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85835A - 图像读取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读取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85835A
CN103685835A CN201310296278.3A CN201310296278A CN103685835A CN 103685835 A CN103685835 A CN 103685835A CN 201310296278 A CN201310296278 A CN 201310296278A CN 103685835 A CN103685835 A CN 1036858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opening
feedboard
transfer path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9627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85835B (zh
Inventor
向井隆朗
矢野喜树
佐藤龙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858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58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858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858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04Transport t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2Removing sheets from a stack or inputting media
    • H04N1/00623Selectively inputting media from one of a plurality of input sources, e.g. input t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00801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 H04N1/00806According to type of the original, e.g. colour paper or transparency, or reading a plurality of different types of orig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H04N1/203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 H04N1/2032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of two pictures corresponding to two sides of a single medium
    • H04N1/2034Simultaneous scanning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pictures, e.g. two sides of the same sheet of two pictures corresponding to two sides of a single medium at identical corresponding positions, i.e. without time delay between the two image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第一导入开口、第一排出口、第一传送路径、第二导入开口、第二排出开口和第二传送路径;馈送盘,该馈送盘设置成相对于壳体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并且馈送盘被构造成在关闭位置时关闭第一导入开口而不关闭第二导入开口和第二排出口;传送单元,该传送单元设置在壳体中并且被构造成在第二传送路径上传送第二介质;读取单元;和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被构造成控制传送单元的驱动,其中该传送单元被构造成在馈送盘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传送第二介质。

Description

图像读取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图像读取设备包括壳体、馈送盘、传送单元和读取单元。
壳体形成有第一导入开口、第一排出开口、第一传送路径、第二导入开口、第二排出开口和第二传送路径。第一导入开口被构造成将第一介质导入到该第一导入开口中。第一排出口被构造成经过该第一排出口排出第一介质。第一传送路径被构造成从第一导入开口朝向第一排出口引导第一介质。第二导入开口被构造成将第二介质导入到该第二导入开口中,该第二介质的宽度比第一介质的宽度更窄。第二排出口被构造成经过该第二排出口排出第二介质。第二传送路径被构造成从第二导入开口向第二排出口引导第二介质。
馈送盘被构造成将第一介质放置在该馈送盘上,因此在馈送盘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介质能够被导入到第一导入开口中。
传送单元被设置在壳体中并且被构造成在第二传送路径上传送第二介质,该第二介质已经被导入到第二导入开口中。
读取单元被设置在壳体中,并且被构造成读取在第一传送路径上传送的第一介质的图像。而且,读取单元被构造成读取在第二传送路径上传送的第二介质的图像。
在图像读取设备中,导入到第一导入开口中的第一介质在第一传送路径上被传送。于是,读取单元读取在第一传送路径上传送的第一介质的图像。在图像读取设备中,导入到第二导入开口中的第二介质在第二传送路径上被传送。于是,读取单元读取在第二传送路径上传送的第二介质的图像。
发明内容
根据图像读取设备,需要馈送盘传送第一介质,但不是必须利用馈送盘传送第二介质。然而,根据上述图像读取设备,除非馈送盘是打开的,否则不可以在第二传送路径上传送第二介质。因此,根据图像读取设备,当读取第二介质的图像时,需要打开馈送盘,因此需要提高便利性。
如上所述,本公开提供至少一种能够提高其便利性的图像读取设备。
本公开的图像读取设备的第一方面包括:壳体、馈送盘、传送单元和读取单元。
壳体具有:第一导入开口,该第一导入开口被构造成将第一介质导入到该第一导入开口中;第一排出口,该第一排出口被构造成经过该第一排出口排出第一介质;第一传送路径,该第一传送路径被构造成从第一导入开口朝着第一排出口引导第一介质;第二导入开口,该第二导入开口被构造成将第二介质导入到该第二导入开口中,第二介质的宽度比第一介质的宽度更窄;第二排出口,该第二排出口被构造成经过该第二排出口排出第二介质;和第二传送路径,该第二传送路径被构造成从第二导入开口朝着第二排出口引导第二介质。
馈送盘设置成相对于壳体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该馈送盘被构造成在打开位置时将第一介质放置在馈送盘上,以便第一介质被导入到第一导入开口中,并且该馈送盘被构造成在关闭位置时关闭第一导入开口而不关闭第二导入开口和第二排出口。
传送单元设置在壳体中,并且被构造成在第二传送路径上传送已被导入第二导入开口中的第二介质。
读取单元设置在壳体中,被构造成读取在第一传送路径上传送的第一介质的图像,并且被构造成读取在第二传送路径上传送的第二介质的图像。
图像读取设备的第一方面进一步包括控制单元和传送单元,该控制单元被构造成控制传送单元的驱动,该传送单元被构造成在馈送盘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传送第二介质。
本公开的图像读取设备的第二方面包括:壳体、馈送盘、传送单元和读取单元。
壳体具有:第一导入开口,该第一导入开口被构造成将第一介质导入到该第一导入开口中;第一排出口,该第一排出口被构造成经过该第一排出口排出第一介质;第一传送路径,该第一传送路径被构造成从第一导入开口朝着第一排出口引导第一介质;第二导入开口,该第二导入开口被构造成将第二介质导入到第二导入开口中,第二介质的宽度比第一介质的宽度更窄;第二排出口,该第二排出口被构造成经过该第二排出口排出第二介质;和第二传送路径,该第二传送路径被构造成从第二导入开口朝着第二排出口引导第二介质。
馈送盘设置成相对于壳体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该馈送盘被构造成在打开位置时将第一介质放置在该馈送盘上,以便第一介质将被导入到第一导入开口中,并且该馈送盘被构造成在关闭位置时关闭第一导入开口而不关闭第二导入开口和第二排出口。
传送单元设置在壳体中,并且被构造成在第二传送路径上传送已被导入到第二导入开口中的第二介质。
读取单元设置在壳体中,被构造成读取在第一传送路径上传送的第一介质的图像,并且被构造成读取在第二传送路径上传送的第二介质的图像。
图像读取设备的第二方面进一步包括介质检测单元,该介质检测单元被构造成检测第二导入开口中是否存在第二介质,并且当在馈送盘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介质检测单元检测到第二导入开口中存在第二介质时,传送单元被构造成朝着第二排出口传送第二介质。
本公开的图像读取设备的第三方面包括:壳体、馈送盘、传送单元和读取单元。
壳体具有:第一导入开口,该第一导入开口被构造成将第一介质导入到该第一导入开口中;第一排出口,该第一排出口被构造成经过该第一排出口排出第一介质;第一传送路径,该第一传送路径被构造成从第一导入开口朝着第一排出口引导第一介质;第二导入开口,该第二导入开口被构造成将第二介质导入到该第二导入开口,第二介质的宽度比第一介质的宽度更窄;第二排出口,该第二排出口被构造成经过该第二排出口排出第二介质;和第二传送路径,该第二传送路径被构造成从第二导入开口朝着第二排出口引导第二介质。
馈送盘设置成相对于壳体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该馈送盘被构造成在打开位置时将第一介质放置在该馈送盘上,以便第一介质将被导入到第一导入开口中,并且该馈送盘被构造成在关闭位置时关闭第一导入开口而不关闭第二导入开口和第二排出口。
传送单元设置在壳体中,并且被构造成在第二传送路径上传送已经被导入到第二导入开口中的第二介质。
读取单元被设置在壳体中,被构造成读取在第一传送路径上传送的第一介质的图像,并且被构造成读取在第二传送路径上传送的第二介质的图像。
图像读取设备的第三方面进一步包括操作单元,该操作单元被构造成接收来自外部的操作,并且,当在馈送盘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操作单元接收操作时,传送单元被构造成朝着第二排出口传送已经被导入到第二导入开口中的第二介质。
本公开的图像读取设备的第四方面包括:壳体、馈送盘、传送单元和读取单元。
壳体具有:第一导入开口,该第一导入开口被构造成将第一介质导入到该第一导入开口中;第一排出口,该第一排出口被构造成经过该第一排出口排出第一介质;第一传送路径,该第一传送路径被构造成从第一导入开口朝着第一排出口引导第一介质;第二导入开口,该第二导入开口被构造成将第二介质导入到该第二导入开口中,第二介质的宽度比第一介质的宽度更窄;第二排出口,该第二排出口被构造成经过该第二排出口排出第二介质;和第二传送路径,该第二传送路径被构造成从第二导入开口朝着第二排出口引导第二介质。
馈送盘设置成相对于壳体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其中,馈送盘被构造成在打开位置时将第一介质放置在该馈送盘上,以便第一介质被导入到第一导入开口中,并且该馈送盘被构造成关闭第一导入开口。
传送单元设置在壳体中,并且被构造成在第二传送路径上传送已经被导入到第二导入开口中的第二介质。
读取单元设置在壳体中,被构造成读取在第一传送路径上传送的第一介质的图像,并且被构造成读取在第二传送路径上传送的第二介质的图像。
在图像读取设备的第四方面中,馈送盘设置成相对于壳体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绕着旋转轴中心旋转,第二导入开口和第二排出口中的至少一个开口在第二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相对于读取单元设置在旋转轴中心的相对侧,并且在馈送盘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馈送盘的前端边缘定位于第二排出口的上侧。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一起考虑时本公开的上述和附加特征和特点将从下文的详细说明中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说明根据实现本公开的图像读取设备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的正面立体图;
图2是说明图像读取设备的背面立体图;
图3是说明在馈送盘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的图像读取设备的正面立体图;
图4是图像读取设备的方框图;
图5是说明在馈送盘位于打开位置的状态下的图像读取设备的平面图;
图6是沿图5的A-A线的示意截面图;
图7是沿图5的B-B线的示意截面图,并且该图显示的是馈送盘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
图8是通过图像读取设备执行的卡片CA和片状物SH的图像读取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通过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执行的卡片CA和片状物SH的图像读取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说明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的正面立体图;
图11是说明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的背面立体图;和
图12是说明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的背面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第一至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如图1所示,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为本公开的图像读取设备的具体方面的实例。在图1中,通过限定第一排出口12的一侧作为设备前侧并当与位于左侧且与第一排出口12相反的一侧作为左侧来表示前、后、左、右、上和下的各个方向。图2至12中所示的各个方向与图1中所示的各个方向相对应地表示。在下文中,参照图1等说明图像读取设备1的各个元件。
<构造>
如图1至7所示,图像读取设备1具有壳体30、馈送盘36、供电单元59、控制基板54、传送单元40、读取单元55、触摸面板70、开闭位置传感器60和卡片传感器62。
如图3、6和7所示,壳体30具有第一壳体31、第二壳体32和一对侧框架33L、33R。
第一壳体31被定位在上侧,第二壳体32被定位在下侧,并且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在上下方向上以一定间隔面对彼此。左侧框架33L和右侧框架33R在左右方向上从外侧将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夹在中间。
第一壳体31具有箱形形状,包括上表面31A、前侧表面31B、上侧引导表面31G等。上表面31A为面向上的平面。上表面31A朝着后面向上倾斜。在上表面31A的中心设置有触摸面板70。上表面31A为本公开的‘壳体的一个表面’的实例。前侧表面31B为面向前的平面。前侧表面31B延续到上表面31A的前端边缘并且垂直向下延伸。上侧引导表面31G为面向下的弯曲平面。上侧引导表面31G延续到前侧表面31B的下端边缘31BA并且水平向后延伸。上侧引导表面31G在前后方向上在第一壳体31的中心处被向上弯曲并且朝着后面向上倾斜。
第二壳体32具有箱形形状,包括前侧表面32B、下侧引导表面32G和后表面32C。前侧表面32B为面向前的平面。前侧表面32B的上端边缘32BA与前侧表面31B的下端边缘31BA向下分开一定间隔。前侧表面32B垂直向下延伸。下侧引导表面32G为面向上的弯曲平面。下侧引导表面32G延续到前侧表面32B的上端边缘32BA并且水平向后延伸。下侧引导表面32G在前后方向上在第二壳体32的中心处被向上弯曲并且朝着后面向上倾斜。后表面32C为面向后的平面。后表面32C延续到下侧引导表面32G的后端边缘并且垂直向下延伸。
如图5和7所示,第二壳体32具有下侧卡片引导表面32I和上侧卡片引导表面32H。下侧卡片引导表面32I延续到下侧引导表面32G的水平部分的右端部分,水平向后延伸,并且到达后表面32C。上侧卡片引导表面32H与下侧卡片引导表面32I向上分开。上侧卡片引导表面32H平行于下侧卡片引导表面32I,水平向后延伸,并且到达后表面32C。如图7所示,上侧卡片引导表面32H在上下方向的高度与上侧引导表面31G在上下方向上的水平部分的高度大致相同。
如图1至3和5至7所示,壳体30形成有第一导入开口11、第一排出开口12、第一传送路径10、第二导入开口21、第二排出口22和第二传送路径20。
如图3、6和7所示,片状物SH被导入到第一导入开口11中。片状物SH为片状物、OHP片状物等。片状物SH为本公开的‘第一介质’的实例。更具体地,第一导入开口11为上侧引导表面31G的后端边缘和下侧引导表面32G的后端边缘之间的缝隙。第一导入开口11在左右方向上从左侧框架33L的附近延伸至右侧框架33R的附近。第一导入开口11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片状物SH的宽度。
从第一排出口12排出片状物SH。更具体地,第一排出口12为前侧表面31B的下端边缘31BA和前侧表面32B的上端边缘32BA之间的缝隙。第一排出口12在左右方向上从左侧框架33L的附近延伸至右侧框架33R的附近。与第一导入开口11类似,第一排出口12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片状物SH的宽度。
如图6和7所示,第一传送路径10从第一导入开口11朝着第一排出口12引导片状物SH。更具体地,第一传送路径10为这样的通道:该通道形成在上侧引导表面31G和下侧引导表面32G之间并且在上下方向上被夹在这两者之间。在本公开中,‘引导’并不意味着,片状物SH随着始终抵接上侧引导表面31G或者下侧引导表面32G而被传送。因此,例如,‘引导’的描述还包括片状物SH随着临时抵接下侧引导表面32G而被传送的构造。第一传送路径10从第一导入开口11朝着前面向下倾斜。第一传送路径10在壳体30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向前弯曲并且水平延伸直到第一排出口12。
如图2、5和7所示,卡片CA比片状物SH窄,并且该卡片CA被导入第二导入开口21中。卡片CA为其面积小于片状SH的面积的片状物。例如,卡片CA为名片、现金卡、会员卡、许可证等。当卡片CA为由诸如名片的纸制成的片状物时,其厚度与片状物SH的厚度大致相同。而且,当卡片CA为由诸如现金卡的树脂制成的片状物时,其厚度比片状物SH厚更并且比片状物SH更硬。卡片CA为本公开的‘第二介质’的实例。更具体地,第二导入开口21在前后方向上在后表面32C在上下方向上的中心部、在右侧框架33R一侧开口。第二导入开口21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第二导入开口21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卡片CA的宽度。第二导入开口21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与第一传送路径10的水平部和第一排出口12在上下方向上的高度大致相同。
如图1、3、5和7所示,从第二排出口22排出卡片CA。更具体地,第二排出口22为前侧表面31B的下端边缘31BA的右端部分31BB和前侧表面32B的上端边缘32BA的右端部分32BB之间的缝隙。如图3所示,第二排出口22从右侧框架33R的附近向左延长。与第二导入开口21类似,第二排出口22在左右方向上的长度也大于卡片CA的宽度。第二排出口22与第一排出口12的右端侧的一部分是通用的。
即,第一排出口12包括第二排出口22的下部区域22A。因此,片状物SH能够经过第二排出口22的下部区域22A,并且能够从第二排出口22的下部区域22A排出。卡片CA可以从第二排出口22的下部区域22A被排出,或者可以从第二排出口22的下部区域22A和第二排出口22的上部区域22B排出。像这样,在本公开中,‘第一’排出口和‘第二’排出口的描述还包括第一排出口包括第二排出口的构造。同样,‘第一’传送路径和‘第二’传送路径的描述还包括第一传送路径包括第二传送路径的构造。同样,‘第一’导入开口和‘第二’导入开口的描述还包括第一导入开口包括第二导入开口的构造。
与卡片CA的厚度的范围相对应,第二排出口22在上下方向上的开口宽度W2大于第一排出口12在上下方向上的开口宽度W1。
如图5和7所示,通过第二传送路径20从第二导入开口21朝着第二排出口22引导卡片CA。更具体地,第二传送路径20为这样的通道:该通道由上侧卡片引导表面32H、下侧卡片引导表面32I、上侧引导表面31G的水平部分和下侧引导表面32G的水平部分形成并且在上下方向上被夹在中间。第二传送路径20从后面的第二导入开口21水平延伸到前面的第二排出口22。即,第一传送路径10的一部分用作第二传送路径20的一部分。
如图1等所示,馈送盘36具有第一托盘37和第二托盘38。
第一托盘37具有平板形状。如图3和5所示,一对铰链部分37L、37R与第一托盘37的左右角部分被整体形成。第一托盘37的中心形成有以矩形形状开口的操作开口39。第一托盘37经由两个铰链部分37L、37R被支撑到两侧框架33L、33R,因此可以绕旋转轴中心X1旋转。旋转轴中心X1位于侧框架33L、33R的后上端部分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
第二托盘38具有在左右方向上延长的平板形状。第二托盘38被连接到第一托盘37的左右角部分,该第一托盘37的左右角部分位于与两个铰链部分37L、37R的相对侧。从而第二托盘38绕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中心X2被支撑到第一托盘37。
如图1、2和7所示,在关闭状态下,第一托盘37关闭第一导入开口11以便从上面覆盖第一壳体31的上表面31A。图1、2和7中所示的馈送盘36的位置称为‘关闭位置’。当馈送盘36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一托盘37被定位成其从旋转轴中心X1朝着前面向下倾斜。当馈送盘36位于关闭位置时,第二托盘38从旋转轴中心X2垂直向下延伸并且从前面覆盖第一壳体31的前侧表面31B。如图1所示,在馈送盘36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操作开口39使触摸面板70暴露到外侧。
如图3、5和6所示,第一托盘37从图1等所示的状态绕着旋转轴中心X1向后旋转从而被打开。第二托盘38从图1等所示的状态绕着旋转轴中心X2向后旋转从而被打开。根据该旋转,如图3、5和6所示,第一托盘37和第二托盘38被移动到它们在壳体30的后侧朝着后面向上倾斜的位置。图3、5和6中所示的馈送盘36的位置称为‘打开位置’。
如图1和7所示,在馈送盘36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馈送盘36的前端边缘36E朝着第一排出口12和第二排出口22延伸。馈送盘36的前端边缘36E为第二托盘38的前端边缘。第二排出口22为本公开的‘第二导入开口和第二排出口中的至少一个的开口’的实例。
如图1所示,在位于关闭位置的馈送盘36的表面36S上从旋转轴中心X1至前端边缘36E的距离L1为从旋转轴中心X1至第一托盘37的前端边缘的距离L11和从第一托盘37的前端边缘至第二托盘38的前端边缘的距离L12的总和。馈送盘36的表面36S为第一托盘37与第二托盘38的表面。如图3所示,在壳体30的表面30S上从旋转轴中心X1至第二排出口22的距离L2为从旋转轴中心X1至第一壳体31的上表面31A的前端边缘的距离L21和从上表面31A的前端边缘至形成第二排出口22的、前侧表面32B的上端边缘32BA的右端部分32BB的距离L22的总和。壳体30的表面30S为第一壳体31的上表面31A与前侧表面31B。
在关闭位置处,在馈送盘36的表面36S上从旋转轴中心X1至前端边缘36E的距离L1小于在壳体30的表面30S上从旋转轴中心X1至第二排出口22的距离L2。换句话说,在馈送盘36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馈送盘36的前端边缘36E被定位在第二排出口22的上侧。如图1、2和7所示,在关闭位置处,馈送盘36关闭第一导入开口11而不关闭第二导入开口21和第二排出口22。
而且,如图3和6所示,在打开位置处,馈送盘36被倾斜从而延续到下侧引导表面32G的倾斜部分,并且相对于第一导入开口11被打开。一个以上的片状物SH被放置在馈送盘36上。尽管未显示,但是馈送盘36具有一对左右引导部分。引导部分将放置在馈送盘36上的片状物SH在左右方向上从外侧夹在其中间并且在左右方向上定位该片状物。放置在馈送盘36上的片状物SH被导入第一导入开口11并且在第一传送路径10上朝着第一排出口12被引导。
如图4、6和7所示,经由交流适配器59和控制基板54从家用墙上插座(未显示)向传送单元40、读取单元55、触摸面板70、开闭位置传感器60、片状物传感器61、卡片传感器62等馈送电力。
控制基板54具有CPU、ROM、RAM等。控制基板54为本公开的‘控制单元’的实例。如图4所示,控制基板54被电连接到传送单元40、读取单元55、触摸面板70、开闭位置传感器60、片状物传感器61、卡片传感器62等并且对这些单元进行控制。
如图5至7所示,传送单元40具有供应辊41,分离垫49,传送辊42A、42B、42C,从动辊43A、43B、43C,排出辊44A、44B、44C和从动辊45A、45B、45C。读取单元55具有图像读取传感器55A、55B。供应辊41、分离垫49、传送辊42A、42B、42C、从动辊43A、43B、43C、图像读取传感器55A、55B、排出辊44A、44B、44C和从动辊45A、45B、45C被从第一导入开口11朝着第一排出口12依次布置在第一传送路径上。下面,按对应的顺序说明其构造。
供应辊41被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二壳体32中。供应辊41的上部通过下侧引导表面32G的倾斜部分暴露于第一传送路径10。在控制基板54控制驱动马达40M时,供应辊41通过图4中所示的驱动马达40M被驱动。供应辊41在抵接放置在馈送盘36上的片状物SH时被旋转,从而在第一传送路径10上从第一导入开口11朝着第一排出口12传送片状物SH。
分离垫49被安装在第一壳体31上。分离垫49暴露于上侧引导表面31G上的第一传送路径10。分离垫49为由橡胶、弹性材料等制成的摩擦构件构成的平板形构件。分离垫49通过推动构件(未显示)被推动,从而被按压向供应辊41。从而,分离垫49能够使在第一传送路径10上传送的片状物SH保持在分离垫和供应辊41之间并且在分离垫和供应辊41之间逐张分离。
如图5至7所示,传送辊42A、42B、42C通过一个旋转轴42S被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二壳体32中。传送辊42A、42B、42C的上部通过下侧引导表面32G的倾斜部分和水平部分的连接部分暴露于第一传送路径10。在控制基板54控制驱动马达40M时,传送辊42A、42B、42C通过驱动马达40M被驱动并且与供应辊41被同步旋转。从动辊43A、43B、43C通过一个旋转轴43S被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二壳体32中。从动辊43A、43B、43C的下部通过上侧引导表面31G的倾斜部分和水平部分的连接部分暴露于第一传送路径10。从动辊43A、43B、43C通过推动构件(未显示)被推动,从而被按压到传送辊42A、42B、42C。因此,传送辊42A、42B、42C在将第一传送路径10上传送的片状物SH保持在传送辊42A、42B、42C与从动辊43A、43B、43C之间时被旋转,从而朝着第一排出口12传送片状物SH。
第一传送路径10的一部分还用作第二传送路径20的一部分。因此,如图5和7所示,右传送辊42C和右从动辊43C也被暴露于第二传送路径20。因此,传送辊42C在将从第二导入开口21导入的卡片CA在第二传送路径20上保持在传送辊42C与从动辊43C之间时被旋转,从而朝着第二排出口22传送卡片CA。
如图5至7所示,图像读取传感器55A被安装在第二壳体32上。图像读取传感器55A的上表面在下侧引导表面32G的水平部分处暴露于第一传送路径10。图像读取传感器55B被安装在第一壳体31上。图像读取传感器55B的下表面在上侧引导表面31G的水平部分处暴露于第一传送路径10。即,图像读取传感器55A、55B彼此互相面对,因此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将第一传送路径10夹在这两者之间。而且,第一传送路径10的一部分用作第二传送路径20的一部分。因此,如图5和7所示,图像读取传感器55A、55B彼此互相面对,因此可以从上下方向将第二传送路径20夹在这两者之间。同时,在本公开中,‘面对’并不一定意味着‘真正面对’。例如,图像读取传感器55A的一部分在片状物SH的传送方向上可以相对于图像读取传感器55B偏离。例如,可以采用CIS(接触式图像传感器)、CCD(电荷耦合器件)等作为图像读取传感器55A、55B。
排出辊44A、44B、44C通过一个旋转轴44S被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二壳体32中。排出辊44A、44B、44C的上部从下侧引导表面32G的水平部分暴露于第一传送路径10。当控制基板54控制驱动马达40M时,排出辊44A、44B、44C通过驱动马达40M被驱动,因此排出辊44A、44B、44C与供应辊41和传送辊42A、42B、42C被同步旋转。从动辊45A、45B、45C通过一个旋转轴45S被可旋转地支撑在第一壳体31中。从动辊45A、45B、45C的下部从上侧引导表面31G的水平部分暴露于第一传送路径10。从动辊45A、45B、45C通过推动构件(未显示)被推动,从而被按压到排出辊44A、44B、44C。因此,排出辊44A、44B、44C在将第一传送路径10上传送的片状物SH保持在排出辊44A、44B、44C与从动辊45A、45B、45C之间时被旋转,从而经过第一排出口12将片状物SH排出到壳体30的外侧。
第一传送路径10的一部分用作第二传送路径20的一部分。因此,如图5和7所示,右排出辊44C和右从动辊45C同样被暴露于第二传送路径20。因此,排出辊44C在将传送到传送辊42C和从动辊43C的卡片CA保持在排出辊44C与从动辊45C之间时被旋转,然后通过第二排出口22将卡片CA排出到壳体30的外侧。
例如,如图3和6所示,触摸面板70被安装到第一壳体31中的上表面31A的一侧。触摸面板70通过矩形开口31H而被暴露到外侧,该矩形开口31H用于在上表面31A上形成的触摸面板。触摸面板70具有液晶面板、诸如荧光灯和LED的光源和接触检测膜,该光源从液晶面板的背部发光,该接触检测膜附着在液晶面板的表面上。触摸面板70为本公开的‘操作单元’的实例。
触摸面板70向外侧发出通知。具体地,触摸面板70被控制基板54控制,并且显示图像读取设备1的操作状态等状态,例如图像读取操作的处理状态和错误状态。触摸面板70还接收来自外部的操作。具体地,触摸面板70显示各种按钮,例如图1中所示的‘开始’按钮B1。当用户接触触摸面板70以便输入处理的执行指令或者与任何一个按钮相对应的设置时,触摸面板70接收对应的操作并且向控制基板54传输接收到的操作。
如图1和3所示,例如,开闭位置传感器60将检测馈送盘36相对于壳体30的位置。更具体地,开闭位置传感器60被设置在右侧框架33R的后上端部,从而邻近右铰链部分37R。开闭位置传感器60由微型开关、旋转开关等构成,并且在馈送盘36绕着旋转轴中心X1旋转时被连接或断开。开闭位置传感器60检测到馈送盘36位于关闭位置并且将关闭位置的检测信号传输到控制基板54。而且,开闭位置传感器60检测到馈送盘36位于打开位置并且将打开位置的检测信号传输到控制基板54。开闭位置传感器60为本公开的‘位置检测单元’的实例。
如图2、5和7所示,片状物传感器61能够检测第一导入开口11中是否存在片状物SH。更具体地,片状物传感器61被设置在第一壳体31中。片状物传感器61位于上侧引导表面31G上的分离垫49的附近。片状物传感器61由检测目标接近或者远离的光学式接近传感器、超声波接近传感器等构成。对应于片状物SH是否存在于第一导入开口11中,片状物传感器61将两种类型的检测信号传输到控制基板54。
卡片传感器62能够检测第二导入开口21中是否存在卡片CA。更具体地,卡片传感器62设置在第二壳体32中。卡片传感器62在下侧卡片引导表面32I的后端边缘一侧处暴露于第二传送路径20。卡片传感器62由检测目标接近或者远离的光学式接近传感器、超声波接近传感器等构成。对应于卡片CA是否存在于第二导入开口21中,卡片传感器62将两种类型的检测信号传输到控制基板54。卡片传感器62为本公开的‘介质检测单元’的实例。
第一导入开口11和第二导入开口21在从后面面向前面的方向上位于读取单位55的相同侧上,即在读取单元55的后侧处,其中所述从后面面向前面的方向为这样的传送方向:卡片CA被沿着该传送方向从第二导入开口21朝向第二排出口22传送。
第一排出口12和第二排出口22位于从后面面向前面的方向上相对于读取单位55的第一导入开口11和第二导入开口21的相对侧上,即在相对于读取单元55的前侧处,其中所述从后面面向前面的方向为卡片CA的传送方向。
第二排出口22位于从后面面向前面的方向上相对于读取单位55的旋转轴中心X1的相对侧上,即在相对于读取单元55的前侧处,其中所述从后面面向前面的方向为卡片CA的传送方向。
当在打开图像读取设备1的电源的同时备用状态持续很长时间时,例如,控制基板54可以将图像读取设备1切换到低能耗状态。低能耗状态为通常称为睡眠状态的状态。当释放低能耗状态时,图像读取设备1转换到备用状态。当释放备用状态时,图像读取设备1转换到传送片状物SH或者卡片CA并且读取片状物SH或者卡片CA的图像的读取模式。低能耗状态为电力消耗低于备用状态和读取状态的状态。同时,备用状态为电力消耗低于读取模式的状态。
<卡片和片状物的图像读取操作>
如下所述,图像读取设备1读取卡片CA和片状物SH的图像。当读取卡片CA的图像时,如果馈送盘位于关闭位置则用户将馈送盘36保持在关闭位置处,并且如果馈送盘位于打开位置则用户将馈送盘36移动到关闭位置。如图2所示,用户将卡片CA从壳体30的后面插入到第二导入开口22中,该卡片CA被导入到第二传送路径20。同时,如图3和6所示,当读取片状物SH的图像时,用户将馈送盘36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并且将片状物SH放置在馈送盘36上。
即,当打开电源时,控制基板54的CPU重复执行图8中所示的流程图。在下文中,顺序说明CPU在各个步骤中执行的处理。
首先,在步骤S101中,当开闭位置传感器60检测到馈送盘36位于打开位置时,即当在步骤S101中确定的结果为‘是’时,则CPU进行到步骤S108。
另一方面,当开闭位置传感器60检测到馈送盘36不是位于打开位置,即,馈送盘36位于关闭位置时,也就是说,当在步骤S101中的确定的结果为‘否’时,CPU进行到步骤S102。当CPU进行到步骤S102时,CPU获取卡片传感器62的检测结果。
于是,在步骤S103中,当卡片传感器62检测到在第二导入开口21中存在卡片CA时,即当在步骤S103中的确定的结果为‘是’时,则CPU进行到步骤S104。另一方面,当卡片传感器62检测到在第二导入开口21中没有卡片CA时,即当在步骤S103中的确定的结果为‘否’时,CPU返回到步骤S103。
随后,在步骤S104中,当图像读取设备1处于低能耗状态时,即当步骤S104中的确定的结果为‘是’时,CPU进行到步骤S105。于是,在步骤S105中,CPU释放图像读取设备1的低能耗状态,转换到备用状态并且进行到步骤S106。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4中,当图像读取设备1不处于低能耗状态时,即当步骤S104中的确定的结果为‘否’时,CPU进行到步骤S106。
当CPU从步骤S104或者S105转换到步骤S106时,CPU确定是否从触摸面板70输入读取卡片CA的指令。当按压在触摸面板70上显示的卡片读取‘开始’按钮B1时,产生触摸面板70的卡片读取指令,然后该指令被传输到控制基板54。当在步骤S106中确定存在卡片读取指令时,即当在步骤S106中的确定的结果为‘是’时,CPU进行到步骤S107。另一方面,当在步骤S106中确定没有卡片读取指令时,即当在步骤S106中的确定的结果为‘否’时,CPU返回到步骤S106。
当CPU进行到步骤S107时,CPU驱动传送单元40的驱动马达40M。因此,传送单元40的传送辊42C和从动辊43C以及排出辊44C和从动辊45C在第二传送路径20上传送卡片CA,该卡片CA被从第二导入开口21导入。通过图像读取传感器55A、55B读取在卡片传送路径20上传送的卡片CA的两侧的图像。如图1所示,已经完成图像读取的卡片CA由排出辊44C和从动辊45C通过第二排出口22被排出到壳体30的外侧。因此,图8所示的流程图结束并且返回到开始。
当CPU从步骤S101转换到步骤S108并且图像读取设备1处于低能耗状态时,即当步骤S108中的确定的结果为‘是’时,CPU进行到步骤S109。于是,在步骤S109中,CPU释放图像读取设备1的低能耗状态,转换到备用状态并且进行到步骤S110。
另一方面,在步骤S108中,当图像读取设备1不处于低能耗状态时,即当步骤S108中的确定的结果为‘否’时,CPU进行到步骤S110。
当CPU从步骤S108或者步骤S109转换到步骤S110时,CPU获取片状物传感器61的检测结果。
随后,在步骤S111中,CPU确定片状物传感器61是否检测到在第一导入开口11中存在片状物SH。
在步骤S111中,当片状物传感器61检测到在第一导入开口11中存在片状物SH时,即当在步骤S111中的确定的结果为‘是’时,CPU进行到步骤S112。另一方面,当片状物传感器61检测到在第一导入开口11中不存在片状物SH时,即当在步骤S111中的确定的结果为‘否’时,CPU返回到步骤S111。
当CPU进行到步骤S112时,CPU确定是否从触摸面板70输入读取片状物SH的指令。在按压在触摸面板70上显示的片状物读取‘开始’按钮时,产生触摸面板70的片状物读取指令,然后该指令被传输到控制基板54。尽管未显示,片状物读取‘开始’按钮与图1中所示的卡片读取‘开始’按钮为相同的显示。当在步骤S112中确定存在片状物读取指令时,即,当在步骤S112中的确定的结果为‘是’时,CPU进行到步骤S113。另一方面,当确定没有片状物读取指令时,即当在步骤S112中的确定的结果为‘否’时,CPU返回到步骤S112。
当CPU进行到步骤S113时,CPU驱动传送单元40的驱动马达40M。因此,供应辊41当将片状物SH保持在供应辊41和分离垫49之间时被旋转。供应辊41通过第一导入开口11将在馈送盘36上的片状物SH导入并且在第一传送路径10上朝着第一排出口12传送片状物SH。此时,例如,当多个片状物SH被互相重叠地传送时,片状物SH可以通过分离垫49和片状物SH之间的摩擦力被逐张分离。
随后,传送单元40的传送辊42A、42B、42C与从动辊43A、43B、43C以及排出辊44A、44B、44C与从动辊45A、45B、45C在第一传送路径10上传送从第一导入开口11导入的片状物SH。通过图像读取传感器55A、55B读取在第一传送路径10上传送的片状物SH的两侧的图像。已经完成图像读取的片状物SH由排出辊44A、44B、44C和从动辊45A、45B、45C通过第一排出口12被排出到壳体30的外侧。因此,图8所示的流程图结束并且返回到开始。
<操作效果>
如图1、2和7所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在关闭位置处,馈送盘36不会关闭第二导入开口21和第二排出口22。在馈送盘36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通过传送单元40传送卡片CA。因此,传送单元40的传送辊42C和从动辊43C以及排出辊44C和从动辊45C在第二传送路径20上传送卡片CA,该卡片CA已经被导入到没有被位于关闭位置的馈送盘36关闭的第二导入开口21中。读取单元55的图像读取传感器55A、55B读取在第二传送路径20上传送的卡片CA的两侧的图像。已经完成图像读取的卡片CA通过第二排出口22被排出,该第二排出口22没有被位于关闭位置的馈送盘36关闭。因此,当在图像读取设备1中读取卡片CA的图像时,没有必要必须执行将馈送盘36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的麻烦操作。
因此,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可以提高便利性。而且,根据图像读取设备1,当用户将卡片CA导入到第二导入开口21或者通过第二排出口22取出卡片CA时,处于关闭位置的馈送盘36不会成为障碍物。而且,根据图像读取设备1,当读取卡片CA的图像时,可以使得占用空间与关闭馈送盘36时一样小。
而且,根据图像读取设备1,基于开闭位置传感器60的检测结果,控制基板54控制传送单元40的驱动。因此,在馈送盘36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图像读取设备1能够可靠地读取卡片CA的图像。
而且,根据图像读取设备1,当在图8的步骤S102至S105中,基于卡片传感器62的检测结果,当确定在第二导入开口21中存在卡片CA时,控制基板54释放低能耗状态。因此,根据图像读取设备1,即使当馈送盘36位于关闭位置的情况时,对于用户没有必要执行释放低能耗状态的操作。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便利性。
而且,根据图像读取设备1,当通过触摸面板70输入读取卡片CA的指令时,控制基板54驱动传送单元40。从而,根据图像读取设备1,用户仅仅通过接触在触摸面板70上显示的卡片读取‘开始’按钮B1,就能够读取卡片CA的图像。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便利性。
而且,根据图像读取设备1,在馈送盘36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设置在壳体30的上表面31A上的触摸面板70通过操作开口39而被暴露到外侧。从而,根据图像读取设备1,即使当馈送盘36位于关闭位置时,也可以容易地操作触摸面板70。
而且,根据图像读取设备1,在位于关闭位置的馈送盘36的表面36S上从旋转轴中心X1至前端边缘36E的距离L1小于在壳体30的表面30S上从旋转轴中心X1至第二排出口22的距离L2。从而,根据图像读取设备1,可以可靠地实现位于关闭位置的馈送盘36的前端边缘36E不会关闭第二排出口22的构造。
而且,根据图像读取设备1,第一导入开口11和第二导入开口21在卡片CA的传送方向上相对于读取单元55位于相同侧上,即在相对于读取单元55的后侧上。第一排出口12和第二排出口22在卡片CA的传送方向上相对于读取单元55位于第一导入开口11和第二导入开口21的相对侧上,即在相对于读取单元55的前侧上。根据具体构造,图像读取设备1能够可靠地展示本公开的操作效果。
而且,根据图像读取设备1,第一传送路径10的一部分用作第二传送路径20的一部分。从而,根据图像读取设备1,与第一传送路径和第二传送路径被分开设置的构造相比,可以减少制造成本并且实现小型化。
而且,根据图像读取设备1,当执行图8中所示的流程图时,如果在馈送盘36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卡片传感器62检测到第二导入开口21中存在卡片CA,则传送单元40朝着第二排出口22传送卡片CA。因此,根据图像读取设备1,当读取卡片CA的图像时,没有必要必须执行将馈送盘36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的操作。
而且,根据图像读取设备1,当执行图8中所示的流程图时,如果在馈送盘36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触摸面板70接收操作,则传送单元40朝着第二排出口22传送导入到第二导入开口21中的卡片CA。因此,根据图像读取设备1,当读取卡片CA的图像时,没有必要必须执行将馈送盘36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的操作。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执行图9所示的流程图,而不是图8所示的流程图。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构造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相同。
在图9所示的流程图中,省略图8所示的流程图的步骤S106。即,当在步骤S101中确定馈送盘36不是位于打开位置,即馈送盘36位于关闭位置并且在步骤S103中确定第二导入开口21中存在卡片CA时,即使不是从触摸面板70输入读取卡片CA的指令,也可以在步骤S107中读取卡片CA的图像。其它步骤的处理如上所述。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还可以实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的操作效果相同的操作效果。
而且,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不管读取卡片CA的指令是否是从触摸面板70输入的,当卡片CA被导入到第二导入开口21时,驱动传送单元40并且读取卡片CA的图像。因此,根据该图像读取设备,由于对于用户没有必要执行开始传送卡片CA的操作,所以可以进一步提高便利性。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如图10和11所示,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的第二排出口22改变为第二导入/排出口421,而且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的第二导入开口21改变为中间排出口422。而且,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的第二托盘38改变为第二托盘438。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构造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相同。因此,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相同的构造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并且将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
第二导入/排出口421的形状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排出口22的形状相同。第二导入/排出口421与第一排出口12的右侧的一部分是通用的。中间排出口422的形状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导入开口21的形状相同。
类似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托盘38,在馈送盘36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第二托盘438不会覆盖第二导入/排出口421,第二导入/排出口421与第一排出口12的右侧的一部分是通用的。但是,在馈送盘36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第二托盘438从前面覆盖第一排出口12的左部分。开口438H形成在第二托盘438的右部分。在馈送盘36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开口438H在前后方向上与第二导入/排出口421重叠。因此,在馈送盘36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用户能够容易地知道可以读取卡片CA。而且,由于在馈送盘36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第二托盘438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覆盖第一排出口12的左部分,因此可以抑制杂质从第一排出口12的左部分被导入到壳体30中。
卡片CA被导入第二导入/排出口421。传送单元40在第二传送路径20上向后传送卡片CA。在控制基板54的CPU控制传送单元40时执行卡片CA的向后传送,从而执行在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单元4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反向传送。于是,卡片CA从中间排出口422被部分排出到壳体30的外侧。即,通过传送单元40向后传送卡片CA直到卡片到达开始位置。于是,传送单元40在第二传送路径20上向前传送卡片CA。此时,在通过图像读取传感器55A、55B读取卡片CA的图像之后,卡片CA通过第二导入/排出口421被排出到壳体30的外侧。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还可以实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的操作效果相同的操作效果。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的第二排出口22改变为将卡片CA导入到其中的第二导入开口,而且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的第二导入开口21改变为通过其排出卡片CA的第二排出口522。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构造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相同。因此,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相同的构造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并且将省略或者简化其说明。
类似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导入/排出口421,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导入开口的形状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排出口22的形状相同。因此,未显示第二导入开口。第二排出口522的形状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第二导入开口21的形状相同。
卡片CA被导入第二导入开口中。传送单元40在第二传送路径20上向后传送卡片CA。于是,在通过图像读取传感器55A、55B读取卡片CA的图像之后,卡片CA通过第二导入/排出口522被排出到壳体30的外侧。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还可以实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读取设备1的操作效果相同的操作效果。
尽管基于第一至第四示例性实施例已经说明了本公开,但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第一至第四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在不背离本公开的要点的范围内可以进行适当的改变和加工。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馈送盘36被构造成其可以相对于壳体30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绕着旋转轴中心X1旋转。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种构造。例如,馈送盘可以配置成相对于壳体30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滑动。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通过操作开口39直接接触触摸面板70。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种构造。例如,操作开口39可以配备有透明膜。在这种情况下,在馈送盘36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用户经由该膜操作触摸面板70。
例如,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触摸面板70可以改变为仅仅具有显示功能的面板并且操作开口39可以配备有透明的接触检测膜,该透明的接触检测膜可以起到本公开的操作单元的作用。
本公开的操作单元并不局限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触摸面板70,并且可以为静电电容型按钮或者按键等。而且,本公开的操作单元可以是诸如灵巧电话的信息终端,该信息终端通过有线或者无线方式与本公开的图像读取设备进行信息通讯。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馈送盘36的前端边缘36E被定位在第一排出口12和第二排出口22的上方。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种构造。例如,馈送盘的前端边缘可以一直延伸到图像读取设备的安装表面的附近,馈送盘覆盖第一排出口的一部分,仅在馈送盘的第二排出口的外围形成有通孔或者凹口并且馈送盘不覆盖第二排出口。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在图8的步骤S102、S103中卡片传感器62检测到在第二导入开口21中存在卡片CA时,从触摸面板70接收读取卡片CA的指令。但是,本发明不局限于这种构造。例如,可以是下面的构造。即,在馈送盘36位于关闭位置的状态下,当从触摸面板70接收读取卡片CA的指令时,不管第二导入开口21中是否存在卡片CA,传送单元40的驱动马达40M仍然被驱动以旋转传送辊42A、42B、42C。
本公开可以应用于图像读取设备、复合机器等。

Claims (13)

1.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导入开口,所述第一导入开口被构造成将第一介质导入到所述第一导入开口中;第一排出口,所述第一排出口被构造成经过所述第一排出口排出所述第一介质;第一传送路径,所述第一传送路径被构造成从所述第一导入开口朝着所述第一排出口引导所述第一介质;第二导入开口,所述第二导入开口被构造成将第二介质导入到所述第二导入开口中,所述第二介质的宽度比所述第一介质的宽度更窄;第二排出口,所述第二排出口被构造成经过所述第二排出口排出所述第二介质;和第二传送路径,所述第二传送路径被构造成从所述第二导入开口朝着所述第二排出口引导所述第二介质;
馈送盘,所述馈送盘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馈送盘被构造成在所述打开位置时将所述第一介质放置在所述馈送盘上,以便所述第一介质将被导入到所述第一导入开口中,并且所述馈送盘被构造成在所述关闭位置时关闭所述第一导入开口而不关闭所述第二导入开口和所述第二排出口;
传送单元,所述传送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上传送已经被导入所述第二导入开口中的所述第二介质;
读取单元,所述读取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读取单元被构造成读取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上传送的所述第一介质的图像,并且所述读取单元被构造成读取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上传送的所述第二介质的图像;和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被构造成控制所述传送单元的驱动;
其中,所述传送单元被构造成在所述馈送盘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传送所述第二介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位置检测单元,所述位置检测单元检测所述馈送盘相对于所述壳体的位置;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构造成基于所述位置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来控制所述传送单元的所述驱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当基于所述位置检测单元的所述检测结果,确定所述馈送盘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所述控制单元被构造成驱动所述传送单元。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介质检测单元,所述介质检测单元能够检测所述第二导入开口中是否存在所述第二介质;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构造成基于所述介质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驱动所述传送单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能够被切换到低能耗状态,并且所述控制单元被构造成当基于所述介质检测单元的所述检测结果确定在所述第二导入开口中存在所述第二介质时,释放所述低能耗状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
操作单元,所述操作单元被构造成接收来自外部的操作;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被构造成当所述操作单元接收到所述第二介质的传送开始指令的操作时,所述控制单元驱动所述传送单元。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操作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一个表面上;
其中,所述馈送盘被构造成在所述关闭位置覆盖所述壳体的所述一个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馈送盘形成有操作开口,所述操作开口被构造成在所述馈送盘位于所述关闭位置时向外部露出所述操作单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馈送盘被构造成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之间绕着旋转轴中心旋转;
其中,所述第二导入开口和所述第二排出口中的至少一个开口在所述第二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读取单元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心的相对侧;
其中,在所述馈送盘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馈送盘的前端边缘定位于所述第二排出口的上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导入开口和所述第二导入开口在所述第二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读取单元定位于相同侧;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排出口和所述第二排出口在所述第二介质的所述传送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读取单元定位于所述第一导入开口和所述第二导入开口的相对侧。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传送路径的一部分用作所述第二传送路径的一部分。
11.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导入开口,所述第一导入开口被构造成将第一介质导入到所述第一导入开口中;第一排出口,所述第一排出口被构造成经过所述第一排出口排出所述第一介质;第一传送路径,所述第一传送路径被构造成从所述第一导入开口朝着所述第一排出口引导所述第一介质;第二导入开口,所述第二导入开口被构造成将第二介质导入到所述第二导入开口中,所述第二介质的宽度比所述第一介质的宽度更窄;第二排出口,所述第二排出口被构造成经过所述第二排出口排出所述第二介质;和第二传送路径,所述第二传送路径被构造成从所述第二导入开口朝着所述第二排出口引导所述第二介质;
馈送盘,所述馈送盘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馈送盘被构造成在所述打开位置时将所述第一介质放置在所述馈送盘上,以便所述第一介质将被导入到所述第一导入开口中,并且所述馈送盘被构造成在所述关闭位置时关闭所述第一导入开口而不关闭所述第二导入开口和所述第二排出口;
传送单元,所述传送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上传送已经被导入所述第二导入开口中的所述第二介质;
读取单元,所述读取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读取单元被构造成读取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上传送的所述第一介质的图像,并且所述读取单元被构造成读取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上传送的所述第二介质的图像;和
介质检测单元,所述介质检测单元被构造成检测所述第二导入开口中是否存在所述第二介质;
其中,当在所述馈送盘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介质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二导入开口中存在所述第二介质时,所述传送单元被构造成朝着所述第二排出口传送所述第二介质。
12.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导入开口,所述第一导入开口被构造成将第一介质导入到所述第一导入开口中;第一排出口,所述第一排出口被构造成经过所述第一排出口排出所述第一介质;第一传送路径,所述第一传送路径被构造成从所述第一导入开口朝着所述第一排出口引导所述第一介质;第二导入开口,所述第二导入开口被构造成将第二介质导入到所述第二导入开口中,所述第二介质的宽度比所述第一介质的宽度更窄;第二排出口,所述第二排出口被构造成经过所述第二排出口排出所述第二介质;和第二传送路径,所述第二传送路径被构造成从所述第二导入开口朝着所述第二排出口引导所述第二介质;
馈送盘,所述馈送盘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馈送盘被构造成在所述打开位置时将所述第一介质放置在所述馈送盘上,以便所述第一介质将被导入到所述第一导入开口中,并且所述馈送盘被构造成在所述关闭位置时关闭所述第一导入开口而不关闭所述第二导入开口和所述第二排出口;
传送单元,所述传送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上传送已经被导入所述第二导入开口中的所述第二介质;
读取单元,所述读取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读取单元被构造成读取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上传送的所述第一介质的图像,并且所述读取单元被构造成读取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上传送的所述第二介质的图像;和
操作单元,所述操作单元被构造成接收来自外部的操作;
其中,当在所述馈送盘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操作单元接收所述操作时,所述传送单元被构造成朝着所述第二排出口传送已经被导入所述第二导入开口中的所述第二介质。
13.一种图像读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导入开口,所述第一导入开口被构造成将第一介质导入到所述第一导入开口中;第一排出口,所述第一排出口被构造成经过所述第一排出口排出所述第一介质;第一传送路径,所述第一传送路径被构造成从所述第一导入开口朝着所述第一排出口引导所述第一介质;第二导入开口,所述第二导入开口被构造成将第二介质导入到所述第二导入开口中,所述第二介质的宽度比所述第一介质的宽度更窄;第二排出口,所述第二排出口被构造成经过所述第二排出口排出所述第二介质;和第二传送路径,所述第二传送路径被构造成从所述第二导入开口朝着所述第二排出口引导所述第二介质;
馈送盘,所述馈送盘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其中,所述馈送盘被构造成在所述打开位置时将所述第一介质放置在所述馈送盘上,以便所述第一介质将被导入到所述第一导入开口中,并且所述馈送盘被构造成在所述关闭位置时关闭所述第一导入开口;
传送单元,所述传送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被构造成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上传送已经被导入所述第二导入开口中的所述第二介质;
读取单元,所述读取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读取单元被构造成读取在所述第一传送路径上传送的所述第一介质的图像,并且所述读取单元被构造成读取在所述第二传送路径上传送的所述第二介质的图像;并且
其中,所述馈送盘设置成相对于所述壳体在所述打开位置和所述关闭位置之间绕着旋转轴中心旋转,
其中,所述第二导入开口和所述第二排出口中的至少一个开口在所述第二介质的传送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读取单元设置在所述旋转轴中心的相对侧;
其中,在所述馈送盘位于所述关闭位置的状态下,所述馈送盘的前端边缘定位于所述第二排出口的上侧。
CN201310296278.3A 2012-09-07 2013-07-15 图像读取设备 Active CN1036858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6769 2012-09-07
JP2012196769A JP5924201B2 (ja) 2012-09-07 2012-09-07 画像読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85835A true CN103685835A (zh) 2014-03-26
CN103685835B CN103685835B (zh) 2016-04-06

Family

ID=48740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96278.3A Active CN103685835B (zh) 2012-09-07 2013-07-15 图像读取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970929B2 (zh)
EP (1) EP2706742B1 (zh)
JP (1) JP5924201B2 (zh)
CN (1) CN10368583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9806A (zh) * 2014-04-02 2014-06-25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薄片类介质图像获取装置
CN106210384A (zh) * 2015-01-06 2016-12-07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事务机
TWI663112B (zh) * 2018-09-07 2019-06-21 虹光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進紙裝置與進紙裝置之處理器之操控方法
CN113452862A (zh) * 2020-03-25 2021-09-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读取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35635B2 (ja) * 2012-09-28 2016-06-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搬送装置
JP5915579B2 (ja) * 2013-03-29 2016-05-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媒体搬送装置
USD831654S1 (en) * 2015-12-03 2018-10-23 Avision Inc. Scanner
JP6740637B2 (ja) * 2016-02-29 2020-08-1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JP6721863B2 (ja) * 2016-08-05 2020-07-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1598197S (zh) * 2017-10-31 2019-02-18
JP1647871S (ja) * 2019-06-19 2019-12-16 スキャナー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05925A1 (en) * 2010-11-02 2012-05-03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media convey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90667A (en) * 1993-08-31 1996-02-13 Minolta Co., Ltd. Sheet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carrying out error determination considering switching of sheet transportation path
JP3023588B2 (ja) * 1994-12-19 2000-03-21 セイコー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プリンタ
JPH09284478A (ja) 1996-04-11 1997-10-31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131206B2 (ja) 2003-07-29 2008-08-1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読み取り装置及び媒体読み取り方法
JP4916369B2 (ja) 2007-04-17 2012-04-11 株式会社Pfu 画像読取装置
JP4982244B2 (ja) * 2007-05-16 2012-07-25 株式会社Pfu 画像読取装置
JP2009086540A (ja) * 2007-10-02 2009-04-23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書込装置
TWI386029B (zh) * 2008-05-09 2013-02-11 Avision Inc 具有自動送紙功能之掃描器
TWI397011B (zh) * 2008-06-20 2013-05-2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具有名片饋送機構之饋紙式掃描器
JP2011066676A (ja) 2009-09-17 2011-03-31 Sharp Corp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TWI381714B (zh) * 2009-11-13 2013-01-01 Avision Inc 可依據電力輸入改變掃描模式之饋紙式雙面文件掃描器
JP5576715B2 (ja) * 2010-05-20 2014-08-20 株式会社Pfu 画像読取装置
JP5562145B2 (ja) 2010-06-30 2014-07-30 ニスカ株式会社 原稿読取装置
JP5688929B2 (ja) 2010-07-30 2015-03-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り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065064A (ja) 2010-09-15 2012-03-29 Sharp Corp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45818B2 (ja) 2010-11-02 2015-07-08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5907030B2 (ja) * 2012-09-28 2016-04-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システム及び媒体搬送装置
JP2014069917A (ja) * 2012-09-28 2014-04-21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媒体搬送装置
JP5987611B2 (ja) * 2012-09-28 2016-09-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媒体搬送装置
JP5935635B2 (ja) * 2012-09-28 2016-06-1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搬送装置
JP5929674B2 (ja) * 2012-09-28 2016-06-0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および搬送装置
JP5924249B2 (ja) * 2012-11-30 2016-05-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05925A1 (en) * 2010-11-02 2012-05-03 Canon Denshi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media conveying apparatus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9806A (zh) * 2014-04-02 2014-06-25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薄片类介质图像获取装置
US9544461B2 (en) 2014-04-02 2017-01-10 Grg Banking Equipment Co., Ltd. Device for acquiring image of slice medium
CN106210384A (zh) * 2015-01-06 2016-12-07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事务机
CN106210384B (zh) * 2015-01-06 2020-10-13 虹光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事务机
TWI663112B (zh) * 2018-09-07 2019-06-21 虹光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進紙裝置與進紙裝置之處理器之操控方法
US11292679B2 (en) 2018-09-07 2022-04-05 Avision Inc. Sheet feeder and control method of processor of the sheet feeder
CN113452862A (zh) * 2020-03-25 2021-09-2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读取装置
CN113452862B (zh) * 2020-03-25 2024-02-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读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924201B2 (ja) 2016-05-25
EP2706742A3 (en) 2014-11-26
EP2706742A2 (en) 2014-03-12
JP2014053756A (ja) 2014-03-20
US8970929B2 (en) 2015-03-03
CN103685835B (zh) 2016-04-06
US20140071503A1 (en) 2014-03-13
EP2706742B1 (en) 2019-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85835B (zh) 图像读取设备
CN103708253A (zh) 图像读取设备和介质传送设备
US8760737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conveyance apparatus
US8908242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medium conveying device
US9338316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591557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媒体搬送装置
JP590703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システム及び媒体搬送装置
US8964270B2 (en)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N101562677B (zh) 自动文件馈送器和图像读取装置
KR100561373B1 (ko) 양면 스캐닝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08148025A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104869280B (zh) 图像读取设备
JP5935736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US8888089B1 (en) Sheet conveying device and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CN10711127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91056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媒体搬送装置
CN104869278A (zh) 图像读取设备
JP6142739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媒体搬送装置
CN211930689U (zh) 便携式扫描器
JP5765360B2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媒体搬送装置
JP2014093672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画像読取装置
JPH10145562A (ja) 文書画像データ読み取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