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36829A - 一种牡丹花茶的制备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牡丹花茶的制备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36829A
CN103636829A CN201310727146.1A CN201310727146A CN103636829A CN 103636829 A CN103636829 A CN 103636829A CN 201310727146 A CN201310727146 A CN 201310727146A CN 103636829 A CN103636829 A CN 1036368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ony
baking
mould
flower tea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7271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晓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1072714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36829A/zh
Publication of CN103636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368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茶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牡丹花茶的制备方法及系统。该制备牡丹花茶的系统,包括:模具以及烤箱;所述模具设置有多个烘焙腔,所有所述烘焙腔均向所述模具的一侧凸出,所述烘焙腔顶部的直径大于底部的直径,所述模具设置在所述烤箱内。该牡丹花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牡丹花放入与之匹配的烘焙腔中;(b)将盛有牡丹花的模具放入烤箱进行烘焙,所述烘焙具体为在30-60℃温度条件下烘焙34-42h。本发明提供的牡丹花茶的制备方法及系统,不会破坏制作牡丹花茶所用的牡丹花的形状。

Description

一种牡丹花茶的制备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牡丹花茶的制备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牡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是我国的国花。《中药大辞典》明文记载;牡丹有镇痛、解热、抗过敏、消炎、免疫、舒筋活血、清淤、清热、凉血等功能,所含的化学成份有芍药甙、丹皮酚、丹皮甙、丹皮多糖、苯甲酸、甾醇、挥发油等多种物。牡丹制成花茶常饮可使气血充沛、容颜红润、精神饱满。能减轻生理疼痛、降低血压,对改善贫血及养颜美容有助益。可镇痛、止咳、止泄、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高血压等。
目前,牡丹花茶的制备方法主要是:将采摘好的牡丹花经过清洗、脱水、揉捻及快速烘干后制成牡丹花茶,但是揉捻后会破坏牡丹花的外形、颜色、口感和营养成分,不能使牡丹花的花型完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牡丹花茶的制备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制备牡丹花茶的系统,包括:模具以及烤箱;模具设置有多个烘焙腔,烘焙腔顶部的直径大于底部的直径,模具设置在烤箱内。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牡丹花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牡丹花放入与之匹配的烘焙腔中;
(b)将盛有牡丹花的模具放入烤箱进行烘焙,所述烘焙具体为在30-60℃温度条件下烘焙34-42h。
与现有技术中的制备牡丹花茶相比,本发明没有采用揉捻的方式,而是直接将牡丹花放入模具中与之匹配的烘焙腔中,然后再把盛有牡丹花的模具放在烤箱中进行烘焙,保证了烘焙出的牡丹花茶的花型完整,不会破坏制作牡丹花茶所用的牡丹花的形状。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烤箱的结构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模具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模具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烤箱,2滑槽,3模具,4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制备牡丹花茶的系统,包括:模具3以及烤箱1;模具3设置有多个烘焙腔,所有烘焙腔均向模具3的一侧凸出,烘焙腔顶部的直径大于底部的直径,模具3设置在烤箱1内。
直接将牡丹花放入模具中与之匹配的烘焙腔中,然后再把盛有牡丹花的模具放在烤箱中进行烘焙,保证了花型的完整,烘焙腔的顶端直径大,底部直径小这样的结构才能很好的把牡丹花固定在烘焙腔中。
由于在牡丹花烘焙的过程中,牡丹花本身的水气会蒸发出来,因此优选地,烘焙腔的侧壁及底部均设置有通气孔4这样有利于牡丹花本身水气的散发。
优选地,烤箱1中与箱口相邻两个相对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方形滑槽2,滑槽2一一对应的成对设置于两个相对的内侧壁上;模具3的两侧能够沿滑槽2滑动实现进出所述烤箱1。模具3的两侧能够沿滑槽2滑动这种放置模具的方式操作简单方便而且能够很好的固定模具。
优选地,模具呈多层放置于烤箱中,这样可以提高烤箱在烘烤过程中的热利用率。
牡丹花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牡丹花放入与之匹配的烘焙腔中;
(b)将盛有牡丹花的模具放入烤箱进行烘焙,所述烘焙具体为在30-60℃温度条件下烘焙34-42h。
直接将牡丹花直接将牡丹花放入模具中与之匹配的烘焙腔中,然后再把盛有牡丹花的模具放在烤箱中进行烘焙,这样保证了产品牡丹花茶的花型完整,烘焙温度控制在30-60℃以及时间为34-42h,满足这样的范围条件都能制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产品,温度与烘焙时间过低起不到烘焙的效果,时间过长花会焦灼而且也会浪费能源。
优选地,在把牡丹花放置于烘焙腔中时,最好采用竹制的镊子轻轻的将牡丹花放置在烘焙腔中,花心最好对准烘焙腔的正中央,不要偏移也不要折叠花瓣,这样做不会破坏花的原型。
由于在烘焙过程中需要保证花的颜色鲜艳保持原色,优选地在步骤(b)中,以洋槐木作为烘烤的燃料。
优选地,步骤(b)又分为如下步骤进行:
将盛有牡丹花的模具放入烤箱先烘烤12h,再将牡丹花水平互换位置放入模具中再进行烘烤。
由于在烘焙过程中,每一朵牡丹花不可能受热均匀,因此为了使牡丹花水分散失干净,烤制一段时间后最好互换牡丹花的位置。
优选地,步骤(b)还可以按照如下步骤:
先将盛有牡丹花的模具分多层放置放入烤箱烘烤12h,再将牡丹花水平互换位置放入所述模具中再进行烘烤8-10h,最后将牡丹花竖直互换位置烘烤。
当牡丹花多层进行烘焙时,烤制一段时间后水平互换位置,再烤制一段时间后竖直互换位置样能很好的让牡丹花受热均匀,充分烘干。
优选地,牡丹花在湿度30%以下的天气下采摘得到,牡丹花最好在比较干燥的天气里采摘,这样摘取回来的牡丹花也不会比较容易腐烂。
优选地,牡丹花为2/3开放且花粉未散开的牡丹花,这样采摘的牡丹花在加工过程中花粉不容易散,牡丹花的色泽也较好。
优选地,牡丹花在采摘时最好挑选花心小、花蕊多、花朵饱满以及花型漂亮的,这样制出的产品比较美观、花蕊多饮用起来口感也会比较甜。
优选地,牡丹花茶还要进行紫外线杀菌,将烘焙后的成品牡丹花茶进行杀菌处理,最好时间在30-50min,时间太短起不到杀菌的作用时间太长花朵会受到紫外线的损伤,所以把握好时间。
制备例1:
将牡丹花按照形状大小放入与之匹配的烘焙腔中,将模具放入烤箱中进行烘焙,烤箱的温度设定为30℃,烘烤的时间为34h,烘焙过后得到牡丹花茶。
制备例2:
将牡丹花按照形状大小放入与之匹配的烘焙腔中,将模具放入烤箱中进行烘焙,烤箱的温度设定为60℃,烘烤的时间为42h,并且用洋槐木为燃料进行烘烤,烘焙过后得到牡丹花茶。
制备例3:
将牡丹花按照形状大小放入与之匹配的烘焙腔中,将模具放入烤箱中进行烘焙,烤箱的温度设定为50℃,先烘烤12h然后把牡丹花水平互换位置之后在进行烘烤26h,这样总共烘烤的时间为38h,并且用洋槐木为燃料进行烘烤,烘焙过后得到牡丹花茶。
制备例4:
将牡丹花按照形状大小放入与之匹配的烘焙腔中,烘焙腔的侧壁和底部都设置有通气孔,将模具分多层放入烤箱中进行烘焙,模具的边缘与烤箱内侧壁的凹槽形成卡接,烤箱的温度设定为50℃,先烘烤12h然后把牡丹花水平互换位置之后在进行烘烤8h,最后再将上下两层的牡丹花互换位置烘烤20h,这样总共烘烤的时间为40h,并且用洋槐木为燃料进行烘烤,烘焙过后得到牡丹花茶。
制备例5:
将湿度在30%以下的天气下采摘得到的牡丹花按照形状大小放入与之匹配的烘焙腔中,模具的侧壁和底部都设置有通气孔,将模具分多层放入烤箱中进行烘焙,模具的边缘与烤箱内侧壁的凹槽形成卡接,烤箱的温度设定为50℃,先烘烤12h然后把牡丹花水平互换位置之后在进行烘烤10h,最后再将上下两层的牡丹花互换位置烘烤20h,这样总共烘烤的时间为42h,并且用洋槐木为燃料进行烘烤,烘焙过后得到牡丹花茶。
制备例6:
将湿度在30%以下的天气下采摘的、2/3开放的牡丹花按照形状大小放入与之匹配的烘焙腔中,模具的侧壁和底部都设置有通气孔,将模具分多层放入烤箱中进行烘焙,模具的边缘与烤箱内侧壁的凹槽形成卡接,烤箱的温度设定为50℃,先烘烤12h然后把牡丹花水平互换位置之后在进行烘烤9h,最后再将上下两层的牡丹花互换位置烘烤20h,这样总共烘烤的时间为41h,并且用洋槐木为燃料进行烘烤,烘焙过后再进行紫外线杀菌30min得到牡丹花茶。
制备例7:
将湿度在30%以下的天气下采摘的、2/3开放的、花心小、花蕊多并且花粉未散开的牡丹花用竹子材质的镊子按照形状大小放入与之匹配的烘焙腔中,模具的侧壁和底部都设置有通气孔,将模具分多层放入烤箱中进行烘焙,模具的边缘与烤箱内侧壁的凹槽形成卡接,烤箱的温度设定为50℃,先烘烤12h然后把牡丹花水平互换位置之后在进行烘烤9h,最后再将上下两层的牡丹花互换位置烘烤20h,这样总共烘烤的时间为41h,并且用洋槐木为燃料进行烘烤,烘焙过后再进行紫外线杀菌40min得到牡丹花茶。
对比例:
按照现有牡丹花茶的制备工艺制备得到牡丹花茶,具体工艺如下:采摘牡丹花以花瓣作为原料,清洗花瓣后进行脱水,待充分脱水之后充分揉捻花瓣,最后快速烘干及杀菌后得到牡丹花茶。
制备出的牡丹花茶与现有技术制备出的牡丹花茶从外观上面的比较参见表1。
表1牡丹花茶的外观比较
Figure BDA0000445443410000071
从表中可以看出来制备例1-7都能保证牡丹花茶的花型完整度,但是现有技术对比例8制备出的牡丹花茶花型不完整条状也不均匀。另外从表中还可以看出条件不同会影响到制备出的牡丹花茶的外形是否美观,产品颜色是否鲜艳不变色,产品是否能完全烘干。
将本发明制备例1-7的牡丹花茶各冲泡50杯茶,将对比例的牡丹花茶用同样的方式冲泡350杯茶。之后将每个制备例冲泡的50杯茶与50杯对比例冲泡的牡丹花茶为一组,共分为7组。将每组茶随机发放给50人试饮,每人试饮制备例和对比例冲泡的牡丹花茶各一杯,调查试饮结果,详见下表2。
表2试饮结果
Figure BDA0000445443410000072
Figure BDA0000445443410000081
从表中可以看出,试饮的350人中,超过250个人认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牡丹花茶的口感好,好评率在70%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制备牡丹花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以及烤箱;所述模具设置有多个烘焙腔,所有所述烘焙腔均向所述模具的一侧凸出,所述烘焙腔顶部的直径大于底部的直径,所述模具设置在所述烤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牡丹花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焙腔的侧壁及底部均设置有通气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牡丹花茶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烤箱中与箱口相邻两个相对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长方形滑槽,所述滑槽一一对应的成对设置于所述两个相对的内侧壁上;所述模具的两侧能够沿滑槽滑动实现进出所述烤箱。
4.一种牡丹花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将牡丹花放入与之匹配的烘焙腔中;
(b)将盛有牡丹花的模具放入烤箱进行烘焙,所述烘焙具体为在30-60℃温度条件下烘焙34-42h。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牡丹花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b)中,以洋槐木作为烘烤的燃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牡丹花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包括如下步骤:
将所述盛有牡丹花的模具放入烤箱先烘烤12h,再将所述牡丹花水平互换位置放入模具中再进行烘烤。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牡丹花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包括如下步骤:
先将所述盛有牡丹花的模具分多层放置放入烤箱烘烤12h,再将牡丹花水平互换位置放入模具中再进行烘烤8-10h,最后将所述牡丹花竖直互换位置烘烤。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牡丹花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牡丹花在湿度30%以下的天气下采摘得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牡丹花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牡丹花为2/3开放的牡丹花。
10.根据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牡丹花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紫外线杀菌。
CN201310727146.1A 2013-12-24 2013-12-24 一种牡丹花茶的制备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36368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27146.1A CN103636829A (zh) 2013-12-24 2013-12-24 一种牡丹花茶的制备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727146.1A CN103636829A (zh) 2013-12-24 2013-12-24 一种牡丹花茶的制备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36829A true CN103636829A (zh) 2014-03-19

Family

ID=50242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727146.1A Pending CN103636829A (zh) 2013-12-24 2013-12-24 一种牡丹花茶的制备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36829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5452A (zh) * 2015-01-19 2015-06-17 蒲绪萍 一种用牡丹花瓣制备花茶的方法
CN104814174A (zh) * 2015-04-27 2015-08-05 詹建国 一种牡丹全花茶的制备方法
CN106857980A (zh) * 2016-12-29 2017-06-20 铜陵凤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精品牡丹全花茶生产工艺
CN106889265A (zh) * 2017-01-18 2017-06-27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牡丹花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8064996A (zh) * 2016-11-11 2018-05-25 李杨 一种制备牡丹全花茶的系统
CN109511762A (zh) * 2018-12-29 2019-03-26 云阳县晚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胎菊保型杀青装置及杀青工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93301B (en) * 1996-03-05 2000-06-11 Lin Sen Jin A processing procedure for a scented lotus tea
CN101185472A (zh) * 2007-10-09 2008-05-28 顾明 一种具有整个花朵或整个花瓣的牡丹花茶及其制备方法
RU2363180C1 (ru) * 2008-04-15 2009-08-10 Олег Иванович Квасенков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ного чая
CN202035417U (zh) * 2010-11-17 2011-11-16 王仁斋 烘培用烤盘
CN103355452A (zh) * 2013-06-05 2013-10-23 菏泽市牡丹区牡丹研究所 牡丹工艺茶及其制备方法
CN203302273U (zh) * 2013-05-14 2013-11-27 防城港市万景林业有限公司 金花茶花朵茶定型模具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93301B (en) * 1996-03-05 2000-06-11 Lin Sen Jin A processing procedure for a scented lotus tea
CN101185472A (zh) * 2007-10-09 2008-05-28 顾明 一种具有整个花朵或整个花瓣的牡丹花茶及其制备方法
RU2363180C1 (ru) * 2008-04-15 2009-08-10 Олег Иванович Квасенков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ного чая
CN202035417U (zh) * 2010-11-17 2011-11-16 王仁斋 烘培用烤盘
CN203302273U (zh) * 2013-05-14 2013-11-27 防城港市万景林业有限公司 金花茶花朵茶定型模具
CN103355452A (zh) * 2013-06-05 2013-10-23 菏泽市牡丹区牡丹研究所 牡丹工艺茶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5452A (zh) * 2015-01-19 2015-06-17 蒲绪萍 一种用牡丹花瓣制备花茶的方法
CN104814174A (zh) * 2015-04-27 2015-08-05 詹建国 一种牡丹全花茶的制备方法
CN108064996A (zh) * 2016-11-11 2018-05-25 李杨 一种制备牡丹全花茶的系统
CN106857980A (zh) * 2016-12-29 2017-06-20 铜陵凤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精品牡丹全花茶生产工艺
CN106889265A (zh) * 2017-01-18 2017-06-27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牡丹花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9511762A (zh) * 2018-12-29 2019-03-26 云阳县晚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胎菊保型杀青装置及杀青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36829A (zh) 一种牡丹花茶的制备方法及系统
CN103404622B (zh) 一种绿茶的加工方法
CN102228105B (zh) 白菊花加工工艺及装置
CN104431126B (zh) 一种桑叶茯砖茶及其生产方法
CN206496601U (zh) 一种节能环保茶叶烘干机
CN102388995A (zh) 一种黑茶加工方法
CN104351375A (zh) 一种普洱茶砖的制作方法
CN103652168B (zh) 一种何首乌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1390543B (zh) 大叶螺形苦丁茶的加工方法
CN103355452A (zh) 牡丹工艺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06010B (zh) 一种经济而有保健功能的地黄花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5074A (zh) 金银花茶制备方法
CN100569087C (zh) 一种陈年单枞茶的深加工方法
CN104256006A (zh) 一种滋阴养颜抗衰老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25588A (zh) 一种红茶的加工工艺
CN103392837B (zh) 翠芽的制备方法
CN104798939A (zh) 一种具有消除色斑功效的六堡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74213A (zh) 一种普洱生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15289A (zh) 一种绿茶的采摘制作及包装工艺
CN106135484A (zh) 茶叶制作方法
CN108770983A (zh) 一种蜂蜜黄精片食品的制作方法
CN105661587A (zh) 一种用于枸杞干燥的多层箱式逆向热风干燥装置
CN205358036U (zh) 一种电热式多功能茶机
CN109497207A (zh) 一种浓香型复合白茶加工工艺
CN205228079U (zh) 一种茶叶干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