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60923B - 混合动力车辆 - Google Patents

混合动力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60923B
CN103660923B CN201310351162.5A CN201310351162A CN103660923B CN 103660923 B CN103660923 B CN 103660923B CN 201310351162 A CN201310351162 A CN 201310351162A CN 103660923 B CN103660923 B CN 1036609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subsidiary engine
electrically
motor vehicle
engine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511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60923A (zh
Inventor
杉崎彻哉
久保田真也
桧垣智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660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0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609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09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车载效率和适当的温度管理的混合动力车辆。混合动力车辆(V)在座椅(1)的下方具备电池组(26)、DC‑DC转换器(31)及燃料箱(50)。在电池组(26)与燃料箱(50)的混合动力车辆(V)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配置DC‑DC转换器(31)。

Description

混合动力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合动力车辆。
背景技术
通常,对在内燃机中燃烧的液体燃料进行贮存的燃料箱配置在车辆的地板下。在此,在混合动力车辆中,除了燃料箱之外,还需要配置电池、电力转换器等高压电气安装部件,因此大多配置在座椅下或底板下等无用空间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029159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在专利文献1的车辆中,在座椅的下方,电池和燃料箱在前后方向上相邻配置。电池配置在车室内,相对于此,燃料箱配置在车室外,因此在气温高的情况下等、燃料箱的温度比电池的温度高时,因温度差而产生热量的转移。并且,当热量向电池传递时,会超过管理温度,可能使电池的寿命缩短。
另一方面,在外部气体温度低的情况或发动机停止的情况下等、燃料箱的温度比电池的温度低时,电池的热量向燃料箱传递。在此,即使在因热传递而使燃料箱内的燃料气化的情况下,通过在燃料箱中设置吸附气化燃料的罐,从而也能够防止燃料的蒸发或从燃料路径的接头等的燃料排出。需要说明的是,在罐中放入活性炭,伴随发动机的旋转,成为将储存的气化燃料向吸气管引导而进行燃烧的结构。然而,能够蓄积在罐中的气化燃料的容量也存在界限,因此燃料箱的温度不期望成为必要以上的高温。
因此,期望燃料箱及电池成为不相互接近那样的配置,但在空间的关系上,不得不将高压电气安装构件和燃料箱配置在近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提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车载效率和适当的温度管理的混合动力车辆。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为混合动力车辆(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V),其在座椅(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座椅1)的下方具备电池(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组26)、电气辅机部件(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DC-DC转换器31)及燃料箱(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燃料箱50),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电池与所述燃料箱的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配置所述电气辅机部件。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动力车辆具备供冷却所述电池及所述电气辅机部件的冷却介质流动的冷却流路,
所述冷却流路(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喷出管道43的连接部43a、通气口31b、第二中间管道45、通气口31a)形成在所述电池与所述电气辅机部件之间、所述电气辅机部件与所述燃料箱之间的任一方或两方。
另外,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动力车辆还具备:
在所述电池及所述电气辅机部件的前方配置的第一横梁(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第一横梁11);
在所述电池及所述电气辅机部件的后方配置的第二横梁(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第二横梁12);
在所述电池及所述电气辅机部件的上方配置且固定所述座椅的第三横梁(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第三横梁13);
对所述电池及所述电气辅机部件进行收容的框体(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IPU壳体21);
固定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横梁,且隔着空隙(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空隙S)而覆盖所述框体的前后及下方的壳体(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IPU保护壳体8),
所述电池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由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及所述第三横梁包围的区域内,
所述电气辅机部件和所述燃料箱隔着所述空隙而配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由于在座椅的下方配置有电池、燃料箱、电气辅机部件,因此能够使车载效率提高。
另外,由于在电池与燃料箱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配置有电气辅机部件,因此能够抑制电池与燃料箱的热传递。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由于冷却流路的至少一部分形成在电池与电气辅机部件之间、电气辅机部件与燃料箱之间的任一方或两方,因此可抑制电池与电气辅机部件之间及/或电气辅机部件与燃料箱之间的热传递,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电池与燃料箱的热传递。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由于具备第一、第二、第三横梁,因此车宽方向上的车身的刚性、强度提高,从而能够保护电池及电气辅机部件,以免受到侧面碰撞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在由第一、第二、第三横梁包围的区域内存在的电池的一部分而言,能够更加可靠地进行保护,以免受到侧面碰撞的影响。
另外,电气辅机部件与燃料箱隔着框体与壳体之间的空隙而配置,因此通过在该空隙中形成的空气层,可抑制电气辅机部件与燃料箱的热传递,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电池与燃料箱的热传递,其中,该框体对电池及电气辅机部件进行收容,该壳体覆盖该框体的前后及下方。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左上侧观察到的从电动车辆抽出配置在车室中的座椅和地板的一部分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向视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B向视剖视图。
图4是表示从电动车辆抽出骨架构件、IPU及IPU罩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IPU的立体图。
图6是IPU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5的D-D向视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座椅
4 IPU置
8 IPU保护壳体(壳体)
11 第一横梁
12 第二横梁
13 第三横梁
16 座椅支承构件
20 IPU(高压电气安装部件)
21 IPU壳体(框体)
24 西洛克风扇(鼓风机)
25 电气辅机部件组
26 电池组(电池)
27 电池模块
28 (28a~28c)电池框架
31 DC-DC转换器(电气辅机部件)
40 管道
41 吸入管道
41a 延伸部
41b 吸入口
43 喷出管道
43a 连接部
43b 延伸部
44 第一中间管道
45 第二中间管道
46 底面管道
46a 中央槽
46b 排出槽
47 上行管道
47a 上行部
50 燃料箱
F 地板
S 空隙
V 混合动力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V。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V是通过内燃机和电动机这两个动力源的驱动力而能够行驶的混合动力车辆,其中,电动机通过从IPU供给的电力来进行驱动。
如图1~图3所示,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V具备设置有最前列的座椅1的地板F、主要配置在地板F下的骨架构件2、在座椅1的下方且在地板F下配置的IPU20(尤其参照图3)及IPU保护壳体8(尤其参照图2)、在IPU保护壳体8的后方且在地板F下配置的燃料箱50(尤其参照图3)。
如图1及图2所示,地板F具有在骨架构件2的后述的一对地板框架14(参照图2及图3)上固定的大致板状的底板3、在该底板3上设置的IPU罩4、在底板3及IPU罩4的上表面粘贴的内装构件的地板地毯(未图示)。
如图3所示,在底板3上的与座椅1的下方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开口部3a。因此,能够将IPU20的上部侧超过底板3而配置在座椅1下的空间中。
IPU罩4是向上方鼓出且在下表面侧具有内部空间的罩构件。另外,IPU罩4以覆盖底板3的开口部3a的方式固定在底板3上,来覆盖IPU20的上部。并且,如图1所示,在IPU罩4的左右两侧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通且供IPU20的后述的吸入管道41的吸入口41b通过的孔4a。
如图4所示,骨架构件2具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下边梁10;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第三横梁13;配置在下边梁10的内方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的地板框架14;从下边梁10向内方延伸且与地板框架14连结的一对辅助框架15。
如图3及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横梁11在比IPU20靠前方的位置固定在一对下边梁10之间而配置在地板F下。另一方面,第二横梁12以处于第一横梁11的后方的方式、详细而言以处于1PU20的后方的方式固定在一对地板框架14之间而配置在地板F下。
另外,如图3所示,第一横梁11与第二横梁12在前后方向上空出间隔而配置,在第一横梁11与第二横梁12之间形成有能够收容IPU20的前部侧的空间。
并且,第二横梁12设置在一对地板框架14的大致下半部分上,在第二横梁12的上方形成有能够收容IPU20的后部侧的空间。
并且,以第一横梁11与第二横梁12之间的空间和第二横梁12的上方的空间位于座椅1下方的方式、即成为底板3的开口部3a的下方的方式来设置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因此,能够将以跨底板3的开口部3a的方式配置的IPU20的下部收容在地板F下。
如图1、图2所示,第三横梁13是设置在IPU罩4上且沿着IPU罩4的上表面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梁。另外,第三横梁13的两端延伸到底板3上,且通过贯通底板3而与地板框架14螺合的未图示的螺栓固定。并且,第三横梁13在座椅1的中央部下方、即IPU20的中央部上方配置。
另外,在第三横梁13的上表面侧固定有座椅1的内侧腿部的轨道部1a,从而第三横梁13支承设置在地板F上的座椅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支承座椅1的构件,除了第三横梁13之外,还设有从第三横梁13的前表面沿着IPU罩4向前方延伸的座椅支承构件16。根据该座椅支承构件16,能够更稳定地支承座椅1。
需要说明的是,在IPU罩4上设置的第三横梁13及座椅支承构件16除了设置座椅1的轨道部1a的部分之外,都由地板地毯(未图示)覆盖。
如图3所示,燃料箱50是对在未图示的内燃机中燃烧的液体燃料进行贮存的箱,在第二横梁12的后方,以在前后方向上与IPU保护壳体8的后端部及底板3重叠的方式配置。燃料箱50的前方部为了与相邻的IPU保护壳体8的形状对应,以上下方向宽度随着朝向前方而减少的方式形成。
接着,对IPU20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IPU20具备电池组26(电池)、由多个电气辅机部件构成的电气辅机部件组25、管道40、对上述的电池组26、电气辅机部件组25及管道40进行收容的IPU壳体21(框体)。
电气辅机部件组25具备多个电气辅机部件,具体而言,具备接线台30、DC-DC转换器31、西洛克风扇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IPU20中,作为电气辅机部件组25,具备接线台30、DC-DC转换器31、西洛克风扇24,但本发明不局限于此,例如,作为其他的电气辅机部件,还可以进一步具备用于驱动电动机(未图示)的逆变器。
IPU壳体21是上方开口的浅底的框体。另外,如图3所示,IPU壳体21的后部侧底壁即后底部21b以比前部侧底壁即前底部21a成为上方的方式形成。由此,IPU壳体21的后部侧的收容空间在高度方向上变小,另一方面,在IPU20的后部侧下方形成能够配置第二横梁12的空间。
如图5所示,在IPU壳体21的左右两侧的上端部设有多个向外向延伸的壳体固定片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IPU壳体21中,壳体固定片22在前后方向上设有三个,从前方朝向后方顺次称为第一固定片22a、第二固定片22b、第三固定片22c。在将IPU20从上方插入底板3的开口部3a的情况下,该壳体固定片22隔着底板3而配置在地板框架14的上方。并且,该壳体固定片22由贯通底板3并与地板框架14螺合的螺栓(未图示)进行紧固,由此将IPU20以悬垂的状态固定在底板3的开口部3a内(参照图3)。此外,如图5所示,在壳体固定片22的第一固定片22a和第二固定片22b的上方设有向IPU壳体21的内方延伸的电池固定片23。
如图6所示,电池组26具备沿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模块27、对该多个电池模块27进行支承的电池框架28。
电池模块27与构成电气辅机部件组25的其它部件相比,高度方向(上下方向)的长度长。电池模块27中,多个电池单体27a和多个支架27b在前后方向上排列。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电池单体27a和多个支架27b以在前后方向上交替的方式配置。另外,由多个电池单体27a和多个支架27b构成的排列由在前方和后方配置的一对端板(未图示)夹持而一体化。需要说明的是,在端板(未图示)上形成有用于向电池框架28固定的螺栓固定孔。并且,在电池单体27a与支架27b之间形成有间隙,从而能够使冷却风流入。因此,在将用于冷却电池单体27a的冷却风从上方向电池模块27送入的情况下,从电池模块27的下方将冷却风排出(参照图3所示的箭头H)。这样,在电池单体27a与支架27b之间形成的间隙构成用于供冷却电池组26的冷却风流动的冷却流路的一部分。
如图6所示,电池框架28具备在电池模块27的前后配置的大致平板状的前方框架28a和后方框架28b、具有多个通气口29b且配置在电池模块27的下方的大致平板状的下方框架28c。需要说明的是,将前方框架28a和后方框架28b的下端通过螺钉紧固于下方框架28c的前后端,由此将电池框架28一体化。
另外,在前方框架28a和后方框架28b上形成有在前后方向贯通的未图示的贯通孔。并且,通过将未图示的螺栓贯通贯通孔(未图示)并与在电池模块27的前后端设置的端板(未图示)的螺栓固定孔(未图示)螺合,由此电池框架28对电池模块27进行支承。
另外,在前方框架28a和后方框架28b的左右两端的上部设有被固定片32,该被固定片32向左右方向外向延伸并固定在IPU壳体21的电池固定片23上。并且,通过将被固定片32固定在IPU壳体21的电池固定片23上,从而将电池模块27以悬垂于IPU壳体21内的前部侧的状态安装在IPU壳体21上。
另外,如图3所示,在将IPU20固定于地板F的情况下,在IPU20的前部侧设置的电池模块27的前后方向上配置有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在上方配置有第三横梁13,从而电池模块27位于由第一横梁11、第二横梁12及第三横梁13包围的区域内。并且,在将IPU20固定于地板F的情况下,电池框架28的后方框架28b配置在第三横梁13的正下方。
如图5所示,接线台30是用于向未图示的动力驱动单元或DC-DC转换器31配送电池模块27的直流电的部件,固定在IPU壳体21的后部左侧。
DC-DC转换器31是将从电池模块27供给的直流电的电压降压的部件,配置在IPU壳体21的后部右侧。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所示,DC-DC转换器31收容于在前方和后方形成有通气口31a、31b的长方体状的DC-DC用壳体31c中。此外,在DC-DC转换器31上设有促进散热的散热片31d。
西洛克风扇24为鼓风机,其具有圆筒状的叶轮,从叶轮的旋转轴方向的一方吸入空气,并将空气向叶轮的切线方向排出。如图3、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西洛克风扇24配置在IPU壳体21的后部侧的中央部,以吸入空气的吸气口朝向下方,且喷出空气的喷出口朝向右侧的方式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西洛克风扇24,将吸入的空气的方向转换90度而喷出,因此能够减少由后述的第一中间管道44或第二中间管道45将冷却风的方向呈直角进行转换的次数,使冷却风的压力损失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构成电气辅机部件组25的西洛克风扇24、接线台30及DC-DC转换器31沿左右方向排列配置,因此与在上下方向上重叠配置的情况相比,可抑制占有的空间的高度。因此,能够在高度方向上小的收容空间即IPU壳体21的后部侧收容西洛克风扇24、接线台30及DC-DC转换器31。需要说明的是,由于IPU壳体21的后底部21b与前底部21a相比成为上方,因此在IPU壳体21的后部侧配置的西洛克风扇24、接线台30、DC-DC转换器31和在IPU壳体21的前部侧配置的电池模块27成为大致相同的高度。
并且,在将IPU20固定于地板F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在IPU壳体21的后部侧沿左右方向排列配置的西洛克风扇24、接线台30及DC-DC转换器31分别相对于第二横梁12重叠配置。
如图6所示,管道40具备:将车室C的空气作为冷却风而吸入到IPU20内的吸入管道41;在IPU20内对冷却风进行引导的第一中间管道44和第二中间管道45;从IPU20内向IPU20外喷出冷却风的喷出管道43。
吸入管道41是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板状且空出间隔而覆盖电池模块27的罩构件。另外,在吸入管道41的前后端部形成有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延伸部41a。并且,将多个延伸部41a固定在电池框架28的上端侧,从而吸入管道41覆盖电池模块27的上方(参照图3)。并且,在吸入管道41的左右两端侧形成有吸入口41b,该吸入口41b以通过IPU罩4的孔4a(参照图1)的方式向上方突出,从而能够吸入车室C的空气。如图2的箭头G所示,该吸入口41b以能够将吸入的车室C的空气向配置在吸入管道41的下方的电池模块27送入的方式形成。
如图3、图6所示,第一中间管道44是用于将从电池模块27的下方流出的冷却风向西洛克风扇24引导的部件,具备配置在电池模块27的下方的底面管道46、从底面管道46的后部向西洛克风扇24的下方延伸的上行管道47。
底面管道46是在IPU壳体21的前底部21a配置的大致平板状的构件。另外,在底面管道46的上表面形成有在中央部俯视下呈大致矩形形状的中央槽46a和从该中央槽46a向后方延伸的排出槽46b。因此,如图3的箭头H所示,通过电池模块27而向底面管道46的中央槽46a流入的冷却风向后方进行方向转换,并向排出槽46b流出。需要说明的是,在底面管道46与下方框架28c之间夹有密封构件来进行密封。此外,在电池模块27的电池单体27a的表面产生结露水的情况下,结露水因自重而落下,从而结露水积存在底面管道46的中央槽46a和排出槽46b中。
上行管道47为从排出槽46b的上方延伸到西洛克风扇24的下方的筒状的构件,使朝向后方流动的冷却风向上方进行方向转换。另外,在上行管道47的后壁上形成有以沿着IPU壳体21的底壁的形状、即沿着第二横梁12的形状的方式随着朝向后方而向上方上行地倾斜的上行部47a。根据该上行部47a,能够防止积存在底面管道46中的结露水向西洛克风扇24这一方移动的情况,因此能够降低西洛克风扇24吸入结露水的顾虑。另外,根据上行部47a,能够将冷却风沿着上行部47a引导,即,能够以沿着横梁向上方上行的方式引导冷却风,从而能够将冷却风不滞留地导入到西洛克风扇24的吸入口。
如图6、图7所示,第二中间管道45是将从西洛克风扇24的喷出口喷出的冷却风向DC-DC转换器31引导的筒状的构件。更具体而言,第二中间管道45在电池组26与DC-DC转换器3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从西洛克风扇24的排出口向右侧延伸,并与收容DC-DC转换器31的DC-DC用壳体31c的通气口31a连结。由此,如图7的箭头I所示,从西洛克风扇24送出的冷却风被第二中间管道45引导而进入到DC-DC用壳体31c内,通过散热片31d进行热交换而将DC-DC转换器31冷却。另外,由于第二中间管道45及通气口31a形成在电池组26与DC-DC转换器3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因此通过在第二中间管道45及通气口31a内流动的冷却风,可抑制上述的电池组26与DC-DC转换器31的热传递。
如图6及图7所示,喷出管道43是向IPU壳体21外喷出冷却风的筒状的构件,具有与DC-DC用壳体31c的后方的通气口31b连接而向上方延伸的连接部43a、从连接部43a的上端向后方延伸的延伸部43b。由此,如图7的箭头J所示,使冷却风从DC-DC用壳体31c内向喷出管道43流入,并将冷却风向IPU20外排出。
在此,也参照图3及图5,通气口31b及连接部43a配置在DC-DC用壳体31c与燃料箱50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且以左右方向宽度与DC-DC用壳体31c大致相等地重叠的方式形成。因此,通过在通气口31b及连接部43a中流动的冷却风,可抑制DC-DC转换器31与燃料箱50的热传递。
需要说明的是,在喷出管道43的延伸部43b的终端侧(后方侧)连接有向车室C内延伸的循环管道(未图示),从而使从延伸部43b喷出的冷却风向车室C循环。
这样,吸入管道41、在电池单体27a与支架27b之间形成的间隙、第一中间管道44、第二中间管道45、通气口31a、31b、喷出管道43构成供冷却电池组26及DC-DC转换器31的冷却风流动的冷却流路。
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IPU保护壳体8是固定在第一横梁11和第二横梁12上并隔着空隙S而覆盖IPU壳体21的前后及下方,用于防止石头、路面等与IPU壳体21(IPU20)碰撞的构件。在此,如图3所示,DC-DC转换器31与燃料箱50隔着在IPU保护壳体8与IPU壳体21之间形成的空隙S而沿前后方向配置。车室内的空气经由底板3的开口部3a等流入空隙S而形成空气层,因此可抑制DC-DC转换器31与燃料箱50的热传递。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混合动力车辆V,在座椅1的下方配置电池组26、燃料箱50、DC-DC转换器31,因此能够提高车载效率。
并且,在电池组26与燃料箱50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配置有DC-DC转换器31,因此能够抑制电池组26与燃料箱50的热传递。
另外,供冷却电池组26及DC-DC转换器31的冷却风流动的冷却流路的一部分、即通气口31b及喷出管道43的连接部43a形成在DC-DC转换器31与燃料箱50之间,因此可抑制DC-DC转换器31与燃料箱50的热传递,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电池组26与燃料箱50的热传递。
另外,由于上述冷却流路的一部分、即第二中间管道45及通气口31a形成在DC-DC转换器31与电池组26之间,因此可抑制DC-DC转换器31与电池组26的热传递,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电池组26与燃料箱50的热传递。
另外,由于具备第一、第二、第三横梁11、12、13,因此车宽方向上的车身的刚性、强度提高,能够保护电池组26及DC-DC转换器31,以免受到侧面碰撞的影响。尤其是在由第一、第二、第三横梁11、12、13包围而进行保护来避免受到侧面碰撞的影响的可靠性高的区域配置电池模块27。因此,能够将IPU20中特别希望实现保护的电池模块27更可靠地保护。
另外,DC-DC转换器31与燃料箱50隔着IPU壳体21与IPU保护壳体8之间的空隙S而配置,因此通过在该空隙S中形成的空气层,可抑制DC-DC转换器31与燃料箱50的热传递,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电池组26与燃料箱50的热传递,其中,该IPU壳体21对电池组26及DC-DC转换器31进行收容,该IPU保护壳体8覆盖该IPU壳体21的前后及下方。
以上,对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没有限定为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例子。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地板F下,IPU20以与第二横梁12重叠的方式配置,但IPU20也可以以与第一横梁11重叠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改变实施方式的IPU20的朝向,使在车宽方向上排列的接线台30、西洛克风扇24、DC-DC转换器31位于IPU20的前部侧,从而使IPU20以与第一横梁11重叠的方式配置,并且将燃料箱50配置在第一横梁的前方。即使为该结构,由于在电池组26与燃料箱50的前后方向上的中间配置有DC-DC转换器31,因此也能够抑制电池组26与燃料箱50的热传递。

Claims (7)

1.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在座椅的下方具备电池、电气辅机部件及燃料箱,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混合动力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在所述电池与所述燃料箱之间配置所述电气辅机部件,
所述电池与所述电气辅机部件收容于在上方形成有开口的框体,
所述框体的后部侧底壁与前部侧底壁相比位于上方,由此后部侧的空间与前部侧的空间相比高度方向形成得小,
所述电池配置于所述前部侧的空间,
所述电气辅机部件配置于所述后部侧的空间,
所述燃料箱在所述框体的后方以与该框体相邻的方式配置在地板的下方,
所述混合动力车辆还具备:
在所述电池及所述电气辅机部件的前方配置的第一横梁;
在所述电池及所述电气辅机部件的后方配置的第二横梁;
在所述电池及所述电气辅机部件的上方配置且固定所述座椅的第三横梁;
对所述电池及所述电气辅机部件进行收容的所述框体;
固定于所述第一及第二横梁,且隔着空隙而覆盖所述框体的前后及下方的壳体,
所述电池的至少一部分存在于由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及所述第三横梁包围的区域内,
所述电气辅机部件和所述燃料箱隔着所述空隙而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动力车辆具备供冷却所述电池及所述电气辅机部件的冷却介质流动的冷却流路,
所述冷却流路形成在所述电池与所述电气辅机部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合动力车辆具备供冷却所述电池及所述电气辅机部件的冷却介质流动的冷却流路,
所述冷却流路形成在所述电气辅机部件与所述燃料箱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所述电气辅机部件、所述燃料箱配置在所述地板下,在所述地板上设置有所述座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由在形成所述地板的底板上固定的罩覆盖。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辅机部件具备接线台、DC-DC转换器、逆变器、鼓风机中的至少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气辅机部件以相对于所述第二横梁重叠的方式配置。
CN201310351162.5A 2012-09-18 2013-08-13 混合动力车辆 Active CN1036609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04685A JP5810058B2 (ja) 2012-09-18 2012-09-18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2012-204685 2012-09-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0923A CN103660923A (zh) 2014-03-26
CN103660923B true CN103660923B (zh) 2018-01-30

Family

ID=50300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51162.5A Active CN103660923B (zh) 2012-09-18 2013-08-13 混合动力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810058B2 (zh)
CN (1) CN1036609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643552B2 (en) * 2014-04-03 2017-05-09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for hybrid vehicles
US9956931B2 (en) * 2014-04-03 2018-05-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for hybrid vehicles
CN104401403A (zh) * 2014-10-28 2015-03-1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的地板组件和车辆
JP2017094892A (ja) * 2015-11-24 2017-06-0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JP6439177B2 (ja) * 2016-09-27 2018-12-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下部構造
JP6471134B2 (ja) * 2016-10-25 2019-02-1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
JP6631472B2 (ja) 2016-11-07 2020-01-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下部構造
JP6729625B2 (ja) * 2018-04-06 2020-07-2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蓄電装置
DE102018130506A1 (de) 2018-11-30 2020-06-04 Kautex Textron Gmbh & Co. Kg Batterieeinheit sowie Hybridfahrzeug mit einer Batterieeinheit
JP2022068599A (ja) * 2020-10-22 2022-05-10 マツダ株式会社 車両
JP7181916B2 (ja) 2020-10-28 2022-12-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2559A (zh) * 2003-05-21 2005-02-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将高压设备部件安装在车辆上的结构
CN1621261A (zh) * 2003-11-26 2005-06-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电动机用高压电单元的冷却装置及混合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50451B2 (ja) * 2000-11-15 2008-02-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ト車両
JP4065809B2 (ja) * 2003-05-21 2008-03-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高圧機器コンポーネントの車載構造
JP4225363B2 (ja) * 2007-07-24 2009-02-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内燃機関および回転電機を動力源として備える車両
JP4319239B2 (ja) * 2008-02-07 2009-08-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
WO2010092690A1 (ja) * 2009-02-16 2010-08-1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JP5001982B2 (ja) * 2009-06-23 2012-08-15 関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ハイブリッド型車両
JP5760992B2 (ja) * 2011-11-29 2015-08-1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のバッテリ搭載構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2559A (zh) * 2003-05-21 2005-02-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将高压设备部件安装在车辆上的结构
CN1621261A (zh) * 2003-11-26 2005-06-0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电动机用高压电单元的冷却装置及混合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810058B2 (ja) 2015-11-11
JP2014058249A (ja) 2014-04-03
CN103660923A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60923B (zh) 混合动力车辆
CN103419844B (zh) 具备高压电气安装部件的电动车辆
CN103563151B (zh) 燃料电池系统
US7374001B2 (en) Fuel cell automobile
CN103917394B (zh) 车辆用蓄电池单元
CN103068611B (zh) 空冷式燃料电池车辆
CN103887576B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电池模块和其组装方法
CN102582420B (zh) 具有冷却构造的高电压设备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车辆
US20110222240A1 (en) Cool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power source unit
US10267212B1 (en) Fluid loop filling assembly and filling method
JP2013244768A (ja) 高電圧部品と送風機とを備える高圧電装部品
US20120315528A1 (en) Integrated cooling, sealing and structural battery tray for a vehicle
CN110165113A (zh) 动力电池包及电动车
CN103625267B (zh) 车载电池包的冷却设备
CN103715474B (zh) 车辆用电池包
JP2006168600A (ja) ハイブリッド自動車
EP2187473A1 (en) Battery module, and battery box holding battery module and railway vehicle equipped with battery box
US10611234B1 (en) Battery assembly with supportive thermal exchange device and thermal management method using same
CN104576988B (zh) 电池组件
US2012024771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attery temperature control in a hybrid or electric vehicle
CN103568820A (zh) 电动车辆的电池包冷却结构
US20140287284A1 (en) Cooling system for vehicular battery
JP6407220B2 (ja) 電力機器ユニット
JP7379928B2 (ja) 電気駆動車両の冷却装置
CN103579545A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