
Y线圈分体3a的连接线36a和Y线圈分体3b的连接线36b被收纳在X线圈2形成的第一空隙部1a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与现有技术中的倾斜磁场线圈相比,能够共计减少相当于连接线的线径3倍的厚度。
<实施方式3>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3涉及的X、Y线圈用缠线板的形状的俯视图。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中,X线圈2和Y线圈3分别是使用了2张缠线板来构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用1张缠线板来构成X线圈2或Y线圈3。在用1张缠线板构成的情况下,设置空隙部,使该空隙部作为第一空隙部1a和第二空隙部1b来发挥作用。
实施方式3涉及的X、Y线圈用缠线板13(以下称为“缠线板13”)的不同点仅是将2张缠线板设为1张,由于其他结构是相同的,所以在以下主要说明不同点。
首先,对形成X线圈2的情况进行说明。
缠线板13包含空隙部13a、13b、槽13c、13d、缺口部13e、13f、连接部13g。
缠线板13变为从外缘切开半径与上述的Z线圈用缠线板41大致相同的圆板的一部分后的形状。通过切开所形成的空隙部13a、13b形成在2个位置。空隙部13a、13b位于相对于圆板的中心对称的位置。空隙部13a、13b发挥作为上述的第一空隙部1a的功能。
空隙部13a、13b的形状是俯视观察为大致长方形。切开后残余的俯视观察为长方形部分是连接部13g。长方形状的连接部13g是从缠线板13的中央部朝向与缺口部13e、13f的缺口方向交叉的方向对称地形成。连接部13g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比缠线板13的直径短。
槽13c、13d是用于嵌入线圈线的槽,隔着连接部13g对称地形成。槽13c、13d各自的形状与上述的X线圈用缠线板21a等相同。
缺口部13e、13f是用于引出导线的构件。与实施方式1涉及的X线圈用缠线板同样地,与由槽13c、13d形成的线圈绕组的缠绕开始及缠绕结束的周向位置一致地形成缺口部13e、13f。
空隙部13a、13b设置在以缠线板13为中心而将缺口部13e、13f旋转了90度的位置上。即,在缺口部13e、13f分别设为时钟的3点、9点的位置时,空隙部13a、13b设为6点、12点的位置。
在使用缠线板13构成X线圈2时,在槽13c和槽13d中嵌入由铜线等的导电体构成的线圈线,形成线圈绕组部。所形成的线圈分体成为X线圈分体2a或X线圈分体2b。X线圈分体2a或2b的导线从缺口部13f或13e被引出。两个X线圈分体2a和2b通过连接部13g相连接。
同样地,能够使用缠线板13构成Y线圈3。即,使用槽13c、13d而形成的线圈分别成为Y线圈分体3a、Y线圈分体3b。在这种情况下,连接部13g成为第二连接部。另外,空隙部13a、13b发挥作为上述的第二空隙部1b的功能。
实施方式1与本实施方式的不同只是缠线板形状,其他事项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上述的空隙部13a、13b和连接部13g的形状是一例。只要适当地确保线圈分体间的距离,能得到为收纳连接线所需的足够的空隙,则空隙部13a、13b以及连接部13g可以是其他形状。
例如,也可以缩短图14所示的连接部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连接部的形状也不限于俯视观察为长方形,形成空隙部的边也可以弯曲。另外,也可以不是用1个板材形成连接部,而是通过较窄的多个板材桥接在线圈分体间的方式。除此之外,能采用适当确保2个线圈分体间的距离且能得到为收纳连接线所需的足够的空隙部的任何形状来作为连接部。
<实施方式4>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倾斜磁场线圈的导线从4处引出,但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新的缠线板,将引出处设为1处。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4涉及的Z2缠线板的形状的俯视图。
Z2缠线板15(以下称为“缠线板15”)构成了圆板状的形状。缠线板15的曲率半径和Z线圈用缠线板41的曲率半径是大致相同的长度。Z2缠线板15包含用于穿过导线的孔15a、15b、15c和用于引导导线的槽16a、16b、16c。
孔15a、15b、15c分别由2个孔构成。孔15a、15b、15c是沿着缠线板15的外缘而设置,槽16c是从缠线板15的外缘向内部方向形成,并与槽16a、16b相连接。在将槽16c设为时钟的3点位置时,孔15a被设置在12点附近,孔15b被设置在6点附近,孔15c被设置在9点附近。
槽16a是用于将从孔15a引出的导线引导到槽16c的槽,槽16b是用于将从孔15b和孔15c引出的导线引导到槽16c的槽。为了引导一组导线,槽16a、槽16b由2个槽构成。槽16a、槽16b形成在沿着缠线板15的外缘从缠线板15的外缘在径向上向内周侧进入了预定的距离的位置上。
在缠线板15的外缘与槽16a、16b之间,适当地设置用于穿过在将缠线板15与其他缠线板连接时使用的螺钉的螺纹孔。
另外,在缠线板15的中央部形成有圆环状的槽部16d。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4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的构造的立体分解图。实施方式4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14是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1上即Y线圈3上进一步重叠Z2缠线板15而成的线圈。
Z2缠线板15是用于配置Z2线圈(未图示)的缠线板。在形成于缠线板15的中央部的圆环状的槽部16d中配置Z2线圈。Z2线圈成为用于改善磁场均匀性的线圈。
缠线板15和倾斜磁场线圈1如以下这样进行对准并叠加。以使得倾斜磁场线圈1的Z线圈4的导线44及Y线圈分体3b的导线37b、与缠线板15的槽16c变成相同的位置的方式进行重叠。
在这样重叠的情况下,X线圈分体2a的导线27a经过孔15a,从倾斜磁场线圈1向缠线板15的上面被引出。同样地,X线圈分体2b的导线27b经过孔15b而从倾斜磁场线圈1向缠线板15的上面被引出,Y线圈分体3a的导线37a经过孔15c而从倾斜磁场线圈1向缠线板15的上面被引出。
被引出的X线圈分体2a的导线27a被槽16a引导并带回至槽16c,X线圈分体2b和导线27b和Y线圈分体3a的导线37a被槽16b引导并带回至槽16c。
Z线圈4的导线44、Y线圈分体3b的导线37b从Z2缠线板15的下方被引出到倾斜磁场线圈14的外部。
被带回到槽16c的全部的导线27a、27b、37a从槽16c被引出到倾斜磁场线圈14的外部。
如上述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倾斜磁场线圈1中追加新的缠线板15,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1中,具有4处的导线的引出位置变为1处。
由此,容易实现在将倾斜磁场线圈14安装到MRI装置时的导线处理,获得MRI装置的装配工时减少这样的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在实施方式1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1中追加了Z2缠线板15的情况进行叙述,但同样地,在实施方式2、3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中追力Z2缠线板15,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5>
接着,对在MRI装置中使用实施方式4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14的情况下采用的冷却机构进行说明。倾斜磁场线圈由于在摄像中反复地供给脉冲电流而发热巨大。倾斜磁场线圈的发热有可能对所摄像的图像的画质造成影响,或者给成为摄像对象的被摄物体带来痛苦,因此需要用于冷却倾斜磁场线圈的机构。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5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单元的构造的立体分解图。倾斜磁场线圈单元17是通过4根安装螺钉17a将倾斜磁场线圈14固定在磁极片18上的构件。倾斜磁场线圈单元17的底面被安装在MRI装置上,因此,图17所示的倾斜磁场线圈单元17的上面即安装有倾斜磁场线圈14的面变成面对被摄物体。
磁极片18形成八角柱的形状,在内部形成有用于收纳倾斜磁场线圈14的圆柱状的凹陷。为了在该凹陷中将倾斜磁场线圈14螺纹紧固在磁极片18上,螺母被割开后的固定用凸台(boss)18a沿着凹陷的外缘形成在4个位置上。固定用凸台18a设置在周向上成为等间隔的位置上。
倾斜磁场线圈14是利用穿过沿着外缘而设置的螺纹孔的螺钉17a和固定用凸台18a来螺纹紧固在磁极片18上。在将倾斜磁场线圈14安装到磁极片18上时,以使得倾斜磁场线圈14的上面和磁极片18的上面变为齐平的方式,形成固定用凸台18a。即,以使得固定用凸台18a的上面变成从磁极片18的上面降低倾斜磁场线圈14的厚度量的方式,形成固定用凸台18a。
在磁极片18上,用于引出倾斜磁场线圈14的导线的导线槽18b被设置在4个位置上。导线槽18b以使得不与固定用凸台18a重叠的方式设置在周向上成为等间隔的位置。
图18是实施方式5涉及的倾斜磁场线圈冷却机构的示意图。在设置于倾斜磁场线圈单元17中的导线槽18b的1个位置上,连接用于送入来自气泵19的空气的空气软管19a。从气泵19送入的空气从其他3个位置的导线槽18b被排出。利用这样的空气的流动,倾斜磁场线圈14被冷却。导线槽18b的1个位置被用于引出倾斜磁场线圈14的导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倾斜磁场线圈14的导线的引出位置是1处,所以能够利用上述机构有效地冷却倾斜磁场线圈14。
<实施方式6>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涉及的平面线圈应用于电子自旋共振装置(E1ectronSpinResonance装置,以下称为“ESR装置”)的倾斜磁场线圈的情况进行说明。
ESR装置是将对放置于静磁场中的被测定样品照射微波、并且照射到的微波被被测定样品吸收的状况作为光谱来记录这样的磁共振装置中的一种。当被测定样品中存在自由基时,伴随静磁场的扫频而产生微波的吸收,反映了自由基的分子构造的吸收光谱被记录在记录器中。通过解析该吸收光谱,能够得到与自由基的分子构造相关的信息。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6涉及的ESR装置的磁场发生部60的结构的说明图。
在图19中,主线圈64a、64b使根据微波的频率和共振条件求出的均匀的静磁场产生。倾斜磁场线圈67a、67b具有X、Y、Z轴线圈,各线圈沿着各个坐标轴使直线性高的倾斜磁场产生。
所产生的静磁场、倾斜磁场被架设在装入有放置于倾斜磁场线圈67a与倾斜磁场线圈67b之间的空隙中的测定样品的空腔谐振器上。
在此,使倾斜磁场产生的理由是为了得到空间的位置信息。
接着,对线圈的激励方法进行说明。来自控制部61的数字控制信号通过主线圈用D/A转换器62而被转换成模拟信号,并被输入到主线圈用电源63。主线圈用电源63输出预定的直流电流,主线圈64a、64b产生预定的静磁场。
另外,来自控制部61的数字控制信号通过倾斜磁场线圈用D/A转换器65被转换成模拟信号,转换后的模拟信号被输入到倾斜磁场放大器66,并被放大。倾斜磁场放大器66输出预定的波形的直流电流,倾斜磁场线圈67a、67b产生重叠磁场。
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ESR装置的磁场发生部60中,采用本发明的倾斜磁场线圈1作为倾斜磁场线圈67a、67b。本发明的倾斜磁场线圈1的厚度比现有技术中的倾斜磁场线圈薄。因此,能够不缩短倾斜磁场线圈67a与倾斜磁场线圈67b之间的间隔,而缩短主线圈64a及主线圈64b与装入有测定样品的空腔谐振器之间的间隔。由此,获得静磁场空间的磁场被加强这样的效果。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所有点仅是示例,应该被认为是非限制性的示例。本发明的范围不是上述的含义,而是通过权利要求书来表示,意味着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以及在该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标号说明
1:倾斜磁场线圈
1a:第一空隙部
1b:第二空隙部
2:X线圈
2a、2b:X线圈分体
21a、21b:X线圈用缠线板
23a、23b:线圈绕组部
26a、26b:连接线
27a、27b:导线
3:Y线圈
3a、3b:Y线圈分体
31a、31b:Y线圈用缠线板
33a、33b:线圈绕组部
36a、36b:连接线
37a、37b:导线
4:Z线圈
41:Z线圈用缠线板
42:线圈绕组部
43:连接线
44:导线
5:MRI装置
6:静磁场发生部
7:倾斜磁场发生部
7a、7b:倾斜磁场线圈
8:定序器
9:电磁波发生部
10:电磁波检测部
11:信号处理部
13:X、Y线圈用缠线板
13a、13b:空隙部
13c、13d:槽
13e、13f:缺口部
13g:连接部
14:倾斜磁场线圈
15:Z2缠线板
17:倾斜磁场线圈单元
18:磁极片
18b导线槽
19:气泵
60:磁场发生部
61:控制部
64a、64b:主线圈
67a、67b:倾斜磁场线圈

Claims (7)

1.一种线圈装置,层叠有形成平板状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圈具有空隙部,
将从所述第二线圈内侧跨过该第二线圈向边缘部引出的引线的一部分或全部收纳在所述空隙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线圈由两个线圈分体构成,
两个线圈分体隔着所述空隙部而并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两个第一线圈分体的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形成平板状的第三线圈,
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以及所述第三线圈按此顺序依次层叠,
所述第三线圈具有第二空隙部,
将从所述第一线圈内侧跨过该第一线圈向边缘部引出的引线的一部分或全部收纳在所述第二空隙部中,
将从所述第三线圈内侧跨过该第三线圈向边缘部引出的引线的一部分或全部收纳在所述空隙部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线圈由两个线圈分体构成,
两个线圈分体隔着所述第二空隙部而并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两个第三线圈分体的第二连接部。
7.一种磁共振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4至权利要求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装置来作为倾斜磁场线圈。
CN201280038374.1A 2011-08-09 2012-07-31 线圈装置和磁共振成像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321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4309 2011-08-09
JP2011-174309 2011-08-09
PCT/JP2012/069411 WO2013021855A1 (ja) 2011-08-09 2012-07-31 コイル装置及び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32137A true CN103732137A (zh) 2014-04-16
CN103732137B CN103732137B (zh) 2016-08-31

Family

ID=47668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837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732137B (zh) 2011-08-09 2012-07-31 线圈装置和磁共振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664757B2 (zh)
EP (1) EP2742860B1 (zh)
JP (1) JP5700129B2 (zh)
KR (1) KR101551586B1 (zh)
CN (1) CN103732137B (zh)
WO (1) WO201302185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7312A (zh) * 2019-01-31 2019-06-21 佛山瑞加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磁共振成像用梯度线圈及其加工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980277C (en) * 2015-04-29 2023-07-18 Halliburton Energy Servic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nsorless state estimation, disturbance estimation, and model adaption for rotary steerable drilling systems
TWI610659B (zh) * 2016-11-18 2018-01-11 Zhang Zheng Liang 共振線圈結構
US10478087B2 (en) * 2017-02-16 2019-11-19 Aselsan Elektronik Sanayi Ve Ticaret A.S. Open bore field free line magnetic particle imaging system
JP7094716B2 (ja) * 2018-02-19 2022-07-04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傾斜磁場コイル
US11269032B2 (en) * 2018-05-18 2022-03-08 Synaptive Medical Inc. Method of reducing spatial extent of gradient coil current feeding connectors
JP7148113B2 (ja) * 2018-06-04 2022-10-05 株式会社トーメー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眼科装置
JP7417981B2 (ja) 2019-10-15 2024-01-19 株式会社トーメー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眼科装置
WO2021097211A1 (en) * 2019-11-13 2021-05-20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lectromagnet gradient coil apparatus for micro-device localization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7108118A (zh) * 1986-12-03 1988-06-15 菲利浦光灯制造公司 磁共振成象装置用的梯度线圈
US4774487A (en) * 1985-03-19 1988-09-27 Thomson-Cgr Solenoidal magnet with high magnetic field homogeneity
US4933657A (en) * 1988-08-08 1990-06-12 Kanazawa University Eddy current type multilayered coil for generating intense AC magnetic field
CN1278422A (zh) * 1999-06-21 2001-01-03 通用电器横河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制造梯度线圈的方法、梯度线圈单元、梯度线圈和磁共振成像装置
US20030025502A1 (en) * 2001-07-12 2003-02-06 Dai Higuchi Inclined magnetic field generation coil and magnetic field generator for MRI
CN1525191A (zh) * 2003-02-24 2004-09-01 用于磁共振层析x射线摄影仪中的梯度线圈及其制造方法
JP2005185784A (ja) * 2003-12-26 2005-07-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磁石装置及び磁気共鳴イメ−ジング装置
JP2007307034A (ja) * 2006-05-17 2007-11-29 Hitachi Medical Corp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および平板状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29252A (en) * 1987-10-28 1989-05-09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RI system with open access to patient image volume
JP3350143B2 (ja) 1992-05-12 2002-11-25 株式会社東芝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US5386191A (en) * 1993-03-01 1995-01-31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F coil providing reduced obstruction access to image volume in transverse magnet MRI system
KR100311073B1 (ko) * 1996-02-26 2001-12-28 윤종용 자기공진 영상 시스템
US6249121B1 (en) * 1999-05-17 2001-06-19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RF body coil
JP3705995B2 (ja) * 2000-04-19 2005-10-12 ジーイー・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グローバル・テクノロジー・カンパニー・エルエルシー 勾配コイル製造方法および勾配コイル並びに磁気共鳴撮影装置
JP3842520B2 (ja) * 2000-04-26 2006-11-08 ジーイー・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グローバル・テクノロジー・カンパニー・エルエルシー Rfコイルおよび磁気共鳴撮影装置
DE10121449A1 (de) * 2001-05-02 2002-11-07 Philips Corp Intellectual Pty MR-Gerät mit einem offenen Magnetsystem und einer Quadratur-Spulenanordnung
DE10235056A1 (de) * 2002-07-31 2004-02-12 Siemens Ag Gradientenspulensystem und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des Gradientenspulensystems
JP4004038B2 (ja) 2002-08-12 2007-11-07 株式会社東芝 コイル装置及び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DE10346275B4 (de) * 2003-10-06 2005-08-18 Siemens Ag Erzeuger zeitvariabler Magnetfelder eines Magnetresonanzgeräts und Magnetresonanzgerät mit dem Erzeuger
JP4593255B2 (ja) * 2004-12-08 2010-12-0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Nmr装置およびnmr計測用プローブ
JP5028062B2 (ja) 2006-10-06 2012-09-19 株式会社日立メディコ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用アクティブシールド型傾斜磁場コイル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74487A (en) * 1985-03-19 1988-09-27 Thomson-Cgr Solenoidal magnet with high magnetic field homogeneity
CN87108118A (zh) * 1986-12-03 1988-06-15 菲利浦光灯制造公司 磁共振成象装置用的梯度线圈
US4933657A (en) * 1988-08-08 1990-06-12 Kanazawa University Eddy current type multilayered coil for generating intense AC magnetic field
CN1278422A (zh) * 1999-06-21 2001-01-03 通用电器横河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制造梯度线圈的方法、梯度线圈单元、梯度线圈和磁共振成像装置
US20030025502A1 (en) * 2001-07-12 2003-02-06 Dai Higuchi Inclined magnetic field generation coil and magnetic field generator for MRI
CN1525191A (zh) * 2003-02-24 2004-09-01 用于磁共振层析x射线摄影仪中的梯度线圈及其制造方法
JP2005185784A (ja) * 2003-12-26 2005-07-1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磁石装置及び磁気共鳴イメ−ジング装置
JP2007307034A (ja) * 2006-05-17 2007-11-29 Hitachi Medical Corp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および平板状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7312A (zh) * 2019-01-31 2019-06-21 佛山瑞加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磁共振成像用梯度线圈及其加工方法
CN109917312B (zh) * 2019-01-31 2021-09-21 佛山瑞加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磁共振成像用梯度线圈及其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3021855A1 (ja) 2015-03-05
KR101551586B1 (ko) 2015-09-08
EP2742860A4 (en) 2015-05-06
US9664757B2 (en) 2017-05-30
JP5700129B2 (ja) 2015-04-15
EP2742860B1 (en) 2016-05-25
US20140167762A1 (en) 2014-06-19
EP2742860A1 (en) 2014-06-18
CN103732137B (zh) 2016-08-31
KR20140039323A (ko) 2014-04-01
WO2013021855A1 (ja) 2013-0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32137A (zh) 线圈装置和磁共振成像装置
US8358128B2 (en) Surgical navigation system with magnetoresistance sensors
KR20190062491A (ko) 무선 주파수 코일 동조 방법 및 장치
Hashi et al. Wireless magnetic position-sensing system using optimized pickup coils for higher accuracy
US20080284435A1 (en) Magnetic Resonance Coil Element With Embedded Electronics Module
US7295012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RI shim elements
WO2013125144A1 (ja) 磁気共鳴撮像装置及びrfコイル
US825878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coupling MR coils
JP4980693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およびrf照射コイル
JP2005121573A (ja) ワイヤレス磁気マーカの位置および方向の検出方法およびそのシステム
Hashi et al. Numerical study on the improvement of detection accuracy for a wireless motion capture system
JP5566085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用傾斜磁場コイル、これを用いた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CN112540331A (zh) 用于浮动电缆陷波器的方法和系统
CN107015180A (zh) 磁共振成像矩阵匀场线圈系统和方法
JP5053725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JP6334444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CN114577100A (zh) 磁场目标定位计算方法
CN104155622B (zh) 一种用于核磁共振的平面射频线圈
JP2009165728A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US11105874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unit and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for basic magnetic field inhomogeneities of the first order in an examination region of the magnetic resonance unit
JP7301697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及び調整支援方法
CN111770726A (zh) Mri跟踪装置的设计、制造以及用于mri引导机器人系统的使用方法
US20230400540A1 (en) Multichannel radio frequency array for tracking a medical instrument
US20220155389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 floating cable trap
EP3428672A1 (en) Staggered parallel transmission radio frequency coil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Termination date: 2018073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