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70573B - 阀定时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阀定时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70573B
CN103670573B CN201310424750.7A CN201310424750A CN103670573B CN 103670573 B CN103670573 B CN 103670573B CN 201310424750 A CN201310424750 A CN 201310424750A CN 103670573 B CN103670573 B CN 1036705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valve
reservoir
fluid
hydraulic oil
fluid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247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70573A (zh
Inventor
向出仁树
铃木重光
稻摩直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705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05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705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705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01L2001/34423Details relating to the hydraulic feeding circui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01L1/3442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using hydraulic chambers with variable volume to transmit the rotating force
    • F01L2001/34423Details relating to the hydraulic feeding circuit
    • F01L2001/34446Fluid accumulators for the feeding circ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阀定时控制装置。阀定时控制装置(1)包括:驱动侧旋转构件(3);从动侧旋转构件(5);流体室(6);提前角室(6a);延迟角室(6b);流体控制阀部(2),流体控制阀部控制流体相对于提前角室和延迟角室中的每个室的供给和排放;储蓄器(110),储蓄器在内燃机(E)运作期间将从泵(P)供给至流体控制阀部的流体的一部分积聚在流体储存部(115)中,且在内燃机启动时将积聚在流体储存部中的流体供给至流体控制阀部;以及供给流道(47、48),供给流道与泵、流体控制阀部和储蓄器串联连接。储蓄器包括释放控制阀部(130),释放控制阀部配置成将积聚在流体储存部中的流体的压力保持为等于或小于预定值。

Description

阀定时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阀定时控制装置,该阀定时控制装置用于控制从动侧旋转构件相对于与内燃机的曲轴同步旋转的驱动侧旋转构件的相对旋转相位。
背景技术
已经开发出这样一种阀定时控制装置:该阀定时控制装置被配置成根据内燃机(下文将称为发动机)的工作条件改变进气阀和排气阀中的每个阀的打开和关闭定时。例如,这种阀定时控制装置包括这样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改变从动侧旋转构件相对于通过发动机工作而旋转的驱动侧旋转构件的相对旋转相位,从而改变根据从动侧旋转构件的旋转而打开和关闭的进气阀和排气阀中的每个阀的打开和关闭定时。
例如,在JP2010-196698A(下文将称为文献1)中公开的已知的阀定时控制装置包括:流体控制阀部,该流体控制阀部用于控制作为流体的液压油相对于提前角室或延迟角室的供给和排放;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用于在从动侧旋转构件相对于驱动侧旋转构件的相对旋转被限制的锁定状态和相对旋转的锁定状态被解除的解锁状态(锁定解除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以及锁定阀部,该锁定阀部用于控制液压油相对于锁定机构的供给和排放。
根据该阀定时控制装置,由发动机的动力驱动的泵用于将液压油供给至提前角室或延迟角室。然而,在启动发动机后的瞬间,来自泵的液压油的迅速供给可能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对于提前角室或延迟角室的液压油的供给可能是不充分的。为了解决该问题,根据JP11-13429A(下文将称为文献2),设置储蓄器作为辅助油压发生装置,该储蓄器用于在发动机启动时将液压油供给至提前角室或延迟角室。
储蓄器被配置成积聚或储存处于加压状态的液压油。储蓄器通过彼此平行设置的止回阀和油切换阀(螺线管阀)而连接至液压通道。止回阀允许液压油流入储蓄器中且抑制液压油从储蓄器中流出。油切换阀允许液压油从储蓄器中流出。在将预定的电流供给至油切换阀的情况下,油切换阀是打开的,且当停止电流的供给时,油切换阀是关闭的。
为了使积聚在储蓄器中的液压油从储蓄器中释放出来,在未设置油切换阀的配置中,可通过螺线管直接打开止回阀。此时,通过螺线管将比积聚在储蓄器中的液压油的压力大的压力施加到止回阀,从而安全地打开止回阀。然而,例如在由于脉动而将不期望的油压施加到储蓄器,从而使得液压油以高压积聚在储蓄器中的情况下,储蓄器中的液压油的压力可能大于通过螺线管施加至止回阀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螺线管不能打开止回阀,这抑制了从储蓄器中释放液压油。
因此,需要一种阀定时控制装置,在这种阀定时控制装置中,在利用通过螺线管打开的止回阀将积聚在储蓄器中的液压油从储蓄器中释放的情况下,储蓄器中的液压油的压力小于通过螺线管施加到止回阀的压力。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一种阀定时控制装置包括:驱动侧旋转构件,该驱动侧旋转构件与内燃机的曲轴同步地旋转;从动侧旋转构件,该从动侧旋转构件设置成与驱动侧旋转构件同轴且与用于打开和关闭内燃机的阀的凸轮轴同步地旋转;流体室,该流体室由驱动侧旋转构件和从动侧旋转构件形成;提前角室和延迟角室,该提前角室和延迟角室通过分隔部所划分的流体室的划分部分而形成,该分隔部设置在驱动侧旋转构件和从动侧旋转构件中的至少一个构件处;流体控制阀部,该流体控制阀部控制流体相对于提前角室和延迟角室中的每个室的供给和排放;储蓄器,该储蓄器在内燃机运作期间将从泵供给至流体控制阀部的流体的一部分积聚在流体储存部中,且在内燃机启动时将积聚在流体储存部中的流体供给至流体控制阀部;以及供给流道,该供给流道与泵、流体控制阀部和储蓄器串联连接,以使流体流经泵、流体控制阀部和储蓄器。该储蓄器包括释放控制阀部,该释放控制阀部配置成将积聚在流体储存部中的流体的压力保持为等于或小于预定值。
在上述阀定时控制装置中,在内燃机运作期间,可能例如由于预料不到的脉动而使积聚在流体储存部中的流体的压力大于预定值。然而,根据上述公开内容,储蓄器包括释放控制阀部,使得即使在积聚在流体储存部中的流体的压力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流体也通过释放控制阀部被释放,以将积聚在流体储存部中的流体的压力保持为等于或小于预定值。
该阀定时控制装置还包括循环流道,该循环流道通过释放控制阀部将流体储存部连接至供给流道和流体控制阀部中的一个。
因此,泵的排放压力可以大于预定值。由于在泵运作期间从泵所排放的流体流经循环流道以将泵的排放压力施加至释放控制阀部,因此即使在积聚在流体储存部中的流体的压力大于预定值的情况下也能阻止释放控制阀部被打开。在停止泵的运作后,循环流道内的流体的压力降低,使得释放控制阀部被打开以释放流体,这导致积聚在流体储存部中的流体的压力降低。因此,在内燃机启动之前,使积聚在流体储存部中的流体的压力等于或小于预定值。由于循环流道的存在,可以独立地获得泵的性能和储蓄器的性能,这导致设计灵活性。
释放控制阀部设置在储蓄器的可移动的壁部处。
因此,不需要额外的用于容纳释放控制阀部的空间。可以仅通过对可移动的壁部的额外加工而设置释放控制阀部。因此,可以通过对现有的阀定时控制装置进行最小的设计变化,而将释放控制阀部设置在现有的阀定时控制装置中。由于释放控制阀部的存在,即使当例如预料不到的脉动发生时,也可使积聚在流体储存部中的流体的压力等于或小于预定值。
释放控制阀部设置在容纳有储蓄器的储蓄器容纳部处。
因此,在可移动的壁部处没有用于设置释放控制阀部的空间的情况下,仍可以设置释放控制阀部。由于释放控制阀部的存在,即使当例如预料不到的脉动发生时,也可使积聚在流体储存部中的流体的压力等于或小于预定值。
附图说明
从下文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的特征和特性将变得更明显,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阀定时控制装置的流体控制阀部的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阀定时控制装置的锁定控制阀部的结构的纵剖面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III-III截取的横剖面图;
图4是沿着图2中的线IV-IV截取的横剖面图;
图5是沿着图1和图2中的线V-V截取的横剖面图;
图6A是示出在发动机运作时锁定控制阀部和储蓄器的运作的放大的横剖面图;
图6B是示出在发动机停止时锁定控制阀部和储蓄器的运作的放大的横剖面图;
图6C是示出在发动机启动时锁定控制阀部和储蓄器的运作的放大的横剖面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阀定时控制装置的释放控制阀部的结构的放大的横剖面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阀定时控制装置的释放控制阀部的结构的放大的横剖面图;以及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公开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阀定时控制装置的释放控制阀部的结构的放大的横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阀定时控制装置1。
如图1和图2所示,阀定时控制装置1包括作为驱动侧旋转构件的外转子3和作为从动侧旋转构件的内转子5。外转子3与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E的曲轴10同步地旋转。内转子5设置成与外转子3同轴,以与用于打开和关闭发动机E的阀的凸轮轴8同步地旋转。
内转子5一体地组装在凸轮轴8的端部上,该凸轮轴8用作为用于控制发动机E的进气阀或排气阀的打开和关闭的凸轮的旋转轴。内转子5同轴地包括从面向前板4的一侧凹陷的凹部14。固定孔12形成在凹部14的底面处,以朝向凸轮轴8贯通凹部14。突出部形成在凸轮轴8的面向内转子5的部分处,以与固定孔12匹配。在凸轮轴8处从突出部沿着轴向方向形成有螺纹槽。在突出部与固定孔12匹配的状态下,螺栓13从凹部14插入,使得内转子5和凸轮轴8相互紧固并固定。凸轮轴8可旋转地组装在汽缸盖上。
如图2所示,外转子3设置成和内转子5同轴。外转子3和内转子5一体地设置成如下状态:夹在前板4和后板11之间且通过螺栓16紧固。外转子3相对于内转子5在预定范围内是可旋转的。链轮部11a形成在后板11的外围处。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动力传输构件的示例的定时链C卷绕在链轮部11a和形成在曲轴10处的输出链轮10a之间。
在可旋转地驱动曲轴10的情况下,曲轴10的旋转动力通过定时链C从输出链轮10a传输至链轮部11a,使得外转子3与曲轴10同步,可旋转地驱动。然后,内转子5根据外转子3的旋转驱动而可旋转地驱动,从而使凸轮轴8旋转。设置在凸轮轴8处的凸轮按压且打开发动机E的进气阀或排气阀。
如图3所示,多个径向向内突出的突出部形成在外转子3处。这些突出部沿着外转子3的旋转方向间隔布置。相邻的突出部和内转子5限定流体室6。根据本实施方式,设置4个流体室6。然而,流体室6的数目不限于4个且可以是任何数目。
如图3和图4所示,沟槽形成在内转子5的外围部处,以面对相应的流体室6。作为隔开部的各叶片7被插入到相应的沟槽中。各流体室6被叶片7隔开,以在基于相对旋转方向的提前角方向S1上形成提前角室6a,以及在基于相对旋转方向的延迟角方向S2上形成延迟角室6b。提前角方向S1对应于各叶片7的移位方向,如图3和图4中的箭头S1所示。延迟角方向S2对应于各叶片7的移位方向,如图3和图4中的箭头S2所示。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提前角室连接孔17和延迟角室连接孔18形成在内转子5处。提前角室连接孔17连接在凹部14和提前角室6a之间。延迟角室连接孔18连接在凹部14和延迟角室6b之间。
如图1所示,作为流体的液压油从泵P被供给至提前角室6a或延迟角室6b,或者从提前角室6a或延迟角室6b被排放至泵P,以使内转子5相对于外转子3的相对旋转相位(在下文中将简称为“相对旋转相位”)沿着提前角方向S1或延迟角方向S2移位。
在将液压油供给至提前角室6a的情况下,使相对旋转相位沿着提前角方向S1移位。在将液压油供给至延迟角室6b的情况下,使相对旋转相位沿着延迟角方向S2移位。相对旋转相位可移位的范围对应于各叶片7在流体室6中可移位的范围。即,该范围限定在各延迟角室6b的容积为最大的最大延迟角相位和各提前角室6a的容积为最大的最大提前角相位之间。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阀定时控制装置1的流体控制阀机构包括流体控制阀部2。流体控制阀部2控制液压油相对于提前角室6a和延迟角室6b的供给和排放。流体控制阀机构相对可旋转地插入内转子5的凹部14中且固定至静态构件,例如,固定至发动机E的前盖。因此,流体控制阀机构是静态的,且被阻止跟随内转子5的旋转。
流体控制阀部2包括螺线管21、杆22、壳体23、卷轴25和弹簧26。卷轴25形成为包括底部的圆柱状。壳体23包括容纳卷轴25的第一卷轴容纳部23a和共轴地插入凹部14的突出部23b。中空部24形成在第一卷轴容纳部23a处,以便同轴地容纳卷轴25。中空部24是包括底部和在一侧处的开口的圆柱状。突出部23b是对应于凹部14的形状的柱状。形成第一卷轴容纳部23a的中空部24和突出部23b,使得中空部24和突出部23b的轴定位成彼此垂直。卷轴25可沿着中空部24的轴向方向线性移动。
如图1所示,流体控制阀部2配置成突出部23b相对可旋转地插入内转子5的凹部14中且壳体23与例如发动机E的前盖匹配。因此,内转子5由突出部23b支撑,从而可相对于突出部23b旋转。
如图1所示,弹簧26设置在卷轴25和中空部24的底面之间。卷轴25通过弹簧26的偏置力而被偏置至中空部24的开口侧。螺线管21设置在第一卷轴容纳部23a的开口侧的端部处。螺线管21选择性地被供给电力,以使卷轴25往复运动。设置在螺线管21的端部处的杆22接触卷轴25的底部。当螺线管21被供电时,杆22从螺线管21突出,以按压卷轴25的底部,使得卷轴25沿着远离螺线管21的方向(即图1中的向下方向)移动。当停止向螺线管21供电时,杆22朝向螺线管21缩回。卷轴25沿着朝向螺线管21的方向(即图1中的向上方向)移动,从而通过弹簧26的偏置力而跟随杆22的移动。
如图1所示,在突出部23b的外围表面处,形成有四个在整个周缘上都彼此平行的环形沟槽。用于防止液压油泄露的密封环27附接至各沟槽。针对提前角室的外围沟槽31(下文中将称为提前角外围沟槽31)、针对延迟角室的外围沟槽32(下文中将称为延迟角外围沟槽32)和用于锁定的外围沟槽96(下文中将称为锁定外围沟槽96)形成在各自相邻的沟槽之间。提前角外围沟槽31、延迟角外围沟槽32和锁定外围沟槽96中的每个沟槽包括环形形状。由于密封环27的存在,抑制了液压油从提前角外围沟槽31、延迟角外围沟槽32和锁定外围沟槽96中的任一沟槽泄露到提前角外围沟槽31、延迟角外围沟槽32和锁定外围沟槽96中的任一沟槽。提前角外围沟槽31始终连接至提前角室连接孔17。延迟角外围沟槽32始终连接至延迟角室连接孔18。下文将描述锁定外围沟槽96的细节。
如图1和图5所示,在垂直于第一卷轴容纳部23a和突出部23b二者的轴向方向的方向上,形成有作为供给流道的第一供给流道47。第一供给流道47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卷轴容纳部23a的中空部24。通过泵P从第一供给流道47的第二端供给液压油。在球形阀构件15b设置在套筒15a中所限定的空间内的状态下,套筒15a设置在第一供给流道47的一部分处。弹簧15c设置在球形阀构件15b和套筒15a的处于第一供给流道47中的下游侧的部分之间,以使球形阀构件15b朝向套筒15a的处于第一供给流道47中的上游侧的部分偏置。因此,抑制第一供给流道47内的液压油倒流回泵P。
在突出部23b的内侧处,沿着突出部23b的延伸方向(即沿着凸轮轴8的延伸方向)形成提前角流道42和延迟角流道43。提前角流道42的第一端连接至中空部24,提前角流道42的第二端连接至提前角外围沟槽31。提前角流道42构成提前角外围沟槽31的一部分。延迟角流道43的第一端连接至中空部24,延迟角流道43的第二端连接至延迟角外围沟槽32。延迟角流道43构成延迟角外围沟槽32的一部分。
如图1和图5所示,在卷轴25的外围表面处,在其整个边缘上形成有用于排放的外围沟槽53a和外围沟槽53b(在下文中将称为排放外围沟槽53a和排放外围沟槽53b)、用于供给的外围沟槽54(在下文中将称为供给外围沟槽54),且上述各沟槽都是环形的。通孔55a和通孔55b分别形成在排放外围沟槽53a和排放外围沟槽53b处,以便连接在卷轴25的内部和中空部24之间。
排放外围沟槽53a、排放外围沟槽53b和供给外围沟槽54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下。在螺线管21未被供电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第一供给流道47通过供给外围沟槽54而连接至提前角流道42。此外,如图1所示,排放外围沟槽53b连接至延迟角流道43。另一方面,在螺线管21被供电的情况下,第一供给流道47通过供给外围沟槽54而连接至延迟角流道43。此外,排放外围沟槽53a连接至提前角流道42。
在外转子3和内转子5之间设置中间锁定机构9,用于在外转子3和内转子5的相对旋转被锁定在最大延迟角位置和最大提前角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处的锁定状态与相对旋转的锁定状态被解除的解锁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如图4所示,中间锁定机构9将相对旋转相位锁定在最大提前角相位和最大延迟角相位之间的中间锁定相位处。
如图3和图4所示,中间锁定机构9包括锁定构件容纳部91a、锁定构件容纳部91b、锁定构件92a、锁定构件92b、锁定构件凹部93(下文中将称为锁定凹部93)、弹簧94a和弹簧94b。锁定构件容纳部91a和锁定构件容纳部91b形成在外转子3处。锁定凹部93形成在内转子5处。在外转子3和内转子5的相对旋转的锁定状态下,锁定构件92a和锁定构件92b突出至锁定凹部93中,使得相对旋转受限。在相对旋转的解锁状态下,锁定构件92a和锁定构件92b分别从锁定凹部93缩回至锁定构件容纳部91a和锁定构件容纳部91b,使得允许相对旋转。锁定构件92a和锁定构件92b始终被弹簧94a和弹簧94b偏置成朝向锁定凹部93突出,弹簧94a和弹簧94b分别设置在锁定构件容纳部91a和锁定构件容纳部91b处。
如图2和图5所示,除了流体控制阀部2之外,壳体23还包括锁定控制阀部100。锁定控制阀部100控制流经中间锁定机构9的中间锁定流道99的液压油的供给和排放。锁定控制阀部100包括螺线管101、杆102、壳体23、卷轴105和弹簧106。卷轴105为包括底部的圆柱状。壳体23包括容纳卷轴105的第二卷轴容纳部23c和容纳储蓄器110(将在后文描述)的储蓄器容纳部23d。在第二卷轴容纳部23c处形成用于容纳卷轴105的中空部104。中空部104是包括底部和在一侧处的开口的圆柱状。卷轴105可沿着中空部104的轴向方向线性移动。
在中空部104的底面处形成作为朝向储蓄器110的通孔的连接部107。在连接部107处设置用于打开储蓄器110的按压构件108。在按压构件108的外围处设置承载构件109,使得按压构件108可沿着承载构件109的轴向方向平滑地移动。弹簧106设置在卷轴105和承载构件109之间。弹簧106使卷轴105朝向螺线管101偏置。通过弹簧106保持按压构件108。在螺线管101未被供电的状态下,按压构件108被保持在远离卷轴105的端部的位置处。
螺线管101设置在第二卷轴容纳部23c的开口侧的端部处,以使卷轴105往复运动。设置在螺线管101的端部处的杆102接触卷轴105的底部。在螺线管101被供电的情况下,杆102从螺线管101突出,以按压卷轴105的底部。然后卷轴105沿着远离螺线管101的方向(即图2中的向下方向)移动。在停止向螺线管101供电的情况下,杆102朝向螺线管101缩回。卷轴105沿着朝向螺线管101的方向(即图2中的向上方向)移动,从而通过弹簧106的偏置力而跟随杆102的移动。在第二卷轴容纳部23c的开口侧处形成通孔103,用于通过连接至外部以使空气流通,来实现卷轴105的高速往复操作。通孔103可将泄露的液压油排放至外部。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除了容纳卷轴25的第一卷轴容纳部23a和插入凹部14中的突出部23b之外,壳体23还包括容纳锁定控制阀部100的卷轴105的第二卷轴容纳部23c和容纳储蓄器110的储蓄器容纳部23d。在垂直于突出部23b的延伸方向(即凸轮轴8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第二卷轴容纳部23c与第一卷轴容纳部23a并排设置。如图5所示,第一卷轴容纳部23a的轴和第二卷轴容纳部23c的轴都垂直于突出部23b的延伸方向且定位成彼此基本共面。
如图2所示,锁定外围沟槽96始终连接至锁定连接孔95。沿着突出部23b的延伸方向形成中间锁定流道99。中间锁定流道99的第一端连接至中空部104,中间锁定流道99的第二端连接至锁定外围沟槽96。中间锁定流道99构成锁定外围沟槽96的一部分。此外,如图5所示,作为供给流道的第二供给流道48形成在第一供给流道47和中空部104之间。
如图2和图5所示,相对于锁定控制阀部100的按压构件108,在与卷轴105相反的一侧处设置储蓄器110。储蓄器110是包括流体储存部115的圆柱形容器,在发动机E启动时,供给至流体控制阀部2的液压油以加压状态被积聚或储存在流体储存部115中。在流体储存部115的面向按压构件108的开口部处安装储蓄器控制阀部120。螺线管101控制锁定控制阀部100和储蓄器控制阀部120。也就是说,在阀定时控制装置1中,单个螺线管101被共享地用于控制锁定控制阀部100和控制储蓄器控制阀部120。
作为止回阀的储蓄器控制阀部120配置成包括分隔壁部111、形成在分隔壁部111处的贯穿孔112、球形阀构件113和弹簧114。球形阀构件113的中心被定位成与按压构件108的轴共轴。弹簧114使球形阀构件113沿着待关闭的方向(即图2和图5中的向上方向)偏置。因此,抑制了储存在流体储存部115中的液压油通过贯穿孔112泄露。
储蓄器110包括可移动的壁部116,可移动的壁部116位于流体储存部115的与储蓄器控制阀部120相对的开口侧。可移动的壁部116紧密地接触流体储存部115的内缘表面。可移动的壁部116沿着储蓄器110的轴向方向移动,以改变流体储存部115的容量(体积)。此外,弹簧117设置成使可移动的壁部116沿着流体储存部115的容量减小的方向偏置,以给流体储存部115内的液压油加压。此外,O形环附接至可移动的壁部116的外围表面,以抑制液压油从流体储存部115泄露。
止动件119附接至可移动的壁部116的轴向外侧。止动件119是包括底部的圆柱状。可移动的壁部116接触止动件119的开口侧的上表面,以抑制可移动的壁部116沿着轴向方向移动。在可移动的壁部116接触止动件119的状态下,流体储存部115的容量最大。弹簧117被容纳在止动件119的内部空间中。止动件119的底面支撑弹簧117的一端,使得弹簧117将偏置力施加至可移动的壁部116。背压孔121形成在止动件119的底面的中心处。在可移动的壁部116移动的情况下,空气流经背压孔121,从而释放由可移动的壁部116的移动所产生的背压。
如图5所示,释放控制阀部130设置在储蓄器110处,具体地,释放控制阀部130被定位在流体储存部115的内缘表面的径向外侧处的储蓄器容纳部23d内。释放控制阀部130包括形成为从流体储存部115的内缘表面到第二供给流道48的循环流道131、球形阀构件132和弹簧133。弹簧133使球形阀构件132沿着待关闭的方向(即图5中的向右方向)偏置。因此,在储存在流体储存部115中的液压油的油压等于或小于预定压力的情况下,抑制储存在流体储存部115中的液压油通过释放控制阀部130流出至循环流道131。在储存在流体储存部115中的液压油的油压大于预定压力的情况下,球形阀构件132逆着弹簧133的偏置力,沿着待打开的方向(即图5中的向左方向)移动。因此使释放控制阀部130打开,以使液压油流出至循环流道131。当油压降低至或低于预定压力时,弹簧133的偏置力使释放控制阀部130关闭。
下面将参照图6A、图6B、图6C来描述锁定控制阀部100和储蓄器110的运作。
锁定控制阀部100配置成使卷轴105可在图6A中所示的工作位置、图6B中所示的中间锁定位置和图6C中所示的储蓄器运作位置之间切换。在工作位置上,液压油被供给至中间锁定流道99,以获得解锁状态。在中间锁定位置上,液压油从中间锁定流道99被排放,以获得锁定状态。在储蓄器运作位置上,储蓄器110被操作以打开。
图6A示出在发动机E的正常运作期间锁定控制阀部100的卷轴105的位置(即工作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螺线管101被适度地供给电力,且卷轴105被定位成比图6B中所示的位置更靠近储蓄器110。流出端口P2和中间锁定流道99彼此连接。由于此时正在运作的泵P的排放压力(例如500kPa)使得液压油从第一供给流道47流至第二供给流道48。从第二供给流道48流向流入端口P1的液压油通过流出端口P2而被供给至中间锁定流道99。另一方面,由于中间锁定流道99与排放孔P3和排放孔P4未连接,因此流向流入端口P1的液压油流经中间锁定流道99而被供给至锁定凹部93,从而使锁定构件92a和锁定构件92b从锁定凹部93缩回。因此,相对旋转相位的锁定状态被解除,以获得解锁状态。
第二供给流道48连接至供给流道118,供给流道118用于将液压油供给至储蓄器110的储蓄器控制阀部120。在图6A中,在供给至供给流道118的液压油的压力(即泵P的排放压力)大于弹簧114的偏置力的情况下,球形阀构件113向下移动,从而打开储蓄器控制阀部120。然后,液压油开始被供给至流体储存部115。在图6A中,在液压油被供给至流体储存部115之前,弹簧117的偏置力将可移动的壁部116向上定位。即流体储存部115的容量为最小。然而此时,由于即使当流体储存部115被装满时仍保持供给液压油至供给流道118,因此储蓄器控制阀部120保持打开。因此,在图6A中,在液压油的压力大于弹簧117的偏置力的情况下,可移动的壁部116向下移动,从而增大流体储存部115的容量。相应地,液压油还被供给至流体储存部115。最终,在可移动的壁部116接触止动件119的状态下,流体储存部115充满液压油。流体储存部115内的液压油逆着弹簧117的偏置力被积聚且被加压。在上述最终状态下,只要泵P正在运作,则储蓄器控制阀部120保持打开。
将通过积聚在流体储存部115中的液压油而获得的油压定义为保持油压。此外,将上限保持油压定义为作为预定值的极限保持油压,在上限保持油压下,按压构件108利用球形阀构件113的向下移动使储蓄器控制阀部120打开。根据本实施方式,上限保持油压被规定为300kPa。具体地,当将最大电力供给至螺线管101时,通过按压构件108施加至球形阀构件113的压力为300kPa。当保持油压大于300kPa时,释放控制阀部130被操作以打开,且通过释放液压油直到保持油压变为等于或小于300kPa而关闭。也就是说,需要规定打开释放控制阀部130的压力等于或小于可由螺线管101产生的最大压力。
根据本实施方式,泵P的排放压力为500kPa。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当保持油压大于300kPa时,释放控制阀部130应该被打开以释放液压油,使得流体储存部115内的保持油压维持在300kPa或低于300kPa。然而,在将液压油供给至流体储存部115的过程中,正被供给至供给流道118的压力为500kPa的液压油也流入循环流道131。因此,500kPa的压力也被施加至球形阀构件132。因此,即使当压力大于300kPa(作为极限保持油压)的液压油流入流体储存部115时,也能抑制释放控制阀部130打开。相应地,保持油压为500kPa的液压油积聚在储蓄器110中。
如图6B所示,当通过关闭点火开关而停止发动机E时,锁定控制阀部100的卷轴105的状态对应于图4中所示的相对旋转相位处于中间锁定相位的锁定状态。此时,螺线管101未被供电,卷轴105的位置(即中间锁定位置)最靠近螺线管101。泵P被停止,从而抑制液压油进一步被供给。泵P已供给而因此保留在从第一供给流道47到第二供给流道48之间的一部分的部分液压油从流入端口P1流至卷轴105。然而,流出端口P2与中间锁定流道99断开连接,从而抑制液压油被供给至中间锁定流道99。另一方面,中间锁定流道99连接至排放孔P4,使得保留在中间锁定流道99处的液压油通过排放孔P4被排放,从而被收集或回收至油盘。因此,抑制液压油被供给至锁定凹部93,使得相对旋转相位进入锁定状态,在锁定状态中,相对旋转相位被锁定在最大延迟角相位和最大提前角相位之间的中间相位处。
由于泵P被停止,因此在从第一供给流道47到第二供给流道48的液压油处不产生油压。这些液压油大部分被回收至油盘。由于保留在供给流道118处的液压油处也不产生油压,因此弹簧114的偏置力使球形阀构件113向上移动,从而关闭储蓄器控制阀部120。
一旦停止泵P,保留在循环流道131处的液压油就不被加压。因此,抑制了循环流道131中的液压油的压力被施加至球形阀构件132。相应地,可使释放控制阀部130打开。在图6B中,由于积聚在储蓄器110的流体储存部115中的液压油的保持油压为500kPa,因此球形阀构件132向左移动,从而打开释放控制阀部130。流体储存部115内的液压油的一部分被释放至循环流道131,以降低流体储存部115内的保持油压。释放至循环流道131的液压油通过流经上述路径被回收至油盘。在图6B中,在保持油压降低至作为极限保持油压的300kPa的情况下,弹簧133的偏置力大于保持油压,因此球形阀构件132向右移动,从而关闭释放控制阀部130。因此,压力等于或小于极限保持油压的液压油被储存在流体储存部115中。
图6C示出通过打开点火开关而启动发动机E时锁定控制阀部100的卷轴105的位置(即储蓄器运作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螺线管101被最大程度地供给电力,卷轴105的位置比图6A中所示的位置进一步更靠近储蓄器110。此时,流体储存部115内的液压油的压力等于或小于极限保持油压。因此,附接至卷轴105的端部的按压构件108向下按压作为止回阀的球形阀构件113,从而打开储蓄器控制阀部120。也就是说,流体储存部115与供给流道118通过贯穿孔112彼此连接,使得积聚在流体储存部115中的液压油释放至供给流道118。
在发动机E启动后的瞬间,没有将液压油从第一供给流道47通过第二供给流道48而供给至用于向储蓄器110供给液压油的供给流道118。因此,在储蓄器控制阀部120打开的情况下,从流体储存部115释放至供给流道118的液压油通过第二供给流道48而被供给至流体控制阀部2。此时,卷轴25处于液压油被供给至提前角室6a的位置处。在锁定控制阀部100中的卷轴105位于抑制液压油从第二供给流道48流至流入端口P1的位置处。
中间锁定机构9配置成进入锁定状态,这是因为一旦锁定控制阀部100的卷轴105的位置改变为储蓄器运作位置,则中间锁定流道99被切换至排放状态。也就是说,在锁定控制阀部100的卷轴105处于储蓄器运作位置的情况下,中间锁定流道99连接至排放孔P3,使得液压油通过排放孔P3被排放。因此,一旦锁定控制阀部100的卷轴105的位置改变为储蓄器运作位置,则从中间锁定流道99排放液压油,使得中间锁定机构9的锁定构件92a和锁定构件92b可以很容易地进入锁定凹部93。此外,从储蓄器110释放的液压油从流体控制阀部2供给至提前角室6a,从而在启动发动机E时安全地操作中间锁定机构9。因此改善发动机E的启动性能。
此后,锁定控制阀部100的卷轴105的位置被切换至图6A中所示的工作位置,使得从储蓄器110释放的液压油也供给至中间锁定流道99。因此,即使在启动发动机E时,储存在储蓄器110中的液压油也用于通过流体控制阀部2实现迅速的提前角控制和延迟角控制。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即使在储蓄器110处的极限保持油压(即300kPa)小于从泵P所排放的液压油的压力(即500kPa)的情况下,也从释放控制阀部130释放液压油,以降低油压。因此,在启动发动机E之前,将处于极限保持油压或低于极限保持油压的液压油积聚在流体储存部115中。可以独立地获得泵P的性能和储蓄器110的性能,这导致设计灵活性。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从泵P所排放的液压油的压力被规定为500kPa,极限保持油压被规定为300kPa。然而,上述压力不限于这些值且可以根据设计规格规定合适的压力值。例如,从泵P所排放的液压油的压力和极限保持油压可以都为300kPa。然而此时,由于例如预料不到的脉动而使得保持油压大于300kPa的液压油积聚在流体储存部115中。然而,由于储蓄器110包括释放控制阀部130,因此,积聚在流体储存部115中的液压油可以抵抗例如预料不到的脉动而保持处于极限保持油压或低于极限保持油压。可以通过按压构件108安全地打开储蓄器控制阀部120。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循环流道131形成为连接至第二供给流道48。可替选地,循环流道131可以直接连接至流体控制阀部2或连接至第一供给流道47。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使用锁定控制阀部100打开储蓄器控制阀部120。可替选地,可以通过不同于锁定控制阀部100的螺线管来操作储蓄器控制阀部120。
此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储蓄器110(流体储存部115)设置在锁定控制阀部100的卷轴105的往复运动方向上的延伸位置上。可替选地,储蓄器110可以设置在除锁定控制阀部100的卷轴105的往复运动方向上的延伸位置以外的位置处。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阀定时控制装置1的运作。
如图1所示,在液压油被供给至提前角室6a以使相对旋转相位沿着提前角方向S1移位的情况下,电力未被供给至流体控制阀部2的螺线管21。此时,弹簧26的偏置力使卷轴25与螺线管21的杆22一起朝向螺线管21移动。在电力未被供给至螺线管21的状态下,当将液压油从泵P供给至第一供给流道47时,液压油从第一供给流道47供给,流经供给外围沟槽54、提前角流道42、提前角外围沟槽31和提前角室连接孔17,并且被加压发送至各提前角室6a。此时,各叶片7在提前角方向S1上相对旋转,使得在各延迟角室6b中的液压油被排放。从各延迟角室6b所排放的液压油流经延迟角室连接孔18、延迟角外围沟槽32、延迟角流道43、排放外围沟槽53b、通孔55b和排放流道,从而被排放到阀定时控制装置1的外部而被回收至油盘。
另一方面,在液压油被供给至延迟角室6b以使相对旋转相位沿着延迟角方向S2移位的情况下,电力被供给至流体控制阀部2的螺线管21。此时,螺线管21的杆22推动卷轴25向下移动(图1中)。在电力被供给至螺线管21的状态下,当将液压油从泵P供给至第一供给流道47时,液压油从第一供给流道47供给,流经供给外围沟槽54、延迟角流道43、延迟角外围沟槽32和延迟角室连接孔18,并且被加压发送至各延迟角室6b。此时,各叶片7在延迟角方向S2上相对旋转,使得在各提前角室6a中的液压油被排放。从各提前角室6a所排放的液压油流经提前角室连接孔17、提前角外围沟槽31、提前角流道42、排放外围沟槽53a、通孔55a和排放流道,从而被排放至阀定时控制装置1的外部而被回收至油盘。
如上所述,流体控制阀部2、锁定控制阀部100和储蓄器控制阀部120设置在凸轮轴8的相对于外转子3或内转子5的对侧处。因此,在启动内燃机(即发动机E)时,将液压油从储蓄器110安全地供给至流体控制阀部2。因此,在启动发动机E后的瞬间就可获得流体控制阀部2的阀开关特性。此外,由于螺线管101用于控制锁定控制阀部100和控制储蓄器控制阀部120,因此可减小阀定时控制装置1的尺寸,即紧凑地配置阀定时控制装置1。
设置在锁定控制阀部100中的卷轴105可通过自身往复运动而在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在锁定状态下,液压油从中间锁定流道99排放,在解锁状态下,液压油被供给至中间锁定流道99。此外,储蓄器控制阀部120可以被打开。也就是说,锁定控制阀部100的卷轴105用于控制锁定控制阀部100和储蓄器控制阀部120。不需要单独的用于控制储蓄器控制阀部120的构件。因此,锁定控制阀部100和储蓄器控制阀部120的操作机构被简化。锁定控制阀部100和储蓄器控制阀部120的操作也可被简化。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锁定构件92a和锁定构件92b突出到单个锁定凹部93中,以获得锁定状态。可替选地,例如,相对于单个锁定凹部93设置单个锁定构件。在这种情况下,锁定凹部93在周向方向上的宽度可以被规定为与锁定构件在周向方向上的宽度基本相同。
将参照图7描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阀定时控制装置1的释放控制阀部130的结构。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相同的结构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且其描述将被省略。根据第二实施方式,设置有释放控制阀部130的部分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阀定时控制装置1的释放控制阀部130形成在分隔壁部111处。因此,与例如循环流道131形成在储蓄器容纳部23d内的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例如可以在将分隔壁部111组装在储蓄器110上之前加工循环流道131,这使得加工更为容易。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循环流道131的长度很小,且循环流道131可以与贯穿孔112一起加工,这使得整体加工工时减少。可以以更少的成本制造阀定时控制装置1。
将参照图8描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阀定时控制装置1的释放控制阀部130的结构。根据第三实施方式,设置有释放控制阀部130的部分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阀定时控制装置1的释放控制阀部130形成在可移动的壁部116处。从释放控制阀部130所释放的液压油不循环至例如第二供给流道48,且被排放至阀定时控制装置1的外部而回收至油盘。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释放控制阀部130,在可移动的壁部116的中心处形成对应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循环流道131的释放流道134。在释放流道134的内部设置球形阀构件132和弹簧133。
如图8所示,释放控制阀部130设置在弹簧117的内部空间中,从而利用现有的空间。不需要额外的用于容纳释放控制阀部130的空间。所释放的液压油通过背压孔121被排放至外部,因此不需要额外的流道。因此,不需要除加工可移动的壁部116以外的额外加工。利用最小的设计变化修改现有的阀定时控制装置1,从而形成释放控制阀部130。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所释放的液压油不循环。因此,禁止泵P的排放压力被规定为大于储蓄器110的极限保持油压。例如,在油压大于300kPa(作为极限保持油压)的液压油流至流体储存部115,同时发动机E正在运作的情况下,释放控制阀部130自动打开,以释放液压油,从而将保持油压降低至或低于300kPa。因此,即使当泵P的排放压力增大,大于极限保持油压的压力从释放控制阀部130完全释放。从泵P所供给的全部液压油的油压的上限受极限保持油压限制。这是因为释放控制阀部130的球形阀构件132不接收从泵P所排放的液压油的压力。因此,根据第三实施方式,泵P的排放压力需要规定为等于或小于储蓄器110的极限保持油压。也就是说,在泵P的排放压力等于或小于储蓄器110的极限保持油压为可接受的情况下,将最小的设计变化应用至现有的阀定时控制装置1,以形成释放控制阀部130。积聚在流体储存部115中的液压油可以抵抗例如预料不到的脉动而保持处于极限保持油压或低于极限保持油压。通过按压构件108安全地打开储蓄器控制阀部120。
将参照图9描述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阀定时控制装置1的释放控制阀部130的结构。根据第四实施方式,设置有释放控制阀部130的部分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第四实施方式的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相同。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阀定时控制装置1的释放控制阀部130设置在储蓄器容纳部23d处,这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然而,根据第四实施方式,从释放控制阀部130所排放的液压油不循环且被排放至阀定时控制装置1的外部而回收至油盘。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释放控制阀部130,释放流道134形成在储蓄器容纳部23d处。在释放流道134的内部设置球形阀构件132和弹簧133。
根据第四实施方式,泵P的排放压力可等于或小于极限保持油压,这对于在可移动的壁部116处没有用于形成释放控制阀部130的空间的情况是有效的。由于释放控制阀部130使得积聚在流体储存部115中的液压油可以抵抗例如预料不到的脉动而保持处于极限保持油压或低于极限保持油压。可以通过按压构件108安全地打开储蓄器控制阀部120。
上述各实施方式适用于控制从动侧旋转构件相对于驱动侧旋转构件的相对旋转相位的阀定时控制装置,该驱动侧旋转构件与内燃机的曲轴同步地旋转。

Claims (4)

1.一种阀定时控制装置(1),包括:
驱动侧旋转构件(3),所述驱动侧旋转构件(3)与内燃机(E)的曲轴(10)同步地旋转;
从动侧旋转构件(5),所述从动侧旋转构件(5)设置成与所述驱动侧旋转构件(3)同轴且与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内燃机(E)的阀的凸轮轴(8)同步地旋转;
流体室(6),所述流体室(6)由所述驱动侧旋转构件(3)和所述从动侧旋转构件(5)形成;
提前角室(6a)和延迟角室(6b),所述提前角室(6a)和所述延迟角室(6b)通过分隔部(7)所划分的所述流体室(6)的划分部分形成,所述分隔部(7)设置在所述驱动侧旋转构件(3)和所述从动侧旋转构件(5)中的至少一个构件处;
流体控制阀部(2),所述流体控制阀部(2)控制流体相对于所述提前角室(6a)和所述延迟角室(6b)中的每个室的供给和排放;
储蓄器(110),所述储蓄器(110)在所述内燃机(E)运作期间将从泵(P)供给至所述流体控制阀部(2)的流体的一部分积聚在流体储存部(115)中,且在所述内燃机(E)启动时通过储蓄器控制阀部(120)将积聚在所述流体储存部(115)中的流体供给至所述流体控制阀部(2);以及
供给流道(47、48),所述供给流道(47、48)与所述泵(P)、所述流体控制阀部(2)和所述储蓄器(110)串联连接,以使流体流经所述泵(P)、所述流体控制阀部(2)和所述储蓄器(110),
其中,所述储蓄器(110)包括释放控制阀部(130),所述释放控制阀部(130)配置成将积聚在所述流体储存部(115)中的流体的压力保持为等于或小于预定值,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蓄器控制阀部(120)适于由螺线管(101)打开,
打开所述释放控制阀部(130)的流体压力等于或小于由所述螺线管(101)打开所述储蓄器控制阀部(120)的最大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定时控制装置(1),还包括循环流道(131),所述循环流道(131)通过所述释放控制阀部(130)将所述流体储存部(115)连接至所述供给流道(47、48)和所述流体控制阀部(2)中的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定时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释放控制阀部(130)设置在所述储蓄器(110)的可移动的壁部(116)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阀定时控制装置(1),其中,所述释放控制阀部(130)设置在储蓄器容纳部(23d)处,所述储蓄器(110)被容纳在所述储蓄器容纳部(23d)内。
CN201310424750.7A 2012-09-18 2013-09-17 阀定时控制装置 Active CN1036705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04821A JP6003439B2 (ja) 2012-09-18 2012-09-18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2012-204821 2012-09-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0573A CN103670573A (zh) 2014-03-26
CN103670573B true CN103670573B (zh) 2015-11-04

Family

ID=49033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24750.7A Active CN103670573B (zh) 2012-09-18 2013-09-17 阀定时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57395B2 (zh)
EP (1) EP2708706B1 (zh)
JP (1) JP6003439B2 (zh)
CN (1) CN10367057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219075B4 (de) 2013-09-23 2020-11-2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Multiverriegelung eines Nockenwellenverstellers
JP6690633B2 (ja) * 2017-01-19 2020-04-2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バルブタイミング調整装置およびチェック弁
JP2019157853A (ja) * 2018-03-07 2019-09-19 ボーグワーナー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位相器のためのゼロ圧力ロック解除システム
DE102019132228B3 (de) * 2019-11-28 2021-01-2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Nockenwellenverstelle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3441A (en) * 1989-11-25 1993-11-23 Robert Bosch Gmbh Hydraulic valve control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JPH1054215A (ja) * 1996-08-14 1998-02-24 Nippon Soken Inc 内燃機関の潤滑回路における油圧制御装置
CN102536373A (zh) * 2010-12-08 2012-07-04 施瓦本冶金工程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移调凸轮轴旋转角位置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3429A (ja) 1997-06-20 1999-01-19 Toyota Motor Corp 内燃機関のバルブ開閉特性制御装置
DE102004039800B4 (de) * 2004-08-17 2006-07-27 Hydraulik-Ring Gmbh Nockenwellenverstellsystem
DE102007020431B4 (de) 2007-04-27 2010-07-22 Schwäbische Hüttenwerke Automotive GmbH & Co. KG Nockenwellenphasensteller und Vakuumpumpe für eine Brennkraftmaschine
US8322317B2 (en) 2009-01-28 2012-12-04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Valve timing control apparatus
DE102009034512A1 (de) 2009-07-25 2011-01-2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Vorrichtung zur variablen Einstellung der Steuerzeiten von Gaswechselventilen einer Brennkraftmaschine
EP2589793B1 (en) 2011-11-04 2015-08-05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Valve opening and closing control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63441A (en) * 1989-11-25 1993-11-23 Robert Bosch Gmbh Hydraulic valve control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JPH1054215A (ja) * 1996-08-14 1998-02-24 Nippon Soken Inc 内燃機関の潤滑回路における油圧制御装置
CN102536373A (zh) * 2010-12-08 2012-07-04 施瓦本冶金工程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移调凸轮轴旋转角位置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70573A (zh) 2014-03-26
EP2708706A1 (en) 2014-03-19
US20140076250A1 (en) 2014-03-20
JP6003439B2 (ja) 2016-10-05
US8857395B2 (en) 2014-10-14
EP2708706B1 (en) 2015-05-06
JP2014058919A (ja) 2014-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82427B2 (ja)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6094296B2 (ja)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CN103670573B (zh) 阀定时控制装置
US7213549B2 (en) Variable valve actuator
KR101591554B1 (ko) 압력 매체 흐름을 제어하기 위한 제어 밸브
US10156165B2 (en) Multi-locking of a camshaft adjuste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amshaft adjuster
EP2278130B1 (en) Variable valve timing control apparatus
EP3321478B1 (en) Valve opening/closing timing control apparatus
JP5471675B2 (ja) オイル圧制御装置
EP2990620B1 (en) Valve timing control apparatus
JP2017089477A (ja)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US7370615B2 (en) Variable valve actuator
JP6834658B2 (ja)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EP1510662B1 (en) Valve opening-closing timing control device
JP5887842B2 (ja)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US20130104822A1 (en) Camshaft adjustment mechanism having a locking apparatus
EP3088692B1 (en) Control valve
JP2017008791A (ja)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JP6229564B2 (ja)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EP2832999B1 (en) Hydraulic pump motor
JP2014077434A (ja) 弁開閉時期制御装置
US20230349306A1 (en) Cam phase adjuster
US20210172347A1 (en) Valve opening and closing timing control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