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35149A - 线固定器具 - Google Patents
线固定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635149A CN103635149A CN201380001921.3A CN201380001921A CN103635149A CN 103635149 A CN103635149 A CN 103635149A CN 201380001921 A CN201380001921 A CN 201380001921A CN 103635149 A CN103635149 A CN 1036351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tube chamber
- stitching thread
- press section
- line fix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6—Needles ; Sutures; Needle-suture combination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01—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87—Suture clamps, clips or locks, e.g. for replacing suture knots;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clamps, clips or lock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01—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 A61B2017/042—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plastically deformed during insertion
- A61B2017/0422—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plastically deformed during insertion by insertion of a separate member into the body of the anchor
- A61B2017/0424—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plastically deformed during insertion by insertion of a separate member into the body of the anchor the separate member staying in the anchor after placeme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01—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 A61B2017/0446—Means for attaching and blocking the suture in the suture anchor
- A61B2017/0448—Additional elements on or within the anchor
- A61B2017/045—Additional elements on or within the anchor snug fit within the anch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61B17/04—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for suturing wounds; Holders or packages for needles or suture materials
- A61B17/0401—Suture anchors, buttons or pledgets, i.e. means for attaching sutures to bone, cartilage or soft tissue; Instruments for applying or removing suture anchors
- A61B2017/0446—Means for attaching and blocking the suture in the suture anchor
- A61B2017/0448—Additional elements on or within the anchor
- A61B2017/0451—Cams or wedges holding the suture by fric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该线固定器具(1)包括:第一构件(2),其形成有具有供上述缝合线(100)贯穿的第一开口部(5a)的管腔(5);第二开口部(6a),其在上述第一构件(2)上形成于与上述第一开口部(5a)不同的位置;以及第二构件(10),其通过上述第二开口部(6a)而插入到上述第一构件内(2);在上述第一构件(2)与上述第二构件(10)中的任一者上设有按压部(4),将上述第二构件(10)插入到上述第一构件(2),从而该按压部(4)向与上述缝合线(100)的贯穿方向交叉的方向变形而将上述缝合线(100)按压于上述管腔(5)的内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医疗用缝合线的线固定器具。本申请基于2012年2月29日在美国提出申请的临时申请61/604850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将在外科处理中使用的医疗用的缝合线固定在体内、消化管内的线固定器具,公知有包括筒状的构件和用于向该筒状构件内插入的柱状的构件在内的线固定器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线固定器具构成为通过向筒状的构件内穿过缝合线、并利用筒状的构件的内表面与柱状的构件的外表面夹住缝合线来固定缝合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9-5382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以往的线固定器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有时在固定缝合线的过程中,夹住缝合线的两构件以具有与缝合线的贯穿方向平行的方向成分的方式滑动。此时,存在对缝合线施加有较强的张力的情况。因此,在以往的线固定器具中,存在缝合线不能够承受该张力而断裂的情况、缝合线因在对缝合线的一部分施加了较强的按压力的状态下滑动而被剪断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以往的线固定器具中,由于使缝合线朝向生物体组织T移动的方向的力施加于缝合线,因此有时缝合线向系于生物体组织T的缝合线产生松弛的方向移动,成为缝合线松弛的原因。
这样,上述以往的线固定器具存在有可能缝合线断线、或者缝合线松弛而缝合不充分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用向使缝合线断裂那样的方向施加力就能够以充分的固定力固定缝合线的线固定器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线固定器具,其用于固定贯穿生物体组织而往返成环状的缝合线,该线固定器具包括:第一构件,其形成有具有供上述缝合线贯穿的第一开口部的管腔;第二开口部,其在上述第一构件上形成于与上述第一开口部不同的位置;以及第二构件,其通过上述第二开口部而插入到上述第一构件内;在上述第一构件与上述第二构件中的任一者上设有按压部,通过将上述第二构件插入到上述第一构件,该按压部向与上述缝合线的贯穿方向交叉的方向变形而将上述缝合线按压于上述管腔的内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线固定器具中,上述第二构件通过上述第二开口部而插入到上述第一构件内,从而上述按压部向与上述缝合线的贯穿方向正交的方向变形而在上述管腔内将上述缝合线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的线固定器具中,在上述第二构件上设有用于将上述第二构件卡定于上述第一构件的卡定突起,在上述第一构件上设有供上述卡定突起插入的卡定凹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线固定器具中,上述按压部设置于上述第一构件,并在通过上述第二开口部而插入到上述第一构件内的上述第二构件的作用下变形,从而将上述缝合线按压于上述管腔的内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线固定器具中,上述按压部设置于上述第二构件,在上述第一构件上,在上述管腔的中间部形成有将上述第二开口部与上述管腔连通的连通路径,上述按压部被从上述第二开口部通过上述连通路径而向上述管腔的中间部引导,并将上述缝合线按压于上述管腔的内壁。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的线固定器具中,在上述第一构件上形成有连通路径,该连通路径与上述管腔连通并且向与上述管腔的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而且该连通路径与上述第二开口部连通,上述按压部设置于上述第二构件,上述按压部通过上述连通路径而插入到上述管腔内,并将贯穿于上述管腔内的缝合线按压于上述管腔的内壁。
发明的效果
根据上述线固定器具,不用向使缝合线断裂那样的方向施加力就能够以充分的固定力容易地固定缝合线。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中的第一构件的主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一起使用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的使用方法的该线固定器具的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的作用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线固定器具的作用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线固定器具的作用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中的第一构件的剖视图。
图1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的作用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图,是表示第一构件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图,是表示第二构件的立体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的立体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的剖视图。
图20是图19的按压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2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的作用的剖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图,是第一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2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第一构件的作用的局部剖视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的结构的图,是第一构件的剖视图。
图2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第一构件的作用的剖视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的立体图。
图27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的剖视图。
图28是图27的B-B线的局部剖视图。
图2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的作用的剖视图。
图3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的作用的剖视图。
图3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的立体图。
图3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中的第一构件的侧视图。
图33是图32的C-C线的剖视图。
图3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中的第二构件的侧视图。
图35是图34的E-E线的剖视图。
图3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的作用的剖视图。
图3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图,是图32的D-D线的剖视图。
图3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图,是图34的F-F线的剖视图。
图3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的立体图。
图4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中的第一构件的侧视图。
图41是图40的G-G线的剖视图。
图4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中的第二构件的侧视图。
图43是图42的H-H线的剖视图。
图4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的作用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
首先,参照图1~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的结构。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中的第一构件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的A-A线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是用于在体内将医疗用缝合线(以下,简称作“缝合线”。)进行固定的医疗器具。
如图1所示,线固定器具1包括第一构件2和第二构件10。第一构件2形成有第一管腔5和第二管腔6。第二构件10形成有插入凸部11和凸缘部14。
第一构件2包括圆筒状的主体部3和按压部4。按压部4以将主体部3的内部的空洞一分为二的方式配置在主体部3内,利用该按压部4在主体部3内形成有第一管腔5和第二管腔6。第一管腔5在第一构件2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第一构件2的两端面开口(参照图4)。而且,第二管腔6在第一构件2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第一构件2的两端面开口(参照图4)。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管腔5与第二管腔6构成为均与第一构件2的中心轴线平行地延伸的通孔。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管腔5是具有供缝合线100(参照图4)贯穿的第一开口部5a的管腔。第二管腔6是具有供插入凸部11插入的第二开口部6a的管腔。第一开口部5a与第二开口部6a在相互不同的位置开口。
第一构件2的外形并不特别限定。具体地说,第一构件2的外形也可以形成为圆柱形状、棱柱形状、截头圆锥形状等。另外,优选的是,第一构件2的外形没有会划伤生物体组织T那样的突起、锐利的部位。
主体部3具有在插入凸部11插入到第二管腔6内时实质上维持圆筒形状的程度的刚性。优选的是,按压部4是在插入凸部11插入到第二管腔6内时会因插入凸部11而产生变形的结构。例如,第一构件2包括相对厚壁的主体部3和相对薄壁的按压部4。作为另一例子,第一构件2包括由硬质的材料形成的主体部3和由比主体部3柔软的材料形成的按压部4。
作为第一构件2的材料,能够列举金属、树脂等。优选的是采用这些材料中的、生物适应性较高的材料作为第一构件2的材料。具体地说,作为第一构件2,能够列举不锈钢、钛、聚醚醚酮、聚乳酸等。
如图3所示,从第一构件2的端面侧观察,按压部4相对于主体部3成为自主体部3内表面垂直延伸的形状。另外,在主体部3与按压部4之间的连接部分7形成有曲面,该曲面具有小于缝合线100的半径R的曲率半径r。另外,在插入凸部11插入到第二管腔6内时,在位于与插入有插入凸部11的一侧相反侧的第一管腔5中,按压部4以向主体部3的内表面靠近的方式变形(参照图7)。由此,主体部3与按压部4之间的连接部分7变形为具有小于缝合线100的直径的空隙。另外,能够通过调整插入凸部11的大小来适当地设定该空隙的大小。
设置于第二构件10的插入凸部11是为了使按压部4在第一构件2内变形而设置的构件。插入凸部11的刚性比按压部4的刚性高。另外,插入凸部11的大小是在插入凸部11插入到第二管腔6内时使按压部4向第一管腔5侧变形、且按压部4闭塞第一管腔5的程度的大小。另外,插入凸部11的大小也可以是在插入凸部11插入到第二管腔6内时使按压部4向第一管腔5侧变形、并利用按压部4使第一管腔5变形为具有稍微小于缝合线100的直径的空隙的程度的大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凸部11包括形成为大致圆柱形状的轴部12和形成于与设有凸缘部14的一侧相反侧的楔部13。以下,在第二构件10中,将设有凸缘部14的一侧作为第二构件10的插入方向的基端侧、将与设有凸缘部14的一侧相反侧作为第二构件10的插入方向的顶端侧来进行说明。
轴部12是为了在第一构件2内使按压部4移动而设置的,与轴部12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形。轴部12的直径构成为在贯穿于第二管腔6的内部的情况下能够同时接触主体部3与按压部4这两者并使按压部4变形的程度的大小。
楔部13是轴部12的外形朝向第二构件10的插入方向的顶端侧慢慢缩小而形成的。楔部13的顶端部13a构成为能够以不接触到按压部4未产生变形的状态下的第二管腔6的内表面的方式向第二管腔6内插入的大小。构成为利用楔部13能够将第二管腔6扩张至能够供轴部12插入的程度。
凸缘部14是具有大于第二管腔6的内部尺寸的面积的板状构件。凸缘部14在插入凸部11完全插入到第二管腔6内时与第一构件2相接触。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的使用方法和线固定器具的作用。图5是用于说明线固定器具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与线固定器具一起使用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的示意图。图7是用于说明线固定器具的使用方法的线固定器具的剖视图。图8是用于说明线固定器具的作用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1与例如向消化管内插入的内窥镜装置101和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10(参照图5)一起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从口向胃内插入内窥镜装置101、并在胃内将缝合了胃的组织的缝合线100进行固定的例子来说明线固定器具1的作用。
首先,简单地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内窥镜装置101和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10的结构。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内窥镜装置101包括具有挠性的插入部102、处理器具通道103、摄像部件104以及操作部105。处理器具通道103设置于插入部102并供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10贯穿。摄像部件104设置于插入部102的顶端。操作部105设置于插入部102的基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的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10包括向处理器具通道103内插入的挠性部111和设置于挠性部111的基端的操作部119。
如图6所示,挠性部111包括外套112、贯穿于外套112内的内套113以及贯穿于内套113内的推杆114。在外套112的顶端设有用于使后述的把持部116开闭的顶端筒体115。在内套113的顶端设有能够进行开闭动作的把持部116。推杆114的顶端形成为具有与推杆114的中心轴线垂直的面的板状。
把持部116的基端侧固定于内套113,具有多个把持片117。把持片117以朝向顶端侧慢慢地从内套113的中心轴线向径向外侧离开的方式延伸。把持片117的顶端以朝向内套113的中心轴线延伸的方式弯曲,形成有用于保持第一构件2的爪118。把持部116通过多个把持片117被拉入顶端筒体115内而闭合。另外,把持部116通过多个把持片117被从顶端筒体115推出而打开。在由多个把持片117包围的空间内配置有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1。
推杆114的顶端114a通过在操作部119处的规定的操作而在由多个把持片117包围的空间内沿推杆114的中心轴线方向进退移动。
操作部119具有滑动机构120,该滑动机构120用于使内套113和推杆114相对于外套112移动,而且使推杆114相对于内套113移动。
接着,说明使用了上述内窥镜装置101和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10以及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1的线固定方法。
如图7所示,例如在胃内,缝合线100通过使用了内窥镜、缝合针的公知的处理而成为呈环状往返并贯穿胃壁(生物体组织T)的状态。接下来,使用者使用把持钳子等抓住贯穿于生物体组织T的缝合线100的端部,并经由处理器具通道103向体外拉出。
接着,使被拉出到体外的缝合线100的端部穿过形成于第一构件2的第一管腔5。进而,之后,将线固定器具1安装于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10。
线固定器具1安装于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10的把持部116。在该情况下,以第二构件10位于第一构件2的基端侧的方式在由多个把持片117围成的空间内排列配置第一构件2与第二构件10。在第一构件2与第二构件10排列配置在由多个把持片117围成的空间内的状态下,若将把持部116拉入顶端筒体115内,则第一构件2由各个把持片117和爪118保持。由此,线固定器具1安装于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10。
如果线固定器具1安装于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10,则通过内窥镜装置101的处理器具通道103向胃内插入内窥镜用处理器具110。由此,线固定器具1被导入胃内。
之后,适当地调整第一构件2与胃壁之间的距离和缝合线100的张力。之后,利用推杆114的顶端114a,通过形成于第一构件2的第二开口部6a向第二管腔6内推入第二构件10。此时,形成于第二构件10的插入凸部11从形成于第一构件2的第二开口部6a进入第一构件2内。进而,利用设置于插入凸部11的楔部13扩张第二管腔6的内腔。此时,由于第一构件2的按压部4相对于第一构件2的主体部3构成得较柔软,因此按压部4被插入凸部11按压而变形。即,按压部4以第一管腔5的容积缩小的方式变形。在插入凸部11向第一构件2插入的过程中,按压部4在插入凸部11的作用下以向与缝合线100的贯穿方向正交的方向弯曲的方式变形。然后,以向缝合线100的贯穿方向弯曲的方式变形的按压部4向第一管腔5的内壁按压缝合线100。其结果,借助于第一管腔5的内壁与缝合线100之间的摩擦力,缝合线100固定于第一构件2。
如图8所示,在插入凸部11完全插入到第二管腔6内的状态下,借助于插入凸部11的轴部12与第二管腔6的内表面之间的摩擦力,插入凸部11保持为不会自第二管腔6脱落。通过缝合线100被线固定器具1固定,从而生物体组织T成为被缝合的状态。
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1的按压部4向与缝合线100的贯穿方向正交的方向弯曲变形。因此,在按压部4按压缝合线100的过程中,使缝合线100向缝合线100的贯穿方向移动的力不会施加于缝合线100。因而,不用向使缝合线100断裂那样的方向施加力就能够以充分的固定力固定缝合线100。
而且,由于利用向与缝合线100的贯穿方向正交的方向弯曲变形的按压部4按压缝合线100,因此缝合线100不会沿缝合线100的贯穿方向移动,难以产生缝合线100的松弛。
另外,由于仅通过将第二构件10的插入凸部11推入第一构件2的第二管腔6内就能够进行缝合线100的固定,因此能够容易地固定缝合线100。
(变形例1-1)
接着,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图9是表示本变形例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0是用于说明本变形例的线固定器具的作用的剖视图。
如图9所示,在本变形例中,在第一构件2中,在第一构件2的中心轴线方向的一个端部形成有用于卡定插入凸部11的卡定凹部8。在使用线固定器具1时将第一构件2的中心轴线方向的两端中的、形成有卡定凹部8的侧的端部朝向生物体组织T进行配置。卡定凹部8设置于供插入凸部11插入的管腔(在本变形例中为第二管腔6)侧。
另外,在轴部12中,在第二构件10的插入方向的顶端侧形成有进入卡定凹部8的卡定突起15和以与轴部12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式延伸的狭缝16。在本变形例中,通过形成有狭缝16,从而在轴部12的顶端侧形成有卡定突起15的一侧具有弹性。以下,将在轴部12的顶端侧形成有卡定突起15的部分称作“突起形成区域17”。突起形成区域17的弹性因轴部12的材质、狭缝16的位置及狭缝16的大小而不同。在本变形例中,狭缝16的基端在轴部12的中心轴线方向上位于楔部13的基端。
卡定突起15从轴部12的外表面朝向轴部12的径向外侧突出。卡定突起15的突出长度短于第一构件2的主体部3的厚度。由此,在卡定突起15卡定于卡定凹部8时,卡定突起15的突出端位于比第一构件2的主体部3的外周面靠内侧的位置。
在使用本变形例的线固定器具1时,以形成于第一构件2的卡定凹部8与胃壁(生物体组织T)侧相对的方式配置第一构件2。而且,在插入凸部11向第二管腔6内插入的过程中,卡定突起15与第二管腔6的内表面相接触。如图10所示,在从该状态进一步向第二管腔6内插入插入凸部11的情况下,突起形成区域17弹性变形,因此在卡定突起15与第二管腔6的内表面相接触的状态下,插入凸部11向第二管腔6内插入。当卡定突起15到达卡定凹部8时,借助于突起形成区域17的弹性,卡定突起15进入卡定凹部8内。若卡定突起15一旦进入卡定凹部8内,则只要不施加将卡定突起15向第二管腔6内推入的外力,卡定突起15就留置在卡定凹部8内。这样,卡定突起15和卡定凹部8作为防止第二构件10自第一构件2的第二管腔6脱落的止挡件发挥作用。
根据本变形例的结构,通过卡定突起15进入卡定凹部8内,从而能够将第二构件10自第一构件2脱离的可能性抑制得较低,并能够以充分的固定力固定缝合线100。
另外,在本变形例的线固定器具1中,也可以在第一管腔5侧与第二管腔6侧这两侧形成有卡定凹部8。在该情况下,能够任意选择第一管腔5与第二管腔6中的任一者而将缝合线100贯穿所选择的一者,并向第一管腔5与第二管腔6中的另一者插入插入凸部11。
(变形例1-2)
接着,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图11是表示本变形例的结构的剖视图。图12是用于说明本变形例的线固定器具1的作用的剖视图。
在本变形例中,取代狭缝16,在轴部12上形成有位置不同于狭缝16的狭缝16A。
狭缝16A延伸至轴部12的基端。即,在轴部12的中心轴线方向的全长上设有具有弹性的突起形成区域17A。在本变形例中,当轴部12按压按压部4时,突起形成区域17A以狭缝16A的间隙缩小的方式弹性变形。此时,按压部4对缝合线100的按压力通过突起形成区域17A弹性变形而成为规定的按压力。例如,对于相对较细的缝合线100和相对较粗的缝合线100,能够将大致相等的按压力从按压部4施加于缝合线100。另外,相对于相对较硬的缝合线100和相对较软的缝合线100,通过突起形成区域17A的弹性变形,能够对缝合线100的变形进行补偿并将大致相等的按压力从按压部4施加于缝合线100。
在本变形例中,利用一种线固定器具1所能够对应的缝合线100的粗细和硬度的范围较广,使用称手。
(第2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另外,在以下说明的各个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对与在已经说明的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说明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说明。
首先,参照图13和图14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1A的结构。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1A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线固定器具1A中的第一构件的剖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1A包括设有两个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一管腔5相同的第一管腔5A的第一构件2A和形状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二构件10的形状不同的第二构件10A。
形成于第一构件2A的两个第一管腔5A以在之间隔着第二管腔6的方式配置在两侧。在第一管腔5A与第二管腔6之间配置有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按压部4相同地能够变形的按压部4A。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部4A设置于主体部3内的两个部位。
第二构件10A具有插入凸部11A。在插入凸部11A上形成有形状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楔部13的形状不同的楔部13A。本实施方式中的楔部13A具有向以轴部12的中心轴线为中心对称的方向倾斜的一组倾斜面。利用形成于楔部13A的一组倾斜面,在楔部13A插入到第二管腔6内时,能够同时使两个按压部4A变形并扩张第二管腔6的内腔。
接着,说明线固定器具1A的使用方法和线固定器具1A的作用。图15是用于说明线固定器具1A的作用的剖视图。
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1A时,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不同,分别向两个第一管腔5A各插入一条缝合线100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之后,向第二管腔6内插入插入凸部11A,利用设置于插入凸部11A的楔部13A使按压部4A变形,使第一管腔5A的内腔闭塞。此时,两个按压部4A中的一者按压两条缝合线100中的一者,两个按压部4A中的另一者按压两条缝合线100中的另一者。由此,两条缝合线100均被各个按压部4A按压,固定于第一管腔5A的内表面。
例如,在使用线固定器具1时,缝合线100在第一管腔5内缠绕。若系紧缠绕状态的缝合线100,则可能存在按压力局部施加于缝合线100而使缝合线100断线的可能性。但是,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能够在使用线固定器具1时在调整缝合线100的张力的步骤中消除缝合线100的缠绕。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1A,当使各个第一管腔5A闭塞时,各个第一管腔5A分别夹入一条缝合线100,因此与两条缝合线100向同一第一管腔5内插入的情况相比,两条缝合线100不会相互缠绕。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使各个第一管腔5A闭塞时,各个第一管腔5A分别夹住一条缝合线100,因此能够稳定地固定缝合线100。
(变形例2-1)
接着,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图16是表示本变形例的结构的图,是表示第一构件2A的立体图。图17是表示本变形例的结构的图,是表示第二构件10A的立体图。
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本变形例中,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1中说明的卡定突起15形成于楔部13A附近,狭缝16形成于楔部13A。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1中说明的卡定凹部8形成于第一构件2A。
即使是本变形例所示的结构,也与上述变形例1-1相同地起到第二构件10A难以自第二管腔6脱落这样的效果。
(第3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
首先,参照图18~图20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1B的结构。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的立体图。图19是线固定器具的剖视图。图20是图19的按压部4B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18和图19所示,线固定器具1B包括第一构件2B和第二构件10B,该第一构件2B形成有沿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通孔(第一管腔5B)和与该通孔相连通的连通路径9,该第二构件10B形成有插入凸部11B和凸缘部14。
形成于第一构件2B的通孔以在之间隔着连通路径9的方式设置于两个部位,与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一管腔5A相同地构成了分别贯穿有一条缝合线100的第一管腔5B。
连通路径9在第一构件2B的中心轴线方向的一端侧具有能够供第二构件10B的插入凸部11B插入的开口部9d(第二开口部),在第一构件2B的中心轴线方向的中间部具有形成有与第一构件2B的中心轴线正交的面的引导壁部9a。连通路径9是第一构件2B的中心轴线方向的中间部,而且在形成有引导壁部9a的部分与第一管腔5B相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连通路径9的中心轴线与第一构件2B的中心轴线平行。
设置于第二构件10B的插入凸部11B包括一端固定于凸缘部14的轴部12和设置于轴部12的另一端侧的按压部4B。轴部12是从开口部9d向连通路径9内插入的棒状的构件。按压部4B是能够塑性变形的材质,通过与连通路径9的引导壁部9a相抵接,并沿着引导壁部9a弯曲,从而从连通路径9进入第一管腔5B内。在轴部12形成有数量与第一管腔5B的数量相等的按压部4B。各个按压部4B构成为一个一个地分别进入各个第一管腔5B内。各个按压部4B在向连通路径9插入之前的状态下从轴部12的另一端朝向轴部12的中心轴线方向突出。
如图20所示,各个按压部4B的突出端4Ba侧朝向连通路径9的中心轴线侧L0具有带有圆角的倾斜面。另外,各个按压部4B的突出端4Ba在各个按压部4B中相对于各个按压部4B的中心轴线L1、L2向自连通路径9的中心轴线L0离开的一侧偏离。而且,各个按压部4B的突出端4Ba具有沿着第一管腔5B的内壁的形状的弯曲形状。由此,按压部4的突出端4Ba在进入到第一管腔5B内时紧贴第一管腔5B的内壁。或者,按压部4B的突出端4Ba在进入到第一管腔5B内时配置为相对于第一管腔5B的内壁具有大致恒定的空隙。该空隙比由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1B固定的缝合线100的直径小。
图21是用于说明线固定器具的作用的剖视图。
如图21所示,在插入凸部11B完全进入到连通路径9内的状态下,按压部4B与引导壁部9a相抵接,并向第一管腔5B侧弯曲。然后,按压部4B的突出端4Ba被引导到第一管腔5B内,并与第一管腔5B的内壁相接触。另外,在插入凸部11B完全进入到连通路径9内的状态下,按压部4B的突出端4Ba与第一管腔5B的内壁之间具有宽度小于缝合线100的直径的空隙,并配置在第一管腔5B内。由此,当缝合线100配置在第一管腔5B内时,缝合线100被按压部4B的突出端4Ba按压于第一管腔5B的内壁。其结果,缝合线100被线固定器具1B固定。
另外,由于按压部4B以通过塑性变形而弯折的状态配置在连通路径9和第一管腔5B内,因此按压部4B卡于连通路径9的内壁,从而第二构件10B难以自第一构件2B脱落。
即使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部4B也向与缝合线100的贯穿方向正交的方向按压缝合线100。因而,不用向使缝合线100断裂那样的方向施加力就能够以充分的固定力固定缝合线100。
(变形例3-1)
接着,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图22是表示本变形例的结构的图,是第一构件2B的局部剖视图。图23是用于说明本变形例中的第一构件2B的作用的局部剖视图。
图22和图23所示,在本变形例中,引导壁部9a的形状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不同。
引导壁部9a在与第一管腔5B相连接的连接部分被进行了倒角。在引导壁部9a中的被进行了倒角的部分9b构成为与按压部4B的突出端4Ba附近相接触。由此,按压部4B的突出端4Ba易于被引导到第一管腔5B内。
(变形例3-2)
接着,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形例。图24是表示本变形例的结构的图,是第一构件的剖视图。图25是用于说明本变形例中的第一构件的作用的剖视图。
如图24所示,在本变形例中,引导壁部9a的形状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不同。引导壁部9a在与第一管腔5B相连接的连接部分具有随着朝向连通路径9的径向外侧去而向开口部9d侧靠近的倾斜面9c。本变形例中的倾斜面9c在第一管腔5B内以按压部4B的突出端4Ba朝向开口部9d侧前进的方式引导按压部4B。如图25所示,各个按压部4B在倾斜面9c的作用下弯曲为大致U字状。
在本变形例中,在按压部4B的突出端4Ba被引导到第一管腔5B内之后,按压部4B的突出端4Ba向与缝合线100的贯穿方向交叉的方向按压缝合线100。
在本变形例的结构中,在缝合线100被按压部4B按压的状态下,若缝合线100欲向缝合线100的缝合状态松弛的方向移动,则拉拽的力发挥作用,以使按压部4B向第一管腔5B的内壁咬入的方式。此时,对缝合线100的按压力升高,因此缝合状态难以松弛。另外,在对缝合线100的按压力如此升高的状态下,按压部4B向实质上与缝合线100的贯穿方向垂直的方向按压缝合线100。因此,即使在按压力升高的状态下,缝合线100也难以断线。
(第4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
首先,参照图26~图28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1C的结构。图2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1C的立体图。图27是线固定器具1C的剖视图。图28是图27的B-B线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26和图27所示,线固定器具1C包括第一构件2C和第二构件10C。第一构件2C与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一构件2B不同。第二构件10C局部与在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二构件10B不同。
如图27所示,第一构件2C的形状在没有引导壁部9a这一点上与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一构件2B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6所示,设置于第一构件2C的连通路径9C成为在第一构件2的中心轴线方向的两端面开口的通孔配置在各个第一管腔5B之间的形状。
第二构件10C具有弹性变形的按压部4C来取代在第3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塑性变形的按压部4B。按压部4C设置于轴部12的顶端,包括突起12a和狭缝16。突起12a以比轴部12的外表面向轴部12的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狭缝16形成为沿轴部12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
突起12a构成为在第一构件2C安装于第二构件10C的状态下从连通路径9进入第一管腔5B内。突起12a例如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地与第一管腔5B的内壁相接触。或者,突起12a以与第一管腔5B的内壁之间具有宽度小于等于缝合线100的直径的空隙的方式配置在第一管腔5B内。
另外,如图28所示,突起12a的突出端具有沿着第一管腔5B的内壁的形状弯曲的面。突起12a的突出端与缝合线100的外表面线接触。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的作用。图29和图30是用于说明线固定器具1C的作用的剖视图。
如图29和图30所示,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1C时,第二构件10C在插入凸部11C向开口部9d插入时,按压部4C以狭缝16缩小的方式弹性变形。若插入凸部11C从开口部9d进一步向连通路径9内插入,则在按压部4C的恢复力的作用下,突起12a进入第一管腔5B。此时,缝合线100被突起12a按压于第一管腔5B的内壁。
即使是这种结构,也起到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通过包括具有弹性的按压部4C,从而突起12a进入到第一管腔5B内的触感传递给使用者,因此线固定器具1C的组装较容易,而且能够可靠地固定缝合线100。
另外,由于按压部4C具有弹性,因此能够与缝合线100的粗细无关地以恒定的按压力将缝合线100按压于第一管腔5B的内壁。因此,利用一种线固定器具所能够对应的缝合线的粗细和硬度的范围较广,使用称手。
(第5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
首先,参照图31~图35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1D的结构。图3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1D的立体图。图32是表示线固定器具1D中的第一构件的侧视图。图33是图32的C-C线的剖视图。图34是表示线固定器具1D中的第二构件10D的侧视图。图35是图34的E-E线的剖视图。
如图31~图3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1D包括形成有第一管腔5D与连通路径9D的第一构件2D和形成有插入凸部11D与连结罩18的第二构件10D。
第一构件2D具有与中心轴线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圆柱状的外形。在第一构件2D上形成有两个第一管腔5D。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管腔5D是在第一构件2D的中心轴线方向的两端面具有第一开口部5a的通孔。在第一管腔5D内,与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一管腔5相同地贯穿有缝合线100(参照图36)。
连通路径9D在第一构件2D的外周面形成有供插入凸部11D插入的开口部9d,在第一构件2D内与第一管腔5D相连通。连通路径9D向与第一管腔5D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
形成于第二构件10D的插入凸部11D向连通路径9D内插入,顶端配置在第一管腔5D内。插入凸部11D的顶端成为按压缝合线100的按压部4D。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凸部11D的顶端面沿着第一管腔5D的内壁的形状弯曲。插入凸部11D的数量形成为与连通路径9的数量相同。
连结罩18取代在第1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凸缘部14而固定于插入凸部11D。连结罩18具有沿着第一构件2D的外周面的形状的内周面,是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弹性构件。连结罩18具有筒壁的一部分在连结罩18的中心轴线方向上被切下而成的形状,通过使连结罩18的筒壁被切下的部分扩张,从而第一构件2插入连结罩18内。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的作用。图36是用于说明线固定器具的作用的剖视图。
在使用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1D时,首先,向各个第一管腔5D内各贯穿一条缝合线100。之后,使用钳子等在第一构件2D上安装连结罩18。这样,第二构件10D的插入凸部11D插入设置于第一构件2D的连通路径9D内,缝合线100被设置于插入凸部11D的顶端的按压部4D按压于第一管腔5D的内壁。由此,缝合线100被固定。
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第4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1、1A、1B、1C相同,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1D向与缝合线100的贯穿方向正交的方向按压缝合线100。因此,不用向使缝合线100断裂那样的方向施加力就能够以充分的固定力固定缝合线100。
(变形例5-1)
接着,说明第5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图37是表示本变形例的第一构件2D的结构的图,是图32的D-D线的剖视图。图38是表示本变形例的第二构件10D的结构的图,是图34的F-F线的剖视图。
如图37~图38所示,在本变形例中,形成于第一构件2D的连通路径9D的形状不同。
连通路径9D在第一构件2D的外周面上形成有供插入凸部11D插入的开口部9d,在第一构件2D内与第一管腔5D相连通。连通路径9D向与第一管腔5D的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
另外,插入凸部11D向与连通路径9D所延伸的方向相对应的方向延伸并形成于连结罩18。
例如,若在以连通路径9D随着从开口部9d朝向第一管腔5D去而向生物体组织T侧倾斜的朝向的方式配置有第一构件2D的状态(生物体组织T位于图37的右侧的状态)下使用本变形例的线固定器具1D,则利用插入凸部11D向生物体组织T侧稍微按压缝合线100,使对生物体组织T的紧缚变松弛。反之,若在以连通路径9D随着从开口部9d朝向第一管腔5D去而以自生物体组织T离开的方式倾斜的朝向的方式配置有第一构件2D的状态(生物体组织T位于图27的左侧的状态)下使用线固定器具1D,则利用插入凸部11D向自生物体组织T离开的侧稍微按压缝合线100,使对生物体组织T的紧缚稍微收紧。
这样,在本变形例中,在将第二构件10D安装于第一构件2D时调整对生物体组织T的紧缚量。
(第6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
图3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1E的立体图。图4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1E中的第一构件2E的侧视图。图41是图40的G-G线的剖视图。图4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1E中的第二构件10E的侧视图。图43是图42的H-H线的剖视图。
如图39~图4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1E在第一构件2E与第二构件10E上不同于上述第5实施方式的结构。第一构件2E在具有一个与两个第一管腔5D这两者均连通的连通路径9E这一点上不同于上述第5实施方式的结构。第二构件10E具有结构不同于上述第5实施方式中的插入凸部11D的结构的插入凸部11E。
连通路径9E沿与第一管腔5D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连通路径9E在第一构件2E的外周面上具有供插入凸部11E插入的开口部9d,而且连通路径9E与各个第一管腔5D相连通。在连通路径9E中,与连通路径9E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截面形状形成为矩形。
形成于第二构件10E的插入凸部11E的、与中心轴线正交的截面形状形成为与连通路径9的截面形状相对应的矩形。另外,在插入凸部11E的顶端具有按压部4E,该按压部4E具有与在上述第4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突起12a和狭缝16相同的结构。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线固定器具1E的作用。图44是用于说明线固定器具的作用的剖视图。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开口部9d插入到连通路径9E内的插入凸部11E在按压部4E的恢复力的作用下以按压部4E进入第一管腔5D内的状态保持在连通路径9E内。由此,贯穿于各个第一管腔5D内的缝合线100被按压部4E朝向与缝合线100的贯穿方向正交的方向按压。
另外,与上述第5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连结罩18套于第一构件2E的外周面,第二构件10E难以自第一构件2E脱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按压部4E具有弹性并卡定于第一管腔5D,进而连结罩18在第一构件2E上套于外周面。由此,双重形成有用于防止第二构件10E自第一构件2E脱离的结构。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替换以及其他变更。
例如,也能够设为一种线固定器具,其包括:圆柱构件,其具有圆柱形状;以及大致圆筒状的罩,其具有沿着该圆柱构件的外周面的内表面,且该罩的与中心轴线正交的截面呈C字状,该罩具有弹性;通过在第一构件与罩之间夹住缝合线而固定缝合线。
另外,例如,也能够设为一种线固定器具,其包括:圆筒构件,其呈柔软的筒状并在内部贯穿有缝合线;大致圆筒状的罩,其具有沿着该圆筒构件的外表面形状的内周面,且该罩的与中心轴线正交的截面呈C字状;以及突起,其形成于该罩的内周面,并从罩的内周面朝向内侧突出;通过在圆筒构件上安装罩,从而利用突起使圆筒构件弹性变形并封闭圆筒构件的内腔,贯穿于圆筒构件的内部的缝合线被圆筒构件的内壁按压而固定。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上述线固定器具,不用向使缝合线断裂那样的方向施加力就能够以充分的固定力固定缝合线。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1D、1E线固定器具;2、2A、2B、2C、2D、2E第一构件;10、10A、10B、10C、10D、10E第二构件;5a第一开口部;6a、9d第二开口部;4、4A、4B、4C、4D、4E按压部;5、5A、5B、5C、5D管腔;8卡定凹部;9、9D、9E连通路径;15卡定突起;100缝合线;T生物体组织。
Claims (6)
1.一种线固定器具,其用于固定贯穿生物体组织而往返成环状的缝合线,该线固定器具包括:
第一构件,其形成有具有供上述缝合线贯穿的第一开口部的管腔;
第二开口部,其在上述第一构件上形成于与上述第一开口部不同的位置;以及
第二构件,其通过上述第二开口部而插入到上述第一构件内;
在上述第一构件与上述第二构件中的任一者上设有按压部,通过将上述第二构件插入到上述第一构件,该按压部向与上述缝合线的贯穿方向交叉的方向变形而将上述缝合线按压于上述管腔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固定器具,其中,
上述第二构件通过上述第二开口部而插入到上述第一构件内,从而上述按压部向与上述缝合线的贯穿方向正交的方向变形而在上述管腔内将上述缝合线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固定器具,其中,
在上述第二构件上设有用于将上述第二构件卡定于上述第一构件的卡定突起,
在上述第一构件上设有供上述卡定突起插入的卡定凹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固定器具,其中,
上述按压部设置于上述第一构件,并在通过上述第二开口部而插入到上述第一构件内的上述第二构件的作用下变形,从而将上述缝合线按压于上述管腔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固定器具,其中,
上述按压部设置于上述第二构件,
在上述第一构件上,在上述管腔的中间部形成有将上述第二开口部与上述管腔连通的连通路径,
上述按压部被从上述第二开口部通过上述连通路径而向上述管腔的中间部引导,并将上述缝合线按压于上述管腔的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固定器具,其中,
在上述第一构件上形成有连通路径,该连通路径与上述管腔连通并且向与上述管腔的中心轴线交叉的方向延伸,而且该连通路径与上述第二开口部连通,
上述按压部设置于上述第二构件,
上述按压部通过上述连通路径而插入到上述管腔内,并将贯穿于上述管腔内的缝合线按压于上述管腔的内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261604850P | 2012-02-29 | 2012-02-29 | |
US61/604,850 | 2012-02-29 | ||
PCT/JP2013/053432 WO2013129114A1 (ja) | 2012-02-29 | 2013-02-13 | 糸固定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635149A true CN103635149A (zh) | 2014-03-12 |
CN103635149B CN103635149B (zh) | 2016-10-19 |
Family
ID=49082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01921.3A Active CN103635149B (zh) | 2012-02-29 | 2013-02-13 | 线固定器具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00269B2 (zh) |
EP (1) | EP2821017B1 (zh) |
JP (1) | JP5409973B1 (zh) |
CN (1) | CN103635149B (zh) |
WO (1) | WO201312911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130377B2 (en) | 2016-02-08 | 2018-11-20 | Crossroads Extremity Systems, Llc | Plantar plate repair |
DE102018103977A1 (de) * | 2018-02-22 | 2019-08-22 | Rz-Medizintechnik Gmbh | Fixiervorrichtung zum Fixieren eines Ligaturbands sowie Vorrichtung zum Einführen und Fixieren eines Ligaturbands in einer Fixiervorrichtung |
JP7346877B2 (ja) * | 2019-03-29 | 2023-09-20 | 日本ゼオン株式会社 | 内視鏡用縫合糸結紮具 |
CN111467085B (zh) * | 2020-05-29 | 2024-08-09 | 科瑞迈吉(苏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锁线器和锁线器植入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86608A (en) * | 1996-02-22 | 2000-07-11 | Smith & Nephew, Inc. | Suture collet |
CN2564116Y (zh) * | 2002-09-05 | 2003-08-06 | 锋溢(香港)有限公司 | 手术缝合线线头固定器 |
US7491217B1 (en) * | 2001-10-16 | 2009-02-17 | Hendren Ronald D | Graft anchoring device |
WO2010014119A1 (en) * | 2008-07-29 | 2010-02-04 | Synthes (U.S.A) | Crimp with an insert to hold a cable |
WO2010144687A2 (en) * | 2009-06-11 | 2010-12-16 | Synthes Usa, Llc | Internal cable fixat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76079A (en) * | 1974-08-01 | 1976-08-24 | Samuels Peter B | Securing devices for sutures |
US5282832A (en) * | 1992-10-09 | 1994-02-01 | United States Surgical Corporation | Suture clip |
US5919208A (en) * | 1996-06-27 | 1999-07-06 | Valenti; Gabriele | Suture block for surgical sutures |
US5899921A (en) * | 1997-07-25 | 1999-05-04 | Innovasive Devices, Inc. | Conne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surgically joining and securing flexible tissue repair members |
US7033379B2 (en) * | 2001-06-08 | 2006-04-25 | Incisive Surgical, Inc. | Suture lock having non-through bore capture zone |
US20070276437A1 (en) | 2006-05-25 | 2007-11-29 | Mitralign, Inc. | Lockers for surgical tensioning members and methods of using the same to secure surgical tensioning members |
FR2921246B1 (fr) * | 2007-09-21 | 2009-11-06 | Tornier Sas | Dispositif de fixation de fils de suture |
JP2012024276A (ja) * | 2010-07-22 | 2012-02-09 | Ehime Univ | 再建靱帯固定具 |
-
2013
- 2013-02-13 CN CN201380001921.3A patent/CN103635149B/zh active Active
- 2013-02-13 WO PCT/JP2013/053432 patent/WO201312911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2-13 EP EP13754925.9A patent/EP2821017B1/en active Active
- 2013-02-13 JP JP2013537991A patent/JP5409973B1/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8-23 US US13/974,827 patent/US8900269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86608A (en) * | 1996-02-22 | 2000-07-11 | Smith & Nephew, Inc. | Suture collet |
US7491217B1 (en) * | 2001-10-16 | 2009-02-17 | Hendren Ronald D | Graft anchoring device |
CN2564116Y (zh) * | 2002-09-05 | 2003-08-06 | 锋溢(香港)有限公司 | 手术缝合线线头固定器 |
WO2010014119A1 (en) * | 2008-07-29 | 2010-02-04 | Synthes (U.S.A) | Crimp with an insert to hold a cable |
WO2010144687A2 (en) * | 2009-06-11 | 2010-12-16 | Synthes Usa, Llc | Internal cable fixato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409973B1 (ja) | 2014-02-05 |
EP2821017B1 (en) | 2022-06-15 |
US8900269B2 (en) | 2014-12-02 |
JPWO2013129114A1 (ja) | 2015-07-30 |
WO2013129114A1 (ja) | 2013-09-06 |
US20140081326A1 (en) | 2014-03-20 |
EP2821017A1 (en) | 2015-01-07 |
CN103635149B (zh) | 2016-10-19 |
EP2821017A4 (en) | 2015-1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967204B2 (en) | Curved pipe for endoscopes | |
JP5777831B2 (ja) | 生体組織用クリップをセッティングするための医療機器 | |
JP4524243B2 (ja) | 瘻孔用カテーテルキット | |
US7223271B2 (en) | Apparatus for ligating living tissues | |
CN103635149A (zh) | 线固定器具 | |
US20090062606A1 (en) | Endoscope guiding tube device | |
US20070167978A1 (en) | Endoscopic treatment instrument and retaining device | |
CN102098954B (zh) | 医疗用管 | |
JPH119696A (ja) | カテーテルシステム | |
JP2000157487A (ja) | 内視鏡挿入ガイド管 | |
WO2016185965A1 (ja) | クリップ装置 | |
JP4850719B2 (ja) | 腔内外科的送達システム | |
US20100036396A1 (en) | Successive clipping device | |
JP5425695B2 (ja) | 内視鏡装置 | |
CN103209648B (zh) | 缝合线压入装置及缝合线压入系统 | |
EP3332714A1 (en) | Suture device | |
WO2011004821A1 (ja) | 医療機器用挿入補助具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医療機器 | |
CN109847173A (zh) | 可调弯导丝装置 | |
CN117255655A (zh) | 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 | |
US11478613B2 (en) | Catheter | |
JP5062742B2 (ja) | 吻合補助器具 | |
US20170252192A1 (en) | Catheter for stent operation | |
CN117098503A (zh) | 插入式组织夹闭装置及其夹持件 | |
US20090137932A1 (en) | Heart tracking device | |
WO2020078264A1 (zh) | 一种小管腔吻合器及其使用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4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109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Olympus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