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7780A - 车辆的侧外面板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侧外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7780A
CN103687780A CN201280033963.0A CN201280033963A CN103687780A CN 103687780 A CN103687780 A CN 103687780A CN 201280033963 A CN201280033963 A CN 201280033963A CN 103687780 A CN103687780 A CN 1036877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panels
junction surface
seam
basic side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339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边康哲
北山贤一
永井重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877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77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2Side panels
    • B62D25/025Side sil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B62D25/2009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 B62D25/2036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in connection with other superstructure subunits the subunits being side panels, sills or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7/00Connections between superstructure or understructure sub-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侧外面板,第一外面板(58)具有:第一基本面(81);使第一基本面(81)的端部从第一基本面(81)凹陷的第一凸缘部(83)。第二外面板(59)具有:具有与第一基本面(81)共面的面的第二基本面(82);从第二基本面(82)凹陷,重叠地接合于第一凸缘部(83)的第二凸缘部(84)。在接合部分上形成有从第一以及第二基本面(81、82)凹陷的接缝(85)。在接缝(85)中设有填充物(74),从第一基本面(81)到第二基本面(82)形成为连续面。

Description

车辆的侧外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被分割成两块的面板进行接合的车辆的侧外面板。
背景技术
车辆的侧外面板由车辆的门开口由组合低强度部件和高强度部件而形成为框状的外面板部和两端接合于外面板部的相对的面板上部和面板下部的中柱部形成,中柱部由高强度部件形成,一端从车辆的车室侧面的外方接合于面板下部,另一端从车辆的车室侧面的内方接合于面板上部。
通过该车辆的侧外面板,能够通过焊接等接合分体的中柱部,因此,能够在中柱部使用高强度的材料或厚板的材料,能够将中柱部设定成任意的强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60536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车辆的侧外面板中,中柱部的另一端从车辆的车室侧面的内方接合于面板上部。要求中柱部的另一端和面板上部的接合部(接缝)不显眼,兼顾中柱部的另一端的边缘的防锈而在接合部上涂布防尘密封材料(密封剂),并用抹刀消除防尘密封材料的突出部使其平滑化。
但是,若防尘密封材料被平滑化,则中柱部的另一端的边缘的防尘密封材料变薄,容易生锈。另外,不仅容易生锈,外观上的精度也不能说优选。在接合两块面板时,可以考虑在由两块面板形成的接合部分上粘贴形成为恒定宽度的带状的热熔胶(热熔胶带),从而覆盖接合部分。该情况下,由于仅通过向接合部分粘贴而使用,所以外观精度仅处于热熔胶带固有的表面状态,向面板的背面侧的紧贴度也低。因此,不适用于外观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侧外面板,能够谋求面板的接缝的防锈性的提高,且使接缝不被发现且能够形成平滑的表面,能够谋求外观性的提高。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的侧外面板,具有接合第一外面板和第二外面板的接合部,在所述接合部上设置填充物,所述第一外面板具有:构成板面的第一基本面;使所述第一基本面的端部从所述第一基本面凹陷的第一凸缘部,所述第二外面板具有:在接合状态下且在所述第一基本面的附近部分构成同一水平的板面的第二基本面;从所述第二基本面凹陷、重叠地接合于所述第一凸缘部的第二凸缘部,在所述第一凸缘部上接合有所述第二凸缘部,由此,形成从所述第一及第二基本面凹陷的接缝,将填充物填充到所述接缝中直到所述第一及第二基本面的表面高度,所述第一基本面和第二基本面形成为连续面。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中,优选地,所述填充物为形成为恒定宽度的带状的热熔胶。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中,优选地,所述填充物为防尘密封材料。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凸缘部具有:从所述第一基本面以钝角弯曲形成的第一倾斜面;从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基本面平行地延伸的第一平面部,所述第二凸缘部具有:从所述第二基本面以钝角弯曲形成的第二倾斜面;从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基本面平行地延伸的第二平面部,形成为所述恒定宽度的带状的热熔胶具有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中间部到所述第二倾斜面的中间部的宽度。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中,优选地,所述接缝设于中柱外部件。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中,优选地,当存在覆盖所述第一及第二外面板的外装部件时,所述接缝形成在从所述外装部件露出的部分上。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中,优选地,在存在覆盖所述第一及第二外面板的外装部件时,所述接合部中的被所述外装部件覆盖的部分被涂布所述防尘密封材料。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中,优选地,所述侧外面板被分割成上框部和下框部,所述上框部的从由所述第一外面板构成的前柱外上部到车顶侧外部件、后柱外部件以及后挡泥板通过普通钢板一体形成,所述下框部的从由所述第二外面板构成的前柱外下部到下纵梁外部件通过拉伸强度比所述上框部大的钢板一体形成,所述前柱外上部和所述前柱外下部的接合部中,对被作为外装部件的前挡泥板覆盖的部位进行铆接接合,且在所述下纵梁外部件和所述后柱外部件的接合部中,对被作为外装部件的下纵梁装饰件覆盖的部位进行铆接接合。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中,优选地,所述接合部的没有被所述外装部件盖住的部位形成为从构成板面的基本面凹陷的接缝,在所述接缝中设有填充物。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中,优选地,所述前柱外上部及所述前柱外下部形成为截面U字状,所述截面U字状的底面彼此被铆接接合。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1中,优选地,在所述车顶侧外部件和所述下纵梁外部件之间点焊有热模锻成形的中柱外部件。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2中,优选地,所述接合部的被外装部件覆盖的部位被涂布防尘密封材料。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中,车辆的外面板上具有接合第一外面板和第二外面板的接合部,且在接合部中埋设填充物。第一外面板形成有构成板面的第一基本面和使该第一基本面的端部从第一基本面以台阶状凹陷的第一凸缘部。第二外面板形成有在接合状态下且在第一基本面的附近部分构成有同一水平的板面的第二基本面和从该第二基本面以台阶状凹陷,并重叠地接合于第一凸缘部的第二凸缘部。在第一凸缘部上接合有第二凸缘部,由此,形成从第一及第二基本面凹陷的接缝。在该接缝中埋设填充物直到第一及第二基本面的表面高度,并从第一基本面到第二基本面形成为连续面,所以,能够谋求从第一及第二基本面凹陷的接缝的防锈,且使接缝不会被观察到而形成平滑的表面。其结果,能够谋求面板的接缝的防锈性的提高,且能够谋求车辆的侧外面板的外观性的提高。例如,能够通过涂装使填充物也成为相同颜色,所以,能够谋求外观性的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2中,填充物为形成为恒定宽度的带状的热熔胶(热熔胶带),所以,能够谋求车辆的外面板的密封的作业性的提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3中,填充物为防尘密封材料(密封剂),所以,能够通过机械手所握持的喷涂枪涂布防尘密封材料,能够使涂布作业自动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4中,第一凸缘部具有从第一基本面以钝角弯曲形成的第一倾斜面和从该第一倾斜面与第一基本面平行地延伸的第一平面部,第二凸缘部具有从第二基本面以钝角弯曲形成的第二倾斜面和从该第二倾斜面与第二基本面平行地延伸的第二平面部。形成为恒定宽度的带状的热熔胶为从第一倾斜面的中间部到第二倾斜面的中间部的宽度,所以,例如,热熔胶熔融后能够流入倾斜面的上部而变得平滑。其结果,能够谋求车辆的侧外面板的密封的作业性的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5中,接缝设在中柱外部件。例如,在接合于构成有外面板的车顶侧外部件和构成有外面板的下纵梁外部件的情况下,希望可靠地防止该接缝生锈及使接缝不醒目。因此,通过使上述接缝设于中柱外部件,能够谋求车辆的外面板的品质的提高,并且能够谋求外观性的提高。另外,接缝被平滑化,所以,能够谋求门密封件的密封性能的提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6中,当存在覆盖第一及第二外面板的外装部件时,接缝形成在从外装部件露出的部分上,因此,能够将基于填充物的平滑化的范围抑制在最小限度。由此,能够容易地制造车辆的外面板,其结果能够使车辆的外面板廉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7中,在存在覆盖第一及第二外面板的外装部件时,接合部被外装部件覆盖的部分被涂布防尘密封材料,所以,能够将基于填充物的平滑化的范围抑制在最小限度。由此,能够使车辆的外面板廉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8中,形成有门开口的框形状的车辆的侧外面板被分割成上框部和下框部,所述上框部的从前柱外上部到车顶侧外部件、后柱外部件以及后挡泥板通过普通钢板一体形成,所述下框部的从前柱外下部到下纵梁外部件通过拉伸强度比上框部大的钢板一体形成。对前柱外上部和前柱外下部的接合部中的、被作为外装部件的前挡泥板覆盖的部位进行铆接接合,且对下纵梁外部件和后柱外部件的接合部中的、被作为外装部件的下纵梁装饰件覆盖的部位进行铆接接合。即,通过铆接接合对上框部和下框部进行临时固定,所以,能够将上框部和下框部作为一个框体从冲压工序向焊接工序输送。其结果,能够谋求侧外面板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例如,对于痕迹较大的铆接接合能够通过外装部件盖住。这样能够提高侧外面板的外观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9中,接合部的没有被外装部件盖住的部位形成为从构成板面的基本面凹陷的接缝,在该接缝中埋设填充物,所以,例如,通过对接缝进行点焊能够确保接合强度,通过在接缝中埋设填充物能够提高外观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0中,前柱外上部及前柱外下部形成为截面U字状,截面U字状的底面彼此被铆接接合。底面容易分散应力,所以,基于铆接接合的临时保持稳定。因此,能够通过较少的铆接接合数(接合点)进行临时保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1中,在车顶侧外部件和下纵梁外部件之间点焊有热模锻成形的中柱外部件,所以,能够谋求侧外面板的强度的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2中,接合部的被外装部件覆盖的部位被涂布防尘密封材料,所以,例如,能够将基于填充在接缝中的填充物的平滑化的范围抑制在最小限度。由此,能够容易地制造车辆的外面板,其结果能够使车辆的外面板廉价。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侧外面板的车身的侧部的侧视图。
图2是沿图1的2-2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沿图1的3-3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侧外面板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侧外面板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6是表示图5所示的侧外面板的冲压工序的图。
图7是表示图4所示的侧外面板的上框部及下框部的铆接接合的图。
图8是放大图7的区域8的图。
图9是放大图7的区域9的图。
图10是表示侧外面板的铆接接合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11是图4所示的侧外面板的前柱接合部的立体图。
图12是沿图11的12-12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13是沿图11的13-13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14是沿图11的14-14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15是侧外面板的前柱接合部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前柱接合部安装前挡泥板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7是表示图4所示的中柱的上部的立体图。
图18是沿图17的18-18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19是图4所示的侧外面板的上端接合部的立体图。
图20是沿图19的20-20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21是表示图19所示的上端接合部的作用的图。
图22是图4所示的侧外面板的下端接合部的侧视图。
图23是沿图22的23-23线的剖视图。
图24是图4所示的下纵梁接合部的侧视图。
图25是沿图24的25-25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26是表示在图4所示的下纵梁上安装下纵梁装饰件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27是沿图26的27-27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28是沿图26的28-28线的放大剖视图。
图29是表示图4所示的前柱接合部的制造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图4所示,车辆10在车身11的侧部具有:成为车室12的前部侧方的纵骨架的前柱17;成为车室12的中央侧方的纵骨架的中柱18;成为车室12的后部侧方的纵骨架的后柱19;连接这些前柱17的上端、中柱18的上端及后柱19的上端,成为车室12的上部侧方的纵骨架的车顶侧梁24;连接前柱17的下端、中柱18的下端及后柱19的下端,成为车室12的下部侧方的纵骨架的下纵梁25。
前柱17包括前柱外部件26和前柱内部件27。前柱17在车身前方设有形成发动机室13的侧部的前挡泥板(外装部件)28,通过该前挡泥板28覆盖前柱17的一部分。
中柱18包括中柱外部件31和中柱内部件32。后柱19包括后柱外部件34和后柱内部件35。后柱19在车身后方设有形成后备箱14的侧部的后挡泥板36。
车顶侧梁24包括车顶侧外部件37和车顶侧内部件38。车顶侧梁24在车宽内方设有形成车室12的上部的车顶39。在车顶侧外部件37上设有接合有中柱外部件31的上端72的延伸部44。
下纵梁25包括下纵梁外部件41和下纵梁内部件42。下纵梁25是从车宽外方保护车身下端侧方的骨架部件。另外,通过发挥外观部件的功能的下纵梁装饰件(外装部件)43覆盖。
车身11的侧部包括:由前柱内部件27、中柱内部件32、后柱内部件35、车顶侧内部件38及下纵梁内部件42构成的侧内面板22;由前柱外部件26、中柱外部件31、后柱外部件34、车顶侧外部件37、下纵梁外部件41及后挡泥板36构成的侧外面板21。
侧外面板21以与侧内面板22相配合地成为闭合截面的方式被接合。侧外面板21为车辆的外面板的一种。
在前柱外部件26、中柱外部件31、车顶侧外部件37的前部及下纵梁外部件41的前部形成有前门开口45。该前门开口45通过前门47覆盖。
前门开口45上设有对前门开口45进行密封的前门装饰件53,在前门47上设有对前门开口45进行密封的前门密封件51。前门密封件51为对前门开口45进行密封的主要的密封部件,前门装饰件53为对前门开口45进行密封的次要的密封部件。还可以将前门密封件51作为次要的密封部件,将前门装饰件53作为主要的密封部件。
在中柱外部件31、后柱外部件34、车顶侧外部件37的后部及下纵梁外部件41的后部形成有后门开口46。该后门开口46被后门48覆盖。
后门开口46上设有对后门开口46进行密封的后门装饰件54,后门48上设有对后门开口46进行密封的后门密封件52。后门密封件52为对后门开口46进行密封的主要的密封部件,后门装饰件54为对后门开口46进行密封的次要的密封部件。还可以将后门密封件52作为次要的密封部件,将后门装饰件54作为主要的密封部件。
侧外面板21构成为包括:一体形成有侧外面板21的上部的上框部56;接合于该上框部56、一体形成有侧外面板21的下部的下框部57;上端72接合于上框部56,下端73接合于下框部57的中柱外部件31。
上框部56包括:前柱外上部58、车顶侧外部件37、后柱外部件34、后挡泥板36。上框部56由普通钢板(270MPa级钢板)一体成形。下框部57由前柱外下部59和下纵梁外部件41一体成形。下框部57由高强度钢板(980MPa级钢板)一体成形。中柱外部件31由超高强度钢板(1500MPa级钢板)一体成形。
此外,前柱外部件26在制造时被分割成前柱外上部58及前柱外下部59。如图12所示,前柱外上部58的底面58b和前柱外下部59的底面59b被铆接接合,被临时固定并输送。即,上铆接接合部66、66设在前柱外上部58及前柱外下部59的底面58b、59b彼此上。
普通钢板是指拉伸强度270MPa以上的冷轧钢板。高强度钢板也称作高张力钢板,高张力钢板是指拉伸强度590MPa以上的冷轧钢板。超高强度钢板是拉伸强度590~1180MPa的冷轧钢板,也称作热模锻件。这里,热模锻成形(热模锻加工法)是指,对钢板进行高温加热,由此使其容易变形,在通过金属模对钢板进行成型的同时进行急冷,能够得到比成型前高的强度的工法。即,对热模锻件进行高温加热,并急速冷却,由此能够使拉伸强度提高到1500MPa左右。
即,形成有门开口45、46的框形状的侧外面板21成为:从前柱外上部58到车顶侧外部件37、后柱外部件34及后挡泥板36通过普通钢板一体形成的上框部56;从前柱外下部59到下纵梁外部件41通过拉伸强度比上框部56高的钢板一体形成的下框部57。
如后所述,侧外面板21中,对通过作为外装部件的前挡泥板28覆盖前柱外上部58和前柱外下部59的前柱接合部(接合部)61的部位进行铆接接合,并且,对通过作为外装部件的下纵梁装饰件43覆盖下纵梁外部件41和后柱外部件34的下纵梁接合部(接合部)62的部位进行铆接接合。
图5中说明车身11的制造工序。ST表示步骤编号(图5的说明使用的标记参照图1~图4)。车身11的制造工序包括冲压工序、焊接工序、涂装工序及组装工序。
ST01:冲压工序中,上框部56、下框部57及中柱外部件31被冲压加工。如图6所示,上框部56及下框部57是各毛坯件88、89通过一个金属模87被同时成型的。即,上框部56由板厚t=0.65的普通钢板(270MPa级钢板)形成,下框部57由板厚t=1.2的高强度钢板(980MPa级钢板)形成,拉伸强度不同且板厚不同的材料通过一个金属模同时成型。
如图5所示,中柱外部件31通过拉伸强度590~1180MPa的冷轧钢板(热模锻件)热模锻成形。即,通过进行热模锻成形(热模锻工法),得到拉伸强度1500MPa左右的强度。
如图7~图9所示,上框部56的前柱外上部58和下框部57的前柱外下部59在两个部位被铆接接合,上框部56的后柱外部件34和下框部57的下纵梁外部件41在两个部位被铆接接合,上框部56和下框部57被临时固定。在该临时固定状态下从冲压工序向焊接工序输送。
将上框部56的前柱外上部58和下框部57的前柱外下部59在两个部位被铆接接合的部分称作上铆接接合部66、66,将上框部56的后柱外部件34和下框部57的下纵梁外部件41在两个部位被铆接接合的部分称作下铆接接合部67、67。
如图10(a)所示,在冲压工序中进行的铆接接合(上及下的铆接接合部66、67)中,将由冲模68和冲头69构成的工具71配置在冲压工序内,使上框部56及下框部57的临时固定部位位于冲模68和冲头69之间。
如图10(b)所示,使冲头69如箭头a1所示向冲模68下降,对上框部56及下框部57的临时固定部位进行铆接接合。对上框部56及下框部57进行临时固定的铆接接合被称作TOX接合(RIX公司的注册商标),是在金属模内对两块面板进行面板结合的接合方法。
ST02:焊接工序中,如图7所示,在构成有侧外面板21的上框部56及下框部57上焊接有中柱加强件78(参照图18)、下纵梁加强件79(参照图27)等的加强部件,并且,如图4所示,在上框部56上焊接有中柱外部件31的上端72,在下框部57上焊接有中柱外部件31的下端73。即,在车顶侧外部件37和下纵梁外部件41之间点焊有热模锻成形的中柱外部件31。
ST03:在涂装工序中,如图7所示,上框部56及下框部57的接合部分(图4的前柱接合部61及下纵梁接合部62),上框部56及中柱外部件31的接合部分(图4的上端接合部63及下端接合部64),在这些接合部分上粘贴作为填充剂而形成为恒定宽度的带状的热熔胶(热熔胶带)74(参照图13)等,侧外面板21以包含热熔胶带74的粘贴部分的方式被涂装。关于热熔胶带74的粘贴方法,后面详述。
ST04:组装工序中,如图7所示,侧外面板21被组装在其他的车身部件上。
图11~图16示出了上框部56(图7)的前柱外上部(第一外面板)58和下框部57(图7)的前柱外下部(第二外面板)59的前柱接合部61。如图15及图16所示,前柱接合部61由上铆接接合部66、66和前部接合部76及后部接合部77构成,前柱外下部(第二外面板)59潜入前柱外上部(第一外面板)58的车室12(图1)侧。在前柱接合部61的前部接合部76的车宽方向外侧涂布有防尘密封材料(密封剂)75,能够保护前柱外上部58的端部(边缘)58a(图13、图14)防止雨水侵蚀。防尘密封材料(密封剂)75也是填充物的一种。
前柱接合部61的后部接合部77在前柱外上部(第一外面板)58及前柱外下部(第二外面板)59上形成有向车宽外方凹陷的接缝85(图13),在该接缝85上进行三个部位的点焊86。接缝85上粘贴有作为填充物的形成为恒定宽度的带状的热熔胶(热熔胶带)74,保护前柱外上部(第一外面板)58的端部58a被雨水侵蚀。
详细地说,第一外面板58形成有构成板面的第一基本面81、和使该第一基本面81的端部以台阶状从第一基本面81凹入的第一凸缘部83。第二外面板59具有:在接合状态下且在第一基本面81的附近部分构成同一水平的板面的第二基本面82;以台阶状从该第二基本面82凹入,并重叠地接合于第一凸缘部83的背面的第二凸缘部84。
在第一凸缘部83上接合第二凸缘部84,由此,构成比第一及第二基本面81、82凹陷的接缝85。在接缝85中埋设填充物(热熔胶带)74直到第一及第二基本面81、82的表面高度,使从第一基本面81到第二基本面82形成为平坦的连续面。
第一凸缘部83包括:从第一基本面81以钝角弯曲形成的第一倾斜面91;从该第一倾斜面91与第一基本面81平行地延伸的第一平面部93。第二凸缘部84包括:从第二基本面82以钝角弯曲形成的第二倾斜面92;从该第二倾斜面92与第二基本面82平行地延伸的第二平面部94。
如之前说明的那样,填充物74是形成为恒定宽度的带状的热熔胶(热熔胶带),形成为恒定宽度的带状的热熔胶为从第一倾斜面91的中间部91a到第二倾斜面92的中间部92a的宽度B1。
图15示出了形成为恒定宽度的带状的热熔胶(热熔胶带)74的粘贴范围S1、防尘密封材料涂布范围S2。热熔胶带74通过图5所示的涂装工序被粘贴,以与侧外面板21相同的颜色被涂装。防尘密封材料75在图5所示的焊接工序被涂布。
如图16所示,防尘密封材料涂布范围S2还包含上铆接接合部66、66,在安装了前挡泥板(外装部件)28的状态下,被前挡泥板28覆盖,因此,不会影响车身11的外观。前柱接合部61的后部接合部77的接缝85(图13)形成在当存在覆盖第一及第二外面板58、59的前挡泥板28时,从前挡泥板28露出的部分上。
而且,没有被前挡泥板28盖住的前柱接合部61的部位形成为比构成板面的基本面81、82凹陷的接缝85,在该接缝85中埋设填充物74。
在前柱接合部61中,如图12所示,前柱外上部58及前柱外下部59形成为截面U字状,底面58b、59b彼此被铆接接合。如图16所示,前柱接合部61的被前挡泥板28覆盖的部位被涂布防尘密封材料75。
图17~图21示出了上框部56(图4)的车顶侧外部件37的延伸部44的连接有中柱外部件31的上端72的上端接合部63。上端接合部63中,车顶侧外部件37相当于第一外面板58(图13),中柱外部件31相当于第二外面板59(图13)。
如图20所示,上端接合部63中,中柱外部件31的上端72潜入车顶侧外部件37的延伸部44的车室12(图1)内侧。上端接合部63中,在车顶侧外部件37的延伸部44及中柱外部件31的上端72形成有向车宽外方凹陷的接缝(上端接缝)105,在该接缝105上进行点焊106,在接缝105中粘贴形成为恒定宽度的带状的热熔胶(热熔胶带)104。如图17所示,在上端接合部63中,在延伸部44的前端形成有层差部(接合部joggle)44b,在中柱外部件31的上端72形成有层差部(接合部joggle)72b。
图20示出了图19所示的上端接合部63的截面。该上端接合部63形成为与图13所示的前柱接合部61的后部接合部77为大致相同形状。
如图21(a)所示,上端接合部63在车顶侧外部件(第一外面板)37的延伸部44及中柱外部件(第二外面板)31的上端72具有以向车宽方向外侧凹陷的方式形成的接缝(上端接缝)105。在该接缝105进行数个点焊106,因此,在该状态下,点焊106的焊接痕迹能够被看见。
因此,如图21(b)所示,在上端接缝105中粘贴形成为恒定宽度的带状的热熔胶(热熔胶带)104,由此,以看不到延伸部44和中柱外部件31的上端接缝的方式形成平滑的面,在图5所示的涂装工序中,热熔胶带也为同一颜色,因此,外观性提高,且保护车顶侧外部件37的延伸部44的端部44a(图21(a))防止雨水侵蚀,防锈性提高。
图22及图23示出了在图4所示的下框部57的下纵梁外部件41上连接有中柱外部件31的下端73的下端接合部64。下端接合部64中,在中柱外部件31的下端73和下纵梁外部件41的关系中,中柱外部件31相当于第一外面板58(图13),下纵梁外部件41相当于第二外面板59(图13)。
下端接合部64由前接合部111、后接合部112及下接合部113构成。下端接合部64中,下纵梁外部件41潜入中柱外部件31的下端73的车室12(图1)侧。
前接合部111在中柱外部件31的下端73及下纵梁外部件41上形成有向车宽外方凹陷的接缝(前下端接缝)115,在该接缝115进行一个部位的点焊116,在接缝115中粘贴形成为恒定宽度的带状的热熔胶(热熔胶带)114。
后接合部112在中柱外部件31的下端73及下纵梁外部件41上形成有向车宽外方凹陷的接缝(后下端接缝)125,在该接缝125上进行一个部位的点焊126,在接缝125中粘贴形成为恒定宽度的带状的热熔胶(热熔胶带)124。即,上端接合部63、前接合部111及后接合部112的接缝105、115、125被用于中柱外部件31。
在下接合部113进行数个部位的点焊136,在中柱外部件31的下端73的端部(边缘)73a涂布防尘密封材料(密封剂)134。这些点焊136的焊接痕迹及防尘密封材料134被下纵梁装饰件43覆盖。防尘密封材料(密封剂)134也是填充物的一种。
在中柱外部件31的下端73附近设有:为了吸收侧面碰撞能量而降低硬化度的第一脆弱部141;在该第一脆弱部141的上下使硬度比第一脆弱部141提高的第二及第三脆弱部142、143。
如图23所示,下端接合部64的前后的接合部111、112具有与图13所示的前柱接合部61的后部接合部77大致相同的形状。
图24~图28示出了连接有上框部56的后柱外部件34和下框部57的下纵梁外部件41的下纵梁接合部62。下纵梁接合部62中,后柱外部件34相当于第一外面板58(图13),下纵梁外部件41相当于第二外面板59(图13)。
下纵梁接合部62中,纵梁外部件41的后端潜入后柱外部件34的车室12(图1)侧。下纵梁接合部62由下铆接接合部67、67;下纵梁前接合部151;下纵梁上接合部152及下纵梁下接合部153构成。
下纵梁前接合部151在后柱外部件34及下纵梁外部件41上形成有向车宽外方凹陷的接缝(下纵梁接缝)155。在该接缝155处进行一个部位的点焊156,在接缝155中粘贴形成为恒定宽度的带状的热熔胶(热熔胶带)154,保护后柱外部件34的前端部34a防止雨水侵蚀。形成为恒定宽度的带状的热熔胶(热熔胶带)154是对接缝(下纵梁接缝)155进行填充的填充物。
下纵梁上接合部152被实施了两个部位的点焊157、157。下纵梁下接合部153被实施了一个部位的点焊158,在从下纵梁外部件41向车身后方伸出的下纵梁伸出部161上被实施了六个部位的点焊159。
下纵梁下接合部153的一个部位的点焊158、六个部位的点焊159及被临时固定的下铆接接合部67、67被涂布防尘密封材料(密封剂)164,与后柱外部件34的下端部34b一起被保护不被雨水侵蚀。防尘密封材料(密封剂)164也为填充物的一种。
如图27及图28所示,后柱外部件34的下端部34b外表面形成为与下纵梁外部件41的车宽方向外侧表面41a共面。下纵梁下接合部153被下纵梁装饰件43覆盖。下纵梁前接合部151构成外观面并向外部露出。
下纵梁前接合部151的接缝(下纵梁接缝)155形成在当存在覆盖第一及第二外面板58、59(图4)的下纵梁装饰件(外装部件)43时,从下纵梁装饰件(外装部件)43露出的部分上。而且,在下纵梁接合部(接合部)62的没有被下纵梁装饰件(外装部件)43盖住的部位形成为从构成板面的基本面凹陷的接缝155时,成为在该接缝155中埋设填充物(热熔胶带)154的状态。
在下纵梁接合部(接合部)62的被下纵梁装饰件(外装部件)43覆盖的部位涂布防尘密封材料164。
接下来,在图29中说明侧外面板(车辆的外面板)21的制造方法。详细地说,为作为图4所示的侧外面板21的制造方法的一例的前柱接合部61的制造方法。
在侧外面板(车辆的外面板)21的制造方法中,在前柱外上部(第一外面板)58上接合有前柱外下部(第二外面板)59。
ST11中,第一外面板58具有构成板面的第一基本面81和使该第一基本面81的端部从第一基本面81以台阶状凹陷的第一凸缘部83。第二外面板59具有在接合状态下且在第一基本面81的附近部分构成同一水平的板面的第二基本面82;从该第二基本面82凹陷、且重叠地接合于第一凸缘部83的背面的第二凸缘部84。
第一基本面81和第二基本面82形成为共面(平面)。第一凸缘部83和第二凸缘部84上进行了点焊86。由此,在车宽外方的第一凸缘部83上残留有点焊86的焊接痕迹。
在第一凸缘部83上接合有第二凸缘部84,由此形成从第一及第二基本面81、82凹陷的接缝85。在该接缝85中埋设填充物74直到第一及第二基本面81、82的表面高度,第一基本面81和第二基本面82形成为连续面。
而且,第一凸缘部83具有:从第一基本面81以钝角弯曲形成的第一倾斜面91;从该第一倾斜面91与第一基本面81平行地延伸的第一平面部93。第二凸缘部84具有:从第二基本面82以钝角弯曲形成的第二倾斜面92;从该第二倾斜面92与第二基本面82平行地延伸的第二平面部94。
填充物74为形成为恒定宽度的带状的热熔胶(热熔胶带)74。形成为恒定宽度的带状的热熔胶使用从第一倾斜面91的中间部91a到第二倾斜面92的中间部92a的宽度为B1的热熔胶。
ST12中,在接缝85中粘贴形成为恒定宽度的带状的热熔胶(热熔胶带)74后,与第一及第二倾斜面91、92抵接的部分因第一及第二倾斜面91、92而形成从热熔胶带74的表面突出的突出部95、95。
ST14中,在图5所示的涂装工序中,在侧外面板21通过干燥炉内时,热熔胶带74被热熔融,从而ST12所示的突出部95、95填埋间隙96,覆盖第一凸缘部83的端部,且能够通过热熔胶带74得到从第一基本面81到第二基本面82的平滑(平面)的连续面(连续的表面)。此外,第一凸缘部83的端部相当于前柱外上部58的端部(边缘)58a。
ST13是由夹具97进行的夹具推压工序。
如图13及图14所示,侧外面板(车辆的外面板)21具有接合第一外面板58和第二外面板59的接合部(前柱接合部)61,接合部61中填充有填充物(热熔胶带或防尘密封材料)74、75。第一外面板58具有:构成板面的第一基本面81;使该第一基本面81的端部从第一基本面81以台阶状凹陷形成的第一凸缘部83。第二外面板59具有:在接合状态下且在第一基本面81的附近部分构成同一水平的板面的第二基本面82;从该第二基本面82凹陷,重叠地接合于第一凸缘部83的背面的第二凸缘部84。
在第一凸缘部83上接合有第二凸缘部84,由此形成有从第一及第二基本面81、82凹陷的接缝85。在该接缝85中埋设填充物74直到与第一及第二基本面81、82的表面高度,且第一基本面81和第二基本面82以成为连续面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谋求从第一及第二基本面81、82凹陷的接缝85的防锈,并且能够形成看不见接缝85的平滑的面。其结果为,能够谋求面板的接缝85的防锈性的提高,且能够谋求侧外面板21的外观性的提高。例如,由于能够通过涂装使填充物74也成为相同的颜色,所以,能够谋求外观性的进一步提高。接缝(上端接缝)105(图20)、接缝(前下端接缝)115(图23)、接缝(后下端接缝)125、接缝(下纵梁接缝)155(图25)也为与接缝85大致相同的构造。
如图14所示,侧外面板(车辆的外面板)21的填充物为防尘密封材料(密封剂)75,所以,能够通过机械手所握持的喷涂枪涂布防尘密封材料,能够使涂布作业自动化。下端接合部63(图22)或下纵梁接合部62(图24)也具有大致相同的构造。
如图13所示,在侧外面板(车辆的外面板)21中,填充物74是形成为恒定宽度的带状的热熔胶(热熔胶带)74,因此,能够提高侧外面板21的密封的作业性。接缝(上端接缝)105(图20)、接缝(前下端接缝)115(图23)、接缝(后下端接缝)125、接缝(下纵梁接缝)155(图25)也具有与接缝85大致相同的构造。
如图13所示,侧外面板(车辆的外面板)21的第一凸缘部83具有:从第一基本面81以钝角弯曲形成的第一倾斜面91;从该第一倾斜面91与第一基本面81平行地延伸的第一平面部93。第二凸缘部84具有从第二基本面82以钝角弯曲形成的第二倾斜面92;从该第二倾斜面92与第二基本面82平行地延伸的第二平面部94。
形成为恒定宽度的带状的热熔胶具有从第一倾斜面91的中间部91a到第二倾斜面92的中间部92a的宽度B1,因此,例如,热熔胶熔融,由此流入倾斜面的上部而变得平滑。其结果,能够进一步谋求侧外面板21的密封的作业性的提高。接缝(上端接缝)105(图20)、接缝(前下端接缝)115(图23)、接缝(后下端接缝)125、接缝(下纵梁接缝)155(图25)也为与接缝85大致相同的构造。
如图20、图23及图25所示,在侧外面板(车辆的外面板)21(图13)中,接缝(上端接缝)105(图20)、接缝(前下端接缝)115(图23)、接缝(后下端接缝)125、接缝(下纵梁接缝)155(图25)设于中柱外部件31。例如,在中柱外部件31被接合于构成外面板的车顶侧外部件37和构成外面板的下纵梁外部件41上的情况下,希望可靠地防止该接缝105、115、125生锈以及使接缝105、115、125不显眼。因此,通过将上述接缝105、115、125用于中柱外部件31,能够谋求侧外面板21的品质的提高,且能够谋求外观性的提高。另外,接缝105、115、125被平滑化,所以,能够谋求门密封件51、52(图1)的密封性能的提高。
如图13所示,在侧外面板(车辆的外面板)21中,接缝85形成在当存在覆盖第一及第二外面板58、59的前挡泥板(外装部件)28(图16)时,从外装部件28露出的部分上,因此,能够将基于填充物74的平滑化的范围抑制在最小限度。由此,能够容易地制造侧外面板21,其结果能够使侧外面板21廉价。如图24~图26所示,对于接缝(下纵梁接缝)155和下纵梁装饰件(外装部件)43的关系来说也同样。
如图16所示,在侧外面板(车辆的外面板)21中,接合部(前柱接合部)61,在存在覆盖第一及第二外面板58、59的前挡泥板(外装部件)28时,其被外装部件28覆盖的部分被涂布防尘密封材料75,因此,能够将基于填充物74的平滑化的范围抑制在最小限度。由此,能够使侧外面板21廉价。如图24~图26所示,对于下端接合部64(图22)或下纵梁接合部62(图24)和下纵梁装饰件(外装部件)43的关系来说也同样。
本发明的车辆的外面板,如图11所示,前柱接合部61构成为包括:涂布有防尘密封材料75的前部接合部76;在接缝85中粘贴作为填充物74的形成为恒定宽度的带状的热熔胶(热熔胶带)74的后部接合部77,但不限于此,还可以在全部前柱接合部上设置接缝85的形状的接缝,并粘贴热熔胶带。
如图1~图4、图16及图26所示,形成有门开口45、46的框形状的车辆的侧外面板21被分割成:从前柱外上部58到车顶侧外部件37、后柱外部件34及后挡泥板36通过普通钢板一体形成的上框部56;从前柱外下部59到下纵梁外部件41通过拉伸强度比上框部56大的钢板一体形成的下框部57。
将前柱外上部58和前柱外下部59中的前柱接合部(接合部)61中的被作为外装部件的前挡泥板28覆盖的部位铆接接合,且将下纵梁外部件41和后柱外部件34中的下纵梁接合部(接合部)62中的被作为外装部件的下纵梁装饰件43(图27)覆盖的部位铆接接合。
这样,通过铆接接合临时固定上框部56和下框部57,所以,能够将上框部56和下框部57作为一个框体从冲压工序输送到焊接工序。其结果,能够谋求侧外面板21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例如,痕迹比较大的铆接接合能够通过外装部件28、43盖住。由此,侧外面板21的外观性提高。
如图1~图4、图13所示,在侧外面板21中,接合部61的没有被外装部件(前挡泥板)28盖住的部位形成为从构成板面的基本面81、82凹陷的接缝85,在该接缝85中填充有填充物74,因此,例如,通过在接缝85上点焊而能够确保接合强度,通过在接缝85中填充有填充物74,能够提高外观性。如图27所示,对于下纵梁接合部(接合部)62和下纵梁装饰件(外装部件)43的关系来说也同样。
如图11及图12所示,侧外面板21中,前柱外上部58及前柱外下部59形成为截面U字状,截面U字状的底面58b、59b彼此被铆接接合。底面58b、59b容易分散应力,因此,基于铆接接合的临时保持稳定。因此,能够通过较少的铆接接合数(接合点)进行临时保持。
如图4所示,侧外面板21中,在车顶侧外部件37和下纵梁外部件41之间,点焊有热模锻成形的中柱外部件31,所以,能够谋求侧外面板21的强度的进一步提高。
如图16所示,侧外面板21中,下纵梁接合部(接合部)61的被前挡泥板(外装部件)28覆盖的部位涂布有防尘密封材料75,因此,例如,能够将基于向接缝85(图13)填充的填充物74的平滑化的范围抑制在最小限度。由此,能够容易制造侧外面板21,其结果能够使侧外面板21廉价。如图27所示,对于下纵梁接合部(接合部)62和下纵梁装饰件(外装部件)43的关系来说也同样。
本发明的车辆的侧外面板,如图11所示,前柱接合部61构成为包括:涂布有防尘密封材料75的前部接合部76;在接缝85(图13)中粘贴作为填充物74的形成为恒定宽度的带状的热熔胶(热熔胶带)74的后部接合部77,但不限于此,还可以在全部前柱接合部上设置接缝85的形状的接缝,并粘贴热熔胶带。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车辆的侧外面板优选适用于轿车、货车等乘用车。
附图标记的说明
21…侧外面板(车辆的外面板),26…前柱外部件,28…外装部件(前挡泥板),31…中柱外部件,34…中柱外部件,36…后挡泥板,37…车顶侧外部件,41…下纵梁外部件,43…外装部件(下纵梁装饰件),45、46…前后的门开口,56…上框部,57…下框部,58…第一外面板(前柱外上部),59…第二外面板(前柱外下部),59a…截面U字状的底面,61…接合部(前柱接合部),62…接合部(下纵梁接合部),66…上铆接接合部,67…下铆接接合部,74…填充物(热熔胶带),75…填充物(防尘密封材料),81…构成板面的第一基本面,82…构成板面的第二基本面,83…第一凸缘部,84…第二凸缘部,85…接缝,91…第一倾斜面,91a…第一倾斜面的中间部,92…第二倾斜面,92a…第二倾斜面的中间部,93…第一平面部,94…第二平面部。

Claims (12)

1.一种车辆的侧外面板,具有接合第一外面板和第二外面板的接合部,在所述接合部上设置填充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外面板具有:构成板面的第一基本面;使所述第一基本面的端部从所述第一基本面凹陷的第一凸缘部,
所述第二外面板具有:在接合状态下且在所述第一基本面的附近部分构成同一水平的板面的第二基本面;从所述第二基本面凹陷、重叠地接合于所述第一凸缘部的第二凸缘部,
在所述第一凸缘部上接合有所述第二凸缘部,由此,形成从所述第一基本面及第二基本面凹陷的接缝,将填充物填充到所述接缝中直到所述第一基本面及第二基本面的表面高度,将所述第一基本面和第二基本面形成为连续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外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为形成为恒定宽度的带状的热熔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外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为防尘密封材料。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侧外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缘部具有:从所述第一基本面以钝角弯曲形成的第一倾斜面;从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所述第一基本面平行地延伸的第一平面部,
所述第二凸缘部具有:从所述第二基本面以钝角弯曲形成的第二倾斜面;从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所述第二基本面平行地延伸的第二平面部,
形成为所述恒定宽度的带状的热熔胶具有从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中间部到所述第二倾斜面的中间部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侧外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缝设于中柱外部件。
6.如权利要求1~5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侧外面板,其特征在于,当存在覆盖所述第一及第二外面板的外装部件时,所述接缝形成在从所述外装部件露出的部分上。
7.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车辆的侧外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存在覆盖所述第一及第二外面板的外装部件时,所述接合部的被所述外装部件覆盖的部分被涂布所述防尘密封材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侧外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外面板被分割成上框部和下框部,所述上框部的从由所述第一外面板构成的前柱外上部到车顶侧外部件、后柱外部件以及后挡泥板通过普通钢板一体形成,所述下框部的从由所述第二外面板构成的前柱外下部到下纵梁外部件通过拉伸强度比所述上框部大的钢板一体形成,
所述前柱外上部和所述前柱外下部的接合部中,对被作为外装部件的前挡泥板覆盖的部位进行铆接接合,且在所述下纵梁外部件和所述后柱外部件的接合部中,对被作为外装部件的下纵梁装饰件覆盖的部位进行铆接接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的侧外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的没有被所述外装部件盖住的部位形成为从构成板面的基本面凹陷的接缝,在所述接缝中设有填充物。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车辆的侧外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柱外上部及所述前柱外下部形成为截面U字状,所述截面U字状的底面彼此被铆接接合。
11.如权利要求8~10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侧外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顶侧外部件和所述下纵梁外部件之间点焊有热模锻成形的中柱外部件。
12.如权利要求8~11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侧外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部的被外装部件覆盖的部位被涂布防尘密封材料。
CN201280033963.0A 2011-07-12 2012-04-25 车辆的侧外面板 Pending CN1036877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54081 2011-07-12
JP2011154044 2011-07-12
JP2011-154044 2011-07-12
JP2011154081 2011-07-12
PCT/JP2012/061035 WO2013008515A1 (ja) 2011-07-12 2012-04-25 車両のサイドアウタパネ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7780A true CN103687780A (zh) 2014-03-26

Family

ID=47505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33963.0A Pending CN103687780A (zh) 2011-07-12 2012-04-25 车辆的侧外面板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02357B2 (zh)
EP (1) EP2733051A4 (zh)
JP (1) JP5712291B2 (zh)
CN (1) CN103687780A (zh)
BR (1) BR112014000534A2 (zh)
WO (1) WO2013008515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8566A (zh) * 2016-09-29 2018-04-0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拼接部件密封结构及其制备和车身侧围下边梁及车辆
CN111491749A (zh) * 2017-12-21 2020-08-04 安赛乐米塔尔公司 用作机动车辆部件的焊接钢部件、热压钢部件和制造所述焊接钢部件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34461B2 (ja) * 2011-12-28 2015-06-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側部構造
DE102013007805A1 (de) * 2013-05-07 2014-11-13 Daimler Ag Säule für eine Kraftfahrzeug-Rohbaustruktur,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Säule und Kraftfahrzeug-Rohbaustruktur
WO2014208629A1 (ja) * 2013-06-25 2014-12-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ム溶接方法及び車両用車体
JP6334107B2 (ja) * 2013-07-18 2018-05-30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車体側部構造
WO2015033716A1 (ja) * 2013-09-04 2015-03-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KR101592645B1 (ko) * 2013-12-19 2016-02-05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센터 필러 아우터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MX2016006347A (es) * 2013-12-20 2016-08-01 Nippon Steel & Sumitomo Metal Corp Metodo de soldadura por puntos de resistencia.
JP6093329B2 (ja) * 2014-06-18 2017-03-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のサイドアウタ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6295466B2 (ja) * 2014-07-11 2018-03-20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のボディ構造
JP6097318B2 (ja) * 2015-02-02 2017-03-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ウェザストリップ付き車体構造
FR3033215B1 (fr) * 2015-02-26 2017-02-24 Valeo Vision Prise de courant pour habitacle de vehicule
DE102015004413A1 (de) * 2015-04-02 2016-10-0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Fahrzeugkarosserie
JP6281522B2 (ja) * 2015-04-07 2018-02-21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車両用サイドシル構造の決定方法
CA3004454C (en) * 2015-12-09 2023-01-17 Arcelormittal Vehicle rear body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WO2017098304A1 (en) * 2015-12-09 2017-06-15 Arcelormittal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automotive structural part comprising a lowerside sill and a lower front pillar
WO2017098302A1 (en) 2015-12-09 2017-06-15 Arcelormittal Vehicle underbody structure comprising a reinforcement element between a longitudinal beam and a lowerside sill part
WO2017098303A1 (en) * 2015-12-09 2017-06-15 Arcelormittal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inner automotive structural part comprising localized reinforced areas
JP6692200B2 (ja) 2016-03-31 2020-05-13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メカニカルクリンチ接合部品の製造方法
US10946900B2 (en) * 2017-01-20 2021-03-16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BR112019024605B1 (pt) 2017-06-02 2021-08-17 Honda Motor Co., Ltd. Painel de veículo e método de fabricação do mesmo
EP3434565B1 (en) * 2017-07-26 2021-01-20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Vehicle side section structure
JP6538133B2 (ja) * 2017-09-29 2019-07-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側部構造
KR102440609B1 (ko) * 2017-12-27 2022-09-05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측방 차체 보강구조
JP6969429B2 (ja) * 2018-02-20 2021-11-2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側部構造
JP2019173895A (ja) * 2018-03-29 2019-10-10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構造
WO2021210220A1 (ja) * 2020-04-17 2021-10-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側部構造及び車体側部構造の製造方法
JP7068375B2 (ja) * 2020-04-20 2022-05-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側部構造の製造方法
DE102022117396A1 (de) 2022-07-12 2024-01-18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Bauteilverbund für eine Karosserie eines Kraftwagens sowie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8424A (zh) * 1998-01-23 2001-03-21 E·M·A·R·C·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车架部件
DE10128989A1 (de) * 2001-06-15 2003-01-0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Äußere Seitenwand für eine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CN1494501A (zh) * 2001-03-02 2004-05-05 ����ɹ��ʹ�˾ 机动车的混合承载车架
US20050161965A1 (en) * 2004-01-27 2005-07-28 Wolfgang Eberlein Method for connecting two or more metal sheets or profile parts, especially of an automobile body segment, and said automobile body segment description
US20060001293A1 (en) * 2004-06-30 2006-01-05 Honda Motor Co., Ltd. Front fender structure
FR2922181A1 (fr) * 2007-10-12 2009-04-17 Renault Sas Structure de fixation d'une aile av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EP2080689A2 (fr) * 2008-01-16 2009-07-22 Peugeot Citroë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renfort latéral pour bloc avant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et véhicule automobile équipé d'un tel dispositif
CN101868399A (zh) * 2007-12-19 2010-10-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侧部构造
US7914068B2 (en) * 2009-04-10 2011-03-29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81224A (zh) * 1972-02-01 1973-10-31
JPS5766204U (zh) * 1980-10-09 1982-04-20
JPS57159871U (zh) * 1981-04-03 1982-10-07
JPS59151778U (ja) * 1983-03-31 1984-10-11 日産車体株式会社 ル−フパネル接合部の車体構造
JP2000071900A (ja) * 1998-09-02 2000-03-07 Nissan Motor Co Ltd パネル溝部のメルトシール取付構造及び取付方法
JP2000313353A (ja) * 1999-05-06 2000-11-14 Nissan Motor Co Ltd 車体側面構造
US7011361B2 (en) * 2004-03-12 2006-03-1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utomotive vehicle body having tailor welded blanks
GB2434562B (en) * 2006-01-30 2008-11-12 Ford Global Tech Llc Method for sealing metal panel joints of a motor vehicle
JP4445522B2 (ja) * 2007-06-20 2010-04-07 豊田鉄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センターピラーの補強部材
CN104010923B (zh) * 2011-12-21 2016-03-1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外板连结部的罩结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88424A (zh) * 1998-01-23 2001-03-21 E·M·A·R·C·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车架部件
CN1494501A (zh) * 2001-03-02 2004-05-05 ����ɹ��ʹ�˾ 机动车的混合承载车架
DE10128989A1 (de) * 2001-06-15 2003-01-0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Äußere Seitenwand für eine Kraftfahrzeugkarosserie
US20050161965A1 (en) * 2004-01-27 2005-07-28 Wolfgang Eberlein Method for connecting two or more metal sheets or profile parts, especially of an automobile body segment, and said automobile body segment description
US20060001293A1 (en) * 2004-06-30 2006-01-05 Honda Motor Co., Ltd. Front fender structure
FR2922181A1 (fr) * 2007-10-12 2009-04-17 Renault Sas Structure de fixation d'une aile av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N101868399A (zh) * 2007-12-19 2010-10-20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侧部构造
EP2080689A2 (fr) * 2008-01-16 2009-07-22 Peugeot Citroë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renfort latéral pour bloc avant de véhicule automobile et véhicule automobile équipé d'un tel dispositif
US7914068B2 (en) * 2009-04-10 2011-03-29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body side structure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78566A (zh) * 2016-09-29 2018-04-06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拼接部件密封结构及其制备和车身侧围下边梁及车辆
CN111491749A (zh) * 2017-12-21 2020-08-04 安赛乐米塔尔公司 用作机动车辆部件的焊接钢部件、热压钢部件和制造所述焊接钢部件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3008515A1 (ja) 2015-02-23
US9102357B2 (en) 2015-08-11
JP5712291B2 (ja) 2015-05-07
EP2733051A1 (en) 2014-05-21
WO2013008515A1 (ja) 2013-01-17
BR112014000534A2 (pt) 2017-02-21
US20140152053A1 (en) 2014-06-05
EP2733051A4 (en) 2015-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87780A (zh) 车辆的侧外面板
US7182381B2 (en) Joint structure for vehicle body members
US7121615B2 (en) Joint construction in upper part of center pillar
US8740290B2 (en) Structure for side section of vehicle body
JP4751856B2 (ja) 車体側部構造
US9550534B2 (en) Multi-part framework
US8944496B2 (en) Vehicle roof structure
JP5734461B2 (ja) 車体側部構造
CA2962153C (en) Methods for producing a three-dimensional vehicle door frame inner reinforcement element, for producing a vehicle door frame and for producing a vehicle reinforcement structure
US20130113237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Vehicle Structural Pillar
US10745059B2 (en) Side vehicle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vehicle pillar member
CN103906674A (zh) 车辆用侧板构造
US9085327B2 (en) Vehicle roof reinforcement
JP5976488B2 (ja) 乗用車の接合構造、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接合構造を有する乗用車
US10723386B2 (en) Vehicle side section structure
CN104843087A (zh) 轻型客车车身及制造方法
JP6093329B2 (ja) 車体のサイドアウタ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104220322A (zh) 车辆引擎罩
JP2011195108A (ja) 車体側部構造
JP5488373B2 (ja) ルーフサイドレール
US10640152B2 (en) Vehicle body side part structure
CN204567804U (zh) 轻型客车车身
JP2006103575A (ja) 車体の外面部構造
JP5790274B2 (ja) 車両用フレーム構造
JP2013136076A (ja) パネルの接合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