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5375A - 蓄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蓄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5375A
CN103715375A CN201310394757.9A CN201310394757A CN103715375A CN 103715375 A CN103715375 A CN 103715375A CN 201310394757 A CN201310394757 A CN 201310394757A CN 103715375 A CN103715375 A CN 1037153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ior body
wall portion
wall part
jut
longitudinal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9475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5375B (zh
Inventor
楠寿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S Yuasa Internation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thium Energy Japan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thium Energy Japan KK filed Critical Lithium Energy Japan KK
Publication of CN103715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53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53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53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10Multiple hybrid or EDL capacitors, e.g. arrays or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11/00Hybrid capacitors, i.e. capacitors having different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s; Electric double-layer [EDL] capacitors; Processes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 H01G11/78Cases; Housings; Encapsulations; Moun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10Housing;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3Energy storage using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电装置,其能够容易将收容蓄电元件的第一外装体插入第二外装体内,另外抑制第一外装体与第二外装体之间的松动。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具备:具有对一个以上的蓄电元件的外周进行包围的第一纵壁部,并对该一个以上的蓄电元件进行保持的第一外装体;以及具有对第一外装体的所述第一纵壁部进行包围的第二纵壁部,并从形成于第二纵壁部的上端外周缘的开放部将所述第一外装体插入并收容的第二外装体。第一纵壁部的外表面是以越到所述第一外装体的插入方向的里侧越从所述第二纵壁部分开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所述第一纵壁部的所述外表面以及所述第二纵壁部的内表面的任一方具有朝向任另一方突出的突起部。

Description

蓄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机器的电源的蓄电装置。更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具备蓄电元件以及收容该蓄电元件的外装体的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电动汽车(EV)、电动单车、航空器、船舶等电动机器具备马达、电灯、显示器等各种输出装置。伴随于此,在电动机器上搭载向输出装置供给电力的蓄电装置。
蓄电装置具备一个以上的蓄电元件以及收容该一个以上的蓄电元件的外装体。由此,蓄电装置通过外装体确保电绝缘性,同时将与蓄电元件的数量相应的电力供应给输出装置。
这种蓄电装置具备收容蓄电元件的第一外装体以及收容第一外装体的第二外装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第一外装体由于被收容于第二外装体,因此比第二外装体小。另外,第二外装体具有用于插入第一外装体的开口部。
第一外装体以及第二外装体以一定的位置关系维持,并在蓄电元件的周围构成双重的隔壁。因此,这种蓄电装置的耐久性(耐振动性)优越,在振动环境下能够可靠地保护蓄电元件。
但是,这种蓄电装置如上所述,由于第一外装体比第二外装体小,因此在将第一外装体收容于第二外装体内的状态下,在第一外装体与第二外装体之间产生间隙。因此,有时第一外装体在第二外装体内产生松动。于是,在蓄电装置所具备的蓄电元件等上施加多余的振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016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将收容蓄电元件的第一外装体容易插入第二外装体内,另外抑制第一外装体与第二外装体之间的松动的蓄电装置。
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具备:
一个以上的蓄电元件;
具有对该一个以上的蓄电元件的外周进行包围的第一纵壁部,并对该一个以上的蓄电元件进行保持的第一外装体;以及
具有对该第一外装体的所述第一纵壁部进行包围的第二纵壁部,并从形成于该第二纵壁部的上端外周缘的开放部将所述第一外装体插入并收容的第二外装体,
所述第一纵壁部的外表面是以越到所述第一外装体的插入方向的里侧越从所述第二纵壁部分开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所述第一纵壁部的所述外表面以及所述第二纵壁部的内表面的任一方具有朝向任另一方突出的突起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电池模块)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该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电池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该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电池模块)的第一外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该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电池模块)的第二外装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该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电池模块)的局部放大剖面图,是在未形成突起部的位置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6是该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电池模块)的局部放大剖面图,是在形成有突起部的位置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蓄电装置,具备:
一个以上的蓄电元件;
具有对该一个以上的蓄电元件的外周进行包围的第一纵壁部,并对该一个以上的蓄电元件进行保持的第一外装体;以及
具有对该第一外装体的所述第一纵壁部进行包围的第二纵壁部,并从形成于该第二纵壁部的上端外周缘的开放部将所述第一外装体插入并收容的第二外装体,
所述第一纵壁部的外表面是以越到所述第一外装体的插入方向的里侧越从所述第二纵壁部分开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
所述第一纵壁部的所述外表面以及所述第二纵壁部的内表面的任一方具有朝向任另一方突出的突起部。
根据上述构成的蓄电装置,第一外装体的第一纵壁部的外表面是相对于第二外装体的第二纵壁部倾斜的倾斜面,该倾斜面以越到第一外装体的插入方向的里侧越从第二纵壁部分开的方式倾斜,由此,容易将第一外装体插入第二外装体内。
而且,第一纵壁部的外表面以及第二纵壁部的内表面的任一方具有朝向任另一方突出的突起部,由此,抑制插入到第二外装体内的第一外装体和第二外装体之间的松动。即,即便在第一外装体和第二外装体之间产生间隙,也抑制突起部松动。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一方式,可以是所述突起部抵接于所述第一纵壁部的所述外表面以及所述第二纵壁部的内表面的任另一方。即便在第一外装体和第二外装体之间产生间隙,第一纵壁部的外表面所具有的突起部抵接于第二纵壁部的内表面,或者第二纵壁部的内表面所具有的突起部抵接于第一纵壁部,由此,第二外装体内的第一外装体也被突起部限制而不会产生松动。
而且,作为本发明的其他方式,可以是所述突起部是越到所述第一外装体的插入方向的里侧越高的沿该插入方向形成的突条。根据所述结构,由于突起部是沿插入方向形成的突条,即形成宽度窄且长的突起部,因此在将第一外装体插入第二外装体内时,突起部在另一方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上不会在宽广的面摩擦,阻力小。因此,能够将第一外装体顺利插入第二外装体内。
进而,作为本发明的另外的方式,可以是所述突起部形成于所述第一纵壁部的所述外表面。根据所述结构,能够通过突起部进一步提高第一外装体的第一纵壁部的刚性,即,突起部如加强部那样起作用。
此时,可以是所述突起部在所述第一纵壁部的所述外表面上在周向上具有适当间隔而形成有多个。根据所述结构,在第一纵壁部的外表面上在周向上具有适当间隔而形成有多个的突起部与第二纵壁部在多处抵接,由此,可以抑制在第二外装体内的第一外装体上产生松动。
此时,可以是所述第一纵壁部是包括作为长边侧的一对第一主壁部和作为短边侧的一对第一侧壁部在内的长方形状,所述第二纵壁部是包括作为长边侧的一对第二主壁部和作为短边侧的一对第二侧壁部在内的长方形状,所述一对第一主壁部的各个外表面为所述倾斜面,所述突起部在所述一对第一主壁部的各个外表面上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适当间隔而形成有多个。根据所述结构,第一主壁部与第二主壁部相对的面比第一侧壁部与第二侧壁部相对的面大。在第一主壁部与第二主壁部之间产生的间隙被以适当间隔形成的突起部限制,由此,可以抑制收容于第二外装体内的第一外装体的松动。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发明,可起到如下优越的效果:容易将第一外装体插入第二外装体内,另外抑制收容于第二外装体内的第一外装体松动。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如图1所示,具备第一外装体3以及覆盖第一外装体3的第二外装体4。更具体地说,蓄电装置1如图2所示,具备一个以上的蓄电元件2、收容蓄电元件2的第一外装体3、收容该第一外装体3的第二外装体4。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除了上述构成,还具备:与蓄电元件2连接的信号线5;配置在收容于第一外装体3的蓄电元件2上的支承部件6;通过信号线5与蓄电元件2电连接的监视装置7,该监视装置7进行蓄电元件2的电气监视;对在监视装置7与蓄电元件2之间配线的信号线5进行保持的框架部件8。进而,本实施方式的蓄电装置1具备对蓄电元件2进行冷却的散热片9。
蓄电元件2采用可充放电的二次电池(在本实施方式中,为锂离子二次电池)。需要说明的是,伴随于蓄电元件2采用二次电池,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蓄电装置1称为电池模块,将蓄电元件2称为电池单体。
电池单体2具备:对包括正极板以及负极板在内的电极体(未图示)进行收容的电槽20;以及在电槽20的外侧配置的外部端子21、21。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槽20形成为六面体状。即,电池单体2采用方形电池。作为外部端子21、21,电池单体2具备正极用的外部端子21和负极用的外部端子21。正极用的外部端子21以及负极用的外部端子21被配置在电槽20的构成外表面的六面之中的一面上。
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1具备多个电池单体2。多个电池单体2呈纵横而整列配置。即,多个电池单体2配置成多行多列(图示的电池模块1中为二行十列)。伴随于此,电池模块1具备对电池单体2、2彼此进行电连接的母线22。母线22连接相邻的电池单体2的正极用的外部端子21和负极用的外部端子21。母线22可采用相对于外部端子21通过螺纹固定而连接的结构,或采用相对于外部端子21通过焊接而连接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焊接于外部端子21的母线22。由此,多个电池单体2被电串联连接,从而构成大容量的电池。
第一外装体3具有与电池单体2相对的隔壁。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外装体3是收容一个以上的电池单体2的树脂制收容体。即,第一外装体3是树脂成型品,并对收容多个电池单体2的空间进行划分。
更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第一外装体3具备树脂制的主体30和树脂制的盖体31,所述主体30具有周壁部300和底部301,所述周壁部300在第一方向(图示的Z轴向)上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并在第一端开口,且将多个电池单体2一并包围,所述底部301与周壁部300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盖体31具有对周壁部300的开口进行封闭的闭塞部310。
多个电池单体2分别采用方形电池,它们配置成行列状,伴随于此,主体30的周壁部300形成为框状。即,周壁部300具备: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图示的X轴向)上隔开间隔而相互相对的一对第一主壁部302、302;在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正交的第三方向(图示的Y轴向)上隔开间隔而相互相对的一对第一侧壁部303、303。第一主壁部302、302以及第一侧壁部303、303连续。由此,周壁部300形成为四方环状。
第一主壁部302、302以及第一侧壁部303、303形成为四方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上的第一主壁部302、302以及第一侧壁部303、303的尺寸设定成相同。相对于此,第三方向上的第一主壁部302、302的尺寸设定得比第二方向上的第一侧壁部303、303的尺寸长。由此,周壁部300形成有以第一主壁部302、302为长边,且以第一侧壁部303、303为短边的四方形状的开口。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外装体3的第一主壁部302、302以及第一侧壁部303、303是倾斜的倾斜面。更具体地说,从在第二外装体4的上端外周缘形成的开放部(后述的第二外装体4的第一开口)将第一外装体3插入并收纳,因此,第一外装体3的第一主壁部302、302以及第一侧壁部303、303的外表面成为一倾斜面,该倾斜面以越到第一外装体3的插入方向的里侧(底部301侧),越从第二外装体4的第二主壁部400、400以及第二侧壁部401、401(详细后述)分开的方式倾斜。但是,第一主壁部302、302以及第一侧壁部303、303的第二开口侧的上端是与第二外装体4的第一开口侧的上端附近接触的状态。
因此,第一外装体3是第二开口侧比第一开口侧大的结构。另外,第一主壁部302、302以及第一侧壁部303、303是大致均匀的板厚。因此,收容于第一外装体3的电池单体2的电槽20与第一主壁部302、302以及第一侧壁部303、303之间的间隙越到第二开口侧越宽。另外,周壁部300的第二开口是与收容的电池单体2的外部端子21大致相同的高度。更具体地说,以电池单体2的外部端子21的前端面从第一外装体3的第二开口稍微突出的方式,设定第一主壁部302、302以及第一侧壁部303、303的第一方向的高度。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外装体3的第一主壁部302、302的外表面,形成有与第二外装体4的第二主壁部402、402的内表面抵接的突起部307。另外,在第一外装体3的第一侧壁部303、303的外表面,形成有与第二外装体4的第二侧壁部402、402的内表面抵接的突起部307。更具体地说,突起部307在第一主壁部302、302以及第一侧壁部303、303的周向上以具有适当间隔的方式而形成有多个。
而且,由于第一主壁部302、302以及第一侧壁部303、303是倾斜的倾斜面,因此突起部307成为越到第一外装体3的插入方向的里侧(第一开口侧)越高、且沿着插入方向(第一方向)从第一开口到第二开口遍及全长而形成的突条。由此,突起部307作为肋起作用。如上所述,第一主壁部302、302以及第一侧壁部303、303的第二开口侧的上端在与第二外装体4的第一开口侧的上端附近接触的情况下,在该接触的部位突起部307不突出,而朝向第一开口侧逐渐变高地突出而形成。
在底部301的内表面,设有在多个电池单体2呈行列状的配置状态下对多个电池单体2进行定位的定位用肋306。由此,多个电池单体2分别在将外部端子21、21作为盖体31侧的状态下配置成俯视呈行列状。
盖体31如上所述,具有闭塞部310,在封闭了主体30的开口的状态下可连结于该主体30。闭塞部310的平面形状设定成适合于周壁部300的第二开口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周壁部300形成为框状(形成四方形状的开口),因此闭塞部310形成为俯视四方形状。
闭塞部310具有贯通孔313。贯通孔313配置于与框架部件8的后述的支柱部81(参照图2)对应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框架部件8上设有多个支柱部81。伴随于此,闭塞部310具有多个贯通孔313。多个贯通孔313的直径分别设定成比对应的支柱部81的外径大。即,贯通孔313形成为可供支柱部81插通(贯通)。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外装体4是收容第一外装体3的金属制收容体。即,第二外装体4划分收容第一外装体3的空间。更具体地说,第二外装体4如图4所示,具备作为第二纵壁部的金属制的框体40和金属制的罩41,框体40在第一方向(图示的Z轴向)的两端形成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并包围第一外装体3,罩41封闭框体40的第一开口。
框体40在第一方向具有划分第一开口的第一端(上端)和划分第二开口的第二端(下端)。框体40是通过加工金属板而成的,且形成为与第一外装体3的周壁部300的外周形状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伴随于周壁部300形成为四方环状,框体40也形成为四方环状。即,框体40具备:在第二方向(图示的X轴向)上隔开间隔相互相对的一对第二主壁部400、400;在第三方向(图示的Y轴向)上隔开间隔相互相对的一对第二侧壁部401、401。
一对第二主壁部400、400以及一对第二侧壁部401、401分别形成为板状。一对第二主壁部400、400的内表面以及一对第二侧壁部401、401的内表面与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的未图示的中心线(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中心线)平行或大致平行。因此,一方的第二主壁部400的内表面与另一方的第二主壁部400的内表面平行或大致平行,一方的第二侧壁部401的内表面与另一方的第二侧壁部401的内表面平行或大致平行。因此,框体40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大小相同或大致相同。
第二主壁部400、400以及第二侧壁部401、401形成为四方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上的第二主壁部400、400以及第二侧壁部401、401的尺寸(最大尺寸)被设定成相同。相对于此,第三方向上的第二主壁部400、400的尺寸设定得比第二方向上的第二侧壁部401、401的尺寸长。由此,框体40形成以第二主壁部400、400为长边并以第二侧壁部401、401为短边的四方形状的开口(第一开口、第二开口)。
因此,第二主壁部400、400是比第二侧壁部401、401大的尺寸。因此,为了实现轻量化,在第二主壁部400、400上,开口有多个(图中在各三部位)的窗孔部405、405。
在本实施方式中,框体40设定成与第一外装体3的周壁部300的突起部307抵接的尺寸。即,按照形成于一对第一主壁部302、302的突起部307、307与一对第二主壁部400、400的各自的内表面接触,并且形成于一对第一侧壁部303、303的突起部307、307与一对第二侧壁部401、401的各自的内表面抵接的方式,决定框体40的尺寸。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框体40在第一方向上,比第一外装体3的周壁部300的尺寸长。
罩41是通过冲压成形金属板而形成的,构成为在封闭框体40的第一开口的状态下可连结于框体40。更具体地说,罩41的缘部成形为框状,其缘部外嵌框体40的第一开口。
回到图2,支承部件6在第一外装体3(周壁部300)内形成为可配置在多个电池单体2上。更具体地说,支承部件6为了配置在周壁部300的第二开口内,匹配于周壁部300的内周形状而形成。另外,支承部件6以位于多个电池单体2的上方的方式被支承于(连结于)周壁部300。
在支承部件6上设有使电池单体2的外部端子21、21以及母线22露出的第一露出部6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伴随于将母线22配置于多处,在支承部件6上,在与多个母线22分别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一露出部60。更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1将多个电池单体2配置成二行十列,伴随于此,多个母线22在第三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成多行(三行)。伴随于此,在支承部件6的第三方向的两端部以及中央部,设有在第二方向上整列的多个第一露出部60。
监视装置7具备进行电子控制的控制基板以及覆盖控制基板的基板壳体70。控制基板为了连接CPU或存储器、信号线5(配线)而搭载有连接器71。基板壳体70在使连接器71露出的状态下包围控制基板整体。
框架部件8划分信号线5的配线路径。更具体地说,框架部件8具备:划分信号线5的配线路径的基体80;以及相对于基体80在第一方向上交叉而设置的支柱部81。
基体80形成为可配置在支承部件6上,支承部件6配置在第一外装体3内。在基体80上,设有通过支承部件6的第一露出部60而使电池单体2的外部端子21、21以及母线22露出的第二露出部82。
更具体地说,基体80形成为俯视四方形状。本实施方式的基体80的第二方向的尺寸与支承部件6的第二方向的尺寸相对应。相对于此,基体80的第三方向的尺寸设定得比支承部件6的第三方向的尺寸短。即,基体80以避开在支承部件6的第三方向的两端部设置的多个第一露出部60的状态,可配置在支承部件6上。伴随于此,本实施方式的基体80在分别对应于在支承部件6的第三方向的中央部整列的多个第一露出部60的位置上,设有多个第二露出部82。
基体80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面和相反侧的第二面。在基体80设定有对信号线5进行配线的配线路径。而且,在基体80的第二面上设定有配置监视装置7的控制装置配置区域83。配线路径以控制装置配置区域83(在控制装置配置区域83配置的监视装置7的连接器71)为起点来设定。
在本实施方式中,信号线5(配线)是多个引线50的集合体,并具备连接了多个引线50的始端的连接器51,且连接器51与监视装置7的连接器71连接。信号线5(多个引线50)分别与对应的母线22(从第一露出部60露出的母线22、或者通过第一露出部60而从第二露出部82露出的母线22)的配置相应地偏离路径而与该母线22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装置配置区域83在第三方向上隔开间隔而设定在两处。伴随于此,在基体80设定有与两个控制装置配置区域83、83分别对应的配线路径。
支柱部81在与基体80交叉的状态下沿第一方向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313设于多处。伴随于此,支柱部81以与贯通孔313的配置对应的方式设有多个。支柱部81形成为:在基体80的第一面侧抵接于支承部件6,在基体80的第二面侧插通在盖体31的贯通孔313中并向外突出。由此,在罩41封闭了框体40的第一开口的状态下,支柱部81构成为被罩41和支承部件6夹着的状态。
散热片9以与第一外装体3相对的方式配置。散热片9可采用为了扩展表面积而具备散热翅片的空冷类型的结构,或可采用在内部流通冷却水的水冷类型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水冷类型。
在本实施方式中,框体40上有第二开口,散热片9被配置成闭塞框体40的第二开口。即,散热片9形成为可闭塞框体40的第二开口的板状。由此,散热片9在闭塞框体40的第二开口的状态下,与第一外装体3(底部301)相对,吸收来自位于第一外装体3内的电池单体2的热量。需要说明的是,散热片9为了提高电池单体2的散热性(冷却性),与第一外装体3(主体30的底部301)接触。
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1如上所述。根据所述电池模块1,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第二外装体4收容第一外装体3。第一外装体3的周壁部300(第一主壁部302、第一侧壁部303)成为倾斜面,第一外装体3的插入方向的里侧(底部301)比第二外装体4的第一开口稍小,因此,第一外装体3容易插入第二外装体4内。但是,在与第二外装体4的框体40(第二主壁部400、第二侧壁部401)之间,越到插入方向的里侧(第一外装体3的底部301侧),越产生大的间隙。
但是,形成于第一外装体3的外表面的突起部307抵接于第二外装体4的框体40的内表面,由此,第一外装体3在第二外装体4内成为被限制的状态。因此,抑制第二外装体4在第一外装体3内松动。
突起部37并不是在第一主壁部302、第一侧壁部303的整面,而是在周向上具有适当间隔而形成多个。因此,在将第一外装体3插入第二外装体4内时,突起部37由于不会与第二外装体4的框体40的内表面在大范围内摩擦,因此突起部37不会成为大的阻力。另外,突起部37由于遍及第一方向的全长而形成,因此即便在第二主壁部400开口有窗孔部405,突起部37抵接于比窗孔部405更靠第一开口侧以及第二开口侧的第二主壁部400。在窗孔部405未开口的部位的第二主壁部400,突起部37遍及全长而抵接。
因此,能够不让多余的振动施加于收容在该第一外装体3内的蓄电元件2或在蓄电元件2上隔着支承部件6而与蓄电元件2电连接的监视装置7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外装体3是树脂制,第二外装体4是金属制,因此,第一外装体3保护电池单体2,同时确保该电池单体2的电绝缘性。另外,第二外装体4保护第一外装体3和位于其内部的电池单体2同时提高整体的强度(刚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电池模块1在安全方面、强度方面优越。
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外装体4由于具备包围第一外装体3的周围的框体40,所以通过第一外装体3、包围其周围的第二外装体4的框体40来构成双重的隔壁。由此,能够可靠地提高第一外装体3的周围的刚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外装体4的框体40比第一外装体3的周壁部300更突出。因此,成为第二外装体4的框体40的第一开口侧的端部包围第一外装体3的盖体31的周围的状态。
进而,树脂制的第一外装体3是装入模具而成形,通过使周壁部300成为倾斜面,由此具有拔模斜度。形成于第一外装体3的突起部37是隔开间隔的突条,因此,不会有损在树脂成形时的拔模斜度的功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第一外装体3相对的位置配置有散热片9,因此收容于第一外装体3的电池单体2即便伴随于充放电而发热,也通过散热片9将该热吸收或者散热。因此,即便对电池单体2反复进行充放电(即便电池单体2发热),也能够抑制由于该热的影响而使电池单体2受损。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不言而喻,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外装体3(主体30以及盖体31)是树脂制,第二外装体4(框体40以及罩41)是金属制,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外装体3(主体30以及盖体31)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是金属制。此时,不言而喻,为了确保与内部的电池单体2的电绝缘性,在第一外装体3的内表面粘贴具有电绝缘性的片,或在第一外装体3的内表面设置具有电绝缘性的绝缘层(例如,涂层)。另外,或与之相反,第二外装体4(框体40以及罩41)可以是树脂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起部37形成于第一外装体3的第一主壁部302、302以及第一侧壁部303、303,但不限于此。例如,突起部37也可以形成于第二外装体4的第一主壁部400、400以及第二侧壁部401、401。尤其,在第二外装体4是树脂制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二外装体4上容易形成突起部37。但是,即便第二外装体4是金属制,也可以形成突起部3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是第一主壁部302、302以及第一侧壁部303、303的第二开口侧的上端接触于第二外装体4的第一开口侧的上端附近的状态,但不限于此。例如,在第一主壁部302、302以及第一侧壁部303、303的第二开口侧的上端与第二外装体4的第一开口侧的上端附近之间空出间隙的情况下,设置与该间隙相同高度的突起部37。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起部37是沿插入方向从第一开口到第二开口遍及全长而形成的如肋那样的突条,但不限于此。例如,突起部37可以不是笔直的,可以是蛇行、或者波型,总之,突起部37只要与第一外装体3的插入方向一致而形成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起部37形成于第一主壁部302、302以及第一侧壁部303、303,但不限于此。例如,突起部37也可以形成于第一主壁部302、302或第一侧壁部303、303。进而,突起部37也可以形成为沿着插入方向例如两个突条串联排列,换言之,朝向第一主壁部302、302以及第一侧壁部303、303的第一开口侧和第二开口侧形成为分离的状态。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设置了散热片9,但散热片9根据需要设置即可。在不设置散热片9时,可以另外设置用于载置第一外装体3的底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有多个电池单体2,但不限于此。例如,电池单体2可以是一个。即,电池单体2只要是能够供给与所要求的电力相应的电力的数量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蓄电元件2采用的是可以充放电的二次电池(锂离子二次电池),但不限于此。例如,蓄电元件2可以采用一次电池。另外,蓄电元件2不限于电池,可以是电容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蓄电元件2采用的是具有六面体状(外观长方体状)的电槽20的元件(方形电池),但不限于此。例如,作为蓄电元件2,可以采用具有外观圆柱状的电槽20的元件。
符号说明
1…电池模块(蓄电装置),2…电池单体(蓄电元件),3…第一外装体,4…第二外装体,5…信号线,6…支承部件,7…监视装置,8…框架部件,9…散热片,20…电槽,21…外部端子,22…母线,30…主体,31…盖体,37…突起部,40…框体,41…罩,42…壳体,50…引线,51…连接器,60…第一露出部,70…基板壳体,71…连接器,80…基体,81…支柱部,82…第二露出部,83…控制装置配置区域,300…周壁部,301…底部,302…第一主壁部,303…第一侧壁部,304…第一卡合部(卡合部:凸部),305…开口部,306…定位用肋,307…槽部,310…闭塞部,313…贯通孔,400…第二主壁部,401…第二侧壁部,402…开口部,402a…第一端缘,402b…第二端缘,403…第二卡合部(卡合部),404…槽部,420…框部,421…底部

Claims (6)

1.一种蓄电装置,其具备:
一个以上的蓄电元件;
具有对该一个以上的蓄电元件的外周进行包围的第一纵壁部,并对该一个以上的蓄电元件进行保持的第一外装体;以及
具有对该第一外装体的所述第一纵壁部进行包围的第二纵壁部,并从形成于该第二纵壁部的上端外周缘的开放部将所述第一外装体插入并收容的第二外装体,
所述第一纵壁部的外表面是以越到所述第一外装体的插入方向的里侧越从所述第二纵壁部分开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
所述第一纵壁部的所述外表面以及所述第二纵壁部的内表面的任一方具有朝向任另一方突出的突起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突起部抵接于所述第一纵壁部的所述外表面以及所述第二纵壁部的内表面的任另一方。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突起部是越到所述第一外装体的插入方向的里侧越高的沿该插入方向形成的突条。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突起部形成于所述第一纵壁部的所述外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突起部在所述第一纵壁部的所述外表面上在周向上具有适当间隔而形成有多个。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蓄电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纵壁部是包括作为长边侧的一对第一主壁部和作为短边侧的一对第一侧壁部在内的长方形状,
所述第二纵壁部是包括作为长边侧的一对第二主壁部和作为短边侧的一对第二侧壁部在内的长方形状,
所述一对第一主壁部的各个外表面为所述倾斜面,
所述突起部在所述一对第一主壁部的各个外表面上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适当间隔而形成有多个。
CN201310394757.9A 2012-09-28 2013-09-03 蓄电装置 Active CN1037153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8357 2012-09-28
JP2012218357A JP5751634B2 (ja) 2012-09-28 2012-09-28 蓄電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5375A true CN103715375A (zh) 2014-04-09
CN103715375B CN103715375B (zh) 2017-12-15

Family

ID=50385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94757.9A Active CN103715375B (zh) 2012-09-28 2013-09-03 蓄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287537B2 (zh)
JP (1) JP5751634B2 (zh)
KR (1) KR102134398B1 (zh)
CN (1) CN103715375B (zh)
DE (1) DE10201321933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6141A (zh) * 2014-09-04 2016-03-16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
CN110190213A (zh) * 2018-02-22 2019-08-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1066107A (zh) * 2017-09-20 2020-04-2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92539B2 (ja) * 2012-09-18 2015-04-0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産業車両
DE102017104711A1 (de) * 2017-03-07 2018-09-13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Hochspannungs-Energiespeicher
JP6888045B2 (ja) * 2019-04-22 2021-06-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
DE102020119533A1 (de) * 2020-07-23 2022-01-27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Batterieträger aus Leichtmetallprofilen mit kalibrierten Enden sowie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4645A (zh) * 2008-10-08 2010-05-26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电池模块和可再充电电池组件
CN102054951A (zh) * 2009-11-09 2011-05-1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电源装置及具备其的车辆和该电源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2092267A (zh) * 2009-12-10 2011-06-15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电池壳体
CN102347463A (zh) * 2010-07-27 2012-02-08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电池组
CN102763242A (zh) * 2010-02-19 2012-10-31 株式会社利富高 电池组件用电极结构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90808U (ja) 1992-05-19 1993-12-10 セイコー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電池保持構造
JP2902896B2 (ja) 1993-03-10 1999-06-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と電気機器
JP2001057195A (ja) 1999-08-20 2001-02-2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子機器の電池ホルダ
JP5091060B2 (ja) 2007-11-21 2012-12-0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電源装置
JP5256786B2 (ja) * 2008-03-07 2013-08-07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組電池
JP5155772B2 (ja) * 2008-08-19 2013-03-06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バッテリパック構造
JP5537086B2 (ja) * 2009-08-04 2014-07-02 株式会社東芝 二次電池パック
JP5541100B2 (ja) 2010-11-10 2014-07-09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トレー
JPWO2012164730A1 (ja) * 2011-06-02 2014-07-31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電池ケース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池パック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4645A (zh) * 2008-10-08 2010-05-26 三星Sdi株式会社 可再充电电池、电池模块和可再充电电池组件
CN102054951A (zh) * 2009-11-09 2011-05-11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车辆用电源装置及具备其的车辆和该电源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2092267A (zh) * 2009-12-10 2011-06-15 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电池壳体
CN102763242A (zh) * 2010-02-19 2012-10-31 株式会社利富高 电池组件用电极结构体
CN102347463A (zh) * 2010-07-27 2012-02-08 Sb锂摩托有限公司 电池组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6141A (zh) * 2014-09-04 2016-03-16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
CN105406141B (zh) * 2014-09-04 2019-05-28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装置
CN111066107A (zh) * 2017-09-20 2020-04-24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容器
CN111066107B (zh) * 2017-09-20 2021-12-0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容器
CN110190213A (zh) * 2018-02-22 2019-08-3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10190213B (zh) * 2018-02-22 2022-05-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电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42667A (ko) 2014-04-07
JP2014072088A (ja) 2014-04-21
CN103715375B (zh) 2017-12-15
US20140093763A1 (en) 2014-04-03
KR102134398B1 (ko) 2020-07-15
DE102013219339A1 (de) 2015-03-26
JP5751634B2 (ja) 2015-07-22
US9287537B2 (en) 2016-03-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5375A (zh) 蓄电装置
CN103715377A (zh) 蓄电装置
US11139529B2 (en) Cylindrical battery cell assembly with improved space utilization and safety, and battery module comprising same
US11870046B2 (en) Battery pack
CN101771163B (zh) 二次电池模块
CN100502095C (zh) 可充电电池模块
KR100649561B1 (ko) 케이스와 이차전지 및 전지 모듈
US20150072211A1 (en) Bus bar holding member and battery pack
KR100696624B1 (ko) 전지 모듈과 전지 모듈의 격벽
KR102043969B1 (ko) 배터리 모듈
CN103219554A (zh) 蓄电装置
ES2239115T3 (es) Bateria de acumuladores electricos.
KR102045528B1 (ko) 배터리 모듈
JP2015018790A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JP2008097942A (ja) 組電池
US20200036049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and energy storage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KR20150047726A (ko) 배터리 팩
TW201933652A (zh) 具有電池限制器的電池組
US20200176826A1 (en) Battery Pack Connector
JP7354429B2 (ja) バスバーを備えた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バッテリーパック、及び自動車
JP7044614B2 (ja) バスバーモジュール、電池モジュール、電池パック及び電池セル接続方法
US20180069215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pack including the same
JP5858140B2 (ja) 電気化学セル・モジュール
JP3619765B2 (ja) パック電池
JP6635030B2 (ja) 蓄電セルパッ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S YUASA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ITHIUM ENERGY JAPAN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72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720

Address after: Kyoto Prefecture

Applicant after: GS Yuasa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Kyoto Prefecture

Applicant before: Lithium Energy Japa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