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8332A - 电池箱用盖体 - Google Patents

电池箱用盖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8332A
CN103718332A CN201280038911.2A CN201280038911A CN103718332A CN 103718332 A CN103718332 A CN 103718332A CN 201280038911 A CN201280038911 A CN 201280038911A CN 103718332 A CN103718332 A CN 1037183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main body
flank
battery case
wall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89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8332B (zh
Inventor
大塚雅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Stee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sshin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hin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hin Stee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18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83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83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83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5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57Inorganic material
    • H01M50/159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of a single cell or a single battery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66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f assembling casings with lids
    • H01M50/169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s of assembling casings with lids by welding, brazing or sold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17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01M50/325Re-sealable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deformable valve members, e.g. elastic or flexible valve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42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01M50/3425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in the form of rupturable membranes or weakened parts, e.g. pierced with the aid of a sharp memb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00/00Safety devices for primary or secondary batteries
    • H01M2200/20Pressure-sensitive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发明在通过压印加工将环状薄壁部(50)与盖体主体(4)形成为一体的结构中,使以从盖体主体(4)突出的方式与盖体主体(4)形成为一体的一对肋部(6、7),沿着盖体主体(4)的短尺寸方向(4a)延伸,并且将一对肋部(6、7)配置在沿着盖体主体(4)的长尺寸方向(4b)的环状薄壁部(50)的两侧。

Description

电池箱用盖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构成电池的电池箱的金属板构成的电池箱用盖体,特别是涉及一种新的改进,该新的改进用于通过在环状薄壁部的两侧设置一对肋部,或者在盖体主体的短边与肋部之间设置环状薄壁部,能够避免在环状薄壁部的一部分应力过度地集中,能够使安全阀更可靠地开裂。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的这种电池箱用盖体,能够举出例如专利文献1等所示的结构。图8是表示使用以往的盖体的电池箱的分解立体图。在图中,盖体1与有底筒状的箱主体2一起构成电池箱3。盖体1以及箱主体2是由铝、铝合金、镀镍钢板或不锈钢等金属板构成的。在盖体1中设有盖体主体4和安全阀5。盖体主体4是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具有短边40和长边41的矩形形状的平面部。安全阀5用于:为了防止电池箱3内的压力(以下称为箱内压力)上升使电池箱3破裂,而在电池箱3内的压力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开裂以将电池箱3内的压力向外部释放。该安全阀5包括环状薄壁部50,该环状薄壁部50通过将压印冲压机推碰到作为盖体1的材料的金属板上的压印加工(coining process)(冲压加工(pressprocess)),与盖体主体4形成为一体。在电池箱3内的压力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通过环状薄壁部50的整体或者大部分断裂,从而使安全阀5开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8589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申请发明者在反复进行上述那样电池箱3的试制以及安全阀5的动作检验中,发现如下情况:在由金属板构成的盖体主体4上利用压印加工一体形成环状薄壁部50会导致产生特有的课题。
图9是表示箱内压力上升时图8的盖体1的变形的说明图。如图9所示,在箱内压力上升的情况下,盖体1的盖体主体4以在沿着盖体主体4的短尺寸方向4a的大致中央形成沿着盖体主体4的长尺寸方向4b延伸的脊线4c的方式,变形为山状。因此,与长尺寸方向相比,向配置在盖体主体4的中央部的安全阀5的环状薄壁部50施加的拉伸应力在短尺寸方向更高。另一方面,由于环状薄壁部50的内周区域因压印加工的影响而增厚,所以箱内压力上升时的环状薄壁部50的内周区域的变形进行地比盖体主体4整体的变形缓慢。因此,应力过度地集中于环状薄壁部50的更加远离脊线4c的一部分(盖体主体4的长边41侧的部分)。
当对环状薄壁部50作用的应力过度地集中于环状薄壁部50的一部分时,仅该一部分断裂。在这种情况下,电池箱3内的压力从断裂的一部分泄露,因此,安全阀5不能正常开裂,箱内压力的释放速度变慢(将该状态称为缓慢泄露(slow leak))。即,在上述那样的以往的结构中,由于没有对伴随箱内压力上升时的盖体主体4的变形的应力集中采取相应的对策,所以有时安全阀5不能正常开裂。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应力过度集中于环状薄壁部的一部分并能够使安全阀更可靠地开裂的电池箱用盖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池箱用盖体是由构成电池箱的金属板构成的电池箱用盖体,其具备:盖体主体,其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具有短边以及长边的矩形形状;安全阀,其包括通过压印加工与盖体主体形成为一体的环状薄壁部,该安全阀在电池箱内的压力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开裂以将电池箱内的压力向外部释放;以及一对肋部,其以从盖体主体突出的方式与盖体主体形成为一体,沿着盖体主体的短尺寸方向延伸,并且配置在沿着盖体主体的长尺寸方向的环状薄壁部的两侧。
另外,由构成电池箱的金属板构成的电池箱用盖体,其具备:盖体主体,其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具有短边以及长边的矩形形状;以及安全阀,其包括通过压印加工与盖体主体形成为一体的环状薄壁部,该安全阀在电池箱内的压力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开裂以将电池箱内的压力向外部释放,短边包括相互相向的第一短边和第二短边,环状薄壁部被配置在相比第一短边更接近第二短边的位置处,在沿着盖体主体的长尺寸方向的环状薄壁部的两侧,配置有第二短边与肋部,该肋部以从盖体主体突出的方式与盖体主体形成为一体,并且沿着盖体主体的短尺寸方向延伸。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箱用盖体,由于在沿着盖体主体的长尺寸方向的环状薄壁部的两侧,配置有沿着盖体主体的短尺寸方向延伸的一对肋部,或者配置有盖体主体的短边与肋部,所以即使在箱内压力上升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环状薄壁部的周边区域的变形抑制地较小。由此,能够避免应力过度地集中于环状薄壁部的一部分,能够使安全阀更可靠地开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池箱用盖体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盖体的俯视图。
图3是沿着图2的线III-III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箱内压力上升时的图1的盖体的变形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池箱用盖体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池箱用盖体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池箱用盖体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使用以往的盖体的电池箱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箱内压力上升时的图8的盖体的变形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池箱3用的盖体1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盖体1的俯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线III-III的剖视图。此外,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对与以往的电池箱用盖体(参照图8以及图9)相同或者等同部分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盖体1与有底筒状的箱主体2(参照图8)一起构成例如在锂离子电池等电池中用于收容电解液的电池箱3(参照图8)。盖体1整体由不锈钢制的金属板构成。
盖体1具有盖体主体4、安全阀5、以及一对肋部6、7。如图2所示,盖体主体4是形成为俯视观察时具有短边40以及长边41的矩形形状的大致平面状的平板部。从盖体主体4的外缘沿着盖体主体4的板厚方向竖立设置有侧壁部42。从侧壁部42的前端部起,凸缘部43弯曲成大致直角。
安全阀5包括环状薄壁部50与弯曲部51。环状薄壁部50是构成安全阀5的边缘部的椭圆形的槽,通过对作为盖体1的材料的金属板进行多级的压印加工从而与盖体主体4形成为一体。如图3所示,该环状薄壁部50与盖体1内的其他板面相比壁厚较薄,在电池箱3的箱内压力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最先裂开,使安全阀5整体开裂。弯曲部51是环状薄壁部50的内周侧的板部,通过吸收利用压印加工形成环状薄壁部50时的壁部余下部分,沿着板厚方向弯曲变形(参照图3)。
在此,如以往的结构那样,在箱内压力(电池箱3内的压力)上升时,以在沿着盖体主体4的短尺寸方向4a的大致中央形成沿着盖体主体4的长尺寸方向4b延伸的脊线4c方式盖体主体4整体变形成山状的情况下(参照图9),有可能安全阀5无法正常开裂。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沿着盖体主体4的长尺寸方向4b的环状薄壁部50的两侧以从盖体主体4突出的方式配置与盖体主体4形成为一体的一对肋部6、7,安全阀5能够更可靠地开裂。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各肋部6、7沿着盖体主体4的短尺寸方向4a延伸。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各肋部6、7在俯视观察时,形成为对拐角部赋予R的长方形形状。这样,通过使各肋部6、7沿着短尺寸方向4a延伸,能够在肋部6、7间的区域,即环状薄壁部50的周边区域中,针对如图9所示那样的盖体主体4的变形得到刚性。
在将盖体主体4的短边40的长度设为W的情况下,沿着长尺寸方向4b的肋部6、7间的分离距离8设为3W以下。在将盖体主体4的板厚设为t的情况下,沿着盖体主体4的板厚方向的各肋部6、7的肋部高度9(参照图3)设为1.25t以上。沿着短尺寸方向4a的各肋部6、7的肋部长度10(参照图2)设为0.6W以上。沿着长尺寸方向4b的各肋部6、7的肋部宽度11(参照图3)设为1t以上。关于这些尺寸的意义会在后述的实施例中示出。
此外,分离距离8是各肋部6、7的突出缓坡部6a、7a的相互接近侧之间的距离。肋部高度9是从盖体主体4的板面到相隔最远的突出顶部6d、7d的外端面的高度。肋部长度10是沿着短尺寸方向4a的突出缓坡部6a、7a的两端间的距离。肋部宽度11是沿着长尺寸方向4b的突出缓坡部6a、7a的两端间的距离。
在利用盖体1以及箱主体2构成电池箱3时,各肋部6、7形成为朝向电池箱3的内部突出。通过以这样的朝向突出肋部6、7,能够针对由箱内压力的上升而作用于肋部6、7的应力,得到更大的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薄壁部50为点对称的形状,环状薄壁部50的中心位置50a(中心点)配置为与连结各肋部6、7的端部间的2个线段6b的交点6c一致(参照图2)。这样,通过使线段6b的交点6c与环状薄壁部50的中心位置50a一致,在环状薄壁部50的周边区域变形时,能够使应力均等地分散于环状薄壁部50整体。
接下来,对作用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箱内压力上升时的图1的盖体1的变形的说明图。如图4所示,通过在环状薄壁部50的两侧设置肋部6、7,箱内压力上升时的盖体主体4的变形被肋部6、7隔断。因此,与以往的结构相比环状薄壁部50的周边区域的变形被抑制地较小,伴随着箱内压力上升时的盖体主体4的变形,能够避免应力过度地集中于环状薄壁部50的一部分。由此,能够防止环状薄壁部50的一部分断裂,能够使安全阀5更可靠地开裂。
接下来,示出实施例。本发明者们以壁厚0.8mm的SUS430的板为材料,制作图1所示的盖体1,将该盖体1焊接于箱主体2来制成电池箱3。此外,盖体主体4的长边41设为160mm,盖体主体4的短边40设为40mm,电池箱3整体的高度设为100mm。安全阀5的环状薄壁部50设为10mm×15mm的长椭圆,利用多级压印加工使环状薄壁部50的最薄部的厚度为50μm。安全阀5的工作内压的目标为0.8~1.4MPa的范围。
各肋部6、7以在如图1所示的位置朝向电池箱3的内部突出的方式形成。肋部6、7的尺寸设为高度2mm、宽度4mm、长度32mm、以及分离距离26mm。此外,肋部6、7的端的半径设为2R,相当于肋部6的打孔(punch)R以及冲模(die)R的位置考虑成形性设为肋部高度的1/2。另外,也制作了使用未设置肋部6、7的以往的盖体的电池箱3来用于比较。
如上所述,在制作了电池箱3之后,在电池箱3的底面(与盖体1相对的面)连接水压试验机,不限制于电池箱3的周围地对电池箱3内施加压力。将安全阀5的工作状态与工作压的结果示于以下的表1。此外,利用目视判断安全阀5的开裂状态。
表1
Figure BDA0000464444930000061
如表1所示,在使用未设置肋部6、7的以往的盖体1的电池箱3中,在赋予0.8MPa的压力的阶段中环状薄壁部50的一部分断裂,发生缓慢泄露。另一方面,在使用设置了肋部6、7的盖体1的电池箱3中,能够确认到在施加了1.2MPa的压力的阶段中安全阀5的正常开裂。
接下来,根据上述的肋部6、7尺寸仅将肋部6、7间的分离距离8变更为如下述表2所示那样,进行相同的试验。
表2
Figure BDA0000464444930000071
如表2所示,在将分离距离8设为120mm以下的情况(在将短边40的长度设为W时将分离距离8设为3W以下的情况)下,能够确认到安全阀5的正常开裂,但当将分离距离8设为140mm时(当将分离距离8设为比3W大时),环状薄壁部50的一部分断裂,发生缓慢泄露。这被认为是因为,当分离距离8较大时,在箱内压力上升时在环状薄壁部50的周边的较广的区域中进一步变形,无法将该区域的变形抑制地较小,与长尺寸方向相比,施加于环状薄壁部50上的拉伸应力在短尺寸方向过高,无法均等地分散该应力。
接下来,根据上述肋部6、7的尺寸仅将肋部高度9变更为如下述的表3所示那样,进行相同的试验。
表3
Figure BDA0000464444930000081
如表3所示,在将肋部高度9设为1.0mm以上的情况(在将盖体主体4的壁厚设为t时将肋部高度9设为1.25t以上的情况)下,能够确认到安全阀5的正常开裂,但当将肋部高度9设为0.8mm时(当将肋部高度9设为比1.25t小时),环状薄壁部50的一部分断裂,发生缓慢泄露。这被认为是因为,当肋部高度9较小时,在由于箱内压力使盖体主体4变形时,肋部6、7不能完全承受该变形的应力,无法将环状薄壁部50的周边区域的变形抑制地较小。
接下来,根据上述肋部6、7的尺寸中仅将肋部长度10变更为如以下述表4所示,进行相同的试验。
表4
Figure BDA0000464444930000082
如表4所示,在将肋部长度10设为24mm以上的情况(在将短边40的长度设为W时将肋部长度10设为0.6W以上的情况)下,能够确认到安全阀5的正常的开裂,但当将肋部长度10设为20mm、16mm时(当将肋部长度10设为比0.6W小时),环状薄壁部50的一部分断裂,发生缓慢泄露。这被认为是因为,当肋部长度10较短时,不能确保环状薄壁部50的周边区域的刚性,无法将该区域的变形抑制地较小。
接下来,根据上述的肋部6、7的尺寸仅将肋部宽度11变更为如下述表5所示,进行相同的试验。
表5
Figure BDA0000464444930000091
如表5所示,在将肋部宽度11设为0.8mm以上的情况(在将盖体主体4的壁厚设为t时将肋部宽度11设为1t以上的情况)下,能够正常地形成肋部6、7,能够确认到安全阀5的正常的开裂,但当将肋部宽度11设为0.6mm时(当将肋部宽度11设为比1t小时),在肋部6、7的形成阶段产生加工裂纹,无法实施试验。这被认为是因为,当肋部宽度11过窄时,形成肋部6、7时的加工条件变严格。
在这样的电池箱3用盖体1中,由于沿着盖体主体4的短尺寸方向4a延伸的一对肋部6、7配置在沿着盖体主体4的长尺寸方向4b的环状薄壁部50的两侧,因此,即使在箱内压力上升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环状薄壁部50的周边区域的变形抑制地较小。由此,能够避免应力过度地集中于环状薄壁部50的一部分,能够使安全阀5更可靠地开裂。此外,在构成盖体1的金属板为不锈钢的情况下,由于不锈钢与铝等相比为高强度,因此,产生了难以使环状薄壁部50稳定地开裂的问题,但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在环状薄壁部50的两侧配置肋部6、7,能够使安全阀5更可靠地开裂。即,本发明在构成盖体1的金属板为不锈钢的情况下特别有效。
另外,由于在将短边40的长度设为W的情况下,沿着长尺寸方向4b的肋部6、7间的分离距离8设为3W以下,在将盖体主体4的板厚设为t的情况下,沿着盖体主体4的板厚方向的各肋部6、7的肋部高度9设为1.25t以上,沿着短尺寸方向4a的各肋部6、7的肋部长度10设为0.6W以上,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避免应力过度地集中于环状薄壁部50的一部分,能够更可靠地使安全阀5开裂。
并且,由于沿着长尺寸方向4b的各肋部6、7的肋部宽度11设为1t以上,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避免在各肋部6、7的形成阶段中产生加工裂纹。
并且,由于各肋部6、7形成为从盖体主体4向电池箱3的内部突出,因此,针对由于箱内压力的上升而作用于肋部6、7的应力,能够得到更大的刚性,能够更可靠地避免应力过度集中于环状薄壁部50的一部分。
实施方式2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池箱用盖体1的俯视图。在实施方式1中,进行了如下说明:连结肋部6、7的端部间的2个线段6b的交点6c配置为与环状薄壁部50的中心位置50a一致(参照图2),但是,在本实施方式2中,环状薄壁部50配置为线段6b的交点6c收入于环状薄壁部50的内周区域内,并且从环状薄壁部50的中心位置50a偏移。此外,所谓环状薄壁部50的内周区域是指:不仅包含环状薄壁部50的内侧,还包括环状薄壁部50本身的区域。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接下来,对作用进行说明。在箱内压力上升的情况下,例如如图4等所示,环状薄壁部50的周边区域将肋部6、7的端部变形为基端。因此,如实施方式1那样,如果使线段6b的交点6c与环状薄壁部50的中心位置50a一致,则环状薄壁部50的周边区域变形时的应力被均等地分散于环状薄壁部50整体。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在环状薄壁部50配置为连结肋部6、7的端部间的2个线段6b的交点6c从环状薄壁部50的中心位置50a偏移的情况下,根据中心位置50a从交点6c的偏移方向以及偏移量,施加给环状薄壁部50的应力产生倾斜。根据该应力倾斜,能够调整环状薄壁部50的断裂的发展。
具体地说,如图5所示,在将环状薄壁部50配置为中心位置50a比交点6c更接近肋部6的情况下,能够构成为使环状薄壁部50的断裂从肋部7侧开始。此时,通过调整偏移量,能够使环状薄壁部50的大部分断裂,并且能够保持环状薄壁部50的一部分与盖体主体4连接。通过这样构成,即使在安全阀5开裂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安全阀5从电池箱3脱落。
在这样的电池箱3用盖体1中,由于环状薄壁部50配置为以在肋部6、7间相互交叉的方式连结肋部6、7的端部间的2个线段6b的交点6c从环状薄壁部50的中心位置50a偏移,因此,能够使作用于环状薄壁部50的应力产生目的性的倾斜,根据该应力倾斜能够调整环状薄壁部50的断裂的发展。
实施方式3
图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池箱用盖体1的俯视图。在实施方式1、2中,各肋部6、7以完全沿着盖体主体4的短尺寸方向4a的方式设置,但是,只要各肋部6、7作为整体沿着短尺寸方向4a延伸则也可以形成为其他形状,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形成为各肋部6、7的长尺寸方向相对于盖体主体4的短尺寸方向4a倾斜。
这样,即使各肋部6、7不以完全沿着盖体主体4的短尺寸方向4a的方式设置,也是只要各肋部6、7作为整体沿着短尺寸方向4a延伸,就能够使各肋部6、7具有针对箱内压力上升时的盖体主体4的变形的刚性。由此,由于将环状薄壁部50的周边区域的变形抑制地较小,因此,能够更可靠地使安全阀5开裂。
此外,在实施方式1~3中,以仅设有一对肋部6、7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进一步设置至少一个与这些肋部6、7平行的肋部。
实施方式4
图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电池箱用盖体1的俯视图。在图中,盖体主体4的短边40包括相互相向的第一短边40a与第二短边40b。在实施方式1~3中,以在沿着长尺寸方向4b的第一短边40a与第二短边40b之间的大致中央位置配置环状薄壁部50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如图7所示,环状薄壁部50也可以配置在相比第一短边40a更接近第二短边40b的位置。
在环状薄壁部50配置在接近第二短边40b的位置的情况下,只要以与第二短边40b之间夹着环状薄壁部50的方式与第二短边40b平行地设置肋部6,就能够利用第二短边40b与肋部6将环状薄壁部50的周边区域的变形抑制得较小。在以与第二短边40b之间夹着环状薄壁部50的方式平行地设置肋部6的情况下,第二短边40b与肋部6之间的分离距离8设为3W以下。另外,环状薄壁部50配置为以在第二短边40b与肋部6之间相互交叉的方式连结第二短边40b以及肋部6的端部间的2个线段6b的交点6c与环状薄壁部50的中心位置50a一致。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沿着盖体主体4的长尺寸方向4b的环状薄壁部50的两侧,配置有第二短边40b、以及以从盖体主体4突出的方式与盖体主体4形成为一体并且沿着盖体主体4的短尺寸方向4a延伸的肋部6,第二短边40b发挥与实施方式1~3的肋部7相同的功能。
此外,在图7中示出了环状薄壁部50配置为以在第二短边40b与肋部6之间相互交叉的方式连结第二短边40b以及肋部6的端部间的2个线段6b的交点6c与环状薄壁部50的中心位置50a一致,但是,与实施方式2相同,环状薄壁部50也可以配置为交点6c从中心位置50a偏移。另外,也可以进一步与肋部6平行地设置至少一个肋部。其它结构与实施方式1~3相同。
在这样的电池箱用盖体1中,由于在沿着盖体主体4的长尺寸方向4b的环状薄壁部50的两侧配置有第二短边40b和沿着盖体主体4的短尺寸方向4a延伸的肋部6,因此,与实施方式1等的结构相同,即使在箱内压力上升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环状薄壁部50的周边区域的变形抑制得较小。由此,能够避免应力过度地集中于环状薄壁部50的一部分,能够更可靠地使安全阀5开裂。
此外,在实施方式1~4中,说明了肋部6、7形成为朝向电池箱3的内部突出,但是,各肋部也可以形成为朝向电池箱的外部突出。
另外,在实施方式1~4中,说明了环状薄壁部50为椭圆形的槽,但是,环状薄壁部的外形只要具有封闭的外缘即可,例如也可以是正圆形、多边形(包括非点对称的形状)等。另外,在环状薄壁部由例如椭圆形等的正圆以外的形状构成的情况下,环状薄壁部的朝向是任意的。例如,也可以使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椭圆形的环状薄壁部从图1的朝向旋转90度来设置(也可以使环状薄壁部的长径方向沿着盖体主体的短尺寸方向)。
并且,在实施方式1~4中,说明了构成盖体1的金属板为不锈钢,但是,金属板也可以为例如铝、铝合金、以及镀镍钢板等其他金属。

Claims (7)

1.一种由构成电池箱(3)的金属板构成的电池箱用盖体,其具备:
盖体主体(4),其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具有短边(40)以及长边(41)的矩形形状;
安全阀(5),其包括通过压印加工与上述盖体主体(4)形成为一体的环状薄壁部(50),该安全阀(5)在上述电池箱(3)内的压力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开裂以将上述电池箱(3)内的压力向外部释放;以及
一对肋部(6、7),其以从上述盖体主体(4)突出的方式与上述盖体主体(4)形成为一体,沿着上述盖体主体(4)的短尺寸方向(4a)延伸,并且配置在沿着上述盖体主体(4)的长尺寸方向(4b)的上述环状薄壁部(50)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用盖体,其中,
在设上述短边(40)的长度为W的情况下,沿着上述长尺寸方向(4b)的上述肋部(6、7)间的分离距离(8)为3W以下,
在设上述盖体主体(4)的板厚为t的情况下,沿着上述盖体主体(4)的板厚方向的各肋部(6、7)的肋部高度(9)为1.25t以上,
沿着上述短尺寸方向(4a)的各肋部(6、7)的肋部长度(10)为0.6W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箱用盖体,其中,
上述环状薄壁部(50)被配置成使得连结各肋部(6、7)的端部间的2个线段(6b)的交点(6c)从上述环状薄壁部(50)的中心位置(50a)偏移。
4.根据权利要求2或者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箱用盖体,其中,
沿着上述长尺寸方向(4b)的各肋部(6、7)的肋部宽度(11)为1t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箱用盖体,其中,
各肋部(6、7)形成为从上述盖体主体(4)向上述电池箱(3)的内部突出。
6.一种由构成电池箱(3)的金属板构成的电池箱用盖体,其具备:
盖体主体(4),其形成为在俯视观察时具有短边(40)以及长边(41)的矩形形状;以及
安全阀(5),其包括通过压印加工与上述盖体主体(4)形成为一体的环状薄壁部(50),该安全阀(5)在上述电池箱(3)内的压力超过规定值的情况下开裂以将上述电池箱(3)内的压力向外部释放,
上述短边(40)包括相互相向的第一短边(40a)和第二短边(40b),
上述环状薄壁部(50)被配置在相比上述第一短边(40a)更接近上述第二短边(40b)的位置处,
在沿着上述盖体主体(4)的长尺寸方向(4b)的上述环状薄壁部(50)的两侧,配置有上述第二短边(40b)和肋部(6),该肋部(6)以从上述盖体主体(4)突出的方式与上述盖体主体(4)形成为一体,并且沿着上述盖体主体(4)的短尺寸方向(4a)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箱用盖体,其中,
上述金属板为不锈钢。
CN201280038911.2A 2011-08-09 2012-08-03 电池箱用盖体 Active CN10371833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73632 2011-08-09
JP2011173632 2011-08-09
JP2012144980A JP5250138B2 (ja) 2011-08-09 2012-06-28 電池ケース用の蓋体
JP2012-144980 2012-06-28
PCT/JP2012/069831 WO2013021939A1 (ja) 2011-08-09 2012-08-03 電池ケース用の蓋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8332A true CN103718332A (zh) 2014-04-09
CN103718332B CN103718332B (zh) 2016-05-18

Family

ID=47668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8911.2A Active CN103718332B (zh) 2011-08-09 2012-08-03 电池箱用盖体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9627667B2 (zh)
EP (1) EP2744013B1 (zh)
JP (1) JP5250138B2 (zh)
KR (1) KR101881627B1 (zh)
CN (1) CN103718332B (zh)
TW (1) TWI574445B (zh)
WO (1) WO201302193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6173A (zh) * 2014-10-22 2016-05-04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容器的防爆阀的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50138B2 (ja) * 2011-08-09 2013-07-31 日新製鋼株式会社 電池ケース用の蓋体
JP5542192B2 (ja) * 2012-12-11 2014-07-09 日新製鋼株式会社 電池ケース用の蓋体
KR102087600B1 (ko) * 2013-10-17 2020-03-12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JP2019133742A (ja) * 2016-05-31 2019-08-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封口体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6760045B2 (ja) * 2016-12-21 2020-09-23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角形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963964B2 (ja) * 2017-01-27 2021-11-10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破裂弁および蓄電素子
WO2019116914A1 (ja) * 2017-12-12 2019-06-20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
CN209401683U (zh) * 2018-12-29 2019-09-1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和电池模组
JP7234908B2 (ja) * 2019-11-26 2023-03-0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圧力調整弁構造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EP4131590A4 (en) * 2020-03-27 2023-10-11 SANYO Electric Co., Ltd. SQUARE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REOF
JP2021191179A (ja) * 2020-06-03 2021-12-1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配線部材及び配線部材の製造方法
DE102020207110A1 (de) 2020-06-05 2021-12-09 Elringklinger Ag Berst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Berstvorrichtung
CN112563628B (zh) * 2020-12-09 2023-02-2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池模组和电子设备
DE102021129752A1 (de) 2021-11-15 2023-05-17 Mann+Hummel Gmbh Entgasungseinheit, Membran, Gehäuse, insbesondere Batteriegehäuse,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einer Membran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1035A (zh) * 2002-09-02 2004-03-10 李祥库 密闭式电池的安全阀构造
JP2007141518A (ja) * 2005-11-15 2007-06-07 Xerom:Kk 二次電池の防爆構造
JP2007179793A (ja) * 2005-12-27 2007-07-12 Denso Corp 密閉型電池用蓋体
CN101132061A (zh) * 2006-08-25 2008-02-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
CN101540381A (zh) * 2008-03-17 2009-09-23 三星Sdi株式会社 帽组件和使用该帽组件的蓄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32900A (en) * 1996-12-25 2000-10-1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thod of production of non-aqueous electrolyte battery and seal plate thereof
JP2000285892A (ja) 1999-03-31 2000-10-13 Toshiba Electronic Engineering Corp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4486223B2 (ja) * 2000-06-16 2010-06-23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の安全弁の形成方法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3840896B2 (ja) 2000-12-01 2006-11-01 新神戸電機株式会社 角形非水電解液電池
JP4015414B2 (ja) 2001-12-14 2007-11-28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及び二次電池用容器
JP4155734B2 (ja) * 2001-12-20 2008-09-2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の安全弁
JP4643176B2 (ja) * 2004-05-20 2011-03-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缶型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198723B2 (ja) 2005-06-13 2013-05-15 冨士発條株式会社 密閉型電池用封口板
JP5379958B2 (ja) * 2007-03-30 2013-12-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
US8658296B2 (en) * 2010-02-25 2014-02-25 Samsung Sdi Co., Ltd. Rechargeable battery
CN103370812B (zh) * 2011-02-16 2016-12-21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JP5250138B2 (ja) * 2011-08-09 2013-07-31 日新製鋼株式会社 電池ケース用の蓋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81035A (zh) * 2002-09-02 2004-03-10 李祥库 密闭式电池的安全阀构造
JP2007141518A (ja) * 2005-11-15 2007-06-07 Xerom:Kk 二次電池の防爆構造
JP2007179793A (ja) * 2005-12-27 2007-07-12 Denso Corp 密閉型電池用蓋体
CN101132061A (zh) * 2006-08-25 2008-02-2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二次电池
CN101540381A (zh) * 2008-03-17 2009-09-23 三星Sdi株式会社 帽组件和使用该帽组件的蓄电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6173A (zh) * 2014-10-22 2016-05-04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容器的防爆阀的结构
CN105546173B (zh) * 2014-10-22 2018-08-03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容器的防爆阀的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51376A (ko) 2014-04-30
TW201320443A (zh) 2013-05-16
KR101881627B1 (ko) 2018-07-24
EP2744013A1 (en) 2014-06-18
JP5250138B2 (ja) 2013-07-31
US9627667B2 (en) 2017-04-18
EP2744013A4 (en) 2015-04-08
US20170179451A1 (en) 2017-06-22
WO2013021939A1 (ja) 2013-02-14
CN103718332B (zh) 2016-05-18
EP2744013B1 (en) 2016-11-09
US20140220395A1 (en) 2014-08-07
JP2013055038A (ja) 2013-03-21
TWI574445B (zh) 2017-03-11
US10505165B2 (en) 201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8332A (zh) 电池箱用盖体
CN103493249B (zh) 电池安全阀制造方法、电池安全阀制造装置、电池安全阀和电池外壳盖体制造方法
US9899651B2 (en) Power storage device having a pressure release valve
EP3131137A1 (en) Battery pack
TWI690109B (zh) 封口板
CN103427059B (zh) 电池壳体盖及电池壳体盖的防爆阀的形成方法
EP2988346B1 (en) Cell case
JP2009004271A (ja) 電池ケース
EP3130409B1 (en) Press-formed product, automobile structural member including the same, production method and production device for the press-formed product
CN104968878A (zh) 汽车用门铰链及其第一托架的制造方法
JP2015015098A (ja) 電池ケースおよび電池ケースの安全弁の形成方法
JP2015099747A (ja) 密閉型電池
CN104871340B (zh) 电池壳用的盖体
KR101805264B1 (ko) 용기의 방폭 밸브의 구조
JP5237341B2 (ja) 電池の安全弁
CN110291659B (zh) 破裂阀和能量储存装置
JP5675864B2 (ja) 電池の安全弁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US11011792B2 (en) Power storage device
JP6244152B2 (ja) 密閉型電池の安全弁
JP2011212708A (ja) 成形部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Nippon Steel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nisshin ste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