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30512B - 一种中药提取物的水分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药提取物的水分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30512B
CN103630512B CN201210311026.9A CN201210311026A CN103630512B CN 103630512 B CN103630512 B CN 103630512B CN 201210311026 A CN201210311026 A CN 201210311026A CN 103630512 B CN103630512 B CN 1036305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
moisture
medicinal extract
extract
relative dens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1102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30512A (zh
Inventor
徐波
戚可人
陈红
付永艳
王苹
刘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TASLY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TASLY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TASLY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TASLY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31102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630512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30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305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305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305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提取物的水分控制方法,利用中药提取物中糖度与水分的线性关系,通过控制糖度即可控制水分含量。该方法与传统的相对密度法相比,技术成熟,操作简便,同时具有影响因素少、与水分相关性强等优点,大大提高了中药制剂的质量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中药提取物的水分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提取物的水分控制方法,即利用糖度与水分的线性关系,通过控制糖度来控制水分。
背景技术:
中药制剂大多由中药材作为原料药,经过对中药材进行提取得到中药提取物,再进一步加工制备成药物制剂。
中药提取物主要包括:水提物,醇提物,水提醇沉物,醇提水沉物等,有些还使用有机溶剂萃取,吸附树脂分离等方法得到。
水分含量是中药提取物的重要控制指标之一,对制剂影响较大。因此测定中药提取物中水分的含量是控制制剂质量以及监督生产过程的重要内容。目前,中药行业普遍使用相对密度作为生产控制指标进行提取物水分控制,因为在一定的温度下,提取物的相对密度与其含水量线性相关。然而该方法灵敏度低且受温度与其中夹带气泡的影响。
糖度是表示糖液中固形物浓度的单位,工业上一般用白利度(Brix)表示糖度,指的是100克糖溶液中,所含固体物质的溶解克数。通常利用糖液的折光性质,用带有蔗糖百分含量刻度的折光仪类的测糖计来测量糖度。
糖度一般用来测量与糖有关的溶液(如水果汁、软饮料、酒等),广泛应用于制糖、食品、饮料等工业部门及农业生产和科研中。如:适用于酱油、番茄酱等各种酱类(调味料)产品的浓度测量等。
目前测量糖度的仪器为各种手持式糖度计、数字式糖度计、以及用于生产中的在线糖度计等。
手持式糖度计测量方法:测量时打开手持式折光仪盖板(a),用干净的纱布或卷纸小心擦干棱镜玻璃面,在棱镜玻璃面上滴2滴待测物,盖上盖板后进行观测,读取视野中明暗交界线上的刻度,即为待测物的糖度。
相对密度法:需要将一定量(约250ml)待测物倒入量筒中,然后快速将比重计插入待测物中,待比重计稳定后读取刻度,同时测定待测物的温度。
糖度法的整个过程只需几分钟和几滴待测物,具有操作简便、快捷的特点;而相对密度法需要大量的待测物,且需控制待测物稳定在一定温度范围,因此操作相对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通过实验证明中药提取物的糖度与水分相关性较好,利用糖度能够很好地控制中药提取物的水分,因此我们将测定糖度的方法应用于中药提取物的水分控制,经生产中应用后发现,与原先的相对密度法对比,糖度法技术成熟,操作简便,同时糖度具有影响因素少、与水分相关性强等优点,更有利于生产控制,大大提高了中药制剂的质量稳定性。
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中药提取物中糖度与水分的线性回归方程;
(2)将糖度测定作为中药提取物生产节点控制方法,根据提取物目标水分范围,通过线性回归方程制定糖度控制参数范围;
(3)用糖度法测定中药提取物的糖度,并通过浓缩将糖度控制在参数范围内。
其中所述测定的糖度值的范围为20brix-90brix,所述糖度法测定糖度是通过现有技术中的方法测定,包括使用测量糖度的仪器,如:手持式糖度计、数字式糖度计以及用于生产中的在线糖度计等。
所述中药提取物水分含量控制在15%-85%内。
本发明所述中药提取物包括任何一种中药材或中药组合物用提取方法得到的提取物。
本发明所述中药提取物可为任何一种制备中成药所用的浸膏。
本发明所述的中成药,包括复方丹参滴丸,养血清脑颗粒,柴胡滴丸,糖敏灵丸,芪参益气滴丸,藿香正气滴丸,消渴清颗粒等。
本发明所述的制备中成药所用的浸膏,包括复方丹参滴丸浸膏、芪参益气滴丸丹参三七浸膏、芪参益气滴丸黄芪浸膏、养血清脑颗粒水提浓缩液、养血清脑颗粒白芍浸膏等。
上述浸膏都是根据现有技术制备的,具体方法如下:
1、复方丹参滴丸浸膏
取丹参、三七药材,加5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药渣加4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浓缩,所得浓缩液加入适量乙醇调至含醇量为65~70%,静置12小时以上,分离上清液。上清液经过滤后,减压浓缩回收乙醇,继续浓缩,收膏。即得。
2、芪参益气滴丸丹参三七浸膏
取丹参、三七药材,加5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药渣加4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浓缩,放冷,加入适量乙醇调至含醇量为70±1%,静置12-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收膏。即得。
3、芪参益气滴丸黄芪浸膏
取黄芪药材,加6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药渣加4倍量水,提取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0±1%,静置12小时以上,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加乙醇至含醇量为80±1%,静置12小时以上,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收膏。即得。
4、养血清脑颗粒水提浓缩液
取夏枯草、细辛、钩藤、鸡血藤、熟地黄、珍珠母加5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药渣加5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浓缩。即得。
5、养血清脑颗粒白芍浸膏
取白芍加4倍60%乙醇,浸渍30分钟,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药渣加4倍6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分两次减压回收乙醇(温度不超过70℃),合并。减压浓缩,收膏。即得。
在现有技术中,这些浸膏均采用相对密度法来控制水分含量。
本发明所述提取方法包括任何一种已知的提取方法。
所述提取选自:水提,醇提,水提醇沉,醇提水沉,使用有机溶剂萃取,吸附树脂分离等。
所述提取包括浸泡,煎煮,回流,渗滤,超声提取等。
本发明所述线性回归方程是经过对不同中药提取物进行水分和糖度的测定,就水分和糖度之间的关系建立的线性回归方程,通过该线性回归方程可以将中药提取物中的糖度值转换为水分值。本发明发现任何一种中药提取物的水分和糖度之间的关系都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任何一种中药提取物都可以通过测定糖度来计算其水分。
本发明所述的采用糖度法来控制中药提取物的水分与传统的相对密度法比较,存在以下优势:
1、相对密度法控制水分的方法在生产中比较麻烦,而糖度法技术成熟,安装方便,较相对密度法控制更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
2、相对密度测定需要样本量较大,且容易产生气泡,影响测量准确性。
3、相对密度测定受温度影响较大,而糖度法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所以使用糖度法控制中药提取物水分的方法比传统的相对密度法控制更精确。
4、经过生产实际数据证明,采用糖度法控制中药提取物水分后,各批提取物含水量波动范围明显缩小,因此说明糖度控制水分的方法非常有效,有利于提高提取物含水量的批间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复方丹参滴丸浸膏相对密度与糖度对应关系分析
图2复方丹参滴丸浸膏糖度与水分对应关系分析
图3丹参三七浸膏相对密度与糖度对应关系分析
图4丹参三七浸膏糖度与水分对应关系分析
图5黄芪浸膏相对密度与糖度对应关系分析
图6黄芪浸膏糖度与水分对应关系分析
图7养血清脑颗粒水提浓缩液相对密度与糖度对应关系分析
图8养血清脑颗粒水提浓缩液糖度与水分对应关系分析
图9丹参三七浸膏糖度随温度变化趋势分析
图10丹参三七浸膏相对密度与温度对应关系分析
图11黄芪浸膏糖度随温度变化趋势分析
图12黄芪浸膏相对密度与温度对应关系分析
图13丹参三七浸膏采用糖度法前含水量分布图
图14丹参三七浸膏采用糖度法后含水量分布图
图15黄芪浸膏采用糖度法前含水量分布图
图16黄芪浸膏采用糖度法后含水量分布图
图17白芍浸膏采用糖度法前含水量分布图
图18白芍浸膏采用糖度法后含水量分布图
图19复方丹参滴丸浸膏采用糖度法前含水量分布图
图20复方丹参滴丸浸膏采用糖度法后含水量分布图
图21养血清脑颗粒水提浓缩液采用糖度法前含水量分布图
图22养血清脑颗粒水提浓缩液采用糖度法后含水量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几个实验例具体介绍一下各中药提取物水分、糖度及相对密度对应关系,及温度对中药提取物相对密度、糖度测定的影响。
实验例1复方丹参滴丸浸膏水分、糖度及相对密度对应关系的考察。
①分别测定复方丹参滴丸浸膏水分、糖度与相对密度,详细数据见表1:
表1复方丹参滴丸浸膏的水分、糖度及相对密度对应数据
序号 相对密度g/ml 糖度brix 水分%
1 1.314 78.5 31.55%
2 1.318 79 30.08%
3 1.324 80.5 28.80%
4 1.331 82 26.11%
5 1.333 82.5 24.87%
6 1.336 84 23.11%
7 1.339 84.5 22.93%
8 1.341 85.5 21.24%
9 1.348 87 19.55%
10 1.351 88 18.49%
11 1.353 88.5 17.28%
②复方丹参滴丸浸膏相对密度与糖度对应关系:
复方丹参浸膏相对密度与糖度呈强正相关性(R2=0.9913),关系式y=0.0037x+1.0245,见图1。
③复方丹参滴丸浸膏糖度与水分对应关系:
复方丹参滴丸浸膏糖度与水分呈强负相关性(R2=0.9932),关系式y=-0.0137x+1.3864,见图2。
实验例2芪参益气滴丸丹参三七浸膏水分、糖度及相对密度对应关系的考察。
①分别测定芪参益气滴丸丹参三七浸膏水分、糖度及相对密度。详细数据见表2:
表2芪参益气滴丸丹参三七浸膏水分、糖度及相对密度对应关系数据
序号 相对密度g/ml 糖度brix 水分%
1 1.345 84 24.20%
2 1.356 86 22.34%
3 1.352 85 22.87%
4 1.345 84 24.20%
5 1.337 82 25.64%
6 1.323 79.5 26.65%
7 1.315 77.5 27.61%
8 1.300 75 29.56%
9 1.329 81.5 24.58%
10 1.357 86 20.85%
11 1.350 84 22.40%
12 1.341 83 22.87%
13 1.329 81.5 24.58%
14 1.321 80 26.64%
15 1.312 78 28.79%
16 1.301 75 31.29%
17 1.340 83 25.12%
18 1.357 86 22.32%
19 1.350 84.5 23.11%
20 1.340 83 25.12%
21 1.331 81.5 26.45%
22 1.320 79.5 28.18%
23 1.315 78 28.78%
24 1.302 76 31.40%
②芪参益气滴丸丹参三七浸膏相对密度与糖度对应关系:
芪参益气滴丸丹参三七浸膏相对密度与糖度呈强正相关性(R2=0.9879),关系式y=1.8707x-1.6783,见图3。
③芪参益气滴丸丹参三七浸膏糖度与水分对应关系:
芪参益气滴丸丹参三七浸膏糖度与水分呈强负相关性(R2=0.9240),关系式y=-0.8246x+0.9274,见图4。
实验例3芪参益气滴丸黄芪浸膏水分、糖度及相对密度对应关系的考察。
①分别测定芪参益气滴丸黄芪浸膏水分、糖度及相对密度。详细数据见表3:
表3芪参益气滴丸黄芪浸膏水分、糖度及相对密度对应关系数据
序号 相对密度g/ml 糖度brix 水分%
1 1.303 75 23.64%
2 1.310 76.5 22.46%
3 1.315 77 21.83%
4 1.318 78 20.65%
5 1.324 80 19.78%
6 1.337 81 18.54%
7 1.343 82 17.92%
8 1.351 83 16.90%
9 1.356 83.5 16.70%
②芪参益气滴丸黄芪浸膏相对密度与糖度对应关系:
芪参益气滴丸黄芪浸膏相对密度与糖度呈强正相关性(R2=0.9857),关系式y=1.6051x-1.3375,见图5。
③芪参益气滴丸黄芪浸膏糖度与水分对应关系:
芪参益气滴丸黄芪浸膏糖度与水分呈强负相关性(R2=0.9886),关系式y=-0.8195x+0.8493,见图6。
实验例4养血清脑颗粒水提浓缩液水分、糖度与相对密度对应关系的考察。
①分别测定养血清脑颗粒水提浓缩液水分、糖度及相对密度。详细数据见表4:
表4养血清脑颗粒水提浓缩液水分、糖度及相对密度关系数据
序号 相对密度g/ml 糖度brix 水分%
1 1.076 25 29.5
2 1.080 25 29.3
3 1.084 27 27.9
4 1.089 28 26.6
5 1.093 28 26.3
6 1.100 29 24.7
7 1.105 31 23.4
8 1.115 33 22.5
9 1.123 35 21.1
②养血清脑颗粒水提浓缩液相对密度与糖度对应关系:
养血清脑颗粒水提浓缩液相对密度与糖度呈强正相关性(R2=0.9853),关系式y=207.54x-198.37,见图7。
③养血清脑颗粒水提浓缩液糖度与水分对应关系:
养血清脑颗粒水提浓缩液糖度与水分呈强负相关性(R2=0.9962),关系式y=-1.0342x+99.808,见图8。
实验例5温度对芪参益气滴丸丹参三七浸膏相对密度、糖度的影响
①芪参益气滴丸丹参三七浸膏在不同温度下相对密度、糖度数据,见表5。
表5芪参益气滴丸丹参三七浸膏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对密度及糖度
②芪参益气滴丸丹参三七浸膏糖度随温度变化趋势(图9)
随温度下降或升高,芪参益气滴丸丹参三七浸膏糖度由于读数误差有小幅度的波动,但整体上浸膏糖度随温度的变化无显著的变化。
③芪参益气滴丸丹参三七浸膏糖度随温度变化趋势(图10)
芪参益气滴丸丹参三七浸膏相对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性,浸膏相对密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实验例6温度对芪参益气滴丸黄芪浸膏相对密度、糖度的影响。
①芪参益气滴丸黄芪浸膏在不同温度下相对密度、糖度数据,见表6。
表6芪参益气滴丸黄芪浸膏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对密度及糖度
②芪参益气滴丸黄芪浸膏糖度随温度变化趋势(图11)
随温度下降或升高,芪参益气滴丸黄芪浸膏糖度由于读数误差有小幅度的波动,但整体上浸膏糖度随温度的变化无显著的变化。
③芪参益气滴丸丹参三七浸膏糖度随温度变化趋势(图12)
芪参益气滴丸黄芪浸膏相对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性,浸膏相对密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从以上几个实验例的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
1、中药提取物糖度与相对密度呈正线性相关,且相关性较好;糖度与水分呈负线性相关,且相关性较好。说明糖度与水分及相对密度均有较好的线性对应关系,可以用来代替相对密度进行水分控制。
2、温度对中药提取物相对密度测定影响较大,呈负线性相关,相对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温度对中药提起物糖度测定影响相对较小,无明显对应关系。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述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根据本发明的实质对本发明进行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取丹参、三七药材,加入5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药渣加入4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浓缩、放冷,加入适量乙醇调至含醇量为70±1%,静置12-24hr,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收膏,即得芪参益气滴丸丹参三七浸膏。
使用上述方法制备芪参益气滴丸丹参三七浸膏时,在生产上使用糖度测定法控制浸膏含水量,利用芪参益气滴丸丹参三七浸膏糖度与水分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当浓缩至糖度为78%~80%时作为收膏终点。
比较实施糖度法前后各22批芪参益气滴丸丹参三七浸膏的水分含量。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到结论:采用糖度法对浸膏含水量进行控制后,浸膏水分分布范围明显缩小,波动幅度由原来的3.42个百分点下降到1.93个百分点。见表7、图13、14。
表7实施糖度法前后各22批丹参三七浸膏的水分含量比较
批次 采用糖度法前水分% 采用糖度法后水分%
1 24.20% 24.23%
2 26.28% 25.93%
3 25.42% 25.45%
4 23.20% 24.05%
5 24.58% 24.06%
6 26.62% 25.82%
7 24.25% 24.25%
8 24.78% 24.78%
9 25.82% 24.14%
10 23.64% 24.35%
11 24.18% 24.18%
12 26.54% 25.98%
13 24.74% 24.74%
14 23.71% 24.31%
15 25.12% 25.12%
16 23.86% 24.58%
17 24.66% 24.66%
18 25.32% 25.32%
19 24.57% 24.57%
20 24.38% 24.38%
21 25.62% 25.62%
22 26.35% 24.84%
实施例2
取黄芪药材,加6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药渣加4倍量水,提取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0±1%,静置12小时以上,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加乙醇至含醇量为80±1%,静置12小时以上,滤过。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收膏,即得芪参益气滴丸黄芪浸膏。
使用上述方法制备芪参益气滴丸黄芪浸膏时,在生产上应用糖度测定法控制浸膏含水量,利用芪参益气滴丸黄芪浸膏糖度与水分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浓缩至糖度为79%~82%时作为收膏终点。
比较实施糖度法前后各20批芪参益气滴丸黄芪浸膏的水分含量。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到结论:采用糖度法对浸膏含水量进行控制后,浸膏水分分布范围明显缩小,波动幅度由原来的4.71个百分点下降到2.85个百分点。见表8、图15、16。
表8实施糖度法前后各20批黄芪浸膏的水分含量比较
批次 采用糖度法前水分% 采用糖度法后水分%
1 17.90% 18.14%
2 17.14% 20.64%
3 21.64% 20.35%
4 21.35% 20.25%
5 21.85% 20.65%
6 21.46% 18.64%
7 20.65% 19.22%
8 18.54% 18.90%
9 17.52% 20.85%
10 21.76% 20.46%
11 20.65% 18.36%
12 18.94% 18.70%
13 17.68% 19.54%
14 20.25% 18.02%
15 19.54% 20.65%
16 18.92% 18.94%
17 17.36% 18.68%
18 17.70% 19.90%
19 21.44% 20.44%
20 17.90% 20.76%
实施例3
取白芍加4倍60%乙醇,浸渍30分钟,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药渣加4倍60%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分两次减压回收乙醇(温度不超过70℃),合并,减压浓缩,收膏,即得养血清脑颗粒白芍浸膏。
使用上述方法制备养血清脑颗粒白芍浸膏,在生产上应用糖度测定法控制浸膏含水量,利用养血清脑颗粒白芍浸膏糖度与水分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当减压浓缩至糖度为73%~76%时作为收膏终点。
比较实施糖度法前后各30批养血清脑颗粒白芍浸膏的水份含量,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到结论:采用糖度法对浸膏含水量进行控制后,浸膏水分分布范围明显缩小,波动幅度由原来的5.85个百分点下降到3.87个百分点。见表9、图17、18。
表9实施糖度法前后各30批白芍浸膏的水分含量比较
批次 采用糖度法前水分% 采用糖度法后水分%
1 32.26% 29.52%
2 28.52% 31.94%
3 29.49% 28.41%
4 28.48% 30.58%
5 32.69% 30.72%
6 27.12% 31.19%
7 30.41% 28.86%
8 29.68% 30.45%
9 27.72% 28.78%
10 32.59% 31.67%
11 28.86% 29.89%
12 27.05% 30.36%
13 27.58% 28.24%
14 30.39% 29.46%
15 28.19% 29.82%
16 32.26% 31.38%
17 32.9% 28.07%
18 28.67% 30.44%
19 27.09% 29.71%
20 30.65% 31.69%
21 28.84% 28.52%
22 30.46% 29.49%
23 27.85% 29.48%
24 32.78% 31.72%
25 31.87% 28.16%
26 29.48% 30.44%
27 27.67% 28.25%
28 32.76% 31.52%
29 32.58% 28.59%
30 31.57% 30.83%
实施例4
取丹参、三七药材,加5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药渣加4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浓缩,所得浓缩液加入适量乙醇调至含醇量为65~70%,静置12小时以上,分离上清液。上清液经过滤后,减压浓缩回收乙醇,继续浓缩,收膏,即得复方丹参滴丸浸膏。
使用上述方法制备复方丹参滴丸浸膏,在生产上应用糖度测定法控制浸膏含水量,利用复方丹参滴丸浸膏糖度与水分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当浓缩至糖度为79%~82%时作为收膏终点。
比较应用糖度法控制复方丹参滴丸浸膏含水量实施前后各30批浸膏的水分含量,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到结论:采用糖度法对浸膏含水量进行控制后,浸膏水分分布范围明显缩小,波动幅度由原来的3.8个百分点下降到2.1个百分点。见表10,图19、20。
表10实施糖度法前后各30批复方丹参滴丸浸膏水分含量比较
批次 采用糖度法前水分% 采用糖度法后水分%
1 22.3 22.5
2 24.7 22.7
3 23.3 23.1
4 23.4 22.8
5 22.8 24.2
6 25 22.6
7 22.1 22.5
8 24 23.8
9 23.9 22.8
10 22.3 23
11 21.5 23.5
12 22.7 22.5
13 23.8 22.9
14 22.8 22.5
15 24.2 23.4
16 22.6 22.3
17 21.2 22.7
18 22.3 22.8
19 22.1 22.3
20 24.3 23.2
21 24.5 23.3
22 22.3 23.7
23 23.3 23.3
24 21.2 23.4
25 24.4 22.8
26 21.8 23.4
27 23.5 22.1
28 21.5 24
29 24.5 22.9
30 22.9 22.3
实施例5
取夏枯草、细辛、钩藤、鸡血藤、熟地黄、珍珠母加5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药渣加5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液浓缩,即得养血清脑颗粒水提浓缩液。
使用上述方法制备养血清脑颗粒水提浓缩液,在生产上应用糖度测定法控制浸膏中间体含水量,利用养血清脑颗粒水提浓缩液糖度与水分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当滤液浓缩至糖度为27%~30%时作为收膏终点。
比较应用糖度法控制养血清脑颗粒水提浓缩液含水量实施前后各30批浸膏中间体的水分含量,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到结论:采用糖度法对浸膏中间体含水量进行控制后,浸膏中间体水分分布范围明显缩小,波动幅度由原来的4.6个百分点下降到2.8个百分点。见表11,图21、22。
表11实施糖度法前后各30批养血清脑颗粒水提浓缩液水分含量比较
批次 采用糖度法前水分% 采用糖度法后水分%
1 73.1 69.8
2 70.5 72
3 71.1 70.9
4 72.8 70.5
5 69.4 69.8
6 71.9 70.9
7 70.5 70.5
8 68.4 70.2
9 70.4 70.5
10 71.1 70.5
11 68.8 69.8
12 72.7 72.4
13 70.5 69.6
14 72.1 70.9
15 70.2 70.5
16 69.1 71.6
17 72.1 70.5
18 70.9 71.1
19 72.5 72.1
20 69.2 69.9
21 70.9 71.3
22 70.5 70.5
23 68.6 69.7
24 71.5 70.1
25 70.4 71.1
26 68.3 69.7
27 72.1 72.3
28 69.2 70.5
29 70.9 71.1
30 69.5 70.5

Claims (7)

1.一种复方丹参滴丸浸膏中水分含量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复方丹参滴丸浸膏中糖度与水分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0.0137x+1.3864;
(2)将糖度测定作为复方丹参滴丸浸膏生产节点控制方法,根据提取物目标水分范围,通过线性回归方程制定糖度控制参数范围;
(3)用糖度法测定复方丹参滴丸浸膏的糖度,并通过浓缩将糖度控制在参数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糖度值范围为78.5brix-88.5brix,糖度法测定糖度是通过现有技术中的方法测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糖度法测定糖度是通过使用测量糖度的仪器进行测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复方丹参滴丸浸膏水分含量控制在17.28%-31.55%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复方丹参滴丸浸膏的提取方法包括任何一种已知的提取方法。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提取方法选自:水提,醇提,水提醇沉,醇提水沉,使用有机溶剂萃取,吸附树脂分离。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提取方法包括浸泡,煎煮,回流,渗滤,超声提取。
CN201210311026.9A 2012-08-28 2012-08-28 一种中药提取物的水分控制方法 Active CN1036305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11026.9A CN103630512B (zh) 2012-08-28 2012-08-28 一种中药提取物的水分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311026.9A CN103630512B (zh) 2012-08-28 2012-08-28 一种中药提取物的水分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30512A CN103630512A (zh) 2014-03-12
CN103630512B true CN103630512B (zh) 2018-08-03

Family

ID=50211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11026.9A Active CN103630512B (zh) 2012-08-28 2012-08-28 一种中药提取物的水分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6305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14046B (zh) * 2015-11-27 2019-08-02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凝胶软糖水分含量快速检测方法
CN109865303A (zh) * 2019-03-28 2019-06-11 肇庆焕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山梨糖醇的浓缩系统和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药片剂生产中水分的控制;李强等;《陕西中医》;20031231;第23卷(第8期);745-746 *
中药颗粒剂水分控制标准探讨;李云霞等;《中国药品标准》;20121231;第13卷(第1期);8-10 *
关于红豆馅中水分与糖度的设定;刘怀京;《食品科学》;19990228;第43-44页 *
试析中药饮片的水分控制;唐万东;《传统医药》;20031231;第12卷(第11期);6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30512A (zh) 2014-03-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18576B (zh) 一种妇科再造丸uplc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
CN103728387A (zh) 参芪降糖制剂hplc标准指纹图谱及其构建方法
CN110196290A (zh) 一种刺梨中鞣花酸含量测定方法
CN110672747A (zh) 淫羊藿成分的检测方法和鉴别淫羊藿品种的方法及应用
CN112903882A (zh) 一种保元汤制剂的hplc特征图谱及其构建方法
CN103630512B (zh) 一种中药提取物的水分控制方法
CN105911161A (zh) 一种消炎片hplc指纹图谱构建方法
CN113281439B (zh) 肾宝片的质量控制检测方法
CN101670068B (zh) 一种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药物及其制备工艺
CN102716255B (zh) 杜仲药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918673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的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
CN105181838B (zh) 六瓣红大蒜酶解产物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
CN109239250B (zh) 利脑心片指纹图谱的测定方法及其标准指纹图谱
CN102441086A (zh) 一种归芪养血口服液
CN103424499B (zh) 一种苦木中苦木碱含量的检测方法
CN102485240A (zh) 何首乌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31470A (zh) 一种黄芪茎叶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14255A (zh) 一种中药膏滋制备工艺
CN104458954B (zh) 一种菟丝子配方颗粒指纹图谱及其建立方法
CN107064402B (zh) 一种益气养血、补肾壮阳的药物制剂的检测方法
CN1709916A (zh) 高纯度黄芪多糖、黄芪皂甙的提取方法
CN103575823A (zh) 一种糖敏灵制剂中8种化学成分的检测方法
CN104757681A (zh) 野拔子饮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5044301B (zh) 一种三七活血化瘀活性的检测方法
CN105158370B (zh) 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大蒜酶解产物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