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60596A - 点阵式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点阵式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60596A
CN103660596A CN201310417986.8A CN201310417986A CN103660596A CN 103660596 A CN103660596 A CN 103660596A CN 201310417986 A CN201310417986 A CN 201310417986A CN 103660596 A CN103660596 A CN 103660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point
drive pattern
pattern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4179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60596B (zh
Inventor
牛山佳树
山田岳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17105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8702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660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0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60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605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t-Matrix Printers And Others (AREA)
  • Impact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点阵式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点阵式打印机的控制部在1行印刷数据(点行数据)的从最前列到最终列为止的各列中,将24根记录线依次作为检查对象,判定锯齿图案C是否被印刷。然后,在连续的2个点位置中的至少一个位置上印刷锯齿图案C的记录线的数目为2根以上的列持续12列以上时,判定为特殊位图像A检测。然后,选择将头线圈驱动频率f设定得较低的驱动模式,以减缓印刷速度。由此能够防止因头线圈间的磁干扰引起的记录线挂住墨带。

Description

点阵式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驱动记录线并在记录纸上形成点的记录头的点阵式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高可靠性或向复印纸的重叠印刷作为主要的目的,在各个领域中使用点阵式打印机。点阵式打印机包括具有多根记录线(wire pins,导线管脚)的记录头。记录头按每根记录线具有对记录线进行驱动的头线圈(电磁铁线圈),通过选择性地驱动头线圈,从而使记录线选择性地突出。点阵式打印机一边沿着记录纸的纸宽方向(头扫描方向)对搭载了记录头的托架进行扫描,一边经由墨带使记录头的记录线选择性地碰撞记录纸,以在记录纸上形成点,从而记录信息。
在这种记录头中,根据要记录的点密度来配置记录线。例如,以基准点间距在相对于头扫描方向呈直角的方向上排列记录线。或者,记录线被分为左右2列(纸宽方向上为2列)排列,将各列的排列间距设为基准点间距的2倍,使一列相对于另一列在与头扫描方向呈直角的方向上错开基准点间距而配置。而且,点阵式打印机进行全点印刷,即一边在纸宽方向上对这种记录头进行扫描,一边以规定的驱动周期驱动头线圈,在记录纸上形成在纵横方向上以基准间距排列的点。或者,点阵式打印机进行以基准间距的1/2间距形成点的半点印刷。这种记录头根据头移动速度及记录线的配置,适当地错开头线圈的驱动周期,由此可调整形成于记录纸上的点的密度,从而能够调整印刷时的分辨率。
再有,在点阵式打印机中,若连续地驱动记录线,则有可能驱动该记录线的头线圈的温度急剧上升而导致烧坏。因此,点阵式打印机为了防止头线圈的烧坏,检测记录头的温度,在达到有能够烧坏的温度时,降低印刷速度,或者停止印刷动作,从而减少头线圈的发热量。还有,点阵式打印机为了更可靠地防止头线圈的烧坏,假定可预测引起急剧的温度上升的点图案,在印刷数据之中检测到该点图案时,使用于切换至发热量低的驱动模式的判定温度比通常温度还低。专利文献1公开了进行这种控制的点阵式打印机。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1-255632号公报
在点阵式打印机的记录头中,对记录线进行驱动的多个头线圈相互接近地排列着。相邻的头线圈虽然因各个头线圈中流动的驱动电流而彼此受到磁干扰,但在被同步驱动的情况下,由于驱动电流的电流波形也同步,故磁性影响被抵消。然而,在相邻的头线圈的驱动周期被错开时,因磁干扰使得用于驱动记录线的电磁力发生变动,有可能对记录线的举动产生影响。图11是表示磁干扰引起的记录线的举动的变化的说明图,(a)是记录线的举动(纵轴为记录线的突出量、横轴为时间),(b)是驱动该记录线的头线圈中相邻的头线圈的电流波形。图11(a)中,实线表示无磁干扰的原来的举动,虚线表示有磁干扰时的举动。再有,在图11(b)中,实线表示同步驱动头线圈时的电流波形,虚线表示错开1/2周期的驱动周期而进行驱动时的电流波形。如该图所示,在某一根记录线被驱动时,若错开1/2周期,相邻的头线圈被驱动,则记录线的恢复如(a)的虚线所示那样因磁干扰而变慢,不会返回到正确的恢复位置而是移至下一突出动作。因为这种记录线的响应不良,在记录头移动时会产生墨带挂在记录线上的故障。
为了防止因磁干扰引起的记录线的响应不良导致的墨带被挂,虽然考虑减低驱动频率以减小相邻的头线圈的驱动电流的影响,但是由于印刷速度变慢,因此存在印刷时的吞吐量(throughput)降低的问题。尤其是,在为了防止头线圈的烧坏而同时进行使头线圈的驱动间隔变长等控制的情况下,印刷时的吞吐量降低会成为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鉴于该点而提出一种既可以防止因头线圈间的磁干扰引起的记录线挂住墨带、又可以抑制印刷时的吞吐量降低的点阵式打印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点阵式打印机的特征在于,具有:在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被扫描的托架;搭载于所述托架的记录头;和对所述记录头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所述记录头具备: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点的多根记录线;及选择性地驱动该多根记录线中的每一根记录线的多个头线圈,
所述控制部从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中检测通过将相邻的所述头线圈错开特定的驱动周期来驱动而被印刷的特定的点排列,并基于该特定的点排列的检测结果来决定所述记录头的驱动模式,并以该决定出的驱动模式对所述托架进行扫描,同时驱动所述记录线,执行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的印刷。
在本发明中,根据这种构成,在执行印刷前,能够判断是否为存在因接近的头线圈间的相互作用(磁干扰)对记录线的举动产生影响的可能性的印刷数据。而且,基于判断结果来决定记录头的驱动模式,由此可防止记录线的响应不良引起的挂住墨带。例如,通过决定为可减少驱动电流波形的重叠的驱动模式(驱动频率低的驱动模式等),从而可减少磁干扰,可防止记录线的响应不良引起的挂住墨带。再有,在不存在对记录线的举动产生影响的可能性的情况下,可选择驱动频率高的驱动模式,从而不会使印刷速度降低。因此,既可以防止因头线圈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挂住墨带,又可抑制吞吐量的降低。
本发明中,所述多个头线圈在所述记录头内被排列成圆周状,所述多根记录线的至少一部分在与所述托架的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以恒定间距被排列、且以与所述头线圈的排列顺序相同的顺序被排列的情况下,可将所述特定的点排列设定为将多个点偏离基准点间距的一半尺寸后排列成锯齿状的锯齿图案。在这种结构的记录头中,作为对排列在与头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记录线进行驱动的头线圈彼此引起磁干扰的特定的点排列,可列举锯齿图案。因此,通过对其进行检测,可决定驱动模式,以便能够防止挂住墨带。
再有,在本发明中,针对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的从最前列到最终列为止的各列,将所述多根记录线依次作为检查对象,判定是否通过检查对象的记录线、和相对于该检查对象的记录线处于预先设定的位置关系的相邻记录线来印刷所述特定的点排列,在被判定为印刷所述特定的点排列的所述记录线的数目为预先设定的基准数以上的列持续了预先设定的基准连续数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检测到预先设定的特殊图案,可基于该判定结果来决定所述驱动模式。如此一来,能够判断锯齿图案持续且挂住墨带的可能性变高的印刷数据。因此,决定驱动模式能够防止挂住墨带。
该情况下,作为印刷时的所述记录头的驱动模式,能够设定所述头线圈的驱动频率不同的驱动模式,所述控制部可构成为:在检测到所述特殊图案的情况下,选择与未检测到所述特殊图案时相比所述头线圈的驱动频率更低的驱动模式,并根据该选择出的所述驱动模式来执行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的印刷。如此一来,既可以防止因头线圈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挂住墨带,又能抑制吞吐量的降低。
在此,优选所述控制部在进行以基准点间距的一半间距形成所述点的半点印刷的印刷模式时,进行从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中检测所述特定的点排列的处理,并基于该特定的点排列的检测结果来决定所述记录头的驱动模式,在不进行所述半点印刷的印刷模式时,不进行检测所述特定的点排列的处理。如此一来,对无磁干扰的可能性的点行数据来说无需进行不必要的检测处理,能够简化控制,且能够缩短用于决定驱动模式的处理时间。
还有,在本发明中,优选:从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中检测所述特定的点排列、及预先设定的高占空比点图案,该高占空比点图案是同一所述记录线的连续驱动次数、或者每隔1点驱动同一所述记录线的间歇驱动的连续次数为预先设定的上限值以上的点排列,基于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中的所述高占空比点图案及所述特定的点排列的检测结果来决定所述记录头的驱动模式,并以该决定出的驱动模式来执行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的印刷。如此一来,可按照实现防头线圈烧坏的方式来决定驱动模式,并且可有效地进行用于防止挂住墨带的特定的点排列检测和高占空比点图案检测。因此,可缩短用于决定驱动模式的处理时间。
进而,在本发明中,作为印刷时的所述记录头的驱动模式,能够设定发热量不同的驱动模式,并且将驱动模式与所述记录头的温度建立对应关系,与所述驱动模式建立了对应关系的所述记录头的温度包含至少2种温度,即:第1温度、和比该第1温度更低的第2温度,优选控制部:在执行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的印刷前,对所述记录头的温度进行检测,基于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中的所述特定的点排列及所述高占空比点图案的检测结果,选择所述第1温度和所述第2温度中的任一个温度,从与选择出的温度建立了对应关系的所述驱动模式之中,选择与检测到的所述记录头的温度对应的所述驱动模式,根据该选择出的所述驱动模式来执行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的印刷。这样,通过分开使用2种基准温度来决定驱动模式,从而可防止头线圈的烧坏。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点阵式打印机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该点阵式打印机具有:在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被扫描的托架;搭载于所述托架的记录头;和对所述记录头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所述记录头具备: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点的多根记录线;及选择性地驱动该多根记录线中的每一根记录线的多个头线圈,
所述控制部从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中检测通过将相邻的所述头线圈错开特定的驱动周期进行驱动而被印刷的特定的点排列,基于该特定的点排列的检测结果来决定所述记录头的驱动模式,并以该决定出的驱动模式对所述托架进行扫描,同时驱动所述记录线,执行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的印刷。
根据本发明,在执行印刷前,能够判断是否为存在因接近的头线圈间的相互作用(磁干扰)对记录线的举动产生影响的可能性的印刷数据。因此,通过基于判断结果来决定记录头的驱动模式,从而既可以防止因头线圈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挂住墨带,又可抑制吞吐量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点阵式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示意结构图。
图2是记录头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头线圈的平面配置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记录线的配置的说明图。
图5A是表示与检查对象的记录线的每一个记录线对应的相邻记录线的组合的一览表。
图5B是特殊位图像A1的说明图。
图5C是特殊位图像A2的说明图。
图6是特殊位图像A的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图7A是特殊位图像B1(高占空比点图案)的说明图。
图7B是特殊位图像B2(高占空比点图案)的说明图。
图8是驱动模式决定用的控制表格。
图9是表示驱动模式决定处理及印刷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10是特殊位图像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磁干扰引起的记录线的举动的变化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发明的点阵式打印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点阵式打印机的主要部分的示意结构图。点阵式打印机1具备记录头2、和隔着记录纸(记录介质)而与记录头2对置配置的压纸卷筒3。记录头2被搭载于托架4上,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将托架4安装在托架导向轴5上,该托架导向轴5在打印机宽度方向(纸宽方向)上延伸。托架4经由正时皮带和滑轮等的驱动机构6a,基于托架电动机6b的输出而在打印机宽度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即,托架在头扫描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由打印机框架左右的侧板7a、7b支撑托架导向轴5的两端。
记录头2和压纸卷筒3隔着恒定的间隙而对峙,在该间隙内配置有墨带8。墨带8从未图示的墨带盒被拉出,沿着记录头2的记录头面2a而被架设。点阵式打印机1具备牵引单元或者送纸辊等输送机构(省略图示)。在压纸卷筒3与记录头2之间的印刷位置,借助输送机构的输送力,将记录纸送入与头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与记录头2的印刷动作联动地输送记录纸,若印刷结束,则向打印机外部排出记录纸。
记录头
图2是记录头2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头线圈16的平面配置的说明图。记录头2具备:圆筒状的头主体11、安装在头主体11的圆筒状中心轴的轴线方向一端侧的突出部(nose)12、和安装成覆盖头主体11的另一端侧及外周面的散热器13。在头主体11的框架14上,以规定的间隔将由磁性材料组成的多个磁芯15设置成圆周状。各磁芯15上隔着绕丝管(省略图示)而卷绕有头线圈16。
在框架14的圆周状的直径方向中央形成贯通孔14a,将多根记录线17配置成通过贯通孔14a。另外,在图2中仅表示了多根记录线中的1根,其他被省略图示。通过设置于突出部12的导线引导器18,向突出部12的前端引导记录线17的前端。再有,记录线17的后端固定于通过对头线圈16通电的通电动作而被驱动的导线杆19的一端。在头主体11内,以放射状配置与头线圈16同数量的导线杆19,各导线杆19横切磁芯15的端面并沿直径方向延伸。各导线杆19的圆周状的直径方向外侧的端部19a被支点按压弹簧20压向框架14的外周部。另一方面,通过配置在贯通孔14a内的弹簧盘21所保持的压缩螺旋弹簧(省略图示),朝着与突出部12的前端相反的一侧,对各导线杆19的直径方向内侧的端部施压。
在框架14与突出部12之间配置有用于向头线圈16供给电流的基板22。若向头线圈16供给电流,则导线杆19被磁芯15吸住,以端部19a为支点倾斜。由此,记录线17沿着朝向突出部12的前端的方向移动,记录线17的前端从设于突出部12的前端的前端引导器12a突出。再有,若停止向头线圈16供给电流,则由于弹簧盘21所保持的压缩螺旋弹簧的施加力,导线杆19倾斜,以使记录线17的前端向突出部12内退缩。若自前端引导器12a突出的记录线17的前端经由墨带8而与压纸卷筒3上的记录纸碰撞,则在记录纸上形成由墨带8的墨水生成的点。还有,在将记录纸与无碳复写纸(carbonless copy paper)重叠输送的情况下,在无碳复写纸中的同一位置也形成点。
若对头线圈16进行通电,则头线圈16发热,头主体11的温度上升。记录头2的散热器13由铝等导热性优良的材料形成,从头主体11夺取热量进行散热,从而对头主体11进行冷却。在头主体11的框架14上设有温度检测器23。作为温度检测器23,采用电阻值随着温度而变化的热敏电阻。
记录线及头线圈的排列
图4是表示记录线17的配置的说明图。记录线17由剖面为圆形的导线管脚构成,在1根记录线17的端面形成1个点。本实施方式的记录头2具备24根记录线17。设置于突出部12的前端的前端引导器12a形成记录线17突出的记录头面2a。24根记录线17以按照记录头2的印刷点密度的配置从该记录头面2a突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将24根记录线17以12根为1列而配置成2列。在该图中,X是搭载了记录头2的托架4的扫描方向(头扫描方向)。各列记录线17排列成与扫描方向X大致正交。若将基准点间距设为d,则各列中的记录线17的排列间距是d的2倍(2d),2个记录线列17A、17B的列间距离是基准点间距d的6倍(6d)。而且,在与扫描方向X大致正交的方向上错开基准点间距d而配置记录线列17A、17B。
记录头2中设置有24对(#1~#24)记录线17及驱动该记录线的头线圈16。在对24对分配#1~#24的符号时,其配置如图3、图4所示。即,在记录头2中虽然有24个头线圈16排列成圆周状,但其中对记录线列17A进行驱动的头线圈16群以与记录线列17A相同的排列顺序被排列成半圆状。同样地,对记录线列17B进行驱动的头线圈16群以与记录线列17B相同的排列顺序被排列成半圆状。具体是,由#1、#3、#5、#7、#9、#11、#13、#15、#17、#19、#21、#23的记录线17构成记录线列17B,与这些记录线对应的头线圈16以相同的排列顺序被排列成半圆状。再有,由#2、#4、#6、#8、#10、#12、#14、#16、#18、#20、#22、#24的记录线17构成记录线列17B,与这些记录线对应的头线圈16以相同的排列顺序被排列成半圆状。后述的记录头2的驱动模式决定中所采用的特殊位图像A(A1、A2)是根据这种记录线17及头线圈16的配置而设定的。
控制系统
点阵式打印机1具备对点阵式打印机1的各部进行统一控制的控制部9。经由通信线路等从主机装置向控制部9输入印刷数据或控制指令等。控制部9基于所输入的印刷数据或控制指令,向托架电动机6b及输送机构输出控制信号,对记录纸的输送位置及托架4的位置进行控制。再有,控制部9基于印刷数据或控制指令等,经由未图示的头驱动器向记录头2的各头线圈16输出控制信号,对各头线圈的通电状态进行控制。
另外,向控制部9输入温度检测器23的检测信号。控制部9在进行印刷时,基于温度检测器23的检测信号来判定记录头2是否超过了预先设定的基准温度。而且,基于该判定结果来决定印刷时的记录头2的驱动模式、即用于驱动各记录线17的头线圈16的通电控制所涉及的设定(驱动模式)。控制部9中设置有存储部10,用于存储这种驱动模式的决定及各驱动模式中的控制所采用的数据。
控制部9一边对托架4进行扫描,一边基于印刷数据对必要的头线圈16进行通电,在必要的时刻选择性地使各记录线17突出,由此可1行1行地进行印刷。记录头2的1行的印刷数据在整个1行中由点行数据构成,该点行数据具有表示是否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点的点排列(点图案)。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记录头2将24根记录线17以12根为1列而配置成2列,故点行数据在列方向上具有24点(与头扫描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的点数)的信息。而且,若在每次仅使记录头2扫描基准点间距d时都使记录线17突出,则点行数据在扫描方向X上以基准点间距d并排形成点,并且点行数据在与扫描方向X大致正交的方向上也以基准点间距d并排形成24个点。也就是说,以预先设定的基准驱动周期,同步驱动记录线17,从而可进行全点印刷。再有,也可以进行点间隔为基准点间距d的1/2的半点印刷。该情况下,使在从成为基准的点位置偏离了半点的位置处形成点的记录线17相对于在成为基准的点位置处形成点的记录线17的驱动时刻错开基准驱动周期的1/2周期,然后进行驱动。
在1行1行地对印刷数据进行印刷时,在执行各行的印刷前,控制部9判定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是否包含与预先设定的特殊位图像A(特殊点图案)相应的点排列。再有,判定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是否包含预先设定的特殊位图像B(高占空比点图案)。而且,基于这些判定结果、来自温度检测器23的检测信号、由印刷数据指定的各种参数等,决定记录头2的驱动模式。而且,根据所决定的驱动模式,执行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的印刷。
特殊位图像A及其检测处理,
特殊位图像A针对24根记录线17的每一个记录线而言是用于判定是否存在引起来自各记录线17邻接的头线圈16的磁干扰导致的响应不良的可能性的点图案。图5是特殊位图像A的说明图,图5A是表示与24根记录线17(检查对象的记录线17)的每一个相对应的相邻记录线的组合的一览表,图5B是特殊位图像A1的说明图,图5C是特殊位图像A2的说明图。图中的黑圈表示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点(黑点),白圈表示未在记录介质尚形成点(白点)。
在此,“相邻记录线”指的是检查对象的记录线17和头线圈16彼此相邻的记录线17。例如,如图4所示,检查对象的记录线17(17a)为#1时,相邻记录线17(17b、17c)为#2、#3。再有,检查对象的记录线17(17a)为#13时,相邻记录线17(17b、17c)为#11、#15。根据图3、4所示的配置,针对24根记录线17(17a)的每一个可定义相邻记录线17(17b、17c)的组合。特殊位图像A(A1、A2)被设定成:在进行半点印刷时,包含检查对象的记录线17(17a)被驱动、且相邻记录线17(17b、17c)被错开基准驱动周期的1/2周期后驱动时所形成的特定的点排列。
图5B是检查对象的记录线17(17a)和相邻记录线17(17b、17c)处于同一列时的特殊位图像A(A1)的一例。再有,图5C是另一相邻记录线17(17c)和检查对象的记录线17(17a)处于不同列时的特殊位图像A(A2)的一例。特殊位图像A1包含在成为基准的记录线17(17a)的点形成位置、和相邻记录线17(17b、17c)的偏离了半点的点形成位置(即,在记录头2的扫描方向X上偏离了1点的点形成位置)这两个位置上形成点的锯齿状的锯齿图案C(特定的点排列)。在检查对象的记录线17和相邻记录线17(17b、17c)被配置于同一列时,即将#3~#22的记录线17作为检查对象时,检测包含在特殊位图像A1中的锯齿图案C。锯齿图案C是错开特定的驱动周期(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错开基准驱动周期的1/2的驱动周期)来驱动相邻的头线圈16而形成的点排列。
此外,特殊位图像A2以检查对象的记录线17和相邻记录线17(17c)处于不同列为前提。该情况下,考虑记录线列17A、17B的列间距离及要印刷的点的密度(印刷分辨率),设定特殊位图像A2,以使包含相邻记录线形成的点数据在记录头2的扫描方向X上偏离了与列间距离相当的点数(图5C所示的Nd点)时形成锯齿图案C的点图案。例如,如本实施方式这样以将列间距离设为6d的记录线17的配置进行半点印刷时,Nd=12。因此,该情况下,将特殊位图像A2设定成包含在扫描方向X上使点位置错开12个点时形成锯齿图案C的点图案。在本实施方式的记录线17及头线圈16的配置中,在以#1、#2、#23、#24的记录线17为检查对象时,对包含于特殊位图像A2中的锯齿图案C进行检测。
图6是特殊位图像A的检测处理的流程图。控制部9根据该流程图,针对1行印刷数据(24列的点行数据)的整个范围进行特殊位图像A的检测处理。即,控制部9在从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的最前列到最终列为止的各列中,将24根记录线17依次作为检查对象来进行判定是否以与锯齿图案C相应的配置形成点的处理。而且,在印刷对象的行印刷数据中的锯齿图案C的检测状况变成了预先设定的状况时,判定为检测到特殊位图像A。具体是,在连续的2个点位置的任一位置中形成锯齿图案C的记录线17的数目被判定为在预先设定的基准数(本实施方式中为2)以上的列是预先设定的基准连续数(本实施方式中为12)以上时,判定为检测到了特殊位图像A。
作为在特殊位图像A的检测处理中采用的计数器,控制部9具备锯齿图案计数器、导线计数器、检测数计数器。控制部9在开始1行印刷数据中的特殊位图像A的检测处理之前,对锯齿图案计数器进行初始化,将其计数值置为0。然后,将1行印刷数据中的最前列作为对象列,开始步骤S1~S11的处理。首先,在步骤S1中进行检测数计数器的初始化,将计数值(PinCnt)置为0,并且进行指定检查对象的记录线17的导线计数器的初始化,将计数值(i)置为1。
接着,在步骤S2中,获取对象列中的检查对象的记录线17a(即、#1的记录线17)的点数据(在记录介质中是否形成点的数据)、相邻记录线17b(即、#3的记录线)的错开了半点(1点)的位置处的点数据、及相邻记录线17c(该情况下为#2的记录线)的错开了半点(1点)+列间距离(Nd点:图4所示的导线配置的情况下是12点)的位置处的点数据这3个点数据(第1组点数据)。然后,进入步骤S3。在i=1、2、23、24时,控制部9在步骤S2中假定特殊位图像A2的锯齿图案C,作为相邻记录线17c的点数据而获取错开了(半点+列间距离)的位置处的点数据。另一方面,i=3~22时,假定特殊位图像A1的锯齿图案C,作为相邻记录线17c的点数据而获取错开了半点的位置处的点数据。
在步骤S3中,判定所获取的3个点数据是否形成锯齿图案C(即,3个点数据是否全部为在记录介质上形成点的数据)。在形成锯齿图案C的情况下(步骤S3:是),进入步骤S4。另一方面,在未形成锯齿图案C的情况下(步骤S3:否),进入步骤S5。在步骤S5中,向当前的对象列附近移动对象列,与步骤S2同样地获取检查对象的记录线17a和相邻记录线17b、17c的点数据。然后,进入步骤S6,判定所获取的3个点数据(第2组点数据)是否形成锯齿图案C。在形成的情况下(步骤S6:是),进入步骤S4。在步骤S4中,使检测数计数器的计数值(PinCnt)加1。然后,进入步骤S7。另一方面,在第2组点数据未形成锯齿图案C的情况下(步骤S6:否),不对检测数计数器的计数值(PinCnt)进行相加运算,而是进入步骤S7。
控制部9在步骤S7中将导线计数器的计数值加1之后,进入步骤S8,判定导线计数器的当前的计数值是否大于24,即是否对24根记录线17的全部进行了检查。若是小于24的值(步骤S8:否),则返回步骤S2。然后,直到导线计数器的计数值(i)变为24为止,反复进行步骤S2~S8。
若导线计数器的计数值大于24(步骤S8:是),则进入步骤S9,判定检测数计数器的计数值(PinCnt)是否在2以上。若是2以上(步骤S9:是),则进入步骤S10,使锯齿图案计数器的计数值加1。然后,进入步骤S12。另一方面,若检测数计数器的计数值(PinCnt)在1以下(步骤S9:否),则进入步骤S11,对锯齿图案计数器进行初始化,将其计数值置为0。然后,进入步骤S12。
在步骤S12中,判定锯齿图案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为12以上。在该计数值为12以上时,换言之在形成锯齿图案C的记录线17有2根以上的列连续地持续了12列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2:是),控制部9判定为印刷对象的行是包含特殊位图像A的行,在该时间点结束处理。另外,在锯齿图案计数器的计数值小于12时(步骤S12:否),进入步骤S13。在步骤S13中,判定其是否为印刷对象的行的最终列,在不是最终列时(步骤S13:否)使对象列向旁边移动,返回步骤S1,进行下一列的检测(步骤S1~S12)。此外,是最终列时(步骤S13:是),判定为印刷对象的行不包含特殊位图像A,结束处理。
特殊位图像B及其检测处理
图7是决定驱动模式时采用的另一种特殊位图像B(高占空比点图案)的说明图,图7A是由同一记录线17连续地形成点的第1点图案B1,图7B是由同一记录线17连续地每隔1点形成点的第2点图案B2。在本实施方式中,1行印刷数据将列方向的24点设为最大136位(1位为1个文字的宽度)的点行数据而构成。特殊位图像B的检测处理是通过对图7A或者图7B所示的点排列的连续数进行检测并判定其最大连续数是否为基准数(例如50)以上来进行的。
控制部9在进行各行的印刷之前,预先与上述的特殊位图像A的检测处理并行地进行特殊位图像B的检测处理。特殊位图像A、B的检测处理均针对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的整个范围进行。即,控制部9针对印刷对象行的点行数据的整个范围检测第1点图案B1或者第2点图案B2的连续数。在此,基于是否进行半点印刷来决定检测第1点图案B1与第2点图案B2中的哪一个,在不进行半点印刷的情况下检测第1点图案B1的连续数,在进行半点印刷的情况下检测第2点图案B2的连续数。而且,进行1行印刷数据之中的最大连续数是否超过基准数的判定,在超过基准数的情况下,判定为对特殊位图像B进行了检测。
用于决定驱动模式的其他参数
作为用于决定记录头2的驱动模式(即头线圈16的通电控制所涉及的设定)的参数,控制部9除了上述的特殊位图像A、B的检测结果以外,还采用记录头2的温度(温度检测器23的检测值)和针对印刷对象的点数据而指定的印刷品质的设定。印刷品质是根据印刷模式与文字品质这2个参数的组合来指定的。作为印刷模式,可指定“标准”与“复印”的任一模式。再有,作为文字品质,可指定“DRAFT”与“LQ(Letter Quality)”中的任一个。DRAFT模式是针对比预先设定的基准分辨率还低的分辨率的印刷数据指定的,LQ模式是针对在基准分辨率以上的分辨率的印刷数据指定的。
图8是驱动模式决定用的控制表格。控制部9基于温度检测器23的检测信号来判定记录头2是否超过了预先设定的基准温度,并基于该判定结果来调整对各行印刷时的各头线圈16进行的通电内容,作为该基准温度,采用3种基准温度。图8中,表示为“特殊位图像A”的栏是在判定为存在特殊位图像A的检测时采用的基准温度等的设定。再有,表示为“特殊位图像B”的栏是在无特殊位图像A的检测且包含特殊位图像B的特定区域的数目为基准数N以上时采用的基准温度等的设定。在此,在表示为“特殊位图像A”的栏中表示了“特殊位图像以外”,这意味着,在没有特殊位图像A、B的检测时采用与有特殊位图像A的检测时相同的设定。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对于由印刷模式(标准/复印)和文字品质(DRAFT/LQ)的组合构成的4种印刷品质的每一个而言,分为“特殊位图像A”或“特殊位图像以外”、“特殊位图像B”这两种情况,针对这些共计8种图案预先设定3种基准温度的设定值。另外,在图8所示的控制表格中,对于基准温度的值本身省略图示,仅图示与各基准温度对应的温度检测器23的输出值(Rin、Rhh、Rst)。
图8中示出与设定的各基准温度对应的温度检测器23(例如热敏电阻)的输出值。3种基准温度之中最低的基准温度是用于对从形成1点的通电结束到下一次通电开始为止的间隔时间(头线圈驱动间隔)进行设定的间隔印刷条件(Rin)。再有,比间隔印刷条件(Rin)次低的基准温度是用于设定在托架4的往复移动中的去程与回程这两个行程中进行点形成的双面印刷、和仅在去程与回程中的任一方进行点形成的单面印刷的哪一个的Uni-D印刷条件(Rhh)。而且,最高的基准温度是判定是否停止印刷时所采用的印刷停止条件(Rst)。控制部9根据温度检测器23的输出值和Rin的比较判定,决定采用初始间隔时间(Tin1)和高温时间隔时间(Tin2)中的哪一个。再有,根据温度检测器23的输出值和Rhh的比较判定,决定进行双面印刷与单面印刷中的哪一个。进而,根据温度检测器23的输出值和Rst的比较判定,决定是否停止印刷。
印刷时的记录头的控制方法
图9是表示采用了图8的控制表格的驱动模式决定处理及印刷处理的流程的的流程图。再有,图10是特殊位图像检测处理(图9的步骤S24)的流程图。以下,根据这些流程图说明1行1行地对印刷数据进行印刷时的印刷处理。首先,控制部9在步骤S21中获取温度检测器23的输出值R,进行与预先设定的基准温度所对应的输出值的比较判定。在此采用的基准温度是比上述的3种基准温度中的最低的温度、即间隔印刷条件(Rin)还低的值,例如,对应的温度检测器23的输出值设定为13.62KΩ。在记录头2的温度为基准温度以下的情况下,即R≥13.62KΩ的情况下(步骤S21:是),控制部9进入步骤S22,设定驱动模式。
在步骤S22中,控制部9将头线圈驱动频率f设为f≤780Hz(0.78kHz),在标准模式的情况下将头线圈通电时间Pw设定为Pwn+10μs,在复印模式的情况下将将头线圈通电时间Pw设定为Pwc+10μs。在此,Pwn是预先设定的标准模式的基准通电时间,Pwc是预先设定的复印模式的基准通电时间。其中,针对头线圈驱动间隔,例如可从“特殊位图像以外”一栏的值中选择与印刷品质相应的初始间隔(Tin1)。或者,也可以另外设定其他间隔值。接着,进入步骤S23,以所设定的驱动模式执行本次印刷对象的行的印刷,结束处理。
在步骤S21中,在记录头2的温度比基准温度高(即R<13.62KΩ)的情况下(步骤S21:否),控制部9进入步骤S24。在步骤S24中,如图10所示,通过步骤S24a、步骤S24b、步骤S24c这3个步骤,对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进行上述的特殊位图像A、B的检测处理。
首先,在步骤S24a中判断印刷数据是否为半点印刷用的数据。若是半点印刷用的数据(步骤S24a:是),则进入步骤S24b。另一方面,若不是半点印刷用的数据(步骤S24a:否),则省略步骤S24b而是进入步骤S24c。控制部9在步骤S24b中针对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进行由图6的流程图示出的特殊位图像A的检测处理。再有,在步骤S24c中,对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进行特殊位图像B的检测处理。控制部在步骤S24a中判定为是半点印刷用的数据的情况下,在步骤S24c中进行第2点图案B2的最大连续数是否为基准数以上的判定。另一方面,在步骤S24a中判定为不是半点印刷用的数据的情况下,在步骤S24c中进行第1点图案B1的最大连续数是否为基准数以上的判定。
在步骤S24中,在步骤S24b中判定为包含特殊位图像A的情况下(即、判定为形成锯齿图案C的记录线17有2根以上的列连续地持续12列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24:是-(1)),进入步骤S25。在步骤S25中,参照图8的控制表格,作为3种基准温度,选择针对本次印刷数据指定的印刷品质中的“特殊位图像A”一栏的温度(第1温度)。然后,将与选择出的基准温度对应的温度检测器23的输出值Rin、Rhh、Rst设定为用于决定驱动模式的判定值。
再有,在步骤S24中未能检测到特殊位图像A(步骤S24b中无检测或者省略了步骤S24b),且在步骤S24c中检测到特殊位图像B的情况下(步骤S24:是-(2)),进入步骤S26。在步骤S26中,参照图8的控制表格,作为3种基准温度,选择针对本次印刷数据指定的印刷品质中的“特殊位图像B”一栏的温度(第2温度)。然后,将与选择出的基准温度对应的温度检测器23的输出值Rin、Rhh、Rst设定为用于决定驱动模式的判定值。
并且,在步骤S24中未检测到特殊位图像A(步骤S24b中无检测或者省略了步骤S24b),且步骤S24c中未检测到特殊位图像B的情况下(步骤S24:否),进入步骤S27。在步骤S27中,参照图8的控制表格,作为3种基准温度,选择针对本次印刷数据指定的印刷品质中的“特殊位图像以外”一栏的温度(第1温度)。然后,将与选择出的基准温度对应的温度检测器23的输出值Rin、Rhh、Rst设定为用于决定驱动模式的判定值。
在进入了步骤S25的情况下(即,有特殊位图像A的检测的情况下),接着在步骤S28~S33中进行温度检测器23的输出值R与Rin、Rhh、Rst之间的比较判定,并基于判定结果来设定驱动模式。在步骤S25中,在文字品质为DRAFT时,将3种基准温度设为T1、T2、T3(0.90kΩ、0.55kΩ、0.51kΩ),在文字品质为LQ时,将3种基准温度设为T1、T4、T5(0.90kΩ、0.57kΩ、0.53kΩ)。然后,在步骤S28中,进行作为最低的基准温度的间隔印刷条件(T1)所对应的输出值Rin的比较判定。在R>Rin(记录头2的温度T≤T1)的情况下(步骤S28:否),进入步骤S29,将头线圈驱动频率f设为f≤0.78kHz,在标准模式的情况下将头线圈通电时间Pw设定为Pwn,在复印模式的情况下将头线圈通电时间Pw设定为Pwc。再有,将头线圈驱动间隔设定为Tin1。
在步骤S28中R≤Rin(记录头2的温度T>T1)的情况下(步骤S28:是),进入步骤S30,进行与Uni-D印刷条件(T2、T4)所对应的输出值Rhh的比较判定。而且,在R>Rhh(记录头2的温度T≤T2、T4)的情况下(步骤S30:否),进入步骤S31,将头线圈驱动频率f、头线圈通电时间的各值设定为图9的步骤S31一栏所示的值。
再有,在步骤S30中R≤Rhh(记录头2的温度T>T2、T4)的情况下(步骤S30:是),进入步骤S32,进行与印刷停止条件(T3、T5)所对应的输出值Rst的比较判定。而且,在R>Rst(记录头2的温度T≤T3、T5)的情况下(步骤S32:否),进入步骤S33,将头线圈驱动频率f、头线圈通电时间的各值设定为图9的步骤S33一栏所示的值。
这样,在以步骤S29、S31、S33的任一个中进行驱动模式的设定后,进入步骤S23,以所设定的驱动模式执行本次印刷对象的行的印刷,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在步骤S32中R≤Rst(记录头2的温度T>T3、T5)的情况下(步骤S32:是),进入步骤S34,停止印刷。在步骤S34中,控制部9在预先设定的延迟时间(用于进行记录头2的散热的时间)的期间内停止印刷。然后,返回步骤S21,重新开始处理。
接着,在进入了步骤S26的情况下(即,有特殊位图像B的检测的情况下),在步骤S35~S40中进行温度检测器23的输出值R与Rin、Rhh、Rst之间的比较判定,并基于判定结果来设定驱动模式。在步骤S26中,将基准温度设定为T6、T7、T5(5.82kΩ、4.16kΩ、0.53kΩ)。该情况下,无论文字品质为DRAFT还是为LQ,基准温度都是相同的。除了将3种基准温度设定得比进行步骤S28~S33的处理时更低(作为基准温度而选择了第2温度)、及头线圈驱动频率f为比步骤S29、S31、S33中设定的f≤0.78kHz还高的驱动频率(标准模式的情况下f≤1.56kHz、复印模式的情况下f≤1.26kHz)以外,与步骤S28~S33同样地进行步骤S35~S40的处理。
并且,在进入了步骤S27的情况下(即特殊位图像A、B均无检测的情况下),在步骤S41~S46中进行温度检测器23的输出值R与Rin、Rhh、Rst之间的比较判定,并基于判定结果来设定驱动模式。在步骤S27中,将Rin、Rhh、Rst设定成与在步骤S25中设定的值相同的值。除了头线圈驱动频率f为比步骤S29、S31、S33中设定的f≤0.78kHz还高的驱动频率(标准模式的情况下f≤1.56kHz、复印模式的情况下f≤1.26kHz)这一点以外,与步骤S28~S33同样地进行步骤S41~S46的处理。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考虑相邻的头线圈16间的磁干扰来决定驱动模式的控制。具体是,设定为使进入到步骤S25时的驱动模式下的头线圈驱动频率f低于进入到步骤S26、S27时的驱动模式下的头线圈驱动频率f。也就是说,在从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中检测到包含基准量以上的锯齿图案C的特殊位图像A的情况下,其中该锯齿图案C是通过错开特定的驱动周期来驱动相邻的头线圈16而被印刷的,换言之在预测到产生头线圈间的磁干扰引起的挂住墨带的情况下,将头线圈驱动频率f设定得比未检测到特殊位图像A时的驱动频率还低。
如此一来,印刷速度会变慢,但可抑制因相邻的头线圈16间的磁干扰引起的记录线17的响应不良。因此,可将挂住墨带的产生防患于未然。再有,由于仅在检测到特殊位图像A时减缓印刷速度,故直到不存在产生挂住墨带的可能性时为止,无需减缓印刷速度就能达到目的。由此,不会使吞吐量降低所需以上。再有,在进行半点印刷的情况下,换言之仅在使头线圈的驱动时刻偏离基准驱动周期的1/2周期来进行印刷的情况下,进行特殊位图像A的检测处理,因此可省略非必要的检测处理。由此,能够简化控制,且能够缩短处理时间。
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印刷记录头2的温度超过头线圈16的烧坏界限温度这样的高占空比点图案时,进行在头线圈16的温度低的阶段切换为发热量少的驱动模式的控制。具体是,在进入了步骤S25、S27的情况下,将用于决定驱动模式的基准温度设定为T1、T2、T3或T1、T4、T5(第1温度)。另外,在进入了步骤S26的情况下,将基准温度设定为T6、T7、T4(第2温度)。再有,在进入了步骤S25、S27的情况下,将与各基准温度对应的头线圈驱动间隔Tin1、Tin2设定为比进入到步骤S26时还短的值。也就是说,在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之中包含特殊位图像B的情况下(即、可预测到记录头2的温度超过头线圈的烧坏界限温度的情况下),与不包含特殊位图像B的情况(可预测到记录头2的温度未超过头线圈的烧坏界限温度的情况)相比,降低用于变更驱动模式的记录头2的基准温度,并且减缓印刷速度。
这样,若降低基准温度,则即便记录头2的温度相同,也能设定成发热量更少的驱动模式。因此,仅在记录头2的温度可能超过头线圈的烧坏界限温度的情况下,能够切换为发热量少且印刷速度慢的驱动模式。既可以将头线圈的烧坏防患于未然,又不会使印刷吞吐量降低所需以上。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步骤S24中可统一进行特殊位图像A、B的检测处理,故可有效地进行控制,能够缩短处理时间。
变形例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特殊位图像A的检测处理中,在判定为连续的2个点位置中的哪一个位置中形成锯齿图案C的记录线17的数目在预先设定的基准数(2根)以上的列是预先设定的基准连续数(12列)以上时,虽然判定为检测到特殊位图像A,但基准数及基准连续数的设定值并不限于2根及12列。关于基准数及基准连续数,可通过事先验证各种印刷数据中的挂住墨带的产生状况后适当地进行设定。
(2)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在步骤S24中进行特殊位图像A、B的检测处理,但也可省略特殊位图像B的检测处理。该情况下,不需要图8的控制表格中的表示为“特殊位图像B”的栏的数据,并且不需要图9的流程图中的步骤S25~S30的步骤。
(3)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特殊位图像A(A1、A2)及其检测处理是以图3、图4所示的头线圈16的配置及记录线17的排列为前提的,但对于不同于图3、图4的头线圈配置及记录线配置而言,也可以应用本发明。例如,即便在将记录线17的至少一部分排列成1列并将驱动这些记录线的头线圈16以对应的顺序排列成1列或者圆周状的情况下,也可定义同样的检查对象的记录线17a及相邻记录线17b、17c的组合。而且,通过判定这些记录线是否形成锯齿图案C,从而可判定是否有可能产生挂住墨带的现象。
这样,本发明可应用于多个头线圈16被相邻配置的各种结构中。即,只要预先掌握通过错开存在相邻的头线圈16因磁干扰而引起的记录线17的响应不良的可能性的特定的驱动周期后进行驱动而被印刷的特定的点排列,并基于该检测结果来选择适当的驱动模式即可。
(4)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特殊位图像B的检测处理中,关注了1行印刷数据中的第1点图案B1或者第2点图案B2的最大连续数,在最大连续数超过基准数的情况下判定为检测到特殊位图像B,但也可以对连续数超过基准数的第1点图案B1或者第2点图案B2的个数(出现数)进行计数,在计数值为基准数以上(基准数能适当地设定为2、3、4…等数值)时判定为检测到特殊位图像B。

Claims (14)

1.一种点阵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被扫描的托架;
搭载于所述托架的记录头;和
对所述记录头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所述记录头具备:
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点的多根记录线;及
选择性地驱动该多根记录线中的每一根的多个头线圈,
所述控制部从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中检测通过将相邻的所述头线圈错开特定的驱动周期来驱动从而被印刷的特定的点排列,
所述控制部基于该特定的点排列的检测结果来决定所述记录头的驱动模式,并以该决定出的驱动模式对所述托架进行扫描,同时驱动所述记录线,执行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的印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阵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头线圈在所述记录头内被排列成圆周状,
所述多根记录线的至少一部分在与所述托架的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以恒定间距被排列,并且以与所述头线圈的排列顺序相同的顺序被排列,
所述特定的点排列是将多个点偏离基准点间距的一半尺寸后排列成锯齿状的锯齿图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阵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针对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的从最前列到最终列为止的各列,
将所述多根记录线依次作为检查对象,判定是否通过检查对象的记录线、和相对于该检查对象的记录线处于预先设定的位置关系的相邻记录线来印刷所述特定的点排列,
在被判定为印刷所述特定的点排列的所述记录线的数目为预先设定的基准数以上的列持续了预先设定的基准连续数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检测到预先设定的特殊图案,
基于该判定结果来决定所述驱动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阵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作为印刷时的所述记录头的驱动模式,能够设定所述头线圈的驱动频率不同的驱动模式,
所述控制部在检测到所述特殊图案的情况下,选择与未检测到所述特殊图案时相比所述头线圈的驱动频率更低的驱动模式,并根据该选择出的所述驱动模式,执行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的印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阵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若是进行以基准点间距的一半间距形成所述点的半点印刷的印刷模式,则所述控制部进行从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中检测所述特定的点排列的处理,并基于该特定的点排列的检测结果来决定所述记录头的驱动模式,
若是不进行所述半点印刷的印刷模式,则所述控制部不进行检测所述特定的点排列的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阵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从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中检测所述特定的点排列及预先设定的高占空比点图案,
该高占空比点图案是同一所述记录线的连续驱动次数、或者每隔1点驱动同一所述记录线的间歇驱动的连续次数为预先设定的上限值以上的点排列,
基于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中的所述高占空比点图案及所述特定的点排列的检测结果,决定所述记录头的驱动模式,并以该决定出的驱动模式来执行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的印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点阵式打印机,其特征在于,
作为印刷时的所述记录头的驱动模式,能够设定发热量不同的驱动模式,并且能够使所述驱动模式与所述记录头的温度建立对应关系,
与所述驱动模式建立了对应关系的所述记录头的温度包含至少2种温度,即第1温度、和比该第1温度低的第2温度,
所述控制部在执行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的印刷前,对所述记录头的温度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中的所述特定的点排列及所述高占空比点图案的检测结果,选择所述第1温度和所述第2温度中的任一个,
所述控制部从与选择出的温度建立了对应关系的所述驱动模式之中,选择与检测到的所述记录头的温度对应的所述驱动模式,
所述控制部根据该选择出的所述驱动模式,执行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的印刷。
8.一种点阵式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该点阵式打印机具有:在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被扫描的托架;搭载于所述托架的记录头;和对所述记录头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所述记录头具备: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形成点的多根记录线;和选择性地驱动该多根记录线的每一根的多个头线圈,
所述控制部从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中检测通过将相邻的所述头线圈错开特定的驱动周期来驱动从而被印刷的特定的点排列,
所述控制部基于该特定的点排列的检测结果来决定所述记录头的驱动模式,并以该决定出的驱动模式对所述托架进行扫描,同时驱动所述记录线,执行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的印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点阵式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头线圈在所述记录头内被排列成圆周状,
所述多根记录线的至少一部分在与所述托架的扫描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以恒定间距被排列,并且以与所述头线圈的排列顺序相同的顺序被排列,所述特定的点排列是将多个点偏离基准点间距的一半尺寸后排列成锯齿状的锯齿图案。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点阵式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针对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的从最前列到最终列为止的各列,
将所述多根记录线依次作为检查对象,判定是否通过检查对象的记录线和相对于该检查对象的记录线处于预先设定的位置关系的相邻记录线来印刷所述特定的点排列,
在被判定为印刷所述特定的点排列的所述记录线的数目为预先设定的基准数以上的列持续了预先设定的基准连续数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检测到预先设定的特殊图案,
基于该判定结果来决定所述驱动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点阵式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印刷时的所述记录头的驱动模式,能够设定所述头线圈的驱动频率不同的驱动模式,
所述控制部在检测到所述特殊图案的情况下,选择与未检测到所述特殊图案时相比所述头线圈的驱动频率更低的驱动模式,并根据该选择出的所述驱动模式来执行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的印刷。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点阵式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是进行以基准点间距的一半间距形成所述点的半点印刷的印刷模式,则所述控制部进行从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中检测所述特定的点排列的处理,并基于该特定的点排列的检测结果来决定所述记录头的驱动模式,
若是不进行所述半点印刷的印刷模式,则所述控制部不进行检测所述特定的点排列的处理。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点阵式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从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中检测所述特定的点排列及预先设定的高占空比点图案,
该高占空比点图案是同一所述记录线的连续驱动次数、或者每隔1点驱动同一所述记录线的间歇驱动的连续次数为预先设定的上限值以上的点排列,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中的所述高占空比点图案及所述特定的点排列的检测结果来决定所述记录头的驱动模式,并以该决定出的驱动模式来执行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的印刷。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点阵式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作为印刷时的所述记录头的驱动模式,能够设定发热量不同的驱动模式,并且能将所述驱动模式与所述记录头的温度建立对应关系,
与所述驱动模式建立了对应关系的所述记录头的温度包含至少2种温度,即第1温度、和比该第1温度更低的第2温度,
所述控制部在执行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的印刷前,对所述记录头的温度进行检测,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中的所述特定的点排列及所述高占空比点图案的检测结果,选择所述第1温度和所述第2温度中的任一个,
从与选择出的温度建立了对应关系的所述驱动模式之中,选择与检测到的所述记录头的温度对应的所述驱动模式,
根据该选择出的所述驱动模式来执行所述印刷对象的点行数据的印刷。
CN201310417986.8A 2012-09-25 2013-09-13 点阵式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605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0461 2012-09-25
JP2012210461 2012-09-25
JP2013-171055 2013-08-21
JP2013171055A JP6187026B2 (ja) 2012-09-25 2013-08-21 ドットインパクトプリンタ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0596A true CN103660596A (zh) 2014-03-26
CN103660596B CN103660596B (zh) 2016-01-13

Family

ID=50299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1798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660596B (zh) 2012-09-25 2013-09-13 点阵式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6059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0927A (zh) * 2016-11-18 2018-05-29 株式会社东芝 位置检测装置、处理装置、以及程序
CN112906023A (zh) * 2021-02-22 2021-06-04 深圳市穗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对打印彩票进行完整性验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12161A (ja) * 1986-10-31 1988-05-17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シリアルドツトプリンタの印字タイミング補正方式
US4936210A (en) * 1985-12-23 1990-06-2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rrangement of printing pins in a serial type dot printer
JPH0524212A (ja) * 1991-07-25 1993-02-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印字ヘツド
JPH08167112A (ja) * 1994-12-07 1996-06-25 Star Micronics Co Ltd 磁気書込み用ヘッド
CN1236704A (zh) * 1998-05-26 1999-12-0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跳跃式打印机驱动方法
CN1498766A (zh) * 2002-11-06 2004-05-26 日立印刷技术株式会社 点阵式打印机
US20110157266A1 (en) * 2009-12-25 2011-06-3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head control method and dot impact printer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36210A (en) * 1985-12-23 1990-06-26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Arrangement of printing pins in a serial type dot printer
JPS63112161A (ja) * 1986-10-31 1988-05-17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シリアルドツトプリンタの印字タイミング補正方式
JPH0524212A (ja) * 1991-07-25 1993-02-0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印字ヘツド
JPH08167112A (ja) * 1994-12-07 1996-06-25 Star Micronics Co Ltd 磁気書込み用ヘッド
CN1236704A (zh) * 1998-05-26 1999-12-01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跳跃式打印机驱动方法
CN1498766A (zh) * 2002-11-06 2004-05-26 日立印刷技术株式会社 点阵式打印机
US20110157266A1 (en) * 2009-12-25 2011-06-3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Recording head control method and dot impact print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0927A (zh) * 2016-11-18 2018-05-29 株式会社东芝 位置检测装置、处理装置、以及程序
CN112906023A (zh) * 2021-02-22 2021-06-04 深圳市穗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对打印彩票进行完整性验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60596B (zh) 2016-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487639B (en) Ink-jet printer having abnormal compensation function of nozzle
EP2360022B1 (en) A thermal printhead detecting device and method and a thermal printer using the same
JP509690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ト方法
US20100033547A1 (en) Printe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200516168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EP3121013A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inthead control
CN103660596A (zh) 点阵式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US8662615B2 (en) Method of printing a barcode using a line printhead, and a printing
JP5606103B2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US7695089B2 (en) Ink short detection
JP3640080B2 (ja) シリアル記録装置及び方法
CN102152646B (zh) 记录头的控制方法及点击打式打印机
US5152619A (en) Dot-matrix printer with dot counter and temperature sensor for efficient high-quality printing
JP5739214B2 (ja) サーマルヘッドの断線チェック装置及び断線チェック方法
JP6187026B2 (ja) ドットインパクトプリンター
CN104527230A (zh) 一种防止局部过热的热敏车票打印机
US20060204307A1 (en) Image form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5402618B2 (ja) 記録ヘッド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ドットインパクトプリンター
JP2011255632A (ja) 記録ヘッド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ドットインパクトプリンター
JP2011131519A5 (zh)
US20230398792A1 (en) Printing apparatus, printing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JP5636749B2 (ja) 記録ヘッド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ドットインパクトプリンター
US11001079B2 (en) Thermal printer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2005262814A (ja) サーマルヘッド装置
JP2009208387A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13

Termination date: 202109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