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7978B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7978B
CN103717978B CN201280037778.9A CN201280037778A CN103717978B CN 103717978 B CN103717978 B CN 103717978B CN 201280037778 A CN201280037778 A CN 201280037778A CN 103717978 B CN103717978 B CN 1037179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ermeable membrane
conditioning system
membrane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777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7978A (zh
Inventor
铃木义信
岩濑胜则
仓田丈裕
前田学
米田善纪
手塚裕昭
石田纯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Shin Etsu Chemical Co Ltd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Shin Etsu Chemical Co Ltd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Shin Etsu Chemical Co Ltd,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17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79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79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79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71/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71/06Organic material
    • B01D71/26Polyalke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22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diffusion
    • B01D53/228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by diffusion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membr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12Composite membranes; Ultra-thin membr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71/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71/06Organic material
    • B01D71/70Polymers having silicon in the main chain, with or without sulfur,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2Cooling devices
    • B60H1/3202Cooling devices using evaporation, i.e. not including a compressor, e.g. involving fuel or water evapo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3/00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 B60H3/06Filte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3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containing phosphorus, selenium, tellurium or a met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32/00Copolymers of 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o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in a side chain, and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in a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 C08F232/02Copolymers of 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o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in a side chain, and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in a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having no condensed rings
    • C08F232/04Copolymers of 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o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in a side chain, and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in a carbocyclic ring system having no condensed rings having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6/00Main component in the product gas stream after treatment
    • B01D2256/12Oxyg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10Single element gases other than halogens
    • B01D2257/104Oxyge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50Carbon oxides
    • B01D2257/502Carbon monox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50Carbon oxides
    • B01D2257/504Carbon dioxi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70Organic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D2257/00 - B01D2257/602
    • B01D2257/708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8/00Sources of waste gases
    • B01D2258/06Polluted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9/00Type of treatment
    • B01D2259/45Gas s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devices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B01D2259/4566Gas s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devices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use in transportation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preparation
    • B01D2323/12Specific ratios of components u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323/00Details relating to membrane preparation
    • B01D2323/15Use of additives
    • B01D2323/21Fi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7/00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B01D67/0081After-treatment of organic or inorganic membranes
    • B01D67/0088Physical treatment with compounds, e.g. swelling, coating or impregn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02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3/00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 B60H3/06Filtering
    • B60H3/0658Filter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arrangement in vehicles
    • B60H2003/0666Filter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ir arrangement in vehicles the filter element having non-rectangular sh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6Silic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45/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no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in side chain, and having one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in a carbocyclic or in a heterocyclic ring system;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2003/1435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compri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CCAPTURE, STORAGE, SEQUESTRATION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GHG]
    • Y02C20/0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 Y02C20/40Capture or disposal of greenhouse gases of CO2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151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e.g. CO2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使用非对称膜作为空调系统的渗透膜,其进行通过所述渗透膜提供到要调节空气的空间和/或通过所述渗透膜从所述要调节空气的空间排出气体。所述非对称膜由通过以下方式获得的环状烯烃加成聚合物制备:环状烯烃官能性硅氧烷的加成聚合,或所述环状烯烃官能性硅氧烷和环状烯烃化合物的加成聚合,并且其中衍生自所述环状烯烃官能性硅氧烷的结构单元的比例是所述加成聚合物的5至100摩尔%,并且通过使用四氢呋喃作为溶剂的GPC测量的以聚苯乙烯换算计的数均分子量(Mn)是10,000至2,000,000。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公开内容基于2011年8月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1—169478和2012年7月27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2—167071,并且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最近,根据技术的进步,在难以提高气密性的空间中,如在车辆中变得也可以提高气密性。在很多乘客长时间在这种高度空气密封的车辆上的情况下,将出现氧浓度降低或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乘客头疼或不悦。因此,需要适当地引入外部空气。
然而,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等被污染物如颗粒物污染。因此,考虑到乘客健康,将外部空气直接引入至客舱中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作为用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存在将过滤器安装在通过其引入外部空气的进气口以便移除大气中的污染物如悬浮物的方法。
已经提出了使用通过由聚合物材料制造的非对称膜提供的气体渗透膜的空调系统(参见专利文献1)。该空调系统构造为在空气的进气口使用具有高气体渗透性的非对称膜作为过滤器以有效引入外部空气同时阻挡SPM(大气中的具有10μm以下的粒径的悬浮颗粒物)。此外,专利文献1描述了使用丝网体提高膜的机械强度以便限制气体渗透膜归因于外部应力所致的破裂,并且通过用粘合促进剂处理丝网体的表面而提高气体渗透膜的强度。
然而,即使通过这些方式提高气体渗透膜的强度,在专利文献1的实例中描述的气体渗透膜中,也存在由于大约40kPa的压力所致而破裂的气体渗透膜。因此,需要用于耐受更高压力的耐久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文献号2011—12114
发明内容
本公开内容考虑到以上问题做出,并且本公开内容的目标是,在使用气体渗透膜的空调系统中,提高气体渗透膜对外力如压力的耐久性,同时保持阻挡大气中的悬浮物的性质和气体渗透性。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一方面,所述空调系统进行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通过渗透膜对要调节空气的空间供给气体和通过所述渗透膜从所述要调节空气的空间排出气体,
其中所述渗透膜是非对称膜,所述非对称膜由通过以下方式获得的环状烯烃加成聚合物制备:由下面给出的式(1)表示的环状烯烃官能性硅氧烷的加成聚合,或由式(1)表示的环状烯烃官能性硅氧烷和由下面给出的式(2)表示的环状烯烃化合物的加成聚合,其中衍生自由下面给出的式(1)表示的环状烯烃官能性硅氧烷的结构单元的比例是所述加成聚合物的5至100摩尔%,并且其中通过使用四氢呋喃作为溶剂的GPC测量的以聚苯乙烯换算计的数均分子量(Mn)是10,000至2,000,000。
[化学式1]
在式(1)中,R1是不具有脂族不饱和键的单价有机基团,并且彼此相同或不同,s是0至2的整数,i是0或1,并且j是1至4的整数。
[化学式2]
在式(2)中,A1至A4各自独立地是氢原子、卤素原子,选自各自具有1至10的碳数的烷基、烯基、环烷基、芳基、烷氧基、芳氧基和卤代烃基的取代基,或选自氧杂环丁烷基和烷氧基羰基的极性取代基。A1和A2、或A1和A3可以与它们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脂环结构、芳环结构、碳酰亚胺基或酸酐基。此外,k是0或1。
根据上述空调系统,渗透膜的伸长性提高,并且可以对渗透膜提供柔韧性。当膜通过外力如压力改变而临时变形,并且释放力时,可以限制膜的破裂。因此,可以提高渗透膜对外力如压力的耐久性同时保持对悬浮物的阻挡性和渗透膜的气体渗透性。非对称膜意指具有多孔层和与多孔层相邻的致密层的膜。上述非对称膜优选在致密层的表面上具有纳米尺寸的或微米尺寸的孔。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二方面,聚合物材料是其中分散有二氧化硅填料的聚合物材料。在这种情况下,非对称膜的气体渗透性提高。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第三方面,非对称膜在23±2℃并且在没有跨越膜的压力差下的氧渗透系数P(O2)与二氧化碳渗透系数P(CO2)之间的比例满足下面给出的式(3)。在这种情况下,获得更加显著的效果。
1.0<P(O2)/P(CO2)<1.70…(3)
上述空调系统可以例如作为车辆用空调系统、住宅房屋用空调系统、容器用空调系统等使用。
附图简述
本公开内容的以上和其他目标、特征和益处将从参考附图进行的以下详述变得更加显见,其中: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案的非对称膜的截面图;
图2是根据第二实施方案的住宅房屋用空调系统所应用至的房屋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车辆用空调系统所应用至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第四实施方案的车辆用空调系统所应用至的车辆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第五实施方案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截面图;
图6是根据第五实施方案的渗透膜的透视图;
图7是根据第六实施方案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截面图;
图8A是根据第七实施方案的在内部空气循环模式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截面图;
图8B是根据第七实施方案的在外部空气循环模式下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截面图;
图9是根据第八实施方案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流程图;
图10是根据第九实施方案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流程图;
图11是根据第十实施方案的容器用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12是渗透部件的修改实例的透视截面图;
图13是渗透部件的修改实例的透视截面图;
图14A是显示实施例1的非对称膜的SEM图像的图;
图14B是图14A中所示的非对称膜的SEM图像的线图;
图15A是显示实施例2的非对称膜的SEM图像的图;
图15B是图15A中所示的非对称膜的SEM图像的线图;
图16A是显示比较例的非对称膜的SEM图像的图;
图16B是图16A中所示的非对称膜的SEM图像的线图;
图17是用于测量气体渗透系数的气体渗透性评价装置的示意图;
图18是用于测量SPM-遮断率的测量装置的示意图;并且
图19是用于测量膜的强度的装置的示意图。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案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内容所应用至的实施方案。然而,本公开内容将不限于以下实施方案。
(第一实施方案)
[非对称膜]
本公开内容的非对称膜适合作为空气调节方法中的渗透膜使用,其将气体通过渗透膜提供至要调节空气的空间和/或将气体从要调节空气的空间排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空调系统包括渗透膜和分隔壁,所述渗透膜进行至要调节空气的空间的气体提供和/或从要调节空气的空间的气体排出,所述分隔壁形成设置渗透膜的开口以及要调节空气的空间。分隔壁由形成以阻挡气体透过的单个或多个部件制造。
渗透膜例如设置在用于吸入外部空气的进气口。要调节空气的空间是用于将所述空间内的气体与外部空气进行交换所需的空间。要调节空气的空间的具体实例是住宅房屋、车辆(汽车)、容器、快速火车(例如,高铁)、飞机等的内部空间。这些具体实例将作为第二和后续实施方案描述。作为第一实施方案,将详细描述渗透膜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非对称膜的截面图。图1中所示的非对称膜13由多孔层3和与多孔层3相邻的致密层5组成。在该技术领域中,在一些情况下将致密层5称为“皮层”。多孔层3和致密层5由相同的聚合物材料整体地形成。致密层5具有纳米或微米(例如,20至80纳米)尺寸的孔。同样在第二和后续实施方案中,使用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类似的非对称膜13。
可以将填料分散在非对称膜13中。非对称膜13可以仅含有形成包括多孔层3和致密层5的不对称结构的聚合物材料,或含有聚合物材料和填料作为主要组分,但还可以含有其他组分。
非对称膜13优选具有0.1至10μm的厚度。
致密层5具有选择性地渗透气体如氮和氧同时限制SPM的渗透的功能。因为该目的,致密层5可以具有能够足以抑制SPM的渗透的密度。尤其是,在致密层5的表面上形成纳米尺寸的或微米尺寸的孔。此外,致密层5可以形成有这样的孔,所述的孔的孔体积小于开孔状态下或半开孔状态下的多孔层3的孔体积。
致密层5的厚度优选为1μm以下,以便确保足够的气体渗透性。此外,致密层5的厚度优选为0.005μm以上,并且更优选0.01μm以上。
多孔层3起到用于致密层5的支持体的功能,同时将气体渗透性保持在高水平。如果减少致密层5的厚度以便确保足够的气体渗透性并且单独使用致密层5,整个膜的强度可能不足。然而,作为起到用于支撑致密层5的支持体的功能的多孔层3,在作为整体的非对称膜13中保持了足够的机械强度和易操作性。从这些角度,多孔层3的厚度优选为1至500μm。
为了以特别高的水平实现本公开内容的目的,非对称膜13优选为其气体渗透速率依赖于气体的分子量的膜。换言之,优选的是诺森流动(Knudsenflow)在非对称膜13内气体的流动中占优势。应注意的是“诺森流动”意指气体的流动十分薄以使得分子运动成为问题(参见DictionaryofChemistry,第3卷,由CommitteeofDictionaryofChemistry编辑,缩减版,第44页)。当诺森流动占主导时,气体的渗透速率取决于气体分子量的平方根的倒数。
在气体通过理想诺森流动渗透穿过的膜中,气体的渗透系数P反比于气体的分子量的平方根。例如,渗透的气体组分是氧和二氧化碳,其分离比α为1.17,如由下面给出的式(8)表示的。在该式中(8),P(O2)和P(CO2)分别表示氧的渗透系数和二氧化碳的渗透系数,并且M(O2)和M(CO2)分别表示氧的分子量和二氧化碳的分子量。
[数字1]
&alpha; = P ( O 2 ) P ( CO 2 ) = M ( CO 2 ) M ( O 2 ) = 1.17 . . . ( 8 )
另一方面,存在称为“溶解扩散流动”的气体流动。溶解扩散流动是取决于气体在膜中的溶解度和气体在膜中的扩散系数的乘积的流动。膜中气体通过溶解扩散流动的渗透速率通常比通过诺森流动的慢。在传统的聚合膜中,在气体透过膜的流动中,溶解扩散流动通常是占主导的。已知的是,在其中溶解扩散流动占主导的膜中,氧与二氧化碳之间的分离比α小于1.0(依赖于聚合物大约0.3至0.7),因为二氧化碳的渗透速率通常大于氧的渗透速率。
如上所述,可以基于分离比α的值评价透过膜的气体的流动的情况。虽然所认为的是在实际的膜中出现多种类型的流动的混合,可以假定的是当分离比α(=P(O2)/P(CO2))在满足下面给出的式(3)的范围内时,诺森流动是占主导的。在23±2℃并且在基本上没有穿过膜的压力差(总压力)的条件下测量氧渗透系数P(O2)和二氧化碳渗透系数P(CO2)。
1.0<P(O2)/P(CO2)<1.70…(3)
虽然不确切清楚非对称膜13中诺森流动占主导的原因,本发明的发明人相信其原因如下所述。
首先,所认为的是非对称膜13的气体渗透系数依赖于致密层5的渗透性,并且较少由多孔层3影响。所认为的是诺森流动在致密层5的表面上形成的孔中和/或致密层5的空间内部出现,而溶解扩散流动在致密层5的其他部分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推测归因于气体通过诺森流动渗透穿过的流动通道的数目大于气体通过溶解扩散流动渗透穿过的流动通道的数目,诺森流动变得占主导,并且气体渗透性显著提高。而且,所认为的是,因为在气体通过溶解扩散流动渗透穿过的部分阻挡了SPM,可以移除大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如SPM。
在将填料分散在如上所述的非对称膜13中的情况下,因为除了致密层5的表面上和/或致密层5的空间内部形成的孔之外,在填料与聚合物之间的边界中形成的空隙中出现诺森流动,因此非对称膜13的气体渗透性进一步提高。
[聚合物材料]
(1)单体组合物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高气体渗透性环状烯烃加成聚合物通过进行由下面给出的式(1)表示的环状烯烃官能性硅氧烷的加成聚合,或由式(1)表示的环状烯烃官能性硅氧烷和由下面给出的式(2)表示的环状烯烃化合物的加成聚合制备。
[化学式3]
在式(1)中,R1是不具有脂族不饱和键的单价有机基团,并且彼此相同或不同,s是0至2的整数,i是0或1,并且j是1至4的整数。
[化学式4]
在式(2)中,A1至A4各自独立地是氢原子、卤素原子,选自各自具有1至10的碳数的烷基、烯基、环烷基、芳基、烷氧基、芳氧基和卤代烃基的取代基,选自氧杂环丁烷基和烷氧基羰基的极性取代基。A1和A2、或A1和A3可以与它们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脂环结构、芳环结构、碳酰亚胺基或酸酐基。此外,k是0或1。
在式(1)中,R1是不具有脂族不饱和键的单价有机基团,并且可以是彼此相同或不同的,优选地,具有1至10的碳数的取代的或未取代的单价烃基,例如,烷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丁基和戊基;芳基,如苯基、甲苯基和二甲苯基;芳烷基,如2-苯基乙基和3-苯基丙基;以及通过将这些基团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用卤素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和溴原子取代而获得的基团。
在本公开内容中,由式(1)表示的环状烯烃官能性硅氧烷的实例是下面给出的化合物,但由式(1)表示的环状烯烃官能性硅氧烷可以不限于下面给出的实例。应注意的是,Me是甲基,并且Ph表示苯基(在下文中相同)。
[化学式5]
由式(1)表示的环状烯烃官能性硅氧烷可以以单独一种类型或作为两种以上类型组合使用。
由式(1)表示的环状烯烃官能性硅氧烷通过下面描述的方法制备,例如,在R1是甲基的情况下,式(1)中的i=0,j=2,并且s=2。
如下面给出的反应式中所示,可以在铂催化剂的存在下对5-乙烯基-双环[2.2.1]庚-2-烯和相应的含有SiH基团的官能性硅氧烷进行加成反应合成。
[化学式6]
接下来,将描述作为由式(1)表示的环状烯烃官能性硅氧烷的重要结构要素的j。给出式(1)中的烷基链的数目的j为1至4的整数,并且优选1或2。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环状烯烃官能性硅氧烷中,引入烷基链作为将大体积硅烷基与环状烯烃保持彼此隔开的间隔。所发现的是,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高气体渗透性环状烯烃加成聚合物的机械强度,尤其是,柔韧性,通过烷基链的作用极大地提高。因此,可以通过改善非对称膜13的伸长性对非对称膜13提供柔韧性。当膜通过外力,如压力变化暂时变形,并且释放力时,防止了膜破裂。
另一方面,在上面描述的式(2)中,A1至A4各自独立地是选自下列各项的基团:氢原子,卤素原子如氟原子、氯原子以及溴原子,各自具有1至10的碳数的烷基如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新戊基、己基、辛基、壬基和癸基,烯基如乙烯基、烯丙基、丁烯基和己烯基,环烷基如环己基,芳基如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以及萘基,烷氧基如甲氧基、乙氧基和丙氧基,芳氧基如苯氧基,以及卤代烃基如3,3,3-三氟丙基、2-(全氟丁基)乙基,2-(全氟辛基)乙基和对氯苯基,或选自烷氧基羰基如氧杂环丁烷基、甲氧基羰基和叔碳丁氧基(tert—carbobutoxygroup)的极性取代基,优选具有1至10,尤其是,1至6的碳数的烷氧基的烷氧基羰基。A1和A2、或A1和A3可以与它们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脂环结构、芳环结构、碳酰亚胺基或酸酐基。
在这种情况下,式(2)中的脂环结构的实例包括具有4至10的碳数的那些,并且式(2)中的芳环结构的实例包括具有6至12的碳数的那些。这些结构如下所示:
[化学式7]
以下是当与降冰片烯环连接时的结构的实例。以下是当式(2)中k=0时的实例。
[化学式8]
由式(2)表示的环状烯烃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以下化合物,但本公开内容的由式(2)表示的环状烯烃化合物可以不限于以下实例。
由式(2)表示的环状烯烃化合物的实例是双环[2.2.1]庚-2-烯、5-甲基-双环[2.2.1]庚-2-烯、5-乙基-双环[2.2.1]庚-2-烯、5-丙基-双环[2.2.1]庚-2-烯、5-丁基-双环[2.2.1]庚-2-烯、5-戊基-双环[2.2.1]庚-2-烯、5-己基-双环[2.2.1]庚-2-烯、5-辛基-双环[2.2.1]庚-2-烯、5-癸基-双环[2.2.1]庚-2-烯、5-苯基-双环[2.2.1]庚-2-烯、5-乙烯基-双环[2.2.1]庚-2-烯、5-烯丙基-双环[2.2.1]庚-2-烯、5-异亚丙基-双环[2.2.1]庚-2-烯、5-环己基-双环[2.2.1]庚-2-烯、5-氟-双环[2.2.1]庚-2-烯、5-氯-双环[2.2.1]庚-2-烯、双环[2.2.1]庚-5-烯-2-甲酸甲酯、双环[2.2.1]庚-5-烯-2-甲酸乙酯、双环[2.2.1]庚-5-烯-2-甲酸丁酯、2-甲基-双环[2.2.1]庚-5-烯-2-甲酸甲酯、2-甲基-双环[2.2.1]庚-5-烯-2-甲酸乙酯、2-甲基-双环[2.2.1]庚-5-烯-2-甲酸丙酯、2-甲基-双环[2.2.1]庚-5-烯-2-甲酸三氟乙酯、2-甲基-双环[2.2.1]庚-2-烯基乙酸乙酯、2-甲基-双环[2.2.1]庚-5-烯基丙烯酸酯、2-甲基-双环[2.2.1]庚-5-烯基甲基丙烯酸酯、双环[2.2.1]庚-5-烯-2,3-二甲酸二甲酯、三环[4.3.0.12,5]癸-3-烯和四环[4.4.0.12,5.17,10]十二碳-3-烯。这些化合物可以单独使用一种类型或以两种以上的类型组合使用。
如果由式(2)表示的环状烯烃化合物包含极性基如酯基,虽然所获得的聚合物对粘附部件的粘附性和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提高,但是气体渗透性倾向于降低。因此,优选根据目的适宜地选择环状烯烃化合物。
考虑到本公开内容的所获得的环状烯烃加成聚合物的气体渗透性,优选使用由上面描述的式(1)表示的环状烯烃官能性硅氧烷和由上面描述的式(2)表示的环状烯烃化合物,以具有使得在所获得的聚合物中衍生自式(1)的结构单元为总计5至100摩尔%,更优选10至100摩尔%的进料比。
(II)加成聚合物
环状烯烃加成聚合物含有由下式(3)表示的重复单元,其通过由上述式(1)表示的环状烯烃官能性硅氧烷作为单体的加成聚合形成。
[化学式9]
在式(3)中,R1、i、j和s与式(1)的那些相同。
本公开内容的环状烯烃加成聚合物含有由式(2)表示的环状烯烃化合物作为单体的加成聚合形成的由下式(4)表示的重复单元。
[化学式10]
(在该式(4)中,A1至A4和k与式(2)中的那些相同。)
例如,在k是0,并且A1至A4各自是氢原子的情况下,由式(4)表示的重复单元表示2,3加成结构单元,但可以包括通过由上述式(2)表示的环状烯烃化合物作为单体的加成聚合获得的具有2,7加成结构单元的一类。该结构单元与由式(3)表示的重复单元相同。
在高气体渗透性环状烯烃加成聚合物中,由式(3)表示的结构单元的比例通常是5至100摩尔%,优选10至100摩尔%。当由式(3)表示的结构单元的比例小于5摩尔%时,气体渗透性不足。尤其是,在气体渗透性、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以及机械强度的方面,优选的是以50至100摩尔%的比例含有衍生自式(1)的结构单元,并且以0至50摩尔%的比例含有衍生自环状烯烃化合物中的式(2)的结构单元。
由式(3)和式(4)表示的结构单元可以随机地存在或以固体的形式不均匀地分布在高气体渗透性环状烯烃加成聚合物中。
聚合物具有优选10,000至2,000,000并且更优选50,000至1,500,000的数均分子量,所述数均分子量是通过使用THF(四氢呋喃)作为溶剂的GPC(凝胶渗透色谱)测量的以聚苯乙烯换算计的。具有超过上限的分子量的聚合物在实践中难以合成。另一方面,在低于下限的分子量的情况下,膜的强度可能劣化。
根据官方方法,加成聚合以下列方式进行:使得上述单体组合物溶解在芳族烃溶剂如甲苯或二甲苯中,并且将所获得的混合物通过在惰性气体气氛中在聚合催化剂和促进剂的存在下在20至40℃的温度在常压下搅拌聚合。聚合催化剂的实例可以包括具有选自周期表的第8族、第9族和第10族的元素,如铁(Fe)、钴(Co)、镍(Ni)、钌(Ru)、铑(Rh)、钯(Pd)和铂(Pt)的中心金属的金属茂配合物,并且优选可以包括镍(Ni)或钯(Pd)的金属茂催化剂。可以使用有机铝化合物作为促进剂,并且甲基铝氧烷是优选的。
在下列范围内使用上述催化剂和上述促进剂。
催化剂的量优选为0.01至100毫摩尔原子至总计1mol的由式(1)和式(2)表示的单体。促进剂的量优选为0.5至10,000摩尔至1mol的催化剂。
当需要时可以将分子量调节剂加入至聚合体系。分子量调节剂的实例包括氢、α-烯烃如乙烯、丁烯,以及己烷、芳族乙烯基化合物,如苯乙烯、3-甲基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不饱和醚如乙基乙烯醚,以及乙烯基硅化合物如三(三甲基甲氧基)乙烯基硅烷、二乙烯基二氢硅烷和乙烯基环四硅氧烷。
上述溶剂与单体、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和分子量调节剂的量的比例由所要使用的催化剂、单体的结构等显著地影响,并且因此通常难以限定。因此,需要根据目的适当地使用这些以便获得具有上述具体结构的聚合物。
聚合物的分子量根据聚合催化剂的量、所要加入的分子量调节剂的量、从单体至聚合物的转化率,或聚合温度调节。
聚合通过选自水、醇、酮、有机酸等的化合物停止。催化剂残留物可以通过将醇和水与酸如乳酸、苹果酸和草酸的混合物加入至聚合物溶液而从聚合物溶液分离并移除。此外,为移除催化剂残留物,可以采用使用活性炭、硅藻土、氧化铝、二氧化硅等的吸附移除,以及通过过滤器等的过滤分离和移除。
聚合物可以通过下列方式获得:将聚合溶液放置在醇如甲醇和乙醇或酮如丙酮和甲基乙基酮中,将聚合溶液固化,并且将聚合溶液在60至150℃在减压下干燥通常6至48小时。在该步骤中,将残留在聚合物溶液中的催化剂残留物和未反应的单体也移除。含有硅氧烷的未反应的单体可以通过使用这样的溶剂容易地移除,所述溶剂通过将环状聚硅氧烷如八甲基环四硅氧烷和十甲基环戊二烯并硅氧烷与醇或酮混合而获得。
(iv)填料
从气体渗透性的提高的角度,优选将填料分散在上述聚合物材料中。
可以使用有机填料或无机填料作为填料。虽然填料可以具有亲水表面或疏水表面,具有亲水表面的无机填料是特别优选的。这种无机填料的实例包括由氧化物如二氧化硅、沸石、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镁和氧化锌制造的基于氧化物的填料。这些中,基于二氧化硅的填料是优选的。基于二氧化硅的填料的实例包括球形二氧化硅、胶囊二氧化硅、多孔二氧化硅粒子、石英粉、玻璃粉、玻璃珠、滑石和二氧化硅纳米管。
为了特别地增加气体渗透性,填料优选为多孔填料。作为多孔填料,中孔二氧化硅粒子、纳米多孔二氧化硅粒子和沸石粒子是优选的。中孔二氧化硅粒子是具有500至1000nm的粒径的多孔二氧化硅粒子,并且纳米多孔二氧化硅粒子是其中形成孔的具有30至100nm的粒径的多孔二氧化硅粒子。通常,中孔二氧化硅粒子具有3至7nm的孔径,并且纳米多孔二氧化硅粒子具有2至5nm的孔径。考虑到的是使用具有低表观密度的填料如多孔填料通常极大地改善非对称膜的性能。
当需要时可以使用用偶联剂等进行表面处理或通过水合处理亲水化的填料。
相对于100质量份的上述聚合物材料,填料的含量典型地为5至500质量份。填料的含量更优选不少于11质量份,再更优选不少于30质量份,并且特别优选70至400质量份。如果填料的含量少于5质量份,提高气体渗透性的效果倾向于降低。如果填料的含量超过500质量份,非对称膜的机械强度降低,并且变得难以降低非对称膜的厚度。
(V)用于制备非对称膜的方法
例如,上述非对称膜可以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获得:将上述聚合物材料涂布到基底材料以形成溶液层的步骤,从溶液层部分地移除溶剂以在溶液层的与基底材料相反的表面层部分上形成含有聚合物材料的致密层的步骤,以及将所形成的具有致密层的溶液层浸渍到聚合物材料的不良溶剂(固化溶剂)中以形成含有聚合物材料的多孔层的步骤。
作为溶解聚合物材料的溶剂,优选使用芳族烃、脂族烃、卤代烃、醚或酮。芳族烃的实例包括苯、甲苯和二甲苯。脂族烃的实例包括己烷、庚烷、辛烷、癸烷和环己烷。卤代烃的实例包括氯仿、二氯甲烷和四氯化碳。醚的实例包括四氢呋喃和二氧化物。酮的实例包括乙基甲基酮。
在聚合物溶液的制备中,通常通过加入其它物质以便促进相分离或调节聚合物的溶解度以及聚合物溶液的粘度而进行成膜。作为这种成膜调节剂,可以使用具有不小于聚合物溶液的0.1%的相容性的化合物。作为调节剂,可以使用在聚合物溶液、水、低级醇(甲醇和乙醇)、基于酰胺的极性溶剂(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基乙酰胺)等中可溶的盐。
在致密层的形成中,适宜地调节移除溶剂的条件(干燥方法、温度、时间等)以便形成具有所需厚度的致密层。
作为用于形成多孔层的不良溶剂(固化溶剂),优选使用醇如甲醇、乙醇和丙醇、丙酮或水。
非对称膜将不限于上面描述的实施方案,并且修改将在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精神的范围内适宜地进行。例如,非对称膜可以还包括丝网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丝网体浸渍到多孔层或致密层的至少一个中。备选地,可以将丝网体层压在多孔层或致密层上。具有丝网体的非对称膜可以例如通过将丝网体浸渍到上面描述的混合溶液中或将混合溶液涂布到丝网体上而制备。
丝网体可以提高气体渗透性,并且可以提高膜的机械强度以抑制膜归因于外力的破裂。丝网体可以由金属制造或由树脂制造,并且由树脂制造的丝网体是特别优选的。用于形成丝网体的树脂的实例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丙烯(PP)。用于编制丝网的方法的实例包括平织、斜织、平纹织和斜纹织。
优选将丝网体的表面使用附着促进剂(底漆)处理以便提高非对称膜的强度。可以使用可商购的附着促进剂用于附着促进剂。
非对称膜可以形成在支持体上,也可以是中空纤维膜。
(第二实施方案)
接下来,将描述其中将本公开内容的空调系统适用于住宅房屋用空调系统的第二实施方案。图2是沿房屋110的高度方向取的二层房屋110中的住宅房屋用空调系统100的示意截面图。
住宅房屋用空调系统100第一层的内部(要调节空气的空间)的侧壁103和顶棚104上,以及第二层上的内部(要调节空气的空间)的侧壁107和顶棚108上包括由上述非对称膜制造的渗透膜13。住宅房屋用空调系统100还包括每层内部的风扇112。住宅房屋用空调系统100在第一层的层102下、在第一层顶棚104与第二层的层106之间以及在第二层顶棚108上方还包括一对通风孔114,并且每一对通风孔114在房屋110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相对。住宅房屋用空调系统100还包括每层的内部(要调节空气的空间的内部)中的加热设备(煤油风扇加热器)(未显示)。
将每层的内部在除了渗透膜13之外的部位与外部空气基本上切断。换言之,每层的内部的空气内部仅通过渗透膜13接触从通气口114引入至房屋110中的外部空气。在相应的一对通风孔114之间,形成空气流动F1、F2、F3和F4。这些空气流动使得将外部空气提供至内部中,并且使得将从内部排出的空气排出至外部。
当在每个层的内部中操作煤油风扇加热器时,随着煤油的燃烧,内部的O2浓度降低并且CO2浓度增加。此外,在内部存在由煤油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和从房屋110的建筑材料或内部材料扩散的VOC。因此,内部空气具有比外部空气中的那些更低浓度的O2和更高浓度的CO2、CO和VOC浓度。归因于内部空气与外部空气之间的这种浓度差,将外部空气中的O2通过渗透膜13引入至内部,并且将CO2、CO和VOC通过渗透膜13排出至外部。进行通过渗透膜13的这种O2的引入和CO2、CO和VOC的排出(气体交换)直至消除O2、CO2、CO和VOC的每一个的浓度差。作为结果,内部空气和外部空气可以具有CO2、CO和VOC的均匀浓度。
在住宅房屋用空调系统100中,上面描述的气体交换的效率可以通过由风扇112将内部的空气循环而提高。此外,气体交换可以通过在通风孔114的相应部分之间流动的空气流动F1、F2、F3和F4加速。
在住宅房屋用空调系统100中,在室内存在的气体中,仅将其浓度与外部空气中其浓度不同的气体通过渗透膜13选择性交换,并且渗透穿过膜的气体的量受限于消除渗透膜13的两侧之间气体浓度的差所需的量,以使得超过所述量的气体不渗透通过膜。换言之,住宅房屋用空调系统100不进行过度通风。作为结果,可以减少由排放导致的住宅房屋用空调系统100的热损失。例如,将由煤油风扇加热器导致的CO2和CO和有害气体(内部空气组成的劣化部分),如由室内建筑材料或内部材料产生的VOC扩散物消除至全部内部空气的最多3%。这里,假设该气体的总量要在内部与外部空气之间交换,热损失为3%。因此,与用于住宅房屋的传统的24-小时通风系统比较,热损失可以减少。而且,在住宅房屋用空调系统100包括每层室内(要调节空气的空间的内部)的制冷空调设备的情况下,可以减少住宅房屋用空调系统100的热损失。
此外,在住宅房屋用空调系统100中,因为通过由上述非对称膜制造的渗透膜13进行气体的排出和引入,可以抑制大气中的悬浮物如SPM和nSPM流动至内部中。
例如,可以将渗透膜13的安装面积设定为使得在内部与外部空气之间需要交换的最大量的O2可以充分地交换的程度。例如,在通过住宅房屋用空调系统100要调节空气的空间具有6个垫(mats)(10.94m2)x顶棚2.4m的高度的尺寸的情况下,要调节空气的空间的体积是26.26m3。假设由煤油风扇加热器消耗的O2的量是每小时1.2%,要调节空气的空间内每小时由煤油风扇加热器消耗的O2的总量为26.26m3x1.2%/h=0.315m3/h。每人O2的消耗量为大约0.0244m3/h。因此,当煤油风扇加热器在6个垫的尺寸的要调节空气的空间内存在四个人的状态下操作时,要调节空气的空间内每小时O2的消耗量为0.315m3/h+0.0244m3/hx4=0.4126m3/h。这里,假设渗透膜13中O2的渗透性为0.5x10-2cm3/秒/cm2=0.18m3/h/m2,渗透等于要调节空气的空间内每小时O2的消耗量的O2量所需的渗透膜13的安装面积为0.4126m3/h÷0.18m3/h/m2=2.29m2(大约,1.5mx1.5m)。从确保其中可以安装该尺寸的渗透膜13的面积的角度,渗透膜13的安装位置优选为内部(要调节空气的空间)的侧壁或顶棚。可以用具有上述面积的渗透膜13充分地交换各自具有比内部O2的浓度低浓度的CO2和VOC。
渗透膜13的厚度优选为0.1至10μm。
(第三实施方案)
接下来,将描述其中将本公开内容的空调系统适用于车辆用空调系统的第三实施方案。图3是其上安装有根据第三实施方案的车辆用空调系统的车辆10的示意截面图。在图3中,向前和向后,以及向左和向右的箭头是指车辆10相应的方向,并且箭头是指车辆10的前进方向。
在乘客搭乘的客舱11的前段部分(由图3中的粗实线环绕的面积),设置将客舱11与发动机舱12分离的分隔壁(防火壁)。在分隔壁27的一部分形成通孔以从客舱11侧穿透分隔壁27至发动机舱12侧。通孔覆盖有渗透膜13。
在发动机舱12中,形成外部空气通过其流动的外部空气通道20的外部空气导管21沿分隔壁27设置。在客舱11中,形成内部空气通过其流动的内部空气通道22的内部空气导管23沿分隔壁27设置。
外部空气导管21和内部空气导管23的每一个在其壁的一部分具有通孔。外部空气导管21和内部空气导管23设置在分隔壁27上以使得通孔对应于渗透膜13。
换言之,渗透膜13设置在外部空气通道20与内部空气通道22之间的边界处以使得渗透膜13的一个表面13a(与发动机舱12相邻的表面)暴露于外部空气通道20以与外部空气接触,而另一个表面13b(与客舱11相邻的表面)暴露于内部空气通道22中以与内部空气接触。
外部空气送风机24设置在外部空气通道20中以产生外部空气的流动并将外部空气提供至渗透膜13的一个表面13a。内部空气送风机25设置在内部空气通道22中以产生内部空气的流动并将内部空气提供至渗透膜13的另一个表面13b。
在对气体给出动能或增加压力的流体机械中,外部空气送风机24和内部空气送风机2是具有小于二的压缩比的一类,尤其是风扇、送风机等。
外部空气导管21形成有外部空气入口部分20a以将外部空气引入至外部空气通道20中,以及外部空气出口部分20b以将外部空气从外部空气通道20排出。
配置外部空气入口部分20a和外部空气出口部分20b以使得外部空气入口部分20a处的压力(总压)P1、外部空气出口部分20b处的压力(总压)P2,以及通过外部空气送风机24吹送的空气的压力Pv满足下面描述的压力关系。
换言之,配置外部空气入口部分20a和外部空气出口部分20b,以使得当车辆停止和当车辆移动时,出口部分的压力P2减去入口部分的压力P1获得的压力差(P2-P1)等于或小于吹送的空气的压力Pv。换言之,当车辆停止时和当车辆移动时,入口部分的压力P1、出口部分的压力P2和吹送的空气的压力Pv满足关系P2-P1≤Pv。
在图3的实例中,在车辆前进方向上外部空气入口部分20a打开,并且在车辆向左方向上外部空气出口部分20b打开。因此,当车辆行进时,外部空气出口部分20b比外部空气入口部分20a较少地受到移动风(动压力)影响。作为结果,满足了上述压力关系。
外部空气送风机24和内部空气送风机25的操作通过未示出的空调控制单元(ECU)控制。空调控制单元由CPU、ROM和RAM的已知的微机,以及其周边电路构成。空调控制单元基于储存在ROM中的控制程序进行多种计算和处理以控制电器件如外部空气送风机24和内部空气送风机25的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上述构造中的操作。当空调控制单元操作外部空气送风机24和内部空气送风机25时,在外部空气通道20中产生外部空气的流动,并且在内部空气通道22中产生内部空气的流动。
在这种情况下,当内部空气通道22的内部空气中的特定组分的浓度低于外部空气通道20的外部空气中的所述组分的浓度时,外部空气中的该组分归因于该组分的浓度差渗透穿过渗透膜13,并且与内部空气混合。因此,内部空气中该组分的浓度增加。
相反,当内部空气通道22的内部空气中特定组分的浓度高于外部空气通道20的外部空气中所述组分的浓度时,内部空气中该组分的气体归因于该组分的浓度差渗透穿过渗透膜13,并且与外部空气混合。因此,内部空气中该组分的浓度降低。
例如,当氧由客舱11内乘客的呼吸消耗并且内部空气中氧的浓度减少时,外部空气通道20的外部空气中的氧渗透穿过渗透膜13并且与内部空气通道22的内部空气混合。因此,内部空气中氧的浓度增加。
而且,当由客舱11内的乘客的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并且内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时,内部空气通道22的内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渗透穿过渗透膜13并且与外部空气通道20中的外部空气混合。因此,内部空气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像这样,可以将客舱11内的氧的浓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保持在对于乘客舒适的浓度。类似地,可以减少有臭气的气体,如体味。
另一方面,外部空气通道20的外部空气中的液体和固体完全不渗透通过渗透膜13或仅略微渗透通过渗透部件13。因此,渗透膜13限制这些液体和固体进入内部空气通道22。
此外,在传统的车辆中,当客舱的温度外部低时,例如,在冬季,窗起雾,并且内部空气的湿度归因于由客舱11内乘客的呼吸产生的蒸汽增加。因为窗的起雾干扰驾驶,引入外部空气以抑制起雾。在这种情况下,归因于通风在加热运行中出现热损失。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另一方面,内部空气通道22的内部空气中的蒸汽渗透穿过渗透膜13并且与外部空气通道20的外部空气混合。因此,内部空气的湿度可以降低,并且可以抑制窗的起雾。像这样,引入外部空气的需要减少,并且可以抑制归因于通风的热损失,从而导致能量节约和空调装置侧上的减少。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因为提供外部空气送风机24和内部空气送风机25,可以将新鲜的外部空气和内部空气提供至渗透膜13而不使得渗透膜13附近的外部空气和内部空气停滞。
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当车辆停止时和当车辆移动时,入口部分的压力P1、出口部分的压力P2以及吹送的空气的压力Pv满足P2-P1≤Pv的压力关系。因此,当车辆停止时和当车辆移动时都可以使得外部空气通道20中的外部空气的流动方向为从外部空气入口部分20a朝向外部空气出口部分20b。
换言之,当车辆停止时和当车辆移动时都可以固定外部空气通道20中外部空气的流动方向。因此,可以限制外部空气通道20中外部空气的停滞和反向流动,并且可以将新鲜的外部空气稳定地提供至渗透膜13。
作为结果,因为当车辆停止时和当车辆移动时都可以减少渗透膜13的渗透性归因于渗透膜13附近的外部空气和内部空气的停滞的劣化,可以稳定地发挥渗透膜13的渗透性。
当从车辆排出的废气中含有的臭气和有害气体和发动机周围的臭气在外部空气通道20中流动并长时间停滞时,这些臭气和有害气体渗透通过渗透膜13并且容易进入客舱11。然而,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因为将新鲜空气提供至渗透膜13,可以减少这些臭气和有害气体进入客舱11。
在图3的实例中,外部空气通道20的外部空气入口部分20a朝向车辆前进方向,并且外部空气通道20的外部空气出口部分20b朝向车辆左侧方向,以使得当车辆移动时,入口部分的压力P1、出口部分的压力P2以及吹送的空气的压力Pv也满足P2-P1≤Pv的压力关系。然而,用于满足上述压力关系的外部空气入口部分20a和外部空气出口部分20b的构造不限于该实例。
例如,将车辆前进方向Fw与外部空气入口部分20a开口的开放方向之间限定的角度称为入口开放角度,并且将车辆前进方向Fw与外部空气出口部分20b开放的开放方向之间限定的角度称为出口开放角度。当将外部空气入口部分20a和外部空气出口部分20b构造为具有其中入口开放角度等于或小于出口开放角度的配置关系时,入口部分的压力P1可以高于出口部分的压力P2预定量,并且可以满足上述压力关系。
在提供多个外部空气入口部分20a和多个外部空气出口部分20b,并且这些开放方向彼此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将入口开放角度的平均角度和出口开放角度的平均角度彼此比较。
如下计算平均角度。换言之,例如,入口开放角度的平均角度是通过以下方法获得的值:首先计算每个外部空气入口部分20a中开放角度和开放面积的乘积,将乘积相加,并且随后将相加后的乘积除以总的开放面积。可以以类似方式计算出口开放角度的平均角度。
作为满足上述压力关系的外部空气入口部分20a和外部空气出口部分20b的构造,例如,可以配置外部空气入口部分20a和外部空气出口部分20b以具有其中外部空气入口部分20a的开放面积等于或大于外部空气出口部分20b的开放面积的面积关系。
在该构造中,因为外部空气入口部分20a中的压力损失可以小于外部空气出口部分20b中的压力损失,因此入口部分的压力P1可以高于出口部分的压力P2预定量。因此,可以满足上述压力关系。
而且,可以组合外部空气入口部分20a和外部空气出口部分20b的上述配置关系和上述面积关系。
如从上面的说明书显见的,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渗透膜13的渗透功能在下列情况下实现:在渗透膜13的外部空气侧与内部空气侧之间不通过压力差产生装置如真空泵提供大的压力差。
具体地,空调系统在使得将由车辆的移动风导致的压力(冲击压力)和具有少于二的压缩比的送风机23的压力施加至一般的大气压力的压力波动的范围内操作。更具体地,空调系统在渗透膜13的外部空气侧与内部空气侧之间的压力差等于或小于5kPa的范围内操作。
(第四实施方案)
接下来,将描述其中将本公开内容的空调系统适用于车辆用空调系统的第四实施方案。
图4是其上安装有根据第四实施方案的车辆用空调系统的车辆的示意图。在图4中,向前和向后的,以及向左和向右的箭头是指车辆的相应的方向,并且箭头Fw是指车辆的前进方向。
在图4中给出的第四实施方案中,当车辆移动时出口部分的压力P2与入口部分的压力P1之间的差(P2-P1)小于上述第三实施方案的值。尤其是,将外部空气出口部分20b中接受的移动风的程度设定为接近于在外部空气入口部分20a中所接受的移动风的程度。
例如,如图4中所示,通过将外部空气出口部分20b的开放方向设定在第一范围R1或第二范围R2,将在外部空气出口部分20b中接受的移动风的程度设定为接近于在外部空气入口部分20a中接受的移动风的程度。
第一范围R1是其中当从车辆的侧部、车辆的顶部和车辆的前部中的任一个看时该方向与外部空气入口部分20a的开放方向D1构成等于或小于90度的角度的方向的范围。
第二范围R2是当从车辆的侧部、车辆的顶部和车辆的前部中的任一个看时该方向与外部空气入口部分20a的开放方向D1对称的方向D2构成等于或小于90度的角度时的方向的范围。在图4中,为了容易理解的原因给出当从车辆的顶部看时的第一范围R1和第二范围R2。
在上述第三实施方案中,出口部分的压力P2与入口部分的压力P1之间的差(P2-P1)由于移动风的存在而在一定程度上起伏。因此,在外部空气通道20中流动的风的量当车辆停止时和当车辆移动时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起伏,并且因此渗透膜13的气体渗透性在当车辆停止时与当车辆移动时之间也一定程度地起伏。
考虑到这一点,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使得出口部分的压力P2与入口部分的压力P1之间的差(P2-P1)更小。因此,可以减少当车辆停止时与当车辆移动时出口部分的压力P2与入口部分的压力P1之间的差(P2-P1)的起伏,并且因此渗透膜13的气体渗透性可以更稳定地展现。
(第五实施方案)
接下来,将描述其中将本公开内容的空调系统适用于车辆用空调系统的第五实施方案。
图5是根据第五实施方案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截面图。在第五实施方案中,如图5中所示,使用其中结合渗透膜13的渗透膜模块33,并且还使用内部空气送风机25作为车辆用空调装置30的空调送风机。
车辆用空调装置30的空调箱31设置在配置于客舱11的最前部分的仪表盘(未显示)的内部。空调箱31形成内部空气流动穿过其流动的通道。
空调箱31由具有特定弹性度和出色的机械强度的树脂如聚丙烯形成。
在空调箱31的上游部分形成如箭头A1至A3所示的外部空气穿过其流动同时以U-形状弯曲的基本上U-形状的外部空气通道32、将外部空气引入至外部空气通道32中的外部空气入口部分32a、将外部空气从外部空气通道32排出的外部空气出口部分32b。
外部空气送风机24设置在外部空气通道32的U-形状的弯曲下游的部分(在与外部空气出口部分32b相邻一侧)。
其中结合渗透膜的渗透膜模块33设置在外部空气通道32的U-形状的弯曲处。在空调箱31内,内部空气送风机(空调器送风机)25设置在与外部空气入口部分32a和外部空气出口部分32b关于渗透膜模块33相反的部分(图5中的下部)。
图6是渗透膜模块33的透视图。如图6中所示,将渗透膜模块33作为整体成形为长方体形状。渗透膜模块33形成有如箭头A4和A5所示的外部空气穿过其流动的外部空气循环空间33a。尤其是,将外部空气循环空间33a通过分离板33b分割为两个空间,换言之,第一空间33c和第二空间33d。
如箭头A4所示,外部空气穿过第一空间33c从与外部空气入口部分32a相邻的一侧流动至与外部空气入口部分32a相反的一侧(图6中的从顶部至底部)。从第一空间33c流出的外部空气构成如箭头A2所示的U弯曲,并且之后如箭头A5所示穿过第二空间33d从与外部空气出口部分32b相反的一侧流动至与外部空气出口部分32b相邻的一侧(图6中的从底部至顶部)。
此外,如箭头B1所示,渗透膜模块33形成有内部空气循环空间33e,内部空气穿过其流动以在与外部空气循环空间33a垂直的方向(图6中左和右的方向)穿过渗透膜模块33。内部空气循环空间33e与外部空气循环空间33a相邻形成。在图6的实例中,多个外部空气循环空间33a和多个内部空气循环空间33e交替地形成在渗透膜模块33中。
在渗透膜模块33中,外部空气循环空间33a与内部空气循环空间33e之间的分离部分由渗透膜13制造,并且余下的部分由如树脂的材料制造。
空调箱31形成有第一内部空气引入口34和渗透膜模块33侧的内部空气通道35。第一内部空气引入口34将内部空气引入至渗透膜模块33的内部空气循环空间33e。从内部空气循环空间33e流出的内部空气在进行U回转的同时流动。
空调箱31形成有内部空气通道35的下游位置处的第二内部空气引入口36以将内部空气引入至如箭头A3所示的空调吹风机25。
内部和外部空气转换门37设置在空调箱31中以在内部空气循环模式与外部空气引入模式之间切换。在图5的实例中,使用旋转门作为内部和外部空气转换门37。
在内部空气循环模式中,将内部和外部空气转换门37旋转操作至图5中由实线所示的位置以关闭外部空气通道32并打开内部空气通道35。因此,将从第一内部空气引入口34和第二内部空气引入口36引入的内部空气引入至空调送风机25。
在内部空气循环模式中,如箭头A1所示来自外部空气入口部分32a在外部空气通道32中流动的外部空气如箭头A4所示穿过渗透膜模块33的外部空气循环空间33a。外部空气之后如箭头A2所示在内部和外部空气转换门37的外侧进行U回转,并且如箭头A5所示穿过渗透膜模块33的外部空气循环空间33a的第二空间33d。此外,如箭头A3所示,外部空气向外部空气出口部分32b流动,并且从外部空气通道32流出。
在外部空气引入模式中,内部和外部空气转换门37可旋转地操作至由图5中的双虚线所示的位置以打开外部空气通道32并关闭内部空气通道35。因此,如箭头A4所示来自外部空气入口部分32a的在外部空气通道32中流动的外部空气穿过渗透膜模块33的外部空气循环空间33a的第一空间33c,在不进行U回转的同时朝向空调送风机25流动,并且被引入至空调送风机25中。
虽然省略了图示,内部和外部空气转换门37由通过空调控制单元或由乘客手动操作的手动操作机构控制的伺服电机驱动。
在图5的实例中,过滤器38设置在空调箱31内的空调送风机25的刚好上方以移除空气中的灰尘和臭气。
在空调箱31内,热交换器39设置在空调送风机25的下游以进行由空调送风机25吹送的空气的冷却和加热中的至少一种。在该实例中,作为热交换器39,将用于冷却吹送的空气的冷却热交换器和用于加热吹送的空气的加热热交换器设置在空调箱31中。
虽然省略了图示,在该实例中,将空气混合门等设置在空调箱31内。空调箱31通过调节穿过加热热交换器的加热空气和绕过加热热交换器的冷却空气的空气体积比而调节吹送至客舱11中的空气的温度。
虽然省略了图示,在空调箱31的最下游位置形成多个吹出开口以将调节过的空气吹出至客舱11的预定区域。将吹出模式的门设置在空调箱31内以打开和关闭多个吹出开口。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在内部空气循环模式中,因为外部空气循环穿过渗透膜33的外部空气循环空间33a,可以将外部空气提供至渗透膜13的一个表面。因为内部空气循环穿过渗透膜33的内部空气循环空间33e,可以将内部空气提供至渗透膜13的另一个表面。因此,类似于上面描述的每个实施方案,可以将客舱11的氧的浓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保持在舒适的浓度。
因为还使用内部空气送风机25作为车辆用空调装置30的空调送风机,可以减少车辆用空调装置30的尺寸和成本。
此外,外部空气通道32起到在内部空气循环模式中将外部空气提供至渗透膜13的功能,并且起到外部空气引入通道的功能以在外部空气引入模式下将外部空气引入至空调送风机25。因此,与其中分别提供将外部空气提供至渗透膜13的通道和将外部空气引入至空调送风机25的外部空气引入通道的情况比较,可以减少车辆用空调装置30的尺寸和成本。
因为过滤器38设置在空调箱31中,可以有效地移除通过渗透膜13进入客舱的臭气。
(第六实施方案)
接下来,将描述其中将本公开内容的空调系统适用于车辆用空调系统的第六实施方案。
图7是根据第六实施方案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截面图。在上面描述的第五实施方案中,将渗透膜结合至渗透膜模块33中。在第六实施方案中,另一方面,如图7中所示,将渗透膜与内部和外部空气转换门37结合。尤其是,内部和外部空气转换门(旋转门)37的弧形表面由渗透膜13构成。在该构造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消除第一内部空气引入口34。
在该构造中,在内部空气循环模式中,将从外部空气入口部分32a引入的外部空气提供至渗透膜13的一个表面(内部和外部空气转换门37的外表面),并且将从第二内部空气引入口36引入的内部空气提供至渗透膜13的外表面(内部和外部空气转换门37的内表面)。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因为将渗透膜与内部和外部空气转换门37结合,可以减少车辆用空调装置30的尺寸和成本。
(第七实施方案)
接下来,将描述其中将本公开内容的空调系统适用于车辆用空调系统的第七实施方案。图8A是根据第七实施方案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在内部空气循环模式下的截面图。图8B是根据第七实施方案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在外部空气循环模式下的截面图。
在第七实施方案中,将外部空气送风机24停止或将外部空气送风机24旋转的方向从在上面描述的第六实施方案的结构中的外部空气引入模式中的内部空气循环模式的方向反转。换言之,在图8A中所示的内部空气循环模式中,空调控制单元(ECU)40将外部空气送风机24在前进方向上旋转以如箭头A3所示从外部空气出口部分32b排出外部空气。在图8B中所示的外部空气引入模式中,空调控制单元40停止外部空气送风机24或在相反方向上旋转外部空气送风机24以如箭头A6所示将外部空气从外部空气出口部分32b引入。
因此,在外部空气引入模式下,可以将外部空气从外部空气入口部分32a和外部空气出口部分32b两者引入,可以将渗透膜13设置在车辆用空调装置30中而不将车辆用空调装置30的外部空气引入通道的尺寸从传统的尺寸增加。
(第八实施方案)
接下来,将描述其中将本公开内容的空调系统适用于车辆用空调系统的第八实施方案。
在第八实施方案中,为抑制外部空气中的臭气在外部空气的臭气的浓度高的情况下通过渗透膜13进入客舱,在第三实施方案的结构中设置停止外部空气送风机24和空调送风机25中的至少一个的送风机停止装置。其中外部空气的臭气的浓度高的情况是指例如其中车辆在隧道中行进等的情况。
送风机停止装置根据外部空气的臭气浓度控制外部空气送风机24和空调送风机25的至少一个的打开和关闭状态。在该实例中,外部空气的臭气浓度通过在车辆的框架、外部空气通道20等提供的臭气浓度传感器(未显示)测定,并且空调控制单元(未显示)控制至少一个外部空气送风机24和空调送风机25的打开和关闭状态。
图9是示例通过空调控制单元进行的外部空气送风机24的打开和关闭控制的概要的流程图。在步骤S100,空调控制单元首先打开外部空气送风机24。接下来,在步骤S110,空调控制单元确定由臭气浓度传感器测定的外部空气的臭气浓度是否大于预定值。
当在步骤S110空调控制单元确定外部空气的臭气浓度大于预定值时,在步骤S120空调控制单元关闭外部空气送风机24。此外,在步骤S130,空调控制单元确定外部空气的臭气浓度低于预定值。当空调控制单元确定外部空气的臭气浓度低于预定值时,控制返回至步骤S100。
当在步骤S130空调控制单元测定外部空气的臭气浓度等于或大于预定值时,空调控制单元重复步骤S130的测定。当在步骤S110空调控制单元测定外部空气的臭气浓度等于或小于预定值时,空调控制单元重复步骤S110的测定。
空调送风机25的打开和关闭控制通过空调控制单元以与图9类似的方式进行。因此,将省略空调送风机25的打开和关闭控制的说明。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当外部空气的臭气浓度高时,可以抑制外部空气和内部空气中的至少一个至渗透膜13的提供。因此,臭气至客舱11的进入可以通过限制渗透穿过渗透膜13的气体的量而得以抑制。
像这样,与具有用于关闭渗透膜13以当外部空气的臭气浓度高时抑制臭气至客舱11的进入的装置的情况比较,可以减少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尺寸和成本。
例如,送风机停止装置可以通过手动停止装置提供,如由乘客操作的送风机停止开关。
(第九实施方案)
接下来,将描述其中将本公开内容的空调系统适用于车辆用空调系统的第九实施方案。
在第九实施方案中,提供检测或评估窗的起雾的量并且将内部和外部空气转换门37转换至外部空气引入模式的位置的门转换装置以便抑制上面描述的第五至第七实施方案中窗的起雾。
当窗的起雾量超过预定值时,门转换装置将内部和外部空气转换门37转换至外部空气引入模式的位置。在该实例中,上面描述的空调控制单元(未显示)转换内部和外部空气转换门37。例如,窗的起雾的消除可以通过空调控制单元进行。空调控制单元基于由内部空气温度传感器和内部空气湿度传感器检测的内部空气温度和内部空气湿度计算窗起雾的量。
图10是示例内部和外部空气转换门37通过空调控制单元的转换控制的要点的流程图。首先,在步骤S200,空调控制单元将内部和外部空气转换门37移动至内部空气循环模式的位置(内部空气循环侧)。接下来,在步骤S210空调控制单元确定窗的起雾量是否大于预定值。
在步骤S210,当空调控制单元确定窗的起雾量大于预定值,在步骤S220空调控制单元将内部和外部空气转换门37转换至外部空气引入模式的位置(外部空气引入侧)。在步骤S230,空调控制单元确定窗的起雾量是否低于预定值。当空调控制单元确定窗的起雾量低于预定值时,控制转至步骤S200。
当空调控制单元测定窗的起雾量等于或大于预定值时,空调控制单元重复步骤S230的测定。在步骤S210当空调控制单元测定窗的起雾量等于或小于预定值时,空调控制单元重复步骤S210的测定。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当客舱11内部蒸汽的浓度高并且窗起雾时,引入外部空气并且可以减少客舱11内部的蒸汽浓度。因此,可以限制窗的起雾。
(第十实施方案)
接下来,将描述其中将本公开内容的空调系统适用于容器用空调系统的第十实施方案。图11是根据第十实施方案的容器用空调系统200的示意图。
如图11中所示,容器用空调系统200具有可以储存要在其中储存的物体的箱体210。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箱体210构造为冷藏柜、冷冻柜或冷冻容器,其储存水果和蔬菜。虽然省略了图示,箱体210设置有用于将内部空气的温度调节至所需温度的空调装置。空调装置可以采用已知的制冷循环用于冷却所调节的空气,并且采用已知的加热器(电型或燃烧型)用于加热所要调节的空气。
箱体210设置有用于在箱体210内部的整体中循环内部空气的内部空气循环送风机11。箱体210还设置有用于检测内部空气中氧的浓度的O2传感器21、用于检测内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的CO2传感器213、用于检测内部空气湿度的湿度传感器214。
箱体210设置有渗透膜单元220。渗透膜单元220设置有形成外部空气通道222和内部空气通道223的通道形成部件221。通道形成部件221位于箱体210的内部和外部,同时在作为边界的箱体210的壁上延伸。渗透膜13设置在外部空气通道222与内部空气通道223之间的边界处。换言之,箱体210的壁的一部分由渗透膜13提供。在外部空气通道222中,离开箱体210外部的外部空气可以沿渗透膜13的表面流动。在内部空气通道223中,离开箱体210内部的内部空气可以沿渗透膜13的表面流动。
在外部空气通道222中提供外部空气送风机225用于使得外部空气流动。在内部空气通道223中提供内部空气送风机26用于使得内部空气流动。这些送风机225、226是对气体给出动能或增加压力的流体机械中具有少于二的压缩比的一类,尤其是,风扇、送风机等。这些送风机225、226包括风扇和旋转驱动风扇的空气吹送马达。
在图11中所示的实例中,外部空气在外部空气通道222中从左至右流动,并且内部空气在内部空气通道213中从右至左流动。箱体210内,内部空气的循环流动由内部空气循环送风机211产生。然而,当不操作内部空气送风机226时,不在内部空气通道223中产生内部空气的流动。
当外部空气送风机225或内部空气送风机226不运行时,气体停滞在渗透膜13表面附近并且外部空气与内部空气之间的浓度的差小。因此,不产生气体的渗透。在这种情况下,当外部空气送风机225和内部空气送风机226中的至少一个运行时,可以解决渗透膜224的表面附近气体的停滞,并且可以进行气体的渗透。
容器用空调系统200设置有控制单元250。控制单元250由包括CPU、ROM、RAM等及其周边电路的已知的微机构成。控制单元250基于ROM中储存的控制程序进行多种计算和处理,并且控制连接在输出侧的多种装置的操作。控制单元250从O2传感器212、CO2传感器213和湿度传感器214接收传感器信号。控制单元250基于这些传感器信号将控制信号输出至外部空气送风机225和内部空气送风机226以进行空气吹送控制。
水果和蔬菜在储存在箱体210中之后也呼吸。因此,箱体210内部氧的浓度低于大气的氧的浓度,并且箱体210内部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已知的是,在氧的浓度低并且二氧化碳的浓度高的状态下水果和蔬菜的呼吸可以减少,并且可以长期保持新鲜。另一方面,如果氧的浓度过低,出现水果和蔬菜的代谢,并且存在产生不同的味道或丧失香味或分解的可能。水果和蔬菜含有一定量的水分。在其中将水果和蔬菜储存在箱体210中的情况下,归因于从水果和蔬菜释放的湿气,箱体210的相对湿度容易增加。如果箱体210中的相对湿度过高,将出现凝露。如果箱体210中的相对湿度过低,水果和蔬菜将枯萎。为保持水果和蔬菜的新鲜,两种情况都不是优选的。从这些原因,需要将箱体210的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湿度调节至适合于储存水果和蔬菜的所需的范围。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因为控制单元250基于O2传感器212、CO2传感器213和湿度传感器214的传感器信号而控制外部空气送风机25和内部空气送风机26的空气体积,调节了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和相对湿度。
在上面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因为使用渗透膜13,可以仅传递具有外部空气与内部空气之间的浓度差的气体(O2、CO2、H2O)。因此,因为不传递在外部空气与内部空气之间不具有浓度差的气体(例如,N2),阻止其温度被调节过的内部空气(在该实施方案中被冷却)过度排出至外部空气。像这样,可以减少容器用空调系统200的热负载。
(其他实施方案)
在上面描述的每个实施方案中,示例了渗透膜的具体配置位置。渗透膜的配置位置不限定于这些实例,并且渗透膜可以安置在车辆的行李间中,车辆的侧壁上等。
在上面描述的第五实施方案中,仅提供外部空气通道32作为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入至空调送风机25的外部空气引入通道,并且将渗透膜模块33设置在外部空气通道32中。备选地,可以将其构造为使得可以与外部空气通道32平行提供其中不设置渗透膜模块33的另一个通道作为外部空气引入通道。
上面描述的实施方案的结构可以以任意合适的方式组合。
(渗透膜结构体)
在上述住宅房屋用空调系统、车辆用空调系统以及容器用空调系统中,可以使用图12中所示的渗透膜结构体50a或图13中所示的渗透膜结构体50b代替渗透膜13。
渗透膜结构体50a包括渗透膜13c和支持部件42a。渗透膜13c具有平面形状,并且由具有平面形状的支持部件42a支撑并且与渗透部件13c的一个表面紧密地接触。支持部件42a可以仅与渗透部件13c的一部分,如渗透部件13c的周边部分接触,也可以与渗透膜13c完全接触。
图13的渗透膜50b包括渗透膜13d和支持部件42b。渗透膜13d具有皱褶状形状,并且由与渗透膜13d的一个表面接触的皱褶状支持部件42b支撑。支持部件42b可以仅与渗透膜13d的一部分接触,也可以与渗透膜13d完全接触。
渗透膜13c、13d由通过上面描述的聚合物材料制造的膜提供。渗透膜13c、13d的厚度优选为0.1至10μm。支持部件42a、42b是可以渗透气体的一类。支持部件42a、42b的实例是纸形纤维部件、具有0.1至500μm的孔径的多孔部件,以及丝网。支持部件的厚度优选为50至500μm。支持部件42a、42b优选为热绝缘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容易提高住宅房屋用空调系统100的热效率。
根据这些渗透膜结构体50a、50b,因为渗透膜13c、13d由支持部件支撑,穿过渗透膜的气体的量可以通过减少渗透膜13c、13d的厚度而增加,并且可以确保渗透膜结构体的强度。此外,在渗透膜结构体50b中,因为渗透膜13c、13d的表面积增加,渗透穿过渗透膜13c、13d的气体的量可以进一步增加。
例如,上面描述的渗透膜结构体可以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在后续处理中可移除的膜上通过上面描述的通过成膜处理方法形成渗透膜,将支持部件转移至所形成的渗透膜上,并且在转移支持部件之后将上述膜移除。在后续处理中可移除的膜的实例是可以通过用水、溶剂或化学品洗涤移除的膜,以及在通过UV、EB等的辐射改造之后移除的膜。将支持部件转移在渗透部件上的方法的实例是用放在渗透膜与支持部件之间的粘合剂或胶粘剂粘合渗透膜和支持部件的方法,以及通过用热或溶剂溶解而粘合渗透膜和支持部件的方法。
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参考实施例更详细描述本公开内容。然而,本公开内容不限于在下文中描述的实例。
(实施例1)
在实施例1中,将描述环状烯烃加成聚合物(聚合物a)的合成作为聚合物的制备的实例。
在用氮吹扫的玻璃容器中,将53.6g(0.2mol)的单体a,以及37mg(40μmol)的三苯甲基四(五氟苯基)硼酸盐{[Ph3C][B(C6F5)4]}溶解在150ml的甲苯中。将另外制备的催化剂溶液(其中将9mg(40μmol)的环戊二烯基(烯丙基)钯[C5H5PdC3H5]和12mg(40μmol)的三环己基膦[PCy3]溶解在15ml的甲苯中的溶液)加入至该溶液,并且将聚合反应在室温(25℃)进行5小时。
在反应完成之后,将聚合溶液放至大量的甲醇中以萃取聚合物,过滤,洗涤,并且在减压下在120℃干燥12小时。作为结果,获得51.5g(产率91%)的聚合物a。
通过GPC测量所测量的所获得的聚合物a的分子量为Mn=558,000,并且所获得的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为Mw/Mn=3.22。
[化学式11]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将描述环状烯烃加成聚合物(聚合物b)的合成作为聚合物的制备的实例。
在用氮吹扫的玻璃容器中,将37.5g(0.14mol)的单体a、5.6g(0.06mol)的单体b和37mg(40μmol)的三苯甲基四(五氟苯基)硼酸盐{[Ph3C][B(C6F5)4]}溶解在140ml的甲苯中。将分别制备的催化剂溶液(其中将9mg(40μmol)的环戊二烯基(烯丙基)钯[C5H5PdC3H5])和12mg(40μmol)的三环己基膦[PCy3]溶解在15ml的甲苯中的溶液)加入至该溶液,并且将聚合反应在室温(25℃)进行5小时。
在反应完成之后,将聚合溶液放至大量的甲醇中以萃取聚合物,过滤,洗涤,并且在减压下在120℃干燥12小时。作为结果,获得39.2g(产率91%)的聚合物b。
通过GPC测量的所获得的聚合物b的分子量为Mn=599,000,并且所获得的聚合物b的分子量分布为Mw/Mn=3.24。通过1H-NMR光谱证实的是,该聚合物中得自单体a的结构体与得自单体b的结构体的组成比为a/b=70/30(mol/mol)。
[化学式12]
[具有提高的表面粘合性的丝网体的制造]
将粘合促进剂X-92-470(由Shin-EtsuChemicalCo.,Ltd.制造,10%的固体含量,甲苯-乙酸乙酯溶剂)均匀地涂布到丝网体的表面(材料:PET,开口率:46%,开口直径:85μm),并且在室温空气干燥。此外,在120℃进行热处理5分钟以获得其表面粘附性提高的丝网体。
(比较例1)
将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布号2011-12114的实施例14(参见第0219段和图15)公开的不对称膜称为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比较例。
[膜的评价]
(1)对于孔的存在的检查
关于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获得的不对称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其表面(在不对称膜中的致密层侧),并且检查孔的存在。结果在表1在给出。图14A是示例实施例1的不对称膜的SEM图像的图。图14B是图14A的SEM图像的线图。图15A是示例实施例2的不对称膜的SEM图像的图。图15B是图15A的SEM图像的线图。图16A是示例比较例的不对称膜的SEM图像的图。图16B是图16A的SEM图像的线图。
(2)气体渗透系数
(等压法)
在均匀压力使用用于测量气体渗透性的装置(由DENSOCORPORATION制造,参见图17中的气体渗透性评价装置),在以下测量条件下测量在实例1,2中获得的不对称膜和在比较例中获得的水表面分散膜的氧和二氧化碳的气体渗透系数(P(O2)和P(CO2))。将所获得的气体渗透系数(P(O2)和P(CO2))除以膜的厚度(L)以计算气体渗透速率(P(O2)/L和P(CO2)/L)。而且,还计算分离比α(=(P(O2)/(P(CO2))。结果在表1在给出。
关于评价装置中的初始环境,通过将气体从其中预先调节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例如,氧浓度:20.5%,二氧化碳浓度:4000ppm)的钢瓶提供至评价室中而建立初始浓度环境。外部评价室是环境空气(氧浓度:20.8至20.9%,二氧化碳浓度:400至600ppm)。分隔板(未显示)设置在膜安装部分中以便在评价开始之前通过分隔板将膜与外部空气分开。膜的评价通过在下面的测量条件下移除膜安装部分中的分隔板开始,并且进行评价室的外部和内部之间的气体交换。换言之,基于评价室中两种组分的气体浓度上的改变测量关于氧和二氧化碳的气体渗透速率。在初始浓度环境中,所要测量的气体关于膜的流动方向为使得氧从外部流动至内部,并且二氧化碳从内部流动至外部。通过氧传感器(由ChinoCorporation制造,型号:MG1200)和二氧化碳传感器(由VaisalaCorporate制造,型号:GMP343)测量评价室内部和外部的氧的浓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并且记录在数据记录仪(由ChinoCorporation制造,型号:KIDSver6)上。
(测量条件)
温度:23±2度
跨越膜的压力差:零
跨越膜的气体的分压差:氧0.0013—0.0066atm,二氧化碳0.0001—0.0011atm。
(3)SPM-遮断比
在下面的步骤中使用其中与纳米粒子生成器(由Palas制造,型号:GFG-1000)连接的层A和与粒子计数器(由TSIIncorporated制造,型号:SMPS-3034)连接的层B经由其中放置膜样品的保持器连接的测量装置测量SPM-遮断比(参见图18)。结果在表1在给出。
(i)通过纳米粒子生成器产生具有10至500nm的粒径的碳粒子并储存在层A中。
(ii)将不对称膜(水表面分散膜)的样品放置在样品保持器(膜面积:最大16cm2)上,并且关闭样品保持器与层B之间的阀V1以降低层B中的压力直至层A与层B之间的压力差达到1kPa。
(iii)打开阀V1,并且由当层B中的压力返回至要提供至膜的大气压力时渗透的气体携带碳粒子,并且将渗透穿过膜的碳粒子储存在层B中。
(iv)使用粒子计数器测量层B中碳粒子的浓度。
(v)基于以下表达式计算SPM-遮断比。
SPM-遮断比[质量%]=100x{(Cin—Cout)/Cin}
(Cin:层A中的粒子浓度[μg/mL],Cout:层B中的粒子浓度[μg/mL])
(4)膜的强度
使用图19中给出的装置测量膜的强度。该装置包括具有其上安装膜的膜安装部分的7L铝容器(由DENSOCORPORATION制造),将空气引入至容器中的空气引入部分,测量容器中的压力的压力测量部分(压力测量),以及测量引入至容器中的空气的量的引入空气测量部分(流动计)。
空气引入部分可以是可以提供推进空气的任一种,如压缩机和馆内空气(airinsideahall)。压力测量部分是通过将空气引入至其中安装压力表(由NidecCopalElectronicsCorp.制造,型号:PG-30—101R或PG-30—102R)(例如,1至50kPa)的容器中进行评价的部分。空气测量部分用质量流量计(由KojimaInstruments,Inc.制造,型号3100)测量在任意压力(在1至50kPa的范围内)的气体流动速率(例如,1至200sccm)。关于压力表和质量流量计,优选的是根据膜的阻力、膜的强度等改变压力计和质量流量计的组合(尤其是,在需要在不大于1kPa的压力评价的情况下)。
下面描述评价方法。在该实施例中,虽然描述了在固定流动速率用于测量容器内部压力的过程的步骤,但是可以采用相反的方法。
首先,在将膜安装至容器的膜安装部分之后,将空气引入至容器中并将其流动速率保持在任意比例(1至200sccm)。当容器内部压力稳定时,在压力下从膜排出的流动的量被认为是引入空气测量部分中的空气流动速率,并且用作该压力下的空气流动速率。通过从最低空气流动速率逐渐增加空气流动速率(例如,增加整个尺度的每1%)进行测量。在一些空气流动速率观察到容器内部压力降低的现象。使用刚好在压力降低之前观察的压力数据作为膜强度的指标。数据在表1中给出。根据表1,所知道的是,与比较例比较,在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1、2中膜的强度大大地提高。
[表1]

Claims (6)

1.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渗透膜,所述空调系统进行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通过所述渗透膜对要调节空气的空间供给气体和通过所述渗透膜从所述要调节空气的空间排出气体,
其中所述渗透膜是非对称膜,所述非对称膜由通过以下方式获得的环状烯烃加成聚合物制备:由下面给出的式(1)表示的环状烯烃官能性硅氧烷的加成聚合,或由下面给出的式(1)表示的环状烯烃官能性硅氧烷和由下面给出的式(2)表示的环状烯烃化合物的加成聚合,
其中衍生自由下面给出的式(1)表示的环状烯烃官能性硅氧烷的结构单元的比例是所述加成聚合物的5至100摩尔%,并且通过使用四氢呋喃作为溶剂的GPC测量的以聚苯乙烯换算计的数均分子量(Mn)是10,000至2,000,000,
其中,在式(1)中,R1是不具有脂族不饱和键的单价有机基团,并且彼此相同或不同,s是0至2的整数,i是0或1,并且j是1至4的整数,
其中,在式(2)中,A1至A4各自独立地是氢原子、卤素原子、选自各自具有1至10的碳数的烷基、烯基、环烷基、芳基、烷氧基、芳氧基和卤代烃基的取代基,或选自氧杂环丁烷基和烷氧基羰基的极性取代基,并且
其中A1和A2、或A1和A3可以与它们所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脂环结构、芳环结构、碳酰亚胺基或酸酐基,并且k是0或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环状烯烃加成聚合物是其中分散有二氧化硅填料的聚合物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非对称膜在23±2℃并且在没有跨越所述膜的压力差下的氧渗透系数P(O2)与二氧化碳渗透系数P(CO2)之间的比例满足下面给出的式(3):
1.0<P(O2)/P(CO2)<1.70...(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空调系统是车辆用空调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空调系统是住宅房屋用空调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中所述空调系统是容器用空调系统。
CN201280037778.9A 2011-08-02 2012-08-01 空调系统 Active CN1037179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69478 2011-08-02
JP2011-169478 2011-08-02
JP2012167071A JP5849889B2 (ja) 2011-08-02 2012-07-27 空調システム
JP2012-167071 2012-07-27
PCT/JP2012/004880 WO2013018361A1 (ja) 2011-08-02 2012-08-01 空調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7978A CN103717978A (zh) 2014-04-09
CN103717978B true CN103717978B (zh) 2016-03-09

Family

ID=47628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7778.9A Active CN103717978B (zh) 2011-08-02 2012-08-01 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999043B2 (zh)
JP (1) JP5849889B2 (zh)
CN (1) CN103717978B (zh)
DE (1) DE112012003220B4 (zh)
WO (1) WO20130183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29998A (ja) * 2012-11-30 2014-07-10 Akira Ishibashi 壁ならびに高清浄部屋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建築物
EP3022284B1 (en) * 2013-07-17 2020-01-08 Scinus Holding B.V. Control of ph and dissolved gas in medium
TWI562818B (en) * 2015-03-11 2016-12-21 Benq Corp Purifying system
KR20170071013A (ko) * 2015-12-15 2017-06-2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공기 청정 시스템 및 방법
JP2017206145A (ja) * 2016-05-19 2017-11-24 サンデン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6970522B2 (ja) * 2017-04-27 2021-11-24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浄化システム
CN110709643B (zh) * 2017-06-02 2022-02-1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换气系统
WO2019039242A1 (ja) * 2017-08-21 2019-02-28 東京応化工業株式会社 気体分離方法、及び気体分離膜
CN111770678A (zh) * 2018-02-27 2020-10-1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库内空气调节装置
JP6707169B1 (ja) * 2019-10-03 2020-06-10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ガス分離膜モジュール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95658A (en) * 1992-04-22 1997-01-21 Gkss-Forschungszentrum Geesthacht Gmbh Membrane based on graft copolymers
CN101801510A (zh) * 2007-10-29 2010-08-11 信越聚合物株式会社 非对称膜及使用该非对称膜的空调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16931B1 (ko) * 2000-10-04 2008-03-25 제이에스알 가부시끼가이샤 시클릭 올레핀 부가 공중합체 조성물 및 가교-결합된 물질
JP4891603B2 (ja) 2005-12-07 2012-03-07 電気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部品製造方法。
US8215496B2 (en) * 2008-01-28 2012-07-10 Promerus Llc Polynorbornene pervaporation membrane films, preparation and use thereof
US20100059433A1 (en) * 2008-07-10 2010-03-11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Polymer deposition and modification of membranes for fouling resistance
JP2010174099A (ja) 2009-01-28 2010-08-12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環状オレフィン付加重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81970B2 (ja) * 2009-06-30 2013-09-04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空調システム
US9429366B2 (en) * 2010-09-29 2016-08-30 Kraton Polymers U.S. Llc Energy recovery ventilation sulfonated block copolymer laminate membrane
US20120111791A1 (en) * 2010-11-04 2012-05-10 Board Of Regen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Surface Deposition of Small Molecules to Increase Water Purification Membrane Fouling Resistance
JP5585508B2 (ja) * 2011-03-25 2014-09-10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環状オレフィン付加重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20302427A1 (en) * 2011-05-26 2012-11-29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Polymeric structures for adsorbing biological material and their method of preparation
AU2012298650A1 (en) * 2011-08-24 2014-03-27 Tpk Holding Co., Ltd. Patterned transparent conductors and related manufacturing methods
US9199201B2 (en) * 2011-12-15 2015-12-01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elf contained electroosmotic pump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95658A (en) * 1992-04-22 1997-01-21 Gkss-Forschungszentrum Geesthacht Gmbh Membrane based on graft copolymers
CN101801510A (zh) * 2007-10-29 2010-08-11 信越聚合物株式会社 非对称膜及使用该非对称膜的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49889B2 (ja) 2016-02-03
DE112012003220B4 (de) 2016-10-27
US20140165838A1 (en) 2014-06-19
DE112012003220T5 (de) 2014-07-17
US8999043B2 (en) 2015-04-07
CN103717978A (zh) 2014-04-09
WO2013018361A1 (ja) 2013-02-07
JP2013049049A (ja) 2013-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7978B (zh) 空调系统
JP5281970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TW457116B (en) Air delivery device
US8394183B2 (en) Asymmetric membrane an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CN204404377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电梯轿厢
EP2711643A1 (en) High-efficiency air purif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CN106288247A (zh) 步入式整车voc和醛酮类采样环境舱
EP1897711A3 (en) Low profile HVAC system
CN106004347A (zh) 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8535424A (zh) 一种试件voc释放量检测装置及空气中甲醛的去除系统
JP5469132B2 (ja) リーファーコンテナ
US7892334B2 (en) Package of volatile substance and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s provided with the package
Fix et al. Demonstrating non-isothermal vacuum membrane air dehumidification for efficient next-gen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CN102530392B (zh) 冷藏集装箱
JP6093678B2 (ja) 非対称膜の製造方法
KR20200076605A (ko) 운송수단용 공기정화 환기 시스템
CN107941570A (zh) 整车voc自动采样舱
CN101100163A (zh) 客车内废气自动排出换气装置
JP2009298907A (ja) 住宅用選択透過材料及び住宅用空調システム
CN206395663U (zh) 电梯换气系统
CN207192543U (zh) 一种电梯轿厢低噪音通风装置
CN206554542U (zh) 一种快速自净式负压称量室
CN106568149A (zh) 一种发动机排放试验滤纸称重的洁净室系统
CN103768878A (zh) 高效能空气净化装置及方法
CN202491659U (zh) 车用换气通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