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09690A - 树脂组合物、使用了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以及使用了成型体的反射器部件 - Google Patents

树脂组合物、使用了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以及使用了成型体的反射器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09690A
CN103709690A CN201310445366.5A CN201310445366A CN103709690A CN 103709690 A CN103709690 A CN 103709690A CN 201310445366 A CN201310445366 A CN 201310445366A CN 103709690 A CN103709690 A CN 1037096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polyphenylene sulfide
resin combination
formed body
polyary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4536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西条健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tika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tik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7873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408057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tika Ltd filed Critical Unitika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709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96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81/00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sulfur with or without nitrogen, oxygen or carbon only; Compositions of polysulfon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81/02Polythioethers; Polythioether-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6Coating with compositions not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67/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6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material
    • C23C14/14Metallic material, boron or silicon
    • C23C14/20Metallic material, boron or silicon on organic substrat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8Mirro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一种树脂组合物、使用了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以及使用了成型体的反射器部件。本发明提供一种在不损害机械特性和耐热性的情况下能够同时实现优异的流动性、滞留稳定性、以及蒸镀适应性的树脂组合物。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含有聚芳酯树脂(A)、聚碳酸酯树脂(B)、及聚苯硫醚树脂(C),相对于聚芳酯树脂(A)、聚碳酸酯树脂(B)、及聚苯硫醚树脂(C)的总计100质量份,聚苯硫醚树脂(C)的含量为10~45质量份,聚芳酯树脂(A)的质量(MA)和聚碳酸酯树脂(B)的质量(MB)满足关系式(1):30/70≤(MA/MB)≤90/10(1)。

Description

树脂组合物、使用了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以及使用了成型体的反射器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组合物、使用了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以及使用了成型体的反射器部件。 
背景技术
含有双酚成分和芳香族羧酸成分的聚芳酯树脂作为工程塑料而广为人知。由于聚芳酯树脂的耐热性、机械特性、透明性优异,所以使用了它的成型品在电气·电子、汽车、机械等领域中得到广泛使用。然而,聚芳酯树脂的熔融粘度高,所以具有成型时的流动性差,不能充分得到成型性的问题。 
作为在不损害聚芳酯树脂的机械特性和耐热性的情况下提高成型性的方法,已知有将聚芳酯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熔融混炼而成的树脂组合物。 
但是,近年来,伴随着汽车和电气制品的轻量化和小型化,它们的构成部件的小型化和薄型化也在取得进展。然而,对于仅将聚芳酯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熔融混炼而成的树脂组合物,无法充分得到能够与小型化和薄型化相对应的流动性(成型性)。 
作为改善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的方法,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含有聚芳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以及环烯烃系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含有聚芳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以及聚酰胺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即,专利文献1和2中提出了将与聚芳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不相溶的树脂成分,即环烯烃系树脂、聚酰胺树脂用作流动改性剂。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7409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0741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和2中公开的树脂组合物而言,也依然得不到用于获得薄壁成型体的充分的流动性。 
另外,上述树脂组合物在高温环境下滞留时的耐久性(滞留稳定性)也不充分。例如,在树脂组合物的注射成型时,滞留在注射成型机中的熔融状态的树脂组合物发生热分解,因由此生成的分解物、气体的影响,导致上述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中易于产生银纹、模具积垢(mold deposit)等外观不良。 
进而,在将上述树脂组合物用于汽车领域中的光学部件等时,将树脂成型物成型,在得到的成型体的表面形成铝的蒸镀膜。但是,上述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存在与蒸镀膜的密合性低的问题。另外,对于具有银纹、模具积垢等外观不良的成型体而言,产生与蒸镀膜变形、表面平滑性降低相伴的表面粗糙,在蒸镀膜特有的镜面产生杂乱、模糊,蒸镀适应性变差。 
因此,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损害机械特性和耐热性的情况下能够同时实现优异的流动性、滞留稳定性、以及蒸镀适应性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该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以及使用了成型体的反射器部件。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反复深入的研究,其结果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的主旨如下所述。 
[1]一种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聚芳酯树脂(A)、聚碳酸酯树脂(B)、及聚苯硫醚树脂(C), 
相对于聚芳酯树脂(A)、聚碳酸酯树脂(B)、及聚苯硫醚树脂(C)的总计100质量份,聚苯硫醚树脂(C)的含量为10~45质量份, 
聚芳酯树脂(A)的质量(MA)和聚碳酸酯树脂(B)的质量(MB)满足关系式(1): 
30/70≤(MA/MB)≤90/10    (1)。 
[2]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混合了聚芳酯树脂(A)和聚碳酸酯树脂(B)的树脂在34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MFR1)和聚苯硫醚树脂(C)在2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满足关系式(2): 
0.5≤(MFR2/MFR1)≤25    (2)。 
[3]如[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聚苯硫醚树脂(C)在2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0g/10min以上。 
[4]如[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混合了聚芳酯树脂(A)和聚碳酸酯树脂(B)的树脂在25℃时的特性粘度为0.4~0.7dl/g。 
[5]一种成型体,其特征在于,是将[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 
[6]一种反射器部件,其特征在于,是在[5]所述的成型体的表面形成含铝的蒸镀膜而成的。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优异的机械特性和耐热性,并且流动性、滞留稳定性、以及蒸镀适应性优异的树脂组合物、使用了该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以及使用了该成型体的反射器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含有聚芳酯树脂(A)、聚碳酸酯树脂(B)、及聚苯硫醚树脂(C)的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满足下述所示的条件Ⅰ~Ⅱ时,能够同时实现优异的机械特性、耐热性、流动性、滞留稳定性、以及蒸镀适应性。 
条件Ⅰ:相对于聚芳酯树脂(A)、聚碳酸酯树脂(B)、及聚苯硫醚树脂(C)的总计100质量份,聚苯硫醚树脂(C)的含量为10~45质量%。 
条件Ⅱ:聚芳酯树脂(A)的质量(MA)和聚碳酸酯树脂(B)的质量(MB)之比:(MA/MB)为30/70~90/10。 
本发明中,相对于聚芳酯树脂(A)、聚碳酸酯树脂(B)、及聚苯硫 醚树脂(C)的总计100质量份,聚苯硫醚树脂(C)的含量如上所述必须为10~45质量份,优选为15~40质量份,更优选为30~35质量份。 
若聚苯硫醚树脂(C)的含量小于10质量份,则缺乏流动性的提高效果,不能充分改善成型性。 
若聚苯硫醚树脂(C)的含量大于45质量份,则得到的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降低。进而,产生银纹等外观不良,蒸镀适应性降低。另外,对于得到的成型体而言,有拉伸断裂伸长率等机械特性降低的趋势。应予说明,银纹是指在成型体表面出现放射状条纹的状态。银纹有时是由于注射成型机中滞留的熔融树脂发生热分解等,在成型机内部产生分解气体,注射成型时从成型体的浇口附近漏出分解气体而产生的。另外,有时在得到的成型体中发生溢料。应予说明,溢料是指熔融树脂从模具的接合面溢出的现象,特别是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过度高时,在成型体的端部发生。 
聚芳酯树脂(A)的质量(MA)和聚碳酸酯树脂(B)的质量(MB)之比:(MA/MB)如上所述必须为30/70~90/10,优选为35/65~85/15,更优选为40/60~80/20。 
(MA/MB)小于30/70时,聚芳酯树脂(A)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B)的配合比例变得过少,无法充分提高得到的成型体的耐热性。(MA/MB)大于90/10时,聚芳酯树脂(A)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B)的配合比例变得过多,滞留稳定性降低而因较短的成型周期而产生银纹等外观不良,韧性不足,蒸镀适应性降低等。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进一步优选满足下述条件Ⅲ。 
条件Ⅲ:聚苯硫醚树脂(C)在2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和混合了聚芳酯树脂(A)和聚碳酸酯树脂(B)的树脂在34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MFR1)之比:(MFR2/MFR1)为0.5~25。 
通过使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进一步满足上述条件Ⅲ,从而聚苯硫醚树脂(C)相对于聚芳酯树脂(A)和聚碳酸酯树脂(B)的相溶性提高,在进一步提高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和滞留稳定性的同时,改善蒸镀适应性的效果提高。 
(MFR2/MFR1)为0.5以上时,可显著地得到含有聚芳酯树脂(A)、聚碳酸酯树脂(B)和聚苯硫醚树脂(C)的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的改性效果。若(MFR2/MFR1)为25以下,则树脂组合物中的聚苯硫醚树脂(C)相对于聚芳酯树脂(A)和聚碳酸酯树脂(B)的相溶性、以及树脂组合物中的聚苯硫醚树脂(C)的分散性提高。其结果,能够进一步显著地抑制银纹等外观不良的发生,进一步提高所得到的成型体的蒸镀适应性的改善效果。 
更优选上述(MFR2/MFR1)为1.0~20。 
从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提高的观点出发,就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而言,优选熔融该树脂组合物时,呈现聚芳酯树脂(A)和聚碳酸酯树脂(B)成为岛成分、聚苯硫醚树脂(C)成为海成分这样的形态结构,或者呈现海岛两相成为连续层这样的形态结构。 
在满足上述条件Ⅰ~Ⅲ时,树脂组合物成为上述形态结构的趋势增加。 
混合了聚芳酯树脂(A)和聚碳酸酯树脂(B)的树脂在34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MFR1)是基于ASTM D-1238-82,在载荷2.16kg和温度340℃的条件下测定的。 
聚苯硫醚树脂(C)在2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是基于ASTM D-1238-82,在载荷2.16kg和温度290℃的条件下测定的。 
(MFR1)的测定温度为340℃,(MFR2)的测定温度为290℃,这些测定温度分别被设定为可得到适于测定熔融树脂的MFR的熔融粘度的温度。通过设定为上述测定温度,从而(MFR1)和(MFR2)两者的测定值的偏差均少,可得到正确的MFR值(分子量)。例如,若在340℃时测定(MFR2)(聚苯硫醚树脂(C)的MFR),则熔融粘性过低,所以(MFR2)的测定值的偏差变大,难以得到正确的MFR值。 
本发明中的聚芳酯树脂(A)是由芳香族二羧酸残基和双酚类残基构成的聚酯。聚芳酯树脂(A)可利用熔融聚合法、表面聚合法等公知的方法制造。 
作为聚芳酯树脂(A)中的构成芳香族二羧酸残基的芳香族二羧酸,例如可举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2,5-萘二羧酸、2,6-萘二羧酸、2,7-萘二羧酸、1,5-萘二羧酸、甲基对苯二甲酸、4,4’-联苯基二羧酸、2,2’-联苯基二羧酸、4,4’-联苯基醚二羧酸、4,4’-二苯基甲烷二羧酸、4,4’-二苯基砜二羧酸、4,4’-二苯基异亚丙基二羧酸、1,2-双(4-羧基苯氧基)乙烷、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其中优选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从熔融加工性和机械特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将两者混合使用。 
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甲酸的混合摩尔比率(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可在100/0~0/100的范围内任意选择,从表面聚合法中的聚合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70/30~30/70,更优选为60/40~40/60。另外,考虑所得到的聚芳酯树脂(A)时,若间苯二甲酸的比率增加,则有聚芳酯树脂(A)的光变色受到抑制的趋势,若对苯二甲酸的比率增加,则有聚芳酯树脂(A)的耐热性提高的趋势。 
作为聚芳酯树脂(A)中的构成双酚类残基的双酚,例如可举出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2-苯基-3,3’-双(4-羟基苯基)苯并[c]吡咯酮、4,4’-(3,3,5-三甲基环亚己基)二苯酚、2,2-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溴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氯苯基)丙烷、4,4’-二羟基二苯基砜、4,4’-二羟基二苯基醚、4,4’-二羟基二苯硫醚、4,4’-二羟基二苯基酮、4,4’-二羟基二苯基甲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这些双酚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2种以上使用。其中,从聚合性和经济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2,2-双(4-羟基苯基)丙烷。另外,其中从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2-苯基-3,3’-双(4-羟基苯基)苯并[c]吡咯酮、4,4’-(3,3,5-三甲基环亚己基)二苯酚。 
聚芳酯树脂(A)的特性粘度优选为0.3~1.0dl/g,更优选为0.35~0.7dl/g,进一步优选为0.40~0.6dl/g。 
若特性粘度小于0.3dl/g,则有时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分子量变低,机械特性和耐热性降低。若特性粘度大于1.0dl/g,则由于熔融粘度变高,所以有时熔融加工时变色、流动性降低、得到的成型体发生银纹的外观不良等。 
本发明中的聚碳酸酯树脂(B)由双酚残基和碳酸酯残基构成。聚 碳酸酯树脂(B)具有与上述聚芳酯树脂(A)类似的双酚类残基。因此,聚碳酸酯树脂(B)显示出与聚芳酯树脂(A)良好的相溶性,进而具有提高聚芳酯树脂(A)的韧性的优点。 
作为聚碳酸酯树脂(B)中的构成双酚残基的双酚,例如可举出2,2-双(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5-二溴-4-羟基苯基)丙烷、2,2-双(3,5-二甲基-4-羟基苯基)丙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1,1-双(3,5-二甲基-4-羟基苯基)环己烷、1,1-双(4-羟基苯基)癸烷、1,4-双(4-羟基苯基)丙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十二烷、4,4’-二羟基二苯基醚、4,4’-二巯基二苯酚、4,4’-二羟基-3,3’-二氯二苯基醚、4,4’-二羟基-2,5-二羟基二苯基醚。 
作为双酚类,除此之外,可使用美国专利第2999835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第3028365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第3334154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第4131575号说明书中记载的二苯酚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2种以上使用。其中,从性能价格比的观点考虑,优选使用2,2-双(4-羟基苯基)丙烷,最优选单独使用2,2-双(4-羟基苯基)丙烷。 
作为聚碳酸酯树脂(B)中的用于导入碳酸酯残基的成分,例如可举出光气、或碳酸二苯酯。 
聚碳酸酯树脂(B)的特性粘度优选为0.3~0.7dl/g,更优选为0.35~0.65dl/g。 
若特性粘度小于0.3dl/g,则有时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机械特性和耐热性降低。若特性粘度大于0.7dl/g,则由于熔融粘度变高,所以有时熔融加工时变色、流动性降低、得到的成型体发生银纹的外观不良等。 
混合了聚芳酯树脂(A)和聚碳酸酯树脂(B)的树脂的特性粘度(以下,称为混合树脂的特性粘度)可作为利用聚芳酯树脂(A)的特性粘度和聚碳酸酯树脂(B)的特性粘度的加权平均而求得的特性粘度而算出。 
混合树脂的特性粘度优选为0.4~0.7dl/g,更优选为0.42~0.68dl/g。若特性粘度小于0.4dl/g,则有时树脂组合物的机械特性降低。若特性粘度大于0.7dl/g,则有时蒸镀适应性将、得到的成型体产生银纹等外观不 良等。 
本发明的聚苯硫醚树脂(C)是具有由-(Ph-S)-表示的重复单元的聚合物。上述中,Ph表示亚苯基、S表示硫原子。将重复单元的-(Ph-S)定义为1摩尔(基本摩尔)时,从结晶性优异、提高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耐热性、成型性的观点出发,聚苯硫醚树脂(C)优选含有50摩尔%以上的该重复单元,更优选含有7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含有90摩尔%以上。 
作为构成聚苯硫醚树脂(C)的亚苯基,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对亚苯基、间亚苯基、邻亚苯基、烷基取代亚苯基、苯基取代亚苯基、卤素取代亚苯基、氨基取代亚苯基、酰胺取代亚苯基、p,p’-二亚苯基砜、p,p’-亚联苯基、p,p’-亚联苯基醚、p,p’-亚联苯基羰基、萘。从提高滞留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上述烷基取代亚苯基中的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6的烷基。 
聚苯硫醚树脂(C)包含由相同重复单元构成的均聚物、由2种以上的不同的亚苯基构成的共聚物、或两者。 
本发明中,作为聚苯硫醚树脂(C),从耐热性、机械特性、成型性的平衡优异且工业上容易获得方面出发,优选使用以对苯硫醚为重复单元的主要构成要素的聚苯硫醚树脂。作为重复单元,除了对苯硫醚以外,还可以包含聚苯酮硫醚、聚苯酮酮硫醚等。 
聚苯硫醚树脂(C)为共聚物时,作为其具体例,可举出具有对苯硫醚的重复单元和间苯硫醚的重复单元的无规或嵌段共聚物;具有苯硫醚的重复单元和苯酮硫醚的重复单元的无规或嵌段共聚物;具有苯硫醚的重复单元和苯酮酮硫醚的重复单元的无规或嵌段共聚物;具有苯硫醚的重复单元和苯硫醚砜的重复单元的无规或嵌段共聚物。应予说明,从机械特性和耐热性优异的观点出发,这些聚苯硫醚树脂优选为结晶性聚合物。 
聚苯硫醚树脂(C)可以利用使碱金属硫化物和二卤素取代芳香族化合物在极性溶剂中进行聚合反应的公知的方法而得到。另外,如日本特表2010-501661中记载的那样,可由碘化合物和硫化合物利用熔融聚 合法而得到。通常,聚苯硫醚树脂(C)被分类为交联型聚苯硫醚树脂和线型聚苯硫醚树脂。交联型聚苯硫醚树脂是指在氧存在的条件下利用热处理使其交联而提高了熔融粘度的树脂。线型聚苯硫醚树脂是将氯化锂、有机酸盐、以及水等添加到聚合体系中,不使它们交联而提高了分子量的树脂。交联型聚苯硫醚树脂由于韧性低,所以向该树脂中添加玻璃纤维等而提高了强度的树脂主要被用于注射成型。线型聚苯硫醚树脂由于韧性高,所以单独用于注射成型,用于纤维、膜的材料。 
聚苯硫醚树脂(C)在温度2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优选为20g/10min以上,更优选为30g/10min以上。另外,聚苯硫醚树脂(C)在温度2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优选为150g/10min以下。 
若熔体流动速率小于20g/10min,则有时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降低,得到的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降低,蒸镀适应性降低。若熔体流动速率大于150g/10min,则有时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的提高效果不充分,得到的成型体的表面平滑性降低,蒸镀适应性降低。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可以进一步含有各种添加剂。作为添加剂,例如可举出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发蓝剂、颜料、阻燃剂、脱模剂、抗静电剂、润滑剂、有机系填充剂、无机系填充剂。作为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举出酚系化合物、苯并三唑系化合物、三嗪系化合物、受阻胺系化合物、硫化合物、或它们的混合物。作为有机系填充剂、无机系填充剂,例如可举出玻璃纤维、碳纤维、滑石、云母。 
以下对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例如,利用公知的方法将聚芳酯树脂(A)、聚碳酸酯树脂(B)、及聚苯硫醚树脂(C)均匀地熔融混合,得到树脂组合物。更具体而言,使用Tumbler混合机、亨舍尔混合机将各成分均匀地干混后,熔融混炼,挤出该混炼物。其后,经过冷却工序、切割工序、以及干燥工序进行造粒。熔融混炼时,可使用单轴挤出机、双轴挤出机、辊混炼机、Brabender转矩流变仪等通常的混炼机,但是从提高分散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双轴挤出机。 
一般而言,聚芳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约为190℃,聚苯硫醚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约为80℃。因此,将两者一起混合后进行熔融混合时,即使是聚苯硫醚树脂完全熔融的阶段,有时聚芳酯树脂也不充分熔融。这样的情况下,聚芳酯树脂未熔融而残留,难以充分发挥本发明的效果。 
为了可靠地防止上述不良情况,优选使用如下方法:暂时将聚芳酯树脂(A)和聚碳酸酯树脂(B)熔融混炼,得到树脂混合物后,进一步向该树脂混合物中加入聚苯硫醚树脂(C),进行熔融混炼。 
作为上述的具体的方法,可举出采用使将聚芳酯树脂(A)和聚碳酸酯树脂(B)暂时处于非熔融状态的物质,与聚苯硫醚树脂(C)一起进行再次熔融混炼的方法(2步工序法)。另外,可举出从挤出机的主料斗投入聚芳酯树脂(A)和聚碳酸酯树脂(B),途中供给聚苯硫醚树脂(C)的方法(1步工序法)。根据状况适当选择采用哪种方法即可。 
另外,本发明涉及将上述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成型体。成型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举出注射成型法、挤出成型法、压缩成型法、吹塑成型法。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由于流动性和滞留稳定性优异,所以能够抑制由注射成型中的分解气体导致的银纹的外观不良的发生。另外,树脂组合物的切割速度依赖性高,在模具内的流动末端,其流动容易停止,所以能够抑制溢料这样的缺陷。另外,因上述溢料的抑制而能够充分施加保压,所以还能够抑制收缩。因此,对于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而言,能够容易地得到厚度0.3~1.5mm左右的薄壁且大型的成型体。 
本发明的成型体即使是薄壁的,也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和表面平滑性。因此,在铝的蒸镀等的表面加工中,不会产生形变。并且,能够在不上底漆的情况下直接在成型体的表面稳定地形成蒸镀膜,所以能够期待工艺的简略化。对于本发明的成型体,通过在其表面形成铝等蒸镀层,能够制成平滑且具有优异的镜面的成型体。另外,即使不上底漆而直接在成型体的表面形成蒸镀膜的情况下,也可得到可长期耐用的耐久性。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由于具有上述特性,所以例如用作电灯泡、LED等部件的情况下,即使长期被暴露于发光时的热,也能够期待成型体的变色和变形、来自成型体的出气的产生、以及成型体从蒸镀膜的剥离得到抑制而维持初期的高亮度性能。 
本发明的成型体能够用作各种的薄壁成型体。本发明的成型体优选被用于电气·电子领域中的开关、连接器等机构部件、壳罩类;汽车领域中的机罩下部件、外装部件;机械领域中的齿轮、轴承保持架等。 
另外,本发明中,能够将发挥成型体的优异蒸镀适应性而在表面形成蒸镀膜的成型体适当地用于汽车、摩托车等前灯、后灯中的延伸反射器、旋转灯中的反射器部件。 
实施例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1.评价方法] 
(1)熔体流动速率(MFR) 
(1-1)混合了聚芳酯树脂(A)和聚碳酸酯树脂(B)的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MFR1) 
使用所得到的参考例的树脂组合物,基于ASTM D-1238-82,在载荷2.16kg和温度340℃的条件下,测定MFR1。 
(1-2)聚苯硫醚树脂(C)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 
使用(C-1)~(C-4)的聚苯硫醚树脂(C),基于ASTM D-1238-82,在载荷2.16kg和温度290℃的条件下,测定MFR2。 
(2)特性粘度(溶液粘度) 
将得到的参考例的树脂组合物溶解于1,1,2,2-四氯乙烷的溶剂中,制成试样溶液。试样溶液中的树脂组合物的浓度(树脂浓度)为1g/dl。接着,使用乌氏型粘度计,在25℃的温度下,测定试样溶液和溶剂的落下时间,使用下式求出特性粘度(dl/g)。 
特性粘度(dl/g)=In[(试样溶液的落下时间/仅溶剂的落下时间)/树脂浓度(g/dl)] 
(3)载荷挠曲温度 
使用注射成型机(FANUC公司制,S2000i-100B型)和规定的模型,在气缸温度350℃和模具实际测量温度120℃的条件下进行注射成型,制成厚度4mm的试验片。 
基于ISO75-1,使用厚度为4mm的试验片,在载荷1.8MPa下,测定载荷挠曲温度(℃)。另外,测定载荷挠曲温度时,为了矫正试验片的形变,在140℃时进行3小时干热处理(退火)。从耐热性的观点出发,载荷挠曲温度在实用上优选为150以上℃。 
(4)拉伸断裂伸长率 
使用注射成型机(FANUC公司制,S2000i-100B型)和规定的模型,在气缸温度350℃和模具实际测量温度120℃的条件下进行注射成型,制成厚度4mm的试验片。 
基于ISO527-1,使用厚度为4mm的试验片,测定拉伸断裂伸长率(%)。另外,拉伸断裂伸长率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15%以上。本发明中,拉伸断裂伸长率为10%以上的试验片被判定为具有实用性。 
(5)Bar-flow流动长 
为了评价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使用注射成型机(FANUC公司制,S2000i-100B型),使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熔融并流动,测定Bar-flow流动长(mm)。测定条件是气缸温度320℃、模具温度120℃、注射压力120MPa、注射时间4秒钟、以及设定注射速度100mm/秒钟。模具使用厚度1mm、宽度20mm、长度330mm的棒流动试验用模具。 
Bar-flow流动长优选为70mm以上,实用上优选为80mm以上。 
但是,即使Bar-flow流动长为80mm以上,发生溢料时也判定为“×”。判定为“×”是由于溢料的发生意味着在模具内发生压力分散,得到的Bar-flow流动长缺乏正确性。 
(6)Bar-flow流动长提高度 
使用上述(5)中得到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树脂组合物的Bar-flow流动长L1(mm)、和聚芳酯树脂(A)以及聚碳酸酯树脂(B)的种类 和比例相同与该树脂组合物相同而在不含有聚苯硫醚树脂(C)这一点不同的参考例的树脂组合物的Bar-flow流动长L2(mm),根据下式,算出Bar-flow流动长提高度。Bar-flow流动长提高度是表示因添加了聚苯硫醚树脂(C)所致的Bar-flow流动长的变化程度的值。 
Bar-flow流动长提高度(%)=(Bar-flow流动长L1/Bar-flow流动长L2)×100 
Bar-flow流动长提高度优选为200%以上,更优选为250%以上,特别优选为300%以上。本发明中为200%以上时被判定为具有实用性。 
(7)滞留稳定性试验 
(7-1)成型体的制作 
对得到的树脂组合物使用注射成型机(FANUC公司制,S2000i-100B型)和规定的模具,在气缸温度350℃和模具实际测量温度120℃的条件下进行注射成型,得到箱型成型体(纵200mm、横53mm、深度8mm、平均壁厚1.5mm)。 
在上述的注射成型中,使成型周期以30秒钟间隔从30秒增大至5分钟。使针对各成型周期的注射次数为20。在各成型周期中,在注射压力、缓冲量这样的与注射成型有关的特性值稳定的阶段采集成型体。 
在此所谓的成型周期是指将注射时间、保压时间、成型品模具内的冷却时间、以及成型品的取出时间进行了总计的时间。上述注射成型中,使注射时间和保压时间的总计时间为10秒钟,成型品的取出时间为5秒钟。就成型体而言,成型周期越长,暴露在注射成型机的气缸内的时间越长,越受气缸内的温度影响。 
(7-2)成型体的外观评价 
对于上述得到的各成型体,目视判断在成型体表面有无银纹的外观不良。使具有外观不良的情况为NG,确认不发生外观不良的“成型周期”。不发生外观不良的“成型周期”的时间越长,评价为滞留稳定性越高。即使成型周期为3分钟,也不产生外观不良的情况下,从滞留稳定性的观点出发,判断为具有实用性。 
(8)蒸镀适应性 
(8-1)外观评价 
对得到的树脂组合物使用注射成型机(FANUC公司制,S2000i-100B型)和规定的模具进行注射成型,得到厚度为2mm的板状成型体。 
测定条件是气缸温度320℃、模具温度120℃、注射压力120MPa、注射时间4秒钟、设定注射速度100mm/秒钟、成型周期30秒钟。模具使用被实施了8000转的镜面加工,用于得到厚度为2mm的板状成型体的模具。在得到的板状成型体的全部表面,在不上底漆的情况下蒸镀铝。对在表面形成有铝的蒸镀膜的成型体的初期外观,通过目视按下述的基准进行判断。 
○:蒸镀面为镜面,成型体的初期外观良好。 
△:蒸镀面为镜面,但在成型体的浇口部产生银纹,发生外观不良。 
×:在成型体整体产生银纹,蒸镀面粗糙,蒸镀面模糊,外观不良。 
(8-2)高温环境试验 
将在上述(8-1)的外观评价中使用的蒸镀成型体在140℃、150℃和160℃的各温度条件下进行2小时热处理后,通过目视观察外观变化。 
在蒸镀面产生折皱状杂乱为NG,确认产生折皱状的杂乱的温度。即使为160℃,也不产生折皱状杂乱的情况被判定为具有160℃以上的耐热性。 
蒸镀面的折皱产生温度越高,则表示在表面形成有蒸镀膜的成型体的耐热性显示越高。 
本评价中优选在140℃不发生变化,更优选在150℃不发生变化。判定在140℃不发生变化的蒸镀成型体具有实用性。 
[2.原料] 
(1)聚芳酯树脂 
(A-1)双酚A/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0/25/25(摩尔%)的聚芳酯树脂。特性粘度(25℃):0.54dl/g,玻璃化转变温度Tg:195℃。 
(A-2)双酚A/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0/25/25(摩尔%)的聚芳酯树脂。特性粘度(25℃):0.72dl/g,玻璃化转变温度Tg:197℃。 
(A-3)双酚A/4,4’-(3,3,5-三甲基环亚己基二苯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30/20/25/25(摩尔%)的聚芳酯树脂。特性粘度(25℃):0.50dl/g,玻璃化转变温度Tg:222℃。 
(2)聚碳酸酯树脂 
(B-1):Sumika Styron PC公司制,CALIBRE200-3,特性粘度(25℃):0.645dl/g。 
(B-2):Sumika Styron PC公司制,CALIBRE200-3,特性粘度(25℃):0.435dl/g。 
(B-3):Sumika Styron PC公司制,CALIBRE200-3,特性粘度(25℃):0.38dl/g。 
(3)聚苯硫醚树脂 
基于日本特公昭52-12240号记载的方法,得到以下的聚苯硫醚。即,使硫化钠和对二氯苯在碱金属羧酸盐(乙酸锂或乙酸钠)存在的条件下下,在N-甲基-2-吡咯烷酮的溶剂中,在240~270℃时进行1~4小时的聚合。其后,进行水洗,除去生成的食盐等后,使其干燥,得到以下的聚苯硫醚树脂。应予说明,通过适当选择该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从而控制熔体流动速率。 
(C-1):聚苯硫醚树脂、MFR:15g/10min(温度290℃,载荷:2.16kg) 
(C-2):聚苯硫醚树脂、MFR:40g/10min(温度290℃,载荷:2.16kg) 
(C-3):聚苯硫醚树脂、MFR:90g/10min(温度290℃,载荷:2.16kg) 
(C-4):聚苯硫醚树脂、MFR:150g/10min(温度290℃,载荷:2.16kg) 
(C-5):聚苯硫醚树脂、MFR:6g/10min(温度290℃,载荷:2.16kg) 
(4)环烯烃系树脂 
(D-1):Polyplastics公司制“TOPAS6017”(由乙烯和降冰片烯构成,结构中以质量比计含有83%的降冰片烯的环烯烃系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180℃,MFR:10g/10min(温度:290℃,载荷:2.16kg)。 
(D-2):Polyplastics公司制“TOPAS6015”(由乙烯和降冰片烯构成,结构中以质量比计含有79%的降冰片烯的环烯烃系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160℃,MFR:23g/10min(温度:290℃,载荷:2.16kg)。 
(D-3):Polyplastics公司制“TOPAS5013”(由乙烯和降冰片烯构成,结构中以质量比计含有76%的降冰片烯的环烯烃系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136℃,MFR:120g/10min(温度:290℃,载荷:2.16kg)。 
(5)聚酰胺系树脂 
(E-1)聚酰胺6树脂,尤尼吉可公司制“A1030BRL”,玻璃化转变温度:50℃,熔点:220℃,MFR:95g/10min(温度:290℃,载荷: 
2.16kg)。 
(E-2)聚酰胺66树脂,Asahi Kasei Chemicals公司制“Leona1200”,玻璃化转变温度:55℃,熔点:260℃,MFR:160g/10min(温度:290℃,载荷:2.16kg)。 
《参考例1~22》 
参考例1中,使用聚芳酯树脂(A-1),利用与后述的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挤出成型,得到颗粒状的树脂组合物。 
参考例2~22中,将聚芳酯树脂(A)和聚碳酸酯树脂(B)按表1所示的种类和比例进行干混,得到混合物。使用该混合物,利用与后述的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挤出成型,得到颗粒状的树脂组合物。 
将颗粒状的树脂组合物在热风干燥机内以120℃干燥12小时以上。使用该颗粒状的树脂组合物,进行各种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0387900360000171
《实施例1~50》 
将聚芳酯树脂(A)、聚碳酸酯树脂(B)和聚苯硫醚树脂(C)按表2~5所示的种类和比例进行干混,得到混合物。其后,使用重量损失式连续定量供给装置(KUBOTA公司制,商品名“CE-W-1”),在具有一个排气部的螺杆直径26mm的双轴挤出机(东芝机械社制,商品名“TEM26SS”)的主供给口,供给上述的混合物。然后,在挤出机中将混合物进行熔融混炼,从冲模中呈绞绳状地抽出树脂组合物。挤出机的条件是料筒温度340℃、排气减压度-0.099MPa(计示压)、排出量20kg/h、螺杆旋转数300rpm。将呈绞绳状地抽出的树脂组合物在温浴槽中冷却固化,用造粒机进行切割,由此得到颗粒状的树脂组合物(3种成分)。 
将颗粒状的树脂组合物在热风干燥机内以120℃干燥12小时以上。使用该颗粒状的树脂组合物,进行各种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2~5。表2~5中的特性粘度是混合了聚芳酯树脂(A)和聚碳酸酯树脂(B)的树脂的特性粘度,是基于上述[1.1评价方法]的(2)中测定的参考例的树脂组合物的值。 
表2 
Figure BDA0000387900360000191
表3 
表4 
Figure BDA0000387900360000211
表5 
Figure BDA0000387900360000221
《比较例1~4》 
将聚芳酯树脂(A)、聚碳酸酯树脂(B)和聚苯硫醚树脂(C)按表6所示的种类和比例进行干混,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颗粒状的树脂组合物,进行各种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6。 
表6 
Figure BDA0000387900360000231
《比较例5~7》 
将聚芳酯树脂(A)、聚碳酸酯树脂(B)和环烯烃树脂(D)按表6所示的种类和比例进行干混,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颗粒状的树脂组合物,进行各种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6。 
《比较例8~12》 
使用聚苯硫醚树脂(C),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颗粒状的树脂组合物。聚苯硫醚树脂(C)使用(C-1)~(C-5)的树脂。使用得到的树脂组合物,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进行各种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6。 
《比较例13、14》 
将聚芳酯树脂(A)、聚碳酸酯树脂(B)和聚酰胺树脂(E)按表6所示的种类和比例进行干混,除此之外,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得到颗粒状的树脂组合物,进行各种评价。将评价结果示于表6。 
本发明的实施例1~50中,得到优异的机械特性和耐热性,并且得到优异的流动性、滞留稳定性、以及蒸镀适应性。 
参考例中,由于不含有聚苯硫醚树脂(C),所以流动性不充分。 
比较例1中,由于聚苯硫醚树脂(C)的含量为5质量份,所以流动性变差。 
比较例2中,由于聚苯硫醚树脂(C)的含量为50质量份,所以拉伸断裂伸长率降低,因短的成型周期而产生外观不良。另外,蒸镀适应性变差。 
比较例3中,由于不含有聚碳酸酯树脂(B),所以拉伸断裂伸长率降低,因短的成型周期而产生外观不良。 
比较例4中,聚芳酯树脂(A)的含量为16质量份,(MA/MB)为20/80,所以耐热性变差。 
比较例5~7中,由于含有环烯烃树脂(D)代替聚苯硫醚树脂(C),所以流动性变差。比较例7中,不含有聚苯硫醚树脂(C),而含有环烯烃树脂,所以耐热性不足,蒸镀适应性变差。 
比较例8~12中,由于仅使用了聚苯硫醚树脂(C),所以拉伸断裂伸长率变差,蒸镀适应性也变差。 
比较例13和14中,由于含有聚酰胺树脂(E)代替聚苯硫醚树脂(C),所以因短的成型周期而产生外观不良,蒸镀适应性变差。 

Claims (6)

1.一种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聚芳酯树脂(A)、聚碳酸酯树脂(B)、及聚苯硫醚树脂(C),
相对于聚芳酯树脂(A)、聚碳酸酯树脂(B)、及聚苯硫醚树脂(C)的总计100质量份,聚苯硫醚树脂(C)的含量为10~45质量份,
聚芳酯树脂(A)的质量MA和聚碳酸酯树脂(B)的质量MB满足关系式(1):
30/70≤(MA/MB)≤90/10    (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混合了聚芳酯树脂(A)和聚碳酸酯树脂(B)的树脂在34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MFR1和聚苯硫醚树脂(C)在2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满足关系式(2):
0.5≤(MFR2/MFR1)≤25    (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聚苯硫醚树脂(C)在290℃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20g/10min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混合了聚芳酯树脂(A)和聚碳酸酯树脂(B)的树脂在25℃时的特性粘度为0.4~0.7dl/g。
5.一种成型体,其特征在于,是将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成型而成的。
6.一种反射器部件,其特征在于,是在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型体的表面形成含铝的蒸镀膜而成的。
CN201310445366.5A 2012-09-28 2013-09-26 树脂组合物、使用了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以及使用了成型体的反射器部件 Pending CN10370969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8502 2012-09-28
JP2012-218502 2012-09-28
JP2013-178733 2013-08-30
JP2013178733A JP2014080577A (ja) 2012-09-28 2013-08-30 樹脂組成物、樹脂組成物を用いた成形体、および成形体を用いたリフレクタ部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09690A true CN103709690A (zh) 2014-04-09

Family

ID=50403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45366.5A Pending CN103709690A (zh) 2012-09-28 2013-09-26 树脂组合物、使用了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以及使用了成型体的反射器部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20140042734A (zh)
CN (1) CN10370969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4613A (zh) * 2015-06-04 2018-01-19 株式会社钟化 耐热分解性优异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110511553A (zh) * 2019-09-16 2019-11-29 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耐高温可喷漆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7798A (zh) * 2005-11-29 2008-10-15 尤尼吉可株式会社 树脂组合物以及成型该组合物而成的成型品
JP2011074095A (ja) * 2009-09-29 2011-04-14 Unitika Ltd 樹脂組成物及び該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成形体
JP2011074163A (ja) * 2009-09-30 2011-04-14 Unitika Ltd 樹脂組成物及び該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成形体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87798A (zh) * 2005-11-29 2008-10-15 尤尼吉可株式会社 树脂组合物以及成型该组合物而成的成型品
JP2011074095A (ja) * 2009-09-29 2011-04-14 Unitika Ltd 樹脂組成物及び該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成形体
JP2011074163A (ja) * 2009-09-30 2011-04-14 Unitika Ltd 樹脂組成物及び該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成形体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14613A (zh) * 2015-06-04 2018-01-19 株式会社钟化 耐热分解性优异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107614613B (zh) * 2015-06-04 2019-11-26 株式会社钟化 耐热分解性优异的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110511553A (zh) * 2019-09-16 2019-11-29 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耐高温可喷漆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11553B (zh) * 2019-09-16 2021-11-12 江苏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 耐高温可喷漆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42734A (ko) 2014-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16384B (zh) 一种浅缩痕低翘曲的玻纤增强聚丙烯材料及其制法与应用
TWI519402B (zh) 拉鏈用射出成形鏈齒、具備該鏈齒的拉鏈及其物品
CN102731979A (zh) 树脂组合物以及由该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成形体
CN108250660A (zh) 一种电镀级pc/abs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08839B (zh) 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树脂组合物
JP6393422B2 (ja) 自動車無塗装外装材用ポリカーボネート系熱可塑性樹脂造成物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製品。
CN105175962A (zh) 一种氯化聚氯乙烯改性材料
CN103450664A (zh) 一种耐低温增韧尼龙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80498B (zh) 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589060B (zh) 玻纤增强聚丙烯/聚苯乙烯合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5793349A (zh) 矿物填充聚丙烯组合物
CN103709690A (zh) 树脂组合物、使用了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以及使用了成型体的反射器部件
CN103589061A (zh) 一种玻纤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264760A (zh) 一种抗水解耐高温聚酰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12673A (zh) 一种高强度高耐磨性的聚酰胺模塑组合物
CN114829487B (zh) 含低模具沉积物,适合高光泽应用的苯乙烯共聚物模塑组合物
JP2014080577A (ja) 樹脂組成物、樹脂組成物を用いた成形体、および成形体を用いたリフレクタ部品
TWI637996B (zh) 樹脂組成物、其製造方法、成形體及導光板
CN105670261A (zh) 用于气辅成型的pc/pbt合金专用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60118A (zh) 一种改善了玻纤外漏的尼龙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JP6421418B2 (ja) ポリアミド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ポリアミド系樹脂延伸フィルム
CN103333474B (zh) 一种高性能抗静电pc/abs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183933B (zh) 一种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745620B (zh) 环保免喷漆高光aes/pmma合金格栅及制备方法
CN115066464B (zh) 含低模具沉积物,适合高光泽应用的耐候性苯乙烯共聚物模塑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9532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9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19532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