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07767B - 用于车辆的加速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加速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07767B
CN103707767B CN201310462535.6A CN201310462535A CN103707767B CN 103707767 B CN103707767 B CN 103707767B CN 201310462535 A CN201310462535 A CN 201310462535A CN 103707767 B CN103707767 B CN 1037077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lerator
axle
bump
supporting member
moving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625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07767A (zh
Inventor
齐藤豪宏
牧野匡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ens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nso Corp filed Critical Dens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707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7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07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077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G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INSOFAR A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ONLY
    • G05G1/00Controlling members, e.g. knobs or handles; Assemblie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dicating position of controlling members
    • G05G1/30Controlling members actuated by foot
    • G05G1/44Controlling members actuated by foot pivo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74/00Machine element or mechanism
    • Y10T74/20Control lever and linkage systems
    • Y10T74/20528Foot operated
    • Y10T74/20534Accelerat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uxiliary Drives, Propulsion Controls, And Safet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加速器设备,其中第一螺旋弹簧(39、69)沿着加速器关闭方向推动轴(20)。支撑构件(10)具有空间(112),其中当轴(20)沿着加速器打开方向旋转时,第一螺旋弹簧(39、69)的第一中心线(L1、L3)在所述空间(112)中凸状弯曲。当限制部分(36)接触支撑构件(10)时,第一中心线(L1、L3)笔直或朝着空间(112)凸状弯曲。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加速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加速器设备。
背景技术
加速器设备基于通过车辆驾驶员的脚踩压的加速器踏板(还被称作油门踏板)的踩压量来控制车辆的加速状态。加速器踏板通过弹簧沿着加速器关闭方向被推动。例如,JP2004-090755A描述了一种加速器设备,其包括沿着加速器关闭方向推动加速器踏板的两个复位弹簧。
然而,在JP2004-090755A的加速器设备中,复位弹簧弓形地弯曲以沿着在完全关闭加速器时(即,在完全释放踏板时)加速器踏板的旋转轴线的径向外方向突出。因此,加速器设备的壳体的尺寸沿着复位弹簧的突出方向不利地增大。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各点提出本发明。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减小其尺寸的加速器设备。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加速器设备,包括支撑构件、轴、第一隆起部分、可踩压部分、限制部分、旋转角传感装置和第一螺旋弹簧。支撑构件可安装至车辆的车体。轴通过支撑构件可支撑,并且可沿着彼此相对的加速器打开方向和加速器关闭方向旋转。第一隆起部分固定至轴的外周壁并且可与轴一体地旋转。可踩压部分连接至所述第一隆起部分并且可被车辆驾驶员踩压。限制部分连接至第一隆起部分。当限制部分接触支撑构件时,限制部分限制轴沿着加速器关闭方向的旋转角。旋转角传感装置感测轴相对于支撑构件的旋转角。第一螺旋弹簧沿着加速器关闭方向推动轴。支撑构件具有空间,当轴沿着加速器打开方向旋转时,第一螺旋弹簧的第一中心线在所述空间中凸状弯曲。当限制部分接触支撑构件时,第一中心线笔直或朝着所述空间凸状弯曲。
附图说明
本文描述的附图仅是为了示出的目的而并非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加速器设备的侧面示图;
图2是沿着图3中的线II-II截取的第一实施例的加速器设备的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III-III截取的剖视图;
图4A是图2中的区域IV的局部示图,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加速器设备的一个操作状态;
图4B是图2中的区域IV的另一局部示图,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加速器设备的另一操作状态;以及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加速器设备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1至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加速器设备。加速器设备1是一种输入设备,其通过车辆(例如,汽车)的驾驶员操纵,以确定车辆内燃机的节流阀的阀开口程度。加速器设备1是将指示通过车辆驾驶员的脚对加速器踏板28的踩压量的电信号传输至电子控制装置的电子式设备。电子控制装置基于踏板28的踩压量和其它信息通过加速器传动机构(未示出)驱动节流阀。
加速器设备1包括支撑构件10、轴20、操纵构件30、复位弹簧39、旋转角传感器(用作旋转角传感装置)40和磁滞机构50。在以下描述中,图1至图4B的上侧将被描述为加速器设备1的上侧,并且图1至图4B的下侧将被描述为加速器设备1的下侧。
支撑构件10包括壳体12、第一盖子16和第二盖子18。支撑构件10形成容纳轴20、复位弹簧39、旋转角传感器40和磁滞机构50的内部空间11。连通孔111形成在支撑构件10的下部以在支撑构件10的内部空间11和支撑构件10的外部空间之间连通。连通孔111对应于将在稍后描述的操纵构件30的可动范围。
壳体12由树脂材料制成并包括轴套(bearing segment)13、前段17、后段15和顶段14。轴套13可旋转地支撑轴20的一端部201。前段17连接至轴套13并位于加速器设备1的前侧。后段15与前段17相对。顶段14布置在加速器设备1的顶侧,并将轴套13、前段17和后段15连接在一起。构成网状图案的突起和凹陷形成在轴套13的外壁、前段17的外壁、后段15的外壁和顶段14的外壁中,以保持对施加到壳体12的外力的抵抗力。
轴套13具有容纳轴20的一端部201的开口。轴20的一端部201被可旋转地容纳在轴套13的该开口中。具体地说,轴套13的开口的内壁形成可旋转地支撑轴20的一端部201的轴承130。
壳体12具有安装部分131-133。螺栓孔形成在安装部分131-133的每个中。加速器设备1通过分别通过安装部分131、132、133的螺栓孔容纳的螺栓安装到车辆的车体5。
作为凹陷的全敞开侧止动器部分19形成在后段15的下侧中。当在操纵构件30中形成为突起的全敞开侧止动器31接触全敞开侧止动器部分19时,操纵构件30的旋转角限制在加速器全打开位置。加速器全打开位置是驾驶员对操纵构件30的踩压量为完全量(即,加速器开口程度是100%(完全敞开))的位置。将操纵构件30置于加速器全打开位置的时间将被称为加速器全打开时间。
第一盖子16和第二盖子18大致平行于轴套13。第一盖子16被构造为矩形板状并接合至第二盖子18,以使得第一盖子16接触与轴套13相对的顶段14的端部、后段15的端部和前段17的端部。第一盖子16限制杂质侵入内部空间11。
第二盖子18被构造为三角形板状并通过螺栓186固定至与轴套13相对的后段15的端部和前段17的端部。可旋转地支撑轴20的另一端部202的凹陷形成在第二盖子18的内壁中。具体地说,凹陷的内壁形成可旋转地支撑轴20的另一端部202的轴承180。构成网状图案的凹陷和突起形成在第二盖子18的外壁中,以保持第二盖子18相对于施加到第二盖子18的外力上的抵抗力。第二盖子18限制杂质侵入内部空间11中。
轴20在加速器设备1的下侧沿着水平方向(车辆的左右方向)延伸。传感器容纳凹入22形成在轴20的一端部201中以容纳旋转角传感器40的传感装置。
轴20响应于当驾驶员的脚踩压操纵构件30时从操纵构件30施加的力矩在从加速器全关闭位置至加速器全打开位置的预定角度范围中可旋转。加速器全关闭位置是驾驶员的脚对操纵构件30的踩压量为零(即,加速器开口程度为0%(完全关闭))的位置。将操纵构件30置于加速器全关闭位置的时间将被称为加速器全关闭时间。
在下文中,操纵构件30从图2所示的加速器全关闭位置朝着加速器全打开位置的旋转方向将被称为加速器打开方向。此外,操纵构件30从加速器全打开位置朝着加速器全关闭位置的旋转方向将被称为加速器关闭方向。
操纵构件30包括可旋转主体38、加速器踏板28和踏板臂26。可旋转主体38包括一体地形成的回复隆起部分(return boss portion)32、臂连接部分34、弹簧容纳部分35和全关闭侧止动器部分36。
回复隆起部分32被构造为环状形式(即,圆筒形管状形式),并通过例如在轴套13和第二盖子18之间的位置的压配合固定至轴20的外周壁。回复隆起部分32用作本发明的第一隆起部分。
第一锥齿轮齿321与位于第二盖子18侧的回复隆起部分32的侧表面一体地形成。第一锥齿轮齿321沿着周向以大致相等的间隔一个接一个地布置。朝着磁滞机构50的转子54突出的每个第一锥齿轮齿321的轴向突出长度沿着加速器关闭方向周向地逐渐增大。此外,斜面形成在每个第一锥齿轮齿321的远端部,从而每个第一锥齿轮齿321的斜面沿着加速器关闭方向逐渐靠近转子54。
第一摩擦构件323形成在位于壳体12侧的回复隆起部分32的侧表面中,其上第一摩擦构件323被构造为环状形式,并位于轴20的径向外侧上的对应位置处的轴套13的内壁和回复隆起部分32之间。当沿着远离转子54的方向,即沿着朝着轴套13的方向推动回复隆起部分32时,回复隆起部分32以摩擦方式与第一摩擦构件323接合。回复隆起部分32和第一摩擦构件323之间的摩擦力用作相对于回复隆起部分32的旋转阻力。
臂连接部分34的一端部连接至位于径向外侧的回复隆起部分32的外表面,并且臂连接部分34的另一端部穿过连通孔111延伸至支撑构件10的外侧。
全关闭侧止动器部分36从弹簧容纳部分35朝着内部空间11中的上侧延伸。全关闭侧止动器部分36用作限制部分。当全关闭侧止动器部分36基于踏板28的释放而接触后段15的内壁151时,踏板28(用作可踩压部分)沿着加速器关闭方向的旋转在加速器全关闭位置受到限制。
弹簧容纳部分35形成为从回复隆起部分32延伸的全关闭侧止动器部分36中的突起,以使得弹簧容纳部分35从全关闭侧止动器部分36的前段17侧上的全关闭侧止动器部分36突出。弹簧容纳部分35形成用作第一接合表面的复位弹簧接合表面353,复位弹簧39的一端部391接合至所述第一接合表面。稍后将描述弹簧容纳部分35的细节。
如图1所示,踏板臂26的一端部固定至臂连接部分34,并且踏板臂26的另一端部朝着地面(下侧)向下延伸。踏板臂26的另一端部连接至踏板28。踏板28将驾驶员的脚踏力转换为绕轴20的旋转轴线φ1施加的旋转力矩,并且该旋转力矩通过可旋转主体38被引导至轴20。
当踏板28基于车辆驾驶员的脚对踏板28的踩压沿着加速器打开方向旋转时,轴20沿着加速器打开方向相对于用作基准点的加速器全关闭位置的旋转角增大。因此,对应于该旋转角的加速器开口程度也增大。此外,当踏板28沿着加速器关闭方向旋转时,轴20的旋转角减小,因此加速器开口程度减小。
复位弹簧39形成为螺旋弹簧。用作第一螺旋弹簧的复位弹簧39沿着加速器关闭方向推动操纵构件30。当操纵构件30的旋转角,即轴20的旋转角增大时,从复位弹簧39施加至操纵构件30的推力增大。此外,该推力设为使得不管操纵构件30的旋转位置如何都能够使操纵构件30和轴20回复到加速器全关闭位置。
旋转角传感器40包括轭42、两个永磁体(永磁体分别具有不同极性)44、46和霍尔元件48。轭42由磁性材料制成并被构造为管状形式。轭42固定至轴20的传感器容纳凹入22的内壁。磁体44、46布置在轭42的径向内侧并固定至轭42的内壁,以使得磁体44、46关于轴20的旋转轴线φ1彼此相对。霍尔元件48布置在磁体44和磁体46之间。旋转角传感器40用作本发明的旋转角传感装置(旋转角感测机构)。
当磁场施加到电流流动通过的霍尔元件48时,在霍尔元件48中产生电压。这种现象被称为霍尔效应。当轴20和磁体44、46绕着轴20的旋转轴线旋转时,穿过霍尔元件48的磁通的密度改变。上述电压的值基本与穿过霍尔元件48的磁通的密度成比例。旋转角传感器40通过感测在霍尔元件48中产生的电压来感测霍尔元件48与磁体44、46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即轴20相对于支撑构件10的相对旋转角。旋转角传感器40通过设置在加速器设备1的上部的外部连接器49将指示感测到的旋转角的电信号传输至外部电子控制装置(未示出)。
磁滞机构50包括转子54、第二摩擦构件58和磁滞弹簧59。
转子54在轴20的径向外侧上的位置处设置在回复隆起部分32与第二盖子18的内壁之间。转子54用作第二隆起部分并被构造为环状形式。转子54相对于轴20和回复隆起部分32可旋转,并可朝着或远离隆起部分32运动。第二锥齿轮齿541与位于隆起部分32侧的转子54的侧表面一体地形成。第二锥齿轮齿541沿周向以大致相等的间隔一个接一个地布置。朝着回复隆起部分32突出的每个第二锥齿轮齿541的轴向突出长度沿着加速器打开方向周向地逐渐增大。此外,斜面形成在每个第二锥齿轮齿541的远端部中,以使得每个第二锥齿轮齿541的斜面沿着加速器打开方向逐渐地接近转子54。
当每个第一锥齿轮齿321沿周向接触对应的一个第二锥齿轮齿541时,旋转可在回复隆起部分32和转子54之间传输。也就是说,回复隆起部分32沿着加速器打开方向的旋转可通过第一锥齿轮齿321和第二锥齿轮齿541传输至转子54。此外,转子54沿着加速器关闭方向的旋转可通过第二锥齿轮齿541和第一锥齿轮齿321传输至该隆起部分32。
此外,当回复隆起部分32的旋转位置位于加速器全关闭位置的加速器全打开位置侧时,每个第一锥齿轮齿321的斜面和对应的一个第二锥齿轮齿541的斜面彼此接合,和将回复隆起部分32和转子54彼此远离。此时,第一锥齿轮齿321通过当回复隆起部分32从加速器全关闭位置的旋转角增大时增大的推力朝着壳体12推动回复隆起部分32。此外,第二锥齿轮齿541通过当回复隆起部分32从加速器全关闭位置的旋转角增大时增大的推力朝着第二盖子18推动回复隆起部分32。
第二摩擦构件58被构造为环状形式,并在轴20的径向外侧布置在转子54与第二盖子18的内壁之间。当沿着远离回复隆起部分32的方向,即沿着朝着第二盖子18的方向推动转子54时,转子54以摩擦方式与第二摩擦构件58接合。转子54和第二摩擦构件58之间的摩擦力用作抵抗转子54的旋转的旋转阻力(或简单地称为旋转阻力)。第二摩擦构件58用作本发明的摩擦构件。
磁滞弹簧59形成为螺旋弹簧。磁滞弹簧59用作本发明的第二螺旋弹簧。磁滞弹簧59的一端部591与形成在转子54的上部中的接合部分52接合。此外,磁滞弹簧59的与所述一端部591相对的另一端部592与形成在前段17的内壁中的磁滞弹簧接合表面172接合。磁滞弹簧59沿着加速器关闭方向推动转子54。当转子54的旋转角增大时,磁滞弹簧59的推力增大。通过磁滞弹簧59的推力施加到转子54的力矩通过第二锥齿轮齿541和第一锥齿轮齿321被引导至回复隆起部分32。
接合部分52包括臂55和弹簧容纳构件56。臂55与转子54一体地形成。弹簧容纳构件56通过位于前段17侧的臂55的远端部支撑。
弹簧容纳构件56由树脂材料制成并被构造为盘形体。弹簧容纳构件56包括凹陷部分561和周围边缘部分562。周围边缘部分562沿着凹陷部分561的凹陷的开口形成。位于前段17侧的臂55的远端端部通过凹陷部分561的开口插入到凹陷部分561的凹陷中,并接触凹陷部分561的内壁表面。因此,在通过臂55的远端端部支撑弹簧容纳构件56的情况下,弹簧容纳构件56的凹陷部分561和周围边缘部分562的取向可自由地改变。另外,磁滞弹簧59的一端部591与位于前段17侧的周围边缘部分562的磁滞弹簧接合表面563接合。在从加速器全关闭时刻至加速器全打开时刻的操作期间,保持磁滞弹簧接合表面563总体平行于前段17的磁滞弹簧接合表面172。这样,在从加速器全关闭时刻至加速器全打开时刻的操作期间,磁滞弹簧59的第二中心线L2保持笔直。
这里,弹簧容纳部分35的构造和复位弹簧39的构造具有性能特征。将参照图4A和图4B详细地描述这些特征。
图4A和图4B是示出图2中的区域IV的示意图,其描绘了复位弹簧39的重要特征。具体地说,图4A是示出复位弹簧39在加速器全关闭时刻的重要特征的示图。此外,图4B是示出复位弹簧39在加速器全打开时刻的重要特征的示图。
弹簧容纳部分35包括突起351和周围边缘部分352。周围边缘部分352形成在突起351的后段15侧。突起351大致被构造为截头圆锥形。突起351的外周表面的上侧部的宽度宽于突起351的外周表面的下侧部的宽度。此外,突起351的外周表面从上侧至下侧倾斜,以使得突起351的外周表面至周围边缘部分352之间的距离从突起351的上侧至下侧减小。复位弹簧接合表面353形成在位于前段17侧的周围边缘部分352的一部分中。
复位弹簧39的一端部391与复位弹簧接合表面353接合,并且复位弹簧39的与所述一端部391相对的另一端部392与复位弹簧接合表面171接合。复位弹簧接合表面171用作第二接合表面并且形成在前段17的内壁中。复位弹簧接合表面353和复位弹簧接合表面171被构造为使得复位弹簧接合表面353和复位弹簧接合表面171在加速器全关闭时刻大致彼此平行,如图4A所示。复位弹簧39的所述两个端部391、392分别与复位弹簧接合表面353和复位弹簧接合表面171垂直地接合,以使得复位弹簧39的第一中心线L1在加速器全关闭时刻保持笔直,如图4A所示。
当操纵构件30沿着加速器打开方向旋转时,复位弹簧接合表面353沿着加速器打开方向绕着旋转轴线旋转。此时,复位弹簧接合表面353接近前段17,即朝着前段17运动,以使得与加速器全关闭时刻相比,复位弹簧接合表面353被进一步朝下导引。具体地说,与加速器全关闭时刻相比,复位弹簧接合表面353的平面绕着旋转轴线远离沿着图4B中的加速器设备1的上下方向通过旋转轴线延伸的虚线(假想线)朝着前段17进一步旋转。当弹簧容纳部分35沿着加速器打开方向旋转时,复位弹簧39被压缩。因此,第一中心线L1沿着旋转轴线的径向内方向(即,朝着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凸状弯曲,如图4B所示。此时,复位弹簧39的主体393弯曲进入死空间112(不包括在操纵构件30的旋转中的空间,即在从加速器全关闭时刻至加速器全打开时刻的整个旋转期间不被操纵构件30占据的空间)。死空间112位于复位弹簧39的下侧,并且通过回复隆起部分32的外壁表面322和前段17的内壁表面173形成。也就是说,第一中心线L1凸状弯曲到死空间112中。
接着,将描述加速器设备1的操作。
当驾驶员的脚踩压加速器踏板28时,操纵构件30响应于驾驶员施加到加速器踏板28的脚踏力与轴20一起绕着旋转轴线φ1沿着加速器打开方向旋转。此时,为了旋转操纵构件30和轴20,需要脚踏力产生大于由复位弹簧39的推力和磁滞弹簧59的推力施加的力矩与第一摩擦构件232的摩擦力和第二摩擦构件58的摩擦力施加的阻力矩之和的力矩。
当踏板28被踩压时,由第一摩擦构件323的摩擦力和第二摩擦构件58的摩擦力施加的阻力矩用于限制踏板28沿着加速器打开方向的旋转。因此,踩压踏板28时脚踏力与踏板28的旋转角之间的关系使得即使以踏板28的相同旋转角踩压踏板28时的脚踏力也大于释放(即,回复)踏板28时的脚踏力。
为了保持踏板28的踩压状态,仅需要施加产生大于由复位弹簧39和磁滞弹簧59的推力产生的力矩与由第一摩擦构件323和第二摩擦构件58的摩擦力产生的阻力矩之间的差的力矩的脚踏力。换句话说,当驾驶员在将踏板28踩压至所需位置之后想要保持踏板28的踩压状态时,驾驶员可将施加的脚踏力减小一定量。在保持踏板28的踩压状态时,由第一摩擦构件323的摩擦力和第二摩擦构件58的摩擦力施加的阻力矩用于限制踏板28沿着加速器关闭方向的旋转。
为了使踏板28朝着加速器全关闭位置返回,施加到踏板28的脚踏力应该产生一力矩,该力矩小于由复位弹簧39和磁滞弹簧59的推力产生的力矩与由第一摩擦构件323和第二摩擦构件58的摩擦力产生的阻力矩之间的差。这里,当踏板28需要快速返回到加速器全关闭位置时,仅需要停止踩压踏板28。因此,最小化了车辆驾驶员的负担。因此,当踩压的踏板28朝着踏板28的加速器全关闭位置返回时,驾驶员的负担相对小。在踏板28复位时,由第一摩擦构件323的摩擦力和第二摩擦构件58的摩擦力施加的阻力矩用于限制踏板28沿着加速器关闭方向的旋转。
就现有技术的加速器设备而言,将使连接操纵构件至踏板的复位弹簧布置为使得复位弹簧在加速器全关闭时刻沿着操纵构件的旋转轴线的径向外方向凸状弯曲。例如,在复位弹簧位于隆起部分的上侧的情况下,复位弹簧的中心部分沿着向上的方向凸状弯曲。因此,容纳复位弹簧的支撑构件在上下方向(竖直方向)上需要具有较长长度。
相反,在第一实施例的加速器设备1中,复位弹簧接合表面353和复位弹簧接合表面171被构造为使得复位弹簧接合表面353和复位弹簧接合表面171在加速器全关闭时刻大致彼此平行。复位弹簧39的所述两个端部391、392分别通过复位弹簧接合表面353和复位弹簧接合表面171保持,并且复位弹簧39的第一中心线L1在加速器全关闭时刻是笔直的。这样,与具有在加速器全关闭时刻沿着旋转轴线的径向外方向凸状弯曲的复位弹簧的现有技术的加速器设备的支撑构件相比,第一实施例的加速器设备1的支撑构件10沿着上下方向的长度可减小。
此外,当操纵构件30沿着加速器打开方向旋转时,与加速器全关闭时刻相比,复位弹簧接合表面353和复位弹簧接合表面171之间在下侧的空间增大。具有与复位弹簧接合表面353、171接合的两个端部391、392的复位弹簧39的第一中心线L1朝着死空间112(沿着旋转轴线φ1的径向内方向)凸状弯曲,以使得复位弹簧39的主体393凸状弯曲到死空间112中。这样,不需要鉴于复位弹簧39变形增大支撑构件10的尺寸,因此,与具有在加速器全关闭时刻沿着旋转轴线的径向外方向凸状弯曲的复位弹簧的现有技术的加速器设备的支撑构件相比,第一实施例的加速器设备1的支撑构件10沿着上下方向的长度可减小。
在第一实施例的加速器设备1中,弹簧容纳构件56(磁滞弹簧59的一端部591与其接合)可自由地改变凹陷部分561的方向(取向)。这样,磁滞弹簧59的第二中心线L2从加速器全关闭时刻至加速器全打开时刻可保持笔直。因此,与现有技术的加速器设备相比,支撑构件10沿着上下方向的长度可减小。
(第二实施例)
接着,将参照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加速器设备。在第二实施例中,复位弹簧在加速器全关闭时刻的形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不同。在以下描述中,与第一实施例的组件相似的组件将由相同标号指代,并且为了简单起见,将不进一步描述。
图5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加速器设备的截面区域。
弹簧容纳部分65在从回复隆起部分32延伸的全关闭侧止动器部分36朝着前段17突出。弹簧容纳部分65形成复位弹簧接合表面653,复位弹簧69的一端部691与所述复位弹簧接合表面653接合。
在复位弹簧69的一端部691与复位弹簧容纳部分65的复位弹簧接合表面653接合的同时,复位弹簧69的与所述一端部691相对的另一端部692与前段17的复位弹簧接合表面171接合。复位弹簧接合表面653和复位弹簧接合表面171被构造为使得复位弹簧接合表面653和复位弹簧接合表面171在加速器全关闭时刻分别沿着倒V形的两侧延伸,如图5所示。具体地说,复位弹簧接合表面653和复位弹簧接合表面171被构造为使得在加速器全关闭时刻,沿着轴20的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位于径向外侧的复位弹簧接合表面653的径向外端与复位弹簧接合表面171的径向外端之间的周向距离比沿着轴20的旋转轴线的径向方向位于径向内侧的复位弹簧接合表面653的径向内端与复位弹簧接合表面171的径向内端之间的周向距离短。具有分别与复位弹簧接合表面653、171接合的两个端部691、692的复位弹簧69的第一中心线L3在加速器全关闭时刻沿着旋转轴线的径向向内方向凸状弯曲。
当操纵构件30沿着加速器打开方向旋转时,复位弹簧69压缩,以使得第一中心线L3沿着旋转轴线的径向向内方向进一步凸状弯曲。此时,复位弹簧69的主体693变形,即,弯曲进入死空间112。
在第二实施例的加速器设备1中,复位弹簧接合表面653和复位弹簧接合表面171被构造为使得在加速器全关闭时刻复位弹簧接合表面653的径向外端与复位弹簧接合表面171的径向外端之间的周向距离比复位弹簧接合表面653的径向内端与复位弹簧接合表面171的径向内端之间的周向距离短。此外,复位弹簧69的第一中心线L3在加速器全关闭时刻沿着旋转轴线的径向向内方向凸状弯曲。当操纵构件30沿着加速器打开方向旋转时,复位弹簧69的第一中心线L3沿着旋转轴线的径向向内方向进一步凸状弯曲。这样,第二实施例的加速器设备1实现了与第一实施例的优点相似的优点。
现在,将描述以上实施例的修改形式。
(a)在第一实施例中,弹簧容纳部分的复位弹簧接合表面和前段的复位弹簧接合表面在加速器全关闭时刻大致彼此平行。此外,在第二实施例中,弹簧容纳部分的复位弹簧接合表面和前段的复位弹簧接合表面成角度布置以使得在加速器全关闭时刻,弹簧容纳部分的复位弹簧接合表面的径向外端与前段的复位弹簧接合表面的径向外端之间的周向距离比弹簧容纳部分的复位弹簧接合表面的径向内端与前段的复位弹簧接合表面的径向内端之间的周向距离短。然而,弹簧容纳部分的复位弹簧接合表面与前段的复位弹簧接合表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不限于以上关系,并可改变为任何其它合适的关系。
(b)在以上实施例中,加速器设备具有磁滞机构。然而,在加速器设备中可不一定具有磁滞机构。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并且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以上实施例可修改。

Claims (2)

1.一种用于车辆的加速器设备,包括:
支撑构件(10),安装至车辆的车体(5);
轴(20),通过支撑构件(10)支撑,并沿着彼此相反的加速器打开方向和加速器关闭方向可旋转;
第一隆起部分(32),固定至轴(20)的外周壁并与轴(20)一体地可旋转;
可踩压部分(28),连接至所述第一隆起部分(32)并被车辆驾驶员可踩压;
限制部分(36),连接至第一隆起部分(32),其中当限制部分(36)接触支撑构件(10)时,所述限制部分(36)限制轴(20)沿着加速器关闭方向的旋转角;
旋转角传感装置(40),感测轴(20)相对于支撑构件(10)的旋转角;以及
第一螺旋弹簧(39、69),沿着加速器关闭方向推动轴(20),其中:
支撑构件(10)具有空间(112),其中当轴(20)沿着加速器打开方向旋转时,第一螺旋弹簧(39、69)的第一中心线(L1、L3)在所述空间(112)中凸状弯曲;并且
当限制部分(36)接触支撑构件(10)时,第一中心线(L1、L3)笔直或朝着空间(112)凸状弯曲,
其中,所述加速器设备还包括磁滞机构(50),其改变增大可踩压部分(28)的踩压量的时刻与减小可踩压部分(28)的踩压量的时刻之间需要的脚踏力,并包括:
第二隆起部分(54),布置在轴(20)的径向外侧上,并且相对于第一隆起部分(32)可旋转;
摩擦构件(58),布置在第二隆起部分(54)和支撑构件(10)之间;
第二螺旋弹簧(59),沿着加速器关闭方向推动第二隆起部分(54);以及
接合部分(52),第二螺旋弹簧(59)的一端部(591)与之接合,其中当限制部分(36)接触支撑构件(10)时,第二螺旋弹簧(59)的第二中心线(L2)保持笔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速器设备,其特征在于:
第一螺旋弹簧(39)的一端部(391)与第一接合表面(353)接合;
第一螺旋弹簧(39)的与第一螺旋弹簧(39)的所述一端部(391)相对的另一端部(392)与第二接合表面(171)接合;以及
当限制部分(36)接触支撑构件(10)时,第一接合表面(353)和第二接合表面(171)彼此相对并且大致彼此平行。
CN201310462535.6A 2012-10-04 2013-09-30 用于车辆的加速器设备 Active CN1037077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22056 2012-10-04
JP2012222056A JP5720960B2 (ja) 2012-10-04 2012-10-04 アクセル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07767A CN103707767A (zh) 2014-04-09
CN103707767B true CN103707767B (zh) 2017-04-12

Family

ID=503371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62535.6A Active CN103707767B (zh) 2012-10-04 2013-09-30 用于车辆的加速器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152166B2 (zh)
JP (1) JP5720960B2 (zh)
CN (1) CN103707767B (zh)
DE (1) DE1020132198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82864B2 (ja) * 2013-03-05 2015-03-1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セル装置
JP5780267B2 (ja) 2013-07-02 2015-09-1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セル装置
JP5942977B2 (ja) 2013-12-25 2016-06-2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セル装置
JP5979170B2 (ja) * 2014-03-25 2016-08-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セル装置
KR20170039652A (ko) * 2014-07-30 2017-04-11 오쉐른 프로덕츠 엘.엘.씨. 스로틀 페달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14052A (ja) * 2000-10-06 2002-04-16 Toyota Motor Corp リンクレスアクセル構造
US7051616B2 (en) * 2002-06-05 2006-05-30 Aisa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ccelerator device
CN101427193A (zh) * 2006-04-07 2009-05-06 Ksr科技公司 带有迟滞和降档的电子油门控制
JP2012116384A (ja) * 2010-12-02 2012-06-21 Denso Corp アクセル装置
EP2578431A1 (en) * 2010-06-04 2013-04-10 Mikuni Corporation Accelerator pedal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39887B (en) * 1998-07-21 2002-12-11 Caithness Dev Ltd Pedal mechanism
JP2001082184A (ja) * 1999-09-14 2001-03-27 Mikuni Corp アクセル装置
JP3978658B2 (ja) * 2002-08-30 2007-09-19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ペダルストッパ構造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ペダルモジュール
JP2004314677A (ja) * 2003-04-11 2004-11-11 Denso Corp アクセル装置
US20060117902A1 (en) * 2004-11-29 2006-06-08 Tom Martin Pedal assembly with an integrated non-contact rotational position sensor
JP4720711B2 (ja) * 2006-04-12 2011-07-13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セルペダル装置
JP2008238908A (ja) * 2007-03-27 2008-10-09 Mikuni Corp アクセルペダル装置
JP2009023554A (ja) * 2007-07-20 2009-02-05 Denso Corp アクセル装置
JP5371147B2 (ja) * 2009-05-20 2013-12-18 株式会社ミクニ アクセルペダル装置
JP5327155B2 (ja) 2010-07-15 2013-10-30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ペダル装置
JP5806480B2 (ja) * 2011-02-23 2015-11-10 株式会社ミクニ アクセルペダル装置
JP5282919B2 (ja) * 2011-05-25 2013-09-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アクセ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14052A (ja) * 2000-10-06 2002-04-16 Toyota Motor Corp リンクレスアクセル構造
US7051616B2 (en) * 2002-06-05 2006-05-30 Aisa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ccelerator device
CN101427193A (zh) * 2006-04-07 2009-05-06 Ksr科技公司 带有迟滞和降档的电子油门控制
EP2578431A1 (en) * 2010-06-04 2013-04-10 Mikuni Corporation Accelerator pedal device
JP2012116384A (ja) * 2010-12-02 2012-06-21 Denso Corp アクセル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52166B2 (en) 2015-10-06
CN103707767A (zh) 2014-04-09
DE102013219851A1 (de) 2014-04-10
JP5720960B2 (ja) 2015-05-20
JP2014073750A (ja) 2014-04-24
US20140096639A1 (en) 2014-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7767B (zh) 用于车辆的加速器设备
JP4226893B2 (ja) アクチュエータ
US8984986B2 (en) Accelerator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9702303B2 (en) Accelerator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20140000408A1 (en) Accelerator apparatus for vehicle
JP2006014578A (ja)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
JP7259637B2 (ja) 絞り弁装置
US9201443B2 (en) Accelerator device
CN103109162B (zh) 仪表用驱动装置
US20170313188A1 (en) Accelerator device and die device for accelerator device
US9441548B2 (en) Acceleration device
US9599035B2 (en) Accelerator apparatus
US20150176505A1 (en) Acceleration device for vehicle
CN108020426B (zh) 用于车辆的换档范围旋转传感器单元
JP2008058231A (ja) 液面検出装置
JP2011105249A (ja) アクセル装置
US11079012B2 (en) Rotary actuator
JP2019064312A (ja) シフトレバー位置検出装置
JP4733590B2 (ja) コラムシフト装置
JP2014042431A (ja) モータ装置
CN107635753A (zh) 接合体以及使用该接合体的油门装置
JP4149799B2 (ja) 回動用駆動装置及び車両用灯具
JP5157605B2 (ja) アクセル装置
JP2021045022A (ja) ギヤードモータ
JP2004150323A (ja) 内燃機関の電子制御スロット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