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59703B - 一种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59703B
CN103659703B CN201210349523.8A CN201210349523A CN103659703B CN 103659703 B CN103659703 B CN 103659703B CN 201210349523 A CN201210349523 A CN 201210349523A CN 103659703 B CN103659703 B CN 1036597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igger
main shaft
reverse
bearing
transmission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4952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59703A (zh
Inventor
黄仁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34952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597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59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597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597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597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1/00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 B25B21/02Portable power-driven screw or nut setting or loosening tools; Attachments for drilling apparatus serving the same purpose with means for imparting impact to screwdriver blade or nut socket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扳机,旨在提供一种重量轻,耗能小,对螺栓冲击力小,工作效率高;并可有效解决由于螺栓的反作用力使气动扳机反转,而对使用者握持气动扳机的手造成伤害的问题的扳机。它包括扳机壳体、马达、打击部位、位于扳机前部的减速器及连接打击部位与减速器传动主轴,所述打击部位与减速器之间的传动主轴与相对的扳机壳体之间设有防止传动主轴反转的防反转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扳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工具,具体涉及一种扳机。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冲击式大扭力气扳机(俗称风炮)的主要结构是由气动马达与打击部件构成。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708601A,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发明创造的名称为一种气动扳手,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气动扳手,包括有传动轴、与传动轴设置在同一轴线上的气动转子,传动轴外设置的与气动转子啮合传动的捶打室壳体及前护套,捶打室壳体内通过固定销固定有捶打块。这类冲击式大扭力气扳机的动力来源是空压机输出的压缩空气,当压缩空气带动气动马达转动后,气动马达再带动相连接的打击部位进行类似锤打的运动,在每一次敲击之后,把螺丝拧紧或者卸下来;其输出的扭力是不连续的扭力。这类结构的大扭力气扳机主要缺点是重量重、耗气量大,即耗能大;并且冲击力也大,容易损坏螺丝。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目前一些发明人对现有的冲击式大扭力气扳机进行了改进,制作出一种无冲击大扭力气扳机,该扳机将冲击式大扭力气扳机的打击部位用减速器代替;也就是说,无冲击大扭力气扳机的主要结构是由气动马达与减速器部件构成。无冲击大扭力气扳机通过减速器将气动马达的输出扭力放大,实现大扭力输出;并且使扭力连续输出。这类无冲击大扭力气扳机与上述冲击式大扭力气扳机相比,在相同扭力输出的情况下,其具有重量轻、耗气量少,即耗能小的优点;并且由于其输出扭力为连续扭力,且其输出转速很低,因而其冲击力极小;但由于其通过减速器实现大扭力输出是以极大的减小输出转速为代价的,虽然这样极大的减小了冲击力,但这使得这类无冲击大扭力气扳机的输出转速很低,导致大扭力气扳机的工作效率极大的降低。
进一步的,为了使大扭力气扳机具有足够的输出转速和输出扭力的同时,减小扳机的重量轻、耗气量,并降低对螺栓的冲击力;一些发明人提出将打击部位和减速器结合使用,即在现有的冲击式大扭力气扳机的打击部位的前部加装一个减速器,并通过连接轴连接打击部位的输出端与减速器的输入端。该扳机的理论工作机理是:马达连续输出的扭矩首先通过打击部位进行第一次放大;接着第一次放大后的输出扭力通过连接轴传送到减速器上,通过减速器进行二次放大;这样该扳机与上述冲击式大扭力气扳机相比,在相同扭力输出的情况下,其可以有效的减小马达的型号,降低马达的重量和耗气量;同时该扳机与由气动马达与无冲击大扭力气扳机相比,在相同扭力输出的情况下,其可以有效减小减速器的速比,增大扳机输出转速,进而有效提高扳机工作效率。这类在现有扳机的打击部位前加装减速器而形成的扳机在理论上视乎可行;但通过实际使用的验证,在打击部位前加装减速器后,扳机实际输出的扭力不仅没有被减速器放大,反而比未加装减速器前的输出扭力更小;这也就是目前现有的扳机中为何一直没有出现这类在打击部位前加装减速器而形成的新型扳机的原因。为何在扳机的打击部位前加装减速器后不能达到理论分析的效果,其原因在于:由于打击部位输出的扭力是不连续的,其相邻两次的输出扭力之间是有时间间隔的;并且由于打击部位转速很快,打击部位每一次的输出扭力所持续的时间很短暂;而减速器的各部件之间又不可避免的存在间隙;这就使得打击部位输出的打击力,即输出扭力传递到减速器上后,首先需要克服减速器的各部件之间存在的间隙,而由于打击部位每一次输出的打击力所持续的时间很短;这就可能造成打击部位前一次输出的打击力,还未由减速器传送至扳机输出终端时,此次打击部位输出的打击力就已经结束;而打击部位下一次输出的打击力又还没跟上,此时减速器内部结构在作用与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减速器内部结构之间的间隙将重新产生;这就导致了打击部位每一次输出的打击力,即输出扭力传递到减速器上后,都需要克服减速器的各部件之间存在的间隙;因而在现有的扳机的打击部位前加装减速器后,扳机实际输出的扭力不仅没有被减速器放大,反而比未加装减速器前的输出扭力更小。
另一方面,目前的气动扳机在拧紧或拆卸螺栓时,受到的反作用力通常是作用到使用者握持气动扳机的手上;这样不仅会增加劳动强度,而且在气动马达在开始的工作的瞬间,若螺栓的反作用力较大,整个气动扳机将会反转,这可能对使用者握持气动扳机的手造成伤害。为了改善上述问题,目前大输出扭力的气动扳机,尤其是无冲击大扭力气扳机的壳体前部通常会设置支撑力臂,在拧紧或拆卸螺栓时,通过支撑力臂抵靠在工件的支撑点上;这样在拧紧或拆卸螺栓的过程中螺栓绝大部分反作用力,将通过支撑力臂作用到工件的支撑点上,有效降低使用者握持气动扳机的力度,进而降低劳动强度;但由于气动马达在工作前,其壳体上的支撑力臂与工件的支撑点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间距,因而在气动马达开始工作时,支撑力臂存在寻找支撑点的过程,即支撑力臂在螺栓反作用力作用下产生反向旋转直至支撑力臂抵靠在工件支撑点上的过程;所以在气动马达开始工作的瞬间,若螺栓的反作用力较大,整个气动扳机还是会反转,因而可能对使用者握持气动扳机的手造成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冲击式大扭力气扳机,其重量重、耗能大,并且冲击力也大,容易损坏螺丝,以及无冲击大扭力气扳机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重量轻,耗能小,对螺栓冲击力小,并且工作效率高的扳机。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气动扳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螺栓的反作用力使气动扳机反转,而对使用者握持气动扳机的手造成伤害的问题,提供一种扳机,可有效解决由于螺栓的反作用力使气动扳机反转,而对使用者握持气动扳机的手造成伤害的问题;并具有操作灵活度与舒适度佳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扳机,包括扳机壳体、马达、打击部位、位于扳机前部的减速器及连接打击部位与减速器传动主轴,所述打击部位与减速器之间的传动主轴与相对的扳机壳体之间设有防止传动主轴反转的防反转装置。
本方案的传动主轴连接打击部位与减速器,即传动主轴连接打击部位的输出端与减速器的输入端。当本方案扳机的打击部位输出的打击力通过传动主轴传递到减速器上后,首先,同样也需要克服减速器的各部件之间存在的间隙;当打击部位前一次输出的打击力结束,而打击部位下一次输出的打击力还没跟上时,在螺栓的反作用力或减速器内部结构作用与反作用力作用下,减速器内部结构将产生反转趋势;但由于传动主轴与相对的扳机壳体之间设有防止传动主轴反转的防反转装置,因而在螺栓的反作用力或减速器内部结构作用与反作用力作用下,与传动主轴连接的减速器输入端也不会产生反转,因而减速器内部结构将被传动主轴抵住,不会产生反转;这样打击部位在一次次的输出打击力的过程中,可以快速的将减速器的各部件之间存在的间隙消除,使减速器的各部件之间在打击部位输出扭力的方向上保持紧密贴合;因而本方案扳机的打击部位的输出扭力可以通过传动主轴传送到减速器机构上,并迅速通过减速器进行二次放大后由扳机输出终端输出。本方案扳机由于打击部位与减速器之间的传动主轴与相对的扳机壳体之间设有防止传动主轴反转的防反转装置;使得打击部位的输出扭力能够通过减速器进行再次放大;与现有的冲击式大扭力气扳机相比,在相同扭力输出的情况下,可以有效的减小马达的型号,降低马达的重量和耗能。同时本方案扳机与现有的无冲击大扭力气扳机相比,在相同扭力输出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减小减速器的速比,增大扳机输出转速,进而有效提高扳机工作效率。
另一方面,本方案扳机的打击部位在每一次的敲击间隔过程中,由于传动主轴与对应的扳机壳体之间设有防止传动主轴反转的防反转装置,因而传动主轴在螺栓的反作用力作用下也不会产生反转;这样就可以增大打击部位的打击块每一次撞击传动主轴前的转动行程,进而增大打击部位的打击块每一次撞击传动主轴前蓄积的转动动能,从而增大打击块每一次撞击传动主轴的撞击力,使得每一次的输出力矩增大。
本方案扳机与现有的冲击式大扭力气扳机相比,其重量减少45%-55%,耗能量节约60%-70%;并且有效减小对螺栓的冲击力。本方案扳机与现有的与现有的无冲击大扭力气扳机相比,在相同扭力输出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减小减速器的速比,增大扳机输出转速,进而有效提高扳机工作效率。
作为优选,防反转装置为套设在传动主轴上的双向防反转轴承,双向防反转轴承包括外环、调节环及沿外环内侧面呈环形分布的若干滚轴;所述外环固定在扳机壳体上;外环外侧面上设有环形凹槽,且环形凹槽底面设有至少一个径向通孔,所述调节环可转动的设于环形凹槽内,且调节环上相对于径向通孔设有径向拨杆,该径向拨杆穿过径向通孔并位于相邻两滚轴之间,且外环内侧面上位于各径向拨杆两侧分别设有弧形凸起。
由于使用者在实际使用时对扭力扳机的输出扭矩的旋转方向由不同需求,例如安装螺栓时,传动主轴需要顺时针输出扭矩,而拆卸螺栓时则需要传动主轴输出逆时针的扭矩;因而将本方案的防反转装置设置为双向防反转轴承;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调节环;使双向防反转轴承的转动方向为逆时针旋转或顺时针旋转,当双向防反转轴承的转动方向为逆时针旋转,其限制传动主轴作顺时针旋转;当双向防反转轴承的转动方向为顺时针旋转,其限制传动主轴作扭时针旋转。
作为优选,径向拨杆两侧的弧形凸起对称设置,且径向拨杆两侧的两弧形凸起构成一人字形弧面。本方案结构的弧形凸起对称设置且两弧形凸起构成一人字形弧面,不仅便于加工制作,而且可以降低设计难度,有利于双向防反转轴承的调节控制。
作为优选,滚轴的数量为n个,且n为偶数;所述径向通孔的数量为n/2个,且各径向通孔呈周向均匀分布,相对应的径向拨杆的数量也为n/2个,且各径向拨杆也呈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外环内还设有n/2个呈周向均布弹性推动块,所述弹性推动块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推块及设置在两推块之间的弹簧;各弹性推动块设于相邻两滚轴之间,各滚轴相邻两侧分别为径向拨杆和弹性推动块,且各滚轴一侧抵及径向拨杆,另一侧抵及推块。
由于外环内还设有n/2个呈周向均布弹性推动块,且弹性推动块设于相邻两滚轴之间,弹性推动块的弹簧可以消除滚轴与隔弹性推动块及径向拨杆之间的间隙;保证双向防反转轴承能够稳定的实现其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径向拨杆的数量也为n/2个,且各径向拨杆也呈周向均匀分布;使得径向拨杆在调节各滚轴时,各径向拨杆的受力均匀,可以降低单个径向拨杆的受力,提高调节环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径向拨杆呈T字形,其包括沿调节环径向延伸的径向块和沿调节环周向延伸的横向块;所述各推块上与滚轴相对的侧面为与滚轴侧面相对应的凹陷弧面,且滚轴位于凹陷弧面内;所述各滚轴一侧抵及横向块,另一侧抵及凹陷弧面。由于滚轴位于凹陷弧面内,且各滚轴一侧抵及横向块,另一侧抵及凹陷弧面;这使得滚轴可以被限位在横向块与弹性推动块之间不会掉出,当使用者旋转调节环时推动滚轴和弧和滚轴可以平稳的转动。另一方面,当使用者旋转调节环时,径向拨杆可以推动滚轴和弹性推动块作环形移动,实现双向防反转轴承的防反转功能。
作为优选,各弹性推动块对应的两推块的相对两侧面上分别设有用于限位弹簧的限位槽,所述弹簧的两端位于对应的两推块的限位槽内。本方案结构的限位槽可以提高弹簧的稳定性,使径向拨杆在调节各滚轴过程中,弹性推动块能够稳定的起到推动作用。
作为优选,减速器具有减速器壳体,且减速器壳体可相对于扳机壳体转动;所述减速器与防反转装置之间的传动主轴上套设有环形连接套,该环形连接套的一端往减速器壳体方向延伸并与减速器壳体相连接;环形连接套与扳机壳体之间设有可使环形连接套作单向转动的单向转动装置,且环形连接套单向转动的的转动方向与传动主轴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减速器壳体前部设有支撑力臂。
本方案结构的支撑力臂在寻找支撑点的过程中,扳机的输出终端受到的螺栓反作用力,由减速器传递到减速器壳上后;由于减速器壳体可相对于扳机壳体转动,并且单向转动装置允许环形连接套沿着与传动主轴的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而螺栓反作用力方向恰好与传动主轴的转动方向相反;因而减速器壳在螺栓反作用力作用下,将相对于扳机壳体沿着螺栓反作用力方向旋转,在扳机壳体不转动的前提下,使支撑力臂随着减速器壳体旋转去寻找支撑点,直至支撑力臂抵靠在支撑点上;这样无论是在气动马达开始的工作的瞬间,还是在气动马达工作过程中,操作者握持的扳机壳体部分,都不会在螺栓反作用力下发生反转,因而不会对使用者握持扳机的手造成伤害;并且在扳机工作过程中,使用者握持的扳机壳体部分比较平稳,便于使用者握持,降低劳动强度;并且可以降低噪音。当支撑力臂抵靠在支撑点上后,由于单向转动装置的设置,减速器壳体将无法相对于扳机壳体转动,此时,减速器壳体与扳机壳体构成一个整体,通过支撑力臂作为锁紧或拆卸螺栓时的支撑,将螺栓拆卸或锁紧。另外,本方案的单向转动装置可以由现有的棘轮机构组成;还可以有现有的单向轴承构成。
作为优选,单向转动装置为套设在环形连接套上的双向防反转轴承,该双向防反转轴承的外环固定在扳机壳体上;所述双向防反转轴承的调节环外侧面至少有一部分为齿形面,与双向防反转轴承相对应的扳机壳体上可转动的设有调节杆,且调节杆沿外环轴向设置;调节杆上设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单向转动装置对应的双向防反转轴承的调节环齿形面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与防反转装置对应的双向防反转轴承的调节环齿形面之间设有第三齿轮,第三齿轮可转动的设置在扳机壳体上,且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及对应的调节环齿形面相啮合。
由于单向转动装置和防反转装置均为双向防反转轴承,单向转动装置的外环齿面与调节杆上的第二齿轮啮合;而防反转装置的外环齿面与调节杆上的第一齿轮啮合,且第一齿轮与防反转装置的外环齿面之间还设有第三齿轮;因而当操作者旋转调节杆时,单向转动装置的外环与防反转装置的外环的旋转方向相反,使得防反转装置对应的双向防反转轴承允许的旋转方向恰好与单向转动装置对应的双向防反转轴承允许的旋转方向相反。本方案结构通过调节杆来调节两个相同的双向防反转轴承,来实现单向转动装置允许环形连接套的旋转方向与防反转装置允许主轴的旋转方向相反;不仅可以便于调节,而且还可以降低制作成本及制作难度。
作为优选,单向转动装置与防反转装置之间的扳机壳体内侧面上设有环形挡板,环形挡板与防反转装置之间的传动主轴上套设有螺纹套;所述减速器壳体上靠近单向转动装置的一侧内设有连接轴承,该连接轴承的外圈固定在减速器壳体内侧面上;与连接轴承相对的传动主轴上套设有浮动套,且连接轴承的内圈固定在浮动套上;浮动套上远离减速器的一端沿传动主轴往螺纹套方向延伸并与螺纹套通过螺纹连接。本方案通过环形挡板,螺纹套,连接轴承,浮动套将减速器壳体与扳机壳体在轴向上连为一体,并且减速器壳体可相对于扳机壳体转动。
作为优选,减速器为行星轮减速器,且减速器壳体构成行星轮减速器的齿圈。行星轮减速器具有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的特定,有利于在扳机上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与相同重量的冲击式气扳机相比,其输出扭力可提高1-1.5倍;与相同扭力的冲击式气扳机相比,重量减少45%-55%,耗能量节约60%-70%;并且有效降低力矩输出终端对螺栓的冲击。
其二,与现有的无冲击大扭力气扳机相比,在相同扭力输出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减小减速器的速比,增大扳机输出转速,进而有效提高扳机工作效率。
其三,有效解决由于螺栓的反作用力使扳机反转,而对使用者握持扳机的手造成伤害的问题,并且扳机操作平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气动马达1、打击部位2、扳机壳体3、传动主轴4、防反转装置5、螺纹套6、单向转动装置7、环形连接套8、连接轴承9、浮动套10、减速器11、减速器壳体12、支撑力臂13、输出终端14、环形挡板15、环形台阶板16、调节杆17、第一齿轮18、第三齿轮19、第二齿轮20、调节环21、外环22、径向通孔23、横向块24、径向拨杆25、滚轴26、弹性推动块27、凹陷弧面28、弧形凸起29、齿形面30、推块31、弹簧3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扳机,包括扳机壳体3、马达1、打击部位2,传动主轴4及位于扳机前部的减速器11。上述马达1可以是气动马达,也可以是电动马达。减速器11具有减速器壳体12,且减速器壳体12可相对于扳机壳体3转动。减速器11为行星轮减速器,且减速器壳体12构成行星轮减速器的齿圈。传动主轴4连接打击部位2与减速器11;也就是说,传动主轴4连接打击部位2的输出端与减速器11的输入端,即传动主轴4连接减速器11的太阳轮。减速器壳体12前部设有支撑力臂13,且减速器壳体12可相对于扳机壳体3转动。减速器11的前部设有扳机的输出终端14。打击部位2与减速器11之间的传动主轴4与相对的扳机壳体3之间设有防反转装置5。
上述防反转装置5可以设置为防反转轴承,即现有的单向轴承,且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在扳机壳体3内侧壁上,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在传动主轴4上。通过单向轴承使传动主轴作单向旋转运动,在传动主轴受到与转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时,避免传动主轴方向旋转。
上述防反转装置5还可以设置为棘轮机构,具体说是,在传动主轴4上设置棘轮,并在相对的扳机壳体3上设置棘齿,且棘齿与传动主轴上的棘轮相配合。该结构类似于棘轮扳手上的棘轮机构。通过棘轮机构使传动主轴作单向旋转运动,在传动主轴受到与转动方向相反的作用力时,避免传动主轴方向旋转。
减速器11与防反转装置5之间的传动主轴4上套设有环形连接套8。该环形连接套8的一端往减速器壳体12方向延伸并与减速器壳体12相连接,具体说是,环形连接套8上靠近减速器11的一端部具有沿传动主轴4径向延伸的环形台阶板16,环形台阶板16与减速器壳体12相连接。环形台阶板16与减速器壳体12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相连接。该环形连接套8可相对于传动主轴4旋转。该环形连接套8与减速器壳体12可相对于扳机壳体3旋转。该环形连接套8与扳机壳体3之间设有可使环形连接套8作单向转动的单向转动装置7,且环形连接套8单向转动的转动方向与传动主轴4的转动方向相反;即单向转动装置7允许环形连接套8转动的旋转方向与防反转装置5允许传动主轴4转动的旋转方向相反。
上述单向转动装置7可以设置为防反转轴承,即现有的单向轴承,且单向轴承的外圈固定在扳机壳体3内侧壁上,单向轴承的内圈固定在环形连接套8上。该单向轴承允许环形连接套转动的旋转方向与防反转装置允许传动主轴转动的旋转方向相反。通过单向轴承使环形连接套作单向旋转运动。
上述单向转动装置7还可以设置为棘轮机构,具体说是,在环形连接套8外侧面上设置棘轮,并在对应的扳机壳体3上设置棘齿,且棘齿与环形连接套上的棘轮相配合。该结构类似于棘轮扳手上的棘轮机构。通过棘轮机构使环形连接套作单向旋转运动,且该棘轮机构允许环形连接套转动的旋转方向与防反转装置允许传动主轴转动的旋转方向相反。
单向转动装置7与防反转装置5之间的扳机壳体内侧面上设有环形挡板15。环形挡板15与防反转装置5之间的传动主轴4上套设有螺纹套6。减速器壳体12上靠近单向转动装置7的一侧内设有连接轴承9,且该连接轴承9的外圈固定在减速器壳体12内侧面上。与连接轴承9相对的传动主轴4上套设有浮动套10,且连接轴承9的内圈固定在浮动套10上。浮动套10上远离减速器12的一端沿传动主轴往螺纹套6方向延伸并与螺纹套6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连接轴承9,浮动套10与螺纹套6将减速器壳体12与扳机壳体的环形挡板6在轴向上连为一体。环形连接套可相对于浮动套转动。
本实施例的扳机在拆卸或安装螺栓的过程如下:
首先是支撑力臂13寻找工件支撑点的过程,即支撑力臂13随着减速器壳体12旋转,直至支撑力臂13抵靠在工件的支撑点上;其具体过程如下:当气动马达1开始工作时,扳机的输出终端14受到的螺栓反作用力将由减速器11传递到减速器壳12上后;由于单向转动装置7允许环形连接套8沿着与传动主轴4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而螺栓反作用力方向恰好与传动主轴4的转动方向相反;因而减速器壳体12在螺栓反作用力作用下,将会相对于扳机壳体3沿着螺栓反作用力方向旋转;即在扳机壳体3不转动的前提下,使支撑力臂13随着减速器壳体12旋转去寻找支撑点,直至支撑力臂13抵靠在工件支撑点上。本实施例的扳机的支撑力臂13在寻找工件支撑点的过程中,操作者握持的扳机壳体3部分不会在螺栓反作用力下发生反转,因而不会对使用者握持扳机的手造成伤害。
当支撑力臂13抵靠在工件支撑点上后,由于单向转动装置7的设置,减速器壳体12将无法相对于扳机壳体3转动,此时,减速器壳体12与扳机壳体3构成一个整体;因而扳机可以通过气动马达1转动将力矩由输出终端14输出,并通过支撑力臂13作为支撑,对螺栓进行拆卸或锁紧。在拆卸或锁紧螺栓的过程中,螺栓的反作用力将主要通过支撑力臂13作用于工件支撑点上。
另一方面,当本方案扳机的打击部位2输出的打击力通过传动主轴4传递到减速器11上后,首先,同样也需要克服减速器11的各部件之间存在的间隙;当打击部位2前一次输出的打击力结束,而打击部位下一次输出的打击力有没跟上时,在螺栓的反作用力或减速器内部结构作用与反作用力作用下,减速器11内部结构将产生反转趋势;但由于传动主轴4与相对的扳机壳体3之间设有防止传动主轴4反转的防反转装置5,因而在螺栓的反作用力或减速器内部结构作用与反作用力作用下,与传动主轴4连接的减速器11的输入端,即与传动主轴4连接的减速器11的太阳轮也不会产生反转;因而减速器11内部结构将被传动主轴4抵住,不会产生反转;这样打击部位2在一次次的输出打击力的过程中,可以快速的将减速器11的各部件之间存在的间隙消除,使减速器的各部件之间在打击部位输出扭力的方向上保持紧密贴合;所以本方案扳机的打击部位的输出扭力可以通过传动主轴传送到减速器机构上,并迅速通过减速器进行二次放大后由扳机输出终端输出。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参照实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2、图3、图4所示,防反转装置5为套设在传动主轴4上的双向防反转轴承。单向转动装置7为套设在环形连接套8上的双向防反转轴承。双向防反转轴承包括外环22、调节环21,及沿外环22内侧面呈环形分布的若干滚轴26及若干周向分布的弹性推动块27。防反转装置5对应的双向防反转轴承的外环22固定在扳机壳体3上,其滚轴26位于传动主轴4与外环22之间。单向转动装置7对应的双向防反转轴承的外环22固定在扳机壳体3上,其滚轴26位于环形连接套8与外环22之间。
滚轴26的数量为六个。弹性推动块27的数量为三个,各弹性推动块27设于相邻两滚轴26之间,且弹性推动块呈周向均匀分布。弹性推动块27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推块31及设置在两推块之间的弹簧32。各弹性推动块27对应的两推块31的相对两侧面上分别设有用于限位弹簧32的限位槽,弹簧32的两端位于对应的两推块的限位槽内。双向防反转轴承的外环22外侧面上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底面设有三个径向通孔23,且各径向通孔呈周向均匀分布。调节环21可转动的设于环形凹槽内,且调节环21上相对于径向通孔23设有径向拨杆25。径向拨杆25穿过径向通孔23并位于相邻两滚轴26之间。径向拨杆25呈T字形,其包括沿调节环径向延伸的径向块和沿调节环周21向延伸的横向块24。各弹性推动块27位于相邻两滚轴26之间,各径向拨杆25也位于相邻两滚轴26之间,且各滚轴26相邻两侧分别为径向拨杆25和弹性推动块27。各推块31上与滚轴16相对的侧面为与滚轴侧面相对应的凹陷弧面28,且滚轴26位于凹陷弧面28内;各滚轴26一侧抵及横向块24,另一侧抵及凹陷弧面28。外环22内侧面上位于各径向拨杆25两侧分别设有弧形凸起29。径向拨杆两侧的弧形凸起29对称设置,且径向拨杆两侧的两弧形凸起29构成一人字形弧面;位于径向拨杆25相邻两侧的滚轴26与径向拨杆两侧的两弧形凸起29相对应。
与双向防反转轴承相对应的扳机壳体3上可转动的设有调节杆17,且调节杆17沿外环22轴向设置。双向防反转轴承的调节环21外侧面至少有一部分为齿形面30。
调节杆17上设有第一齿轮18和第二齿轮20;具体说是,调节杆17上与防反转装置5相对应的部位设有第一齿轮18;调节杆17上与单向转动装置7相对应的部位设有第二齿轮20。第二齿轮20与单向转动装置7相对应的双向防反转轴承的调节环齿形面30相啮合。
第一齿轮18与防反转装置5对应的双向防反转轴承的调节环齿形面30之间还设有第三齿轮19。第三齿轮19可转动的设置在扳机壳体3上,且第三齿轮的转轴与第一齿轮的转轴相平行。第三齿轮19与第一齿轮18及对应的调节环齿形30面相啮合,即第一齿轮通过第三齿轮与防反转装置对应的双向防反转轴承的调节环齿形面相啮合。
由于使用者在实际使用时,对扭力扳机的输出扭矩的旋转方向有不同需求,例如安装螺栓时,传动主轴需要顺时针输出扭矩,而拆卸螺栓时则可能需要传动主轴输出逆时针的扭矩。因而将防反转装置5和单向转动装置7均设置为双向防反转轴承。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对双向防反转轴承的转动方向进行调节,其具体调节过程如下:
如图2、图3所示,当使用者顺时针旋转调节杆17时,第一齿轮18通过第三齿轮19带动与防反转装置5对应的双向防反转轴承的调节环21作顺时针旋转。该调节环21带动径向拨杆25推动对应的滚轴26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进而使所有的滚轴26和弹性推动块27一起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直至径向拨杆25一侧的滚轴26卡在弧形凸起29的弧面与传动主轴4侧面之间时,调节环21停止转动,同时调节杆17也停止转动;此时传动主轴4只能作逆时针转动,无法顺时针转动。
如图2、4所示,当使用者顺时针旋转调节杆17时,第二齿轮20将带动与单向转动装置7对应的双向防反转轴承的调节环21作逆时针旋转。该调节环21带动径向拨杆25推动对应的滚轴26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进而使所有的滚轴26和弹性推动块27一起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直至径向拨杆25一侧的滚轴26卡在弧形凸起29的弧面与环形连接套8侧面之间时,调节环21停止转动,同时调节杆17也停止转动;此时环形连接套8只能作顺时针转动,无法逆时针转动。
同理,当使用者逆时针旋转调节杆17,对双向防反转轴承进行调节时,传动主轴4只能作顺时针转动,而环形连接套8只能作逆时针转动。
本实施例,通过旋转调节杆17来对防反转装置5和单向转动装置7对应的为双向防反转轴承进行调节,不仅可以实现传动主轴4和环形连接套8的单向转动,而且还使得环形连接套8的可转动方向与传动主轴4的可转动方向相反。

Claims (9)

1.一种扳机,包括扳机壳体(3)、马达(1)、打击部位(2)、位于扳机前部的减速器(11)及连接打击部位与减速器传动主轴(4),其特征是,所述打击部位(2)与减速器之间的传动主轴(4)与相对的扳机壳体(3)之间设有防止传动主轴(4)反转的防反转装置(5);
所述防反转装置(5)为套设在传动主轴(4)上的双向防反转轴承,双向防反转轴承包括外环(22)、调节环(21)及沿外环内侧面呈环形分布的若干滚轴(26);所述外环(22)固定在扳机壳体(3)上;外环(22)外侧面上设有环形凹槽,且环形凹槽底面设有至少一个径向通孔(23),所述调节环(21)可转动的设于环形凹槽内,且调节环上相对于径向通孔设有径向拨杆(25),该径向拨杆穿过径向通孔并位于相邻两滚轴(26)之间,且外环(22)内侧面上位于各径向拨杆(25)两侧分别设有弧形凸起(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扳机,其特征是,径向拨杆(25)两侧的弧形凸起(29)对称设置,且径向拨杆两侧的两弧形凸起构成一人字形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扳机,其特征是,所述滚轴(26)的数量为n个,且n为偶数;所述径向通孔(23)的数量为n/2个,且各径向通孔呈周向均匀分布,相对应的径向拨杆(25)的数量也为n/2个,且各径向拨杆也呈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外环(22)内还设有n/2个呈周向均布弹性推动块(27),所述弹性推动块包括对称设置的两推块(31)及设置在两推块之间的弹簧(32);各弹性推动块(27)设于相邻两滚轴(26)之间,各滚轴(26)相邻两侧分别为径向拨杆(25)和弹性推动块(27),且各滚轴(26)一侧抵及径向拨杆,另一侧抵及推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扳机,其特征是,所述径向拨杆(25)呈T字形,其包括沿调节环(21)径向延伸的径向块和沿调节环周向延伸的横向块(24);所述各推块(31)上与滚轴相对的侧面为与滚轴侧面相对应的凹陷弧面(28),且滚轴位于凹陷弧面内;各滚轴(26)一侧抵及横向块(24),另一侧抵及凹陷弧面(2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扳机,其特征是,各弹性推动块(27)对应的两推块(31)的相对两侧面上分别设有用于限位弹簧(32)的限位槽,所述弹簧的两端位于对应的两推块的限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扳机,其特征是,减速器具有减速器壳体(12),且减速器壳体(12)可相对于扳机壳体(3)转动;所述减速器(11)与防反转装置(5)之间的传动主轴(4)上套设有环形连接套(8),该环形连接套的一端往减速器壳体方向延伸并与减速器壳体(12)相连接;环形连接套(8)与扳机壳体(3)之间设有可使环形连接套(8)作单向转动的单向转动装置(7),且环形连接套(8)单向转动的转动方向与传动主轴(4)的转动方向相反;所述减速器壳体前部设有支撑力臂(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扳机,其特征是,所述单向转动装置(7)为套设在环形连接套(8)上的双向防反转轴承,该双向防反转轴承的外环(22)固定在扳机壳体(3)上;所述双向防反转轴承的调节环(21)外侧面至少有一部分为齿形面(30),与双向防反转轴承相对应的扳机壳体(3)上可转动的设有调节杆(17),且调节杆沿外环轴向设置;调节杆上设有第一齿轮(18)和第二齿轮(20),所述第二齿轮(20)与单向转动装置(7)对应的双向防反转轴承的调节环齿形面(30)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18)与防反转装置(5)对应的双向防反转轴承的调节环齿形面(30)之间设有第三齿轮(19),第三齿轮可转动的设置在扳机壳体上,且第三齿轮与第一齿轮及对应的调节环齿形面相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扳机,其特征是,所述单向转动装置(7)与防反转装置(5)之间的扳机壳体(3)内侧面上设有环形挡板(15),环形挡板与防反转装置(5)之间的传动主轴(4)上套设有螺纹套(6);所述减速器壳体(12)上靠近单向转动装置(7)的一侧内设有连接轴承(9),该连接轴承的外圈固定在减速器壳体(12)内侧面上;与连接轴承相对的传动主轴(4)上套设有浮动套(10),且连接轴承(9)的内圈固定在浮动套上;浮动套上远离减速器的一端沿传动主轴往螺纹套(6)方向延伸并与螺纹套(6)通过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扳机,其特征是,所述减速器(11)为行星轮减速器,且减速器壳体(12)构成行星轮减速器的齿圈。
CN201210349523.8A 2012-09-19 2012-09-19 一种扳机 Active CN1036597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49523.8A CN103659703B (zh) 2012-09-19 2012-09-19 一种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49523.8A CN103659703B (zh) 2012-09-19 2012-09-19 一种扳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59703A CN103659703A (zh) 2014-03-26
CN103659703B true CN103659703B (zh) 2016-06-08

Family

ID=50299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49523.8A Active CN103659703B (zh) 2012-09-19 2012-09-19 一种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59703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56C (zh) * 1998-07-09 2004-03-31 布莱克和戴克公司 自动轴锁紧机构
EP1955818A2 (de) * 2007-02-09 2008-08-13 C. & E. Fein GmbH Werkzeugmaschine mit Spindelarretierung
CN101396821A (zh) * 2007-09-28 2009-04-01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冲击钻
CN201423633Y (zh) * 2009-05-08 2010-03-17 广欣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轴锁定装置
CN202846438U (zh) * 2012-09-19 2013-04-03 黄仁虎 一种新型扳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138715A (ja) * 2006-11-30 2008-06-19 Ntn Corp 一方向クラッチ及び一方向クラッチ付き回転体
JP2007139198A (ja) * 2007-01-22 2007-06-07 Jtekt Corp プーリ装置
DE102009027643A1 (de) * 2008-10-14 2010-04-15 Robert Bosch Gmbh Handwerkzeugmaschinenvor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756C (zh) * 1998-07-09 2004-03-31 布莱克和戴克公司 自动轴锁紧机构
EP1955818A2 (de) * 2007-02-09 2008-08-13 C. & E. Fein GmbH Werkzeugmaschine mit Spindelarretierung
CN101396821A (zh) * 2007-09-28 2009-04-01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冲击钻
CN201423633Y (zh) * 2009-05-08 2010-03-17 广欣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轴锁定装置
CN202846438U (zh) * 2012-09-19 2013-04-03 黄仁虎 一种新型扳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59703A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3309A (zh) 一种少齿差行星齿轮减速器及大扭矩动力扳手
CN102744700A (zh) 冲击棘轮扳手
CN103659703B (zh) 一种扳机
CN202846438U (zh) 一种新型扳机
CN201211529Y (zh) 轧钢机换辊车
CN107215794A (zh) 静音式绞车
CN102268857B (zh) 低回缩二次张拉锚具支承螺母拧紧装置
CN102207119B (zh) 一种双螺母同轴联接机构
CN202493213U (zh) 一种新型卷门的防坠落装置
CN202878208U (zh) 冲击棘轮扳手
CN107433526A (zh) 一种双向电磁式台虎钳
CN202673453U (zh) 一种压气机与涡轮的动力传递机构
CN2299692Y (zh) 气扳机
CN208767916U (zh) 一种行星齿轮减速电机
CN201820090U (zh) 大型机械表机芯的上条把机构及上条用扳手
CN217317863U (zh) 一种铁塔脚钉施工用专用工具
CN2511829Y (zh) 一种敲击式电动扳手离合器
CN205074571U (zh) 动力工具
CN215370571U (zh) 一种改进型曲轴部件
CN209425313U (zh) 转角套筒扳手
CN219774749U (zh) 电动滑板齿轮箱
CN212717673U (zh) 一种电动扳手用扭矩传递机构
CN208179401U (zh) 一种气动弯角冲击扳手
CN203488662U (zh) 不降速可增扭传动系统
CN217596955U (zh) 一种扭力可调式电动扳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